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巴金的名言

巴金的名言

时间:2023-05-30 10:36:23

巴金的名言

巴金的名言范文1

1、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名言

2、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巴金名言

3、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巴金名言

4、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巴金名言

5、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随时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巴金名言

6、50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

7、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巴金名言

8、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巴金名言

9、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巴金名言

10、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泉源。——巴金名言

11、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巴金名言

12、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巴金名言

13、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巴金名言

14、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巴金名言

15、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巴金名言

16、我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是它牵引着我的心,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巴金名言

17、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巴金名言

18、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巴金名言

19、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巴金名言

20、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麽就讲什麽;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说这就是说真话。——巴金名言

21、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名言

22、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巴金名言

23、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名言

24、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巴金名言

25、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巴金名言

26、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巴金名言

27、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巴金名言

28、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巴金名言

29、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巴金名言

30、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巴金名言

31、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巴金名言

32、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巴金名言

33、“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巴金名言

34、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巴金名言

35、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巴金名言

36、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巴金名言

37、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巴金名言

38、朋友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巴金名言

39、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名言

40、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巴金名言

41、书籍照彻了我的灵魂。我好象一只被风暴打破的船找到了停泊的港口。我的心情昂扬,我带着幸福的微笑回到家里。——巴金名言

42、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巴金名言

43、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名言

44、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巴金名言

45、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巴金名言

巴金的名言范文2

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对学术论题、角度和立场的影响,自然会影响到巴赫金学术成果的内涵。尽管巴赫金明确宣称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论着的许多基本内容却留下了马克思主义的明显痕迹,许多基本观点甚至表述都带有马克思主义的明显印记,即使不算以麦德维杰夫、沃洛希洛夫等人名义出版的、带有强烈的当时苏式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对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西方几种语言学流派进行批判的几部论着,仅以最能代表他自己学术立场和观点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和拉伯雷现实主义问题的两部论着而言,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表述和观点也比比皆是。例如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的着作中,“复调”与“独白”是两个核心的概念,前者用来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特点,后者则用来描述与之相反的小说的艺术特点。这两个概念的运用,在许多学者那里,完全可以限制在文本分析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完全可以用这两个概念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文本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描述,以构成一部杰出的学术论着。但巴赫金却不是这样。他在该书中的整个阐释思路是:以“复调”概念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特征,同时,将文本的艺术特征与作者的世界观分析结合起来,指出,只有建立了一种“多元世界观”的作者才可能创造复调小说,而“一元世界观”的作者则只能创作出“独白型小说”,因此,作者的“多元世界观”是复调小说得以产生的基础。巴赫金进而提示,只有一个存在多种对立意识形态的开放社会,才能为作者“多元世界观”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条件,而这个社会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古代****和封闭的社会形态中,是不可能也不容许多种意识形态共存并在的。所以,复调小说的社会基础只能由资本主义社会提供。这种基本的分析思路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模式究竟又隔了多远呢?

至于论拉伯雷小说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关系的着作,在内涵上受到列宁关于每个民族和时代都有两种文化,即人民的、具有民主精神的文化和统治阶级****僵死的文化的论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列宁看来,前者是文化的精华,而后者是文化的渣滓。那么,民间文化本身是否也有消极的东西呢(这种消极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统治阶级文化传染和渗透的结果,而是民间文化天然携带的文化基因)?列宁对此回避了。而巴赫金论拉伯雷着作的一个基本论述思路是,拉伯雷小说继承的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甚至古希腊罗马以狂欢节文化为核心的民间文化传统,拉伯雷作品到处充满着狂欢文化的印记和精神。拉伯雷小说的“怪诞现实主义”特征的根源正在这里。而这种民间文化与中世纪的教会文化、官方文化和文艺复兴以后建立的理性文化有根本的区别,后者是****的、克板的、腐朽的、反人性的、缺乏活力的、形而上学的,而前者恰恰与之相反,是民主的、充满生命力的、灵活开放的、人性的、充满辩证法的,在这种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连民间文化中那些一般人认为是粗鄙的、生物性的、下流的、放荡的、纵欲的成分,在巴赫金的阐释中,也获得了正面的价值。这种对民间文化、进而对拉伯雷小说相关特征和内容不加批判、毫无保留的肯定和完全理想化的阐释,很明显是与列宁的相关论述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这两部论着因涉及对具体作家创作的解释,尤其涉及对创作内容的解释,巴赫金不可能完全回避社会学分析,那么,在专门研究小说文体特征的系列论文中,贯穿着社会学的视野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解释的现象,除非我们承认,巴赫金已经是在自觉地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分析文学和文化现象。在写于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早期的小说理论系列论文中,巴赫金将自己早已成熟的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的话语理论用之于小说话语研究,揭示出小说的话语特征是杂语性:“小说中应该体现一个时代所有的社会意识的声音,也就是一个时代所有较有分量的语言:小说应是杂语的世界”。(注:《长篇小说的话语》,载米·巴赫金着《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而小说中的杂语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杂语的存在,并且这种杂语并不仅仅出自某种思想,而是与特定社会力量相关联的:“小说中的每一种语言,都是现实社会阶层及其代表人物的一种观点,一种社会和思想的视野。……这是指历史地具体地充分体现实际存在的社会性的和意识形态的种种语言。”(注:《长篇小说的话语》,载米·巴赫金着《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并不仅仅是小说话语,就是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这样几乎是纯形式的因素,巴赫金也是从社会历史角度予以考察的,他的重要论文《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的副标题就是《历史诗学概述》,从西方社会历史的进程来考察小说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他考察史诗与小说的差异也不仅仅是从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差异的角度进行。巴赫金在小说与史诗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的差异上看到的是与它们所关联并决定着它们的历史生活和时代的差异:“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对小说起着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小说在该时期的统治地位。小说是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惟一体裁,因为它能更深刻、更中肯、更敏锐、更迅速地反映现实本身的形成发展。只有自身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才能理解形成发展。”(注:《小说与史诗》,载米·巴赫金着《小说理论》,第509页。)小说是反映现实的,因此与现实保持着内在的同一性,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未完成性、内在的对话性等特征;而史诗则与之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它描写的是遥远的过去,而过去已经完成,因此,它具有崇高性、已完成性、封闭性等特征。这些对小说和史诗各自的特征所作出的描述和分析,将文体研究与社会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具有比当时一般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家深刻得多的识见。说到这里,补充指出一点不是没有意义的: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与卢卡奇的小说理论有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而卢卡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小说问题的。巴赫金曾经也有意将卢卡奇的《小说理论》一书翻译为俄文,只是因为一个朋友告诉他,卢卡奇后来对《小说理论》不太满意,他才打消这个念头。这一事实也许可以让我们推测,巴赫金小说理论中的社会学视角可能有卢卡奇的影响。

在一般意义上,巴赫金确如自己宣称的那样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巴赫金对自己研究领域精彩而深刻的社会论分析,确实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正是这种影响,使我们看到了巴赫金学术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背景、意识形态背景无法割断的深刻联系。巴赫金的学术思想当然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但这种超越是“历史地”超越,是在与当时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的深刻联系基础之上的超越,他的学术思想内容本身,深刻地打下了那个时代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印记。

谈论巴赫金思想学术的政治性,自然不能不考察他建立在超语言学基础上的对话理论的政治性。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和评论在相当意义上都是以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远远超出了语言学学科范围,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领域的思想主张。这种理论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巴赫金的超语言学。众所周知,巴赫金正是在批判当代西方那些将语言问题与外在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完全隔离、只在语言世界内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形式语言学,或只从人的心理活动角度研究语言,在将语言当作心理现象的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超语言学的。超语言学的核心就是在人类具体社会交往中去考察语言问题,强调离开了社会交往语言就不存在也没有意义。而“语言在其实际的实现过程中,不可分割地与其意识形态或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载米·巴赫金着《周边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17、442页。)所有的语言本质上都具有对话性,而且这种对话既是具体的个别的,但又渗透了各种社会力量、社会意识、社会政治因素,后者正是通过所有社会个体在各种具体的社会交往中、在言谈(表述)中悄悄渗透进来,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巴赫金提出“生活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意指“生活感受以及与之相联的外部表现的一切的总和。……生活意识形态是未经整理和未定型的内部和外部的言语元素,它说明每一个我们的行为、举动和每一个我们的‘意识’状况。”而这种表现为社会心理的“生活意识形态”与整个社会体系性的意识形态“一直保持着最生动的有机联系”。(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载米·巴赫金着《周边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17、442页。)所以,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特别注意分析渗透在具体话语交往活动中的“生活意识形态”因素。他发现,即使是具体表述活动中的话语语调,也是有特定的社会学指向的,至于整个话语活动本身,其社会意义就更不待言:“话语是一种社会事件”,形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都不能揭示“话语具体的、社会学的本质,使话语变为真理或谎言,低下的或高尚的、需要或不需要的那个本质”。(注:《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载巴赫金着《周边集》,第92页。)由于话语表述本质上的对话性,而各种社会立场、社会力量、阶级意识、意愿、情绪等因素都渗透在所有人的话语表述活动中。言谈的场所也是各种社会力量、阶级和集团、各种社会立场、信念和意识形态交锋交往的场所。这里,不难看出,建基于超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对话理论内含着深刻的政治性。

从今天的角度,人们可能更多地看到当时政治意识形态对巴赫金学术思想研究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评价当代西方几种语言学理论、评价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论着中那种带有居高临下的、严厉的批判性语调,那些当时流行的权威的、宣判式的表述方式,等等,确实缺少一点平等的学术讨论所必须的平和。巴赫金自己后来谈到这些论着时也讲,“在这并不美满土地上和并不自由的天底下所创造的一切,在这种那种程度上都是带有缺陷的。”这就明确地表明了对那些论着的不满。他认为这些论着并未完全体现自己的思想,如果是现在来写,以他自己的名义发表,他肯定不会那么写的。

这种遗憾也存在于奠定他学术声誉的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果之中。1928年《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一书是他第一次以自己名义出版的论着,这部书在30多年以后修改再版,也给巴赫金带来了世界性的学术声誉,但在巴赫金看来,这部着作也留下了遗憾。他后来曾在与鲍恰洛夫的谈话中表达了这种遗憾:“我不能直接述说有关主要的问题……这就是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关于神的存在的哲学问题。我总是在那里来来回回,不得不克制自己。一个思想出现了,又是来来回回地转。甚至要谴责教会。”(注:鲍恰洛夫:《关于一次谈话和围绕这次谈话》,转引自钱中文《理论是可以常青的》,载米·巴赫金着《哲学美学》,第50页。)巴赫金尽管在内心要比当时大多数学术思想人物自由得多,但这自由也并不是无边无际的,他也不得不考虑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不得不“戴着脚镣跳舞”。

那么,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对巴赫金学术思想的影响是否仅仅是负面的?应该说不是。即使在那些以朋友名义出版的着作中,尽管巴赫金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和观点难脱那个时代的制约,但马克思主义给了巴赫金其特有的开阔和深刻。巴赫金少年时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所以他对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社会权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并不陌生。尽管当时布尔什维克实际的意识形态比经典马克思主义要狭隘肤浅,但通过它毕竟可以窥视一个具有极大理论深度和力量的由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思想世界。事实上,所有的理论、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一种限制,同时也能提供一种洞见。在这方面,巴赫金提供了一个范例。

不仅巴赫金的学术着作与当时政治意识形态有内在的关联,就是巴赫金学术命运的沉浮也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一部给巴赫金带来国际声誉的是60年代初经过修改后再版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的专着,他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小说理论和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新见解,但这部书其实在1928年就已经出版,尽管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卢那察尔斯基写过书评对这部着作予以肯定,但这部书并没有带给巴赫金多大的学术声誉。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它出版时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并不是大家都认可它的基本学术见解,更重要的是它20年代初版时巴赫金已经被捕,同时,这部着作中强调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是对话哲学,这种对话哲学的精神与当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控制的要求更是势同冰炭。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学术论着在20年代与60年代截然不同的命运和学术效应,并不仅仅是因为巴赫金后来的修改,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气候的变化使然。巴赫金在60年代不仅仅是作为一位有独特见解的评论家和理论家被发现的,他还是作为一位被无端迫害的圣徒般的人物被塑造的。他在几十年间的苦难经历和遭遇不能不深深地感动人和震撼人,尽管他自己很平静地对待自己的过去,但这份平静也具有特别的效应。巴赫金在60年代复出本身和复出后的轰动效应,并不仅仅是他思想学术的价值决定的,也不能仅仅归功于柯日洛夫等人的奔走和超常的社会活动能力,还与60年代苏联的政治气候和环境有明显的内在关系。

巴赫金在西方社会的遭遇和形象也与政治相关。在50-80年代东西方冷战格局中,思想学术活动往往渗透了这种冷战政治的思维,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往往被有意无意作为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战线上对抗苏东诸国的领域。西方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发现、肯定、奖励苏东诸国那些与政权保持距离、甚至反对政权、或被政权迫害的文化人进行文化策反,将他们作为一个标本,来控诉或丑化现政权。像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类活动,往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东进行意识形态战争的形式(这当然不意味着苏东作家获奖只是因为政治原因)。巴赫金在西方走红,除了他学术思想本身的深刻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外,不能否认国际政治斗争的因素也起着某种作用。

事实上,西方学者恰恰是从这个角度理解和阐释巴赫金的。这方面的一个证明是由美国学者克拉克和霍奎斯特合写的《米哈伊尔·巴赫金》,这部写于80年代、被认为是“西方最权威的一部巴赫金研究专着”,(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着《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19页。)可以说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巴赫金思想学术的理解。在这部书中,作者以巴赫金对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来整体地阐释巴赫金的所有学术着作和他的思想学术道路,作者对巴赫金对话主义的表述也是从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的,一是从理论上梳理对话主义哲学,二是从巴赫金与现实的关系角度来阐释对话主义产生的现实原因,强调巴赫金是在理论上通过张扬对话主义哲学来与他所不满的现实进行对话和潜对话。因此,在巴赫金传记的作者眼里,对话主义哲学是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的,潜在地表达着巴赫金对现实的对抗和不满。

例如在以“沃洛希洛夫”名义出版的《弗洛伊德主义:批判大纲》一书中,作者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的立场出发,用“官方意识”和“非官方意识”来解释弗洛伊德的“意识”和“潜意识”两个核心概念,并揭示两者之间冲突的社会性质而非私人性质,意识对潜意识的压制实质是官方意识对非官方意识的压制,两者之间的分裂也是如此。而在这种压抑中,“官方意识和非官方意识的分裂愈是深广,内在语言的动机转化为外在言语……即在外在言语中定形、清晰和巩固,便愈是困难。”《米哈依尔·巴赫金》的作者在引述上面一段话后,对这段话内在的真意作出这样的注解:“这是他对自己困境的自白,裂隙愈来愈大,一方是他自己的宗教和形而上学观念,一方是苏维埃政府日益强硬地坚持要人们依从俄国共产主义。”前者受后者的压制就像潜意识受意识的压制。这样,“巴赫金大胆地坚持主张心理的统治法则与国家的统治法则彼此相通,这不仅是一种理解弗洛伊德的新方式,而且是从‘地下’发出密码启示的新方式。官方与非官方意识之间的裂隙如此之大,官方的内容终于扼杀了非官方的内容。……实际上,这些大胆的言辞正是此人的夫子自道,他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将沦为丧失社会地位的孤独者。”(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着《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228、324页。)

并不只是从某些具体的论文论着看出了潜在的政治含义,《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作者几乎将巴赫金的全部思想学术着作当成对抗当局的寓言来解读了:“巴赫金面对斯大林主义的挑战并没有沉默,他先前的大部分论着都可以看作是学术研究外衣下的政治宣言,他本时期(指1937年到1945年的萨维洛沃时期)的着述也不例外。这些着述暗中面对的主要对手不是知识界的同道,而是斯大林主义文化本身。巴赫金运用他的表层的论题作为手段,以表达对斯大林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着《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228、324页。)这种寓言式解读原则贯穿克拉克和霍奎斯特对整个巴赫金着作的阐释。

巴金的名言范文3

我琢磨什么呢,我思索什么呢?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不计其数:胡志明市、左权县、黄兴镇……人名命名地名,无一例外是行政行为,而康巴什呢?

巴什系蒙语,汉语译为老师。康巴什,是一个人的名字吗?是一个人的姓和他的称谓吗?在男人都讲究姓、名、字、号的中国古代,想必这位康先生也一定有属于他自己的名号。难道在浪花淘尽英雄的滚滚历史长河中被湮没,被淘去了英名?倘若是那样的话,湮没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淘去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关于这个人的一切都应该消失的,包括他的姓名称谓,缘何康巴什是个例外?没有名号,事迹不详,生于哪朝卒于哪代,也无从查考。难道,康巴什是以平民百姓“命名”的?否则的话,完全可以查找到康巴什的生平事略。

康巴什,仿佛一本只有书名内文空缺的书,给世人留下了无法破解的谜团。

康巴什,坐落在伊金霍洛草原上。13世纪蒙古高原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来到这里的时候,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以致将手中的马鞭遗落在地。英雄情不自禁地欣赏着草原,称赞着草原,他在夸奖草原美丽的同时,告诉部下,将来自己死后就将他埋葬在这里。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经典的传说,传说中的英雄就是铁木真。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英勇无畏的精神在伊金霍洛草原走向了永恒,人们称伊金霍洛草原为圣地,人们在伊金霍洛草原建起了圣陵――成吉思汗陵,人们把虔诚的祝福撒满草原。

21世纪,以草原新城出现的康巴什呈现给世界一幅经典的画,城市的广场上立体地再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辉煌人生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一直以为,一代天骄征战的雕塑应该是跨战马举长矛冲锋陷阵的气概,然而,矗立在康巴什广场的铁木真征战的雕塑中,英雄举的不是长矛大刀,而是黑纛苏勒德。苏勒德不是权力的信物,它是精神信仰。成吉思汗毕生追求的不是权力,是为了让整个民族强大起来,他的这种思想境界,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军事思想。哦,成吉思汗,苏勒德,是英雄与英雄杰出军事思想的完美组合,是人类的经典艺术。我是带着对英雄的敬仰走过城市的广场的,我是带着对艺术的渴望观看成吉思汗群雕的。看着雄浑的雕塑,仿佛置身于13世纪的蒙古高原,聆听到了鄂嫩河畔毡包里英雄降生的啼哭声;聆听到了英雄振兴民族的旷世呐喊;聆听到了英雄横扫天下的动地鼙鼓;聆听到了世界文化交融的文明盛歌。

在美丽的康巴什,聆听天籁,仰望英雄雕塑,聆听豪放的蒙古族民歌,聆听或仰望的,其实是经典的历史、经典的艺术。有历史记载:早在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鄂尔多斯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把,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鄂尔多斯曾经诞生过许多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有青铜文化、歌舞文化、祭祀文化。这些灿烂的文化不可能不渗透到鄂尔多斯的中轴地带康巴什。然而,康巴什似乎找不到任何令人感到新奇、欣慰和可圈可点的经典故事与文化史籍。与它一河之隔的阿拉腾席热镇绵延几十里都是蒙古族祭祀、歌舞、民俗文化的重要活动区域,至今还保留着鄂尔多斯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祭祀文化。也许是因为以一代天骄为核心的蒙元文化过于耀眼,以至于把康巴什遮掩得黯淡无光,康巴什,几百年几千年都鲜为人知。

籍籍无名的康巴什,在鄂尔多斯如火如荼的扩张大潮中石破天惊地横空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康巴什,仿佛一夜走红的时代明星,光艳艳闪耀在世界的视野中。

2009年,世界金融风暴让全球的经济一度跌入低谷,唯独鄂尔多斯逆势飘红,一枝独秀,引来了世界的侧目。备受诋毁的康巴什,成了西部“鬼城”、“空城”。那些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经不起任何推敲的“鬼城论”“空城论”文章,竟然传得沸沸扬扬铺天盖地……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可我们的家乡、美丽的家乡,被人肆意攻讦,这让我们无论如何难以接受。康巴什困惑了,鄂尔多斯困惑了……美国一位经济学家不远万里来到鄂尔多斯进行了实地考察,对鄂尔多斯的经济现象特别吃惊,挥笔写下了洋洋万言的正名美誉,引起了世界经济界的一片唏嘘……

康巴什早已摆脱了别有用心者们的“魔咒”,重新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我也摈弃了缠绕心头的梦魇,不再为别人诋毁自己身居的城市而愤慨。我还琢磨什么呢,我还思索什么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必在乎世人一时的冷眼与讽嘲,何必为了一些流言蜚语自我伤感?

巴金的名言范文4

1、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巴金

2、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巴金

3、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巴金

4、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巴金

5、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6、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巴金

7、“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巴金

8、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巴金

9、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巴金

10、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巴金

11、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1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巴金

13、不能够单单为着那一对眼睛,就放弃一切。—— 巴金

14、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巴金

15、幼稚的眼睛常常看不清楚。小鸟怀着热烈的希望展翅向天空飞去,但一下子就碰着铁丝网落了下来—— 巴金

16、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17、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随便读到一部作品就全盘接受,因为他头脑空空,装得下许多东西。—— 巴金

18、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19、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 巴金

20、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名人名言 )—— 巴金

21、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巴金

22、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巴金

23、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巴金

24、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应当用来造福人类的,原子能应当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巴金

巴金的名言范文5

2008年大选背后的故事

2008年2月9日,在看完了一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现任国务卿)之间的辩论后,我在一张不干胶贴上写下了对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预言:“奥巴马入主白宫大局已定。”当时的立论其实很简单:共和党执政8年,次贷危机必将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失业和经济衰退。当时我自己正在投资房地产,可谓“春江水寒鸭先知”。美国老百姓求变的心情迫切,小布什连任两届肯定走人,老百姓渴望的绝不只是看到人的“新面孔”,更是党的“新面孔”。正是这一判断,促使我把聚焦点放在了谁能赢得总统候选人上。

人说美国总统竞选是世界最高首席执行官宝座之争,我于是把自己放在主考官的位置去考察奥巴马和希拉里之争。而之所以预测当年名不见经传且资历很浅的参议员奥巴马会胜出,而不是具有广泛社会基础支持和深厚政治人脉的资深参议员、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则是基于他们的交流能力。

凭心而论,两人都是公共演说的高手,这也是为什么双方激辩特别耐看的原因。当时,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辩论几乎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双人脱口秀,创造了美国党内总统候选人辩论的奇迹。关心政治的看门道,不关心政治的看热闹,事后很多美国人都说,奥巴马与共和党重量级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的大选辩论,反倒没有那么精彩。以我当时的观察,奥巴马棋高一招在于,他能唤起更多的共鸣,而希拉里虽然老道犀利且热情洋溢,但是在与听众的共鸣上显然棋输一着(即没有触电的感觉)。这和商界的应聘面试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后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应聘者的阅历和成就,而是这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据此,我在大选结果揭晓前9个多月就作出奥巴马必定成为美国总统的预言。

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帷幕徐徐升起,我收到不少国内朋友的来电询问看法,好几个朋友则更是直截了当地问我,谁会是下一届美国总统。我本来无意再作任何预测,不过朋友们的催促和询问倒是让我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了一番,希望借由以下的分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

经济走势左右大选结果

太多的政治观察家和美国公众犯了“见树不见林”的错误,把过多的时间和细节放在共和党的候选人谁能战胜奥巴马上。毫无疑问,候选人的资历、素质、交流能力等综合因素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选的结果,但是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社会大环境尤其是经济大环境是“林”,总统候选人则是“树”,先见林后窥树,往往能从较高的视野搭准大选之年的社会脉搏,毕竟选民是社会中的一分子,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无不和当时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欲断不能。

经济历来就是美国大选的重要话题。1992年初出茅庐的政客克林顿在赢得了候选人的提名后,挑战当时在任的总统老布什。彼时,老布什刚刚以迅雷之势赢得了海湾战争,名望如日中天。战后的1991年3月,高达90% 的美国人认可老布什作为总统的工作表现,他被观察家一致认为是“不可战胜的”卫冕总统。相较之下,克林顿根本不被美国公众和媒体看好,但是他的竞选幕僚吉姆斯・卡威尔(James Carville)提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口号:“真蠢,是经济!(It's the economy, stupid!)”―言下之意是,别看你老布什是海湾战争的凯旋英雄,眼下经济萧条,你现任总统真够笨的,决定选举胜负的不是谁打赢了战争,而是谁能提出复苏经济的方案。结果到了1992年8月,新的民意测验表明,64%的美国人因为当时的经济萧条不认同老布什的工作表现。

克林顿大选获胜后,“真蠢,是经济!”成为美国政商界的经典名句,它也成为所有参加美国形形选举的政客们的座右铭。将时间拉回到金融危机后的2012年,奥巴马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种种辉煌可圈可点,但是他会不会重蹈当年老布什的覆辙呢?要知道,美国人虽然对“911”事件记忆犹新,然而随着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相继撤兵以及拉登被杀,国家安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降低,与此同时,持续低迷的经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依然萎靡不振的房地产市场才是选民怨声载道的地方。这正是共和党候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主要动机,也是很多不看好奥巴马连任的评论家的立场。当然,谁都在模棱两可察言观色,为自己的预测留出余地。

其实,无论共和党还是都知道,经济是2012年大选的点睛之笔,双方也互相指责对方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尽管共和党尚未确认自己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但竞争者已在反斥奥巴马的大政府和高税收政策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他们叫嚷着:“给了你一届的机会,3年过去,房地产未见好转,失业率还在8%以上,该换人啦!”奥巴马也不甘示弱,一方面不断提醒选民,是小布什与共和党把经济弄得一团糟,另一方面极力鼓吹向富人征税的口号,用共和党的说法就是挑动“阶级斗争”。当然,他绝不会忘记提醒美国公众,是共和党束缚了他的手脚,所以选民需要做的不是换总统,而是让共和党在国会失去席位,为他松绑。

当年,我之所以敢于早早断言奥巴马必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是基于“真蠢,是经济!”这样一个原则。但是,从商业或管理的角度来看,2012年竞选的关键不是绝对的经济指数如失业率、GDP、CPI、房产价格和库存以及股指,而是它们的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是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其结果是房地产的一跌再跌、股市的一泻千里、失业率的一涨再涨都达到了大萧条以来前所未有的程度,奥巴马无疑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很多观察家热衷于对比美国历史上卫冕总统连任竞选成败与经济指数的关系,这样的研究不无道理,但是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历史可以用来借鉴,但是绝不可以用来预测未来。2012年大选绝不是四年一次美国社会政治大事的简单重复,它将是决定所有当代美国人命运的一次重大选择。更通俗地说,美国人此刻更关心的不是我在哪里,而是我到哪里去!

2012年,美国选民虽然刚刚经历过几代未遇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衰退,但是预测选民意志的却不单单是各项经济指数(如果光看指数,奥巴马除了走人别无选择),而是此后路在何方。这既是人类的本性,更是美利坚民族的特性。这个民族充满理想、积极思维和乐观精神,“希望”是流在美国人血液里的一种价值观。恰恰是“希望”,使得这样一个由众多种族、宗教、肤色所拼成的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一块坚实美丽的马赛克而不是一盘散沙。因此,对“希望”的追求将是决定大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那么,美国人民的希望在哪里呢?

触底反弹势头初现

美国著名音乐人唐・亨利(Don Henry)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我们从此只会向上(We Can Only Go Up From Here)》,这个歌名现在成为经典名句,被广泛应用在政治、经济等各种领域。美国的经济无疑是一个烂摊子,但是“烂摊子”又是一个好机会,美国商界把这样的机会称作“我们从此只会向上”的机会,意思是形势已经烂到底了,只会朝好的方向转变了。这里面颇有点雪莱名句的哲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美国2012年大选的关键其实基于两个重要问题:我们是不是从此只会向上?奥巴马能不能准确地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共和党要传递的内容恰恰相反,现状太糟糕,并且将会越来越糟糕,只有换人才会“我们从此只会向上”。其实,经济周期的规律虽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和总统以及他们的政策,但是它自身也有一定的循环规律。周期可大可小,但是趋势一旦形成,必然按其轨道循环,或快或慢,并不完全受某届政府及其政策的影响,尽管它们本身可能对趋势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而经济周期的规律简单而言其实就是三个字:转,转,转!

如同小布什成了金融危机的替罪羊一样,奥巴马将会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受益人,因为美国经济周期的转动终于已经开始:新近出炉的报告显示,2012年1月,美国雇主们新增近25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应声而落至8.3%,创自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GDP增长率依然在3%以内徘徊,但是关于二次探底的说法渐渐销声匿迹;房地产虽然因地区不同差异很大,市场也不会在短期内有大幅度好转,但是大家基本认同已经触底,复苏只是迟早和幅度的问题;至于股票市场,如同人们常说的是“乘电梯下,乘自动扶梯上”。随着人们信心的提振,美国股市虽然没乘电梯上,但是已经乘扶梯逐步恢复。

简言之,美国的经济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趋势开始转好,并将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生命迹象,“我们从此只会向上”的速度未必会如人所愿,但是其趋势却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时机而不是时间,对奥巴马简直就是“天助我也”般的完美。其实经济和人一样,受大伤必然要大休养,恢复的时间必然要长。但是在历经四年重重打击和努力挽救后,美国经济如同一个久病的患者终于开始了“转,转,转”的另一个循环。奥巴马2008年当选是“成事在天”,2012年连任将再次是“成事在天”的重演。

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最有“总统相”

共和党的初选刚开始时,候选人个个保持绅士淑女风度,文质彬彬,只攻击奥巴马总统,互相之间基本上不动真格。一直到因为“桃色丑闻”缠身的餐饮业大亨赫尔曼、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以及其他无名之辈见无望而退出竞选后,辩论才开始变得有点看头。眼下,候选人还剩下四个:德克萨斯州联邦众议员罗恩・保罗(Ron Paul)、前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里克・桑托勒姆 (Rick Santorum)、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和马萨诸塞州前州长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

医生出身的罗恩・保罗基本没戏,虽然他从政多年,但没有“总统相”,谈吐也不像总统,再加上他已经77岁了,年龄成为了包袱,所以想赢得共和党的提名根本没门,更别说战胜奥巴马了。

早前,里克・桑托勒姆以飓风般的优势横扫密苏里、科罗拉多和明尼苏达三州,往因刚刚在佛罗里达获胜而踌躇满志的米特・罗姆尼头上泼了一桶冷水,同时也让亚利桑那和密西根两州的选举变得异常关键起来。里克・桑托勒姆律师出身,从政多年后在2006年竞选中丢了参议员的位子,又重操旧业当起了律师。这点很符合美国总统的条件,很多美国总统都是律师出身。不过虽然此公长得多少有点“总统相”,但一上台辩论就看出来功底不够,观点不少,但说不清楚,热情有余但冷静和老练不够,犀利有余但城府不足,辩论时动不动就激动得满脸通红,听别人发言时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化,时而不屑一顾,时而嗤之以鼻,好像是一个大男孩,如果遭遇奥巴马必输无疑,还要好好修炼才有可能出道。另外,他以保守立场著称,标榜自己传统的共和党立场和价值观,并以此攻击米特・罗姆尼在当州长时搞的全民健康保险和臭名昭著的“奥巴马医改”如出一辙,这种极右的立场显然很难获得选民和中间派的认同。

单从总统大选辩论的观众角度看,我倒还真希望纽特・金里奇能够获得共和党提名,与奥巴马来上几场精彩的唇枪舌剑。此公长相一般,满脸横肉也无法完全掩藏他的狡诈,满脸笑容无法表现一丝真诚,显然谈不上“总统相”。然而,历史教授出身的他,各种典故和史料如数家珍,时而旁征博引,时而罕譬而喻,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他又在美国政坛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以直言不讳加粗鲁的雄辩出名,更是声东击西防不胜防的狡辩家。所以,如果有能让奥巴马尴尬出丑的人,全美国也就非他莫属。但是,纽特・金里奇在共和党里极其没有人缘。在佛罗里达竞选时,几乎所有共和党的元老倾巢而出,开动党的庞大机器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当然,他代表了共和党最保守的意识形态,也有相当的支持者。但是美国人除了有意识形态以外,还非常讲究实际,他们很看重候选人的“被选上可能性”。作为共和党元老与主流都不看好的候选人,又代表最保守、最右倾的势力,他在大选中胜出的可能微乎其微,因为美国大选最重要的其实是争取中间派,所以,共和党要偏左,要偏右才有可能赢得多数选民。美国选民根本就不会选纽特・金里奇这样的极当总统。虽然他与奥巴马的精彩辩论会很过瘾,但不看也罢,省得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选票。

最有“总统相”也最具“被选上可能性”的共和党角逐者,当属马萨诸塞州前州长米特・罗姆尼。此公的确了得,当年创建的贝恩资本现在是全球赫赫有名的私募基金,他自己也早就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后来出来当了几年州长过了把官瘾。在1998年美国奥委会因贿赂丑闻和400亿美元资金短缺而黔驴技穷时,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功地举办了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从此因扭转乾坤的能力而名声大振。2008年参加总统竞选时,他输给了党内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值得一提的是,后者现在也是共和党内挺米特・罗姆尼、倒纽特・金里奇的重要力量。

米特・罗姆尼既有哈佛大学的法学和MBA双学位,又有成功经商和从政的经验,所以被不少评论家看好。他如果当选,将是美国人民和美国经济的福音。几乎没有疑问,他的政策会是坚持亲商、小政府、大市场和低税收的共和党政策,同时又会比较倾向于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点可以从他在当州长时通过的“全民保险”略见一斑。都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首席执行官,米特・罗姆尼拥有一张最合格的首席执行官履历表:名校毕业,创过业,做过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过州长。

奥巴马卫冕胜券在握

巴金的名言范文6

然而,历时13个月的立法过程,处处充斥着奥巴马与各利益群体和与共和党人的胶着式斗争。奥巴马斥责“共和党”为“富人之党”,只代表富人的利益;痛斥华尔街一边接受国家慷慨救助,一边派发巨额奖金的“恶行”。这番言论似乎使人感觉出身低微的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与富豪阶层“划清了界限”。

然而,就在“金改”法案通过的前一天晚上,奥巴马在白宫“夜宴”了美国“股神”巴菲特,“共同讨论了如何与私营部门合作,以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等经济议题”。

显然,奥巴马在做巴菲特的“思想工作”,希望获得这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之一”对“金改”事业的支持。尽管巴菲特早在大选之时曾表态支持奥巴马,但对奥巴马的施政一向颇有微词,尤其是在金融改革损害到与高盛等投资银行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巴菲特利益的时候。

巴菲特曾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只有当大潮退下时,才能看到谁没有穿泳裤游泳。”这位在全球都保持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在奥巴马发动的“魅力攻势”下,终于也露出了“裸泳”的本来面目。巴菲特的立场微调,“成功”地影响了三名共和党参议员“背叛”,转而投票支持奥巴马和推动的“金改”,从而使参议院表决时法案刚好达到60票的门槛线而涉险过关。

奥巴马是如何“说服”巴菲特的呢?有一个细节不得不提。在夜幕笼罩下的白宫里,总统发现眼前这位世界富豪的领带破旧,有着明显的褶皱,立刻起身,在自己的衣橱中选出一条红色领带,并亲手给股神系上。谙熟什么叫“套牢”的股神,或许从奥巴马的“行为艺术”中体味到了总统“礼物”的深远寓意。最佳的“投资方案”显然是与总统合作,而不是对抗,否则就有可能被“套牢”。就在数天前,被司法部严厉调查下的高盛最终同意支付高达5.5亿美元的罚金,华尔街低下了高傲的头。

《华盛顿邮报》对此调侃称:“如果你是总统,送什么礼物给尊贵的客人呢?”“那就是领带。”

如果说奥巴马总统的“礼物”起了“巨大作用”,那么巴西总统卢拉的“礼物”则给人别样的感受。

2009年10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郑重宣布: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奥运会承办权!

亲赴现场的总统卢拉被祝贺者团团围住,激动得老泪纵横。卢拉说:“这是我作为总统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把国家和民族获得的荣誉视为自己作为总统的“最好礼物”,这或许就是卢拉质朴而发自内心的人性写照。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上谈论最热烈的新兴大国,就有巴西。巴西连续11年取得基尼系数持续下降的令人羡慕不已的成绩,到2008年,巴西总统卢拉提出的“零饥饿计划”使全国贫困人口比例减少了一半。在很多新兴国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而陷入“粮食安全”危机之时,巴西却稳稳地坐上了“世界粮仓”的交椅。在石油蕴藏量丰富的拉美,最能赚钱的油企是巴西石油公司,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掌控着世界铁矿石市场半壁江山。联合国有关机构在评价巴西成就时是这样说的:巴西政府把世上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了巴西人民,那就是希望。快要任期届满的卢拉,成功使巴西“静悄悄崛起”。

巴金的名言范文7

关键词:巴金;夜鹰与蔷薇;赏析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8-0014-02

巴金一生写了上千万字,译了数百万字。可见翻译在他的文学生涯和文学成就上的分量。但其“译名”为“文名”所掩,许多人只知他是大作家,却不知他也是大翻译家。

巴金通晓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和世界语。18岁时,他翻译了俄罗斯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从此开始了伴随他文学创作的翻译工作。1942年他在重庆翻译了《快乐王子》,在成都翻译了《夜莺与蔷薇》。英国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著的《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是巴金翻译的为数不多的英语原创作品之一。

《夜鹰与蔷薇》是选自《快乐王子》(Oscar Wild)童话中的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学生非常想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跳舞,而她曾经答应过,只要他送给她一朵红蔷薇,她就会同他跳舞。于是,学生四处找呀找,可是找遍了整个花园也没找到一朵,他哭了起来,心都快碎了。夜鹰知道了学生的烦恼,决心帮助学生。她用自己的胸脯抵着蔷薇刺,在月光下唱着歌,蔷薇刺着她的心,她的歌声也越来越激昂,最后蔷薇变红了,而夜鹰也死在高高的青草丛中。正午,学生打开窗子,发现了那朵夜鹰心血染红的蔷薇,他高心极了,忙拿着红蔷薇送给他心爱的人,可心爱的人却并不欣赏,她要跟御前大臣的侄子好,因为御前大臣的侄子送了他一些上等珠宝,而谁都知道,珠宝比花值钱。学生由失望、痛苦至愤怒,将红蔷薇丢进了路沟里,一个车轮从花上碾过去。学生回到自己的屋子,他不再相信爱情,他觉得在他那个时代,什么东西都得讲实际,他还是回到哲学,研究形而上学吧!

一、忠实原著,动人传神

阅读这篇译作给人的感觉是惊心动魄的,Oscar Wilde的原著之美当然无须争辩的。L.C.英格列比称赞王尔德的童话“表现得精彩绝伦,丰富的想像给每篇故事都装饰了珠玉”。作者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写出来的,但同时却有自发的动人力量。《王尔德论》这种美主要表现在作者想像之新鲜、奇特,用词之熨帖、干净,结构之精巧、细致,辞藻之清丽流美。整个选段在组织上循环往上,层层递进,如行云流水,又如一首优美的回旋曲。洁净、清新的语言背后有对人生、对世界深深的思考,以及由此思考带来的淡淡忧伤。

如此优美的童话翻译起来当然不容易,这也难怪巴金“不满意自己的译文……失了勇气”[1]他一直自谦他不是王尔德童话的适当的翻译者,他的译文只能说是试译稿。但中国的读者在《快乐王子集》里去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多情的燕子,有自恋的火箭,与关心民生疾苦的少年国王,有无私助人的快乐王子,当然还有愿意为爱献身、体态娇小但却伟大的夜鹰。巴金用他绘声绘色的译笔,将王尔德童话里大大小小的生灵描绘得活灵活现,将童话中贯穿的那些“敏感而美丽的社会哀怜”[2] (亨特生语)传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与童话中的主人公一起欢笑、流泪、振奋、沮丧,谁不为夜鹰的伟大情怀而唏嘘赞叹呢!

就夜鹰选段而言,巴金的翻译不仅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并曲尽了原文全部的美,这种美有诗一般的意境带来的新鲜形象的比喻,同样也有美丽结晶的语言带来的。

二、丰富的想像力

王尔德的作品以想像丰富而闻名,丰富的想像造就了作品中大量新鲜、奇特而形象的比喻:

as the mist that hangs over the river,就像河上罩着的雾;

pale as thefeet ofthemorning,浅白色象晨光的脚;

silver as the wings ofthe dawn,银白色象黎明的翅膀;

as the shadow of a rose ina mirror of silver,就象一朵在银镜下印出的蔷薇花影,就象一朵在水池中印出的蔷薇话影。

as the shadow ofa water-pool,likethe flush inthe faceofbridegroom whenwhenhe kisses the bride就象新郎吻新娘的时候,他脸上泛起的红晕一样。

like the rose ofthe eastern sky,就象东方天空的朝霞。

crimson as a ruby,红的想一块红玉等。这些译文有助于原文风格的表达,同时也丰富了原文比喻中生动的形象。这些拟人的手法,巴金一概保留。对传达的原文的语体特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语言层面上,译文呈现出来的美也不亚于原文,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在文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但他的翻译风格却流畅、自然、传神、富于感情,流畅的译文语句并没有刻意雕饰的痕迹,有一种天然清晰之美,句式的调整,词语的选择看似轻松,随意,但背后却有着译者独具匠心,比如:

when the moon shone inheavens.等到月亮升到空中时;

aboy and girl一对小女儿;

bitter bitter was the pain,and wilder andwilder grew her song. 她痛的越厉害,她的歌声就也唱得月激昂,越激昂。

The white moon heard it and she forget the dawn,and lingered on the sky.明月听见它,居然忘记落下去,却只顾在天空徘徊。

语句的翻译大有意趣。他在翻译中用的简单堵塞句式和易懂的词语,句子偏短,简洁而干净,长句,复合句用的少,书卷气较浓的关联词也用的少,整个故事透出一般故事的清切,和容易为小读者接受,从而深受欢迎。

巴金的伟大在于他在自己享受精美的外国文学美味时不忘把他它们转做成汉语菜肴,无私地输送给饥肠辘辘的中国的文学食客。翻译同样具有呐喊、呼唤、示范、启蒙和革命的功能,可与创作同日而语。所以,他们亲自动手,牺牲宝贵的创作时间,翻译了大量作品。他们的翻译不仅与他们自己的创作血肉相连,而且,他们同时代的和后来的作家们正是通过他们的翻译了解并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明成果。这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样的翻译初衷,在今天的翻译家中,是罕见的。

三、小结

任何一本书的作者在从事翻译工作时,要想到他是为着谁在工作,这就首先要求译者有强烈的责任心,其次译者始终该牢记疑问的阅读对象,以满足他们的目标要求。精心遣词,造句。斟酌疑问中的表达方式。最好译文应该是美的。应该给读者带俩审美,给他们呢以启迪。

巴金先生自己是严格遵守以上翻译准则的,他对疑问的不满意正是他强烈的责任心,他选择这部世界闻名的童话快乐王子来翻译,是因为他想给中国的小读者带俩异国的文学奇葩。让中国的小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张开想像的翅膀,获得美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朱明炬,谢少华等.英汉名篇名译[M].译林出版社2007.2

[2] 巴金.巴金译文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0

巴金的名言范文8

1、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 巴金

2、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3、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4、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 巴金

5、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6、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7、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巴金

8、朋友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 —— 巴金

9、书籍照彻了我的灵魂。我好象一只被风暴打破的船找到了停泊的港口。我的心情昂扬,我带着幸福的微笑回到家里。

10、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一九八年与杨振宁谈话

11、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花装饰的谎言——《随想录。真话集》

12、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难。我边写,边想,边探索,愈写下去,愈认真,也愈感痛苦——《随想录》

13、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复仇》

14、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 巴金

15、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随想录。大镜子》

16、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 巴金

17、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 巴金

18、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 巴金

19、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20、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 巴金

21、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 巴金

22、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 巴金

23、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 巴金

24、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 巴金

25、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 巴金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 巴金

26、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27、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28、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 巴金

29、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30、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31、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巴金

32、朋友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 —— 巴金

33、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 巴金

34、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 巴金

35、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 巴金

36、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37、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 巴金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 巴金

38、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 巴金()

巴金的名言范文9

巴金这样说:“我怎么忘记了当年的承诺?我怎么远离了自己曾经赞美的人格?我怎么失去了自己的头脑,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甚至自己的语言?”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自责,在开始写作《随想录》时不住地折磨着巴金。正是这种精神的痛苦,成了巴金晚年写作的动力,这与当年在巴黎写下《灭亡》中的片段时的精神状态颇为相似,用他自己的话说,“仿佛我又遇到50年前的事情”。

他直面“”给民族带来的浩劫,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终于写出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解读 反省可以使人认清目标,反省可以使人更加谦虚,反省可以使人展望未来。在春日里反省,暖洋洋;在夏日里反省,凉爽爽;在秋日里反省,硕果累累;在冬日里反省,展望前方。反省可以使我们认清目标,增添自信,明白对与错、成功与失败…… 那么,朋友,请自觉反省吧!相信辉煌的胜利之门会向你敞开。

【运用示例】

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今天重读《随想录》,也许新时代的青年会认为巴金说出的只是很平常的话。有位朋友私下里甚至认为巴金的功绩不过是把书面写作提高到了“聊天”的水平,是把聊天敢说而写作不敢写的话写了出来。但是,如果稍微带着一种“温情与敬意”重读巴金,就会感到无比的沉重。的确,与那些更伟大的人格相比,巴金的身影可能是平凡的,但唯其平凡,才为我们的平凡筑起良心的丰碑。我们并不是要在巴金的反省中止步,但反省巴金,超越巴金,需要接着巴金继续“讲真话”,不再重复悲剧。但是,反省并接着讲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巴金的意义。摩罗在比较巴金与契诃夫时不忘加上一句“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一切丑恶都在巴金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但愿我的文字不会在任何意义上将这位老人再刺伤一点点”。张志扬先生以巴金为个案分析“”的“创伤记忆”时,认为“巴金的叫喊能惊醒人们思考,但它还不是思考本身”,不过“在阅读过程中,为古稀老人的痛苦与权利以及反省意识中的责问所震撼”。

演员刘晓庆曾经是影视界的“女强人”,但在2002年,因其公司涉嫌偷税,她被依法逮捕。

过去,刘晓庆是一个很张扬很“狂”的人,她曾多次宣称自己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成功是女人最好的补药”。出狱后,她却对专程采访的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坦言:“自己在顺境与赞扬声中头脑发晕……我觉得我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来反省自己。”

解读 刘晓庆的事例带给我们深深的启示,也表明了反省的重要作用。也许惊涛骇着你扬帆使舵,但是反省会让你掌握方法,认清航向;也许铺满的荆棘把你刺得满身疼痛,但是反省会让你不再掉进重重陷阱之中。萧伯纳说:“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爱迪生上千次的实验、上千次的反思,给人类带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灯;居里夫人与其丈夫在研究室里潜心研究,在每次失败后深刻反思,造就了后来他们的成功——发现了镭元素。科学家告诉我们:“反省使人进步,使人减少犯错的次数,缩短了与成功之间的距离。”人生漫漫,一个不懂得反省的人,只会在失败过后再次遭遇挫折,反省让我们避免一错再错。

【运用示例】

刘晓庆在其《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一书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如今,刘晓庆沉重地说:“这完全是我的个性造成的一个最大的失败……这个标题给我带来数不尽的麻烦……这件事后我首先承认我失败了,我做了一点事情、挣了一点钱后,就被渲染和夸张,我觉得是不能这样张扬的。”

同时,刘晓庆对她的经商能力也直率地表示了“质疑”。年届50岁的刘晓庆终于懂得了: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场戏”,要“把所有经历变成今后生活的财富”。

刘晓庆有句名言:“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成名的女人难上加难。”从一名小演员直到一度被称为中国的“影后”,刘晓庆付出的艰辛毋庸置疑。遭受人生挫折之后,她能够如此反省自己,较之当今某些极善文过饰非、矫揉造作的“明星”,这一点还是值得钦佩的。

在“速度经济与变革创新——TCL集团20年成长反思研讨会”上,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坦陈TCL在成长过程中的两大战略失误。

利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和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机遇,TCL集团实现了高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有很多经验要总结,但也有一些失误需要反思。其中有两个战略性的失误值得认真反思:一是没有抓住国内通信产业发展的机遇,二是实行多元化准备不足。

解读 企业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反思不是无病,不是花拳绣腿,不是权宜之计。反思是一种科学方法,一个企业要想做“百年老店”,就必须用这样的方法,总结成败得失,今后才能少走弯路,不断成长。

【运用示例】

TCL原来只是珠江三角洲千万家“三来一补”企业中一家生产录音磁带的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前茅。显然,TCL是成功者,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在20岁“生日”之时,谈谈辉煌的过去,畅想美好的未来,理所当然。但是,TCL没有这样做,而是进行冷静的反思,认真查找过去的错误。

巴金的名言范文10

web2.0世界里的政治革命

来自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08年10月31日公布的调查显示,10月份以网络为首要渠道获取选情信息的美国民众占33%,是2004年同期的3倍。虽然电视仍以72%的比例稳居首位,但网络已经超过报纸29%的比例,成为美国民众获取选情信息的第二大渠道,在“生活世界谷歌化”的美国,奥巴马有利地抓住了新媒体的特点,开创了政治营销Web2 O化的新时代。

皮尤中心的数据显示,59%的登记选民在网上寻找选举内容。选民想知道国会议员候选人历史记录和基本情况,可以登陆Opencongress.org;想知道竞选者兑现诺言的情况,可以查阅politifact.com;想知道某个邻居或名人捐了多少钱,通过opensecrets.org网站输入姓名和所在州的邮政编码就能成功;像realclearpolitics.com民意测验这样的网站则多如牛毛。微型博客

Twitter与techpresident.com合作推出了“Twitter投票报告”,选民可以发达自己的投票经历并报告问题。谷歌、雅虎乃至创投网络公司以及数不清的个人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竞选工具,两名宾州大学新闻专业学生创建的mapthecandidates.com把谷歌的地图和候选人宣传路径结合起来,将新闻、视频、分析文章分门别类。

YouTube鼓励选民用摄像机、照相手机记录投票站情况,其共享视频和详细审查候选人的博客成为了一股迅猛增长的政治力量。奥巴马未经修改的关于种族问题37分钟的原版演讲,自从3月以来查看率已经超过500万次,是YouTube频道中最受欢迎的视频。通过YouTube把他的竞选讯息传达给那些不接触传统媒体的年轻人,致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依靠网路跟踪总统大选进程,并决定投票人选。对美国政治大选和政党领导人的更换有实际影响的重要因素正在从传统媒体转向拥有拍照手机和博客工具的公民。

奥巴马有一个强大的网络筹款团队:马克·戈伦博格,曾经是一位硅谷的风险投资专家;史蒂夫·卫斯礼,加利福尼亚州前审计长,也是著名的全球网上购物网站eBay的创始人之一。再加上其他一批网络精英的帮助,奥巴马的竞选网站被打造成了一个支持者的活动中心。最后,奥巴马成功募集了超过6亿美元的政治捐款,此前总统大选全程筹款纪录是2004年布什创下的3.75亿美元,这在美国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些献金超过85%来自互联网,来自总计310万名捐款人,65%都是小额捐助者,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额捐款。互联网筹款的成功,让奥巴马有充足的弹药可以在一些摇摆州、甚至是向来属于共和党阵营的地盘发动宣传攻势。

在奥巴马的竞选网站上,网民还能加入社群,购买各种“奥巴马”产品,下载奥巴马演讲作为手机铃声。这让很多从不关心政治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点燃了他们的投票热情。在著名社交网站Myspaee上,奥巴马有41.5万个朋友,而麦凯恩只有5.5万个朋友。同时,奥巴马团队充分运用短信和Email的功能。他们在筹款集会上一般不接受现金,只需留下Email地址,选民每周都会接受到有吸引力的竞选内容。在8月底,奥巴马竞选阵营向美国数以百万计的支持者发出一封短信和电子邮件,宣布奥巴马已经挑选了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拜登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许多奥巴马支持者第一时间通过手机获悉了这一消息,虽然之前已经有媒体猜测拜登极有可能入选,但是短信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搜索引擎在政治营销中也派上了用场。奥巴马在Google的一个“关键字广告”上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只要输入Barack Obama,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就会出现一个奥巴马的视频广告。奥巴马购买的关键字广告不仅包括自己的姓名,还包括如“油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等热点话题。如此一来,他就可以更好地向选民表达他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

为了吸纳更多年轻人的选票,奥巴马竞选阵营还开发出一款iPhone的应用软件。这款程序叫做“奥巴马08”的软件帮助使用者与奥巴马的其它投票者保持联系,接收来自奥巴马阵营的最新信息、视频和照片资料,并告诉使用者如何在所在地区参与到大选当中。此外,奥巴马竞选阵营利用博客来驳斥许多不实的谣言,让支持者更加坚定、让动摇者不断倒戈。Web2.0世界里的美国大选热闹非凡,一时间许多网络空间都深深地打上了“奥巴马变革”的烙印。 转贴于

网络政治的无边界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的特点更容易促使网络形成“政治市场”的交易。在这个虚拟的“政治市场”上,政治家们很自然地成为了政治营销主体,他们以“政治企业家”的身份不断地兜售自己的“政治产品”,让充当“政治消费者”的选民验证和使用。然而,总统竞选不是“一个人的战争”,它还需要全套竞选班底组建的“营销团队”,包括竞选委员会(PPEC)、负责筹款的政治委员会(PAC)、负责各类选务的操盘手和顾问团以及数量庞大的助选志愿者。营销团队一开始就进行着竞选规划、政策纲领拟定、对手研究、行动策略、选民心理的分析等具体项目的研究。特别是对选民的需求和偏好研究,对大选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网络问政的期待

尝到了网络政治营销甜头的奥巴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在奥巴马的政治词典里,政府的政策方针、施政纲领、策略行动同样需要利用网络的魅力,需要民意的支撑,“网络问政”无疑将会成为他执政的源泉和动力。

无独有偶,俄罗斯总理普京个人网站已于2008年10月31日问世。这个俄罗斯联邦政府官方网站可以找到链接的总理网站将设立全面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普京从2008年5月7日出任总理职务后的工作情况,包括在政府主席团的发言、工作视察时的声明、各种致词、国内外媒体发表的有关普京的文章以及拥有大量的音频和视频以及一整套的照片图集。通过网站flash电子互动地图,网友们可以了解到普京在国内视察情况以及出访过的国家。网站访客还可以通过该网站的“时间轴”对普京实行“跟踪”。尽管网站没有开设类似论坛和聊天室这类的互动功能,但网民们可以通过该网站提问或者给普京发电子邮件。

巴金的名言范文11

不过私底下,人们最爱“八卦”的是,她是阿里创始元老“十八罗汉”之一,淘宝网首任总裁孙彤宇之妻,以及与马云相似的长相。当然最为核心的是,她是公认的阿里集团“二号首长”。

马云曾在阿里创办之初对“十八罗汉”说,“你们只能做排长、连长,军长我另请高人”。为何彭蕾偏偏能让马云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成为他越来越倚重的第一干将?

阿里企业文化“操刀手”

1999年,杭州湖畔花园小区的一套居民住宅内,18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几人坐于沙发,大部分人围坐在地上,马云站在中间激情盎然地讲了2小时。

那时对马云要做“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感到“既茫然也没太大兴趣”的彭蕾,却在接下来的15年里成了马云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被外界称为“最懂马云的人”。

作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彭蕾一路从HR做到阿里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又突然变动为支付宝CEO,直到如今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在马云辞任CEO后和陆兆禧形成阿里“双CEO”格局。

曾有人说,每个毛派企业家都有个“她”,比如孙亚芳之于任正非、马雪征之于柳传志、杜红之于曹国伟、刘伟之于史玉柱,而马云的“她”就是彭蕾。忠诚、高执行力,以及“最懂马云”,或许是她在高手云集的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力。

马云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者,是公司员工的精神偶像。阿里“十八罗汉”之一金建杭曾说,文化是阿里巴巴最独特的地方,这也是维系马云领导力的根源所在。而彭蕾正是是阿里巴巴文化建设的操刀手及最坚定的维护者。所谓阿里企业文化,其核心是被称作“六脉神剑”的价值观体系,包括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

作为女性,彭蕾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尤其擅长营造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带领团队冲锋陷阵。在阿里巴巴组建之初,“非业务出身,也非技术出身”的彭蕾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全程参与了阿里文化体系的搭建过程,自然最懂、最相信阿里价值观,这点让马云颇为放心。

发自内心欣赏马云

马云无疑也是彭蕾的精神偶像。对马云,彭蕾曾直言,“他很多事情我都不爽,也不是很看得惯,但我能够依然对他保持最初的尊敬和佩服。我知道他身上也有他的弱点,但是对于他的格局观和他的悟性,还有一些判断,还有一些他身上的魅力,还是令我很欣赏,发自内心的。”

一直以来,彭蕾和马云没有出现过公开的分歧,一方面,女性天生更懂妥协与包容,更重要的是,彭蕾这种对马云发自内心的欣赏决定了她对马云的无条件追随,减少了分歧的产生。

彭蕾对马云的力挺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到当外界质疑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导致阿里信用破产时,彭蕾驳斥称:“马云在过去两年一直承受着莫名其妙的骂名,如果阿里巴巴是一家信用破产的公司,那么我们去年也不可能在海外获得那么多家投行合计高达120亿美金的贷款。”

小到阿里人力资源部在内网发帖通知员工不得提前晚餐,有员工发牢骚,马云发帖回应“也许您真该去选一个不那么恶劣和凶残的公司”时,彭蕾也第一个跳出来火药味十足地问:“请问某几位员工煽的什么风,点的什么火?”

甚至连马云被戏谑为“外星人”的长相,在彭蕾看来似乎也挺好。2013年初,“彭蕾将接任马云任集团CEO”的传言炒得最沸沸扬扬时,有人在历数彭蕾的“优势”时,笑称其长相类似马云。彭蕾正儿八经地给了回应:“都怪我一直觉得马总五官虽不咋地但凑一起就是气质独特很有范儿,但长相这事吧,美也好,丑也罢,说到底就一句话,我长什么样关你屁事。”

铁一般的忠诚

马云、张瑛;孙彤宇、彭蕾;金媛影、师昱峰是阿里湖畔时代“十八罗汉”中的3对夫妻。

孙彤宇早在1996年就加入中国黄页,与马云共事,之后作为元老创办阿里巴巴,又被钦点秘密筹建淘宝网。“我加入阿里是因为1997年我和孙彤宇结婚,他要随马总北上创业,于是我从学校辞职入伙成了随军家属。”彭蕾曾说。

2008年,作为淘宝网总裁的孙彤宇被“密谋拿下”,时任HR的彭蕾提前知情,但坚持到最后一夜才告知孙彤宇,以示对马云的忠心,而这事后也导致了孙彭二人的离婚――这个未经证实段子一直被用来佐证彭蕾对马云“铁一般的忠诚”。

直到2013年彭蕾才作出回应:“淘宝网前任总裁孙彤宇是我丈夫不是前夫。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曾经短暂离婚,但很快又复婚。离婚复婚本是我们的私事,与公司没半毛钱关系,但如今被演绎为一段大义灭亲的‘传奇’。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公司,离开的原因真那么重要吗?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

“非常疯狂的人”

2010年,江湖传言时任支付宝总裁的邵晓峰在内部年会上因用户体验不佳被马云骂哭。随后,彭蕾“弃文从武”,被委以重任“空降”上任CEO。

接下来的时间里,支付宝经受了雅虎股权纠纷、单飞遭疑、第三方支付牌照等一系列风波,虽不至于用到“力挽狂澜”一词,但彭蕾起码不辱使命:“我在支付宝的那两年,确实折腾了很多事儿,把结构也是拆了并并了拆,但是支付宝的成绩我还是很满意的。”

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内部进行业务组织结构重组。在原有支付宝公司的基础上筹备了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旗下业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保险、担保和小额贷款等。彭蕾再次受命任集团CEO,有了在支付宝的经验,她这次显然更得心应手。

在刚过去的阿里小微金服年会上,彭蕾定下“稳妥创新、欢迎监管、激活金融、服务实体”十六字方针。她甚至穿起一件印有“奋斗”二字的红色T恤,用“类马云”的语调演讲:“这世界不怕十分冷静的人,也不怕非常疯狂的人,怕的是十分冷静并且非常疯狂的人。”

阿里的“女儿”与“媳妇”

2013年,马云卸任集团CEO,彭蕾被业内不少人认为“最有可能接任CEO职位”。之后尘埃落定:陆兆禧接任马云,任集团CEO,全面负责除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以外的所有业务;彭蕾出任小微金服集团CEO。

和彭蕾一样,陆兆禧踏实肯干,具有高执行力、决策力、学习力,并懂得如何与马云共事,唯一不同的是,陆兆禧并非阿里18名创始人之一。

陆兆禧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从销售业务干起,频频受命于危难之间,在阿里集团中所有重要业务部门都任职过。但接任至今不过1年时间,陆兆禧被马云“边缘化”之说越演愈烈,缘由是陆兆禧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来往”却效果不佳,和马云产生重大分歧。

再往前,职业经理人卫哲2006年加盟阿里巴巴任集团副总裁、B2B总裁。2011年,因B2B公司1107名“中国供应商”用户涉嫌欺诈,卫哲引咎辞职。与卫哲同一时期加盟阿里巴巴的还有吴伟伦、崔仁辅等一干经理人,但这些经理人之后几乎全部“阵亡”。

巴金的名言范文12

一天,在图书馆里,我随手拿了一本书翻看起来,当我看到作者一栏写着“巴金”这个名字,我停顿了下来,想了想:这个名字好熟悉又好怪,在我的印象当中,姓‘巴’的人没几个。后来我才知道巴金并不姓‘巴’,而是姓‘李’。就这样,我认识了巴金爷爷,知道了他原来是一个作家,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我十分欣赏巴爷爷的作品,觉得他写的文章非常吸引人,语言十分流畅,就仿佛有一位讲解员用优美的声音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的故事。我常常深深沉浸在巴爷爷的文章当中,不能自拔。读过他的文章以后,只觉得心情十分舒畅、轻松、自由,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深吸一口气,似乎周围的空气都是新鲜的,空气中也仿佛弥漫着淡淡的幽香,香气扑鼻令人感觉心旷神怡。巴爷爷的文章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把读者带入他的幻想世界,与他一起幻想世界的美好和平。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他那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信念,才使得巴金爷爷长命百岁,亲眼看到了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也亲眼目睹了国家快速变化的脚步,我相信巴金爷爷看到了这一切肯定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快乐。他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安详和谐地去到另一个世界,去享受另一种快乐。

巴金爷爷:如今,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您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您曾经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不会忘记您年轻时四处奔波,辛勤劳动;不会忘记您病重时对家人说的每一句嘱咐的话,句句深入人心;不会忘记您修改文章,静坐沉思的,那一幅幅经典的老照片;我们不会忘记您改好文章时,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您笑了,您那时是多么快乐,多么自豪。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敬爱的巴金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