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下雪的诗句

下雪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10:36:37

下雪的诗句

第1篇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孟郊《洛桥晚望》

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5、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6、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7、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8、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9、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0、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1、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4、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15、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16、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第2篇

一、选择题

1.本诗属于()

A.歌行体

B.七绝

C.律诗

D.杂言诗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对偶

B.夸张比喻

C.对偶比喻

D.比喻顶真

二、填空题

1.岑参是盛唐时期的___________诗人。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内容上看又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体裁上看属__________体。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5.“瀚海阑干__________,愁云惨淡__________”。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瀚海阑干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4.将军角弓不得控。

5.狐裘不暖锦衾薄。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五、简答题

1.全诗共分为几层?每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诗中“愁云”二字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三、四句诗历来为人们称赞不绝,它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六、背诵这首诗

参考答案:

一、1.A 2.B

二、1.边塞

2.边塞;雪中送人;七言歌行

3.比喻;夸张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百丈冰;万里凝

6.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1.沙漠;纵横的样子

2.使……饮

3.牵引,拽,此指狂风劲吹;(红旗)冻住,连劲风也无法将它吹动

4.引弓

5.被子

四、

1.(大雪突如其来,铺天盖地)就如同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株梨树的梨花骤然开放一样。

2.辽阔的大沙漠里纵横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的阴云。

3.眼见你(骑马)的身影在山路转弯处消失,雪地上徒然留下你马蹄的印迹。

五、

1.这首咏雪送人之作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前四句,描写白草摧折,八月飞雪,一夜之间漫天皆白,遍地碎玉,满树银花的奇景,好一幅气势壮阔的塞外风雪图。接下来的六句为第二层,通过将军、都护的感受写边疆奇寒,以狐裘不暖,铁衣难着,角弓难控等典型事物,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环境,反映了边塞将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同时诗人的心情也由欢乐变为深沉。再下来的四句是第三层,写饯别,作者以前文广漠浩瀚、冰天雪地、愁云满天的冷与帐内推杯换盏,依依惜别,胡乐齐鸣的场景相对照,映衬出别离在即的严酷与强作欢颜的愁苦,并以纷纷暮雪,北风卷地,风掣红旗等景物的形象描绘,渲染出送别的气氛。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轮台送友,雪满天山的送别场景,表明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最后以山回路转望君不见,雪山空留马蹄印痕,写出友人走后作者那种久久凝望,雪中伫立的情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愁云”的“愁”字既有对朋友在雪寒冰封的气候条件下将长途跋涉的忧愁,又包含着朋友分手时的离愁。

这首雪中送友诗,前十句写雪,后八句写送人。“愁云”二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它将写雪景与写送别之情巧妙地连结起来,使诗由描写塞外雪景自然地转入对送别场面的刻画。

第3篇

1、这首诗告诉我们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应当用全面的、相互影响的观点看待事物。写诗是这样,对待其他事情也应如此。

2、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3、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腊梅的诗句(一):

1、晨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本有东风孕满怀,春伴梅花到--郭沫若卜算子咏梅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3、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宋朱敦儒卜算子咏梅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凌作成泥辗作尘,仅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腊梅的诗句(二):

《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翻译】

梅树花谢花开,却不知为谁而开为谁而谢,年复一年,不见旁人相惜,唯有春风拂过,每年归来相探。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鲍照。其全文诗句如下: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翻译】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必须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望海潮·梅英疏淡》作者为宋代文学家秦观。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翻译】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交加。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缤纷高挂的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腊梅的诗句(三):

《初雪赏梅》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无名氏。其全文诗句如下: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

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

【翻译】

正当惆怅深秋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一片肃杀,花圃中最能耐寒的菊花也经不住秋霜的摧折,显得憔悴不堪。没想到整个夜晚北风刮起,漫天飞雪在空中尽情欢舞向腊梅发出热情邀请,梅花应邀而开。

《留春令·咏梅花》作者为唐代诗人、文学家史达祖。其全文诗句如下: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雪里梅花诗》作者为魏晋文学家阴铿。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咏落梅》作者为魏晋文学家谢朓。其全文诗句如下: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宴,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早梅·迎春故早发》作者为魏晋文学家谢燮。其全文诗句如下: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异常注意地观赏它了。

腊梅的诗句(四):

《定风波·红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旭。其全文诗句如下: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梅花》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其全文诗句如下: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踏莎行·雪似梅花》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吕本中。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翻译】

吕本中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终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腊梅的诗句(五):

《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亮。其全文诗句如下: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翻译】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样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山路梅花》作者为清代文学家冯山。其全文诗句如下: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翻译】

听人说山下有几株梅花,途中走过忍不住把车旁的帷帐打开去观赏。试着亲手去折林梢上开的梅花,早早感到春天已经接近了。若能在路上不时见到,最好能让东风将它们逐枝吹开。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西江月·梅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腊梅的诗句(六):

《岭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道洽。其全文诗句如下: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翻译】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全文诗句如下: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庭梅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腊梅的诗句(七):

《梦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松。其全文诗句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翻译】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最终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正所谓:“五月水乡梅雨夜,驿桥船笛伴人声。缠绵幽怨江南梦,词调蕴浓易共鸣。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审言。其全文诗句如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翻译】

仅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异常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黄鹤楼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

这是李白干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忆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句如下: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翻译】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腊梅的诗句(八):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翻译】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喜韩少府见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胡令能。其全文诗句如下: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翻译】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仅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腊梅的诗句(九):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齐己。其全文诗句如下: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翻译】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我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雪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梅坡。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谓。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翻译】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杂诗三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必须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约客》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赵师秀。其全文诗句如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翻译】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腊梅的诗句(十):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明白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墨梅》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冕。其全文诗句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诗句如下: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翻译】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诗句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翻译】

听说梅花在寒冷的清晨绽开了,那些梅花像雪堆一般的在整山遍野开放;我很喜欢梅花,真不明白有什么方法,能够化作千亿个我,在每一棵梅花树下欣赏梅花。

《白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冕。其全文诗句如下: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翻译】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腊梅的诗句(十一):

1、《次韵中玉早梅》

宋·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2、《梅花绝句》

宋·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3、《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宋·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4、《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5、《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6、《红梅》

宋·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7、《梅花绝句之一》

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8、《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一样。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9、《梅花绝句之二》

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10、《岭上红梅》

宋·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11、《梅花绝句之三》

宋·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12、《题梅花图》

宋·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3、《探梅》

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14、《圣恩寺看梅》

当代·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15、《雪梅之一》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6、《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17、《雪梅之二》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8、《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19、《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仅有香如故。

20、《观梅有感》

元·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21、《咏红梅花(花字)》

清·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2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3、《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4、《赠范晔》

三国·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腊梅的诗句(十二):

1、雪花不似梅花薄。——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3、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4、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6、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吴文英《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7、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薛昂夫《蟾宫曲·雪》

8、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吴文英《天香·蜡梅》

9、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0、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11、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2、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13、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黄升《南乡子·冬夜》

14、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吕渭老《选冠子·雨湿花房》

15、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6、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吴文英《天香·蜡梅》

17、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德元《玄墓看梅》

18、小莲风韵出瑶池。——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19、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20、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1、望断江南音信绝。——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2、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23、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24、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25、悲痛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26、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27、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28、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29、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30、梅花韵似才人面。——周纯《菩萨蛮·题梅扇》

31、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32、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33、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4、催了开时催谢时。——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35、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36、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杜甫《梅雨》

37、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38、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9、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40、枫林凋翠作文网WWwZUowEn,寒雁声悲。——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41、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思母》

4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43、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王沂孙《花犯·苔梅》

44、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吴文英《解语花·梅花》

45、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46、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吴翌凤《临江仙·客睡厌听深夜雨》

47、更重重龙绡衬著。——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8、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辛弃疾《念奴娇·梅》

49、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50、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51、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2、浓香吹尽有谁知。——李清照《临江仙·梅》

5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54、斜横花树小,浸愁漪。——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55、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56、坐张天觉党,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7、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58、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韩疁《高阳台·除夜》

59、梦十里梅花霁雪。——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60、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61、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王沂孙《花犯·苔梅》

62、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63、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6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65、手挼梅蕊寻香径。——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

· ·

· ·

· ·

· ·

· ·

· ·

· ·

· ·

第5篇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译文

b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

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写作背景

此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余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写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崭新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余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余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6篇

诗歌鉴赏课,开了有一周了,虽然讲者有意,然听者无心。虽然我们赞美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虽然我们诱导,多接触古典诗词,会令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我们拿出最后的撒手锏:诗词鉴赏在高考占八分之多……可是,我们依然阻止不了学生那渐渐下坠的眼睑。

于是,我在思考,究竟学生们喜爱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求?我忽然有个想法:诗歌诗歌,诗和歌从古到今不就是一体的吗?既然学生们喜爱歌曲,那何不从歌和诗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呢?

二、案例分析

(一)1.利用多媒体放《发如雪》,在大屏幕上打出歌词。2.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

(二)师生共同分析《发如雪》歌词。

师:题目《发如雪》有什么意蕴?

生讨论后答:头发白了象雪一样。

师:那题目可不可以叫《雪一样的白发》?

生(笑):不可以,太俗了。

师(笑):对,太俗了。(插讲乾隆皇帝题写“真有趣”的典故)“发如雪”就雅,“雪一样的白头发”就俗,语言罗嗦,缺少诗的韵味。所以,好的歌应该和诗一样,语言精炼而有意蕴。

师:下面我们来看歌词正文。看第一句中出现了几个意象?简单分析一下。

生:有“月”。月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思乡、怀人;风雪:应该是经历遭遇坎坷。

师:好,分析得非常好。“月”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过的关于“月”的诗句。(大家七嘴八舌纷纷举例: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明月几时有……)

好,我们看到,古诗词中的月,要么是“明月”,要么就是孤零零一个“月”,不加任何修饰,但因为他自身丰富的意蕴,我们还是能理解出他所代表的思念之义。再看《发如雪》中的这一句,词作者用“狼牙”来修饰“月”。同学们请思索,最好闭上眼睛想像一下,“狼牙月”是怎样的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狼牙”一样的月亮,弯弯的,尖尖的月牙儿。

师:好,用“狼牙”来修饰“月”,说明它不是圆月,也不是半月,而是月牙儿。语言形象、生动(板书),这是比喻的妙处。那么,除了形象,由“狼牙”你还能产生怎样的感受?

生:狼牙,很恐怖。

师:恩,狼,给人的感觉是很恐怖,。但这里还有一个“月”字,狼对月长嚎,传达出的感觉是什么?大家想想齐秦的《狼》。

生:凄厉。

师:对,凄厉,或者说凄清。作者之所以用”狼牙”来修饰月,除了形象,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板书):烘托氛围。要作诗,先造境。本词作者用了一个狼牙月,就把我们带到这样一个氛围中来,那么后面的抒情就顺理成章了。下面说“伊人憔悴”,大家想:是“为伊人消得人憔悴”还是“斯人独憔悴”呢?

生:好像哪个都行。

师:的确,诗歌语言的含蓄性造成了它的多义性。我们再来看二、四两句中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是谁打翻了前世柜惹尘埃是非,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

生:好像一句是埋怨,一句是发誓。

师:总结得很好,那么“埋怨”是真的埋怨吗?

生:不是,表面上是埋怨,实际上是……(表达不出了)

师:那我们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来?表面埋怨,实则表达深情的例子?

生:比如妻子总骂丈夫:挨千刀的,死鬼(学生笑)。

师:好,那么,这种表面是一层意思实际是另一层意思的抒情方式就是诗歌里面常用的间接抒情(板书)。“纵然青史已成灰我爱不灭”,就是直接抒发感情。

(第二段: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

师:这一段中,我们注意到一、二句里,作者采用了典故,什么典故?听后有什么感受?

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生:还有梁祝化蝶。

生:表现对爱人的忠贞,对爱的执着。

师:非常好。诗歌,或歌曲当中常常会运用大家熟知的典故来协助表现诗歌主题。那么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用典的好处是什么?

生:……

师:我们回顾,诗人中用典最多的是谁?

生:辛弃疾。

师:对,所以,有人戏称他为“掉书袋”。比如他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6个典故。我们说,每个典故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但用在诗歌中却只有三言两语。如:只恋你化身的蝶,就让我们想到了长长的梁祝化蝶的故事。二人对爱情的坚忍、忠贞,二人相依相恋的经过,我们都是通过想像完成的。所以,典故的好处就在这里: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扩大诗歌的含量。

师:下面我们来看歌词中这两句比较相近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

请同学找出其殊用法的词语,还有特殊句式。

生:凄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纷飞了眼泪:倒装句。

师:很好。再看“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这一句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发如雪,发纷飞,雪纷飞,眼泪纷飞。

我等待,我苍老,我等待谁,谁苍老了。

几个词语的拆分组合扑朔迷离,而在这种扑朔迷离中,又传达出一种缠绵凄婉的深情。我们联系一下欧阳修的一句“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黄昏,门掩上了,把黄昏关在外面;黄昏时分将门掩上;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在了门外。诗句中因为这种不同于平时说话的词语组合方式,造成了诗词的多义性。

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正因为这首歌中,用到了比喻,才使语言形象生动;用到了典故,丰富了内容;句式多变,使语言灵活,产生深刻而丰富的意义。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要求使用语言准确顺畅。又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讲求语言生动形象。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发掘诗歌中隐藏的这种美。方法除了上面几点,以后在诗歌鉴赏课中我们将陆续介绍。

三、教学反思

第7篇

梅与菊竹兰并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文人笔下,梅花,是人格的象征或志趣的指向。

一.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南朝人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前两句写诗人遇到驿使(古代送信的人),便攀折一枝梅花,托他送给相隔千万里的边塞的朋友。不用书信,而用梅花,足见二人的亲密关系。后两句采用借代手法,“一枝春”指代梅花,隐含诗人对朋友真诚的情谊。诗人托驿使捎去一枝梅花,想让友人也能分享江南的灿烂春色,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对感情的无比珍视。

二.借梅花勇于在严冬开放,表达先驱者独领、率先垂范的精神。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此诗明写梅花为了传播春天的消息,不畏雪压霜欺,冒着严寒,在早春独自绽放;暗写诗人面对南宋主和派把持朝政、苟安江南一隅的局面,率先举起要收复失地、恢复河山的大旗,张扬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三.借梅花傲对坚冰寒雪,表达坚强不屈的精神。南宋陆游的《落梅》之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第一二句用寒冷的冰雪、凛冽的寒风来衬托梅花的坚强,用众花衬托梅花的坚贞。后两句用梅花宁愿随风飘落,也不向掌管百花的东君乞怜,不让自己高贵的心灵下跪,借此表达诗人自己面对政治强权的威压,坚贞不屈的气节。

现代将帅诗人的《红梅》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同样是借红梅的傲寒斗雪,表达诗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借梅花开在皓白的冰雪之中,表达一种清雅高洁、不入流俗的品格。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宁愿置身于冰雪覆盖的树林,也不愿跟桃李混杂在春天的芳尘之中。梅树一旦开花,清香散发出去,天地间立即充溢了融融春意。诗人以冰雪林中的梅花与混迹芳尘的桃李相对照,以颜色的洁白和香气的清幽,突出了白梅的高洁清雅。此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独善其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五.借梅花的枯萎飘落,满地狼藉,表达诗人的感伤和消沉,痛苦和不幸。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上片一二句,是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三四句是说梅花在黄昏时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写梅历尽磨难和打击,但依然芳香不改。这首咏梅词借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遭到主和派打击后,自悼自伤的消沉情绪。

六.借梅花开在祁寒的冬天,傲对冰天雪地,表达一种高昂豪迈的情怀。《卜算子·咏梅》上片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两句点出四季的变化,春去春又来。后二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悬崖”表明环境如此险峻,“百丈冰”显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开放,突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豪迈精神。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托梅寄志,表现中国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里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七.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而当蓬蓬勃勃的春天到来之时,它却不占有春天,悄然离枝,隐于绿荫,只留下青青梅子。诗人常常借此表达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卜算子·咏梅》下片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前两句写梅花不和百花争占春天,只是为了报告春天的消息,后二句是说春临大地,人间充满了温暖,迎来了山花烂漫。而此时,原来一枝独秀的梅花却没有丝毫的妒意,欣慰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

李允,江苏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教师。

第8篇

恍若诗歌在飘摇;

海把沙滩轻轻拍打,

仿佛诗人在吟唱;

生灵存在的空间,

总有诗歌相萦绕;

我的渴望,

用诗歌唱!

――题记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洒到书上,枝叶摇摆,层层叠叠的光斑不停晃动。午后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此:翻着雪莱的诗集,坐在窗口,一边品味激情洋溢的诗句,一边享受柔情似水的阳光,气温舒适得让人产生蒙胧的睡意。四周被静谧的气息包围着,闹钟的滴答声似有似无。

一阵西风吹来,绕着我转了个圈儿,随即又走了开去。冷风刺醒了我,我打了个寒战,继续徒步前行。云雀在鸣叫,悦耳的歌声叫人陶醉。我兴奋得一路小跑,小径的尽头,一个男子正在编织下一部作品……我步入了雪莱的诗境中。

我的名字里有雪莱的影子,父母希望我从小就有一颗勇敢、坚强的心。我感谢父母,感谢他们为我和雪莱结下这不解之缘。最初接触到的雪莱的作品,便是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措辞温柔的诗句背后,我看到一个强有力的灵魂在支撑着它。从此,我对写诗燃起了满腔的热情。我爱诗,就好像天空爱海洋、山林爱大地一般。读诗、品诗、写诗,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曾模仿着写:

我悄悄走入星空,

怕打破柔和的夜曲;

我默默端详浮云,

怕吹散梦的故乡。

轻音乐在空气里弥漫,

如同夜的精灵与我相伴;

凉风在树叶间盘旋,

沙沙声这般和谐。

我不敢与雪莱相媲美,但如今的欠缺又能算什么呢?雪莱在《无常》中提及:“我们的明日从不再像昨天,唉,除了‘无常’一切都不肯停留。”我渴望明日能成为一名诗人,我渴望读遍所有的诗歌,我渴望身边无处不充溢着最美的诗句、最美的心灵。

当和雪莱面对面时,这种感受何止是兴奋和激动?读诗本就是令人十分愉悦的事,而读与自己“同名”的诗人的作品,更是一种近乎于极致的幸福!他带我去感受西风,感受那个世纪冲击腐朽的势力的浩大,感受生命力的顽强;他反复在我的心中诵读“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他带我去听云雀啼叫,听那倾诉衷情的最甜的歌声,看它们从地面一跃而起时鄙弃尘土的样子;他带我去看那朵枯萎的紫罗兰,让我与他一同抽泣……噢,感谢你,雪莱,感谢你带我的思维一起舞蹈,感谢你为我的未来导航……

拾起脚边的叶子,

精心用诗歌缝制。

挂上希望的树枝,

展翅让梦想飞驰。

名师点评:

第9篇

【摘 要】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孟浩然的《春晓》,有几个译文,因汉语对主语的省略引起的英译本歧义。由此得知,汉语无主句,英文实难传达,但比较而言,回避主语的问题,向汉语的原初表达形式靠近,又能传达汉语原诗的效果,应该是较好的译文。

【关键词】诗歌翻译;主语;忠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汉语的思维模式,以主题为主。明确了主题,主语不说,也无碍对语意的理解。英语则不然,属于语法型的文字系统,主、谓、宾等,必须完全,才能准确表达意思;缺少了一部分,就是残句,根本无法表达,更无法理解。汉语的这种思维模式,在古汉语里表现,尤其突出。白话运动之后,西学渐进,现在汉语的表达,西化已很深,主谓齐全,句子很长,中西的这种差异,似在缩小,实际是汉语的传统,正在受到挑战,或者说正在受到侵害。唐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可谓一诗一画;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汉语的这种主题型思维模式,在唐诗里,也表现得最为突出。这里,笔者拿两首唐诗的不同译文,分析一下汉语对主语的省略而引起的英译本歧义。依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为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就引起翻译的麻烦。这个“逢雪宿芙蓉山人”指的是谁?汉语读者可能根本不问这个问题,但翻译成英语,非弄清楚不可。有这么两种可能:一,作者本人;二,某个旅行者而不是作者,也就是说,作者站在旁观的角度写成。三,甚至不排除,作者站在“夜归人”家人的角度写成;譬如,可能是“夜归人”的妻子。许渊冲先生对该诗的翻译,是这样的:Seeking shelter in Lotus Hill on a Snowy Night / At sunset hillside village still seems far; / Cold and deserted the thatched cottage are./ At wicket gate a dog is heard to bark; / With wind and snow I come when night is dark.。这里,翻译的优美,自不必说。标题是用的分词结构,回避了主语的问题。从第四句判断,这个“夜归人”指的就是“我”,即诗人本人。

还有一个翻译,刘军平译,题为“Putting Up at the Hibiscus Mountain”:The dark mountains lose themselves as dusk draws near. / In the coldness I see the thatched house for the poor. / Approaching the wooden gate I could hear a dog’s bark, / It’s me the traveler who arrives after the storm dark。这个翻译,四句话里有三句,都直接提到“我”。这个理解,就“夜归人”的指向而言,与许渊冲一致,指的就是作者自己。下面,还有两个翻译,都是外国人的理解。第一个,弗莱切(W. J. B. Fletcher),题为“A Winter Scene”: The daylight is far dawning across the purple hill, / And white the houses of the poor with the winter’s beautiful chill. / The house dog’s sudden barking, which hears the wicket go, / Greets us at night returning through driving gale and snow。第二个版本,戴尔(Dell R. Hales)的翻译,题为“Encountering a snowstorm, I Stay with the Recluse of Mount Hibiscus”:Dark hills distant in the setting sun, / Thatched hut stark under wintry skies, / A dog barks at the brushwood gate / As someone heads home this windy, snowy night[3]。

以上两段翻译,第一个,弗莱切的翻译,最后一句的宾语是“us”,指的“我们”,由此可见,译者把“风雪夜归人”理解为“我”,同时还有与我同行的其他人。这又牵涉到英语有单复数之分,异于汉语,属于另外一个问题,此不赘述。总之,是作者本人。第二首,从最后一句判断,这个“夜归人”指的是某个旅行者而不是作者,也就是说,作者站在旁观的角度写成。一般但从逻辑上讲,这么一个雪天寒夜,“旁观者”可能性很小,所以可以理解为“作者本人”的会较多些。但是,也不能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写这首诗不会发生。因为对于诗歌创作,不能像历史的考证那样;诗的创作,其形象思维是纵横驰骋的。把作者理解为站在“夜归人”家人的角度写成,也有。例如,王道余就有这么一种翻译,题目是“Stopover with My Host in Mount Furong on a Snowy Night”:As night fell the mountains loomèd dark and distant; / The weather was cold the thatched house pallid and broke. / Hearing a barking dog at the cottage door I knew / Braving wind and night snow my host had come back late。这首诗的翻译,有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它的题目和行文后两句所指的陪伴“主人”的人,地点不一致。题目表示“我”在随着主人,很晚才回;行文显示的,似乎“我”在“白屋”,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回来了。尽管有这点不一致,从行文上看,译者没有把“夜归人”理解为诗人自己,而是诗人的“家人”。还有一首,译者不详,题目叫作“Staying at a Cottage of Mt. Hibiscus on a Night of Snow”: 也是这样的理解:When the mountains lurk dim in the pale dark, / The cottage of shabby looks stands lone in twilight. / By the wattle gate now I hear dogs loudly bark, / The master has come home in the snow of night。这个很明显,“我”听到了狗叫声,知道“主人”回来了。本文作者也是一直理解这首诗的“暗含”主语;这里,有一个因素,关键在“夜归人”的“归”字上,容易让人理解为说的是别人。

汉语无需准确表述其主语,只需表达主题,或者更准确地说表达出了意境,即达到汉诗的最高境界;汉语的表达,也无需非得指出主语不可。但对英语而言,这即是主语的缺失,翻译时一定补上。这个“补上”的过程,实际是对译者对汉语诗歌理解的过程。各人理解不同,对于主语的选择也就不同。主语选择的不同,决定了审视的角度不同。如第一首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不同的翻译,有译作诗人本人,或某个旅行者,或旅行者的陪伴者,或旁观者。第二首孟浩然的《春晓》,不同的翻译,译作诗人本人,或者是“我们”这些人,或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指所有的人。由于这个主题的限制,对整首诗歌理解的立足点,完全不一样,因为审视的角度不一样,也牵涉到对其余诗句的意义把握。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若后两句的主语翻译成“旅行者”,那么,头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两句所展示的图画,即是旅行者远远看到的景象,知道前面有可能投宿的地方;若主语是“旅行者的家人”,那么,即是这位家人看到“日暮苍山远”的景色,继而想到自己“天寒白屋贫”的情况,再进一步想到远游的人。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也是,主语是谁,就是谁听到的“犬吠”,也就是谁感叹的“风雪夜归人”。孟浩然的《春晓》也是这样,所引用的几个译本,把“春眠不觉晓”的主语分别译成“我”、“我们”、“你”、“任何人”、“睡眠的人”等等。那么, 接下来“处处闻啼鸟”的人,就分别不一样了;因而,对“也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发出感慨的主人公,也都分属不同的人了。

从这些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霍华德(Howard)翻译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题目是“Lodging in the Hibiscus Mountain on a Snowy Night”,还有林同济孟浩然的《春晓》,题目是“Spring Dawn”,都回避了主语的问题,或者说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译文向汉语的原初形式靠近;至于主语是谁,全凭读者自己的感悟了,这样达到了汉语原诗的效果。至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属于较好的译文。

唐诗强调的是意境。所谓意境,是作品通过形象表达出的境界和情调。如孟浩然有诗句“夕阳度西陵,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诗人把人看到的,听到的,都勾画出来了。若不是后两句,就不知诗人的在做什么;即便是知道了诗人在等人这么一件事,诗人表达的,仍是一种境界和情调,而不是强调他在等人,关乎多么严重的事。由于意境的强调,那么是谁并不重要。英国有位唐诗英译的研究者A. C. 格雷厄姆指出:中国诗人很少用“我”字,除非他个人在诗中起一定作用,因此是人的情感呈现出一种英文很难达到的个人气质。他还说,由于英语动词必须要求主语,那么,在汉诗英译时非要加上个第一人称之类的主语,一首诗甚至会变成自以为是,或者加上了自我怜悯的情绪。所以,他提出,要保留中文意思,甚至洋泾浜(literary pidgin English,即很生硬的汉语式英语),也不失是一种办法。但笔者认为,这样做,失去了英文的流畅。结论是,汉诗英译,应尽量向中文的原初形式靠近,在英文表述流畅的前提下,能模糊主语就模糊之,兴许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作者简介:宛磊,河南漯河市人,哲学博士,现任职信阳农林学院副教授。曾出版有专著和多篇论文。主要从事外国文学评论和回族学研究。

第10篇

一提到唐代诗人岑参,人们就会想到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其会对其中脍炙人口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津津乐道。然而,我却更喜欢诗中的依依别情,被它深深地打动。细读全诗,你会发现,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在“送别”部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句描述的是为友人设宴饯别,席间演奏各种乐器以助酒兴的情景。“胡琴”“琵琶”“羌笛”,这些西域乐器出现在这送行的酒宴上,让就要回归京城长安的友人心中平添了几分留恋之情,也让远离亲人、仍留在西域任职的岑参心中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句写宴饮后送行的情景。常人送行通常会让离人早行,而诗人送别友人,为何要等到日暮时分?你可以想象,酒宴上气氛热烈,诗人和友人情谊浓浓,频频举杯对饮却意犹未尽,因而忘记了时间。可以想象,室内,以热酒暖身,仍觉寒冷(由“狐裘不暖锦衾薄”“都护铁衣冷难着”可知);室外,风狂雪骤,更让人颤粟。诗人让友人等待风停雪驻再上路,足见其关怀备至,情意绵绵。可这一等竟一直等到了日暮时分。此时,风雪依然狂猛,而同僚归京之期不得延误,只好在这傍晚飞雪时分忍痛送别。这“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带给人们多少缤纷的想象啊!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由此句足见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送别友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两人边走边谈,不忍言别,依恋之情何其深厚!“去时雪满天山路”,更传达出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我们的眼前,好似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山回路转,友人渐行渐远,马背上的身影已经消失了,可诗人仍旧伫立在风雪之中,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只见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马蹄印。面对此情此景,岑参此时在想些什么呢?可能是:朋友啊,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路上一定十分辛苦,你可要好好保重!这一分手我们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再相见!今日我送君去,明日何人送我?……这样的结尾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无穷。

综观全诗,并不见“情谊深厚”“依依不舍”等字眼,但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与难舍的情谊早已融化在一起,这正得益于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独特的表现力。

第11篇

来信收到。我们特约请无意同志撰写此文,评介著名边塞派诗人岑参及他的一首代表诗作。你们对本栏还有什么要求,欢迎继续来信。

本栏主持人 闻 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咏雪佳作,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派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岑参(715—770),南阳人,出生在官僚贵族家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他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由此可见岑参在后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岑参生活的时代,正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国力极度强大,唐诗也发展到繁荣的“盛唐时期”。由于政治比较开明,许多知识分子感到报国有门,大都意气风发,充满理想、浪漫的气质。他们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于是,诗坛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岑参曾在边地生活多年,对将士的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切身的体会,又以慷慨报国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精神加以观照,诗作大都意境壮美,诗风奇峭,豪放悲壮。

第12篇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