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河南实验中学

河南实验中学

时间:2023-05-30 09:49:47

河南实验中学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1

1912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七朝古都开封诞生。当时,该校是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从留学培训基地到师范院校,再到学科齐备的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的发展植根于学科建设的沃土。

1923年,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应运而生。这个如今的王牌学科在当时并未得到一帆风顺的发展,1950年和1962年,河南大学办学历程的两次变革成为生命科学学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直至1987年,新的生物学科从零起步,重建并开始招生。

再次扬帆起航,河南大学的生物学科发展速度惊人,一举夺得了河南省高校的数个第一,创造了在相对不发达地区和非中心城市学科建设的典范,也在全国相关专业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优势学科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这所百年高校中,产学研结合一直被视为学科发展的黄金法则。

在教学上,作为河南省的龙头高校,河南大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

2003年,在学位点申报工作中,河南大学获得了植物学博士点,实现了河南省生物科学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2007年,河南大学取得了河南省第一个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1年,河南大学获得了河南省第一个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现在,植物生物学研究团队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内地8个植物学研究团队之一。

令人振奋的还有两个突破:第一个是依托河南大学等单位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立项,这是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第二个是以宋纯鹏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团队申请的“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获得立项,这也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对生物学科建设经验做了深刻的总结:一是树立了人才第一、学术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创造了团结协作、凝聚人心的工作环境和学术团队;三是拥有了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四是建立了相互支撑、各有侧重的运行机制(学院和重点实验室);五是夯实基础、未雨绸缪,抓住了每一个发展机遇。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

宋纯鹏,“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原学者、河南大学副校长兼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是生物学科的带头人。

自生物学科重新起步,宋纯鹏就来到这里工作,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他认为,在生物学科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站得住脚并取得突破,一是要创新,二是要坚持。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取得一流成果的保证。坚持就是需要你有马拉松的耐力,需要你耐得住寂寞,需要你遇到任何困难不低头、不后退,勇往直前,甘心把自己融入平凡的事业中。只有与这种心态和精神相应的行为,才能孕育出生物学科今天良好的局面。”宋纯鹏解释说。

2011年4月18日,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组建。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基因挖掘、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形成机理和棉花高产分子机理与品种设计等,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实现了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也圆了河南大学多年的梦想,为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河南大学也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研保障。”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说。

河南省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骁表示:“中原经济区提出不牺牲农业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这给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部级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支撑。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对于河南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生命科学学院的名誉院长、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主创者之一,山仑院士表示,逆境生物学的研究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建设,侧重和本省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也要和生态学紧密联系。农业科研的创新没有实践的支撑就开展不起来。

山仑院士对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非常认可,他说:“河大的生物学研究发展速度非常快,早期因为院校机构调整,后来成立起来的生命与科学学院以年轻教师为主力,但是后来者居上,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逆境”中华丽提升

“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整体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加快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的核心工作。”作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领导者,宋纯鹏每每回忆起实验室的创建经历都会感慨不已。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技术平台为基础,已经成为植物逆境生物学原始创新和交流平台之一。实验室依托特色技术体系,如测定细胞膜离子通道的膜片钳技术、检测活体细胞成分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遗传学材料筛选的远红外成像技术、基因表达分析的基因芯片技术等,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合作研究,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aron Ciechanover 教授在内的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实验室访问交流。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2

11月初,在郑州市举办的河南省药检系统技术大比武市级药检所检验项目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摘得桂冠。至此,历时7个月的河南药品检验技术大比武活动圆满结束。

2008年初,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该省药检系统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并组织开展药品检测车检测项目、县级药检所检验项目、市级药检所检验项目三项技术大比武活动。以此全面评价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推动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对该局开展的药检技术大比武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要求。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李云龙,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肯定了河南举办药检技术大比武活动对全国的示范效应。

(记者 聂建军 特约记者 卫跃川)

坚持两保一高推动科学发展

11月5日上午,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王训智带领该省环保局十部职工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并在环保局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河南省环保局局长李庆瑞重点汇报了该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及近2年环保工作的成效和省环保局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并表示下一步省环保局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坚持‘两保一高、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结合实际,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王训智对省环保局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表示满意,就如何搞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王训智指出:当前要切实抓好学习,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学懂弄清,在联系实际上下工夫,在解决问题上下工夫,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记者 周全军 特约记者 焦万益)

河南提出建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率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及如何完善我国收费公路政策问题,深入河南省进行调研,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省交通厅厅长董永安等陪同调研。

在11月5日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河南省交通厅厅长董永安首先向冯正霖汇报了河南省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在郑州市建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议。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听取了情况汇报后,对河南省近几年的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意见。

冯正霖副部长此行还视察了河南省交通厅公路局战备钢梁储备库、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道路运输应急演练和物流信息系统“八挂来网”的运营情况。

(记者陈 海松 通讯员 杨波涛)

农民工见义勇为,家乡人民送慰问

10月29日,河南省滑县农民工陈建星在武汉为救被抢大学生与歹徒英勇搏斗,身受重伤,其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引起了湖北和河南两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1月3日,为体现家乡人民的深情厚爱,弘扬社会正气,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阳市和滑县劳动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前往武汉看望陈建星,并送上慰问金2万元。

据了解,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将推荐陈建星为“豫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并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向陈建星同志学习活动,采取切实措施关心帮助广大外出务工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记者 卞瑞鹤)

民权县、偃师市两地审批项目被叫停

11月11日,从河南省环保局新闻会上获悉,即日起,河南省环保局决定对环境违法问题较为突出的民权县、偃师市实行区域限批,并特对商丘市政府提出警示。

民权县成城化工有限公司擅自扩大生产规模、违法排污,外排废水中砷浓度严重超标,造成大沙河民权至商匠市睢阳区包公庙乡段河水污染。

偃师市辉煌碳素厂擅自违法扩建,超标排污;庞村镇5家小树脂厂违法建设、排污;府店镇唐窑村附近存在非法炸山取石现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在环境违法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并通过河南省环保局验收之前,暂停审批民权县、偃师市所有建设项目。由于对民权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监管不力、处理不及时,以及商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有多家企业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地方保护严重,制定有悖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特对商丘市政府提出警示。

(记者 周全军 特约记者 焦万益)

单位清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10月22日,河南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召开视频电视会议,针对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进一步做好单位清查进行了再部署。

截至10月22日,河南省大多数县区单位清查工作的培训、宣传等基础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位清查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河南省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薛承旭强调,清查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普查工作的质量,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 曹 珊 通讯员 穆文龙)

为创业者搭建平台 助推全民创业进程

11月1~2日,以“推动全民创业,加快中原崛起”为主题,由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8・河南省全民创业成果展示暨项目推介会在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展会分设创业成果展示、项目推介和创业咨询服务等,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河南省推进全民创业成果100个,推介小投资、易于实施、市场潜力大、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创业项目600多个,并为创业者提供了现场创业指导、小额贷款等咨询服务。

展会期间有6万人次参观展览,达成投资意向1.6473万个,意向金额2.69059亿元,为创业者提供咨询服务1000多人次。

(记者 卞瑞鹤)

依法规范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秩序

10月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建设厅、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了河南省贯彻落实[2007]71号文件情况检查工作动员大会。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和儒、农业厅副厅长刘自印、国土资源执法检查总队队长石昆山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此次检查工作旨在摸清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土地使用与管理情况,依法规范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秩序。

会议部署了此次检查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广泛宣传,依靠群众;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四个方面对有关组织领导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此次检查工作有效落实到位。

(记者 卞瑞鹤)

6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被挂牌督办

近期,环境保护部华北督查中心和河南省环保局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和重点企业进行现场监察中发现,柘城伊科皮革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严重。经河南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决定,对这6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实施挂牌督办,涉及违法的6家企业分别是:

柘城伊科皮革有限公司

河南金星集团漯河啤酒有限公司

河南颖泰化工有限公司

漯河恒瑞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张弓皇封酒业有限公司

平煤集团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3

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高校要发挥科研“主力军”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创新性的科技支撑;发挥 “人才库”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人才支撑;发挥“智囊团”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层次的智力支撑;发挥“思想库”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关键词:河南高校;中原经济区;支撑作用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着眼河南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这个战略,建设好这个富民强省的载体和平台,河南高校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发挥科研“主力军”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创新性的科技支撑

高校是创新性科技的主要源头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河南高校在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中,以核心与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坚持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基础产业,加强民生科技创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开始发挥支撑性作用。

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是实现知识创新和再生产的重要基地,已成为中原经济区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高水平研究的骨干力量。在河南省2009年科技进步奖评选中,一等奖共有11项,高校占5项;2010年一等奖13项,高校占到9项;2010年获得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河南共15项,有河南高校参与的有5项。①河南高校通过系统的理论、技术和知识创新,切实提高了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科技支撑。一方面充分发挥了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了我省的科研水平。目前依托我省高校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8个,为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保障。②2011年4月,河南省依托河南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该省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③同时也将有力的推动我省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河南高校发挥了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大力开展了校地合作、行业协作和国际合作。截止2010年底,全省高校共引进和培养113位两院院士,全省15名中原学者中,高校占8名。④教育系统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服务。河南高校还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教育系统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共建工程技术中心的做法,不断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比如郑州新开普电子技术股份公司(原郑州大学校办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一卡通系统研发、生产和集成业务的企业之一。2011年7月29日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标志着河南省首家由高校培育的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⑤河南高校以期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培育、扶持和发展以高科技为主的龙头和骨干企业,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在过去的几年中,河南高校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重点,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比如河南大学与河南煤化集团研究院合作开发高性能阻燃抗静电聚甲醛技术等⑥;同时省政府坚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进我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帮助或协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研发中出现的难题。比如短短三年内,在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有数家具备上市培育条件的公司企业⑦;要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粮食核心区建设,提升高校科技支撑能力,努力在服务“三农”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比如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比较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⑧

二、发挥 “人才库”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人才支撑

河南高校是河南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提供人才支撑、引领科技创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

河南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08所⑨,截止2010年底高校专任教师7.75万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有2.56万人(其中,正高级5830人),占总数的33%。在学研究生2.9万人(其中,博士生1142人)⑩。河南高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人才支撑的作用。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也正是河南高校的努力方向。

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以2010年为例,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共向社会输送59.3万名毕业生,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完成各类职业技术培训453.5万人次。全省高校为社会输送了57.92万多名毕业生。2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同时各高校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实用人才的培养上,即使搞研究也应该研究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服务于中原经济区方方面面。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4

【关键词】 城镇化 粮食产量 格兰杰检验

2014年3月,国务院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强调了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主体责任。作为我国的产粮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河南省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快速转移对粮食产量乃至我国的粮食安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城镇化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1、城镇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一方面,城镇化不利于粮食产量的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会有所下降,而农村劳动力作为主要的粮食生产者,其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势必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此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还可能导致土地的非农化,使耕地和粮食播种的面积减少,即城镇化会引起包括土地、劳动等内的生产要素数量乃至质量的下降,进而降低粮食产量。这是城镇化对粮食产量提高的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城镇化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转移、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更有效利用资源,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粮食产量。而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的转移也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从而使粮食产量的增加成为可能。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则一定会提高粮食总产量。这是城镇化对粮食产量提高的促进作用。

城镇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取决于这两种作用的力量对比。如果城镇化对粮食产量提高的阻碍作用大于促进作用时,粮食产量就会下降;反之,粮食产量就会提高。

2、粮食产量对城镇化的影响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是必需品,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充足的粮食供给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粮食又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其他部门发展提供着基本的物质资料。粮食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一切其他部门得以存在的基础。

粮食产量对城镇化的影响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粮食供给充足能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另一方面,粮食供给不足则会制约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是由工业发展引力和农业发展推力共同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粮食供给能否跟得上城镇化速度,是城镇化和工业化能否顺利实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河南省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现状

1、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3.6%上升到1999年的22%。进入新世纪,河南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已经从2000年的23.2%上升到2013年的44.3%,年均提高1.62个百分点,状态较好。纵观河南城镇化率的历史数据,尽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低于全国2013年53.7%的城镇化率,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00年以来,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年增长速度高于全国1.33%的水平。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据河南省统计局的《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称,河南省2013年年末总人口为10601万人,比2012年增加58万人,常住人口9413万人,比2012年增加7万人,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2%,排在全国的第三位。其次,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转移由分散转向集中,集聚效应突出。2013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万亿元,占全省的52.6%,产业集聚区逐渐成为河南经济升级版的强劲支撑和核心增长极。再次,城镇化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2013年,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143.13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0万人,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最后,农村居民纯收入进一步增加。2013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34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581.56元,同比增加592.21元,增长19.8%,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2.3%,连续多年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拉动因素。

2、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

河南是全国粮食大省,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尤其是2004年至今,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从2004年的426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5713.6万吨,年均增幅达161.5万吨。河南省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1/10左右的粮食,在国际粮食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尽管从数据上来看,十年来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度已经明显减慢,环比增长率从2005年的7.56%迅速下降到2013的1.3%,在2009年甚至只有0.4%的增长率。并且,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仍然存在着诸如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普及不够、当前务农人员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为了分析影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分别以粮食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折纯量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X3、X4、X5和X6表示),使用1978至2013年的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表示为:

可以看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农村用电量和化肥施用折纯量对河南省粮食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用电量每增加一亿千瓦小时,粮食产量平均增加4.52万吨;化肥施用折纯量每增加一万吨,粮食产量平均增加3.29万吨。农村用电量反映了农村劳动力通过电力影响农村电动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机械化操作来影响粮食产量的路径。化肥施用折纯量则反映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对化肥的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发现,从1978年至2013年,河南省的化肥施用折纯量从52.54万吨增加到696.37万吨,年均增加18.4万吨,其中2008年的化肥施用折纯量比上年增加了32万吨。

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对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说明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并不和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成正比。河南省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在2000年达到最高值3599万人后,一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却并没有影响到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这既说明了河南省正在进行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影响到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也说明了河南的农业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农业已经不在是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河南省城镇化与粮食产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文选择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用Y表示)和河南省城镇化率(用来反映河南省的城镇化程度,以X表示)这两个变量,使用2000年至2013年的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进行分析。

2、分析步骤

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分析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城镇化率的关系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需要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先检验它们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检验结果看,Y和X的ADF统计量均大于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且P值分别为0.998和0.817,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Y和X序列均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而这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DY和DY的ADF统计量均小于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且P值分别为0.093和0.017,表明DY和DX序列均是平稳序列。可以认为,Y和X都是一阶单整。

其次做协整分析。协整检验主要是检验序列X与Y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这里先做两变量之间的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先以河南省城镇化率X为解释变量,河南省粮食总产量Y为被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接着对上述回归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残差序列的ADF统计量大于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且P值为0.0000,即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也就是说,序列X和Y之间的确存在着协整关系。

最后运用Eviews6.0软件,对河南省城镇化率X与河南省粮食总产量Y这两个序列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滞后长度为1 时,X是Y的Granger原因,即河南省城镇化率是粮食产量的格兰杰原因。这一结果表明,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即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其粮食产量的增加。

四、结论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说明,2000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化率是粮食产量的格兰杰原因,即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也就是说,在目前阶段,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提高了全省的粮食总产量。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虽然对粮食生产所需的土地、劳动力等有不利影响,但是城镇化进程使得农村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为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两种力量的对比下,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显然更加有利于粮食生产,并最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再结合影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各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提高是建立在除劳动力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比如化肥、农业用水、农村用电等)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之上的,仍处于较低水平和较低层次的生产状态。如果能更加合理地安排和协调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分析说明:从目前来看,虽然有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影响着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但其粮食总产量仍处于逐步增加的趋势,这种不利因素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从长远来看,随着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慢慢降低或减少城镇化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生产要素较低的现状,再加上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利用土地等有利条件,城镇化对粮食产量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注:河南工业大学优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002120。)

【参考文献】

[1] Gale F,Huang K. Chinese Consumers Demand Premium Foods[J].Amber Waves.2007,5(3).

[2] 河南省统计局:2014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5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试验区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王为东(1973- ),男,河南确山人,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法、法制史。

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是设立各类试验区的初衷,也是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自2008年省部共建河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签订以来,河南省积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在省级层面出台了十余份和职业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教育部、河南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及《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规划(建设)纲要,对职教事业的发展和试验区建设有重要影响,体现着当前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主要成果。同时,三年来的职教实践也初步检验并校正着制度创新的方向。下面简要梳理试验区设立以来河南省在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方面形成的标志性成果,并结合三年来职教攻坚计划及试验区建设情况对制度创新的特征做初步总结。

一、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及其特征

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设立以前,河南省通过积极主动的制度创新,遏制了1999年以来职业教育急剧滑坡的局面,取得了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成绩,为试验区落户河南创造了条件,也奠定了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基础。

省部共建试验区协议签订后,河南掀起了一股“职教热”,职业教育的理论成果推陈出新,职业教育指导或协作机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屡创新高。不仅省委、省政府积极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各省辖市也密集出台关于职业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制度创新呈现出爆发性特征,制度的系统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显著提高。其中河南省政府以豫政[2008]64号文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对未来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深入、具体的规定,是奠定试验区建设基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试验区首个重大制度创新。它对2008年到2012年间的职教投入、教育规模、职教重点形式及重要生长点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计划到2012年筹资100亿人民币作为职业教育攻坚经费,到2012年职教在校生规模达到262万人(中职教育达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高职教育达72万人)。为了切实完成计划目标,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未来职教发展的重点形式,将民办职教为代表的多元化办学作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生长点。计划落实的保障条件也较为具体明确,不仅大力开源,筹资投入职教,而且切实节流,大幅减免涉及职业教育的各项税费。攻坚计划的制订体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更可贵的是,为执行该计划各省辖市相继出台具体措施,省政府全程监督,为计划的严格、全面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是比较全面、系统。计划不仅对攻坚计划的意义、思路、原则及组织领导等详细阐述,还罗列了十项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附件中不厌其详地将经费筹措及职责分工分解到各级政府机构及部门,明确职责以保证监督有据;计划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各个方面。其次是比较明确、务实。计划制订的目标如筹资总量及分解渠道和数额、职教总体规模和各层次规模等非常具体,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计划目标也明确切实,便于执行和监督;计划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政策措施、保障条件及分解责任,对争议问题如发展职教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等搁置不论,反映了尊重既定体制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竭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务实态度。再次是具有顺时、应景的特征。顺时是指攻坚计划的出台确实是顺应试验区而来,不可否认有壮声势、造场面、加油打气的成分,这在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模式中是常见的政策技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应景是指攻坚计划既要为试验区创造优越条件,又不具备突破现有体制的权能,实施计划的条件掣肘受限,因此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难免采取鸵鸟政策。比如对产学研结合问题的政策缺乏新意,对落实职业资格证作用的问题也全无突破,这些都使计划带有应景的色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障碍。

二、省部共建试验区实施方案及其特征

2009年5月22日,河南省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为协议的具体实施作出翔实明确的安排。实施方案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是试验区建设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导性规范。

实施方案明确了试验区的指导思想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先行先试为主要功能,以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为主要方式。试验重点为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机制、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格局、职教服务社会的新模式、职教质量提高的新途径、基础能力增强的新路子、终身教育构建的新体系。围绕以上重点积极试验如下内容:首先,通过建立广泛的职教网络、开展针对农村的职技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强县”创建活动、扩大职业院校对农村的招生规模、建立农村免费职教制度等形式,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其次,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和教育观,把扩大中职规模作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再次,通过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发展民办职教、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构建职教办学的新格局。第四,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以及薄弱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探索提升职教基础能力的新路子。第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第六,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原则,开放办学,探索构建终身教育的新体系。实施方案同时设计了五项保障机制,除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研究指导和加大宣传力度以保障发展环境的改善外,还规定河南省主要从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方面提供经济保障,而教育部则从加大政策支持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的实施方案除了具有层级高、效力强、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等一般规范性文件的特点外,还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立意高远。和攻坚计划相比,实施方案立意于探索职教体系和发展的新模式,着眼于加快中部地区职教改革,因此其目标和功能显然不同。它超越了经费、规模等简单的数字化目标,而更关注体制、机制、模式等具有规律性和长效性的制度要素;它追求的功能主要是“先行先试”,对试验结果的期望比较理性和科学。其次是重点突出。不仅明确列举了六个试验重点,而且每个重点都指向制度创新,都和职教实践中的难点、热点紧密结合。尤其和河南省情相适应,提出以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对比:天津试验区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重点,三峡库区试验区以提升移民素质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并找准了切入重点的兴奋点,如提出通过建立职教网络和农村免费职教制度,以及继续实行职教面向农村扩招和创建职教强县等制度,切实增强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再如提出建设三个工程(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来实现对职教基础能力的提升,既便于实施又容易检验实效。实施方案的第三个特征是平台受限。虽然比攻坚计划立意高远,但由于试验区是教育部面向全国甄选,至少有5处部级职教改革试验区同时在建,所以试验区建设的责任主要在省,改革试验仍受限于现行体制的束缚,对职教发展中的痼疾仍持漠视态度。尽管提出“以就业准入制度为突破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仅重复惯常的要求,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云云,显然难以有效突破。对敏感或者争议问题,如民办职业院校的政策倾斜问题,仍持回避的态度,与公众对职教改革试验的殷切期望相比,实施方案仍稍嫌保守。

三、发展规划中的职教制度及特征

在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相继有《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等规划问世,这些规划都将职教制度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受文本性质决定,《建设纲要》主要阐明了人力资源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教制度并没有提出具体目标,而是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1]相关目标的重复和强调。与此类似,《十二五规划纲要》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也奠基于攻坚计划和试验区实施方案,不过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如“到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210万人和10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比例达到53%”[2]等等。这两份规划纲要都不以职业教育为重点,但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单列一节阐明其地位和预期规划。

2010年12月下发的《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四大块都涉及职教制度,其中第四章是对职业教育的专门规划。首先,明确了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和实现“三化协调”相适应的发展目标,突出强调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要求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规划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教助学政策、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第三,通过增强职教集团发展活力、调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第四,立足河南实际、适应中原经济区需要,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仅仅发展“去农化”职业教育。第五,强调发挥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功能。中长期教育规划对河南职教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准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一致,重视涉农职业教育,但也存在制度建设缺乏明确目标、对职教实践中的重点难点作为不大的问题。

上述规划对职教制度的设计具有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目标空洞、重复多。三大规划的目标都来源于攻坚计划或试验区实施方案,没能提出具体、明确、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十二五规划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上借鉴攻坚计划或试验区实施方案本无可厚非,但都把“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攻坚”作为规划目标,显然过于空洞。中长期教育规划理应对职业教育未来10年勾画清晰蓝图,但其提出的目标仍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攻坚计划的目标毫无二致,没有体现中长期规划对制度创新及发展远景应有的建树和作为。其次是逻辑混乱、协调性差。三大规划作为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所规划的内容应有合理的逻辑性和良好的协调性,对于攻坚计划和试验区方案由于专业性强、期间短等原因没能理顺的问题,理应尝试解决。然而三大规划在关键问题上逻辑不清,如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问题,教育规划一方面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又提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尽快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的55%以上的目标”[3]。由于减少干预、加强统筹的机制当前还没有形成,而现行政绩考核方式又导致发展目标层层加码,地方政府虚与委蛇甚至弄虚作假的逻辑根源就在于此了。协调性差体现在三大规划对就业准入制度和行业企业的职教责任问题的设计流于空泛,这两个问题是保证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涉及人社管理、工商管理等多个部门,必须提出和相关部门密切协调的方案才能推动解决。三大规划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本来是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协调能力的良好平台,然而在这方面却鲜有创见。

四、试验区制度创新在实施中的特征

上述制度创新成果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体现为同一个成果,那就是河南职教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其中,以中长期教育规划为代表的三大规划历时未久,还谈不上实践的检验;试验区实施方案虽然规定了半年一次的联席会议行使领导和监督,但主要是靠河南省的推动;三年来河南省推动职教发展的主要载体就是攻坚计划,不仅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而且规定了扎实的实施、监督和考核措施,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从攻坚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制度创新在实施中呈现出鲜明的不均衡特征。

首先是观念态度的分化。一方面是省级政府机构强调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4],而且制定了繁琐细密的《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精神情况专项督导检查评分标准》,把各级政府对攻坚工作的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企业、行业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仍持鄙薄态度,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对攻坚计划执行不力。《河南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全省贯彻落实职教攻坚动员大会精神督导检查情况的通报》指出“个别县(市、区)政府对职教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安排部署不力,发展职业教育信心不足”[5],由此带来行业、企业、部门办学整合力度不够,攻坚联席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强,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攻坚经费投入不足等,导致实践中对攻坚计划的推进速度差距较大。其次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悬殊。公办职业教育受惠于现行体制和攻坚计划,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力较足,发展比较显著;而现行体制包括攻坚计划对民办职教的影响力较小,民办职教对制度创新的要求响应乏力,体制机制创新的动作不大,在制度环境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比如成功的职教集团化办学都以公办职教为核心和主体,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也集中于公办职教,以公办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发展顺利,而“民办”和“民办公助”办学模式则步履维艰。再如在发展机制方面,尽管明文规定“对民办职业院校在发展政策上要与公办院校一视同仁”,但在具体保障机制上对公办院校是“应当的”,对民办往往是“可以”;对公办院校的支持明确具体,对民办则往往是“力争”,在资金帮扶、项目审批、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许多方面的歧视成为民办职教的隐痛。而当前民办职教比较弱小,鼓励扶持犹恐不足,似是而非的“一视同仁”造成的明伤暗痛,更销蚀了民办职教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导致当前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公办、民办职教的悬殊。再次,保障措施的差异。主要基于不同层级财政收支体制的不同,也和政绩考核标准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态度相联系,攻坚计划实施过程中呈现出随行政层级不同对职业教育保障措施有别的特征。省政府负主持之责,对由省政府负责的保障措施严格落实,但“市、县之间重视程度不一,市级政府普遍高度重视,县级政府举措略显不力”,“没有及时、足额拨付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投入的职教攻坚专项经费较低”。面对不同层级对职业教育保障措施的差异,省政府在要求各地完善多渠道筹措攻坚经费机制时,连用了5个“落实”,这与其说表明了坚决的态度,不如说是对个别地方保障无力的指控。

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积极主动的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职教改革试验的顺利进行和职教攻坚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制度创新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因循和回避。必须加强对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功能的认识,推动试验区真正以制度创新为使命。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解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6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6

关键词:河南 自贸区 思考

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规划,河南自贸区以郑州为主,包括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网内网外相结合,一区多片分层推进,总面积1402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三个片区:郑州片区、洛阳片区和开封片区。

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

河南是第三批入围的自贸区,国家在设置这11个自贸区时,已经考虑到了定位问题。对于河南自贸区来说,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因此,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三点重任:

一是肩负着河南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任。可以说河南目前处在对外开放最好的时期,进出口额排名已经是全国第10位,这对地处内陆,相对比较闭塞的河南是不容易的,河南需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加快融入世界开放大格局。

二是肩负着把河南建设成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重任。现代交通建设是国家为河南自贸区定位时就已经明确了的重要内容。而河南在这方面的确有优势,米字形的高铁网初步形成,高速公里里程全国第一,航空物流突飞猛进,新郑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已经是全国前七。郑州到欧洲的班列的承载量和货值等指标在中欧班列中也名列前茅。这些优势都是河南自贸区的倚靠,巩固这些优势也是河南自贸区的目标。

三是肩负着推进河南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和与三大国家战略平台协同发展的重要责任。河南目前有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分别是: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时又有着三大国家战略平台,即:中国(河南)自由Q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彼此具有内在联系性和目标一致性,共同构成了强有力的国家战略组合。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重要一份子,对于合力的顺利发挥自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初期情况

(一)布局设计情况

从全省范围来说,应该着力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枢纽、跨境电商和全域旅游这四大方面。具体到郑州、开封和洛阳,又各有侧重。比如说洛阳,重点发展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及智能制造业。开封,文创是它重要的发展方向。郑州重在打造枢纽经济,完善多式联运,形成立体化的交通枢纽格局。将这三个片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个河南自贸区的新格局,对于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设置情况

目前,郑州、洛阳和开封的综合服务中心基本上都已经准备完毕,对于三地服务中心来说,都是工商、质监、国税、地税、海关、国检、发改、公安、人社、统计、交运、商务、食药监、国土、消防、环保、金融机构等聚集一处,按照“一口受理”的原则,编制业务流程清单和办理事项指南。郑州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立了24小时自助受理服务区,以便为存有时差的全球企业服务。

(三)实施方案设计情况

河南省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原则是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目前商务部门已经梳理确定了2017年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点,初步形成了《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要点》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体系,随后将按照方案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分步推动实施。

(四)复制推广情况

河南自贸区的资历很浅,认真总结自贸试验区建设前辈们取得的成熟经验,及时复制推广,也是前一段以及今后一段时期要做的工作。目前河南计划复制推广来自广东、天津和福建的19项自贸区改革事项,包括“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单一窗口免费申报机制”、“国际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制度”、“出境加工监管”、“原产地签证管理改革创新”、“免除低风险动植物检疫证书清单制度”等等。

三、目前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的匮乏

自贸区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整个贸易投资的便利化。通过国际化的制度建设,高水平地对接国际规则,然后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运作。而对河南面言,适应整个自贸区发展的,熟悉国际化规则的各类专业人才还是相对比较缺乏的。比如,河南全省的高等院校,211只有一所,全省能够招博士的名额不到500人,而浙江大学一个学校,就招三四千人。这样的人才配置,对于河南省来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另外,从工资水平上说,河南城镇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在全国是倒数几名,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不仅外来高层次人才不易留下来,省内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还在外流,所以,这对河南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就有很大的制约性。

(二)行政效率不高

总体来说,自贸区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国际化的舞台,同时要高水平地对接国际化规则。所以对人才、企业都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但是行政效率的低下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行政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贸区的吸引力和建设效果。现在全国的自贸区格局是“1、3、7”,将来会形成“n”,如果有了先行机会的河南在这方面做的不好的话,将会丧失先机。

目前去河南的行政单位办事,“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已经少有发生,但办事效率低仍成为大多数此类单位的通病。如行政机关公布的电话多数无人接听,当事人本来几句话就能问明白的事情往往需要跑到现场排队等号,当面咨询,严重降低了办事的效率。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栏更新速度慢,内容也较少。尽管多年来河南省政府部门一直提要深入推进行政改革,但由于管理机制并未理顺,行政效率依然较低。

(三)服务业不发达

2017年2月11日,省长陈润儿在调研自贸区筹备情况时就表示,河南自贸区建设重点要抓住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多式联运;二是现代物流,三是跨境电商;四是全域旅游。这四个方面工作都与现代服务业有着密切联系。河南省的GDP连年稳居全国第五位,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型,尽管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但事实上,河南服务业的占比长期处于全国后进,2016年,全国服务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16%,而河南服务业则占GDP的41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生产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与河南省的经济规模不相匹配。这对实现河南自贸区的发展目标带来一定难度。

另外还有开放型经济总量不足,从事开放型经营的企业比例不高,开展自贸区建设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以及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情况下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等困难。

四、促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制定自贸区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绩考核制度

自贸区设立的初衷是对一些改革措施M行先行先试,对日后面向全国的决策提供依据。对河南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提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对于河南这样一个相对比较闭塞的省份来说,这个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想在三五年内达到要求,自贸区相关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较大压力,政绩考核时如果指标过于机械,则不利于自贸区长远发展和试验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设计政绩考核制度时应侧重于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服务职能的完成情况和营商环境的改善情况,使区内试验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

(二)推动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加大自贸区的改革力度

从目前已经设立的自贸区情况来看,在负面清单、金融监管、海关监管、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有限,创新力度有限并非当地政府对试验有畏难情绪,而是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分配问题造成的。在自贸试验区内,属于中央事权的有金融、司法、税收、海关、国家安全审查、检验检疫等等,区域内改革措施的实行一般要靠上级批准,省内及自贸区管委会的职能有限。在实践中,地方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效能迟早会与自上而下制定政策的行业管理方式发生冲突,行业管理与市场准入的矛盾必然涉及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重新安排与调整问题。因此,地方要加强与中央及行业管理顶层的沟通,争取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度性改革。

(三)紧紧围绕入驻企业需求制定政策方案,并建立反馈机制

入驻企业的经营情况是自贸区是否能够繁荣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这点,政府部门已经有共识,要为入驻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降低区内企业经营成本。这样,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创新之前,充分调查拟入驻企业的需要,去企业调研,政策设计方面与企业多进行沟通,立足长远,立足国家战略目标,立足河南实际,立足企业需求,才能提供出企业最在意的政府服务,而非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地设计政策,进行所谓的制度创新。

改革的动力是在实践中出现的。虽然各个职能部门围绕自贸区已经在简政放权方面的大大前进了一步,并且设置了权责清单,但事实上,由于以往我国管理中行政因素分布较为广泛,许许多多与现行政策矛盾但还未失效的细则依然存在。随着入驻企业生产经营的进行,必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束缚作用。因此,应利用网络等便利条件,建立政策执行效果反馈机制,对与试验区创新政策相悖的规定,及时研究修改,涉及法律的,尽早交人大常委会讨论。

(四)加大对入驻企业的监管力度,塑造诚信经营氛围

自贸区内注册公司门槛既低注册效率又非常高,在短期内会吸引大量企业注册和入驻,这对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形成挑战。因此,监管要确定重点。主要监管企业是否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监管要创新方式,信用系统不仅要与银行、司法、税收、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等多部门联合,还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广网络监测、视频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方式,同时鼓励和发动群众,进行全方面、大范围的监督,实现社会共治,不断提高监管效能。监管要有结果。监管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对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增加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愿违法,也不敢违法。为自贸区塑造一个法治化、公平化的经营氛围。

(五)发挥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链

河南自贸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目前河南自贸区的突出优势是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文化优势以及市场优势。河南地处中国中心,是高铁枢纽,沿第二欧亚大陆桥,高速公路里程全国第一,还有航空优势,所以,无论是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当中,还是对河南自贸区的定位当中,都把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当作重点。现代物流业无疑应当成为河南自贸区的主导产业,以大规模的物流产业产生的规模效应、虹吸效应,建立一个以物流为中心的生态圈。另外,河南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满足这个大市场的各个层次的需求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任务。围绕这个大市场,在自贸区内发展养老、教育、医疗服务业,则不仅可以使这些服务企业能够获得收益和发展,还能够将其管理经验辐射至自贸区外,提高河南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庆强国外自贸区发展经验比较及上海、天津自贸区建设政策探讨[J]上海经济,2016(3)

[2]周晓娟,王海燕上海自贸区运行的创新经验及推广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7(1)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7

关键词:学习 教师 水平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43-01

作为漯河医专药学系的一员,我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到河南大学培训进修,感受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在这里,无论是学习和生活,我感觉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进修的基本情况

我来自漯河医专药学系,2005年参加工作,在企业锻炼了三年后,于2008年来到漯河医专药学系药物分析教研室,成为一名高校教师。虽然在教学方面很努力,但缺乏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科研方面也有待提高。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经学校批准,我来到了河南大学进修学习,河南大学是我的母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气氛浓厚,基础与应用并举,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是河南大学的省级科研机构,以河南大学化工化学院、医学院、药学院三个学院的化学、免疫学、中药学、药理学等省级重点学科,以及一个博士点和相关学科硕士点为学科支撑,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和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代表的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该团队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我在此实验室学习进修,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收获颇多。

二、科研收获与反思

1.科研收获

1.1走进实验室学习

走进实验室后,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其实很多,认识了实验室的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比如核磁共振仪等;在细胞培养室进行了参观,感受到洁净度不一样的职业氛围;知道了药物合成的基本方法,学习了药物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干法和湿法装柱的基本操作,学习了氢气作为还原剂还原药物的实验操作;进一步了解了做科研的基本思路和理念。

1.2参加组会

组会是实验室每周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课题组成员轮流对近一个月自己的研究进展向导师做汇报,由导师进行点评,在实验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并且还有文献汇报环节,通过汇报文献,使我们不仅获取了最新的科研进展,而且对自己的文献阅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为今后论文的书写打下基础。英文文献的阅读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1.3听科研讲座

进修期间,我还积极去听讲座,了解科研最新进展。听取了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郑州大学等多名教授的学术讲座。其中题目为“新型有机硼试剂的选择性制备与转化”的讲座,一方面体会到专家在自己研究领域的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感受到专家谦逊的态度和学者风范,让人钦佩。

1.4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每年都要进行,很荣幸在我进修期间有这样旁听的机会。研究生在答辩之前都要进行预答辩,为正式答辩做准备。我也参加了预答辩的旁听。研究生们汇报了自己三年的研究成果,从汇报中可以看出,他们付出了很多,也走过很多弯路,有时候一个反应条件的摸索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他们坚持下来了。在科研的过程中,导师们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反思

2.1严谨的态度是搞科研的前提

8小时是研究生每天工作最少时间,每周工作40小时以上是司空见惯的事。基本上一天都要待在实验室做实验,导师也要每天去实验室无数次,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在实验室里,我接触到很多研究生,他们做实验很严谨,严谨到一个试管的刷洗需要无数遍,就像他们说的“刷干净瓶子是我们做好实验的前提,因为一旦合成的药物有杂质,我们好找出原因,而不至于是没刷干净瓶子造成的”。是的,“细节决定成败”,严谨的态度是做好科研的前提。

2.2课题组的团队精神很重要

做科研需要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可能是无穷的。同属于一个课题组,大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有交叉,一个人在合成实验时需要这个中间体,或许课题组其他成员正好有这个中间体,所以可以互相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互相探讨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在进修的日子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研究生们的“传帮带”,研二同学带研一同学,从一点一滴做起,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3搞科研要有信心、恒心和耐心

科研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一位研究生在合成一个药物时,总是提纯不干净,他尝试了很多方法,花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步的杂质分离上,每天都反复尝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出来了,这一刻,我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比任何时候都灿烂。还有一位研究生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没有人知道他每天什么时候来,又什么时候回去的。因为我早上七点半去的时候他都在,晚上走的时候他仍在。他每天勤奋地工作着,是呀,搞科研需要勤奋和执着的精神。

三、教学收获与反思

进修期间,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也经常抽时间去听课。通过听课,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可以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教学,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态,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我教的是药物化学课,所以听药物化学课是我的首要任务。带药物化学课的有两位老师,都非常有教学经验。河南大学的药物化学课堂可以用幽默风趣来概括,教师可以把本来枯燥无味的药物结构式“讲活”,从河南大学药物化学老师那里我学到了一节课不需要讲太多内容,但要讲精、讲透,在教学中时时渗透科研思维,既能用科研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能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课深受学生喜欢。河南大学的药物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很丰富,课件做的也很好,而且每节课都有与课堂内容相匹配的flas,从者里我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此外,我还听了河南大学药学院的有机化学、仪器分析课、药物分析等课程,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今后我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仅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还要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丰富课堂,辅助教学。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8

关键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Abstract: the research to college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the physical exercis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symptoms since the rating scale (SCL-90) research tools, in henan province, the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ifferent gender P.E. exercise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 analysis.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major effect factor,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P.E. development exercise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for: the lack of exercise equipment, schoolwork burden is heavy, and the lack of time; The lack of interest in sports and lack of physical atmosphere;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Social pressure and policy laws and regulations, etc.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 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本文抽样方法根据河南省普通高校规模、人数、生源,选取10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新乡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焦作师范学院、安阳师范院、安阳工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在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查,各校所选样本人数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20.6±1.18岁,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式1200人进行研究,并进行研究分析。样本学校(及样本年级)分布情况如表2-1和2-2。

表1河南省样本的学校分布情况

表2抽取样本的年级分布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科技学院图书馆查阅了社会学研究、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国民体质监测研究、实用体育统计学、体育统计应用案例、体育实验设计与科学量化方法、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等专著书籍20余部,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网()等网站查阅了有关高等院校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学生课余锻炼与意识调查、大学生课余体育生活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等学术论文30余篇。上述文献为对河南省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方法和依据。

2.2 专家访谈法

对体育界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影响河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指标及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

2.3 问卷调查法

2.3.1 体育锻炼状况的测试与评价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并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参考了韩志霞《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的问卷基础上,设计了《对河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问卷(见附件A),该问卷主要内容: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课余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体育消费水平等。于2005年6月~2007年9月期间对河南省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出河南省高等院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规律、特征。

2.3.2 心理健康测试与评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 (见附件B)。本研究所用的量表均经国内有关专家的修订与使用,容量大,反应症状全面,能较准确地测得自觉症状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信度,且量表的均衡分布表明具有良好的构念效度。

2.3.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为了保证抽样的合理性,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河南省普通高校中随机抽取10所高校,遍布河南省河南省6个地市,对这1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送1200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和邮寄发放与回收的方法。具体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的情况如下:

表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由表3可知,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评价量表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8.1%和93.5%;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7%和97.6%。巴比的观点认为:“回收率在50%以上为适当,回收率在60%以上为好,回收率在70%以上为非常好。 本调查的两种问卷的回收率都在80%以上,所以可以认为本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社会调查研究的要求。

2.3.4 体育锻炼评价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9

获悉这一喜讯时,这位动物免疫学和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专家正在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里做实验。怕正在进行的实验受到影响,他面带微笑对祝贺的人们说了声“谢谢”后,就又很快投入到了实验当中。

作为他的学生和同事,邢广绪对实验室里这种火热的场面早就司空见惯了,他说:“跟张老师这么多年了,他爱泡实验室的特点始终没变。他的节假日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实验室。我们都知道一个‘秘密’:大年初一,如果你想找他,到实验室准没错……他太爱工作了,作为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学者,只有科研是他苦苦追求的……生活上,他朴素得让我们这些后辈都无法理解。不管是包、手机还是电脑,都是用到不能再用的时候才同意换;一起出差,他对吃和住从没提过任何要求,‘越简单越好’,这是我最常听到的话。”

“中国人的发明”

1960年12月26日,张改平生于河南省内黄县。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进入河南科技学院工作。1989年,他以出国人员留学考试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被选派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攻读生物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期间,他不分昼夜忘我工作和学习的精神,让国外同行惊叹不已。短短10个月,就获得英国农业与食品委员会颁发的进入哈特大学注册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但得知河南科技学院需要他回国任教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奖学金,毅然回国,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

时隔一年之后,张改平再度应邀赴英留学。此后的1000多个日夜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在所从事的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其创立的亲和分子克隆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现代免疫学等研究领域,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的发明”,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

1993年底,张改平获得博士学位后转到伦敦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94年10月,他圆满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再次谢绝英国同行的挽留,还放弃了导师推荐到美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舍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满怀报国心,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家乡河南。曾有记者问他:“为何从英国回来?”“那里总归不是自己的家,有种海上漂浮不定的感觉,”乡音不改的他笑着说,“这里更需要我。”

我国每年仅因畜禽传染病所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元,为此,张改平把回国后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定在畜禽传染病防治上。他认为遏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最高手段是及时测试和诊断传染病。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研制出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试纸条,仅需1?5分钟即可准确显示结果。以此为切入点,他创立了一个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平台,研制出系统的畜禽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被同行誉为“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的革命”。他还研制出了一种既可预防和治疗鸡主要传染病,又可促进鸡生长的生物制剂,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1995?1996年,张改平和他的研究室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电磁亲和分子克隆技术研究”和“沙冬青抗冻蛋白基因克隆技术研究”两项研究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其后,除继续主持“863”项目外,张改平又承担了“动物重大疫病检测和免疫调控技术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动物重大传染病快速检测技术。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和现代免疫学技术,历时五年研究成功了畜禽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克服了以前畜禽疫病检测时间长、受环境制约大、检测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的问题,在兽医诊断畜禽疫病技术中居国际领先地位,目前,该技术所包括的22种畜禽疫病的产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适应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综合配置现有资源,2000年,张改平组建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并兼任第一任所长,走在了全国农科系统科技体制改革的前列。

揪出“瘦肉精”

科研成果再好,如果不转化,就只能是躺在实验室里的数据,张改平深知这一点。2001年,以他为首组建了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生物技术高科技领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工作。目前,该公司开发生产的“畜禽疫病快速检测试纸探针”和“食品安全残留检测试纸探针”系列产品已达十余种,每年创直接经济效益达数百万元,其中专利产品“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快速检测试纸条”对我国食品安全建设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如此年轻就获得这么大成就,张改平的脚步却没停止过。多年来,张改平及其团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三项;发表研究论文147篇,其中SCI论文22篇,被《Science》等著名期刊引用121次;申请专利36项,已获授权14项;主持研制成功国家二类新兽药两个、兽药残留检测试剂备案一项,通过兽药残留检测试剂备案复核试验三项,推动了动物免疫学的学科发展和检测领域的技术进步。

2002年,张改平承担了筹建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任务;2004年12月,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验收,并正式挂牌运行;目前,该实验室已成为全国预防兽医学领域的先进实验室之一。

张改平现在担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职务,在处理好繁杂的行政事务的同时,他还甘为人梯,领导着一个由十余人组成的专职青年研究队伍,其中研究员两人、副研究员六人、博士以上学历者五人、硕士学历者六人,平均年龄只有35岁。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10

根据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实验室特点,建立了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每年通过在校学生、毕业生、研究生和教师综合调查问卷、网上反馈、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并及时向师生反馈和沟通有关问题,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考核指标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纪律、学风、教风、实验教学质量等,能对实验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教师认真负责地搞好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教师进行自评,每学期末由学生对任课教师实行评比打分考核。见图2。

1.1中药学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适应现代中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构建了中药学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1)加强日常管理。进实验室的教师要填好实验室工作日志和平时成绩记分册;首次上岗的教师,要进行试讲和试做;进实验室的学生,有对应的实验台、实验凳、仪器设备编号、迟到自签簿、值日生工作完成登记簿,让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有一种责任感。

(2)规范仪器设备管理。每件仪器均有仪器卡片,做到账、物相符率达到100%;建立了仪器使用证、仪器操作规程,使仪器完好率达到95%;全部仪器设备实行了条码管理,大型仪器实行专人管理,随时可以了解设备的信息和去向。

(3)完善档案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档案,并有对应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库,随时可查到各种信息。

(4)规范实验课的过程管理。做好开学前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每学期的中后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下学期的实验课程、编排实验课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召开全实验中心工作人员教学例会,安排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及工作重点,每门课程书写教学周历,包括仪器计划、实验器材和消耗品的领取或购买,对本学期所有实验课及实验内容的安排,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5)做好预备实验。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任课教师根据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实验周历和实验项目内容进行预实验。

1.2中药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的构建

学校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师资管理规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把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了“河南中医学院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引进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河南中医学院师资培训工作细则”、“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暂行规定”、“河南中医学院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学位学习的规定”等一系列引进与培养制度,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强化队伍建设方面:首先严把队伍引进关,始终重视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协调发展及整体优化,保持合理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其次,切实实施学校、院系、学科三级师资培训体制;第三,加强学科带头人及学科学术骨干的选拔培训力度;第四,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第五,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依托,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战略,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并设立了青年教师“苗圃工程”科研基金,对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2中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2.1形成特色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1)围绕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实践,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基础实验—见习实习—专题研究3个阶段的技能训练、综合实验,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验能力培养、见习实习巩固加强、科学研究综合提高的多层次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特色培养体系。(2)根据学院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中药人才目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前期、中期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后期结合产学研基地实习、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实验设计、实验、总结分析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2建立完善的科研与教学结合教学体系、校企联合的实验教学基地

在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羚锐制药有限公司、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安徽沪谯饮片公司等10多个研究院所、制药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研究基地。药学院建立有“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工程中心”、部级“中药质量分析三级实验室”;河南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建有规范的中药房和符合GMP要求的制剂室,有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药材标本馆,校内药用植物园栽培常用药用植物300多种,并在河南境内建立了3个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培养中药专业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2.3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和学科发展前沿,实行“提前进实验室”制度,组织低年级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以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用性等特色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积极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对学生参加科研进行全面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建立了“苗圃工程”等科研基金,资助部分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同时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2010年教务处和药学院为深化我院本科教学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设立了“河南中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工程,其中中药学类约2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500~5000元。药学院也开展此项活动,每个项目资助500~1000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受到了比较全面、严格、系统的科研训练,促进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实践效果

中药学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新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实验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更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了科研与创新实践的训练。

(2)在逐层提高又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中,学生切实具备了扎实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3)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大学生参与挑战杯、创新学习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获得多项部级、省级、校级奖励。

4结束语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11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排球裁判;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水平优秀裁判员的重要场所之一,而高校教师也是排球裁判队伍的主要成员,由于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和组织学生举行高校排球比赛拥有较好的资源,在河南省高校培养在校学生排球等级裁判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排球教师理论、实践经验以及组织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和裁判等级考试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如何培养河南省高校教师排球裁判水平和教学实践的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高校教师排球裁判员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的教师。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教师排球裁判等级的基本情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素质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有了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才有改革创新学校体育的资源。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思想、良好的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体育新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体育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动力。〔1〕

在高校培养学生排球裁判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排球教师掌握的裁判理论和执教经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而教师排球裁判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就是排球裁判等级。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河南省高校排球教师裁判等级的分布情况(见图1)。在所调查的37位教师中,排球国家1级裁判共有29人,占调查人数的78.4%;国家2级裁判共有6人,占总人数的16.2%;部级裁判共有2人,占总人数的5.4%。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校排球教师在排球裁判教学中整体水平较高,基本能够满足高校对于培养学生排球裁判员工作的需要。

2.2高校教师进行排球裁判工作的实践能力

优秀的高校排球裁判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裁判实践经验,这种经验是通过无数次的裁判工作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于高校教授排球裁判的教师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提高其教学的质量,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准确的帮助。以下是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师参与实际裁判工作情况的统计结果。

通过图2可以看出,每年参与1-5场比赛裁判工作的教师为11人,占总人数的29.7%;参与6-10场的教师为6人,占总人数的16.2%;参与11-15场的教师为7人,占总人数的18.9%;参与16-20场的教师为5人,占总人数的13.5%;参与20场以上的教师为8人,占总人数的21.6%。从以上教师参与实际裁判工作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会参与一定的实践工作,对排球裁判工作始终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对于排球裁判员的发展来说,高校体育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参与排球裁判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保证其在高校培养学生裁判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河南省体育教师每年参与的比赛等级情况。从调查结果分析,河南省高校排球教师主要是参与省级和市级比赛,其中参加省级比赛的123场,占总数的54.4%,参加市级比赛的场数为49场,占总数的21.7%,参加业余比赛24场,占总数的10.6%,参加部级比赛9场,国际级比赛没有。从教师参与比赛的等级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排球教师在培养学生排球裁判能力方面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学生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2.3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能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能够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解决。通过科学研究活动还能够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因此,研究河南省高校排球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经验的总结能力。这在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裁判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河南省高校排球教师的科研情况(见图3)。在主持的课题方面,37位调查教师中有国家课题3个,省部级课题24个,校级课题43个。从课题的数量和等级分布上来看,可以说明当前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有一定的主持课题的能力,但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应加大重点课题的申报。在方面,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共24篇,非核心期刊中86篇。从论文的等级可以看出,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明显较少,从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在科研能力上还相对较弱。综合两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河南省高校排球裁判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水平,这也是未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员培养工作所要求的。

因此,在教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现实条件下,当前教师的科研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教学工作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高校更多老师的重视,通过积极的研究提高今后高校培养排球裁判的整体实力。

目前,教师裁判员主要以国内比赛、省、市级比赛和业余比赛为实践的主要场所,而参加国际级比赛的机会明显较少,近些年来,随着漯河排球城建设的逐步完善,河南越来越多的举办了一系列国际重大排球赛事,其中包括世界女排大奖赛、国际女排邀请赛、世界男排联赛。一些参与其中的裁判教师也仅仅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选派和推荐使用,相比整个高校教师排球裁判员队伍来说,要想更多的参与国际大赛和国内高水平联赛、锦标赛等的裁判实践来说,这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加强与相应的比赛主管机构以及专业对和训练基地的合作,建立共赢的机制,即由高校推出教师裁判来协助专业队完成平时的教学比赛、友谊赛、表演赛和邀请赛,使河南省高校教师排球裁判员能够有一定次数的参加省市队伍教学比赛的机会,这将对教师提高排球裁判的执哨能力和进行裁判组织、实践工作的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建立这种教师排球裁判的实践平台,能够使教师裁判员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的链接起来,既让教师接触到较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的比赛裁判机会,也丰富了河南省高校教师排球裁判员的培养手段。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河南省高校培养教师裁判的过程中,缺少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和建立双方共赢的比赛机制,让河南省高校教师排球裁判员能够担任高水比赛平的裁判员。

(2)河南省各高校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相当较为薄弱,对排球裁判研究更少。

(3)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裁判工作的比赛主要集中在国内比赛、省、市级比赛和业余比赛,而参加国际级和国内高水平比赛的机会明显较少。

3.2建议

(1)以教师长远发展和运动队适应裁判员为目的,加强高校与运动队、训练基地和排球城的合作、管理,让高校教师依托运动队提高执哨水平和判断能力,运动队依靠高校教师裁判员的高水平执哨更好的适应比赛的紧张激烈的氛围和对规则更加准确的把握。

(2)以河南排球事业发展需求制定长远目标。使得高校和运动队共赢管理,相互提高水平,从而更好的推动河南省排球事业的长足发展。

(3)河南省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与相应的比赛主管机构和河南省体育局的合作,建立共同培养教师排球裁判员的机制,并将裁判员等级考核制度与其相挂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河南实验中学范文12

>> 议豫剧文化对河南省非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以韩国文化产业的经验视角看文化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许昌市三国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河南省镇平县发展玉文化产业的背景及优势 河南省柘城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产业关联视阈下对河南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思考 京沪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经验对河南省的启示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启示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初探 欧洲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对河北省的借鉴作用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评析 三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借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EB/OL].(2004-05-18)[2013-03-05].http://tjbz/hyflbz/xgw/t20040518_402154090.htm.

[4]曲展.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20(3):74.

[5]向勇,权基永.国策方向与政策制定: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史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8):12.

[6]许建.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韩剧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EB/OL].(2015-10-09)[2013-03-05].http:///tvguide/tvcomment/wtjj/dsrshss/10532.shtml.

[7]陈实.浅析韩国文化政策以及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2,22(1):262.

[8]姜洪民.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8(1):65.

[9]黄一璜.韩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评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1):80.

[10]张建民.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2,21(3):74.

[11]张隽.探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启示[J].汉代韩国,2009,1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