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春秋阅读

春秋阅读

时间:2023-05-30 09:47:00

春秋阅读

春秋阅读范文1

春是绿色的。正如“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边,柳树妖娆多姿,展示着她的绿衣裳。田间,农民插秧苗,将田间原本枯黄的脸恢复青春。桃树发了嫩芽,与木桥搭配便成了“小桥流水旁,万树换新装”的图画

夏是红色的。荷花在夏日开放,与周边的连夜构成了一幅巧妙绝伦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太阳,是夏天的代表者,红色的太阳,放射出灼热的阳光,却使桃花开放,正如桃红柳绿。绿叶衬红花,好似蓝天衬太阳

秋是金色的。枫叶落下,便成了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秋风吹落叶,却春成了一条金色的大地毯,仿佛是铺向幸福的殿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加心,成愁,虽是愁,却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满田野的金色稻子,似乎是对于春季的美好结果

冬是白色的。白雪皑皑,放眼一望,四处雪白一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错,寒冷的冬天正是温暖的春天的使者。在这个纯白的世界里,似乎每个人都变得纯真,插上了洁白的羽翼,摇身一变成了纯洁的天使。冬,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地毯,等着它们来年的破土重生

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日,秋之实,冬之草,它们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他们都努力过,奋斗过,坚持过,凄凉却美丽!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过春夏秋冬,他们的美景造就了生命缤纷的图画;他们的吟唱交织了生命多姿多彩的乐章。(参考过别人的作文...)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过:“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却想说:“愿生如春风般柔美,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冬雪般平凡……”

春秋阅读范文2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略,介绍了审美教育的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的语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社会对语文教育的空前重视,人们改变了学习语文没有多大作用的错误看法。学习中华文化,弘扬国学的热潮涌动,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大体分为两个板块:一是阅读,二是作文,而30%的学生都认为阅读只是理解文字的皮毛,也就是从篇章的最底层开始理解有人认为阅读就是单纯地识字,若把“阅读”真是理解成这样,那么阅读岂不是可有可无,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阅读”的准确定义是: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类对文字与文段和整片文章各个阶层的认知、理解与感悟,从而以共鸣的方式对整篇文段中产生一种具体和抽象、详细与省略的阅读贯通和阅读方式,因此,阅读不仅仅只是文学上的一种文段的分析方法,更是一种信息模式的转载和理解(表面注释与内涵注释),从而演变成一种新型的文字题材进行多元化和整体性的理解。因此,生活离不开阅读,阅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广播报刊,其都需要我们深层次地用心理解和领悟,从而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潜入我们的内心之中。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首先,阅读在语文中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和考察方式,其中能够考核学生真实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感性意识与直觉理解性。某些不擅长文学阅读理解的学生就不能在很快的时间里理解难度较大的文段(主要的抑制性是阅读速度较慢、理解文字表面意思较慢、深层次的想象与猜测较慢),因此,这一类学生应当通过简易的文段理解和阅读,是语文教师首先要培训的学生。其次,阅读除了要求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理解,还需要从眼、鼻、耳、口、舌五官融合一体地认知,这是建立在心与文字的交流和悟性之上的,从而在阅读中外产生悟性,当然,这样的悟性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大量做阅读限时训练,也需要教师逐步引导。例如朱自清的《春》,如果说不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美的话,就不能感受到文中创设的春雨之宁静,春风之柔媚,春花之瑰丽,春草之嫩绿,更感受不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因此,在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悟性需要不断地培养和认知,以多层次多感官的方式具体理解抽象的物质,并且运用多种感悟的方式塑造文学的魅力和亮点,并且以独有的情感感知文字的奥秘,从而在累积丰富经验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再次,要采取多元教学的方略,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阅读教学而言,需要将学生、教师、课本有机融合,实现彼此之间心灵的碰撞和交流,实现动态互动。在这一前提下,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自主流模式,重视合作和探讨,形成新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重视知识的积累,领悟情感,达到对语言的品味,强化实践的目的。鉴于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功利性较突出,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不高。教师在讲解的文章时,规则相关俗套,降低文学作品魅力,因此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需要被重视。对于文章而已,之所以存在美,主要是因为其具有鲜活的形象,情感丰富,意境完美。文章具有多面性,诸多审美因素的集合构成了文章,教师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分析,避免分解,使得学生整体性地了解文章的内在美,展现精神魅力,使得其受到美的震撼。文中所有客观事物的出现,都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同事物的不同描写,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层捕捉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表达。例如,在进行《故都的秋》文章讲解的时候,将其定位为典型的情景交融的文章。教师可采用感悟法,促使学生回忆起秋天的景色,然后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朗读,在行文中感受读者所体会的秋天的景色,加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读,秋的萧悲情自然呼之欲出,较之生硬地按照教师用书解释,效果要好得多。由此可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

三、结论和期望

对于文学而言,其与数学不同的是,它与生活更切合实际,也是一门基本的语言学工具学科,除了与地理历史政治贯通以外,还与素质教养息息相关,语文教养应该关注于“教学、培养与价值观念的主要向导”,因此,学习语文需要以自主的方式和教师正确思维的引导加以领会和感悟,以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贯穿于整体性的学习中。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观念上,都是仅仅把课本内的知识点全部为学生讲解完,然后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把知识硬生生地浮现在脑海中,直接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且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展现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层次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回味无穷、津津有味的审美人文素质与审美悟性。

春秋阅读范文3

1.诵读课文,理解感情。

2.与《春》等比较阅读,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从朱自清先生生机勃勃的《春》,到老舍先生充满温情的《济南的冬天》,又从峻青先生优美、凉爽、惬意的《海滨仲夏夜》来到素素有着别样感悟的《夏天也是好天气》,一年四季走过了三个季节。今天,我们又要在这深冬之时走进刘增山先生的《秋魂》。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出示几幅画面,请大家说说这些画面分别与文章的哪一部分或哪些句子有关。

(用多媒体逐一展示画面,学生讨论明确)

二、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画面,就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⑴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所欣赏的段落或句子。)

⑵秋魂到底指什么?(提示方法:齐读文章的题记。)

(小组讨论完毕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投影:秋魂——成熟的头脑)

三、明白了什么是秋魂,大家一定感觉到了本文与《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写法不同。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读“春花图”、“秋实”,大家思考一下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为什么不同?

(先小组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春花图”精雕细刻,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赞颂春天的美丽,语言活泼;"秋实"则粗线条勾勒,托物言志,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深沉。)

四、现在再请大家谈谈由"秋魂"触发的新的感悟,然后质疑。

五、小结

秋是美的使者,秋是丰收的季节,但在我们欣赏他的同时,更应当学习其谦逊、豁达、宽容和无私奉献的美德。

六、作业:

仿照《秋魂》写一段自己最有感悟的景物。(提示结构:引出景物-描述景物-托物寓意)

春秋阅读范文4

一、趣读――这样阅读有点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识字不丰困难重重的书面阅读,和幼儿园游戏相比明显呆板的阅读教学,如何让低年级小朋友爱不释手兴趣盎然?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1.画一画

绘画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是最容易被儿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鼓励小朋友在读文时脑中形成图像,然后把动手画下来。比如学习《鲁班和橹板》,文中有对橹板形状的介绍:“一根粗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让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不但直观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还可以加深理解,拓展想象空间,真是一举多得。

2.做一做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阅读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何况低年级小朋友天生就是喜欢动手动脚的。比如《小河与青草》中有“浑浊” 一词,这个典型的书面用语对刚念了几天书的小朋友来说绝对是个拦路虎。我找来一个透明玻璃瓶,让小朋友往里头加入泥沙,然后说说瓶内水的变化,结果大家轻松理解了词语。

3.唱一唱

音乐使用右恼,语言使用左脑,两者之间的神经通路是很强的。而且歌唱可以 “无声化有声”,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来说,歌唱比背诵更愉快。低年级的阅读教材中春华秋实四季如歌。春天有《春笋》《村居》《春到梅花山》,夏天有“夜晚繁星亮晶晶”,秋天有“秋姑娘”送信,冬天有“冰花”“北风”和“小鱼”。于是我们唱“小燕子”“柳树姑娘”“春天在哪里”,唱“闪闪的小星”,唱“雪绒花”“新年到”……小朋友在朗朗的歌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4.演一演

低年级教材以童话、小故事为多,这些课文有的本身课后训练里就有“分角色演一演” 的要求,比如《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等。绘声绘色的表演,能极大地提高低年级小朋友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伴随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快乐地探索。因为孩子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观察、去欣赏。这样,他们就能从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听到美妙的音乐,体会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会读――阅读还可以这样

阅读阅读,当然以理解书面语言的“阅”和“读”为主,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培养孩子理解口头语言“听”,运用口头语言“说”和运用书面语言“写”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读读看看

低年级阅读教材很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引导观察插图,能够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秋姑娘的信》一文里,通过看图可以知道秋天到,树叶变片飘落,大雁排队往南飞,青蛙躲进洞里准备冬眠,小松鼠收集松果准备过冬,山村孩子给小树裹上“冬衣”保暖。图文结合,读读看看,看看读读,边读边看,小朋友很好地领会了“冬眠”,“裹”,“冬衣”的意思,理解了动物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看得仔细,读得轻松。

2.读读想想

《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光读不想,就容易造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小朋友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学习《看》,想想“好看极了”和“我觉得更好看了” 的理由,就能从颜色繁多、形状各种各样、坚强勇敢一点也不怕冷的特质出发,体会到“大家都很喜爱它”的原因。再回头美美地读一读,小朋友自然也像文中“我”一样觉得好看极了!

3.读读说说

如果说“读”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那“说”就是加工信息然后创造输出的过程。光说不读,言之无物;光读不说,读之无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读和说有机结合。比如课文《世界多美呀》,小鸡啄破蛋壳看见了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小鸡还看见了什么?小朋友们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小鸡还看见了红彤彤的太阳,绿油油的小草……

4.读读写写

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所以开展阅读教学,也要一读二说三练笔。当然低年级要求可以放低一点,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这儿真好》一文中,小熊改造了荒岛,吸引了许多小动物前来居住,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朋友仿照课文发挥想象笔下生花写道:小鸟说这里的树又浓又密,可以为我挡住风雨,我就住在这儿吧!小猴说这里的树又高又大,可以让我爬上爬下荡秋千,我就住在这儿吧!……

三、乐读――爱上这样的阅读

低年级的小朋友接受了阅读,慢慢地越来越会读书了。这时候我们应该热情洋溢地鼓励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成功。

1.独特的阅读体验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感悟、理解,才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有当家作主的感觉,才能使孩子对课本感到亲切,对阅读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比如在学习《蘑菇该奖给谁》时,有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小黑兔和小白兔比赛跑步,谁跑赢了就把蘑菇奖给谁。

2.积极的阅读评价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低年级的小朋友尤其喜欢“甜言蜜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赏识,给予孩子肯定鼓励的话语,让他们乐读、敢读。“你的声音真好听!老师喜欢听你读书。”……一个个热情的鼓励,一句句肯定的评价,一张张甜甜的微笑,赏识给予每一个孩子阅读的自信,向上的力量。

3.快乐的阅读收获

什么时候最快乐?成功的时候最快乐。谁说“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成功更

春秋阅读范文5

世界万物都是有颜色的,因为有颜色,生活才会变得五彩缤纷。春、夏、秋、冬四季有颜色,春的绿色,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冬的雪白,把这世界变成了一块七色的画板。动、植物有颜色,所有的一切生物都有颜色,那我们的心情又是什么颜色的呢?五彩缤纷的世界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和心情都是有颜色的,而且应该似彩虹绚丽多姿。

我偏爱春天的绿,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身处喧嚣的闹市,每天面对日渐灰暗的天空,有时不免心情烦躁,于是我渴望一份来自乡野的宁静,渴望一份绿色的心情。每当这时候,我就会选择阅读,因为阅读能带给我一份绿色的心情。虽然是读别人的故事,别人的心情,可那些天真烂漫、拼搏进取、休闲雅致的意境,让我在读懂别人的同时,也读懂了自己。那淡淡的书香,浓浓的情谊,质朴的语言以及一腔真挚的情感,使我浮躁的心灵慢慢平静,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在自己的心灵上植树造林,他的心田才会长出一派绿意来。

阅读,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植树造林!阅读,就是给自己播种绿色的心情!

我喜欢夏天的红,红色象征着火热,阳光下,灿烂的心情仿佛只有红色可以映衬。这个季节,火红、粉红、橘红,不同的颜色,相融在一块布艺上,也为它增添了一份时尚的美感。我喜欢红色,因为我心里总有一团火在燃烧,我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总喜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外向且很容易满足的我,经常为自己有了一点点小进步而欣喜万分;会为自己的一个小愿望得到了满足而感激万分;伤心难过也只是几分钟的事。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所有的一切都给我一种暖暖的感觉。对我来说,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心情像红色的火焰始终在欢乐的跳跃着。

我钟情秋天的金,耀眼的金色铺满大地!不觉令人心旷神怡!走在这样的阳光下,虽然会有炽热的感觉,不过秋天的太阳毕竟是温和的,没有夏日的那么暴烈。秋天有时会给人带来一丝的伤感,但秋天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在秋天你才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在一片金灿灿丰收的果实面前,哪一片瓜是你的?而又有哪一粒豆是你的?我享受秋天金色的心情,他不仅有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起播种的斗志。

我更爱冬天的白,纯真、无暇的白色,令人神往。冬天的季节,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喧哗;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浮躁。冬天的白色,好似一面镜子,照出所有的瑕疵,白色的恬静心情,令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或许在我的身上缺少了一份思考、一片宁静、一种坚毅的心情,所以,我更爱冬日的白色,给人带来的那份怡静的心情。

心情是什么颜色?心情是彩色的。在人们的心情里,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深蓝的大海,以及翠绿的椰子树,金黄的沙滩,到处是一片祥和,安宁。

世界因颜色而五彩,心情因颜色而缤纷。 作文吧

春秋阅读范文6

高中古代散文(之所以采用古代散文这一术语表述而不用“文言文”,主要是想强调它的文学的属性)阅读教学不能蜕变为文言翻译释读。从基本属性看,不管是用“古代散文”还是“文言文”的概念,二者的共同之处首先是“文”,而非“言”或“语”。因此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不能退化为文言文翻译,不应停留于琐碎的字、词、句的释读和串讲,而应着眼于文言语感夯实、语篇鉴赏分析、文化视野探究这三个层面,指导学生掌握形成语感必要的语识,掌握语篇鉴赏分析的策略,培养文化视野探究的意识。

在此处,我并不想过多地在大层面的理论上讨论。只就文与言的结合谈一点自己的感想。中国古代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开始以来,一直是“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也应借鉴古代创作时所用的一些手法来进行阅读分析。下面就“春秋笔法”在教学过程中由语言到情感的细读作一简要分析。

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是一种笔法,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我们在上《郑伯克段于鄢》时可从分析文题入手,明确如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国国君灭弟弟段的做法很阴险,所以称其为伯,而不称为庄公;弟弟不像弟弟,所以称段,而不称弟;兄弟间像两国国君作战,所以称克。如此,作者对整个事件的好恶褒贬就都表现出来了。简单的言语,透露出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的评判。

再比如,《项脊轩志》这篇文中在提到“项脊轩”时,作者时而称“室”,时而称“轩”。他是随意地使用这两个名称的吗?还是有专门的讲究呢?――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项脊轩”,最初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房间,后来,才成为归有光个人所专用的“书房”。那么,课文有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小房间,是什么时候,成为归有光的书房的呢?从“亲自束发读书轩中”一句开始,作者用“轩”这个名称,而在此之前,都是称“室”。原因是什么呢?在归有光的心目中,项脊“轩”是有着特殊内涵的。在他“束发读书”之前,这个小房间只不过是普通一“室”。只有当他拥有了这个“室”,并且将它作了一番细心的整修、布置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轩”才算是诞生了。所以,当作者称“轩”的时候,这当中,包含了他对这个生活场所的特殊感情。那么,文章末尾为什么仍旧称其为“室”呢?原先的“轩”被荒废了,自然又回复到“室”的状态了。

这样就文中相同处、差异处、矛盾处、中断处等前后比较,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归有光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有挚爱亲情,更有复兴家族的责任感。――这种思想情感,贯穿全文,也贯穿了归有光的一生。

从语言入手,一字不肯放过,悟出微言大义。这种经由文本直达文章的背后深沉的情感的研究方法,才是我们在文言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去达到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语文组)

春秋阅读范文7

中国档案学会会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选为来源期刊。

《档案学研究》每本64页,每期定价:7.00元(含邮费),全年42元。

订阅办法 邮局汇款: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中国档案学会办公室收,邮编100032,银行汇款: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分理处。帐号:02000028090014442679,联系人:贾铁炼,电话(010)66175130。传真:(010)66183636。

《档案学通讯》双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档案学研究和档案专业教育的中央级学术刊物。被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眼csscl?演和《中文核心要目总览》(2004年版)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

《档案学通讯》每期96页,大16开。读者可在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邮发代号82-21。也可直接向本社(北京张自忠路3号,邮编100007)订购。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

《北京档案》月刊(邮发代号:80-143)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北京市社科优秀期刊

《北京档案》,全国邮局均可订阅。北京地区原则上仍由区县或市属委、办、局、总公司档案部门统一办理代订或代订手续,凡不便承担工作的单位,可由本刊编辑部统一发行邮寄。

《北京档案》每期订价5.00元,全年12期共计60.00元(含发行费用)。

通讯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贡院西街8号 邮政编码:10005 联系人:杨佩茹 武建玲 发行电话:(010)65257476 图文传真:(010)65594461

《档案春秋》月刊

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主管、主办的《档案与史学》杂志自明年起更名为《档案春秋》,由学术性双月刊改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文化月刊,兼具轻松阅读和史料收藏双重价值。

《档案春秋》每月10日出版,16开48页(含16个彩图页)。每期定价人民币5.00元,全年定价60.00元,邮发代号4-555,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本刊编辑部邮购。

《档案春秋》实行“订一赠一”,凡全年订户均附赠《新上海档案》12期(请将订阅凭证复印后寄来,本刊将根据订阅地址寄赠;邮购者亦同时寄赠)。

联系地址:上海市仙霞路326号,《档案春秋》编辑部

邮政编码:200336 联系电话:(021)62751700转1632、1633 电子邮箱:daysx@online.sh.cn(暂用)

《档案与建设》双月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江苏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档案与建设》月刊,大16开60页,单价5.80,全年订价70.00元(含邮资),另备有全年精装合订本,每册80.00元。

地址:南京市青岛路1号 邮编:210008 开户名称:《档案与建设》编辑部 开户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广州路分理处 帐号:077060182600009265 电话:(025)83301449、83200897 传真:(025)8663666

OST/mag/input.aspHTTP/1.1Accept:image/gif,image/x-xbitmap,image/jpeg,image/pjpeg,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application/vnd.ms-excel,application/msword,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Referer:192.168.0.81/mag/input.aspAccept-Language:zh-cn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MSIE5.0;Windows98;DigExt)Host:192.168.0.81Content-Length:28648Connection:Keep-AliveCookie:ASPSESSIONIDCQTRRCCT=KBGPMEHCBANCIBNAHMGNFHGCcontent0=《档案学研究》双月刊

中国档案学会会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选为来源期刊。

《档案学研究》每本64页,每期定价:7.00元(含邮费),全年42元。

订阅办法 邮局汇款: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中国档案学会办公室收,邮编100032,银行汇款: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分理处。帐号:02000028090014442679,联系人:贾铁炼,电话(010)66175130。传真:(010)66183636。

《档案学通讯》双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档案学研究和档案专业教育的中央级学术刊物。被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眼csscl?演和《中文核心要目总览》(2004年版)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

《档案学通讯》每期96页,大16开。读者可在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邮发代号82-21。也可直接向本社(北京张自忠路3号,邮编100007)订购。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

《北京档案》月刊(邮发代号:80-143)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北京市社科优秀期刊

《北京档案》,全国邮局均可订阅。北京地区原则上仍由区县或市属委、办、局、总公司档案部门统一办理代订或代订手续,凡不便承担工作的单位,可由本刊编辑部统一发行邮寄。

《北京档案》每期订价5.00元,全年12期共计60.00元(含发行费用)。

通讯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贡院西街8号 邮政编码:10005 联系人:杨佩茹 武建玲 发行电话:(010)65257476 图文传真:(010)65594461

《档案春秋》月刊

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主管、主办的《档案与史学》杂志自明年起更名为《档案春秋》,由学术性双月刊改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文化月刊,兼具轻松阅读和史料收藏双重价值。

《档案春秋》每月10日出版,16开48页(含16个彩图页)。每期定价人民币5.00元,全年定价60.00元,邮发代号4-555,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本刊编辑部邮购。

《档案春秋》实行“订一赠一”,凡全年订户均附赠《新上海档案》12期(请将订阅凭证复印后寄来,本刊将根据订阅地址寄赠;邮购者亦同时寄赠)。

联系地址:上海市仙霞路326号,《档案春秋》编辑部

邮政编码:200336 联系电话:(021)62751700转1632、1633 电子邮箱:daysx@online.sh.cn(暂用)

《档案与建设》双月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江苏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档案与建设》月刊,大16开60页,单价5.80,全年订价70.00元(含邮资),另备有全年精装合订本,每册80.00元。

地址:南京市青岛路1号 邮编:210008 开户名称:《档案与建设》编辑部 开户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广州路分理处 帐号:077060182600009265 电话:(025)83301449、83200897 传真:(025)8663666

《湖北档案》双月刊

是一本全新的档案文化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开发档案,服务中心,贴近生活,走进家庭为宗旨。

《湖北档案》每本订阅价4.00元,全年12期共48元(含邮资)。订户通过邮局汇款武昌水果湖洪山路87号(430071)《湖北档案》编辑部即可。电话:(027)87233354;传真:?穴027?雪87313628。

《黑龙江档案》双月刊

集指导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档案、文秘综合性专业期刊。

本刊为双月刊48页,每期定价6.00元,全年36.00元。订刊时间:从即日起,到2005年1月中旬截止。邮汇收款单位:《黑龙江档案》编辑部 电汇收款单位:黑龙江省档案科学研究所 开户行:工行哈尔滨市大直支行 帐号:3500040109004611751 本刊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04号,电话:53638264 邮政编码:150001

《山西档案》双月刊

有免费项目 有层次特色 有稳定服务

64页码,全年6期,合计36元(含邮费)。

免费项目:《学术动态信息》(全年12期),通过电子邮件投递。凡拥有电子信箱的本刊订户和作者,均可向本刊申请此项服务。申请方法详见刊。地址:030045太原朝阳街222号 电话:0351.4377353

邮汇订阅 信汇订阅 网上订阅 随时订阅

http?押//sxda.nease.net http?押//sxda.com

《云南档案》双月刊

国内公开发行的档案专业期刊。

《云南档案》为大16K本。内文48页。逢双月出刊。每期定价6元。全年六期共36元(含邮费)。

收款单位:《云南档案》编辑部 开户银行:昆明市商业银行胜利支行 帐号:20109000431 联系人:李续亮 邮政编码:650032 电话:(0871)4184021 地址:昆明市西华北区西园南路49号档案大厦

《浙江档案》月刊

春秋阅读范文8

关键词: 趣味情境 阅读对话 角色演绎 个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导学意识,创设各种富有阅读情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丰富文本内涵,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从而有效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参与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阅读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教学效果,自然是起始于阅读问题,收获于阅读问题。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内涵,深入挖掘、研究教材,挖掘文本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密切联系,并具有一定的阅读思维容量和阅读思维强度,且具有趣味性的阅读问题,创设生动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阅读质疑能力。

例如,教学《秋天的雨》时,新课伊始,我提出:“同学们,你们看过秋雨的颜色,闻过秋雨的气味,听过秋雨的声音吗?”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课文朗读,获得初步的体验与感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探究。生1:“秋雨跟春天和冬天的雨一样白茫茫的,看起来是白色的呀!还能有什么颜色呢?”生2:“不对,课文中讲到了秋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给各种事物染上了各种色彩。”我继续提出:“大家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你喜欢秋雨的哪一种颜色呢?把文中描写秋雨颜色的词语画下来。”“听说秋天的雨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里哪位同学被哪种诱人的香味吸引住了呢?大家认真思考,说说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这种富有趣味的阅读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问题自主探讨,积极主动地深入阅读文本,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探究,有效地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能力,搭建交流讨论的阅读互动平台。

二、引导阅读对话,发展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对话情境,运用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以及立体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对话,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语言内涵,提高体验与感悟文本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师生、生生阅读对话,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因而,教师应以情激情,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情感体验,使学生处于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乐于与人交流,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空间,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提出:“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生1:“男孩可能会说‘巨人,你太自私了’。”生2:“这个男孩不会这样说的,他如果一开始这样说的话,就会换来巨人的一顿揍打。”生3:“男孩可能会有礼貌地说:‘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可能是因为您的孤独造成的,如果您能和大家在一起,一定会生活得十分快乐的。’”生4:“男孩会这样说:‘伯伯,您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您的感觉不会是凄凉的吗?您的花园长期是这样的情景,而花园外的村子却不是这样的,伯伯,您想一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男孩一定会这样说的。”生5:“对!男孩会说:‘伯伯,花园是您的,您不能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您的花园再美,没有别人与您共享这种美,您也快乐不了的。’”生6:“男孩会说:‘伯伯,人需要交往,如果只顾自己一个人,您只会是孤单、烦恼,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我给予充分评价:“好极了!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当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种对话情境使学生把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感悟融入对文本解读中,积极张扬阅读个性,增强阅读创造性。

三、运用角色演绎,增强阅读感悟

春秋阅读范文9

一、生活是写作的沃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写生活。古语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你真的要学习写诗,工夫要下在写诗外,即要用心生活,用心体验,用心感悟。有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便有了独特的见解和创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时,正值金秋,我就让学生走进兰州的秋季,带上相机、纸和笔,到五泉山、白塔山、黄河风情线、生活小区、校园等去寻找秋天。学生拍了大量照片,制成课件在班上播放展示,还做了手抄报展览。在进行了大量的积累、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学生笔下的秋天充满了活力与激情,是色彩斑斓与丰收喜悦的。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追星,在开展综合性活动“我也追星”时,可让学生从网上、报纸、杂志等查阅喜欢的明星的资料,看他们的奋斗史,讲关于他们的故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追星?你崇拜他的哪一点?他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学生对明星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再去写作文就有话可说,而且内容丰富。其中一个学生说他特别喜欢周杰伦,以前只喜欢听他唱歌,现在了解到原来周杰伦在出道前也经历了很多失败和打击,他甚至想过放弃,但他的妈妈一直鼓励他,他就咬紧牙关,从白天到深夜刻苦练习,最终才成名。这个学生认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习周杰伦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中学生要读好书,特别要读名著,鉴赏名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学底蕴,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出了学习写作的有效途径——多读多写。莎士比亚也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作文来源于生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少儿读物、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积极到图书馆借书阅读。通过多读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写文章时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读也要跟写相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平时读书中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有了丰富的积累,写作时就会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可在班上建立读书角,开展多种读书活动,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使班级形成读书的风气,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提倡广泛阅读,同时也要精读一部名著。在精读中获得的不仅是文学知识,更多的是获得了精神营养,引起我们对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思考,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从中获取好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巧妙地将别人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三、想象是写作的翅膀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针对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发展无定式的特点,充分挖掘蕴含在教材中具有创新潜质的节点,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用心观察,积极质疑,引导学生富有想象地写作。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各种修辞手法。先找例句:“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然后让学生仿写:“春天的阳光像,像,像。”“春天的风像,像,像。”“春天的田野像,像,像。”再找比喻段,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这样的排比段,既运用了拟人手法,又运用了比喻修辞。可让学生也进行相同格式的训练,如围绕“秋季的田野”“傍晚的天空”“雪后的校园”等写几段话。这样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学生就会找到规律和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写起文章来就能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了。

有个学生在描述草原的小露珠时这样写道:“清晨的草原,太阳从绿色地平线升起,万丈霞光洒向天空和草原,留给天空的是五彩的云霞,留给草原的是点点晨露。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小露珠仿佛是昨夜遗落在叶尖、花心的无数颗小星星。它们闪动着亮光,折射着太阳的光彩,变成无数的光点,洒遍草原,点缀在红的、黄的、紫的花丛中。”从中我们看到一颗颗童心闪耀着活泼可爱的灵光。缺乏想象,文章将黯然失色。

四、鼓励是点燃写作激情的火把

在写作训练中应多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话语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教师在写评语时应以鼓励、赞扬的语言为主。如:“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一大特色。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虽已尽,意犹未了。”“音乐是美的,语言同样优美。诗一般的语言,梦一般的想象,多美啊!”“语言虽然并不华丽,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结尾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春秋阅读范文10

一、按“词”索骥,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增加积累

在语言文字中,四字词语最精练却不失文字之美。短短的四字,却能将这个季节里自然界最美的事物言尽其中。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第三点提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四季之美,在词语中感受四季之美,读出四季之美,积累季节之词。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图文并茂,读词之妙

词语能体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教师应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真切感受。利用春游、秋游的机会,将课堂搬进生活。让学生拿起画笔,拿起相机,将生活和词语最相符的画面画下来、照下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揣摩用词的精巧,体会用词的贴切,品味词语的美妙。比如“百花齐放”,春季桃花、迎春花、樱花、玉兰花……争相开放,仅仅一词却将万千美丽包含其中。

(二)分门别类,读词之美

词语虽短,构成却妙。词语的构成有并列式、偏正式、陈述式、重叠式等。比如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都是并列式短语,而莺歌、燕舞是属于偏正式。再如“丁丁冬冬”是拟声词。还可将词语根据词意分类:春、夏、秋、冬四季各分一类,声音、颜色、气候、季节特点各分一类,综合一类。低段学生无须明白这些词语的构成,但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将类似的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反复研读,体会词语的节奏美。在朗读的过程中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三)灵活运用,读词之味

词语在文本中更能焕发生命力。可以对词语进行各种形式的运用。可以利用句式说话:春天来了,( )。可以进行口语交际:利用插图、录像等丰富说话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还可以进行一些写话的训练,灵活运用所学的季节词汇。季节词语在具体的环境中得以运用,得以反复呈现,将词与句相融合,读出词语的韵味。

二、按“诗”索骥,引领学生吟中入境,体会意境

千古传颂的古诗一直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它总能把人带入最美好、最令人向往的情境之中。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第五点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段学生无须深刻领会诗句的含义,只在诵中生情,体悟文章所含的意境。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教学古诗时,注重在视觉上营造诵读的环境与氛围。在绵绵春雨里教学《春晓》,在烂漫春光里教学《村居》,学生在吟诵之前早已身临其境。可将雨声、鸟鸣声、流水声作为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营造诗中情景。可创设人文环境,配合诗词学习,了解诗人的背景,诵读相关诗篇,让学生尽快入情入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可让学生回忆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视觉与听觉,根据文本的描述展开想象。

(二)渗透技巧,品味诗意

教学古诗时,注重古诗词富含的韵味、抑扬顿挫的语调、朗朗上口的音律。如《草》的第一句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读时语气舒缓;第三句表现了野草的顽强,语调上扬;第四句表现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语调平稳却有力。教师可示范读出语句的停顿、语气的轻重、节奏的缓急,让学生准确反复跟读。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读出情感、读出诗意。

(三)由图及文,熟读成诵

教学古诗时,注重利用文中的插图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比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让学生观察书本的插图:金黄的油菜花,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孩童在菜花丛中东寻西找,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图画可以填补学生经验的空白,使他们有更具体形象的感受。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反复地读,熟读成诵。

(四)口语表达,深化理解

教学古诗时,注重挖掘利用古诗背后的内容。古诗所描绘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画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古诗呈现的完整的故事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分门别类,引领学生理解课文,落实目标

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第四点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低段关于季节的课文根据特点可以分成几类。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别,落实不同的目标。

(一)季节景色,感受美好

一下课文《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荷叶圆圆》,二上课文《秋天的图画》,二下课文《找春天》《笋芽儿》都是描写景色的文章。这一类课文都比较优美,柳树、春雨、笋芽儿都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此类课文能够唤起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如《秋天的图画》将秋季丰收的景象尽收其中。《荷叶圆圆》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散文诗,诗中描绘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富有童趣、童真。小小的一片荷叶,赋予了这么多美好的比喻与想象。教学此类课文,应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景色的美好。还可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背诵。

(二)季节故事,拓展知识

《邓小平爷爷植树》提到了3月12日植树节这一背景,可以让学生学习春季植树的知识。《要下雨了》是关于夏天雷雨前所展现出的一些现象。《小鹿的玫瑰花》是一个关于春季种花的故事。教学此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季节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从而使学生关心自然。又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除文中提到的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并就此进行交流。

(三)季节背景,感知作用

课文中一些故事的主题虽不是季节,但也少不了季节背景的存在。如《看雪》和雪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因为雪而把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夏夜多美》讲的是一个夏夜池塘里的生物相互帮助的故事。教学此类课文,应提醒学生了解季节背景在课文中的作用,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此外,课文中的插图往往是学习时容易忽视的,但这些插图又往往最贴近文章本身,教师不能忽视插图资源。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第三点提到:“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插图可以激起兴趣,比如《春雨的色彩》一文的背景是如纺线的雨丝,小燕子、麻雀、杜鹃、桃花、杜鹃花、油菜花、蒲公英都在插图上一一呈现,描绘了春雨绵绵的画面。(下转第7页)(上接第30页)插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比如《笋芽儿》中笋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学生看了图就一目了然。插图还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比如《春晓》的插图只是一幅静态的画面,画面中的声音、气味,画面的内容都是学生可以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观察的方法、观察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能够结合图画进行阅读的习惯。

四、加强实践,指导学生合理拓展,提升能力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一)体现综合,加强实践

课标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目标第二点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比如教学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通过听、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利用小草、桃花、柳树等最具代表性的春意盎然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结合春游的感受和所拍的照片,组织学生演一演春天里的小动物,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进行表达,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知识,知道春天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立足教材,合理拓展

春秋阅读范文1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体验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理解和感悟,就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通过语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灵活地阅读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合作探究,鼓励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索,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才能在师生思维不断地碰撞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品之妙处,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古道……纷至沓来,映入眼帘,挥之不去,在头脑中绘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凄美图画。这就是“再造性想象”的初始阶段。再吟再品,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图画愈发栩栩如生。 藤想象(枯);树想象(老);马想象(瘦);道想象(古)……顿时一股凄凉之情油然而生,满眼萧瑟,泪眼汪汪欲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这便完成了“再造性想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一,也就是“原象”。接着,三吟三品,进入创造性想象阶段,景越来越模糊,情愈来愈悲凉,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人,心中凄凄惨惨戚戚,心神迷迷离离,恍恍惚惚,达到物我两忘之境。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对“原像”添枝加叶,充实丰满,补充与此相关的画面,即由白描的“原像”上升到工笔的“新像”。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底蕴感悟不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不同 “新象”。从品物境到品情境到品意境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再造性想象”到“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经过创造性想象产生的图画二“新象”或口头表达出来或书面描述出来,形成创造性文本二。这样一个从图画到文字的过程,就是想与写糅合在一起并落到实处的过程。

二、品味优美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品味。如学生学习《春》时,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品味描写“春”的五幅不同画面的语言,才能在字里行间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鼓励引导学生在反复地品味文本优美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如《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这是一首闺怨诗,一个“凉”字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冷、空寂的床席,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营造了一个孤寂落寞的意境。又如《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理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首诗的诗眼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人倍感满目春色,早春的气息扑鼻而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以动写静,让人感受到园中的欣欣向荣之景。学生在意境的透析过程中,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品味逐步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了解到作品的真正内蕴,提高语文素养。

三、灵活引导阅读方法

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等等,可见“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处理好一个“读”字,可以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在教学中,通过读法引导,引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情感共鸣,诱发他们的感知。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托山的奇险。因此要以豪迈的语气去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了诗人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表现了诗人一种淋漓兴会的新鲜喜悦之感。所以读的时候应以饱含喜悦、充满对美的热烈追求的情感去读,学生自然会受感染,进入到本诗的意境当中。

春秋阅读范文12

世界万物都是有颜色的,因为有颜色,生活才会变得五彩缤纷。春、夏、秋、冬四季有颜色,春的绿色,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冬的雪白,把这世界变成了一块七色的画板。动、植物有颜色,所有的一切生物都有颜色,那我们的心情又是什么颜色的呢?五彩缤纷的世界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和心情都是有颜色的,而且应该似彩虹绚丽多姿。

我偏爱春天的绿,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身处喧嚣的闹市,每天面对日渐灰暗的天空,有时不免心情烦躁,于是我渴望一份来自乡野的宁静,渴望一份绿色的心情。每当这时候,我就会选择阅读,因为阅读能带给我一份绿色的心情。虽然是读别人的故事,别人的心情,可那些天真烂漫、拼搏进取、休闲雅致的意境,让我在读懂别人的同时,也读懂了自己。那淡淡的书香,浓浓的情谊,质朴的语言以及一腔真挚的情感,使我浮躁的心灵慢慢平静,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在自己的心灵上植树造林,他的心田才会长出一派绿意来。

阅读,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植树造林!阅读,就是给自己播种绿色的心情!

我喜欢夏天的红,红色象征着火热,阳光下,灿烂的心情仿佛只有红色可以映衬。这个季节,火红、粉红、橘红,不同的颜色,相融在一块布艺上,也为它增添了一份时尚的美感。我喜欢红色,因为我心里总有一团火在燃烧,我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总喜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外向且很容易满足的我,经常为自己有了一点点小进步而欣喜万分;会为自己的一个小愿望得到了满足而感激万分;伤心难过也只是几分钟的事。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所有的一切都给我一种暖暖的感觉。对我来说,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心情像红色的火焰始终在欢乐的跳跃着。

我钟情秋天的金,耀眼的金色铺满大地!不觉令人心旷神怡!走在这样的阳光下,虽然会有炽热的感觉,不过秋天的太阳毕竟是温和的,没有夏日的那么暴烈。秋天有时会给人带来一丝的伤感,但秋天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在秋天你才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在一片金灿灿丰收的果实面前,哪一片瓜是你的?而又有哪一粒豆是你的?我享受秋天金色的心情,他不仅有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起播种的斗志。

我更爱冬天的白,纯真、无暇的白色,令人神往。冬天的季节,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喧哗;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浮躁。冬天的白色,好似一面镜子,照出所有的瑕疵,白色的恬静心情,令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或许在我的身上缺少了一份思考、一片宁静、一种坚毅的心情,所以,我更爱冬日的白色,给人带来的那份怡静的心情。

心情是什么颜色?心情是彩色的。在人们的心情里,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深蓝的大海,以及翠绿的椰子树,金黄的沙滩,到处是一片祥和,安宁。

世界因颜色而五彩,心情因颜色而缤纷。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实验小学

四五班

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