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蛮腰伴奏

小蛮腰伴奏

时间:2023-05-30 09:27:11

小蛮腰伴奏范文1

    “大神尪”傩仪是联系人与自然的文化表达范式闽台“大神尪”傩仪有独特的仪式,整个祭典仪式一般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分为“夜访”(夜祭),即祭典前夜,该庙宇主神的部将会出巡查访所属管辖区域是否有冤情或是有哪些为非作歹的人。因此,各种神尪部将各司其职,沿街“逐鬼驱疫”。第二部分为“祝寿大典”,即当日凌晨12点在相应的庙宇内为主神举行祝寿仪式。第三部分就是“绕境”,即主神像在其部将的护驾下绕境巡察赐福。届时,“大神尪仔阵”成群结队伴随在主神神轿两侧护驾或担任巡行队伍的前导,为主神壮神威,沿街巡游表演,伴随“拜庙”(凡一路遇庙,需行“晋庙”之礼)与“踏火”(在当地居民用纸钱燃烧的火堆上踏跳,直至熄灭,象征此地已消灾驱魔)等傩仪演示。这些“大神尪”傩仪的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来传达人、神、鬼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以满足民众求取“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愿望。究其根源,闽台古为“蛮荒”之地,中原移民入闽,福建移民入台,在闽、台大致相近甚至完全相同的荆榛丛生、野兽出没、瘴气熏蒸的蛮荒之地拓垦,移民面临的是极为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同于现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独立性和控制欲,闽台先民在长期艰辛拓垦的发展征程中,原始状态的农耕为主、渔业为辅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一直同土地、海洋、气候以及动植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闽台俗谚:“走船跑马三分命”“吃番薯配海鱼”,海上的风险、生活的艰辛,早期闽台民众靠天吃饭的特点,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和从属性。为出海捕鱼安全、远航一帆风顺,免遭台风海啸的袭击和破坏,人们幻想出各种神灵,渴望他们的神力消灾解难,求得渔业和农业的丰收。于是,宗教傩仪盛行民间,无论是对神灵的膜拜还是以神灵依附及装神扮鬼,目的都是为了借助神灵的力量来实现驱邪纳吉,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从闽南漳州的“大头尪仔”、泉州的“大摇人”、福州的“塔骨”到台湾的“大神尪仔”,这是闽台一脉相承的系列傩舞,傩面具以巨型、夸张的威仪着称,动作古朴、强悍、威严,构图仪式神秘变幻,傩舞仪式成为制造肃穆气氛、人神意境的重要方式,这在古为蛮荒之地的闽台沿海,尤为体现古代民众驱鬼逐疫、祈求丰年的心理愿望,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自然秩序的服从。因此,闽台“大神尪”傩仪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了建立于自然生态基础上的独特的解释系统,傩仪是天与地和谐统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宇宙观的体现。建立在天、地、人合一的宇宙秩序和神鬼人之间神秘沟通感应的基础上,傩舞祭祀仪式的“驱鬼”与“迎神”通过人与自然万物一体的生命力的独特物象与符号如“凶煞威震的人格神像;龙头杖、乾坤圈、葵树扇等用器”,以舞傩人的傩舞技艺获取“魔力”,驱逐“厉鬼”的灾难性力量,使鬼的灾难性“魔力”转化为神的保护性“魔力”,达到驱鬼与迎神并举。这种事象反映了闽台民众根植于“天人合一”天道观的理念上追求“风调雨顺”的素朴愿望,从而表达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讴歌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强烈渴望与追求。

    “大神尪”傩舞是宗教与艺术融合的载体闽台“大神尪”傩舞作为古代傩文化在闽台遗存的一种独特祭祀仪礼,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吸收宗教、舞蹈、音乐、雕塑等民间文化精髓,融汇推出反映民众心理和文化认同的神尪傩舞表演程式,概而言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宗教祭祀的神秘色彩“大神尪”傩舞孕育形成乃至发展的全过程,一直与祭祀活动紧密联系,是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成分。闽台民谚说:“头上三尺有神明”,民间信仰既有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又有祖先崇拜、亡灵崇拜,不管是道教、佛教的正神善神,还是恶神厉鬼都在民间信仰中汇集交融,浓厚的宗教习俗为“大神尪仔”艺阵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传承发展空间。每逢年节,婚嫁丧葬,民俗祭典,民众都会祭天地、神佛与祖先。在种类繁多的祭典仪式中,以妈祖迎神祭典;迎城隍、狱帝、五福大帝祭典;“烧王船”迎王祭;保生大帝与青山王神诞出巡等最为盛大。其时,在神明出驾“驱疫逐鬼”的队伍中定能看到造型繁多的大、中、小型“大神尪”神将成群结队在前护驾,为主神壮声势。台湾神将体系复杂,单城隍巡捕体系设置就有“城隍十二爷”即文判、武判、延寿、速报、纠察、奖善、罚恶、增禄、牛头、马面、七爷、八爷的神尪部将。“五福大帝”是唐宪宗元和以后所形成的福州保护神,亦称“五方瘟神”。随福州籍移民传入台湾后,神威赫奕,信徒日多。据刘文三先生在《台湾的神像艺术》中介绍的五福大帝祭祀仪礼:“现就台南西来庵之五福大帝祭祀情况略述,西来庵除内祀五位主掌瘟疫部之主神外,并祀有驾前诸家将,家将有什家将:即拿板二将、谢范二将、四将、文武二判官,而八家将,即上述中少二判官。诸家将为沈神所掌管。此诸将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专管境内妖魔鬼怪,驱邪压煞之功”①。按白龙庵的说法,家将的主要任务是在五福大帝出巡时,协助捉拿阳间亡魂、鬼怪,因此其组织结构就有:负责传令的文武差捉拿孤魂野鬼的“甘、柳、范、谢”四大将负责审问的“春夏秋冬”四季神之配备森严的神将编制体系②。可见,闽台民间把神话传说与民间信仰的“家将神兵”进行独特的塑造和编配,承载着闽台多元的宗教信仰文化。在神明绕境队伍中,夯大神尪人带有神秘的心理,默念并期盼着神秘的力量,随锣鼓声而舞跳,动作夸张、舞步稳健、威武有加、震慑力十足,营造一种神秘的巫术氛围。2.威仪震撼的动律特征“大神尪”傩舞以迥异于其他地区傩舞的独特形态和动律特点而为人瞩目,笔者立足闽台田野调研,从舞蹈本体出发,以民族舞蹈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对“大神尪”傩舞进行规律性的特征提取,动律可概括为“以腰为轴、膝部屈伸、步态沉稳、随意自由”16个字。“以腰为轴”动律:由于尪身躯庞大而笨重,束缚了肢体的动作,只有依靠腿和腰部来完成和表现舞傩动作。尤为重要的是舞尪人的“腰”,要使巨大身躯突显动态,腰是主轴。腰的动作有前倾、后仰、左右摇摆与涮腰。根据不同的傩的角色塑造需要,可控制腰的幅度大小。诸如漳州浦南“七品县官”神尪为了突出威严官态,因此腰部动作幅度较小;而书童则幅度大,利用腰的轴心,使之前倾后仰、东倒西歪、涮腰转圈,身后的长辫子左右飞舞,憨态滑稽。“膝部屈伸、步态沉稳”动律:大尪腿部动律集中在膝部的自然屈伸上,伴随正步、十字步、交叉步、前行后退走步等常用步法,由于巨大傩身和重量的局限,使之步态沉稳。正步(俗称“八字步”)是大神尪最基本的步伐,该步伐吸收戏曲生角科步,讲究提远落近,提快落慢,站脚要稳,提脚要直。脚步行走路线呈“之字形”。根据神尪型号大小、身份的不同,“正步”有相应的规范,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妈祖的首席护驾“千里眼、顺风耳”两位将军③,按武生科步,跨距略大,身体晃动明显,粗犷威仪的态势尽在步法形态中体现;而城隍大少爷则按小生科步,步距略小,表现气宇轩昂、潇洒俊逸的特征。小型神尪身躯相对小而轻,正步行走快捷,腿部屈伸自如,走起来摇摇摆摆,时有蹦跳、旋转、劈叉动作,表现天真活泼、诙谐逗趣的个性。“随意自由”动律特点表现在整个表演没有既定的程式和规范,动作带有较多的即兴创意和发挥。舞尪人着力于臆想中的神灵、鬼怪的形象塑造与性格表现,时而粗犷神奇威风凛凛、时而轻松自然富于情趣。因此,傩舞的姿势造型、动作规律体现着宗教情绪色彩,力求以形达意,显示超凡者的神韵,极富艺术想象力与感染力。区别于各地傩舞以跳傩人身躯与四肢自由舞蹈的形态,舞尪人顶起巨大傩具“以腰为轴、腿部屈伸”的特殊动律,独特的表演技艺和表演动态,是珍贵的傩舞“动态文化遗存”,为傩舞文化研究提供了舞蹈学方面的参考。3.鼓乐喧天的伴奏特色“大神尪”舞蹈时用传统的闽南锣鼓乐伴奏,既渲染热闹气氛,又控制着傩舞节奏。根据不同场合与表演,打击乐器的配置与节奏形态有所变化。主要分为“巡游行走、拜庙表演、跳火驱疫”三种情形的打击乐伴奏,呈现相应的节奏型、乐器配置与音乐色彩。空灵神秘、威严肃穆与锣鼓喧天、高亢激扬的打击乐色彩对比是其亮点(详见下列谱例)。

    在文化人类学视阈中,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象征,包括文化形态与文化价值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文化人类学中,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体现其独特的立场,即注重研究这种舞蹈文化形态所包涵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在认识“大神尪”傩舞文化形态的同时,更要研究其世代沉淀在民众间的深层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以更为准确地理解和揭示其全貌和特质。“大神尪”傩舞是一种维系民族文化认同的艺术民族认同是民族成员在民族具体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本民族心理上的归属和感情依附。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拥有共同的文化,往往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民族文化的认同则是中华民族走向最终统一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闽、台之间神尪傩文化的交流不仅推动着台湾与大陆的沟通交流与发展,还建立起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闽台神尪傩舞是一种直观而普遍的文化景观,体现了历代闽台人民共同的宗族信仰与归属情怀,是对大陆祖地神尪信仰文化的心理认同。笔者在漳州、泉州、福州、台湾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漳州“大头尪仔”、泉州“大摇人”、福州“塔骨”乃至台湾各地的“大神尪仔”的构造、功能基本相同。关于漳州、泉州、福州和台湾的“大神尪”傩舞对照,第一,闽台大神尪制作工艺与构造特点基本相同。闽、台都是“木雕头部、竹编身躯、人置于其中表演”。大神尪技艺如何传到台湾?据台湾刘文三先生在《台湾神像艺术》阐述:“早期台湾的神像大部分是在大陆从事神像雕刻的所谓‘唐山师傅移民来台’所雕造的。这些师傅大多从泉州、福州、漳州等地来……漳州的神像雕造,在木制部分的雕刻,其本身即已达到完成的阶段①。”笔者在台湾民间调研时也得以印证,台湾早期大神尪的神像雕造技艺大多由闽籍先民传入或到漳州、泉州和福州购买。至今宜兰头城镇尚存着早期从福建购买的部分精美古首。因此,就历史的意义而言,这些古大神尪既是台湾乌石港、头围港与福建贸易往来的“见证人”,更是闽台神尪文化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的例证。台湾大神尪仔虽与福建三地叫法有所区别,但是其神尪信仰和雕刻艺术显然是从闽地传入的。第二,闽台大神尪表演形式、功能大同小异。漳州、泉州、福州、台湾的神尪表演都是以行走摇摆动态为主,制造威严气势,以达到驱疫逐鬼、祈福纳吉的功能。只是因细小的构造工艺的区别,而带来舞蹈动律的差异。诸如台湾承继福建神尪基础上,已有所发展和变异,表现在:台湾大神尪形制更为精细,分大型、中型、小型神尪,从而带来神尪角色与表演形态的多样化:大中型用木制假手臂连接骨架,行走时要求舞尪者步伐更大,腰部晃身幅度加强,威仪震撼,而小型神尪构造轻巧,故动作机敏灵动。台湾由于民间信仰的兴盛,大神尪信仰遍地开花,各地争相较技,使得大神尪工艺和表演不断创新,这也说明同一种民间舞蹈在闽台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变异。总之,闽、台“大神尪”傩舞有着相同的基因特征,其傩舞文化体现了闽台神尪信仰的源流与传承关系。大神尪信仰活动从早期闽台先民向偏远落后的险恶环境寻求新的生活空间过程中的共同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到今天迎神赛会娱神娱人的民俗活动,其形式的背后彰显着闽台文化区的舞蹈文化特质,是一种维系民族文化认同的艺术,它成为无形的民族文化凝聚力,是海峡两岸文化认同的重要

小蛮腰伴奏范文2

钢管舞:提升“媚”力指数

瘦体范围:全身

燃脂力度:

不要提到钢管舞你就开始摇头,其实这种舞蹈能很好地激发女性潜在的妩媚,它已经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成为很多明星和大众的宠儿。由于这种舞蹈属于器械运动和有氧运动的结合,所以还能增加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一场舞蹈下来大概等同于10多分钟高强度的运动,相信音乐停下来后,你已经是香汗淋漓了。

家庭DIY:可依靠门框来做,尤其是杆下动作,除了旋转一周,基本可行。练习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拉伸一些肌肉。还有,一双能让膝盖自由伸展的长靴、方便做高抬腿的短裤也是安全运动的保障。你可以随个人喜好来挑选性感的服饰,迷你装甚至性感的内衣都可以。防滑粉或体操专用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初学者最好有教练的指导保护。

推荐教材:《的士高钢管舞:叫我跳舞(VCD)》,包含12首音乐曲目。该碟集中介绍了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几种钢管舞,在银光闪闪的钢管上,世界顶级的名模随着劲爆的音乐上下翻飞,狂野的舞动。魔鬼的身材、绚丽的舞

姿、狂欢的气氛引领你进入学习钢管舞的极乐世界,带给你最自由,最畅快的美好享受。

印巴舞:“电”眼必修课

瘦体范围:腰部、手臂、腿部

燃脂力度:

印度舞轻柔、抒情,动作优美流畅,节奏鲜明,极富韵味,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舞种。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手部动作更是变幻莫测,再加上身体各部分的配合,其姿势优美绝伦。它强调手、眼、心、意的统一,即手势、眼神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想成为电眼美人吗?印巴舞可是第一选择。

家庭DIY:选择一块空地,比如在客厅里铺上垫子便能跳了,因为印巴热舞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广泛的适应性和安全性。持续时间长,中低强度,属全身性练习。跳印巴热舞时,动作身体的幅度要加大,在做基础训练时以身体的背部脊椎为核心,从上到下,以胸椎、腰椎、骶椎3个关节点灵活为目的,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手眼的配合。

推荐教材:《学跳印度舞(VCD)》,由于印度舞跳起来风情万种,以及它独特的优美神秘之感,更受到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本片通过精彩的表演示范,以及详细的成品舞动作分解教学,属于比较好的印度舞教材。

非洲舞:打造小“腰”精

瘦体范围:肩部、腰和腿

燃脂力度:

非洲舞发源于原始部落的非洲劳动者,是大家在劳动和休息时跳的舞蹈,所以一般都是赤脚跳。其伴奏多为打击乐、敲击鼓和木棒。野性,但不野蛮。主要动作是耸肩、抖胸、扭臀,频率和幅度都很大,身体的细部变化很多。短短20分钟,你就强烈活动了筋骨,腰部赘肉肯定一去无踪!

家庭DIY:在厨房做饭或阳台上晾衣服,都能够跳点非洲舞。它会令你的每一个脚趾都将变得灵动。尽量放松身体,将它交给动情的鼓乐,随着鼓声摆动骨盆、胸部和髋部,将环绕胸部的波浪性摆动,配合优雅的手臂动作以及肩膀的震颤,可谓摇曳生姿。注意其中的摆髋动作是非洲舞的重要元素,它对拉丁舞和街舞都有深远影响。

小蛮腰伴奏范文3

有这么一个姑娘,她有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白里透红的娃娃脸上,镶嵌着乌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单眼皮小眼睛,红润润的樱桃小嘴能说会道。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当当当,这位姑娘忘情地唱着歌,两张薄嘴唇一张一合,犹如正立的“M“。唱到动情处,她还伴着节奏翩翩起舞,歌声是那么动听,舞姿是那么优美。

她还有许多“光荣事迹”呢!瞧!“小矮人!小矮人!”“捣蛋鬼”小捷又嬉皮笑脸地戏弄她。她的脸顿时“晴转阴”,涨得通红,怒发冲冠。不好,火山即将爆发!我们都为小捷捏着一把汗。可过了一会儿,却没有听见“惊天动地”的吼声。“矮就注定低人一等吗?!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也很矮,可却是堂堂的国家领袖,能耐可大着呢!”她瞥了小捷一眼,镇定自若地反唇相讥。小捷被这一连串的机关枪吓得楞住了,吐了吐舌头:“嘿嘿,好男不跟女斗!”便溜之大吉。我们都被小捷那狼狈样给逗乐了,我们的这个姑娘还真伶牙俐齿!

别看她外表文质彬彬,其实她还很“野蛮”呢!有一次写字课时,几个捣蛋鬼把课堂搅成了一锅粥。“啪”地一个震天响,他们都被吓呆了。她发威了!双手插腰,大吼道:“在耍什么猴戏,是不是想造反呀?还不快给我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去!”嘿,这招“河东狮吼”还真灵,那几个不安分守已的“小毛贼”灰溜溜地回到了座位,再也不敢吭声了。

既文静又泼辣的这位姑娘,就是我的同窗好友谢玲玲,她可真了不起。

小蛮腰伴奏范文4

在世界艺术史上,大约不会有任何国家能够在时间上、水平上和我国周代的舞蹈教育相伦比。舞蹈在我国周代被安排为贵族子弟的必修课,年满十三岁学《勺舞》(文舞),十五岁学《象舞》(武舞)。学好这两类舞,就练出了舞蹈的基本功,于是二十岁就可以学习六代舞了。有黄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大韵》,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C》和周武王时的《大武》。因为周代强调礼制,礼与乐总是并提,是统治者通过礼乐培养接班人的教育。

汉武帝刘彻时期,西汉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着对外开放的气度。在乐舞领域,有大量外域节目的流入,又有对民间乐舞的采撷,使我国舞蹈艺术在这个时代取得了重大发展,把俗乐作为朝廷娱乐的主要内容,从根本上变革了宫中娱乐的体制。这样一来,周秦时代主要作为配合礼制,宣扬统治者文治武功的朝廷舞蹈,便变成了以娱乐为目的。雅乐雅舞就成为虚有的摆设,俗乐舞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因而也就产生了像平乐馆那样的汉代皇家俱乐部。平乐馆建于汉武帝元封初年,是宫廷演出的专门场所。据张衡《西京赋》描写,平乐馆所表演的舞蹈,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众多技艺高超的舞者被挑出来,表演着罕见的舞蹈,还承袭着楚舞的风调。们纤腰羸形,穿着罗绮的轻薄舞衣,舞姿轻柔迅疾,就象起飞的鹤鸟,绰约婉媚的姿态和流盼多情的眼神,使人落魂失魄。

汉代的舞蹈有许多是从西域来的,到南北朝时期,西域的乐舞大量流入,其中有现在的新疆各族的乐舞和波斯、中亚细亚、印度的乐舞。这些乐舞和中原的乐舞逐渐结合起来,互相影响,彼此不断地起着变化。唐朝把这些东西全部承继下来,集其大成。在中国的音乐舞蹈史上,唐代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

所以欧阳予倩讲:“大体上说,西周、西汉和唐代形成了舞蹈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而唐代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唐代舞蹈艺术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舞蹈艺术之大成,并有很大发展。宋代的乐舞,绝大部分继承唐制,元明清三朝对舞蹈艺术很少发展,而且日趋衰落。因此,我们认为把唐代舞蹈考查清楚,则上及周秦、下至明清的舞蹈就容易找到线索。”

一、唐代宫廷舞蹈

“就音乐舞蹈而言,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上,唐代是最繁盛的。”(欧阳予倩《唐代舞蹈》)唐代舞蹈规模最庞大、最系统的要数大唐十部乐。唐朝统一中国后,集中整理了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及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在继承隋九部乐的基础上增删而成了大唐十部乐。唐朝设置十部乐的目的,一方面是供统治者娱乐,再就是显示国家的强大与兴盛。凡是宫廷举行大宴,就要奏十部乐,每部乐舞演出制度,都有具体的规定,从十部乐的编排上看,除《燕乐》和《清商乐》外,其余八部都是兄弟民族和外国音乐。欧阳予倩说:“先有乐后有舞,唐代大多为舞曲。”所以研究十部乐实则也是对大唐乐舞的具体探讨。

燕乐

“燕乐”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燕乐”即是宴乐,就是十部乐的总称。而狭义的“燕乐”是十部乐第一步,是收仿汉武帝《赤雁之歌》作的《景云河清歌》,成为诸乐之首的“序曲”。

清商乐

是盛行于汉魏六朝的民间乐舞,《清商乐》虽只占一部,而它所包括的节目却是相当丰富的。武则天时,在宫廷的《清商乐》仍然保存着的六十三曲中,能配合舞蹈的舞曲有《公莫》、《巴渝》、《明君》、《@舞》、《铎舞》、《拂舞》、《白》、《前溪》、《鸟夜啼》、《石城》、《莫愁》、《襄阳》、《估客》、《三洲》、《采桑》等。舞者的服饰“碧轻纱衣,裙襦大袖,画云凤之状,漆 ,饰以金铜杂花,状如雀钗,锦履。”乐舞除乐队演奏外,还有歌声伴唱,舞蹈的特点是“舞客闲婉,曲有姿态。”“从客雅缓,犹有古士君子之遗风,他乐则莫与为比。”是舞态清雅,音调舒缓的宫廷舞,和其他乐部的乐舞迥然不同。

西凉乐

西凉地方的乐舞既吸收了中原汉族舞的成份,又吸收了西域其他民族乐舞的成份,特点是安徐、娴淑适宜表现节奏徐缓、情调优美、谐和的气氛。

天竺乐

即今印度,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宗教艺术也传入我国,那时传来的乐舞为《天竺乐》。

高丽乐

即今朝鲜,李白作《高句丽》序说,唐的《高丽乐》是大将军李薮痈呃龅玫降摹J中描写舞蹈“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说的是舞者长袖不但极长,而且宽大,两臂张开象东海飞来的鸟儿。

龟兹乐

即新疆库车,《龟兹乐》在周秦以来就已流行中原,到唐代影响更大,当时创新的许多乐舞,大量吸收了《龟兹乐》部分。

玄宗时,整理和编制了从初唐到盛唐的宫廷乐舞,大部分乐曲都含有龟兹音乐的成份,这是与中原汉族乐舞相互渗透融化的例证。

安国乐

即今乌兹别克一带,《旧唐书・音乐志》载,安国乐工服饰,黑丝而头巾,锦镶袖口及领,紧袖裤。表演者紫色袄,白裤帑,红皮鞋。

疏勒乐

即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歌曲有《亢利死让乐》,舞曲有《远服》,解曲有《盐曲》。

康国乐

即今撒马尔罕一带,据说《康国乐》就是俗称的《胡旋舞》。

高昌乐

即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舞蹈者白色袄,锦袖,红皮靴,红皮带,红巾束额。

二、唐代宫廷的舞蹈节目

唐代的舞蹈由于底子厚、规模大、吸收的范围广、新的创作多,所以显得种类纷繁、样式各别、丰富多彩。宫廷的舞蹈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坐、立部伎乐舞

坐部伎伴奏的乐舞有《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

立部伎伴奏的乐舞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

坐、立部伎演出气派大,人数多。《上元乐》就有一百八十人,最少的《庆善乐》也有六十四人,这些节目看的是排场和队形变化。像《破阵乐》要摆各种阵式;《圣寿乐》是用人摆字的舞蹈;《庆善乐》比较典雅闲娴;《龙池乐》是很安祥的舞蹈。坐立部伎演出按着次序依次进行,杂以雅乐和散乐百戏,这样的联合演出要用一整天的时间,所以不是每次都把节目从头到尾演一遍,而是由皇帝钦定,每一回只演出其中几部。

第二类为健舞和软舞

有:剑器、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杨柳枝、黄獐、达磨支、绿腰、凉州、赤白桃李花、苏合香、回波乐、春莺啭、团乱旋。

《剑器》谈到《剑器》舞,就会想起公孙大娘。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对此舞作了详细具体的描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胡旋舞》是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跳起来左旋右转,急速如风,因而得名。白居易在《胡旋女》诗中有极其生动的描写:鼓声响起,胡旋女轻举舞袖,象雪花空中飘摆,象蓬草迎风飞舞。这个舞动作轻盈,节奏鲜明,没有高度的技巧,是不可能舞的。

《柘枝舞》是极著名的少数民族舞蹈,是风格别具的健舞,舞姿丰富,变化多,节奏明快,有幽雅的,也有刚健的。这个舞的最大特点是以腰身纤细柔软见长,“花钿罗衫耸细腰”。眼睛的运用,也是其特点,舞者目光神情,时时吸引感染着观众,有诗以“曲尽回身去,曾波犹注人”,赞美舞伎善于运用眼神。

《绿腰》唐人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翩翩兰苕翠,婉如游龙举。……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盼,修裾欲i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生动地描写了舞姿的轻盈柔美。

《赤白桃李花》是唐代比较有名的乐舞,元稹的诗说,是唐明皇创制的乐舞,内容新颖,形式华美。“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这个舞是根据“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桃李盛开,游人往往会攀折几枝,簪在发或帽上,红白相间,非常漂亮,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风俗习惯。

《春莺啭》是名乐工白明达所作,皇帝听见黄莺叫,感觉到春季的愉快,他便作了一个曲子,配上舞蹈,是很有诗情画意的。

第三类是新创作节目

有:霓裳羽衣舞、何满子、凌波曲、叹百年、菩萨蛮队舞、骠国乐、浑脱舞。

《霓裳羽衣舞》杨贵妃的舞和诗人的咏叹,更使它著名,白居易赞它是“千歌不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并在《霓裳羽衣歌》中为我们提供了较全面的材料,是为把一个美人幻想成仙子,表达她那飘飘欲仙之貌“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珊珊。”可见其美,这个舞新颖雅丽,在宫廷受到极大欢迎。

《凌波曲》相传玄宗曾梦一女子,容貌非常艳丽,头梳交心髻,穿大袖宽衣,来到床前拜道:我是凌波池中的龙女,你通晓音律,请赐一曲给我们龙族吧!玄宗用胡琴奏了一曲《凌波曲》,龙女拜谢而去。玄宗醒来,梦中所奏曲调还完全记得,于是同宫中乐伎一起排练了这首乐曲,并与文武臣僚在凌波池边演奏。

《菩萨蛮队舞》所以叫队舞,是由很多人排列演出的。很多人扮了菩萨的样子,身披璎珞,梳了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佛教的色彩很浓。当时的名艺人李可及根据曲子《菩萨蛮》,改编创制了这个队舞。在宫中演出时,俨然是一队队菩萨下凡来了,使观者都为之惊叹,舞者多到数百人,以场面的豪华、新颖而得到皇帝的欣赏。五代花蕊夫人《宫词》也有:“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之句。

三、乐舞,宫廷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唐代凡是宫廷举行大宴,必定要进行乐舞的演出,如群臣朝贺皇帝举行宴会、招待兄弟民族使者、庆丰收、欢迎玄奘从西域返长安等都要举行大宴,整套地演出各种乐舞。

从西汉起,舞蹈就有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追溯原因,一是楚舞的兴盛,对传统雅舞有所冲击;二是向外开放,使内地舞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是俗乐地位的上升,给宫廷乐舞以新的生命力。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汉代成为我国娱乐舞蹈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后来到了唐帝国时,出现了我国娱乐舞蹈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有了这两座舞蹈高峰,才使我国古代舞蹈史显示出了迷人的光辉,在世界舞蹈艺术的大家庭中获得了重要的地位。

历朝历代的皇非常重视舞蹈,都有自己的创作节目,像唐代的《破阵乐》,就是作战时的军歌。贞观七年,李世民根据队伍的进退、回护、突破、包抄等行动编制成舞。他先画出队形图叫“破阵乐舞图”,让起居郎吕才训练一百二十人,穿盔甲,拿着戟,照图排练。据说声震百里,动荡山谷,可见是相当粗犷雄浑的。《上元乐》是高宗李治所造,舞者一百八十人,穿着五彩画衣。还作了一个《一戎大定舞》,在洛阳城阅兵,制这个舞以激励士气,用一百四十人,披五彩盔甲,持槊而舞。像这样歌功颂德的舞,每个皇有,像武则天的《圣寿乐》用一百四十人,《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玄宗更是个爱出新花样的皇帝,他精通音乐,除把《破阵乐》、《上元乐》改编用宫女演出外,把武后的《圣寿乐》改为来回换衣,据说每件舞衣绣上一大窠花,罩上一件短衫,舞到第二段,们巧妙地回身脱去短衫,忽然显出绣衣,观者出其不意,大为惊叹。表演这个舞,需要较高的技巧,崔会钦《教坊记》说:受速训练,技巧很高的宜春院内人,排练一天就能上场,如果是o弹家,排练一个月还不成,所以宜春院的内人排在队首,并选择出最好的内人领舞。看一下平冽的《开元字舞赋》,对《圣寿乐》的舞姿、排场就更清楚了。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宣传以德服人,文舞胜于武舞。

皇家宴会的场面都很隆重盛大,大宴之上红灯绿酒,歌舞百戏,银壶金杯,琼浆玉液,山珍佳肴样样俱有。特别到了唐天宝年间,玄宗更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于是在皇宫挑选了一批风流艳丽的宫女,专门在大宴之上侍奉王公显贵。在红地毯上,那些身着五色绣罗宽袍的舞伶少女,随着旋动的舞姿,金铃发出有节奏的和音,显得和谐甜美。《胡旋舞》更以是快速的节奏,激昂的旋律而扣人心扉。那轻盈的《绿腰》舞,具有民间风采的《杨柳枝》,以及偶尔闪现着杨贵妃美丽身影的优雅舞姿,都使宴会上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艺术色彩。通宵达旦的欢乐,尽管们已是“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但仍然满足不了满座绣衣的奢望,宫廷演出娱乐以至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乐舞,不仅是皇帝的特权,而且也是达官贵人们的喜好,蓄妓歌舞娱乐在士大夫贵族群中可谓比比皆是,并常以家妓的数量和技艺的精湛显示自己的阔绰。唐代的家妓们在宴会上大多表演流行舞蹈《柘枝舞》,还有像《胡腾舞》也是民间喜爱的中亚地区的舞蹈。在士大夫的夜宴上,形成了一种风气,在筵前铺上一块块地毯,舞蹈者就不停地表演起来,酒阑舞罢,已快天亮了。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一卷很形象的家宴图画资料。

胡旋舞在八世纪中期传到长安,这时玄宗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迷恋声色的昏庸皇帝。白居易诗: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园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由于玄宗过于沉溺于舞蹈,纵情声色,专事享乐,不理朝政,可谓乐极生悲,“渔阳@鼓动地来,警破霓裳羽衣曲”,暴发了可悲的安史之乱。

“唐代的舞蹈艺术,初唐、盛唐最盛,安史之乱以后逐渐衰败”(欧阳予倩《唐代舞蹈》)。

四、歌舞天仙杨贵妃

杨贵妃小名玉环,容貌美丽,姿质聪颖,懂得音律,尤善歌舞。天宝四年,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杨贵妃跳舞最出名的就是《霓裳羽衣舞》,跳舞时必定有花有月。白居易遇到一个玄宗时弹琵琶的乐工,叙述当年宫中歌舞盛况说:“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飘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霓裳羽衣舞》最有名的舞者就是杨贵妃,曾自夸她霓裳一曲盖过了前人。她的侍女张云容对此舞也跳得非常好,有一次张云容在骊山绣岭宫为玄宗表演,杨贵妃当场写诗道:“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唐玄宗最喜爱观看杨贵妃舞蹈。有一次玄宗让贵妃跳舞,贵妃不跳,玄宗问她为何不跳,贵妃说:“万岁不是常说我有羞花闭月之貌吗?我要羞花,我要闭月,能否办到?”于是,唐玄宗就亲手在沉香亭前种起了牡丹。待到牡丹开时,唐玄宗对贵妃说:“牡丹是花中之王,艳冠群芳,如今盛开,恰逢十五,今天夜里你在月下花间,翩翩起舞,正好羞一羞花,闭一闭月了。”杨贵妃一听说这些,就在沉香亭的牡丹丛中跳起舞来,跳着跳着,恰有一片行云飘飘而过,遮住了明月,牡丹也暗淡无光了。唐玄宗拍手叫好,说杨贵妃果能羞花闭月了。

从此以后,唐玄宗为了讨她欢心,也只好在御花园中选花。牡丹开罢选芍药,芍药开罢选石榴,这样一次次选下去,一直选到秋菊,秋菊败了,又到南方选回万朵鲜艳的芙蓉花。时值天冷夜寒,又做了个大帐子,里面挂满了芙蓉花朵,唐玄宗赐名为“芙蓉帐”,挂在兴庆宫中,夜夜看杨贵妃跳舞。真可谓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五、花萼楼前春正浓

“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这是诗人张v的《千秋乐》,王昌龄有《夏月花萼楼T宴应制》“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雾晓楚初接,宵长曲未终”,就连唐玄宗也有诗《夏首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楼上风花媚,城隅赏宴归。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花萼相辉楼意花复萼,萼承花,以象征玄宗兄弟的亲爱相扶之意。花萼楼在兴庆宫中属于高大建筑,唐人高盖在《花萼楼赋并序》中写道“幸夫花萼之楼,遥窥函谷之云,近识昆池之树”。《  府之龟》记载玄宗饮宴活动中,大部分大宴、国宴都在花萼楼举行。还记载,天宝十年八月五日,正值玄宗生日,这一天设御宴于花萼楼,玄宗亲写千秋节诗序。至于千秋节花萼楼的盛宴场面,唐朝不少文人有所记述,诗人郑访栊吹溃骸扒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未仪。”参加宴会的有文武百官,外国使节等,整个宴会放射出盛唐文化的光华。

在正月十五长安的灯节上,唐玄宗命人制作了高达一百五十尺的大灯楼,大放光华,极为壮观。这时唐玄宗也和王公显贵一起到花萼楼观看灯节,玄宗的丞相张说写道“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生动地描写了花萼楼前的热闹场面。可以看出花萼楼是宫廷最主要的娱乐场所,楼上莺歌燕舞,楼下百官朝贺。

六、复原盛唐舞蹈图画长卷

根据这些形象丰富的历史资料,我们尝试复原中华文艺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刻。时间选在唐玄宗的千秋圣诞节,地点为花萼相辉楼。要表现这样恢宏盛大的歌舞宴会场面,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经过近十年的酝酿构思,终于初露端倪。花萼楼是高大豪华的宫廷建筑,我们首先在画面上构造出了巨大梁柱框架结构,突出了唐建筑的人字拱特点,并精心刻画了楼内的图案装饰纹样,以显示“金铺珠缀,画拱交映,飞梁回绕,藻井倒垂”的皇家宫廷气魄。在画面背景上镶嵌了吴道子的壁画名作“五圣图”,天宝八年,玄宗尊高祖为神尧大圣皇帝,太宗为文武大圣皇帝,高宗为天皇大圣皇帝,中宗为孝和大圣皇帝,睿宗为玄贞大圣皇帝。吴道子把这五个帝王都画得庄重威严,栩栩如生。吴道子的壁画作品遍及长安、洛阳达三百余间,在兴庆宫大量的壁画作品,多次得到玄宗皇帝的赞赏,传为美谈。我们曾在《盛唐宫廷的剧场与舞台》一章中谈到户外的宫廷露天演出形式,那是在白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而唐代宫廷的室内演出一般是晚上,灯光通明,所以在画面上显示出了两副树形灯,烘托出盛唐宫廷的华贵色彩。这种灯,当时称为灯轮,多布置在歌舞娱乐的场所,一则用以照明,二则烘托喜庆欢乐的气氛。再就是置放了一些香炉等唐代的金银铜器来点缀宫廷。

在安排完花萼楼内的环境装饰后,下来的重点就是描绘盛唐宫廷的著名舞蹈节目,画面正中央的大型组舞就是杨贵妃领舞的《龙池乐》,因在玄宗皇帝诞辰日,此舞是歌颂玄宗成为真龙天子的节目。唐玄宗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和他的几个兄弟住在兴庆宫,当时人都叫五王子宅。宅子里有泉水涌了出来,成了一个大池子,此地日益滋广,弥亘数倾,由于附会说此池常有云气,并有黄龙出现,是李隆基当皇帝的预兆。后来唐玄宗登基,称其为龙池,并建有龙堂于池畔。为此还写了乐章――龙池章,配上舞蹈,就是《龙池乐》的来历。这个舞由十二人表演,头戴莲花冠,手持莲花朵,穿着五彩的纱云衣,着无忧履,轻纱制成的舞衣,更增加飘逸之感。这种形式,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是一个很优美典雅的舞蹈。姜皎的《龙池乐章》中说“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愿以飘飘五彩影,从来从去九天间”,整个乐曲反复五次,所谓“一奏而五叠”。

在《龙池乐》两边排列出了几支队舞,其中有反弹琵琶舞。琵琶是一种弹奏乐器,而在敦煌壁画中出现了反弹琵琶伎乐天的舞蹈,在这里也是以舞蹈形式出现的伎乐队舞。一队队放射状推出的队舞,有高髻金冠、身披缨络的菩萨蛮队舞,还有《春莺啭》队舞,此舞由女伎十人共舞,因其轻柔浪漫广为流传,在长安宫廷娱乐中十分盛行。张v写有《春莺啭》一诗,描述了唐玄宗欣赏时的情景“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槿砦枥础薄4蘖钋铡督谭患恰范匝莩龅那榭鲇邢晗傅拿枋觯舞蹈的队形逐渐向左右分开,如鸟儿张开了两翼,舞伎们一个个神采奕奕,既庄严又美丽,如盛开的桃李,满面春风,一色的罗衣,好比天空中的霞霓。缦衣飘飞,正如雾e随风。

小蛮腰伴奏范文5

病因病机

外伤和劳损;退变。此外,颈项部受寒冷刺激,可使肌肉、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加剧刺激压迫,而产生颈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临床表现

症状:①神经根型:病变在第5颈椎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和枕部感觉障碍等;在第5颈椎以下者可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和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②脊髓型: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③椎动脉型: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④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⑤混合型:指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

体征:①神经根型;②脊髓型;③交感神经型;④混合型。可显示两型或两型以上体征。

手法治疗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手法:按揉法、法、拿捏法、拔伸法、提拿及拿揉法、指拔法、牵抖法、拍打法等。

取穴:风池、风府、大椎、缺盆、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

操作方法:按揉上述常用穴位各30秒,患者颈肩、上背和上肢部,法操作快结束时,应在动中配合颈项部各方向被动运动数次。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颈项部拔伸法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各2分钟。颈项部拔伸时,可用掌托或肘托拔伸法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动作,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拍打肩背部和上肢部。

随症加减:神经根型,加用斜扳颈椎法;椎动脉型,加用按揉法于两侧玉枕、太阳、百会、印堂各2分钟;脊髓型,加用法和点压法在腰骶部及患肢操作,有尿潴留和大小便失禁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各2分钟,摩腹3分钟;交感型,加用摩胸法,推膻中、内关,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各2分钟。

治疗方解:通过按揉、法操作、被动运动和拿捏相关穴位,可达舒筋通络、活血祛瘀和解痉止痛的作用;颈部拔伸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共奏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之功;拍打法可消除手法引起的局部不适反应;行斜扳颈椎法,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改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揉玉枕、太阳、百会、印堂等穴意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法和点压腰骶部及患肢,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一指禅推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和摩腹,意在活血通络、补气利尿;用摩胸法和推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可镇静安神。

按 语

本病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3~5kg,1~2次/日,每次20~30分钟。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头顶、手持重物,注意肩颈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治疗后,可用颈托围于颈项部,以固定颈椎。

小蛮腰伴奏范文6

摘 要:“陕北秧歌”是我国汉民族主要民间舞蹈秧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中、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创造和不断发展起来的优秀民族民间舞蹈。在先民们世代繁衍、传承中,又受到了陕北风土民俗和民间祭祀等活动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深受陕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长期流传分布在陕北高原的广大地区。

关键词:陕北秧歌;民间艺术

作者简介:郭旭伦,男(1986-),籍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四级演员。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114-02

秧歌艺术在陕北是以绥德为轴心的广大陕北丘陵山区的一种优秀民间歌舞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几乎遍及每个山村角落。每逢农历春节前后,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融入秧歌活动,闹它个欢天喜地,故民间又习惯俗称“闹秧歌”“闹红火”“闹社火”。因此,这种陕北秧歌艺术形式也就逐渐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成为陕北人民生活、生产、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食粮。

为了进一步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在此,浅谈陕北秧歌项目应该保护的几个主要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一、现尚存三种形态的表演形式:

1、二十八星宿秧歌。指秧歌队由28人扮成28神的形象进行的表演。

2、传统老秧歌。指庙会组织的秧歌表演。这种秧歌角色均以神、鬼、人三类形象混合出现。

3、新秧歌。俗称“大场秧歌”或“踩大场”。这类表演属1942年或建国初期改造后的形式。目前陕北各地多属此类。

二、小场子秧歌。俗称“闹回回”“踢场子”,有二人、三人、多人的不同表演形式,舞蹈以各拳术套路和秧歌舞步相结合,内容分为表现男女爱慕之情,争风吃醋,男欢女爱的情节。演出程式规范,动作灵活,表演者根据场合、对象即兴组合,妙趣横生。场子中又分为文场子,武场子或丑场子秧歌。

1、“文场子”又称“软场子”“胭粉场子”。绥德北路场子均属以类。男角潇洒俊秀,质朴明快;女角柔美飘逸,细腻传情。

2、“武场子”又称“硬场子”“功夫场子”。绥德南路多属此类,男角粗犷敏捷,奔放刚健;女角轻柔优美,稳重大方。

3、“丑场子”,又称“老人场子”“顺风场子”。南北路均有。实指秧歌中蛮汉、蛮婆一类丑角表演的二人节目。男角夸张滑稽、诙谐风趣;女角丑态多变、妙趣横生。整体给人丑中见美,谐而不俗。

三、伞头秧歌:又称“唱秧歌”。挚伞者是整个秧歌队的首领,此人应属秧歌队中最为优秀者,要能编能唱,能演能扭;既有即兴编才,因人择地而唱;又能掌握许多秧歌场图,随形就弯按场。

唱秧歌是陕北秧歌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丰富,歌词生动贴切,形式一呼百应,极富有地方特色。

秧歌唱词多为四句为段,也有多句子秧歌和对唱秧歌。其演唱者主要由伞头触景生情,即兴编唱,也有是从民间传唱下来的固定唱词,如谒庙、请神、转九曲、打彩门等秧歌。

四、打彩门秧歌

秧歌出访时,先得谒庙请神、安孤魂。主方搭下彩门迎接客方,主问客答,比试才情,问答圆满方可进入彩门。传说打彩门还有一段故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酒醉误斩爱臣郑之明,其妻陶三春为夫复仇,兴师问罪,动怒之下,打开彩门,斩了皇袍。自此,留下“打彩门”的传说。后来人们将彩门设有三处:一彩设在村头,二彩设于当村,三彩设在表演场门前。彩门前伞头对答就是仿效当年赵匡胤与陶三春在彩门前的舌辩。头道彩门前,主方秧歌队里有丁马、驿承官、日照、虎头牌等人物,客方秧歌队的伞头先要唱秧歌词问侯丁马、驿承官、日照官、虎头牌,主方秧歌队则由驿承官答谢,再由伞头唱对答秧歌。彩门秧歌主要体现了陕北民间浓厚的礼仪讲究。

五、转九曲秧歌

九曲秧歌源于九曲黄河滩。据传说,姜子牙领兵伐纣,逼纣王大将赵公明无人能敌,姜子牙请来野道人鹿牙将其斩首。赵的三个妹妹云宵、琼宵、碧宵为此报仇,摆下九曲黄河阵。元始天尊文施法力,将阵破解。后来姜子牙在封神中封赵公明为财神,封云宵、琼宵、碧宵为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奶母娘娘,联执生育之事。故转九曲才有端灯求子的说法。

陕北民间转九曲,是春节秧歌活动的最高潮时间,并于元宵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较为复杂的程序,也有的地方叫转灯。其程序是:先到经堂窑去拜老佛、然后到灯门前的灯山神台处请诸神,再祭风、围风拜幡,而后应对九曲灯场唱颂才方可进入九曲城中。

九曲城,顾名思义共九个城池,为东、南、西、北、中、太阳、太阴、罗侯、计都,谓八卦九宫之意,每个城池中各有一位神仙执掌,即九曜星君。九曲城中央树一老杆,意为中天,统领天地。九曲城中共点燃三百六十一盏灯火,与一年三百六十日相应,造就了一座迷离朴朔的迷宫。

在秧歌队的带领下,所有信男善女以及围观群众都跟着转,出了灯场,还要在灯山前唱送神秧歌,安古魂秧歌。转九曲的目的为的是一年四季消灾免难,祈求平安。

六、水船、竹马、跑驴、秧歌小剧等皆是陕北秧歌保护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演形式。

七、陕北秧歌的音乐:

陕北秧歌的音乐伴奏形式以鼓吹乐(陕北唢呐和打击乐器)为主。有的地方只要鼓乐,不要唢呐。唢呐一般两人为一组,分上手下手,上手吹奏主弦律,下手为此加花变奏,十分和谐。主要曲牌为《大摆对》《大开门》《西风赞》《柳青娘》《得胜回营》等二百多种传统唢呐曲牌。

打击乐主要有:大鼓、小鼓、战鼓、板鼓、大钗、小钗、水钗、大锣、小锣、京锣、圪塔锣等。锣鼓谱一般用“常流水”“短流水”“凤凰三点头”“硬一锤”“连三锤”“花五锤”“单双七锤”等三十多种鼓点。

八、服饰、道具、造型

1、传统的有伞头、毛达子、二流子、货郎、妖婆、蛮婆、蛮汉、包头、挂鼓子、座船姑娘、老艄公、小艄、杂耍等角色的服饰。

2、道具有伞、扇、镰刀、斧头、彩绸、头饰、毛巾、虎撑、拨浪鼓、毛达达、顺子、水船、毛驴、竹马、船浆、草帽、马夹、汗夹、上衣、裤子、围裙、水裙、腰带、快靴、彩靴等50多种。

九、代表性传承人与传承谱系

小蛮腰伴奏范文7

“加油!用力!使劲啊!”在周五最后一节课时的大扫除中,我们班主任安排我们第二组的同学去到楼下的班级清洁区拔杂草。这不,组里的几个女生,正在为我们几个强壮的大力士加油呢!

杂草像一群不受拘束的小精灵,只要有一细小缝,就能淘气地探出头来。我们组有一个男生小麦,虽外表不壮,但力气非常大。小麦拥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他在我们的面前扬言道:“切,不就这几丁点儿杂草,我用4分力气就可以轻松把他拔掉!”我们质疑声一大片。“哈!哈!哈!”小麦吼了几嗓子,摩拳擦掌,握着一大把杂草就使劲地拔。“呀……”小麦拖了很长的音,使出了最大的力。但杂草犹如一个坚韧不拔的士兵般屹立在原地,直接给我们“拔草小组”了一个下马威。小麦接连试了五六次,但仍然是无济于事。

“我来!”外表敦厚,体形较胖的小龙走了过来。我们大家又把希望从小麦的身上转移到了小龙。只见小龙只字未提,搓了搓手,拽着草茎就一个劲地向后拔。“加油!加油!”女生们加大了嗓音。但杂草似乎和小龙拔河比赛一般不分上下。最后,小龙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一根杂草费力地拔了下来。小龙的手磨得通红,脸更是堪比红脸关公。小龙已无力地坐在了地上……

我们看见这种样子,我们的信心已泄为泡影。但我并没有放弃。我想:拔杂草需要智慧。用刀割吧,斩草不除根,来年一定会重新长出来,这个方法是没有用的。我随眼看了看杂草扎根的地面,是干旱的硬土。我的一个妙想涌上心头。我立刻提起一个小桶,打了一桶水回来,跟我的伙伴们说:“大家伙们不妨试一试,先把土地给浇湿,然后再拔,这样一来,杂草的根扎不牢,自然就可轻松拔走了。”我把水洒向杂草的根部,让同学们再试一试,拔一拔。果然,这个方法奏效很快。淘气的杂草弟弟,离开了蛮横的土地哥哥撑腰之后,乖乖地被我们束手就擒了。大家高呼万岁,随后的一片杂草也被我们的新方法给一一击破。“拔草小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们都非常开心!清洁区的卫生保持整洁了,班主任表扬了我们“拔草小组”,乐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拔杂草需要智慧,所谓之智慧并不全是名人们所说的大道理,更多的智慧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因为我们的出色表现,教导主任特别令我们班的‘拔草小组’把全校的杂草都拔了!”班主任的这个口令一出,我们都“瘫”了。我想:看来我们又要用新“智慧”来对付新“问题”了!

南宁市江南区五一中路学校六年级:覃琛焯

小蛮腰伴奏范文8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我的青春故事印证了这句话……

职业转型

我叫马小薇,1981年出生于哈尔滨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毕业后,我进入一家民族舞蹈团工作。在北京,像我这样追求民族舞蹈梦想的人太多了,其中不乏优秀的舞者,我一直找不到崭露头角的机会。

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在北京跳舞的女孩子将来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到声色场所做领舞,趁着年轻赶紧多挣钱;另一条路就是找个有钱人嫁掉。两条路都要抓紧,最好是25岁以前完成。虽说朋友是玩笑话,但我听后,心里别扭了很长时间。

漂在北京的日子里,每次回到空落落的租住房里,我总觉得从头到脚没一点暖和气儿。在这个偌大的城市,我像一只孤零的翠鸟,不停地飞,不停地找,却没有遇到可心的男子,没有找到可以栖息的枝头。为此,苦恼的我感到了一种危机――舞蹈吃的是青春饭,舞蹈演员一旦过了22岁,很容易就被淘汰了。

我隔三差五和朋友小聚,假装豪爽地痛饮、划拳、高谈阔论,实则空虚得要命,这种酒肉交往曾是我最不耻的。各种业界讯息对我狂轰滥炸,我被动地在和别人比拼,一旦落伍就仿佛世界末日来临……这么说吧,每天只要走出家门,我的神经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存压力于我来说,成了“不能承受之重”。终有一天,我得了抑郁症,失眠,掉头发,我不得不向单位提出休假。

那段时间,女友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她陪我到处旅游,带我到乡下远房亲戚家小住。我呼吸着麦地里新鲜的空气,享受着田园生活,很快,狂躁而混乱的心平静下来了。行走乡村时,我和女伴看到山区的小道上蹒跚着一个农家妇女,她身上背负着高高的玉米垛,那是生活的重担。女友给我讲诉农村妇女生活的艰苦,我许久没有说话。我开始笃信生活中的真理是朴素的:不管你是才学饱满的教授还是劳力费神的民工,生活教给我们的最基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回到北京后,我跨越了那个沉重的阶段,让自己完全脱离了竞争的环境,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在家睡懒觉、听音乐、晒太阳,不接触任何资讯,日子过得清静又逍遥,仿佛回到了孩童般无忧无虑的时光。

一次演出,我找到了命运的转机。那天,同台表演的一个很漂亮、很妩媚的女人吸引了我,她的身段是那样的柔媚,那样的味道十足,当她抖动胯部、扭动腰肢的时候,我感觉美极了,觉得自己沉睡的身体突然被一种神秘的热情唤醒。女人下台后,我跑过去套近乎:“大姐,我是个专业舞蹈演员,但是我从没有见识过你跳的这种舞,怎么这样好看?”她说:“这是埃及肚皮舞。”

晚上,我回到家上网查询,得知肚皮舞起源于中东地区,最早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叙述有关大自然和人类繁衍的循环不息,庆祝妇女多产以及颂扬生命的神秘。后来,这种舞蹈形式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艺术,成为广泛流行于中东地区各国的一种独特的娱乐和表演形式。我还得知,跳肚皮舞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它还能够舒筋活血,按孽子宫和肠道,对女性痛经、内分泌失调都有明显的作用,对心血管功能亦有益,有效地延缓衰老。

第二天,我又去找那个女人,她是个狂热的爱舞分子,不论走到哪里,她都喜欢挎一个硕大的背包,里面装满了宝贝――拉丁鞋、训练服,还有一双走到哪里都能穿的爵士鞋。谈起跳舞,她的眉宇间洋溢着愉悦,眼波中流转着熠熠的七辉。我感叹:自己是科班出身,却不如对方那样已经完全把舞蹈融入自己的生活了。

只可惜这位女士过几天要回美国了,根本没有空闲来教我。每次在舞台上看了她的表演后,我回到家就模仿练习,常常练得大汗淋漓,觉得自己跳的肚皮舞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没有人传授舞技,我想到了埃及,感觉自己要想学好肚皮舞,只有到埃及去。

埃及之旅

我原本把计划定在一年之后,谁知一次聚会上,“驴友”拿出了在埃及拍的照片,用极具蛊惑力的语言描述了一番风土人情,把我撩拨得热血沸腾。我立即在网上发帖,一下子找到9位同行者,办签证出奇地顺利。12月初,我抵达开罗,正值冬季,气温下到20度,非常凉爽。

根据行程安排,先在开罗住一晚,转天登上游轮,沿着尼罗河一路直下,探访历史古城遗迹,最后在阿斯旺上岸,飞回开罗。到埃及自然要感受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无数的古迹是必去的,但是我的目的是来学习肚皮舞,几经打听,得知有短期培训班。

回到北京,我向单位辞职,再次办理了去埃及的旅游签证。这次参加的是学习肚皮舞的专项旅游团,学期10天,费用15000元。

肚皮舞是非常女性化的舞蹈,其特色是随着变化万千的快速节奏,摆动腹部,舞动臂部、胸部。肚皮舞必需在平滑的地板上赤罡舞蹈,配合音乐,以错综复杂之感性肢体动作快速舞步,一如欧美的狐步舞般交叉摇摆的舞姿,时而优雅,时而性感妩媚,时而酷傲神秘。肚皮舞当然可以无伴奏独舞,不过,充满浪漫之情的阿拉伯音乐让肚皮舞更具动感,伴奏常见的乐器是乌德琴、耐笛、地尔巴卡手鼓、扬琴等等。其中手鼓尤为重要,在舞者施展扭腰舞腹的绝活时,鼓的加入有相应动感。肚皮舞有时亦结合其他的道具:蛇、刀剑、面纱、蜡烛、火焰等等,这些道具的出现可能受到古代肚皮舞和神秘的宗教仪式的影响,非常诡异,充满了神秘。

我以前跳民族舞时有机械运动的感觉,但是跳肚皮舞时,当音乐一响起,我马上变成另一个人,浑身的肌肉融入音符和旋律,把握节奏,默念舞步,要柔中带刚,绝不能软绵绵像个软体动物似的,但刚的分寸不能过火,否则就太硬气了。我异常羡慕老师那纤纤的小蛮腰以及充满女性美的精致的四肢,她是一个娇小、开朗的爱尔兰女子,她喜欢说一句话:“舞蹈是给自己欣赏的。”她叫着我的名字:“马,当你在跳舞的时候,可能你知道自己跳得不是很标准,技巧不是很纯熟,但当你听到那优美而又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想要舞动的欲望,跳舞能够让你觉得自己很自信、很美丽,当你认为自己跳得好的时候,别人也会觉得你跳得好,因为跳舞最重要的是感觉,不是技巧。”

我如醍醐灌顶,人生如同舞蹈啊。在舒解压力的愉悦音乐中,放松地运动到香汗淋漓,体质健康起来了,气血循环通畅了,这自然是舞蹈的目的,但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愉悦,让生活的自信心大大地提高,这才是舞蹈的真谛。

我终于彻底走出了青春期的烦恼,开始敞开自己的胸怀,与陌生人主动交谈,和他们沟通。在异国他乡,语言的隔阂让我们之间始终横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没有更好的办法表达自我。但是在任何场合下,我都会大大方方地跟着极具异国情调的音乐摆动臂部、胸部、腹部。同期的学员奇怪地说,没想到一向沉静的马小薇,一旦跳起肚皮舞怎会表现出如此的专注与痴狂呢?只

有我明白自己的变化,厚来积蓄多年的满腔热情竟是为了迎接从未想象过的肚皮舞,这种狂热炽烈持久,灼烧掉了先前所有的苦闷抑郁,让我的心境得以真正的涅。在埃及的日子里,看着周围一张张友善的各种肤色的面孔,我知道,舞蹈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身体的表达会让我们尽情地交流与沟通,让我交到很多好朋友。

2006年初,我回到国内,来到广州创业。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后,我决定创办肚皮舞学习班,让更多的女人分享闻歌而舞的快乐。

舞出名气

我把顾客目标锁定在迪吧,因为迪吧聚集了一大批追求新鲜事物的都市年轻人。那天晚上,我来到一家迪吧,在超炫的灯光下,随着强劲的音乐尽情舞动。我渐渐成为全场的焦点,赢得阵阵喝彩。

许多女孩子跑过来问我跳的是什么舞,能不能教她们。我邀请她们一起跳,一开始她们还很不好意思,后来在我的鼓动下终于跟着我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连她们的男友也跟着一起跳起来,整个迪吧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那晚,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星光灿烂”:我当晚的开销被迪吧老板全部买单。老板提出了一个“非分”的要求:“你来这里做领舞小姐吧,我付给你高额报酬。”我答应了老板的要求,因为这是我打开名气的第一步。

此后,每天晚上在这家迪吧,当充满异域风情的旋律响起时,我和着音乐节拍舞动身体,起初是轻柔媚动,随着鼓点的逐渐加强,舞姿变得肆意张扬,跃动的节奏呼唤起原本沉寂的肢体,如蛇舞般的诱惑,让周围人忍不住地也想伸展摇摆。到了后来,许多观众只要听到那熟悉的曲子,大家都不禁跃跃欲试,一开始还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适应了,纷纷跟着我学跳起来。一时间,广州很多时尚女孩子都知道我会跳肚皮舞,纷纷要跟我学习。有崇拜者说:“你太可爱了,你就是我们的‘万人迷’。”

2006年5月,“广州希曼肚皮舞工作室”成立了,我在几家报纸上了正式开设肚皮舞培训班的消息。因为我在广州已有了一定的名气,许多年轻女性都前来报名学肚皮舞,其中有高级白领,也有一些已婚妈妈和刚生完孩子的女性。

在教学员跳舞时,我告诉学员,其实跳舞穿什么衣服不重要,只要舒适就可以了,重点不在于服装,而在于每一个舞步以及扭摆的优雅姿态,尤其是快速抖动腰部和臀部的时候,不要怕羞。大家一听不用肚子,全笑了,她们的内心还没有真正领略肚皮舞的真谛。我告诉她们,我其实不希望把肚皮舞包装成一种艺术形式,而是想把它普及成为一种健身手段,只要你有心情,露不露肚皮没有关系,只要能风情万种地炫上一把。跳肚皮舞能使女人更妩媚,使身体线条更优美,比起其他的健身项目,练起来更简单有趣。

学员们都是些青年女子,她们以前喜欢跑步、打球、游泳等,可这些方式很少能锻炼到腰、腹、臀等部位,使这些部位成为身体的“死角”。尤其白领女性久坐办公室,容易在腰腹部位堆积脂肪,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游泳圈”。肚皮舞的独特作用就是专门针对腰、腹、臀等部位,它可以帮女性重塑苗条身材。

一位叫阿平的女孩子,在即将成为新娘的前一个月,她忙里偷闲地到培训班学肚皮舞。未婚夫不理解,结婚前有那么多事需要筹备,她怎么还有心思去跳舞呢?阿平说,跳肚皮舞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身体曲线更优美,穿起婚纱更漂亮,这对她做新娘来讲很重要。肚皮舞果然没有让阿平失望:一个月下来,她的腰围减少了3厘米,原本有些松弛的双臂紧绷起来,连略显“丰满”的小腿也变得秀美了。

小翌是一位30岁的白领女性,原本是一个不会自我解脱的人,又偏执地追求凡事完美,在经受压力的时候,不愿意家人朋友为自己操心,而是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她曾经告诉我:“有段时间,我渐渐变得孤独自闭,不爱说话,也很少微笑,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像是在黑暗中行走,没有方向,也看不到尽头。也想要放松紧绷的神经,调适好自己的心态,于是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也觉得很快乐。但是一回到办公室,心情还是抑郁,有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最严重的时候,每天都想着辞职,真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

现在的小翌很庆幸当时没有辞职,毕竟工作可以保证她想要的物质生活,也为她寻找精神追求提供了保障。一个学期结束后,小翌非常兴奋,因为跳肚皮舞让她散发出了迷人的女性魅力,她被,公司提升为部门经理。小翌对我说:“谢谢你,是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火爆广州

由于我引发了跳肚皮舞的热潮,广州电视台、四川卫视等媒体先后对我进行了报道,我成了肚皮舞明星。

2006年10月,我远赴埃及参加全世界最高级别的肚皮舞盛会――世界肚皮舞节。作为唯一一名广东地区的代表,能到肚皮舞的发源地参加盛会,和成千上万名大师级的舞迷面对面扭动蛇一般的腰身,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奖赏。

此次埃及参赛,我又有新的发现:肚皮舞在埃及已经是一种全民健身运动,男人也喜欢它。我想起许多白领男士,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缺乏运动,我为什么不教他们学肚皮舞呢?

回国后,我在广州办了第一期“肚皮舞郎”培训班,第一天就有20多名男性在我的指导下学跳肚皮舞,其中大部分是白领,还有两名来自约旦和叙利亚的男士。男士们没有接触过舞蹈,系上肚皮舞娘特有的珠链腰带,动作不熟练,扭胯幅度也不到位,显得笨手笨脚,惹得旁观者乐不可支。不过,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练习,他们慢慢地找到了肚皮舞的诀窍,举手投足闻也有模有样。

小蛮腰伴奏范文9

关键词:淮海戏 发展 特色 价值

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小戏,流行于江苏泗阳、沭阳、灌云及连云港等地。淮海戏始于清末,以地摊形式演出,后逐渐发展为舞台剧。曲调质朴优美,以拉魂腔见长。伴奏乐器以板制三弦为主,因而俗称“三括子”。[1]淮海戏前身为山东肘鼓子,是江苏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2]

一、 淮海戏的历史渊源

淮海戏的起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清代乾隆年间山东历城人唐大牛、唐二牛兄弟二人卖唱乞讨,江苏姓邱、葛、杨的三人学唱后在江苏境内传播,后形成戏曲剧种。另一种说法为源于海州一带流行的民歌“太平歌”“猎户腔”,由姓邱、葛、杨的三人发展为曲艺“怡心调”“拉魂腔”,在海州地区流传下来,逐渐发展为淮海戏。[3]

大约在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淮海戏有了最初的一种形态,俗称“唱门头词”。最初的形态是一种曲艺的形式,就是到人家门口唱,唱以后人家给点钱或别的什么东西,唱的内容是一些简单的篇子,这个篇子就是一般的民间故事或历史传说的一些小段子。

到了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左右,艺人们以家族或亲友数人组成了小戏班。再到后来,小戏班发展多了,且又受到山东柳子戏、安徽徽剧,以及昆曲、京剧等剧种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生、旦、净、丑等不同的行当,唱腔和表演等也不断地有所发展,演出的剧目不断丰富起来,成为较成熟的地方戏剧种。

二、 淮海戏的发展过程

抗日战争时期,在淮海地区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艺人们成立了“艺人救国会”,组织演剧队,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宣传抗日。演出深受淮海区党、政、军、民的喜爱,被誉为“淮海小戏”。

解放战争年代,艺人们肩背步枪,手提三弦,跟随转战南北,有的艺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些演出组,随同淮海战役的大军渡过了长江,一直随军演出,最后到达上海,且领到了“渡江光荣证”和“渡江纪念章”。所以淮海小戏也被誉称为“革命小戏”。

新中国成立后,淮海小戏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54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将淮海小戏定名为淮海戏,淮海戏艺术进入了发展的春天。淮海戏艺人从地摊走向舞台,从农村走向城市,结束了那种“季节班”的演出,在艺术上开阔视野,不断吸收京剧、锡剧、越剧的丰富营养,表演队伍日渐稳定,表演艺术越发成熟,行当的分工也进一步精细齐全,当地相继成立了专业性的表演剧团。

三、淮海戏的特色

淮海戏是江苏省最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长期以来,它深受苏北地区广大人民的普遍欢迎和喜爱。淮海戏生长在农村,且长时期地为农民服务,所以它的语言、唱腔、表演特点等,都有着浓厚的淮海地方特色。

语言是决定一个剧种风格最重要的基础。处于北方话与南方吴语区中间地带的流行荡区域的语言,虽总体属于北方话语的范畴,但其四声调值的走向却又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如与普通话相比较,它的阴平字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上声;而它的上声字的读法又是向上跳一点再下降;去声字的读声不但不下降,反在平读后,还有稍挑高一些的尾音;只有阳平字的读声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淮海戏唱腔有其独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爽朗明快、乡风野趣和清新生动”[4]的美学风格,这也是淮海戏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个性特征。到20世纪50年代,淮海戏的唱腔已形成了基本曲调。女腔的基本曲调为“好风光”,男腔的基本曲调为“东方调”。男女基本腔的确立,标志着淮海戏的唱腔音乐在原来联用众多曲调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以基本曲调板式变化为主的结构体制了。作为基本曲调,它们能较强地体现剧种风格,又能通过“活唱”和板式变化,构成大、小唱段,以表现多种情感和供不同行当来演唱。

淮海戏的表演,虽然也向京剧、昆剧等剧种学习了多种表演程式,但因为它产生于农村,且长期服务于农民,所以其表演富有农村的生活气息,带有泥土的馨香。特别是它的丑行表演,形成了自己的乡土风格。从诸多的表演程式所起的名称中即可看出,如鸡刨糖、鸡弹绒、野鸡溜、狗刨糖、狗套头、狗颠疯、猪掉腰、蟹爬走、麻雀跳、雁别翅、鬼扯转、挨窝走,等等。[5]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在观看淮海戏的演出后写道:“正因为它来自农村,所以演出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曲调和表演都非常朴实……戏演得很生动,哏而不俗,嬉而不谑,蛮有风趣,也极具讽喻。”[6]

板三弦是淮海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是淮海戏特有的伴奏乐器。板三弦是由皮三弦改制而来,在“打门头词”时,伴奏乐器只有一把皮三弦,当时的艺人们每日行走于各家各户间,皮三弦正面的皮经不住风吹日晒,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新的。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艺人们决定把皮三弦的皮换成板,这样就可以免去每段时间就要换一次皮的烦恼,而且艺人们发现板三弦的音高要比皮三弦高一个八度,音色听上去更清脆、明亮,于是板三弦延用至今。

四、淮海戏的价值

淮海戏继承并发展了多种戏曲的艺术精华。淮海戏源远流长,从文学剧本到舞台风貌,从音乐体制到演唱技巧,从人物化装到舞台布置,都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淮海戏的唱词结构,既较多地运用长于叙述的七字、十字齐言式,又配合使用长于激情的三字、四字等短句。这对于探讨中国戏曲中的唱词结构与曲调配合以及情感表现的关系,又有着独特的艺术研究价值。

淮海戏在排演现代戏的过程中,坚持并已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现代戏表演的新传统、新特色。这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特别是有别于“话剧加唱式”的现代戏表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淮海戏的活跃和辉煌时期,自90年代开始,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对淮海戏的兴趣也逐渐淡薄,尤其在年轻人中少有听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忙于生产经营,生活节奏加快,听众越来越少,年老的艺人难以继续演唱,年轻艺人纷纷改行,出现后继乏人、濒临消亡的危险。

目前,淮海戏已经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抢救和保护承载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淮海戏,对研究、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传承和发展淮海戏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根据淮海戏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传承措施,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要求,坚持人才培养,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的淮海戏,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它的发展也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86.

[2]廖奔.中国戏曲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79.

[3][5]夏兰.中国戏曲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100、101.

[4]张溪,王安顺.浅议淮海戏唱腔的传承与创新[J].剧影月报,2007(2):53.

小蛮腰伴奏范文10

1、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2、当雨点落到地上时,会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还有的落在已经汇集了不少雨水的水洼里,就像一条美人鱼优美的跳了进去,溅起了一串浪花,形成了一圈圈的波纹在水面上荡漾开来。

3、忽 然,雷声大作,倾盆大雨直泻下来。我马上跳进房去,关紧窗户,从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 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罩在屋顶上。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合成一条小溪。院子里,郁郁葱葱的白 杨树枝在雨中欢快地抖动着,地面上一个个大水泡就像一粒粒大珍珠,随水四处飘溢。

4、风,也伴着雨,一齐在空中飘舞,风也和雨一样,一会儿温柔地像一个小绵羊,吹打在身上,那种感觉,是人工不能做出来的;一会儿,它不知道怎么呢,凶狠得像一个冰棍,吹打在身上,冰凉而又寒冷。

5、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肆虐,后面的暴雨便犹如撕缰的烈马咆哮而至,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胆战心惊。密集而硕大的雨点落在地上,不一会来自各家的雨水就在我家门前汇集形成了一条小河结伴向前奔腾着,簇拥在一起显得非常团结。

6、大雨哗哗而下,仿佛是无数个跳伞员从空中降落又似千万个响箭从空中直泻而下,水花四溅。雨儿随风飘荡,一会儿扑进河妈妈的怀抱,在河面上留下一圈圈小涟漪,泛起连绵起伏的波浪,随着河水潺潺流去;一会儿沐浴着花草树木,使植物们快速生长,花瓣上,树叶上,缀满了无数晶莹透明的小水珠;一会儿给大自然妙笔生花,房屋上,马路上,被冲刷得一干二净,成了一个油亮油亮的世界。

7、过了一会儿,雨停了,雨洗过后的草地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下过一场大雨,空气也清爽得好像要把人的肺也给洗干净似的。被大雨冲洗的路面,映着银色的路灯,仿佛是一片透明的水晶世界。

8、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乌云压顶。行人的脚步变得急促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豆大的雨点一个接着一个地砸了下来,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路上的行人开始狼狈不堪,四处奔逃,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没一会儿,主力部队到了。雨点像一颗颗炮弹似的落下来,狂轰乱炸,“哗啦啦,哗啦啦”,打得树枝弯下了腰。路上的行人也寥寥无几,只剩下了衣衫尽湿的“落汤鸡”。可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军队开拔,风神卷着乌云向别处奔涌而去,雨也随之小了,停了。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如水洗过一般的湛蓝。

9、一大片乌云飘到城市上空,刹那间,电闪雷鸣,一阵小雨从天而降,这小雨带来了秋天的凉爽,赶走了夏天的炎热。()树木的根贪婪地吮吸着这甘露,渐渐地,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哗哗哗”雨声惊醒了午睡的人们,一阵阵寒意向我袭来,连打了几个喷嚏,这大雨给大地洗了个澡,空气更清新了,树叶更绿了,就连鸟儿的歌声更加动听。

10、雨越下越大,像瓢泼,像倾盆。大雨落到池塘里,池塘泛出了一个个小“酒窝”,大雨打在树叶上,把树叶姑娘的衣服洗得一尘不染。

11、夏天的雨真是与众不同,就好像是夏姑娘那黄豆大的眼泪似的,顺着她那刁蛮、火辣的脾气,说下就下,且爆发力极强,让人猝不及防。看地上,雨狠狠地敲击着地面,泛起数不清的水泡,好象是夏姑娘正发泄着心中的不快。再看看天上,更是不得了,天上的乌云就像脱缰的天马,如潮水一般滚滚而来,吞噬了整个蓝天,不留一丝空隙。时不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长空,随后伴随着一阵爆炸似的雷声,可见夏姑娘的愤怒已经到了及至。

12、一阵风过后,天就暗下来,原本白色的云彩变成了青灰色的,转眼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开始很稀疏,然后越下越密。窗外的树叶被打得“啪啪”直响,树下的小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噼哩啪啦响个不停。路人有的戴着帽子往家赶,有的打着雨伞漫步……雨越下越大,雨珠落在地上溅起一层水花,一层薄薄的水雾平铺在地面上,窗外的景物变得朦胧了。雨,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13、我走在大街上,一朵朵乌云把太阳遮住了,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好像在“开会”,忽然,一阵大风吹来,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大街上的人群好像感觉到准备下雨了,纷纷加快了脚步,有的快速的回家,有的躲在公交车站牌的雨棚下,还有的去伞店买伞。风越吹越大,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演奏雨前交响曲,突然,天空闪过一道白光,紧接着一声响雷,就像一颗炸弹在远处沉闷的爆炸,然后,风雨交加,雨继续下着。

14、一阵倾盆大雨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如丝般的毛毛细雨,虽不大但密集,给人一种身处云端的感觉。能见度变低,让人看起来像雾像雨又像风,像雾但却没有下雾时给人的迷茫感,像风却没有刮风时使人感觉到的摇摆不定,我只感觉到了细雨中空气的清新。

15、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16、大大的雨点藩在汽车车顶,房顶上,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组成一首《雨中狂欢曲》,雨点打在盛开的花伞上,嘭嘭嘭的如同敲在一面鼓上!大树木小树当摇铃,沙沙……沙沙……,在风中扭动细腰与小草、小花一起跳起舞来。大雨过后,则安全是另外一幅景象,鲜花把自己的花瓣抛在地上,小草、树叶含着圆圆如珍珠的泪,好像在伤心雨姑娘的离去。

17、轰隆隆,轰隆隆,雷公打响了他那庞大的鼓,那声音震耳欲聋,令人十分害怕。雨悄悄地来了,起先是黄豆般的小雨,像一个姑娘在为大地按摩,过了十几分钟,雨大了起来,变成了倾盆大雨,这雨像一个粗壮的男人在捶打着万物。

18、刚关上窗户,雨就像从水盆里泼出来似的,只听到“哗啦啦”的声音,这声音像大自然的赞歌,让那些几天没喝水的花草树木“痛饮”一顿。接着,我又听见雨点抱打窗户的声音,滴答――滴答,这种音乐富有节奏,听了之后,会让人心情愉快,再加上“青蛙歌手”的呱呱声,让这首曲子变得更加生动、动听。

小蛮腰伴奏范文11

1、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2、当雨点落到地上时,会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还有的落在已经汇集了不少雨水的水洼里,就像一条美人鱼优美的跳了进去,溅起了一串浪花,形成了一圈圈的波纹在水面上荡漾开来。

3、忽 然,雷声大作,倾盆大雨直泻下来。我马上跳进房去,关紧窗户,从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 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罩在屋顶上。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合成一条小溪。院子里,郁郁葱葱的白 杨树枝在雨中欢快地抖动着,地面上一个个大水泡就像一粒粒大珍珠,随水四处飘溢。

4、风,也伴着雨,一齐在空中飘舞,风也和雨一样,一会儿温柔地像一个小绵羊,吹打在身上,那种感觉,是人工不能做出来的;一会儿,它不知道怎么呢,凶狠得像一个冰棍,吹打在身上,冰凉而又寒冷。

5、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肆虐,后面的暴雨便犹如撕缰的烈马咆哮而至,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胆战心惊。密集而硕大的雨点落在地上,不一会来自各家的雨水就在我家门前汇集形成了一条小河结伴向前奔腾着,簇拥在一起显得非常团结。

6、大雨哗哗而下,仿佛是无数个跳伞员从空中降落又似千万个响箭从空中直泻而下,水花四溅。雨儿随风飘荡,一会儿扑进河妈妈的怀抱,在河面上留下一圈圈小涟漪,泛起连绵起伏的波浪,随着河水潺潺流去;一会儿沐浴着花草树木,使植物们快速生长,花瓣上,树叶上,缀满了无数晶莹透明的小水珠;一会儿给大自然妙笔生花,房屋上,马路上,被冲刷得一干二净,成了一个油亮油亮的世界。

7、过了一会儿,雨停了,雨洗过后的草地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下过一场大雨,空气也清爽得好像要把人的肺也给洗干净似的。被大雨冲洗的路面,映着银色的路灯,仿佛是一片透明的水晶世界。

8、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乌云压顶。行人的脚步变得急促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豆大的雨点一个接着一个地砸了下来,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路上的行人开始狼狈不堪,四处奔逃,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没一会儿,主力部队到了。雨点像一颗颗炮弹似的落下来,狂轰乱炸,“哗啦啦,哗啦啦”,打得树枝弯下了腰。路上的行人也寥寥无几,只剩下了衣衫尽湿的“落汤鸡”。可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军队开拔,风神卷着乌云向别处奔涌而去,雨也随之小了,停了。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如水洗过一般的湛蓝。

9、一大片乌云飘到城市上空,刹那间,电闪雷鸣,一阵小雨从天而降,这小雨带来了秋天的凉爽,赶走了夏天的炎热。()树木的根贪婪地吮吸着这甘露,渐渐地,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哗哗哗”雨声惊醒了午睡的人们,一阵阵寒意向我袭来,连打了几个喷嚏,这大雨给大地洗了个澡,空气更清新了,树叶更绿了,就连鸟儿的歌声更加动听。

10、雨越下越大,像瓢泼,像倾盆。大雨落到池塘里,池塘泛出了一个个小“酒窝”,大雨打在树叶上,把树叶姑娘的衣服洗得一尘不染。

11、夏天的雨真是与众不同,就好像是夏姑娘那黄豆大的眼泪似的,顺着她那刁蛮、火辣的脾气,说下就下,且爆发力极强,让人猝不及防。看地上,雨狠狠地敲击着地面,泛起数不清的水泡,好象是夏姑娘正发泄着心中的不快。再看看天上,更是不得了,天上的乌云就像脱缰的天马,如潮水一般滚滚而来,吞噬了整个蓝天,不留一丝空隙。时不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长空,随后伴随着一阵爆炸似的雷声,可见夏姑娘的愤怒已经到了及至。

12、一阵风过后,天就暗下来,原本白色的云彩变成了青灰色的,转眼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开始很稀疏,然后越下越密。窗外的树叶被打得“啪啪”直响,树下的小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噼哩啪啦响个不停。路人有的戴着帽子往家赶,有的打着雨伞漫步……雨越下越大,雨珠落在地上溅起一层水花,一层薄薄的水雾平铺在地面上,窗外的景物变得朦胧了。雨,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13、我走在大街上,一朵朵乌云把太阳遮住了,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好像在“开会”,忽然,一阵大风吹来,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大街上的人群好像感觉到准备下雨了,纷纷加快了脚步,有的快速的回家,有的躲在公交车站牌的雨棚下,还有的去伞店买伞。风越吹越大,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演奏雨前交响曲,突然,天空闪过一道白光,紧接着一声响雷,就像一颗炸弹在远处沉闷的爆炸,然后,风雨交加,雨继续下着。

14、一阵倾盆大雨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如丝般的毛毛细雨,虽不大但密集,给人一种身处云端的感觉。能见度变低,让人看起来像雾像雨又像风,像雾但却没有下雾时给人的迷茫感,像风却没有刮风时使人感觉到的摇摆不定,我只感觉到了细雨中空气的清新。

15、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16、大大的雨点藩在汽车车顶,房顶上,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组成一首《雨中狂欢曲》,雨点打在盛开的花伞上,嘭嘭嘭的如同敲在一面鼓上!大树木小树当摇铃,沙沙……沙沙……,在风中扭动细腰与小草、小花一起跳起舞来。大雨过后,则安全是另外一幅景象,鲜花把自己的花瓣抛在地上,小草、树叶含着圆圆如珍珠的泪,好像在伤心雨姑娘的离去。

17、轰隆隆,轰隆隆,雷公打响了他那庞大的鼓,那声音震耳欲聋,令人十分害怕。雨悄悄地来了,起先是黄豆般的小雨,像一个姑娘在为大地按摩,过了十几分钟,雨大了起来,变成了倾盆大雨,这雨像一个粗壮的男人在捶打着万物。

18、刚关上窗户,雨就像从水盆里泼出来似的,只听到“哗啦啦”的声音,这声音像大自然的赞歌,让那些几天没喝水的花草树木“痛饮”一顿。接着,我又听见雨点抱打窗户的声音,滴答――滴答,这种音乐富有节奏,听了之后,会让人心情愉快,再加上“青蛙歌手”的呱呱声,让这首曲子变得更加生动、动听。

小蛮腰伴奏范文12

她是一个京剧演员。

她已经四十几岁了,比不上剧团里二十多岁的挑梁的台柱子,扮相不如,声腔也不如。往往给角儿们配戏配个丫头什么的,好像每一出戏里都有她的身影,不过,戏份不重。平时,不用她的时候,给角儿们上上妆,戴冠穿帔。

进团时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啊!在团里干了有二十年了,新来的角儿们都尊重她,叫她“李姐”,她总应承着,唯唯诺诺的,只要人叫自己,自己还有用,这是她的哲学,毕竟,还有不如自己的那些拉大幕,跑龙套的。

呵!只要人叫自己,自己还有用,这是她的哲学,哲学!

她知道,在团里,自己的角色是配角。

星期天,团里不上班,她回团里拿东西,后台静静的,没人。她看见戏衣、脂粉,心里莫名的激动,竟激动地冲上前抚摸。

有十几年没唱过角儿了吧!

她决定给自己扮上。

明天,团里排《贵妃醉酒》,由她给主角化妆。

“先练练手”,她自己宽慰。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吊眉吊起了眼角的皱纹,两边的片子贴住了风华不在的两腮,粉白的油彩遮住了岁月的斑痕,依稀还是昔日的角儿。

“李姐,今儿这腮红重了些吧!”她自问。

却不管它,只在双手涂上油彩,只看着镜中的自己。

徐步登台。

凤冠娥眉,蛮腰细步。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聚首凝眸,浅唱低吟。

甜润的嗓音还在!甜润的嗓音还在!

“奴恰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

水袖一挥,轻翻罗扇,千娇百媚。

泪,流下来了,不敢擦,也不能擦。

没有观众,没有灯光,更没有锣鼓弦子伴奏,但是,她唱得那么忘情。

一戏终了。

花已散尽,凤已还巢,酒已醒清。

独坐台前,兀自卸妆。粉妆卸去,回醒,竟放声大哭。

今日,她在台上的角色是主角。

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有人要做生活的主角,有人要做生活的配角,有人要做生活的编导,有人要做生活的观众,……角色不同,人生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云深茶舍

茶舍设在背街,人很少。早年间本是文玩古董的集散地,倒很热闹。到如今却没落了。茶舍在此,倒不失为一个清净的所在。

茶舍风格很古,门上悬着“拂尘看净”的匾。格子门,黄花梨的圈椅,紫檀的桌,令我吃惊不小,在这小小的街上,竟有此茶舍,包罗了如此多的不菲古藏。

早些时候,便听得有人提起,不仅因为茶舍的内藏“乾坤”,更因为茶舍主人。

一迈门,只见一花甲老人,两鬓星星,着对襟大褂,双目微闭,二指轻点茶桌,开启秀口:“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空城计》,奚派老生。似这番,老人便端的是卧龙了。一段唱罢,缓睁双眼,端起桌上的紫砂壶,徐徐倒了茶来,品饮。这紫砂壶,色如乌金,光泽内敛,必是宝物。

“老张,老张。”

另一老人转身而来,二人年岁相差无多,一袭蓝裳,千层底剪子口的布鞋。

“老张,龙井便不要进了罢,没有虎跑泉的水,便糟蹋了。还有……”

老张这厢连连点头。

听这话,观此架势,老人便是这茶舍的主人了。

后来,还是和其他茶客闲谈中才知悉个中原由。这云深茶舍本是老张家的,这黄花梨圈椅,紫檀方桌,还有茶舍主人手中的那把壶,是老张祖上传下的。而这茶舍主人,本是老张家的佣人。老张待他很好,他也精明,很讨得人喜欢。后来,闹“破四旧”,也是时也命也,一天,他却领了一队红卫兵,冲到这云深茶舍,将所有文玩古董悉数砸烂。

“那如今这些宝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