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过新年日记

过新年日记

时间:2023-05-30 10:00:00

过新年日记

过新年日记范文1

所谓日本记者俱乐部,就是设立在日本首相官邸、各省厅、县市等地方自治体、地方公共团体以及公安等部门,由特定的报社、通讯社、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媒体的记者组成的新闻采访组织。其会员多为影响力较大的报社、通讯社和电视台,而影响力不大的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则被排除在外。日本记者俱乐部被批评为媒体界既得利益者的堡垒。最近,日本国内对记者俱乐部批判的声音日益高涨,不少人士甚至要求废止记者俱乐部制度。记者俱乐部这个既得利益者的堡垒正在逐渐被撼动。

曾在鸠山内阁和菅直人内阁担任金融担当大臣的龟井静香(国民新党党首),2009年9月29日接见杂志、网络和自由记者时指出,记者俱乐部太封建,应该全部开放,让所有感兴趣的记者都能进入会场提问。经过交涉,龟井的这种主张被记者俱乐部方面否定,坚持记者俱乐部不能开放。龟井只好定期在自己的办公室,接见那些被排除在金融厅记者俱乐部之外的记者们,并抱怨“(记者俱乐部的)想法太过陈旧”。

龟井静香对记者俱乐部的对抗,在日本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媒体对记者俱乐部新一轮的批评。2009年11月2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龟井每周要分别召开两次记者会。在记者俱乐部的记者会上,他生硬地回答问题,粗鲁地训斥记者;而在他自己办公室会见记者时,则请大家边喝咖啡边说笑话,详细回答大家的问题。这篇报道指出,日本的记者俱乐部是一种强力垄断组织和既得利益集团,让既得利益媒体一直拥有接触政府高官的方便。

日本记者俱乐部的性质和任务

日本记者俱乐部的前身,是1890年(明治23年)日本明治帝国议会召开期间,有旁听采访要求的新闻记者结成的“议会出入记者团”,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成立之初,其宗旨是媒体通过设立在政府部门的记者俱乐部获取相关信息,以便信息公开和国民公共权利的行使。记者俱乐部成立之后,其目的和任务几经变迁。二战期间,日本对舆论的统制空前严格,记者俱乐部沦为政府统制舆论的工具。二战后,记者俱乐部的定位有所改善。该组织2002年1月17日的《见解》规定其功能和作用为:对公共信息迅速、准确的报道;监督公共权力、促进信息公开;对绑架报道等关乎人命、人权的采访和报道进行协调;作为各媒体的共同窗口,接受民众提供的信息。②

日本的记者俱乐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且数量巨大,全国有800余家之多。这些记者俱乐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警察局等搜查机构的记者俱乐部;中央省厅以及各县市等自治体政府的记者俱乐部;以民间企业为对象的经济团体等的记者俱乐部;设在大学内部的记者俱乐部。其中,规模最大的记者俱乐部是国会记者俱乐部,注册的会员达5000人以上;其次是内阁记者会,大致有300位会员;中央官厅和相关团体的记者俱乐部会员多为几十人或上百人,这些记者俱乐部的成员,渗透到了很多领域的很多媒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日本记者俱乐部的积极意义

记者俱乐部曾经在日本新闻界起到重要作用。在成立之初,记者俱乐部担负着推进全国媒体新闻采访和信息的重任,也为公众与政府间的沟通起到桥梁作用。

推进政府等公共机关的信息公开。日本记者俱乐部诞生的第一天,就推进了国会的信息公开――1890年,日本明治帝国第一次议会拒绝记者采访,针对此事,东京的新闻报道机构组织了“共同新闻记者俱乐部”,迫使作为新闻源的国会等各种公共机关公开信息。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记者俱乐部客观上将大量政府信息传播到民众那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信息公开。

提高采访效率。记者俱乐部往往就设在信息源头,在记者俱乐部的记者们与信息源头的工作人员通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便利地获取信息。政府等信息源的信息会在第一时间传到记者俱乐部,从而通过媒体快速让受众知晓。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不少媒体派出了值班记者在记者俱乐部值班。另外,因有记者俱乐部的存在,媒体很少漏报这些公共机构的新闻。

积极运营新闻会。日本的记者俱乐部都会定期组织记者见面会,进行新闻。这样的新闻会除了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信息,提高报道效率之外,还可以有效地联系新闻信息源和媒体,避免报道中不确定信息造成的混乱。如社团法人・记者俱乐部就是主要接待作为国宾或政府贵宾到日本的各国政要以及国内焦点人物,面向会员媒体记者举行记者招待会、研究会等活动。自1969年成立以来,已经接待了大量国际政要,仅中国国家领导人就有邓小平(1978)、(1980)、(1982)、(1983)、(1989)、(1992,1998)、朱基(1994,2000)、(1998)等。③可见记者俱乐部在国际交流和新闻中起到的作用。

记者俱乐部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

日本记者俱乐部自诞生之后,曾为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媒体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其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日本记者俱乐部只允许一部分既得利益会员进入采访,正在受到国际和日本国内越来越多的非议。

1.造成媒体界的既得利益集团

日本新闻协会以及各记者俱乐部均宣称自己是开放的组织,宣扬其“开放性”。事实上,各记者俱乐部只对自己的注册会员开放,其他媒体的记者则与其的信息无缘,网络、杂志等媒体的记者也多被排斥在记者俱乐部大门之外。国外媒体的记者也很难成为其会员,记者俱乐部定位虽随时代不断更新,但国外驻日记者作为正式成员被记者俱乐部承认,到1993年才得以实现。只有一部分特定的媒体才能进入记者俱乐部,使话语权被这些特定媒体霸占,造成了媒体界的既得利益团体。

1993年11月,日本新闻协会研究所进行了新闻记者的意识调查。其中,关于记者俱乐部的调查显示了广大媒体工作者对记者俱乐部的指责:(1)容易造成报道时的整齐划一(73.7%);(2)容易造成政府对信息的控制(64.9%);(3)对会员外的记者有封闭性(51.5%);(4)削弱了记者的活动能力(46.5%);(5)造成记者不进行单独采访(37.9%)。日本庆应大学媒体传播研究所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开展的调查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④

2.弱化媒体议程设置功能

不少媒体的记者长期在记者俱乐部“蹲点”,经常接触政府官员,往往能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从而使记者成为官员的附庸,继而使媒体成为政府的御用工具,使媒体丧失议程设置的功能。在这样的体制下,日本媒体已经失去了议题设置的功能,拱手将其送给了政府和官员。

如一位日本众议院议员直接指出了日本媒体的现状:记者让政治家请客吃饭,政治家外出游玩的时候记者也跟着一起住宾馆,政治家成为“好朋友”,那么记者在媒体也就自然成为“好记者”。2000年5月,时任日本首相的森喜郎发表演说声称“日本是天皇中心的神之国”,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对此,森喜朗于6月25日内阁记者俱乐部举行了“申辩会”。在“申辩会”上,有人在复印机下发现了题为“关于明天记者见面会的己见”的纸张,上面记录着如何岔开话题等内容。后被证实,这是NHK记者写给森喜朗的关于记者会见的“指南书”,此事在日本国内影响很大,曾一度引发国民对媒体的信任危机,甚至影响至今。

3.造成日本式“通稿现象”

日本媒体自称客观中立,但事实上日本的全国性媒体在报道重大新闻时,文字内容、报道立场,甚至在表达的语气上都趋向于一致化,出现了日本式的“通稿现象”。1994年,日本的《新闻研究》在媒体内部发起了一次有关日本全国性报纸新闻报道的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51家媒体的记者。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性报纸新闻内容雷同的占67%;报道风格呈现“一个面孔”的占69.7%;认为新闻报道缺乏个性的占40%;报道主观和客观并存的占22.9%。⑤

这与日本的“记者俱乐部”有密切的联系。在日本,影响力较大的媒体,每天都从记者俱乐部获得大量信息。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媒体的分析显示,各大报对记者俱乐部依赖度很高。其中,政治新闻相关的报道的依赖度较高,最高值接近80%,最低值也在30%以上;经济新闻的依赖度相对较低,但最高时也已经超过了30%,最低值也在10%以上。⑥

虽然记者俱乐部在历史上为日本信息公开做出了贡献,但在网络等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当前,其封闭性的弊端日益显现,日本记者俱乐部逐渐沦为既得利益者的堡垒。针对记者俱乐部封闭排他、少数媒体在记者俱乐部中垄断信息的现状,2001年5月15日,时任长野县知事的田中康夫发表了《脱离记者俱乐部宣言》,关闭位于县政厅内的三处记者俱乐部,将其改为市民都可以进入并自由利用的“新闻中心”,后更名为“表达中心”。2006年10月3日,时任知事村井仁又将其更改为“会见场所”,一般市民只要申请,就可参加会见。记者俱乐部,这个在日本存在了上百年的组织,正面临重重危机。

注释:

①上杉隆:《记者俱乐部的崩溃》,小学馆,2010年4月

②资料来自社团法人・日本新闻协会网站,

④山口仁:《地方报纸的新闻生产过程》,庆应义塾大学媒体传播研究所纪要,第56号,2006年

⑤张蓉赵新利:《浅议日本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话语霸权》,《新闻大学》,2005年第3期

过新年日记范文2

关键词 国统区;新闻团体;运作;困境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新闻团体肇始于清末,是新闻事业发展、新闻从业人员日增、记者群体职业意识和权益诉求萌发的产物。因此,研究新闻团体既可以从中观察中国新闻事业兴替之轨迹,又能从中窥见中国新闻职业发展的脉络。

就已有的研究来说,学界对1937年之前、特别是清末民初的新闻团体着墨最多,对1937年至1949年的新闻团体则用力尚少。若要研究1937年至1949年的新闻团体,就要联系这一时期的政治版图。1937年至1949年,中国的政治版图可以分为三大区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二是始终在国民政府治下的国统区,三是先在国民政府治下、抗战期间沦陷、抗战结束后又被国民政府收复的区域。本文所聚焦的浙江省鄞县属于第三类区域。

一、组织运行

鄞县新闻记者公会成立于1940年,鄞县沦陷后中止活动。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闻界创议恢复记者公会,经筹备,1946年3月鄞县新闻记者公会(以下简称“鄞县记者公会”)得以重新组建。

(一)机构和会员

会员大会是鄞县记者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前后。会员大会的职权有审议工作报告、修改会章、审议会员的提案、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等。以1948年的第三次会员大会为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议程。一是审议秘书张心楼所作的会务工作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二是修改会章第六条关于组织机构的部分及第七条关于会费的部分;三是审议会员的提案,如“请策动组织外勤记者联谊会及编辑人联谊会籍资联络案”、“拟筹设新闻图书室及俱乐部案”、“请政府从速实施记者法以整肃全国记者案”等;四是选举该会第三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鄞县记者公会的日常会务。理事会的常务理事由理事票选产生,理事长由常务理事互推,监事会的常务监事则由监事会推举。具体运作时,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理监事联席会议,一般每月开会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则加开l临时理监事联席会议。理事会下还设有总务股、宣传股、研究股和事业股,负责人一般由常务理事或理事兼任,承担该会具体事务。

鄞县记者公会的会员以报社和通讯社的记者和编辑为主,业余从业人员为辅。到1947年9月时,会员已由88人增至190人。以文化程度论,大学以上者约占1.5%,大学或相当于大学者约占32%,高中或相当于高中者约占41%,初中者约占26.5%;以性别论,男性186人,女性4人。

诚如鄞县记者公会自己所言,对会员是“本严谨之态度”来“审核考验”的。每年会员大会之前都会重新审核会员会籍,让旧会员重新登记,若发现有不合要求者,则坚决予以除名。如,一届七次理监事联席会议就将资格与会章不符的吕江飒“剔除会籍”。鄞县记者公会对新会员人会也甚为严格,如,三届六次理监事联席会议受理冯韵声等八人的人会申请,结果只有冯韵声、章方钜两人准予人会,其余的则要求补验证件后再受理。

(二)收入来源和财务管理

鄞县记者公会的常规收入来源是入会费、会员费及会员特别捐。新会员入会领证时需缴纳入会费。从现有的资料看,1948年3月所定的人会费为“每人国币十万元”,一个月之后则将入会费调整为“国币二十万元”。会员费一般半年缴纳一次。1947年7月鄞县记者公会的通告显示,所征收的会员费为“每月壹千元”,1948年3月会员费调整为每月“每人一万元”,1948年5月又再次作出调整,“限定每月基数国币二角,依照县府每月公布之生活指数计算收取”。会员特别捐是从会员处获取收入的另一种明目。1947年鄞县记者公会规定会员“认缴特别捐每人数额不得低于国币五千元”,1948年的会员特别捐数额则为“每人最低十万元”。

举办公共文化活动也是鄞县记者公会获取收入的重要手段。一是筹演剧目。1946年10月,鄞县记者公会为筹募基金,邀群岛剧团在民光电影院公演巴金原著、吴天改编的五幕剧《家》。为提高上座率,鄞县记者公会将会员分成六组分别推售戏票,还请《宁波日报》、《宁波时事公报》、新潮通讯社、宁钟广播电台和宁声广播电台作义务宣传。经过努力,原先印好的入场券销售一空,不得已还重新刻印再行销售,并将原定三天的演出期延长至五天。鄞县记者公会公演《家》的总收入计1472.7万元,除去开支,纯收入达515.89万元。二是记者节期间举办游艺会。1947年“九一”记者节之前,鄞县记者公会召开临时理监事联席会议,拟定游艺大会名称,推定人员成立票务股,确定票券的等级和价目,并要求该会理事每人负责推票五万元,会员每人负责推票两万元。活动结束后,经过结算确实还有一些“结余款项”。

预算和审核是鄞县记者公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方面,以1947年为例,2月的一届八次理监事联席会议通过该年度“月支经常费预算”,为因应情况的变化,9月的二届七次理监事联席会议又对“九至十二月份经费收支预算”进行了修正。审核是监事会的职权,通常是每一至三个月,理事会将报销凭证送监事会核销一次。

二、职责和权能

社会团体的生命在于履行其职责,发挥其权能。鄞县记者公会履行职责、发挥权能的范围包括保障会员和新闻界权益、增进会员福利、扩大新闻界内外交往、参与政治和行业自律等。

(一)保障会员和新闻界权益

新闻事业因为其职责和使命,经常与一些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以及社会成员发生牵扯,很容易陷入纠纷,乃至被伤害,因此新闻团体的首要任务在于保障会员和新闻界的权益。就鄞县记者公会来看,其作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声援陷入新闻纠纷的会员和新闻媒体。1946年5月,《宁波时事公报》报道了陆荫光检举慈溪县司法处主任兼审判官孙颂楠贪污渎职一事,并为该新闻配发短评《检举贪官》。随后,孙颂楠以诽谤和损毁名誉罪向鄞县地方法院《宁波时事公报》的周然中,法院对周然中判处罚金并要求其向孙颂楠道歉。周然中不服,又向高三分院提起上诉。1946年6月,鄞县记者公会一届三次理监事会议决定声援周然中,并函请高三分院维护言论自由撤回原判,还“函请司法行政部解释关于报社评论成立诽谤罪范围”。又如,1947年10月,《宁波日报》刊载题为《扶植自耕农》的电讯。鄞县县农会认为《宁波日报》“措辞荒谬,违反国策”,此时恰逢农会召开代表大会,大会还通过决议要将《宁波日报》的言论“分呈党政机关,予以严厉制裁”,并“分电各县农会,一致响应,呈省核办之”。鄞县记者公会得知此事后召开临时理事会议,决定:“(一)证明宁波日报所刊是项电讯,系根据行政院新闻局消息,大公,东南,新闻各报,亦有同样记载,内容并无错误,所撰标题,亦大致相同,并无措辞荒谬,违反国策之处。(二)呈请县政府依据农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撤销决议。(三)鄞县农会所新闻,有妨宁波日报名誉,应呈请县府令饬该会公开表示,以正视听。”再如,1948年9月,民社党鄞县党部主委吴伟农向宁波日报社记者吕洛平讲述了自己在回家路上遭四个暴徒围殴的事情,吕洛平于是将这件事写成新闻稿发表于《宁波日报》。之后,不想吴伟农竞在报纸上发表启事否认其事。经核查之后,鄞县新闻记者公会也在报上发表启事澄清真相,为宁波日报社记者吕洛平恢复名誉。

维护受到伤害的记者的权益。1948年9月,鄞县记者公会候补理事张超在寓所附件突然遭暴徒投撒石灰,伤及双目,可能有失明的危险。记者公会得知此事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先是推派代表前去慰问,赠送医药费二千万元。二是函请地方治安部门限期破案。三是推常务理事周然中负责撰写宣言,并登报发表。四是在事发半月之后行凶者仍没有被查获的情况下,由鄞县记者公会启事悬赏缉凶,启事云:“凡能确知张案暴徒线索密告本会因而拿获者,酬金圆五十元,扭送凶手来会归案法办者,酬金圆壹百元,有望社会各界共秉正义一致协缉,使凶横之徒难逃制裁而张法纪”。

反对政府对新闻界的压迫。1947年4月,因国内有报社遭政府军损毁、人员遭殴辱,鄞县记者公会在报上发表题为《沉重的声音》的通电,“要求新闻单位得以法律保护”。又如,1948年,《宁波时事公报》奉令停刊之后,鄞县记者公会召开临时理监事联席会议,决定“根据本案事实申叙理由,电呈内政部请求收回成令”,并“根据本案事实经过,通电省记者公会暨本省各县记者公会一致支援”。再如,1949年4月,鄞县记者公会召开第四届会员大会,针对“海门工商、农工等三报停刊处分事件,拟以大会名义呈请省府收回成命”。

(二)增进会员福利

抗战结束后,时局动荡,国统区物价飞涨,新闻记者生活困窘。为改善新闻记者的生活境况,鄞县记者公会曾做出过一些努力。一是为记者出行争取交通费优待。1946年6月,鄞县记者公会召开一届三次理事会,认为交通当局没有出台具体办法优待鄞县到外埠采访的记者,决定函请各交通机关对凭记者证或报社通讯社证章乘坐舟车的新闻记者一律予以半票优待。二是为记者子女入学争取学费优待。1947年,鄞县记者公会以“本县各公私立小学规定学费昂贵,记者生活清苦,无力负担子女教育费”为由,请求县政府“通令各公私立小学对记者子女入校求学,予以一体优待”。鄞县县政府当即作出回应,表示“已令饬本县各公私立小学,除学米外,其他费用准予减半缴纳”。三是请求县政府为新闻记者配给平价米。1947年8月,按照省记者公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鄞县记者公会二届六次理监事联席会议决定,“函请县政府设法按月每人配给本县新闻记者平价米一石,配给对象以各报及通讯社专任人员为限”。四是组织新闻记者消费合作社。1947年8月,鄞县记者公会二届六次理监事会议决定发起新闻记者消费合作社,设立七人组成的筹备处,理事长倪凡夫为召集人,推举周然中、沈渔、张心楼负责起草社章和业务方针。9月,召开筹备会议,修正组织章程、业务计划书草案等,并推举沈渔、邬落雁负责筹备。五是聘请医师为会员免费诊疗。1947年,鄞县记者公会聘请刘达佛、焦康强和周志刚为医药顾问,1948年除续聘这三人外,还加聘牙科医师张祖乡、张宁生及中医俞泰然等为医药顾问。

除自己筹划的福利措施外,鄞县记者公会还承担着分配政府和社会组织拨发的救济物质的任务。1946年12月,鄞县记者公会召集理事监事及各报社通讯社负责人会议,商讨如何分配鄞县社会经济协会拨发给新闻记者的旧衣。又如,1947年5月,鄞县记者公会在报上通告,称已依据现有会员人数领来“行总浙江分属第一工作大队”配发给鄞县新闻记者的牛奶,请会员尽快到该会领取。再如,1947年年底,记者公会从杭州领回行总浙江分属拨赠的八十五斤旧衣,当场拆分成十五组,经抽签后分配给各新闻单位。

(三)扩大新闻界的内外交往

鄞县记者公会为加强会员间的联系、增强对团体的认同感,曾在办事处设立“记者茶座”,召开学术研究性座谈会等。除此之外,鄞县记者公会还有另外两项举措对扩大新闻界的内外交往具有显著意义。

首先,将纪念“九一”记者节作为扩大内外交往的重要契机。除前已述及的游艺会外,鄞县记者公会纪念记者节的形式还有如下几种。一是开纪念大会。邀请全体会员和各界人士参加,并有聚餐和茶点招待。二是由负责人发表广播讲话。1946年记者节,鄞县记者公会理事长倪凡夫以“记者与读者”为主题在宁声广播电台发表了演讲。三是邀请新闻界和社会人士参观新闻照片展。1947年记者节,鄞县记者公会在会所举办新闻纸照片展览会,展出从各地征集来的一百余种新闻纸及英国驻沪大使馆提供的名贵巨幅照片。四是编发专刊。1947年记者节,《宁波时事公报》和《大报》曾同时刊载鄞县新闻记者公会编辑的《国定第四届记者节纪念特刊》。五是举办篮球赛。1947年记者节,鄞县记者公会主办的“记者杯”篮球赛在县立公共体育馆举行开幕典礼及表演赛,有力行、健队、东来、重光、永耀、鄞师、联谊等七支球队参加。值得注意的是,从鄞县记者公会所发的一些鸣谢启事可知,参与记者节系列活动的不仅有记者公会的会员,而且有地方政界、商界和演艺界人士,他们或直接参加活动,或积极捐赠,或提供协助,等。因此,对新闻界内部来说,纪念记者节是加强新闻从业人员间交往、增进其职业认同的良好机会。就新闻界与外界的关系来说,纪念记者节则可以看成是鄞县记者公会发起的公关活动,一方面它让外界了解新闻事业,另一方面又使新闻界从外部获取了物质和人脉关系资源。

其次是组织新闻记者观光团和参观团。观光团是旅游性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内部会员的情感联络,如1947年组织的普陀旅行团和1949年的沪杭观光团就是如此。参观团则带有考察和采访性质,一般有单位负责接待,因此,除内部联络外,还有对外交往的意义。1947年,鄞县记者公会曾先后组建三个参观团考察本埠文化、卫生、慈善、商业和公用事业机构,盛夏时还组织夏令卫生参观团专门考察本埠“各项卫生设施及市肆冷饮物品”。

(四)参与政治和行业自律

除以上三者外,鄞县记者公会还在政治参与、行业自律方面有所表现,只不过不太突出而已。政治参与方面,如,1947年莫斯科外长会议期间,“苏外长莫洛托夫提议将中国问题列入讨论”,鄞县记者公会就曾“响应护权运动”,发表宣言;1948年1月立法委员选举期间,鄞县记者公会曾负责联络鄞县新闻界选举人投票。1371行业自律方面,如,1948年9月,鄞县记者公会召开三届九次理监事联席会议,查实“会员朱秉甫有藉端索诈行为,妨害毁誉”,因此决定“依照会章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予以开除会籍,并吊销其会员证”。

三、渐入困境

1947年记者节,鄞县新闻记者公会曾在报纸上发文总结一年多来的会务,该文称,“本会一年余来会务,因限于财力物力,理想中事业,恒多欲举未果,退而择其轻而易举者,计陆续有各种考察性参观团之组织,学术研究性座谈会之召开、话剧、平剧之演出,出版物之征集展览,惨淡经营,虽无辉煌成绩,而案牍纷纭,会内文卷盈积,表册累累,一切设备,略具雏形,所苦者经费缺乏,办事人员不多”。虽然经过奋斗,该会会务有相当的成绩,但因为“经费缺乏”、“办事人员不多”,工作只能“退而择其轻而易举者”。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时的困难,而是始终困扰鄞县记者公会的问题。

(一)经费窘迫

随着国统区经济形势的恶化,鄞县记者公会的经费也渐行困难。因为经费拮据,1947年12月的一届九次理监事联席会议决定“援杭市记者公会例,呈请县府设法补助”。1948年3月,第三次会员大会筹委会在做大会预算书时发现经费已不敷运用,不得不“迅即呈请县府并函各报社惠予设法补助”。到1949年4月开第四次会员大会时,情况已跌至谷底,不得已由理事汪孝岐个人垫付大米三石、“金圆三万七千七百八十元”。

鄞县记者公会经费方面的窘迫状况归根到底是因为收入来源枯竭。1948年之后,国统区经济形势的恶化不仅使举办赢利性文化活动成为不可能,而目.更为严重的是,新闻记者生活变得更加困顿,与之相应,收取会员会费也愈加困难。1948年6月,三届四次理监事联席会议称,“本会部分会员,延不缴纳会费,一律限期缴清,否则撤销会籍,并吊销会员证”,“边仁行等经核准人会后,延不缴纳会费,又未具领会员证,应予分别撤销准许人会之决议”。1948年8月,鄞县记者公会的催缴会费通告,语气甚为严厉,通告说:“希各会员于本月十五日前自动来会缴纳,否则认为自愿放弃会籍论,予以分别除名并登报废止其会员证,事关维护团体纪律,幸希各会员完誉。”1949年开第四次会员大会之前,为追缴会费,鄞县记者公会还规定“审查核准之新旧会员,其领证纳费手续,均须于四月一日前办理完竣,否则不得出席会员大会”。鄞县记者公会征收会费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二)人事危机

记者公会的理事和监事大多是报社通讯社的骨干,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而因为缺乏经费,鄞县记者公会只聘有—个专职书记,大量事务性工作就不得不落在兼职的理事和监事们的身上。他们因此感到不堪重负、心力交瘁、难以胜任,由此酿成人事危机。

理事长倪凡夫辞职对鄞县记者公会的影响甚大。1946年3月鄞县记者公会重新组建后,倪凡夫被选为首任理事长,之后又连任两届,威望素高。但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爱戴的新闻界领袖,在任期间却五次提出辞职。其中有一次为表示辞职的坚定决心,甚至在报上自登辞职启事说:“凡夫以会服务新闻界,去岁三月间鄞县新闻记者公会成立,谬承举为理事又复被选为理事长。猥以菲才,愧无建树,且本身职务过多,更无暇晷处理会务,迭请辞职未获通过,原拟于本届改选得以另选贤能,藉卸仔肩,乃本届大会又复当选,惶悚无已。凡夫自省难以胜任,决即辞去理事之职,有负会员诸君盛意,深感歉疚,维希亮鉴。”前四次辞职时,倪凡夫都被理监事联席会议“坚决挽留”了,而到1948年7月倪凡夫第五次向理监事会“坚决婉请辞职”时,理监事会感到“情难再留”,才不得不“准其辞职”。

作为鄞县记者公会的理事长,倪凡夫三番五次请求辞职,甚至不惜登报启事,自然会动摇其他理事和监事对记者公会的认同和信心。实际上,鄞县记者公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周然中、沈渔、王伯川,书记张心楼等在任期间都曾以事务繁冗、身体孱弱等为由提出过辞职请求。

四、结语

虽然鄞县记者公会不一定能从整体上代表抗战结束后国统区地方新闻团体的情况,但本文对它的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这一时期国统区地方新闻团体运作情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新闻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新闻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50.

[2]大报.1947-9-1(3).

[3]宁波日报.1948-4-2(5).

[4]大报1947-9-1(3).

[5]大报.1947-9-1(3).

[6]宁波时事公报.1947-1-9(5).

[7]宁波日报.1948-8-3(3).

[8]宁波日报.1948-3-11(5),1948-4-18(5).

[9]大报1947-7-26(2);宁波日报1948-3-11(5)1948-5-9(5)

[10]大报.1947-7-26(2);宁波日报1948-4-7(5).

[11]宁波日报.1946-10-17(3),1946-10-23(3),1946-11-3(1);宁波时事公报.1946-10-28(5),1946-11-30(1).

[12]宁波日报1947-8-14(3)宁波时事公报1947-9-14(3).

[13]宁波时事公报.1947-2-12(3),1947-9-14(3).

[14]宁波日报1946-6-21(3).

[15]大报.1947-10-22(4).

[16]宁波日报.1948-9-24(1).

[17]宁波日报1948-9-11(3),1948-9-14(3),1948-9-24(1)

[18]浙江省新闻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新闻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50.

[19]宁波日报1948-10-27(3).

[20]宁波日报.1949-4-2(3).

[21]宁波日报1946-6-21(3).

[22]宁波日报.1947-9-27(1).

[231大报.1947-8-2(4).

[24]大报1947-8-2(4);宁波时事公报.1947-9-14(3).

[25]大报1947-8-2(4);宁波日报.1948-4-18(5).

[26]宁波日报.1946-12-3(5).

[27]宁波时事公报。1947-5-24(1).

[28]大报1947-12-11(4);宁波日报1947-12-20(3).

[29]宁波日报1946-12-29(版号不详).

[30]宁波时事公报1946-9-1(5).

[31]宁波时事公报.1946-9-1(5).

[32]大报1947-8-31(4).

[33]宁波时事公报1947-9-1(4);大报.1947-9-1(2).

[34]大报.1947-8-30(4);民声报.1947-9-7(2).

[35]大报1947-6-23(2);宁波日报.1949-4-6(1).

[36]宁波时事公报1947-2-28(1),1947-3-19(1);宁波日报1947-4-9(1),1947-7-17(1).

[37]宁波时事公报.1947-3-28(3),1948-1-1(1).

[38]宁波日报1948-9-11(3).

[39]大报.1947-9-1(3).

[40]大报.1947-12-6(4).

[41]宁波日报1948-3-22(5).

[42]宁波日报1949-4-4(3).

[43]宁波日报194{B 6-7(5).

[44]宁波日报1948-8-10(1).

[45]宁波晨报.1949-3-26(3).

[46]宁波时事公报.1947-3-25(1).

过新年日记范文3

干部档案审核的一般方法是:先依据最新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干部履历表》,作为现在工作中使用的干部相关信息,再到涉及该信息的材料中反查核对,比照最新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干部履历表》的信息是否与材料的记载一致,不一致要做好记录并作核实处理,差缺的材料要进行补充。

一般应重点审核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和家庭情况等信息。“三龄”即干部的出生日期、入党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两历”即干部的学历学位和工作经历,“一身份”即干部身份。具体审核方法如下:

一、出生日期

(一)认定依据

出生日期的认定以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有涂改的,要查找相关材料(原始户籍材料和亲属材料)予以印证。

(二)审核要点

重点审核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出生日期记载是否与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一致。

出生日期记载前后是否一致的界定:

1、若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出生日期记载与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的记载时间一致,且大部分主要材料均一致,则该档案的出生日期不存在问题;

2、若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出生日期记载与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日期不一致,且无相应的认定材料或有认定材料但没有更早于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记载出生日期的相关材料(档案材料或原始户籍材料)作依据,该档案中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材料的出生日期存在问题,须进行相应记录及整改。

(三)审核程序

1、比对信息

首先详细审核档案材料记载的下述三个材料的出生日期,并判断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其他主要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是否一致。

(1)最早形成材料记载出生日期; 注:根据档案目录中材料形成时间,常见的最早形成材料是中学毕业生登记表、入学(入伍、招工)政审表、《入团志愿书》、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登记表和体检表等。

(2)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中记载的出生日期;

(3)《公务员登记表》、最新《干部履历表》和《军人身份证号登记表》填写的身份证号中记载的出生日期。

2、涉嫌造假

出生日期涉嫌涂改造假主要指涉嫌涂改最早形成材料的出

生日期等情况;出生日期涉嫌材料造假主要指涉嫌伪造记载出生日期的最早形成材料等情况。 可通过逻辑推算进行初步判断:

(1)根据记载推算上学、参加工作、入党年龄等是否合理,并进行判断,如按照《党章》规定入党时要年满18周岁。

(2)根据家庭成员年龄推算其年龄是否合理,即对档案材料记载的相关信息进行互相比对印证,如根据《干部履历表》、自传、政审材料、《入团志愿书》、任免表等材料中填写的家庭成员年龄,推算其出生日期是否合理。

3、有认定情况的审核

档案中如有关于出生日期的相关认定材料,需对下列情况进行判断:

(1)认定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2)认定材料是否齐全完整

①档案第5类中须有以下材料: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查报告;原始户籍内册、登记卡片、出生证复印件等证明材料;按干部管理权限上级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的批复。

②2006年10月以后,档案第5类中须有组织认定和相关证明材料。

(3)认定结果是否使用

出生日期认定后,形成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及涉及出生日期的相关材料是否使用了认定结果。

(四)问题处理建议

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出生日期记载与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又没有其他认定材料的,以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时间为依据对出生日期进行认定,并应对相关信息进行整改(如出据相关的认定材料),必要时应重新制作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以后形成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及涉及出生日期的相关材料必须使用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若有符合规定的认定,则用认定的出生日期。

(五)对出生日期审核应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1、组织认定时间若与干部档案中最早记载的时间不一致,必须要有更早于档案中最早记载出生日期的相关材料(档案材料或原始户籍材料)作依据,没有依据的组织认定无效。

2、组织上认定干部的出生日期是以本人档案或户籍档案的最早记载为依据,而不是以身份证为依据。

3、军队转业干部在部队期间认定出生日期的,如符合中组部有关政策规定,且依据充分的,该认定有效;否则,应重新予以认定。

二、参加工作时间

(一)认定依据

参加工作时间以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为依据。

(二)审核要点

重点审核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的工作时间和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是否一致。

参加工作时间前后是否一致的界定:

1、若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的工作时间和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一致且档案中其他主要材料的工作时间也一致,该档案中的工作时间不存在问题;

2、若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的工作时间和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不一致,且无相应证明材料的,该档案中的参加工作时间前后不一致,须进行整改。

(三)审核程序

1、确认材料齐全、制作规范

参加工作的有关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如职工登记表、招生(入伍、招工)政审材料、知青上山下乡证明、录(聘)用审批(备案)表、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审批表、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等。

2、比对信息

判断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和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是否一致。

须详细审核以下材料中记载的信息:

(1)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

(2)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

3、涉嫌造假

主要指是否涂改档案材料中的参加工作时间,是否有虚假的记载参加工作时间的材料。

4、有认定情况的审核

档案中如有关于参加工作时间的相关认定材料时审核:

(1)认定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要注意有无组织批复。凡更改参加工作时间而没有组织批复的,不予承认。

(2)认定材料是否齐全完整 有的干部因为有“上山下乡”、“文革”延迟分配等经历,申请更改参加工作时间须经组织批准。认定材料一般包括个人申请、组织调查、有关证明、组织批复等。

(四)问题处理建议

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的工作时间和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不一致,且无相应的认定材料的,应以档案中参加工作时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为依据。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改,必要时应重新制作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以后形成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工资审批表等材料必须使用认定后的工作时间。

三、入党时间

(一)认定依据

入党时间以入党时形成材料记载的时间为依据,《入党志愿书》是证明党员身份和党员入党时间的重要材料。

(二)审核要点

主要审核《入党志愿书》中入党时间记载是否与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中信息一致。

入党时间前后不一致的界定:

1、若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与《入党志愿书》的入党时间记载一致,且与档案中其他主要材料记载一致,该档案中的入党时间不存在问题;

2、若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与《入党志愿书》的入党时间记载不一致,须进行整改。

(三)审核程序

1、确认材料齐全、制作规范

查看六类中《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1985年《党员登记表》、1990年《党员登记表》等材料是否齐全。 注:1985年以前入党的须有1985年《党员登记表》,预备党员不填写。参加过1990年党员登记的还须有1990年《党员登记表》,若单位未组织1990年党员登记的,须有相关证明。

2、比对信息

须详细审核档案中记载的入党时间,并判断下列两个时间是否一致。

(1)《入党志愿书》中记载的入党时间;

(2)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中记载的入党时间。 在我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党员入党时间的计算方法各有不同,具体如下:

①1956年9月15日—1969年3月31日,入党时间为党员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之日(须经上级党委批准)。

②1969年4月1日—1977年8月11日,入党时间为上级党委批准之日。

③1977年8月12日—1982年9月5日,入党时间为上级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之日。

④1982年9月6日至今,入党时间为党员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之日。 注:若上级党委审批时明确具体入党时间的,则以该时间为准。

3、涉嫌造假

主要指入党材料造假。要注意查看《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等入党材料是否真实,与档案中其他材料记载是否一致,注意分析各时间信息的逻辑关系。

(四)问题处理建议

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入党志愿书》的入党时间记载不一致的,须以《入党志愿书》记载的时间为准,对入党时间前后记载不一致的须对相关信息进行整改。以后形成的《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材料必需使用《入党志愿书》中记载的入党时间,若缺少《入党志愿书》的,须按规定重新填写归档,填写的个人情况截止至重新填写之日,同时须有组织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其他情况

加入民主党派的,需有加入民主党派的材料。加入民主党派时间以材料为准。 民主党派的党员身份及入党时间的确定要按照该党派相应的章程来确定。其中,民革入党时间为支部大会通过之日;民进、民建、民盟、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入党(会、盟、社)时间为地市级以上组织批准之日;台盟入盟时间为省级以上组织批准之日。档案中须有相关审批材料或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

四、学历学位

(一)认定依据

学历学位以反映学历、学位的材料为依据,均归在干部档案第四类。

(二)审核要点

重点审核最高学历学位材料是否齐全,该学历学位国家是否认可,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中的学历学位信息是否一致。 学历学位信息的确认:

1、该档案中最高学历学位是国家认可的。

(1)材料齐全且与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一致,该档案中学历学位记载无问题。

(2)材料不齐全时存在问题,须补齐学历学位材料。

2、该档案中最高学历学位国家不认可,则以档案中可认定的下一级学历为最高学历。

(三)审核程序

1、确认材料齐全、制作规范

(1)常见学历学位材料须齐全

①中专:中专学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和毕业生登记表。

②专科:高校学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和毕业生登记表。

③本科:高校学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和授予学士学位决定。

④硕士研究生: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硕士研究生登记表、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表、硕士毕业研究生登记表和授予硕士学位决定。 参加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的,还应有专家推荐表。 专业硕士应有学位课程进修成绩表和硕士学位审批材料。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没有学历),须有学位课程进修成绩表和授予硕士学位的材料,还须有国家统考科目成绩合格证书(通知单)复印件。具体来说,除必须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外,1996年开始一般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1998年开始一般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⑤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2份)、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博士研究生登记表、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表、博士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授予博士学位决定。 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者(没有学历),须有学位课程进修成绩表和授予博士学位的材料。

(2)特殊情况

①大学普通班: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或高校选拔学生登记表。

②国(境)外学历学位:国(境)外学校出具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制件、学习成绩单,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学习证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材料。

③党校学历: 大专、大学:学员成绩表、毕业学员(登记)鉴定表或学历证明。 党校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班考核登记表、在职研究生班毕业学员登记表。中央党校研究生一般有毕业论文评审答辩情况表、毕业学员政治思想情况评鉴表和学员党性锻炼小结。

2、其它情况

根据档案中学历学位材料记载,按全日制和在职分别审核,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党校学习取得学历学位。分为两类,一类为国民教育学历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并经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在党校学习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历学位,填入“全日制教育”栏;另一类是党校学历,指除国民教育学历外由党校按照有关规定,经考试录取后在党校学习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历,采取写实的办法,如在职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函授本科”、“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或“XX省(区、市)委党校函授本科”、“XX省(区、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等,填入“在职教育”栏。

(2)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函大、夜大、职大、业大、管理干部学院等)或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式取得的学历,在填写学历时应具体写明,如“电大本(专)科毕业”、“自学高考大专毕业”等。

(3)干部专修科学历。干部专修科学制二至三年,属于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教育学历。此类学历可以认定为大专学历,填入“全日制教育”栏。

(4)大学普通班学历。指1970年至1976年经推荐选拔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学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学历一般填为“大学普通班”。 注:博士后不是学历学位。

3、涉嫌造假 主要指学历学位材料造假、上学经历造假等情况。

(1)档案材料鉴别

通过审核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生鉴定等材料,结合干部简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信息判断学历学位是否真实准确。

(2)进一步查实 如存疑点,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鉴别:

①查学校名录。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写的《高等教育学历问题咨询手册》,分历史阶段分别列举了国内所有高校的名录,可查核发证学校是否属实。

②查证书式样。普通高等教育自1994年到2000年,成人高等教育自1993年到2000年使用的学历证书均为教育部统一印制,可照此查对。

③网上查询。2001年起,全国实行各类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可直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进行查询。

④到毕业院校进行查证。

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对境外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

(四)问题处理建议

审核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学历学位材料中记载的国家认可的最高学历学位信息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审核认定相关信息后进行整改,必要时应重新制作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以后形成的《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材料必须使用经认定的学历学位信息。

五、工作经历

(一)认定依据

工作经历以反映工作经历的材料为依据,主要包括《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履历表》等。

(二)审核要点

以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的简历作为现使用的信息逐一进行倒查,反查各类材料一一印证干部的每段经历。重点审核每一次职务变动是否均有《干部任免审批表》,提任的是否有考察材料,任免职时间是否正确,经历时间是否衔接。 特别注意:

1、1997年以来任副科以上职务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必须要有;

2、提任职务的要有考察材料。

(三)审核程序

1、根据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审核干部任职经历,查看《干部任免审批表》和考察材料是否齐全。判断其职务晋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属于破格提拔。

2、涉嫌造假。根据履历、自传、学历学位、工资、任免等材料综合判断干部工作经历是否真实,有无造假嫌疑。

(四)问题处理建议

1、1997年以后任副科以上职务的必须要有《干部任免审批表》,如因年代久远无法找到的可用任免通知或党组会议纪要代替。

2、任免材料中的“德才表现”可视为考察材料。

3、简历的时间前后要衔接,如1999、01-2001、02,2001、02-2004、05,不得空段。

4、工作经历信息有出入的须进行整改,必要时应重新制作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以后形成的《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材料须使用认定后的工作经历。

六、干部身份

(一)认定依据

干部身份以进入干部队伍的相应材料为依据,包含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聘用制干部的材料。

(二)审核要点

重点审核转干、录干、聘用制干部的审批材料是否真实有效,聘用干部审批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续、转聘。

(三)审核程序

进入干部队伍一般应具有相应的材料。

1、直接就业:报到(派遣)证、转正定级审批表。

2、工人转干:转干审批表、以工代干审批表。

3、军转干部:战士提干审批表、军校学员转正定级审批表、转业审批表。

4、公务员:《公务员过渡审批表》、《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5、外部调任:须有相应的调动审批材料,2008年3月以后从其他单位调任机关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的须有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

(四)问题处理建议

若无转干、录干、聘用制干部的材料,需由单位作出说明并加盖组织印章;若材料存在疑问,应查找批准单位的批复文件或其他依据材料核对。

七、家庭情况

(一)认定依据

干部档案中记载干部家庭情况的材料比较多,主要包括第一类中的履历材料,第二类的自传,第五类中的政审材料,第六类中的《入团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和《党员登记表》,第九类中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初次出国审批表》,第十类中的相关材料等。

(二)审核要点

重点审核《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履历表》等材料。审核家庭信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家庭情况记载是否存在问题的界定:

1、若档案材料记载的家庭信息符合实际情况,该档案的家庭情况记载不存在问题;

2、若档案材料记载的家庭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干部最新的家庭信息在档案中没有反映,则该档案的家庭情况记载存在问题,须进行整改。

(三)问题处理建议

重点核实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中反映的家庭情况是否符合当时实际。当干部重新组建家庭时,最新的家庭情况应在档案中反映。

八、干部履历表

1999年以前参加工作的,须有中央组织部制发的1988年版和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1999年以后参加工作的,须有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对缺少此类材料的要按以下方法处理:

1、没有相应的1988年版、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要尽量查找收集;

2、1988年版《干部履历表》确实找不到的,可以不再补充填写;

3、缺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的,必须及时填写(1999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也必须补充填写)。 补填1999年版的《干部履历表》以干部填写时的情况逐项填写。《干部履历表》所填信息应真实、准确、规范、完整,必须有照片、本人签名、填表时间和组织印章。

过新年日记范文4

对一个省而言,省委书记换人是个大事,各地省委机关报都会在次日的头版头条进行报道,这次也不例外。

但8月29日的《湖南日报》有关报道只有文字,没用一张照片,新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曾是1995年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多次强调“低调务实”,这样的亮相再次给他的个性作了注脚。

以何种方式亮相、开场,体现了书记们不同的施政风格。

“第一把火”怎么烧

新任书记们在完成“常规”动作的同时,针对本地实际工作也同时在开展。不同省份省情不同,书记们烧“第一把火”的方式也不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就格外关注稳定工作,在他上任的第二天,8月30日下午,就召开了全区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他强调,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兵团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9月2日上午,陈全国又前往自治区公安厅指挥中心,看望了工作在维稳一线的工作人员,并检查部署了当前的维稳工作。

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上任后便聚焦在经济工作。与前任王儒林到任主要面临政治生态重建的任务不同,骆惠宁接任山西省委书记时,整顿腐败已取得进展,他着力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破除经济下行压力。2014年和2015年,山西GDP增速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与自身相比,山西省2015年的财政收入比上一年下降了9.8%。

履新两个月的公开言行,无不体现了骆惠宁对提振山西经济的迫切心情。

7月2日,骆惠宁到任第二天,山西沁和能源集团发生了煤矿透水事故,12人被困井下,骆惠宁赶赴现场。回到太原稍事休息后,他开始就经济发展议题进行调研。7月7日到9日,骆惠宁先后来到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太钢集团、太重集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地调研。

7月9日,骆惠宁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太原市工作汇报和省直有关部门、企业的意见,他提出山西的经济一定要“转型升级、浴火重生”。7月15日,他再次提出经济要“浴火重生”。7月26日,他与47名新任县委书记进行集体谈话,明确将“狠抓发展”列为“第一要务”。

“外来”书记忙调研

这些新任省委书记中,异地交流的到任后调研节奏明显更加频繁。从青海调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骆惠宁,足迹目前已经踏上了朔州、大同、长治等省城之外的城市。

省委书记中,青海的王国生书记工作过的省份最多,先后担任过山东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湖北省长。王国生作为“外来”书记,上任伊始便马不停蹄地去各地调研,青海辖有2个地级市和6个自治州,据公开报道,王国生6月底到任后已经去过5个市州。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也很勤快,6月30日从浙江调到江苏后,到8月中旬,已将13个省辖市全部跑了一遍。

8月底刚刚调整的省委书记中,作为“外来的书记”,李纪恒在上任后的第六天,9月3日前往兴安盟调研,参观了乌兰夫办公旧址和“五一会址”,并在科右前旗与群众共唱《赞歌》和《吉祥草原》。

生于广西的李纪恒,经常在公开场合唱歌,8月30日看望老同志时,在乌兰夫长女、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云曙碧的家中,李纪恒就和她的家人一起唱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草原歌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李纪恒和代表们一起唱了《阿瓦人民唱新歌》。

给官场立规矩

今年任命的12名省委书记,57岁的李强担任过县级永康市委书记、地级温州市委书记,2005年9月升任省委常委兼秘书长。2011年11月,李强从这一职位上直接升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一年后任代省长,并在2013年1月“转正”。

这次离开浙江之前,李强又到坡当年在西湖边修筑的苏堤上走了一趟。6月30日,江苏全省干部大会上,李强提到此事,他说江苏徐州也有一座坡修筑的黄楼,是当年治理黄河决堤后修筑的。“我讲这一堤一楼,主要是提醒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李强担任省长期间,浙江建成了很多特色小镇,如绍兴的黄酒小镇、杭州的梦想小镇、乌镇的互联网小镇等。巧的是江苏也在2015年就已经计划要培育出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李强任江苏省委书记后,这项工作也受到重视。8月24日,江苏省副省长张雷主持召开苏中地区推进城市工作座谈会时就提出,要聚焦特色小镇培育发展。

李强一到任便对官场立了若干规矩。7月23日,他在江苏省委全会上强调“省内公务接待一律不喝酒”。此令一出,各地各部门纷纷开会发文落实,刮起了一阵“禁酒风暴”。

过新年日记范文5

一位负责联想笔记本电脑营销的朋友告诉我们,自11月22日在北京798工厂启动“逸生活体验季”以来,她已经连续好几个周末“不着窝”了。她自豪地说,虽然离联想的财年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她已经充分体验到了体验营销的威力――离财年初制定120万台笔记本销售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了。

在《体验经济学》的欢呼声略显式微、《蓝海战略》备受推崇的今天,难道联想笔记本找到了两者结合的“触点”?为此,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联想集团大中国区笔记本营销部总经理白欲立。

为了一年完成120万台

联想笔记本电脑第一个100万台,用了8年的时间,在2003年实现;第二个100万台,用了两年的时间,在2005年实现。今年,联想要用一年的时间实现120万台!

1996年~2006年,联想做了10年笔记本电脑。10年的经验让白欲立深刻地感受到笔记本电脑市场与台式机市场的不同。台式机更多的是标准化的产业,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笔记本电脑是强调个性化的东西,消费者更注重个性的张扬和品牌的价值。

在2006财年初,联想对笔记本电脑的预期是100万台。但是,市场增长的速度和联想营销体系的实力让联想笔记本营销部看到了更大的市场。在5月16日举行的“易科技、逸生活”会上,联想笔记本把目标调高到120万台。白欲立认为,凭借联想笔记本的能力完全有能力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在产品设计方面,联想笔记本完全脱离了简单OEM的方式,依靠自己的研发能力,融入了很多文化的、生活的、时尚的创意。

特别是合并ThinkPad之后,联想拥有了很多在部件领域的专家,加上联想在深圳有笔记本设计中心,在上海有工程测试设计的中心,在北京有ID设计实力强大的研发机构,很好地提升了联想笔记本的整体研发势力。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技术实力的支撑,联想在国内国际获得了很多产品创新大奖,例如德国红点奖,2005和2006两届的CCTV创新盛典最佳自主创新大奖,还有中国工业创新设计大奖等,拥有了让客户体验创新价值的资本。

第二,经过持续不断对国内客户的了解,联想笔记本能够推出更加符合国内客户的产品,能够符合国内老百姓需求的产品。从营销整合角度来讲,联想自始至终强化和坚持营销整合的方向,有效地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营销的手段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推动市场的前进。

第三,联想笔记本建立了一套非常优秀的渠道体系,特别是针对零售客户,打造了一套非常有效的营销体系。从今年开始,联想笔记本对全国的近1000家店面进行了重新的装修和装饰,把客户销售和面对客户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和漂亮。

让体验营销真正落地

体验营销感念的提出有些年头了,但是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很好地落地。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联想笔记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体验营销的精髓。

“我们在推广和售后的过程当中发现,不能用以往强调性价比的方式来销售。因为笔记本的市场客户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用户的体验意识越来越强了,除了产品的功能,他们更看重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获得例如情感、品味这样的体验。因此,我们打破过去用户对联想传统的一些认识和观点,把不断创新的产品通过体验的方式来做个性化和特色产品销售,不断刷新联想在客户心中的认知。“白玉立说。

在推出了5款时尚个性的联想天逸笔记本新品后,联想笔记本还将通过“非常逸”系列活动,以及丰富的“逸生活”体验季方案,进一步将“体验”传递给不同的用户。

“非常逸人组”高校挑战赛,是联想消费笔记本第一次真正走入校园。因为通过对零售市场的初步调研,联想发现有20~30%零售群体来自学生。“如何让更多学生客户接受笔记本产品,成为我们接下来要重视的方面。“白玉立说。

因此,联想笔记本通过“非常逸人组”高校选拔赛,为全国2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们提供张扬个性表演和绚丽舞台,把新产品的展示带到校园去,让大学生对联想品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非常逸周末”活动,在全国18个重点城市分别举行,邀请一些联想笔记本的Fans级用户聚集在一起,现场感受联想天逸5款新品的独特之处,同时有机会与联想笔记本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当面交流,解答疑惑。

承载lenovo的品牌内涵

目前,联想笔记本系包括ThinkPad以及lenovo的天逸、昭阳、旭日,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市场布局。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实现品牌的协同和差异化定位的?

跟ThinkPad合并之后,联想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双品牌协同。在白欲立看来,ThinkPad无论是在零售市场还是在行业市场,都代表着一种高品质商务权威,定位非常鲜明。

“对于lenovo,我们通过创新、时尚、个性的元素,努力把它塑造成消费领域的顶尖形象。”白欲立说。目前lenovo产品线分为三个子品牌。天逸系列是联想消费类笔记本的代表,将从创新设计和创新无线应用等方面入手,引领消费笔记本市场的潮流。不论是今年5月份推出的4款新品,还是在年底的5款新品,都是创新应用的典范,也是联想天逸系列笔记本的旗舰产品。

旭日更多的是强调超值和无忧的使用,更加强调的是性价比和使用空间及体验。

昭阳更多覆盖的是中低价大宗行业的采购需求,跟ThinkPad形成很好的互补。

“未来的笔记本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笔记本的逐渐普及,笔记本在PC市场的份量将越来越重。”据白欲立介绍,目前国内PC市场,笔记本所占的比例是10~20%,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因为现在国际市场中笔记本的比例大概是30%~50%,有的甚至达到60%,可以说,未来是笔记本市场快速增长的好时机。未来,笔记本市场增长率将有望跟台式机持平,所以这对于笔记本厂商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机遇。

链 接 体验营销关键词

非常逸人组,掀起高校体验风暴

2006年10月23日~12月9日,联想笔记本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非常逸人组”全国高校挑战赛。这次活动面向全国所有重点城市,涵盖200百余所高校的百万学子。

非常逸周末,引爆“Fans”体验风潮

2006年11月18日~12月10日,联想笔记本“非常逸周末”以现场体验、互动的形式,通过“逸人、逸品、逸趣”三个环节,与参与者共同分享多姿多彩的“逸”生活体验,在笔记本Fans级别用户中开启了今冬最大规模的新品体验和见面活动。

过新年日记范文6

2005年4月以来,人民网首页的左侧一直挂着一个非常显著的专题:《新变革、新起点,人民日报采编改革纪实》。

用“新起点”这样的词来形容从今年1月开始全面推开的编采分离的改革,可见人民日报社高层对其的重视程度。

所谓编采分离的改革,即由原来一位报纸工作员既当记者,又当编辑,改为由不同人分担。这种改革,符合中央对新闻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现代新闻规律和新闻职业化的潮流。同时避免“关系稿、人情稿”这一中国新闻媒体的弊病。

作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绝对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机关报,如何将党的意志和读者需要结合起来,是《人民日报》改革的重要看点,因此,业界对《人民日报》的改革一直给予关注,

事实上,编采分离在2002年就进行试点,是《人民日报》为适应市场竞争而推出的众多改革中的一项。这些改革还包括报刊管理体制、报纸发行体制、内参机制、人事制度和版面调整等。

2002年10月24日晚,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许中田上夜班时病发,在办公室去世。总编辑王晨接任社长,《人民日报》组成了新的编委会。

同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中央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改进会议报道方式,多报群众关心的事情,要改进报道形式和文风等。2003年,中央提出,《人民日报》要办得让党满意,让群众高兴,让同行敬慕。其实质是提高“引导”水平。

“改革还处于进行中。”对于正在进行的此次改革,《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发行出版部主任王义堂告诉《望东方周刊》。

舆论监督的加强

2005年3月24日中午,《人民日报》记者赵永新接到一个电话,“记者同志,圆明园正在湖底铺设防渗膜,这是自毁命根子!”打电话的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

作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的赵永新曾获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地球奖”,对这一重大线索,赵没有放过,马上赶到圆明园进行采访。

3月28日的《人民日报》第五版“视点新闻”刊发了赵采写的《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专鼠后果是灾难性的》一文,文章经过网络和媒体的转载立即成为全国性的特大新闻,

此后,《人民日报》几乎每天关注事件的进程,“五一”长假后,事件还在演绎之中,《人民日报》依旧关注,体现出少有的执著。

对“圆明园事件”的连续报道,反映出《人民日报》对新闻价值的追求,该报一位记者坦言,“这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选题,以前一般是市场化媒体来报道,但是,我们现在也经常做这样的选题。”

不仅仅是“圆明园事件”,200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的《我国已建176座高尔夫球场地方政府越权审批滥建》一文发表后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给予了关注。

震惊全国的“环保风暴”,即13个重大建设项目没有通过环保审讦,必须停工,也是《人民日报》首报。

在标题制作上,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也尝试做得更能“抓住读者”。“广东人觉得挺幸福”,说的是全国第一个城市社会变迁调查,“一年少吃80万”,说的是某地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半年磨出三万字”,讲的是国防白皮书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标题显然与传统的党报风格相距甚远。

网络和网友对《人民日报》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以新设立的政治版为例,据初步统计,该版被各大网站转载的平均每天两条以上,很多新闻引起网友热议,像关于事业单位“无事业”的一组报道,连续四天排在人民网新闻排行榜的前三位,“河南强制公务员休年假的头条”在新浪网首页一挂出,几个小时跟帖1200多条。而在以前,这并不多见。

事实上《人民日报》舆论监督意识的增强并非从2005年开始, 2003年初《人民日报》创办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第五版“视点新闻”,报社领导表示,这个栏目“提高了人民日报的舆论监督质量”,希望稿件能再多些,争取上一版、上头条。

由注重宣传到加强新闻

2004年夏天,全国新闻界开展“三项教育学习活动”,报社员工对进一步办好《人民日报》进行了讨论,意见最多的是“新闻偏弱,独家不多”。

人民日报编委会最后形成共识:要进一步办好《人民日报》,必须实行编采分开。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在新闻版全面推行编采分开。

“主要是考虑《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形势、大背景,要积极参与新闻竞争。”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谢国明表示,编采分开就是《人民日报》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

据谢国明介绍,对于《人民日报》来讲,在导向性、指导性、权威性、思想性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而新闻性、可读性、群众性、时效性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弱。

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钱江认为,采编改革后,要求记者从过去习惯于报道经验和成绩的“重要意义”和“深刻的内核”中跳出来,转而报道新闻事件及发生过程。

谢国明将《人民日报》编采分开改革的难点概括为三点。首先是观念。谢国明认为,多年以来,《人民日报》报道工作的多,报道新闻的少。实行编采分开,要更多地注意加强新闻报道。

“实行编采分开以后,我们有些记者说,过去只是当宣传记者,现在要成为新闻汜者。这种说法,至少表明他认识到了不足。”

第二是机制,主要是如何实现编辑和记者的顺畅高效沟通。第三个难点是实际部门,包括地方党委对《人民日报》提出的要求。

“他们是《人民日报》的主要订户。作为地方或者部门的领导,希望《人民日报》多报道他们的工作,多报道他们的成绩。这与读者希望看到的新闻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这也要改。

改革压力来自高层

人民日报一位领导坦言,对于媒体来讲,注意力决定影响力。如果大家都注意你的报纸,注意你的报道,你才会有影响。赢得读者才能赢得市场。

早在2002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一位中央领导强调,要切实改进文风,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

“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会议和领导人活动,你们爱看这个吗?反正我是不爱!”在其后的一次谈话中,这位中央领导针对电视台的报道曾提出尖锐的批评。

电视台的这种报道方式,是其时党的宣传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人民日报》也不例外。

2003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央领导明确提出,要改进工作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此后,“三贴近”成为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着力点、着眼点和衡量宣传思想工作效果的重要尺度”。

可以说,《人民日报》的改革除了来自市场外,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层的压力。高层希望《人民日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逐步向前推进

对于《人民日报》的改革,专家认为,除了要让党和政府满意外,读者的意见尤其重要。

安徽铜陵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徐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人民日报》是工作的需要,感觉近来这份报纸变得更好看了,以前多是大块文章,领导讲话,现在可读性变强,与老百姓更接近了,更能抓住读者。

河北元氏县人事局退休于部常书侦除了有阅读《人民日报》的习惯,还不时给它投稿。“从2003年以来,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人民日报》确有不错的成绩,开办的一些新的栏目、论坛搞得比较好。”

过新年日记范文7

关键词:圆仁;登州:《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圆仁,日本仁明天皇时代天台宗高僧,也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为探法求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随第十八批遣唐船到达江苏扬州,至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于登州乘船归返日本。圆仁在唐时间长达九年七个月,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七省,曾两次到达登州,历时三年。在唐期间,他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归国根据所见所闻撰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行记》),被奉为日本国宝。而其带回国的700多件典籍,也对日本的佛教发展和日本汉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行记》中关于登州的记载,反映了登州的政治、经济、对外交往、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对研究唐代历史和对外交往以及对登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一、登州的地理范围

登州就其所辖地域而言,最早始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首设登州行政区划,辖文登、观阳县,治所在文登。贞观元年(627年),登州行政机构被废除。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在牟平县重置登州,辖牟平、黄县和文登。唐神龙三年(707年),登州治所迁至蓬莱,辖蓬莱、牟平、黄县、文登四县。至此,登州行政区域和治所正式底定。延至清代,据《登州府志》载,登州府治蓬莱,辖蓬莱、黄县、栖霞、招远、莱阳、福山、文登、荣成、海阳等九县。

从圆仁入唐时间和《行记》记载来看,他在登州的活动范围主要涉及蓬莱、牟平、黄县和文登四县。本文将着重通过圆仁入唐求法路经登州的活动及见闻,反映登州作为唐代对外窗口的实态。

二、圆仁求法路经登州的原因和时间

圆仁随第十八次遣唐使于开成三年(838年)七月初二到达中国淮南扬州府的海陵县,因巡礼天台的要求未获批准,第二年被迫随使团回国。到达山东沿海时,圆仁与弟子惟正、惟晓及行者丁雄万离开使团。开成四年(839年)“六月七日到文登县青(宁)乡,寄主赤山新罗院,过一冬。今年二月二十九日,从赤山院发。今月二日黄昏,到此开元寺宿,”[1]即圆仁一行于开成四年六月即到达文登赤山,居住在新罗人张保高所建的新罗院,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三月二日到达蓬莱,住在城西南开元寺,期间经登州都督府报请当时的青州节度府,等待官府发放“公验”(通行文书)。开成五年三月离开蓬莱,“十三日早朝发,西行二十里,到战斋馆,于东桓宅斋。……行二十五里,到莱州掖县界徐宋村姜平宅宿。”[2]至此,圆仁在登州逗留了九个月,又经莱州、青州、淄州、邢州、赵州等地到达五台山,学习天台宗教义。后进入长安学习佛法,后逢“会昌灭佛”被返回国。原计划从楚州渡海,但楚州县令以楚州“未是极海之处”为由,要求其必须到“登州地极之处”,方可上船回国,无奈只好长途跋涉,于唐会昌五年(845年)八月返回千里之遥的登州。大中元年(847年)七月二十日,“到乳山长淮浦。得见(新罗商人)金珍等船,上船便发。”[3]圆仁和尚终于在乳山长淮浦追上金珍的商船,经赤山、新罗等地回到日本。此次为等待回国船只,圆仁一行在登州又度过了2年时光。

由此可见,圆仁在唐的九年七个月的时间里,将近三年是在登州度过的。

三、《行记》反应的唐代登州社会状况

(一)登州的农业经济状况

唐初,山东的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各州县地无荒田,人无闲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贞观年间,过往山东的游客行旅,可得到最好的招待,史载“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4]到开元年间,山东粮价更为全国最低,“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5]安史之乱后,山东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破坏,粮食产量下降,价格大幅上涨。圆仁途经登州时,也对当时的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密切关注,“(蓬莱)城正东是市,粟米一斗三十文,粳米一斗七十文”,莱州“米一斗六十文,小豆一斗三十五文”,“从登州文登县至此青州,三四年来蝗虫灾起,吃却无毂,官私饥穷。登州界专吃橡子为饭。客僧等经此险处,粮食难得。粟米一斗八十文,粳米一斗一百文。无粮可吃。”[6]所记地区的粮价已经远远超出安史之乱前的粮食价格。不难看出粮价的高低是经济发展的反映,丰年价低,灾年价高,圆仁行经登州之时,恰逢蝗灾严重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地的粮价水平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重要影响。《行记》中圆仁的一系列价格记录正好印证了这一时期的蝗灾发生、粮食紧缺的真实情况。

(二)登州政府对来华外国人的管理

登州,所辖区域位于山东半岛的北端,与朝鲜半岛一衣带水,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即始发于此。唐代的文化繁荣,吸引着朝、日使者纷纷“循海岸水行”,通过海路由登州登陆,入唐学习。日本派出的十九批遣唐使,七次经由登州登陆,而经由登州来华的新罗遣唐使有30多次。这些使者在路经登州期间驻足停留,与当地人民和地方政府官员和睦共处,进行深入交流。圆仁在《行记》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他们的记载,如“城南街东有新罗馆、渤海馆”[7]用以安置从登州入境的新罗、渤海等国使节。为了方便对聚居在山东半岛的新罗人的管理,在登莱等县还专门设有管理新罗人户的“勾当新罗所”。

唐朝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外国人来华。虽然留学生、僧侣在入唐之前,通常能获得本国较为丰厚的赏赐作为求学之资,日本遣使入唐,学生和学问僧所获得的赏赐要多于一般的使团人员,但是这些赏赐对于他们在唐长期的学习、巡礼生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贞观时期开始,唐王朝就指示莱州等地方政府对来自朝鲜半岛三国求法僧侣采取接纳政策和物质资助。规定“既是蕃僧,每年赐绢二十五匹,四季给时服”。在开成年间,唐王朝对留学生资助标准仍然延续之前的规定,即每人每年绢二十五匹并四时衣被。帮助他们在唐朝的生活。求学于地方的蕃客,其资粮、住所都是由地方官府供给的。圆仁留住登州期间,就曾经得到资助。

三月三日,从载门如参见使君,邀上庭里啜茶。使君手书施两硕米、两硕面、一斗面油、一斗酢(醋)、一斗盐、柴三十根,以宛旅粮。

三月四日,使君等“使君、判官、h事、县司等总入开元寺行香。使君判官等军头吃茶,唤求法僧(指圆仁和尚)等赐茶,问本国风俗。斋时,赴张家请。

三月六日,午时,共合十一余人又断中,申时,当州(指登州)军事押衙王长宗布施一头驴,以宛驮粮。[8]

在当时登州蝗灾严重、粮价上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登州使君的资助为圆仁的求法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便利,圆仁特为此作一状表示感谢。

(三)登州的民众习俗与

唐朝时,在山东半岛居住的新罗人很多,除赤山法花院有三十多新罗僧人外,邵村浦、乳山西浦、赤山村、刘村等都是新罗人居住的村落。根据圆仁《行记》的记载,牟平、文登两县都有新罗侨民及村落。圆仁于唐开成四年至五年期间,曾居住于赤山法花院,亲眼目睹了居住在山东半岛的新罗人的生活习俗和,并且这些生活习俗与当地的唐风互相融合,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间的充分尊重。

十一月十六日山院起首讲《法花经》……男女道俗同集院里,白日听讲,夜头礼忏听经及次第。僧等其数卅来人也。其讲经礼忏皆据新罗风俗,但黄昏寅朝二时礼忏且依唐风,自余并依新罗语音。其集会道俗老少尊卑总是新罗人,但三僧及行者一人日本国人耳。[9]

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头,此新罗院佛堂经藏点灯供养,……后夜,诸沙弥、小师等巡到诸房,拜年。贺年之词依唐风

也。[10]

新罗人虽居住在中国,但其讲经礼忏的新罗风俗、新罗语音和节日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并未受到限制和干扰,同时也借鉴和学习了当地的一些习俗,接受了当地的一些,这说明新罗人在山东半岛的生活安定祥和,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信仰从事宗教活动,并与当地百姓在文化上相互交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已经开始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

(四)登州的对外海上贸易

唐代,山东半岛是中国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当时的登州,遍布着许多对外港口,都是停泊新罗、渤海和日本船只的重要港口,而登州治所所在地的登州港,凭借着独特的海洋地理区位,更是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第一大港,既是新罗、渤海、日本等国进出唐王朝的必经之路,承担着输送“移民”、“贡使”以及“货物”等多重使命。同时,也是中国北方与海外贸易交流的主要集散地。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里记载了许多新罗人在登州沿海一带从事海上贸易和海上运输的情况。

开成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圆仁“闻张大使(指张保高,亦作张保皋)交关船两只到旦山浦”。[11]“交关船”是张保高进行贸易需要通关的船只。七月二十一日,遇到了租用新罗船只的日本“本国相公以下九只船来,泊此赤山浦”。[12]八月十三日,“闻相公以下九只船在青山浦,更有渤海交关船同泊彼浦”。[13]渤海交关船在登州赤山浦停泊,登州又设有渤海馆,可见,渤海国人往来登州的也不在少数。这么多贸易船只停靠在登州的各个港口,可以想象出,山东半岛沿海一带的航海运输业及相应的服务业必定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海上运输和海外贸易进人了新的繁荣期。

圆仁等人归国的一段经历也说明了在登州经商的新罗人非常之多,而且多用布匹、丝绸替代计价的货币。唐大中元年闰三月十日,圆仁一行在文登赤山(今荣成石岛镇)“将十七端布雇新罗人郑客之车载衣物,傍海往密州(今诸城)界去”。[14]六月二十六日,见到新罗商人给圆仁的留书:“专在赤山相待”。[15]六月二十七日,只好又雇楚州新罗坊“船主王可昌船,望乳山去”。[16]七月二十日,“到乳山长淮浦,得见金珍等船,上船便发”。圆仁一行终于在乳山长淮浦追上了金珍的商船,经赤山、新罗等地回日本。圆仁归国后,从他在唐大中元年十月十九日的记载中得知,当时仅金珍的商队就有四十四人之多。圆仁归国的这段经历,不仅说明了在登州沿岸经商的新罗商船很多,商队庞大,而且以山东半岛沿岸为中转站,商业贸易对内辐射了中国南方及内陆许多地区,对外辐射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结语

圆仁在登州滞留期间,目睹人情世态、大变小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行记》中关于登州社会状况的种种记录,内容涉及面广,真实细致,反映了登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侧面,是登州在唐重要地位的真实写照和印证。关于开成年间米价和蝗灾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灾害条件下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对渤海馆、新罗院的记载,可以使我们能够了解在当时中外交往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登州的涉外活动;对来华外国人的管理,反映了唐时严格的对外管理制度;对民间习俗和佛教文化的记述,反映了在登州各国文化交融的和谐。

圆仁在唐九年七个月,登州只是其中的一段,圆仁在登州的活动无法反映其在唐活动的全部内容,但是通过管中窥豹,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唐代的社会状况。他千里迢迢寻经求法的足迹,是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更是宝贵的政治、社会、宗教、文化和民俗的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217.

[2]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231.

[3]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507.

[4](唐)吴兢:《贞观政要》卷1《政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4.

[5](唐)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51《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46.

[6]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217,234,238.

[7]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217.

[8]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219,224.

[9]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186.

[10]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193.

[11]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166.

[12]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168.

[13]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174.

[14]白话文,李鼎霞,许德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7:499.

过新年日记范文8

吴芳吉,字碧柳,号白屋,四川江津人,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仅36岁。其不偏于一隅、不安于一角的人生经历,使其在民国时期的文人圈子里表现较为活跃,尤其是他与吴宓兄弟的情谊,颇被人传道。这可能会给人一种误解,以为吴芳吉是因此才受到学界的关注。所以,目前吴芳吉研究的两条主线,其一就是与吴宓研究相关;其二就是强调其为人治学的独立性和在革新旧体诗歌上的贡献。其实,吴芳吉研究远不只这两个方面,不管是其“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的儒者情怀,还是其教育思想和个性心理等方面,都值得更深远的开拓。而吴芳吉早年佚著《蜀道日记》的重新“发现”,对于推进吴芳吉研究向纵深发展不无助益。

《蜀道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创作于民国二年(1913),正式发表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风》杂志第六卷第三四号合刊和第五六号合刊上。有校阅记云:“此先生民国二年,由宜昌行乞入峡日记,适流落北京之翌年也。先生时年十七,笔端情感至富。其所记峡中形胜,及舟行之险,尤可供地理家之参证。先生少年思想,亦可于此窥之。时先生既归白沙,同里有朱茀皇者,方见宠于项城袁氏,声势煊赫,一时无比。乡里为之歌曰:‘读书当学朱第皇,莫学白屋吴家郎。’先生之艰难困顿,盖自此益极矣。校阅既竟,附志数语于此。乙亥清明,周光午谨识。”周光午是吴芳吉的学生,曾受托整理遗稿,但此《日记》却不在其民国二十三年(1934)私刻的《吴白屋先生遗书》二十卷中,且1994年贺明远、吴汉骧、李坤栋等编《吴芳吉集》也未见收录。因此,学者长期以来都误认为该《日记》已经失传。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所傅宏星先生在《吴芳吉集》的基础上,增补遗佚,订正错误,重新整理编成《吴芳吉全集》。该书分为六卷,诗歌第一,散文第二,讲义第三,书信第四,诗话第五,日记第六;附录一卷,收传记及相关评论文章;卷末为吴芳吉著述目录。其中补入的佚文佚著,主要包括十三篇(题)诗文、一部讲义(即《国立西北大学专修科文学史讲稿》)、四十五则《蜀道日记》和三十六封书信,均为国内首次披露,无疑是目前搜罗最为完备、编校最为精审的吴芳吉作品集。

一、《蜀道日记》的创作背景

吴芳吉15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初名游美肄业馆,乃清廷利用庚子赔款所办,1911年改为此名。1910年12月清廷作出改革,规定刚入学的考生不能立即出国,需先在清华学堂进修,此举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出国留学前具备相应的学术基础,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吴芳吉在到达北京时才得知此事,虽然有点意外,但这里仍然是一个留美的绝佳途径,只好留在清华园进修,等待留美时机。而1912年9月的一次,使吴芳吉的这个愿望破灭了。吴学昭整理之《吴宓自编年谱》对这次有详细描述,此不必赘述。以学生的失败告终,10个学生代表全部被开除,但其中7人(包括吴宓)因事后向清华承认错误,而得以继续在清华上学,另外三人中的两人早已离京找到了别的出路,只有吴芳吉毫无出路,又坚持以“替人代致不平,无过可悔”而拒绝向清华低头,直到1925年吴芳吉还以此为由拒绝吴宓留其在清华任教的好意。吴芳吉《自订年表》云:“得长兄来电,以某在湘数载,仅免饥寒,上不足于甘旨,下无力于教养,命某留教清华大学部,不许返湘。迨至北京相见,某以清华无理开除我等,不欲为仇雠效奔走,明德虽俸薄而精神甚安,不思他就。”[长兄即指吴宓。吴芳吉自被清华开除后,辗转各处,平日通好的在京做官的同乡待之也不同往常,百般刁难。吴芳吉不得已于1913年5月离开京城,与友人邬镜苍、邬冶秋兄弟同到宜昌,原本计划去邬氏故里避暑,却因资斧告罄而不得成行,邬氏走后,吴芳吉独自滞留宜昌两月余才动身归蜀。《吴宓自编年谱》云:“吴芳吉暑假中回家,宓毫无资助,其久困于宜昌,附搭木船并助拉船至重庆,则皆宓,久后始知者也。”]虽然在1913年1月刘绍昆的追悼会上,经过四川数名同学的疏通解释,吴芳吉已与吴宓握手言和(此前因一事两人已断绝来往),但是,吴芳吉此时在内心深处并未原谅吴宓的“非君子”行为,不愿与其做交心朋友,所以没有告知吴宓他离京一事,这就能解释吴芳吉何以在两万多字的《日记》里对吴宓只字未提。

清华一事对吴芳吉的影响,在《日记》中也有体现。8月12日:“自思吾性情往往过于激烈,以至屡屡败事。此后宜求心气和平,然亦不可失之葸懦。”8月14日:“无怪历年十七,犹不能挺身,战胜此污浊世界也。此后吾其力勉于苦心刻励乎?”8月15日:“寂矣!苦矣!吾虽寄迹于此大千世界中,然举世污浊,几无一人可入吾目。吾恶此世界已极,世界之厌我亦甚。”8月24日:“瞿塘有知,当为我作不平鸣矣。”从“屡屡败事”、“不能战胜”、“不平鸣”等词语的使用来看,此时吴芳吉的心境依然受到此事的影响。此事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留美梦的破灭,尽管后来吴芳吉多次努力想办法出国,力图学成后回国振兴教育,但都没有成功。吴宓《吴芳吉传》云其在清华后“往来各地,流转谋食,备尝艰辛”。其实吴芳吉“谋食”之上更有“谋道”,1928年所作《还黑石山作》一诗云:“我欲兴大学,发愿聊于此。谋道与谋食,一齐得所止。”

二、《蜀道日记》所体现之新意

《日记》采取逐日记录的形式,从1913年8月7日到9月20日,共45则,详记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吴芳吉8月7日已买好归蜀船票,不料蜀中局势混乱,拖轮不准上驰,只好退船票。但他决志归蜀,乃于8月9日“雇订民船”,是日下午即开船,9月20日才到达重庆。笔者认为《日记》的重新披露,对于吴芳吉研究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

首先,纠正了以往吴芳吉生平研究当中的某些错误认识。吴芳吉《自订年表》云:“初,民国二年再自北京归蜀,赖云阳邬君镜苍之助,得至宜昌,后乃沿江乞食以行。时当讨袁军兴,孑身出入战地匪巢,历时五月,绕行三千余里,成诗七十首,以寄长兄。”[明言此行“成诗七十首,以寄长兄”,但未提及《日记》。吴芳吉之子吴汉骧《忆先君吴芳吉》云:“经三峡途中,有诗七十余首,日记数万言(日记早已散失)。”首次提到此行有“日记数万言”,并宣示该《日记》已经“散失”。吴汉骧之女吴泰瑛继承父说,又提供了吴宓曾保存日记手稿的信息。吴泰瑛《白屋诗人吴芳吉》云:“回忆、整理归乡途中写成的七十首纪行诗和几万字的日记(以后由吴宓保存,‘’中遗失)。”]不过,此说与事实出入较大。《日记》不仅未逸,而且全文曾发表于《国风》杂志,吴宓虽然保存过日,记手稿,但并非最终的保存者。据傅宏星先生当年的采访记录,日记手稿极有可能仍保存在吴芳吉的某位后人手里。关于日记手稿的聚散离合情况,笔者所知有限,不便深谈。但受以上两说影响,吴芳吉的研究者们都普遍认为该《日记》已遗失,因此为众人虚构吴芳吉的“三峡神话”埋下了伏笔。

其次,《日记》虽然只增加了数首逸诗,但足以弥补吴芳吉诗歌创作的重要一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白屋诗选》一书,其中收录最早的诗篇为1915年所作《白屋吟》。但吴芳吉存世的最早诗篇应创作于1913年,因为《日记》即存吴芳吉诗词作品共六题十二首,皆为古典诗词。此外,尚有只记写诗一事而没有著录诗词原文的情况,如《日记》8月30日:“因念自出京以来,到处流连风景,有感辄以诗词发之。检点途中诸稿,已盈盈一箧,乃取线订成一册,题词其首。”9月2日:“本日约行六七十里,作诗一首。”9月13日:“晨至江嘴一庙前游散,作《泛日词》数首。”这三处,日记中都没有诗词原文。吴芳吉“历时五月”、“成诗七十首”,《日记》历时一个半月,作诗十余首,余下的五十多首诗词还有待学界进一步发掘。从这十二首诗歌可以看出吴芳吉早期就已经在古典诗歌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了,此时,“新诗”尚未出现。在新体白话诗随“文学革命”出现之后,时在上海的吴芳吉开始尝试新式旧体诗,但他的新诗创作不符合提倡白话新体诗创作者的要求,也不符合维持古典旧体诗创作者的要求,他当时又敢于反驳胡适提倡的“八不主义”论,引来新旧两派的共讨已成必然。其实,关于“新旧诗”,吴芳吉认为:“诗本无新旧,强以新旧辨之,则已枉矣。”此论与今人诗本无唐宋乃人分唐宋之说可谓异曲同工。

最后,由于《日记》文笔生动,首尾贯通,不仅忠实记录了吴芳吉行走“蜀道”的全过程,而且为今人保存了一段三峡航运的珍贵历史记忆。《日记》对沿途情况有翔实的记录,其对地名的记载,我们可知这段旅途的进程,甚至可以为其绘出行旅地图:8月9日从夷陵开船,14日到湘溪,16日到巴东,20日到巫山,28日到云阳,9月3日到忠县,6日到丰都,11日到长寿,20日到重庆。《日记》详记途中地名、城名、滩名、景名等,其中有实名者共82处,即使不包括“未详其名”、“过大小滩四五处”、“滩险甚多,不能历数其名”、“晨过数滩”、“过滩甚多”等记载,已足“可供地理家之参证”了。此外,吴芳吉对它们的地理距离、地势情况、景物特色等做了关联性的描述。如8月13日:“下午至美人沱,舟子谓么权河至此方尽。”8月15日:“八斗者,与牛口相距五里,同为巴东下游二大滩,水大水小,皆险恶不易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吴芳吉久羁宜昌,就是出于“蜀道之难,正不可向尔”的考虑。那么蜀道有何难?难以作答,因为古人的文集或笔记中没有对此作具体描述,我们只能想象。而吴芳吉在《日记》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这种想象变成了眼前的现实。《日记》8月10日:“未几,至南沱,滩水甚险。余与同舟皆起岸,悬崖绝壁,攀援而上。岩巅有大路,宽可一尺,乃缘山凿成者。余行路中,觉足下不能自主,尤不敢四望,转过一山,有瀑布自山顶泻下,声如裂帛,一路皆为飞沫浸湿,滑不敢步。余扶一舟子手,得无恙,俯瞰江中,高可百余丈,举首望天,则岩石突出欲坠。余为足软目眩,惟正墙面立。舟既过滩,复攀援而下,至江边少憩,神魂犹恍惚不定。同舟谓余曰:‘此乃大道最易行者。若在大峡内,则崎岖百倍矣!’余不觉心酸胆寒,吐舌不知所可,自思若彼时有猛虎来,必无幸矣。”8月19日:“舟系一大石前。石大可十余人围,方泊舟时,石尚在陆上,距水面约尺许;乃江涨过速,俄顷间,已没水数寸许。余方倚船篷远眺,遽闻隆隆声作,及回顾,大石已滚入江中,幸未压倒船头。石既坠下,大浪遂作,舟几为冲去。”《日记》中凡用“起岸”或“起滩”二字,皆是舟遇险滩,船客不得不下船沿江步行的情况。

吴芳吉慑于船过险滩的危险,曾有两次想要放弃走水路而代之以陆路。8月15日:“余以水行之险,万倍于陆,拟返归州陆行。老齐急止余曰:‘天气太热,万不可去。且巫峡中无路可走,往往峭岩绝壁,虽猿猱不能攀渡,矧先生文弱如此!’余曰:‘滩水凶险,奈何?’老齐曰:‘此亦无法。若陆路能行,早已往矣。实莫如何事也,安之为善。’此时余心殊悒悒,可恨无费长房缩地之方,以移巴山蜀水于舟前也。”《日记》中亦有直言蜀道难者,如8月17日:“行久之,至火焰石,峡中最险滩也”、“热极思死,所渭蜀道之难者,恐于此尽之”。8月19日:“诸客皆谓舟虽停泊,犹有此险,可知蜀道之难,令人胆寒矣”。

其实,三峡航运在秦汉以前是非常畅通的,较少滩险。宋代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变迁,航运开始变得困难起来,有的航段需要拉纤、绞滩,有的甚至还需要人和货下船,空船而过。《日记》多记此种情形,拉纤的例子前面已引用过,此处举两处人和货下船的例子。《日记》8月13日:“舟子入水,以肩移之,缓缓而行。”8月16日:“诸客皆谓此滩滩口过高,船载重,恐不能渡。因将所载货物,全行运岸。零星狼藉,如避兵燹,舟子尤可恶,一线一丝皆移至岸上。”由于三峡已蓄水建坝,天险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日记》记录了当时帆船过三峡时的情景,因而对保存这些珍贵历史片段至关重要。

三、《蜀道日记》的研究价值

综观吴芳吉一生,其早年被清华开除后,过三峡返回江津的这段经历,既能体现他的性格特色,又富有传奇色彩,所以也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但毫不讳言,在误认为日记遗失的情况下,研究者们对此不仅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且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虚构和神化。他们所著之书或所写之文中,凡提及者,皆大同小异,并且都是以讹传讹,层层增益。吴汉骧《忆先君吴芳吉》云:“(吴芳吉)最后下定决心步行回家,经三峡,历时五月余,沿途乞讨,拉牵(纤),备受艰辛。”[此说中的“步行回家”已脱离吴芳吉“沿江乞食以行”(沿江以行的前提是已“雇订民船”)的事实了。施幼怡《吴芳吉评传》:“(吴芳吉)辗转到了宜昌时,川资已告罄尽,不得已只得沿江步行。一路上历尽艰险,危崖峭壁,险滩恶水,还不时有兵匪盗贼的威吓,真是前途茫茫,吉凶难卜;与此同时,还有生活的威胁,为了活命,不得不在途中出卖劳力,寻些活干,多数时间是替木船拉纤绳,在找不着活干的时候,甚至乞讨度日。此行历时五个月,跋涉三千余里,终于一步一步地走完了这苦难的历程,于这年秋天,回到,江津白沙镇。”]此说在“沿江步行”的基础上,增添了“出卖劳力”,靠拉纤维持生计等虚有描写。黎汉基《社会示范与道德实践——吴宓与吴芳吉》的描述与施幼怡之说无差,只是综合了吴汉骧“行抵木洞已疲惫极了,衣服破烂不堪。求助于一教堂内,发信回家,芳粮六伯得信后赶至木洞将父亲接回德感坝老家”的描述。吴汉骧所云“行抵木洞”一事也需再考证,《日记》9月19日全天所记仅为:“天雨而冷,由木洞开舟。终日卧读,夜复与同舟谈人事苦乐。余谓乐中多苦,苦中有乐,安苦安乐,节义乃见。”而次日,即日记最后一天,吴芳吉已“安抵重庆”了。

吴芳吉从宜昌到重庆这段路程中是否步行、是否乞讨、是否拉纤,只要读日记原文,这些疑问就不解而知了。首先,吴芳吉“沿江步行”的前提是已经“雇订民船”,只是出于蜀道水路天险的原因,作为船客不得不数次“起岸”、“起滩”。不能因为吴芳吉下船步行过,就认定他是一路步行回蜀的。

其次,施幼贻“乞讨度日”之说也值得商榷。吴芳吉《自订年表》,用“乞食以行”只是一种自嘲,是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种不满,研究者们不必将其落至实处,以致轻率地将吴芳吉视为“丐帮”一员。且看吴芳吉在《日记》中如何使用“乞”字,8月27日:“久之,舟不至,因就沿山草舍乞饮。农妇更请食粥,与谈本地风土俗情甚多。”老妇既然“请”食粥,可见吴芳吉是受到了礼遇的,但他仍说是“乞饮”。看来“乞饮”之“乞”字,即“求”字意,有求因而有请,与乞讨、施舍大别。若然,其在8月7日所云“腼然行乞,所得差足附川江拖轮回蜀”中的“行乞”二字也只能表示他多方筹措回乡路费,并没有在街上“设点摆摊”。再说,吴芳吉此次虽然不是荣归故里,但也是在准备好途中所需资金的前提下才回蜀的。《日记》中记吴芳吉“购药”、“买菜”、“买马铃薯”、“购饼”、“买糖煮茶”、“买梨”、“买豆腐”等经济消费活动共十余次,资金还算充裕,在动乱年代,能够购买生活所需品已经是很难得了。何况吴芳吉还有余力帮助别人,常与人分食。

最后,吴芳吉“出卖劳力,寻些活干”,靠“替木船拉纤”为生,也是扭曲事实之说。吴芳吉在途中确实有过拉纤的经历,但都是为了帮助木船安渡险滩,而不是做职业“纤夫”赚取生活费用。《日记》8月11日:“舟复开行,一路皆滩,余等皆登陆为之牵挽。”8月12日:“下午至塔洞,亦一大滩也,起岸牵缆,烈日如火,急不得上。”8月14日:“石嘴伸人江中,水流迅疾,甚难牵挽。余及诸客皆登陆力助。”8月15日:“强雇十余人复挽之,余亦力助。”8月17日,“继而舟出纤二条,恳客加挽,众皆竭力助之,且挽且行。”8月19日:“余以此滩若不能渡,必被浪冲撞破,乃亟解衣,与诸客力助。舟子狡甚,故饰努力态。诸客乃以二人监督之,余则拉纤。”以上共计6次吴芳吉拉纤经历,但此拉纤非彼“拉纤”。读日记原文,即可解开吴芳吉以做“纤夫”为生的误会。

余论

吴芳吉3岁读《诗经》,4岁读《尚书》,并能背诵其中的一些篇章,在母亲的悉心教育下,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承继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仗义正直等优秀情操。虽然,吴芳吉1919年所写诗句“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常被用来表明其诗歌创作主旨,但是,关注民生的情怀不只存在于诗歌领域,在《日记》中也有体现。如《日记》描写纤夫生活。8月13日:“挽纤者尤可怜,肩上则挽船,头上则烈日如火,足下又荦确难行。赤身露体,往还于危岩悬径上。渴则俯江边牛饮,浊水如泥,不顾也。其稍裕者,仅有汗衣草帽,少避风雨而已。老者或五十,或六十。幼者或十岁,或仅垂髫。闻舟子云,彼辈由宜昌至重庆,千余里间,凡月余日,不过得千余文,或两千文而已。嗟乎!方谓吾到处奔波,日日在劳愁焦感中,苦无复加矣。乃竞有较吾苦千万倍者。以今观之,苦乐判霄壤矣!然此不过吾目中所睹苦象。其较此更苦千万倍者,尚不知有若干人。舟子虽苦,犹日能饱食,夜能安眠。力资虽微,差足糊口。彼哀告无门,转死沟壑,天涯沦落,饥馁相寻,而举目无亲,进退不可者,尤不知其有若干矣。”如《日记》关注导致民生疾苦的动乱军事环境。8月11日遇一老翁:“谓来时万县已独立,重庆亦然,自称讨袁军。”8月12日:“吾于是知兵之为物,诚残暴甚于禽兽,使世界上一日有兵,强权一日不能灭,公理一日不能伸,而世界一日不能安。如期谋世界和平,首宜从罢兵下手。”8月23日:“相谈甚久,谓川东各属皆独立,隶所谓熊克武其人者之下。王谓以成渝不合故。余笑而谓之日:‘外患方急,内乱频仍,累卵之势已成,燕巢之危焉救。”’王指王栋臣,时为守川一管带,吴芳吉游白帝城时与其结识。其所云“成渝不合”也是在蜀道天险之外,导致吴芳吉回乡之旅异常艰辛的人为原因。9月13日:“闻熊克武已逃入贵州。在此者,皆溃卒也”、“夜间炮声震天,闻系溃卒劫掠四乡,远闻呶呶哀号之声,天明乃止。距此十余里,皆被劫无遗云。”

过新年日记范文9

这是同样的“福日”吗?

简单的是与否都不准确,总之,这个曾经凭“福日彩电,日立技术”而在国内风光无限的“福日”,已经别离彩电业,义无反顾地加入了IT厂商的阵列。

很多人依然对上个世纪80年代彩电凭票供应的情形留有记忆。正是在那个时代,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合资厂商,福日凭借日立公司的技术迅速成长为全国性的著名品牌。当时国产彩电企业大多数还出于蹒跚起步的阶段,彩电还是人们的三大件“家庭梦想”之一,洋货当时很受欢迎,因此,福日曾一度在国内市场受到消费者追捧,还曾经被誉为彩电行业的技术先驱,名列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第六名――曾先后创造了18项中国彩电技术的“第一”;福日是我国第一台单片机芯彩电、第一代数字化高清晰彩电、16:9宽屏幕彩电的发源地,也是国内第一家具有超大屏幕背投影彩电设计生产能力的企业。

市场无常,就在20世纪90年代,国产彩电企业开始大显身手的时候,“福日彩电”的声音却逐渐消沉了下去。尤其是在前几年彩电业“惨烈”的竞争形势之下,福日很快退居行业第二、第三梯队的位置。年产能只有100万台的福日彩电,与年产能1000万台的业界老大长虹、康佳等自然无法处在一个重量级别上,就是与同处于第二梯队而且同处福建一省的厦华相比,福日也略输一筹。

福日之所以节节败退,据知情人透露,其原因主要在于福日彩电一直过于注重国外市场,当国外市场发生变化时,国内市场已经崛起大批有实力的彩电厂商,使得其错失在国内市场发展的良机。另外,在产品开发的速度上,福日的动作显然也比较迟缓。

据福日老员工介绍,福日在彩电行业逐渐掉队并非管理和市场策略的原因,根子出在合作方和股权结构上。1981年来,日立株式会社一直是福日非常密切的战略伙伴,福日产品重心一直放在国外市场就是受此影响。但由于福日公司长期以来中方居控股地位,股权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日方合作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生产也无法上规模,缺乏长期战略。

1999年,福日终于上市,但上市并没有给福日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合作伙伴日立曾多次表示,如果不能改变中方控股的局面,不能实现股权多元化,他们就不会投入资金、技术与项目。而与此同时,福日的彩电业务继续滑坡。曾经辉煌的彩电巨子终于走到了生死关头。

变革,已是在所难免。

干脆全身而退

其实诸如海尔、康佳以及TCL等业内巨头,虽然在彩电领域依然保有优势,也并不乏变革的举措,海尔、康佳、TCL在手机领域的长袖挥舞,以及海尔、TCL对IT产业的钟情不改,都基于其深刻的战略动因:彩电毕竟难以支撑其持久高速的扩张。不过对这些厂商而言,彩电依然是其主导产品,依然是其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而彩电之于福日,多少类似鸡肋,当走到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关头,确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福日果然弃之而去――从彩电行业全身而退。

1999年5月,福日股份上市,当年9月就与福建华融电子集团签订协议,注资1500万元到福建华融电子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并按软件、硬件、网络三大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这是福日股份淡出彩电业、向IT业进军的第一步。

2000年9月,福日股份正式成立IT事业部,标志着福日股份全面进军IT产业。

2000年底,福日股份又接连公告,宣布董事会通过一系列资产运作方案,置出该公司所持有的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50%股权,置入该公司控股股东福建福日集团公司持有的中华映管(福州)有限公司5%股权,收购福建优泰电子有限公司50%股权,接着又公告变更对多媒体彩电技改项目3923万元和数字化彩电技改项目3907万元的募集资金投入。上市两年多来,福日股份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与产业投资,注资1500万元进入福建华融电子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通过收购福光公司50%的股权,进入光学器件产业,通过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组建福建福日激光技术公司,进入激光应用产业。

至此,福日股份从电视机制造业全身而退,扔掉包袱,走向了IT战场。

“应该承认,福日彩电面对无序市场的冲击,市场份额萎缩了不少,在彩电市场这块你死我活的是非之地,基本上没有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IT事业部总经理周传建这样解释当初退出彩电行业的考虑。周认为,彩电业的技术趋于同质化,并且从技术层面上说难以有较大的提升;从市场来看,彩电市场的成长性已明显放缓,市场的成熟使身在其中者都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可能有所收获。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福日如继续留在彩电业,前景难测。

而福日至今都为1999年能够挤上“上市”的末班车而庆幸――上市为福日的转型提供了资金、股权结构甚至是最好的时机以及舆论的支持。福日一位部门经理的说法是,如果不是上市,福日根本就转不动,现在还在彩电的泥潭里耗着。

总之,福日卖掉了彩电业务,换来的是IT业务领域。“福日股份成立之初,即着手对企业的发展思路进行全新规划。”福日股份董事长李运武透露当时的战略思路:福日提出的目标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淡出彩电业,全力向电子信息产业方向发展。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计算机及网络终端产品成为福日股份新的主营业务。

从笔记本突破

2000年11月14日,福日股份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五次临时会议,一致通过了福日投资笔记本电脑项目的议案,该项目首期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

至此,福日转型的具体战术开始明确下来:从笔记本电脑市场进行“中央突破”,从而在移动计算领域确定自己的产业地位。

但这项决定曾让外界评论为匪夷所思之举。国内家电企业进军IT,基本上也就是在台式机、显示器等领域“探路”,因为相比台式机,做笔记本电脑市场要难很多:笔记本电脑产品在技术方面比台式机的要求要高得多;其渠道与家电甚至台式机的渠道也有很多不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启动程序比台式机或其他配件门槛也高得多;再一个方面,笔记本电脑市场已存在了十多年,其主要厂商都是诸如IBM、惠普、联想、方正这样的国内外大厂,份额和局面已经相对稳定。总之,在笔记本电脑领域一点基础也没有的福日如何参与竞争?

而福日的领导层和股东们的深入研究,为这个大胆的计划终于开了绿灯,而且是一致通过。

首先,技术不是大问题。福日通过此前在IT领域的资本运作,在IT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积累。而且福日还拥有较强的产品生产能力,这是国内部分老牌笔记本电脑厂商都不具有的优势。

投入也不是问题。公司上市后掌握了较多的资本,启动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和市场运作完全负担得起,而且滚动投入、滚动受益的投资方式对与日立合作了十几年的福日来说也可谓驾轻就熟;而在渠道资源方面,福日原先在国内有一些家电的渠道资源可作为物流依托,另外通过在启动期内大力发展渠道体系,也并非无可为之处。

因为重要的是,福日的高管层认为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潜力“实在无穷”:一方面,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市场区域的PC销量超过600万台时,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增长会超过40%。相比而言,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去年销量才40多万台,远没有占到应有的比例,这其实意味着极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另一方面,笔记本电脑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内地以外的厂商手中,相对稳定的品牌市场份额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这对福日这样的后来者来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旦拿下,企业就能在IT业内得到更长远、更多的发展机会。再者,相对于PC而言,笔记本电脑占有资金相对较大,进入的门槛较高,相比台式机的群雄混战,市场秩序比较稳定。最重要的是,2000年前后,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还都将主流用户群定位在行业客户和部分商业客户,其需求总数是每年几十万台,而福日确定的切入点则是将目标用户群定位为广大台式机市场用户。这个群体的现实用户数量是千万量级。“要向台式机要市场,这里的关键是,既要有技术实力,又需要有前瞻的视野和背后的强大资本,才能做出这个决定并且启动这个方向。而这一切条件福日都已经具备,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周传建如此回忆当时的决策背景。

新手上路

虽然笔记本电脑市场潜力还很大,但竞争已十分激烈,市场门槛已经相当高。一方面是洋品牌从上压下,另一方面台湾品牌和联想、方正等内地品牌也不可小觑。福日这样的新进入者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001年初,福日推出了N220、N440、N320等几款性价比较高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但是,作为“身份象征”的笔记本电脑,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福日的市场推广进展不顺。新生者福日需要的是“一鸣惊人”。于是,在精心筹划之后,福日于2001年11月20日在北京正式了业内第一款移动PC――福日东升N610。这款5999元价位推出的移动计算终端,果然引起市场不小震动,“上市后一直供不应求”,周传建说。之后,福日N620系列的推出,同方、精英、方正等厂商在移动PC领域的陆续跟进,“福日东升”品牌虽是新进入者,但在国内移动计算产品供应商中,目前已占据一席之地。

品牌的提升也促进了福日的渠道拓展。在渠道方面,福日确定了“品牌拉动型的渠道建设”思路。作为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新来者,此前又无IT渠道基础,在构建渠道的过程中,困难很大。在市场开拓遭遇困难的时候,福日精心包装“移动PC”概念,此后,移动PC在业界大行其道,福日东升的品牌知名度迅速崛起,在这种有力的品牌拉动下,新的渠道商纷纷主动要求加入。其中核心区域分销商从2001年8月的15家,扩展至2002年4月份的近50家,覆盖了全国主要的大区域市场。回顾其间过程,福日电子股份IT事业部副总经理兼营销中心总监陈

认为福日的特点在于:“渠道开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可以硬碰硬地正面去开拓渠道,而是要采用一种迂回策略,先把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然后,再利用这种品牌知名度,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渠道建设。”

彻底做IT “与其他家电企业做IT不同,福日是在踏踏实实做一个产业,而不是炒作概念。”周传建认为福日的转型与大多数家电企业有着很大区别,“不少家电企业的转型其实是另起一摊做IT,主要利润还是来自家电产品。而福日则是按照IT业的游戏规则,重新建立产品线、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真正做笔记本电脑,做IT。”

因此,新成立的IT事业部所招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IT公司招募。周传建本人2000年8月进入福日之前,就在实达电脑负责产品研发和品质管理。还有一小批来自原来的公司。一位从前跑彩电销售、现在正在学习渠道管理的员工回顾说:“当时从上到下,都知道我们是从此彻底做IT了,我们这些原来没经验的,只能一律从头学起。”

正因为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福日在2001年还决定跨过福州鼓山,在距离市区20公里之外的福州马尾开发区,背山面水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

对此,周传建的解释是:“我们产品是要靠性价比来领先的,OEM方式给成本和品牌带来的压力都很大,最终还是要发挥我们在技术制造方面的优势。”因此,福日没有走IT产业新进入者惯常采用的OEM路线,而是很快在马尾工业园建立了一个面积达2961平方米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拥有年产能可达10万台的自动化流水线。这在联想、方正等厂商都还在走OEM路线的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的确是个不小的手笔。而福日的计划还在于,在开发自有知识产权产品满足市场的基础上,将为其他厂商提供OEM,进行EMS(专业电子制造服务)服务。

福日的整个转型,目前为止是否成功,还无法下结论。“截至今年8月份,移动PC总出货量超过1万台了。”周传建透露。坦率地讲,这个销售额在笔记本电脑厂商中还非常小,根本不足以让福日成为一线厂商,“不过,能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引起这么多关注,树立自己移动计算厂商的品牌,我们已经比较满意了”。

但周传健面临的挑战或许比2年前更大。一方面,在福日赖以造势的移动PC领域,业界已经有人发出“移动PC已死”的论调,业内也流传由于移动PC对Intel的产品战略并无吻合,从而对之并不积极支持的说法;另一方面,福日原本确定的将目标用户群定位于台式机用户的市场战略,事实上在近一两年中,联想、方正乃至IBM这样的大厂商,在此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纷纷推出了价位很低的产品,福日作为新品牌,与这些老厂商比起来,并没有占据很特别的优势。这些问题在等待周传健拿出新的答案。

就在前不久的9月9日,福日在北京了其“福日GWNI”无线宽带解决方案,从而使福日所确定的移动计算战略,又前进了一步。周传健说这是又一系列性价比很突出的产品和方案,“比国外厂商价格低很多,相信会令人兴奋。”虽然活得并不轻松,周传健本人却对福日的转型前途抱有充分的信心。

资本的力量

当放宽视野、进入更深思考的时候,福日的转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资本的力量。

IT市场的超速扩张使巨量资本成为竞争舞台上的主角。具体到笔记本市场,随着低价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成熟,其市场容量将迅速扩大,而产品同质化和持续和及高强度的竞争导致品牌因素的降低。在品牌因素逐步降低的市场上,资本的力量将会得到极大体现。

一方面,技术的开放和同质化降低了市场进入的技术壁垒,同时也使价格、渠道、服务、市场推广竞争激烈,持续的高强度投入需要高强度的资本支持;另一方面,笔记本电脑市场迅速放量时,产业规模扩张、零部件和OEM产品采购需要强有力的流动资金支持,小资本运营将带来谈判、成本、运营效率多方面的问题,众多小资本厂商将最终出局。

以笔记本电脑产业为代表的移动技术领域成为目前IT产业中最热门的产业,而在新一轮的国内产业投资热中,大资本已密切关注笔记本电脑产业,投入只是时间问题。而福日就是一个例证――挟其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势,大举介入笔记本市场,所凭借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精神和运作策略、技巧,更重要的就是其背后资本的力量。福日的几大特点――国内独家的10万台笔记本生产线、短时间内初具规模的渠道体系、高性价比产品的研发和量产,如果没有高强度、专注的资本投入,根本难以想象。

过新年日记范文10

根据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年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20****年全市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登记工作于一季度进行。为开展好20****年全市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登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检时间

全市年检登记、行业统计工作须于20****年3月31日前全面完成,其中县区及市属发行单位报送年检材料时间为2月15日前,市局报送年检汇总材料时间为3月15日前。

二、年检范围

(一)按照省新闻出版局要求,市、县(区)新闻出版局负责所属出版物零售单位及书友会、读者俱乐部等单位的年检登记工作。

(二)市新闻出版局负责对县(区)年检工作的组织动员,辖区内行业数据的统计汇总,对辖区内的出版物批发单位年检材料的审核备案,对通过审核单位的年检材料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凡经过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已领取《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的出版物经营单位均须参加年检登记。

三、年检内容

(一)检查企业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期间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发行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无被处罚记录。如存在上述问题应督促企业及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二)按照《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检查各发行单位是否仍具备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各项基本条件。

(三)总结企业20****年的经营状况,包括出版物发行品种、数量、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及库存等情况。

(四)核对经营单位相关信息资料,包括注册资本、资产总额、经营面积、从业人员数量等情况。

四、年检程序

(一)凡参加年检的出版物发行单位,应按照上述年检内容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填写年检登记表(附件1),区属出版物发行单位还需提交《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副本原件),经各县区审核把关后,于20****年2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年检登记表、《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副本原件、不含四县)报送至市新闻出版局。

(二)各县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出版物发行单位上报的年检材料要严格把关,督促其上报真实的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材料一律退回,不得通过审核。

(三)对进入违规档案的单位,要进行重点检查,有无整改措施,整改是否到位,须作为年检工作的重点。

(四)各县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向市级新闻出版局报送年检总结、年检登记表(附件1)、《20****年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统计汇总表》(附件2)、《20****年度出版物发行单位奖罚情况一览表》(附件3)及《年检情况汇总表》(附件4),表格的统计数据为所属所有网点。各县区局经汇总后,向市局报送年检工作书面总结及上述四种表格,并附缓期登记、警告、吊销和注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出版物发行单位名单。

五、年检处理

(一)对不按规定履行审核登记手续的,按《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给予警告、罚款处理。对经书面催告或警告处罚后仍不履行审核登记手续的,取消登记资格,由原发证机关注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二)有下列问题之一者,给予缓期登记处理:

1.经审核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各项发行管理规定行为应予处罚的;

2.对违规行为隐瞒不报的;

3.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递交年检材料的;

4.正在限期停业整顿的。

缓期登记期限由负责审核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缓期登记的单位在缓登期间内应进行认真整改,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递交年检申请,被批准后,方可办理年检登记手续。缓期登记结束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登记资格,由原发证机关注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缓期登记的出版物批发单位年检申请,报市新闻出版局审核,由各市局报省局审批。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新闻出版局、文化局接此通知后,要扩大宣传、加强服务、精心组织,周密布置,指导好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工作。

(二)要将年检工作与诚信体系建设、法制教育、市场检查相结合,组织好法规培训和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的检查。

过新年日记范文11

现在我国有三个职业节日:5月12日护士节、9月10日教师节和11月8日记者节。我国现在规定的记者节(民国时期9月1日为记者节,解放后当然不承认了,于是这个节消失了多年)历史最短,也有九年了。这标志着记者被重新认定为一种较为广泛的职业,否则,就用不着专门设定这样的节日。自然,记者服务的新闻传媒作为群体,也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行业,而不再是简单的党政机关的一部分。行有行规,新闻传媒业的行规我们通常称为“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纪念记者节,有必要对新闻传播业的近期作为做一番审视。

2008年被称为“大事之年”,从年初的南方雪灾到汶川大地震,从北京奥运会到“神七”发射,每件大事都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挑战和考验。大事面前,更加凸显记者的作用和责任。通过对这些大事的报道来看,我国现在的记者有点像记者了。

为什么这么说?如何“像”?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记者自身职业意识的提高。在2008年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及时公开信息成为一大特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新华网最早发出快讯。下午15时开始,央视新闻频道和一套节目陆续启动24小时直播,多数地方电视台也反应迅速。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每天可以通过媒体了解伤亡数字、救援进展等方方面面的新闻,对于地震预报、学校房屋质量等质疑的报道,初期也不躲不藏,体现了我国记者一定的职业素养。

遵循职业规范进行报道是第二特征。北京奥运会报道对我国记者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也提供了一次与世界对话的机会。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总体上是成功的。以北京的几家报纸为例:如新京报8月14日A07版头条的《“空军一号”5天喝掉百吨油》和16日A06版《奥运获奖证书5分钟内制成》,类似“揭秘”的独家新闻,反映了当事记者的职业敏感;再如,该报记者对于台湾运动员兴奋剂的跟踪报道,是记者穷追不舍的精神的表现;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的平衡报道做得好,如对赛场擦地板的志愿者和引导员、提包员的关注,是很好的尝试。此外,一些报纸在犯罪报道中注意了图片和语言的选择,如新京报5月21日A34版的照片中,只展示了涉案人戴着手铐的背部而未选择正面形象,文字中也只简称其为“×某”,这些都是进步。

第三是记者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的提高。在抗震救灾报道中,从受灾群众到战士,一个个普通人成为新闻的主角:保护学生的老师、捐款的乞讨老人、敬礼的孩子、奋不顾身的战士等等,媒体大量报道的一个个具象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本质的美。北京晚报的记者拍下了从地震中逃生的女中学生吴金莉面对废墟上尚存的衣柜镜子梳妆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对美的顽强渴望。在年初的抗击冰雪灾害的报道中,广播媒体发挥了独特优势,为人民服务做得很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在第一时间解决受众燃眉之急,缓解了受灾地区的信息饥渴。

除了记者自身职业意识的提高,进步还体现在记者工作环境的改善上。年初,“进京抓记者”事件中的辽宁西丰县委书记被责令辞职,显示了权力机构和社会舆论对记者权利的认可。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生效。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说记者的职业意识在进步,当然并非没有问题了,问题还是不少的。有些可能是由于传播政策陈旧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因为记者缺乏基本的职业规范。比如,对“三鹿奶粉事件”报道滞后,难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当国内主流媒体无法抓住第一话语权的时候,民众和外国媒体就会自然找寻其他的信息源,从而造成混乱或者误读。

总的来看,今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促进了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从职业道德和规范的角度看,现在的记者有点像记者了。

(陈力丹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本刊学术顾问,丁飞为该校研究生)

过新年日记范文12

2、被遗忘的曾经,至少还是个回忆。

3、辞旧迎新,时光永不停歇的前行,人们在无法抗拒中长大成熟又老去,这就是人生;过去的,你无法轻易的忘怀,向往中的美好明天,你会继续憧憬,这就是人性。

4、花一样的年华,草一样的人生。

5、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6、回首过去,我们心怀坦荡,回首过去,我们沉沦于昨日成功时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之中;回首过去,我们没有驻足在昨日构建的美丽梦想中;回首过去,我们没有黯然伤神,沉沦于昨日的得与失,是与非中;回首过去,了解最真实的自我,看清今后的方向,选好航程,为一个崭新的日子苦心打造。

7、回首昨天,我们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苦涩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太多的忧伤充斥着我们的心灵,尽管太多的无奈写在我们的脸上,尽管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流程上。

8、即便是流泪,也是一种纪念。就算是流泪,也回不到童年。

9、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10、既然我们总是擦肩,那么思念有什么值得挂念,我会用怀念的姿态去回忆你的侧脸,是怀念不是思念,伊始的夏天,蝉鸣的折叠,崴蕤的夏天,不愿承认。

11、刻在记忆里的那个夏天,是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流下的泪水。

12、立足今日,我们擦亮眼睛,走过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在日子的隧道中穿梭。今天,又一个起点,又一轮朝阳,请打开你的心灵之窗,拥抱阳光!拥抱今天吧!

13、没有快乐,微笑还在。没有童话,童年还在。

14、每个人都将谱写一曲新的篇章,新年不会计较你的过去,新年会象人世迎接初生婴儿般欢迎你!这一刻开始,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为自己刻画一幅蓝图,希望点什么,改掉些若干……静一静想一想,把过去抛到脑后,展望你崭新的一年,无论理想实现的艰难,至少你想去努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在享受过程,把理想与奋斗相结合,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我一定行!

15、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

16、明天的明天,永远的永远,华丽的青春断了线,是谁的铅笔在洁白的纸上划下了年轻的誓言,知道不能实现,却在转身前就泪流满面,阳光下的操场,你微笑的脸,像昨天只能怀念,光阴划过了左脸忘记了说再见,从前的从前,就在那个再也记不起的雨天,温度从指尖走远。

17、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18、青年有梦想,老年才有回忆。青年时的鲁莽,老年时的悔恨。

19、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

20、如果说记忆本身是葡萄,那么回忆的过程就是发酵。每个人都有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清白更加美好的倾向,所以,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的记忆进行各种形式的修补、甚至要进一步精加工,然后才会觉得心满意足。

21、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22、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青春的羽翼,划破伤痛的记忆;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涟漪。

23、岁月从指间流淌着,我感觉到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

24、我们常常不能忘记一些事情,今天的行走,明天的寻找,都像在延续昨天的记忆。有个声音总在心里暗暗地说,要找到那年那时那天的那个人,感受到那年那天那时的那个情。也许是友情,也许是爱情,甚至一些不可状的小情绪。我们不得不一路寻找,找到那个最初的源头。找到又怎样?我只知找不到就不甘心,我们不由自主的踏上明天的路,找寻着昨天的一瞬间。

25、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

26、夕阳下,童话一般的世界。

27、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28、一段悲伤的文字,记载那些随风飘扬的过往,而那些悲伤的文字,就飘飞于由岁月缔造的伤痕之中,从而缔造出更悲伤的痕迹。曾经是那样美丽,而如今却是那样安详、那样平淡,一切似乎都已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唯独那只有记录在纸张的文字依旧华美、依旧诠释曾……

29、一样东西无论充满了多么贵重的回忆,它都不是回忆的本身。珍贵的东西是埋藏在心里的。

30、永远不要忘记,曾经让你微笑的事情。

31、有失败也会有成功,有咸淡的泪水当然也少不了甜美的微笑,有失落才构成昨日缠绵的歌,有忧伤才会有昨日焕发的浪漫色彩。

32、赞美那已经失去的,好使它在回忆中显得格外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