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腾讯电商

腾讯电商

时间:2023-05-30 09:58:39

第1篇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马化腾将成为电商领域的强势搅局者。

6月10日腾讯网购平台正式接入支付宝并上线。在此之前,腾讯自行布局的电商业务一直使用自家的财付通系统。此前的5月18日,酝酿许久的腾讯重组后架构浮出水面,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升级为事业群制,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互动娱乐、移动互联网、网络媒体、社交网络事业群,并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

值得注意的是,“没落贵族”气质渐浓的电商业务被单独拆分为腾讯电商控股公司,成为腾讯全资子公司。来自腾讯一封内部邮件中显示,电商控股公司将在管理体系上拥有更加灵活的机制,希望未来可以通过独立上市等资本运作手段,为腾讯集团创造更大价值。

腾讯将为独立运营的腾讯电商控股公司投入10亿美元,集团总裁刘炽平出任腾讯电商控股公司董事长。这意味着,腾讯已把电商摆到公司最高的战略地位。目前,国内已经形成天猫(原淘宝商城)、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当当、国美、QQ网购和凡客等8大电商网站,腾讯电商的强势来袭,意味着电商巨头之间的战火将更加白热化。

“钱潮”消退

虽然群雄逐鹿,但电商生存法则却是以资本导向、流量导向为主。2011年,电商领域仅有淘宝旗下品牌“天猫”实现盈利,其余的财务状况普遍堪忧,是一种典型的烧钱模式。

为什么天猫成了招财猫?天猫的轻资产模式仅需打造好平台,不采购产品,更不用建仓库,不会涉及商品的成本,不用担心商品的牟利,只需控制平台运营和推广成本,收入来源为入驻商户的平台使用费以及广告收入。从成本和收入进行结构分析,轻装上阵的“天猫”更容易实现盈利。

这和京东迥然不同。京东的自营模式,在采购、营销、仓储、物流等诸多环节一点点耗尽其毛利,“京东类”电商走下去的勇气来源于外部资金的注入。而亲睐电商领域的海外基金,选择优异投资标的主看“规模”,这个规模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你做了多少量,是做了十亿还是做到了一百亿;另一个是看你的增速,在身处的领域中,你是第一,还是排名第十?

这种通过融资扩大规模,再融资、再扩大规模的模式以上市为目标,没有把运营放在首位,甚至于在越摊越薄的毛利之下大打价格战。一旦脱离投资,其不追求“盈利”的生存法则将导致持续运营难以为继。

患有“虚胖症”的电子商务在未来一两年内其实是很难扭转现状。京东、凡客已经多年亏损,如果模式不经历重大调整,想要在短期实现盈利,难以实现。

更严酷的现实是,电商领域吸引投资规模相比以往已出现大幅度下降,2011年末是转折点。自那以后,电商融资骤冷收缩,各投资机构掏钱变得格外谨慎。毕竟,前几年投资的项目过多过快,盲目上马者不少,现在Vc/PE会冷静下来进行节奏和项目的调整;而且,欧美经济环境、国外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质疑,都会影响以美元基金为主的外部资本的取向。

钱潮已经退去,为了不成为裸泳者,诸多电商不得不将运营成本的压缩放在首位。

“满汉全席”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的企业因为资金链越绷越紧而步履蹒跚,但对粮草充沛的苏宁、腾讯、淘宝而言,这却是扩张的黄金时期。因为电商市场现在正处于成熟期,并未完全定型,机会仍很多。

腾讯选择在此时重拾电商,或许有更为深远的考量。腾讯的第一批忠实用户,以80后居多,他们已经走向成熟,消费力将会稳步提升。不仅如此,腾讯最强的业务是社交和休闲游戏,两者带来的电子消费需求将会逐渐发酵。

在拍拍和QQ网购做了很长时间之后,对电商一直虎视眈眈的腾讯去年开始陆续收购一些企业。年初至今,这只企鹅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战略入股了数家电子商务企业,包括已对外公布的好乐买、易讯、柯兰钻石以及数宗尚未对外公布的收购案。

腾讯的初步目标是在各个品类的垂直电子商务平台中都选择一家进行投资,构建一个B282C的巨型电商平台。腾讯推崇的大B2C商城,更接近于“升级版淘宝商城”,一个类似亚马逊的B282C平台。

腾讯打造的“满汉全席”,期冀将各个品类中的“精英”都收购过来,并加以整合,加上自身流量优势,使其脱颖而出,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对于选择这一模式,腾讯电商线前负责人吴宵光认为,腾讯对电商未来趋势的判断是向多元化、垂直化、专业化发展,消费体验成为新增长点,并且分工日益明晰。简言之,就是没有商业基因、没有线下能力、更没有物流仓储管理经验的腾讯也能“有饭吃”,因为用户体验、互联网平台、流量,全是腾讯的强项。至于产品、价格、服务等精耕细作的工作,则可以交给B2C网站去做。

不过,腾讯电商着力打造的平台模式,必须要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商家,足够多的产品,提供足够优秀的服务,他们能够借助腾讯的渠道去做推广,从而实现商品的销售。这在短时间难以掀起波澜,因为腾讯收购的任何一个细分行业“翘楚”,放到电商的大盘子来看,如同沧海一粟。同时,实现这一切得首先将现有的资源整合好,理顺腾讯电商的若干条业务线,确立明确的定位;如果不能分工明确,协调作战,势必将精力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如何变现

每当技术变革之时,总会有一个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处于这个浪潮的巅峰,但若干年之后,他会被另外一家企业所取代。比如诺基亚和雅虎,一个被智能机颠覆,一个被搜索引擎击败。在走向没落的过程当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公司体量逐渐增大,但没有敏感地发现技术和用户习惯的转移,不能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决策层对战略方向把握错误,导致持续下滑。

有的企业擅长“史无前例”的创新,有的则善于吸收之后再利用,腾讯钟情于后者,虽体积庞大,但它积极关注这个市场的变化,然后修缮自己。正如马化腾所言“模仿是最稳健的创新”,他会被诟病,但他的随机应变使其不会被市场抛弃。

腾讯这台复制机,凭借庞大的用户资源,屡屡通过模仿创新在短期内将竞争对手拉下马,并在“触电”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采取了大收购方式。腾讯电商此次升级,其中的一个看点,是将网游业务进行了延伸,令旁人眼红地通过新成立的虚拟服务电商部来经营网游道具。那么接下来,它还有什么招数?毕竟,腾讯积累了多年的用户,积累了巨大的流量,下一步他如何将7亿用户带来的巨大流量变现?

百度自建电商平台“倒掉”的例子,说明“给自己倒流量不如给别人倒流量”。不过把流量分享给别人,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市场定价机制,如果现阶段让类似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企业内部自行定价,要想既兼顾效率且够保证成本又可以实现资源最大化,难度相当大。

国内电商很少涉及流量分成的,类似成功的经验应该首推“凡客达人”,这是凡客诚品推出的一个社区化分成营销平台。每个凡客用户都可成为凡客达人。当用户购买产品后,可以上传图片进行宣传与推广,买家只要通过“达人”的店铺或者空间购买凡客产品,“达人”即可以获得凡客10%的销售分成。此种模式对以“沟通”为立命之学的马化腾而言,模仿的步伐或许已箭在弦上。

第2篇

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腾讯此举意味着腾讯与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京东一级入口接入没两天,微信公众平台又上线了微信小店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平台的营销功能。

据介绍,“微信小店”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的原生电商模式,包括添加商品、商品管理、订单管理、货架管理、维权等功能,开发者可使用接口批量添加商品,快速开店。

同时,部分有开发能力的商家,还可通过API接口的方式,自行开发商铺系统,通过相关的接口权限更方便地管理商品数据等内容,实现更多功能。

微信团队表示,未来微信还将针对不同商家的运营需求,在产品形态上提供更加丰富的“微信小店”体验和功能并提供更多电商解决方案。

联想到此前,京东宣布将重构拍拍以及近期京东频繁与微信之间的深入合作,微信小店是否会与京东拍拍形成互通有待观察。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互联网分析人士王利阳称,“微信小店也完全可以走O2O的路线,完全可以做成类似淘点点的模式,这样会有很多线下生活服务企业主动为微信做宣传。这样既能聚拢消费者,又能带来交易的平台,是生活服务类卖家非常喜欢的。”

重在打通微信支付

根据腾讯的介绍,微信小店基于微信支付,商家须先开通微信支付,审核通过才可以在“微信小店”里试营业。

王利阳表示,相比电商,腾讯更看重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腾讯已经将其电商业务全盘转给了京东,此次推出的微信小店更多是为让用户养成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与支付宝相比,微信支付缺乏足够的使用场景。

今年3月,微信宣布支付接口全面开放,在此一个月前支付宝全面停止微信场景下的支付后,许多微信商家只能让客户通过网银转账,生意受到了不小影响。作为微信商业化闭环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微信支付全面开放后,一方面代表腾讯将成为又一大电商平台,与阿里旗下淘宝天猫展开全面竞争;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腾讯与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进入了正面战。

第3篇

3月10日上午九时,本刊记者第一时间从腾讯方面获悉,腾讯公司与京东商城共同宣布达成战略联盟。腾迅以2.14亿美元获得京东15%股权,并获得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股权的权益,从而成为京东的重要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作为回报,腾讯旗下的B2C平台QQ网购和C2C平台拍拍网,以及独立品牌易迅网的部分股权将并入京东,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进入京东董事会。此外,腾讯将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支持,以助力京东在实物电商领域的发展。并且,双方还将在在线支付服务方面进行合作。

对于此次合作,双方均显得信心满满。刘炽平称:“腾讯与京东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不仅快速增加的实物电商领域的影响力,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腾讯的各项电子商务业务,为腾讯平台上的所有电商业务创建一个更繁荣的生态系统。”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强东则表示,“京东将在互联网和移动端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提供更高品质的网购体验,扩大京东自营和交易平台业务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上的影响力。”

在当前中国互联网的产业格局里,腾讯绝对是“高富帅”,但在电子领域却一直跛脚。企鹅不仅在阿里巴巴的电商帝国面前抬不起头,此前在与京东的对峙中也未占到便宜,此时二者握手言和结成同盟军,必将对阿里巴巴形成逼宫之势。

还值得一提的是,马化腾把电商这一支队伍交由京东打理,自己全身心构建O2O防线,可以最佳状态参与到阿里巴巴、百度的竞争当中。

对京东而言,苦于没有与腾讯和百度等同的超级流量入口,虽然刘强东在电商市场上频频发力,至今依然敌不过马云的天猫和淘宝的围攻,这也让正在IPO道路上作最后冲刺的京东商城的短板尽显。此时借力腾讯的微信和QQ在移动端的庞大用户基数,京东将感受到一步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幸福。

仇人变兄弟

腾讯与京东的结盟颇具弃尽前嫌的意味。

在2012年惨烈的3C类垂直电商价格大战中,京东、苏宁、国美杀得刀刀见血,一直在电商领域进展缓慢的腾讯未能参与进去。当年5月,腾讯实现对易迅网控股方才拿到战争的参与权。而当京东一路打来,成为“3C之王”时,腾讯内部已经将京东视为不二对手。

在腾讯控股之前,易迅只是华南等地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当腾讯接盘后,易迅在北京市场上打出“有谁比易迅快”的广告标语,其进攻北京市场,剑指京东的意味更为明显。

2013年6月,易迅网首次供应商大会上,面对台下500余家供应商,腾讯电商高级副总裁、易迅网CEO卜广齐语出惊人,再次隔空叫板京东。他表示,近几年在资本的助力下,电商行业大打价格战、拖延货款、压榨供应商,越来越像线下的做法。而刘强东正是被业界视为多次挑起电商价格战的元凶。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为了面对共同的强敌——阿里巴巴,曾经的敌人迅速成为亲密战友。

据分析,在马化腾和刘强东实现合作后,腾讯旗下的众多资源将为京东所用。微信入口中的“精选商品”栏目将被京东收入。商家可以通过京东实物电商入口和微信公众账号入口,多渠道触达用户,并在客户账号管理、营销和支付方面获得平台级的技术支持,这为京东拓展O2O和商户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通过手机QQ和微信开放移动入口,输入流量,京东在产品组合、线上营销和物流配送方面可以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并且,在外界最为关心的京东与腾讯旗下电商的融合工作中,腾讯方面表示,京东会全员接纳腾讯电商员工,包括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的外聘员工。“在QQ网购、拍拍并入京东后,所有员工都有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并将获得相应的补偿。易迅网仍保持独立发展,暂无集中的人事架构变动,未来部分部门可能会面临调整,届时将会视具体情况拿出合理方案。”有消息人士还向《IT时代周刊》透露,卜广齐曾在内部会议上称,易迅网未来将与京东实行差异化经营。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易迅网与京东的业务相似度高达99%,两者的整合难度并不大,但由于易迅网连年亏损,这对于已经递交IPO申请书的京东来说,会对财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暂不全盘接受的权宜之策,“易迅完全纳入京东才是最终归宿,只是时机问题。”分析人士说。

“腾东”各取所需

腾讯在电商的布局起步较早,但辛苦多年仍不尽如人意。2006年,腾讯电商家庭最早的成员——拍拍网正式上线,随后QQ商城、QQ网购陆续推出,虽然子弟众多,却无一堪当大任。于是乎,形成了腾讯电商虽坐拥QQ巨大流量,但在整个市场的份额仍然很低的尴尬。

近年来,腾讯以并购、入股等方式介入众多电商企业,马化腾为此对腾讯进行大规模的架构调整,新的腾讯电商控股公司宣告成立。改组后的腾讯电商,成员有拍拍网(C2C)、QQ商城(B2B)和QQ网购(B2C)。当时,坊间就有舆论称,腾讯如此作为,显示了其将长期投资电子商务的决心,因为电商的成败同样决定着腾讯的未来。

然而,世事难料。2011年初,腾讯的微信横空出世,2012年席卷移动端,成了马化腾的新宠儿。去年底,腾讯提出了新战略:以微信、QQ及公众平台为基础连接人与商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完整、丰富的生态链。按照这样的布局,腾讯2014年在并购业务上大打出手,1月,联手中信产业基金1亿美元入股嘀嘀打车。2月,入股大众点评获得20%股权。同样,与此次入股京东一致,上述两个标换相继获得微信6亿用户独家入口。

“掐住社交流量和支付入口,是腾讯在构建自己生态链交易中的重点。”腾讯相关人士向本刊记者证实,“在腾讯的开放战略中,微信流量变现一直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以微信支付为切入点,其他都可以对外开放。”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腾讯的未来战略重点已经转到O2O上面,但腾讯的O2O还缺短距离配送这一环,而这却是京东的强项。事实上,由京东物流部门操刀,京东O2O业务已经在一些地方试水。按照刘强东的计划,京东O2O模式将在今年大范围展开,扩展到全国20多城市。

另据投行界人士分析,为了此次与腾讯结盟,一贯强势的刘强东基于资本运作的考虑,算是作出了很大让步。

在接受过多轮融资后,京东商城方面受投资方所迫急需上市,并且必须尽可能抢在阿里巴巴之前挂牌交易,否则,京东商城的IPO估值将大受影响。但是,在挑剔的华尔街投资人眼里,资本故事才是最能吸引眼球的,腾讯此时抛出的微信和手机QQ入口“橄榄枝”,表明了作为中国市值最高的腾讯公司(市值约为1450亿美元)愿意与京东站在一起的态度,这无疑将大大提升京东在华尔街的认可度,进而获得较高的IPO估值。

据此前测算,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而京东商城的估值约为300亿美元。

阵营日渐清晰

多位行业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腾讯和京东的合作,将对中国电子商务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而其他中小电商的光环就进一步被削弱。

分析指出,原先被寄予厚望的电商第一股当当网终将被资本市场忽略,而已经进行过多轮融资的凡客几乎丧失上市的机会。唯一有着差异化的唯品会凭借正品特卖模式,在保证高增长和盈利的前提下,在资本市场上受京东的影响并不大。未来,国内电商的战争终将在背后站有腾讯的京东和阿里巴巴之间展开。

第4篇

讯:从去年“8·15”京东和苏宁易购之间一场“光说不练”的价格战引来消费者的抱怨连连开始,电商市场似乎久已没有大型价格战再发生。昨日记者获悉,易迅网宣布与京东、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三家主流电商网站主动比价,承诺热门商品在活动期间的价格将是各家主流电商平台中的最低价。

易迅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期间会在自己网站上实时显示第三方比价机构提供的4家电商网站的实时价格对比,让消费者据此来进行理性的选择,以真实的低价来扫清去年“8·15”电商价格战以来整个行业遭遇的信任危机。

据悉,易迅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面跟踪京东、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主流电商平台商品的几千种热门商品的实时价格,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时调价,确保其参与比价的热门商品价格在此期间为主流电商平台中的最低价。(来源:《成都日报》)

第5篇

从去年底至新年伊始,马化腾的心情一直是格外的好。

2009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考察”腾讯公司总部,与该公司总裁刘炽平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探讨。新年元旦前一天突然登门造访腾讯总部,王建宙一行不为外人知的特别目的在外界的揣测中被扩大化,腾讯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因此加分不少。

同月上旬,中国电信也和腾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马化腾向中国电信提供基于企业QQ平台定制化开发的网络客户服务系统,将腾讯QQ应用到中国电信的服务上,这使得用户足不出户,便能查询、办理中国电信的各项业务。

3大运营商中有2者接连亲近,使得腾讯公司和它的即时通讯工具变得再度受人关注。运营商的举动足以表明它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上,已经下定决心和互联网巨头进行合作,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有效资源,将应用更加便利地延伸到更多互联网用户中。

一面是掌控着腾讯网络命脉的通信运营商,一面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两者之间颇为紧密的合作与接触给中国通信领域与互联网领域带来了新的看点。同时也不免令人遐想。2010年会成为传统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走向融合重组的转折点吗?

最新合作

根据中国电信和腾讯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用户只需登录QQ,添加800010000为QQ好友,就可以进行实时在线费用、积分查询、业务办理和缴费充值。

中国电信QQ客服部门的负责人向《IT时代周刊》介绍,之所以选择与腾讯QQ合作,是因为中国电信看中了腾讯在互联网领域中的广大用户群。去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腾讯QQ的用户逾4.5亿。

与传统的客户服务方式相比,中国电信此举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接入门槛,优化了客服流程。简化了用户的应用步骤,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电信客户的成本。据粗略统计,此次800010000QQ客服的加入,将为中国电信节省近30%的人工坐席时间。

在欧美、日韩等通信领域发展成熟的国家及地区,运营商与互联网的融合步伐远远快于中国。近年来,国内电信运营商也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趋势,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介入力度。

而移动互联网未来必然会是以内容为王,借助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恰能补充运营商在内容方面的不足。因此,依靠已经成功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现有互联网企业打人该领域,也就成为运营商们最为看好的捷径。

除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向马化腾示好,本刊记者还从有关渠道了解到,中国联通也正在和腾讯公司洽谈。计划为其量身打造一款IM软件,并将其命名为“QQ沃沃”,预计不久后将正式宣布。

历史的纠结

有人这样预言:腾讯QQ在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里对于运营商们的意义非同一般。

据统计,腾讯集团每日的平均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375亿,稳做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领头羊。这对陷入3G应用匮乏的移动运营商而言,亲近腾讯QQ,就有可能抓住数以亿计的潜在互联网用户群体,成为3G手机上网用户的主力军。因此,与腾讯合作也就成为运营商们在近期较为看重的行动之一。

腾讯公司和移动运营商的渊源要追溯到多年以前。

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业务挽救了包括腾讯在内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当时,马化腾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收费渠道而四处奔走,甚至洽谈出售腾讯。“移动梦网”包含的手机代收费协议,触动了蛰伏的腾讯。

通过互联网与通信的联合,移动用户能用手机登录腾讯QQ,并随时随地实现信息互通。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应用骨干。第二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腾讯移动QQ占据了移动梦网70%以上的业务量,这对于马化腾而言,无异于从无法获取利润到走向全面盈利的革命性转变。

不只是中国移动,其他运营商也早已加入了与互联网联姻的队伍中。2002年5月,广州电信推出“互联星空”计划,开拓了21CN,COM、腾讯、中国游戏中心三家合作伙伴,随后,合作伙伴队伍日益扩张。中国联通也是在2006年4月携手高通、三星、LC以及腾讯,推出多媒体即时通讯手机――QQ手机,实现了联通用户从手机到PC之间跨平台的互动。

不过,运营商和腾讯之间,也一直是有竞争有合作。有坊间人士认为,此次中国电信与腾讯公司的再度合作,也预示着三大运营商已然对腾讯的即时通讯业务进行了全面围攻。

暗藏危机

伴随着运营商向互联网的日益走近,尤其是王建宙神秘拜访腾讯总部后,有关“中国移动拟并购腾讯”的传闻不绝于耳。而事实已有关中国移动收购腾讯公司的风声由来已久。在王晓初掌管中国移动时期,双方就曾有过多次接触。

对于再度出现的此类猜测,有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分析,“王建宙现身而马化腾隐身幕后”的晤谈,并不符合正常的行业惯例,显示两家公司间发生并购行为的可能性很小。不久后,中国移动亦干脆地表示该消息“纯属子虚乌有”。

其实,之所以传出双方并购消息,是因为有人认为:在腾讯和运营商们的持续合作中不断有冲突发生,与其磕磕绊绊不如结为一家,这在此前双方行动中便可看出端倪。

从“移动梦网”业务开办以来,该业务纳入的SP数量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新浪、腾讯、空中网等知名企业,SP阵营的不断加强也使得运营商的角色弱化,“移动梦网不过是个空品牌,下面没有实际东西”,有不少业内人士评价当时移动梦网的发展。

这显然不是中国移动愿意看到的。紧接着,中国移动开始了“清场”工作,剔除了部分传播色情内容、管理不规范的中小SP企业,SP数量从2003年的将近1500家,到2005年迅速降低到不超过200家。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还大力推广自主移动互联网业务。

在运营商努力摆正自身主角地位的同时,腾讯也开始规划自己的移动增值业务营销渠道,包括与QQ客户端相关产品的捆绑推广、3G门户上的推广,同时在业务上降低对运营商的依赖度。

第6篇

腾讯联手京东对正积极转型互联网平台型服务商的苏宁相当不利,其股价三天下跌约20%,有效跌破年线支撑位,周三更是一度跌停,成交放出巨量,显示资金出逃迹象明显,苏宁如何应对困局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与此同时,腾讯联手京东也使不少A股上市公司受益。

腾讯为何联手京东

腾讯对电商的兴趣,可以说“路人皆知”,电商是腾讯互联网拼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从去年开始,腾讯开始改变过去什么都做的风格,把自己没做好,又不擅长做的分离,专做自己擅长的社区。于是去年入股搜狗获得36.5的股份,今年则是入股京东,把自己没做好的实物电商并入京东。

腾讯京东合作,阿里是背后推手。在电商领域,阿里是一家独大,据《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十强榜单》显示,天猫以50.1%份额排名中国B2C网购市场首位,京东以22.4%排名第二,腾讯电商以3.1%位居第四。这次腾讯投资京东,结成战略联盟后,将有可能改变阿里一家独大的产业格局,逐步向两强争霸过渡。至于其他的电商,将只能在第二阵营中厮杀了。

腾讯的未来战略重点,在于O2O。然而,腾讯的O2O,还缺短距离配送这一环,这是腾讯没有的,也是腾讯不擅长做的。而物流,尤其是快速物流,是京东的强项。腾讯的未来,需要京东这个好盟友。

京东与腾讯结成联盟,无疑可以迅速弥补京东两大短板。第一是流量,这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缺少的,也是最头痛的,京东尤其头痛;阿里为何极度担忧微信,就因为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从过去的“去购物”变为了现在“在购物”,用户随时随地在购物,购物的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统统都是腾讯的强项。

第二是入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京东CEO刘强东在致公司员工的公开信里表述得非常清楚:京东获得了微信、手机QQ的入口,京东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突破重围。同时,京东将构建行业最完善的电商生态圈。除了自营B2C和平台B2C之外,京东将通过拍拍网进入C2C业务,从而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群体。

腾讯入股京东对苏宁影响有多大

腾讯入股京东无疑将极大改变产业格局,周一股票市场也对京东与腾讯的合作作出了反应。苏宁云商周一下跌6.54%,周二下跌2.98%,周三更是放量大跌,一度跌停。

苏宁云商从去年起,一直在推动由传统实体零售向传统电商再向互联网平台型服务商的跨越式转型。从目前电商“大数据、大物流、大金融”业务模式来看,苏宁还有竞争优势,大数据方面,线下拥有1626家店面,线上主要依赖苏宁易购,目前市占率4.9%,排名电商第三位;大物流方面:在全国19个城市物流基地投入使用,另外17个城市物流基地在建,22个城市物流基地落实选址,完成土地签约;大金融方面:苏宁已获批的金融业务牌照涵盖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保险销售、商业保理、基金支付结算等,此外还在积极申请基金销售业务牌照和民营银行。

但苏宁从传统的零售商向互联网商转营,其主导的思想是实现O2O,即将线下规模庞大的零售店铺与网上销售的好处结合起来,但遗憾的是来自传统行业的苏宁依旧缺乏互联网思维,其对流量与入口的考量甚少,这一致命的缺陷导致苏宁在电商如火如荼的去年第四季度只录得2.9%的营收增速,几乎是处于停滞状态。而同期,当当去年第四季度营收去同比增长了22%。中国互联网行业,百度、阿里、腾讯三强鼎立格局已经形成,京东与腾讯的联手无疑使苏宁失去移动互联最大的入口,其在电商领域的发展显得更为艰难。

当前,国内电商行业整合大幕拉开,竞合已成趋势。2月中旬,当当网、1号店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各自优势商品品类将进驻对方平台,相互入驻将增加用户粘性,提升流量。不难看出,国内互联网企业在电商领域竞争加剧,龙头公司开始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扩大自身在未来中国互联网消费市场中的份额,竞合已成趋势。同时,腾讯和阿里都致力于建立自身生态系统,而生态体系外的其他企业压力日增,即便是百度也开始落后于前两大巨头。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宁是依旧继续坚持单打独斗还是选择傍大款值得关注,坊间热议缺流量和入口的苏宁和缺自主式B2C平台的百度会否走到一起。双方若能携手,苏宁有望分享后者现有的巨大电商流量入口,同时通过提供线下1600多家门店网点实现双方O2O布局共赢,从而或可实现收入规模和估值倍数的双重提升。

第7篇

2月17日,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一封内部信件,披露公司已完成第四轮约7亿美元的融资;两天后,其竞争对手苏宁公告,将公司名称变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云商”模式;3月初,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接力在“两会”提案“加强电商征税,监管VIE”,一石激起千层浪,淘宝网官方微博甚至公开回击;数日后,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公布,陆兆禧接替之前辞职的马云担任CEO。

喧嚣中,国内的前四大电商巨头,似乎只有一家没有动静。

在深圳前海的一栋写字楼里,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CEO吴宵光坐在阳光明媚的新办公室里冷眼旁观。他关注行业动态,但并不打算参与其中,甚至不予置评。吴宵光带领下的公司多少显得有点特立独行,无论是其个人,还是ECC,所展现出的低调务实的气质似乎都与腾讯一贯的气质相暗合。

“坦白讲,实力上跟京东、阿里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吴宵光并不讳言ECC目前的行业“弱势”地位。2012年,腾讯电商旗下B2C平台易迅网交易额68亿元,开放平台(QQ商城+QQ网购)交易额125亿元。同期京东商城的数据是600亿元,苏宁易购183亿元,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更是超万亿。

面对当前的市场格局和未来的市场走向,被内部员工亲切称为“慈祥老板”的吴一如既往的淡定从容。用他的话说,“我们已不再那么纠结。”而这份从容的背后是吴宵光和整个腾讯经过一年多的“纠结”后,知道电商怎么玩儿,更明确了ECC的战略和发展路径。

至少,在过去一年中,随着见面采访次数的增多,吴宵光的叙述中出现“可能”、“不一定”、“或许”、“再看”等不确定性词汇的频率却在减少。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2012年的公司年会上提到电商时,也大有云开见日之势:“虽然易迅是亏损的,但易迅让腾讯亏损得非常有信心。”在易迅的发展过程中,他看到了用户口碑的呈现,认为这是为未来和长远进行投资。而几乎在吴宵光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的同时,正在北京开“两会”的“小马哥”再次谈到易迅,“我们按过去拍拍网的思路是很难打赢的,所以我们做了B2C,然后收购了易迅,跟我们的平台整合之后,就发现找到了一个着力点。”

无疑,在腾讯电商的业务棋局中,2010年投资、2012年控股的易迅网成为其做大做强的“尖刀兵”。

2012年,ECC有两个节点,5·18和8·15—5月18日,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独立,吴宵光被任命为公司CEO,随后开放平台QQ网购正式启动;8月15日,京东、苏宁掀起电商大战,易迅积极介入,从而一炮走 红。

由此,在吴宵光的规划里,未来的腾讯电商将形成“开放平台+自营B2C”模式。并且两者有明确分工,自营B2C,即易迅网负责拓展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和树立用户口碑,而盈利则交给开放平台。

集中式打法+多平动的连横合纵战术在吴宵光心里逐步成熟。

“尖刀兵”易迅

农历新年年底,正是吴宵光最忙碌的时候。他突然接到汇报,易迅收到京东商城的一纸警告函,要求其立即停止针对京东商城的“贵就赔”活动,并在易迅网首页公开赔礼道歉。

吴在和易迅网的管理层讨论后决定接招,随即发表公开声明,从消费者和法律角度进行回击;不久后,其管理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回应,称不仅易迅不会撤下贵就赔服务,还将在近期对“贵就赔”进行升级,将“价格保护”纳入其中。3月份,借3·15之势,易迅如期推出“价格保护”这一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商品价格不但比京东贵会赔,24小时内,自己网站价格下调,同样会向消费者赔付差价。

这场空中“交战”是易迅首次与曾看不上自己的京东商城直接过 招。

低价一直是京东攻城略池的法宝,但从去年8·15电商大战开始,其不得不面对比自己体量小近十倍的易迅网,后者携腾讯而来,气势汹汹。但据腾讯电商相关人士表示,真正“刺痛”京东的则是去年年底,易迅杀入京东腹地—北京市 场。

2012年12月10日,易迅网高调宣布进军北京,并打出五环以内市民在易迅网购物,早上订单将在下午14:00之前送达,中午订单在晚上18:00之前送达,晚间订单在第二天上午送达的“一日三送”招牌。显然,这一宣言对京东商城以每日2个11点钟作为时间分割点进行快速投递的“211”模式构成了威胁。

价格与配送成为易迅突围的两把利器。而辅助以此的是其铺天盖地的实体广告,对于拥有数十亿互联网用户的腾讯来说,这是第一次。显然,易迅已成为腾讯电商突围的“尖刀兵”。

从势单力薄到与行业巨头抗衡,从一个区域性的公司发展成全国性企业,更多的源于吴宵光对易迅的思考与调整从未间断。

两年前,当吴宵光第一次走进易迅在上海的仓库时,也许想不到未来会选择它做为腾讯电商“尖刀兵”。一个面积并不大的仓库中,摆放着几个货架,品类也很少,流程不尽完善。

但同时,没有接触过零售的吴宵光也感觉非常有趣。“从来没有去过零售仓库,以前只能去门店看,看了之后,发现自营电商原来是这样的,来了一个订单,怎么从货架上把它拿下来然后打包发给用户,中间有挺多算法在里面,很新鲜。”

但自营并非如此简单,初涉B2C的吴宵光接下来的路并不平坦。

2012年年初,市场传出腾讯电商控股易迅,尽管并未有官方公告,公司内部却已悄然开始整合。而当时此举也仅仅试图将易迅打造成腾讯电商的自营平台,与QQ网购开放平台并行。

为什么是易迅?众所周知,从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时间,腾讯大举投资了一批包括易迅、好乐买、麦包包、柯兰钻石等在内的数家垂直电商,但腾讯和吴宵光最终选择了易迅作为自营平台,并在电商业务独立后划归其中(其他电商则作为战略投资留在腾讯集 团)。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B2C是怎么回事,但我们的确看到了B2C能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吴宵光给出了回答。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他发现并非所有的品类都可以做大,而似乎只有3C数码这类标准类商品因市场容量足够大,客单价足够高而大有前途。因此,易迅脱颖而出。

很快,腾讯团队逐步进入,从IT系统到流量,从供应链到仓储物流,腾讯电商均开始对易迅进行改造。

即使如此,去年5月份大促,易迅还是遭遇了“幸福的烦恼”—爆仓。而之后,品类不够丰富也一直备受诟病。这对于以用户价值至上的腾讯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腾讯做产品就一定要做到极致。”吴宵光如是说。

当时,吴宵光面临的情况是,一边“弱小”的易迅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一边则是自营平台与开放平台齐头并进的战术缺乏力量,“一拳打下去有点打到棉花上的感觉,不够兴奋。”

于是,吴宵光准备换一种打法,基于对运营数据分析,他发现自营B2C因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低,配送快而使得用户的沉淀度更高一筹。“两者之间,B2C更加犀利,这个刀一杀出去可以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再把开放平台并过去跟着跑,最后完成组合。”而去年8·15电商大战也证实了“尖刀式”打法的可行性。

由此,易迅从单纯担负腾讯电商自营功能正式升级成为整个腾讯电商的“尖刀兵”。在过去的一年,除了已经大举进军的华南华北市场,其在西北、西南等近十个城市全面开花。2012年,销售额达68亿元,同比增长300%。

开放平台:精品路线

吴宵光选择了易迅单刀猛进,同时,腾讯电商的开放平台也在经历着一场“大变局”。从涉及范围来看,其影响力应该不亚于2011年的淘宝“十月围城”事 件。

2013年3月21日,使用近5年的QQ商城标识将成为历史,彻底从腾讯电商的网站消失。同时,用户点击进入的默认页面也将由拍拍网变成QQ网购。这次调整之后,作为C2C平台的拍拍网和作为B2C的QQ网购也将进一步隔离,前者作为长尾存在,而后者将成为承载非标类商品的开放平台主体。

在一个标识和一个页面跳转变化的背后,最大的变化却是QQ商城原来14000多家商户的去留问题。按照目前的计划,14000家商户中只能保留5000家优质者,并升级至QQ网购,而其余9000家商户要么选择进驻拍拍网,要么撤店。9000家并非一个小数目,如何平稳过渡是吴宵光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并未出现当年天猫商城遇到的商家大规模抗议的窘境。

从拍拍网到QQ商城,腾讯电商曾追随淘宝、天猫多年,但作为追赶者,吴宵光明白必须另辟蹊径。

梳理天猫(原来的淘宝商城)的发展,商家多、商品丰富是其最大优势之一,至今其依然拥有超过6万家商户进驻。但吴宵光称,“QQ网购平台今年会达到10000家,我觉得还是多了。”

吴准备反其道而行之,做减法。他给腾讯电商开放平台的定位是精品路线。这个理解基于他对现有开放平台缺陷的认识,也源于B2C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用户买标准类商品的时候,更看重价格便宜、质量可靠及配送速度快;而对于非标准类商品,良好的用 户 体验则体现为你的商品精致、陈列和运营都能够 给我与众不同的感觉,一种精致的有趣的感觉。”他补充道,“(商品)要全没办法,淘宝已经做得很好 了。”

在吴宵光看,“用户来我这里总要有个理由,我总要找一些差异化的定位。当你作为市场的追赶者的时候必须给自己一个定位,这是没办法的,老大不需要定位,而老大也最好不要有定位。”

淘宝作为“探路者”发展至今已独霸天下,但其呈现的不足,也正在成为后来者创新的原动力,比如越来越多用户感觉淘宝购物时间成本过高。吴宵光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有越来越多娱乐化的需求,你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玩,去看电影、去吃饭、去陪家人,你买东西应该尽快决策,而腾讯电商开放平台的大逻辑正是基于此。”

从2012年开始,QQ网购已经开始重新设计店铺装修、商品摆放、图片上传、文字说明、客户服务等诸多细节,以规范进驻商家,让用户更有效率。

并轨不可避免

无论是尖刀还是调整,表面看是各有各的战法,近期也没有大的动作,但吴宵光其实与团队们正在暗暗发力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

最近一段时间,腾讯电商的技术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后台系统,4月份左右,易迅与QQ网购将打通,届时可实现账户、购物车、支付等一体化。

易迅和开放平台尽管由腾讯电商旗下的两队人马分别运营,品类也不同,但他们不是两条平行线。以易迅为先锋,QQ网购平台不断完善跟上前者步伐,最终实现两者的并轨是吴宵光的如意算盘。而探索出这种做法,他近乎“纠结”了近一年。

直到今天,吴宵光依然认为打造一个开放平台是腾讯电商的核心使命,“腾讯最应该扮演好的角色就是平台。”最初他也的确以此设计ECC的战术。去年上半年,在腾讯电商,B2B2C的概念被频繁提及,QQ网购曾相继引入好乐买、珂兰钻石、麦包包和当当网等垂直电商,同时也着手将QQ商城的优质商家升级至该平 台。

但很快,他发现整个电子商务市场是不成熟的,很多环节并不完善,从而导致供应链难以优化,而第一代物流的现状也使得配送呈现无序化。诸多环节的脱节让吴宵光认识到,这种模式有损用户体验,并且是惩罚式的。

“在电商市场发展初期,某种程度上平台方要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做基础设施建设。”当时吴宵光已经另有打算,他想借自营B2C这种可控性较高的模式来承担构建基础设施的任务,不再单纯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

当时,易迅作为ECC的自营平台,已经在全国开始布局仓储物流,毫无疑问,这是实践其想法的最佳选择。但刚刚深度介入自营B2C的吴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当时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B2C意味着慢,并且重,投入大、亏损也大,面对这些问题当然会犹豫。”吴宵光和他的团队为此也讨论了很久,“我们甚至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商业模式,还是一个骗局。”并且当时,腾讯电商也不知道易迅的上海模式能否复制到全国。

最后,吴宵光再次回到原点—用户体验。通过数据分析对比,他确定,自营B2C在用户的称赞度和留存方面远远高于开放平台。并且易迅电商在华南地区的成功复制也给了其极大信心,同时,通过对收入支出的拆解,发现亏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这些也成为腾讯电商确定易迅网为“尖刀兵”的深层次原因。

在吴宵光的规划里,未来一旦易迅网搭建的整个基础设施成熟,开放平台商家可以直接并入,通过自己可控的体系实现与用户的对接。

另一方面,腾讯电商也在试图完成两者前端品类的融合。据和国内各大电商均有接触的人士称,天猫总裁张勇表示,要严格区分标类与非标类商品,并且计 划2013年把两者在供应的流程上做一些变化。如果 按照其思路,意味着在依托于淘宝建的纯店铺体系 外要另建一套标准类商品体系;而以标准类3C数码 起家的京东则有意对非标准类商品进行店铺化改 造。

非标类商品适合店铺形态,而标类商品则更适用于按品类分类似乎成为电商行业的新趋势。腾讯电商似乎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接下来将尝试将旗下主打标准类商品的易迅和以非标类为主的QQ网购进行前端整合。

第8篇

不过请注意,此三巨头并非是指BAT三巨头,而是指腾讯、百度和万达。

没错,或许有人不会相信,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万达,怎么就和腾讯、百度并列或者说搞到一起?

消息是万达与百度、腾讯共同宣布成立电商公司,全力发展O2O电商业务。据了解,三家公司对万达电商的首期投资额高达50亿人民币,其中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

早晚,腾百万想要在电商市场站稳脚步,必然要和马云有正面一战,腾百万赛马,就此拉开帷幕。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此前在上半年工作报告中透露,未来将把集团所有的网上资源交给电商公司。他要求万达电商研发一种便捷的“一卡通”,可以在全国万达广场、酒店、度假区消费,购房通用,消费还能有折扣、积分、抽奖、增值服务等。

他还表示,万达电商的核心工作是用3年左右时间找到盈利模式,即使不盈利,也要让我看到盈利方向。谈及投资方,王健林表示:“除了确定投资方外,还有很多企业排队,愿意出高价参股,但我们决定先把万达电商做起来再说。”

万达电商既然拉上了腾讯和百度,摆出了志在必得的态势,必然会有几大杀手锏,万达电商的杀手锏有三:

一是腾讯和百度的加盟,可以直接导入流量,比如腾讯和百度的APP分发产品(百度助手、腾讯手机管家等)都可以推广万达电商,再比如百度和腾讯的网站当然也能做推广和导流,还有腾讯手中的两大杀器:微信和QQ如果不怕惹了众怒没完没了地推广,流量肯定大得惊人。

二是万达在全国拥有百十座万达广场,号称十几亿人次的顾客光顾。如果万达电商的O2O业务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无缝对接,并且达到极高比例的购物消费转化率,只设想一下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

三是积分联盟。既然万达拉上了腾讯和百度一起玩儿,那么腾讯的QQ币和积分,百度的会员积分体系,如果都能打破内部壁垒,延伸到外部变现为直接消费,比如用QQ币或是积分、百度的会员积分,直接去万达广场兑换电影票或是购物,再比如在万达广场购物或是任何消费,产生的消费积分可以和QQ币、百度会员积分通用通兑,相信可以激活巨大的潜力,带动一场线下线上的联合狂热。

实际上,别看万达电商来势汹汹,但焦虑的人并不是马云,而是王健林。去年底上线的万达电商“万汇网”上线以后,一直不温不火,颇让王健林失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万达电商就经历了剧烈的人员动荡,前万达电商COO马海平,以及CEO龚义涛都先后离职。

而在今年1月的2013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王健林表示,万达电商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同时他对2014年电商项目提出发展目标,要求2014年电商覆盖所有广场,重点抓会员和数据。要求今年电商会员达到3000万,其中把万达院线1100万会员全部转成万达电商会员,力争3年内电商会员过亿……一系列的要求可以看出王健林对万达电商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也正是因此,他不能容忍拉拢了腾讯和百度的超级万达电商失败。

这么说,真的是马云的末日来临了吗?也未必。

第9篇

品牌价值评级机构BV4早前发布的全球社交网络排名显示,Facebook以29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占据榜首,YouTube(181亿美元)和Twitter(133亿美元)分列二、三位。腾讯QQ空间(112亿美元)和微博(35亿美元)列第四和第八。新浪微博(39亿美元)名列第五。汤道生称,截至2月底,腾讯开放平台上的注册开发者超过30万,超过4.5万款应用上线申请,总安装次数接近40亿,第三方月活跃账户数突破2亿。最关键的是,该平台给第三方开发者的分成已达6亿元。

腾讯力推社交营销,对开放平台上的第三方开发者而言是一大利好。此前,吸引第三方开发者进驻平台的是海量用户,但在营销上,大多只能通过搜索等模式进行。来自国外的经验显示,更为精准的社交营销能直接降低营销成本,提升营销效果,这对在尚属创业中的第三方中小开发商而言,意味着创业成功几率也随之上升。目前,最高单款应用单日引入用户可达数十万,如恺英网络、热酷等第三方开发商都通过腾讯社交广告平台引入大量精准目标用户,购物分享社区美丽说和蘑菇街则发现,通过腾讯社交营销带来的用户注册成本比传统渠道低50%以上,比搜索引擎低80%以上。

“我们正在腾讯社交开放平台上尝试一种先进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如果成功,无论对社交网络还是电子商务而言,其成效都是革命性的”,腾讯社交平台部总经理郑志昊说:“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融合潜力无穷。现在,在腾讯社区开放平台上,仅‘我爱优惠券’这一小应用就能产生数百万元的销售额,社会化电商前景可见一斑。”他表示,今年腾讯社区开放平台将更加深入研究用户喜好,搭建属于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应用中心,同时还会进一步深化提升各项既有的社交渠道,同时挖掘新的渠道和社交场景,以便更好地助力应用自增长,释放海量用户中的商业价值。

社交网络品牌价值排名

290亿

181亿

133亿

112亿

39亿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第10篇

继去年发布《2014年单飞企鹅创业风云榜》后,腾讯离职员工的第一平台“单飞企鹅俱乐部”联合荔枝园和猎云网再次发布了目前最具权威性的《腾讯系创业风云榜(2015上半年)》榜单(下称《榜单》)。2015上半年,头顶着荣耀光环的单飞企鹅们依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表现骄人,据了解,上榜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级单飞企鹅共有43位,而榜单所列企业市值总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其中5家单飞企鹅所在创业企业市值过亿美金,不少企业出现“独角兽”特质。

这是单飞企鹅俱乐部、荔枝园联合猎云网依据腾讯系创业者的创新性和行业影响力,参照媒体圈、投资圈、老同事评价等多纬度评选,此次发布的榜单包括含《腾讯系创业人物风云榜(2015上半年)》、《腾讯系30岁以下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腾讯系女性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共3个子榜单。

最新发布的《榜单》中收录了2015上半年在创业路途中,腾讯系最有潜力的43名创业者,其中《腾讯系创业人物风云榜(2015上半年)》收录35人、《腾讯系30岁以下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收录18人、而《腾讯系女性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收录了5人(部分单飞企鹅重叠上榜),其中后两个榜单也是首次发布。

根据最新《榜单》显示,新的腾讯系创新创业者仍不容小觑。新增上亿美金估值的企业5家,上亿人民币估值的企业30家左右,比如HTML5技术平台公司白鹭时代获B轮融资,估值超10亿;新氧完成2000万美金B轮融资,是国内整形O2O领域的单笔最大投资;口袋理财完成A轮亿元融资;美业O2O电商平台美丽加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定制包巴士”企业嗒嗒巴士获得4200万融资;租房服务平台“会分期”获3500万A轮融资,而榜单所列企业市值总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此次《榜单》收录的的43名腾讯系创业者,其平均年龄32岁,他们的公司成立时间平均2.4年,规模平均50人左右,其所在创业公司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和上海地区,而鹅厂大本营深圳绝对优势成为最受单飞企鹅青睐之地,将近一半的单飞企鹅选择在深圳扎根。而上榜企业中有30家单飞企鹅创业企业市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超过5亿美元类独角兽特质企业也超过5家。创业企业服务最多,汽车交通、智能硬件、电子商务次之,而被外界热炒的医疗健康类,在单飞企鹅榜单中却仅占2%。

《榜单》关键信息

1创业领域

企业服务最多,汽车交通、智能硬件、电子商务次之,金融服务紧跟其后,分别占比16%、12%、12%、12%、11%,医疗健康、旅游最少,分别占比2%、2%。

2融资阶段

天使轮、Pre-A、A轮差不多各占1/3,分别是:14家、11家和13家,另外B轮有2家。

3公司成立时间

平均成立时间2.4年,大都是2014年和2013年成立,分别占比42%、21%,2005、2007、2008、2010年成立的最少,2012年是一个明显分界点。

4公司地点

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和上海,深圳接近一半,分别为:47%、30%、12%,成都、杭州、武汉、厦门也有优秀创业者。

5创业者年龄

主要是80后和85后,随后是75后,70后和90后最少,分别为:37%、37%、16%、5%、5%。

6创业者性别

男女比例接近9:1,巾帼英雄还在路上。

7创业者单飞时间

2014年最多,超过一半,2015年、2013年次之。

附:《榜单》(排序按照姓名升序排列)

《腾讯系创业人物风云榜(2015上半年)》

《腾讯系30岁以下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

《腾讯系女性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

腾讯系30岁以下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

腾讯系创业人物风云榜(2015上半年)

腾讯系女性创业者风云榜(2015上半年)

附:《榜单》人物简介

1.陈丹,澳买商城联合创始人,前腾讯研发管理部专利工程师,早期的腾讯专利组成员之一。

公司简介:澳买商城跨境中文直购网站,让您足不出户即可享用到纯正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天然健康产品。

2.陈政,新众玩COO,前腾讯公共Wi-Fi项目负责人。

公司简介:新众玩面向家庭用户提供游戏和智能硬件相结合的产品与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家庭游戏娱乐平台。

3.宫涛,“搭搭顺风车”联合创始人,腾讯网早期创始员工之一。

公司简介:“搭搭顺风车”是全球第一款免费搭车交友的出行型社交平台。

4.谷成芳,兰帕德设计机构创始人&CEO,腾讯首位离职创业的设计师。

公司简介:兰帕德设计机构致力于专业级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服务,提供移动互联网用户前端全流程解决方案。

5.郭宇,“小螺趣租”创始人兼CEO,前腾讯无线产品总监。

公司简介:小螺趣租是一家O2O租赁服务提供商,为都市白领创造高品质生活住宅和社交圈子,并提供相关互联网及智能设备服务。

6.韩松岩,东方酷音市场营销总监&联合创始人。前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办公室品牌中心品牌经理。

公司简介:东方酷音是一家国内新兴3D音效研究及3D音乐耳机制造的软硬件综合研发生产企业,是服务于全球的电声技术品牌。

7.黄鼎隆,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前腾讯微博事业部产品总监。

公司简介:码隆科技致力于为全球用户开发基于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智能应用,打造新一代视觉决策引擎。

8.江小伟,掌厨CEO,前腾讯科技3G产品中心员工。

公司简介:掌厨,一款全球最大的美食视频厨房。

9.金星,新氧网创始人、CEO。前腾讯财付通产品运营总监。

公司简介:新氧网是一个专注于健康医疗及整形美容服务的公司,通过社区加电商的模式切入市场,用户可以在平台预约医生,还可以查看其它用户对它的评价。

10.李磊,会找房创始人CEO,前腾讯高级产品经理。

公司简介:会找房是一款线上预约租房,线下专业经纪人带看的移动应用软件。

11.梁文婷,“有物”手工美食平台联合创始人。前腾讯游戏移动游戏产品部员工。

公司简介:“有物”是一个手工美食电商平台。

12.林水养,尊豪网络合伙人,前腾讯OMG新闻中心主编、CDG财付通大项目经理。

公司简介:“找房”平台是一款基于腾讯地图街景而研发的真实购房平台。

13.刘逸洵,嘟嘟巴士创始人兼CEO,前腾讯ECC电商服务部员工。

公司简介:嘟嘟巴士是一个巴士拼车与预约平台,致力于解决了群体用户出行通勤的问题。

14.刘振宏,财鱼管家创始人,前腾讯PM,曾多次成功参与金融领域创业。

公司简介:财鱼管家是一个简洁的资产管理APP,致力于通过云端的数据挖掘技术,为理财用户提供高效易用的资产管理工具和服务。

15.卢布,启蒙听听创始人兼CEO,前腾讯无线浏览器产品部员工。

公司简介:启蒙听听主营的智能玩具业务,硬件+软件结合无疑已坚实地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16.马斌斌,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前腾讯电商、腾讯视频产品总监。

公司简介:车萝卜CarRobot是一个智能车载机器人系统,主打HUD车载机器人,能够直接用语音+手势,调用导航、微信短信的收发、拨打电话等。

17.马晓光,“美丽加”创始人、CEO。前腾讯产品经理,研发管理部运营主管;数字五笔发明人。

公司简介:美丽加(美丽+)是一个面向美丽服务领域的O2O电商平台,提供美容、减肥、美甲、产后修复等与美丽相关的对接服务、店铺云管理系统及移动APP等。

18.彭王城,“嗒嗒巴士”合伙人兼CMO。前腾讯游戏品牌经理。

公司简介:嗒嗒巴士是一款出行服务产品,提供上下班、周边游“定制包巴士”服务。

19.乔小川,“加油宝”联合创始人兼COO。前腾讯产品总监。

公司简介:加油宝,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让你更聪明的加油,每年可以节省一个月油钱!最方便、最实惠的在线汽车加油充值服务!

20.秦雷,e成产品负责人、联合创始人。原QQ账号安全产品负责人,腾讯学院资深讲师。

公司简介:e成是一家招聘网站,基于海量的数据分析,利用多维度算法实现推荐匹配,筛选出企业更适合的人选,取代HR大部分的人才沟通工作。

21.宋健,“爱丁猫”联合创始人,腾讯电商第一个90后P3高级产品经理。

公司简介:杭州爱丁猫科技是一家专注中高端闲置物品交易的C2C电商平台。

22.宋英源,贝美亲子互动的创始合伙人,前微信硬件、腾讯电商总监。

公司简介:贝美互动是一家专注于互动玩具和儿童智能设备的初创公司。

23.童勋果,小猪巴士联合创始人&运营负责人,曾供职腾讯ECC。

公司简介:小猪巴士是一个定制巴士拼车平台,致力于帮助解决群体用户的出行、通勤等问题。

24.王超,红帽法律卫士联合创始人兼COO,前腾讯云web前端开发工程师。

公司简介:红帽法律卫士是一款法律O2O产品,通过免费的基础法律服务吸引用户,以此作为切入点打开市场。

25.王琪,捞月狗CTO,前腾讯ECC员工。

公司简介:捞月狗网站是一家专注于游戏数据排名服务的网站。

26.王雪松,“美人美兮”联合创始人、战略副总裁。曾在腾讯OMG娱乐中心负责活动、明星资源、“微爱星动”公益项目。

公司简介:北京美丽映画传媒是一家致力于娱乐移动互联网视频社交领域的公司。

27.吴洪声,赛肯科技创始人,互联网知名人士,网络安全专家。

公司简介:赛肯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账号密码安全的技术公司,主打产品为洋葱令牌。

28.肖立鹏,Udesk联合创始人,曾在腾讯云平台从事分布式存储设计开发工作。

公司简介:Udesk是企业级客户服务SaaS平台,企业可用Udesk快速打造自己的客服系统,将精力投入到业务开发上。

29.姚东旭,美芽CTO,前腾讯QQ会员产品部员工。

公司简介:美芽,致力于打造最专业的教女性变美的平台。

30.俞辉,北京梦想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前腾讯产品总监。

公司简介:境外旅途中的“大众点评,凭借大数据技术,整合全网的境外POI数据,收录上亿条用户真实评论,全球数百万个POI点信息,方便出境用户能随时随地在境外发现需要的吃喝玩乐信息。

31.张明川,上海有色网联合创始人,前腾讯ECC电商平台部任高级总监。

公司简介:上海有色金属网是有色金属行业门户网站。是有色企业发布和获取信息、寻觅商机的重要平台。

32.张青林,米瑟兰帕创始人,前腾讯QQ.com核心设计师。

公司简介:米瑟兰帕广告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程战略服务企业,涵盖品牌策略、用户体验/交互设计、UI视觉、前端构建、后台研发、广告投放等。

33.张翔,白鹭引擎联合创始人,先后在腾讯开放平台部、腾讯效果广告部就职,担任腾讯广点通营销总监。

公司简介:Egret Engine白鹭引擎是一个开源的、跨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引擎,可以快速地创建HTML5类型的移动游戏,也可以将游戏项目编译输出成为目标移动平台的原生游戏应用。

34.张翔,国京(香港)证券与期货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腾讯拍拍网策划经理。

公司简介:国京(香港)证券与期货有限公司是获得香港证监会发牌的持牌法团,持有经营证券交易、期货交易的受规管业务牌照。

35.张泽涛,萌萌学车创始人兼CEO,前腾讯QQ商城产品经理。

公司简介:萌萌学车是一个O2O学车平台,学员可以通过萌萌学车App预约教练学车,按小时付费,一对一教学,同时也可以直接预约考试。

36.章恒,人人乐动CEO,前腾讯电商促销及会员管理产品负责人。

公司简介:初炼是一款体育运动健康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关于羽毛球、网球、游泳、瑜伽、健身、跑步等运动的陪练、私教和随报随学的六人制培训服务。

37.赵品奇,玩加赛事创始人CEO,曾在腾讯视频工作。

公司简介:玩加赛事,为国内首家电竞赛事互动平台。

38.赵雪雅,微吃创始人兼CEO,前腾讯产品经理,连续创业者。

公司简介:微吃是一个专为吃货而生的美食APP,谋求建立一个美食垂直O2O美食社交圈。

39.赵永,畅移云工作创始人,前腾讯微生活华东区总监。

公司简介:畅移云工作主要基于微信企业号做移动办公和行业化解决方案。

40.郑锐斌,车生活创始人,前腾讯员工。

公司简介:车生活是一个汽车信息服务整合平台,涵盖车主服务的所有信息,简单说就是与车主服务相关的问题,它们全部解决。

41.钟甄,“心跳”社交创始人兼CEO。前腾讯战略部总监。

公司简介:心跳是一个新发布的交友移动应用,可以基于用户兴趣爱好、为你一键推送有相同兴趣的人。

42.周诚宇,我趣科技创始人,前腾讯客服部基干,高级运营经理。

公司简介:专注于向游戏用户及游戏厂商提供移动端全方位多元化的内容资讯、互动娱乐及增值服务。

第11篇

由于阿里的业务具有高度封闭性,其自办流量业务已经做大,可以独立自主并实现自给自足。因此,作为通用流量入口的百度并不能对其构成重大威胁,唯一对阿里巴巴核心利益构成潜在威胁的,就是已拿到第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腾讯。

恩怨,在移动时代升级

马云和马化腾,两人在互联网圈内很好辨识。马化腾文质彬彬、小生模样;马云被业界戏称扮演“外星人”,不需要化妆。腾讯有本企业内刊,叫做《腾云》。行业里有人笑称,马化腾是希望马云排在其后。

驰骋互联网江湖的十几年间,“二马”恩怨不断,几经交手,各有输赢。

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马化腾将马云远远抛在其后。早在2005年,马云接手雅虎中国后,为了推广雅虎通,禁止雅虎中国使用MSN和QQ,但后来雅虎通并没有做大。在随后的几年,马云一直想有一款能跟QQ抗衡的产品,也为此多费心思。到目前为止,除了“来往”外,阿里巴巴旗下的IM工具至少有五款,包括旺信、贸易通、TradeManager、淘宝旺旺和雅虎通。

但在电商领域,则是马云完胜。2006年淘宝要开始面向淘宝店主收费时,腾讯的拍拍网成立,它几乎是复制了淘宝的免费模式。腾讯方面甚至跑到淘宝网大量挖角,导致当时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和腾讯CEO马化腾大吵一架。最终淘宝再次实行免费,拍拍网则被强硬地压了下去。马化腾后来在公开场合也数次谈到,电商一直是腾讯的薄弱环节,一直都没做好。

关于阿里与腾讯,在福布斯网站上有一个比喻:如果说阿里巴巴是集Amazon、eBay、Groupon和Paypal于一身的超级电商平台,那么腾讯就是集Facebook、Twitter、Tumblr和Zynga于一身的超级社交平台。这个比喻是恰当的,在过去,这两大平台各行其道,各霸一方。但在移动互联网中,它们不可避免地迎来正面战争。

盘点一下,腾讯除微信和手机QQ,还有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腾讯地图等;而阿里巴巴,则还是手机支付和手机淘宝,外加一个并不强大的来往,以及新浪微博、陌陌等这些友军。一年前,阿里巴巴在移动端的布局,目前看来只是急就章,收购的这些企业并不能给阿里巴巴带来在移动端核心实力的提升。

微信在电商领域已经小试牛刀。在用户第一次支付后,微信会推荐用户关注这个服务号,这样就可以贯穿后续的整个通知体系,能够帮助商家去触达、沟通以及通知目标用户,这是电商特别需要的。因此,只要商户服务提供得好,用户越来越多,微信公众账号像一个CRM,可以进行资源管理,长期有效地跟踪老用户。而且微信的公共平台有100多万个账号,超过4万个认证账号,其中70%是企业用户,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

另外,淘宝和天猫的主要收入是广告,由此导致大部分小商家没有机会见到用户(这也是“双12”淘宝小卖家围攻天猫大卖家的原因);微信不会依赖广告,而最有可能按成交量收费,由此不会出现淘宝式的卖家血拼广告位的恶性循环。

微信的崛起,将可能导致淘宝和天猫的盈利模式被釜底抽薪,因此阿里不得不在短期内大肆封杀微信。

实际上,8月1日,淘宝就屏蔽掉微信公众账号,之后又全面屏蔽能够指向其他网购平台的外链二维码图片,并给已发的外链二维码图片下了为期一个月的最后通牒:逾期不整改的商家,将按滥发信息行为进行扣分处理。10月16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炮轰“微信支付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并指责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卖假货的阵地。

阿里的招架之功

短兵相接,阿里暂难获胜。双方又开始打起公关战。

12月3日下午,微信在其官方微博公开向阿里宣战。“让我们一起比赛,比谁把产品做得更好……来吧,阿里,和我们一起站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地用产品一较高下!”腾讯甚至找出阿里公关通过媒体黑腾讯的文章,公开贴出。

面对腾讯的主动出击,来往则反攻称腾讯利用腾讯微博、腾讯科技频道等媒体造势,并表示腾讯才是真正的“公关托拉斯”。

其实,如果论打嘴仗,双方都不是新手。但公关的作用真有那么大,能改变业务层面的实力差距吗?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现在看来,阿里的移动战略缺乏积极性,收购新浪微博股权只能给阿里移动端带来一些流量,却很难增强核心的创新能力。早在今年三月,马云就在香港出席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时公开承认,阿里巴巴集团在三年前开始发展移动业务,但一直没有跟上竞争对手腾讯及其微信服务的发展步伐,“虽然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没有创造力,也不幸运。拥有微信的腾讯则极具创造力。”马云还表示,阿里巴巴在移动领域的竞争方案包括“收购与并购,以及招聘更多员工等。”看来,阿里还没完全看清楚大趋势,又不想在大潮中掉队,只好花钱去买现成的。

阿里对布局移动电商的迟疑,其实也可以理解,移动电商与PC端电商是零和博弈,一端所得则是另一端所失,移动端电商并不能有效增加销量,成本反而会很高。无独有偶,亚马逊对于移动电商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直到现在,移动电商在整个亚马逊的交易体系中占不到一成。

因此,移动端的收购业务是阿里巴巴的保守打法,现在也仍是如此。不过,光是严防死守不够,因为防不胜防。主动出击吗?阿里手里又没有太多筹码可用,于是来往被推向前台了。来往对新浪微博是有伤害的,可也没有办法。

第12篇

2012年5月18日,腾讯官方宣布的、其1998年创立以来的第二次重大“组织架构变革”,似乎给出了一些答案。有意思的是,它的上一次“组织变革”发生于创立7年之后的2005年,距今又是一个7年。

5月18日,马化腾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此次变革“体现了公司面对当下和未来数年市场格局变化的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的能力。”

虽然马化腾称,“公司在业务方面对各个业务群的期许是:必须进一步开放思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显然,腾讯给出的仍是一个以打造“企鹅帝国”为目标的“全能”计划——强化现有核心业务(游戏和社交),抢占新兴业务先机(移动互联网),打包弱势业务再图发展(电商、搜索等)。

过去14年,这家以“善于满足用户需求”著称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一直在以“微创新”的方式进行产品开发,并由此引发了来自整个互联网业界的“抄袭”指责,不过,这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依然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快速成长为一个四处掠食的“帝企鹅”。

那么,下一个14年,它是否还能以同样的方式继续前行?在市值跨过500亿美元门槛之后,它能否继续实现对1000亿美元的超越?这家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能否顺利向一家世界级互联网企业迈进?

现实是,在多年的“先抄袭后超越”之后,腾讯的触角几乎已经深入到互联网产业的每一个角落,全民公敌般的存在,会引发外界对其“微创新”更为猛烈的道德批判和同仇敌忾。而快速扩张的另一个必然后果就是,其日益庞杂的业务体系,难免良莠不齐,在腾讯这棵疯长的“大树”上,已经结出了不少“苦涩的果子”。并且。正如马化腾所言:“当团队规模变大后,很容易会滋生出一些大企业毛病。到底我们如何能够克服大企业病?”

更重要的是,如果“开放平台”最终发展为一场互联网产业的真正意义上的“地壳运动”——一次“绝对意义上的、全面的”产业变革,正如互联网之于微软,那么,这只身形臃肿并被视为“贪婪”的企鹅,将如何避免重蹈恐龙的覆辙?

上述的所有疑问,马化腾均已在4月23日向KK(凯文.凯利,《连线》创始主编,《失控》作者)提出,并得到了让他满意的答复。不过,这次由腾讯主办的、影响甚大的对话,更像是对腾讯此次“变革”的一次背书。

开放还是封闭,全能还是聚焦?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或许不仅将影响腾讯的下一个7年、14年,甚至是这只企鹅的整个下半生。

“微”创新

2001年,腾讯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0.49亿元,净利润0.1亿元;2011年,这两个数字为285亿元和102亿元。10年,收入剧增580倍,而其市值,也从2004年6月香港上市时的73.6亿港元,一路飙升至目前的3860亿港元。

中国互联网产业过去10年的快速发展,无疑是这一神话最好的注脚,但在外界看来,腾讯1998年创立至今始终秉承的“先抄袭后超越”的业务策略,才是其能够成为少数最成功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原因。当然,在腾讯内部,这一“先抄后超”策略,在“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之下被合理化了。

“业界有什么更新,我们就跟进。我们不认为这就是‘抄袭’。我们的意图就是服务用户,做好服务就OK了。我们从来不认为,这种跟进是不好的行为。”2012年3月,谈及腾讯的产品开发,一位腾讯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称。

这位人士回忆说,“一开始大家都用ICQ(1996年11月以色列Mirabilis公司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1999年初我们就做了个OICQ。而在最原始的竞争中,我们最终脱颖而出,因为我们注重用户体验。首先,我们的安装包很小(当时网速很慢)。第二,第一版OICQ就有头像,而ICQ没有。第三,OICQ能发送离线消息。第四,OICQ的好友列表,展开列表时有动画效果和音效。此外,OICQ当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体验就是‘看谁在线上’”。

显然,作为腾讯过去14年最为成功、最为核心的产品,OICQ(后于2001年更名为“QQ”),不仅为腾讯日后庞大的业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后来的产品开发提供了路径参考,腾讯内部称之为“微创新”。

“腾讯从一开始就有了‘微创新’。IM(即时通讯)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我们做到了极致。”前述腾讯内部人士称,“微创新,强调的是跟进、超越两种能力,在既有的产品上做改进和演化。”

不过,当时,OICQ只是一款免费下载使用的软件,虽然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发展了500万注册用户,但这并没有给腾讯带来现实的收益。并且,随着OICQ用户的快速增长,腾讯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是“服务器托管费”。据称,马化腾当时“到处去蹭别人的服务器用”,甚至“把程序偷偷装进别人的服务器里运行”。

“后来,我们开始考虑收入的问题了。我们开始开发一些新服务,比如,在QQ上面可以给手机发短信,我们收取费用,和移动分成。”上述人士说,这就是腾讯早期的盈利模式。2001年,在腾讯0.49亿元的总收入当中,有0.38亿元(占比77%)来自“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除了短信,还包括“音乐、图片、游戏下载”等)。

虽然,马化腾出身电信系统,但腾讯对于运营商的过度依赖,显然是他不能接受的。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成为马化腾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而他手中最重要的筹码,就是免费却庞大的QQ用户群。2001年底,QQ的注册账户已高达9320万,而“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则高达190万。

“当时,在QQ上插根扁担都能开花。”上述腾讯内部人士称,“为了增加收入,我们主要是依赖QQ平台去发展其它业务,如QQ空间、QQ游戏等”,“我们的QQ平台为其它平台输送了超多的用户,最终发展出了社交、沟通、媒体、游戏等四个平台”。而腾讯发展其它业务的方式,当然是“微创新”。

“从QQ游戏平台上线那天起,联众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多年以后,联众创始人鲍岳桥对媒体称,他可以说是腾讯发展历史上最知名的“苦主”。作为中国最早做游戏平台的公司,也是最早实现赢利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联众一度占有“在线棋牌游戏市场”85%以上的份额。

不过,2003年8月,当腾讯推出QQ游戏时,鲍岳桥发现,QQ游戏几乎就是联众游戏的翻版。但在愤怒之余,“感到危险很大”的他首先想到的是“主动低头”寻求合作,于是他立刻赶赴深圳约见马化腾,但却遭到了拒绝。“现在想来,那时候是太天真了。”鲍岳桥说,“与大型网游不同,棋牌类游戏规则固定,没有技术门槛,玩家又与QQ用户高度重合,腾讯很容易模仿。”

正如前述腾讯人士所言,那是一个“在QQ上插根扁担都能开花”的年代,在已经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前提下,相比与联众合作甚至收购联众,在其“既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微创新”,显然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我们快速研究对手的特点。我们快速,再快速修改,不断新版本,提升产品用户体验。”上述人士称,“我们的优势就是,庞大的用户群和关系链渠道。比如,在QQ游戏中,在斗地主的时候,你可以把好友拉进来玩。但在联众上,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2004年9月,QQ游戏将联众赶下了中国第一休闲游戏门户的宝座。目前,联众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份额已不足1%。已转做投资人的鲍岳桥曾对媒体称,他现在的投资原则之一就是:只做腾讯不会做、不能做的项目。

而腾讯游戏则在2003年之后扶摇直上,并在200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2011年,游戏业务(归属于“互联网增值服务”)为腾讯贡献了158.2亿元的收入,在其总收入(285亿元)中占比高达55.5%。

而游戏,只是一个开始。

全面出击

在收获了“击垮联众”这样的标志性胜利之后,随着腾讯不断将触角深入新的互联网领域,类似这样的一种问答方式,开始业界流行起来: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没有。

的确,在几乎每一种流行的互联网应用或服务上,腾讯目前均有涉足。当然,它的介入方式依然主要是“微创新”。

“一直在模仿,从未被。”有人这样调侃腾讯的产品开发史:你出ICQ,我就出QQ;你出迅雷,我就出QQ旋风;你出PP Live,我就出QQLive;你出淘宝网,我就出拍拍网;你出泡泡堂,我就出QQ堂;你出诛仙,我就出寻仙;你出劲舞团,我就出QQ炫舞;你出CS,我就出CF;你出开心农场,我就出QQ农场;你出百度知道,我就出搜搜问问;你出360安全卫士,我就出QQ电脑管家;你出新浪微博,我就出腾讯微博;你出暴风影音,我就出QQ影音;你出金山词霸,我就出QQ词典;你出手机UC浏览器,我就出手机QQ浏览器;你出米聊,我就出微信……似乎,腾讯正在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为敌。

事实上的确如此,依据腾讯的“微创新”原则,腾讯与其它互联网企业发生正面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一个产品的用户群不能做得很大,那么,我们是不会做的。”另一位腾讯产品开发人士对本刊记者称。

而当那些受到腾讯“微创新”冲击甚至被击溃的企业,以一种悲情的姿态四处控诉时,它们也并不总是能得到同情和声援。

前和讯网CEO、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曾经撰文称:“联众是腾讯打垮的吗?不是。说联众自我毁灭可能更贴切些。腾讯对团购服务是致命威胁吗?不是。说团购模式没技术含量,没进入门槛,没核心竞争力可能更有说服力”,“如果自己先抄了什么东西,而认为大公司随后也抄不合理;如果自己抄了一个东西但缺乏全面运营的经验和能力,反而怪罪有经验和能力的大公司后来居上,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该在中国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公平竞争主要指的是机会均等,不是实力均等或者结果均等。”

在谢文看来,“绝对意义上,全面的、上游的、革命性的创新,中国任何一个网络公司,甚至各行各业任何公司都没有做过”,这才是“先抄后超”策略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腾讯进行了“相对意义上,局部的、应用层面的、进化式的创新”。

上述开发人员如此解释腾讯的“微创新”:“面对海量的用户群,我们就是先将产品做出来,给用户尝试一下,看他们是否喜欢,然后再根据他们的需求不断完善。”互联网欢迎半成品。

这位人士举例称,QQ能够击败MSN是因为,“外企不会对设计好的一个产品进行本土化,在全球各地都一样”,“而QQ的‘隐身对其可见’等功能,就是深度挖掘了人性,满足了用户需求”。

为了“挖掘用户需求”,腾讯各业务部门均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据称,腾讯对产品经理“每天回复多少个用户反馈”均有明确要求;腾讯员工还会去网吧、理发店等地观察用户在用哪种聊天工具;甚至,有些产品经理为了观察用户,每次理发都去不同的理发店。

“所谓的‘抄袭’,就是先来者想到一个东西却没有能力实现,但腾讯作为后来者却做到了。”这位人士如此总结说。或许,这足以解释为什么,这只四处掠食的凶猛企鹅,虽然在同类中不受欢迎,却始终受到市场的追捧,并不断发展壮大。

2001年尤其是2005年之后,腾讯在PC端互联网业务上的大举扩张,不断结出硕果。其“互联网增值服务”贡献的收入,在总体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包括网络游戏在内,“互联网增值服务”贡献了230亿元的收入,在总收入(285亿元)中占比高达80.8%,而“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的比重,已下降至11.5%。

在此背后,是腾讯独特的“竞争机制”。“每个部门都要让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它会去主动寻找机会。而马总(马化腾)会从整体感觉上进行调控。”在这位开发人员看来,“如果腾讯成立一个专门的创新中心,反而会限制创新”,“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作出努力,适当的内部竞争,会激发斗志”。一位腾讯人力资源部门人士也透露:“公司内部每个月、每年都有对‘微创新’的奖励。对员工的奖金等系列考核中,‘创新’这一项所占的比重也非常高。”

“我们没有很细的布局,5年规划,3年规划,1年规划。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了,没法规划。”上述腾讯开发人员说,“你要做的就是,不断观察它的变化,随着变化而改进。”

不过,这种自下而上的、草莽式的业务扩张模式,虽然成就了腾讯过去14年的快速增长,但也最终迫使它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大变革。

涩“果子”

14年之后 ,拥有7.52亿活跃用户的腾讯,已成为中国产品线最宽的互联网公司。不过,在其庞大的业务体系下,各单元的发展并不均衡。

5月18日,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马化腾说:“大家都知道,腾讯的立业之本是我们的IM平台。过去的组织结构,都是从这个平台上长出来的,都是从这棵‘榕树’衍生出来的枝枝杈杈”,“枝杈变得越来越多并且落地生根”。不过,在这棵大树上,也结出了不少“苦涩的果子”。

2011年,在腾讯高达285亿元的总体收入中,仅游戏业务就贡献了158.2亿元的收入,占比高达55.5%。而它历年来投入巨大的电商、搜索、门户、视频等,对收入的贡献却十分有限。当期,包括门户、微博、搜索、视频等业务在内,腾讯仅获得了约20亿元的网络广告收入。

而腾讯的电商业务,直到2012年一季度才首次在财务报表中列出“分部数据”。虽然,腾讯早在2005年便已进军电商,并先后投资了易迅、好乐买和珂兰钻石等B2C电商,但当季,电商业务仅贡献7.53亿元的营业收入(其中,自主式B2C将交易额计入收入,C2C、平台式B2C等仅计入费用)。

与腾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国内最大的“自主式B2C”电商京东商城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而身为搜索市场的老大,百度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净利润也高达66.4亿元。

纵观腾讯的产业版图,目前,它与微软(MSN)、百度、新浪、搜狐、网易、淘宝、京东、360、UC、优酷土豆等均展开了正面交锋。其中,在即时通讯、游戏娱乐和客户端应用软件等领域,腾讯占有相对明显的优势;但在电子商务、搜索、音视频、网络媒体、安全软件等领域,腾讯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甚至“面临难以攻克的天险”。

新业务拓展不力,放缓了这只日渐臃肿的企鹅前行的步伐。2011年,虽然腾讯营业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285亿元,但仅同比增长45%。与其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高达87.2%、73.9%、58%的增长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以提供“一站式服务”为目标的腾讯来说,如何从那些目前处于弱势的业务中,区分出哪些是有潜力的、值得保留的,哪些是没有潜力的、需要放弃的,显然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腾讯正在面临的一个更大的危机是,“微创新”效应似乎正在不断递减。不仅,在电商、搜索、门户、微博、视频等领域,腾讯没有通过“微创新”体现出它的“后发优势”,而且,腾讯甚至可能会错失一些重要的商业机会。

微信,便是一例。它并未在腾讯成熟的无线业务部门诞生,反而是在身处“边缘地带”的广州研发中心诞生。这款2011年1月推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最初在腾讯内部并不被看好,被视为“只是移动QQ的一个马甲”,但在推出仅仅433天之后,微信的用户数已超过1亿。

4月23日,在与KK对话时,这次意外的成功,显然带给了马化腾很大的触动。在谈到创新问题时,他特别提到微信,并由此引申说,一个大企业,可能会在达到某个高点之后就陷入到一个局部的优势,失去从内部创新和把握新机会的能力。而在互联网这个变化特别快的产业里,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不用一年的时间,就会发现落伍了。

马化腾对腾讯创新能力的忧虑,或许还因为,一个它曾经唾手可得但却忽略了的机会,最终成就了一个可怕的对手——360。

2005年,从“清理流氓软件、打补丁、开机加速”等不起眼的软件服务起步,并逐步扩展到杀毒、浏览器等更为广泛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奇虎360通过单点突破的潜行,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成了本土最大的杀毒和浏览器服务提供商,并于2011年在美国成功上市。这与当年腾讯的做法,何其相似——凭借一款免费的基础应用/服务,做大客户群,并借此驱动其它盈利性业务。腾讯在2010年感觉到危险逼近。

2010年11月,在那场著名的3Q大战中,当腾讯作出“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逼迫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在360和QQ之间作出选择时,它也并没有得到预期之中的压倒性的支持,反倒引发了对腾讯行霸王条款的指责,和用户对于一家声称提供“在线生活一站式服务”的大公司的警惕之心。用户的警惕,给予了弱小者与后进者机会。

直至今日,这场3Q大战仍未平息。而未来,360可能还会给腾讯带来更大的麻烦。

企鹅变形

2005年,当业务部门增加到30多个后,为了解决“决策复杂,层级很多,关系理不清,部门间的协作性不强”等管理问题,腾讯实施了创立7年之后的第一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

当然,那次变革,更直接的目的是抓住网络游戏、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市场机会,进行新业务布局,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

而2012年5月,腾讯历史上的第二次架构重组,其中的意味则要复杂得多:强化现有核心业务(游戏和社交),抢占新兴业务先机(移动互联网),打包弱势业务再图发展(电商、搜索等)。

腾讯对现有核心业务的强化无须多言,更值得关注的是“移动互联网”业务战略地位的提升。据称,马化腾在多种场合强调,腾讯十分看好移动互联网的前景,并在积极地进行布局和尝试。此次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可以看出腾讯对无线互联网市场的高度期待。

而对于目前的弱势业务,此次“变革”传递出的信号是,腾讯并不准备放弃。

虽然外界视电商为腾讯“难以攻克的天险”,但通过成立电商控股公司,腾讯“显示了长期投资电子商务的决心”,“未来,专注的电商公司将以更灵活的机制应对市场挑战”。

而腾讯在PC端一直发展缓慢的搜索业务,则寄望于“移动互联网”的拉动。“腾讯将通过此次组织调整,使搜索业务更好地依托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资源,大力发展新一代搜索服务。”当然,在PC端,它仍希望通过对“语音搜索、图片搜索、语义搜索等前沿技术的投入”挽回颓势。

不过,马化腾从2010年就开始高调宣扬的“腾讯开放平台”战略,在此次变革中仍未变得清晰。虽然马化腾表示,“(腾讯)只是一棵树。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去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一起培育一片森林”,但在腾讯最新的组织架构中,“开放平台”仍只是“社交网络事业群”下属的一个业务部门。

腾讯公司开放平台部助理总经理侯晓楠曾经表示,腾讯计划把自己的平台整体开放,“好像开放了一个舞台,不仅让自己的演员来这里表演,同时也让更多的专业服务提供商参与其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腾讯只负责舞台的搭建,提供好声光电等各项基础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