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南海纷争

南海纷争

时间:2023-05-30 10:07:33

南海纷争范文1

论文论文摘要:南海早在古代就在我国的管辖之中。自上世纪70年现海洋石油资源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判以来,有关南海国家纷纷侵占岛礁、开发海洋资源侵犯我国南海权益,形成南海争端。本文分析了南海争端的原因、现状、特点,并就争端解决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方案。 【论文关键词】 南海争端; 共同开发;争议水域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中有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非法占据部分岛礁并开发海洋资源而引起的主权争议问题。南海争端中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 一、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先民在南海就已经有了航海通商活动。在元代,南沙群岛就已经归中国管辖,此后历代政府不间断地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清朝将南沙群岛划入中国版图。从最早发现到拥有主权,再到开发和利用,中国都远远早于其它国家。二战期间,日本占领西沙和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日本彻底退出南海。中国政府完全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1947年,中国政府特别颁布了关于中国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的法令,宣布了南海岛礁沙洲的名称和位置,并绘制了正式地图,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尤其是中国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它们当时都是承认这个传统海疆线的。战后相当长时期,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这些说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有确凿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南海油气资源被发现后,菲、越、马等国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还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这些单方面的主张与开发活动都与中国在南海地区享有的历史性权利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导致了南海争端目前格局的形成。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 本无争议的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出现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进行侵犯,形成主权争议导致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各方争夺南海有多种复杂的因素。 (一)南海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国际航道。南海北部的台湾海峡和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是极具有战略价值的海上 要道。南海作为海上运输通道,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南海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区域内外势力争夺南海控制权的竞争逐步加剧。 (二)南海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重要的矿产资源,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此外南海海域有大量丰富的渔业资源。争议海域内资源的开发活动,关系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持久发展。南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引发和加剧南沙争端的重要因素。 (三)国际海洋法的缺陷。南海问题的产生除了南海石油资源的发现外与国际海洋法的酝酿有直接关系。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新的海洋秩序。但公约的规定也存在不足之处。《公约》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使得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为冲突埋下隐患。各国纷纷根据《公约》以国内立法的形式,规定自己领海基线向外延伸的海域作为本国主权之下的领海或者专属经济区,对部分南沙岛礁 主权和海域管辖权提出要求。如菲律宾通过的“海洋基线法案”,将主权本属于我国的黄岩岛等8个岛礁强行划入菲律宾主权之下。 (四)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对南海诸岛未能实行全面有效的管辖治理,为他国染指南沙留下了可乘之机。目前,我国南沙群岛共约40多个岛礁大多数被其他国家所侵占。其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 三、南海争端的现状 70年代,争端各方对南海的争夺主要表现为,争夺岛礁主权、海域管辖和资源开发。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周边国 家实施海洋战略,海洋立法推进、海上执法力量加强,对争议岛礁和海域的争夺加剧。此外,冷战后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世界战略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等域外大国纷纷介入南海问题。域外势力的介入,使得原来通过双边谈判即可解决的南海问题演变成了复杂的国际问题。其主要特征是: (一)南海地区军备竞赛加剧。近年来,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武器,以期武力维护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有关南海周边国家频繁地与域外大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使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二)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南海通航安全是美日等国利益所在。美、日、印等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联合军演等方式加强了向南海的军事渗透,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影响力,在南海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区域内外国家推动南沙争端国际化。部分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联系密切,积极推动将南海问题列入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程度,使南海争端走向国际化。 (四)南海争端各国在南海问题上形成团结一致对中国的力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实力、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使得南海各国对中国的担忧日益增加,单凭南海各国的力量已经很难与中国进行抗衡。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南海各国内部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团结一致,形成南海集团。 四、南海争端的解决方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曾和越南发生过激烈的西沙海战和南沙海战,两场战争收复了西沙全部和南沙的部分岛屿。之后,中国便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方法解决南海问题。和平解决方式包括政治方式和法律方式。 法律解决方式主要包括仲裁与司法两种途径,但提交仲裁与司法解决都需要当事各国的共同同意。由于我国对国际司法机构的不信任和裁决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我国长期以来对由国际司法机构裁决国家间争端持保留态度。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之一,曾明确表示不接受对海洋划界及类似海洋纠纷的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因此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端的可能性很小。 政治解决方式,一般包括谈判、协商、调查、斡旋、调停、和解。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南海争议。 中国对在南海地区发生的海上纠纷和事件,坚持与有关国家协商解决和保持克制的原则。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中国严格遵守《宣言》。对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搞旅游、修机场、任命行政长官、宣示主权、联合军演,驱赶中国渔民、射击、破坏中国渔船等事件。我国始终以“抗议”来回应,为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向国际社会承诺,愿意在南海争端问题上,同有关争端国搁置主权争议,实现共同开发。但我国提出的建议没有得到周边国家很好地回应。争端各国一方面疯狂地掠夺南海资源,一方面对南海岛礁主权的争夺不断升级。南海争端的多边化和国际化已成为趋势。 鉴于目前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被周边国家所侵占,我国只控制少数岛礁的现状,我国需要通过对南海诸岛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包括划定更详细的领海基点、通过巡航、派兵驻守、派人居住、视察等办法来证明自己拥有主权。 我国需要加快对南海资源的开发。从国家经济、能源安全考虑,南海是中国未来能源的潜在基地,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千余口外国油井矗立南海,而我国在南海没有一口油井。由于人员不足、财力缺乏等原因,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南海的开发进展颇为迟缓,加快南海油气开发已经刻不容缓。 南海问题涉及中 国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以及与部分东盟国家间的双边关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符合有关各方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南海纷争范文2

一、南海岛礁争端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蓝色圈地运动唤起了各国对海洋问题的重视。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显示出能源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发表的报告显示,亚洲最大的油气储量位于南中国海,石油储量初步估计达200亿吨左右,天然气约为20万亿立方米。此外,南沙群岛拥有非常丰富的铜、锰、锡等矿产资源。鱼类品种繁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足量的能源储备,多样的生物资源。这一报告引发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纷纷出台政策,发表意见,制造纠纷。目前,南海周边国家都宣布了各自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公布了在南海的领海基线、大陆架范围地图,通过总统法令、招标区块标明其主张海域边界线的具体走向和坐标,将特定海域及其内的岛屿据为己有。这些各国单方面宣布的岛屿和海域范围的界限相互交义重叠,绝大部分都在我国南海的传统海疆线内,使南海的这部分海域成为争议叠加的海域,管辖权的局面错综复杂。

我国政府关于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一贯的,即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我国的地图上环绕南海诸岛的断续的九条国界线传统海疆线,即通常所说的九段线,标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范围,同时也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的主张。但近年来,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我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尤其是南沙群岛。几十年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在南海某些地区进行勘探、开采,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已打油气井多口,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周边国家不断在南海南部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并且不断深入到中国海疆线内,若任其开发,中国将丧失该地区近一半的油气资源。对此,我国政府一再发出严正声明,对于越、菲、马等国的行径表示强烈愤慨,谴责这种强盗行为,并严厉声明他们这样做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南海地区形势可概括为混乱无序、纠纷不断。尤其是1982年出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条款,各国纷纷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使得有关各国对外海具有潜在价值的岛屿展开争夺大战,并纷纷就国际海洋法、国际公约做出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重设12海里的领海范围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利用各种方式扩大近海管辖权,出现了大量的海域划界重叠问题,各国纷纷开始为侵占岛礁做准备。例如越南从1980年每年就派出100余艘次舰船赴南沙进行施工、运补,建筑房舍200余栋,并修建大量野战防御工事。相关国家也不断声称对南沙群岛岛礁拥有主权。该时期是南沙地区岛礁被严重瓜分的时期。

二、我国南海合法权益面临的挑战

(一)周边国家不断强化侵占的合法性

1越南。越南是唯一对全部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也是唯一就拥有南沙群岛主权提出历史依据的国家,已经在南沙争端中获得许多利益。越南于1994年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公约》,但其对南海海域的管辖主张始于1977年5月2日发表的《关于越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声明》。该声明除规定了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以外,还明确了其大陆架自然延伸至200海里的宽度。此外,2012年通过了《越南海洋法》,以黄沙群岛、长沙群岛名义将我西沙、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的主权和管辖范围内。并对包括南沙第三大岛的南威岛和景宏岛等29个南沙岛礁进行控制,驻军达2000余人,还将南威岛打造为越南在南沙的军事指挥中心的行政中心。

2菲律宾。菲律宾先后在1970年、1971年、1978年、1980年和1999年5次采取军事行动,并将南海东北部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对我国南沙第二大岛业中岛以及马欢岛等在内的九个岛礁进行了实际控制。其中,1978年颁布的《菲律宾第1599号总统令设立专属经济区》,公布其200海里专属经济范围,将我国南海九段线内41万多平方公里海域划入版图,并在2011年将国际通过的南中国海改称为西菲律宾海。

3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迄今为比,马来西亚共占南沙群岛岛礁5个,在1966年通过了《马来西亚大陆架法》,并于1980年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张拥有九段线内3万平方公里海域。文莱也于1984年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张拥有九段线内3万平方公里海域,并宣布南通礁为其所有。两国对南沙的法律主张的基本特征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以海洋管辖权要求领土主权,挑战中国在南沙拥有的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印尼未对南沙岛礁提出任何主权要求,但在1980年通过的《关于专属经济区的宣言》中主张其海域管辖入侵九段线内5万平方公里。他的产油区纳土纳群岛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东北部,与我传统海疆线内海域有重叠之处。

(二)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打法律牌

1美国借口所谓航行自由问题,干涉我国南海主权。美国的南海立场和南海政策中,所谓的航行自由始终是其核心和关注焦点,声称维护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基本利益。南海主航道由北从台湾海峡或巴士海峡经过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之间的中沙海槽,向南通过海沙群岛西侧西卫滩和李淮滩之间,通过马来半岛一侧马六甲海峡主航道或哭他海峡进入印度洋。众所周知,南海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重要国际航运海域之一,每年经过南海海域的世界各国各类船舶多达4万艘以上。南海航线是包括东北亚和东盟各国与欧洲、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海上航运生命线。长期以来,这些国家一直和平地利用着这些航线,在遵守沿海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均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在我领海范围内,只要过往船只不侵害我国安全的活动且不作停留的航行,也享有无害通过权。我国也一再声明,中国维护对南沙群岛主权及相关海洋权益,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过南海国际的航行、飞行自由和安全,同时也希望有关国家不要因存在争议而影响各国船只通过南海的正常航行。但区外大国仍然没有放弃利用这一权利干涉南海问题。1995年关济礁事件后,美国政府首次就南海问题发表了《南中国海声明》,提出对于南中国海各岛屿、礁脉、环礁和沙礁主权的领土争端的法律依据,美国不表态,美国这一立场持续至今,但同时有明确提出:维护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基本利益美国严重关注南海地区任何与国际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不相符合的海洋管辖权要求,或者海上活动的限制。2001年南海撞击事件和2009年无暇号事件,就是美国在其自由航行和飞行的主张下所导致的。

2与周边国家签订的法律协议。与周边国家签订法律协议是区外大国介入南海事务的重要手段。在与南海问题有关的国家中,只有菲律宾是美国盟国。根据美菲双边协定,美国明确承诺对菲律宾本岛土提供保护,其范围只包括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华盛顿条约以及 1930年美英条约所规定的范围,不包括20世纪50年代以后菲所侵占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但美国同事承诺,菲律宾军队、舰只和飞机在执行任何任务时受到攻击,即使不在本岛范围内,菲方也可以启动条约,这就为美国支持菲军事行动埋下伏笔。在1998年美菲签订的《部队访问协定》中,两军恢复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4月,日本与泰国、柬埔寨和新加坡签署协定,由日本提供费用建立信息中心。与美国要求在东南亚驻军的做法相比,日本主要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做法比较低调,易于为东南亚国家所接受,这也为最终建立日本主导下的多边海上安全机制奠定了基础,构建了框架,储备了人才。除了美日两国,印度、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采取了类似手段不同程度介入南海,为介入南海争端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更为直接和紧迫。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利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是规范各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划界的法律,并不涉及对领土或岛屿主权的认定,而且公约本身还存在一些关键条文,规定过于笼统和宽泛。

1菲律宾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定。菲律宾是群岛国,其国界是把群岛最外而的各岛屿的适当之点连接起来的直线,并且包括该群岛周围的海床。1976年,当菲律宾在礼乐滩进行钻探活动时,菲律宾政府提出,这一行动是基于菲律宾对其大陆架所拥有的权利。然而,菲律宾所谓基于大陆架的权利主张是很脆弱的。陆地主宰海洋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海洋法的基本法律原则,一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张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利时,不能侵犯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更不能以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利来侵占别国的领土。

2越南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1994年6月23日,越南国会通过《关于批准联合国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决议》,该决议第四条指出:应该区分解决黄沙和长沙群岛的争端问题与保卫,根据联合国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原则和标准,属于越南主权和裁判权的领海和大陆架问题。其意图很明显,要在满足越南的大陆架要求以后再与有美国家就西沙和南沙的剩余部分寻求解决争端的办法。越南关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张不应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海域的历史性权利。以牺牲他国领土主权来满足某一国或几国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要求并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本意,违背公平原则,同时还利用公约否定我国九段线的法律效力。2011年5月,越南外交部就我国海监船剪断越南平明2号勘探船探测电缆举行记者招待会,称中方关于东海(即我南海)的九段线完全缺乏法律依据,违背了中国也是成员国之一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越南这一态度在南海诸国颇具代表性。

三、我国面对南海斗争的对策

(一)全面开展法律宣传造势

南海争端的产生主要肇始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对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带来的巨大变革。现今国际军事斗争法律较量激烈,只有坚持并大力宣扬我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主权,九段线合法有效的详实依据,我国在南海开展军事行动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和保证。要在各种场合、时机表明主权在我的态度,并谴责周边国家军事侵占的违法性和我国采取军事行动维护主权的合法性。要宣传我国因先占而享有主权的历史事实,在开展军事斗争,展示国际、国内法律依据的同时,也可积极从国际法角度全方位研究论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思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结果妥善应对在推进共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国际法律争端。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掘、梳理和利用目前存放在伦敦、罗马、纽约等地有关南中国海的档案资料,同时以恰当的方式实施智力引进,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境外友好媒体平台,提升国内舆论宣传水平,为增强我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法律地位服务。此外,我国专家学者积极在国内外媒体上发声,鼓励学术研究部门就南海问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让国际社会在南海问题上给予我国更多理解和支持,避免美、日等区域外大国混淆视听、挑拨离间,利用南海问题制约我国的空间。

(二)强化岛礁有效控制

南海诸岛礁主权属于我国的法律效力毋庸置疑,我国拥有采取一切手段抵抗侵略、捍卫主权的自然权利,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还要统筹国内外大局,切实维护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我国应增加显示主权的活动,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温而不火地使主权管辖活动常态化、例行化,使行政权力的执行制度化。比如定期采取渔政执法、海监岛礁护理、资源利用规划、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动,同时应注重建立有效经济存在。针对周边国家在有争议区的单方面油气开发活动,可以在不损害共同开发大局情况下,适当效仿其开发形式进行反制,既遏制南海资源被周边各国单方面掠夺,又增加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经济筹码,进而巩固和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南海纷争范文3

一、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1.互联网市场领域商业诋毁行为认定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三终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

2.互联网市场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纠纷案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三终字第4号民事判决书〕

3.“宝庆”商标特许经营合同及商标侵权纠纷案

南京宝庆银楼首饰有限公司等与南京宝庆银楼连锁有限公司等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商标侵权纠纷上诉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2)苏知民终字第154号民事判决书〕

4.“quna.com”在先注册域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北京趣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去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粤高法民三终字第565号民事判决书〕

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侵权认定纠纷案

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雅创电子零件有限公司等侵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纠纷上诉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4)沪高民三(知)终字第12号民事判决书〕

6.信息网络传播权诉前禁令纠纷案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与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侵害音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诉前禁令纠纷案〔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鄂武汉中知禁字第5号、5-1号、5-2号民事裁定书〕

二、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7.“稻香村”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案

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上诉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4)高行终字第1103号行政判决书〕

8.“竹家庄避风塘及图”商标争议纠纷案

上海避风塘美食有限公司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上海磐石意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提审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行提字第8号行政判决书〕

9.“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行政纠纷申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知行字第77号行政裁定书〕

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10.侵犯著作权犯罪案

周志全等7人侵犯著作权罪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4)一中刑终字第2516号刑事裁定书〕

2014年中国法院10大创新性知识产权案件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与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陈朝晖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申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2014)知行字第4号行政裁定书〕

2.(瑞士)埃利康亚洲股份公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刘夏阳等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提审案〔最高人民法院(2014)行提字第11、12、13号行政判决书〕

3.孙俊义与郑宁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申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036号民事裁定书〕

4.苹果公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上诉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4)高行(知)终字第2815号行政判决书〕

5.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与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上诉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湘高法民三终字第51号民事判决书〕

6.东阳市上蒋火腿厂与浙江雪舫工贸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上诉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浙知终字第301号民事判决书〕

7.深圳市周一品小肥羊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粤高法民三终字第27号民事判决书〕

8.杭州聚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浙江融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上诉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浙知终字第289号民事判决书〕

南海纷争范文4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湖南图书发行公司;竞争

20世纪8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在他的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波特五力”模型理论,主要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分析产业环境中的竞争力量,找出机会与威胁,并作出适当的战略反应。波特认为,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五种基本力量。用“波特五力”模型对湖南外教图书公司进行战略分析,有助于对其现今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入剖析,以便提出发展自身的战略、计划和措施,以促进其平稳、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图书发行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湖南外教社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

湖南外教社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位于长沙市芙蓉中路,现有员工约 20 人,拥有 5000 平方米的仓储面积和近 20 家专卖店或加盟店,年营业额约 5500 万元人民币,它是湖南省一家主要从事零售和批销专业外语教材及各类外语图书的出版企业,在图书出版业竞争激烈的湖南市场,湖南外教社图书公司依靠其控股股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强大的资源优势,在专业教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方面名列前茅。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移动客户终端的发展及普及,我国的数字出版业发展迅速,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攀升,出版业已经进入了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过渡的转型期[1]。作为湖南省当地最大且在学术科研、教材等领域等都颇具影响力的传统图书出版经销商,湖南外教图书公司虽然短期内竞争力较强,但在数字出版技术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持持久的活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思考。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其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有助于其了解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策略,提高其经济效益,带动整个图书发行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湖南外教社图书发行公司竞争结构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分析

湖南外教社图书公司的主要控股股东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其老牌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影响下,湖南外教社图书公司在专业教材领域可谓是占据了主动权,但随着国家转企改制等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具有深厚背景的出版社被推入市场,加剧了本行业的竞争。目前,湖南外教社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主要面临两个对手的竞争:①当地同行业出版商的竞争。比较突出的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教育出版社,这两家当地出版企业分别在资源优势和细分市场领域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地位,对湖南外教社的主导产品带来了一些威胁。②外来出版企业在当地的分销商及子公司。此类企业一般具有相当强的全国出版发行销售为一体的背景,在湖南当地对当地细分产品的研发能力虽比不上本土出版企业,但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积累的经验、资源都相当的丰富,近些年来,这类企业纷纷开战本土化战略,一步步蚕食湖南当地的市场。

(二)潜在竞争者分析

任何一个产品进入市场后,只要它能够获利,就会产生许多跟随者【2】。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经济的融合,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企业涌入了出版发行行业,在给该行业注入了全新发展理念的同时,也给诸如湖南外社图书公司这样的传统出版公司造成市场压力,威胁其市场地位[3]。具体有:①民营出版企业纷纷进入。民营资本利用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注重选题策划、高层负责人都是领域内的精英、服务优质等优势逐步拓宽发行渠道,占据市场份额,给湖南外教图书发行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②外资企业纷纷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很多优秀的文化出版企业纷纷来到中国这块新兴的市场上淘金,这些外资企业不仅资本实力雄厚,还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超强的研发能力和灵活的经营理念,成为该市场的一个生力军,如这美国的麦克米伦、英国的朗文集团和剑桥大学出版社、新加坡泛太平洋公司等先后登陆中国市场。

(三)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即从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向信息时代的电子阅读,如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网络阅读等。这些全新的阅读方式与湖南外教社图书发行公司传统的发行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①比较价格优势。通过网络营销模式实现图书的销售,相比较以往的营销模式有着巨大的比较价格优势,特别在渠道费用、物流费用方面,网络营销模式的竞争力更强。②销售渠道的服务优化。传统销售渠道的服务往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成本耗费极大,而电子商务下的图书产品的销售,完全可以实现人性化的服务,诸如售前咨询、售中引导、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流程均可在互联网中完成,大大降低了相关成本费用。

(四)读者的需求分析

目前,湖南图书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细分化特指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细分化的市场竞争需求对出版企业的要求很高,①在出版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务必要针对不同细分领域的消费者;②在营销模式方面,还要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可接受程度不同来进行不同方式的传播理念。在消费观念上,湖南省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原因有着很大的不同,具如经济较为发达,开放时间较早的交通发达地区消费者理念更新快,对新颖产品特别是精神文化产品需求量比较多,但在交通较为不便,开放时间较晚的山区等地区的消费者则对图书这种特殊的产品有着更深一层次的需求,从产品的类别上来看更侧重于实用性。

(五)供应商情况分析

供应商主要考量发行商维度,在发行销售领域,湖南的图书市场化培育比较早,已经走在了前列,在现有市场竞争机制下,这也就形成了“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三足鼎立的激烈竞争局面。如湖南的图书出版市场现在有以湖南图书城和新华书店为代表的传统国有企业、以长沙弘道文化和长沙万卷图书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以高教出版集团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为代表的出版商开设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这些图书发行企业的存在对湖南外教社图书书发行公司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外教社若要使企业成为优秀的出版行业的佼佼者,必定要有自己的合理定位并在自己的细分市场上成为领跑者,同时作为外语出版社在紧跟时代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企业作为出版行业的本质--以传承健康积极的图书为己任,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红.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J].编辑之友,2012(02)

南海纷争范文5

周衡

只要未来中方照顾到欧美在南海的合理商业利益,越菲便无力在经济上挟洋自重,必然转向放弃独自开发的方略,积极谋求与中方的合作开发。况且以现阶段南海油气开发实际经济利益计,对高度关联的中、美、日、澳经济大局而言,根本就是“芝麻与西瓜”

7月1日是华沙条约组织二十周年祭。是年起,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垮塌,全球地缘政治发生“大偏转”。逢此巨变,作为全球独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始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既不参与,更不发起地缘冲突,尽享二十年的和平发展。如今,南海国际纷争有似热旋气流,二十年来第一次将我们中国卷进地缘冲突的风暴眼中。

中国耗得起

南海争端,近因在于越南、菲律宾等邻国对于中国海巡船南海维权的激烈反抗。两国既无力对抗中方这一“警察活动”,更惮于将之上升为军事对抗,遂采取了强烈的政治抗争:一方面在国内发起民众抗议;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大造声势,拉美治华。

美国方面奉行重返东亚的策略,正借此强化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借口确保这一海区的“通行自由”,间接地否定了中方的南海警察权。如果美方进而明确界定何为南海“通行自由”,无疑就是要为中方划“红线”,直接踏进南海海权纷争,充当“域外警察”。这也无异于美国公开放弃其中立地位,引火上身。问题是美方果然有这个实力吗?更多的不过在于借此努力营造出一种牵制中方的政治氛围而已。

6月,中国排水3400多吨的大型海船――海巡31号访问新加坡,新方借此机会呼吁中方明确海巡的范围和界限。这相当于请中方自划“红线”。但是,在中国方面看来,划不划?怎样划?划给谁?何时划?等等,只不过是技术性问题,根本不能作为中方维权的前提条件,且之争从来不是什么技术性问题,何必舍本逐末?

那么,军事对抗甚或通过战争手段能否迫使中方放弃南海维权呢?这是越、菲、美诸方所需考虑的问题。其实也根本没有什么可值得考虑的,中国南海警力后面是军力,军力后面是国力。战端一开,仿佛赌局一般,要打多大?打多久?谁能左右?说到底:美国或赢,但赢不到最后,甚或它根本就赢不起;中方或输,但耗得起,也翻得起本!而越、菲两国,则根本“玩不起”。问题的关键在于:中、美两大国岂会受两小国左右而大打出手?越、菲输不起的经济账

政治、军事之外,算算经济账:越菲经济总量各占中国的1/40强,两国与粤、桂、滇、琼等邻华四省区相比,规模三到五倍于海南,大体等于云南,几分之一于两广,增速不占先,人均产值更低。

贸易方面,以越南为例,2010年对华逆差l∞多亿美元,占其GDP的10%强。因此,两国经济难望中国之项背,与邻华四省区的差距都在拉大的过程中。即便以海南计,如未来中央将其升格为“中国海洋(油气)能源经济大省”,将南海行政权属划归其管辖,并进一步大力投资海洋油气开发、储备和提炼,则越、菲两国未来经济还将为赶超海南而努力。

近几年,越南油化产值的国民经济占比已拉高至近1/4,产出多外销,相当部分还是卖给中国。即便如此,仍无力平衡掉对华贸易逆差,且通胀高企,经济脆弱面还在扩大。摆脱经济困局根本在于石油开发,但如处理不好与中方的海权关系,其石油产业只能是镜花水月。为此,不惜放弃政治承诺,放手攘夺南海资源,刚刚壮大油化产业,恰又遭逢中国强力维权,进退无据,焦燥异常。

至于欧美商业参与越、菲海油勘探开发,总规模远逊于与华能源领域的诸项合作,且面临中方强势雏叔,已明确意识到南海油气开发已近触碰到中方的“天花板”。因此,只要未来中方照颐到欧美在南海的合理商业利益,越菲匣无力在经济匕挟洋自重,必然转向放弃独自开发的方略,积极谋求与中方的合作开发。况且以现阶段南}萌由气开发实际经济利益计,对高度关联的中美日澳经济大局而言,根本就是“芝麻与西瓜”。

摩擦的根本在于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从来都是可以并应当通过协商来取得一致的。这个道理,各方都明白,也达成过有关政治承诺。可以说,现在南海这个动荡局面根本上也无关中国维权,一是越菲放弃政治承诺,二是美国重返东亚带来的地缘冲击。面子上,大家都要给美国一些,相关各方免不了多谈一次或几次,形成新的政治承诺而已,无损大局,无逆大势。

因此,南海之争,一句话:没得打,有得谈!

经济是地缘关系核心

不得不关注的是,南海之争强烈折射出“东亚地缘冲突南移”的重大信息:今年3月的日核危机无异宣告:遍布核电的日本成为东北亚安全最为脆弱的一环,经不起风吹草动,地缘战略价值一落千丈。朝鲜随即转攻为守,高度克制,韩半岛地缘冲突热度几乎散尽。6月,中国海军穿越日本列岛,“第一岛链”有名无实;同月,中国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自由行;7月,中国军机逼近,台提两岸“兄弟说”。二月间,中方一再高调反美对售。不足半年,美国及其盟友在东亚的地缘战略高度与战略强势大幅滑落,是其国力衰颓的征兆,更是东亚地缘演化的必然。

东亚地缘关系的核心是经济一体化,不是价值观外交纷争,更非军事同盟对峙。诚如中方主导开发湄公河流域,将极大提升这一地区乃至整个东盟的经济潜能与规模一样,推而广之,搁置争议,中方主导南海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对于整个东亚经济圈亦将带来不可限量的光明前景。实为东南亚乃至东亚地缘演进之大格局!越、菲两国实乃应激反应,意气之争而已,美、日、澳、韩等的鼓噪跟进也只不过是过度解读、操弄议题罢了。

南海纷争范文6

一、对峙源于菲律宾的误判

在侦察机发现黄岩岛附近中国的渔船后,菲律宾巡逻舰“德尔皮拉尔号”4月10日慢悠悠地驶抵黄岩岛海区,准备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附近中国海监船及时赶到,横在渔船与军舰之间,菲律宾抓捕行动失败。消息传回菲律宾国内,政府官员和媒体渲染这是中菲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对峙。其实,菲律宾海军和执法人员在南海对中国渔民下狠手早已有之。2000年5月26日,琼海市01068号渔船在南沙海域作业时,船长符功武被菲律宾海军无理打死,其余7名船员被菲军抓扣,中方对此类事件很少有过激反应。

此次对峙发生后,中菲互派船只到事发海区,双方召唤对方外交官员,以示抗议。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时而表示中菲关系重要,时而又认为不能容忍中国在该海区的活动,提出要把与中国的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上去。事发后,中国稍有犹豫,但很快打出组合拳,除外交抗议外,还进一步强化海上执法力量的存在,并小试“香蕉战”效果显著,显示中国保卫黄岩岛的意志。

此次对峙至今,菲律宾至少犯了两个判断错误:

第一,菲方认为,中国不会在该海域对其抓捕中国渔民和抢劫行动做出除外交抗议以外的其他行动。但事实是,2007年以来中国海上执法力度大增,海监、渔政船积极参与到维护海洋权益斗争中。对峙后,中国石油企业公开在南海相关区域招标;中央批准建立三沙市,不但拥有行政管理权,而且还拥有军事力量。这种政策调整让菲律宾难以适应。

第二,菲方认为,中菲间纷争升级,美国会伸出救助之手。美国亚太政策调整对地区国家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回顾2008年前的南海形势,总体是平稳的。此后,奥巴马政府官员发表重返亚太言论,南海矛盾升级,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利用地区旧有领土或海洋权益纠纷,挑起地区国家与中国的对抗,美国从中渔利。地区国家感觉到中国强大后的压力,希望找靠山保持其在南海既得利益。菲律宾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它与美国有悠久历史关系,包括总统在内的现领导人受的是美式教育。但对峙后美国的表现却让菲律宾失望,4月30日美菲2+2会议后,美国只对菲律宾拨出3000万美元援助款,连菲律宾官员也认为如此援助太少。

黄岩岛对峙发生在中国海洋政策出现调整、美国重返亚太且重点经营东南亚地区以及菲律宾急于固守南海所占岛礁和海域的大背景下,产生“最为严重对峙”是有关国家还没适应新环境、靠惯性思维来对待南海争端的结果。

二、对峙事关中美菲三方

表面看,黄岩岛对峙是中菲两国争端,但中菲谁都不能把美国真正排除在南海之外。中国长期坚持通过双边与谈判途径解决南海岛礁和水域争端,包括“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不允许美国参与谈判过程。某些国家认为,这种立场代表了中国的焦虑,即南海问题国际化将使中国面对众多对手,最终中国失去南海的主动权。因此,中国始终排斥美国等域外国家的介入。目前最大挑战是,中国手中有何政策能保证其阻止美国的卷入。在高调重返亚太后,美国“再平衡”的目标已锁定中国这个企图打破亚太地区旧有平衡的国家。要想让美国不插手南海事端,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菲律宾则希望美国能为其撑腰,据守甚至扩大其在南海的利益。美国出于其战略利益考虑当然不会轻易离开南海。

1.菲律宾。对大多数东盟国家来说,它们长期采取“二元外交政策”:一方面,对中国保持着强劲的经贸往来,经济依靠中国。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不贬值人民币,对东盟尽快走出危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支持作用。此后,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得以全面提升。

第一,中国当前是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达到3628.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4%。按照总理的设想,到2015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可达到5000亿美元。菲律宾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11年8月,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访华期间,中国与菲律宾签署上百亿美元的合同。但这位带中国血统的总统尽管在华期间访问祖地并说了很多好话,但一回马尼拉他就开始向中国发出不寻常的语言。

另一方面,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东盟国家又担心安全受威胁。1986年,马来西亚出版迈克尔・亚胡达的小册子《中国》。他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阐述中国令他国不安的原因。在安全领域,东盟国家愿意与美国合作,包括采购武器装备,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尽管可诉诸经贸手段对付像菲律宾和越南之类国家,但时至今日中国依旧保持着克制,因为中国非常清楚,域外国家希望中国与东盟国家把关系搞僵,它可从中渔利。中国不可能轻易地向东盟国家进行国家战争,但存在着冲突的可能。1988年3月14日中越海军赤瓜礁冲突,其实是局部摩擦失控后的结果,并不是国家战争。在审视中国对南海的政策时,我们必须把国家战争和地区冲突区别开来,把现实战争与口水战区别开来,这样才有可能控制危机升级。

第二,中国维稳与美国国会介入。菲律宾认为,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一直在退缩,很虚弱,特别是当中共2012年十开幕前,维稳会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中国不可能在南海动武。在总统阿基诺眼里,中国不会打第一枪,因为它要考虑形象、声誉、国内发展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2012年4月,阿基诺总统在记者会上指出,就“目前形势来说,中国不愿意运用武力解决南海问题”。他指出,“来自北京的新抗议只是口头上的,不代表北京方面真实的意图”。与此同时,菲律宾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前国防部长、现议长恩里莱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一旦南海问题升级,我们不可能不把它国际化。这是为什么中国不敢对该地区军用舰艇开火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还有同样重要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存在于世界上。”他继续说:“如果中国真敢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军舰开火,那它将适用于《共同防御条约》范畴之内。”在恩里莱看来,不但有美国给菲律宾提供保护,而且中国是爱面子国家。他说:“如果中国敢开火,那就让它显示出一个扩张式政府和社会的真面目。我认为中国不愿意在世界上显露出如此形象。”显然,菲律宾政府把中国动武的可能性排除在其决策之外。

错误判断导致菲律宾的错误行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当成是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对侵犯中国南海权益的国家采取忍耐和克制姿态,希望采取通过走经贸合作道路接近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外交政策。但中国的克制和忍让并没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相反,部分国家始终认为中国是软弱的。而且中国在当前集中于国内经济建设时期不会对在南海的蚕食采取过激行为。

持续数月的黄岩岛对峙已显露出初始结果:中国已牢牢掌控着这片水域和岛礁,但菲律宾并不死心,也不会或不敢承认在这次对峙中的失败,因为对阿基诺来说,承认失败就意味着现政府的无能,最终只能提前下台。中国会继续在黄岩岛对峙中保持克制与忍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继续“软弱下去”。2012年5月由《环球时报》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在中国七个大城市中有7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动用武力维护国家,31%认为南海会爆发战争,28.6%选择武力收回被占领的岛、礁、沙洲。这项民间测验并不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反映,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形象、责任以及国内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领土完整的问题。

2.美国。4月美菲2+2会议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重申美国的立场是一贯不变的,美菲双方讨论了地区安全形势,对朝鲜半岛形势发展和黄岩岛事件“深为关切”,尽管美方对争端不持立场,但“作为一个太平洋大国”,美方在航行自由、维持和平与稳定、尊重国际法等方面有国家利益,美方将与菲律宾就此保持密切接触。

但外长德尔罗萨里奥承认,美国在会议期间并没有给予菲律宾一个明确要保卫菲律宾南海争议海域的承诺。他指出,在义务方面,美国一直以来已经表明了它不会直接卷入领土纷争当中,美国主张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南海的纠纷,通过多边渠道和与国际法相一致的法律机制(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争端。

如果回顾一下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双边关系发展,我们很容易解释,美国的这种模糊政策也许是其最好的选择。美国学者葛莱仪在她的报告“南海的武装冲突”中指出,从美国自身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这是最好的选择。首先,美国必须坚持利用国际法或原则来支持除中国之外其他国家的诉求。第二,美国应该保持其对盟友的义务承诺并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第三,美国应该保护其在南海的经济利益。第四,美国必须与中国合作。她指出,任何美国所卷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都是其他事件不能比拟的。美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保证中美关系的稳定,从而继续保证北京能够在更广泛的地区和全球事务中进行合作,并把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当中。

美国的官员同样表达了这种关切。在美菲2+2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希拉里・克林顿重申对华立场。她说:“中美关系重要,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对我和奥巴马总统,而且是对美国人民和世界。我们一直在努力建造一种有效、建设性和全面的关系,从而保证我们找到一起工作的道路。就目前来说,一种建设性关系包括了坦率地谈论我们观点并不一致的领域。”

然而,尽管奥巴马政府始终公开声称不站边、不干涉,但是其立场已完全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上。美国声称,其南海利益是维持南海航行自由,不偏袒任何一方,支持通过规范南海行为的政治或法律文件,反对声索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各方在南海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法。美国还声称,南海也是日本、韩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利益所在。奥巴马政府一直宣称,南海地区若出现形势紧张或不稳定,将危及国际航行自由和安全。美国还暗示,将启用同盟条约,保护菲律宾在内的地区国家。

2009年以来,东南亚地区是美国重返亚太的重点经营区。美国利用地区固有的领土或领海冲突,鼓吹中国,以重新把到该地区,而地区国家出于据守既得利益考虑,积极与美国相呼应。美国的做法主要有三:

一是在南海周边巧立名目,租借军事基地,以点带面掌控南海。经过几年的经营,美国已经在南海周边国家建立起点状基地网,采取临时租用或部队轮换形式,平时在菲律宾苏比克湾、越南金兰湾、新加坡樟宜港和泰国的乌塔堡关键点建立起维修、补给设施点,战时美国可立刻进驻大规模部队。按来访部队协定,美国已经长期驻扎菲律宾苏比克基地;美国军舰在金兰湾获取了维修和补给等后勤保障服务;2012年秋天,美国的濒海战斗舰将进驻新加坡;在泰国的乌塔堡基地美国则用国家宇航局观测天气的名义避免了泰国敏感的政治。

二是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军事交流,以期显示存在和兑现义务。两年来,美国明显地加大南海纠纷背景下的军事演习,其特点是:联手国家多,涵盖了菲、越、文、马等国,还把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拉入南海军演当中。针对性强,包括夺岛、登陆、保卫钻井平台等,如美菲军演中设立了“小艇登陆突击”和“两栖登陆突击”科目。演习靠近有争议的海区。美国与东盟官员来往频繁,东盟国家军政要员频访华盛顿,请求军援和安全承诺;美国军政领导人也频访东南亚国家。美国承诺将帮助菲律宾升级武器装备,建立最低限度的有效防御系统,“以达到共同的安全目标”。在美国指使下,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不断向南海渗透,日本自卫队和韩国海警分别参加了与菲律宾等国的军事演习,承诺为菲律宾提供巡逻艇,建立情报预警和军事培训。菲律宾则表示愿意让美国和日本等国进入南海,赞同美国把P-3C反潜巡逻机部署在菲律宾。目前,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每年在亚太地区至少参加170场军事演习,对该地区进行250次左右的港口访问。未来,美国将增加太平洋联合军演的数量,扩大军演之规模,海军舰艇不仅要访问太平洋港口,而且还将远赴印度洋进行港口访问。

三是强调国际法和自然地理环境为解决南海争端的依据。奥巴马政府在多个场合均表示,当争议涉及领土时,美国希望以和平的、符合国际法方式解决争端。国务卿希拉里声称,要以自然地理结构划分海域和岛礁归属。美国奥巴马政府强调,亚太地区国家应通过协调的外交方式,而不是强制、胁迫和冲突来解决南海问题。所有存在主要纷争的领土、海洋都应该依据国际法,特别是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问题,这明显放大该公约的适用范围和作用,也否认美国对二战后国际划界和归属的法理依据。同时,为干涉南海事务,奥巴马政府正在推动国会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理由是:美国“从这项公约中获益最大,超出任何其他国家”。国防部长帕内塔也指出,新防务战略强调从西太平洋延续到印度洋和斯里兰卡。“如果不批约,美国就放弃了行动最有力的法律基础。”

三、对峙涉及几对关系

要准确理解此次对峙的深刻含义,有几对关系需要我们做出回答:

维稳与维权。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出于维护地区稳定和睦邻关系、保持负责任大国形象考虑,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维护稳定为主的政策,面对部分国家不遵守相关文件的做法妥协和忍让多于斗争,并希望通过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来缓和紧张局势。然而,这种忍让被部分国家视为“软弱”,认为中国不会、也不敢在南中国海有实质性作为。菲律宾和越南,不论是言还是行,是最具有挑衅性的两个国家。殊不知,中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正如中国外交官员所说,“软”与“硬”都是外交政策。所以只看“软”中国,那会引来严重的后果。中国国家副主席前不久在清华大学世界和平论坛上阐述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他说,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在这里,维权是基础,维稳是条件。把维权放在基础位置,这是今后中国外交必须的抉择。

历史与现实。中国一直认为,南海相关岛屿和水域属于中国是历史定论。建国后,中国海上实力不支和海洋意识淡漠,多年里中国缺乏对海洋国土的经略。中国能在南沙占有一席之地,应感谢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建立海平面观测站的决议。中国承担第74号海洋观测站任务本身就证明,联合国也不否认中国对南沙岛屿和相关海域的。然而,现实是有关国家从1970年代后加大对南沙群岛的侵占,并加大对地区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的掠夺。历史证明是中国的范围,现实中却被践踏。这种时空差距是引来当前南中国海纷争的主要原因。

旧法理与新法律。当前,国际体制仍旧沿用二战后有关安排,它是以战争胜负来确定的,想变更并非易事。近年来围绕联合国改革,争取入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并未取得进展,关键是用战争打造的国际秩序不可能轻易发生巨变,二战后对领土安排也是不可能任意改变的。二战结束,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中国政府派出舰队接收南沙相关岛屿,行使,这是世人尽知的历史,中国不放弃对南沙拥有是国际法规定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改变南沙归属。

当前,几个声索国及部分国际法专家喜欢引用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与中国讨说法,特别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成为声索国的主要依据,认为中国在该公约签字,就等于放弃历史主张,这显然是拿着新法律要讨已归属他人的财物。中国不反对使用《公约》说事,但《公约》不是问题的全部。菲律宾要把黄岩岛争端提告到国际法庭,它并没有百分之百把握打赢这场官司,因为法庭判案不是依据一部法律,它当然要考虑法律本身,也要考虑事实。

四、对峙影响深远而重大

黄岩岛对峙不论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影响国家关系、海洋意识、军事准备甚至地区新安全架构的里程碑式事件:

第一,将刺激相关国家重新思考南海政策,而中国必然要有应对。短期内菲律宾会把这种强硬态度维持下去。长远看,它会强化与美、日,甚至印度及东盟有关国家的关系,大幅度引进军事装备,以武力据守既得利益,还会在南海其他方向与中国展开争夺。其他国家,不管是南海声索国,还是地区外国家,也会对中国日趋积极的海洋政策做出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难度和成本。

第二,成为大国在亚太地区较量的风向标,南海非声索国的卷入会加深。实力上,菲律宾在几乎所有方面都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敢于挑战中国,除了战略判断失误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即大国介入。黄岩岛对峙正演变成大国间较量,尽管这种较量还是若隐若现。但中美围绕南海隔空喊话的频率越来越频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承诺加强与菲军事合作,但公开强调在和领土冲突中美国不选边站队。不过,细品美国近期表态,会有别样感受,主要有二:一是不能动武,这显然是说给中国听的;二是按照国际法和地理环境解决争端,这是对菲律宾谋求南海争端国际化论调的重复。从美菲协议看,美国不承担保卫黄岩岛任务,有学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对峙如果演变成冲突,美国不会卷入,但这只是推测。事实上,美国卷入南海事态发展是肯定的,只是介入方式会不同,如向菲提供军事装备、情报和后勤支持,甚至会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借口派军舰和飞机插入冲突地区等,这是多年来美国“环太平洋演习”的重点课目,中国对此要保持清醒。美国一直在强化亚太地区防范中国的安全体。地理位置上看,一旦中国军管黄岩岛,等于在菲以西海域撕开个口子,同时在苏比克湾外建立了堵截屏障,美国怎能放任不管?

日本最近几年在南海表现活跃,不但派兵到此海域联合军演,而且在黄岩岛对峙事件之后公开提出派兵驻守菲律宾,都说明日本愿与菲站在一起与中国抗衡。日本首相说,日本在南海有“重大利益”。不管这种利益何在,卷入对峙确实能给日本带来不少好处:一是借机进入南海;二是加强与菲军事合作;三是减轻中日纷争压力;四是向菲律宾出售军火。2011年底,日本政府解禁武器出口限制,可向除美国之外的第三国出售武器。由于历史原因,地区国家对日本制造的武器保持谨慎,而菲律宾与中国在黄岩岛对峙正好给日本机会,无孔不入的军火商除“慷慨”向菲赠送巡逻艇外,大宗军火交易还在后面。

对菲律宾来说,当然乐见美、日等国卷入对峙事件当中。但殊不知,大国怎会为菲火中取栗?更何况把大象拉到甘蔗地,让它们搏斗,遭殃的不仅是大象,菲律宾要承担的损失会最大,而参与大国角逐的小国历史上没有几个能得到好下场,更多的是成为大国的牺牲品或垫脚石。

第三,破坏东南亚共同体建设的进程,甚至导致东盟分裂。长期以来,建立东南亚共同体一直是东盟的愿望,也提出了日程表。共同体一旦建成后,东盟将从较松散、以经济合作为主体的地区联盟,变成成员国间政治与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各领域关系更紧密、实现一体化的区域组织。

但是,菲、越等国一直希望把东盟打造成能与中国就南海问题抗衡的地区同盟,抱团与中国“打群仗”。但东盟不是每个国家都是南海声索国,相反,对华都保持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关系,菲律宾等鼓动抱团对付中国是不现实的。黄岩岛对峙后,菲律宾领导人要东盟国家选边站队。然而,就连对华“强硬”的越南也没正面回应菲律宾,可见,建立对付中国的地区共同体的设想难以实现。2012年7月的东盟外长第45届会议因为菲律宾和越南坚持把南海问题列入其中而不欢而散,第一次未发表会议文件。南海问题已经把东盟的团结给割裂开来。

南海纷争范文7

8月2日,我乘着飞往海南的飞机来到海南岛。下了飞机,我们随着路边的风景,随着导游的介绍,随着汽车的前进,我们来到第一个景点——热带植物花园。那儿种植了奇花异草,让我不知看什么好。

最让我难忘的是第二天的海洋之旅,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挑战。我们经过导游的介绍,纷纷报名去潜水。我穿上潜水衣,准备下水。穿潜水衣的感觉可不好,让我在炎炎夏日下,像是中暑一样。在下水前,我们先进行了水上培训。教练教我们了几个手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我们反复地操练着。接着,我们乘着游艇来到海的另一边进行潜水。轮到我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不知不觉地跳到了喉咙口。我穿上了重重的腰带, 再背上氧气瓶,咬上换气的咬嘴,我先试了试潜下去,一低头看见很多美丽的热带鱼和电人的水母,石头老弟争着说:“还没说到我呢?”珊瑚妹妹娇气地说:“我都没说到,何况你呢?”感觉海底是一个缤纷世界,是一个美丽家园。第二次,我深吸了一口气就潜下去,我潜到了底,有种征服海洋的感觉。但是可恶的水母迎面扑来,我被它哲了一下,虽然有些痒,但在海底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一天,两天``````五天,时间悄悄流逝,海南岛五日游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风采之都——海南。

南海纷争范文8

云南白药卖牙膏,哈药集团做饮料,药企纷纷投身保健饮料和日化产品两大阵营,跳起了看似“叫好又叫座”的“健康Style”,昔日的蓝海已经迅速升温变“红”。

跨界,似乎已是药企发展的必经途径。药品零售价连续下调,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大幅上涨,导致药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随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调整,新产品上市也越发艰难。为了进入生命周期再生期的新阶段,药企已不得不跨界转型。

在跨界的路上,“大健康产业”的大旗指引着众药企前行的方向。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保健、养生、美容等方面的需求,药企纷纷投身保健饮料和日化产品两大阵营,跳起了看似“叫好又叫座”的“健康Style”。

2012年10月,法国头号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与可口可乐公司联手推出一系列保健、美容饮品。于此前后,哈药集团推出了保健水饮料和瘦身饮料,苗药企业贵州百灵推出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在国内与其争锋的还有三九集团的“下火王”凉茶,星群药业的“夏桑菊”,香雪制药集团的“上清饮”等形色各异的保健饮料。在碳酸饮料冷场的趋势下,主打“中药牌”、“美容牌”、“能量牌”的功能型饮料一时之间铺满货架柜台,令人目不暇接。

在各显其能的保健饮料拼抢市场份额的同时,横跨药品和化妆品两大领域的药妆和保健快消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药企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进军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头阵,自2005年进入市场,云南白药牙膏先以22元的高价将自己定位于高端,跳出了竞争日趋激烈的中低端牙膏红海,并以医药保健品的整合推广策略和“锁定商超,布局全国”的销售策略突破破冰期。根据云南白药的财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仅白药牙膏的收入就达到12亿,同比增长约40%。此外,云南白药还在日化领域挖掘出了洗发水、沐浴露和面膜等新的业务增长点。

云南白药在快消市场的立足引得其他药企争相竞逐。2012年5月,哈药三精在合肥投资3.1亿元建设三精日化用品生产项目。滇虹药业、康恩贝、片仔癀马应龙等药企也早已“涉水”药妆市场。昔日的蓝海已经迅速升温变“红”。

“药企开发保健饮料和药妆的优势在于从原材料到研发技术、从生产条件到场地厂房等,很多都是现成的,不用‘从零开始’。”业内人士分析,“药企的品牌价值也会得以体现,从安全性、有效性上来说,消费者能获得更多保证”。

然而药企的转型不只限于跟风。药企在产品营销、市场拓展以及销售团队培养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承受着国外日化企业的竞争压力。在消费者对于健康牌已逐渐“麻木”,同质产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市场环境中,在营销上的差异化策略或许是药企在新红海中不翻船的必修课。

南海纷争范文9

关键词:南海问题 中国 海洋权益

中图分类号:D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17-01

从“韬光养晦”到“中国崛起”,中国秉承着“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与海外各国通力合作,为实现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勇猛精进。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得以扩大,一时间,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外交新思维”、“中国正在崛起”的讨论不绝于耳,这让有些国家“紧张”、“猜测”甚至“眼红”起来,他们对中国强调的和平发展战略以及防御性国防政策视而不见,却放大中国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重谈“中国”。中国巨大的海外利益是我国国家利益的自然延伸,必须得到维护和发展,中国政府以“和”之心致力于“河清海晏”,但对于任何威胁或损害中国海洋权益与安全的行为,我们必将沉着应对。

一、千年南海话沧桑

从历史上来看,南海问题由来已久。东汉杨孚在《异物志》中载到:“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三国时期万震著的《南州异物志》也有“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的记录。两条史料如出一辙般记述了古人所言的“崎头”是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由此可见,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初步了解并熟悉了南海的基本特点,而“涨海崎头”也是指南海诸岛的礁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关注南海问题,南海航线一直被日本视若“海上生命线”,正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身蕴藏的巨大资源潜力。南海地区也被一些西方战略国家称之为“亚洲的地中海”和“第二个波斯湾”,更有甚者提出了“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各周边重要海峡,谁就控制了整个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大胆论断。

二、纷争互起问题生

而如今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甚嚣其上。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宣扬、鼓噪其南海主张,拉拢其他域内域外国家共同联合对华施压,并举行了两次极具挑衅意味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扩张声势。另一方面,美国搭东盟的“便车”,用共同的政策来制衡中国在南海所谓的“咄咄逼人”态势。东盟各国于是纷纷采取“软平衡”或“制度性平衡”战略来应对局势的变化,其中东南亚几个主要国家倾向将“离岸平衡者”进一步引入地区安全架构中,甚至有些国家不惜做西方国家的马前卒,处处与中国为难,这正中了美国政府的“下怀”。同时,美国媒体也发表报道称中国在南海相关岛礁的“陆域吹填”是中国“海上威胁”的最新佐证。甚至有美国学者提出中国正在“扩张南海,滥用人权”的言论。这些安全谬论冲击了原有的海洋安全秩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从与东南亚国家睦邻友好的大局出发,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各项原则,坚定地维护和促进国际法治,但这并不表明中国政府会轻易放弃南海的领土和任何海洋权益。中国政府这一系列争端行为被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的社会学教授REX LI称之为是一种“新的自信”,这种自信也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对美国的战略地位以及现有的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挑战。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就多次挑起纠纷。从归属来看,纵观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隋书・流求国传》载称:“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鼋屿,又一日,便至流求。”该书中称为高华屿。1221年南宋王象之所著《舆地纪胜》一书也提到钓鱼台、赤屿。明朝1403年时编撰的《顺风相送》一书中最早记载了中国人利用赴琉球的史实,书中记载的名称为“钓鱼屿”和“赤坎屿”,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赤尾屿。种种史实证明,中国先民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远比日本人“发现”这些岛屿要早约500多年。而日本政府蓄意通过“先民间后官方”的策略性途径,制造了实际控制的所谓“既成事实”,称为“无主地”,希望通过国际法中先占原则来获取及其周边岛屿的与既得利益。并且,安倍政府还企图利用价值观外交来刻意制造“海洋大国”与“大陆国家”间的对立,妄言中国及东海维权活动是以“武力”改变现状,不断地通过官方文件、媒体舆论大肆渲染公然制造“中国”。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带来不适应甚至惊恐,引起了日本政府“战略焦虑”,这种焦虑逐渐演化为“战略冲动”。日方不顾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强占,否认二战侵略历史,不顾国际舆论强行修宪放开自卫队,妄图侵占及其附近岛屿,百般纠缠抵赖,形成对中国领土及海洋维权的严重挑战。日方政府一再针对中国,安倍内阁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利用“重要影响事态”、“存立危机事态”和“灰色地带事态”三个核心概念颠覆原有的安保体制,把南海争端与朝鲜半岛、争端、等紧密联系起来,在制度上彻底摆脱了和平宪法和国会在对外动武问题上的牵制和掣肘。“中国威胁”已成为日本制定各类安保政策的最重要借口。

中国政府在十以来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并相继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力图全面推进周边外交,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然而美国、韩国、日本的诸多媒体却将“一带一路”倡议形容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旨在建立“一带一路”的基础上,面向东盟和中亚等地区进行对外投资和发展扩张。美国媒体认为中国试图通过这个“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来成为美国那样的“真正的超级大国”。我们必须看到,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利于中国向西打开出口,化解东面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重返亚洲和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对中国发展进行遏制所造成的压力。在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上,我们迎难而上,毫不退步,且长期以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充分尊重相关国家的自,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仍将秉持上述原则,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完全根据本国利益自主做出决断,来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三、结语

南海纷争范文10

一、完善旅游合同法律制度。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海南要“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这就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要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还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水平及规范性的旅游行为。旅游合同法律规范作为旅游活动最重要的行为规则,既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性,往往涉及诸多体现专业性和更具广泛性的法律关系,是规范旅游行为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对旅游合同法律规范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特别是对旅游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大量的旅游合同纠纷。同时,由于旅游合同纠纷处理程序及规范的缺乏,导致司法部门在处理旅游纠纷时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出现了同类案件不同裁判的现象。由此可知,旅游合同法律规范的匮乏,使得维护合同纠纷双方的合法权益困难重重。因此,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语境下,为有效维护旅游合同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我国旅游法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相关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旅游合同法律制度,规范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规则,预防和减少旅游纠纷的发生,使旅游合同立法能够真正与国际接轨,保障国际性的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在完善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方面,笔者建议应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合同的专门立法。专门立法是指相关立法中用专门的章节来加以规定。旅游法应用专门的章节来规定旅游合同的定义、订立方式、主要条款、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旅游给付人的责任划分等,厘清旅游合同法律关系。

二是旅游合同的订立。旅游法关于旅游合同的订立应主要完善如下条例:(1)旅游合同主体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2)旅游合同形式;(3)旅游合同的主要条款。

三是旅游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旅游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旅行社的权利和义务与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即将出台的旅游法应参考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旅游合同内容的规定,完善旅游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旅行社的义务主要包括:(1)提供约定的旅游服务的义务;(2)慎重选择旅游给付辅助人的义务;(3)合理组织旅游活动的义务;(4)保证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义务;(5)对旅游者在旅游中购物承担协助义务。旅游者的义务主要包括:(1)旅游者有给付旅游费用的义务;(2)旅游者的协力义务。

二、建立境外游客旅游权益保护机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必然吸引大量的境外游客。即将出台的旅游法中应强调对境外游客权益的保护,既要充分保护境外游客的人身安全及财产不受侵害,又要给他们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保障。笔者建议,旅游法在建立境外游客旅游权益保护机制中应具体完善四方面内容:

一是完善境外游客进出海南旅游免签证制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点在于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海南,这要求海南要实行入出境自由及简化的政策,应通过旅游法将海南岛旅游入出境制度简化。

二是完善境外游客入境管理法律制度。境外游客入境涉及许多法律问题,建立相应的入境管理制度不仅是行使国家边境口岸管理的主权所系,也是对入境游客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南海纷争范文11

岛争争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资源,有人说是战略制高点。其实大体而言,拥有岛屿的行为体拥有对岛屿全部利益的合法使用权,从这一点来说,在任何时期,岛争的燃点大都是岛屿归属问题。

传统岛争的基本特点

传统岛争中,强权博弈的轮廓鲜明。

在二战以前,岛屿争端的行为体往往是单一的。传统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确立的国家,他们雄心勃勃并且主导时局,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超越或低于国家的行为体能涉足国际舞台。传统安全观的盛行局限了行为体应对岛争的手段。由于交通通讯技术的相对落后,南北两极地区的岛屿没有被各国真正意义上地争夺。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各国有争议的海域内岛屿。18世纪澎湃而至的殖民浪潮与传统岛争在时空上重叠,其结果是,宗主国的介入与被殖民地的诉求交织,成为烙在传统岛争上鲜明的印记。

二战后岛屿争端的新变化

二战终结以后,与传统岛争形态迥异的特殊岛屿争端开始浮出水面,岛屿争端问题愈发复杂多变。

首先是岛屿定义的模糊化,它涉及岛屿本身的定义以及岛屿权利范围定义的模糊化。对岛屿的传统解释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然而,这个定义渐渐无法满足随即而来的特殊岛情。日本通过在冲之鸟礁设立经济活动基地,利用了海洋法公约的漏洞将岩礁变身为含金量高的“岛屿”。这种变礁为岛的做法凸显了岛屿本身定义的模糊引发新岛争的风险。最典型的要属北大西洋中一块名叫罗科尔的海岩,它引发了四个国家之间的酣斗。英国认为罗科尔是个岛屿,但是爱尔兰却认为罗科尔只是礁石,丹麦指出罗科尔和法罗群岛在地质上属于同一块海底高原,因此其海底资源应属于丹麦。冰岛觉得该礁石处于冰岛的海底大陆架上,所以冰岛有权分一杯羹。四国各执一词,如今只有等待联合国的裁决。

拥有岛屿而获得的权利范围因国际政治的动荡、国际条约的变化有多种解读。以苏联解体为界,许多新的岛争纷至沓来。其中一例是从1990年持续至今的弗兰格尔岛争端。弗兰格尔岛位于北冰洋附近,在1811年上了美国国旗,但1911年苏维埃政府官方宣布拥有其。美国与苏联在1990年批准了关于双方海岸线分界的条约,弗兰格尔岛从而属于苏联。然而,由于稍后苏联解体,新的俄罗斯政府不承认旧条约,这令弗兰格尔岛的归属再次被放置讨论。岛屿定义的模糊意味着岛争数量和范围的一种扩大,因此有必要确定新的岛屿定义。

第二个变化是岛争行为体趋于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激荡,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个人等在内的非行为体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对国家的造成一定的侵蚀。行为体与非行为体争夺岛屿的情况正在吸引人们的注意。位于英吉利海峡上有一座人工小岛——西兰德岛。西兰德岛由一座英国二战后废弃的海上堡垒,名为“怒涛之塔”的钢铁平台改造而成。1967年,它被前英国皇家陆军少校帕迪·罗伊·贝茨(Paddy Roy Bates)独占且宣称为独立的“西兰德公国”(Principality of Sealand),成 为著名的私人王国。西兰德公国的面积仅有550平方米,其常驻居民为贝茨和他的家人。

西兰德公国与英国在对西兰德岛的问题上存在争议。根据该公国官方网站的描述,为了防止英国领海附近出现潜在的威胁,英国军方要投掷炸弹来破坏在公海上遗留的英国废弃堡垒。贝茨一家有一次就听到来自直升机上的威胁:“你们是下一个!”贝茨和儿子则鸣枪示警,因此被英国法庭传审。法庭上,针对西兰德公国是否独立的许多争执和援引法律都追溯到了17世纪。最后,法官不得不说,“这个被扭曲的虚张声势的事件也许更像是发生在德瑞克爵士时期的事,但就我的判断而言,英国法院没有(对西兰德公国的)管辖权。”英国法院的这一决定后来成为“西兰德公国”独立的一项重要法律依据。南美洲、中东和非洲不少国家都已承认“西兰德公国”的护照。但是,按照国际法的衡量标准,西兰德公国目前仍不具备被国际社会承认的资格。

除了行为体与非行为体争夺岛屿,有些时候,非行为体会单独争取岛屿。“尼马克共和国”(Nymark)便是一个例子。此外,上文提及的弗兰格尔岛争端虽然现在没有得到美国当局的正面回应,然而美国国内一些极端组织不断申明将捍卫该岛的。

另一个对岛屿争端有影响的新因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距离海平面较低的岛屿濒临“灭顶之灾”。但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岛屿的消失或许是促进和平的好事。印度和孟加拉国相互争夺的新穆尔岛在2010年被海洋淹没。印度贾达沃普尔大学海洋学教授哈兹拉评论道:“两个国家谈判没能解决的问题,全球变暖把它解决了。”然而,印度官方仍然宣称,小岛的消失不影响印度对小岛所在海域进行控制。自然地,消失的岛已经不存在争论所有的价值。这种非人为因素影响的岛争,恐怕是有史以来的唯一。但是,消失的岛所在海域的纠纷,很可能是接下来的焦点。

从反面来说,全球变暖促进了岛屿的产生,间接引发新的岛争。由于气候更加温暖,北极冰川融化,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附近出现了许多新的小岛屿。2004年,英国艺术家哈特利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参加会议时,发现了一座这样的新岛屿。他在《斯瓦尔巴群岛条约》中发现了一个法律漏洞,于是宣布对这座尚未命名的小岛拥有,将这座小岛命名为“尼马克”(Nymark:新土地之意)。2012年,尼马克岛成为伦敦文化奥运的一个项目,并改名为“不在之岛”(NowhereIsland)。这个艺术项目旨在强调人们如何应对紧迫的气候变化事件。如今,共有来自135个国家的23,003人签署成为不在之岛的岛民。这个为了宣传全球变暖的环保行为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加,表明了岛争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岛屿,也可能是为了支持公益活动。这时候,岛争本身不是目的,而成了一种手段。

两极地区作为真空地带,在过去并未获得过多关注。然而随着各国资源开发和战略目的的考量,对两级地区的要求使得该地区成为一些国家利益争夺的焦点。南极中心有一块南极大陆,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确定的大陆。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期,各国就已经对南极洲虎视眈眈。不仅有英国、阿根廷、智利争夺南极半岛,英国、阿根廷对部分英属南极领地的归属也各执一词。于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通过法律的形式冻结南极, 不仅为各国和平开发使用南极地区提供法律的保护,也使南极地区岛屿的争端画上了一个句号。

北极的中心是广阔的北冰洋,过去各国对北冰洋的争夺不如南极洲那样激烈,因此也无类似《南极条约》那样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各国的行动。目前,1920年的斯瓦尔巴德条约以及1990年由八个环北极国家签订的“八国条约”,都未涉及北极地区的规定。

由于没有类似南极条约的束缚,北极无疑成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博弈中的角斗场,不仅承担着南极岛争带来的新要求的重量,还肩负着自身产生的岛争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丹麦与加拿大相争的汉斯岛。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丹麦格陵兰事务部部长乘直升机登上汉斯岛,插了一面丹麦国旗,并在国旗下埋了一瓶白兰地酒,留下标语:“欢迎来到丹麦小岛。”2005年,加方士兵登陆该岛,以同样方式插上加拿大国旗,藏下一瓶加拿大威士忌。双方掀起了“埋酒斗法”和“插国旗竞赛”。官方对峙传染到了民间,双方的“爱国人民战线”纷纷在google上展开“民间斗法”,打广告宣称对汉斯岛拥有。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岛争的进程将会随着“西北航道”的不断开发和各国科考、资源勘探活动的增多而趋于激烈。

最后一个有趣的新情况是政治报复行为导致的岛争。2005年3月,日本与韩国由于独岛/竹岛发生外交纠纷,此后韩国南部的庆尚南道马山市针对日本制定竹岛日条例一事,将6月19日定为“对马岛日”。这使原本没有领土争议的对马岛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韩国政府并没有宣布对马岛归于韩国,但媒体甚至民众却主张宣示对对马岛的。对马岛位于朝鲜海峡,虽然有一定的战略价值,然而历史上它的属于日本,其争议完全是因为日韩独岛/竹岛争议,韩国对日本争岛行径以牙还牙的要挟。

这些特殊的岛屿争端,与传统岛争大不相同:第一,争夺的手段更加新颖,如 “变礁为岛”;第二,引发争端的因素突破了国家现实利益的范围,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岛争;第三,岛争行为体多元化,出现形形的非行为体;第四,岛争范围扩大至南北两极地区;第五,岛争不再只是事件的目的本身,还可以是利用的手段。

以宏观的视野观察,不难发现当下时代的背景渗透进特殊岛争的各个层面。

南海纷争范文12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华北大部沦陷。日军控制了铁、煤、盐等军需资源和有关的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又大量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日货充斥中国市场,这些严重威胁着中国民族工商业。因此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阶层要求国民政府改变对日政策的呼声日益增强。内部的爱国分子、一些地方势力和政治集团不满国民政府的亲日政策,亦要求抗日。各党派、阶层团结起来,共同挽救民族危亡成为了可能。

中共正确分析了当前局势,1935年8月1日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建议一切抗日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共同成立国防政府;一切抗日军队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八一宣言》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12月中共又适时提出建立包括上、下层人士在内的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容纳一切反帝反封建阶级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政策,对国内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6年2月27日代表到达陕北,同中共中央商谈联合抗日问题。中共就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联合抗日的一般要求和政治基础。倡议在抗日的大目标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他们占领平津、攻打上海使最终下定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这标志着以国共两党为主体,中国各民族、各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终于集合起来,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1938年10月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共对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的基本政策调整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将广大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中等资产阶段、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团结起来。而对以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则既要争取他们继续留在统一战线内,又要同他们的反动言论在思想上、政治上,直至军事上进行坚决斗争。

中国共产党灵活多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得中共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成为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

二、在日本大举入侵,中国面临灭亡的紧急关头,以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暂时摒弃与中共的个人恩怨,和共产党互相配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一,抗战前期,政府军的正面防御,延缓了日军进攻步伐,减轻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抗战压力,使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为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打下了基础。

七七事变爆发,激起了的爱国热情,驻守北平、上海的官兵奋起抗击日军,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先后调集了70万兵力并动用空军助战,对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日军据点发动全面攻击。牵制日军20余万兵力移至上海,并调用华北兵力参战。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伤亡4万余人。这次会战将日本侵略军拖入持久战。从此日本战线不断拉长,军需供给日益缺乏,为抗战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国民政府高涨的抗战情绪,使停止了对共产党的进攻,并默认中共放手发动各界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一面配合正面战场的战斗,一面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壮大队伍。到1940年为止,人民军队人数由抗战初期的5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此外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华北、华南和华中建立了16块根据地(不包括陕甘宁边区)。拥有近1亿人口,成为后期抗战的重心。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积极配合军队抗击日军的进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削弱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依仗其军事上的优势,从华北和华东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由于官兵受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的束缚,难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力,以至陷入被动地位。1937年9月,沿平绥线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八路军总部指示第一二师、一一五师配合友军作战,截断日军后方主要交通线,击毁运输车辆,袭击增援部队,收复县城。致使日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前线不能及时得到粮食、弹药的接济。八路军各部的积极参战,削弱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守军的压力。国共两党军队合作取得了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忻口战役、平型关战役的完胜。战役中,八路军缴获了一批武器、马匹、物资,充实了自己的装备。

日军占领南京后,中国军队运用阵地战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在台儿庄地区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及山东、河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工人武装,对津浦路北段、胶济路西段和泰安南北的铁路、公路进行破袭战,炸毁桥梁、拆除路轨阻滞日军的运输,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作战。

中共领导的军队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在敌人后方发动群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1944年,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仅一年时间各根据地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光复大片国土,解放人口1700多万。这在战略上对正面战场和英美盟军的对日作战,起了重大配合作用:同时也为对日全面反攻,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重要条件。

三、敌后战场开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保证。

第一,广大民众是部队的“兵源库”和“给养站”。各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广大青年踊跃参军或加入民兵自卫队,使部队兵员及时得到补充。如地处晋察冀三省边陲地区的北岳抗日根据地在很短时间内,主力部队由近3000人扩大到7600余人,地方抗日武装和游击队也有了很大发展。

第二,广大民众是部队的“护身符”。在日军频繁扫荡的险恶环境下,群众就是党政机关干部和军队的亲人,他们经常以身家性命保卫子弟

兵,掩护伤员。在残酷的冀中“五一大扫荡”中,敌人为了捕捉隐蔽在深南县王家村的八路军伤员,一连杀了14人,群众始终只字未吐。在山东沂蒙山区,仅五个村庄的群众就掩护了八路军伤病员1300多人。在敌人碉堡林立、频繁“扫荡”、反复“抉剔”的情况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仍能稳住脚,扎下根,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说打就打,使敌人的奔袭、“清剿”次次扑空,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第三,广大民众是共产党军队的好助手。在日军大“扫荡”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坚壁清野”,一旦敌人进村,使它见不到人,吃不上饭,没有人带路,没有消息来源,成为饥渴之军,盲聋之军,致使“扫荡”之敌接连扑空,疲于奔命。而根据地军民寻找时机,内外线互相策应,频频打击敌人,粉碎了日军摧毁根据地的企图。各地民兵则单独或配合主力部队、游击队作战,到处打击敌人,创造了一系列适合平原、山地不同特点的作战方法,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运用这些巧妙战法,狠狠打击敌人。广大妇女和儿童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妇女做军鞋、军衣、抬担架、看护伤员,积极拥军支援前线。

总之,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岁月里,广大人民群众置生死于度外,冒死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冒死保护伤病员,集广大群众智慧的地道战、地雷战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进攻,保存了中国的抗日力量,为抗战最后决战蓄积了力量。

四、中国各派、团体、海外华侨、工商业主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补充力量,在抗战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经济上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证了前线军队的给养:政治上,他们的抗日呼声配合了中共争取国民政府联合抗日策略的实现。

第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大片领土丧失,很快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了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通电,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武装民众,当兵抗日”。上海、北平举行的各界抗日救国群众大会,参加人数达十数万;上海码头工人爆发反日大罢工,拒绝为日本船只装卸货物;许多城市的工商业者集会要求抗日,抵制日货,给予日本经济侵略以严重打击。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二生运动,中国人民长期压抑的爱国情绪猛烈地爆发出来。全国各界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各地工人在全国总工会的号召下,纷纷举行罢工;上海文化界300余人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爱国人士宋庆龄、陶行知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出通电,要求国民政府保卫领土,停止内战,出兵抗日。海外侨胞和在外国的留学生团体,也发表宣言表示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运动。

日益高涨的群众抗日热情深深感染了一些爱国的将领,他们积极要求抗日。并发动了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两广事变。

总之,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呼声和行动,是逼蒋抗日,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催化剂。

第二,中国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和千百万海外华侨踊跃捐款捐物,据统计截止1937年10月16日海外华侨捐款达330余万元,保证了前线军队的物资供应。

在日本的侵略战争面前,中国民族工商业资本家也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踊跃认购救国公债,为前线将士捐赠物资。华东、华北战区的许多工商业资本家,把自己的企业搬迁到西南和西北后方省区继续从事军需民用的生产。对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阻止了日军的掠夺,扼制了它的物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