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时间:2023-05-30 10:44:55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1

推荐一本好书——《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动物学家、文学家、昆虫科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作者)。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以及它们为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做了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例如:蛛峰,它长相威猛,个子不大却十分善斗,尤其爱捉狼蛛。满蟹蛛,一种走路形似螃蟹的蜘蛛,它捕猎不用网,而是埋伏在花中等待猎物的到来,然后灵敏地掐住猎物的脖子。满蟹蛛虽是个杀手但它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它会忘记自己吃喝。还有蚱蜢,它是一种善跳的昆虫,一次能跳过相当于自己身长二十倍的距离,而且不需助跑。

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带着孩子们走到了昆虫的家门,然而门里究竟是怎么的世界,它们的生活就像儿歌中一样充满快乐、悠闲自在吗?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你才真正走进了昆虫的王国,它们的生活有喜有悲、有爱有奸诈,它们享受猎物美味的同时,又时刻在被其它的昆虫所惦记。

你可知道可爱的萤火虫是食肉动物?它们能用身上的“獠牙”麻醉蜗牛,而这样的麻醉又是那样的温柔、镇静,就在这样温存的亲吻中,蜗牛失去知觉,成为萤火虫家族的一顿美餐。

你可知道红蚂蚁竟是侵略者?红蚂蚁常常闯进其他种类蚂蚁的家中,抢走蚁蛹,等这些蛹蜕皮长大后,就变成了红蚂蚁的奴隶,为它们养儿育女和寻找食物。这样的行径不就像残忍的掠夺者吗?

你可知道蚂蚁是不劳而获的懒汉吗?为了获得食物,当蝉把吸管一样的嘴巴插进树皮里,吸食汁液的时候,蚂蚁会趁机赶跑蝉,然后喝光里面的汁液。

你可知道卷心菜毛虫的天敌是连菜农都不认识的“小侏儒”吗?当卷心菜毛虫产卵后,“小侏儒”就立刻赶过去,把自己的卵产在卷心菜毛虫的卵里。当这些毛虫长大后会变得无精打采,而且越来越瘦,那是因为,“小侏儒”一直在它们体内吸它们的血呢!当“小侏儒”从毛虫身上出来后,毛虫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法布尔带着我们走进了别开生面的昆虫世界,这个世界让我们充满好奇,充满探索的欲望,充分满足了我们小读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是值得一看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的好书。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2

草房子叙述了桑桑小学六年的生活,从顽皮地抢同学的帽子,到治好会夺走生命的绝症,每一个故事都催人泪下,桑桑也在这快乐又伤感的六年时光中长大了。

在书中,令我最感动的是秦大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欢秦大奶奶,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我喜欢她的坚强。她七十多岁了,年轻时和丈夫秦大一起经营了一片土地。他们白天浇水施肥,除草驱虫,累得爬不起来,却一日一日撑了下来。他们唯一的幸福,就是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做着土地的美梦:一片金色的麦田海洋般漾起层层波浪,麦子在风中摇摆如孩子般可爱。可惜,秦大没能看到麦子丰收的景象,在一个早上,秦大永远倒下了。秦大死后,秦大奶奶并没有放弃这块地,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给麦苗培土,施肥。秦大奶奶终于看到了麦子成熟的景象。

政府想盖一所小学,看中了秦大奶奶这块地。政府软硬兼施,想赶走秦大奶奶。可她就是不愿意离开。政府派几个壮汉抬秦大奶奶去新家,可晚上她又会回来。从此,秦大奶奶就在被人发现在艾地里,被人抬走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一日一日地度过。我被秦大奶奶的坚持感动了。是呀,故土难舍,这是她家呀。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最后,人们烦透了,只好让步,让她在学校的一角搭了个窝棚。

我被秦大奶奶的韧劲感动了,我们都需要这种韧劲,我们想做许多事却又半途而废,如果有了这种韧劲,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学校认为秦大奶奶的房子是一个污点,他们拔了她种得艾草,种上树苗,还想尽办法赶走她。秦大奶奶很生气,她把鸡鸭鹅赶进学校捣乱,破坏课堂纪律,也算是小小的报复吧。

有一次,小女孩乔乔不慎落入水中,秦大奶奶从旁边走过,没有丝毫犹豫就跳了下去。乔乔得救了,秦大奶奶九死一生。

仅仅过了半个月秦大奶奶又为了小学的一只南瓜下水,她脚一滑,被冲进了河心。这一次,当人们把她捞上来时,她已离开了我们。秦大奶奶真自信,她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当她决定去救回那个南瓜时,也许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3

[关键词]师生共读 操作方法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13

语文课外阅读的好处已显而易见,而有效进行师生共读课外书,不仅能带动不爱读书的学生一起阅读,帮助他们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还能给爱读书的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营造出一个人人爱读的好氛围。

一、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浏览性阅读,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搜寻到相关的内容,并从中获得最多的信息。

1.读封面。由书名开始,仔细阅读,副标题也不放过。看题目猜测一下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封面、封底的插图也是提取信息不容忽视的细节。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学生对这本书的主题就已经有了概念。

2.读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基本框架。读目录,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3.粗略阅读。学生可以一目十行地浏览,甚至几页几页地翻过,也可以细细读一页,有时连续读几页,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一遍,随时关注主要论点的信息,特别是书的最后几页。学生粗略又系统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在大脑中留下基本的信息,就能随时随地在需要的时候拿来做参考。

二、欲擒故纵地引读

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是欲擒故纵,激发他们对新知的探求欲。

如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学生对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问我:“蝉真的在地下过了三年黑暗的生活,而在地面上仅仅生活一个月就死去吗?”此时我就故意留下悬念,提供阅读信息:“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吧。”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应发出三种感叹:第一种感叹――“哇,我找到答案啦!”当读到具体答案时,是多么希望有人能分享这种喜悦,这是激发学生阅读情趣的最好时机。第二种感叹――“咦,奇了怪了!”这是读到困惑的地方时发出的声音,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讨论。第三种感叹――“哦,原来如此!”这是阅读达到“柳暗花明”时发出的感叹,此时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许,获得继续阅读的勇气。

三、分析式阅读

读完整本书后,应对全书的内容做一个回顾。教师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出一些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阅读,对书中的情节、人物角色、关键的细节等进行交流、评价。

例如,交流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主要人物是哪几位?你喜欢谁?说出自己的理由。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就让学生画一画鲁滨孙的漂流图:他依次到过哪些地方?呆了几年?干了些什么?这些话题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读出故事中的“我”。

四、反刍式阅读

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刍式阅读方法的指导。

1.“品”中反刍。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再回过头来仔细品读内容,对文章中的相关文字会产生更多的联想、想象,从而更深层面地感知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

2.“写”中反刍。记读书笔记是反刍式阅读不可缺少的。但教师对写的要求不宜提得过高,应多给学生提供写的机会,让学生在写中将自己的体验及感悟具体化,从而达到读为写服务的目的。

(1)写批注。在阅读时,边读边画,把书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符号标记出来,把自己随时产生的想法在空白处写下来。

(2)写提纲。学生读完一个篇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每一段内容概括地表述出来,也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在提纲的编写中既学会了概括,又理清了思路,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3)写体会。整本书读完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认识,及时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语言记下来,表达的就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

3.延续活动中反刍。书读完后,还有许多的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读书的生活。教师可针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延续活动。对学生感兴趣的《鲁滨孙漂流记》,可以让学生为主人公画像,为书配上插图。学生喜欢的《窗边的小豆豆》可以将其中的某一章节排演成话剧。读了《昆虫记》后,就让学生去观察一种小动物,写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4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鼓励学生与书为友,“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文明水平,让浓浓的书香伴随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学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班在读书活动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调动读书的兴趣。

1、利用班会课召开主题班会,提出了建设“书香校园”、“书香教室”的倡议,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的大环境,为师生一起走进阅读创造了条件。

2、设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

3、选定一个图书角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书本分类整理与卫生工作。

4、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人读书计划。

二、强化常规教育,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1、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每周星期二下午开展三十分钟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阅读的条件和空间。

2、初步培养读书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阅读有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些方法,养成不动笔不读书,每读书每思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书上随时记录感想,引起的共鸣。可以圈画好词佳句,反复赏析。

3 、为了规范学生的读书习惯,我们约定每天回家读书至少半小时,并让学生在书上随时记录感想体会,圈画好词佳句。

4、美化教室,创设读书氛围,那美丽的板报设计加上同学们的优秀读书心得,充分发挥了班级黑板报的作用,极力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意义。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三、人人参与读书,创设书香班级。

让读书成为生命的常态,写作让你的生命呈现绿色。“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读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体验到生活的多彩。因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把“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活动的趣味性越强,读书就更富有吸引力。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制作书签比赛、手抄报比赛、话题作文以及读后感比赛等活动,从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真正变得爱读书,会读书,并且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通过读书活动,使爱动的学生变得安静,使喧嚣的教室变得宁静,使浓浓的读书氛围充满整个教室。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读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在半小时的阅读过程中,摘抄自己喜欢的故事、文章、段落……或者剪切资料粘贴在笔记本上面。并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画上与内容相匹配的图画或者是粘贴好制作的动植物标本,美化读书笔记。从上交的读书笔记来看,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动脑动手的创新能力也挺强的。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的确,读书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但是由于我们班学生都比较爱动,并且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因此有些学生还是没有真正体会到读书所能带来的好处,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整个班级的读书氛围逐渐形成,但还有待于加强。

四、读书活动先进个人与优秀读书笔记。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5

好帮手

教子读书,

每一对父母都有“绝活”

小雨妈妈:无字书是提高孩子能力最好的工具

我儿子小雨正读初二,非常顽皮,不爱读书。有一天,我发现他捧着几米的《蓝石头》看得入迷。我这才发现,他不过对于无字的图画书非常上劲。我何不顺其自然,培养他的“读图能力”?于是我买了一堆读图书,比如《世界古代文明史》。他读得津津有味,讲起来头头是道。我还有意外收获,就是家里每买一样家用电器,他都可以对照说明书摸清门道,熟练操作起来。看来,读图还能够锻炼他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这可真是外加香油一勺。

晓宇爸爸:要嚼就嚼牡丹花

那天,在饭桌上,我对上初一的儿子开玩笑:“你读书好有一比:牛嚼牡丹花。”的确,他从小就在我的安排下读《格林童话》等经典著作,再大些就开始逐渐接触《西游记》等名著。但是,年龄所限,他还不能充分领略经典之美,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来个囫囵吞咽。不过,就算他是一头牛,要嚼也得去嚼牡丹花!有满园的牡丹花可以充饥,何必嚼那些发着臭味的野草?我运用“良币驱逐劣币”的原理,只有用好书占领孩子的阵地,在阅读经典中树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那些低俗、暴力的读品才不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并且淡出孩子的视野。

海洋爸爸:亲子共读,让孩子不孤单

我和妻子都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亲戚来串门,都适应了这样的画面:沙发上三个人,我和妻子跷起二郎腿,一人捧一本书看,孩子也会坐在我们中间捧着书看。即使是她现在已经十六岁了,我们一家人仍旧保持这样的习惯。当然,“共读书”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就是孩子读过的书,都是我们事先读过的,孩子正在读的每本书,我们也在和她一起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她的感受,才有资格和她交流。

总之,家长培养孩子读书,一不是为了挣分,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三不是应付考试的手段,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高雅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变得真正有意义。

小雷区

读书有益,规避有理

“杂书”论宝儿喜欢读书,每拿起一本书,都被她的妈妈斥为不务正业,胡看杂书。妈妈是个老师,在她心目中,只有教科书、教辅书、练习题才是“正经书”。平时她最看不得的就是学生们在抽屉里放“杂书”,一经发现,必定没收。宝儿在妈妈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逐渐泯灭了对“杂书”的热情,整天以学习为业,一个崭新的书呆子就此诞生。

读后感鹏鹏最烦读书,其实烦的不是书,而是读书之后爸爸规定的“读后感”。阅读本来是挺好的事情,却硬要在纸上表达出来,就变成一件苦差。“感”来“感”去,赶跑了读书的。为了避免写读后感,鹏鹏干脆就不读书。说到底,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能急功近利,以为读了一本书,写了读后感,孩子的作文水平就会突飞猛进。

缩略本美美已经上初三了,学习紧张,所以奶奶看到她捧着厚厚的一本《红楼梦》原著看时,很心疼,就给她买回一本缩略本。美美两天就读完了,然后就宣称读过了《红楼梦》,并且很失望:“这本书也没什么了不起嘛,没那么好看。”很多时候,缩略本就像一棵树,把绿叶红花全部捋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当然不美。读它等于吃快餐,既没有营养,还会妨碍孩子对于“美食”的理解。

链接

老外怎么教孩子读书?

美国:实用主义美国的中学生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获取需要的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旦老师出一道题目,学生们马上钻到图书馆里查阅各种资料,然后罗列、筛选、整理,做出长篇论文。

英国:审美主义英国的学生一升初中就开始读莎士比亚,他们的阅读习惯是向审美靠拢,所以学生们都倾向于选择文辞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来读。

德国:科学至上,童心未泯 德国的高中生非常热衷于阅读和科学有关的各种书籍。同时,对虚构小说的热情又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的读者。1943年出版的法国哲理童话《小王子》至今仍受到德国中学生普遍的喜爱。

俄罗斯:崇尚经典最近一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俄罗斯正在经历一场阅读危机,政府提出要在国家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制定《民族阅读大纲》,以保证读书人数量,尤其是中学生读书的数量快速增长。

(编辑/李贤平)近日,一项针对中美青少年的阅读调查显示,中国孩子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孩子晚4年,而中国初、高中生的阅读量仅及美国学生的1/6。这都是因为中国孩子课业负担重,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所致。不过,现在孩子们正在逐渐减负,不知道该怎么打发光阴,于是就把大块时间扔给了电视,甚至热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这一切,家长有很大的责任。我们的头脑没有绷紧一根让孩子“读书”的弦,所以没有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我们不妨效仿一些“英明”的家长,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孩子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好苗子。

好帮手

教子读书,

每一对父母都有“绝活”

小雨妈妈:无字书是提高孩子能力最好的工具

我儿子小雨正读初二,非常顽皮,不爱读书。有一天,我发现他捧着几米的《蓝石头》看得入迷。我这才发现,他不过对于无字的图画书非常上劲。我何不顺其自然,培养他的“读图能力”?于是我买了一堆读图书,比如《世界古代文明史》。他读得津津有味,讲起来头头是道。我还有意外收获,就是家里每买一样家用电器,他都可以对照说明书摸清门道,熟练操作起来。看来,读图还能够锻炼他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这可真是外加香油一勺。

晓宇爸爸:要嚼就嚼牡丹花

那天,在饭桌上,我对上初一的儿子开玩笑:“你读书好有一比:牛嚼牡丹花。”的确,他从小就在我的安排下读《格林童话》等经典著作,再大些就开始逐渐接触《西游记》等名著。但是,年龄所限,他还不能充分领略经典之美,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来个囫囵吞咽。不过,就算他是一头牛,要嚼也得去嚼牡丹花!有满园的牡丹花可以充饥,何必嚼那些发着臭味的野草?我运用“良币驱逐劣币”的原理,只有用好书占领孩子的阵地,在阅读经典中树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那些低俗、暴力的读品才不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并且淡出孩子的视野。

海洋爸爸:亲子共读,让孩子不孤单

我和妻子都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亲戚来串门,都适应了这样的画面:沙发上三个人,我和妻子跷起二郎腿,一人捧一本书看,孩子也会坐在我们中间捧着书看。即使是她现在已经十六岁了,我们一家人仍旧保持这样的习惯。当然,“共读书”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就是孩子读过的书,都是我们事先读过的,孩子正在读的每本书,我们也在和她一起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她的感受,才有资格和她交流。

总之,家长培养孩子读书,一不是为了挣分,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三不是应付考试的手段,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高雅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变得真正有意义。

小雷区

读书有益,规避有理

“杂书”论宝儿喜欢读书,每拿起一本书,都被她的妈妈斥为不务正业,胡看杂书。妈妈是个老师,在她心目中,只有教科书、教辅书、练习题才是“正经书”。平时她最看不得的就是学生们在抽屉里放“杂书”,一经发现,必定没收。宝儿在妈妈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逐渐泯灭了对“杂书”的热情,整天以学习为业,一个崭新的书呆子就此诞生。

读后感鹏鹏最烦读书,其实烦的不是书,而是读书之后爸爸规定的“读后感”。阅读本来是挺好的事情,却硬要在纸上表达出来,就变成一件苦差。“感”来“感”去,赶跑了读书的。为了避免写读后感,鹏鹏干脆就不读书。说到底,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能急功近利,以为读了一本书,写了读后感,孩子的作文水平就会突飞猛进。

缩略本美美已经上初三了,学习紧张,所以奶奶看到她捧着厚厚的一本《红楼梦》原著看时,很心疼,就给她买回一本缩略本。美美两天就读完了,然后就宣称读过了《红楼梦》,并且很失望:“这本书也没什么了不起嘛,没那么好看。”很多时候,缩略本就像一棵树,把绿叶红花全部捋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当然不美。读它等于吃快餐,既没有营养,还会妨碍孩子对于“美食”的理解。

链接

老外怎么教孩子读书?

美国:实用主义美国的中学生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获取需要的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旦老师出一道题目,学生们马上钻到图书馆里查阅各种资料,然后罗列、筛选、整理,做出长篇论文。

英国:审美主义英国的学生一升初中就开始读莎士比亚,他们的阅读习惯是向审美靠拢,所以学生们都倾向于选择文辞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来读。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6

关键词 写作;小学生;作文教学;阅读

俗话说:巧妇无米难成炊,小学生的习作同样,没有“米”哪成文?事因小学生缺乏生活经历,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说到的“只看见高墙下四角的天空”,更不要说领会悲欢离合的生活情景。在这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创造写作素材?该如何在阅读中指导写作,在写作中发展阅读呢?

一、课内注重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其实,读与写是语文整体能力在不同方面的体现,而读写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方法。阅读是基础,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一个不是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那么,该如何落实读写结合呢?如何在读中促写呢?

我认为,在阅读课中,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要杜绝繁锁的讲解、分析,取而代之的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学会揣摩,学会感悟,从积累语言过渡到运用语言。在教学课文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受文章的意境;通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片段,感悟其中的情感;找出各种修辞手法,体会句子奥妙。领悟了这些以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学生从课文中优美的片断中学会如何描述,在阅读中促进了写作。

教材中有很多值得仿写的课文,只要你精心引导学生,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让学生把自己读完后的收获、感悟、启发写下来时,虽然是简短的几句话,但这却是孩子的真实感受。

二、课外加大阅读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每天我都会安排时间来让学生阅读各种课外读物。阅读完后,我会让学生把在阅读中所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然后,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一起把问题解决,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与情感表达出来,从而真正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道理。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吸取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对人对事的道理。

三、引导学生挖掘、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靠的是生活中的体验,生活中的积累。要善于采掘作文之“米”就要求我们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用多读的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多读优秀作文摘抄积累,学习别人写作的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2.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做读书笔记虽然耗费时间长,可他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积累语言,为今后的写作铺垫,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深入领会文中内容,进一步与文本对话,与作家对话;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把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温故而知新”。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呢?本学年,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书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后的心得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下来;可以把文章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等描述出来,以便为日后写作提供参考。要是所读的书是自己所拥有的话,可以在书中做上旁注,哪怕只是字、词的读音、意思都行,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7

每天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说话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这种活动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地阅读。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三、通过课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情”是一切“行”的源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诱发其内因,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

1. 利用读物本身调动学生的情感。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可利用读物本身优势,坚持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乐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 利用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对阅读怀有极高的热情,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教师的这种阅读习惯必能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外露来感染、影响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效应。因此,教师应该读一些经典作品,更要读儿童文学。教师品读儿童文学,既能找到一条与孩子沟通的捷径,又能及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教师声情并茂渲染的故事情节就会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动的情感世界里。

四、推荐优秀读物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读书欲望,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首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如《安徒生童话》、《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五、以名人的读书事例树立榜样,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六、进行读书活动的评比交流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例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七、写“推荐信”,记笔记,互相促进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8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作者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的作品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

【设计理念】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行为,教师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班级读书会这个开放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所感畅所欲言,还要通过分享彼此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做到随性而不随意,即依自己的习惯、经验、个性来选择。有技术支撑的阅读,方是有效的阅读,进而走出文本,感受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中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

【阅读目标】

1.初步了解并体会不同读书方法各自的妙处。

2.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并从师生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对本书主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案例描述】

一、名言分类导入

1.出示三组名言:

2.小结:屏幕上的都是有关读书的名言,第一组讲的是——读书的态度,第二组讲的是——读书的作用,而第三组讲的是——读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我们读的书就是——《爱的教育》。

二、方法荟萃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都在阅读这本书,谁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阅读这本书的?

2.交流: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最精彩的部分好好品味一下。

师:他刚刚所说的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同时小结该种方法的特点)同学们,有些好的书籍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分,句句精髓,我们大段大段地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边加以思考,细细品味。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用笔将一些好的词句摘录在小本子上,或者在边上写点东西。

师:同学们,他说的这种方法让我想到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他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就做了十几万张卡片,很厉害。读书的时候做批注,提炼一些有用的东西,就算没有白读。(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

3.小结并过渡:同学们,阅读书籍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选择,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看看哪种方法最受大家的欢迎。(在学生选择较多的三种方法之前打上五角星)

4.师:那么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走进《爱的教育》之每月故事。

(出示每月故事目录:伦巴第的小哨兵、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撒丁岛的少年鼓手、爸爸的看护人、费鲁乔的鲜血、公民荣誉奖章、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客轮失事)

5.师:在上周的作业单中,有较多的同学选择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现在我们分组再来读一读,每个小组先商量下你们将采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读完之后小组讨论,彼此之间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选择读书方法进行阅读,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沉浸于阅读)

三、有方法引导的阅读交流

选录:

1.第一组:

(1)王佳宁同学:我是采用我最喜欢的批注法来阅读这个故事的,我把朱利奥内心说的一些话摘录在我的小本子上,反复读一读,让我很感动。

(2)乔英琪同学:我也是采用批注法来读的,我在读到朱利奥内心很矛盾的时候,用铅笔在旁边写了:“朱利奥,你向父亲说明情况不就没事了啊,我都替你感到不值。”

2.第五组:

(1)郑熙媛同学:我读了很久很久,我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面的人物,读完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想哭。

(2)余子涵同学:我也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去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里面的朱利奥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替父亲分担家里的困难。父亲其实也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才会错怪他的。

四、呼应课始总结

出示课前有关读书方法的两句名言,齐读。

总结:同学们,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选择合适的方法读书,我们将养成天下最好的个人爱好,结交天下最好的良师益友——书籍,我们必将得到无尽的智慧!

附:板书 爱的教育

用读 读出

不浏览,精读一部分反复读,读出感觉

可以和其他内容或书籍对比一目十行

一字一句细细品味 进行批注

带着疑问去读 主人公代换

【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做我们的老师,那就是——《爱的教育》,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它用安利柯的日记讲述故事,这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通过读故事学会做人。

作为一部名声响彻全球的作品,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虽不惊天动地,但却有着感人至深的爱,学生或多或少感受过、交流过、体会过。而笔者开的这堂班级读书会,则是另辟蹊径,从读书方法着手。没有合适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也就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在这堂课上,同学们通过分享并交流彼此的读书方法,认识到这些读书方法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阅读书籍并尝试获得新的感受。反思这节课,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始“主角”亮相自然

课始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了古人有关读书的三组名言,而且羊皮纸卷轴的背景很好地契合了书香氛围。视觉、听觉的融合挑起学生思索的兴趣,从读书的态度到作用以及方法,如剥茧抽丝般逐步在读书方法上落脚,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进入读书方法的天地。“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接下来就是将这种倾向明朗化。

二、交流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们平时阅读书籍的方式其实也各有不同,只是他们并未知晓,这些差异就是形形的方法。本堂课是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学生在交流了自己平日里都是怎么阅读书籍后,果然发生了火花的碰撞。笔者在当中穿针引线,抓住各个学生随性的说法,结合他们的讨论呈现了一些读书方法,然后学生就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与倾向,有共识,亦有不同见解。这样的交流氛围无形中推动了学生对读书方法的探索兴趣,同时也交流了学生的心灵独想。

三、方法引路,“引”出新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既然有一些读书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青睐,那么赶紧趁热打铁,利用《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借用小组合作模式,先讨论采用何种读书方法去读,接着阅读故事,读完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形成新的认识。

如金家瑜同学事先也阅读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故事,当时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儿子知道父亲很辛苦,就每晚帮父亲工作”,而在交流会上她是采用了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对文中各人物的语言字斟句酌,她交流时的体会是“我觉得朱利奥是个爱家庭的孩子,父亲这么责骂他,他都没有顶嘴,依旧帮助爸爸工作,没有一个孩子能做到!而且他似乎要生病了,还是没有放弃帮父亲做工作的事,真是爱家庭”。通过细细品味书中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受更深了一层。蔡雅雯同学事先阅读的是《公民荣誉奖章》,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我们一定要学习皮诺特勇敢、无私的精神”,而在交流完读书方法后,她采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阅读《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摆脱了时空的束缚,穿越到了18世纪的意大利,在文中各角色之间互换,在交流时她说:“朱利奥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每天不分昼夜地为父亲,生怕父亲太辛苦,宁愿自己精神疲惫也要一直做下去,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她还说在交流的时候,周边几个人都有种想哭的感觉。选择主人公代换的读书方法,学生是很有兴趣参与到所阅读的故事中去的,穿越时空,进入深层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让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当然,也有特殊的例子。一直坚持采用批注法进行阅读的王小雨同学,和小组成员商量后运用一目十行的方法进入文本,结果她早早地示意读完了。平时交流积极、畅所欲言的她,在本堂交流会上却不见其踪影,课后她无奈地向笔者说明如此快速读下来只是基本了解了一个大概,并未有深刻的体会。看来一目十行的方法有其特殊的适用性,可在引导学生阅读网络新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本时采用这样的读书方法。

四、教师不能有角色固定感

蒋军晶老师说过:“班级读书会流程不要太精细,问题不要太琐碎,形式不要太呆板,气氛不要太严肃。”随性而不随意,也是对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能有角色固定感,把自己固定于引领者、判定者等角色,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让自己在一节课上呈现出多个角色。

教师有时是孩子的阅读伙伴。师生一起阅读,融入故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悲欢离合,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故事中的爱,进行无压力的阅读,从而达到读书获益的目的。

教师有时还是课堂中的“弱势者”。优秀的书籍之所以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是因为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样,班级读书会也要兴趣盎然,引人入胜。要让学生感兴趣首先就得平等,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判断力,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甚至“弱势者”的形象参与学生共读,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阅读神情,以崇拜的耳朵去聆听孩子的声音。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9

[关键词]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阅读质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读的兴趣,将读书看作一种负担,这样老师就要好好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魅力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及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2.设疑激趣――激发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我说:第一次乌龟输了,他心里很难过,他又约了小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龟兔第二次赛跑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及品质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⒉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⒊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⒋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⒌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⒈开发图书馆(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⒉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⒋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四、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

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教师必须大胆改革阅读教学的面貌,想方设法将学生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王国。因此,教师在原有阅读课的基础上,可以定期开设以下类型的阅读课:

1.阅读鉴赏课。课堂上,教师朗读一些文学名著的精彩部分、报刊杂志中搜集到的精彩文章、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材料等,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用情节曲折的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课外读物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

2.读书交流课。学生是读书交流课的主角,教师是组织者。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一周来的读书情况。学生可以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谈自己读完某本书后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一本书谈各自不同的见解,还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书交流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读书谈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3.自由阅读课。教师要创设一种安静、自由的阅读氛围并时刻关注、激励每一位学生阅读方面的进步,为他们提供贮蓄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10

读书前,心中有数

这个寒假,你打算读多少本书?

小编掐指一算,寒假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四、五周,中间还会有热闹忙碌的春节。所以粗略一算,如果一周读一至两本,这一个假期老师们的读书大概是4-8本。当然了,有的老师有天赋技能,读的快,理解的快。或者是啃一本难读的书,其实也有可能读上一个月也说不定。总之,先粗略预计一下寒假你能读几本书。赶紧备好哟!

这两种读书习惯,你是哪一种?

据小编所知,大部分人的读书习惯是以下两种:

1、喜欢一本读完再读下一本,这样连贯有序,能够专注思考,一口气读完。

2、喜欢几本书同时并读,这样能满足多方面的阅读兴趣,从中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

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总之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并且给自己一个期限或者计划,在期限内读完还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呢。

这个寒假,你打算读哪些书?

1、主题式阅读

所谓主题式阅读,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比如,你是班主任,可以围绕班级管理的主题阅读。再比如,你对民国时期的教育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找一些和民国教育相关的书籍,集中进行阅读。

2、专门读一个作者的书籍

读书就是在和书的作者谈话,你喜欢的作者在某种价值观上一定能与你产生共鸣,既然喜欢就多去读一读他的书籍,你会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个熟悉的老朋友聊天,既是在读他的内心世界,也是在感受自己内心世界对其的回应。

3、广泛涉猎

如果你兴趣广泛,想开阔视野,那就不要给自己的阅读范围设置限制,尝试着读一些不同领域的书吧,这样可以提高你的综合素质。教育类、哲学类、心理类、人文类、艺术类,喜欢什么,那就都读一读。

读书中,脑、眼、手三位一体

1、看目录,速读全书

读书先目录,了解书中大概章节和理论体系,在心中建立一个大致的框架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读目录,其实也是在挑选,这本书是否适合你。想想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读完能达到什么效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2、看作者,掌握风格

看一看书的作者是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带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时代印记,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维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能使我们更深刻体会作者想传达的信息。

3、精读,圈点批注法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做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时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行里寻到精英处”。

初读时的重点是需要注释文章的中心句、重点语句,以及一些暂时不理解的知识

再读时的重点应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要的精彩的有价值的佳句进行标注

三读时的重点主要是解决问题、深入思考的过程。

4、读书笔记,必不可少

摘录式—将有意义,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

批注式—重点词汇,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提纲式—各段小标题,大标题进行记录标识

书签式——定有一些新知识、好句子是你想要背诵的,那就写下来吧。

读书笔记重在舒服、实用,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产生的灵感和联想,每个人都能做出带有自己风格的读书笔记。

读书后思考交流不能少

你以为读完书中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字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读书后的交流思考千万不能少。读一本书,就是要把一本书读薄,然后再重新读厚。将模糊的碎片整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读书的效用最大化。

1、 读后感

读后感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并且侧重在“感”字。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经历和实践相结合,将模糊的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纵向深入的思考才是获得最大提升的过程。

2、 交流

一个人闭门造车,你的单向思维过于局限,只停留在自己的想法中。而在读书感想的彼此交流中,思想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既能解决自己并不太理解的难点,又能使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扩展。

附赠书单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经典教育类

相对快餐文字而言,经典书籍的质量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从中我们能汲取到更多的营养。

《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知识意义的视角》郑太年著

《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王枬著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美】约翰.杜威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

《被压迫者》【巴】保罗.弗莱雷

2、名师成长类

了解教育的变革和前沿技术,让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创造更高效的课堂。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赵中建、张燕南译。

《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迈克尔·霍恩、柯蒂斯·约翰逊著

《T.E.T.教师效能训练:一个已被证明能让所有年龄学生做到最好的培训项目》(30周年纪念版)[美]托马斯·戈登著

《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美]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著

《高效能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美]史蒂文·法尔著

3、人文阅读类

人生意义的探索、人生价值的追寻需要在阅读中找到线索 。

《追寻生命的意义》【奥地利】弗兰克尔

《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

《宽容》【美】房龙

《史记》司马迁

《影响力》【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

4、学生经常阅读类

给孩子留了阅读清单,自己怎么能没读过呢?

《海底两万里》【法】儒勒.贝尔纳

《西游记》吴承恩

《小王子》【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

《瓦尔登湖》梭罗

《假如再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5、心理学实用类

好老师要能够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才能更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4卷),[美]William Damon等主编,林崇德等译

《童话心理学》[日]河合隼雄著,赵仲明译

《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美]盖伊·温奇博士著,孙璐译

《心理学改变生活》唐娜·威特默、桑德拉·彼得森、玛格丽特·帕克特著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11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由此,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通过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已是克不容缓的任务。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把课外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之一,已逐渐成为共识。要达到课标中阅读总量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一)榜样激励。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高尔基、、老舍、鲁迅等等;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榜样能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二)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读书活动,由课内引领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如学了《三顾茅庐》课文后,可以开展《我说三国人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三国中的人物,并进行简单的人物个性评价。这样“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师生共读共赏。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当我们在阅读一本好书时,可以将这本书重点推荐给孩子们,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让那些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学生感觉自己插不上话,就会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如,当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就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里面的人物,谈论读后的感受。读过这本书的孩子自然有了共同话题,而没有读过书的学生感觉自己就像局外人,十分无趣,就会促使他们尽快去看看这本书,好在下次的谈论中有话可说。

(四)积极推荐班级流传的好书。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非常快。一个学生拥有一样好玩或好看的东西,班中很快就流行开来。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向学生推荐班中有些学生手头正在看的优秀读物。有次下课,我看见一个同学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狼王梦》,翻阅以后我被书中动情的语言,趣味又蕴含哲理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就抽时间挑选一些精彩片段朗读给学生听,学生们听了以后也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我极力向学生推荐沈石溪这套好书。过不了几天,班中就有好多同学正在看从本地书店里买来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五)成果展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心理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同样需要我们去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果及其价值。他们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展示出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如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我的阅读收获”等成果展示的办法,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是大有益处的。操作时,我们要及时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并定期向学生反馈,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二、指导多种阅读方法

(一)指导写读书笔记,可以记的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二)指导记录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用“”或“”等表示重点词的符号表示重点词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自己的书籍上);(2)写读书心得即读后感,只要抓住原句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12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加强课外阅读,可以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

一、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欲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和记录兴趣,还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展评、故事演讲、精彩片断朗诵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为今后的自主阅读、终身阅读打好基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点燃学生阅读之火呢?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多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一方适合学生读书的天地,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首先要建设一个书香的班级,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其次,教师还应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

3.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交流”能促进孩子的读书热情。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还可以通过“最近看了什么书,书里告诉了你什么”、“赶快说给大家听听,你知道的真多”、“你读书的时候,会有什么想法”等问题激起孩子们乐于分享好书的愿望;或不定期地开展“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从而激起其他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如果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书,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我们要把阅读自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地阅读。所谓轻松地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二、合理择书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读书好比吃奶,让孩子吃羊奶还是吃狼奶,结果截然不同。可见书的好坏在于选择,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给孩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就需要有社会经验的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辈来帮孩子鉴定。帮孩子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来读,胜于让他胡乱读许多没有选择的不合适的书。

工作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新课标规定书目的要求,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三、学会阅读

良好的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靠阅读来实现。现在,有些孩子不会阅读,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我校设立了阅读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四、会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光要做到眼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阅读积累本”,让学生把所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积累起来,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原文摘抄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摘录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感悟法,即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以致用,就能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自己见解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指导背诵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说多读、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强调读的重要性,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整体背诵法、分部背诵法、理清层次背诵法、顺思路背诵法、抓关联词语背诵法等,培养学生的背诵积累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选择最佳时间进行背诵。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经过一夜的休息,头脑分外清晰,好比一张刚刚擦过的黑板,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前摄抑制),因而容易记住新材料。另外,晚上临睡前也是背诵的最佳时间,因为背完即入睡,没有后来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后摄抑制),因而记得较牢。如果清早起床后再复述一遍,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韩)南美英著宁莉译《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5-1第1版.

[2]陈明祥罗树华钱中立主编《语文教法辞典》.明天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