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没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

时间:2023-05-30 09:26:09

没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范文1

江苏镇江一读者来信咨询:我脾气暴躁,经常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最近我发现,四岁女儿一点都不活泼,跟小朋友玩,自己玩具被抢了只会哭,幼儿园老师说孩子没有安全感,仿佛做什么都害怕。怎样让孩子拥有安全感,能够和小朋友正常交往呢?

答:父母稳定的情绪有利于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学会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进而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让孩子拥有安全感?

首先,家长要面对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要有要求和觉察。当感觉有情绪时,能够很快做出反应,离开跟孩子在一起的环境,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重新整合,避免发火,伤害孩子。

其次,当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伤害了孩子,自我反省后,要向孩子道歉。家长要学习情绪管理,否则每次只是事后跟孩子道歉,时间久了,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最后,如果家长愿意,可以找专业的咨询师进行咨询,了解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唤醒当事人强烈的改变意识,为自己和家庭负责,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

如果孩子和家长在一起很开心、很放松,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起来了,当然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孩子有了足够安全、踏实的感觉,她会愿意跟更多的小朋友交往,内心的惧怕也会逐渐消失,当别人抢她的玩具,她也有力量保护自己。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在家里做演练,让孩子学会这一部分内容,从而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够和小朋友发展友谊。

怎样让孩子合理安排作业顺序?

江苏泰州一读者来信咨询:五年级的儿子写作业或者做试卷时,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他会卡在这里不再往下做,直到这个题解出来。我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就提醒儿子先做后面的题目,做完再回过头做不会的,可是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怎么办?

答:五年级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心理需求是希望家长能够给予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如果大人还是什么事情都插手去管的话,孩子会觉得不舒服、不自在,从而反感家长,对家长提出的任何建议都不在乎,哪怕这个建议看起来多么正确和有效。

建议这位家长对孩子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如果按顺序做题,会不会影响做题速度?如果是考试的时候,会不会出现答不完题的结果?

用这种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并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自然会趋利避害,学会变通,提高效率;或者在家长的启发下,孩子会想到他认为更好的解决办法,很有可能就是家长之前告诉的方法,可是在孩子的感受里,他会认为这是自己找到的方法,孩子有了自主感,就会自觉自愿这样做。

启发式提问,不仅让孩子感觉到一种接纳,并且感到被尊重。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会开动脑筋,逐渐学会理性思考,孩子的思维力得到锻炼,解决问题的模式也会自然改变。

没有安全感范文2

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这个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人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9・11”: 21世纪的开端?

“9・11”事件已过去5年多。这一事件对我个人来说具有很特殊的意义,那时我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我和美国人民一起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当时我就在波士顿,甚至存在一种可能――成为恐怖事件的牺牲品。9月初,我想去黄石公园旅游,计划9月11日坐飞机从波士顿到洛杉矶,如果这样,很有可能坐上撞毁世贸大楼的班机。但阴差阳错,在最后办理时那个航班名额已满,于是提前一班出发。在黄石公园,我听到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

之后我从洛杉矶回波士顿,恰巧搭上“9・11”之后波士顿罗根国际机场恢复开放的第一个航班。机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地的电视台全部出动采访。我突然感觉到,“9・11”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在美国坐飞机,就像英雄一样。感恩节我又去纽约,尽管离“9・11”惨案已过去两个月,但现场的情景仍然令人恐怖。这种冲击是无法在电视和照片中得到的。你会真切感受到,人类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创伤――创伤的伤口直到今天还在发痛。

如今全世界都在反思“9・11”,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9・11”对整个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使我想起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2000年刊载的香港中文大学 金观涛教授的文章,其中谈到:一个新世纪的来临,并不是以一个自然的时间开始,而是以某一个重大的事件为标志。在他看来,20世纪开始的标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21世纪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他当时没有说。“9・11”以后, 金教授给我打电话:“21世纪开始了。”听了这句话,我同样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是否新的世纪并不会给人类带来繁荣、和平、发展、富强,而是带来一种新的自相残杀的恐怖?是否“9・11”意味着一个新世纪的恶兆?

环顾四周,我们的确可以看到,“9・11”以后的这几年,世界并没有变得太平,反是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战争、冲突、令人毛骨悚然的“”…… “9・11”的阴影继续笼罩着整个人类。我们不得不从“9・11”事件的本身来反思,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连绵不绝的恐怖主义和战争?为什么整个人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文明冲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9・11”以后,网上有一群中国知识分子发表宣言,宣称“9・11”不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文明与反文明、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但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恐怖主义在21世纪的世界,在一个所谓全球化、文明普世化的世界里,依然能够大行其道?为什么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野蛮的本性却随着现代性在继续蔓延?难道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恶总是与善在并行发展,同步增长?

为什么会出现恐怖主义?是不是我们简单把它定性为“野蛮”,问题就能解决?哈贝马斯在接受“德国书业和平奖”的演讲辞里说, “9・11”事件“触动了世俗社会深处一根宗教的神经”。也就是说,这个世俗社会意味着全球化,整个现代化发展到了任何一个角落,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什么部落,你是什么文化,你相信什么宗教,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水准,现代化都极大地改变了你原来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它把资本主义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生产关系以及现代的人际关系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这与很多地区原有的宗教、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冲突。现代化的拥护者原以为现代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现代化无法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这一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宗教所提供的。现代性也无法回应人们的一个集体认同的问题。整个全球化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单一:大家看的是同一个好莱坞电影,享受的是同一种生活,穿的是同一个名牌,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解决人的心灵深处的信仰问题,也无法解决人自身的认同问题。这些信仰、认同显然无法从这样一种普世化的世俗意识形态中寻找答案,它还得回到原来自身的文化传统或者宗教传统里寻找。在世俗化社会里,宗教问题不仅没有被消解,而且越来越尖锐化。

个人信仰什么,完全是私人选择,公共生活并不给你提供标准的答案,问题在于,人生的意义个人是无法解决的,宗教的问题永远是一个与公共生活有关的问题,但是现代性却完全把它剔除在公共生活之外,这使得个人更处于某种孤独、彷徨之中。他们要在公共生活、集体生活中重新寻找他们的依归。所以,在世俗生活里宗教问题重新以另外一种形式日益尖锐化。

文明对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管我们的心灵多么善良,希望文明之间不应该或者不会有冲突,但是文明之间不同的宗教、文化由于对世界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很多分歧。

文明与文明之间存有巨大的裂痕,在终极的价值上很多是不可通约的。当今世界的问题就在于整个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资讯一体化,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对世界的观察、对自身意义理解的分歧却越来越大。在历史的表层,世界像网络一般结合在一起,但是在深层,彼此间有着不同的“根”,这些根与根之间没有关联,甚至互相很陌生,没有基本的对话。21世纪比起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彼此更需要连接在一起。比如中美之间的依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中国离不开美国,同样美国也离不开中国。美国一家媒体报道,如果没有中国,圣诞节美国人都要“光屁股”了,他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但与此同时,不同文明之间缺乏真正理解。我们无法理解其他文明,其他的文明也无法理解我们,换言之,文明之间缺乏对话和沟通。

这些年,关于文明的对话,全世界很多有识之士做了许多工作。联合国把2001年命名为“世界文明对话年”。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张大幅宣传画,上面用各种语言和文字标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所谓的“恕”道。虽然是消极的,但具有普遍性,能够为几乎所有的高级宗教和文明所接受,也是它们的重叠共识。在普陀山度假,我将这个故事告诉一位饱读佛教经典的大法师。第二天他见到我,很兴奋地说,在佛教经典中也有这样的思想,他翻开一本佛经,一字一句地读给我听:“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可见,联合国将这一条作为文明对话的基点,焉有深意也。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恰恰就在这个“文明对话年”,发生了“9・11”事件。

这个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光明的世纪,也是最黑暗的世纪。这个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在哪里?虽然福山说“历史已经终结”,意识形态问题已经解决,然而人们却仍然面对着一系列严峻的危机。支配整个世界的仍然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生存竞争。这个世界并没有理性。虽然有联合国,有各种人权宣言,但缺乏有效的约束性建制。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恐怕与当今国际政治中“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普遍法则有关。

今天,世界越来越成为“地球村”。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外,大家还有着公共利益。这一公共利益是无法否认的,按照自由主义关于市场的理想状态,认为只要有了一套健全的市场规则,自然会有“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个人利益。推广到国际关系方面,好像也只要有一套规则,就可以调节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但是整个20世纪的灾难一直到“9・11”事件,我们都可以发现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发挥作用。如果每个国家只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话,这个世界将永无宁日。经济学的“囚徒困境”证明了,假使大家只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后所能达到的,并非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每个人都考虑到公共利益,反而有可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合作要比不合作好”的道理。在国际关系中也是这样。既然大家都在地球这个“诺亚方舟”里,就有很多共同的利益,这就要求每个国家放弃一部分利益特别是次要的国家利益来照顾和维护全球的公共利益,这样才有建构安全与秩序的可能。

要使大家都放弃一部分国家利益,强国首先要有所表率,因为强国的利益最多,它可舍弃的东西很多,选择性空间较大。作为弱国或穷国,它可以舍弃的东西很少。但在这方面,美国的所作所为却无法令人恭维。

在这样一个一体化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公共的规则、共同的正义以及最底线的共同伦理。只有具备了这些,这个世界才有希望永久和平,人类才有希望生活安宁。

没有安全感范文3

我不知道安全感是不是女人的专属,可我知道,女人最擅长在男孩面前说她没有安全感,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能表现出她们的内心其实很柔弱,还是怎么回事, 反正,我遇到过很多,

或许是性格原因,当我在外面的时候,大多数女的都喜欢和我聊天,说我人好,

其实,我只是喜欢在恰当的时候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说出些虚伪的话罢了,

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没有安全感,我不知道她们对安全感是怎么定义的,

有时候我想,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懂,安全感是什么意思,

有些女孩和我聊天,聊到安全感的时候,对我说,我感觉和你这样的人在一起有安全感,

因为感觉虽然我们都是同龄,但是你的内心很成熟,不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

然后我就为了想让这些所谓需要安全感的女孩有安全感,就很老实本分,不沾花惹草,遇到再一个需要安全感的女孩,就努力的控制自己,哦,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后,那些女孩说,和你这样的人在一起太闷了,你一点不会浪漫,生活的太平淡了,没有一点激情,刺激感,

所以我开始试着让自己学会浪漫,在生日的时候,我学会了买一束恶俗的玫瑰,聚会的时候,我学会了说一些肉麻到恶心的话,

可以包夜K粉打沙,可以K歌迪厅酒吧,可以在人最多的地方大声的说出我爱你这三个粗俗的字眼,

可以在K歌的时候当着所有朋友的面用话筒对她说出很肉麻的话,可以在蹦迪的时候疯狂的吻她,为了让这些所谓追求刺激的女孩子得到满足,慢慢的她们会说,你变了,你不再是以前那个老实害羞的男孩了,你变得很恐怖,变得我不认识你了,变得让我没有安全感了,

我搞不懂,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变呢,当你老实本分,一心一意对她们的时候,她们就会给你戴一个不浪漫,木头人,没激情的帽子,

当你带着她们追求所谓的浪漫时,又会说你变了,变得一无是处,不再是以前那个单纯的男孩了,

后来,我真的变了,变得讨厌任何女孩子在我面前谈安全感,讨厌到当有女孩说和我在一起有安全感的时候,我就立刻离开她,

因为,我能想到,再过一段时间,她就会说,你这个人不会浪漫,没有年轻人的疯狂和激情,

讨厌到当有女孩说和我在一起时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我就马上消失,我更能想到,当我变回以前的样子时,还是一样,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毕竟人的贪念是无限的,你永远满足不了任何人,

韩寒说,人总是一边追求安全感,一边追求刺激感,

我想,我给予不了任何人安全感,当你想要给人一样东西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这样东西,而我的内心,不可能会有那些抽象。

很多人在我面前说自己没有安全感,个人认为,是她们错误的把满足感、虚荣感当成了安全感,因为她们根本不明白,

自己要得到底是安全感,还是虚荣感、满足感,

我想,我可以给予任何人安全感,前提是不要让浪漫,刺激这些东西和它同时出现,

我想,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因为每个人都满足不了每个人,

我想,每个人都有安全感,只要,懂得知足,

我是邪念,如果你想交流文字,请加,

没有安全感范文4

父母不能用物质使孩子得到安全感,但可以用充满爱的双手环抱他们。

孩子内心深处极需要安全,对事物要有脚踏实地的把握。当孩子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他就会害怕。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得到他最基本需要的安全感,他八岁便会在糖果店偷东西。聪明的父母必须建立子女的安全感,并除去造成缺乏安全感的情况。

造成没有安全感的环境:

1 父母的冲突。如果孩子从来都没有见过他的父母和谐相处,如果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争吵,关系高度紧张,孩子就常常感到他的家随时会破裂粉碎。

2 经常的搬迁。如果孩子的家庭常常搬迁。无论搬到哪里,他都没有家的感觉。他从来没有亲密的朋友,他对新的环境感到讨厌和恐惧。

3 缺乏适当的管教。许多孩子从来不知道父母的底线是什么。偶尔父母心情好,他们就会十分纵容他。但当父母有任何不对劲时,孩子很容易就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

4 父母经常不在家。许多孩子的父母经常不在家。有的父母因为要外出工作,孩子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只有自己一个人。父母时常不在家,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

5 不断的批评。不少父母经常批评孩子,让孩子感到所做的没有一项是对的,害怕失败的感觉总是在他们心里,生活中的他们深深觉得自己是非常无能的。面对新的工作,他们总是认定自己不能胜任。如果孩子感觉父母不喜欢他们,不断地批评他们,又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又或者觉得父母从开始就不想要他们,孩子的心灵会被压碎。父母经常表现像是受难地为孩子办事,也会使孩子觉得他们被拒绝。导致儿童犯罪的主因是他们被父母拒绝。

6 看重事物过于人。许多孩子很强烈地感觉到他的父母只会给他物质和金钱,而没有将他们自己给他。每逢生日或节日,他们都会买很多礼物给他。事实上,孩子觉得他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他们的礼物。父母的金钱和礼物是他们用来补偿并没有给他的时间和爱。

7 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其实在那些没有安全感的青少年人背后,存在着很多没有安全感的父母。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常较困难对孩子施行前后一致的管教。他们由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会按着自己当时的情绪决定对子女是严厉或是放纵。当他们对孩子严厉时,会怀疑自己是否做得对。当他们不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又会有罪咎感。

没有安全感范文5

如果我问你,“你有安全感吗?”你会说“是”吗?就好像我问你,“你觉得你现在钱赚够了吗”?你会答“是”吗?

不会啊。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承认自己有安全感。这个表述、形容一个人的特别状态,最后归结起来,不过是泛泛存在的普遍现象。正如每个人都会觉得孤独,都会有焦虑,都会有迷茫一样。

这只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根本不足以成为你怜悯一个人、甚至自怜的理由。而往往很多人,形容自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时,就带了自以为是的傲慢和借口。

不管童年阴影也好,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也好,上一段两性关系的破裂也好……所有的问题,凡是出现了错失、不妥、负面情绪、停滞不前时,统统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搪塞:“我没有安全感”。

我觉得,这特么,就是一句屁话。

请问,什么叫有安全感呢?要想有一段稳定的感情,有足够的财务自由,有良性的人际关系,有妥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谁不想呢?可这些东西,不都是需要自己去克服、去争取的吗?

如果只是一句“对不起,我没有安全感”,或者,“因为她没有安全感”,那是不是只要说了这个问题就可以作为解决方法了呢?我认为这个理由实在糟糕透了――以新的问题抵挡旧的问题。

没有安全感?把自己变安全就好了啊!你觉得自己不好看,就努力把自己变美。你觉得自己钱不够 ,就努力赚钱。你觉得自己不能好好对待一段关系,就学着怎么和人相处……成年人了,凡事应该找解决方案,而不是陈述问题不是吗?

同理应用于其他任何问题:说“我不会”的,去学。说“我不懂”的,去问。说“我搞不定”的,自己努力或者努力找人帮忙搞定。每个人生来都不是万能的人。你不会的、感到不安的,别人也可能经历过。可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有的人总是依赖别人解决,或者不解决;有的人第一时间就问自己,问题出在哪,应该怎么办。

我是脆弱我是不安我是有各种缺点,可更关键的是,我要克服这种不安,克服我的缺点,

在混混蒙蒙创业的一年里,我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问题。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行业、全新的关系――几乎所有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怎么去研发产品,怎么去找工厂,怎么去找销售渠道,怎么努力接触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或投资人……我是天生会这些吗?根本不是。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难道有稳稳的安全感吗?根本没有。很多时候我在崩溃中度过。自己一个人哭完,想清楚了方案A,方案B,方案C,如果A不行,就B,B不行,就C,C再不行了,再想D……都是这样度过的。

每一次确定一件事之后,都会遇到更大的不确定。比如你有一个想法了,你要把它变成设计;你的设计出来了,你要找到能做的人;你找到能做的人了,你得想怎么卖出去;你卖出去了,你得想下一个应该做什么……说实话,我永远是不安的,永远是焦躁的。我没有一天能四仰八叉地躺着想,好,我终于安稳了,我可以什么都不操心了。

根本不可能。

可正是这么多不安,才推动我不停走了下去,学了下去,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那天我去跑税务局,又碰到新的问题了。那么多税,我怎么分得清?只有自己跑,往返跑,往返问,在一条马路上来来回回走了10遍,最后我坐在车里哭到天黑。

我问自己:人家说人家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你呢,你有安全感吗?我真特么脆弱极了,动不动就哭。我也从来没承认过自己坚强,因为我知道自己缺的太多了:知识、技能、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新的领域……因为不停的缺,才有不停的不安。可和释放情绪相比,我更不喜欢的是:一个人永远只提出问题,而不给出解决方法。

哭了,好了,反正没人知道,我继续走下去。

孩子也会哭。孩子也没有安全感。可成人和孩子的区别是,成人需要去解开许多问题的结,而不是用老的结去捆绑新的结,让结就在那里,停滞不前。

没有安全感范文6

她是这样规劝我的,“现在社会不稳定,离婚率太高。男人30是“妙龄”,男人40味道足。试想一下,你现在25岁,如找一个和自己同龄的男人,那对方也是刚工作的小角色,奋斗的路还很长,和他一起奋斗到35岁,你已经成了黄脸婆,而此时却是他出轨的绝佳时段。美貌的女子整天黏糊着,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啊。

换个角度想,如你现在找一个大你10岁的男子,无论他经济能力怎样,都已经渴望稳定的家和稳定的生活的阶段,在他眼里你是年轻的、是充满活力的,甚至是不安分的,所以,他会备加疼惜你。也许等到他经济殷实的时候也会学坏,可是你别忘记了,他40岁的时候你才30岁,风韵犹存;50岁的男人出轨就没那么容易了,没有钱谁跟他啊,可是有钱的老男人在那个年纪敢轻易乱博吗?”

朋友的“规劝词”条理清晰,丝丝入扣,但是我却并不感冒。因为这样的“建议”,已经有好几个人给过我了。

自然,她们是出于好意,觉着女人天生缺乏安全感,需要安全感,而老男人往往很能给女人安全感。

我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情感风向标转向了,开始流行找老男人了,但是,我知道,找去男人未必就有安全感,铁定审认同老男人有安全感的。很可能是猪油蒙了心了。

老男人给女人的安全感,首先应该是来自于物质方面的。经济的大浪拍倒一群又一群拜金女,而老男人不是白“老”的,有着这“老”出来的几年打底,即使不是大款,但是与自己同龄的“小萝卜青”相比,经济上总是殷实的。

追求物质没错!我也相信,物质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女人安全感。然而,我要说的是,老男人的物质不一定就能带给你这种安全感。说白了,这钱再多,也是人家的。他有多少金只能给他自己“安全感”,他的金越多,你只会越没安全感。

你要知道,老男人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从摇钱树上摇下来的,天知道他付出了多少青春努力,怎会轻易挥洒用来满足你的安全感?!如果找个老男人就为了对方的钱,那还不如等着天上掉馅饼呢,这似乎比守株待兔都傻,没准,回头还让大灰狼给吃了。现实中这种可能性很大,老男人往往阅人无数,估计他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小伎俩,所以,你千万别做空手套白狼的梦,有多少女人赔了青春,最后人财两空。

当然,你很可能有条件,有资本,有运气,正好碰到的是经济殷实,相貌过得去,相对单纯的老男人,那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既然他这么好,他身边往往少不了那自告奋勇献媚的花蝴蝶,你能确定你是众蝴蝶里最耀眼的一个吗?和那么多花蝴蝶,争相采蜜,你怎么就会是能采到蜜的那个?何况,采到了,要保护好蜜,也很累。

再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经济一般的老男人,以至于到和你的同龄人一样,你认为年轻时他都没赚到钱,一把“老骨头”了还能赚到钱吗?没有钱,你的安全感系数,会不会降低呢?

说到这里,肯定已经有一些“纯洁”的女人开始翻白眼了:爱上老男人,不一定就是爱上他的钱啊。老男人给人安全感的地方多了。

是啊,比如,老男人都有一件“性格沉稳的外衣”,女人往往认为,有此外衣则能随心所欲,一辈子踏踏实实生活在童话里。不过树大招风,鬼知道这大衣能为多少人遮风挡雨。女人都喜欢依赖着、被宠溺着,老男人刚好能满足这些需求。可是,你能永远撒娇吗?也许恋爱的时候,老男人会将你捧在手心,含存嘴里,但是随着岁月的滑轮碾过,当柴米油盐在你身上无情的践踏时,他还是那个怕你掉了,怕你化了的他吗?

有些女人找有安全感的男人都找到有家室的男人那里去了,这就不免让我感觉发笑了,对方有着受法律保护的婚姻,你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呢?

我无法理解,但是振振有辞与我辩驳的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在婚姻里的老男人更懂得疼惜。你相信了他有不幸的婚姻,你相信他对他老婆没感情,只爱你,但是,你要记得,千万不要盲目认为那个有了妻女的他会是你的惟一,因为,简单看来,你最起码不是他的惟一。

其实,就算你有幸嫁给了一个老男人,生活也未必幸福。俗话说,三年一代沟。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记得电视剧《马大帅》里马小翠和吴德荣结婚时,在赶往酒店的车上,吴放了一首歌,小云非常无奈的看了马小翠一眼,于是马小翠让吴关了音乐。吴非常识趣地说:“哦,这歌太老了,不适合你们听,放一个你们愿意听的吧。”语毕,一首更老的歌“悠扬飘起”。

代沟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一起生活的两个人失去了共同的话题,那漫漫人生路还怎么携手共进呢?我有一个关系很要好的学姐嫁给了一个普通的老男人,每次可以带家眷的聚会,她都是独往,她说“他来只会扫兴,根本玩不到一起。”其他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开始还好。时间长了,她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没有安全感范文7

一辆2010年生产的上海大众途安轿车。搭载1.8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行驶里程300km。安全带指示灯出现报警。

故障诊断与排除

2009年第三周后生产的上海大众途安轿车,安全带报警系统的控制过程是:驾驶员侧或前排乘客侧座椅安全带没有系好,打开点火开关时,仪表板上的安全带报警指示灯K19亮起;系好时。仪表板上的安全带指示灯熄灭。同时,前排乘客侧座椅还有一个座椅占位传感器,当前排乘客不系安全带时指示灯K19亮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滴滴”的报警声,提示乘客系上安全带。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时,乘客因不系安全带而带来的伤害。

结合故障现象,根据以往维修此类故障的经验,分析导致该故障的原因有可能是安全带开关造成的,但考虑到客户购车时间不是很长,安全带开关损坏的可能性不大。经过与客户沟通得知买车时故障未出现,只是在汽车美容店加装完地胶以后才出现的此故障。

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打开点火开关,仪表板上的安全带指示灯K19正常亮起;系上驾驶员侧安全带,安全带指示灯K19熄灭。当前排乘客侧座椅有人时,安全带指示灯K19没有亮起,无人时安全带指示灯K19反而亮起,亮起时系上安全带,指示灯也没有熄灭(正常情况下,前排乘客侧座椅有人但不系安全带时,指示灯K19亮起,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熄灭)。查电路图得知,安全带指示灯受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控制。

用VAS5051/B车辆诊断仪对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进行故障查询,未发现故障码,进入读取测量数据块功能,检查座椅占位传感器和安全带开关的功能是否正常,其数据在第三显示组。第三显示组有四区含义,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区。前排乘客侧座椅占位传感器显示正常状态;第二区,驾驶员侧座椅占位传感器显示未安装;第三区、第四区,分别是驾驶员侧和前排乘客侧安全带开关的状态。驾驶员侧和前排乘客侧安全带系上或解开,屏幕上分别显示“是”或“否”;驾驶员侧安全带系上或解开,第三区安全带开关的状态将分别变为“是”或“否”。通过观察第三区含义,可以判断驾驶员侧安全带开关没有故障。前排乘客侧安全带系上或解开时,第四区都是显示“否”。

考虑导致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认为没有系安全带的原因。怀疑安全带开关可能损坏,或线路有短路。检查座椅占位传感器的功能是否正常,当前排乘客座椅有人时。座椅占位传感器的数据没有变化,前排乘客侧座椅上没人时,第四区的“否”竟然变为

“是”。考虑到途安车线束布置的规范性,排除安全带开关的线束被座椅挤压的可能。这时想到故障是在该车加装完地胶后才出现的,有可能在加装地胶拆装座椅时安全带开关的线束插头和座椅占位传感器的线束插头插错位。将座椅调节到最高位置检查线束的插头,查看电路图得知,安全带开关和座椅占位传感器的插头都是连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和接地连接线的,两个插头插错不会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造成故障,但会影响对安全带的控制。将两个插头调换,检查安全带指示灯和读取车辆数据块中的功能,均正常。至此故障完全排除。

专家点评――李玉茂

没有安全感范文8

草根情操

每每提及安全感缺失,国人大多会把原因归于制度、社会、环境、人文和道德。但制度是人的制度,社会是人的社会,环境是人的环境。制度不彰不是社会沦陷的理由;社会沦陷不是环境恶化的借口;环境恶化不是人文堕落、道德虚无的藉词。当对人文堕落、道德虚无已然麻木,甚至助纣为虐,我们还怎好意思去指责环境恶化、社会沦陷、制度不彰?

左派或也好,保守主义者或自由主义者也罢,他们都不会否认,当下中国,政府和民间马上要做和正在做的,都是力图让制度更有生命,让社会更有爱心,让环境更加美好。政府在设计,学者在呼吁,贤达在实验,他们的行为无论是指向制度,还是指向社会和环境,都是为让13亿国人活得有安全感,进而在安全感中享受尊严,实现价值。尽管缓慢、曲折,甚至有时还有一些迂回、倒退,但毕竟是在螺旋式上升。

作为在社会总人口中占比最多的草根庶民,在这一营造安全感的过程中,应具备何种认知、态度和行为呢?也许,众人的等待、回避或冷眼旁观有着坚挺的现实理由:草根能起多大作用?草根不假,但没作用涉嫌失真。谁也没有要求草根不自量力地像大树那样去遮蔽风雨;草根自有草根的情操:滋润空气、涵养水土、阻扼风沙。如果说营造大安全感是大树的使命,那营造局部小安全感,就应是草民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完成的责任。局部安全感若连成一片又一片,那该是怎样一种连天的壮阔啊!

著名学者崔卫平有言: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以当期语境延展开去,你守规则,你和他们便有安全感。W

迷惑并气愤着

玩卡片和藏猫猫

孩子上学前一个春日,我领他去沈阳南运河岸边公园玩,我告诉他,你从远处跑来,爸给你照一张像。他很听话地跑向远处,又从远处向我跑来。但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我赶忙接听。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到我身边,见我没有任何照相的举动,瞪着我,冒出一句大人话,“太没规矩了!”

那一整天,他都没有理我……

有心理学家总结道,很多婴幼儿之所以看似没来由地啼哭,原因是他们没有安全感。比如爸妈当他面吵架时,父母不在他身边时。在婴幼儿稚嫩的思维中,爸妈不吵架、时时在他身边,是他与生俱来的规则感,父母一旦破坏了这个规则,孩子便会以啼哭,向他们表示强烈的抗议。

当下中国,男女老少、有钱没钱、有权没权,都说自己没安全感。通常来看,这番苦情得以倾诉后,一转身,大家就都各忙各的去了,除一些学者还在锲而不舍地研讨,其他人似乎没有深究的兴致。殊不知,很多时候,我的不安全感就是你不守规则带来的;你的不安全感是他不守规则带来的。把这个逻辑放到父母与幼儿这个极致关系上去诠释,很好理解。

有位叫卡乎的聪明人,为我们形象地推演出这一原理:

3岁的女儿凯蒂跟卡乎玩卡片,规矩是,谁先发现两张相同的图案,谁就可以拿走所有底牌。底牌中出现一张猴子时,凯蒂说猴子已在她拿走的牌里了,并挑出来给卡乎看。卡乎误会了,以为女儿把猴子重新扔进底牌,便赶紧按住,并拿走所有底牌。女儿指着他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相信每位为人父母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没多少人注意。比如,你跟孩子在家玩藏猫猫,说好必须藏在屋里,可爸爸为了增加孩子找自己的难度,躲在了大门外楼梯上。当孩子实在找不到你时,你现身了。这时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是的,跟卡乎的孩子一样,气得大哭。

这是我和我孩子的经历,孩子那时也是3岁。孩子哭是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这种不安全感,是卡乎和我不守规则给孩子带来的。

成人太能装

很久以来,很多大人一直认为孩子不懂规则,要听大人指令。甚至有人说,孩子有动物的凶猛本能,要父母来驯服。孩子确有动物本能,但那是成长的需要,是对规则的探寻。孩子对规则的确认能力,往往超出大人想象。卡乎讲道,凯蒂学步时,很快就知道沙发是柔软、安全的,可以扶着快速走动;坚硬的凳子和墙壁稳则稳矣,但有可能弄疼身体,要小心对待;摇晃的灯柱有危险,试探几次后,她就绕道而行了。会说话后,她总结道:“我可以在沙里跳,它是软的;石头路太硬了,容易受伤。”

卡乎认为,家长对规则的改变要谨慎。他女儿很快就知道,家里有动漫图案的东西是她的,有庄重图案的东西是爸妈的。一次,妈妈临时把印有小金鱼的床单换到自己床上,女儿很生气,“我只好到这来睡觉了!”

女儿一岁多时,妈妈告诉她,东西没吃完,就不能再要;没用完就不要再买。女儿一直牢记这句话。带她到超市购物,看见巧克力,她会想家里的巧克力是否还没吃完。但也会遇到麻烦,爸妈要买肉买菜时,她会说冰箱里还有肉、厨房里还有菜,吃完再买!在孩子单纯的心里,规则由父母定下,我在遵守规则,父母为什么要破坏规则?父母若理解不到这点,一意孤行,孩子就会疑惑,不知道怎么办好,不安全感陡然产生。

德国有些成人也闯红灯,但旁边有孩子时,他们都会克制自己,变成遵守规则的模范。想想国内,我们刚教育完孩子要遵守交通法,马上便气宇轩昂地领孩子闯红灯。成人的不讲规则,让很多孩子在困惑中长大!

成人和孩子一样,都会在他人不守规则时感到不安全,只是孩子不会装。成人茧子多厚啊,不到一定程度,决不会把不安全感表现出来。W

章法乱,乱了我你他

行人守法也忧虑

你和朋友约好,某时在某地会合后同去办事。时间过了10多分钟,朋友没来,你打电话,对方关机;又过10多分钟,朋友还是没来,你再打电话,对方依旧关机。你很焦灼,一边踱步,一边四下张望。

表面看,这是朋友不守时。但实际上,这是朋友不守规——除去不可抗力——这里有两个要点值得注意,一是朋友不守规则,该到没到,电话也关机了;二是你的心情由着急变为焦灼,担心朋友的安全,也担心时间一晚,恐怕办不成事。可见,你的不安全感是朋友不守规则带来的。

大街上违反交法的行人不少,遵守交法的人也挺多。老杜属后者。他上下班步行,要经过4个红绿灯。他每每都是红灯停绿灯行。但绿灯前行时,他仍旧感到不安全,要四下踅摸。他说:“我守规则,可有的司机不守哇,他要是闯红灯给倒,我守规则又怎么样?不踅摸能行吗?”

同理,在一个公交车站,你,小张,候车。你是想排队上车呢,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横着膀子挤上去算?你若想排队,那你是守规则的。但你会忐忑:我要规规矩矩排队,能上去车吗?你的担心来自于对其他候车人的猜测:他们很可能不排队,到时,自己真的有很大可能上不去车。于是,你放弃了排队的想法,跟大家一起挤。其实,其他候车人的想法可能都在这样演变。这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囚徒困境,暂且不谈。事实上,是其他候车人不守规则,让你有了挤不上车的担心;你要是不守规则,也会给其他候车人带来同样担心。于是,我们便常常看到车站上演挤车一幕。

如果司机都守规则,老杜定会有安全感;所有候车人若都排队上车,小张也不必有挤不上车的担心,进而,所有候车人就都会有安全感。

没给老师送礼

我不守规则,给你带来不安全感。你不守规则,给他带来不安全感,这种现象正在各领域蔓延,祸害了别人,祸害了自己,也在祸害社会。

今年9月11日,也就是教师节后的第一天,在某银行做部门经理的东日(化名)去幼儿园接孩子。让她不解的是,老师把她孩子领出园,交到她手里时,竟然把孩子名字叫错了。东日很奇怪,老师是知道孩子姓名的,以前从没叫错过,这次是怎么回事?路上,她顺嘴把不解说与其他孩子家长。那个孩子家长一笑,“我猜呀,你有可能是没给老师送礼!”

东日恍然大悟,她的确没给老师送礼,她不想,也不愿意。但没送礼居然真的就有了后果,如若执意不送,后果会不会更恶劣?孩子毕竟还要在这家幼儿园呆几年,老师真要因她不送礼而怒从心头起,那孩子……

她不敢想了,转天抽时间去了一趟超市,花500元买了一张购物卡。售卡的两名服务员闲聊,让她听了个真切。这个说:“这两天购物卡卖得真是太好了!”那个应:“还不是教师节闹的,都是家长买来送老师的。”

东日送晚了。她觉得错在自己,便又掏出500元,又买了一张卡。她说自己可能有一种本能,既然送晚了,那就得多送点儿,找一下齐。回单位的路上,她心里很不好受,怎么会这样呢?她越想越怕,一转身,先去了幼儿园,用电话把老师调了出来,恭恭敬敬地把卡递了上去……

东日说:“把卡送出去后,心里才踏实点儿。”晚上接孩子时,老师把孩子的名字叫得异常响亮。路上,孩子告诉她:“今天老师背我玩了!”

东日闷闷的,“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硬硬的,堵堵的。”

管理者瞎抱怨

东日没有给孩子老师送礼,老师不高兴了,推想一想,其他孩子家长极有可能都送了礼。再有定力,东日也会恐慌。老师不该收礼,家长也不该送礼,本来这是规则,但老师和其他家长都没遵守规则。知道了内情的东日顿感不安全。为消除不安全感,她不得不连续掏出两个500元。

与此相似的例子还有,你的亲人躺在医院,要动手术,你要是不给主刀医生、麻醉师等送红包,你一定没有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是因为医生和麻醉师在收,其他病人在送。他们不遵守规则,进而让你没有安全感。为了消除这种不安全感,你得像东日那样,不仅要送,可能还得多送。

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潜规则取代明规则。送者多了一份支出,初看上去,收者得到了利益。殊不知,很多时候,收者同时也是送者,在别的事情上,他们和送礼给他们的人一样,也要送礼给别人。

因为这件事情,那几天东日心情颇不顺。手下做统计时,打错了一个数字,把1100元打成了1000元。东日大发雷霆,“干什么吃的,这也能打错?扣你一半奖金,让你长长记性。”手下诺诺,都不敢抬眼瞅她。

数字打错了,还没提交,改回来就是,罪不至于扣奖金,这是规则。东日破坏了这个规则,尽管可能是气话,但仍给手下带去不安全感。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说,一些企业管理者经常抱怨手下没有执行力,跟不上自己思路。殊不知,很多时候这不是手下的错,而是管理者的错。规则摆在那,手下在忠实地遵守规则,不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倒是一些管理者常常超越和打破规则,让手下防不胜防。就是说,你把规则破坏了,反倒埋怨手下跟不上自己思路,典型的倒打一耙。在这种老板手下工作,员工当然常有不安全感,这都是管理者超越和破坏规则造成的。W

向海外移动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显示,个人资产超1亿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27%已移民,47%正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中,60%已完成移民或在考虑。据移民中介华商移民提供的资料:去年,该公司投资移民客户中,企业老板占了80%以上。华商移民负责人连振文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第三次移民潮当中。与此前富豪移民、精英移民不同的是,有钱的私营企业老板,个体经营者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组成的中产阶级,正逐渐成为海外移民大军中的主体,并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从当前情况看,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移民大军中的绝对主力。”

连振文表示,由于近年传统移民大国都在收紧政策,逐步抬高门槛,一些投资额低、移民门槛不高、手续简便、通过率高的欧洲小国,便成为众多投资移民申请人心目中的不二选择。特别是像葡萄牙、希腊、西班牙这类国家。买房的同时,又能获得移民身份的欧洲项目更是倍受青睐。

民营企业家缘何大量移民?企业家冯仑比喻政府“手”伸得长,“中国企业家为啥老讲体制问题?那是因为政府的手老在我身上乱摸。”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使企业从注册起,就被有关部门上下其手,致民企在寻求国家支持与获得更多自由之间进退维谷。民企如今税负过重,法律对民企国企的双重标准,也成为民营企业家的一大困扰,加上国内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使民营资本不得不走出国门,寻找安全的投资环境。

正是某些政府部门对规则的背离,才使民营企业家有不安全感。对坐拥巨额财富的企业家来说,财富越多,不安全感越强,特别是很多企业经常面临秋后算账式的处罚。民营企业家为了安全感移民,不足为奇。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说:“投资环境好了,民营企业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为社会服务。” 当前,尽管中国正在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环境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但是,如何让政府遵守规则,进而给民营企业家带来安全感,是一个长期工程。W

在恶性循环里转磨磨

Rotating within the Vicious Circle

互害结构已成型

这几年,安全感的极度缺失,已在年复一年的累积中,让很多国人不知不觉患上了“安全感缺失叙述疲劳症”。除了一些学者还在不知疲倦地认证、描摹和分析,很多国人已无暇关注这个宏大叙事,转身自顾去了。自顾是对现实的失望,也是社会碎片化的开始。这时的社会看上去仍由无数个体组成,实际上却是无他的世界。所谓个体原子化,其最大恶果不仅是大家无视规则,还在于每个人自成体系,以自规则求得自保。从理性人角度看,自规则的核心是充分的利己,由于其不在社会总规则框架之内,便在侵害社会规则的同时,无形中也侵害了他者利益。当大家都怀揣自规则利器时,社会便呈现出一种互害结构。这时,我们的安全感岂止不会慢慢消失,还会以指数上升之势呈无限膨胀状态,若不加以控制,爆燃在所难免。那将是整个社会和每个人的悲剧!由此不难理解,从个体角度看,我守规则,你就会有安全感;反过来,我不守规则,你的安全感必定缺失。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民众是符合逻辑的,但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也是经得起推演的。面对这样一个无限循环题,我们不该再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无谓考证,而应你的责任归你,我的责任归我:法律和其他所有制度起到引导和规制的作用了吗?政府作为守夜人,为大家创造出公平、公正的环境了吗?民众个体考虑过没有,他人不守规则带给你不安全感,你是不是也常常不守规则给别人带去了不安全感呢?

社会已然失序

社会失序实际上意味着一种生态的形成。在一个严重失序的社会,正常行为往往没有存在空间。2010年,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把政府业务经费开支全部公开。谁料,乡政府却受到体制冷处理,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少有回音。眼看1000多万民生资金没着落,他们无奈上网求助,但长时间毫无反应。乡党委书记张映上困惑不已:“裸账”究竟怎么了?

类似现象不是个别,现在已蔓延到许多领域。社会失序首先是一些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权力霸道,暴力,血腥拆迁。社会失序最核心的是权力失控。权力扩张与失控是两个并行的过程。吴思先生提出了潜规则概念,吴钩先生又提出隐权力概念,后者用这个词揭示历史上官僚体制下权力的隐秘运作。其实,潜规则也好,隐权力也罢,都表明正式权力规则已经失效,结果便是权力失控,不但外部无法约束,内部也无法约束。权力失控意味着一些官员不再对体制负责,而是用伤害整个体制的办法来获得上级欢心,用表面维护体制,实际损害体制的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这种现象对体制造成了深深伤害,一是政府公信力下降,二是道德优势受到重创。结果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所需的机制,到关键时候无法发挥作用。

当公平正义不能在社会得到有效维护时,就会导致一种双面结果。一是社会矛盾增加,二是犬儒主义盛行、是非和道德感泯灭。在一个失序的社会,受伤害的不仅是下层或弱势群体,也包括其他人,甚至社会上层。

潜规则是元凶

在明规则形同虚设、潜规则大行其道的社会,人们如同行走在危机四伏,但又没有任何提示的暗洞里,时时处处如临深渊,何来安全感?比如抚养孩子,从入托开始,有多少关系要走?如生病住院,给医生送红包就是一大头痛事;如经商做买卖,那更是要靠关系开路,大搞权钱交易。

一民之轨莫如法,当潜规则操纵了社会思维和行为,明规则必陷于瘫痪。凡事只要成了习惯,要改就很难。有人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当潜规则成为多数人的生活习惯,不说“全民腐败”已是很难了。多数人遇到困难时,不是通过现行制度来解决,而是首先想到走捷径、托关系、走后门,这时,规则意志如何体现,人们如何安全?

当下中国,潜规则已成为扼杀大众安全感的元凶,其因是国家法制和教育的无力,是大众对明规则不信任;其持续蔓延之因是当政者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对潜规则亲力亲为。另一方面,潜规则尽管在此一时横行天下,但毕竟为大众所切齿痛恨,多数人是为了生活迫不得已,恨潜规则,又不能不潜规则。恨腐败,又不得不去腐败,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正因为潜规则不为大众真心欢迎,是大家深恶痛绝的,所以它才见不得阳光,运行时总是鼠窃狗偷般躲躲藏藏。不遵守规则,意即大家是在奉行潜规则,这是给大家带来不安全感的一体两面。抛弃潜规则,回到正当规则的层面,从任何个体开始都不容易,从政府开始才是逻辑起点。W

本栏责编 / 永东

潜规则也好,隐权力也罢,都表明正式权力规则已经失效,结果便是权力失控,不但外部无法约束,内部也无法约束。

不再问政

2013年6月,柳传志召集正和岛等10余家公司讨论抱团跨境投资时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

兔死狐悲

2013年8月,王石在某研讨会上说:“做企业的是同类人,我不否认某些企业家犯了罪。但贪官却很少有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的。”

没有安全感范文9

罗西的观点是,恋爱,如果纯粹是找安全感,还不如回家向父母要。恋爱就是春天来了,有一点慌乱的嫩绿在枝头,有一些试水的小鸭犹豫而兴奋地荡起涟漪……

如果没有一点惊险,怎么会有惊羡?也不会有甜蜜、浪漫与性感。如丝一般细细的吊带,才有一种冒险的性感。你觉得性感,那就是危险了。

性感就是履险。某记者招待会,有人问名模主持人李艾:你那性感的裙子是不是很危险啊?都快掉了!她笑笑说:如果你觉得性感,那就是危险了……性感指数和危险系数是成正比的,两者关系把握得好,性感可以更充分而且有理。

有则旧闻说,在北京某假日酒店,李冰冰在酒店大堂闪现,当她前往电梯时,遭到保安阻拦,原来她被误认为是女郎,急得她猛打电话给入住某房间的朋友求救……看到这里我不禁会心一笑,真的要恭喜李冰冰,过去她总给人正面、凌厉的感觉,现在终于可以被见多识广的五星级酒店的保安误认为是“小姐”,可见她的性感度数的蓬勃进步与流光溢彩,她越来越有味道,这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个正是她过去最缺的,她一度身上都是正气、严肃,而缺乏必要的妖气。妖气是危险的,却是性感的配药。

即使是带有官方光环的宋祖英,也开始涉足性感路线,必须承认,她曾经的端庄是最有安全感的,最保险的;但是,那也容易变成僵硬与呆板,且不够风情。不久前,她入道以来最性感的一组照片首次曝光,世界惊叹,全国各族人民先是心里咯噔下,然后欣然,拍手称快;我想,她一度忐忑的不安的心可以放下了,性感是有风险的,容易让人指摘、评判,但是如果露到恰到好处,人民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开始,宋祖英出现在“国安夺冠”庆祝酒会上,低胸晚装,光彩照人,但可以看出她只是“小心性感”,尺寸幅度都有限;新闻出来后,她看到人民欢欣鼓舞,于是胆子更大了,由性感实验,变成性感实践,顺水推舟继续自己的性感蜕变。

老样子就是“老没有人要的样子”!性感是最可爱最刺激最可贵的改变。性感是一种解放,是一种投资,是需要一定勇气与冒险精神的。

爱情英“雌”本色

恋爱是需要风险意识,也需要冒险的勇气。两者怎么调和,是需要修炼的。

巩俐以代言人身份出席某品牌内衣仪式,一身蕾丝花边的外穿式吊衣,神秘而高贵,但胸怀里、眼神中还是流泻出一种岌岌可危的性感的。有很多人认为巩俐是在故意卖弄,但是必须承认,她驾驭住了那种因为性感而夹带的危险,于是展现一种很性感的范。

一个20多岁的跳孩爱上一个40多岁的盲人,穷困,只剩下一套衣服可以换洗。在他们最落魄的时候,因为同挤一狭窄租间,就渐渐爱上了。女孩爱他的充分理由:他不会以眼睛看不见为借口蹭她一下或者“瞎抓”她一把,这让她很震撼,觉得他是可靠的正经男人,因为安全感的需要与满足,她对他由信赖变成爱,热爱。

她说,之前交的男朋友,不仅年轻、帅、有钱、有权,但是没有安全感,曾在春风浩荡的月夜问前男友,“我是你生命里的什么人?”他居然不假思索地说:“过客!”后来那先生不停道歉解释说,是口误,是开玩笑,但她已经不相信了,甚至不相信爱情与男人。于是,她用一周的时间,放纵自己乱吃滥喝,一下子就由苗条变成胖子,她觉得这样的容貌出去,若能遇见喜欢她、追求她的男人,那才是有安全感的男人。就在这个时候,遇见了这个40多岁的盲人,不仅他的言行很有安全感,“双目失明还可以没有其他男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坏毛病”!

只是,这样对安全感过于偏执的追求,会不会掩盖爱情本来的光辉?会不会本末倒置?

爱情里的女孩,应该小心,也要勇敢,很多快乐与性感就是因为勇敢而拥有的。如歌里唱的:“做个勇敢的女孩”,拿云做伞,即使淋一身雨,也很玲珑。

请呵护女生恋爱里那些“疑似安全感”的表现

女性确实在感情里、在生活里,比男人更需要安全感。她会不停地问你:“你爱我吗?”男人都觉得烦腻,但是她乐此不疲,因为问答里,她可以确认安全系数,满足一种因为重复而产生的“制度化的”。甚至,她会无理取闹,跟你无因吵架,为的也是最后那种因男人妥协而寻求到的安全感,最安全的是进攻,是胜利的感觉。

经济学里有个调查,当被问及含糊不清的信息是否会降低其投资信心并提升风险意识时,92%的女性给予肯定答复,而男性却只有69%。简而言之,女性比男性更厌恶风险,对不确定性更为谨慎。

是的,女性是警惕的动物,所以女特务往往比男性情报人员表现更出色,因为更敏锐更警惕,更能把握风吹草动的细节,也更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女人在爱人面前温柔撒娇,是寻求一种正面的安全感;如果她霸道、蛮横,其实,也是变相在寻求一种安全感,她要的只是一种被肯定被支持以及被宽谅的安全感。

为了安全感,女人往往不愿意嫁给一个富人而愿意死心塌地爱一个穷小子,因为怕那富人不重视她,会甩掉她;也是为了安全感,女人也可能会嫁给一个富人,而放弃那个爱她的穷小子。安全感是一种心理需求,所以就比较随性,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安全依托;或许,散步的时候,是男人右手有没有牵着自己;接吻的时候,看他是不是津津有味地吞咽;高潮过后,他是不是还紧紧抱着不舍放开……

没有安全感范文10

把自己藏在头发里

雨琪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前不久被珠海市一所重点中学录取。眼看开学的日子临近了,她的心情越来越糟糕。学校有规定,初一新生一律剪短发,否则不予报到。她不肯剪去一头浓密的长发,说短发不好看,如果学校不肯通融,她就不上学了。妈妈刘女士好说歹说不见效,只好强行把女儿拉到发廊。雨琪哭哭啼啼的,不肯配合。见理发师拿起了剪刀,她突然尖叫起来,发疯似的扯下围布,撒腿跑到街上。

“这孩子该不会是脑子有什么毛病吧?”理发师的一句气话提醒了刘女士,她四处打听心理辅导机构,最后找到了我。

第一次走进心理辅导室,雨琪非常拘谨,死死拉住妈妈的手,听到要独自面对我,她更是惊慌失措,最后急得快要哭出来了。后来,在妈妈的安抚下,她终于答应跟我聊上一会儿,但回答我的问题时仍很紧张,时不时看一眼门口,好像在期盼着妈妈的随时出现。我不动声色地观察她,从她的表情、举止中搜寻她的心理线索。其实,她的这一系列表现,已充分表明她对妈妈过度依赖,对陌生环境缺乏信任,心理力量比较弱。

从断断续续的聊天中我得知,雨琪不肯剪掉长发,原因不仅是审美问题,而是觉得短发让她心里不踏实。“感觉就像没穿衣服。”她红着脸说。

我问:“那长发让你感觉到什么呢?”

雨琪想了想,回答:“就是踏实呗。”

我提示道:“就像把自己藏在头发里,让别人看不到你,是吗?”

雨琪迅速点头同意,补充道:“我不喜欢别人看我。”她还告诉我,她上小学的时候,在班里一般不说话,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她也从来不举手,“但老师问的问题我都会,真的!”上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组织演讲比赛,老师为了鼓励她,替她报了名,她当时就哭了,坚决不参加,但老师比她更坚决,非逼她上台不可。到了演讲比赛那天,她谎称有病,没有去学校。老师非常生气,在班里批评她没有集体荣誉感,还罚她打扫教室一周。

我问:“遇到当众亮相的事,你总是这样逃避,是吗?”

雨琪点点头,目光停留在自己晃来晃去的脚尖上,一副“我就这样,我也没有办法”的架势。

“你父母关系好吗?”我突然问。

雨琪愣住了,嗫嚅了半晌才说:“他们分开了。”眼睛里有莹莹的泪光。我猜,她的父母是离婚了,但我没有继续追问。

“妈妈是不是特别爱你?”我转换话题。

“当然了,我也爱她。”雨琪的嘴角立刻露出笑意,又补充道,“我们相依为命。”她告诉我,妈妈很心疼她,从来不让她做家务,连袜子、内衣都是妈妈替她洗。有时候,妈妈会半夜哭泣,她听到了,就安慰妈妈,母女俩一起哭。

我问:“为什么哭呢?”

雨琪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妈妈后悔离婚吧,也可能是我反对她去相亲。”

“为什么你要反对?”

“继父都不是好东西!”雨琪断然道,“家里来个陌生男人,多可怕呀!”

有安全感才有自信

很明显,雨琪的问题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必然导致不自信。她对自己有较强的否定和不接纳,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逃避一切抛头露面的事,不敢面对竞争以及可能的挫败。她拒绝剪去长发,是害怕脸部更多地暴露,潜意识是想把自己藏在头发里,就像鸵鸟把头扎在草堆里以躲避猎人那样。这看上去是荒谬可笑的,但对雨琪来说非常管用。

听了我的解释,刘女士并不惊讶。她说:“我知道的。没有爸爸的女孩子,哪里来的安全感?我也是从小没有爸爸,那种感觉我清楚得很。现在我没有丈夫,那种感觉更强烈。不过,我很注意保护雨琪,希望尽可能地给她一些安全感,没想到还是不行。请问,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定会不自信吗?雨琪学习成绩很好,这是她的实力,实力也不能提升自信吗?”

我告诉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几乎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人没有安全感才会不断地强迫自己,才会用偏执的言行极力证明自己,才会焦虑和抑郁,担心自己没有价值,没人关注,才会不断地否定自己,最后让自己相信生活在世上没有一点价值。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有以下表现:

1.不敢也几乎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多的时候他会封闭自己,不让外人感觉到他在想什么,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不解、歧视、评判或者伤害。一定要说话时,他更习惯于挑剔别人,甚至攻击别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潜意识才会感觉安全。

2.待人接物时总是不自觉地猜测别人是不是真心的,别人为什么对自己好等。他不相信自己值得别人尊重和爱,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因此在性格方面就会显现出敏感、多疑的特质。即便他有幸遇到对他好的人,他也会变着法地去找证据,证明对方果然对自己不是真心的。他会不自觉地一次又一次地挑战那些想对他好的人的心理底线。

3.习惯于站在消极悲观的角度看周遭的世界。那些悲惨的事件、背信弃义的人、婚姻不幸的事例往往最先让他有感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是灰暗消沉的,眼睛自然找不到光,也适应不了光的灿烂。缺乏自信的人,心里有一个笃定的信念:这个世界上幸运的好事情不会光顾我。

4.通常愿意与比自己年龄小、各方面情况比自己差的人为伍。因为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他多少能找到一些安全的感觉。相反,与那些条件好、更聪明、更有实力的人在一起,会让他感到极其不安,他担心被人骗、被人比和被人害。

5.通常缺少足够的耐心,凡事不能做到延迟满足。凡是想到的事情,恨不得马上去做,凡是想得到的东西,恨不得马上抓在自己手里,如果暂时得不到就会非常焦虑。

“雨琪年龄还小,有些不自信的特征还没有表现出来。”我说,“不过,她害怕与人交往、不敢抛头露面的逃避行为已经值得高度警惕。她现在刚刚进入青春期,身心发育会让她有强烈的不适感,有可能加重不自信的症状,建议您尽快着手介入,以免症状加重。”

培养自信的六要领

刘女士问:“除了父母离异,还有什么能使孩子丧失自信?”

我告诉她,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家庭环境是主因,通常情况下,以下因素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破坏作用:

1.父母经常吵架。当父母专注于吵架时,孩子处于无人关注的境地,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重要、不可爱,尤其当父母吵架时不自觉地拿孩子来说事,孩子会自然地解读为自己没用,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经常这样否定自己,不自信的心理模式便逐渐形成了。

2.父母比较强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凡事都是爸妈说得对、想得更周到,会让孩子一点点丧失自信。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需要自己做主的机会,便会忐忑不安,前怕狼后怕虎。

3.缺少父母陪伴。小时候较少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与人亲密相处的经验。

4.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很少有自由空间,当他们离开父母的庇护,马上就会表现出不自信和没有安全感。

刘女士叹了一口气,说:“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是我该怎么做呢?您能否给我几条操作性强的建议?”

我说:“其实,给孩子安全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做心理辅导很难立竿见影,因为性格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我给她以下6条建议:

1.抽时间单独陪伴孩子。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每天单独陪伴孩子。这非常重要。可以把陪伴孩子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十分重要。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她的规则,不要超出她的认知水平。

2.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让她感觉到自己很安全。例如一个1岁的幼儿学走路,让他在平坦的地方学步,孩子就是跌跤,也不会感到十分疼痛,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会站起来接着走。而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学步跌了跤,纵使父母不断鼓励,他也会因过于痛苦而不再有信心尝试。

3.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她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她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她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她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她做。

4.营造温馨气氛。温馨的家庭气氛至少包括以下要点: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别人的快乐;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关注的对象;在孩子的床头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他很可爱、很有能力。

没有安全感范文11

谈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有责任心。这是履行好岗位职责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没有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没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是无法干好本职工作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担任什么样的工作职务,都只有安心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当然,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个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安全舒适、薪水丰厚、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既没有上司的呼来唤去,也没有下级琐事的打扰;既没有工作压力,也没有失业风险。然而,这种理想的工作岗位,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多得的,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条件下,更是少而又少。人尽其才,这是理想化的用人之道,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努力的方向目标,而现实中这种恰如其分的匹配是很少的。那么,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应该怎么做呢?不妨尝试一下“即来之,则安之”的自宽做法,从心里上消除对你个人工作岗位的成见,静下心来,倾注你的感情,使自己逐渐去适应岗位工作,而不是要工作来适应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完成的工作中寻找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岗位并不那么令人厌烦,你的工作又是多么的让人心动。这时你会后悔自己当初的想法又是多么稚嫩可笑。安心自己的工作岗位,对本职工作有了感情,那么自然而然就有了工作的责任心。

其次,应有工作技能。这是履行好岗位职责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要想履行好岗位职责,除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以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没有金刚钻无法揽下瓷器活。光有工作热情,而不具备工作能力,是无法适应岗位需要干好工作的。工作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位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适应自己工作岗位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也许你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应对你目前从事的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可能确实是有点的大材小用。但也不应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岂不知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你能力出众,工作更应出色。也许你原来具备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但也必须考虑到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考虑到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原有的知识可能早已被淘汰,原有的技能早已落伍,所以无论谁都没有理由一劳永逸,不思进取。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才是应有的态度。

第三,要有纪律观念。这是履行好岗位职责的重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观念只要生活在现代社会上,就必须受一定纪律的约束,特别是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员工,更需要具有牢固的纪律观念。纪律观念和责任感是紧密联系的,没有纪律观念就不可能有什么工作责任感,同样没有工作责任感也就表现不出好的纪律观念。对于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树立了牢固的纪律观念,才能自觉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规定,工作中才能照章办事按规程操作,才能表现出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即工作责任感。远的不说,就看看近在我们身边的采油集训班指导教师和学员,他们自开始以来所表现出的进取精神和纪律观念实在令人佩服。我们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可以说有了他们的干劲和积极性,什么困难也有办法克服,干什么工作就不再会叫苦叫累,感到委屈。

第四,要有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前提保证。安全是为了工作,工作必须安全。假若一名职工没有安全意识,不管有多高的工作热情,有多强的工作能力,这样的职工也是不称职、不合格的职工。因为离开了安全意识,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很大的潜在威胁,意味着时刻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一旦酿成事故,就会给企业与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特别是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更是把安全意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安全意识也是工作责任感的本质要求。所以要想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就必须有安全意识。同时,

第五,要有实干精神。干好工作必须有实干精神,空谈只能误事。假设没有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的实干精神,无论干什么样的工作,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一事无成。光说不做等于不说。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是少说多做。讲究实干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小事做多了就成了大事。我们都清楚这样的道理,现实中不论在哪个领域成就事业的人,都不是一开始就干出石破天惊的大事,都不会一鸣惊人的。包括伟人、邓小平等,他们也是基础做起的。

没有安全感范文12

什么是幸福?是十年寒窗一举成名,久旱甘雨绝处逢生;是农民工受到关注,是你发了工资往银行存上一笔钱;也可以是沙漠里的一汪清水迷途中的一盏明灯。更可以是他(她)久违的一声问候,轻轻的一句祝福。幸福的概念很广每个人对其体会与感受都不尽相同,可是我要说,拥有安全才有真正的幸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除了空气与水,安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甚至比爱和被爱更为迫切。但看现在的日本和利比亚,回忆5.12沉痛的汶川,那里的人们或在战争中流离失所恐惧无助,或在灾难中痛失所爱呼天抢地。经历着苦难的人——生命何其脆弱,安全何其珍贵。

所幸我们处在和平的国度安宁的环境,没有战争的威胁没有灾难的侵袭,为了生活的美好最求高效率快节奏,为了实现梦想全力以赴。这时安全是否无暇顾及?穿过车流如织的马路可否感觉危险,做着身体力行的工作是否感到安全?我们是否真的拥有安全感?你可以理解安全感为爱人温暖的怀抱宽厚的肩膀,可以想到家的舒适客厅的宽敞,可以想到存折上可观的数目,但是没有危险意识就没有真正的感全感。

且不论战争与天灾单说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事故。纵然我们不经历灾难亲尝痛苦,只需读读报纸看看新闻因安全问题引发的血腥惨重的事故可曾撼动你我的心。据资料显示我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记得某地的矿难?那一只只漆黑的抠出地面的手,一个个面目全非的人,那求生的敲打绝望的呼吸。可留意某处的火灾?那滔滔火海滚滚的浓烟,挣扎的人影惨痛的呼声,财富和心血随生命一起付之一炬。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悲剧不断上演。大到几十上百人丧生小到刀片割伤手指,跌倒摔伤。听闻着这些事故谁保证能隔岸观火身在其外的泰然?各行业各岗位的人谁不在经受着安全的考验。或高空作业井下工作,或交通运输,食品医疗。隐患犹如一个魔影无时不在窥觊人们的健康与财富。事故更像一个魔鬼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幸福。

几年前我在深圳一家五金制品厂做品管,有机会见识了许多大型电器的五金外壳是怎么做出来的,也真正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手被锋利的五金毛边割伤习以为常,庞大的啤机没有红外装置,只有两条护杠随着模具的起落而开合。一次,一个女孩因产品没有完全从下模脱离便伸手进去抠,这时上模突然砸了下来,一只手顿时被压成肉饼。当她举着那只血肉模糊的手跑出车间所有人都惊住了。再次见到她时那只手已从腕处截掉,一只鲜活灵巧的手就这样永远离开了她的身体。有人问她以后怎么办,她含着泪微笑说:我还有一只手啊!我不得不佩服这位17岁花季一样的贵州少女的坚强与乐观,可是有谁真的体会她内心的苦痛,微笑背后的伤。面对现实和伤痛除了微笑或许只有微笑吧。

俗语说安全是福。我们的福有赖于物质基础和精神享受,而物质基础和精神享受又赖于安全的保障。我们的财富由工作和服务的场所供给,保障它的安全就是保障自己的安全。(此处省去公司名称)或在工作现场辛勤劳作换取所需,或在休闲区读书上网娱乐健身,感受着这份踏实的安全。这得益于公司对安全的高度重视,规范的制度和管理,有效的监督和持续的改善。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掉以轻心?答案是否定的。安全事故由隐患而生意外而发。隐患因疏忽滋生,意外因大意而起。或人为的或自然的,隐患潜伏在我们身边,在工作中在生活里,也在我们良好的自我感觉中在麻木的意识和违规的行为中。那么,隐患是否可以杜绝?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杜绝隐患保证安全我们得有危险意识,危险意识由隐患意识而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学习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多一点细心谨慎少一点莽撞大意,多一份责担当任少一些借口理由。多一点观察留意少一点麻痹疏忽,把隐患的根苗杜绝在萌芽形态。清除危险因素保证事情在安全状态下进行,丢掉能上不能照上的革命精神。在追求力臻最佳的同时安全因首当其冲,不然任何牺牲安全的所获必是代价沉重。

需要安全渴求平安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为保障安全而努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为自己抑或为他人的安全付出一份力,我们会收获一份真实的喜悦和真诚的感激。只有确保了安全,我们才可以在酷暑盛夏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喝茶上网,在寒冬雪夜围着火炉与家人团聚,可以打拼人生实现梦想,更可以一边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一边尽情的享受幸福的生活。拥有安全我们才真正拥有幸福!

安全就是那盏幸福的明灯,这盏明灯能让我们的命运不会迷失无助,生活才会充满光明。希望你久违的问候里多一句:注意安全,轻轻的祝福里多一句:注意安全。我们的心从此刻起与安全相随,愿我们每月的工资里多一份安全的结晶!一份沉甸甸的踏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