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英文教育论文

中学英文教育论文

时间:2023-05-30 09:38:35

中学英文教育论文

第1篇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的养成

每接手一届初一新生,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我都会跟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上课的要求:聚精会神,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声音响亮。书面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一丝不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口头作业要求:每天听读英语半小时,熟练朗读直至能流利背诵所教内容,坚持听读新概念英语。在给学生提出要求并经常进行检查督促、表扬先进鞭策不足者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总是满怀激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努力通过优美的字迹、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染学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是相当辛苦的,要听、读、背,还要搞懂很多英语语法的东西才能把英语学好。我告诉他们学好英语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并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聋人大学生周婷婷靠观察别人的口型都把英语学好了,成了留美博士,在纯外语环境中接受教育,可想而知她的英语水平已是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准。我们都是健全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力的养成过程。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我也身先士卒,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是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中师毕业生,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克服了很多困难,牺牲了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靠自学和函授先后获得了英语大专、本科、教育硕士的文凭,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的所作所为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的学生们都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每一届学生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英语成绩。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我在教牛津英语8BUnit7InternationalCharities时,我问学生Howdoyouspendyourpocketmoney?学生们发言很踊跃,有的说Ilikeeating,soIbuyalotofsnacks.有的说Ibuynewclothes.有的说Ibuyalotoftoys.此时我心情无法平静,现在的孩子在蜜罐里长大,根本不懂有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我慢慢地从电脑里打开我早已做好的PPT:一群群因贫穷无法上学的孩子,一批批因缺钱而无法治愈的病人,一只只处于困境中的濒危动物……一张张心酸的图片跃入他们的眼帘,他们呆住了,什么也不说,教室寂静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好似醒悟了,说:Ishouldgiveittothepoorchildrentohelpthemreturntoschool.接着一些学生说道:Ishouldgiveittothepatients.Iwoulduseittohelpthesepooranimals.接着我给他们介绍了一些国内和国际慈善组织,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把零花钱捐给这些慈善组织,使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觉得在备课时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熏陶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如7AUnit3Let’scelebrate教节日内容时我不仅给学生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和习俗,还给他们介绍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教育他们不要一味地崇洋,应该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如在清明节应缅怀先烈,不忘祖先,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好好珍惜。在重阳节不忘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上一份关心与祝福,在平时也不忘尊老敬老。8AUnit5和Unit6讲的是野生动物和鸟类,在这两个单元中,我与同学们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并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生活在同一蓝天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8AUnit8Naturaldisasters讲的是自然灾害,在教学时我引导同学们讨论当我们遇到这些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遇到台风、洪水、火灾、地震我们该怎么办。教给学生正确的安全自救知识并牢记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原则。8BUnit3Onlinetravel我在教Differentusesofcomputers时与学生讨论电脑的不同用途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脑原来竟然有十余种对学生很有用的功能,学生一下子惊呆了。我同时又引导教育他们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脑游戏,因为过度玩电脑游戏对我们的视力、身体、学习都有不利影响。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络,不要上不健康网站,应该用电脑搜索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学习新知识、练习英语听力等,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张晓华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第2篇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加强措施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就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存在。”格拉斯通曾指出:“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语言作为文化学习的工具,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作为载体,文化无法顺利地传播,同样,没有文化,语言就失去了表达意义的价值。无论从外语教学本身出发,还是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都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现代外语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适应越来越频繁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与日常往来。因此,学习语言必须学习相应的文化。学习外语,也得了解相应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本身。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引进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化及相关的交际期待,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重视语言运用是否恰当。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满足新世纪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家需要的是对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措施

1.增强教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跨文化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应该像学生一样,乐于充当学习者,多给自己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如主动与外籍人士交流,接近外籍人士的日常生活,到国外旅游、考察、学习等。同时,教师应该多参加短期和长期的跨文化培训,或者通过欣赏影视、书籍作品、浏览国外网站等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来自主学习跨文化案例,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体会、不断反思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的这些经验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手材料,是学生在以后的真实交往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教训,是培养学生与外籍人士的交流意愿的推动力量。

2.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心态。

不同文化的理解差异,是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理智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一方面,在各种教学场合的设计中,使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尽可能地体现这种有差异的情景、情境和情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以具体生动、幽默诙谐的方式体现,并广为传播,加深学生对这种差异性的体验和理解。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通过书刊阅读、实践交流等方式广泛获取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教师要依据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文化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融入到跨文化教学中,实现教学重点从“教”到学的转变。因此,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从文化研究专题、范围和方法上指导学生。确定跨文化交往的类型与范围,使学生通过语篇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语言,通过语篇的内容学习文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培养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搞民族中心主义,又不自我贬低。在研究过程中克服自己的文化偏见,摆脱自身价值观念的束缚,以科学的态度对大量原始文献资料加以梳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重视对学生文化教育策略能力的培养。

3.发挥合作精神,在课堂中实践创新。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体环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陈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会贯通,在外语课堂上成为并驾齐驱的两个轮子是全体外语老师需要通力合作实现的。根据跨文化专家对常用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目前常用的文化教学法可分为文化讲座、关键事件、文化包、文化群、模拟游戏这几种,这些方法教师都可以结合教材适当地在课堂上运用。但是有些方法需要教师花很多精力设计、实践。每一项文化教学的设计都是一项复杂工程,可借鉴的经验、资料在国内外都很缺乏,凭单个外语老师的力量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外语老师共同参与到文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开发中。分享各个模块的文化内容的教学设计,使文化教学方案越来越丰富、真实、实际,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著提高。

三、结语

在跨文化语境中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已成为近年来外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注意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里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能够增进中西文化交流,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彭鲁迁.文化教育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地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120.

[2]包晓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教育.教育前沿(综合版),2007/05.

第3篇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诸多方面,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强化其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能够走近学生并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自身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要以投入和热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更要努力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课堂并能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和自主发展中。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其次,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客观程度上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

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用等各方面。

在听的方面教师可培养学生多听的习惯,并给学生传授听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加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在读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语调习惯。这一方面教师可做的工作很多,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在说的方面,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力求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和谐自然,这样还可激发有些学生的当众说话的胆量和勇敢的精神。笔者还特别创设了课前FreeTalk活动,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每天课前几分钟的自由谈话让学生轮流讲小故事、小笑话或者播报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等,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

对于写的习惯而言,教师首先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笔者要求学生在高一年级每天练习书写,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又培养学生认真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也因有所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第一单元学习Annetooknatureforgranted这一句子时,要求学生模仿造句。之后笔者给学生一个例句以供参考:Doyoutakeitforgrantedtoaskmoneyfromyourparents?学生一下子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反思,不但掌握了这个短语,而且内心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洗涤。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正,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

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他们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树立威信。

其次,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师爱去包围他们。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并对此有强烈的表示,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屋及乌,爱教师,爱学科。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例如笔者的学生中曾经有一位理科学习成绩优秀而英语一般的学生找到笔者,说自己英语成绩不好,很苦恼。笔者就鼓励他既然能够学习好理科,那么就说明他不但聪明,而且能够做出努力,英语成绩不理想也许是方法还不科学,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然后就其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并且在课堂内外多督促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名学生英语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便他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学习了,总体成绩提高很大。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德育的渗透范围

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绪,最终要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大德育渗透的范围。

如举行英语朗读比赛,英语角,观看英语电影等活动。

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个优良的传统,每年在高一年级举办英语短剧表演比赛。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排练的过程中,参与表演的学生积极投入,苦练口语,背诵剧本,其它的学生热情服务,准备道具,做好后勤。这样有特长的学生才能得以展现,有热情的学生爱心得以表现,全班学生几乎人人参与,个个都有收获,也凝聚了极强的集体荣誉感。

另外,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我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投影机。自习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播放一些浅显易懂的英文电影,既能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英语文化,学习地道的英语发音,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提高了认识,发展了兴趣,使其在活动中继续深化对课堂所学的德育知识的理解,内在激情升华为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

总之,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内容,达到了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水融的境界,给学生双重收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艳琴.高中英语教学中隐性德育教育[J].校园英语,2009(1).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howtopenetratemoraleducationinEnglishclassroomteachingbydevelopingmoralfactorsintextbooks,attachingimportancetosentimenteducationinlanguageteaching,wittilyorganizingteachingactivities,teachers''''self-qualityandcolorful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thustorealizetheunityofintellectualeducationandmoraleducation.

Keywords:Englishclassroom;moraleducation;qualityeducation

第4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英语教学;高职院校;教师素质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将反过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渗透审美教育,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近几年高职教育盛行,各高职院校普遍扩招,造成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尤其是英语水平相对偏低,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参与其他课堂互动环节,甚至有学生连学过的单词都不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更严重的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别悬殊,教师很难做到分层次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最严重的是学校教学模式单一,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2.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唯理智教育”的盛行,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单一的向学生移植知识的过程,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跟高中相比也没什么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审美情趣对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作用,对待英语课本的讲解只是领读和解释生词、翻译课文,讲解语法,告知学生练习题答案,这样泛泛讲授,以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不注意补充课外知识,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缺少美的内涵,学生也只是埋身于题海和积累词汇,语法之中,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失去了它原有的美。

二、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挖掘英语学科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利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英语与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一样,都有它独特的语音、语调,如果再深入地感受,会发现它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另外,我们知道,任何民族文字的书写都会在使用中提出美化的要求,依照几何图形设计的英语字母流畅、简省、快捷,堪称绝妙的线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且都是名篇佳作,篇章多,题材广,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材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熔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于一炉,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是学生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的最好见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的文字美、音乐美、书写美、韵律美、节奏美;英语教材内容的文明举止美、异国人情美、风俗文化美,师生关系的融洽美、和谐美、教师良好的教学安排、精湛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均含有美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美的意境,诱发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求,使年轻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2.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博学博爱,敬德敬业,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宽容心,执著的追求,同时应认真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孜孜不倦地探求教学规律,把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首先必需具备语音知识,掌握规范的发音和朗读要领,把英语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展现出来,只有有了教师语音、语调的标准化,才有广大学生的语音的基本准确,才能使得大家感受到英语语音的韵律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应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前提。教师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要系统地学一些美学理论,了解一般的美学原理,学习美学理论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善于发掘学科中的美育因素,使美育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体,具备对美的形式的敏锐感受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地发明创造,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化、审美化,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陶冶。

3.美化课堂氛围。由于学生审美意识、趣味、理想、素养、经验等有差异,因此不能硬套一个模式,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字母、单词、句子的书法比赛,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追求,用事实让学生懂得“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用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欣赏需要有形象的感受、活跃的想象、情感的体验和理智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走入美的境界,从中获得感官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表现美,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学中,(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37页)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中有声有色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

总之,英语学科是一门技能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绘画、书法、音乐、表演、朗诵、编剧和导演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可以在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发挥一些特长激活课堂教学,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给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美的氛围,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审美的境界,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天地。学科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要求教师把艰苦的教学活动同深厚的审美修养融合起来进行美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运用美的规律以造福社会,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世界,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在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程广友,柴华.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与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第5篇

一、关注中职学生不同心理状态,改进其学习态度、增强其求知欲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快,为了更好的获取世界各地的行业信息,并进行国际上的交往,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非常重要。想让中国发展能与世界同步,那么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及专业技能于一身的优秀人才必不可少。许多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而提高自身英语能力、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很少能得到激发和实现。英语学科中包含了大量的语法、句型、词汇等,要求学生必须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记忆,这就让很多学习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出现了放弃学习英语的情况。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其学习的原始推动力,只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求知欲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明白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所以,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英语所存在的社会意义,端正其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和兴趣。

二、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课其实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英语技能的提高少不了课堂活动的开展。所以,建立起和谐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英语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法,为学生建立起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英语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相互讨论思考,最后解决问题。要让学生从完成题目、回答问题、参加情景表演等里获取到更多的成功感。这种成功后的喜悦感及满足感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多开展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体现自我价值,感觉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心理教学环境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学生的学习建立起了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老师在教学时绝对不可以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言语,课堂教学时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多说一些激励学生的话语,对回答不是很完整的学生也要多给予鼓励。这样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的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与认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心理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培养,学生的成长要关心,对学生的诉说要耐心倾听,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老师的教学中可以把语言学习和情感教学法有效结合,情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培养,让学习成果得到提高。老师可以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与学生简单的聊一聊生活及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与学生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得到释放。然后,老师的备课及授课可以坚持自己的个性化。英语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英语知识,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教学成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任务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和掌握知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是“任务驱动”法。相关理论指出,在实际情境中完成学习,能让学习者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设立问题推动学习,同时学习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老师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时要将不同的背景资料引入设计中,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英语学习模拟环境。比如说,英语课上老师讲完“Showingtheway”及“Askingtheway”用语之后,可以给学生设立出“问路”的任务情境,将学校做为任务场景,新生来报道作为任务背景,让学生之间完成老师为其设计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其中,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课堂变的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让教学成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根据中职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把教育心理学原理合理的运用到其中,依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完成教学设计,让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秦刚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批外语教师出国深造,亲身体验到掌握语言不懂得对方文化很难顺利交际的问题;而且语言知识的逐渐普及促使教师更自觉地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场合。近十年来,外语教学的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在教学中增加了对文化差异、文化理论的研究。 

1文化差异问题 

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的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得体。例如:上课铃响,教师进教室,学生起立,齐声说:“Good morning,teacher.”这在汉语中可以说:“老师好!”“老师早!”,但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在英语中teacher却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只是一种职业。在英语国家,中、小学生称呼教师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正如Woifson所说:“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和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的规则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语言学的相对性。”所以说,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并且反映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深入推广文化教育呢?本文试图从文化教育方面做些探讨。 

2文化教育的范畴 

首先,不要将汉英词汇一一对等,认为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外延上完全等同于汉语。汉英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词素和语意结构,分别表述不同的概念系统。然而这一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学生尽管用英语同本族人交流,却存在着编码和译码的错位。其次,尽管大多数学生已不在用“No,no. It’s really bad.”来回赞扬之语,然而他们常误认为字表意义相同的汉英语言,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尤其对言外之意理解不够透彻。最后,应该给学生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学生没有适当相关的背景知识,常表现为阅读速度缓慢,复述时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歪曲原文。 

3几种具体的文化教育方法 

3.1 开展文化比较活动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的是否得当。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或场合的问题应该指出来,使学生逐渐获得“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敏感”。在句型教学中学生容易只顾形式忽略内容,机械地操练,教师尤其需要不断地从旁提醒。

3.2 利用教具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例如,讲解house在英美一般指什么样的房子的时候,不如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其次,电影是了解西方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些是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电影,自然十分有用。好的故事片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提供丰富有用的材料。在美国,有的教师使用不同时期的电影使学生对各时期的社会习俗有所了解。电影《卖花女》是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语言特点和礼仪的一份绝妙教材。教师如能加以适当的指导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电影还是观察、研究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的十分有用的材料。 

第7篇

一、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是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的最重要方面。教师要从教学的第一堂课起就开始注意搜集、记录、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利用每个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广泛开展听、说、谈、写唱、游戏表演、竞赛等各种英语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及时发现他们各自的所长,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有成功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就会不断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是使他们学好英语的一条捷径。教学中,可以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听,包括课内、课外听。在课内要求每位学生应全神贯注地静听,那些好动、缺乏毅力和耐力的学生,起初总是难以适应,教师可一方面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谈心、鼓励,另一方面有选择、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听力材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不要过分关注他们不良行为,而应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单词听懂了,及时进行表扬,不可以用粗暴的态度来指责、批评他们。在课外,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常听录音带、广播英语,电视英语等,并寻找机会与他们就听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发现他们的进步。说的方面,教师要培养每位学生说英语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大胆地说,而说得错和对、好与坏、优与劣,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课堂上教师坚持用英语讲课,也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自己。读的方面,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每天的晨读,以增强他们的语感。同时经常举行朗读方面的比赛,如朗诵、演讲、讲故事等,来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写,是英语学习中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体现形式。除了通常的书面作业外,可以指导学生从写英文日记入手,教师课上选择恰当时间进行评阅,有的学生英语语法好,有的学生内容充实,有的学生甚至只是恰当地用了少量不常用的词,教师都要以十二分的热情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写上书面评语。给英语作业写评语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又应该充分利用的教学手段,书面的鼓励和赞赏,会让学生倍感亲切,让学生体味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也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学习的希望。

三、赏识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多年的教学活动使笔者认识到,绝大部分的差生、问题生,他们所缺乏的不是学习的能力而是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源泉,是学好英语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渴望,都有被老师、家长、同学认可的心理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抓住机会,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加以不间断的热情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建立他们的信心基础。那么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让学生真正地相信只有“我”可以带领他们将英语学好,这一点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足够地信服教师。其次,要特别注意让所谓的“差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因为这些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爱护、安慰、表扬和鼓励,所以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课堂上多说“Ok!”“Verygood!”“Excellent!...”老师富有赞赏性的微笑,高高翘起的大拇指,这无声的表情和动作比语言本身更有神奇的作用。总之,教育首先要有赏识,赏识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赏识教育承认差异,缩小差异;赏识教育充满人情味和活力,它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唤起他们对学习以及生活的热爱。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实践赏识教育,在赏识学生的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赏识。

作者:崔迎春工作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中心校大滩小学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导入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急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日趋增多,英语凸显其广泛性和必要性,应用和使用英语的人日益增多。较之过去不同的是在应用英语中已不单纯是简单的对话和交流,更多的是增进彼此的“碰撞”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或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英语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语音和语言的简单运用上,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言所赋予的文化背景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但是在日常英语教学和实践中,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狭义理解,通常只把语言当作独立的符号系统传授给学习者,语法和词汇学习成为语言教学的全部,缺乏对文化背景的学习,只停留在认知这个阶段,因此就会经常出现一些文化误区,从而影响彼此交流的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跨越培养学习者纯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超越文化隔界,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的知识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认识,使之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从而达到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效果。为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依赖性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文化教学远没有这么单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按照H·Ned Seelye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C文化,即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及科技文化,它指的是“人们的生活”, 即风俗习惯、传统和社会组织。虽然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点不同,但它们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言老师也必然是一名文化老师。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一部分老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实际不然。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双向文化导入,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

二、提高对引进文化因素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

第一,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把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交往中引发的误解发生。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第二, 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满足语言学习的要求。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在教授和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适当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学好外语,而且能够引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养成积极的汲取英语知识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在教学中把“技能”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在导入文化知识时,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内容包含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如在讲课文“Big Bucks the Easy Way”可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他们的家庭关系及父母子女自立性格的培养等文化观念,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活动、风俗和信仰的总和。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播的手段之一。不同民族的心理结构和世界观深埋于它的语言结构中,不同的民族语言都体现着各自民族世代相传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特征。总的说来,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这样我们很自然地把人类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成果,应通过外语教学这一中间环节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的目的语的文化能力上。文化因素一开始便有机地渗进了语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词语层次,语言在自身的历史中积累了无数“文化沉淀物”。因此,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便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学生不了解文化,要学好外语是不可能的,教师不注意文化教学,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应积极收集资料,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等。教师要理智客观地对待不同文化要抱着客观尊重的态度,不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汲取中西两种文化的丰富营养,英语教师不仅仅是英语语言文化的专家,也应当是中国文化的专家,所谓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教师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典范。

其次,还应以词汇教学为辅。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汇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使其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及其背景。了解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 “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 “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 “red flag”果(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 “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文化导入:如开设选修课程,教师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优秀书刊。 课余时间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既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可以组织课外文化实践活动,深入到外商独资企业中去开展工作实习、实地调查,组织有外国人参加的英语晚会,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开展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英语演讲赛、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课本剧表演。 邀请中外“英语通”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了解与认识。 向学生介绍各种英语节日,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组织大家一起过节,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通过这些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意识。

总之,在进行语言能力教学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地加强语言的跨文化意识的导入,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学习语言,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文化教育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对纯语言能力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使语言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美国语言家Hymes曾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 (possibility)、可行性 (feasibility)、得体性 (appropriateness) 和现实性 (actually performed) 。后两者因素与文化直接有关。得体性就是所用的语言要符合相应的文化背景。现实性就是要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传递与导入能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以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运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5.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进行联系,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是学习英语的主力军,他们在毕业后就要运用英语进行工作或者在相关行业工作,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使大学生们不但能够用语言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能够理解该国的文化和习俗,不至于在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纠纷。这就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提高学生在实际交往中的能力。

1 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本文中所论及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我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跨文化交际为重点。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很多人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他们的语法单词,学习说好这门语言的规律,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这门外语的文化背景,是很难达到有效的交流这样一个学习语言的目的的。大学生在经过多年英语学习之后,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交流所需的量,但真正能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不能只侧重笔试的成绩,而要以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为侧重点,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跨文化交际为重点。

2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与方法

2.1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英语教师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的主体,除了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外,还应传播所教授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本人应该具备这些知识,并且掌握传播这些知识的工具和方法。但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还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要教学方式,考试也是以记忆课本上的内容为主要方式,即使是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也经常出现错误或不知如何表达,而其实很多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很多人都只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相关文化的讲解。然而,可以说,在当前全球化经济贸易日趋广泛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要求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对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的了解,高校毕业生也是这些行业的骨干分子,因此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已经提上日程。

2.2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1)引入跨文化教学,加强平时自我学习;(2)提高本土文化修养,理解多元文化现象;(3)发挥教师合作精神,实践跨文化交流。

3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与方法

3.1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在学习英语时,重视音标、单词和语法的记忆,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语篇的理解。到语言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在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时,就会出现很多文化障碍,很多课本上没有学过的东西阻碍了成功的交际。很多人认为只要在交际中注意礼貌礼仪就不会出现麻烦,但礼貌礼仪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果一味地用本国的常识和风俗去套用,就会出现套错的现象,出现交际障碍。在不同的场景下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要用不同的说法,仅仅学会单词语法,而不会灵活运用,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的。所以,必须要树立起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2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1)在课堂上导入本土文化,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对应语都不是很熟悉,在与外国人的交际过程中只好使用音译法,从而产生误解。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是跨文化交际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都应该加大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力度。

(2)搜索相关中西方文化方面的电影和视频进行教学,可以以不同方法欣赏,边看边讨论或看完讨论或看完表演等,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相关用语,或同一场景下的各种不同的说法。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关设施。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教育需要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改革以及教师培训的改革等。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选择上进行改革和试点,逐步推进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推广;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以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文化的对比为资料的新型教材,来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教育理念、教学目的、评估手段和方法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能力教育,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增加教师培训、师资培养的计划,鼓励英语教师多参加培训,多进行海外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会逐步得到重视,这同时也是职业及社会的需求,希望这种需求会逐渐转化为整个外语教学界的改革,并不断使之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96.

[2] 王海英.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61- 62.

[3] 吕吉瑛.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问题[J].Crazy English Teachers:27-30.

第10篇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2.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3.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4.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5.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

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五、提高教师素质,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第一,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第二,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得以完成。第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综合上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教师,作用

 

一、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的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维载体,英语应用文在涉外经济、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根据岗位需要撰写相应的英语应用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典型模式,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丰富的学习机会,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改进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在阐述项目化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实例来探讨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

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论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通过构建真实任务情境,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际训练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实践能力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从教学目标来看,项目化教学突出实践性。传统教学是知识和技能的单纯传授,而项目化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于项目实施过程,教师不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项目实施过程,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与新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教学内容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跨学科性。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涉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信息来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来理解和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从教学形式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主动性和互动合作性。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中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育管理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和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需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项目化教学强调学习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学生以及涉及该项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和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合作完成项目。

从教学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中,师生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习信息,利用PPT、网页、动画、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进行成果展示。

从评估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多样性。传统教学评估手段单一,多采用终结性方式。而项目化教学评估手段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四、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

(一)准备阶段——项目设计、指导的作用

根据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学生生活、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师设计开发出与各项内容相适应的实践项目,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个人事务写作、文秘事务写作和商务事务写作”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构成教学内容。个人事务写作包括个人简历、申请信、求职信、求学信、名片、演讲稿等;文秘事务写作包括通知、公告、海报、总结、会议纪录、传真、电子邮件、备忘录、邀请函、致辞等;商务事务写作包括广告、建立业务关系、推销信、投诉及理赔信、询(报)盘、支付条款等。教师提出项目任务设想教育管理论文,与学生讨论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以“个人事务写作”这个项目下属的子项目“求职信”为例,确定的项目任务是了解求职信的内容与特点,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基本结构和典型词汇和句型。确定项目训练形式(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以及实训实施步骤。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讨论与此项目相关的知识,词汇,句型,范文;准备图书、PPT、VCD、视频等工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课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实施阶段——组织、引导的作用

课堂实训分为三个环节:案例讨论、错例修改、情景模拟训练。教师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实践教学环境,按既定的实施步骤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展示准备的案例,师生讨论引出第一个知识点:求职信的概念和特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求职信的组成部分及写作格式。然后由教师展示错误案例,提出问题,比如该求职信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体,应如何修改?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修改错例。演示范文,讨论总结求职信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以及常用词汇和句型。最后,进行模拟写作训练,以PPT文件、纸质作业、角色扮演、讲述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课外实训包括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相关案例,进行评析,仿写;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实战训练;结合专业学习、毕业求职或社会调查活动进行实战训练。教师提出目标,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教育管理论文,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定期检查、督促,实行过程指导。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均由学生唱主角,采用“交互式”学习模式,教师当好“导演”。从主讲人转变为协调者;从教学生转变为帮学生;从一言堂转变为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在项目化教学情境下,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加综合和复杂。教师需要在心理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善于合作的素质。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中国。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评价阶段——检测评估的作用

评价阶段是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写作资料的收集准备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实践、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位一体使评价更深入,更全面。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体验。终结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本课程期末考试情况作出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的评估者。

五、结语

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重视自我发展,树立实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和跨学科性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英语语言水平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了解涉外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以及对人才的要求教育管理论文,才能够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组织、实施项目活动。不仅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商务、外贸、文秘、旅游、物流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通过专题培训、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积累教学所需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此外,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评估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还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会用研究理论来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最后,由于项目化教学强调团队协作性,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仅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还要与同事,甚至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2]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方义桂.高职院校实施英语项目课程的师资要求及其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09,3.

[4]李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精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口语,中介语,石化

 

很多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学生的英语口语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英语表达能力就很局限,汉式表达频繁出现,而且有些错误屡改屡犯,无论怎样练习,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它即有学习者母语的特点,又有目的语的特征,它以母语为出发点,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不是目的语(Selinker,1972)。理论上说,随着语言的不断输入和学习量的增加,学习者的中介语最终会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终点。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达到目的语的终点,相反,他们的语言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教育教学论文,不但没有继续向前发展的趋势,反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Selinker将此现象定义为:学习者的中介语与目的语相关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趋于稳定的状态,它们并不受学习者年龄和目的语学习量等因素的影响(Selinker,1992)。

一、英语口语的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母语的负迁移

在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范之前,他们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规则运用到目的语之中。如果母语和目的语相似或者一致时,就会出现正迁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但若母语和目的语有所区别时,就会出现错误或不恰当的表达,这称之为母语的负迁移。长期的母语负迁移会对英语口语产生一定的干扰,如果这些不正确的表达长期被使用并僵化下来,就形成了英语口语的石化。

从语音上看,虽然英语中的很多发音都能在汉语中找到近似音,但是一些发音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这让学习者很难掌握好英语的发音.如一些学生将”Ithink”误说成“I sink”。在词汇层面,很多学生认为中英词汇是一一对应的论文下载。其实不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在文化外延上是不对等的。在句法方面,由于英语重形合,即句子本身的语法手段,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在表达“虽然---但是--”时,习惯于用“although-----but---”的形式。

2.交际策略与交际反馈

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有限,为弥补他们的语言缺陷,他们会借助回避,简化等交际策略达到交际的目的。Tarone指出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使用到一些交际策略,如“回避”,“换说法”“借词”“请求帮助”及“动作模仿”等诸多策略(Brown,2001)。Coulter认为学习者在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使用避免、简化等交际策略确实可以克服交际中存在的困难达到交流的目的,但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会减弱,要么完全停止学习进程,要么不再像学习初期那样重视自身语言水平的提高。这样也会产生石化现象(戴炜栋,牛强教育教学论文,1999)。

石化现象的交际反馈又称为“相互作用论”,其主要代表人物vigil和Oller认为人际交流传递着两方面的信息,即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认知信息以语言形式来表达,包括事实,猜想和信念。而情感信息是通过超语言形式来实现,如面部表情,声调和手势等。交际中的反馈信息会对学习者可产生肯定,中立或者否定的心理作用。Vigil和Oller发现,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是防止语言石化的最佳方式(Vigil& Oller, 1976)。因为在交际中,肯定的情感反馈和肯定的认知反馈会鼓励学习者继续采用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引起石化,而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会激励学习者在继续语言交际的同时,注重对自己的言语作出一些修改, 故能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3.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

学习策略的失当也是导致出现口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学习者在交流时经常将目的语简化,最明显的简化是体现在句法上。如,许多学生倾向于用简单的主谓宾结构、简单的时态来表达他们的观点。虽然这些简化的句子并不影响交流,但却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长远来看,学习者就不能自如地创造性的使用语言,阻碍了语言能力的提高。

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教师的不正确的语言输入和教材的不完备方面而引起的石化。一方面,由于有些英语老师缺乏语言的正规训练,他们不地道的语言运用使得学生缺乏正确的语言输入。比如,一些教师的发音不标准,学生就会模仿他们的发音,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石化。另一方面,教材或和材料的选择不当也会产生石化。如教材中为模拟的一些场景,或训练某个口语句型,出现的一些特定的貌似真实的语言输入,却与实际交流有一定的差距。一旦这些不地道的语言输入在脑海根深蒂固后,学习者就无法摆脱其影响,形成了语言习惯。

二、英语口语突破石化的对略

1.优化语言输入

地道的目标语输入是英语口语输出的前提,也减弱了母语的负迁移的干扰。所以在口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优化语言输入的质量。一方面,口语教师不仅在口语输入时教育教学论文,要注意发音标准,语调规范,措词准确,语句正确,以确保规范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也应该正确的评估学生的口语水平,并根据其水平提供相应的语言输入论文下载。最佳的语言输入是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当前口语水平,这样既能防止学生过分借助交际策略,也能防止他们对口语的失去信心。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也不能忽视教材甄选的重要性,摒弃那些语言和内容已过时的教材,选择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内容。如,将口语课本与日常使用的口语素材结合在一起。

2.采取正确适当的纠错方式

对于学生口语课堂所犯的错误,教师若是漠然视之,学生就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甚至会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口语石化。若是频繁纠正学生的错误,会使得学生产生焦虑感,也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因此,采取正确适当的纠错方式尤为必要。首先判断错误类型,如果学生所犯的错误不影响交际的错误,可暂时忽略,但若是阻碍了交际,就要指出他们的错误。依据相互作用论,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是防止语言石化的最佳方式。在口语练习中,如果教师能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给予情感上的肯定,鼓励他们继续用英语来交流,同时又巧妙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励他们对自己的言语进行改变,防止口语石化的产生。;

3.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观点过分强调交际的重要性教育教学论文,认为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之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成功地应对交际。这种教学忽视了语言既是一种交际手段,更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忽略了语言的变化性特征,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仅仅以交际为目的,更要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中,既要加强对交际策略,会话技巧等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要考虑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口语基本功的培养,不提倡过分依赖于简化,回避等交际策略。

三、结语

虽然英语口语的石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只要英语教师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语言输入,采取正确适当的纠错方式,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才能有效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10)

[2]Selinker, L. RediscoveringInterlanguage[M].London: Longman,1992

[3]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4]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5]Vigil,N.A & Oller, J.W. “Rolefossilization:a tentative model”. [J] Language Learning,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