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04 21:42:26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春天。在这万物复苏的时刻,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2020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中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2020范文精选1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六年的时光如流水般逝去,转眼间,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

进入初中生活,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学前教育”!

首先,校长对我们表示祝贺,并欢迎我们融入“二中”这个大家庭!然后,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二中!

新学期,新起点。一切从“0”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进入中学,也许会有点儿不适应,但慢慢熟悉了就好。

首先,我想冲刺班级前五,有人肯定会想:你不是痴人说梦吧?!而我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前行,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光说不行,还得要做!既然想冲刺班级前五,就要努力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认为不能死板的学习,而应该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

在课堂上,做好随堂笔记。珍惜课堂上45分钟的宝贵时间!还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应用!

有人肯定会问:“怎么去实践、应用呢?”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比如说,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会见到外国人。这时,你就可以用应用跟她/他对话,促进英语学习!

然后再说说语文背诵吧!想必很多同学都为此而苦恼吧?!其实,背诵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困难!你只要准确熟读课文,并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就能了解课文内容,背诵下来了!

上面所说的是现代文背诵,而古文背诵相比现代文背诵就略有难度!古文背诵,你要掌握古文意思,还要结合文中的注释来理解!你读懂了意思,根据意思就能背下来了!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妙招!”怎么样?还不错吧!

生活中,朋友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呢,我还要交许多新朋友!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这就是我对未来的憧憬、目标!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中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2020范文精选2龙海二中_届七年级入学教育活动圆满结束了。这次以军训为主题的入学教育活动历时8天,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军训之余,同学参观了素质教育展览馆和校史纪念馆,聆听了政教处李主任所做的行为规范教育,观看了校史录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所有同学受益匪浅,他们一方面感受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另一方面也领略了龙海二中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教育教学成果。

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是一堂综合素质的提高课。这次军训,得到了73135部队的大力支持,他们派出了以姜干事为首的30多名优秀的教官,每天早上早早从部队出发,晚上训练完又回到军营,这几天披星戴月、来回往返的行程将近1000公里,但他们风雨无阻,毫无怨言,每天都准时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我们同学的面前。他们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也用自己的行动无声的教育着每一位同学。这一次的军训有着更特殊的意义,因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通过军训,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爱国热情。军训就像一条鞭子,时刻鞭策着我们前进;军训又像一把尺子,时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军训更像一盆火炬,时刻照耀着我们的前方。军训,让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纪律观念,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为较快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奠定了基础。

这次军训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制订了严密的活动方案,组织有序,分工合理;学校领导经常到场关心指导工作;准备了充足的润喉药品,分发到各个教官手中;提供了矿泉水,让中途休息的同学随时有水喝;医务室全天开放,随时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全体班主任全程跟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与同学们同甘共苦。这些,都是本次军训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同学们,八天的军训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美好的回忆,是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是坚强的意志和不断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心和报效祖国的理想。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军训的经历,铭记所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用心去感受军人的爱国之情,并见之于行,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希望大家把在军训期间养成的良好品德和作风带到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去,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踏踏实实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刻苦锻炼,遵纪守信,自强不息,自立有为,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力争在新的起跑线上步伐整齐,一同前进,做一个“讲文明、讲纪律、讲诚信、争三好”的合格的二中学生。

最后,我代表学校对一贯关心支持我们军训工作的73135部队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担任本次军训的各位教官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中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2020范文精选3在9月1日,我们全体新生迈着矫健的步伐,踏进了____这个生机勃勃的校园,开始了我们人生中新一轮的挑战。有人曾讲:“中学的时光好比万两黄金”。在中学的生活中,我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抱负是成长的萌芽。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个真理。”曾记得,小学时,我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少先队。我立志要好好学习,做一名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好少年。如今,我已成长为中学生,应当胸怀大志,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今年,我校初三的哥哥姐姐们在中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我树立了榜样。刻苦学习将是我初中生活的主旋律。初中的功课内容增多了,难度加大了,就好似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碉堡,等待着我去攻克。我要将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推开理想之门。

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我清楚地知道: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青少年时期努力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是取得成功的源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到生活中去汲取养料。奋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奋斗,努力进取,才能使学习和实践的成果得以充分展示。新学期已经到来,我会带着美好的愿望,以最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新的挑战——用勤奋去攀登智慧的高峰,用知识的钥匙开启成功的大门!今天,我以进入____为荣。明日,让学校因为有我而感到骄傲!

中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2020范文精选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漫长的暑假即将过去,又将迎来新的学期。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目标。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将踏入初中的校门。

为了让我们能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加强群众荣誉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南苑中学的领导联系了城南消防支队三名教官以军训的方式开展了为期3个半日的六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烈日炎炎,所有的新生都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教官的带领下做着最基本的动作。立正、向左转。不一会,所有的人都满头大汗,小脸晒的通红。对于平时一热就要开空调的我来说,这样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觉得好累啊,我真想坐在空调间里美美的喝上冰镇的饮料。但是,所有的同学都在坚持着,我怎样能放下呢,我和他们一样都能做到。结束后,同学们都累得东倒西歪,但是每个人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

在这三个半天里我们不但参加了训练,还参观了校园,并且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学校的环境很漂亮,教室很宽敞。我将在那里度过至关重要的4年。作为一个6年级的学生,我将好好的做个规划,不能再将小学里的坏习惯带过来。

每一天准时起床,不再需要父母的催促。上课认真听讲,用心举手发言,改掉爱开小差、爱说话的坏习惯。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忙,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每一天的作业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不拖拉不马虎对待。每一天做好预习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在新学期里,我有一个新的目标——不能光说不练,要拿出行动!我明白了成功不是靠梦想来实现,而是需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职责,是我就应做而且务必做好的事情,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我把自己的喜悦,悲伤都化作前进的助力和动力,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所得,期望我的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而开心。大家一齐加油吧!

中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2020范文精选5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_附中,走进了初一生活。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以及实验室又让我流连忘返。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是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开学典礼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美好的心愿系在气球上,放飞到蓝天。大家的愿望各色各样,有的希望做个音乐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个记者,让全人类都为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而惊叹;有的希望做个文学家,让人们听到社会角落里的弱小声音……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初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朝目标一步步迈进。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使紧张。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成绩。

上初一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但无论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入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微风把我送进了xx大学,让我看到了绿,听到了静,感受到了美。在生物园、操场、饭堂、长廊……到处都能看到绿色。绿油油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树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简直就是二沙岛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听,静静的,又传来一些微弱的声音,啊!又是那首大自然的合唱曲!声音虽然微弱得很,但足以听得出小鸟、小蝉是那么卖力地为学生们演唱。再看看那些在草丛中点点的花儿,就像是绿色海洋中的花船,好美啊!这果然是一所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学校啊!

  踏进教室,我的感觉顿时变得陌生了。面对着不熟悉的老师,不熟悉的同学,我心里有一种冲动,很想去认识他们。我慢慢地走到我的座位上,突然老师向我投来亲切的微笑,大多数的同学都主动和我谈话,我那陌生的感觉瞬间变得熟悉、亲切了。由陌生变成熟悉,这种感觉真让我难忘!

  面对着那丝丝缕缕的阳光,那优美的环境和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使我不禁想起我的母校。在母校的六年学习生涯,我是永远都不能忘记的,而且还依然历历在目。

  在母校,能听见书声琅琅的读书声;能看见我与旧同学嬉戏、玩耍的场面,能够感觉到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和老师对教学的那份热情……我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在母校度过的。

  记得童年的我,思想是多么的幼稚,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心,但又常常遇到麻烦,让家人担心。我现在已经十八岁了,再也不会回到童年的世界里。因此,我要鼓起勇气和童年挥手告别,迈向明天!新的一天,新的事物还正向我招手呢!我不要再是以前那个不懂事的丫头,我不要再事事让家人担心。因无我在新的学校里面还要懂得许许多多的规矩和人生道理,这都需要我自立、自强,所以我要尽快适应新的世界,新的生活。

  在此,我希望在xx大学……不,应该是我的学校,因为我已经是学校的一分子了。我希望能和大家友好相处,希望在老师、家人、同学的辅导、帮助下翻开我人生中新的一页。

  入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漫长的暑假即将过去,又将迎来新的学期。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目标。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将踏入初中的校门。

  为了让我们能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加强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南苑中学的领导联系了城南消防支队三名教官以军训的方式开展了为期3个半日的六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烈日炎炎,所有的新生都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教官的带领下做着最基本的动作。立正、向左转。不一会,所有的人都满头大汗,小脸晒的通红。对于平时一热就要开空调的我来说,这样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觉得好累啊,我真想坐在空调间里美美的喝上冰镇的饮料。但是,所有的同学都在坚持着,我怎么能放弃呢,我和他们一样都能做到最好。结束后,同学们都累得东倒西歪,但是每个人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

  在这三个半天里我们不但参加了训练,还参观了校园,并且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学校的环境很漂亮,教室很宽敞。我将在这里度过至关重要的4年。作为一个6年级的学生,我将好好的做个规划,不能再将小学里的坏习惯带过来。

  每天准时起床,不再需要父母的催促。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改掉爱开小差、爱说话的坏习惯。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每天的作业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不拖拉不马虎对待。每天做好预习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在新学期里,我有一个新的目标——不能光说不练,要拿出行动!我知道了成功不是靠梦想来实现,而是需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责任,是我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我把自己的喜悦,悲伤都化作前进的助力和动力,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所得,希望我的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而开心。大家一起加油吧!

  入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这几天主要讲了如何激发无限潜能,成长,成才,成熟,成功,英语口语雕刻法和学习,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我觉得这些挺有用的,这不但让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也可以使我们明确新学期的目标。

  每一个到这里来的同学一定怀着美丽的梦想,带着父母,亲戚和朋友殷切的希望,来挑战这个陌生的城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如果说选择需要胆量,冒险,那么终于选择需要勇气,决心。无论怎样,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人成功与否毕竟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

人生如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在白纸上添上色彩!然而大学就是我们人生中一道绚丽的彩虹。大学,对每位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是那么的美好,每位莘莘学子对大学怀着美好的憧憬。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未尝没有如此的感受,大学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大学生活是浪漫而又丰富多彩的。

新的一学期到来了,新的打算,新的计划,新的目标,让我们涣然一新。我们在完成自己的课程计划基础上,多与同学交流,培养自己的能力,顺利完成三年学业,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首先,我们必须遵守学校制度,不得违反,规章制度就是为我们学生设定的,我们学生就应该当做到,每天不得迟到、早退,要做到早到,晚退,关心整个班级体。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老师在上面讲课,而你却津津有味地在看小说书,或者干其他的事,这样对待自己不负责任的,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其次,我们已是大三了,该如何面对择业问题?就业与择业哪个重要,众说纷纭。择业是必须经过的阶段,可以先择业,顺利找到工作就好好磨练。如果不顺的话,可以专门拿出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再次冲锋上阵。万万不可随便找个工作,这样是耽误自己的前程。最后,我们在这学期需要考高级技工证,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渠道的广阔,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由其带来的交通、饮食、消防、网络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也浮出了水面,被摆在了大家的眼前,急需解决。大学生更多应是提高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因此,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让生命在安全中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不知不觉在大学生活了两年了,回想起进入大学以来跟同学们的交流,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对身边的室友和同学建立了很好的友谊。这是跟以前中学学习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同学们交流大家的一些生活以及学习的经历,让我们从别人的生活经历中有所懂得,有所收获。同时也让大家同学之间又一个深刻的相互了解,昔日的时光在一点一点的离我们远去,对一些东西的思念却与日俱增,让我们放眼未来,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

——学习《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脱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毋庸置疑,作为学校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一、坚持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相关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志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摘编》第二至七部分收入了同志的相关论述。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我校作为县直部门,毅然接受了大悟县东新乡三个村的结对帮扶任务,并常驻其中的两个村。学校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全员下乡进行结对帮扶。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同志指出: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落实好向贫困地区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十分重要。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要保护好干部积极性,对以各种方式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干部,对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要多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校选派的专职书记作为东新乡太平村的第一书记积极参与到基层党建活动中。

关于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同志强调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这是精准施策的前提。要通过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二是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三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是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同志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一是领导工作要实,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二是任务责任要实,做到分工实、责任实、追责实,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履责激励,失责追究。三是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四是督查验收要实,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加强检查,严格验收,既不拖延,也不虚报。

同志还特别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脱贫攻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不要勉为其难、层层加码,要防止急躁症,警惕“大跃进”,确保脱贫质量。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治贫先治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志强调:要改进帮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提倡多劳多得,不要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二、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在《摘编》第八部分,同志对于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作了深刻阐述。

同志指出: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党的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不到三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同志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三、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我们常说: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未来。这也鼓励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改变贫困的命运。教育好一个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让很多人有着读书无用论的说话。毕业意味着失业,这让很多农村孩子对教育的功能失去了原有的判断。教育扶贫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去上大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适龄的孩子读书,接受完整的、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在我国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受很少的教育,生产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底下导致他们没有获得社会平均收入职业的机会。因此,要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教育。通过给每个人提供取得收入所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改变他们额劳动形态,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扶贫,不仅要为广大贫困地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带给这些山里孩子崭新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熏陶。有了更多的见识和渴望,或许更能让他们憧憬未来人生的幸福与向往以后美好的道路。尽管这样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艰辛,但是因为有了希望,我们才会有和贫困不断对抗的动力和支撑。这,就是教育扶贫的治本功能。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德育教育 探讨

小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承担着引领素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使命。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其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开展义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大环境背景下,负责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主题,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中心,深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认真分析的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管理面临的大形势,把握机会,革新理念,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错位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班主任在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过于形式化,活动形式多样但是内容空洞,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随意应对,这就使得德育教育处于一种“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的尴尬局面,德育地位日益弱化,得不到基本保障。再加上,传统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笼统化,缺乏一定的梯度,小学阶段普遍都是在对学生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德育教育目标过于单一化,逐渐出现错位发展现象,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显得空洞,德育教育成效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学生是接受学校教育的主体,为此学校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学生教育体系中去,力求把学生的德育发展放在教育管理的第一位。班主任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会站在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所拟定出来德育教育制度也是以教育者的权威地位为主导,极少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落实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能被教育,长期下去,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逐渐变成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开始变得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薄弱环节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德育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通过对小学生强化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习惯,并发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循循善诱,以一颗充满爱的心,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班级内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德育教育氛围。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举办时事主题教育活动,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广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这样一来,班主任就可以引领学生们积极向上,形成时代的潮流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最美的精神之花在小学校园绽放。

(二)准确把握规律性,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

2.1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为一所教书育人的学校,始终无法脱离以学科教学为主导的班级授课制,要想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就必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去。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理念的学科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各个学科教研组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出发,有计划的对教材内容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开展谈论活动,对教师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遇到的难点进行重点研讨和有效指导。最后,还要构建多元化的学科教育体系,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并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加以锻炼和培养。

2.2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文化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学校应从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入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图书馆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一些具有时代性、教育性的德育书籍,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各班级开展经常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对时代性的德育教育理念进行熟练背诵,在背诵中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时间、学生入团仪式以及重大民族纪念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地域文化以及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

(三)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保障

第一,改进方式方法。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应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入手,立足实际,注重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做到润物无声,同时,还要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注意观察学校的行为表现,引导学生把学习中学到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第二,完善督导评价。只有从评价体系入手,完善各项评价制度,才能使德育教育有章可循,从而达到提升德育教育质量的目的。故此,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和作用,把学生的过错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同时,还要建立德育素质评价制度,从教育部学生德育素质评价标准、测评标准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测评,并把测评数据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归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要脱离传统管理理念的禁锢,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举措,深入钻研科学的教育方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教育工作,优化德育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乐观、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6

一适应新环境是高校新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对高校新生来说,大学的环境是一个陌生的小社会,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短期内完全置身于此,心理和行为上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适应性问题。

在实践中,高校新生体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高校学习的首要目标不再是升学,公共课、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第二课堂等涉及的学习内容也大为丰富。在学习方式上,高校阶段的学习自主性更大,教师指导方式与中学阶段也大不相同。这需要新生们重新定位学习目标,了解学习内容,把握学习方式,在这些新任务面前,新生们短时期内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二是生活方面,远离家庭的高校新生,必须自主处理自身的日常生活问题,开始独立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这是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高校学生所不容易处理的问题,因而带来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三是环境认知问题。实践中不难发现,高校新生入学前对高校环境和生活有着丰富的想象,与入学后的实际往往并不一致,有的差距还较大,由此产生一些失落、抵触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四是人际方面。在高校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下,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更为频繁的同学互动使得文化、习惯、利益等的不一致在生活中的体现更为直接,这对于人际经验缺乏的高校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现实挑战。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对学习的不适应意味着高校新生不能很好的认识新的学习任务,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无法最大限度运用新环境下丰富的学习资源;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带来的无助和矛盾,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无形中是一种极大的限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得不到缓解和疏导,势必导致高校新生内心产生失落与失败感,无法接受现实;紧张的人际心理和有障碍的人际关系则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不利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由此,尽快适应新环境成为高校新生在新的人生阶段必须首先要解决的紧迫任务,而充分运用各方面有利条件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则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入学教育是帮助高校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基本途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面向新生开展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成为高校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入学教育是高校新生环境认知重建的重要途径。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必须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形成新的环境认知。新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环境认识,这些环境认知是建立在学生对中学校园环境、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认识基础上的。同时,还未进入高校的新生,也在头脑中对新环境有着一定的设想,这也建立来之前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些已有的环境认识水平与实际肯定存在不同,甚至是很大的不同。入学后,新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观察、认识和体验新环境的特点,进而通过调节自身达到适应新环境效果,这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都会展开的过程,也是学生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但这种自适应方式过程和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新生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有的甚至产生环境适应偏差,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入学教育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把学生适应环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纳入统筹范围,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帮助新生了解新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了解这些环境元素的渊源和特点,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形成新的环境认知,从而为适应新环境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入学教育是引导新生重新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新生能够意识到环境变化了,甚至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需要改变,他们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控制和完善自己,调节自己的行动,但要想清楚把握自己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的环境下,新生对自己的才貌、学识、成绩、贡献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必须重估,即重新认识自我。如果自我认识不到位,对自己估计得过高,自尊心过强,或对自己估计得过低,产生自卑心理,都会对新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入学教育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把重新定位自我放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等多方面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下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

入学教育能够帮助新生重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蓝图。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对大学生活和学习会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认为大学就是一个自由放纵的地方,一些新生由于这些误解没能得到及时纠正,出现了懈怠思想和懒散行为,甚至迷失了方向,有意放纵自己,最终可能导致美好的大学时光荒废掉。更多的新生则入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产生了迷茫,短期内不知如何走下去。入学教育在帮助新生熟悉环境后,往往把帮助新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确定职业和生活方向作为新的目标。通过座谈、报告、互动交流等各种形式对新生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和情景体验,使他们尽快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克服迷失状态。

入学教育能适当缓解或消除新生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产生的压力。在新的环境下,高校新生的压力源点多面广,往往会形成较多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势必影响新生在新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如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冲突,产生心理落差;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适应,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对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群体比较,使自己原有优越感的丧失而产生沮丧心理,等等。总之,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不及时得到调整,会产生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入学教育中,通过面向新生做报告、开展团体辅导、互动交流、个别谈心等多种教育方式,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在缓解新生适应性压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入学教育在帮助高校新生适应新环境上的独特优势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新生入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规划,计划性不强,形式主义和随意性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要想充分发挥入学教育在帮助高校新生适应新环境上的独特优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入学教育工作。

1高度重视,科学组织

足够的重视是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把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来看待。同时,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求调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力量协调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明确入学教育的管理和教育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入学教育工作队伍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制定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评估体系,建立一系列激励、评估、监督制度,提高入学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科学的组织下,入学教育还可以往课程化建设方向推进,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2系统推进,突出重点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目标层次性强,要实现从心理疏导到价值观引导、从团体建设到创新意识培养、从纪律观念到专业思想、从学习方法培养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方向、多层次目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整体上来把握,把新生入学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来对待,组建正式的新生入学教育组织机构,负责策划、组织和协调有关事宜,在深入把握新生入学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总体规划,着眼长远发展和取得实效,确立教育目标体系,明确教育的责任主体,梳理好教育内容,确定主要的教育载体和形式,形成入学教育的实施方案,做到系统实施、重点突出、争取实效。

3贴近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入学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规划入学教育工作之前,就必须深入了解新生适应新环境时的思想、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规律,紧紧围绕学生思想、生活、心理上的实际需求开展。贴近学生的入学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必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和体验。如团体辅导、互动交流等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方式,可让学生从别人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产生情感和经验的认同,从而更易于接受相关的教育内容。

4丰富载体,与时俱进

新生入学教育离不具体的载体。在学校层面,发入学通知书时会附带书面教育教育材料,新生入学典礼、校史校风教育、安全教育、新生军训和国防教育等都是常见的入学教育内容。在教学院系层面,会对学生开展专业思想、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班级层面,指导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教育内容会更丰富,也更灵活、更具体。如果组织系统,安排科学,措施得当,这些载体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新的载体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得到运用,很多常见的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如讲座、各种典礼或者仪式、互动交流和座谈、专项培训等,亦可通过新的技术平台发挥更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岚,于磊.提高大学新生人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2]张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0(9).

[3]吕兆生.浅议心理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5).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7

摘 要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较少融入情感教学方式。本文针对情感教学的作用、体育课中融入情感教学的重难点及体育教师在情感教学中应注意和提高的方面进行阐述,得出应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加强体育教师开展情感教学的能力,使体育教学向更高层面拓展,学生身心得到更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情感教学

一、前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的战略举措。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明显效果。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注重情感教学并加强体育教师开展情感教学的能力,使体育教学向更高层面拓展,学生身心得到更全面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情感教学及其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所产生的体验[1]。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充分尊重和认知因素发展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达到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2]。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学生更全面发展的身心素质。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能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感的核心内容就是情,用情去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是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投入,师生间的相互信赖、理解和教师的影响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得到明显的加强,学生就会抛开一切杂念和烦恼,保持愉快的心情与充足的精力,享受快乐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程中放松、自在,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二)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只要适时地进行情感注入,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境,促使学生克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促进身心发展。当老师的热切情感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时,就能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达成课的各领域目标。

(三)情感教学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情感能够促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对自身的行为起到重要的引发和控制作用,这就是情感的动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主动的,也可以是消极被动的。在积极的状态下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如情绪积极时就学得快,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得心应手。而在情绪差时,就可能出现动作迟钝、反应慢,包括以前掌握的动作都做不好,由于心理的抑制,一些平常可以克服的障碍和困难也做不到了,甚至出现运动损伤。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情感教学的重难点

(一)注重情感沟通,促进师生感情

情感沟通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产生快乐的情绪,使师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在认识上引起共知,在行动上一致,促进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学生文化课学习紧张,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经常拿出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给学生提出学习的方法和特点、以朋友的身份给学生有效的建议和好的忠告、在不改变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尽量多安排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这些方式方法既能改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又能使学生思想得到放松并缓解其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消除消极情绪,促进情感纠正

教师应理解和尊重自己学生,教师的天职决定了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纠正不良行为和习惯。

有些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自以为是,以为掌握了所教的技术。针对这类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或给予严厉批评,与他们进行良性沟通并启发部分确实学得快的学生起骨干、小老师的作用。让他们去示范动作,肯定他们的能力,征求他们的意见,说一些例如“‘在某些方面或某个环节上你能否再提高一点,加点力量,这样你的动作就更漂亮了’、‘你能否帮助其他同学一把’等等鼓励引导性语言”,他们肯定欣然接受。如果一味的教育、批评,就可能会使这些学生形成叛逆心理,严重的就会产生对立情绪,使事情更加严重。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情绪低落,上课时毫无精神。对于这类学生就要充分把握体育课诸多有利特性,乘机敲开他们心灵的窗户,与之沟通,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学生摒弃“身随而心违”的厌学思想,使这类学生的情绪走在上升通道。

(三)增强情感影响,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在体育课上,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正面直观准确的示范,很能感动学生并在学生中产生真正魅力,从而改变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且身体素质在体育课中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教师真心爱护学生,他们崇高的品德、诲人不倦的教导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使学生在体育情感教学中,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最终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

四、体育教师在情感教学时应克服及提高的方面

(一)克服自身不足,提高综合素质

所谓素质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教师综合素质高低是决定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一个体育教师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是决定体育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例如不断深造、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订阅各种书刊杂志、长期撰写读书心得或教学小论文、多去关注边缘学科的发展等等,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用自身人格魅力塑造学生心中光辉的形象。

(二)充分投入情感,克服情感交流障碍

体育教师应该学会在课前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做出及时调节并理性地加以控制,保证该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

给学生示范动作时,要努力确保动作的准确和协调。我们知道正确优美的体育动作能给人美的享受。因此,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必须做得准确优美,让学生对动作产生美的渴望,并产生强烈的动力,诱发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三)改变被动,营造和谐课堂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是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活动一系列重要物质因素,是体育教学主要的外部条件。教学环境的一切都可以给学生的感官造成刺激,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健康快乐的教学思想,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天性,创造一种快乐的、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把阳光与空气、室外与自然空间、游戏与健身、运动与快乐等等的因素有机地编制起来,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手段趣味化,让学生充分地去运动、去表现、去感受体育的魅力,去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教师要巧用手势、语言和表情来表达

手势、语言和表情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表情达意,它们是情感传递的媒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经常使用语言来传达知识,同时辅以手势和表情等,以强调传递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手势和表情的媒介作用,实现知情交汇,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用语言,在明白易懂的前提条件下,一定要富有情感、感染力。同时,每个教师还要学会使感情融于语言当中,使自己的语言栩栩如生,扣人心弦。教师在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同时,还要懂得使用表情、姿势、眼神来帮助说话。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得出结论,人们得出的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的好处,并利用多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上,善于融入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身心素质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6-125.

[3]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4] 潘绍伟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李平.高校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技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2).

[7]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8] 王道俊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8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教育部1999年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到党中央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把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的表述,再到总理在2010年2月12日的春节团拜会上,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讲话和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具体要求,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的需求和尊严、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关注人的幸福感纳入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它顺应了统筹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现实需要。在思考如何顺应新形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时,笔者认为,应在观念上更加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行动上更加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上更加科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制度上更加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快速发展。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我国当前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在新时期、新情况下,从中央领导到教育部门,到专家学者,到家长,到社会的各方面都已经高度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了重大突破,在观念上全国大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大多已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方法上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探索,基层学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得到快速发展。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表明:第一,在组织机构保障方面,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所发展:55.6%的区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81.4%的区县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区县教育工作规划;83.1%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75.5%的学校校长(副校长)分管该机构,95.4%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84.3%的学校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重视,心理教师数量有所增加,开始重视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第三,在教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科研带工作的氛围。第四,在家庭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学校走进了家庭和社区,中小学校能够自觉地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在组织保障机制方面,上级部门对建立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形同虚设,区县教研员专人、专职、专业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系统性尚未形成,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亟待加强,由于保障机制还不到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心理教师存在“工作量大、评职称困难、不被重视、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等诸多困难,心理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方面,近一半的专职教师和大部分兼职教师的课时得不到完全保证;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存在随意性,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不够规范,使用比较随意,管理不够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还不够深入,不成系统。

陈小娅副部长在谈到新形势、新情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时指出:第一,我国当前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给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冲击。第二,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是什么,不同的专家看法不同,需要深入研究,达成共识。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适应性,客观上说缺乏科学指导。这是由我们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缺乏科学性的原因是缺乏合格的教师,缺乏合格的教师是因为我们规范的培训机制还未建立。因此,现阶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统一标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工作重心必须向下,放在基层,增加案例指导,增加针对性,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教育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国际人才竞争的加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已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世纪之交的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无意识到逐渐重视,从个别学者呼吁到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系统介入,等等,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央、政府、社会、教育系统、有权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清晰,已不需要在改变观念上做文章,而是要在如何做好做实这项工作上下功夫,可以说整个社会大背景都是关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这样的大环境非常有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深入、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抓住这些机遇稳步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今年二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研究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节奏快、学生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的问题。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方向时,陈小娅副部长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加强工作,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泛化,避免用行政化、群众化的方式指导工作。

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策略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2010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之一是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上下功夫;要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功夫;在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下功夫。“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自身规律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必须体现在育人上,即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完善人格,它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本体价值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的目标建设要求,2009~201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进入逐步普及阶段。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出高招、见实效: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二是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加强政策指导研究及宏观管理;三是加大学术研究的政府投入,鼓励各种学术研讨和成果不断涌现;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规划,逐渐规范培训课程;五是鼓励基层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第一,深入研究,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规律。

首先,要深入研究当代中小学学生的成长环境。这些学生生活在对外环境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快速普及,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生活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思潮,不同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是这些孩子不好,而是社会环境太复杂。当然,社会环境复杂不完全是坏事,这些新型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总体来讲是好的,但有副作用。那么,这样的环境到底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其次,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小学生成长规律。当代中小学学生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学生承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已经成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教育工作中,要更加关注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要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他们的压力,解除他们的焦虑,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

最后,要着重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突出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等群体,要加强针对性的研究,对青少年自杀问题、网瘾问题、违反犯罪问题、校园暴力问题、性健康问题等也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第二,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各地各校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第一个方面是规章制度是如何保障和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如何培养和建设的,第三个方面是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四个方面是科学研究是如何深化和取得实效的。

第三,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专家引领,加强舆论宣传。坚持调查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发挥专家及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中青年学者的作用,探索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发挥传媒的积极功能,逐步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第四,开拓视野,立足本土,把国际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请进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心理学‘使得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发掘人的潜能”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关注人的积极情感的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2009年6月,首届积极心理学大会在美国费城召开,积极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51年,人类有51%的人将达到“健康地成长(flourishing)”

(简称5l,51),也就是说,那时有51%的人口能经常感受积极情绪,感觉到人生有意义,能够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中国建成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与积极心理学的“51%”目标相互促进的。中国是飞速发展的国家,我们相信,2051年中国“健康成长”的人口能够赶上甚至超过“51/51”的目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人格和谐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而且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本;收益

高职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由于抗挫折的能力缺乏以及个性品质的缺陷等内在因素,高职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同时,由于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高职生的竞争压力较本科生,较之过去都成倍放大,故心理健康问题也显著上升。国家教委曾对12万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抽样调查,发现23.3%的学生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退学的人数逐年上升。所以,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本投入

心理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师、学生群体的质量,从而影响学校人力资本的收益。作为一所学校来讲,教师相当于企业职工,而学生则是某种意义上的“产品”,而这种附有人力资本质量的产品与普通的产品虽不能相提并论,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心理健康教育如同提高产品质量的良方,如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产品加工环节,我们究竟要付出多少成本,我们又能获得多少收益?下面我们参照事业单位和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

1.人员经费。学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聘请专兼职教师。人员经费很大一部分指学校支付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及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和保险费等。这些费用,对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经费属于直接费用中的直接工资,可直接记入教学成本;对于兼职教育的教师可按工作量计入成本;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组织行政人员的经费可计入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

2.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学校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添置设备,比如建立心理医生常驻的心理保健室,为学生教师放松心理的休闲设施。这一部分费用如学生直接使用的属于直接费用中的其他直接支出可计入学校教育成本,如果教职工使用可计入学校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

3.科研经费。学校应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出版教材,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这一部分费用属于学校直接费用中的其他直接支出可直接计入教学成本。

4.办公费用。学校办公室应该定购有关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书籍,让学生和老师免费阅读与发放,向学生和老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部分费用教师受益可计入管理费用,学生受益按情况计入代办费和教学成本。

5.其他费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一些不定期的活动,如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心理调节培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此让学生学会缓解压力,应对挫折,保持积极情绪,这些项目必然需要成本的投入。费用可以按照受益对象予以分配。

下面以泰州某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一下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投入。该校是泰州地区的一所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重视:学校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职工20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18名。学校设有阳光小屋、心理访谈室等相关心理教育教育配套设施,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看展心理健康讲座等。以一年度为统计年限,经过调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本投入如下:

从上述资料来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本投入主要分布在人员经费这一部分,全年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成本约为30万左右,占教育经费支出的4%左右。显然,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比起国外尚有差距。

当然,在会计上核算体系,往往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成本,却忽略了另一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间接成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除了包括看得见的直接成本外,还应该包括参与者投入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单纯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成本是无法具体计算的,因为某些心理治疗需要长期的、不定期的开展。而机会成本作为一笔支出费用,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收益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来说,对它的投资是一种隐性的,即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旨在维护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培养人的良好心理素质,进而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作为学校提升品质的重要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成本伴随着投入的增加和积累,学校当然也关心心理健康教育收益的问题。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间接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收益在一定时间才能体现,且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收益很难计算,从而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收益测量的难度。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相对比的方法。从定性的角度来讲,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下面几个方面获得受益:对于学校而言,教师质量提高,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留职率;可以改善学校紧张的气氛,提高教师士气和满意度;可以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业,就业的压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当然,最直接的表现可以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非正常行为而使学校发生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有形的损失直接表现为学校为心理问题学生所付出的经济补偿,赔偿等。无形的损失表现为学校声誉的下降,学校的社会评价和认可度的下降等。

从定量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收益。其中确立量化指标,应该包括:学生教师流失率、学生就业率、心理问题发生率、教师学生满意率等。这些比率的可以和同类相近学校作对比,也可以每年建立档案,将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年度作为基期数据,逐年对比。

综上论述,学校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资,不仅是从学校的物质利益角度出发,更是从关怀学生和教职工的人本精神及塑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形象出发。为此应该在高职院校提倡和推广心理健康投资。另一方面,提高心理素质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本投资,学校应科学分配投资成本,多方借鉴经验,最大化获得投资受益。

参考文献:

[1]崔邦炎.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计量: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弱势群体 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

一、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

弱势群体又称社会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一般指社会中的弱者,即需要给予特殊关爱和照顾的人群共同体。本文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各个方面处于劣势的群体包括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暂住城镇流动人口(农民工)、经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的享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单亲低收入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伤残家庭、城区留守儿童家庭、农村贫困户等等。经调查发现他们的教育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庭年收入较低

我调查了农村初中学生中的600名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在问卷中问到弱势群体家庭年平均(每个人年收入)收入是多少钱,共设计有四个选项 A、小于2000元 B、2000元~5000元 C、其中家庭年收入小于2000元的有112人,占总人数的约18%,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5000元的有250人,占总人数的约42%,家庭年收入在5000~1万的有150人,占总人数的约25%,家庭年收入在大于1万的有88人,占总人数的约15%.家庭年收入小于2000元的和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5000元的人共有362人,占了总人数的约60%,由此可以看出弱势群体家庭的年收入非常少,而且是少的可怜,可想而知,生活如此拮据的她们投入到其子女教育方面的钱有多少,弱势群体家庭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更令人担忧了,所以,全社会要提高对弱势群体家庭的关注、帮助、尤其是资金方面的资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有效措施,改变弱势群体家庭的生活现状,从而改变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现状。

(二)城镇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较多

经济上的贫困是导致人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的根源,经济困难则是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而家长文化水平低是造成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弱势群体子女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和陪伴从而导致情感缺失,在心理上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冷漠、任性、敏感、自私、郁闷、自卑、胆怯,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倔强,脾气暴躁等方面。这是因为弱势群体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决定了她们在子女的教育支出上就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其次,弱势群体子女的家长为了生计要长期下地干活或者外出打工,这样与她们的孩子相聚的时间就少,给孩子的情感投入就少,从而造成父爱、母爱的缺失,所以和父母沟通与陪伴成了她们最大的心愿,这也是她们心理有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改变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经济资助改善经济状况,保障社会权利

经济的障碍严重阻碍了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改善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状况可为发展其子女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要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近年来,国家在弱势群体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但由于执行时出现了问题,导致这些惠民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没有很大程度上改变弱势群家庭的生活现状,再加上虽然有些弱势群体家庭获得一些资源但所占比例并不大,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现状。要真正改善弱势群体的地位和处境,必须赋予弱势群体更多的社会权利,给她们政策倾斜,并赋予她们利用这些权利和政策的公平机会,发展她们在使用这些权利和政策时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援助弱势人群。例如加大对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资助、对弱势群体进行职业培训等等,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切记盲目经济资助反而造成懒汉养在家,生活靠国家的怪现象。

(二)从心理教育着手,做好预防、救助工作

对弱势群体子女首先要平等的看待她们,给她们更多地鼓励和关爱,因为弱势群体子女在心理上有一些自卑,总觉得比别人低一头,总觉得不如其他同学,所以要通过心理教育让她们走出心理误区。其次,从交流沟通着手,因为她们正是由于缺乏交流和沟通从而造成心理闭塞,进而使她们在综合素质方面比其他同学低一点,所以要通过沟通和交流打通她们和家长和老师交流的通道,使她们的心理诉求得到及时的释放,从而减轻各个方面的压力。第三,从建立自信心着手,弱势群体子女整体落后有很大一方面是自信心不足造成的,所以要用各种有效方法帮助她们重新建立自信心。第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要有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为此,学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增长相关知识,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预防和救助。

(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当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问题得到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以后,要改变她们的学习状况,就需要教育部门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给予特别关注,通过政策措施让她们跟城里孩子一样也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学校方面也要给予特别关注,通过教师辅导,同学帮扶,来改善她们的学习状况。这样多管齐下,对症下药使她们的学习成绩快速赶上来。

(四)利用多媒体教育,打开孩子理想的心灵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休闲体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这个词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休闲体育也不知不觉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般来说休闲体育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当中融入休闲体育运动的理念,逐渐会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休闲体育运动理念的意义和作用

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这往往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一种不良的反应。体育休闲运动恰恰是以娱乐为主,再放松和缓解压力的同时身体又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并体会运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休闲体育又不同于竞技性体育,它的娱乐性更强,难度更低,可以更好、更快的接受和掌握,可以在欢乐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在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学,可以更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有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同时休闲体育运动可以可以促进个性形成,充分发挥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满足学生运动的和成功的喜悦的基础上,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文化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休闲体育又具有自由性和主动性。在校园开展休闲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更合理的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性的进行锻炼,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和种种不良情绪,得到心理平衡。并因为与他人拥有共同的爱好加上休闲体育特有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彼此之间的友谊,逐渐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更展现了校园良好的体育分为和青春的魅力。

二、加大力度促进休闲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

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休闲体育教学理念,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休闲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

第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需要改变。高校作为高等知识学府也应有更大的改变。要想更好的教育学生必然要先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导作用,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要将现代的教学理念贯彻始终。而现如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还比较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休闲体育恰恰是全面展现体育健身效能,提高运动兴趣,发掘运动潜力的整体过程。因此,要将休闲体育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钟,使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使学生的选择多样化,满足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运动需求,并更好的对学生健康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第二,制定更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年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评价也一直以技术性评价为主,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体的差异性。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或多或少产生厌烦心理和惰性情绪,从而身心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为了减少或者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制定更加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教学的内涵,以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主动参与实践运动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充满乐趣的运动中身心得到锻炼并完成技术练习。

第三,高校休闲体育教学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现如今的大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群体,但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更多的运动项目变得普及化、大众化。学生们渴望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们要在保持传统体育项目基础上选取新兴的或者学生们更加热衷的并适合开展的体育项目。在这些运动中适当加入游戏竞技,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从而最终达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休闲体育理念融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不仅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现如今对休闲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还有待发展和提高,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体育教学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2

关键词:美育;体育教学;学校教育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协作精神。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完善体魄,成为有道德、个性健全的年轻一代,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不知不觉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遭到忽视,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确立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它具有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职能。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时隔这么多年,我们的美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应当说是与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认识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爱美是人的天性,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来推进素质教育必然会更加有效。因此,我们大可让美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二、改革体育教学,将美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体育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应把美育有效结合到体育中,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美育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应渗透在体育教学的以下各个领域:

(一)教学环境美

理想的教学场所不仅能让学生心生向往,而且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审美的深刻性,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是在室外操场上进行,因此,场地器材的布置便成了美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在布置场地器材时除了考虑安全、便于调动、便于教师指导等基本因素外,还应当注意“美”的表现形式,按对称、均衡等审美要求,使器材摆放得既合理又符合形式美的要求,使整个操场看起来美观、整洁、清新、醒目,以此通过直觉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举动和审美情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向往之情,进而能够自然而然地投入练习之中。这样不仅让美育在体育课中得到了有效贯彻,而且更加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主动进行学习和锻炼。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确保针对性强,科学性高,趣味性浓,学生练习积极性高,也会收到很好的美育效果。

“情随心动”,“趣由内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有意识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竞赛。在练习过程中,采用精心选择的,符合情境的音乐,让学生在热情奔放的音乐中忘情享受运动的激情;在优美柔和的音乐中陶醉放松,恢复身心。耐久跑教学是比较枯燥单一的,但如果我们在教学时选用节奏明快、催人振奋、鼓舞斗志的音乐作为学生练习的背景音乐,效果会截然不同,学生在优美的旋律调节下,表情更加丰富了,动作更加轻松了,练习也更加积极了,美的音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磨炼意志。当进行徒手操、轻器械操、长跑、武术等活动时,播放节奏相应的乐曲,既进行了美感教育,又容易消除疲劳,提高课堂效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除对教育对象进行严格而合理的施教外,教师自身美的教育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体育教师健美的形体、充满生命活力的表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果断坚强的气质,会给学生以美的示意、美的享受,使之不知不觉产生一种对体育运动的向往和追求,从思想情感上进入体育这个充满激情和竞争的精神境界。

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自身美的教育及各种教法手段的合理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应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他们在“爱美之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体质得以增强,体力得到提高,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精神的丰富性、道德的纯洁性、身体的完美性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