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南极探险

南极探险

时间:2023-05-30 10:17:33

南极探险

南极探险范文1

探险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无论是拜访深山老林,还是攀爬悬崖峭壁,这些都会让我热血沸腾,尤其是那次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

去年暑假,我和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还有胆小心细的表妹去南极探险。

一从直升机下来就看到一片白色,从远处看就像一块白色的地毯。前面的企鹅成群结队,一摇一晃,很是可爱。已经过去两天了,表妹生病了,因为这毕竟是南极,并且食物也不够用了,我和博士只好用铁锹把冰砸开,到水里去捉鱼。然后给表妹做了一碗热乎乎的鱼汤,可是总共也没有多少鱼,包里带的食物也不够三个人吃了。

我看到了一只落单的小企鹅,它好像和家人走丢了,我用动物语言翻译器,可以听懂任何动物的语言。所以我们决定要帮它找到家人,据它所说,它的家人是向北走的,所以我们也一路向北寻找,最后找到了企鹅大部队。企鹅的家人为了感谢我们,送给了我们许多食物。

告别小企鹅后,我们又回到救援舱内,突然地面震动,冰川颤抖,胆小的表妹大叫:不好,雪崩了。我们在舱内虽然没有人受伤,但是被大雪覆盖了,危机时刻我们从救援舱内用铲子把雪铲除了一些,最后还是小企鹅一家来了,才帮助我们彻底解决了危机。

探险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学习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战胜困难的心,任何困难都是打倒不了我们的。

南极探险范文2

可皮皮奇遇记之南极探险(2)

可皮皮惊呆了,眼前竟然是在南极失踪多天的考察科学家普特。他立马把普特拉了出来,一起躲在厚雨衣下跑回阵地。

普特冻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可皮皮命人拿来唯一的热米饭。一口一口的喂给普特吃。冰雹快停了,可皮皮把雨衣收好,再给普特一条棉衣防寒。

可皮皮领着大家回到飞船里,看到可晶晶已经把饭准备好了。便跟可晶晶说:“以后多准备点饭菜,队员回来都很饿了。”“好的,我知道了。”可晶晶又加了点米来煮。吃完饭,可皮皮召集大家来他们的卧室。可皮皮让一个跑得快的男生,把比克他们搜查到的动植物和自己找到的都送到可晶晶她们那儿,让她们理一下。让后向大家介绍:“静一静,现在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人,是我在纳尔湖边的雪地上找到了失踪了很久的普特博士。让我们欢迎他!”普特穿着大棉衣,脸色比刚才好多了。“大家好,我就是考察家普特。前几天来考察时遇到雪崩,被埋了起来。多亏可皮皮发现了我,并把我救了出来。否则现在我估计就在黄泉路上了。呵呵!”“哈哈,嘿嘿。”大家也被普特博士搞笑地话语击中了,不停的笑。

晚上,可皮皮知道所有人都睡着后。蹑手蹑脚的把熟睡中的普特叫到密室里。

“博士,我们现在要搜集奇特动植物。你能帮帮我们吗?”“当然,救命恩人。不过依我看,你们应该马上把飞船停到其他地方。而且,这几天都不要出去。”

可皮皮满脸狐疑:“为什么?”普特拍拍可皮皮的肩膀说:“你还年轻,很多事都没经历过。前几天刚降下一场大雪,气温回升较快是雪崩的预兆。”可皮皮大惊失色:“博士,大约在哪一天发生雪崩?”“这也不好说,但估计是在两天后或明天晚上。”“好的,我会想办法的。”可皮皮拉着普特回到房间睡觉了。第二天,可皮皮见“战士”们拿着食物雨衣和水就往外冲。便上去阻拦:“别出去,危险!”大家立马停住脚步,眼睛齐刷刷的转向可皮皮:“为什么?”“马上要有雪崩的。”大家马上跑回房间绑好东西,以免开船时掉下去。

可皮皮叫大家在房间里歇息,自己和贝克、可晶晶、普特开始驾驶飞船。“可晶晶,查一下有没有油。比克,你检查一下发动机好不好。博士,你就看一下操纵杆和减速器。”而他自己则跑到最危险的外面检查轮子的防护膜。“一切正常!”船舱里传来声音。“全部OK!。”可皮皮跑回船舱。按起油门,飞船先往前冲了二三十米便飞上蓝天。“快来,我坚持不住了。”可皮皮叫道。比克跑来,帮可皮皮一起按油门(飞船太重,要用超大力气才能飞起来)可晶晶和普特博士正在焦急的转换自动模式。“好了,可以了。可皮皮”普特和可晶晶已经把模式调成自动的了。可皮皮和比克松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妈呀!”可晶晶失声叫道。“怎么啦?”大家围过来。

“救命啊!”大家叫起来。

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集!

南极探险范文3

10岁时,沙克尔顿举家迁往英国,11岁时他在伦敦南部第一次到学校上学。

1899年,沙克尔顿加入皇家地理学会。

1900年皇家地理学会和另外一个科学团体皇家学会决定英国出资组建一个国家南极探险队,沙克尔顿申请加入,1901年初他被录取。探险队由罗伯特·斯科特领导,南极探险船为“ 发现号”。1901年7月23日,“发现号”启程,船上共有38人,沙克尔顿在船上协助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发明各种新东西供大家消遣,编写出版物《南极时报》。

1909年初,这位有爵士头衔的英国探险家,率领着他的探险队挺进到南纬88°23'的 南极高原。

1910年到1913年夏天,沙克尔顿一直努力组织横贯大陆的“持久号”探险,“持久号”于1914年8月1号从伦敦出发。

探险船“探索号”于1921年9月18日离开英国,探险船于1922年1月4日到达南乔治亚岛,1月5日凌晨,沙克尔顿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来源:文章屋网 )

南极探险范文4

北冰洋面积约1475万平方千米,有2/3的洋面为永久性海冰,冰层厚度平均3米。洋底有广阔的大陆架,最宽达1200千米以上。洋底中央横卧着两条海岭:雷蒙索诺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将北冰洋地分为三个海盆: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和南森海盆。北冰洋周边分布着大部属于大陆架范围的边缘海,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有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及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等,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21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岛。这个被称为“绿色土地”的大岛,却有5/6的土地为冰所覆盖,大陆冰川(或称冰盖)的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中部最厚达3400余米,冰雪总量为300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总量的5.4%。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那里冰雪茫茫,气候严寒,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47℃,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现有人口约6万人,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

斯瓦尔巴群岛现在是北极圈内最有生机的群岛,它位于北纬74°~81°,东经10°~35°的北冰洋中,与欧洲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隔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相望,由斯匹次卑尔根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是欧亚大陆距北极点最近(约1100千米)且有常住居民的一块宝地。如果说挪威(Norway)的含义是通往北极的路,那么,斯瓦尔巴群岛便是达到北极点的桥头堡。那里已达北纬78°13′,一派极地景象。从世界各大城市乘飞机,几乎可在1~2天到达那里,成为通往北极最便捷的一条路。

巴伦支与巴伦支海

巴伦支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后来,巴伦支继续向东北行进,直到他们的船只被冰封住为止,他和船员们成为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天气十分寒冷,他们只有把指头伸进嘴里才能保持温暖,他们还经常受到北极熊的袭击。尽管如此,船员们在巴伦支的鼓励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直到第二年夏天,敞篷小船终于挣脱了坚冰的围困,又回到自由的水域。然而,这时的巴伦支已经病入膏肓并最终死在了一片冰川上。巴伦支的航行不仅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为后来的探险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把北欧以北他航行过的海域的一部分称为巴伦支海。

把南半球变小的人

詹姆斯.库克成长的年代,正是西方探险高潮迭起的时期。1767年发现了塔希提岛的沃利斯探险队宣称,他们曾在太平洋上瞥见过南边大陆的群山。有一种理论认为: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区,还有一块更大的土地。

英国政府对沃利斯探险队的这一发现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赶在别国之前抢先发现和占领这块大陆,扩大英帝国之版图,英国政府选派库克出海远航,寻找这个带有神奇色彩的南方大陆。

库克船长率领着他的探险队,先后三次远航,环游了世界。在第二次远航途中(1774年1月),他到达了有史以来人类到过的地球最南端――南纬71°10′。

库克船长这三次史诗般的航海历程是18世纪的一次伟大探险经历。当他于1768年出发探险时,地球上仍有1/3的面积处于无人开发的空白状态,到1779年他在夏威夷死于非命时,世界的版图已趋于完整。可以说库克对地球表层探索的面积之广在人类史上尚无人可以超越。

南极,大洋中的荒芜之洲

探索南极的征程远比北极艰巨,来得也晚。1768年,海军出身的英国人詹姆斯・库克最早进入南极,发现了属于南极的乔治亚岛;1911年12月15日,挪威人罗尔德 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34天后,英国人罗伯特 斯科特也跟踪到达,不幸在归途中遇难身亡……人类向极地进军的步伐从未停止。

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其周围的海洋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洋,包括南纬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积约3800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的海岸经常出现低压风暴,约每周一次,沿海岸线向东移动,并发出巨大的吼声,有很大的威胁性,但从不登陆;南极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居世界各大陆平均海拔高度之首,最高点是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约98%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冰盖的平均厚度约为2160米,最大厚度达4776米;2013年12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声称卫星观测数据表明,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大陆东部一条无人涉足的冰脊附近,那里的最低记录是-93.2℃。尽管南极的冰雪很多,但年降水量却平均为55毫米。由此看来,南极是全球最寒冷、最干燥、风最强、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陆。

相对于去北极的便捷,去南极就没那么容易了。由于南极即使在夏天,也有98%左右的地面被冰雪覆盖,很难修建民用机场,一般的民用飞机不能到达那里;而因为航程长,途中无法降落和加油,采用直升机也不行。能直接到达南极的要么乘军用的大力神飞机,它可以在南极海岸的平地机场降落;要么用破冰船或舰艇,它可以在南极考察站所在的港湾停泊。不过,无论是空中还是海上,航程都很长,所需时间也很长。中国考察队去南极,除了乘自己的考察船雪龙号(早期是极地号),也可从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国搭乘大力神飞机去长城站,或从澳大利亚搭乘飞机去中山站。

南极探险范文5

1911年12月14日首次将人类的足迹带到南极点的是罗尔德-阿蒙森。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首次抵达南极点,创下了历史。阿蒙森的南极探险队同时还取得了其它非凡的成就,如首次勘察了爱德华七世地、发现了阿塞尔海伯格冰川等。探险队在南极进行了多次巡航,为海洋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南极探险范文6

读《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5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5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南极探险范文7

读《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5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5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

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伟大的悲剧 读后感

管雪峰

我读了伟大的悲剧后,我知道要勇敢面对自己,他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有人敢去探险,这种勇敢的力量在他们的心中。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悲剧是伟大的。

他们有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的归途中的悲壮覆没。在寒冷的地方能胜到极点,真是真正的英雄,不怕千辛万苦,勇于挑战的精神。

他的遭遇真是不幸,但他对这次探险毫无愧色,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他们明明知道有风险,但还不怕风险的去做。

伟大的悲剧 读后感

周徐根燕

我读了《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我写这篇读后感。我觉得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好,我很佩服斯科特,因为他在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他起得非常早,没想到是为了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这五个人真的、实在是太伟大了。

南极探险范文8

新概念冰车

数千年前,人类就有在冰天雪地里的生活经验,他们发明了能够在雪地上快速穿梭的雪橇。英国某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雪橇的运行原理,开发出了一款新概念冰车。这种冰车的模样十分卡通,看上去就像是穿有3只大靴子的直升机。可别小看这种像玩具的冰车,它可以忍受南极-72℃的低温考验。在3个大靴子一样的滑行装置的帮助下,其时速远远超过老式的小冰车,可以达到135千米/小时的高速,让南极那些海豹和企鹅看得目瞪口呆。

这款新概念冰车不仅可以在平整的冰面上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雪地上照样能够飞驰。

新概念冰车还是一款环保车,因为它以生物燃料为动力,不仅耐低温,而且经过改装的超动力发动机排放的温室气体比使用普通汽油的发动机低70%左右,可以在横跨4000多千米的南极洲雪地里自由驰骋。

这款车的发明者是基尔伦・布拉德利,曾是F1赛车的设计者。他利用机动滑翔飞翼的零部件制造了冰车的车体,所以车子看起来更像是直升机。

冰车上载有一台雷达,可以探测到冰下危险的裂缝。小巧的车体净重只有350千克,如果不幸在雪地里熄火,驾驶员可以轻松推着它前行,直到找到就近的维修点。

最近,两位探险家安德鲁・穆恩和安德鲁・里根驾驶着这款新概念冰车,踏上了通向南极的漫漫征途。这次南极之行将通过电视台全程直播,给予赞助的环保组织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宣传极地的重要性。喜欢探险的穆恩和里根之前去过南极和北极,但这是他们首次以教育公众的名义尝试穿越南极洲。里根解释说:“我有6个孩子,我真的希望这次探险活动能激发他们对知识产生真正的兴趣。”

冰冻飞机与冰制跑道

以前,无论科学家还是探险家要去南极,大多是利用破冰船通过海路到达南极。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安全,但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不适合人们在工作之余进行短时旅游。因此,坐飞机去南极旅游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不过,在南极进行低空飞行,飞机可能遭遇的冰冻是一大挑战。

为此,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身披冰雪仍然可以正常飞行的飞机,希望抢占飞越南极的旅游市场先机。

南极探险范文9

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面积超过中国和印度之和的大洲。

在人类挤满了整个地球的今天,在我们感到拥堵、竞争、群体压力的今天,这片大陆却亘古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原住民。因为这里是人类生存的,是大自然设下的最后一片屏障和净土。

但人类对于极地的崇敬和向往,追寻与梦想从未停止过。

从18世纪末人类首次驾船进入极圈开始,直到19世纪末,是南极探险史上的“帆船时代”,人类驾驶着依靠风做动力的帆船,依靠罗盘和原始的仪表去寻找南方大陆,虽屡屡登陆但却未到达南极点;

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人类南极探险历史上突破最大的“英雄时代”,在这一阶段里,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出现了一批为探险献出生命的英雄豪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机械设备逐渐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人类在南极的探索进入了“机械时代”;

从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人类开始在南极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这一时期被称为“科考时代”。

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南极的旅游时代。不过称之为旅游时代也有些过于肤浅了,因为这仍是极少数勇者的选择。尽管极寒、风暴、火山、冰川、潮汐等自然的挑战已经可以最大程度被先进的交通工具、定位仪器和高科技装备所征服,但如果你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没有面对危险的准备,没有在走向地球极点的路途中自我激励和自我突破的灵魂,南极,对于你依旧遥不可及。

从1772年至今,只有占全球人口十万分之五不到的人进入过南极,其中一半是非专业人士;换句话说,60多亿地球人中只有不到34万人实现过自己的南极梦。

今天,行游天下携手挪威海达路德邮轮公司,为您奉上以行游者视角采撷的南极之旅的全面真切体验,并为您准备了一份随时可以带上旅程的南极游计划书。

南极探索史

南极,这座静卧于地球最南端的白色王国,以其刺骨的严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拒人于千里之外。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从早期挑战式的探险旅行,到现在的严谨的科学探究,人类正以智慧和专注,不断深化对南极的认知。同样,如果您踏上前往南极的旅途,这些人类的探险史会增加您对南极的认识和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尊重。

勇士之争:征服南极点

百年以来,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与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的登陆南极点之争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事实上,当时阿蒙森原计划是去北极探险,当他得知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后,毅然改道转向南极点。而斯科特一行在罗斯海东岸的鲸湾见到阿蒙森时,才意识到新一轮竞争开始了。

阿蒙森的一念之转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人。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带领4个同伴乘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向南极进发。尽管遇到高山、深谷、冰裂缝等许多险阻,但由于准备充分再加上天公作美,阿蒙森一行于12月14日就胜利抵达南极点。

他们在南极点住了3天,进行了连续一天的太阳观测,确定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垒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挪威的国旗也在此飘扬。1912年1月25日,阿蒙森等5人安然回到了鲸湾基地。

相比之下,斯科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911年11月1日,以斯科特为首的5人探险队在支援队的陪同下,离开麦克默多海峡,向南极点进发。他的南极探险一开始就遭遇了种种麻烦,他们所带的西伯利亚矮种马无法在软雪中行走,履带式拖拉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成了一堆废铁,只好靠人拉雪橇来运补给品。

然而当斯科特最终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了阿蒙森的帐篷。他们在南极点住了两天,重新确定了南极点的位置,测得的结果与阿蒙森确定的南极点只差几百米,1月18日踏上归途。虽然斯科特的心情非常沮丧,但他仍在回程中进行了大量科考工作。然而,不幸的是,因为他的迟归和缺乏拉动补给的畜力,在暴风雪季节到来后,他仍未返回出发基地。最终因给养尽绝,全队冻饿殉职,距离最近的补给站仅有十几公里。然而,值得一说的是,最早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在1928年为了援助一支遇难的北极探险队,因飞机坠毁而丧生于北冰洋。就这样,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都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极地探险事业。

虽然两位探险家抵达南极点的时间相差35天,但在探索南极的贡献上不分伯仲,因此,美国1956年在南极建人类最南(纬度高达90度)的科考站时决定共同使用了两位先驱的名字命名,叫“阿蒙森—斯科特站”。

科考时代:中国人在南极

尽管被狂暴的西风带、环极洋流、大片浮冰区和冰山包围,气候恶劣,但南极洲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实验室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探险队的造访。

我国的南极科考工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独立派出南极科考队之前,我国科学家就曾与其他国家合作进行南极科考。1980年1月8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张青松,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前往南极进行访问和考察,他们两人是中国最早到达南极的科学家。

1984年11月20日,我国派出的南极考察队从上海登上“向阳红10”号考察船,开始了中华民族史上远征南极洲的处女航。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结束了中国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历史。

1989年2月26日,中国第二个科考站中山站建成,其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由于长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20多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也大都在这些区域展开。直到2009年2月2日,昆仑站的建成,终于实现了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地区向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

100年前海军上校斯科特曾慨叹,南极是“可怕的地方”。时至今日,人类对南极的研究已经大步迈进了。踏着前人的足迹,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正逐步深入,南极神秘的面纱也将在人类孜孜不倦的探求中逐渐揭开。

南极 视幻觉

南极,几乎整个极寒大陆都位于高纬度的极地圈内,气候严寒,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成为了人类最晚踏足的大陆。在离这里最近的火地岛之间还有世界上最宽同时也是最深的德雷克海峡,就算把两座华山和一座衡山垂直叠放到海峡中,连山头都不会露出海面。再加上极地冷空气和赤道暖空气在这里汇聚,期遇一路的完美天气永远是一个不现实的奢求。但是,也正因为极端的自然气候,南极这片纯净之地,世界的尽头,最大限度地挑战着人们对于美景的想象力……

水镜冰蜃 超现实的蓝

对于来南极圆梦的大多数游客来说,辗转多个机场乘坐30多个小时的飞机,再乘船穿越风高浪急、令人眩晕的魔鬼西风带可谓是对旅行者的最大考验,游轮上的老船员常说:“没穿越过德雷克海峡就没资格说自己不晕船”。

资源丰富的餐厅可谓是风浪大小的晴雨表,海浪稍小一点的时候,这里就是游轮上最热闹的地方了。有一天大家正在吃早餐,喇叭突然广播,通知舷窗外出现了一座冰山。这可是此行看到的第一座冰山,大家全都跑到甲板上拍照。一座十米来高的冰山紧贴着游船右舷擦肩而过,此时,天空中没有一丝风,晨光从浓密的云层中挣扎出几道光,便轻易让海面上波光粼粼,水面是冰山的完美镜像,纯粹而令人恍惚,整个世界仿佛静止了,那种与冰山近距离接触的感觉着实令人难忘……

冰山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已经驶出了西风带,海面开始平静。游轮已经经过900公里、大概40小时的海上航行,南极就在眼前了。一切都如同仙境,会让你立刻忘记德雷克海峡。或许经历了晕船的旅程,才会让你觉得南极如此打动心扉。西风带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奇观常在险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此行看冰山最多的地方是在科南湾和南极峡湾,特别是48公里长的南极峡湾。当游轮接近峡湾时,峡湾入口附近的海面上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冰山,极为壮观。冰山的源头是冰川,冰川的源头是雪山,这些冰山是从威戴尔海(Weddell Sea)的冰架上分裂出来的,顺着海流漂到了这里。

探险队员们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驾驶橡皮艇载着我们近距离地观赏那些玲珑剔透的浮冰,一路上在冰山之间穿行。透过清澈的海水,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浮冰隐藏在海面下的部分,透射着幽幽的冰蓝色。当探险队员把发动机关掉时,周围是你从未感受过的静寂,这才是真正的南极,大音希声,就连我们的呼吸声都是多余的。

南极的底色或许显得单调,可是在不同的天气和阳光里,这里却硬是在调色板上加上了可以让人忘记呼吸的颜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冰山了,远看是白色,近看却是无数种蓝色。南极的蓝冰一定是上万年的老冰,已经被压紧,密度非常高,所以肉眼观察或者拍出的照片就会显示蓝色。有的蓝色晶莹得让你不忍把目光移开,有的用不同深浅的蓝组成了大理石般的花纹,冰山冰冷的表面却能呈现出温暖的玉的光泽,在水波的映照和反射中,如盛开的蓝莲花。

在我们的面前,这些浮冰千姿百态,海面光滑如镜,雪山蓝天白云倒映海中,面对如此令人终生难忘的美景,不由得连声赞叹,南极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登陆南极 妄想的白

在游轮的前进中,我们每天都在期盼得到可以登陆的通知,然后披挂整齐去乘橡皮艇登陆。但由于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限制,一般的船能保证有5次以上的登陆就算不错了。每次登陆的地点都是由船上的探险队决定的,他们会尽量让游客欣赏到最多最美的南极风光,安排出最好的航线。

不论是哪家公司的游轮,只要天气允许,南设得兰群岛中几个盛名的岛屿是一定会去的。比如迪塞普申岛(Deception Island)、利文斯顿岛(Livingston Island)、半月岛(Half Moon Island)、弗雷基地(Frei Base)、扬基港(Yankee Harbour)等景点。

如果继续南行,在南极半岛最高处的布朗断崖(Brown Bluff),可以看到阿德利企鹅、巴布亚企鹅、黑背鸥和岬海燕在高达745米的锈黄色绝壁悬崖上繁衍下一代。

然后是库佛维尔岛(Gerlache Island),是巴布亚企鹅在南极半岛最大的栖息地,由于此岛和洛格岛(Ronge Island)之间水域较浅,这里大大小小的冰山也十分壮观。

继续由北向南航行,会抵达建于1941年的热门景点拉可罗港(Port Lockroy),这里曾是英国的一个基地,现在改建成一座南极博物馆,可以切身感受到20世纪50年代的南极生活,还能从这里给亲朋好友寄出一封来自南极的明信片。

当游轮驶过拉美尔水道,就是观赏南极半岛的最佳位置天堂湾(Paradise Bay),因绝美的风景得名,暴风雨来临时,这里也是绝佳的避风港,和科南湾、雷纳德海角都是阿德利企鹅和冰川的近距离观察地。

接着,在彼得曼岛(Petermann Island)和利马水道(Lemaire Channel)有着航道上最美丽的景色,这里可以看到阿德利企鹅家族和鸬鹚帝国,欣赏鲸在浮冰中穿梭的场景。

在南极还有很多精彩的旅行地,尽管我们以前已多次登陆,但每次登陆都会让人兴奋不已。游轮上的探险队员通过游轮上的广播,提醒游客何时准备登陆,每次登陆前,探险队员已经探好了路,在雪地上插着一排小红旗。登陆时,每20名游客就要配1名探险队员,他们全都是经验丰富的多门学科的专家,以确保安全。

在Danko岛登陆的时候,广播把大家叫醒,提醒大家可以到驾驶舱观看美景。游轮的驾驶舱是随时对外开放的,等我们跑到最高一层的驾驶舱一看,哇,里里外外已有不少人在此观景了。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从驾驶舱观景和在下层甲板看感觉还真是不一样。今天天气好得一塌糊涂,各种色彩看起来都饱满得不真实。其实南极阴天比较多,常有风,这种极好的天气比所有精心修饰过的广告图片中的颜色还要美,不知道我们借到了谁的好运气。

下了登陆艇有一个向上的纯白色的雪山陡坡,经过一番上上下下的跋涉,我们来到了雪坡的顶部,俯瞰整个海湾的美景。在南极绝佳的赏景方式就是静默了,大家坐下来俯瞰最为纯净的白色雪山,心中变得异常宁静……

到了该回船的时候,下雪坡时我们得格外的小心,稍不留神就可能滑一跤。只见在坡顶上有一个人躺在雪地上飞速滑下坡来,兴奋地大声呼喊着,见此情景,山上山下的观看者也大声的称赞叫好。有些同学乐此不疲,会不停地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又滑下来。后来一位美国来的中年男士兴奋地告诉我,他总共上去滑了三次,置身在这童话般的纯净天地里,人们定会童心大开,玩起来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某游客感慨:还是人聪明,虽然爬山我们像企鹅一样笨拙,但我们会滑下来,根本不用走,企鹅就不行了。话音刚落,坡上的几只企鹅示威般肚子着地,趾高气昂地从山上滑下来,然后华丽丽地直接入水,潇洒至极。

梦云幻日 绝美的红

在南极的每一个地方,干过什么,看过什么,我都记得很清楚。唯有时间这个维度像是消失了,根本无法分辨出哪天发生了什么,南极记忆似乎是整体的,没法分隔开来,所以只能说:“有一天……”

这种时间的模糊或许和我们面对的极昼有关。12月,南极每天日落的时间大概在午夜的12点左右,日出大概是凌晨2点。所以,我们常常分不清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过,南极的日出日落倒是可以组合在一起观看。

在漫长的等待后,日落终于上演。金色的阳光从层云缝中照射下来,形成了极为漂亮的霞光。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壮美的景色。南极的落日接近地平线时,白色的太阳逐渐变成淡黄色,它四周慢慢形成一个紫红色的圆环,周围的天空和海面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黑白色,终于补偿到了更多色彩,映红了远处的那些云彩和雪山,随着落日的沉没,紫环渐渐缩小。日落过半,变得暗淡。然而,随着太阳的继续下沉,天空却开始快速变亮,当夕阳坠入冰海约四分之三时,一片红色的天空展现在眼前,冰海上的墨蓝色变为紫色,与天空的红色浑然一体,这就是南极的霞日,可谓日落前的光明。

接近午夜12点,日落的霞光让整个甲板染上了一层金黄。日落之后,天边仅仅残留一块黄色的扁平火团,天空也并没有完全暗下来,四周的群山似乎隐隐折射着太阳从某处照射出来的光,就是不肯黑下去。

在凌晨2点,我们终于等来了日出,精力旺盛的太阳并没有休息多长时间,就在天地交合处闪现出光团,接着顺天穹爬升,太阳露头后与周围的彩云交相呼应,然后冰海、冰川、雪山,一起加入了这个色彩大合唱。

南极动物冰雪王国的居民们

冰川上的孩子

在南极这座冰雪王国中,企鹅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人们也给予了它们一个俏皮的称呼——冰川上的孩子。世界上一共有18种企鹅,世代在南极繁衍生息的有7种,其中数量最多亦最常见的是阿德利企鹅。此外,常常能见到的还有长着白眉的巴布亚企鹅、似戴着海军军官帽子的帽带企鹅,还有善于在岩石间跳跃的马可罗尼企鹅。

当游轮驶近南极大陆,全船人兴奋不已,游客们早已迫不及待的穿戴停当,在甲板上排起了长队等候登陆。靠近岸边的海上漂浮着许多浮冰,一些较大的浮冰上能看到成群的阿德利企鹅在上面活动。

在蓝宝石般晶莹剔透的冰山前,那些好像穿着晚礼服的阿德利企鹅,犹如站在自然的大舞台上。它们扭动着翅膀做着各种动作,就像是在表演一场舞台剧。

企鹅的巢穴,十分有意思,都是用碎石子堆积而成,高出地面一些,以防融化的雪水流进巢里弄湿了蛋或小企鹅。企鹅筑巢的密度较高,因为越多企鹅聚居在一起,就越能互相提防贼鸥等海鸟偷袭自己的蛋或小企鹅。大贼鸥和南极大韄是企鹅们在陆地上最大的敌人,这两种鸟类经常偷袭单独等待父母的小企鹅,或者去偷没人看护的企鹅蛋。甚至有的时候会当着企鹅父母的面,将企鹅宝宝挟持而去,然后吃掉,只留下悲伤的父母凄厉地哭叫。

最令人羡慕的,是阿德利企鹅的家庭观念,它们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使丧偶,也不再嫁娶,直至孤独终老。

劳动者与小偷

企鹅筑巢是十分辛苦的一件事,它们本身行动笨拙,却要不惧路途遥远,步行很远,只为衔取一块大小合适的筑巢材料。即便如此,若遇上小偷企鹅,之前的劳动成果还是会功亏一篑。

我们在行游中就遇上了有趣的一幕:一只阿德利企鹅将辛苦拾来的“家装材料”放入巢中,随后又去捡拾另外一块。不巧这一幕被隔壁邻居看在眼中,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偷企鹅。趁着辛苦的“劳动者”再次外出捡拾材料时,它悄悄潜入人家的巢穴,衔起小石块就往自己跑,冷不丁地还摔了一跤。那慌慌张张,生怕被对方逮住地憨态,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这就是企鹅家族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幕,无论用何种方式筑巢,它们都是想坚固自己的房子,为妻子搭建爱巢,繁衍生息。

才出生几天的小企鹅特别怕冷,它们躲在父母的肚皮下面,张着小嘴要吃的。对孩子宠溺有佳的企鹅父母就会马上低下头,从肚里倒出些鱼虾喂它们。有时饿急的小企鹅会把小嘴一直伸到父母的嗓子眼里把食物拽出来。

在此要提示行游者们的是,在南极登陆观赏企鹅,一定不要触摸它们,亦不要在它们的行走路线上踩来踩去。因为憨态可掬的企鹅的确是一个死心眼儿,它们每天都有固定的行走路线,你若将这条路线上踩出雪坑,那么体型较小的企鹅就很容易摔倒。曾经一位行游者由于拍摄取景,无意挡在了企鹅的行进路线中间。果不其然,誓将死心眼儿进行到底的企鹅居然转身回去了,然后一次次地重复走这条被“入侵者”挡住的道路,直至“入侵者”走开,它才按照自己的固定路线继续前行。

可爱的企鹅们忙碌于它们自己的生活,全然不理会我们这些外来者的存在,对于它们来说,我们才是外来者,跟它们的生活无关,它们大摇大摆地在人们面前走来走去,喂养孩子,整理居所,打情骂俏,外出捕猎,对人类视若无睹。

为爱情而战

憨态可掬的企鹅也并不是独自安稳地享受着冰雪王国给予的一切,它们有着诸多天敌,最可怕的莫过于海豹。南极地区的海豹有6种,其中个体最大的是象海豹,雄性的体长可达6.5 -8米,体重3到5吨。之所以称它们为象海豹,是因为其嘴唇的上方长有一块形状特别像大象鼻子的肌肉。不过,别看象海豹体型大,却只喜食乌贼和鱼虾,对企鹅毫无威胁。

金港湾是一个主要的象海豹繁殖地,如果你有幸在这里登陆,就能看到入海口的小溪里,趴着许多已经断奶而被父母抛弃的小象海豹。小溪是一个安全之地,它们需要在这里多停留几天,然后鼓足勇气奔向大海。海滩上临近海水的地方是成年象海豹的地盘,每当进入繁殖季节,雄海豹便引诱或以武力强占数十头或上百头的雌性海豹为一群,占地为王,生儿育女,过着悠闲的一夫多妻的日子。如有第三者来犯,为维护领地和霸主地位、保护众多的爱妻娇妾,雄性象海豹之间会进行一场凶残而激烈的格斗和撕杀。别以为这是小打小闹,它可是一场血腥之战,有的海豹会在战斗中被撕破鼻子,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胜败的赌注是很高的:只有三分之一的雄性海豹能赢得传宗接代的机会。

亲历鲸豹大战

豹海豹是生活在南极的海豹中最凶残的一种。它有着和猎豹身上一样的斑点,犬齿比较长,性格也异常凶猛。它们以企鹅为主要的猎食对象,也吃其他海豹、乌贼和节肢动物,因此也被人称为“海中强盗”。2003年,来自英国南极考察队的海洋生物学家在位于南极半岛的基地附近潜水考察时遭到豹海豹的袭击并丧命。若你与豹海豹不期而遇,那么请敬而远之吧。

海豹喜欢独居,即使有了配偶,也是喜欢独处,性格比较孤傲。坐在船上的行游者经常有机会见到豹海豹跃出海面捕食企鹅的场景。它们在海中伏击正在捕食的企鹅们,阿德利企鹅是它们最爱的食物之一。豹海豹力量强大,游水速度极快,企鹅一旦被它们盯上,就很难逃脱魔爪。豹海豹捕到企鹅后用力前后摇晃,将皮剥落,最快时70分钟内可以捕捉并吃掉6-7只,一天可吃超过15只的阿德利企鹅。

即便如此,它们亦有天敌。在游轮上,我们就亲眼目睹了一场鲸豹大战。一群逆戟鲸围攻一只浮冰上的豹海豹。逆戟鲸是哺乳动物中智商超高的一类,它们捕猎是十分讲求策略的。首先有一只充当指挥官,它负责调遣其他鲸的围捕行动。“指挥官”带领另外一只鲸用力掀起海浪,其余的则负责用尾部拍打浮冰,将浮冰击碎,海豹所占据的地方就会缩小,以易于捕食。几番挣扎过后,海豹还是被力大无穷的鲸掀入大海,虽顽强抵抗,却最终落入鲸口。此情此景,令在场观望者唏嘘。

大自然就是这样,有它万年不变的法则。胜者为王,败者寇。

热衷迁徙的巨人

每年南极夏季到来的时候,生活在南半球的鲸就纷纷南下,南大洋就进入了一个鲸的世界。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常见到的有蓝鲸(又名长箦鲸)、鳍鲸、座头鲸(或名弓背鲸)、缟臂鲸、南方露脊鲸、抹香鲸(又名真甲鲸)、逆戟鲸(又名虎鲸)和鳁鲸等12种之多。

齿鲸下颚较窄,具钉状齿,用于捕食鱼、乌贼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并把它们整个吞入腹中。它们的体型小于须鲸,并只有一个喷水孔。

须鲸体型较大,没有牙齿,但在口腔内有由须板组成的梳状结构,用以从海水中滤取磷虾和鱼。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座头鲸(巨臂鲸)、小鳁鲸和南方露脊鲸等。

迁徒生活是鲸的共同习性,像鱼类的回游,候鸟的迁徙一样,只是时间、季节和地点各不相同罢了。迁徙是鲸的一种本能,它们主要在南极海域进食,所以它必须返回南极海域。何种美食吸引了庞大的鲸群回游?那便是被洋流自南极半岛带来的一种红色的小型虾类甲壳动物——磷虾。如果说南乔治亚岛受了造物主的眷顾,那一定是这条磷虾洋流。千百年来这条洋流养育着地球上最大的海豹和大型鲸鱼的种群。如今它又支撑着南极软毛海豹种群的增长,以及一些鲸类种群数量稳步的回升。

会喷水柱的“潜水艇”

站在游轮的甲板上,远处海面出现的水柱吸引了所有行游者。“快看,左前方有一个水柱!”一会儿又有人喊:“左后方一个水柱!”“喷泉式”的呼吸方式,是鲸特有的生活习性。鲸在水下生活期间,紧闭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时,鼻孔张开,凭借肺部的压力和肌肉的收缩,喷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柱,并伴随一阵汽笛般的叫声。

鲸所喷水柱的高度和形状是鉴别不同鲸种的标志。据此,有经验的专家,可以迅速凭借水柱判断鲸的种类及其大小和距离的远近。如蓝鲸的喷水柱垂直向上,强劲有力,上粗下细,顶部松散,如同礼花,射程高达10米以上。其他须鲸类喷水柱的高度一般为8-10米。抹香鲸的喷水柱向左前方偏转,喷射力弱,粗短而松散,高度仅3-4米。关于水柱的成因和成分,目前仍有争论,有人认为是鲸肺中喷出的废物,也有人认为是鲸肺中的水汽和激起的海水相结合的产物。

行游者们才不管水柱的成因,只自顾自地沉浸在这景象中,随着水柱的喷发,大呼小叫起来。在震撼的奇景面前,无论何人都无法掩藏好奇之心。

每次鲸的露面,都是身未到,声先到。那声音很憨、很响、很厚重,大家都想准确地形容出那声音,可似乎都不太贴切。说似虎啸龙吟,却有些夸张。科学家认为鲸会唱歌,这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已有传说。当时的渔民在船上听到水下有一种奇妙动听的歌声,他们听得入迷,失掉了方向,不幸失事。后来有人说,这是海妖在作怪,他们听到的声音是海妖的,所以,一旦听到这声音,渔民立刻逃之夭夭。

后来,是科学家们揭开了这个谜。鲸在迁徙的途中和繁殖的季节都会唱小调,不同场合曲调不同,大约每年更换一次新曲。有科学家统计,鲸能唱出18种曲调的歌,对于它的这种艺术天分,给旅途生活带来了乐趣,也是动物世界中耐人寻味的奇妙现象。

如果你运气好,还能看到“海洋舞者”座头鲸跃出海面的壮观场景。重达30吨的座头鲸可以蹿出海面达45英尺(约13.8米)之高,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落下,同时带动强大的气流和水花飞溅。这种跳跃对于成年雄鲸而言,是彰显自己强壮有力和精力旺盛的表演。而对于幼鲸而言,则是一种游戏。

延伸阅读:鲸类自杀之谜

在南极夏季到来之前,南半球的鲸们,都要携妻带子开始迁徙远征,利用自身的定位能力向南大洋长驱而下。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旅途中,鲸的歌声掩盖了它们的旅途悲歌,这就是“集体自杀”。

北极的旅鼠在数量多的年份,会集体奔向海洋跳海自杀,鲸鱼也会集体自杀。鲸的“集体自杀”现象是生物界的一大奥秘。在波浪滚滚的近岸海面,突然会出现成群的巨鲸,它们朝着一个方向,沿着一条路线,集体冲向海滩,自取灭亡。

鲸的“集体自杀”的原因,目前人类尚未有定论。从目前获得研究成果来看,不外乎有三种原因:其一,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干涉了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鲸迷失了迁徙方向。其二,从生活习性推断出群栖生物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保护的精神。当少量的鲸误入歧途,搁浅海滩的时候,它的同伙们就会纷至沓来,进行救援。但有时候,冲向滩头不仅救不了落难的兄弟姐妹,反会发生自陷其身的悲剧。其三,洄游的鲸,尤其是雌鲸,当它们怀孕以后,在旅途中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会企图寻求一个安身之地,以防不测,结果,造成了不幸搁浅。

一路向南极地体验

穿越“魔鬼峡湾”

凌晨一点,我们在睡梦中被摇醒,发现“前进号”(MS FRAM)游轮已经从风平浪静的碧沟海峡驶入有“暴风走廊”之称的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是进入南极洲的必经之路,这里是有名的暴风区,风浪之大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不相上下,航海史上曾有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所以这海峡也被人称为“魔鬼海峡”。

我们乘坐的游轮是挪威海达路德船队中专为南北极水域特殊定制的“前进号”,其加固的船体保证了游轮行经冰冻水域时的安全性,加上经验丰富的驾驶船员,所以不管浪有多大,我们一点也不担心害怕。

尽管船摇晃得厉害,但从舷窗向外看水浪并不高,三米左右。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晕船贴和药,南极之旅刚刚开始,可不能让晕船糟蹋了好心情。

清晨再次醒来的时候,船摇晃得已经让人不能在船上平稳走路了。去另外房间看看同伴,刚走出房间看到了一道特别有趣的风景:走廊两侧扶手栏杆上放满了呕吐袋,这是方便游客随时接呕吐物用的。刚开始看到会觉得很夸张,后来明白了它的必要性。

有时德雷克海峡的海浪高可达20米,船随着海浪一上一下,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隐约能听到船上各处传来游客的惊叫呼声。如果海浪够高,人能真实的感觉到船好像要被掀起后再直直的插入海底,甚是刺激。对于喜爱冒险的人来说,一定会觉得德雷克海峡很有趣,能亲身体会到跟大自然搏斗的激情。

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川碎块,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非常壮观。有时海浪击起的水沫在阳光下还会反射出彩虹,这都成为摄影爱好者们穿越德雷克海峡必拍的素材。在这里,站在甲板上还会看见各种各样的海鸟,尤其是特别喜欢跟在船后面飞的信天翁。南极的信天翁有着大个头和长距离的飞翔能力,这时在船上又是拍摄和观赏海鸟的绝佳机会。

在穿越德雷克海峡的过程中,船上会有一系列有关南极洲知识的讲座。除了教我们如何辨认颜色斑斓的各种海鸟和信天翁外,有的讲座还涵盖了南极洲的历史、环境、野生动植物,同时还会详细介绍由“国际南极协会”(IAATO)制定的南极旅游条约。除此之外,船上的自助餐也是非常丰盛的,能品尝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菜式料理,当然也有我们爱吃的中国菜。

豁出去的南极冰泳

按地理常识来说,凡是有活火山的地区,几乎都会有温泉,如果能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享受冰海温泉冰浴,体验冰火二重天的滋味,实属难得,所以去南极别忘了带上泳衣。

经过整夜的连续航行,穿过南极半岛西北部的Bransfield海峡,我们悄然来到迪塞普申岛。这座岛屿是一处独特的环形火山口,直径约16公里。火山口倒塌了一部分,形成了一条天然航道通往火山口内部湖区,这是世界上唯一能让轮船直接开进去的活火山口。驶进这个狭窄的通航入口,一边是陡峭的山崖,另一边是暗藏的礁石,加上这个被叫做“海神的风箱”的峡口吹来的强劲阵风,让我们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倾覆了。

不得不佩服船长的操船技术,我们的游轮小心翼翼地安全驶入火山口。随后,我们跟着探险队长换乘橡皮艇登上海滩,没费多少劲就登上了迪塞普申岛火山口。向下望去,山脚下是温泉冒涌的地热海滩,环岛中间仍是南大洋的冰冷海水。

从火山口下来回到海滩另一侧,见十几个老外在海滩上挖出一个约1米深的大水坑,坑里涌出了地热水。这就是所谓的“温泉”了。其实这是地热海滩的功劳,只要稍稍刨开海滩质地松软的沙土,地热水即刻从地下涌出,热气腾腾。即便如此,在南极这个年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5摄氏度的地方,露天泡温泉也还是需要勇气的,还好此行是11月份,正赶上南极的夏天。

看到这些勇敢的人们纷纷解开厚厚的羽绒服,穿着泳衣,像大笨熊似的“扑通”一声跳进去,各国的探险游客都围拢过来,纷纷拍手为他们叫好。其中一个在冰海里游泳的老外拼命向大家招手,彰显自己的英雄本色。

据说,在极地泡“温泉”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必须先跑到零度左右的海水中“游泳”, 从头到脚全弄湿透了,有个缓冲之后才好跳入这个热水坑中。

看到同行伙伴纷纷下去,我也不甘示弱,于是咬着牙脱去外面的衣服,怀着殉葬般的心情跳了进去,准备迎接冰海刺骨的寒流,怎料,奇迹却发生了,万万没想到周身会被一股暖流包裹,比在岸上穿着羽绒服还舒服。泡在暖暖的海水中,抬头向上看天蓝得发紫,偶尔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巨鲸从海中跃出,当巨大的鲸鱼翻转身躯,多节的鱼鳍拍打在脆弱的冰面上时,冰块便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一切是那么清纯、原始,简直就像到了另一个星球。

然而好景不长,海浪冲垮了人筑的沙堤,无边的冰水顷刻与这点地热之水混合,冰凉的感觉立即包围了我们,我迅速爬上岸,极地冷风一吹,直打哆嗦,清晰感觉到太阳穴一阵阵的痛,真是深切的体会到“冰火两重天”的涵义了!我慌忙接过同伴递来的浴巾,匆匆擦了一把,赶紧套上羽绒服。因为没地方换泳衣,身体始终是湿漉漉的,冻了整整一个下午。好在听到连连的称赞声,让我冻得惊魂不定的心稍有安慰。随后,又有几位游客也跳下去了,也有衣服脱掉一半又慌忙穿上去的。

为了表彰我们在南极冰泳的“壮举”,我们获得了由船长签字的《南极冰泳证书》,这引起没有下海的人一阵的羡慕妒嫉恨,我也为自己的“豹子胆”自豪万分。

世界尽头寄张明信片

出发之前,我了解到在南极的高迪尔岛(GoudierIsland)拉可罗港(PortLockroy)有一个科考站,它曾是一个英国的科考基地,1962年被弃用,1996年被南极洲遗产基金会改建成一座博物馆,所有从拉可罗港邮寄出去的信件均可享有南极洲的特殊邮戳和免费邮寄服务。

走进这家博物馆,可以看到英国的南极科考历史图片和资料,以及当年英国探险家和科学家使用过的电台。厨房里干肉饼和罐头奶油整齐地排列在古老的壁橱里,在休息室里还可以找到20 世纪50 年代的书籍和杂志。

这家博物馆还同时经营着纪念品商店和邮局,卖一些衣帽、衬衫和明信片之类的商品。看见美丽的纪念封和难得一见的南极邮票,同伴们都忙着购买和邮寄明信片,我也不例外,毕竟这里是南极,世界的尽头,这么遥远的地方,纵使日后不能故地重游,有机会借明信片回忆一下,也是一件美事。在这要说一句,纪念品价格还是很贵的。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只在夏季开放,每年都会有来自英国志愿者到这里服务。这次是4个美女志愿者,当她们告诉我们已经有2个月没有好好洗澡时,我们当下就邀请她们一起回船上,好好洗个热水澡,美食一番。

另外,这里的工作人员也从事着企鹅与人类关系的研究课题调查。不得不说,在这个建筑周围筑巢繁衍的巴布亚企鹅已经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线。成群的企鹅蔚为壮观,在建筑前前后后安家落户,围着团团转,倒像是人类饲养的。

造访中国长城科考站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邻德雷克海峡,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相对于南极大陆而言,这里被称作南极洲的“热带”,但气候同样十分严酷,常年大风不断,任何事先的计划,都会因为天气突变而难以如期实现。

造访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是此行我最期待的,一直好奇中国科考人员在南极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状态。好在天公作美,登陆那天我们也获例外允许进入站内参观。

长城站楼内摆设带有浓厚的中国味,这里有中国画、书法作品、中国特色十足的锦旗,甚至包括装修风格。从墙上贴出的各种规章制度能看出来,这里的管理井井有条,所有人的房间号、联络方式都公布出来,作息时间也有严格规定。

科考站的生活楼是队员们每天必到的地方,因为食堂设在这里,所有食品免费取用。带领我们参观的队员说,每餐荤菜都是主角,供应充足以保证高热量,站上还规定每顿饭必须有饮料,另外还有大量罐头、调味料供应,吃香喝辣尽随人意。美中不足的就是新鲜蔬菜、水果非常有限,许多队员都表示,实在是想念中国南方的绿叶蔬菜。

队员们的住所也堪称惬意,24小时热水、暖气不断,浴室里有芬兰浴和桑拿房。洗澡换下的衣服,可直接甩进洗衣机,然后一边运动一边等待。在浴室外依次是健身房、乒乓球室、卡拉OK厅、台球室,如果将乒乓球台移到边上,立即又成了一个羽毛球场。运动一会儿衣服也洗好了,要么直接回去,要么再将衣服扔进烘干机,再玩会别的。

在这个岛上,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大王站。据说,工作之余这些科考人员会聚在一起举行“乔治王岛奥林匹克”竞赛,听起来就觉得很有意思,看来科考人员的南极生活并不是我们之前想象的那样单调无味。

当然,舒适的生活条件并不足以抵消队员们常年面对南极极度恶劣的环境的艰苦,在我们看来,再好的待遇对于这些勇敢的科考队员们都是应该的。

南极不“难”一个旅游组织者眼中的南极

以往只有科考人员才能抵达的南极,正日益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南极洲旅游在高端旅游市场中逐渐火热起来。然而,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那片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仍是遥远而不可企及的。本刊专访了南极游的倡导机构之一——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南极旅游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艰难。

南极游没那么“冷”

南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遥远的。从19世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开创南极探险之路以来,人们对南极的探索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频繁,然而100多年后,这个神秘、洁白、宁静的世界仍似乎只是属于极少数的专业人群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统计,去过南极的总人数累计约34万人次,其中科学考察人员约16万人次,南极旅游者约18万人次。也就是说,去南极的旅游者人数已经超过了专业人士。

随着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成为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中国的一些旅游企业和民间团体开始以“科普团”、“摄影团”等形式经南美延伸至南极旅游。

而近年来,经过旅游机构的精心设计,通过游轮这种旅行方式,成功推出了普及型的南极旅游产品,使普通游客也可以参与,而且安全系数较高。日程一般在12至20天不等,价格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想象全球60亿人中只有不到40万人去过南极,这个价格似乎不能算是贵得离谱。

但出于对南极环境的保护,极地旅游有严格的人数控制措施。因此,南极旅游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小众游客的选择。

对南极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在去南极之前,很多游客在“要不要去”这个问题上纠结很久。事实上,关于南极游,社会上有两种呼声:一种是支持普通人也去体验一下征服极地、挑战极限的过程的;另一种是反对一切商业行为,认为这样做会破坏南极生态的。

关于这一点,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刘结告诉记者,旅游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首先,整个南极大陆的面积有一个半中国那么大,而游客所踏足的只是南极的冰山一角;其次,对于南极旅游公司,南极旅游业者国际协会也制定了《南极旅游从业者活动指南》,而且限制条件一年比一年严格,如游客量超过200人的游船不允许登陆,对没有更换轻油而依旧烧重油的游船禁止进入南极的海域等,这些都有力地降低了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再者,对于登陆南极的游客来说,其行为举止也是讲究多多,比如不能在大陆上过夜停留,必须与企鹅等南极动物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不能踩踏植物等行为规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南极的纯净。

对话

Q=《行游天下》 A=挪威海达路德邮轮公司中国推广机构总经理 刘结

Q:去南极旅游,对游客身体素质方面有什么要求?

A:基本上只要没有传染病、心脏病等特殊疾病,正常的健康人都是可以去的,我们曾接待的游客最小的还在襁褓中,最大的有70多岁,也有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士。还有一点就是,虽然南极有极寒之称,但南极游一般选择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正是南极的夏季,南极半岛的温度有时甚至会升至15摄氏度左右,恐怕比在北京还要宜人。

Q:简单介绍下都有哪些方式可以去南极?

A:首先建议是选择省事的团队游方式。目前国内有许多经营特种旅游或定制游的旅行社,专门有南极旅游的打包产品,除了代订去南极的船票,还根据出发线路的不同,代办阿根廷、智利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中转国家的签证、机票等服务,既有价格上的优势,同时签证相对容易。

目前有的旅行社专门针对纯中国团,安排中文领队、翻译,对外语不好的游客来说,能更好地参与船上的社交和科普活动。

第二种方式则是自己找船票公司,需要提前一年预订船票,并提前自行办理签证、机票等内容,手续较为繁琐,但行程安排灵活自由,适合于喜欢自由行的散客。对于一些有阿根廷、智利等中转国长期签证的人,还可以通过等候“最后一分钟船票”(部分预订船票者临时放弃登船)买到非常便宜的船票。

Q:你认为在南极有哪些值得中国游客体验的内容?

A:去南极旅游,首先想到的是南极有巍峨的冰山,成群的企鹅以及震撼人心灵的极地风光。但是如果游客是有目的去,就要选对时机,比如每年的12月是鸟类包括企鹅的孵蛋期,1月是小企鹅出生的时候,2月是小企鹅渐渐长成和观鲸的季节。

再者就是游轮一般会安排游客7到8次的登陆,每个岛屿都有它专属的特色,比如在迪塞普申岛可以挑战冰泳(这对身体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到乔治王岛参观中国长城南极科考站等,都是值得游客亲身体验的。

Q:去南极旅游,带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A:我认为南极旅游除了人们躯体的抵达,同时还需要灵魂与之同步。很多人去南极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比如看到亿年冰山,站在它的脚下会感悟到大自然的博大与人类的渺小;观察企鹅的生活会被它们的温情所感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去过南极的人,都会感受到环保的重要。那些去过南极的人,都会有点儿特别的想法或改变。好比新浪副总裁王滨南极归来之后推出了原创单曲《南极之南》;我也有个朋友去了南极之后,就成功把烟戒掉了的,南极是那种可以赋予你改变的灵感和勇气的地方。

Q:针对南极旅游,海达路德有专门的中国团,简单介绍下其特色。

A:今年中国团首航包船以“国学”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讲座、沙龙与电影展映等活动。在船上的30多个小时,游客可以与于丹老师一起品读庄子《逍遥游》,倾听“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先生讲述“用影像保护中国野生动物”,还有大董名厨主理中式意境菜等,旨在打造适合中国人口味、最具文化内涵的南极之旅。当然还会有国外探险队员带来内容丰富、风趣幽默的南极知识讲座,全程配有中文翻译,让游客对南极有个全面的认识。

行游贴士

行游天下携手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特推出南极体验之旅。路线包括:

1.经典探险航程

航程:10天

此次航程堪称“南极缩影”。从阿根廷乌斯怀亚登船,向南穿越著名的西风带——德雷克海峡,前往南大洋。在这里将会实现人们对南极的所有梦想:冰川、企鹅、鲸群、海豹、海象,身形巨大的信天翁和各种海鸟,甚至还可以从南极邮局向家人寄出来自世界极致之地的问候!

2.伟大探险家的足迹

航程:19天

航程从阿根廷开始,将沿着探险先驱的足迹,除了抵达“经典探险航程”中的各岛屿和海峡外,还将绕行比格海峡,前往因马岛战争闻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以及王企鹅的天堂——南乔治亚岛。

3.大南极洲探险

航程:19天

航程将覆盖阿根廷南部及以东的比格海峡,南极半岛及半岛以北的群岛。包含了“伟大探险家的足迹”中的所有亮点,也是海达路德所有南极航程中,唯一一条行经南奥克尼群岛的航线。

4.南乔治亚纪念航程

航程:17天

从阿根廷乌斯怀亚起航,首先向东抵达马尔维纳斯群岛,领略当地的人文风情;然后向南行经南乔治亚岛,观赏身高可达1.2米的王企鹅;接着继续向南最终抵达南极半岛。返航时则穿越德雷克海峡。

游轮订位及索取中文行程,请洽:

行游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010-88493369

南极探险范文10

昨天下午,妈妈和我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南极大冒险》。

电影讲述为了找一块坠落在南极岛上的神秘陨石,一支由三位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开始了他们的南极探险

之旅。一群聪明的雪橇犬,领头叫玛雅。忠实的矮子。老实的老杰克。力气最大的杜鲁门,还有奔跑速度极快的影子。在一场无情的暴风雪里,他们无奈放弃了一路上帮助他们的雪橇犬,等他们回到安全的陆地时,那些可怜的雪橇犬,还在冰雪中等待。三位科学家同时决定无论有多么危险都要救出雪橇犬。这部电影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冒险精神。雪橇犬的忠实和勇敢。

南极探险范文11

曾经意味着什么?生命的追求又是什么?给生命一个动力,是什么?是一个困境!

一个极地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获得无数枚勋章,但他后来失去了双腿。一位记者问他:“你是为获得勋章感到自豪,还是为失去双腿感到后悔呢?”老探险家说:“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

啊!人的探究追求不在于荣誉和遗憾,而在于探究过程中的美景享受!

在人们的眼中,也许只会想到会是那位极地探险家后悔,还是自豪,但是这,已经过去了,在老探险家的脑海中只是一个记忆罢了!可是,那美丽的洁白的极地探险荒原,却令他难以忘却。人们从没有注意到他曾经见到过最美丽的事物,有过最大的享受!其实,俗话说得好:“为了追求梦想,可以不惜付出代价,不顾世人的评说。”

昨晚是个终点,也是个起点。为自己思考一下,过去,现在,未来,一路走来回头看看,有太多的糊里糊涂。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回忆。

我们又何必将这些曾经,当做象征呢?我们又何必将过去的荣誉,当做永远呢?我们又……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理想和追求。那位老极地探险家,非但没有为失去双腿而感到忧伤,却反而对那神秘的南、北极地的风光所心驰神往。因为那里,曾经留下了他闪光的生命足迹。承载着他一生的记忆。在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名声,有人追求快乐,也有人追求挑战和卓越……不同的追求,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也应该向那位极地探险家学习,学习“拿得起,就放得下。”

其实,我认为:生命的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质量。我们应该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每一天都令自己活得更加好。如,人以为落叶很可怜。但是人们没想到,落叶并不可怜,因为它滋润了大地。

曾经意味着过去了,不应该再迷恋。让曾经成记忆吧!

广东珠海斗门县实验中学初一:黄淑莹

南极探险范文12

《南极大冒险》是一部让我流着泪看完的影片。

南极探险队向导杰瑞率领八只雪橇犬,护送科学家麦克莱伦博士到墨尔本山去寻找一块来自外星球的极其罕见的陨石。

寻找陨石的道路艰难无比。先是前往目的地的途士和雪橇掉入冰洞,杰瑞和八只雪橇犬奋力拼搏,才将悬在冰窟洞口的博士和雪橇拉了上来;接着,刚到达墨尔本山,杰瑞便接到通知,由于一场超强暴风雪即将来临,杰瑞必须带麦克莱伦博士速速返回科考野外基地准备撤离;最为危险的是,在找到陨石后返回的途中,博士不慎跌落山坡摔断了腿继而又因冰层破裂掉入水中而命悬一线。又是杰瑞和八只雪橇犬的全力救援,才把博士从鬼门关口拉回。为此,杰瑞双手十指三级冻伤。

回到野外基地,为了给博士和杰瑞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野外基地负责人决定用直升飞机将他们送到麦克镇基地冬季探险队。但由于飞机空间有限,不得不暂时把八只雪橇犬留在南极野外基地。临行前,杰瑞担心狗们会挣脱锁链走失,特意将狗的项圈扎得更紧了一些。

然而世事总是难于预料。麦克镇探险队为了运送探险人员撤离,根本找不出闲、余的飞机返回野外基地接回那八只雪橇犬。无论杰瑞怎么努力游说都无济于事。毕竟,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也就意味着,那八只雪橇犬将被抛弃在南极,自生自灭。

先前,当我看到杰瑞把雪橇犬的项圈扎紧、将它们拴在铁链上,而飞机弃它们而去的时候,内心已然隐隐作痛。而得知飞机再也不能返回迎接它们,我的心痛到要流泪了。当我看到风将野外基地的旗帜刮落而一只狗奋力挣脱铁链奔跑将旗帜叼回,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奔流而出。在此,我看到的是狗对人的忠诚。即便人抛弃了它们。

好在杰瑞没有忘记那八只雪橇犬。伤愈的他

开始为返回南极野外基地营救八只雪橇犬努力。过程是艰难的,由于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杰瑞也曾经想放弃过,到底因割舍不下对雪橇犬的爱坚持了下来。而麦克莱伦博士被儿子画的八只救命犬的画感动,最终决定帮助杰瑞。

杰瑞在美国各州奔走的同时,八只雪橇犬在南极艰难而顽强地自救着。它们挣脱了铁链,靠捕捉飞鸟等生存。它们互助互爱,患难与共。“老杰克”挣不脱锁链死去,还有一只狗因不慎跌下山坡受伤被冻死。但是,这两只狗死的并不孤独,临死之前它们的同伴都守护在身边。或用爪子抚摸着它们的脊背以示安慰;或匍匐在地上,脸对脸地贴近传达爱意;或趴在它们身上为它们取暖。

动物之间的相互慰藉是感人的。任何人看到此情此景,都会为之动情流泪。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的心始终因心疼雪橇犬而紧揪着。只有看到杰瑞终于可以返回南极科考野外基地,我的心才略微舒缓了一些。

此时,雪橇犬在南极恶劣的气候下已经独自生存了180天!

杰瑞终于回到了南极科考野外基地。他心情沉痛地蹲在拴狗的铁链前。他手握铁链却不敢用力将铁链从冰冻的积雪下拉起。我知道,杰瑞是怕看到狗们被冻僵的尸体。一定是的。

当终于拽出了一条空铁链,杰瑞眼中迸出了希望之光。他站起身开始四处张望。其实,雪橇犬们之前早已经听到了机器的马达声,此时正奔跑在重逢的路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