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时间:2023-05-30 09:59:08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范文1

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作为初中语文教材,文中,作者对“百草园”的景物有如下一段描述: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001年,某地级市中考语文卷出了这样一道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夏天景色的句子是         。   其参考答案是:“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无独有偶,2001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某省“全省初中语文教学优质课观摩”活动。活动中,一教者在引导学生玩味上述语段过程中,作了这样的小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写的是春景;‘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写的是夏景……”;优质课观摩总结阶段,一位专家点评该课时指出:“教者分析景物描写的顺序到位……”(事后了解到,教者使用的《教参》就有这位专家参编的——《教参》原文写道:“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的景色;“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的景色)。   不难看出,《教参》也好,优质课也好,专家点评也好,中考题也好,都如出一辙。那么,对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之景作这样的理解、考查对吗?我们只要多留心生活,多一点理性分析,答案应是:否。   笔者在此主要想探讨两个问题。   先谈鲁迅先生此处所描绘的是何季节之景。   应该肯定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绝不能用“春景”来概括,“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绝不能用“夏景”来概括。   联系此“景”所在语段后面的文字,应当看到:鲁迅先生这里所写的应是开阔地带之景,是概写;后面所写的是狭长地带(泥墙根一带)之景,是详写。   “菜畦”何时“碧绿”,春季自不必说,然,只要对农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人勤地不懒,秋季的“菜畦”比春季的“菜畦”更“碧绿”,亦即秋菜比春菜颜色更青。“石井栏”是器物,一年四季都“光滑”,无所谓什么季节之景。“皂荚树”,也称“皂角树”,属豆科落叶乔木,书载最高可达30米,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生长普遍,一般树高5米左右,春季开黄白色花,夏秋季节可收成熟皂荚——用儿童的眼光观其“春华夏实”或“春华秋实”都不无乐趣,即使秋日树叶黄枯,冬日只有光秃树干,也无损于“皂荚树”的“高大”形象,因而,不能断其仅为春景。“桑椹”是桑树的果实。桑树在我国生长极其普遍,树干也极高。为了探究“桑椹”在江南绍兴几时“紫红”,笔者2002年春暮曾寻访了一回鲁迅故居,今年又通过笔友网上证实:“百草园”那里高大桑树上结的“桑椹”当在春末夏初时节“紫红”,是故,断其为春景亦欠妥。“树叶里”“长吟”的“鸣蝉”是在夏季,但“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却是春季独有。笔者虽生活在江北,但据我的多年留心观察,结合绍兴笔友描述,“百草园”那里“菜花”开得最盛当是清明节前后,而到了初夏麦黄时节,菜籽已收获囤仓,因此,“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绝非夏景。关于“叫天子”(云雀),《辞海》和《十万个为什么》都有相近描述:云雀,亦称“天鹨”、“告天子”,鸟纲,百灵科……春日鸣声嘹亮且多变化,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升至相当高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故而,“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乃春景无疑。   再说对鲁迅先生此处所描绘的景物及写景顺序如何界定。   既然“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不能用“春景”来概括,“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能用“夏景”一言以蔽之,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段“百草园”之景及安排顺序应如何界定呢?笔者以为可表述为:描绘 “百草园”开阔地带(主要是春夏季节)之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写“静物”,由低到高,写“动物”,从高到低。   此种界定不难理解。“描绘开阔地带(主要春夏季节)之景”无需赘述。“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从宏观的角度可视为静止的事物,姑且借用绘画、摄影用术语“静物”来界定,而“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四种事物从方位的视角上看则是由低到高;“鸣蝉”“黄蜂”“叫天子”属“动物”,其栖息物“树”“菜花”“草”从方位的视角上讲则是从高到低,其中“叫天子”栖息的“草”便是人们常说的茅草——云雀春季喜在新长的茅草丛用棉絮、茅草花等物造窝下蛋孵雏。         

化石吟教案范文2

健康十幼儿成长的基石

2007年10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儿童与健康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保健医生代表济济一堂,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马以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杨黄蕙吟博士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旨在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推动我国幼儿健康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展示和交流全国幼儿健康教育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为幼儿健康教育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10月16日,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朱家雄教授做了题为《和谐社会与学前儿童健康》的专题报告,针对我国东西部城乡学前儿童生存境况的巨大差异,就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因地制宜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实践等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并从宏观角度对制定关于学前儿童健康的政策谈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随后,广东顺德机关幼儿园的代表李光坤、赵国柱老师介绍了该园开展2-6岁幼儿动作活动与心理发展教育的案例研究的情况;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幼儿国的石朝霞园长向与会代表报告了《合理睡眠与幼儿身体健康的研究》,该园所进行的这项研究历时三年,填补了幼儿园在睡眠研究方面的空白;石家庄市桥东区第三幼儿园的代表高密林老师做了题为《努力将新的健康教育观念转化成具体的健康教育实践》的发言,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该园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下午,大会围绕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幼儿园健康教育计划的构架和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卫生保健与营养研究等问题进行专题交流,共有11名代表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代表踊跃发表个人看法,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和交流,专家们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对大家积极的态度予以充分的肯定。

10月17日,与会代表分别到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西安世纪摇篮・三宝双喜幼儿园、陕西省政府幼儿园观摩参观。由9名教师进行的现场教学将研讨活动深入到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生动的示教以及专家们认真地评课,带动了与会代表的情绪,大家就健康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幼儿健康教育领域中教师专业水平长足进步。

10月18日,杨黄蕙吟博士做了《领导者与阴阳互动之幼儿健康教育课程》的大会报告。在报告中,杨黄蕙吟博士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对幼儿健康教育四个层面地状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幼儿健康课程设计做了提纲挈领式的阐述,这对提升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不无裨益。

随后,马以念教授就本次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的情况向与会代表作了说明。鉴于参评成果涉及面广、目标分散、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马以念教授分析了地域、选题、个体偏好的成因,并就如何从事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总结进行了方法学层面的引领。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最后,大会举行了热烈的颁奖典礼,由马以念教授、朱家雄教授、杨黄蕙吟博士向获奖团体和个人颁发了获奖证书,领奖代表纷纷和专家合影留念。

至此,本次会议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我国幼儿健康教育发展水平,而且对加深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科学理念,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化石吟教案范文3

汉字的系列相互之间可以构成更高一级的组织关系,这些组织关系可以看做是一个“汉字谱系”。而所谓汉字的“美学谱系”,“即从美学的角度,将曾经存在的和现存的汉字归入一定的谱系结构之中,并用一定的方法和尺度,根据汉字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建构汉字的美学谱系图。”②词作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发展有一定的秩序与规律,“歌、唱、吟、诵、读、阅”因同是表达“词作表达”的形式,可以形成一个“系列”。本文通过词学现象,结合字源学分析,对这一系列进行汉字美学谱系的建构。

一、表达谱系

词从登上文艺舞台起,便在晚唐五代的香艳氛围中浸润了绮丽的色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词是宴会上觥筹交错间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以“娱宾而遣兴”③,文献中也多有记载:

(淳熙八年正月)初二日,进早膳讫,遣皇太子到宫,……又移至明远楼,张灯进酒,节使吴琚进喜雪[水龙吟]词云(略)。上大喜,赐镀金酒器二百两,细色段匹,复古殿香羔儿酒等。太后命本宫歌板色,歌此曲进酒,太上尽醉④。

许多词都是文人当场写就再由人演唱表演的作品。不仅宫廷,在民间的勾栏瓦肆,甚至寺庙举办的庙会上,也有将词作进行或消遣、或自娱、或表演的歌唱活动:

陈东,靖康间尝饮于京都酒楼,有娼打坐而歌者,东不顾,乃去倚栏独立,歌[望江南]词,音调清越,东不觉倾听,……⑤

以上活动所展现的是词作表达的歌唱形式。除了歌唱外,吟诵也是词作表达的一种形式。吟诵通过声音来表现文本,同时也可以作为接受活动,在此过程中对词作进行品味和解读。尤其在宋代之后,词乐失传,吟诵便愈发重要。文献中便有大量记载,如《白雨斋词话》中道:“读碧山词,须息心静气,沉吟数过,其味乃出。心粗气浮者,必不许读碧山词。”⑥《蕙风词话》对于一些好的词作也如是评价:“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⑦词这种文学体裁开始广为流行之后,吟和诵已不再只是品读和欣赏词作的方式,许多名家作品作为示范和学习的“样本”,吟诵渐渐成为一种词作接受后的学习手段。刘克庄曾云:“公所作大声?U?O,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余幼皆成诵。”⑧

词作在表达和接受中,阅读亦是一种重要方式。明代温博曾道:“余初读诗至小词,尝废卷叹曰:嗟哉,靡靡乎!……已而读范希文[苏幕遮]、司马君实[西江月]、朱晦翁[水调歌头]等篇,始知大儒故所不废。”⑨可见文人可以通过阅读体会当中的情志。从创作的角度看,并非人人都有音乐天赋,纵使天才如东坡,亦曾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著棋、饮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子瞻之词虽工,而多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⑩词的创作活动逐渐转向以平仄定式的方向。宋代以后,词乐失传,平仄格律便成为填词的主要规范。毛晋言:“宋元间词林选本,几屈百指。唯《草堂》一编,飞驰几百年来,凡歌栏酒谢丝而竹之者,无不拊髀雀跃;及至寒窗腐儒,挑灯闲看,亦未尝欠伸鱼睨,不知何以动人一至此也。”{11}由此可见,其词作接受的方式是通过纸质阅读进行的,其对于词体鉴赏的焦点着重于风格与内容,而非声律和音乐性。从传播载体的角度而言,这和印刷业的兴起有所关联,词籍在印刷业的兴起中得到了大量印刷,词作开始以文本形式大量出现。这种快速轻便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将词作表达的阵地拓展到案头,接受方式渐渐开始趋向阅读。另外,题壁、石刻与手卷使作品可以成为重要的文物和藏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把握词作的自身美感,还可以获得当中的历时之感。如以下文献:

咸淳中,尝与吟朋夜醉其楼。对予唱[贺新郎]词,……,笑谓余曰:古曲名今日恰好使得。予因以此意作小词题壁,明日遂行。后二年再访之,壁间醉墨尚存,而人已他适矣。然旧词多有见之者,姑录于此{12}。

从歌唱到吟诵到阅读,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连续的过渡地带,可以列出“歌―唱―吟―诵―读―阅”的表达谱系,词作便是在这谱系中被表达、被接受,并逐步地从晚唐五代北宋的歌唱表演走向南宋元明清的文本阅读。

二、字源学分析

汉语的形声字是以音节为单位的,声符、形符都是表意字。班因、刘颇管这类字叫做象声字。

根据段玉裁的说法“得其声之近似,故曰象声”字。许慎给形声字下的经典性的定义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13}。汉字在表意的时候通过有限的笔画勾勒出了无限的现实世界。通过对这几个字的字源学分析,我们亦可以体会到当中本质展现与美学想象的结合。

“歌”的甲骨文是(前6?35?6){14},叶玉森在《殷墟书契前编集释》中道:“卜辞有舞字。未见歌字。此疑歌之初文。”字当中小点表出口之声,且“本辞盖因有御祭之事而命作歌也”。《说文》有言:“歌,咏也。?g或从言。”{15}“在商代,甲骨文‘音’与‘言’用同一字形表达,作一把长管的乐器形”{16}。同时,《尚书?尧典》中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17}歌是对诗的语言的延长,所谓“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18}。这种延长是带有音乐性的,甚至在一定的场合下“式歌且舞”,在此情况下,词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在表达过程中便体现出很大成分的表演与娱乐性。

“唱”在《说文》当中的解释是:“唱,导也。”但文字学者们认为“唱”与许慎所言的“导”联系不大,为古当作“昌”。其中,王献唐的解释较为合理,认为“昌”字从“口”从“日”,而“唱”最初很可能指日出之时呼唤大家起床劳作的叫声。这种叫声大概多数有一定的调子,是歌唱的一个源头{19}。与歌相比,娱乐性较弱,传播的功能性较强。

“吟”者,《说文》曰:“呻也。”马叙伦、沈涛言:“呻吟也。一曰叹也。”从文献中,时常发现吟与“歌”、“唱”、“呻”、“咏”连用,严可均道:“长言之永叹之也。”{20}说明吟这种曼引其声的行为是会按照一定的音韵和节奏表达词作的。毛奇龄在《西河词话》中“音谐弦调”条曾提及一位可以根据案头词作来“促弹而曼吟”的前明宫廷乐师,其言:“词雅而音谐,音谐则弦调。”{21}这位宫廷乐师是通过“曼吟”的方式,以文化乐进行词作演唱的。之前道“吟”与“叹”的方式更为接近,所谓“一唱三叹”,吟是一种比唱更依赖文学的方式但音乐性很强的活动。

常与“吟”连用的字还有“诵”。“诵”与“讽”在《说文》中,二字互为转注{22}。《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中道:“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为:“信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23}且《周礼》中亦有“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的记载,郑玄释曰:“讽诵诗谓?读之不依咏也。”{24}讽与诵在此皆为朗读、背诵、朗诵、传诵的意思。可见“诵”主要强调的是节奏,且是针对诗文态度较为严肃的朗读。任半塘曾区别过吟诵与歌唱的概念:“惟‘诵’之声无定调,为朗读,为时言;歌之声有定调,为音曲,为永言。诵欲有所讽谏,故吐辞必近语言,以便当面晓悟;歌之用在感发,故衍声必符乐曲,以利远?r而激众。”{25}根据字源学分析,我们能找到个中区别。《乐府余论》中提到,漫叟诗话所载本事曲中有一钱塘老尼能诵后主之作,后言能“记”蜀宫词{26}。可见此处“诵”与“记”相关,重点在于对文字的背诵和记忆。

继而看“读”。《说文》曰:“读,诵书也。”马叙伦认为“读”与“诵”二者互为转注{27}。根据上文中对“诵”的定义,且“读”自从“言”,可见“读”在旧时仍是一种有声行为,但“诵书”的注解提示了文本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活动重心开始转向文本。

“阅”在睡虎地秦简中为(为二二){28},竹简整理小组认为读为“穴”。许慎在《说文》中对于“阅”的解释是:“具数于门中也。从门,说省声。”马叙伦指出,“阅”也是“数之借字也”。元代文人戴表元曾批评词作散文化的现象:“少时阅唐人乐府《花间集》等作,……近世作者几类散语,甚者竟不可读,余为之愦愦久矣。”{29}可见“读”成为有声至无声的转换链接,至“阅”则在文学接受中突出书房内、案头上的揣度与反复推敲之感。

三、美学谱系分析

汉字是具有意象思维的文字,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在把握词作表达形式的基础上理清词作发展的脉络,体会其中的美学内蕴。

首先,形式上的美感呈现。汉语是一种“音义结合”的语言,这样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汉语的天生音乐性,却使得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文学与音乐若即若离的矛盾关系。李清照《词论》有言:“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平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这是通过词牌的形式来体现特定的语言结构。然而语言结构的体现并不局限于外露的表达,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道:“《说文》解‘词’字曰:‘意内而言外也。’徐锴《通论》曰:‘音内而言外,在音之内,在言之外也。’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30}这正是一种音乐性融于案头文学之后所产生的沉默之美,继承了“大音希声”的美学追求。同一词牌的内在感情表达可以不再受到音乐的情绪规定,而是在摆脱具体的乐曲束缚之后无限扩大内涵,体现出词作表达在情感和内涵上的无限可能性。另外,前文提到词作因题壁、石刻、手卷等方式会成为珍贵的文物和藏品,如苏轼在[满庭芳]“归去来兮”前作小序曰:“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31}其友子明亦收到苏轼手书的这首词,信中曰:“记得应举时,见兄能讴歌,甚妙。弟虽不会,然常令人唱,为作词。近作得‘归去来引’一首,寄呈,请歌之。”{32}善文者为词,善书者赠书,善歌者歌之,宗白华说:“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和人格的体现。”{33}这样的词作,既是可以品味的文学作品,又是可以欣赏的书法作品,词艺皆备,极富艺术价值。

其次,以人为中心的心理体验。在这一谱系中,每一层级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体验。从“歌”当中的载歌载舞起,到“唱”、“吟”、“诵”、“读”,以乐声兴发感动,以人声表心声,“阅”即便看似无声,“兑”有欣悦的意思,却贯穿了词作接受的快感与美感。同时,先民造字之时自发地以物象提炼出较为抽象的行为,如“读”与“牍”、“椟”有关,与竹简、木简的案牍行为有关,“远古先民们正是以‘人’为中心,处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认识并反映对象世界”{34}。这一谱系借物象加以构建,自成序列,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学美感体验。

最后,这一谱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通过分析,我们要以看到人作为活动主体对词作的审美追求。叶嘉莹将唐宋词分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和“赋化之词”{35}。词作从民间走向文人圈后,词作的娱乐功能逐渐在笔墨之争与主流意识的浸润下开拓出抒情言志的价值,词就从“声辞一体化”的歌词转化为一种案头文体,日益趋向单纯的文学活动。词作表达的方式随之改变,但不变的是活动主体不断探求词作之美的精神,人们分析和揣摩作品,甚至将这些作为批评标准。如张炎道:“先人晓畅音律,有《寄闲集》,旁缀音谱,刊行于世。每作一词,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协,随即改正。”{36}强调了音律的重要性。再如《白雨斋词话》中给予词作的评价中曾有“语极清隽,琅琅可讽”的记载{37}。“诵”与“讽”互为转注,诵不同于歌、唱所具有的表演性,甚至没有吟的随意性,但仍保留了音乐性的美感体验。当中暗含了词由娱乐表演走向案头文学的发展脉络,反映了词作中音乐与文学的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艺术与道德的相互平衡。

注释:

①朱崇才.词话史.中华书局,2006:16.

②朱崇才.汉字美学谱系的建构及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14(6).

③陈世修.阳春集序.王鹏运汇刻.四印斋所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83.

④陈世崇.随隐漫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401.

⑤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02.

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5.

⑦况周颐.蕙风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4429.

⑧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62.

⑨温博.花间集补序.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34.

⑩彭乘.墨客挥犀.中华书局,2002:324.

{11}毛晋.草堂诗馀跋.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70-671.

{12}刘埙.谒金门.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3332.

{13}蒋希文.汉字的性质及其功能.贵州文史丛刊,1992(2).

{14}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卷六.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七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98.

{15}许慎.说文解字.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七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98.

{16}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30.

{1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

{18}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六.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七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98.

{19}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9.

{20}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5.

{21}毛奇龄.西河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565.

{22}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32.

{23}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787.

{24}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797.

{25}任二北.《唐声诗》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5.

{26}宋翔凤.乐府余论.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2495.

{27}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32.

{28}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九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60.

{29}戴表元.题陈强甫乐府.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2册).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183.

{30}刘熙载.词概.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3687.

{31}苏轼.满庭芳.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278.

{32}苏轼.与子明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1832.

{33}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7.

{34}朱崇才.汉字美学谱系的建构及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14(6).

{35}叶嘉莹.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岳麓书社,1990:134-138.

化石吟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幽默艺术

前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魅力、活力、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知识、智慧、灵感、修养在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一条别致途径。语文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身心疲劳,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1. 幽默开启心灵之窗

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教学实践证明,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时,师生彼此陌生。针对此情况,教师可用几句幽默的开场白调节紧张气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开启师生心灵之窗,使学生的畏惧感消失。

例:特级教师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钱老师走上讲台后,微笑着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此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们积极思考着回答:“钱梦龙。”全班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心一下子便和钱老师贴近了。

2. 幽默点燃思维之火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钝,无创造性可言。教学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人人精神愉快,个个情绪激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使用幽默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燃起积极思维的烈火。幽默语言不仅可以将事物穷形尽相,而且能够入木三分,它能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促进探究性、挑战性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有位教师讲《拿来主义》,结合改革开放的现实,给学生出了一道趣味题。我国有位作家随团出访欧洲,在宴会上,有位西方记者一边大嚼牛排一边问这位作家:“中国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难道不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请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用幽默的话来回击对方。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给出答案,作家说:“这正像先生吃牛排而不怕变成牛一样。”然后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答案的不足,并简要地讲讲幽默的有关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作家幽默语言的妙处。这样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发展了想象的创造性。

3. 幽默打开生活之门

3.1化用歌名

在教学中,教师偶尔使用时下流行的歌词对教学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次语文课,上课十分钟后,一学生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跑进来。教师以严肃的神情对那位迟到的学生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此话一出,立即引来全班学生的大笑,那位迟到的学生也有点不好意思,站在门口抓耳挠腮,等待教师的“命令”。这时教师又一改严肃,面带微笑又有点无奈地对全班学生说:“唉,我总是‘心太软’,这次原谅他了,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了,如有下次,一定让他变成‘小白杨’,给我们站岗放哨。”这位教师巧妙地把歌名引用到教学中来,寓庄于谐,起到了善意批评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2讲述故事

逸闻趣事情节生动,结构简单,文字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在讲双关辞格时,我就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宋朝有一个书生,觉得自己比欧阳修强百倍。一天,他心血来潮,决定亲自去会会欧阳修。他一出门,就诗兴大发,随口赋诗一首:“门前一棵树,两支大丫杈。”吟到此处再也吟不下去,这时走过一个人来接着吟道:“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为花。”书生一看,甚为崇拜,决定与此人一道去拜访欧阳修,和欧阳修比个高下。于是两人同坐一条船,书生又吟道:“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无奈吟到此处又吟不下去了,这时欧阳修接着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就这样,欧阳修利用“修”和“羞”两个同音字,巧妙地教训了不学无术又喜欢卖弄的酸书生。这则逸闻既让学生懂得了“双关”的含义,又让学生体会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妙处。

3.3引用实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生活实例,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如何写议论文时,对学生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三岁的小孩也会作文。有一次,小孩说:“爸爸,我喜欢你!”(论点)“爸爸喜欢我,不骂我,买豆奶给我喝,还讲故事给我听,教我写字、数数。”(5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爸爸。”(结论与开头呼应)此例一举,整个教室充满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4 幽默体现教者之“智”

4.1“随机应变”之智

课堂突发事件常有发生,运用幽默之“智”,可以轻松化解。如,一个夏日,有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而不去,学生为之哗然。这时教师突然机智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拈来,学生恍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教师的幽默语言驱除了蝶儿对学生的诱惑。

4.2委婉批评之智

幽默艺术运用于委婉批评之中,有时胜过强制的说教。如一次我在上课时,正当讲得兴致勃勃,忽然发现两名学生不认真听课,在下面说话玩闹。我适时提问:“打扰一下二位,看你们高兴的样子,想必讨论出结果来了,请回答一下。”此时,两位学生面带窘态,低头不语。我又继续说:“如果还没有讨论出结果,请坐下听别人回答。”这样既使两位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使其很快融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

化石吟教案范文5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对话,一种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对话。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凸现主体,给师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的“学”一片放飞的蓝天,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现以今年上半年我校董菲老师为参加市专业发展培训的小学语文教师上的《古诗二首》为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作浅显的评析,与同仁共勉。

一、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体验

案例片段:

(生提问题,师对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板书:又?绿?何时还?)

师:同学们可以研读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找你组内的小伙伴亲密地合作吧!

(当教师把研读问题“还”给他们时,班上像开了锅一样,有的找好朋友一起学习,勾勾画画,读读写写,你言我语;有的按小组查找资料学习;有的边读边画换词比较,有的因和同学观点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各小组满是兴奋的脸孔,研究气氛活跃,展示了他们个性化的创见。)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这个“绿”,想想能换成其它什么字?

生:吹、回、至、入、来、临、染、拂、碧、到、满……

师:为什么用“绿”字?谁能结合资料、诗人时代背景来汇报。

生:如果用“过”字虽然能写出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是不能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用了“绿”字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生:“绿”写出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勃勃生机与活力,并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

生:我想春色绿得迷人,让人心旷神怡,更让人陶醉,因此诗人选用了“绿”字。

生:我查阅了资料《偶得一字,满目生辉》,知道当时王安石眺望江南,春风劲吹,青草碧绿,麦浪起伏,满目绿色,景色如画。他想到了王维的《送别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一个“绿”很巧妙地把他的眼前景、心中情串连起来。

生:我还知道,一个“绿”字,把“满”等字的色彩补充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色。景色如画思归切,明月何时照我还?偶得一个“绿”字,“还”字因此有了归宿。

师:是啊,一个“绿”字表达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一个“绿”字更使王安石改字成为千古佳话。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自由、独立探索的心态呢?是像这样开放的人文环境。不难看出此时课堂中的“一个声音”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是“各抒己见”;标准答案已失去魅力,取而代之是“多元化的文化与价值”。本节课的“研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三个自主”,首先对保持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试想,如果每位学生仅仅满足于现成答案,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因为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其次,研究性学习打破了课内外、时间、空间的局限,更强调学生在这种不雕琢、去粉饰、返朴归真的学习过程中深刻、充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究的经历和体验,分享丰富而完整的学习探究的快乐。其三,促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不断实现自我建构,把一个个问号拉成了一个个感叹号,走过“解释文本”“还原文本”“创造文本”的历程,在与他人共同学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得以彰显和发展,使其鉴赏能力、再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二、以“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情趣

案例片段:

引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学生以串诗意、表演、赏析、诵读等形式,并结合音像材料、资料学习《游子吟》。学生在熟读《游子吟》感悟内容之后进行分角色表演,老师放手让他们当“导演”“演员”。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喷涌着情智,无拘无束地遨游于想象的空间,兴趣盎然地享受表演赋予他们的无穷乐趣。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风清云淡的夜晚,一位慈母在清油灯下为远行的孩子连夜缝制衣服的情境中,那一针一线凝聚着母亲对儿子无限的牵挂,深沉的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情此境怎么能不深深感动在座每一位学生?“郊儿到了京城,记得写封信报平安!”“母亲,请回屋去吧!屋外寒风呼啸,小心着凉,寒暑易节,您老人家更要记得添衣珍重……”“郊儿,记得人生变幻无常,官场沉浮在所难免,莫忘了你的壮志凌云!”“送儿千里终须一别,请受孩儿一拜,孩儿告辞了……”学生如欢腾的鸟儿雀跃起来,边演边议,举手投足之间形神兼备。入木三分的表演中传送和递增的岂止是求知的渴望和收获的喜悦!整个课堂充溢着无穷的魅力,课堂上可谓“红杏枝头春意闹”。

评价: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种氛围、这份感悟中所享受到的欢愉,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是一种“质”的超越、飞跃,是弥足珍贵的。感悟后上台“我能行”“露一手”绘声绘色的表演,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又让他们“身临其境”融入到广阔的“演一演”的领域,此时学习就不再是单调、枯燥、被动的……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仅仅是学结阶段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这课堂表演环节之后的“现场采访”“评委评点”“建议补充”,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都使课堂在自由、平等、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形成了生生互动、相互合作、趣中悟理的可喜局面。“演一演”让学生以心灵诠释文本,创造文本,给课堂生动的面孔,让教学高潮此起彼伏,让课堂真正地鲜活、有趣、新颖起来,教师作为学生的协作者、信息调控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教学尽显人性美。

三、以“说”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个性

案例片段:

(课堂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缔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空间”,打造一种“零距离”的双向交流局面。)

师: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还可以换一种说法――“熟读唐诗三百首,既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能深情地吟诵自己仿写的“古体诗”一两句诗句吗?

生:我仿写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悠悠慈母情,谁言报得了”。

生:请听我吟诵自己创作的诗:任天涯海角,任沧海桑田,游子难忘慈母情,寸草永沐三春晖。

(此时,教室自发地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董老师也为自己今天又从学生那里长了见识而鼓红了手。)

生:有这么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古为今用吧,可以改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最贵是真情”。

生:(略显激动)我想即兴赋诗一首:“行遍那千山万水,难忘临行密密缝,寸草心永沐春光,一生一世难相忘。”

师:同学们精彩的诗句把老师带到诗的殿堂。谁继续汇报?请你说。

生:(激情写在脸上)引用《梅花三弄》小半句歌词,可以这么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难忘慈母情!”

生:(深情地说)思念入梦来,游子泪满襟。借问为何故,只为慈母情。

生:(眼含热泪地吟诵)悠悠慈母情,拳拳赤子心。心有千千结,梦中常萦绕。

师:同学们吟诵的诗句各有千秋,各有精妙之笔,可圈可点之处,或文质兼美,真情感人;或遣词造句,一语惊人,徜徉在这文学语言营造的五彩斑斓的精神世界,真让人心驰神往。

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师要在价值追求上注重人文关怀,尊重独特的体验,让课堂的“说”诠释着一种“动态生成”的美;让语文课堂成为“梦”的故园,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不拘形式大胆地说,不再同唱“同一首歌”,结合切身体验和内心感受使表达的空间得以舒展,在参与学习的群体中获取了异彩纷呈的新信息。他们毫无顾忌地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自由评析,拥有欢乐、兴趣、自信、动力、成功。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得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语文素养也得到充分提高。

四、以“练”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发展

案例片段:

(学生细细品味诗文韵律之美,寻觅心灵的相通点,牵扯情感的连接线,捕捉审美的共振带,使“练”这一目标不断生成,学生在弘扬其个性的过程中,实现熏陶感染和个性体验的生命整合。)

师:这节课很多同学以“古体诗”形式赞颂母爱,还可以联系自己平时情感体验,写一两句赞颂母爱的“名人名言”,并自信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生:母爱如同巨大的熊熊燃烧的火焰,温暖着孩子的心房。

生:母爱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让泊岸的船儿感受到亲情的温馨。(满堂喝彩)

生:母爱――一盏灯,照亮了孩子的人生必由之路。

生:用大海来形容纯洁、无私的母爱再确切不过,她能宽容我们的过错。

师:母爱的魅力真是非同凡响,让课堂激起一泓活水,让在座的“小名人”激情飞扬,谁不想动情地描述?

生:母亲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更似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生:(自信地站起来)母爱是春天里的一线曙光,在我们无助的时候给我们带来安慰;母爱更像一只罗盘,使我们不至于偏离方向。(教师亲切地抚摸了这位小男生的头。)

师:交流到这儿,我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都漾起了幸福的笑容,每一句话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歌。谁愿意继续展示?

生:母爱终究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功课。

生:母爱是我心灵的依傍,安抚着幼小的心灵;母爱是我生命的源泉,滋润着稚嫩的心灵。

生:(激情飞扬)孩子是海上一只小船,母爱就像扬起的帆。失去了帆的关爱,船儿不能乘风破浪,只能搁浅或者倾覆。

(学生情绪激动,灵性迸射,课堂出现了“举手如林”、自告奋勇的局面,连平时一向沉默寡言、作壁上观的“局外人”也跃跃欲试。)

生:(声情并茂地说)每当我像一把内心脆弱的竖琴时,是母爱给我鼓励,让我演奏出一曲美妙的乐章;每当我像在狂风中摇摆不定的一枝芦苇,是母爱给我鼓励,让我充满自信,不被风雨所摧折。

化石吟教案范文6

小镇、古桥、青山、流水、古迹,罗田古镇的影像与其他古镇并无差别,说实话,第一印象让我有点小失落。可是,当我离开时,却心生浓浓的不舍之情,渴望再听上几段关于罗田古镇的传说故事。

印象的转变从我走进茶馆,闻到第一缕茶香开始……

鲁师爷变化助修桥

那是罗田古镇老街一处非常普通的茶馆。

刚抿了一口香茶,一位老人家踱着步子走到我跟前,指了指我背着的相机和脚架:“来拍照吗?”正当我诧异时,老人家又开口了:“那边有座普济古桥,年代黑久远了,是鲁班帮忙修建的,你一定要去拍拍!”前往罗田古镇时,我查阅的资料中有这座古桥寥寥几字的介绍:鲁班帮忙修建古桥古建筑。其后就不再有更多的内容。既然这位老人家如此热心,听他的口气又是知道这座桥的前尘往事,于是,我连忙邀请老人一同坐下喝茶。

老人丝毫不客气,坐下,抿了口茶,马上转变成说书人的派头,缓缓开讲。

普济桥修建于道光十七年,是当时镇上一位叫做范文才的小商人为了方便人们往来于罗田集资修建的。在此之前罗田早已热闹非凡,是川鄂边界上的贸易重镇,但南来北往的人们都只能从一条搭建于百丈沟上的小木桥经过。这河沟宽水深,每当夏季,上涨的洪水常常冲垮木桥并且吞噬人的生命。

为了修桥,范文才在全镇到处募捐,居民捐献的钱不够时还不断将自己的商店作为抵押。他立志修建一座百年不坏的桥,便请修桥高手设计了一座高二十米,长十八米,宽八米的石桥。谁曾想设计图出来了,可在石材上却出了问题。他召集了一百多名工匠打石头,恰好在离桥目标位置不远处发现了一块可以做上好石材的大青石,仅仅这一块石头工匠就打了很多天,却怎么也无法打破。众人正着急时,忽然来了一个乞丐说他有办法。工匠们看这人其貌不扬衣服破烂,以为是来混吃的便要赶他走。说来也怪,不管怎么驱赶,乞丐死活不走,躺在旁边一个阴凉地儿睡觉。因为始终打不开大石头,工匠头很着急。不得已,工匠决定去喊醒乞丐让他试一试。这回轮到乞丐摆谱了,说必须要睡醒才可以。大家等啊等,乞丐终于睡醒了,打着哈欠走来对着一众人说道:“你们都乘凉去吧,我一个人来就可以了。”

好奇的工匠们谁也没有走开,只见乞丐将一挑河水灌到工匠们先前打的槽子里,水灌满后奇迹出现了:大石头从中裂开,断裂的地方如刀砍斧削一般。

第二天,工匠头打算留用乞丐,可他却执意要走。众人想到他是过路要饭的,就没再强留,纷纷继续打石取料忙碌起来。

石材有了,工期就提速了许多,眼看快要大功告成,此时新的难题出现了:桥顶平面中央那块不足0.1平方米的一块石头无法受力,总是活动。工匠们比着尺寸打来很多石头都不合适,不是大了就是小了。石拱摇动,众人也不敢折架模。

大家再一次陷入六神无主的境地时,突然遇见一个到河边挑水的孤老太婆。她对工匠们说她家有一块石头,可以搬来试试,如果合适就以二十吊钱的价格卖给他们。范文才当时在场,立马答应:“如果合适,莫说二十吊,就是二百吊都可以。”

工匠将从孤老太婆家拿来那坨石头放入一试,颇为神奇的是,这块石头恰到好处,顿时受力平衡,桥体立马稳如泰山。正当所有的人都拍案叫绝时,石头瞬间又变成太极图案。众人好奇地向孤老太婆打听这坨石头的来历,这才知道前几天她家来了一个脏稀稀的乞丐,长满毒疮,还流着脓。她没有嫌弃,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吃的招待了他,还扯来草药给他洗毒疮。乞丐身上的毒疮一天天好了起来,临走时打了一块石头给孤老太婆,并说这个石头有人会来买,要二十吊钱才卖。

相传这个神通广大的乞丐便是鲁班师爷下凡。而因为此石桥是众人捐款修建,故得名普济桥。桥上设有石碑,凡捐资的人,均载刻名字,作为永恒的纪念。

听完故事,走出茶馆,在老人家的热情指引下,我朝着普济桥的方向走去。

刚到老街拐角处,还没有看见古桥,就听得一阵流水潺潺声传来。转过弯,屹立在此百年的普济桥尽收眼底。两边桥头各有两座吉祥石雕:石狮、石象、麒麟、石龙。刻有捐钱者姓名的石碑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横批为:德厚流光。

桥身两旁雕有龙头龙尾,龙头口含龙珠。传说桥上还有一把斩龙宝剑,但在桥身六十年大难之际丢失了,这又是一段传说了。

据说桥成之日鲁班又化着凡人骑马来踩桥,桥偏了一下。鲁班说:“此桥三十年有小难。六十年有大难。”

三十年那一场小难倒没什么,但六十年的一场大难,普济桥差点毁掉。山洪咆哮着从上游冲来,伴着雷鸣电闪,洪水中一条黝黑的蛟龙不断翻腾着,眼看就要冲垮石桥。当时范文才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他跪在普济桥上瞌头,向天大喊:“如果我姓范的私吞了修桥的钱,哪怕只是一分一厘,桥去人去;如果没有,桥在人在。”范老爷子的起誓果真还起了作用,桥身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桥中间的斩龙宝剑竟飞扑进洪水中杀死了蛟龙。

就这样,桥保住了,但斩龙宝剑却不见了。

秦小花送酒换水井

离开普济桥,刚走到万寿宫,又见到刚才茶馆里说故事的那位老人。不多会儿的工夫,老头儿换了一身装束,戴了一副眼镜,嘴里叼了一个大烟袋子。“来来来,前面还有一口井,给你讲讲它的故事。”老人一个劲儿地招手向我喊着,显然他是专程在此等我。

一步步跟着老人家走到了老街的另一边,顺势就在街边的一处茶馆坐下。老头儿抖了抖烟袋子,问我,“知道对对子吗?”我不知老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正在我犹豫不决时,他已经自顾自地讲了起来。

老人所说的那口井在罗田古镇老街的背后,因为井口有一尊罗汉骑龙的雕像而得名“罗汉井”。这口井修好之前镇上的人们都要去百丈沟打水,生活很不方便,镇上的有钱人们就想挖一口水井,可老街前后都是乱石,哪里有水源呢?

话说当时街上有一个餐馆,生意十分兴隆,老板姓秦。一天,秦老板的女儿秦小花从河边挑水回来,见一个和尚和本地一位姓向的秀才正在喝酒。只听向秀才一脸不快地说:“我不认识你,凭什么请你喝酒?”

向秀才虽然有文采,但他的吝啬在老街上更有名。

只见和尚喝下一杯酒,有滋有味地咂吧着嘴,吟出一上联:“四大皆空,喝几杯何分你我?”向秀才拉长着脸吟道:“两头是路,过片刻各奔东西。”

秦小花自幼聪慧,略通文墨,听出两人吟的对联十分工整且丝丝紧扣,便饶有兴趣地在旁边看热闹。

和尚说:“我们打个赌,对对联,谁对输了谁给酒钱。”向秀才根本就不把衣衫破烂的和尚放在眼里,当下立马答应。

这时秦老板喊:“小花,快抱点柴到灶门口。”和尚看到小花抱的柴,马上就有了上联,随口吟道:“此木为柴山山出。”

向秀才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有对出下联。和尚则在一杯一杯地喝着酒。这时秦小花看到灶间的烟火,脱口对出:“因火为烟夕夕多。”

向秀才一看自己对不出的对子叫一个小姑娘对了出来,顿时感觉脸上挂不住了。和尚问道:“秀才,是不是该你给酒钱啊?”向秀才不甘心地说:“一次二次怎么分得出高下,再比。”

恰好这时有挑水的师傅挑水进店里,和尚大笑着吟道:“白水作泉日日昌。”这次向秀才倒很快就对出来了,他冷笑着看着秦小花,吟出下联:“女家即嫁可可哥。”满屋子人顿时大笑。

秦小花听出这对子里有对自己的奚落之意,不由怒道:“你不就是想赖这顿酒钱吗,今天这顿酒我请了。”向秀才听说有这等好事,吃得打嗝才离开餐馆。

当晚秦小花做梦,竟梦见了白天来店里吃酒的和尚骑着一条龙带着她到罗田古镇老街后的一处乱石岗,那龙落地的一瞬间,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和尚骑着龙边在泉水里翻腾边对秦小花说:“姑娘,谢谢你的酒,我把这股泉水送给你。”

秦小花醒来给爹爹讲了梦中的情景后就带人来到那片乱石岗,可大家将信将疑,认为在这里挖井就是白费力气。只有秦小花深信不疑,便对秦老板说:“爹爹,我们自己来挖吧。”

于是一家老小加上餐馆的伙计开始挖井。街上的人看他们在这里挖井就开始说风凉话,特别是那个向秀才对秦小花挖苦道:“这乱石岗能挖出水来,我手板心炒碗豆给你吃。”

这一天,秦小花挖着挖着,果真挖到了湿润的土,大家一看真的有希望,纷纷加入到挖井的行列,人多力量大,一股清泉很快就涌了出来。大家捧起水喝,甘甜醇香。罗田本就盛产大米,加上罗汉井的水,煮出的米饭香气从镇里飘到几公里之外。

讲到这里,我不由诧异,老人家连对子都记得这么清楚,便打趣地说道:“老人家,挺有学问啊,佩服,佩服。”老人很淡然地笑了笑:“别小瞧我们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偏辟的小镇,但文化人多得很,至今出过二十多个进士,下面就给你讲个有名的进士的故事吧。”

向秀龙嘻戏二秀才

罗田古镇自古文化盛行,自北宋以来出过的二十一名进士中,惟有向秀龙的故事流传至今。向秀龙,字老典,一生苦读寒窗,清乾隆三十五年考中举人,三十八年又高中进士。

话说乾隆三十六年春,一个山西秀才、一个西安秀才联袂游山玩水,途经罗田古镇时,走入当地酒馆,打算饱餐一顿之后再前行。可这二人都是吝啬之人,便想到不妨在偏僻小地靠一身学问混顿饭吃,混碗酒喝,还能叫当地人无话可说。

山西秀才唤来掌柜:“按照天下文人的规矩,敢问镇上有无读书之人,若有,快请来陪我等吃酒;若没有,这桌酒菜就不能收钱,只能算作对外来文人接风。”

掌柜的一听就明白二人想白吃,便火速差人去请向秀龙。向秀龙正好在罗田古镇老街上赶集,很快就被请到了酒馆。

酒菜上齐后三人互通姓名,山西秀才说:“难得今日在此认识新学友,我们不妨吟诗作对,以助酒兴。向兄意下如何?”向秀龙立即明白了他俩的意思,答道:“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二位请便。”

西安秀才开囗道:“向兄以唐代刘驾的‘牧童’喑喻我们在说谎。脆挑明,今天谁输了谁付酒钱,如何?”向秀龙说:“愿闻赐教。”

此时已是掌灯时分。西安秀才看见掌柜的正在拨弄油灯里的灯草,灵机一动出了上联:“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向秀龙以墙上挂着的秤回应道:“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妙!妙!”山西秀才不禁夸道:“一个以灯为题,一个以秤为对;一个白蛇,一个乌龙,一个头顶,一个身披。真是巧对,巧对。嗯,小弟这里也有一对,向兄听好,‘宝塔尖尖,七层四方八面’!”向秀龙大手一挥道:“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轮到西安秀才,忽见店门囗一个挑夫挑担路过,他立即又出对道:“人轻担重轻挑重。”向秀龙仍以挑夫回应:“脚短路长短走长。”

山西秀才感到了向秀龙的厉害,感觉到不能再出对了,就改口道:“我们三人再各自吹吹家乡的名胜,说不上来的付今天的酒钱,如何?”向秀龙又欣然答应。

山西秀才便抢先夸耀说:“山西历来以山闻名。古人云‘山西有座太行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你们看,哪还有比这再高的呢?”

西安秀才毫不示弱地道:“俗语‘西安有个大雁塔,离天只差一尺八’。它还要比太行山高一尺五呢!”

这时向秀龙却高声说:“算了,山和塔都还没有天高呢。天下人都晓得,‘万县有座钟鼓楼,半节伸进天里头’。二位这样来看,到底是山高?塔高?还是楼高?”

两位秀才惊得目瞪囗呆,向秀龙却快快活活地举起酒杯,痛饮起来。打这以后,向秀龙的名气,响遍罗田古镇一带,一人舌战两大秀才的故事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段子。

罗秀才盖塔破风水

向秀龙的故事刚讲完,老人家又手指着茶馆前不远处一座塔形的建筑说道:“莫不信,我们这儿很看重文化的,文化人写的纸都不得随便乱丢,要扔到那个塔里去烧掉。”

这样一说我就知道了,关于这个塔我可是提前做过功课:塔名“字库塔”,是古代“惜字塔”建筑,为仿木重檐阁式石塔,塔高7.5米,塔顶呈宝瓶形,塔身上刻有对联:“惜今人敬字,教古圣明文”和“蝌蚪云霞焕,鸿篇日月光”。我走出茶馆,仔细观看塔身,对联清晰可见,上面刻的字苍劲有力,气势磅礴。该塔在当时是作为文人们烧字纸专用的,当时罗田古镇的文人墨客、有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写的文章字纸都要丢到塔里去烧,外面不准乱烧,故有“一字值千金”之说。值得一提的是,罗田古镇原有字库塔五座,而现在仅存此一座,故显得十分珍贵。

回到茶馆,老人吧唧了一口烟袋子:“再给你讲最后一个故事吧。”

之前没有字库塔的时候,有人把写过字的纸或用来擦屁股,或满大街乱扔。人以文尊,有人认为这是对字墨的大不敬,就提议修个字库塔来焚烧没用的字纸。可这事说得热闹,拖了很久都没有人来实施。

清末时期,罗田古镇出了两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位是姓罗的秀才,家境贫寒;另一位刘老爷却家财万贯。

俩人年轻时就结下了梁子,两家小孩也总互相欺辱。一天罗秀才的儿子将刘老爷的儿子打了,刘老爷前来理论。文人有文人的干仗法儿。刘老爷见了罗秀才就蛮横地说道:“谁谓犬能欺得虎?”罗秀才也不示弱:“焉知鱼不化为龙!”

这次刘老爷没占到便宜,对罗秀才更加怨恨。一天,两人在罗田古镇的老街上狭路相逢。刘老爷看到路边田坎的豆角随口吟道:“风吹豆角豆角与豆角斗角。”罗秀才看到不远处的百丈沟,随即对出下联:“水冲石头石头与石头实头。”

刘老爷又没有占到便宜,心中更气。又到了冬季的某一天,罗秀才和娘子赶场买年货,秀才娘子的脚上只穿了双单鞋。刘老爷便出对讥讽道:“霜降降霜霜冻孀妇双足冷。”这里把秀才娘子比着孀妇,分明咒秀才早死,罗秀才忍住心中的愤恨高声对道:“寒露露寒寒袭焊匠汗手热。”

二人就这样每次遇见都会有一场唇枪舌战,但大多时候都是罗秀才更胜一筹。

刘老爷没有想到,他咒罗秀才死,自己却先死了。刘老爷死后,儿孙请人给他选了一块狮子头的风水宝地。由于有这样的好风水,刘家更加兴旺,子孙满堂,富甲一方。

化石吟教案范文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下一些“潜伏着的信息”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在导入新课时、讲授新课时和结束新课时这三个环节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

一、导入时的“空白”艺术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节拍“转”。如在讲《药》一文时,我这样导入:“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然而我们想想,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又换来了什么?民族依旧黑暗,国民依然愚昧。多么可悲呀!一个人病了,有医生给其开药吃,方可痊愈。一个民族‘病’了,又有谁来开这个药方,开什么‘药’呢?”话音刚落学生便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渐渐地,课堂安静下来,大家沉浸在思考之中。此时我看到他们一副急于想得到答案的神情,于是便因势利导:“让我们拜读鲁迅先生写的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吧!同学们从中就可找到答案”。同时,及时地用幻灯机出示问题。于是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阅读课文,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空白”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唤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和衔接,并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岂不妙哉?

二、新授时的“空白”艺术

1.故意停顿法。在处理新课或解决疑难问题时,要注意在学生听得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给学生以重击,使之集中注意力,默默地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如在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的人物形象时,我先是浓墨重彩、生动形象讲解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的情景,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停顿下来提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这样,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此时的故意停顿不像刚才那样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用自己的语言去填充“空白”,这样,又重新唤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教师不讲胜过讲的效果。2.诱导激思法。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只要教师诱导得当,他们就能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学生在上课时会遇到疑难问题或提出一些意外的问题,教师应做好“诱导”角色,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就文本教文本,就知识授知识,而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教师使学生接受的东西不应是孤零零的“小岛”,而应是一组鬼斧神工的“群岛”。如在教学《屈原列传时》,同学们对屈原的高尚品德赞叹不已,也为他“形象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惋惜不止,这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这些名人都是以自杀而告终?”这正是借题发挥、宕开一笔的时机,于是我藉此及彼,以“空白”扩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屈原抱石沉江与王国维、老舍、海明威的自杀是否代表一种文化现象?与一面吟唱“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却一面走向铁轨的海子是否相同?至此,已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极大兴趣,思维很快就进入了积极活动的状态。接下来,我又组织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节课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因为留有“空白”,因为给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所以学生就在富有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穿插中感受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去自主享受学习资源。3.举一反三法。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类问题教师可抓住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详细的分析,揭示其规律,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而后把相同的或相似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如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的环境描写时,我仔细分析了环境描写的特征、规律和作用后,留下这样一个空白:“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样的“空白”突破时空,在有限中求无限,巧妙地利用“空白”让学生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用“空白”将造成的断裂用思维和想象来“焊接”,使学习富有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结课时的“空白”艺术

在结课时,留下“空白”,设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有关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探讨新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药》一文结束时,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现在知道了一般应怎样读小说,请按这种方法预习下一课《项链》,看效果如何?”这样的“空白”,一方面提出要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阅读小说方法的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下一课《项链》打下了伏笔,可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总之,教师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留下“空白”,使这种“潜伏着的信息”调动起学生去填补和完善“空白”的内驱力、想象力、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就会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充满魅力,进而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化石吟教案范文8

    一、文艺创作,泽被后世

    许多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在嘉兴期间吟诵题赋、挥毫泼墨,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和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为嘉兴文化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他们与本土人士的切磋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嘉兴文风的兴盛,使得嘉兴的文学艺术创作充满了勃勃生机。南宋时期随父南渡海盐的干宝,河南新蔡人,其所着的《搜神记》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书中关于由拳陷为湖的传说,留下了远古嘉兴海盐一带海浸的宝贵信息[5]1814。唐代中晚期着名诗人刘禹锡,河南洛阳人,早年寓居嘉兴,其诗“忆得童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垂钓钓得王余鱼,踏芳共登苏小墓”,记述了其童年时代在嘉兴的生活。宋濂,浙江浦江人,明初一代文宗,早年曾隐居嘉兴濮院梅花泾上,所写的《濮川八景诗》描绘了当时濮院镇的八处风景名胜:福善翠冷、翔云高眺、荷塘晚风、西院缠霞、妆楼旭照、梅泾花舞、幽湖月满、化坛枫冷。宋濂的八景诗一出,不仅使得嘉兴濮院美景名声在外,还引发了众多名流唱和作诗,推动了镇上的诗词创作[6]2222。明末清初鄞县籍诗人张嘉昺,居海宁硖石时与周珽、郭滩等十九人结萍社,时相唱和,极一时之盛。清代的董潮本是江苏武进人,后移居海盐,工于诗作,为“嘉禾八子”之一。陈秀民、德诚、申蕙、朱之纯等人寓居嘉兴期间,皆有吟咏传世,他们的诗作被清朝沈季友、胡昌基收录于《檇李诗系》,成为了嘉兴诗词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在书法绘画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客籍名人汇聚嘉兴,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原籍河南开封的宋人王昇善书法,宋徽宗时有“草圣”之称,南渡后寓居崇德羔羊;宋人释子温原籍华亭,迁居桐乡石人泾,善作水墨葡萄,世称“温葡萄”;清代吴震生原籍安徽歙县,善画山水,工篆书,移居海宁时与嘉兴文人查嗣塛、陈元龙诸耆老友好,相互吟咏唱酬。在这些客籍名流的影响下,历史上嘉兴书法绘画名家众多,代有才人各领风骚,而且各种艺术流派绵延至今。

    二、收藏丰富,惠及当人

    一些客籍藏书家如鲍廷博、宋咸熙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收罗典籍、校刻古书,在保存与弘扬地方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鲍廷博祖籍安徽歙县,后定居桐乡县青镇杨树湾,喜购藏秘籍,购书近自嘉兴、吴兴,远至大江南北。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诏求天下遗书。鲍廷博博览群书,对古籍真伪、版本优劣及收藏钞刊之经历知之尤详;他刊刻了《销夏记》、《名医类案》等书刊行世,其校雠之精审,极受时人称道。宋咸熙家富藏图书,有书楼为“思茗斋”。他深感于“藏书家每得秘籍,不轻易示人,传之子孙未能尽守,或守而不借阅而被鼠伤虫蚀”,因此他所藏图书,广借给他人,供寒家子弟就读,他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很多藏书家的积极拥护[8]247。宋宁宗时任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使、家居于嘉兴城南金陀坊的岳珂,藏书甚富,着作等身,是南宋着名的藏书家兼出版家;清代的藏书家陆筠,本贯吴江,后居嘉兴,富藏书,校勘精审;原籍安徽休宁而迁居桐乡的汪森,与兄文桂、弟文柏合称“汪氏三子”,有裘抒楼以藏典籍,常与黄宗羲、朱彝尊诸大家游,并建碧巢书屋以迎同好。这些客籍藏书家的收藏与交游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嘉兴地区书籍的流通与文化的传承。

    三、治病救人,传承医学

    嘉兴医药卫生事业历史悠久,中医中药源远流长,各朝各代不乏名医世医。其中客籍嘉兴的名医们妙手仁心,拯救了许多身患疾病的嘉兴百姓,被时人所称颂;他们还大力培养医学人才,积极撰写医学着作,为嘉兴的后世子孙留下了珍贵的医学财富。汴京人严子成宋咸淳年间随父来秀州卖药,定居嘉兴后继承家学,精研医道,以“药师”鸣于市,曾因治愈赵孟頫顽疾而获赠其所绘《杏林图》与孙思邈像。祖籍河南的戈朝荣医术精明,创“纯阳阴虚”之独特见解,开创了浙江平湖的戈氏儿科。

    四、弘扬佛教,献身佛法

    嘉兴是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嘉兴历史上名僧众多,其中的客籍僧人对嘉兴地区佛教的弘扬与延继功不可没。在客籍僧人与本土佛教人士的努力下,嘉兴佛教事业不断发展,并在清代进入繁盛,达到了“崇饰塔庙,峥嵘烟雨,不啻洛阳伽蓝”的程度[5]1963。在众多客籍寺僧中,重建楞严寺、主持刻印《嘉兴藏》的紫柏大师真可最为着名。真可俗姓沈,江苏吴江人。明万历七年(1579),真可从嵩山少林寺至平湖,后至嘉兴,时楞严寺为工部尚书吴鹏侵占,围入吴氏野乐园。十三年(1585),真可依靠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及陆光祖等重建楞严寺,争回寺址,发起铸冶大铜佛,共融铜2万斤,楞严寺重新成为规模宏大的浙江名寺。针对当时大藏经为折叠式、卷帙重且多、不易流通的现状,真可发起改为方册线装本;开始创刻于浙江余杭径山寂照庵,以化成寺为贮板所,嘉兴楞严寺则为流通所。这部大藏经世称《嘉兴藏》,在我国版刻史和佛教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化学术价值,嘉兴也因此在佛教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记。

化石吟教案范文9

峰松、梅雪娇、文若剑、菊秋白皆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与此同时,林思春被押过来,更出乎大伙儿的意外。

林思春忙说:“你们快接峰队长回去吧!信守道的那些赃物都是我偷出来的。峰队长担忧我受伤身子虚,受不了牢狱之苦,替我顶了罪。”

峰松忙对丁午阳解释:“不不不!真是我偷的,你们不能拘留林思春。”说着,见林思春被押走了,连忙大声喊:“林思春,你不能这样……”

丁午阳笑着说:“好啦,峰科长,你不要再怜香惜玉了。她已全部交待了作案的前因后果。她原是信守道长期霸占的猎物,终于觉醒了,揭发了他。你快走吧!大伙儿还等着你呢。”

可峰松象被钉在地板上,纹丝不动。

十八

雷震宇家

雷震宇坐在书房沙发上专心注志地批阅文件。

夏荷兰从外边回来,进门便喊:“老雷,我回来了。”便喜之不禁地唱起来:

“千家万户换新颜,挂红灯,贴对联。

爆竹齐鸣迎新年,男女老少皆心欢。

小孩盼的压岁钱,老人盼的大团圆。

访亲会友互拜年,知心话儿说不完”

夏荷兰推开书房门,见雷震宇连头也没抬,仍在阅文,笑容顿失:“大年三十都不闲,成天就知批文件,烦!烦!烦!你不过年我还要过年!”

雷震宇这才抬起头:“我的演唱家,我那能象你那么悠闲。无官一身轻,带长向前冲。官靠民俸养,民依官领航。不发文件,办事无章,心中发慌,瞎忙瞎撞。”

夏荷兰:“你常有理,你不看几点了,还不收拾收拾,我估计给你拜年的人都快来了。”

雷震宇:“看看,你是不看文件,不懂政策,瞎指挥!如今反腐倡廉,市上有规定,不准拜年行情送礼。”

夏荷兰:“制度年年定,旧俗岁岁行。”

门铃突然响了。夏荷兰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对着猫眼向外窥视。

门外。肖龙吟空着手等待开门。

门内。夏荷兰很扫兴地返回,不禁自语道:“大过年,把年拜,什么东西也没带。不懂规矩不学乖,我才懒得把门开。”

书房。雷震宇仍在阅文:“谁呀?咋不开门?”

夏荷兰:“不认识,可能是走错了门啦。”

湖滨大厦108户门前傍晚

秋红椒拖着沉重的腿脚走到门口,拿出钥匙,却怎么也插不进锁孔。她仔细一瞧,才发现换锁了。她一下子傻眼了,钥匙便从手中滑落下来,两腿一软,扑腾一声就坐在地上。苍海凤从里边把门打开。秋红椒费力地爬起来,还未缓过气来,她的衣物伴随着一阵叫骂声全被扔出来。

“你这种谋财害夫、卖身求荣的下,还想霸占别人的房子?滚!滚到妓院去,那才是你的专卖店。”苍海凤骂完,‘嘭’地关了门。

秋红椒只觉脸上滴血,心慌气喘。她两手死死抓住门框,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好不容易才从几乎堵死的喉咙里,挤出几个字:“金……金大牙!大骗子!”

雷震宇家门口,几人仍在叩门。

门内,夏荷兰不耐烦地走到门口,照旧对着猫眼一瞧,顿时眉开眼笑,脱口而出:“门外又有几人来,大包小包抱在怀。”忽而转颜变色:“不识相的那人还等待。”她原地徘徊思索一番:“罢!罢!罢!我先把门开。”

肖龙吟和后来两人一块进门。雷震宇笑容可掬地迎上去:“你们都来啦,快请坐!”霎时又沉下脸:“这是干什么?大包小包的,好象不拿东西就难进门似的,今年有规定嘛,我在会上反复强调过,不让拜年送礼嘛。你看肖局长就能做到,不带东西照样进门了嘛?”

夏荷兰:“是呀,是呀,老雷说的对,你们来就来了么?还带东西多不好看。”

雷震宇毫不客气地:“你们跟我已多年,党的政策都熟烂。三个代表是指南,群众时刻放心间。干好工作是关键,拜年送礼讨新欢,把我看成贪婪官。愿送礼,可以干!退休干部挺孤单,为何不把他们看?”

两人羞不堪言,忙提着礼品告辞。雷震宇送出门,返身招呼肖龙吟快坐,冲夏荷兰喊:“快倒茶!”

夏荷兰拧身回卧室,自语道:“未收礼,还招待,我没劲,腿难迈,不给冷脸算我高姿态。”

客厅,肖龙吟站起身:“雷市长,我给您拜个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春节快乐!顺便捎封信。”

肖龙吟取信,雷震宇接手送肖走后,拆信。

夏荷兰从卧室出来:“你今晚动真的,来硬的,待客不收礼。”见雷震宇没答理她,手里拿着一张票据沉思着,忙走上前,抢手一看,喜逐颜开,冲口而道:“存单一万元!”

雷震宇郑重其事地:“寄款人是心星他奶,收款人是你,你要弄准,咱不能拿不明不白的钱。”

夏荷兰:“既然是他奶托肖局长捎给心星的压岁钱,这存单上白纸黑字,明明白白,还能有鬼?再说,谁还把钱往别人口袋里捣呢?我处事,你放心!这么多年,哪回给你惹麻达了,你还信不过我这后勤部长吗?现在时代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压岁钱自然也升级了,这钱我拿定了。”拧身回卧室去。

雷震宇连声喊:“哎哎哎!”正要向里追去。雷蕾,鱼水跃带着心星开门进屋:“爷爷!”心星扑向雷震宇。

夏荷兰忙从卧室赶出来:“心星,乖孙子!你奶奶托人给你送压岁钱,我孙子真有福气。”夏荷兰把心星抱到怀中,将存单塞到孙子手里。

雷蕾抢到手,疑惑地:“他奶送的?谁捎来的?”雷震宇:“肖龙吟刚带过来,你要查实,有问题就给退回去。”说着进书房了。雷蕾顿悟,会心地笑了。鱼水跃:“肖局,高!实在是高!佩服!佩服!”

大街上,灯光通明,来去匆匆。四面八方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秋红椒两眼呆滞,步履维艰地行走着,嘴里无休止地自语道:“我真傻……上了金大牙的当……我是个傻冒……大傻冒!我恨自己,我怎么变得这么贪婪?变得这么丧心病狂?我竟昧着良心,出庭作伪证,当着那么多的人诬告自己唯一的亲人……”倏地,峰松愤怒的面孔,大伙儿鄙夷的目光,又浮现在她的眼前。她悔恨交加,不寒而栗:“柳校长训得对,我不配当人民教师!苍海凤骂得对,我不知廉耻!靠卖身求荣。”她两腿麻木,机械地漫无边际地走着。

河堤上深夜

堤灯惨淡,寒风刺骨。金州湖即将封冻,近岸处已结了薄冰。远处亭台竹林依稀如画。河堤上除了几处放炮的人影外就只剩下疯疯颠颠的秋红椒了。她突然仰天呼号:“老天爷!我的家在哪里?我真傻!我亲手毁了自己的家,连亲生儿子都不认自己……爹娘!你们在哪里?为啥遗弃我?又何必生下我……老天爷!我该上哪儿去?爹娘!你为什么这样狠心?丢下我无亲可投!无地自容……”蓦地,她的目光凝固在金州湖面上:“金州湖!你不会嫌弃我吧?我给你作伴来了。”她撕心泣血地喊着纵身跳进金州湖中。

急救中心重病护理室夜半

香红林满面悲戚地坐在昏睡于床的秋红椒身旁。她忘情地默默注视着她,听着她已经趋于平稳的呼吸声,仍不放心地摸摸她的额头。

“强强!强强!”突然,秋红椒手舞足登地呼叫起来:“峰松!峰松!”

香红林忙拉住秋红椒的手,惊喜地:“红椒!红椒!你醒啦?我是你香伯母,你还认得我吗?”香红林喊了几声,见无反应,忙把她蹬开的被子重新盖好,忍不住又拉过她的右手,将袖子挽上去,看了看她肘窝里的那个小黑记,不觉自语道:“怎么与当年那个女婴的小黑记如出一辙?难道秋红椒就是我遗弃三十年的亲生女儿……”

香红林心里一抖,双眉翘起,两眼圆睁,仔细地打量着秋红椒的面容,就连她的眉毛、鼻孔、嘴形、耳轮一一辨认,又拿来一面镜子,对照着自己左瞧右看,嘴里嗫蠕着:“象!象……秋红椒是孤儿院长大的,举目无亲……是她!绝对是她!”霎时,香红林的心象被火燎了一下,嘴唇发抖,声音发颤,连抚摸秋红椒额头的那只手都在颤抖:“我可怜的女儿……妈对不住你……让你吃尽了千辛万苦……”香红林积压已久的隐情忍不住全暴发出来,泪水从她那双红肿的眼窝里迅速浸漫出来,滴落在秋红椒微微起伏的丰满的胸脯上。

蓦地,香红林又缩回手,悲愤万状地:“我不能认她!不能暴露她的身世,不能再让她受到任何刺激……”香红林两肘撑在膝盖上,双手扼住阵痛的额头,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她拼命地咬住下嘴唇,不让哭出声来。

市公安局会议室

年气未消的公安干警节后重逢,欢聚一堂。肖龙吟陪同雷市长和市组织部石部长走进会场。

雷震宇热情洋溢地:“同志们,过年好?我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丰功伟绩!”一片掌声过后,肖龙吟拟制着激荡的心潮,平静地说:“咱们节后第一天上班,雷市长和石部长就不辞劳累,亲自前往咱局参加坐谈会。这是对我局的偏爱,是全局同志的荣幸!现在就请雷市长讲话!”

雷震宇笑吟吟地看看大伙儿随口道:“看到同志们精神饱满,意气奋发,不由我想起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雷震宇讲到这,突然声色俱厉:“一派胡言,谬论!咱市公安局恰恰相反嘛?上梁歪了,下梁端正如初。信守道蜕化变质了,可广大公安干警却日以继往,永葆本色。就象一根大葱,葱头蔫了,大葱却依然一清二白,味道纯正。又象前线阵地上一样,大旗倒了,阵容不乱。当然再好的团体组织,总得有人把大旗举起来。因此,市委作出一项决定,由石部长向大家宣布一下。”

石部长很严肃地站起来,拿起一份文件。犀利的目光环视一周,干咳了一声,朗朗地一字一板地念起来:“金市字[2003]8号文件,经市委会研究决定,任命肖龙吟为市公安局代局长,主持局委会工作。”全场僵持了几秒钟,峰松、牛奋蹄、鱼水跃、梅雪娇带头鼓掌欢迎,全场才响起一阵掌声。

肖龙吟家晚上

肖龙吟进家门,见客厅灯火通明。妻子史兰溪手里拿着一瓶干红从厨房迎出来,眉飞色舞地:“回来啦!”她立马把干红蹲放在餐桌上,双手接住肖龙吟脱下的外套和公文包。

肖龙吟问:“拿酒干啥?”

史兰溪满怀深情地望着肖龙吟:“庆贺你荣升呀!”

肖龙吟不以为然地:“这有啥庆贺的,临时主持工作。”

史兰溪忙打断他的话;“今天是正月初八,八八八,发发发!你第一天上班就迎来了开门红,大吉大利,取掉“”二字那是迟早的事。”

化石吟教案范文10

一、挖掘教科书的价值充实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课堂阅读的主阵地。教师个人应研读文本,挖掘教科书的价值,解开教参的束缚,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教材资源整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

1.挖掘教科书的特色,扩展学习视野。

我在教学《鹤群》时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积累少,大部分同学只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在写作方面缺点较多(如叙事平淡,语言不生动,内容单薄等)的具体学情。决定发挥单元优势――本单元四篇入选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发挥《鹤群》的优势――动态描写生动有序,立足教材进行写作指导,把这篇文章作为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例子与单元写作联系起来。我精心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选择、加工、拓展,解开教参束缚,另辟蹊径,摒弃面面俱到的讲解,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有创意的解读教材,设计“美的语言――探求写法”这一环节,抓住课文动态描写生动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千姿百态地飞行”,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飞”的描写角度有:1、飞行姿式(身姿、队列);2、飞行角度(上升、平飞、下降、旋转);3、飞行速度(迅疾、缓慢);4、飞行态度(从容、慌乱、着急、痛苦);5、有声有色,学生说:老师不看不知道,原来一个动作可以从这么多角度进行描写啊。学生在发现中顿悟,写作思路拓宽,我顺势展示鹤飞翔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然后引导学生选择二、三个描写角度,为文章增加一句描写鹤群飞翔的句子,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探求教科书的共性,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应尝试改变学一课,教一课,孤立教学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立足整本教材学习课文,深入研究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增加课堂思维深广度,充实语文课堂。比如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教学《醉翁亭记》时,利用教科书资源《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明月几时有》等课,让学生分析贬官情结,比较古贤人(苏轼、欧阳修、柳宗元等)赏山玩水时不同情怀,比较面对挫折时自己与古贤人的不同表现,在分析中让学生感受他们济世的抱负,遭贬的旷达胸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引入课外材料充实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可以自主灵活地取舍、选择教学素材,引入新的教学资源。

教学《醉翁亭记》时,我引入两个课外资源。一个用在课前导入,以一个和《醉翁亭记》有关的灯谜导入,谜面是“项庄舞剑”,谜底来自文中的一个成语,这样导入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考察学生是否正确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为后面文章解读做铺垫。一个用在课中探究,引入宋代黄庭坚的词《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引导学生比较《瑞鹤仙》与《醉翁亭记》两篇文章在语言处理上的异同。比较阅读形成的对比度、新异点,积极强化了学生注意力,课堂学习的内容更具有立体感,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思维的深度,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学生通过比较直观感受词与散文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黄庭坚改写的词只有一百来字,比欧阳修的文章简练许多。虽然文章大意都能概括进来,但与原文相比,很多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在这首词中没有展开。词秉承原文虚词“也”的妙用,使文意贯通,层次分明,但“而”字没有在词中出现。“而”字在原文的使用,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没有“而”句子显得急促,结构紧凑。这是词牌的篇幅、字数限制所致。

三、延请专业人士充实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师职业是传道解惑,但教师不可能是全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实施者。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帮助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应该积极开发地区资源。我校从初一年开始就开设了“闽南方言诗词吟唱”课程。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地区特点开发的一个课程,但用方言吟诵,不是我们师范院校毕业的语文教师的强项,因此我们延请贵峰村方言吟诗诵读教育者进课堂传授方言吟诵,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方言吟诵。闽南方言诗词吟唱的开设,用吟唱的方式来演绎经典的诗词歌赋,既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又是培养学生爱家爱乡爱国之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的成效是极大的,学生参加泉州市“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获得三等奖。学生说“闽南语是我们的本土方言,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明。在这里生活了十三年,大家都自以为很了解它,可学方言吟唱,才知道,闽南语分文读和白读,还有平仄。闽南语悠久的历史,也是令人喜爱的。”

【参考文献】

化石吟教案范文1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17-01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设疑是教师有意识的设置障碍,是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进入思考学习。如学习《分子与原子》一节时,提问学生:为什么能走过花园时能闻到花香味?湿衣服能晾干?敞口放置的水变少?学生会从宏观的角度解释,教师告诉学生,如果要想揭露这些现象的本质,通过今天的学习会找到答案。或者设疑,化学能让1+1不等于2吗?引入学习分子的知识。又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用这样的导入:1673年,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777年,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得出的结论不同,那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到底是怎样呢?引发学生的产生用实验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注意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要有物质因素,即要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媒体,更要有技术的灵魂,即是理性因素,它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知识,更要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备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现本节内容知识重点的好课。例如:初中化学石灰石这课教学中,上课刚开始就用flash播放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一首《石灰吟》,让学生看得精彩,听得聚精会神,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了,同时让学生接受了一回爱国主义教育。这时老师再开始石灰石用途的图片展示,紧接着提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引出石灰石的主成分是碳酸钙,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归纳得出碳酸根的检验所需的试剂,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探讨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这样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再由ppt展示圆明园遗址,提出汗白玉经过大火焚烧就酥裂开来,这是为什么?接着由实验探究来做出解答。并搜索由贝壳烧制生石灰的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联系出石灰石、生石灰及熟石灰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课堂结束,回到《石灰吟》,请学生来回答这首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包含的化学原理。整节课的设计前后呼应,紧紧相扣,凸现出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注重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形象识记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就是最好的形象识记过程,也是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最好手段。为此,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动手试验的条件,成立化学实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当然,教师也可设计某些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化学小实验让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来完成。也可以帮助学生动脑动手设计简单的化学小实验来锻炼学生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等等,都是好的做法。虽然这些做法的开展,给老师增加了很大的教学工作量,挤占了教师很长的休息时间,耗费了教师的大量的精力,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少了,也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成学生可触及到的现实物质及物质之间的变化的事实让学生去感受、去认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真正让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提高了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逐步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认知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更深的化学知识奠定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坚实的基础。

四、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大量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先进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安排知识体系,制作生动逼真的多媒体动画来强化知识的魅力,也要通过精讲多练来强化课堂效率,还要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石吟教案范文12

为了更好地使用这套校本教材,并形成“校本课程”,北小语文老师们几易其稿,制定了翔实的《“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明确了使用的时间、方式及内容。大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落实了各年级的“必读、选读篇目”及“必背、选背”篇目,既保证每个孩子读有所获,又留给他们一定的弹性学习空间,更给每位语文老师留下可发挥的教学空间。对于儿童文学,我们鼓励学生海量阅读,以激发兴趣为主;对于国学和古诗,我们借助活动让学生“熟

读成诵、不求甚解”,以积累丰富为主。

“校本课程”时间,弹性又

轻松

1.晨读――书声琅琅,朗朗乾坤。

清晨,漫步于北小校园,你会被朗朗的读书声吸引,这儿是“人之初,性本善……”,那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定睛一看,北小的孩子们正手捧一本书在那儿摇头晃脑地朗读、吟诵。清晨的阳光斜射到课桌上,你会感觉那一刻非常神圣,书籍是美的,读书的孩子更是美的。

2.默读――静谧美好,持续不断。

午餐后,北小的校园静悄悄,偶有鸟儿低鸣几声,此外皆是孩子和老师们翻阅书本的声音,他们聚精会神,徜徉书海,乐不思蜀。每天的这个时候,是北小的“持续默读”时间,此时此刻,书籍仿佛有了魔力,让师生不愿离开片刻。

3.课内――情智语文,别样课堂。

“情智语文课”是北小每周一节的特色语文课,成为了师生精神的家园。语文老师办法多,他们或组织学生们进行辩论,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或指导学生们吟诵诗词,字正腔圆;或带领学生排演情景剧,有模有样;或给学生们推荐阅读,身心入境;或指导学生读写结合,书写华彩文章……

4.课外――亲子共读,书香家庭。

不仅北小的师生爱读书,北小的家长们更是一个个“读书人”,课外的时光大家争相阅读学校推荐的优秀儿童文学,亲子共读、共学、共创“书香

家庭”。

“校本课程”课堂,快乐又

深刻

在北小,老师们既重视学生的阅读数量,更注重学生的阅读质量,力图在“情智语文课”上让起点高些、容量大些、节奏快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沐浴更多的经典内容,这里的课堂异彩纷呈!

1.国学诗歌――亲近经典,熟读成诵。

孙双金校长率先开设了多节校本教材经典课堂,给所有的语文老师做好示范。他上国学课“儿童学《论语》”,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走近孔子和《论语》;他上图画书《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学生们沉浸在一只猫的世界中,久久不愿散去;他上卡尔维诺的童话《幸福人的衬衣》,学生们在课堂中感受到了幸福的真谛;他上《走近李白》,所有的学生都被李白的诗歌深深吸引;他上《思乡组诗》,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让学生们为之动容;他上《儿童诗》,富有童趣、幽默的课堂让孩子们诗情飞扬,瞬间都化作了妙语连珠的小诗人……

朱志林老师对古诗教学情有独钟,他为学生们上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杜甫的系列诗。课堂中他借助古诗营造意境,将“安史之乱”的历史画卷徐徐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孩子们对那段历史、那个诗人、那些诗作有了深刻的认识。

2.儿童文学――激发兴趣,展现树林。

“拉卡纳姆因弗拉马瑞!”学生们正拿着笔当魔法棒,在课堂上有模有样地练习咒语呢!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吴静老师把“哈利・波特”请进语文课堂中来了。吴老师为孩子们开设了《哈利・波特与我们》系列语文课外阅读课,这些课,仿佛魔法一样,让孩子们着迷。孩子们天马行空,奇思妙想,妙笔生花,相信以后一定会诞生更多的想象大师。

朱萍老师是玩转“绘本”的高手,她创生了“绘本作文”系列,将一本本乍看很简单的绘本上出了新意,让孩子们在阅读、赏析绘本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习作练习。在朱萍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趣味盎然、流连忘返。

我们力求在指导儿童文学的阅读中,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照见整个“儿童文学的树林”,拥有更大的阅读视野。

“校本课程”活动,丰富又

精彩

北小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亲近经典,丰富自己。

1.“娃娃国学院”的风景。

娃娃国学院中汇集了各班推选的喜爱、擅长国学的同学,由他们担任娃娃国学院的小院士。每年由娃娃国学院承办学校的“孔子文化节”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互赠国学书签、制作国学小报、排演诵读节目,国学学习在学校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国学小讲堂也会向全校师生开放,国学专家将在这里传经送宝。

2.“小诗人”走来了。

北小的娃娃喜欢诗词歌赋,五年级的一个学生说:“与《喜羊羊和灰太狼》相比,我更喜欢读读诗词!”这样的孩子在北小不在少数,诗词已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元素,因为每天都能沉浸在诗词优美的意境中。每年,北小都会举办全校性的经典吟诵大会,届时,全校总动员,人人参与。东南大学的礼堂上空,时常回响着北小人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江苏省“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启动仪式在北小隆重举行时,北小学生的经典诵读表演给所有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好书 “漂流”起来。

《逃家小兔》《鲁滨孙漂流记》《城南旧事》……一本本好书像被施了魔法,它们自己会漂移。北小一直倡导“读书漂流”活动,让好书流动起来,让孩子们分享读书的乐趣,全班、全年级共读一本书。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换新书,每个班级内都设有班级图书角,孩子们随时随地都有好书可看,读书之风盛行!

4.相约“童话节”。

《龟兔赛跑》《不一样的卡梅拉》《灰姑娘》……一个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被北小娃娃们搬上了舞台,他们身着华美的演出服,有模有样的表演常常引来阵阵掌声,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如此精彩,最欣慰的还是老师和家长们。

5.作家“面对面”。

郑渊洁来了,梅子涵来了,金波来了,方素珍来了,祁智来了,沈石溪也来了……一位位儿童文学作家,纷纷走进北小的校园,和孩子们倾心交谈,能够和自己崇拜的作家明星见面,孩子们兴奋不已,奔走相告。

《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已经使用多年,孩子们的变化是喜人的,他们一个个出口成章,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北小孩子升入中学后还获得了中学语文老师的盛赞:北小的学生文学底子厚实,学习语文更加如鱼

得水!

北小的“娃娃诵读队”远赴新加坡参加国际中小学华文诵读大赛总决赛获第一名,去台湾参加全球华文诵读大会荣获“孔子奖”“荀子奖”的殊荣。在台湾期间,北小娃娃还担任大会的领诵,广受好评;同时,北小娃娃们还应邀前往佛光山,为星云大师表演国学诵读,并给星云大师赠送小礼物,星云大师也盛赞北小娃娃诵得好。北小娃娃还多次荣获南京市“美诗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孩子们不仅喜欢诵读,还喜欢创作,一个个小诗人、小词人从这里走出来,在江苏省举行的小学生诗词歌赋创作中,北小的孩子摘金夺银,学校还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