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都德的资料

都德的资料

时间:2023-05-30 09:27:18

都德的资料

都德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资料袋评价;品德与社会;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81-01

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对学生机械性选拔与甄别,所以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同,资料袋评价要求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完整、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进行考核,提供学生更多自我学习和自主活动的空间,在相互学习与自我反省中实现不断进步。

一、认真收集和分析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资料

要想真正发挥资料袋评价在快乐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的品德素质现状以及过往的学习成果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以往的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没有充分感受到品德课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各种学习活动都是被动的,加上教师教学思想相对落后,品德课的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小学生在品德课堂上不愿意投入个人情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相对弱化,“快乐学习”也就无从谈起。资料袋评价在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做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然后开展积极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及时排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让学生能够真正“快乐”的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生命多么可贵”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收集学生对品德课学习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要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如是否爱护花草以及小动物等,然后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将作为资料袋评价的重要参考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资料。

二、强化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资料袋评价的认知

对很多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而言,资料袋评价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各方对资料袋评价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资料袋评价的在小学品德课堂上的贯彻程度。因此,资料袋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的应用,不应当将其仅仅看成教师支配的教学活动,而应当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他人互动参与的过程。首先,小学品德课的教师要实现教学评价观念以及角色上的积极转变,没必要深入到资料袋评价的各个环节,完全可以由学生为主导进行,只需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必要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即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资料袋评价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资料袋评价,必要时可以通过与资料袋评价相关的交流会、展示会、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进而赢得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在实施资料袋评价时多进行多方互动与沟通,共同把握和管理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在“成长日记ABC”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想了解自己的成长经过,所以很多学生具有建立成长档案的积极性,但是关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显然了解的最为清楚,因此只有实现了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资料袋评价,才能实现预期的资料袋评价教学目标,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品德课堂注入更多快乐因素。

三、明确资料袋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资料袋评价在小学品德课堂上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资料袋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获取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因此,资料袋评价不应当是终结性的资料袋评价,而应当是过程性的资料袋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出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尊心进行合理保护,所以只要是能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都应当作为资料袋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既要包括在品德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分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的选择,又要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况和意识表现。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品德课之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突出,具有尊重师长、爱护环境、乐于助人、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这些无疑都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集中反映,这比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获取“高分”也更具实际意义,以此作为资料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充分利用资料袋评价在品德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都德的资料范文2

关键词:高校院系资料室;教学科研;职业道德;数据库;资料搜集

随着高等教育的事业的发展,广大师生对高校院(系)资料室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院(系)资料室是作为教师教学科研、学生查阅文献信息资料获取情报、进行自修和切磋学术的重要园地,是以专业文献为主要典藏范围的小型文献情报机构,是高校资料室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院(系)资料室应具备的特点是:资料专业性强、藏书系统好、藏书质量高、提供方便、服务对口,从多方面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这就对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进一步做好资料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资料室管理人员本身应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者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资料室是学校院(系)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执行和完成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都离不开图书、资料,离不开图书馆、资料室。因此,资料室的开办水平和建设水平,就已成为评价高等学校各个学院(系)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标志之一。而我们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修养程度,则直接影响着我们高校院(系)学科建设的水平、影响着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水平。

因此,作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就要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要进一步明确高校院系资料室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这个“服务性”又决定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师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内涵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默”、“敬”、“博”。

“默”,默默奉献,甘为人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读者服务,是我们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敬业就要敬重我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职业自爱,以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为荣,以树立图书资料室良好社会形象为己任。

“博”,就是知识广博。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服务的读者是广泛的,因他有各个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所组成的院系。这也决定了师生和科研人员以对文献信息的资料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首先要当好信息资源的发掘者、信息内容的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因为资料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学科,客观存它是许多业务都是教学和科研的组成部分和前提劳动。所以说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开展业务知识。

二、院系资料室应从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学和科研建设服务

1. 为教学与科研做好图书资料的采购服务

教师和科研人员是高校学院(系)办学的核心力量。作为高校院(系)资料工作人员,在订购图书资料方面应该多与教师和科研人员探讨勾通、多交流,想方设法在购图书资料时按他们所需在进行采购做到满足他们在教学、科研的需要。尤其是对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更应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这对于院系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国内公认有一定影响且学风正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整体学术水平高、团结协作、具有活力的学术梯队,并造就一批跨世纪年轻的学术带头人。” 学术梯队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院(系)资料室是支撑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资料室在做好为全院(系)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要向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方向倾斜,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以及重点科研项目提供专项服务。

2. 建立院系资料室的特色文献库和文献资料数据库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专业资料室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当树立新的收藏观念,既要搞好传统文献的收集,又要重视网络电子资源等虚拟文献的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文献信息收藏体系,广泛采集网络资源,丰富虚拟馆藏。第一,收集有关数据库地址及机构地址。凡是能提供大量相关的科研项目、研究信息及数据网址的都是我们收集的对象。这样,能帮助读者从尽可能广的空间,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第二,下载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的网上电子出版物,利用E-mail方式搜集网上专题讨论的动态信息,并分门别类编成索引。第三,利用信息网络开展采访工作。

高校专业资料室在建立现代化文献收藏体系时,收藏的文献类型要因类而异。在采购专业工具书、索引、书目等文献时,由于此类文献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查找文献定的信息内容,“快、准、全”是读者检索的主要目的,因而购置这类文献,应选择数字化文献。对于专业著作、学术期刊、会议资料及毕业论文等文献的收藏,考虑到人们的阅读习惯,选择印刷版则更为合适。总之,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献与数字化文献协调收藏的关系,方便读者利用。

特色数据库是指根据文献资料开展的具有独立内容的文献数据库。院系资料室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做出目录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独特新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网页,设立网址。将资料室的信息资源与图书馆的信息资料在校园网上并网运行,使全校的师生都能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情报资料,真正实现校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新形势下,图书资料室人员要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为教学、科研尽心尽力,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秋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唐曙南,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0期

都德的资料范文3

[摘 要] 唐德刚先生,作为海外华人中从事口述史的开拓者,其口述史著作众多,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口述史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其从事口述访谈到口述资料的整理、撰写等一套的方法,对当下从事口述史实践尤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唐德刚先生;口述史;认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11-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56[本刊网址] http://省略

近年来,国内各种媒体、网络、和图书出版等都出现大量关于口述史方面的节目和书籍等,涌现了一股“口述史热”。在深入追溯这一股热潮背后的领军者时,让人不得不提起作为海外华人中从事口述史研究的开拓者――唐德刚先生(1920――2009年)。作为海外著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史学著作很多,如《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等,但使他蜚声海内外和富有开创性的是他口述史的研究及其著述,其口述史著作有《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顾维钧回忆录》和《张学良口述史》等。大陆史学界很早就直接或间接地把唐德刚先生的这些口述史翻译介绍进来了。笔者学识浅薄,谨以此文,欲在唐德刚先生口述史学及其方法论上有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和总结,以就教大方之家。

一、唐德刚先生对口述史之认识

唐德刚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长期从事着口述历史的实践工作。从他所做口述史对象来划分,其口述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系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和事件的口述史。有《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亦云回忆》和《张学良口述史历史》;一类是能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人群。有《战争与爱情》和《桃园县的“下中农”》。

经过多年做中国近现代口述历史的实践,唐德刚先生对口述历史涵义也有着自己的阐述,他说:“所谓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写就能完成的,而是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诚然,依唐德刚先生的表述,在口述部分之外,口述史家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所得口述资料为凭借,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积极构建口述历史。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他在比较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总结了口述历史与一般史料的异同,他说:“口述历史是活的史料,其他史料是死无对证的,口述历史可以慢慢谈、慢慢问,可以加以补充改正,而其他历史就不能如此。”对口述历史的作用,他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口述历史’的好处,便是让历史上的英雄们自己现身说法,去说个痛快淋漓,信不信由你。”而且,唐德刚先生善于从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传统史学中探求“口述历史”的传统。在我国传统史学中,他认为《史记》中记载的“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是我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实例。又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把我国有记录的“口述历史”的源头最早追溯到孔子作《春秋》算起,并且认为《论语》也是由孔子口述、其学生或其学生的学生记下来的,自然也是一部口述史。在西方传统史学中,他认为从古希腊、罗马的荷马、希罗多德的作品到《马可•波罗游记》等,都是“口述历史”。在论述口述史与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时,身为海外著名的史学家,他兼容并包,大胆、批判性地吸收我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中有益主张。我国传统史学有“六经皆史”、“文史合一”、“诸史皆文”、“史以文传”等主张;西方史学很早也有“二经皆史”之说(二经为《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史学发展到当代,在西方更涌现了“史学若文学”等主张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浪潮。虽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种种缺点和不足,如强调叙事中的虚构性等,但在历史的叙述中加强文学性是值得借鉴的。在口述史的叙述中,他积极用生动、幽默、诙谐的笔法来写口述史,增强了口述史的可读性,他说:“现在搞口述历史要像桃园三结义一样,把历史、文学、新闻三位结成一体,变成刘、关、张三兄弟,就可以写成很好的历史了。”

二、唐德刚先生口述史之方法

唐德刚先生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中从事口述史学的开拓者,其从事口述史的方法、技巧和原则对当下从事口述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学识有限,试着从口述史访谈、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等方面对他的口述史方法做进一步的探求和总结。

(一)在口述访谈方面

一部口述史著作的产生,口述访谈是其至关重要的部分,否则就不能称其成为口述史。唐德刚先生长期从事口述史实践,其形成了自己一套访谈方法与技巧。

首先,在口述访谈的方式上,他采用的是口述史访谈中最为流行的一对一的访谈,即访谈者与受访者一对一的交流。从他目前流行于世的口述著作文本中可以窥见其当时访谈的方式。如在《胡适口述自传》中有“唐君,你还要我说什么”、《张学良口述历史》中随处可以见到“我跟你说一个人”、“我跟你讲”等这样的说话方式。从这些口述著作中留下的当时访谈痕迹可以看出其所采用的访谈方式为一对一的访谈。他之所以采用这种访谈方式,这一方面是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对他所指派的要求,人员有限,只能一对一;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与受访者有很好的个人情谊,易于一对一的访谈。而且,这种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易于互动交流信息,可以更好地让受访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在访谈的技巧上

他所做的口述史都大多是个人生命史的口述史。唐德刚先生由于熟稔中国近现代转型社会的这一段历史,他把所做访谈对象一生的经历,按逻辑结构和时间顺序,划分为若干专题,编成访谈写作大纲,每次访谈都围某一专题的重大事件与受访者进行访谈交流,有的放矢。这种技巧是他从做胡适、李宗仁口述史中总结得来的。在做胡适口述史时,据他自己记述:“我先把各章的情节研究一遍,找出个有系统的小‘节目单’,并把这些节目有关的资料和情节稍加汇编。‘访问’之时,我就根据这个单子和资料,向胡适发问,或请胡公自动叙述。”从他一生著作中“用功最深”的《李宗仁回忆录》的访谈技巧中更可以窥见其口述访谈技巧的娴熟。据他自己记述:“我把他一生光辉的经历,大致分为若干期,他同意后,我又把各期之内,分成若干章。他又同意了,我乃把各章之内又分成若干节和节内若干小段。其外我又按时兴的史学方法,提出若干专题,来加以‘社会科学的处理’,……每次访问时,又只认定某章或某几节”。

而且,他口述访谈的技巧还表现在,虽其有很深的史学功底,但他每次访谈前都事先准备详细,而且在访谈中很有技巧性地从旁提示资料,让访谈者能回忆所经历的历史场景,说出自己的故事。据他自己记述,他在做李宗仁的口述访谈时,都先把每次访谈专题的客观背景讲清楚,然后再请受访者讲述自己在这段历史史实中所扮演角色,然后说出自己的故事。不仅如此,他很善于和受访者在口述访谈之外交谈、交心,聊些“无记录的谈话”,他说:“这些不经意之谈,往往却沙里藏金,其史料价值,有时且远大于正式访问。”这个技巧是他从做胡适、李宗仁口述访谈中得来的,屡试不爽。

(三)在口述史访谈原则上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静静地、认真地倾听受访者的心声,这也是口述访谈中最重要的原则。像李宗仁、胡适、张学良辈等,晚年生活在异乡,英雄坐老,孤寂难以排泄,唐德刚先生对他们所做的口述史,正好是他们排遣苦闷的方式之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唐德刚先生能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也很难说出自己的故事,他也很难写出当代几部寥寥可数的畅销口述名著。据唐德刚先生自己记述,他在做李宗仁口述访谈时,经常“天南地北地聊天聊到深夜”。

(四)在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方面

唐德刚先生在口述资料的整理和撰写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总结:

首先,在口述资料的整理、筛选上,他有一条重要的方法,即把口述访谈资料与文献、图书资料相互印证。遇到受访者所述史实不正确时,他都是回头及时整理并把正确的资料加进去,以求符合历史事实。这条重要方法是他多年从事口述史实践、研究的经验之谈。他说,“口述资料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资料加以印证补充。……不过李宗仁的口述历史,统计起来,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他口述,百分之八十五是我从图书馆、报纸等各方面资料补充而考证而成的。”他在整理、筛选李宗仁口述访谈资料实践就是这条方法的最好实践明证。据他自己记述,“他所说的大事,凡是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我就会给他‘箍’掉了。再就可靠的史料,改写而补充之。”他所用的补充资料都是“可靠的史籍、档案和当时报章杂志的记载”,这样就可以“考据出确信无疑的历史背景”,竟而“再用烘云托月的办法,把他‘口述’的精彩而无误的部分烘托出来,写成一部信史”。

其次,在口述史的撰写上,他也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在口述史的撰写中,他尽量保持其口述访谈史料的语气和原貌,做到原汁原味的口语化风格但又不失其真实性。从目前他出版发行的口述史著作中不难看出这样的撰写特点。据他自己记述,他在撰写《李宗仁回忆录》中,“尽可能保持他口述时桂林官话的原语气,和他对政敌、战友的基本态度。……他如有少许文字上的改写,我也尽量保留他那不文不白、古里古怪的朴素文体,以存其真。”这样就有利于保持口述历史的原貌和真实性。

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各个受访者的综合素材和实际情况,在口述史的撰写上对各个受访者的口述史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胡适口述史的撰写中,他创设了一种受访者口述和访谈者注释的综合模式。从《胡适口述自传》可以看出,唐德刚先生的注释部分在整部口述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朱旭晨对唐注总结的那样,“从内容看,这些注释涉及中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有的指出正文所提问题的参考书目及出处,有的对各种学术及制度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对胡适及其他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评论等等,不一而足。”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德刚先生还把他在做其他口述史中所得到的口述证据通过注释的形式补充进去。如,他在撰写胡适口述认为1915年日本要的“二十一条”是中国外交部故意泄露于世的这一史实时,他就在注释中征引了他1960年做顾维钧口述史的口述资料以证明这一史实。其撰写中区别对待的例证还有,他在撰写李宗仁口述历史时,是先写中文稿后写英文稿,他说:“这中英二稿,并非一稿双语,而是一宗文稿在撰写程序上的两个阶段。中文稿实是‘初稿’而英文稿反是‘定稿’也。”

综上所述,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从他对口述史的认识,到口述访谈到口述资料整理、撰写,唐德刚先生都给后世从事口述史实践和研究的工作者留下来宝贵的方法财富。唐德刚先生口述史的认识与方法为当下不断发展的口述史学提供了借鉴的理论与思路模式。总之,作为海外华人学者中从事口述史学的开拓者,唐德刚先生的口述史的认识与方法,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和口述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2.

[2]唐德刚.胡适杂忆[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0.

[3]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都德的资料范文4

表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了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决定了道德领域的对立和斗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道德的变化。

【关键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道德体系;决定作用

示道德的社会根源、社会本质和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从各个方面探究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同样,从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依赖性出发,也能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消费资料的分配方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在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对道德体系的决定作用时,应着重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社会经济结构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和核心,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核心。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经济结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历史形态。与此相适应,社会道德体系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类型。

首先,原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以家庭、胞族、氏族、部落等公共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的关系十分简单和狭隘。

与原始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道德,便是同风俗习惯混为一体的淳朴道德。

其次,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不同阶级的道德。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社会不再存在统一的道德体系,而是形成了各自不同阶级的阶级道德。而且,随着私有制的历史形式的改变,阶级道德也不断更换着它的社会内容和阶级实质。例如:与奴隶主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形成了互相对立的奴隶主和奴隶阶级道德。同封建地主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形成了互相对立的地主阶级的道德和农民阶级的道德。同以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相适应,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道德。最后,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将最终形成作为全人类道德的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基础上,是由无产阶级道德发展而来的新型道德。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建立时间较短,经济结构中多种所有制并存,以及旧道德体系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了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1]这种作为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对于各种社会或阶级的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都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首先,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利益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或者说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是区别各种道德体系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可表现为多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在于追求整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从属于整体利益呢?还是追逐个人利益、以及整体利益从属于个人利益?各种社会或阶级的道德体系,都是根据这样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确定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原始社会里,氏族、部落在调整内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关系时,所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都是自发地追求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将个人利益溶于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之中。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道德虽然也会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但实际奉行的道德原则,总是追逐个人或者阶级的狭隘私利,公开或隐蔽地使社会整体利益屈从于他们的狭隘私利。公有制社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在各个发展阶段上,都要求人们自觉地追求社会整体利益。

其次,利益决定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适用范围。各种阶级或社会的道德体系,其原则和规范,究竟能不能真正成为社会统一的道德行为准则,发挥作用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它是不是真正反映社会的整体利益,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内部由于有着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即个人利益和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完全一致,所以才有了氏族部落统一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各个阶级社会中,从根本上不存在共同的社会利益,因此,各种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各自阶级的利益中引申出来。所以,除了某些人类公共生活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以外,任何一个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都不能真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统一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和严格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经济关系在成熟度上不同的两个阶段,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同样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总的来看,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是由作为经济关系表现出的利益和利益关系所决定的。如果社会不存在共同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有全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原则和主要规范。

3.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决定了道德领域的对立和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各种不同道德体系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的,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这种对立和斗争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内的矛盾和冲突所决定的。

首先,道德领域内的对立和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展开的。

在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体系中,由于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由此决定了人们获取社会财富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特殊利益。社会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为了争得自己的应有利益,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也形成了自己相应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道德体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表明,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源于各自的经济利益,这也决定了一切阶级社会不同的道德体系,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其次,各个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也决定了它们道德体系的社会地位。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的道德体系,有的居于支配地位,有的则居于被压抑的地位。从历史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体系,总是先后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奴隶、农民和无产者等劳动者阶级的道德体系,则总是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剥削阶级的道德体系,之所以能够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多么“高尚”,而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时的生产关系中居于统治的地位,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因此,被剥削阶级只有改变了自己的经济地位,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道德的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切道德体系的兴衰和起落,进步与消长,归根到底,也都是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状况的。

都德的资料范文5

表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了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决定了道德领域的对立和斗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道德的变化。

关键词: 社会关系;经济关系;道德体系;决定作用。

示道德的社会根源、社会本质和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从各个方面探究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同样,从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依赖性出发,也能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消费资料的分配方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在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对道德体系的决定作用时,应着重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社会经济结构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和核心,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核心。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经济结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历史形态。与此相适应,社会道德体系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类型。

首先,原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以家庭、胞族、氏族、部落等公共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的关系十分简单和狭隘。

与原始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道德,便是同风俗习惯混为一体的淳朴道德。

其次,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不同阶级的道德。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社会不再存在统一的道德体系,而是形成了各自不同阶级的阶级道德。而且,随着私有制的历史形式的改变,阶级道德也不断更换着它的社会内容和阶级实质。例如:与奴隶主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形成了互相对立的奴隶主和奴隶阶级道德。同封建地主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形成了互相对立的地主阶级的道德和农民阶级的道德。同以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相适应,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道德。最后,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将最终形成作为全人类道德的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基础上,是由无产阶级道德发展而来的新型道德。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建立时间较短,经济结构中多种所有制并存,以及旧道德体系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

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了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1]这种作为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对于各种社会或阶级的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都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首先,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利益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或者说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是区别各种道德体系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可表现为多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在于追求整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从属于整体利益呢?还是追逐个人利益、以及整体利益从属于个人利益?各种社会或阶级的道德体系,都是根据这样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确定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原始社会里,氏族、部落在调整内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关系时,所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都是自发地追求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将个人利益溶于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之中。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道德虽然也会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但实际奉行的道德原则,总是追逐个人或者阶级的狭隘私利,公开或隐蔽地使社会整体利益屈从于他们的狭隘私利。公有制社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在各个发展阶段上,都要求人们自觉地追求社会整体利益。

其次,利益决定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适用范围。各种阶级或社会的道德体系,其原则和规范,究竟能不能真正成为社会统一的道德行为准则,发挥作用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它是不是真正反映社会的整体利益,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内部由于有着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即个人利益和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完全一致,所以才有了氏族部落统一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各个阶级社会中,从根本上不存在共同的社会利益,因此,各种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各自阶级的利益中引申出来。所以,除了某些人类公共生活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以外,任何一个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都不能真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统一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和严格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经济关系在成熟度上不同的两个阶段,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同样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总的来看,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是由作为经济关系表现出的利益和利益关系所决定的。如果社会不存在共同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有全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原则和主要规范。

三、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决定了道德领域的对立和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各种不同道德体系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的,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这种对立和斗争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内的矛盾和冲突所决定的。

首先,道德领域内的对立和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展开的。

在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体系中,由于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由此决定了人们获取社会财富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特殊利益。社会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为了争得自己的应有利益,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也形成了自己相应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道德体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表明,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源于各自的经济利益,这也决定了一切阶级社会不同的道德体系,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其次,各个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也决定了它们道德体系的社会地位。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的道德体系,有的居于支配地位,有的则居于被压抑的地位。从历史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体系,总是先后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奴隶、农民和无产者等劳动者阶级的道德体系,则总是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剥削阶级的道德体系,之所以能够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多么“高尚”,而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时的生产关系中居于统治的地位,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因此,被剥削阶级只有改变了自己的经济地位,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

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道德的变化。

都德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新材料 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七个产业作为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定位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此后,各省、市地方政府纷纷结合各地实际,相继编制出台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子规划,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各地方“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四川省德阳市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是德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大重点优势产业。近年来,德阳市新材料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通过比较和分析,本研究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的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

一、德阳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德阳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

德阳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工业重镇,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较大,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新材料产业拥有中国二重、龙蟒集团、得阳科技、宏达集团、金路集团等10多家重点企业,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2010年,德阳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72.15亿元。按照德阳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将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二是新材料种类较多。德阳新材料产业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大型铸锻件、钼材料、镀镍基纳米复合镀层材料、硬质合金密封环、新型轴套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优势新材料产品涉及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

(二)德阳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障碍。

客观地说,国家层面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非常准确和符合新材料产业现状的。当前,许多地方性新材料产业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德阳新材料产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需要着力解决。

1、缺乏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虽然地方性规划中都提出了保障措施,但大多属于格式化内容,受官本位思想和部门利益羁绊,一些有益和有效的保障措施不能落实到位,社会资源尚未真正向新材料产业集中。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各层次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发展新材料产业战略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长效人才保障机制急需建立。新材料产业是一个人才、技术和资金三位一体的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少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荒,但高端人才的数量和梯队建设依然堪忧,特别是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紧跟产业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队伍需要着力打造。

3、从战略性高度和要求解决发展认识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持有者需要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新材料产业内部细分复杂,产业进入和发展涉及因素复杂。企业和资本都有逐利的天性,对于新材料产业战略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可避免会受到牵制,这就需要政府这一最大社会资源掌握者的高瞻远瞩。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极易出现几种认识误区和做法:一是认为有矿产资源,就将与矿产资源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视作新材料产业,而忽视了主要产品集中在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不够和科技支撑不足的现状;二是认为设立科技引导资金就能够以少量的引导资金撬动企业大量资金投入,从而忽视了企业市场化的特征和企业真正对于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如减税)的期盼;三是一味追求产业GDP指标,将不少传统材料划入新材料产业,满足政绩考核要求,严重忽视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和地位。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德阳市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即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可以看出,这种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宏观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就是产学研合作。因此,可以期待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建立一个人才聚集、设施齐备、信息互通、功能完善、技术一流、资源共享的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协调各方利益,积极推动各方协同创新,全方位实施产学研深度合作,解决制约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大瓶颈,促进产业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政府主导,高校承办,提高各类资金的投资效能。

受我国国有资金投资政策限制,国有资金与民营资金对接存在体制障碍,国有资金很难直接投入民营新材料企业,民营企业必须联合国有企事业单位以项目为载体才能获得国有资金的投入,且在联合体中处于依附地位,势必极大挫伤其积极性;而国有新材料企业或科研机构在获得国有资金投入后分散性购入的大量研发仪器设备,却往往以保护企业机密为由,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共享几乎变得不可能,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国有资金投资效能低下,社会效益差,即使是在国有企业之间,这种壁垒也是不可逾越的。因此,在政府主导下,由高校作为承办主体,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示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新材料领域内的组分、质量、性能等基础性数据集散地,为关键材料开发和应用提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该平台可以作为国有资金与民营资金互通的纽带,一方面平全适应国有资金投资政策,承担国有资金的申报、分配、监督的职能,能够合法设立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成立的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新材料产业基金;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政策和合同约束广泛吸纳民营资本,并且可以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与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及股权质押融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展私募或创投基金、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或集合债券等,为各类新材料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共同培养,共同使用,构建科技人才的超级市场。

由于新材料产业属于人类科技发展前沿,专业细分明显,因此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新材料企业、科研机构在引进新材料科技人才方面都存在顾虑,担心引进人才的不适用性增加企业负担,而立足于企业内部培养又存在培养周期长的弊端。两难之下,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或者与高校开展横向合作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这种机制下的科技人才的高流动性导致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新材料产业科技人才共享机制(培养和使用)的建立只能依靠产学研公共平台来完成,由平台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根据企业需求,通过设立人才引进基金,在国内国际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才的待遇政策和激励政策,建立一支能够突破关键技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二是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知识密集型特点,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实时对接,实现科技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同步与吻合;三是通畅人才共享渠道,消除企业顾虑和人才制度的消极因素、增强科技人才的事业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有效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形成良性人才制度。

(三)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强化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撑。

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基础性行业,其研发及推广应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种人才,与上下游密切相关,依靠企业自身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急需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新材料的研发,其转化、试制和市场化生产都需要一支专门化技术人才队伍予以保障,不断培养和提升这支专门化技术人才队伍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已经暴露出有效市场推广和产业化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的短板,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产学研平台载体建设,一是促进技术交流和产学研联合,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力求在关键技术和重大领域取得突破;二是支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技术联盟,由原来单一的项目合作转变为全面合作,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三是通过高校将企业的需求反映在人才培养中,做到与市场相接轨,同时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高校的科研进行支持,保障高校在创新上的投入,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对整个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撑。

三、结束语

新材料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探索和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解决制约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大瓶颈,形成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

基金项目:四川省德阳市社科联2012年课题

(作者:唐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肖峰,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泽忠,李志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景德.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2012,(1):37-38.

[2]刘民.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材料产业,2011,(11):32-36.

[3]王友军.山东省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11,(9):203-204.

[4]易静华,郭红侠,俞红卫,等.宁夏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科技和产业,2012,(1):12-14.

[5]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谈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国科技产业,2012,(3):62-65.

[6]翟向阳,潘立本,钟文乐,等.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行政功能与作用.职教论坛,2006,(2):23-25.

都德的资料范文7

怎样才能让孩子真真实实、扎扎实实地投入其中,乐此不疲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

一、明确要求,规范导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做任何事如果没有细致明确的要求,事情总是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布置课前预习时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导,让他们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课前预习的要求不能太宽泛笼统,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刚开始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我们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或预习作业,利用问题或表格的形式为学生课前收集材料指明一个方向。同时,由于孩子持续活动的时间短,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课前的预习量要少。对于一课的预习准备,可以进行分类分割,采用全班学生分工协作的方式,每个学生完成一两样,让孩子扎扎实实地去做,从而保量又保质。

例如,在教学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生命之水在枯竭》这一主题活动时,在了解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预习学案: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8.《生命之水在枯竭》预习学案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等级评价: _________

1、水有哪些作用呢?请你说一说。

2、小水利专家报告会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请你利用各种资源,如书籍、网络、参观、访问等方法调查一下水资源现状吧!

A地球水资源现状:

B我国水资源现状:

3、小记者在行动

A. 是什么原因导致水资源如此匮乏?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参与调查吧!

B.我们身边有污染或浪费水的事例吗?想一想水资源被污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

4、我做节水小卫士

你能为节约用水和减少水污染想出那些好办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预习任务,我对学生做了如下指导:

1、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搜集资料的途径:看电视、阅览报刊杂志;访问家长、老师;上网去搜索信息;当然还可以从其他学科学习中去获得各种信息。

2、将品德课和信息技术课有效整合,让学生能快速地从网上获取所需资料。

3、教会学生“剪报”、“记笔记”等方法。

这样,通过明确的要求,细节处的指导,孩子们活动起来就有了目标,有了途径,有了方法。但是这么多的预习任务要每一个学生都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这些任务分给小组成员去做,每个同学也不是什么都要调查,只要分别搜集了解1—2项。这样,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可能做好。

二、用好评价,落实行动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儿童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课前预习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依傍评价,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内心的需要。每次上课前一天,我总会留意孩子们的表现,对课前的预习进行粗略地了解统计,有时也让班干部或者积极分子帮忙调查:哪些同学去搜集材料了,哪些同学搜集的材料多,哪些同学搜集的材料好(有价值的),哪些同学努力了……然后及时进行评价奖励。

及时评价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所以学生每次搜集材料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以此来激发他们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评价不但要关注预习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我们在每次预习评价时,都会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本人自评、同伴互评、小组共评,倡导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

(2)评价方式多样化:打分数、画五角星、画学生喜欢的图案、写上教师激励性的评语,当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时用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动作,给学生鼓励。

(3)提供展示的平台:把学生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在教室的一角展出,让学生互相阅读、欣赏。这样,不仅使学生共享资源,丰富视野,更会使其受到莫大的鼓舞,在下次的调查活动中表现更加出色。通过多元地评价,使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到更全面认识。

三、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预习情况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所收集到的材料形式单一,仅限于文字资料,而且对于课本外的材料收集少,这也是我们在三环节教学改革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分析其原因,首先从外在因素说起。我们农村小学,学生没有电脑的家庭占多数,可以上网、可以打印的更少得可怜,网上查资料确实有困难;目前学生手中的图书难能查到相关的资料,加上农村家长意识淡薄,认为为这样的副课花大精力,不值得,不愿意配合。这为上好品德课产生了巨大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课前准备充足的材料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家长对品德课的重视,调动学生预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体验课前预习带来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品德学科在今后‘三环节’教学改革中努力的方向。

都德的资料范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纵观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其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

2、授予学生道德规范与交往常识,从而增强其交往与合作技能。

3、授予学生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各种制度规章,增强其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4、明确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1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1.2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1.3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校,信息相对溃泛,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教师更应该多加收集,在教学中多将其联系到相关知识点当中来。然而在教学中,政治老师们或只顾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不贴近学生实际,不联系实际生活;或偏离教材,只谈教材之外的事例,安排教材之外的练习,本末倒置;有些甚至连教材中的资源都没有充分运用,更不谈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本末皆未顾及。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2.1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们的内在联系,以致顾此失彼。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每一课、每一框题的编排一般都包括课题、小标题、正文、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相关链接材料、思想练习等几个部分。这种编排的意图就是要使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补说明及拓展延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这一编排意图,没有深入分析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直接根据教材中罗列的知识点提出观点,说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案例分析问题,也不注重通过说明加以说明延申知识。

2.2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置生活实际于不顾,对时事动态也不加以关注,不注重将教材知识与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并重”。

3.1图文并重育人思相。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循环利用资源”时,在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一头雾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既循环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用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再者,中学生对图画图片的浓厚兴趣亦不减小学时代,充分利用插图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4.课内外练习并重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便不知从何思考,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都德的资料范文9

笔者作为辛亥后裔和黄埔后裔,旅居海外,时时感怀祖国和家族在那段激荡壮阔的特定历史环境中的非同寻常的境遇,内心总有太多的感慨和遗憾。拂去历史的尘埃,

掩上前辈鲜为人知而又充满悲怀的历史一页,2013年春,当笔者把这件躲过浩劫与灾难得以保存至今的祖传宝物――明正德青花缠枝龙纹葫芦瓶予以展现时,引起关注,

新华社在2013年5月对这件明正德年间大件瓷器加以特别报道。

回首过往,持此宝物的家族成员之一早年去海外留学后参加了中国同盟会,与中华民国领袖孙中山,以及吴佩孚、冯玉祥、、马相伯、于右任、庄蕴宽等爱国将领、闻人结为知己。家族中另有成员为国军著名将领,与宋美龄、蒋经国、李宗仁、孙立人、张自忠、王耀武、宋子文等要人结下了一段深厚友谊。笔者现将这件葫芦宝瓶呈现给读者,与大家一同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文物在冥冥之中所蕴含的神奇力量。

古往今来,道教的灵物非葫芦莫属。明武宗正德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帝王,明正德时期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青花瓷器上承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历朝,在胎釉、造型、青料、纹饰方面有独特之处。明代正德朝(1506~1521年)历时16年,正德青花瓷存世无多。分析前朝青花瓷的变化规律,结合馆藏正德青花瓷器、江西景德镇新平公社正德十二年(1517年)墓出土青花缠枝莲纹罐、江西鄱阳正德十五年青花缠枝莲花龙纹残品等标准器物,及日本久志卓真著《支那明初陶瓷图鉴》,不难看出这件青花缠枝龙纹葫芦瓶具有正德早期青花瓷的明显特征。

该葫芦瓶造型庄重挺拔,纹饰上下共分五层,接痕明显。圈足滚圆,显粗糙,土沁和土锈依稀可辨。底书“正德年制”四字双圈楷书款。口沿外侧与圈足环饰如意云纹。上腹与下腹之间用回纹分为两层,以缠枝番莲装饰,花间穿以五爪行龙二,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碗纹饰的形神一般无二。器身所饰缠枝番莲纹以渲染勾勒技法绘就,线条明晰,笔触细腻。缠枝蜿蜒连绵,花朵盛开,缠枝叶形如翩翩飞鸟,灵动欲活。穿行其间的行龙闭嘴,龙首呈扁长方形,两眼并列,圆睁平视。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鼻端和眼眉有对称须毛上竖,头毛为疏发,丝丝分明,如篦齿般上冲,几乎与龙首垂直;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龙爪五趾紧靠,呈风车状。龙身姿态悠然沉稳,身上鳞片绘制工整,片片交代清晰。整体纹饰舒展流畅,构图经意而为,又一气呵成,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宝瓶施釉精致,色泽平和均匀,少有结晶黑斑,釉色暗蓝,给人一种朦胧的灰雾感;釉层肥润,釉面因出土后微失光亮,釉中气泡较多,器物底面之釉呈亮青色。青花呈色蓝中泛青灰,具有明正德早期平等青釉色的典型特征。此瓶与天津博物馆所藏明弘治缠枝莲纹葫芦瓶之青花发色一致。

明正德青花瓷器中,完整的大件葫芦瓶屈指可数。明代在正德之前,瓷器以精致、小巧的盘、碗为主,正德之后,大件器物较成化、弘治朝有所增多,葫芦瓶即正德瓷器中的重要器形。正德朝的青花色料多采用产自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正德早期使用产于江西乐平的平等青,含铁量较低,烧成后色泽淡雅,青花花纹边界清晰,晕散不重,青花呈色与成化青花相仿;正德后期因青料改用西域回青,发色浓艳,青花色泽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景德镇窑多用此青料。明代青花用平等青料的时间很短,平等青的供应到嘉靖中期完全断绝。《江西大志・陶书》载:“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嘉靖朝后期之后,再无发色柔和雅静的平等青料青花瓷问世,此青花色料配方已成为无力突破的难题。少有的平等青用料,少见的大件葫芦瓶器型,加之官窑器的身份,这件青花通绘缠枝番莲龙纹大件葫芦瓶的稀有就在于此,它充分显示出明正德早期景德镇窑非同凡响的制瓷艺术和宫廷制器的超凡气度,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文化收藏价值。

为获得更多资料佐证这件正德时期的大件葫芦瓶,笔者查阅了大量海内外文献资料,带着家族重托寻访了国外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戴维德东方艺术基金会展馆及英国埃尔伯特博物馆等诸多著名博物馆;也拜访了国内诸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江西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等文博机构的资深专家和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青花缠枝龙纹葫芦瓶的造型、胎釉、纹饰及青花发色明显具有明正德时期瓷器的特征,为正德早期的产物。

在鉴定这件经几代人收藏的瓷器时,有些专家对其底足和款识给予了更多的注意。此瓶足边垂釉现象明显,胎体迎光透视显肉红色。滚圆圈足有自然磨损痕迹,圈足圆滑,底足相对规整,略凹凸不平,有自然风化的斑点。基于器底呈现的特征,专家确认它是一件出土传承之物,精美无比,存世稀少。对于底足凹凸不平的现象,海外的一些资深研究学者和文博专家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当时工艺制作留下的瑕疵,是烧制过程中因温度变化而“欠烧”(生烧),导致瓷胎烧结存在收缩比,从而造成底部圈足产生的凹凸不平。这与制作原料有关。从这一痕迹所传达出的信息,可以体会出当时制瓷技术的时代局限。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器物出土后经过自然风化腐蚀所产生的结果。因为瓷器的原料是矿物质,由多种氧化物构成,有些特征需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显现,是人力所不及。

有些专家的关注点在于本器物的款识。该瓶底书“正德年制”青花楷书款,色调深沉,笔道深浅相宜,笔触顿挫有致。一些行家认为“德”字的书写不够“舒服”,与常见的“正德年制”有些差异。历代瓷器款识都是人工书写,起笔落笔之笔触自然会存在差异,就如同签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同样写10遍自己的名字,也不可能笔笔相同。任何一位专家或行家不敢说所有的款识都见过,没有遗漏。为了证实这个判断,笔者仔细观察了大英博物馆和戴维德东方艺术基金会展馆及英国埃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明中期青花瓷和正德彩瓷,发现笔者所藏青花葫芦瓶与馆藏明正德黄釉绿彩龙纹盘和白釉花鸟纹盘底上的“正德年制”款的“德”字如出一辙。

我们知道,共性特征属于容易仿制的范畴,仿制的瓷器几乎都是模仿共性的东西,款识、底足方面的个性,恰恰证明了其真实性。基于这件明正德青花缠枝龙纹葫芦瓶在原料、工艺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笔者所接触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这件明正德青花缠枝龙纹葫芦瓶系真品无疑。新华社也在报道中认为,这件青花缠枝莲龙纹葫芦瓶,其纹饰对于研究明正德早期官窑瓷器和当时人文艺术的宗教思想是不可多得的文史资料,

都德的资料范文10

【关键词】中德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需求;可行性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千千万万学生和家长的心,也是全国各大专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有大幅度提高。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很多高校纷纷组建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满足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然而,过去连续几年,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显露出越来越大的问题。在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0和2012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两次被列为“红牌专业”①。我校2012年就业统计也显示,全校国贸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有80%以上对所学专业没有信心,这一指标是学校所有专业第二高的比率,是很多其他专业的两倍、甚至更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中德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称“我院”和“我专业”)为例,从该专业近年市场供需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中德合作办学开办该专业的可行性和适合度。

1 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调研

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2007/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可能影响因素加以考察。

1)原有主要市场的需求下降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2007/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贸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企业性质结构上的变化,对近年国贸专业的就业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图1

图2 2008级国贸专业就业地区统计(截止(2012年8月25日)

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多年来倾向于在收入较高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发展较稳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我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生源来自上海,且大部分愿意在中资用人单位就业的学生愿意在上海就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分为三大就业市场:中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中资企业”)(占约40%)、外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外资企业”)(超过20%)和留学(占约20-30%)(见图1)。2012年的统计显示,2012届我院国贸毕业生有一半就业于上海。往年情况也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外贸总体状况的不稳定对国贸专业近年的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外贸增长率都在18%以上,从2005至2008年外资和国企的出口占全部企业的77%,进口占到87%。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感到明显的就业困难。但2007年我国外贸增速突降到不到8%,2008年更是骤降为 -16%,虽然到2011年的出口增长率恢复到20%,但2012年又下降到8%。[2]我专业最大就业地区的上海的外贸增长速度也从2007年的24.4%下降到2008年13.8%,到2009年也降至 -13.8%[3]。

另外,从企业结构上看,国贸毕业生倾向就业的外企和国企的外贸受到金融危机的更大的打击,他们明显地感到了就业困难。从2009年至2013年8月,国企出口在三个年度(2009年、2012年和2013年1-8月)、进口在两个年度(2009年和2013年1-8月)出现负增长,及进出口额出现萎缩。外企的进出口增速也连年下滑,2013年1-8月,出口增速只有0.9%,进口出现负增长。这样,这两类国贸专业学生就业倾向高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国企的出口从2005年的22%下降到2013年1-8月份的11.46%,进口从30%下降到26%;而外企的出口在同一时间内从58%下降到47%,进口从59%降到44%。[4]

中国外贸主要是受到占出口份额60%以上的中国三大贸易伙伴美、日、欧需求急剧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猖獗、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外贸出口企业的成本(能源、人工、材料)显著增加、人民币升值加快等等因素的影响。[5]而且, 上海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影响到受经济增长支撑的包括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市场。[6]从而,这一占我专业最大就业渠道的中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对我们造成较大的影响。

2)非国有中资企业的进出口迅速增长给就业带来的新机会

有进出口业务的非国有中资企业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恢复得比国企和外企要快。近三年的进口和出口增速都在17%以上,而且,进出口总额在各类企业中所占比例逐年稳定增加,两项指标从2005年到2013年8月分别从20%和11% 增加到42%以及30%。[4]这给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图3 按照2011、2012年预期销售额、预期利润、预期投资统计的

在华德企分布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4 按照2012年经营目标预计完成情况统计的在华德企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3)中国“走出去”企业数量增加给就业提供的新机会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试图“走出去”,到国外去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中资企业1.8万家,遍布177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7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②但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出现不少问题,在产品质量、环境和社会问题上遭到一些非议。

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可以成为既懂专业、外语,又要懂得当地市场、文化、法律的专业人才的一个新的就业目标群体。

4)外资控股企业对经济类专业毕业生需求上升

与中资用人单位相反,外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在沪外企却相当乐观。在沪外企数量连年增加、投资额也保持增长。2009-2011年在沪外企数量平均每年增加170多家、且连年加大了对沪的新增投资力度,年新增投资额扩大了6.7倍。[3]

同时,总体来说,在华德企的盈利有所增长。根据德国工商协会(AHK)驻上海分会2012年一项对在华德企调查表明,有80%以上被调查的企业预计在2012年的盈利有增长或与上年持平(见图3)。并且,德企对在华经营的信心十足。有90%的企业预计本年能完成、超额完成全部目标或完成年度部分目标(见图4)。

除了扩大了投资规模以外,在华德企还扩大了的投资范围。在地理位置上,投资有向中国西部大城市扩大的迹象。按地区来看,到2012年,长江三角区分布最多,其中仅上海就占到将近一半(47%),加上江苏和浙江,占到在华德企的57%(见图5)。德企计划在2012年后的未来三年除了继续加大在上海(13.2%)和北京(9.5%)的投资力度外,还将投资由沿海城市也扩大和延伸到西安等一些内地城市,其中在成都(9.1%)、重庆(5.4%)、西安(4.4%)等增加的投资较多(参见图6)。

图5 德企在华地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Gesch?ftsklimaindex-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2012,AHK.

图6 今后三年对新增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7 按在华年限统计的德国母公司类型变化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同时,德企的投资领域也有所扩大。在中国进入WTO、根据规则开放了服务行业市场后,德企在华的第三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过去几年间,服务和旅游行业的企业比例连年增加(参见图7)。

AHK的调查表明,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招收高素质的劳动力。在被调查企业中,缺乏专业人才成为近46%的企业(近一半企业!)的首要问题,有37%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他们的一个问题,只有17%左右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次要问题或不成问题。有70%以上的企业受到人员过度流动的困扰。人员流动困扰成为第三大问题(参见图8)。

图8 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挑战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在外企以及德企投资企业数量、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增加、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扩大且企业投资信心又十足的情况下,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增加的。而且,德企或者外企人员流动性大,同时也为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德企、其他外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以上情况说明,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们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目标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5)外企对国贸专业毕业生有限的需求增加幅度

需要明确的是,国贸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比起技术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有限的。AHK 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在华德国的母公司为生产型企业,30%为服务和贸易型企业,其中,专门从事贸易的企业只占在华企业的8%(图9)。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行业中,专门从事外贸活动的企业更少(图10)。

图9 在华德企母公司类型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10 在华德企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另外,有70%的德企出于要利用中国巨大的销售市场、利用中国市场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和产品向中国销售的便利性、和为了利益中国较低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等原因,实行本地化,在中国本土进行采购、生产和销售,拉长他们在中国的价值链(图11)。[7]德国商会数据表明,出口商品份额只占到不足30%,原先中国作为半成品、成产地的作用现在已经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了。[8]德企在华生产中只有7%的产出用于企业在华以外的价值链中(图12)。这些导致外企进出口业务增速减慢甚至可能减少进出口额。这样,对国贸专业学生的需求的影响可能出现不确定性。

图11 按重要程度统计的德企进入中国市场动机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图12 在华德企价值链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2 国贸专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与需求的不稳定性相比,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供给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下不断快速增加。至2010年,全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已达610所,该专业发展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中最大的一支。[9]

虽说涉外民企发展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且民企在“走出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对民企发展不稳定等传统认识的影响,毕业生还没有太大的在民企就业的主动性。

都德的资料范文11

关键词:捕捉信息 再现场景 丰富体验

生活是德育的基础,是德育的生长点,是德育最好的土壤,离开了生活世界,德育将走向虚无。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没有脱离社会的儿童“道德生活”,更没有游离生活的“纯道德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这种生活德育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悟、体验来逐步实现。所以,教学中要与生活零距离,融入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其契合孩子活泼的天性,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教学谈点肤浅体会。

一、课前调查——捕捉生活信息

品德学科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只是儿童活动的范例,是诱发师生活动的引子。在教学本课之前,我根据教学目标,布置了前置作业:(1)、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了塑料制品?(2)、人们是怎样处理塑料废弃品的?引导学生将探究的触角伸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去敏感地捕捉“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学们相继组建学习探究小组,他们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并明确分工、作好调查记录。他们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授受的束缚,纷纷活跃在家庭、社区……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调查,他们去观察、去感受,努力捕捉着生活中的一个个现象。

学生通过调查,对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了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像学习用品文具盒、圆珠笔、计算器、尺、卷笔刀、书包等少不了塑料;学生最喜欢的玩具更是由五彩缤纷的塑料制成,变形金刚、七巧板、塑料积木、洋娃娃、遥控汽车……家庭用品中塑料更是无处不在:牙刷、茶杯、电视机、空调开关、遥控器、电话机……通过认真仔细的调查,学生统计了许许多多的塑料制品,从而了解到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学习小组在汇总“塑料废弃品是如何处理”的问题时,他们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好多小组都用相机拍摄下了惊人的一幕幕。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图书室,上网、采访有关部门等多种渠道查找获取有关资料。从而完成本小组调查研究小报告,以翔实的资料证明塑料给人类带来的弊端。

二、课内交流——再现生活场景

由于课前作了充分的调查,学生对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了解到生活中不能没有塑料制品,因为它便宜、有弹性。重量轻、色彩美、坚固耐用……想象不出全世界所有塑料厂停产后人们的生活将是如何的不方便。

在肯定塑料的价值与地位的同时,同学们又严肃地谈到了“塑料废弃品”的处理问题,课堂上,学生们呈现出调查活动中记录的种种画面,并对塑料废弃品的处理作了如下描述:

(1)、由于人们对废旧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认识,将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城市、乡镇、旅游景点、湖海、路旁等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环境的美观,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我们小组访问了种植庄稼的7个老农,他们种植的马铃薯、番薯产量等不仅减少,而且有的还出现了畸形的现象,听老农说,现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庄稼的收成不是很好。我们还通过网络查找到这样的信息:塑料垃圾在自然界中很难分解,一般可降解周期为200至400年,遗弃在土壤中的废塑料严重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或许老农说到的收成减产与这也有着密切关系吧。

(3)、我们家乡地处江南,素有“人间天堂”之美称,太湖更是我们的骄傲,有首歌唱得好:“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可是,如今的太湖水和歌中所唱的不能比了,上面飘满了各式各样的塑料废弃品。其中以塑料袋居多。

……

课堂上在“再现生活场景,组织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孩子们充分意识到了“白色污染”的问题,它是当今严重的污染源之一,也是困扰全球环境的一大问题。这样的课堂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参与合作,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了一种积极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方式。

三、课外延伸——丰富生活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小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发现问题的本能,通过激活思维,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会积极高涨,创造的潜能会进一步开发,从而获得很好的生活体验。《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学习,在同学们深入调查、相互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塑料废弃品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危害。“如何减少塑料污染”成了全世界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这是每一个地球村的公民都应该想办法来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对社会的一份责任,组成假日行动小队又一次活跃在自然村落、邻里社区,努力为减少“白色污染”出份力。下面是我捕捉到的孩子们走进生活的镜头:

镜头一:归类回收

小黄帽在行动,他们深入社区环卫部门,建议该部门要在街道设置分类的垃圾箱,并散发传单,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知识,发动群众进行废塑料归类、回收工作。

镜头二:废物利用

假日小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废塑废弃品,创意自制成各种各样的玩具,像雪碧瓶做成花篮,可乐瓶搭成的“神舟7号”……既废物利用,又自娱自乐。

镜头三:环境整治

假日里,雏鹰假日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来到学校边上的小河旁,用自己制作的网兜在清理河道里漂浮物。

镜头四:自制布袋

学校四(2)班正在开展一项很有创意的活动,老师们发动学生将家里一些废旧的布料拿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孩子们正在为家中的购物主力军——妈妈制作布做的购物袋。如果每个妈妈都能坚持用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制作的布袋购物,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塑料袋。这既环保,又节省资源。

都德的资料范文12

“千年瓷都”景德镇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窑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公元974年,中国人将制瓷技术传到朝鲜,几十年后,朝鲜又将这种技术传到日本。1857年,英国才开始生产陶瓷,而欧洲国家的制瓷历史更短。

2004年,为了庆祝景德镇建镇1000周年,景德镇市政府举办了首届“陶瓷国际博览会”,景德镇的“千年瓷都”美誉由此传开。

景德镇落后不在景德瓷

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的发展速度明显不如沿海开放城市,尤其是在日用瓷和工业建筑瓷领域,如果用年产值来具体说明的话,那是30亿和200亿人民币的差距。“景德镇的这种落后,从大环境上来分析,其实和中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是一致的。不是景德镇本身落后,而是别人发展得更快。”许爱民解释说,“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沿海城市的机械设备、技术、颜料等都比景德镇先进,在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下,沿海城市生产出的陶瓷产品自然就会超过景德镇。”

改革开放初期,曾有景德镇人发现景德镇的瓷石含铁量比较高,用现有的除铁技术根本除不干净,于是生产出的瓷杯总会留下铁点,白里泛青。而现有的颜料又决定只能采用这种除铁工艺。上世纪70年代,景德镇曾仿制过日本的除铁器,但最后发现仿造的除铁效果只有日本的1/10,最好的也只能达到1/3。曾经有一段时期,市场上流通的景德瓷被鉴定有毒,这是因为景德镇用花制作颜料的技术不过硬。在800多度的时候,花色还比较稳定,红黄蓝绿都很分明,但是要做成无毒的瓷器,温度必须烧到1260度。国产的颜料烧到1260度,颜色就混在一起了。“瓷杯的表层是陶瓷玻璃,它除了含有二氧化硅外,还含三氧化二铝,而普通玻璃杯因为只含二氧化硅,在1260度的时候可以把颜料融到玻璃杯中去,在冷却的时候又能把它封起来,所以对人体无害。但是瓷杯却做不到这些。”

“景德镇跟其他很多地方相比有很多特殊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很简单地讲,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这30年,国家对景德镇陶瓷业的投资累计是7000万人民币,平均每年200多万,就算这7000万全部形成固定资产,人均固定资产也不到700元,这种投资量就决定了景德镇只能是个体作坊式的规模。而其他产业,国家在景德镇的投资最少在20亿元以上,最多的达到60亿,也就是说,解放以后,景德镇就不是国家在陶瓷方面投资的重点。景德镇的落后是我们国家的大环境造成的。”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这样分析景德镇落后的原因。

而景德镇为什么不会成为国家投资陶瓷的重点?用许爱民的话来说就是“不会哭的孩子没奶吃”。景德镇处在江西这样一个老革命根据地,光荣的革命传统使景德镇人爱谈奉献精神,以奉献为光荣,对国家是不喊不叫,不吵不闹,不给不要,有时候给了也不要,景德镇要为国家争口气,要为国家分忧解难。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才发现,光是工厂危房的面积就是100多万平方米,要把这些危房面积改造好,让10万陶瓷工人能安全生产就需要花10亿人民币。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的陶瓷历来都是由国家包销的,景德镇只管生产,产品销往哪些地方,卖多少价格,市场受欢迎的程度怎么样,这些一级商业机密,景德镇人一概不知。许爱民书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家包销景德镇的瓷器,始终以低于国家台价1块钱的价格返还,就是说景德镇的陶瓷在国外卖了1美金,返还给景德镇的始终要少1块钱,而在其他产瓷区,是高于国家台价1~2块钱。另外,国家对陶瓷产品是有专项基金补贴的,而这笔专项基金不但一分钱没有给到景德镇的陶瓷行业,而且还要抽掉陶瓷行业赚下的利润来补贴其他行业,所以一方面不给你供‘血’,一方面还抽你的‘血’。当时,每年出口一亿件瓷器,如果平均单价是0.3美金的话,那每年就有3000万美金,这样一来,光是台价这一块,景德镇的陶瓷行业每年吃亏3000万人民币,2年就是6000万,实际上2年对国家的贡献就把国家对景德镇的投资抵消掉了。3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想像。”

历史上,景德镇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解放前就形成了很大的产业规模,解放后,一夜之间全部变成国有企业,1900多个小作坊合并成十大瓷厂,实行国有机制,陶瓷工人10万多,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工资比例是1:1,也就是说,一个在职职工要养一个退休职工,这种负担,在全国的国有企业中,景德镇是最高的。当时十大瓷厂中的东风瓷厂,它的车间分散在72条里弄,有72个看门的老头和72个烧开水的老头,几百个挑担子的负责从这个里弄挑到那个里弄,然后从那个里弄又弄到下一个工序。落后的生产规模,却用了一个非常超前的生产管理方式,于是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

落后的生产规模或许只有通过技术改造才能解决,但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只有拨款和贷款两种形式,在国有体制下,拨款是不可能的,只有向银行去贷款。而国有体制下的贷款难度,从“不改造你就等死,改造后你就死得快”这两句话中我们不难推测。因为固定资产的投入,40%要转化成消费基金,要发工资,要付管理费,要作为活劳动消耗掉。如果投资一亿,固定资产只有按6000万计算,而6000万和一亿相比,就是资不抵债,所以技改完成之日就是企业破产之时。但是我国工商法规定,只要资产和债务的比例达到1:1,企业就要宣布破产。景德镇当时资产和债务的比例是1:1.56。所以贷款也不够格。国有企业没有任何其他融资渠道,不允许集资,也不允许搞股份,在这种体制下,景德镇必然要走向衰弱。

当时景德镇的陶瓷工人是10万,如果按一家三口计算的话,涉及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占据景德镇整个人口的一半以上。如果陶瓷领域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那就谈不上改革和发展,更谈不上振兴。

“车到山前必有路”,后来景德镇市政府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把国有企业的土地置换出来,给工人买养老金,光是陶瓷系统的退休养老金这一块每年补贴2000多万。这种情况大概经历了5年时间,到2000年的时候,基本解决了1亿多煤气费,1亿多电费,2亿多工资,3亿多原材料费,和近40亿的银行债务。

“景德镇”品牌价值几何?

景德镇人都说景德镇最大的品牌就是“景德镇”这三个字,它在中国、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一次南方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景德镇”这三个字值多少万?当时许爱民回答说:“景德镇的品牌价值是无价的,中国的陶瓷要走向世界还是要靠景德镇。大家都清楚这样的事实,中国自从工业革命以后,就没有什么产品能够像瓷器这样走向世界,中国曾经的茶叶、丝绸在工业革命后都落后了。现在国家工商局已经审批了‘景德镇’这三个字作为我们的品牌商标,我们今后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去审核并授权给一些企业去使用这个商标。今后在市场上,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我想人们还是会选择‘景德镇’商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