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后青春的诗

后青春的诗

时间:2023-05-30 10:28:48

后青春的诗

后青春的诗范文1

――郭敬明

南方雨天是常有的,昏暗的天幕下黑色的云随风飘动着,时不时刮起几阵阴冷的风,不断地侵蚀着身体。仿佛世界突然变得寂静了,微弱的光拼命挣扎着。

木头同我一道走着,飞速转头看木头时,我能感到风从耳朵逃逸的凛冽。望见远处的铁轨,木头一下子就愣住了,双眼低迷,渐渐合拢来又忽而睁大。他抬起头仰望天空,鸟儿早已隐遁在稀薄的雾汽中。他说,两年了,凡飞离开已有两年之久了……

过往的记忆犹如这条冗长的铁轨缓缓延伸开来。那段晴朗的日子,云彩悠悠地徜徉在蔚蓝天空。木头与凡飞共同仰卧在绿茵上,端详天际。他们谈生活、谈未来、谈梦想与追求。偶尔几阵清新的花香飘来,沁人心脾。

然而接连几次的考试失利像一只凶猛的野兽摧残着凡飞的心灵。他一蹶不振。说是要到邻近的城市游荡,坐上火车一同远去的还有木头无限的思念。

两年,流年仿佛是手中的沙粒从指缝中逃离。年华的轮回中,人聚又散去。

木头每月便乘坐火车去寻找凡飞,空气间似乎隔着层深厚的玻璃,阻断了凡飞的气息,了无音信。车站人潮涌动,木头的视野渐渐模糊,一直不能捕捉到一丝对于凡飞的感应。

“凡飞回来了,等会,等会我们一起去见他……”木头几乎是叫喊出来的,或许是从心灵最深处的声音。这事太突然了,我竟能嗅到电话那头散发出来的幸福味道。

见到凡飞,他几乎快要割裂我的视界。岁月蹉跎,他竟变得这般模样。黝黑的皮肤,干瘦的体形,就连他的声音也如此颓败、沧桑。周遭空气中略有尸体腐败的气味。或许死神在跳舞吧。

凡飞竟变得争强好胜,恰似一盏熄灭的台灯。他的世界暗淡无光,只有打打杀杀才能换取他对自己的认知、对世界的意识。不久之后,接到电话,我便狂奔向医院,木头已经躺在病床上,眼眸中失去了往日的光采,奄奄一息。而凡飞紧握住木头的手,他的脸肿胀得甚至发紫,不过没什么大碍。我瞥见凡飞的眼眶中有泪珠在打转,我发了狂似地问他怎么了。

此时他才意识到我的存在。从交谈中我才渐渐了解,木头替凡飞被几个混混挨了顿痛打。听后我不禁落下眼泪,木头,为什么,你这又何必呢……当时我倔强地认为这根本不值得。

幸好没伤到内脏,出院后,凡飞陪木头一同回家。一路上两人都不言语,就这样踏着深沉的步伐行走。直到走至家门口,木头才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纸条,缓缓地递给凡飞,上面写道:“放弃这片天空,我想你已陷入这无底的泥潭……”

凡飞默默把纸条收好,点了点头,笑了。

[后记]

记得郭敬明曾这样写道:青春是被摧毁后才显得无懈可击,成长带给我们冗繁的情绪,这些细微的欢喜悲伤如织布机上的经纬,单调亦不可断。积累成各自青春的花色。

这个盛夏,青春的洪流同样席卷着我。诚然,这篇看似与台灯毫无出入,但他们都曾是拥有梦想的孩子,现在是,将来也是。

后青春的诗范文2

模糊

青春的记忆

只不过是破碎的玻璃杯罢了

饱满的雨滴在落地的那一刹

在黑白键上弹出一支支支离的碎曲

一切似乎总在预料之内

却又似乎总在意料之外

只让人措手不及

欲逃却又难以挣脱

一次次的期待

换来的是一次次的落空

于是

我明白了

原来期待等于落空

时间

让人成长

也让人

死去

后青春的诗范文3

《河东搜石》是一本在体裁上新旧相映的诗歌合集。这是青年诗人贾永哲的第一本诗集。它凝集了作者的诗歌艺术追求,记录了一个青年怀有的文学之梦以及他所走过的青春道路。

青春,生命中的一个多么神圣的词汇!无论是谁,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出身如何,只要迈进青春的门槛,就会有许多的光荣与梦想激励着你,就会有许多的锦绣前程召唤着你――噢,青春,是那样地热情洋溢,那样地纯洁亮丽,又是那样地蓬勃而茂盛:“――你奋力长了一夜,/这是你所出的汗么?――不,秋天来了,/我不再生长/这是我昨晚伤心的泪水。/啊!秋天来了,/――那一片叶子。你为什么滴了那么多泪水,/是否过于伤心,过于自悲?/――不,我与秋奋斗了一夜,那是我所出的汗水。”贾永哲的这首小诗《叶上的秋露》,读起来颇有些《繁星》的味道,显然得到了冰心老人的真传。青春是什么?是露珠般的晶莹、剔透,是生命中最为美好的内容,所有的泪水与汗水都是那么地透明,不沾一丝儿的尘埃。青春是伪装不了的,更是掩饰不住的,青春就写在脸上,像眼前的这位青年,他的神情、他的执著、他的追求、以至他的未来,不仅写在脸上,还写在了这本诗里。

应该说,《河东搜石》就是青年诗人贾永哲青春的印证。贾永哲生于70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不仅让人们获得物质的满足,更让年轻的一代在精神上享受到充分自由的空气。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人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着各自的才干,创造着物质财富;一方面又充分享受着创造过程中的精神愉悦。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新一代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才干的天地,也为实现青春的梦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贾永哲与众多同龄人一样,有幸成长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他在河北省敬业集团工作可谓出色,所以得到大家的好评,但与众不同的是,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对于文学的热爱,使他有着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并由此得到集团领导的赏识,从而促成了这本诗集的出版。由此也可以说,《河东搜石》就是一个青年诗人,怀着当下青年人难得的古典情愫,满怀激情而抒写的梦想与追求。倘以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而言,梦想与追求使他的气质显出与众不同,而他也以与众不同造就了人生的成功:用诗歌点亮青春,用青春亮丽人生,这正是诗集《河东搜石》出版的意义。

在创作上,《河东搜石》吸收到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精髓,集子中的旧体诗部分,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比如从“汽笛一声家万里,一车回首俱望乡”、“谁念刨食子,弃学已耕田”,“春日多明媚,万物发清新”等句,不难读到古诗的意境。但作者又不拘泥于格律的羁绊,写作手法颇为洒脱、自在:如“男儿四海当作家,莫拘故土一片沙”、“一日复一日,红颜日远去”、“明月归去后、相思万里遥”、“笔落动天地,诗成笑今古”等句,贴切而又生动地描绘出了青春与梦想。不过,与旧体诗比较而言,我更为喜欢《河东搜石》后一部分中的那些小巧的新诗,他们似乎更能显现时代性和青春性,这些新诗不仅没有抑制作者的古典情结,反而更展示出了作者在同龄人中的文化修养。像《雨后》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雨后的树林,/旧日书信的味道。/我想那个女孩/如在我身旁/该有多好!短短的几行,就是一幅浓郁的油画。又如《无题》:她脸上还残留着一抹朝霞,/被吻过的水莲花把头垂下。/我挽住她的手,轻轻说了声:/“来吧!”,留给读者思索的空间很大,颇有些诗意小说的意味。《男与女》一诗中,男人想“我得把山扩大/好容纳更多小鸟”,而女人呢“这么多山峰/我每座都得瞧瞧/然后选择一处/独占作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同《何时结婚》的“我怕爱情一旦腿色,/婚姻便也随之而去”一样,是作者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深层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于所处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一种积极的诗歌元素,也是一个诗人成长的标志。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沿着这条道路坚持走下去,相信他会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和艺术收获。

生命注定是一次旅行。每个人面对的现实都是纷繁复杂的,而生活也是丰富而又曲折的,总会有碰撞、有悲伤、有忧郁,也会面临许多的十字路口,因之青春也将面对彷徨:“夜里我独自站在田间小道/望着远处大道上/划过一小片一小片光亮/猜想他们去向何方”。这首诗引起我不少的联想,因为一个月之前,我碰巧刚搬家到了青年路口,并且就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朝阳路上。如今,这个夜晚推开窗户,当我看到朝阳路上一番灯火辉煌的景象,便联想到青年诗人贾永哲,他是幸运的,在他的生命之中,他的手上有幸握着两盏灯:青春和诗歌!――这是多么美好的元素,珍惜和拥有它们,就拥有了人生最美好的信念和动力。我完全相信,他用诗歌点亮青春,用青春抒写明天,他的人生注定将会走在一条充满光亮的朝阳路上!

后青春的诗范文4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古人踏青,内容丰富多彩,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进行野炊,采摘百草,狩猎,放风筝等。“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话说的在理,春天万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

白居易的《钱唐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唐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读诗的人仿佛要身临其境了。

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流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像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的“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苏轼的“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也都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

自唐后,宋代的踏青春游愈加盛行。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可谓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后青春的诗范文5

摘要:韩愈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巨公、唐代怪奇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中有着白青红绿等各种色彩,这些色彩的使用或有异同,恰到好处的烘托点染了诗歌。本文对韩愈诗中出现的各种颜色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诗歌,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韩愈 诗歌 色彩

诗人往往将情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描写揉进诗歌,引导读者突破心理界限,实现感觉的交互。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家……必须在他的想象里把感发他的那种意蕴,对适当形式的知识,以及他的深刻的感觉和基本的情感都溶于一炉,从这里塑造他所要塑造的形象”。

读韩愈的诗,总似有劲风破空而来,以慑人的气势将人卷入诗歌独特的奇诡瑰丽的世界中去,使人或如狂涛中的一叶扁舟,或如风暴中随风势徘徊的海鸟,在激荡的诗句中酣畅淋漓不能自已。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就评论韩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在韩愈的诗作中出现的颜色有青、白、朱、紫、黄、绿、金、翠、赤、黑、丹等,除开联诗,以青、白两色的使用频率最高,红、绿、黄、紫、金、朱次之。

一、韩诗中的“白”

“白”在诗句中单独使用时,常与“白头”“白发”等意象相伴,多言人之年老、鬓发斑白,感慨时光流逝,世事白云苍狗,瞬息万变。如“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孟生诗》“聆”或作“怜”,“耻”),写清宵之夜、万籁俱寂中,静对着白发孟生的苦吟。虽整句无一怨怼之词,但与前文所述孟生求官的遭际相结合,却使人生出深深的哀感与不平。未能施展抱负便已“发白”,已经白头却依然吟咏,这“发白”虽似写实一笔带过,却格外刺目,惹人感慨了。韩诗中此类的诗句很多,例如: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感春四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短灯檠歌》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和归工部送僧约》

李白曾有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韩诗将原本的漫长变的短暂,又将短暂压缩在一句之间。巨大的时间跨度使人徒呼奈何,生死之问及人生价值本是人们一直追寻的不解之题,朝夕之间,青丝成雪,便有了使人动容的气势。如:

瞥然一饷成十秋,昔须未生今白头。《刘生诗》

尊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赠郑兵曹》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东都遇春》

此外,当“白”作为“白日”这个意象并在同句有与之相反的意向对照出现时,在诗中往往有象征义,如:

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重云李观疾赠之》

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龊龊》

二、韩诗中的“青”

韩诗中叠用“青”字的有6处,为写景、寄兴之作。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青青水中蒲》

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秋怀诗十一首》

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题张十八所居》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闲游二首一》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过南阳》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盆池五首其五》

韩愈诗词中单用“青”字的有很多,除一两处用“青”字形容烛光和植物,多表现为“青天”“青云”“青山”“青冥”。在这些诗句中,并没有染带很浓烈的怪奇色彩,气势也不是很强。在韩愈诗中单独出现的“青”用法相对传统,多凸显天之高远或山之耸峭,很少借“青”色造势。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古意》

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郴口又赠二首》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荐士》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感春五首》

萧萧青云干,遂逐荆棘焚。《送陆畅归江南》

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感春三首》

决云中断开青天。《利剑》

韩愈诗中其他的颜色如红、绿、金、碧等单独出现的情况不多,往往是与其他颜色形成组合或进行对比,在此仅小述单独出现较多的红色和绿色。

红色多以形容花、叶,如:“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感春四首》、“三月嵩少步,踯躅红千层”《送侯参谋赴河中幕》、“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题百叶桃花》;形容旗,如:“半作军人旗上红”《赠张徐州莫辞酒》、“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作侍郎”《赠刑部马侍郎》。

绿用以形容树:“森森绿树猿揉悲《岣偻山》”、“绿杨匝岸蒲生迸《寒食日出游》”;形容水:“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岳阳楼别窦司直》、“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东都遇春》、“平沙绿浪榜方口”《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红色和绿色在韩愈的诗作中更多的作为明快鲜艳的色彩在写景抒情的作品中出现。

三、多种颜色共同使用

与单用一色相比,一句或一联中使用两种或多种颜色,能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产生情感联想。在韩诗中,两种颜色的搭配有青白、红白、红绿、红黑、黑白、红紫、黄绿、黄紫、白紫,在这里只取出现数目较多的青白、红白、红绿进行简要分析。

1.红白。

红白的颜色对比强烈,有的描述花开时彼此交叠纷繁热闹的景象,如:“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寒食日出游和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感春三首》;有的描述某一时段中的光感,如“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感春五首》;也有的在一联诗句的前后两句中形成对仗,“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和席八十二韵》,总体来说风格是明快的。

2.青白。

青白二色的运用在双色搭配中出现的最多,效果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并列,青白二色出现在一联诗句中,无所谓对仗或不对仗,共同构成某幅景象,如“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题韦氏庄》、“玉不磨著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补”《昼月》、“浮云散白石,天宇开青池”《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一种是两种颜色处在对仗的位置,相互强化突出彼此的存在,如“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谁氏子》、“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答张彻》。

3.红绿。

红绿的色彩组合一直为很多诗人所喜爱,在韩愈诗中也频频出现。与其他诗人朱栏翠袖碧水红花的一贯表现方式不同,这一组合在韩愈诗中有自己的特点。如:“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青红连用,本身已经给人强烈的色彩反差,形容的对象竟然是寺院壁画上的鬼物,这青红便更罩上一丝宗教色彩。在《晚春》中“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红”和“绿”以“慢”与“妖”形容,也不似以往诗作的明丽旖旎,别有一番风韵。

除此之外,韩诗中不乏通篇运用多种颜色的作品,这些色彩搭配往往与宏大、怪奇的写作手法相结合,烘托出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如《李花赠张十一署》中的“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漫天的李花竟把夜空照亮,群鸡误以为天亮,纷纷惊起鸣啼,接着太阳似从海底飞出,耀目的红光驱散天空中的青霞,白、金、朱、青四色连用,一气呵成,完美的映衬出诗中奇壮至极的宏阔意境。又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中“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丹蕤盖绯翻㠾,红帷赤幕罗”用彤、绛、紫、朱、丹、、绯、红、赤一系列语义相近的词语却无一重复,极尽铺排的渲染的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神话色彩、颜色艳丽张扬的世界,使人如临其境、叹为观止。

参考文献:

后青春的诗范文6

――圣野(2010年3月21日于金华)

在清流蜿蜒的婺江之畔,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爱写诗的仙女,某次下凡时,她不慎把一册诗集落在了婺江水边。这册诗集一落地便生出根来,渐渐地,它开始发芽、长叶、开花……这册神奇的诗集上写了什么,后来的人再也看不到了,只看到江边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只要你走近这里,那随风而来的阵阵风铃声,随水流淌的点点波纹,就能让你心领神会那种沁人心脾的诗情画意。

这里有一个博物馆

多少年过去了,这片神奇的“绿色”一直在默默地绵延、生长,从岸边长到山坡上,从人们的眼里长到心里……

2010年4月14日,它被一股诗歌特有的芬芳气味所吸引,循着心灵共鸣、共和的节奏,走进了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艾青小学的校园。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和朗朗书声,让它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它惊喜地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童诗的摇篮――这个被红色砖墙包围的小小院落,不仅是著名诗人艾青、蒋风、鲁兵、圣野的母校,还是盛产童诗的快乐王国。每一位老师都爱读诗、爱写诗,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大声朗诵优美的童诗。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一支支笔在纸上飞快地游走――《彩虹鱼》、《三叶草》、《彩色的黎明》、《豆芽儿》、《海滩拾贝》……那么多本图文并茂的诗集,都带着特有的书香站上了书架,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绿色”情不自禁地跟着这些优美的童诗往前走,跟着那群爱诗的孩子们往前走,一直走到一个精致的博物馆门前。门口写着七个大字:中国童诗博物馆。入口处还有一句圣野题写的诗句:“让鸟飞去吧,一定能唱得更好。”

这个童诗之家,是我国的第一个童诗博物馆,也是金师附小教育集团为孩子们圆的一个梦。博物馆里住着孩子们喜欢的诗人,住着好多好多的诗,还住着好多好多和诗歌有关的故事。艾青、蒋风、鲁兵、圣野等多位中国诗坛泰斗,将自己珍藏的作品无偿陈列在童诗博物馆里。瞧,博物馆里的“春苗”两字,就是艾青生前的亲笔题词。前辈们希望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诗,都能在诗歌的美好熏陶下,像春苗一样茁壮成长!同时,博物馆里还开辟了师生活动阵地,让爱诗的老师和同学们也能在诗坛里“种花植草”,在诗意的天空里尽情放飞自己。

真好!“绿色”对自己说:童诗博物馆,这里就是我的家了。

这里有一群小诗娃

在艾青小学的校园里,一直活跃着一群快乐的诗娃娃。他们参加童诗沙龙,吟赏诗词,抒发少年情怀;他们创办诗社,红领巾诗社、春苗诗社、鲁兵诗社、蒋风诗社、圣野诗社等,以诗会友,志存高远;他们创建诗歌网站,青青“诗网”如同初春的青草,色泽鲜嫩,长势喜人……诗娃娃们的童心,催开了星星点点的美丽诗花。

在童诗博物馆里,诗娃娃曾经迎来过蒋风、圣野、金波、雪野、韦苇等爷爷、伯伯,大家一起高声地念啊,唱啊,说啊,笑啊。和童诗在一起,谁都没有年龄。他们一起模仿,如果布谷鸟和种子一起歌唱,那歌声一定很美、很动听;他们一起比划,如果雪花和春雨一起跳舞,那舞蹈一定很酷、很动人;他们一起猜想,如果鹤发童颜的诗爷爷和天真可爱的诗娃娃一起写诗,那诗一定会七十二变,一会变上天,一会变入地……

所有的人都在拍手,说:“童诗真好玩!童诗真有趣!”

花木缤纷的春日,婺江之畔,一片片嫩绿的新芽,染绿了诗娃娃们的心;阳光明媚的夏日,尖峰山下,一只只迷人的彩蝶,舞活了诗娃娃们的眼;叠翠流金的秋日,大黄山上,一枚枚秋的纪念章,飞进了诗娃娃的册子;白雪皑皑的冬日,附小校园,一串串大大小小的脚印,变成了祈愿来年的梦想种子……

诗娃娃们信笔写下了自己的歌――

《春天的颜色》(节选)

红领巾诗社 郑一剑(指导老师:吴小军)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八一街的樟树妈妈招着手说/春天是绿色的/好像那左右摇晃的树叶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大黄山的茶花姐姐微笑着说/春天是粉色的/好像那美丽的茶花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尖峰山的笋芽儿弟弟欢快地说/春天是棕色的/好像那厚厚的笋皮大衣

《秋天的风》(节选)

春苗诗社 蔡靖婷(指导老师:周雅萍)

秋天的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掠过田野/稻田翻起金色的波浪

吹过牧场/草地变成了多彩的油画

拂过枫林/枫树举起了火红的旗帜

《诗 雨》

鲁兵诗社 陈 展

四月十四日/艾青小学/下了一场诗雨

下呀下/下来了蒋风爷爷

下呀下/下来了圣野爷爷

下呀下/下来了一个中国童诗博物馆

中国童诗博物馆/好大好大/ 装满了神奇/溢出了快乐

圣野爷爷、蒋风爷爷、小朋友/走进艾青小学/走进中国童诗博物馆

大家都变神奇了/都变快乐了

这里有一位老诗仙

有人说,他的天真像一滴清水,洗涤俗世的浮尘;有人说,他的执著像一擎火把,照见觅诗者的心路;有人说,他的激情像一面旗帜,振奋后来者的热情……写着写着,他把自己写成了一首诗,一首令人澎湃的诗,一首在中国儿童诗坛经久璀璨的诗。

他就是圣野。

“90岁的老人9岁的心”,这句话用在圣野爷爷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圣野爷爷是浙江东阳市人。据说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在清清的溪流旁背诵古诗。有一天,他忽然诗兴大发,一口气做了10余首小诗,寄给他的兄长庭哥,得到了庭哥的热情鼓励。从此,圣野爷爷就迷上了写诗,而且迷得一发不可收:醒着、睡着,吃饭、走路,时时都在想诗、写诗。

圣野爷爷有一个“让诗歌流进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流进儿童的心田”的美丽梦想。当他得知艾青小学要成立中国童诗博物馆的时候,这位90多岁的老小孩,立刻绽放出最开心的笑容,激动得手舞足蹈,他说:“对于母校――金师附小教育集团,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朋友,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来爱诗、读诗、写诗,让文学梦使孩子的心灵更纯洁、更完美。”

在童诗博物馆的开馆大典上,圣野爷爷大声朗诵了自己特意新做的诗《金凤蝶飞起来了》:

毛毛虫/爬过来了/金凤蝶/飞起来了

毛毛虫/没想过的事情/金凤蝶敢想/毛毛虫没做过的事情/金凤蝶敢做

一个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毛毛虫

一个是敢想敢做/飞出了自己/春天的花园的/美丽的英雄

后青春的诗范文7

[关键词] 朗费罗 逝去的青春 少年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年2月 22日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portland)一个幸福的律师家庭,1882年3月24日卒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cambridge),是美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1849年,已人到中年的诗人丧失了父亲,次年又失去了兄长,1851年母亲离世。1854年他辞去教授职位,专事文学创作。1846年诗人曾经重回故里,后来回忆说他曾漫步于曼乔伊山(munjoy’s hill),徜徉于海边的劳伦斯堡垒(fort lawrence),他匍匐在一个射击孔上,聆听着脚下波涛轻轻拍打着海岸的声音。在这风和日丽的下午,港湾里片片白帆来往穿梭。诗人沉浸在这座古堡里,有意要把故乡写进诗里,因无人曾经写过,但是这愿望直到1855年3月29日在剑桥镇的家中才实现。他在日记中写到“一天的辛劳,围在火旁;入夜后,当我躺在床上,一首记忆中的波特兰—我的故乡—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的诗涌现于脑际。”诗中48岁的诗人回忆了波特兰和在那里度过的少年时光,往事历历在目,梦萦魂绕的故乡旧时情景跃然纸上,诗人渴望自由与充满幻想的青春在脑际回荡。在青少年时代的梦想和愿望中找到了逝去的青春。该诗最早发表于1855年8月的《匍南月刊》(putnam’s monthly magazine)第六期,后来又收录并重发表于《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the courtship of miles standish, 1858)。

全诗共有十节,每节有九行,诗歌押韵工整,韵式为abaabcdde,充满了乐感,读来朗朗上口;每节诗以一首拉普兰歌曲中的副歌结尾“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更突出强调了青少年时代的诗人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憧憬与幻想、渴望无拘无束、毫无羁绊的自由。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诗歌的目的就是要给人以和美感,要创造一个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世界。

在《我逝去的青春》中,诗人达到了这个目标。以下是该诗的英诗全文,笔者把它翻译成中文,并进行逐节赏析,以飨读者。

my lost youth《我逝去的青春》

often i think of the beautiful town那美丽的小城常让我怀想

that is seated by the sea;它就座落在大海边上;

often in thought go up and down多少次,我神游于故乡

the pleasant streets of that dear old town,那些可爱的街衢,

and my youth comes back to me.俨然又回到了年少的时光。

and a verse of a lapland song那首拉普兰歌曲的诗句,

is haunting my memory still:一直在我记忆里回荡: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在首节中,诗人告诉读者故土难忘,那里曾留下青春的足迹,浓浓的乡情时常萦绕心扉。最后两行叠句是诗人把john scheffer的《拉普兰的历史》(the history of laplan,1674)中的诗句改编过来:“a youth’s desire is the desire of the wind,/all his essaies/are long delaies,/no issue can they find(青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他所有的愿望被长久拖延,总难实现)。”改编之后仍然沿用该隐喻或暗喻(metaphor),但是增加了首字母韵(alliteration)“w”,更富有乐感。

i can see the shadowy lines of its trees,

我望见排排葱茏的树木,

and catch, in sudden gleams,

还瞥见了远处环抱的海洋,

the sheen of the far-surrounding seas,

发出的闪闪波光,

and islands that were the hesperides

那些岛屿,就像是极乐仙境,

of all my boyish dreams.

增添我多少童年梦想!

and the burden of that old song,

那首古老歌曲的复调

it murmurs and whispers still:

依旧在耳边喃喃吟唱: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本节书写了诗人少年时记忆中的故乡风景,表现诗人充满浪漫幻想。“极乐仙境”(the hesperides)是希腊神话中,吃后能使人长生不老的金苹果生长的地方。第七行中“it murmurs and whispers still”是拟人修辞手法,“it”指上一行中的 “the burden of that old song”。

i remember the black wharves and the slips,

我记得乌黑的码头和船台,and the sea-tides tossing free;

海上恣意奔腾的波浪;

and spanish sailors with bearded lips,

满嘴胡须的西班牙水手,

and the beauty and mystery of the ships,

一艘艘船舶的壮丽与神奇,

and the magic of the sea.

茫茫大海迷人的魔力。

and the voice of that wayward song

那萦回不去的执拗歌声

is singing and saying still:

仍然在又讲又唱: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该节反映了波特兰作为国际海港的一面,轮船与大海在少年诗人稚嫩的心灵里充满神奇与磁力。第六至七行中“the voice of that wayward song/ is singing and saying still”

是拟人修辞手法。

i remember the bulwarks by the shore,

我记得岸边的防御工事,

and the fort upon the hill;

记得山头耸立的碉楼;

the sunrise gun, with its hollow roar,

朝阳的大炮隆隆怒吼,

the drum-beat repeated o'er and o'er,

鼙鼓喧天响不休,

and the bugle wild and shrill.

号角激昂锐利地吹奏。

and the music of that old song

那首老歌的悠扬曲调

throbs in my memory still:

依然跳动在我的心头: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在历史上波特兰曾几经战火洗礼,在1812-1815年的英美战争中,1813年在该市附近海域,美国的“企业”号与英国的“拳击师”号战舰发生激战,双方舰长均阵亡,后并排葬于曼乔伊山公墓;该市至今仍存有战场部分遗迹。后一节里的海战就指本次战役。第六至七行中“the music of that old song / throbs in my memory still”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i remember the sea-fight far away,

我记得那次远处的海战,

how it thundered o’er the tide!

炮声在滚滚海浪上震荡;

and the dead captains, as they lay

两位牺牲的舰长,在墓中安躺,

in their graves, o’erlooking the tranquil bay,

俯看着宁静的海湾where they in battle died.

那就是他们战死的沙场。

and the sound of that mournful song

那哀怨的歌声,

goes through me with a thrill:

震颤我的心房: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i can see the breezy dome of groves,

我看见微风里摇曳的树林,

the shadows of deering’s woods;

熟悉的婆娑树影;

and the friendships old and the early loves

旧日的友谊,早年的恋情come back with a sabbath sound, as of doves

以安适的声音回到我心灵,

in quiet neighborhoods.

宛如幽静邻里的鸽鸣。

and the verse of that sweet old song,

那老歌的甜美诗句

it flutters and murmurs still:

依稀在颤动和低语不停: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deering’s woods” 是波特兰市的一处森林公园名称,诗人青少年时代曾常去那里玩耍,因此笔者把它意译为“熟悉的”。“sabbath”?本指“安息日或主日”,此处为借代或转喻(metonymy),意指“安祥、宁静”。“and the friendships old and the early loves /come back…as of doves/ in …”中的 “as of doves”是“半明喻(semi-simile),”为“友爱、如影随形、难舍难分”之意。第六至七行中“the verse of that sweet old song, / it flutters and murmurs still ”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i remember the gleams and glooms that dart

我记得丝丝的亮光和暗影across the school-boy’s brain;

闪过我稚嫩的心灵;

the song and the silence in the heart,

心底蕴藏的歌声和寂静,

that in part are prophecies, and in part

有几分是预言,还有几分are longings wild and vain.

是狂热而又虚幻的渴望。

and the voice of that fitful song

听啊,那起伏不定的歌声

sings on, and is never still:

继续唱着,总不平静: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第一行中的“gleams and glooms”该两词既押首韵又押尾韵,语义形成对照,意为“高兴和沮丧”。第三行中两个“part”和“prophecies”形成首字母韵(“p”)。第六至七行中“the voice of that fitful song,/sings on,…”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there are things of which i may not speak;

有一些情景我不能倾诉;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not die;

有一些梦想永不会泯灭;

there are thoughts that make the strong heart weak,

有一些心思,使坚强心灵疲弱,

and bring a pallor into the cheek,

使脸色苍白,and a mist before the eye.

使眼睛如临薄雾。

and the words of that fatal song

那句不祥的歌词好像

come over me like a chill:

一个寒颤袭过全身:“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第五行中的 “mist before the eye(眼前的薄雾)”是隐喻,暗指哭泣或伤心的泪水。第七行中的“like a chill”是明喻,把“the words of that fatal song(那句不祥的歌词)”比作“(chill)寒颤”。

strange to me now are the forms i meet

当重返我亲爱的古城,when i visit the dear old town;

眼前的景象已这般陌生;

but the native air is pure and sweet,

但故乡的空气甘美而纯净,

and the trees that o’ershadow each well-known street,

熟识的街衢洒满了树影,as they balance up and down,

树木轻盈摇曳,

are singing the beautiful song,

正在唱着那美妙的歌声,

are sighing and whispering still:

正在低声叹息和耳语:“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第四至七行中“the trees…/are singing…,/ are sighing and whispering”是拟人修辞手法。

and deering’s woods are fresh and fair,

故乡的森林清新而秀丽;

and with joy that is almost pain

怀着近乎痛苦的欢喜,

my heart goes back to wander there,

我的心在那游历;

and among the dreams of the days that were,

在重温的缤纷旧梦里,i find my lost youth again.

我又觅回逝去的青春。

and the strange and beautiful song,

树林还在吟唱

the groves are repeating it still:

那奇异而又迷人的歌声:

“a boy’s will is the wind’s will,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and the thoughts of youth are long, long thoughts.”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

【评注】第二行中 “…joy that is almost pain”采用了“矛盾修饰法(paradox)”,第六至七行中“the strange and beautiful song,/the groves are repeating it still ”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在诗中被重复了十次,那风的愿望究竟是什么?在世界各地的风都应有这样的共性吧:任意性,来无影去无踪,无人能挡,无人能捕捉。青春——一个火辣辣的字眼;青春年少,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常如脱缰的野马,与风的本性不也有惊人的相似吗?古今中外的青春不就是这样!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史(上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386-395.

[2] hart,jamesd.,phillip w.leinigger,ed.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455.

后青春的诗范文8

    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李春青先生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一书,通过一个典型的学术个案,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力倡的"文化诗学",在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演示。

       在该书"引言"中,春青先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将诗学话语与学术话语平行置于普通的文人心态之上进行对比,看一看二者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在各自的话语系统形成过程中它们又有这样的内在联系。并言之所以如此,目的是为了揭示宋代诗学观念所蕴含的丰富的非诗学的社会文化内容,以及梳理这种诗学观念生成的学理轨迹,最终借助于对宋学基本旨趣的阐释,寻觅出宋学与宋代诗学共同矗立其上的深层的意义生成模式。笔者以为,这实际上体现了春青先生欲从文化史和学术史两个维度来审视、阐述宋代诗学的意向,而从该书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以及从宋代诗学观念生成的历史语境两方面来看,这种研究视角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首先,"文化诗学"之用意,即就是意欲通过文化与诗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析解出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来,用春青先生的话语来说这个东西就是"深层意义生成模式",而这正是理论研究所必然要求的一种品格,庸浅的历史现象复述与深刻的历史意蕴析解之区别正在这里。其次,宋代诗学的"文化"含量确实非同一般,宋代诗学话语是在与这一时期的哲学、史学、宗教、伦理话语的交融、互渗、相互转化和彼此触发的过程中展开的,如果割裂宋代诗学与宋代学术文化的共生关系,仅仅就诗学而谈诗学,则所见者甚微少,便担当不起"文化诗学"这一名目。于此,笔者完全同意春青先生关于古代文论研究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研究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观念和范畴体系与其它文化学术话语之间是一种共时性展开的关系,如果离开了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整体把握,便无法准确地体知古代文论的观念和范畴的精神、义理。而这样一来,春青先生所进行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便成为对宋代诗学观念的一种原生态描述和整体性解析。我们之所以肯定春青先生的研究方法,正在于他的方法论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之间,确实押韵合辙而无比妥帖。

       我们注意到春青先生所使用的"宋学"这一范畴,实际上涵盖了与宋代诗学有牵涉的宋代的文化、思想、学术等诸多门类,而在对此的观照中,又紧紧扣住"宋学"影响宋代士人文化精神特征形成这一关键点,并以为在"宋学"影响下形成的宋代士人的以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学为基点、格物致知而辩言入理、经世致用而关心世事,以及坚守思想学说的自信原则等精神特征,完全贯彻到了他们的文学观念的建构之中,并由此而决定了宋代诗学的价值旨趣。应该说,这一结论之得出,是春青先生长期精研宋代思想文化和艺文典籍,以及长期浸沉于宋学、宋艺之中的结果,正因其平实,方为体贴入微,与那些新讹的命名式言说不同,在于其中充盈着学术诚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所谓人文学术方法无所谓新旧之别,有学养根柢,有学术诚信,酿造到火候,左说右说,横说竖说,皆成学问,否则任啥也不是。此为题外之言。

       在研究工作的具体展开中,春青先生将宋代的文论与宋代的学术文化视为一个具有共同生成机制与深层意义结构的彼此相连的整体,因此在析解文论观念和范畴时注重从"宋学"话语中寻找其根源与演变轨迹。同时又扩展研究的疆域,除诗文评论之外,又将整个宋代的文化学术纳入视野,对这些非艺文类的话语系统中所潜藏着的诗性话语或影响着诗性话语生成和展开的因素亦高度关注和精心理会。这样,便形成了该著以总论与分论结构成篇的特点。在"总论"篇中,先阐述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以及"宋学"的诸如"心"、"性"、"诚"、"敬"、"思"等基本思想旨趣和核心范畴,然后讨论宋代诗学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并进而梳理出了"宋学"对宋代诗学的的一般影响的若干重要方面。在"分论"篇中,对各家各派的体知,一般也是先描述他们的文化精神特征,然后分析他们的学术旨趣,然后探讨他们的诗学观念。这实际上就是认为,宋代士人的文化精神和学术旨趣是他们建构自己的诗学话语之前提与基础存在。这样的经营,不但有助于研究工作在指述和阐释功能方面向对象之更隐秘微妙处延伸,从而强化学术研究的解蔽功能,而且又保证了这一研究的性质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以及春青先生目中的研究对象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在文化的与诗学的之过程中,实现文化与诗学的圆融自洽,是该著的最大成功之处。当然,如果在"分论"篇中将欧阳修之前的宋儒们的话语也予以论析,应该说也是"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的题内话语。

后青春的诗范文9

   《繁星春水》读后感400字左右

  《繁星.春水》,是一部诗歌集。《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繁星.春水》一共346首诗,其中《繁星》有164首诗,《春水》有182首诗,《繁星.春水》便是由这些充满哲理的零碎小诗组成的。其中《繁星》里的这首小诗,我很喜欢: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泪雨。

  《繁星.春水》让我感觉到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爱;还有那无限的童真与快乐。《繁星》里藏了无限的爱,让我们感到爱的伟大;爱的无私;让我们感到爱的博大,爱的美好;让我感到爱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繁星》中,她歌颂了很多,让我感到世界的美好,世界的多样;冰心主要就是围绕三个主题:母爱,儿童和奋斗向上。可见冰心多么伟大啊!写到这儿,我不由的就想介绍一下冰心姐姐,她本名叫做谢婉莹,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作家和儿童文学家。她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说:《两个家庭》,《去国》,《樱花赞》等,当然也有《繁星.春水》了!

  我喜欢冰心,喜欢她那神奇的笔,写出那么好的文章;我喜欢《繁星.春雨》,喜欢他的纯真,喜欢它的自然。我喜欢读这样的好书!

  《繁星春水》读后感400字左右

  《繁星春水》这本书的结构是:前面是短诗,中间是诗选,最后是通讯。在这本书里,我发现每遇到一件事,冰心都会用那种情感来写诗。例如,冰心怀恋母亲,她就带着悲伤的气氛写诗。例如,冰心生了病,她就带着脆弱的心灵写诗。她的种种感情在她写的诗里读者全都能感受得到。

  诗的部分分为繁星和春水,对它们的评价就是曲曲折折,有很多挫折,在中国的新诗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量最多的是歌颂自然,母爱和童心的诗,都有着温婉,典雅,清丽,还带有淡淡的哀愁,被许多著名作家称为“冰心体”。冰心同时也是关怀世界,慰安众生。

  冰心还有着独特的审美表现,例如,“渔舟归来了,看江上点点的红灯呵!”看到江上的点点红灯,就知道渔舟捕鱼满载归来,体会到那种喜悦的心情。例如,“不要羡慕孩子,他们的知识都在后头呢,烦闷也已经隐隐地来了”这句话里,其它人都会很羡慕小孩子,因为他们无忧无虑,可冰心却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所以读这本书就有了不同的感觉。

  《繁星春水》读后感400字左右

  青年人啊!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

  就知道你的烦闷,

  是温柔的。

  这是劝勉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哲理诗。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确地去对待生活中的“烦闷”。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必定要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就一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就一定会产生“烦闷”。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后青春的诗范文10

“我不去想我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那个年代的诗,面向青春,引领潮流。像被心灵鸡汤感染一样,在你涉世未深,对美好情感充满热忱的年纪,汪国真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情感的乌托邦。

在那个时代,他的诗是整个时代的象征,虽然后来曾被常常诟病,但是喜欢过汪国真,喜欢过汪国真的诗并不丢人。文艺视野打开后,逐渐发现更有深度,更有韵味的文章,那个时候喜欢过汪国真诗的年轻人就会忘记了写在小本本上的诗歌。

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曾经喜欢诗歌时的激越与激情,青涩而美好,稚嫩又真纯,那就是青春的底色和原味吧。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时光有许多部分组成,而我的青春时光,就是在这些诗歌中度过的。

即使当年的文学和诗歌都已成为昨日黄花,可是却也永远会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后青春的诗范文11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思妇 哀怨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通过主人公与客观环境、景物的关系,以景喻人,以情入景,让读者融入到了思妇的哀怨当中,读之“四顾踌躇,百感交集”。

《古诗十九首》以自然环境、景物的明暗色调来体现诗歌中的意境。例如,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粟(《孟冬寒气至》)。

上述四句均以秋冬季节为环境背景,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凄凉惨淡的感觉。“浮云”、“白云”两句虽不是直接描绘思妇的诗句,但却给人一种压抑、灰冷的感觉。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中说:“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那么,“白日”指的是游子;“浮云”则指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的诱惑。但我认为,“浮云”、“白日”两句不仅仅是指在外的君子的坎坷,它还应该有另一层意思。从字面上解释,“日月欲明浮云盖之”(《笺注》)。明亮的白日代表思妇盼君早日归来的希望,但想到两人“各在天一涯”、“会面安可知”时,希望被忧愁的浮云遮蔽,发出一句“君子不顾反”的哀叹。同样一句诗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可见《古诗十九首》虽运用客观自然景物,但又不拘泥于客观之景,反而深发出了无限的物镜和情境。从游子的角度出发,或从思妇的角度出发都升华原本客观的景物。我们根据诗歌中确定的景物轮廓,却能体会出诗歌中不同的意境,并通过自我联想超越了原本诗歌具体意象,得出了更空灵的审美阐释。

又如,“秋”、“草萎”道出景物的悲凉,两者都是枯黄的颜色,让人联想到了“衰”字。秋天,万物渐渐枯萎犹如思妇在等待中渐渐老去。正如陆时雍所说:“情何婉委,语何凄兮!”诗中用秋天枯黄的景色更多的表现了思妇的凄凉苦闷,而不是意在表现陈祚明所说的诗的目的是末尾两句,即“意在忠厚”。末尾两句思妇的“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与《行行重行行》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一样是由于思妇无法忍受思念之苦,不愿想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下场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一种因岁月催人老而发出的感叹。不应把诗的旨意拔得太高,为了体现思妇的忠贞,而忽略她内心的感受,这会使得诗歌显得不那么真实。

与上述环境色调相反的是以绿树红花为景物的暖色调。例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河畔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

“青青”、“郁郁”以生机勃勃的春天作为背景,色彩鲜艳,好比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青青”写的是草的颜色,“郁郁”写的是柳树繁茂的状态。草色之“青”与妆容之“娥”在色彩上搭配鲜明,环境的明朗产生视觉的冲击。《青青河畔草》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思妇的形象,即“娼家女”。此诗直接地写出了“娼家女”艳美之容,“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上述所列举的几首思妇诗中是未曾出现的。但这种直而不野的描写却恰恰成为了此诗之妙处,即写出了娼家女的美貌,毫无淫鄙之感,又与诗歌开头的春天之景相呼应。诗中的环境让读者开始用欢快的心情,羡慕的眼光读诗,当突然转向对思妇生平的叙述时,会造成一种心情上的落差,使读者心情起伏飘荡,因而产生怜悯之情。李因笃曰:“起二句全篇,盖闺情惟春难遗也。”春天的欣欣向荣与思妇的寂寞形成对比,发出了“空床独难守”的哀怨。

诗筏曰:“《古诗十九首》之妙,多是婉转含蓄。然亦直而妙、露而妙者:‘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是也。”仅仅以这四句看,只有“直”没有“露”与“妙”。“直”是平铺直叙思妇的现状,而“露”是显露,有强烈冲击感和反差后才会生“妙”。思妇身后鲜艳的景所形成的反差,反衬出思妇的哀怨和痛苦。

要把景物与思妇的融合在一起,绝非易事。唯有言情体悟,才能创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情外之情。此时诗歌中的景和象已经不是客观世界中的自然景物和物象,它们已然成为了空灵、不定、多层次的意象。这往往不依赖于诗人的直接描写,而是借助象征、比喻、烘托、暗示等手法,引发读者的联想以此呈现诗歌的情外之情。

《古诗十九首》就是用时间的转变、节序的迁移达到客观世界与内在心情的内在平衡。例如,一天昼夜的变化或是一年四季的变化等,用意象的使用达到以景喻人的作用,可谓婉转而又含蓄。

比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不单单指景色,草色青青,望去没有尽头,就会使人因此而想念到天涯漂泊未归的游子。柳代表的是送别、留客两层含义,可以想象思妇在看到后的心情、眼神,她一定会想起两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希望丈夫能留在她身边,却又无可奈何看着他远去。眼前陪伴她的唯有园中的柳,可见天天像的只有两人的离别,盼的只有两人的重逢。

又如,《冉冉孤生竹》中“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两句诗句所涉及的“竹”、“泰山”、“兔丝”与“女萝”的景物正如范文所云:“言妻之于夫,又如竹根至于山阿,兔丝之于女萝也,岂容使之独处而久思乎?”竹和兔丝都是柔弱之物,冉冉之竹用来比喻新婚的女子的肉或之貌。兔丝和女萝类别不同,但同样是依附他物生长。兔丝用来比喻思妇想要依靠丈夫的心情。此诗吟的哀愁是以后四句的景物体现出来的。以惠兰花的光辉比喻自己的容颜,以开花时间的短暂比喻自己的青春,“过时而不能采”是比喻思妇担心“死君令人老”,自己将像花朵那样枯萎凋谢。

以景喻人就是用景物的美好比喻思妇的青春气息。青青的有限必会与“时”相联系,这也是古诗中景色最独特的地方,通过景的变化表现时间、季节的变化。青青、郁郁以及由树发芽到绿叶到开花,都是从春天过渡到夏天;从蕙兰花到秋草是从春过渡到秋;“三五”的满月、“四五”的兔缺是每天的过度,体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境。以“兔丝生有时”即会面的“时”与“过时而不采”即青春流逝的“时”相对照,更直接反映了景物所表现出的时间性。用时间、季节的变化体现每日的煎熬、孤独的人生。诗中叙述景物的变化,为了暗示“悲叹有余哀”的心情,不提苦而苦就隐藏在不相干的景物里,所谓“浅貌深衷”是也。

钟嵘曾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又云:“古诗几乎一字千金!”正因为《十九首》思妇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已融入了思妇之哀情,又启发了读者的多元化阐释,才会一字值千金。景与情的融合在《十九首》中显得如此和谐,“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也,婉转附物,招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后青春的诗范文12

柳树,与高风亮节无关,与铮铮铁骨无缘,但是它却牵扯到万千文人墨客敏感的神经和多思的心灵,它见证了世间万千男女的悲伤离别,它承载了世间无数诗人的人生体验。品读唐代诗人异彩纷呈的咏柳诗篇,我们就可以走进一个个多情的心灵世界。

贺知章咏柳,不但欣赏柳树的冰清玉洁,楚楚动人,更欣赏柳树一样美丽的姑娘那种心灵手巧,美化生活的创造精神。他的千古名篇《咏柳》是这样写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诗人看来,柳树晶莹光洁,似乎是由碧玉妆砌而成;枝枝披拂,绿影婆娑,宛如年轻女子长发飘飘,妩媚动人。诗人进一步追问,如此清绿细嫩、整齐划一的柳叶是谁一刀一划地裁出来的呢?原来是吹满大地、暖意融融的春风啊!诗人礼赞春天这种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更礼赞和春天一样心灵手巧,妆扮生活的人们。

王维也写柳,他笔下的柳清新得暗淡,美丽得忧伤: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雨过天晴,天清气朗,碧空如洗,纤尘不染,春天的景物焕发勃勃生机。客舍酒店,周围路旁,植满柳树,青青一色,翠绿逼人。可是诗人只知道喝酒劝酒,希望一直这么喝下去,他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说什么,他有太多的话要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暂且就借喝酒延缓一下离别的步履吧。春风扬柳,客舍青青,丽日晴空,不再美丽,只能给人添愁惹恨,断肠销魂。

李白大半辈子走南闯北,四海漂游,兴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送往迎来的场景,兴许是渴盼安宁稳定、不再漂泊的生活,他发出了这样的祈求: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有谐音“留”之意,一者象征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万分留恋;二来也是对远去的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友人消灾祛邪,一路吉祥。李白不想看到那种伤心断肠的离别场面,他祈求春风不来,时间停止,四季不轮,这样,柳条自然不会青青翠翠,行人自然无柳可折,生活自然没有了那种令人揪心的离别之痛。多么悲悯,多么浪漫的李白!柳条不青,表达一种永恒心愿,一生相守,永不分离。

晚唐诗人雍裕之,一生坎坷,沉沦下僚,蹉跎岁月,功业无成,使他养成了一种悲悯情怀,他为那些善男信女的离别而痛苦,他为那些团聚不离的家庭而高兴,他的《江边柳》则以柳系情,牵扯出一断感人肺腑的情意:

袅袅堤上柳,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人代替女主人公倾诉衷情,在她看来,袅娜多姿、绿影婆娑的杨柳固然很美,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她最希望的是这垂垂飘拂的万千丝绦,丝丝缕缕,缠住小船,缠住情人,让船停住,让人留下。行不得也哥哥!不知道这乘舟而去的人为什么要无情地离去?也不知道这个离去的人是否靠得住?他也是一个重利轻别的商人吗?我们只知道这位留在家中的女子,苦苦地期盼,苦苦地等待,思之愈切,竟然幻想柳丝飘拂,留住情人。多么深切真挚的情意!多么痛苦焦急的相思!

和雍裕之的揪人心肺的柳丝情缘不一样,中唐诗人刘禹锡却为我们演唱了一曲缠绵多情、欢快明朗的杨柳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江边柳岸,春风杨柳,风光明媚。主要事件写一对男女对歌,女子荡舟江中,信流而游,男子立于江岸,掩映绿柳浓阴之中。二人你唱我和,倾诉心曲,女子用情特深,兴许是她真心喜欢上了这位对歌的男子,她特别担心,男子是不是也喜欢她?她特别担心,男子的心意变化莫测,一如眼前阴晴不定的天气。杨柳点缀了他们的歌声,也点缀了她们的生活。

白居易写柳,自伤身世,鸣抱不平,字里行间都是凄凉: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柳枝词》)

春风吹拂,柳条飘飞,千丝万缕,柳枝吐芽,嫩黄柔软。诗歌前面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灵动鲜活,呼之欲出。后两句写柳树生长在背阳阴寒的西角,荒凉冷落的场所,无人欣赏,不为人知,寂寞终日,落落寡欢。诗人对垂柳生不逢地、长不逢时的处境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实际上也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争斗激烈,不少有才之士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因此,此诗咏柳,实乃叹世伤身,控诉黑暗。

罗隐咏柳,隐喻人生感喟: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柳》)

全诗句句赋柳,句句比人。写柳,融融春日,灞水桥边,一批又一批的离人,折柳送别。柳条依拂,相倚相偎,情意绵绵。它们自身随风起舞,飘絮不定,却还总是想伸长垂丝,缠住路人。喻人,那些青年男女临别亲昵,难舍难分,似乎明白别后再无会期,因而要尽情享受这临别的每刻春光。女子身世沉浮,漂泊不定,自己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还要卖弄风情,想方设法留住行人。她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沦落天涯、与世沉浮的漂泊感和无奈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羁旅天涯、沉沦下僚的读书人。罗隐的咏柳,实际上是抒发一种人生不遂、才志不伸的苦痛感喟。

李商隐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曾逐乐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