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南三月三

海南三月三

时间:2023-05-30 10:16:11

海南三月三范文1

【导语】

海南三亚2019年10月自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10月19日-20日期间共两天,10月19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10月20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

点击查看完整版:2019年10月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表

海南三月三范文2

【导语】

2019年海南三亚专升本考试时间:2019年2月23日-24日。

考试时间、科目

2019海南三亚专升本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19年2月19日至2月24日,考生可登陆海南省考试局网站(ea.hi.gov.cn),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专升本报名系统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须使用A4复印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考试地点

2019年我省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考点设在海 口市,由海 口市考试中心负责安排。考生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到准考证上指定的考点和考场参加考试。

海南三月三范文3

【导语】

我省实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的方式,考生在上网报名前应到中国工商银行办理网上支付手续,以便通过网络缴纳考试费用。考生登录报名网站后,按报名流程的指引,选择报名地点、选择考生类型、填写考生信息、选择报考专业及考试课程,认真核对本人所填写的基本信息,确认无误后,通过网上缴纳考试费用。网上报名截止后,系统自动关闭,考生的信息不能自行更改。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会自动弹出考生本人的《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登记表》供考生备查,对新生的准考证号码,系统会自动生成并记录在报名信息表上。新生自行打印《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登记表》并签名确认,凭该表于报名成功三天内到报名点照像,报名点保存该表备查。凡在报名时间截止后三天内未采集相片信息的考生,将视为自动放弃报考,不予安排考试和退还考试费用。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在退出报名系统之前,必须记住本人的准考证号和网上支付定单号及报考密码。

考生在考试前五天自行登陆我局网页打印《XX年海南自考准考证和考试通知单》。考生凭本人正式《身份证》和《XX年海南自考准考证和考试通知单》进考场参加考试。

考生在报名期间可凭准考证号和报考密码登陆我局主页上的自学考试门户站,查询本人的报名、网上支付结果、应试通知单、考试成绩等有关信息。新生可在报名截止前登陆自学考试门户站修改本人信息。

海南2018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入口开通 点击进入

海南三月三范文4

【三亚考研时间】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三亚考研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考点和招生单位公告。

附: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海南三月三范文5

“银十”伊始,海南楼市遭遇迎头“棒喝”。在三亚免税店门口,经常看到住房销售人员双手举着很大的牌子,上面写着“现房销售”等字样,而腰间也别着卡片,上面同样写着各种促销信息,但均无人问津。

海南楼市10月25日住宅交易量为90套,较前日(10月24日海南住宅总成交190套)减少100套,降幅达52%以上。当天,整个海南省签约面积共7619.82平方米,全省成交均价为6523.39元/平方米。海口成交34套依旧领先。尤其意外的是,三亚10月首次出现零成交。此外,澄迈当天成交均价破万元。

目前的海南楼市用“严冬”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金九银十’恐怕早已成了‘铜九铁十’了。”某楼盘置业顾问王磊告诉记者,跟往年相比,国庆长假本打算好好经营一番,结果整整7天长假,接近零成交。王磊表示,除了受天气影响外,限购政策导致众多有着购房需求的消费者“望楼兴叹”。

10月初,第七届海南秋季旅游房产博览会在海口举行,各大参展楼盘使出浑身解数,但促销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楼盘无人问津,大多数人都是过来凑凑热闹,转转便走。房展3天时间内约5万人次参观,但是预定和成交数量不到300套,并且各个开发商将登记看房的客户都算在了预订数据中,预定和成交的水分较大。据悉,目前三亚楼市基本没有推出任何打折促销的形式,有价无市几近常态。

限购、天气等综合因素“制冷”海南楼市

对于大多数热衷于海南的房地产商而言,他们面临的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今年9月底10月初,海南遭遇多次台风袭击和持续降雨影响,绝大部分楼盘销售区域门可罗雀,与往年门庭若市的局面形成了明显反差。不少开发商本来打算在国庆长假期间好好做一次营销,结果风雨搅局,加之限购政策让“金九银十”泡汤。

以三亚为例,房地产市场成交量逐月下跌:2月份成交量尚有2054套,8月份三亚全市成交量仅有298套。业内人士表示,固然有夏季是三亚房地产成交淡季的因素,但今年主要还是因为限购政策起到了作用。

对于三亚限购令是否会“松绑”,三亚住建部门表示,目前三亚依旧执行此前的限购政策,并没有任何新的改变。三亚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刘树国认为,目前三亚房价仍会保持平稳,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只要限购政策不取消,海南楼市就不会大起大落。目前看来,限购政策对海南楼市的影响较大。

中原地产海南分公司数据资源中心总监苗香娟认为,今年以来,海南楼市观望情绪普遍浓厚,

“金九银十”的惨淡局面直接导致观望情绪继续升温,对降价的预期开始升高。在目前楼市调控政策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购房者将继续保持观望。而原本打算10月开盘的开发商也对当前形势不看好,纷纷延迟开盘时间,期待后市会有转机。

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海口的高端项目中,已有超过50%的项目采取折扣的方式进行暗地降价促销,尽管其中大部分项目降价幅度并不大,但已有个别项目出现8折以下的折扣优惠。中原地产海南分公司总经理谢青认为,整体来看,海南省近期成交量上涨不明显,海南楼市短期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楼市最快要到明年春节前后才有可能出现回暖。

开发商期待旅游旺季带动楼市回暖

与销售遇冷相比,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却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从海南省统计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海南房地产业开发投资464.91亿元,增长44.8%;海南省住宅施工面积累计达到3568.66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的增幅高达47,8%,这一增幅比全省同期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平快了11.1%。

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时祥认为,去年海南房屋销售大幅增长,商品房销量基数明显加大,今年商品房销量明显减缓。尽管销售低迷,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势头仍较为强劲,说明开发商看好海南房地产前景。有房地产开发商表示,经过了去年的疯狂,地价现在已经处在一个理性的范畴内。如果现在布局海南,要选择有特色和独特资源的地块去进行开发。

海南三月三范文6

此时,距离国务院公布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消息过去一个月。7月1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成立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三沙市的政权组建正式启动。

国内评论一致认为,此次三沙市的组建包括警备区等机构的相继设立,有利于维护南海,凸显了中国政府对海洋权益的高度重视。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设立地级三沙市,是中国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默默淡出的三沙工委

新成立的三沙市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与此同时,一个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机构悄悄淡出公众视线,那就是“西南中沙工委”。

伴随三沙市成立而撤销的西南中沙工委,几乎从未成为媒体的核心话题,甚至对于公众而言相当陌生。而这个机构,与三沙市的成立有相当紧密的关联。

某种意义上来说,西南中沙工委类似于三沙市的前身,多年来,它履行着对西南中沙诸岛的直接管辖权。

1959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广东省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南中沙工委或三沙工委)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成立,两个机构基本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西南中沙工委成立后,人迹罕至的永兴岛从这时起有了定期驻岛人员。驻岛干部实行轮换,三四个月或半年,永兴岛上的干部职工就回到陆上,另一批人则上岛顶班,管理着神圣的海岛。

西南中沙工委的存在,无疑宣示着中国在南海的,但其实际运转中却有着相当的局限。多次接触西南中沙工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三沙工委(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简称)虽然名义上是县级单位,但定位相当模糊,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困惑。

“比如三沙工委对于西沙旅游开发,有着很好的想法,做过很多努力。但涉及具体问题,三沙工委经常被问及是以什么身份、什么级别来谈,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三沙工委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李国强说。

在面对海上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三沙工委的管理权变得相当有限。三沙工委海洋局一位负责人曾对媒体坦言,由于此前西沙没有地方法院,那些非法捕捞的外国渔民无法进入中国司法审判程序,只能罚款。甚至三沙工委也没法把那些违法船带回海南文昌市,因为从西沙到文昌,一趟单程就需要两天,如果天气不好,时间会更长,往往最后连罚款也处理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沙工委按照现实需要,在工委以下逐步设立了发改局、宣传部等各部门,这也引发了一些对三沙工委行政体制的质疑。对多数人而言,三沙工委,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一级地方政府,更像是海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一度搁置的设市计划

三沙工委对于南海诸岛在行政管理上略显薄弱。随着周边国家为了实际控制岛屿加快对南沙群岛的非法侵占,组建三沙市的计划开始酝酿。

“2006年,根据海南省的要求,国家曾准备启动成立县一级的三沙市,当时就进行了相关论证。”李国强参与了这次论证的过程。

在最初的论证方案中,有构想是“三沙隶属于海南文昌市”。李国强当时在论证会上建议“不要成立县级市,直接成立地级市,单独设市。市府放在永兴岛,考虑到永兴岛远离大陆,办事机构可以设在海口”。

他的主张是,既然要设三沙市,规格不能太低,起点要高一些。因为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三沙市的部门一定要齐全,而且一定会在各方面行使实际权利。

李国强还提议“三沙市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考虑”。他的理由是:海上问题非常复杂,一旦遇到抓捕事件等海上纠纷,如果三沙隶属于文昌市,作为一个县级市,三沙就要把情况逐级上报,太过繁琐。如作为特别市,可以直接上报省委、省政府,流程一条线下来,马上能着手解决。

论证后确定的方案,将方向定为:三沙市作为文昌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来设立。

2007年11月,香港《明报》报道称国务院已批准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提议,将三沙办升级,设立正式的县级市“三沙市”,并将由距离西沙群岛最近的文昌市来承担三沙市的补给工作。

2007年,并没有成立县级三沙市的官方消息。而正是从2007年开始,“三沙市”的名字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百度还有了网友讨论成立三沙市的贴吧。直到今天,搜索三沙市的基本资料,仍会出现“2007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三沙市”的词条。

新任领导班子实力凸显

三沙的建市计划并未停止。

2008年,海南省编办下发《关于西南中沙行政体制调整方案的通知》,参照市县党政机关模式,设置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党群部、公安局等18个行政职能部门。这时的西南中沙工委已经具备正规政府的规模。

从发展过程来看,南海问题专家普遍认为,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现实的考量,三沙市作为地级市而成立已经是“水到渠成”,是正常的机构调整。

2012年7月23日,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市一级权力机构,符戆当选首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杰当选第一任市长。

自从国务院公布三沙市设市消息后,舆论对三沙市领导班子就有诸多猜测,同时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少将罗援此前撰文指出,三沙市委书市长将是中国最“牛”的父母官,不仅要管辖我国幅员最大的地级市,还肩负经略“三沙”及其附近海域和镇守南疆的重任,必须具备很高的意识、国防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

7月24日,三沙市领导班子成员正式亮相,大多数是“60后”,分负其责的特点明显。首任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现年52岁,曾担任琼海市委书记、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科技厅长和农业厅长等职务,被舆论评价为行政政务处理能力突出。

三沙市首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符戆的履历也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符戆是军人出身,曾任海南军区副参谋长,履新之前的职务是海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有媒体分析,此次其调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将有助于协调地方政府与军队的联系,为三沙市日后建造海防边防城市的定位,提供大力助推。

海口市至三沙市的邮轮航线,最快将于今年底开通,西沙旅游正在倒计时推进。三沙领导班子中的副市长冯文海曾担任海南省国际旅游开发服务中心主任、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监督管理处处长等职,舆论认为,这位副市长将在推动三沙旅游工作上凸显能力。

海南三月三范文7

到海南去,交通方式是要做的第一道选择题。因为跨海,这道选择题的答案通常是飞机,这也的确是许多人去海南的惯常方式。

10多年前,海南刚靓丽现身时,北京飞海口的机票3000多元,没有折扣还要担心买不到。那时第一次去海南,跑好远去东四的民航大楼买票,很厚的一叠人民币交进去,过了很久才飞出来一张票,感觉如中了奖一样。

直到今天,低价票常常出乎意料的年代,北京飞海南的机票层层打了折扣,还在1500元左右飘摇。这个价格有时可以轻松飞趟国外了。海南几乎无淡季,飞到海南去的费用居高不下,交通费用让人费些思量。

2009年的春天,在中国最北的城市之一黑龙江省同江市的江边,看到一个仪式感强烈的“0公里”广场。惊讶中得知,这是同三高速公路――也称“010国道”或目前最新编号“G010线”的起点,终点为海南省的三亚市。同三高速全长5700公里,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主干线中最长的一条,2004年1月1日零时,这条从北向南一路近乎直线而去的公路全线贯通,它对三亚有着情人一样的痴迷,在大连和海安两地两跨海峡,到了海南三亚才气喘吁吁地收脚。

如从内地公路去海南,感受将如这条公路所带来的气息般,猛烈不可收拾。因那毕竟是遥远的海之南。而我们想要海南给我们的,是彻底地轻松和压力遁去。

钢轨之上,分别有京沪穗三地火车,长驱直下,终达海南。

上海到海口,2574公里,33小时;广州到海口,794公里,不到12个小时。北京到海口,3088公里,31小时41分,硬座 361元,软座 622元,硬卧按上中下铺分别是616 元、640元 、662元,软卧上铺1055元,下铺1102元。如此详细的数字,却描述不出每个个移时的情绪。

父母在三亚的小罗将这一组数字记忆得烂熟,对在北京工作收入不高的他来说,回家,火车是心仪的选择。

对于许多收入不高的旅游者,这个数字同样被时刻留意着。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毕竟我们大多数人还过着时时需要计算和比对性价比的生活。火车在这个时候出现,且能直达,尽管时间长些,但还是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如看重快速,可选航空;如果不是太在乎时间,又要兼顾票价,火车进入一种合理的选择视线。火车直达海南,为去海南多了一种选择。

海南铁路

碧水蓝天,椰风林影――可以自然又抒情地这样想象海南的铁路。但把时光如橡皮筋一样向回拉,历史的真实却完全顾不得优美和舒畅。海南铁路建设始于挖矿,始于日本人,始于屈辱。

1939年,日寇侵琼后,发现了多个铁矿。为将开采的矿石运往港口并最终运往日本,1940年,侵华日军驱使中韩5万多劳工修建铁路,至1943年间,日军在岛上修建了总长为254.3公里的窄轨铁路。期间,琼岛300万吨铁矿石被运往日本。海南铁路的往事,是南中国往事中一道深陷的疤痕,其中并无愉悦的部分。

1955年后,以此段铁路为基础的改建断断续续地进行到了1985年,三亚至八所全线开通,当时正式的名称是“海南西环线”。

时间到了这个节点上,岛上的铁路一直就是这仅此的一条。因为这个持续了太久的状况,以至于直到现在,说到“海南铁路”,人们仍默认为即是“西环线”。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4年之后的1992年,国务院批准粤海铁路通道项目,分湛(江)海(安)线、海(口)叉(河)线、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两线一渡”数段,目标是将那孤零零偏居一隅的海南铁路引向全国大铁路网。

海南人等铁路等得很苦。又一个4年后的1998年8月30日,总投资45亿元的粤海铁路通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进行了4年,2002年1月28日,粤海铁路湛江至海安段建成,大路网伸到了离海南最近的大海边;第二年1月7日,琼州海峡轮渡建成;到2004年4月1日,海南岛上的西环线全线建成;直到年底,即12月5日,粤海铁路客运开通运营。当日,广州开来的列车通过轮渡驶上海南岛,成为我国铁路史上首对跨海旅客列车。

在4年的长长等待和建设中,海南西环铁路几乎成为了一个怀旧的载体。当年的三亚老站宁静到落寞,西环线的单线铁路到了这里变为四条线,站台只有一个,用混凝土简单地铺设。一两台绿色的内燃机车、几节敞篷车厢,因以货运为主,常常客货混编,挂两节客车后面全是货车,旅客少铁路工人也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铁路在海南趋近于静止的物品,而不是移动的大交通工具。

蒸汽机车在海南用得比别的地方久,被停用的蒸汽机车停放在废弃的钢轨上,海风无语,椰影飘摇,无言静止的黑色火车,看到时会让人长久地记得。

2004年后,因为跨海旅客列车的到来,海南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全国铁路网。

时光向后方再狂奔6年,2010年12月30日,海南东环高铁开通运营,用250公里的时速将海南到三亚沿着海南的东海岸联系了起来。这条海南省第一条高速铁路,全长308公里,一端的海口东站至另一端的三亚站,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到达。

2011年以后再到海南,东环高铁是让旅游者称心的交通方式。

去海南可以直飞到达三亚,可是海口在另一处。海口是海南心头的一颗胭脂痘,去海南而不去海口总是个遗憾。从海口到 三亚是海南游的经典路线,因为沿线有风光和景点,这对第一次去海南的人尤为重要。况且,从内地直飞三亚的机票一直保持着比海口贵和紧俏的姿态。此原因更让人思量再三。

最新的数字是:海南东环高铁开通至今,已有数百万旅客乘坐,每日平均迎接2.1万张新老面孔。

国际旅游岛

什么是“国际旅游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曾对此进行过描述:人员自由进出、货物自由通关、货币自由兑换、免税品自由购买、旅游项目自由落户、国际旅游规则自由对接。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就是要适度超前地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高端旅游产品的制高点。也就是说,海南希望成为一个高端消费市场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大众性、粗放型的旅游市场,海南想有类似墨西哥的坎昆、古巴的巴拉德罗、泰国的普吉岛、印尼的巴厘岛的地位。

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是海南一直以来的强烈愿望。海南生态型、稀缺性旅游资源的特性让其可以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具有发展热带海滨海岛旅游的独特优势。同时,海南人文旅游资源也独具魅力,多民族风情是其一张不可多得的底牌。

海南也一直很努力。从2002年开始,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年会,亚洲以至世界级的人物聚会海南,这已是海南省最大的国际名片。而新丝路模特大赛、世界小姐评选、狂欢节等活动,则是在持续性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愿望增加砝码与气场。

与1988年建省之初相比,海南旅游接待人数增长了15.6倍,旅游收入增长了接近60倍;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14%左右。

海南的2010年从一开始就值得记忆,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这标志着区域性的愿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年,海南省完成服务业增加值947亿元,同比增长19.3%。这个数字后面是去海南的人给予海南的。

站在旅游者的角度,高端旅游就是得比其他旅游花更多钱的旅游,即使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但不可否认地,也还是越省越好。而且即使再高端,去海南注定也仍是中国人居多。看一看世界各地旅游景点的中国人,海南就必须定好位:海南要迎接的游客里,绝大多数还是中国人。

对旅行社来说,也何尝不是如此?省钱是硬道理,而惯常的海南旅游团费成本测算中,海口的机票通常也比三亚便宜许多,海口的住房比三亚便宜,从海口落地比三亚团费低。三亚在海南旅游中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尽管这个孩子天生丽质,但是在旺季时,这个中国酒店最密集之地,依然会房间紧张房价趋高。

另外,长期以来,海南旅游实际上是“半岛游”或“东线游”,常常被设定为“三日游”的海南游,“三点一线”是最常规的旅游线路:海口、三亚,中间再串上一个兴隆或博鳌。此种设计,交通因素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这样的格局应该不是国际旅游岛的状态。交通是衡量旅游地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海南想要成为国际旅游岛,交通的解决方案就像是一双鞋子,只不过合脚不合脚不是海南说了算,而是得旅游者说了算。这时候,铁路来了,开始助力“海南”牌国际旅游岛。

蓝天、大海和铁路

东环高铁沿线15个站点,几乎全部分布在不同旅游片区的中心――这不是巧合,而是设计。

一个站就是一个旅游点,海口的东寨港,文昌东郊椰林、高隆湾,琼海的博鳌水城、万泉河,万宁的神州半岛、东山岭、兴隆、月亮湾、石梅湾,陵水的香水湾及三亚海棠湾、亚龙湾等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游客可以按各自的喜好沿线选站下车游玩。

铁路让游客进入海南后自主选择权加大,铁路改变了海南传统的随团式、“三日游”式的观光游模式。业内人士称,海南自助游、散客游将形成强大趋势,而这正是消费力强大的70后直至90后喜欢的旅游方式。

如果说过去美丽的海南岛给游客带来的是几束花,那么等西环线建设好后形成环岛铁路,游客可乘坐高铁做环岛旅游,那时海南给旅游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几束,而是一个花园,一个南中国海上美丽的热带花园。

可以这样说,如果海南是一个让人心仪的美女,那么铁路就是海南式美丽中的粉底,低调而不可或缺。

离岛免税政策一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最受关注的配套政策之一,是海南用以吸引增量客流的主要优势政策。

中国人带着消费目的去海外旅游,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事实。商务部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差价,国内市场比香港地区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价格优惠是国人争相去海外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元旦,海南先期实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对以外国人为主的境外游客实行购物退税,退税率为11%。从今年4月20日起,海南正式实施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简称“离岛免税”政策)。而“离岛免税”政策针对的是国人,将大大增加海南对本国人的吸引力。

尽管目前确定的免税限购额度为5000元,游客一年可享受两次免税。但有预测表示,购物免税将能带动海南游客人数增长20%~25%,促进人均消费增长15%~20%左右。

海南三月三范文8

一、新中国邮票与西沙、南沙群岛

1998年,中国邮政第一次发行与南海诸岛有关的特种邮票――“海底世界・珊瑚礁观赏鱼”,中间的过桥票图案为西沙永兴岛(如图1a)。永兴岛属于西沙群岛中的宣德群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e而成的珊瑚岛,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天然岛屿,面积达2.13km2,因填海造陆,现面积已经扩大到2.6km2。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海南省地级市三沙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岛上有政府大楼、机场、邮局、银行、商店、海洋博物馆、收复西沙纪念碑等建筑。

201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美丽中国”普通邮票里,出现了西沙七连屿(如图1b)。七连屿位于西沙群岛中的宣德群岛东北部,是一组岛礁、沙洲的总称,它们紧密相联,犹如珍珠一般串在一起。七连屿位于宣德群岛中宣德环礁的北半部,与宣德环礁南部的永兴岛所在礁盘相隔仅约4海里。七连屿中最大的为赵述岛,是为纪念明代赵述奉命出使东南亚三佛齐王国而命名的。该岛面积约0.22km2,居民60多户,2007年10月成立了村委会。

2004年,新中国成立55周年时,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边陲风光”邮票里,出现了西沙金银岛(如图1c)。金银岛属于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实为坐落在一个礁盘西面的沙岛,面积约0.36km2。之所以叫金银岛,并不是因为岛上藏有金银珠宝,而是得名于一棵硕大的金银树。到过金银岛的人都说,西沙所有的小岛中金银岛最美丽,因为该岛花团锦簇,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金银岛开发历史很早,在岛上发现有不少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等文物。岛上还有我国渔民建造的小庙。

2016年发行的中国灯塔邮票,集中展示了2015年以来我国在南沙群岛很多岛礁上建成的发光大型现代化多功能综合灯塔,包括华阳灯塔、赤瓜灯塔、渚碧灯塔、永署灯塔、美济灯塔(如图2)。建设灯塔,主要是保障国际航线通航安全;为海上搜寻救助、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有利于降低船舶溢油风险,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二、新中国邮资明信片与西沙、南沙群岛

1991年,邮电部发行《海南风光》邮资明信片一套共10枚,其中最后两枚分别为“西沙石岛”和“南沙永暑礁”(如图3)。石岛是西沙群岛中宣德群岛的一部分,面积仅为0.08平方千米,但海拔高达15.9米,是西沙群岛最高点,也是西沙群岛中惟一的一座岩石岛。该岛与永兴岛同属于一个礁盘,经过填海造陆扩建后与永兴岛已经连为一体。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中部,中国大陆1987年根据联合国要求在永暑礁建立联合国74号海洋观察站,由此正式开始南沙群岛区域的管理,“南沙永暑礁”明信片上的邮票邮戳图案正是当时简陋的高脚屋,而近年来我国在永暑礁的西南礁盘吹沙填海已经造出面积达2.8km2的人工岛。

三、新中国纪念封与南沙、中沙群岛

2015年5月20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国家质检总局将“世界计量日”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定在三沙,并选用祖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作为图案发行纪念封(如图4)。曾母暗沙、位于南沙群岛南端,是由曾母礁丘、八仙暗沙、立地暗沙组成的一组群礁。曾母暗沙是中国固有领土,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我国在此投放有碑。因为是水下暗沙,无法驻军,中国军舰和海警执法船不定期到此巡航。

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挂牌成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其海域。为纪念三沙市设立,海南省集邮业务局发行了纪念封,其中一枚有中沙群岛黄岩岛图案(如图5)。黄岩岛是整个中沙群岛一带海域中,惟一一个有礁石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黄岩岛环礁东南角的南岩,就是在礁盘上露出海面的巨大礁石,上部面积约3m2,海拔1.8m。黄岩岛早在元朝就已经纳入中国的疆域,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其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四、新中国邮戳与西沙、南沙、中沙群岛

海南三月三范文9

原告:汤德明,男,1957年9月1日生,汉族,上海公共交通公司职工,户籍所在地上海市关家弄64号。 

原告:汤根荣,男,1934年1月1日生,汉族,退休户籍所在地上海市关家弄64号。 

被告: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孙卫国,区长。 

第三人:上海市市南物业公司。 法定代表人:陆纪刚,经理。 

第三人:汤德月,女,1961年1月30日生,汉族,上海第十七毛纺厂职工。 

第三人:陈冬生,男,1986年12月22日生,汉族,江苏省海安县人,学生。 

法定人:陈小平(系陈冬生之父)男,1956年10月24日生,汉族,待业。

 

   汤根荣、汤德明系父子关系,第三人汤德月、陈冬生系汤根荣女儿和外孙。汤根荣、汤德明夫妇及第三人汤德月陈冬生居住本市吴家弄62号-64号公管房屋,租赁户主为汤根荣,公有户籍册两本。该地区经批准于1994年底批租动迁。1995年8月11日汤根荣与拆迁人即第三人上海市市南物业公司(以下简称“市南物业公司”)签订了房屋拆迁安置协议。具体安置汤根荣及其妻朱秀英至本市浦东新区凌兆地区十二号楼四层19.8平方米期房;安置汤德明及其妻王智勤、子汤家豪至本市长临路200弄65号201室20.8平方米现房;安置汤德月、陈冬生居住面积12平方米,买断作价人民币六万元。协议签订后,汤根荣等搬离原居住地,汤德明夫妇三人未搬迁,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南市区政府”)根据市南物业公司申请及区房产管理局报请,依据《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于1995年10月18日对汤根荣、汤德明户作出限制拆迁决定,汤德明不服诉至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法院。 原告汤德明诉称:本人未与市南公司签订过房屋拆迁安置协议,被告却作出限迁决定,显属违法行政,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限迁决定。 原告汤根荣诉称:本人已按约定搬离基地,被告再对本人作出限迁决定无事实根据,请求撤销限迁决定。 被告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政府辩称:两原告系父子,共同居住本市吴家弄62号-64号公管房屋。1995年8月11日,原告汤根荣代表全家与第三人市南公司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之后,该户成员中汤德明夫妇仍不搬迁,已影响拆迁人拆迁进度,汤根荣未将房屋腾空,负有连带责任,故对两原告作出的限迁决定正确,请求维持限迁决定。 第三人市南公司述称:因两原告未将被拆迁房屋腾空,影响了基地建设进度,区政府对两原告作出限迁决定正确。请求维持被告之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人汤德月,陈冬生述称:因拆迁,由拆迁人给予安置,签约时明确将本第三人的安置面积12平方米作卖断处理,系双方当事人合意作为,请求维持原协议。 

【审判】 

    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审理行政案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是调整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拆迁法律关系的根据,折迁各方均应遵照执行。拆迁中,原告即租赁户主汤根荣与第三人市南公司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符合签订协议主体资格规定。原告汤德明系原告汤根荣户家庭成员之一,不具有签订协议主体资格,在拆迁中毋需其与拆迁人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原告汤德明认为其未与第三人市南公司签订协议,被告作出限期拆迁决定违法,理由不当,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在拆迁中,第三人市南公司与原告汤根荣户就安置面积,安置地点、超面积安置合资款及部分安置面积卖断达成一致意见,被告认定拆迁人被拆迁人所签协议有效,并无不当。因原告汤德明夫妇未迁离原居住地及租赁户主汤根荣负有连带责任,被告对两原告作出限迁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执法程序合法,依法应维持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签约后,第三人市南公司单方更正独生子女人数,虽符合实情,但未及时通知对方,显然欠妥,应予改进。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该院于1996年4月2日作出判决: 维持被告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政府1995年10月8日对原告汤根荣、汤德明户作出的南府(95)限字第244号限拆迁决定。 

海南三月三范文10

3月8日下午,广州中远海运滚装运输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中远海运特运吴亚春副总经理在仪式上致辞,来自国内知名汽车厂商、物流服务商、汽车船公司和码头运营商的共计30余名嘉宾出席了仪式,与滚装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共同见证新公司正式运营、扬帆起航。

按照中远海运集团部署,自2016年9月起,原中远和原中海的汽车船板块实施业务整合。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营,新的汽车船公司――广州中远海运滚装运输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29日在广州注册成立。作为中远海运集团唯一的汽车船业务平台,该公司不仅在外贸市场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外贸运输服务,同时在内贸市场是中国沿海南北航线汽车水运服务的优质运营商。

湛江海事局开展“两会”期间暨第一季度海区联合巡航

为全面做好2017年苫崞诩渌上安全监管工作,维护辖区海上安全形势的稳定,湛江海事局决定于3月8日至3月9日组织开展“两会”暨第一季度海区联合巡航活动。

3月8日上午,湛江海事局参与巡航的执法人员、“海巡0925”船船长在“海巡0925”船会议室召开开航前会议,部署相关巡航工作。本次巡航共派出执法人员8人,主要对湛江港主航道、外罗水道、琼州海峡北岸湛江辖区水域进行巡查。重点监视了辖区水域环境安全、维护海上船舶航行秩序、打击船舶违法行为、值守、观察、记录交通密集区的船舶交通流情况同时也测试了甚高频在辖区是否有盲点存在。第一天的巡航结束,执法人员表示,虽然在航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风浪和晕船等困难,但通过本次的巡航执法,对辖区海域海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陈昊、尹俊)

珠海港获7.5亿元投资

日前,从广东省珠三角优化发展基金设立暨签约仪式上获悉,该发展基金投资7.5亿元入股珠海港集团旗下高栏国码公司。

据悉,该基金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恒健公司联合谋划,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重点投资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大平台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该基金以增资扩股方式投资珠海港集团旗下高栏国码公司。该融资方式,不但置换出珠海港集团前期给予高栏国码公司7.5亿元的股东借款,缓解了集团的资金压力,更以股权类融资代替债务类融资,调整了珠海港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结构,优化集团报表,为珠海港集团后续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南海航保中心党组书记肖明带队走访三沙市委市政府

3月2日下午,南海航保中心党组书记肖明同志带领中心党工部,西沙南沙航标处领导班子等到三沙市委进行走访交流,三沙市常务副市长冯文海、三沙市人大副主任李锋对肖书记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冯文海指出,自三沙建市以来,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力支持、提供了优质的航海保障服务;在三沙海域水上安全、三沙市经济发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南海航保中心党建工作务实有效,亮点突出,树立了党建品牌,起到了示范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南海航保中心继续支持三沙市的建设发展,双方加大共建共享力度,三沙市委也将尽力提供支持帮助,创造便利条件。

肖明介绍了南海航保中心在三沙海域主动作为,主动融入的情况,以及在党建工作中,南沙五座灯塔功能优势及意义,以南沙值守工作为平台,打造党性锤炼品牌等,并对三沙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给予航海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将继续加强航保建设,三沙建设推进到哪,航标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如既往的为三沙海域提供航保技术支持和保障。双方还就三沙航保、灯塔建设、党建工作等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为双方深入沟通协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海南三月三范文11

关键词:海南传统节日 饮食文化 旅游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10年1月初,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始步入正轨,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怎样挖掘海南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使海南旅游的六大要素“食、行、住、游、娱、购”中的“食”充分发挥出其牵头作用,树立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品牌和形象,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旨在对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本篇论文以海南传统节日饮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以及亲身经历体验,介绍海南在庆祝传统节日中的饮食和其所携带的文化,包括介绍海南几个比较重大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中饮食所蕴含的特色、海南人饮食方式以及饮食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并对目前海南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建议。

2.研究意义。饮食文化是一种层次较深、角度全、品味高尚的地方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食物来源开发、炊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是海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并通过对气候的观察与把握而逐渐形成的。认识和传播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对海内外各地的游客了解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和习俗具有重大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本文以海南的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方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以及亲身经历体验,介绍海南在庆祝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结合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背景下,应该如何去传播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2.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法。笔者通过图书馆等阅读书籍文献的方式,查阅本文需要研究的所需内容。二是观察法。笔者亲身经历海南人在过传统节日时的氛围,能清楚感受到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与总结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目前研究有关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苑利、顾军在《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中提出传统节日是传承一个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从古老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来源于祭神灵、祭先祖以及传统节日仪式的特殊饮食,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独具魅力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如此顺畅地传承。能否保护好传统节日,直接关系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问题。

2.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杨震宇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四大高峰》中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进行研究。从最早的人类茹毛饮血到创造工具后的4000多年历史中,中国的饮食文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高峰期,分别为奴隶制时期的夏商周“三代”王朝、战国至南北朝时的封建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隋唐明清时代和新中国时期。

3.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风俗。在研究李露露《传统节日中的饮食风俗》中发现,我国传统节日中有着极为丰富的饮食文化内容。从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节日饮食不仅特点鲜明,而且讲究品质。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的节日,还因为纪念屈原而兴起的划龙舟等欢庆传统节日的项目。因此,节日的饮食风俗是节日文化的重要内容。

4.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色。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搜索有关“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文章,依据张玉所研究《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色》总结出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鸡”为主题的饮食特色,体现海南人民浓厚的乡土气息;二是海南人民在节日中喜欢食用含有丰富寓意的谐音食材;三是在海南人餐桌上“一锅炖”、“全家福”的自由自在的饮食方式。

5.海南传统节日对饮食的影响。在阅读赵炜《中国传统节日节令食品流变》一文中发现,中国在传统节日当天,祭祀神灵多以食物为首选的献祭方式。海南在传统节日当天会进行“拜神”仪式,“拜神”的贡品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在祭祀仪式结束后会宴请亲朋好友共同享用“拜神”后的食物,从而导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须以请客的方式过节,无形中影响到了饮食的发展,产生出独特的海南饮食文化和风俗。

6.海南传统节日的发展现状。周翔在《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习俗演变及现状》着重研究了海南黎苗“三月三”节日的源流和发展。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每年都会在黎族苗族聚居地区举办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并选择一个城市作为当年整个海南省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7.海南传统美食的发展现状。海南岛丰富的热带滨海资源。伴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候鸟过冬旅游和旅游房产成为海南经济的主要支柱,海南传统美食已开始步入世界饮食舞台。海南传统四大名菜“文昌鸡”、“加积鸭”、“和乐蟹”、“东山羊”及传统饮食方式“打边炉”已经在国内外享誉盛名。孙爽在《海南省美食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中总结到:随着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开发,海南省以自然环境为主的旅游优势正在消失。因此,海南省应以传统美食来吸引和保持其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二、 海南的传统节日与饮食习惯

(一)海南传统节日

1.春节。春节又名为新年、大年、新岁。在古代,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看作为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热闹,也最庄重的传统节日。自汉武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年节的日期便依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在1911年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的时间段一般为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按海南人的语言及思想看来,节日习俗都是“做”出来的。在海南话中,对习俗的庆祝行为名称前都要加个“做”字,例如做年、做十五等等。其中的“做”,也就是过的意思。海南人过年喜欢燃放烟花爆竹,各家彼此间会在安全的燃放过程中比拼谁家的烟花漂亮,谁家的鞭炮响。

2.公期。公期又称“军坡节”,每年从正月开始,海南民间举行规模庞大的祭祀祖先活动,祈求子孙平平安安,家庭和睦,主要纪念历史人物冼太夫人等。 据说“公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海南的“公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过法,一种是以祭祀仪式为主,另一种以请客吃喝为主。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现在海南的公期基本都是以请客吃喝为主的。请客吃喝为主的地区都准备最丰富的佳肴,主要有禽畜、海鲜、海南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等。所请客人为亲戚、朋友、朋友的朋友等。哪户人家请客摆桌数量多,说明家庭条件好,也倍有面子。

3.三月三。海南黎族三月三节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黎族男女青年相亲的节日,又称爱情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这一天,黎族男女老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黎族独有的山兰米酒和竹筒饭,从各个村落汇集一起,或祭拜先祖,或成群相会,以对歌、共舞、吹奏乐器等方式来欢庆佳节。三月三也是海南黎族人民对先祖勤劳勇敢品质的悼念,同时也表达出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4.清明节。海南人民十分注重孝道,有的地方至今留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人清明扫墓时,常以禽畜、肉包馒头等祭先祖。海南清明扫墓有个程序:寻到先人墓碑前要向先祖请安问好,取出毛笔和红漆为碑名描字,随后在先祖墓周围插上祭香,摆放好肉、肉包、白酒、香烟等祭品,家族男性成员按年龄排行跪拜,妇女在男子拜后也按年龄排序祭拜。

5.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所创办的传统节日,海南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菖蒲艾草,洗龙水和划龙舟。海南端午节吃的粽子和内地的粽子有很大的差别:粽子用芭蕉叶包裹呈方锥形,重量约在一斤左右,粽子中有咸蛋黄、叉烧、腊肉等。粽子味浓香甜。食粽时,包粽的麻绳不能用剪刀剪断,而是要慢慢解开,代表能解开一切烦恼。粽子比较油腻,需要喝茶解腻助消化。若粽子太大吃不完,需和他人分享,不能随意扔掉。

6.中秋节。中秋节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一年中秋季的中旬,遂被称为中秋。这天夜晚,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饭赏月,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海南人在中秋之夜会去海边赏月燃放烟花,外出未归的家人也会给家里打电话,向家人表达思念和对节日的问候。

(二)饮食习惯

海南省四面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清淡口味为主的饮食特色。海南的海洋和森林资源丰富,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的食物来源,加之海南人在烹饪时要求体现食物的原汁原味,清淡口味的做法将完美体现食材的特性。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首屈一指的是水产资源。海南的水产原料比渤海、黄海、东海三大海更加丰富优质,鱼类贝类品种繁多,爬行类甲壳类水产更是鲜嫩可口。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国宴中的一道“琼台金鱿”名菜就让这位总统流连忘返。

由于海南人长期居住的地理位置,养成了清淡重口感的饮食习惯,喜欢把食材都放于大锅中进行炖煮,称为“打边炉”。这是海南人吃火锅的叫法。锅底料是清水加上葱、姜、腐竹、豆腐和番茄等常用佐料,这样的火锅汤汁清淡爽口。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人都以海鲜为“打边炉”的基石,加上牛羊肉等禽畜肉一起涮。这种饮食方式非常受当地人的喜爱,生意也是异常的火爆。

海南人有一个很特别的饮食习惯,那就是“无鸡不成席”。海南人对吃鸡肉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过年期间,从大年三十开始,至正月十五,几乎每一天都要杀鸡吃肉。在过去,海南的经济水平很低,人们的生活较为困苦,只有过年才舍得杀鸡,杀鸡吃肉曾一度成为衡量家庭富裕程度的象征。尽管现在海南的经济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但对鸡的热爱却没有丝毫减少,吃鸡肉成了各家各户每日的菜单。“无鸡不成席”这一饮食习俗体现海南人民独特的乡情。

茶与酒是中国古今乃至全世界都备受重视的饮料,在任何场景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茶有着止渴、药用、安神养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海南人对茶的钟爱可以说是:“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不饮”。海南人经常邀约饮早茶、午茶和晚茶,海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茶馆,在茶馆中,亲朋好友各自述说天南海北的轶事趣闻,交流信息;生意场上的伙伴洽谈公事,一壶茶,几份餐点,浓郁的海南风情在茶水中四散洋溢,“海南老爸茶”文化深入每一个海南人的精神及物质世界。

酒文化传承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非常丰富,在社会经济、职场商业、文学艺术里都有它的身影。打开海南的历史篇章,会发现海南的历史蕴含着浓浓的酒香,山兰酒、海马酒、鹿龟酒、地瓜酒等层出不穷。酒是人们表达情感、增进友谊、交际识友、寄托思绪、调节关系中不可缺少的灵丹妙药。海南人民素来淳朴,酒风端正,少有醉酒生事等不文明的情况发生,体现了“饮酒德和”的文化。

三、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一)可以满足旅游者好奇求异的心理

所有的旅游者外出旅游,都希望得到一种与自身平常生活不同的体验,这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因为旅游地的饮食文化是旅游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加上许多的旅游知名地以饮食出名,虽然也会有人外出将饮食文化迁移到别处,但却不如原产地那般的原汁原味,这样会激发旅游者想要探寻饮食文化的心情。

(二) 饮食文化产品可以作为旅游商品

在旅游目的地,到处都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土特产,其中饮食文化产品就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例如福建和杭州的土特产就是各种糕点和茶酒,这些饮食产品不仅可以在游玩时即开即食,也可以作为伴手礼让旅游者带回家赠送亲朋好友。饮食文化产品就是一张旅游地的标志名片,游客在将其作为伴手礼赠送给亲朋好友时,也是对旅游地进行宣传和推广。

(三)传统节日饮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活动,包括食、住、游、购等多个环节,而食,就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重点。“民以食为天”,说明人类活动需要食物来维持人体机能,不然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旅游是一项消耗体力的活动,饮食文化可以为游客补充营养。所以,饮食文化的质量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可以增加旅游者对当地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支持

传统节日上的饮食文化可以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一个支点。现在很多旅游者都是冲着饮食去的,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全国的游客都去寻找节目中出现过的食物及地点。在大批游客的支持之下,一些传统节日上所独有的食物又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获得了新的发展。

四、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发展现状

如今海南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发展状况有了一些改变,逐渐脱离了节日的初衷,下面以黎族苗族“三月三”和海南的“军坡节”为例:

(一)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苗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佳节,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直到天将破晓。随着时代的变迁,黎苗族“三月三”,在保存最基本的传统内容外,已赋予其盈盈的现代气息和新的时尚元素。“三月三”虽然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成了海南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事实上,作为海南岛的本地居民,很少甚至基本不参与这个节日,并且过的地方也是相当之少。这个传统在海南旅游发展的推进当中,被当作了吸引游客的牺牲品,渐渐的变味。

(二)海南“军坡节”

海南的“军坡节”是为了纪念冼太夫人而出现的,在海南传统节日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冼太夫人评定海南的叛乱,从中原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对海南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海南人民都尊称冼太夫人为“圣母娘娘”。

军坡节虽然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但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军坡节活动的外在形式,没有正确军坡节的定位。军坡节内容有表演和集市两种,表演分为琼剧表演和祀神表演。祀神表演有:过火山、上刀梯,身体穿刺等惊险表演。军坡的集市也是没有以发展旅游,吸引游客为主,而是被当作解决群众间满足生计的集贸市场。

军坡节的发展并未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人们忽略了其核心的精神实质,甚至将其异化,严重影响了军坡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生存与发展。

五、广泛传播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一)传统媒体宣传

借助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及影像资料等方式宣传海南的传统饮食文化内容。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上映,引起中国吃韩国料理的风潮,时隔多年,韩食依旧人气饱满。

海南电视台定期播放介绍海南饮食文化的节目,让人们在观看电视时能了解到海南的饮食文化。出版社等可以将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素材制作成宣传杂志及多媒体光盘等,也可以拍摄有关于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微电影和影视剧,以大幅度地提高海南饮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 网络宣传

网络是当今传播信息速度最快速的途径之一,笔者建议海南人要通过手机APP软件,微信、微博等平台,向身边朋友传播旅游信息。海南的旅行社和餐饮行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对广大群众宣传海南饮食文化形象,也可以邀请名厨在网络上进行直播烹饪教学等。

(三) 交通工具宣传

交通工具是旅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包括飞机、火车、轮船、景区电车等,在这些交通工具上可以张贴海报广告,加大对海南饮食文化的宣传。海南开创首条环岛高速铁路,可以在高铁车上设立主题餐厅车厢,向旅游者销售海南特色饮食套餐饭。车厢的广告电视播放介绍海南饮食文化的宣传片,座椅上的折叠板可以贴上海南特色饮食大全的贴纸,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乘客宣传海南的饮食文化。

(四) 酒店开办特色餐厅

海南建立国际旅游岛,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纷纷入海南,酒店作为一个重要的饮食场所,游客在吃的同时能否吃出文化,吃出氛围是酒店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海南万宁神州半岛福朋喜来登度假酒店的“波隆黎家”餐厅为例,整个餐厅以海南黎族文化为核心,餐厅装修风格贴近黎族的房屋设计,摆设有黎族家庭的常用陶制水缸做为装饰物。餐具也学习黎族居民使用土黄色的陶碗,米饭类的菜品会用特制竹筒来盛装,菜品精致,价格实惠。餐厅背景音乐播放具有黎族特色的老歌,餐厅服务员也穿着黎族特色的工作服来服务客人。

游客们除了要吃本地的口味外,还想要吃到文化的盛宴,“波隆黎家”特色餐厅在餐厅的装修布局,菜品设计,员工着装上都给游客介绍了海南的文化。笔者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应提倡酒店学习神州半岛福朋喜来登度假酒店的“波隆黎家”餐厅的创意,开创出更多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餐厅。同时,可以引入现代的餐饮营销管理理念,对一些“老字号”的餐饮店进行包装,引进合作伙伴,使老字号“古老而时尚”。

六、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对海南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可促进海南旅游经济的提高

传统节日文化与所在城市的品牌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成功的节日文化可以打响城市的宣传品牌。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在城市的旅游开发中占有强有力的地位。在进行一系列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通过传统节日饮食和文化作为吸引点,会吸引来众多的旅游者,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让游客集中购物消费,带动商业和娱乐业等其他行业的收入。

(二)可以成为丰富饮食文化旅游的产品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以该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来招揽游客,每一个游客都是探索不同民俗、不同地域文化的好奇者。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饮食文化旅游时新兴旅游发展的标志,以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开发的旅游活动,美食为主体,连接茶酒饮料等多种形式,突出海南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将传统节日饮食制作成旅游产品的土特产,进一步深化旅游市场。

(三) 可增加旅游服务项目

“公期”是海南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海南乃至外地都有一定的名气。“公期”可以借鉴“三月三”的长桌宴,长桌宴是“三月三”节庆时举办的大型活动,可以让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享节庆。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公期”公办,让外来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感受到海南传统节日的喜乐气氛,同时也可以品尝到海南在节庆中最传统的饮食,感受海南人过节的文化气息。

同样,在海南的端午佳节也可以举办大型的洗“龙水”活动,洗龙水的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海南人民认为屈原投江化为龙神,洗龙水可以得到保佑,身体健康。洗后的效果是不长痱子和预防一些皮肤病,洗龙水后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海南的大肉粽。这类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体验海南的传统节日气氛,还能受到海南饮食文化的熏陶。

七、 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与海南旅游的融合

(一)将饮食文化纳入旅游路线

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人们对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机场―酒店―景点照相―酒店―机场返程。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逐渐被摒弃。海南饮食极具地域性,最好的文昌鸡在潭牛镇,羊肉在万宁,鸭子在琼海嘉积,烤猪在临高,酸粉在临水等都是对饮食地域性很好的说明。海南的饮食文化旅游要围绕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海南名菜在全省铺开,结合环岛游等旅游路线,在景点沿线设立饮食文化的宣传广告牌,让旅游者在欣赏旅游景点的同时,品尝到各具地方特色的海南美食,可以设定“海南东线五天四晚美食游(海口―文昌―琼海―万宁―临水景点美食品尝线路)”。

“一地一味”的旅游新体验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对旅游岛的感知度,也可以强化海南的饮食文化品牌,增强海南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二)借助美食节弘扬饮食文化

美食节活动都是围绕饮食而设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可以体现饮食的发展方向,美食节的参与者可以透过主题来了解美食节的文化内涵和主导思想。

每一届的美食节项目、方式和种类都不完全一样,应根据举办地城市的自身条件和特点设定美食节的内容。其中包括名菜、名点、饮食竞技、饮食工具等的展示和评选,再添加进一些民俗风情的演出,让旅游者在参与美食节活动的同时去认识其中的饮食文化。

美食节上的饮食,除在口味上给人美好的体验外,还应在喜庆的传统节日气氛中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精神享受。各城市要围绕特色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旅游、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等举办节庆,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建造体现饮食文化的美食小吃城

在海南各地建造带有地方建筑特色的美食小吃城。例如:海口骑楼小吃街和西天庙都带有独特的南洋骑楼建筑风格。海口市内的著名历史古建西天庙,目前保留着清代的建筑,当地居民借助古庙的民俗风情,就地摆摊,买卖有着海南特色的美食小吃,人气鼎盛,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海南各地区政府可以借助有着独特民族气息的建筑或者景点来发展饮食小吃城旅游,在小吃城内,修建有地方特色的桌椅饰物,让游客感受海南的乡土气息。海南文昌有东郊椰林,可以在市内建造以椰树为题材的美食城,建筑外观可以以椰树为形状,室内可以用椰树来做桌椅和餐具,椰子壳做碗,树墩做椅子等等。

没有文化特色的美食城华而不实,乏味无趣。美食城在拥有精致美味食物的同时,应该与文化相结合,清新自然的环境配合美味的食物,给游客良好的文化感受。

(四)借助休闲农庄体现饮食文化

海南的生活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较为悠闲平静,随着“采摘旅游”等民俗旅游活动的兴起,在进行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添加海南的休闲农庄旅游。在乡村种植地,建造农庄旅游基地,让游客在农庄放松身心,松缓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学习海南福山咖啡农庄的成功经验,游客在品尝海南的茶酒时,可以对农庄内的农产品进行采摘。还可以建造海南传统饮食的制作工坊。古时,在汉文化没有大范围传入海南的时期,黎族先民做的竹筒饭,将米放入竹筒内密封,放在火架上烧烤,熟后破筒而食。游客可以三五成群的围坐在火堆前,制作竹筒饭或者海南的地瓜坑烤地瓜,亲身经历海南传统的饮食制作过程,感受饮食文化所带来的魅力。

八、结论

通过对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研究,了解了海南的传统节日和饮食习惯,将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结合海南旅游,对海南的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的旅游业主流发展方向是文化旅游,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丰富了饮食文化旅游的产品资源,把传统节日饮食制作成旅游特产,不仅能带动商业和娱乐业的创收,还能以传统节日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给城市旅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笔者在研究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过程中,感觉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第一,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与新兴的网络媒体对外界宣称海南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第二,提倡酒店开设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餐厅,为游客提供海南传统的饮食文化。

在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与海南旅游融合方面,首先建议把饮食文化添加进旅游线路中,让游客对旅游线路产生新的兴趣。第二,可以借助美食节活动弘扬海南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让旅游在参与美食节活动中了解海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第三,建造能体现海南饮食文化的小吃城和休闲农庄,让游客在旅游中放松身心,品味海南独特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 苑利,顾军.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33- 39.

[2] 杨震宇.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四大高峰[J].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23.

[3] 余世谦.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8- 131.

[4] 李露露.传统节日中的饮食风俗[J].装饰,2008(2):14~19.

[5] 张玉.海南传统节庆饮食文化研究[J].现代交际,2010(9):67- 68.

[6] 赵炜,何宏.中国传统节日节令食品流变[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6- 9.

[7] 周霞.略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功能[J].科教文汇,2007(8):159- 160.

[8] 周翔.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习俗演变及现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29(5):12- 15.

[9] 孙爽.海南省美食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17):106- 107.

[10]文坛,陈昱钰.海南军坡节对海南旅游的功能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2(10):54- 58.

[11] 刘玉梅.海南饮食民俗文化与禁忌心理[J].中外企业家,2009(22):255- 256.

[12] 雷凯华.论海南地方民俗文化与海南旅游业发展[J].经营管理者,2009(11):347.

[13]刘光前,刘逸.海南饮食文化特色[J].新东方,2010(3):35- 38.

[14]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5):50- 56.

[15]王赛时.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 -和[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1):13- 17.

[16]侯福强.浅析海南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1):173.

[17]李华丽.海南传统特色饮食文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0(44):95- 97.

[18]鲁双风,王军广,等.第七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论文集[C].海口:2012.

海南三月三范文12

【关 键 词】魏晋南北朝/气候/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海岸线/自然灾害

【正

文】

1944年,李长傅先生在《淮域形势与中国历史》一文中指出:“离地无人,离人无史,人类活动于地面之上,演出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固然不是机械的唯物论者,说一切历史,都受地理环境的支配,但要是彻底明了人类历史的因果,不能不对于人类与其活动的空间在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有深切的认识。”[1]

就魏晋南北朝史而言,当然也不例外。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状况与现今的状况都存在种种的不同,如此,便不能以现今的地理状况阐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又魏晋南北朝之自然地理状况与人文地理状况,本身就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狭义”的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与基础。

有鉴于此,本篇略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以供治魏晋南北朝史者参考。

一、气候形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寒冷。寒冷的气候既反映在农业物候上,也反映在气候事件的极端情况上。[2]

以农业物候来说,约成书于公533—544年的北朝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颇能说明问题。作为一部农业专著,《齐民要术》大体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经验。据该书《种谷》记载:“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与现在相比较,当时春季物候推迟了十天至半个月,即春季温度比现代低,这显然是寒冷期的现象。又《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藁裹而缠之(不裹则冻死也),二月初解放。”现在河南、山东等地石榴树可在露地过冬,无需包裹,这表明当时冬季气温冷于现代。

类似的物候记载在《齐民要术》中还有一些。如《黍穄》:“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自注云:“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此种冻树现象即现代的雾淞。当时雾淞现象应该相当普遍,否则贾氏不会以此作为第二年黍子播种宜日的指示现象,而出现雾淞的季节,一般气温较低。

据上,以代表平均状况的物候而论,《齐民要术》所反映的公元六世纪上半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无疑是寒冷的。然而,更能表明此期寒冷气候的,还是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如霜雪日期的异常现象[3]:

嘉禾四年七月(235.8.2-8.31),南京一带陨霜;

泰始九年四月(273.5.4-6.2),洛阳一带陨霜;

咸宁三年八月(277.9.15-10.15),河北中部至山东中部暴风寒冰及陨霜;

太康八年四月(287.4.30-5.30),山东中部陨霜;

光熙元年闰八月甲申(306.9.24),洛阳一带霰雪;

太宁元年三月丙戌(323.4.30),南京一带陨霜;

太宁三年三月癸已(325.4.26),南京一带陨霜;

建元元年八月(343.9.6-10.4),南京一带大雪;

永和二年八月(346.9.2-10.1),河北中北部大雪,人马冻死;

永和十一年四月壬申(355.4.28),南京一带陨霜;

天赐五年七月(408.7.9-8.7),河北中部陨霜;

义熙五年三月己亥(409.4.11),南京一带雪深数尺;

太和六年四月(482.5.4-6.1),河南中部陨霜;

太和九年四月(485.4.30-5.29),山东中部陨霜;

太和九年六月(485.6.28-7.27),河南中部、河北中部陨霜;

景明元年八月(500.9.9-10.8),河南中部暴风陨霜;

天监三年三月(504.4.1-4.29),南京一带陨霜;

正始二年四月(505.5.19-6.16),山东中部陨霜;

正始四年九月(507.9.22-10.21),洛阳一带大雪;

延昌四年三月(515.3.31-4.28),黄河中上游南部八州陨霜;

熙平元年七月(516.8.14-9.11),黄河中下游南北地区十一州陨霜。

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极端霜雪现象,具有气候指示意义。一般来说,霜雪初日提早,则秋季气温下降提前,秋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又霜雪终日的推迟,表明春季气温的偏低。以此衡量,上面所列霜雪日期,大部分是接近或超过现代的极端,这说明当时气温较现代低。如吴嘉禾四年七月南京一带陨霜,初霜日至少提前70天,由此推算,该年秋季平均气温要比现代低2.8℃;其它年的资料也可作类似的推算。

当时一些年份霜雪期的延续时间,也反映了严寒冬季的存在。如太元二十一年(396)十二月,南京一带“雨雪二十三日”;元嘉二十九年(452)“自十一月霖雨连雪,太阳罕曜”,次年“正月,大风飞霰且雷”;又建元三年(481)十一月“雨雪,或阴或晦,八十余日,至四年二月乃止”。[4]现代南京一带年雪日数的平均值仅8.4天,以上雨雪日大大超过现代极值,其为严寒冬季无疑。有学者还据此推测,以上东晋南朝时的这三个严寒冬季,苏北沿海或钱塘江等江河可能出现冻结现象,其严寒极端情况,均超过现代气候所见极端现象,而仿佛于明清小冰期时的极端情况。[5](P25)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本特征呈现为寒冷的该时期,寒冷程度也有着一定的波动。据《晋书》、《宋书》、《南齐书》之《五行志》、《魏书·灵征志》及相关正史本纪所见资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寒冷低值过程,出现在三世纪八十年代至四世纪四十年代,时间长

约60年;在这60年中,寒冷事件的出现频率很高。[6](P26)又第二个寒冷低值过程至迟在北魏初年已有迹象,如神瑞元年(414)后,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一带“比岁霜旱,五谷不登”,云、代等郡人民死亡甚多。[7]此后一直到北魏迁都洛阳间,这一带霜雪极端事件屡见记载。据《魏书·灵征志》,太延元年(435)七月,平城一带“大陨霜,杀草木”;太平真君八年(447)五月,“北镇寒雪,人畜冻死”;又465、479、483、485等年,情况也都类似。直到太和十七年(493),“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8],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当时平城一带六月雨雪,而现代大同一带平均在阳历4月上旬已经断雪,7月正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月份,平均温度达20℃左右。又当时长江流域也不例外,如刘宋大明六年(462),设置凌室于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修藏冰之礼。[9]现代南京一带1月平均气温2℃,河湖结冰时间不长,冰块很薄,不能储藏;当时南京一带既有冰可供收藏,可见当时冬季气温比现在大约冷2℃左右。然则综合有关寒冷事件的各种记载,这第二个寒冷低值过程大约延续到了六世纪的二十年代。

以上两个寒冷低值过程,累计170年左右。这170年左右,是时间跨度长达360余年的寒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更为寒冷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的另一大要素即湿度,呈现出相对于干旱的特征。统计正史五行志、正史本纪有关大水年与大旱年的记载,大旱年出现的次数稍多于大水年;[10](P408-409)换言之,魏晋南北朝总体上可以被认作是一个寒冷干燥的时期。

二、动植物资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其中的气候因素)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已不及先秦秦汉丰富,但是较之今日,还是远远胜出。又各地区动植物资源及其影响因素,也每有不同。

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温带林,植被发育良好,以森林为主,三江平原则广布沼泽植被。该地区拥有多量的鹿、貂等野生动物资源。

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森林迅速减少,许多平原森林采伐殆尽,不少地方因缺乏木材,不得不远途去外地伐木。另一方面,长期而大规模的战乱,引起大片土地抛荒,变成次生的草地和灌木丛。据《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魏明帝时(227—239),荥阳附近千余里因人口耗散,土地荒芜,林木获得发展,野生动物如狼、虎、狐、麋、鹿又在此栖息。

华北地带的少数山区,出现了“上无草木”的荒凉现象,但大部分山区及一些相对僻远的平原,仍分布着茂密的森林。依赖森林环境的动物,如猕猴、鹦鹉、虎等等,在华北广为分布。据《魏书·灵征志》,直到东魏时,淮北仍可见到从南方来的并不过冬的野象。

相对于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动植物资源更为丰富。以华东言,北部沿长江淮河一带,次生林成为主要的林相,而东部宁绍地区,虽经人类的大肆采伐,原始林木仍多有留存,如直到刘宋时,当地还有先秦的古樟。华中之汉水上游陕鄂边境,“秀林茂木,隆冬不凋”;[11]西南方面,秦岭巴山一带山地仍是茂密的北亚热带森林和竹林,三峡地区“林高木茂”[12],云贵高原植被良好。

今日一些珍稀动物,如犀、象、虎、孔雀、鹦鹉、麋鹿、长臂猿、大熊猫、竹鼠、扬子鳄等,在当时的华东华中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如野象,上至四川盆地,下达淮北江南,南及江西、广西,都曾经见于记载;三峡、湘西、浙西、闽中,处处可见长臂猿的活动;江淮长江中下游活动着扬子鳄;孔雀当时在四川盆地相当常见。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多彩的地区,是包括今闽南、岭南和滇南的热带林地带。以岭南为例,热带雨林、季雨林发育良好,热带海洋林也有留存。椰子、荔枝、龙眼、榕桂、紫荆、铁力木、八角茴香、沉香等植物品种,犀、象、虎、孔雀、猩猩、马来鳄等动物品种,生长、栖息于热带林中。比如孔雀,在岭南是常见的飞禽,由于容易猎获,大都作为食物,其羽毛则作为装饰品,大量使用。

区别于以上各地区的,是北部温带草原。据《魏书·序纪》,拓跋推寅从大兴安岭以北南迁,经过呼伦贝尔时,这里还是大片沼泽,湖面也比以后大得多,这表明了汉晋时代呼伦贝尔草原优越的植被状况与湿润条件。今内蒙高原的草原景观,北齐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形象精到的概括。在黄土高原西北部的森林草原地带,直到南北朝时期,森林资源仍十分丰富,《魏书·世祖本纪》载北魏时曾“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可知阴山一带森林的茂密。又河西的植被状况,较之两汉有了若干变化,又仅屯田大多废弃,而且由于从事游牧生活的部族大量进入河西地区,退耕还牧,使畜牧业生产比重大为提高。如北魏平北凉,获“牛马畜产二十余万”[13],这说明了当地畜牧业已占到了主导地位,由此又可见河西一带次生草原在东晋以后逐渐恢复的事实。在陇右、湟中和祁连山等山区,森林资源比中原丰富得多,《水经·河水注》即称黄河上游“河湟之间多禽兽,以射猎为事”。

三、河流湖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流湖泊,颇有不同于今日之面貌者;与先秦秦汉时期相比较,也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发生了频繁而复杂的变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河,仍沿袭着东汉王景公元69—70年治理后所固定的河道。这一河道是从长寿津(今河南濮阳县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西与古漯水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利津入海。这条河道比较顺直,距海里程比西汉大河短,所以在形成以后的大约800年时间里,河道比较稳定。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处于河道的最稳定阶段,一共只发生了6次河溢,即黄魏时两次,西晋时两次,北魏时两次,平均每60年一次,远远低于王景治河后至东汉灭亡的平均37.5年一次河溢及唐代平均18年一次的河患。

该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东汉以后大批游牧民族入居泥沙来源最多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原来的农耕民族内迁,中游许多土地退耕还牧,次生植被开始恢复,水土流失相对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速度减缓,决溢次数就必然减少了。其次,黄河下游两岸存在着许多分流和湖泊,洪水来时起着调节水沙的作用,减轻了干流的负担。再次,十六国时期下游河道两岸土地荒弃颇多,灌木杂草丛生,对固堤有一定作用。还有下游河道入海比较顺直,水流迅急,可将泥沙大量输送入海,有一段时间可能冲刷超过堆积。还可能有海平面下降等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淮河,干流相对稳定,独流入海。依据《水经·淮水注》的记述,淮水干流源出桐柏胎簪山,上中游流路与今淮河基本一致,下游自今盱胎以下,与今流路完全不同,它穿过今洪泽湖,东北至今淮阴市,沿废黄河流路至今涟水县东境入海。

淮河是一条多支流的河流,这与黄河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下游的分流和汊道逐渐淤浅和减少,南岸分流除了漯水外,主要分流是鸿沟水系,内岸则基本上已无分流和汊道。淮河支流却相当密集。《水经·淮水注》记载的淮北平原,有大小19条支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注淮河,如汝、颍、沙、濄、涣、睢、泗、汳、沂、沭、游等水,都属重要的淮北支流;相对而言,淮河以南由于山地丘陵逼近淮河干流,平原狭窄,支流相对较少且多数为短小河流。又淮河支流的历史演变,南岸支流除中渎水外,大体稳定少变,北岸支流则变迁较为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河水系,演变情况复杂。当西汉时,今海河的五大干流即北运河(汉时的沽水)、永定河(汉时的治水)、大清河(汉时的泒水及滱水)、子牙河(汉时的虖池水)、南运河(汉时的清水),从北、西、南三面分别由天津附近的洼淀分流入勃海,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水系。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水经》沽河云:“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清河者,泒河尾也”。这是海河诸水同归于海的最早记录。东汉末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为了漕运的需要,于建安九年(204)“遏淇水东入白沟”[14],使东北进入清河,成为日后的卫河,后又凿利漕渠引漳水以增加白沟的水源,为以后南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安十一年(206),开凿了一条使虖池水改流向北入泒水的平虏渠,其故道大致相当于今青县北至静海独流镇间的一段南运河,把现在的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等三大海河干流沟通起来。同年,又凿泉州渠,从今宝坻县西的泃河口入潞河,与南来的清河会合,为以后北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以上平虏、泉州等渠的兴建,使得河北平原上几条大的支流相互连通起来;而这时的渤海西岸陆地又向海有所伸展,合流以后的河道,得以转而向东并流入海,即形成了自今天津市的三岔口向东入海的海河尾闾部分(当时称“泒河尾”,是泒河与其它各河汇流后的下游),至此,海河水系得以初步形成。

海河水系初步形成时,南部的淇水虽经曹操导入白沟与清河合,但在淇水以西今卫河上游的清河,仍由朝歌独流入黄河,到东晋十六国时,始导清合淇入白沟,并入海河水系。又北部的鲍丘水(潮河前身)因未与沽河会合,也不属海河水系。及北魏时,漯水(汉时的治水)、沽水在武清相汇,转而东流,与潮流一起循今蓟运河入海。雍丘县以下的潞河,虽有水道存在,但只是一个枯渎,海河水系被分割为南、北两系。据此,北魏时期海河南北两大水系,尚未正式进入合流局面。海河南北水系连成一体、海河水系各大河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局面的固定,要晚到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开凿永济渠以后。

黄、淮、海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又一重要河流是长江。据《水经·江水注》,当时仍把岷江作为长江的上源;长江变迁较为复杂者是长江中游的上段即荆江河段。荆江上起枝江,下迄城陵矶,其江陵以西的荆江河段,最突出的问题是江、沱易位;江陵以东的荆江河段,统一河床的塑造。

所谓江、沱易位,缘于荆江分汊河道的南为江、北为沱。先秦两汉时,江、沱约在今松滋涴市合流,然后沿今江道东流至江陵,当时沮水下游在今江陵西南附近折向东流至江陵城南,又东纳入阳水,即江陵县南的北江尚未形成。及魏晋时,江、沱的分流量逐渐趋于平衡,故东晋南朝之际,江又称为外江,沱又称为内江。内江流量增大的结果,沮水下游东折流路被江水劫夺,江水以此紧逼江陵城南,威胁江陵城的安全。东晋时开始沿江北岸创筑金堤,以策安全,同时逼沮南下,形成《水经注》所记载的江陵西南的北江分汊河道。原来江、沮之间的滩地则被水流冲断,形成一系列沙洲,而沮水也改在今江陵西南附近入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江陵以下的荆江统一河床塑造的重要阶段。魏晋时,今石首境内的荆江河段,开始摆脱湖沼区的漫流状态,塑造自身的河床;这时监利境内的荆江河段,仍旧通过云梦湖沼区,尚无独立河床可言,仅有东南方向的大体流路。至南北朝时,荆江河床仍然如此。据《水经·江水注》记载,石首境内的荆江河床形态极为清晰,两岸不但有众多的穴口分流,还有较高爽的自然提供人类定居,江中并有不少沙洲分布;但监利境内的荆江河段,几乎不见任何记载,不但没有城邑,连穴口分流和沙洲也不见记载,这反映了当时监利境内荆江河段横穿云梦泽、尚处于漫流为主要形态的情况。荆江统一河床最后塑造完成,是监利境内云梦泽消失的结果,而这要晚到唐宋时期。

由以上黄、淮、海、江的简单叙述,可以大致明了古今河流的变迁概况,然而与河流比较起来,古今湖泊的变迁尤为巨大,竟至每每有面目全非之处。

魏晋南北朝时,反映湖泊状况最为全面的资料,当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共记有湖泊500余个,其名称各有不同,据统计,有湖114,泽100,陂160,池117,淀12,薮11,海7,其它38。实际上,当时许多湖泊还未计入。还由当时比较大的湖泊的古今情况对照,则湖泊变迁之巨大可见一斑。现已堙没或基本堙没的湖泊如:屠申泽(内蒙古磴口县)、芍陂(安徽寿县)、孟诸泽(河南虞城县)、圃田泽(河南中牟县)、黄泽(河南汤阴、内黄一带)、白洋陂(河南杞县)、九泽(山西祁县、介休一带)、王泽(山西新绛县

)、董泽(山西闻喜县)、大陆泽(河北隆尧、巨鹿、任县间)、林台泽(河北魏县、临漳一带)、鸡泽(河北永年县)、天井泽(河北安国市)、夏泽(河北大厂县)、雍奴泽(河北霸州市、天津静海间)、大野泽(山东巨野县)、菏泽(山东定陶县)、雷泽(山东菏泽县)、夷安潭(山东高密布)、都野泽(甘肃民勒县)、泑泽(罗布泊)、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等,现已大为缩小或缩小的湖泊如:洞庭(洞庭湖)、镜湖(浙江绍兴县)、巨淀(清水泊)、震泽(太湖)、参合陂(岱海)、青海(青海湖)、郭薨薮(博斯腾湖)等,彭蠡(鄱阳湖)则现已大为扩大。

四、海岸推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岩岸线变化不大,而一些沙质海岸,受河流、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的影响,岸线较此前此后有所不同。

有关辽东湾顶部海岸线的资料较少。根据今辽宁黑山以南、台安以西、北镇以东的近海地区汉魏时空无城邑的情况,以及晋末到唐初辽东辽西间往返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这一带还是沼泽化滩地。长期的沼泽化,延缓了三角洲的形成和海岸的伸展。辽东湾滨海平原的主要入水道为辽河及大、小凌河,其上源在汉魏时期居住着乌桓族和鲜卑族,他们以游牧为生,原始植被未遭破坏,水土保持良好,河流来沙很少,海岸线因此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据研究,辽东湾顶部的古岸线,在今右屯卫、闾阳驿、杜家台、盘山、沙岭、牛庄、大石桥至盖平一线,这一岸线直到十一世纪,仍无多大变动。[15]

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汉末三国时在今河北省昌黎北碣石山南附近,曹操曾登临碣石观海。由于滦河入海尾闾在三角洲上游荡不定,根据《水经注》的有关记载,可知当时的海岸线已在今乐亭县治以南。

渤海湾西部岸线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稳定,这缘于黄河入海口的南撤。公元11年以后,黄河在渤海湾南部的山东入海,渤海湾西部岩线接受黄河来沙显著减少。在供沙不足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贝壳堤,北起天津东郊白沙岭、军粮城,向南经泥沽、邓岭子、上沽村、马棚口、歧口、张百河、贾家铺、狼蛇子一线。该道贝壳堤的主体,代表着1500—2000年前的古岸线。[16](P208-2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河尾闾长期稳定在今黄河口附近,今冀鲁交接处海岸线因此向前伸展较快。《水经注》载五世纪时黄河在今山东博兴、利津间以下分汊,一股东南出,是支津,与济水汇合入海,一股是主流,出东北径直入海。当时黄河口是一个扇形三角洲,三角洲南沿的海岸线与现代相近,三角洲北沿则远在今海岸以内。

苏北海岸线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稳定。较为稳定的原因,仍是由于黄河安流于山东半岛北部,及在苏北入海的河流含沙量较少。南北朝时,苏北海岸线的大致走向为今赣榆、连云港市、板浦镇、响水西、云梯关、阜宁、建湖东、盐城、东台、富安、李堡、如东;当时云台山及其周围以及南通市,都仍在海中,为海岛。

长江口南岸沙嘴,从四世纪起,开始向东推进。自孙吴征服山越和晋室东渡以后,由于大量山地得到开发,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大了固体径流,泥沙逐渐在河水沉积。东晋时期,上海地区的海岸线大致北起娄塘,经嘉定城、南翔、诸翟、莘庄、闵行、南桥、柘林,然后进入杭州湾中的王盘山,再往西则至海盐的澉浦。至于杭州湾的南沿今浙江宁绍地区的海岸,则在现代岸线以南。

五、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灾害相当频繁,对此,邓云特有较为全面的说明:“终魏晋之世,黄河长江两流域间,连岁凶灾,几无一年或断。总计二百年中,遇灾凡三百零四次。其频度之密,远逾前代。举凡地震、水、旱、风、雹、蝗螟、霜雪、疾疫之灾,无不纷至沓来,一时俱见。以言旱灾,则二百年间,见于史书者,凡六十次;以言水灾,亦达五十六次。至于风灾,共达五十四次;次为地震,计五十三次,频度亦密;再次为雨雹之灾,计亦五十三次。此外疫灾十七次;蝗灾十四次;歉饥十三次。他如霜雪、‘地沸’,各仅两次,不足述矣。”[17](P13)又南北朝时期,“所见之灾更多。计水、旱、蝗螟、地震、霜雹、疫疠诸灾,总共达三百十五次。以与一百六十九年之数目相较,所超者及一倍以上。如再加以详细之分析,则此一百六十九年中,频数最高者为水旱之灾,计各七十七次;其次为地震,凡四十次;再次为风灾,共三十三次。此外霜雪为灾二十七;雨雹为灾十八次;蝗灾十七次;疫灾亦如之,歉饥十六次。”[18](P15)

以上有关魏晋南北朝灾害次数的统计,是比较粗略的。以地震为例,据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远古至元时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超过4又3/4级者,三国时期14次,西晋时期37次,东晋十六国时期50次,南北朝时期95次,合计196次,这远远超过了邓云特统计的93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不仅次数频繁,而且受灾程度往往非常严重。此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频繁而严重的人为战争,又往往引起歉饱之灾与疾疫之灾。[19]要之,这是一个天灾人祸并作的时期。而天灾与人祸之间,又往往存在着种种复杂的联系,兹举两例如下。

例一,西晋末年,匈奴刘渊立国于今山西,开五胡十六国局面。刘渊的顺利立国,与山西民户的流失、并进而使当地胡汉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关。山西民户的大规模迁离本土,始自西晋末年,引发原因既有“人祸”,也有“天灾”。“天灾”如元康五年(295),新兴、雁门、太原、上党大风,伤禾稼;永宁元年(301)自夏及秋,并州等地大旱,并引起大蝗。此后至于永嘉,疾疫兼以饥馑,灾害不断。永兴元年(304),刘渊遂反于山西,自号大单于。[20]

例二,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萧衍接受北魏降将王足堰淮水以灌寿阳之计,征发役人及战士合二十万,筑浮山堰(今安徽嘉山县北淮河上)。天监十五年夏四月堰成,长9里,下广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九月,淮水暴涨,浮山堰倒塌,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若无浮山堰之筑,此次水患不致于如此猛烈。

其实不仅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前述之气候形势、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海岸变迁等等,也都息息相关。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寒冷干燥的气候与五胡的长期入主中原,就不能认为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因为类似的历史大格局的变化,如女真的南下与宋室的仓皇南渡、满洲的入关与明帝国的土崩瓦解,都分别对应着寒冷的气候;或者说,当时气候的日趋寒冷,是促使本来就地处高纬度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个重要动因。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求是月刊.创刊号.1944.3.

[2]本节有关冷暖的标准,采用我国1951—1980年平均气候及物候指标.

[3]以下资料来源于《晋书·五行志》、《明帝纪》,《魏书·灵征志》,《太平御览》卷三、四,《南史》卷六.

[4]分见《恶书·五行志》、《宋书·二凶传》、《南齐书·五行志》.

[5][6]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7]魏书·天象志·资治通鉴[M].卷一一七.

[8]资治通鉴[M].卷一三八.

[9]宋书.孝武帝本纪[A].

[10]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上册[Z],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11][12][14]水经·沔水注、江水注、淇水注[A].

[13]魏书.世祖本纪[A].

[15]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6]在渤海湾西岩宽30—40公里的范围内,由陆向海方向分布着数条贝壳堤,它们是古海岸线停顿的可靠标志。以上所述是第二道贝壳堤。详《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

[17][18]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商务印书馆.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