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欧美妈妈和儿子

欧美妈妈和儿子

时间:2023-05-30 09:12:39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1

中国式妈妈典型特征一:

过于“宝贝”孩子

陶陶落地时是个大胖小子,身长和体重都是同龄人的99%,也就是说,一百个婴儿里面,陶陶是最高的也是最胖的,这是医生解释何为99%时这么说的,陶陶妈妈听得心花怒放。陶陶的喂养可谓精心极了,荤素搭配,讲究营养,人手方面则是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外加爷爷奶奶齐上阵,小保姆只能打打杂。陶陶吃饭是家里的大事,哪一天陶陶少吃了一口,全家人都紧张万分,“给宝宝吃点开胃健脾的药吧!今上午的蛋羹没吃完!”。

陶陶妈妈这样的中国式妈妈其实随处可见,对孩子的喂养过分精心,也对孩子们的成长指标过于执著。胖乎乎的婴儿固然可爱,但大了多半体重超标,带来诸多健康问题。班级里最高最胖的孩子往往最不灵活,最会遭到小朋友嘲笑,因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注重营养,不如注重孩子的健康,吃得适量,勤锻炼,才能养出健康宝宝。

向欧美妈妈学习――

大多数的欧美妈妈都让孩子做主,自己决定吃多吃少。中国妈妈也不妨放松心态,一顿两顿少吃了,真的关系不大,大人都有没胃口的时候,更何况小孩子呢?与此同时,中国妈妈还可以向欧美妈妈学习,为孩子也为自己营造和谐轻松的进餐气氛,同时注重孩子餐桌礼仪的教育,教会孩子用餐时温文有礼,应对得体。

中国式妈妈典型特征二:

过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一句“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词,让广大的中国式妈妈焦虑不已。在为孩子们策划未来时,教育当然是重中之重。有了这个指导思想,重视“胎教”并忠实贯彻执行的妈妈绝非少数。孩子们早早就得上各种补习班才艺班,忙得昏天黑地。

教育重了,其它的东西也就只能轻了。如果中国式妈妈觉得某种重要的才艺班必须去上,那么孩子喜不喜欢该项才艺,上这个班开不开心,是不是还想发展别的兴趣爱好,就不在妈妈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这样的做法就有欠考虑,为孩子策划将来,当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与爱好,听听他们的心声。与其只盯住孩子的成绩,不如发展孩子的多项爱好。

值得一提――

重视教育的民族往往会成为优秀的民族,重视教育的妈妈并没有错。在国外,大部分中国孩子成绩好,能上好的大学,相对来说就业上有优势,这是妈妈的成果,但是要防止高分低能。

中国妈妈典型特征三:

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中国式妈妈看来,一个回家就看书,从来不出去玩,也没有小朋友来家里玩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如果孩子考了98分却哭了3天则更说明孩子有上进心。殊不知,这都反映了孩子的心态不够乐观开放,遇到挫折时不能良好地调节心态。中国式妈妈普遍不重视、不擅长跟孩子们进行良好有效的心灵沟通。他们想什么,妈妈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妈妈们也知之不多。孩子们也觉得跟她们没话说。时间长了,有效的交流沟通在双方都成了问题。

向欧美妈妈学习――

欧美妈妈往往把孩子当成大人,凡事商量。中国妈妈不妨向欧美妈妈学习,也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当作朋友来相处。既是朋友,大家和谐相处,有话则说,无话则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的方式也很重要,母女一边逛街一边谈心,其效果可能大大超过书房里的严肃对谈;父亲传给儿子的处事秘诀,比起一本正经的对话,往往是打球时的几句话效果更彰。

此外,关爱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做判断,做出正确有利的选择。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就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鼓励孩子捍卫自己的意愿。如果妈妈自身的能力不够担此重任,必要时还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中国式妈妈典型特征四――

轻视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中国式妈妈总觉得孩子现在的重心是学习,学习好就行,其它的,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须知一个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自己独立生活并且自得其乐的人,才是一个不依赖他人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生活技能,不是在孩子们小时候什么都不教不管,稍大一点了往寄宿学校一送就完事的,而是要关爱孩子,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教会他们。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2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觉得在欧洲的高福利国家,教育就医都不交钱;或者说,高福利,就等于啥都免费。

其实,天下哪有免费的晚餐,羊毛出在羊身上,高福利伴随着的是高税收和能者多劳多交税。财政分配在很多时候,是为了均衡贫富间的差距,尤其在教育和母婴事务上。

在荷兰上幼儿园,各地各幼儿园的学费基本没差别。对于家长来说,贵还是便宜,关键是你能获得多少政府补贴。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荷兰会按照家庭的收入给予孩子教养补贴:收入高的补贴得少,收入低的补贴得多。

在婴幼儿喝的奶粉上,荷兰政府也有补助,让穷妈妈和富妈妈不会因为奶粉的价格区别,影响对此的选择。

比如,荷兰的牛栏奶粉和德国的爱他美奶粉,奶粉配方是一样的,其总公司都是达能集团,但一罐牛栏奶粉的售价,却比同类爱他美售价少40%到50%。在荷兰,牛栏奶粉出厂约9欧元,到超市卖12欧元,3欧元要负担运输费和超市上架费,完全没有利润,这个利润会由政府补给牛栏公司。

荷兰通过奶粉补贴政策,保证任何品牌的奶粉在货架上的售价都为10欧元左右,而德国政府没有奶粉补贴政策,爱他美则按照市场运营定价为22到24欧元不等。

这种高福利的政策到底好不好,争议还挺多的。我个人觉得,无论如何,只要别抱着“不劳而获”的心态,只想着怎么榨取福利而不愿意尽责和奉献就好。

下面说正文。

我经常被问到:“荷兰的幼儿园贵不贵?”

贵,又不贵。

荷兰的幼儿园是按小时收费的,幼儿园风格天南地北,但收费标准却大同小异,每个小时大概7欧元(约50块人名币),上下波动不过0.5欧。

价格差异小,一是因为在供需相对平衡下的市场经济,你收得太高了,没人来上,收得太低了,又不赚钱。二是因为政府补贴的上限是6.89欧(2016年标准),超出补贴上限的部分是要家长自己掏腰包的,所以多数幼儿园都尽量把收费标准定在补贴上限附近。

什么?还有补贴?当然是要有补贴的!

我来帮你算一笔账。假如我家娃每周上四天幼儿园,每天早上7:30到下午6:30,那就是11个小时;假设幼儿园每小时的收费是7欧元,那么一个星期下来,我娃的日托费便是:11×7×4 = 308 欧,一个月有4.3个星期,我送娃去一个月,幼儿园就要花掉1325欧元。

荷兰没有计划生育,生二、三、四、五个孩儿的家庭随处可见,如果都送幼儿园,大部分人交不起啊!所以,荷兰政府深明大义,一拍桌子说:只要家里父母双方都工作,政府来补贴大家的幼儿园用度。

怎么个补贴法?

首先是要符合获得补贴的要求,非常简单:一是父母双方都工作或学习,二是孩子得上政府认可的幼儿园,三是孩子得持有荷兰国籍或居留权。

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家庭的收入进行补贴:收入高的补贴少,收入低的补贴多。

荷兰人喜欢平均,所以很多政策都是让大家尽可能达到平均水平,幼儿园补贴的政策也不例外。另外政府也用这种补贴的方式鼓励父母双方都就业,就算你选择当全职妈妈,政府也以此为你创造了学习深造的经济条件。

那么,到底补贴多少?

还是回到上面的例子:一个月送孩子去4.3个星期幼儿园,花费1325欧元。

如果家庭收入在最低工资水平以下,比如一年为2万欧元,那么政府补贴金额是1211欧元;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每个月孩子上幼儿园的开支其实是114欧元。1211欧元也是在这个例子中,政府补贴的最大值。

如果家庭收入可观,比如一年有12万欧元,政府还是会给予补贴,但就少了很多,只有309欧元;也就是说这个家庭需要自己支付每月1016欧元来送孩子上幼儿园。在这个例子中,309欧元是补贴的最小值,无论你的收入有多高,政府都还是会补贴这个金额。

再者就是介于“最低工资水平”和“收入可观”之间的家庭,不用我多说了,他们得到的补贴就是比309欧多,比1211欧少。

那么第二、三、四……个孩儿呢?是做加法吗?不是做加法。

虽然荷兰政府没有明说,但我个人觉得幼儿园补贴是个“鼓励生育”的政策,因为第N个孩子的补贴,大大超越第一个孩子。

说不定荷兰政府的心声是:请大家放心的生,幼儿园那边我们扛着。但就算是这样,荷兰人口的出生率仍然稳中有跌,2014年是1.71,2015年为1.66。看来荷兰人生娃,确实不是为了领幼儿园补贴。

此外,全职妈妈的孩子去幼儿园,就真的没有补贴吗?决不是!

荷兰有不少人选择做全职妈妈,无论选择继续上班还是当全职妈妈,都被赞赏和认可,只要你做的决定适合你,就是好选择。

前面说了,如果不是父母双方都工作,孩子上幼儿园是没有补贴的,但荷兰政府为了让全职妈妈的孩子也可以有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机会(社交能力培养),又设置了另一种形式的幼儿园,荷兰语叫做Peuterspelzaal,可以翻译成“幼儿班”。

幼儿班接收2到4岁的孩子,如果家里父母都上班,收费和幼儿园是一样的;但如果有一方没有工作,那么每个月只需要交17.98欧的“资助费”(2016年标准),仅此而已。

比起幼儿园,幼儿班更像小学,它每天早上8:30准时开门,只运行半日,午饭时就关门了。老师的任务多半是带领孩子们做游戏、读书、搞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少半是照看孩子的衣食住行。

所以在送孩子去幼儿班前,最好是能先教会孩子如何上厕所,如何穿大衣和鞋,这样孩子会对上幼儿班多一份自信。

除了幼儿班,还有其他的幼儿园形式吗?

还有一种。名字叫做Gastouderopvang,我把它翻译成“保姆之家”,就是有资格证的保姆在自己家里开办的幼儿园。

有些保姆也上门帮着带孩子,如果你家里的孩子达到一定数量,上门保姆是个最简单易行而且划算的形式。政府规定,每个保姆只可以同时带5个孩子(自己的孩子也包括在内),这是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照顾和关注。

保姆之家有两大明显的好处,一是要比幼儿园便宜些,二是灵活性非常高:如果有什么变动,和保姆阿姨说一声就可以了,不用像在幼儿园,又是发邮件又是填表格的,相对麻烦。

很多人选择保姆之家都是经人推荐,口口相传。毕竟保姆只是一个人在照顾孩子,没个监督,放心指数要比普通的幼儿园低一些。但如果是熟人,或者熟人小孩的保姆,心里就有底了很多。

最后说说我家的选择。

我们送孩子去的 Les Enfants是一所普通的幼儿园,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

1.离家近啊(我记得流川枫曾经也这样回答过樱木)。

2.喜欢 Les Enfants 的愿景和定位。

3.和老师聊得来。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3

这是最近看的龙应台第二本书,第一本是《目送》,是作者关于人生、理想的散文。相比较而言,这一本集合了母亲与儿子通信的书显得更有实际意义,也更发人深省。

文中的“Andi”是一个出生于1986年的二十一岁大男孩,出生在台湾,从小在德国一个小镇长大,非常典型的德国青年,有自己的思想,传统又叛逆。写在扉页的这段话非常能代表儿子的思想:“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成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这种思想,我也听到别人谈起过,确实如此,父母只是孩子的一个监护人,但并非父母的私有物,父母必须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因为他们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人,他们属于整个社会。

龙应台算是比较开明的父母,她自己的经历使她不会对孩子太过于拘束。比如在爱国这一点上,她有着这样的感受:说“勤俭是台湾的传统美德”,怪怪的,难道只有台湾人勤俭?说“中秋和七夕蕴含着台湾人民的民族美学”,怪怪的,好像偷了别人的东西似的。我们都补剥夺的,是一份本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在安德烈看来,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基本在逃避“国家”的概念,所以爱国不爱国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安德烈在通信中提到让年轻人信奉的信条是“性,药,摇滚乐”,此语一出,妈妈吓了一跳,但妈妈最终还是很认可安德烈坦诚的态度,与儿子像朋友一样探讨这个问题。妈妈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妈妈认为,儿子已经十八岁,就必须自己替自己的行为负责。妈妈说:“性、药、摇滚乐”是少年清狂时的自由概念,一种反叛的手势;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荆棘。可是你十八岁了,那么自己为自己负责吧。

这一点,妈妈还是做得很不错的,比如在后面关于儿子吸烟的问题上,妈妈也是这样的态度。虽然她强烈地反对吸烟,但她却没有直接对儿子提出任何的要求。因为她觉得,儿子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假如是一个陌生人,她是绝对没有理由要求对方去戒烟,对于儿子也是同样道理。不错不错,这样的母亲,真值得中国式爸爸妈妈好好学习学习。

在恋爱问题上,安德烈居然也能够非常坦然地把自己的心路告诉妈妈,真是难得。他询问妈妈,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对 于老师,他到底是应该隐藏自己的感情还是应该坦然吐露?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儿子关于恋爱问题的答案,她只告诉儿子,很可能在他遇到终身伴侣之前,恐怕要恋爱十次,可能受伤二十次,并且每一次的受伤,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不过,他只要知道,他所需要的伴侣,是能够和他能够并肩站立在人生的船头,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放的人,伴侣的本身不应该是他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母亲放心大胆地让儿子跌倒,看着他跌倒,她只希望他能在跌倒的地方病爬起来,希望让阳光照进来,照亮儿子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他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安德烈在德国的学校读书长大,所以经历的也完全都是西方的文化。在学校里,同学们因为私立学校的精英思维而起了冲突,安德烈只是说了一句话:“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争!”这句话引自一位名叫Georg Buchner的德国领袖,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他用法国大革命的标语来鼓动德国农民起来反抗贵族,这句话写在他十七岁写的书里,对一八四八年德国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妈妈在回信里没有对于儿子的思想进行直接的评判,只是告诉儿子,理想主义是珍贵的,但也是脆弱的,容易腐蚀腐败,人们的正义感、同情心和革命冲动往往来自一种浪漫情怀,但却不是现实的对手。所以,只能把这些感情放在心底。

妈妈偶尔也与儿子讨论他那个年龄层的人所喜欢的音乐,比如嘻哈音乐。妈妈说,小儿子让她看了些嘻哈的词,有很强烈的政治、社会批判意识,结果安德烈却告诉妈妈,其实现在流行的已经不再是政治,而是关于性滥交、粗话脏话、拜金主义、雄性沙文主义以及虚无主义。当然,嘻哈词里也有好的语言,有一些非常美妙的赞美词。妈妈最后总结说:流行文化经过时间的筛子,泥沙被淘汰,金块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经典或古典。

安德烈出生在台湾,在德国长大,后来又去了香港读大学。所以在他的观念里,“家”没有一种很深的感情。妈妈只告诉儿子,全球化的趋势正在热烈地发展,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只有文化和语言,没有国家,他们所持护照的国家,并非他们心灵所属的家园,他们所愿意效忠的国家,却拒绝给他们国籍。不过,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心中的小镇不会改变,泥土和记忆不会改变。所以,妈妈希望儿子心中永远有一个小镇。

关于“问题意识”,安德烈是这样说的:如果在买汉堡的时候,有人会想到赚钱赚死的麦当劳,付给香港打工仔的工钱一小时还不到两块美金;如果买阿斯匹林头痛药的人,在买的时候会想到,这些跨国药厂享受巨大的利润,而非洲染了艾滋病的小孩根本买不起他们的药。如果带着这种觉悟和意识的人多一点,这个世界的贫富不均会不会比较改善?安德烈说,他从来不给路上伸手的人钱,因为他不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每个人都有“问题意识”才是重点。这一点,妈妈虽然并不完全认同,但妈妈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渺小的社会个体,她根本也无法去改变社会现状。尽管妈妈努力想做到环保,努力地想要帮助别人,但一个人的力量太过微弱,无能为力。这也是沈俊的想法:目前的生活模式已经形成惯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改变。

安德烈高中毕业后就去了香港读大学。可他觉得,香港缺少文化,也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情趣。他所享受的事情,就是在徒步区的街头咖啡座和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在一个暖暖的秋天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窄巷。美好的并非只是那个地点,而是笼罩那个地点的整个情调和氛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沉淀。酒吧跟咖啡馆在欧洲就是社区文化。朋友和街坊都习惯去那里聊天,跟老板以及侍者也像老友。但在香港,他觉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咖啡馆,只有星巴克和太平洋咖啡,不然就是贵得要死的大饭店。另外,安德烈也觉得,在香港,国际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没有来往,大概也跟生活态度有关吧。

妈妈很高兴安德烈很快就注意到香港的文化与欧洲和台湾有巨大的不同。香港的经济成就建立在“勤奋”和“搏杀”的精神上。也就是分秒必争、效率至上、赚钱第一。这就是现实,只是这样坚硬的土壤,除了经济效率,大概也就没有什么文化的东西了。

虽然说香港与上海比起来,已经有更多的文化底蕴,但总体而言,确实无法与欧洲相比。在欧洲,当你徜徉在小巷子里的时候,你可以随时随地找一家咖啡馆坐下来喝杯咖啡,可以与陌生人谈天说地,但在香港做不到。因为香港不是欧洲的逗留文化,他们需要不停地工作,所以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去咖啡馆逗留。当然,与上海的鱼龙混杂相比,香港已经有很多非常古老的传统保留下来。不过保留得最好的,还是台湾。

在香港文化这个观点上,龙应台的小儿子菲利浦也写信说,香港是一个二十四小时有生命的城市,永远有事在发生,在香港比较容易交朋友。德国太静,太自以为是的封闭。只是让他不喜欢的是,社会非常分化,有钱人都只与有钱人来往,没钱人只能交没钱人当朋友,阶级分明。

读者来信里也有香港人,他们坦言,在香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都只有一个目的:生存、赚钱。文化可以沉淀,必须是里头的人有超越个人、超越小我的想象,有梦、有理想,愿意为一个更崇高的目的去奋斗。这个恰恰是香港所没有的。

安德烈还问了母亲一连串问题,妈妈的回答也出乎意料。

1、你怎么面对自己的“老”,作为一个有名的作家,接近六十岁,你的人生前面还有什么?

妈妈说,老是一个自然过程,只能顺其自然。她不敢去多想,只希望到时候希望她在救治的时候,安德烈都能在场,仅此而已。

2、你死了以后,会希望人们怎么记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么记得:一,你的读者;二,你的国人;三,我。

妈妈说,怎么被读者记得,不在乎;怎么被国人记得,不在乎;怎么被自己的儿子们记得,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堆给儿子们照亮前行道路的柴火,只要感受到心中的热度和光就好,至少柴火本身,根本就不在乎记得不记得。

3、人生里最让你懊恼、反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妈妈说,人生的偶尔从来不是偶然,所以一旦走下一条路,就回不了头。

4、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妈妈说,儿子每次抽烟,她都这么想。

5、你怎么应付人们对你的期许?

妈妈说,一半人赞美她的同时,必定有一半人在批判她。所以,人们的“期许”是一种她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

6、这世界你最尊敬谁?给一个没名的,一个有名的

妈妈说,没名的,她尊敬那些扶贫济弱的人,尊敬那些在实验室里默默工作的科学家,尊敬那些抵抗强权坚持记载历史的人,尊敬那些贫病交迫仍坚定把孩子养成的人,尊敬那些在群众鼓噪中仍旧维持独立思考的人,尊敬那些愿意跟别人分享最后一根蜡烛的人,尊敬那些在鼓励谎言的时代里仍然选择诚实过日子的人,尊敬那些有了权力仍旧能跪下来亲吻贫民脚趾头的人。有名的,她尊敬几乎所有历朝历代名人。

7、如果你能搭“时间穿梭器”到另一个时间里去,你想去哪里?未来,还是过去?为什么?

妈妈说,她想去“过去”,想看一看人纯粹的星空下如何做出伟大的思想,想走遍孔子所走过的国家,穿越每一条巷子,听每一户人家从厨房发出来的声音。可她也想去未来,想看看儿子们是否幸福。

8、你恐惧什么?

妈妈说,她恐惧抢劫所爱。恐惧失去所能,恐惧失去。

应该说,安德烈的提问很大胆,而妈妈的回答也非常直接,让人觉得很意外。虽然有一些回答太过理想,但妈妈的回答还是让儿子比较震惊,他没想到原来妈妈眼中的世界竟是这样的。

安德烈与妈妈在讨论是否长大的话题时,妈妈提到一点:在欧洲,人们称呼人是看年龄,只要满十四岁,对于孩子就用“您”来称呼;但在中国,看的却是辈分,不管几岁,只要站在爸妈身边,就是孩子,就不是讲话的对象,要请大人来“代言”。妈妈终于看明白了,两个儿子都分外地盼望着独立,盼望着远离母亲的羽翼,他们不希望母亲一直待在身边。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4

阳奉阴违、甜言蜜语,以及迅速做出决定的判断力。

杨帆的媳妇来自葡萄牙,叫卡迪亚;杨帆的妈妈是地道重庆人,普通话都说不利索。婆媳俩碰在一起,沟通基本靠手脚比划。

有人说这样好啊,婆媳俩想吵架都吵不起来。杨帆觉得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女人之间的战争,哪里是靠语言来支撑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以点燃婆媳间的炸药桶。所以又当老公又当儿子的自己就显得尤其重要。

像杨帆这么高情商的“双面胶”,出国一旅游,就检验出实用性啦。 都是女人,行李大不同

老妈想出国,媳妇想回家,杨帆决定一次实现两份愿望:走,我们去欧洲!

虽然文化不同、年龄不同,两个女人的兴奋感还是一样的,都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行李。只是卡迪亚的重点在如何拍出美照上,杨帆晚餐后的电视时间成了她的美装秀。

“亲爱的,这件如何?”“嗯嗯,好看,带上!”卡迪亚喜滋滋,转身换条花裙子,“这件呢?”“更好看!带上!”

全带上总比买买买好,至于如何把这么多衣服塞进行李箱,女人们总有解决办法。杨帆从他妈妈把一整箱泡面都塞进行李箱的成功案例中,看到了女性的无穷潜力。

老妈的行李箱,除了那一箱泡面,还有玉米粉、麻花、泡椒凤爪、老干妈……至于衣物,两套换洗的就搞定。他忍不住好心建议:“妈!这是做什么嘛,欧洲不缺吃的。”妈妈却一个白眼翻给他:“我吃不惯老外那些汉堡油大饼啥的,哪有咱们自己的东西好吃。”大吃货帝国的美食岂是蛮夷之邦可以比的,他从母亲的白眼里读出以上信息。

一个负责美,一个只管吃,杨帆预感到了旅行中的暴风雨。 老妈钻牛角尖了

旅途果然不太顺利。第一站是罗马,一下飞机就发现行李箱少了一只,卡迪亚的首饰和换洗衣服可全在里面。妈妈立刻慌了神,围着行李传送带来回转,不停嚷嚷“这可怎么办啊?怎么办啊?!”反倒是受害者本人虽丢了箱子却很镇静,她上前搂住婆婆的肩膀,“没什么,杨能解决的。”她笨拙地用中文表达安慰之意,婆婆却更急了,“他又不是机场工作人员,万一人家听不懂我们说什么怎么办?”

话音未落,就见儿子领着机场工作人员过来,老妈不管不顾冲上前,冲着对方溜了一串中文。可工作人员双手一摊,耸耸肩表示听不懂。儿媳赶紧出场,接过与对方交涉的重任,双方用英文沟通后,卡迪亚留下了联系方式,等待对方找到行李箱后与自己联系。

“他们在说什么?”老妈按捺住焦急问儿子,听到解释后她却没有松口气。想着东西没拿到手怎么能走呢?万一不给我们打电话怎么办?“我们留在机场等行李吧。”

中国大妈要等,葡萄牙小媳妇却不愿意。“留在这等行李?”她听了杨帆的翻译,满脸不解地说:“亲爱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呢?我们待在这里也不会有任何帮助。”

杨帆赞同老婆的想法,可老妈那么认真固执,他听谁的? 儿子两头瞒

杨帆左右为难,正想着怎么用英文跟卡迪亚委婉解释,突然灵机一动:她们俩语言不通啊,怎么说还不是随他摆弄!

先搞定老妈。他温柔地揽住妈妈的肩膀,“老妈,卡迪亚也觉得该在这里等行李,可儿子我出国一趟不容易,在这里等的时间都能玩好几个地方了。可我又不能把你俩留在这儿自己去玩,您帮我说服卡迪亚别等了,行不?”

杨帆又装可怜又带撒娇,妈妈沉吟了几秒,居然拍了大腿表示同意。他在心里高呼:欧耶!您老点头那就好办了。然后故作平静走到卡迪亚面前,一本正经地说:“老妈发话了,咱们大老远的出国不容易,她也不忍心让儿媳妇在这守着,所以现在出发!”

卡迪亚高兴坏了,冲上前抱着老妈亲了又亲,原来绷着脸的老妈也禁不住笑了。杨帆忍不住给自己点赞:出门前还有同事预言重庆话和英文,这语言障碍定要成为“炸弹”,看来此言差矣。 耍点小心机

杨帆带着妻母在欧洲的大城小市游走,看美景,吃美食。尤其是罗马正宗的意式大餐,嵌着厚厚芝士和香肠的披萨让卡迪亚吃得开心极了,老妈这个自称不爱外国食物的人也忍不住称赞。结账时,妈妈将头凑近问:“多少钱啊?不便宜吧?”“不到七十多欧元,其实还好啦。”

“听说欧元比人民币值钱多啦,一比八吗?”她说着便捏着手指算了算,“七十多,乘上八,五六百块钱,真贵啊……”回酒店的路上妈妈一直抱怨饭钱太贵、他们会不会被宰了。咕哝时间太长,连卡迪亚也忍不住询问妈妈在说什么。

没什么,她在研究菜谱呢。杨帆怎么敢让媳妇知道老妈在心痛刚才那块大披萨。

自那以后,一逛完景点老妈就赶着儿子媳妇回宾馆,“唉,累了一天了,不想去餐厅折腾了。”可一回到房间里她就生龙活虎,翻出国内带的食物,再煮上一小锅玉米粉。

大妈要省钱,媳妇不乐意了。吃了一天的玉米粉,她撅起了嘴,意大利面、鸡肉煎火腿卷……还有好多美食,而且,她特地带了漂亮的晚装,想着要随老公去吃顿正宗意式晚宴的,便撒娇地说今晚想吃意大利面和罗马口味的冰淇淋了。妈妈听不懂卡迪亚的叽哩哇啦,但看她食不下咽的样子,也连珠炮般地发问:卡迪亚怎么了?是累了啊还是点心不合胃口?不合胃口我再去煮点其他的。

老妈的问话让杨帆有些为难。说了实话,老妈一定不高兴,估计还要怪卡迪亚不懂事。看着碗里的玉米粉,他灵机一动,转头对老妈说:“哎,卡迪亚吃着玉米粉,就开始思念咱家和您做的美味了。”老妈闻言果然笑得一脸灿烂。

见搞定了老妈,他立刻用英语低声劝慰卡迪亚:“宝贝,我也好想吃国外的美食啊,只是老妈吃不惯这些洋餐。陪她吃完这玉米粉,等她休息了,咱再去逛夜市,吃美味宵夜,OK?

“OK.”卡迪亚抱着杨帆狠狠“啵”了一下。 庄园没有婆婆重要

旅程过半,杨帆一行终于来到卡迪亚的故乡。一踏入故土,空气里甜腻的香气就让卡迪亚兴奋得眉飞色舞。他们先去爬了山,景色十分瑰丽,只是上上下下的很消耗体力。

下山时卡迪亚突然乐颠颠地告诉杨帆,一会可以去观赏附近一家以葡萄酒盛名的“猎人谷庄园”,她曾去过一次,不仅风景绮丽,还能免费品尝各式美酒,那份美妙让她念念不忘,希望能与丈夫旧地重游。

这是妻子的好意,杨帆自然不忍心扫卡迪亚的兴致,但老妈呢?果然,老妈一听这计划便连连摇头:“儿子,那个庄园那么远,去了多累啊,而且喝酒有啥意思?咱还不如到那个大古堡的公园里去照相呢?”

几天的朝夕相处,让卡迪亚对婆婆的表情十分敏感,一发现婆婆脸上写着“我不太高兴”,她立即询问丈夫:“亲爱的,妈妈怎么了?她看起来很累的样子?她是否不赞成去葡萄园?”假话套着真话这套技能,杨帆已经是演技派,他挂上满脸为难的神情,“老妈也想去葡萄园,可我看她爬完山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担心她最后会体力不支。”

卡迪亚跟着焦虑起来:“那可如何是好?”他趁机提议:“要不咱们先去附近公园边逛边休息,等老妈体力恢复后再前去庄园?”

他没料到这回卡迪亚爽快地答应了,她主动上前挎着老妈,“妈妈每次都先考虑我的感受,这一次我也要照顾妈妈的情绪和身体。老妈重要,庄园不重要。” “鸡同鸭讲”全是满满的爱

庄园终究没有去,妈妈却把这件事挂上了心。离开葡萄牙后他们又飞往了法国,听当地的导游说这里的红酒庄园更棒,她转头就向儿子提议:“咱们明天去参观红酒庄园吧,卡迪亚上次都没去成。”杨帆没想到妈妈居然如此有心,赶紧送上马屁:“老妈,你真好!如果不是您,这趟旅行肯定不能这么顺利。”

老妈手一摆,瞪了儿子一眼,“得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耍的那些小伎俩?”杨帆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

“不过,儿子,通过这次旅行妈妈真的觉得你长大了。不光把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让媳妇和老妈操一点心,而且还晓得如何去调解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你真的娶了个好老婆,妈妈很欣慰。”杨帆听了老妈的一番话,鼻头有些酸。得到妈妈的肯定,让她感到幸福,这其实也就是他计划这场旅行的本意。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5

戴安娜・古德:知名图画书创作者,1949年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和画画,一直画到现在。1971至1972年就读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古老而著名的艺术学校:圣艾蒂安公立高等美术学院,1972年就读于纽约城市大学皇家学院,毕业后任该校的老师。1975年开始专门创作童书,1983年,《山中旧事》(When I Was Young in the Mountains)为她摘取了美国凯迪克银牌奖,她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有《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和《妈妈的礼物》。

她出生在美国,身上却兼有着法国和意大利的血统。还远在学生时代,每个假期她必然流连于欧洲的各大美术馆与宏伟的教堂,所以她的画从骨子里就透着“欧洲风”,比如她两本“妈妈书”里的故事都发生在时尚之都巴黎,就连画中各式的招牌上都有着各色的法文。

这位漂亮妈妈现在与家人同住在美国新泽西州。她的丈夫大卫是一名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作家。她在网上被人广为传播的工作照,拍摄于她在美国的工作室。那张照片里的她散发着母性的光辉,要知道摄影师可是她的独生子彼得!彼得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这座学校是诞生了如大卫・威斯纳、大卫・麦考利等无数图画书大师的艺术摇篮!

大师之路

母子健康:小时候最喜欢哪一本图画书?

戴安娜・古德:我小时候并没有多少图画书或者其他的童书,但是,我的妈妈经常给我读故事,她是法国人,在法国有这个传统。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很喜欢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母子健康: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梦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者画家吗?

戴安娜・古德:小时候我最爱做的白日梦就是当画家了!从我能拿起一支铅笔开始我就一直在画画;稍微大一些,我就决定一辈子画画,虽然我对艺术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我的儿子曾经也像我小时候一样做着艺术家的梦呢。有人问我小时候有没有做白日梦,当然有,不过我称之为“思考”,我认为做白日梦对小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爸爸妈妈们要允许他们这么去做梦……

母子健康:你会用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或者动物来塑造书中的角色吗?

戴安娜・古德:会。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在画《美女与野兽》这本故事时,里面的野兽就是根据我的丈夫画的,那个时候他满脸都是胡子。我的儿子也会出现在我的书里面。他很小的时候(现在他已经32岁了),我把我的儿子、阿姨还有其他人都画进了书里。我觉得每位艺术家都会在作品角色安排时候放进自己生活的影子。

母子健康:在你所有的作品里,最喜欢的是哪些呢?

戴安娜・古德:嗯,我最喜欢的有很多。其中,《我们的妈妈在哪里》(1991年),以及续集《妈妈的礼物》(1996年)是我特别珍爱的作品。因为这两本是我特别献给我的妈妈的作品。我的妈妈是法国人,这两本书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法国,这些背景离我很近,其中传达的情感也是我很想告诉我妈妈的。

阅读经典

《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火车站里,妈妈去找被风吹跑的帽子,姐弟俩久久等不回妈妈,哭了起来,哭声引来了警察,他带领孩子去找妈妈。那么,描述一下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我们的妈妈力气很大。”“我们的妈妈看很多很多的书。”“每个人都喜欢妈妈的声音,她的声音很响亮。”“她会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她很勇敢。”“她可聪明了。”凭这样一字一句、零零散散的描绘,好心的警察能帮姐弟俩找到妈妈吗?

妈妈读吧

宝宝:范轩宁,3岁

妈妈:陶小艾,北京,

28岁,绘本馆馆长

第一次和儿子分享《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时,宝宝才两岁多点,很惊讶,那么小的宝宝便可以认出到底哪位才是妈妈了。现在儿子3岁了,这本书也一读再读了很多遍,每当拿起这本书时,他会自己和自己念叨:“听话,听话,要听妈妈的话,要不然就走丢了。”而且还说:“妈妈最美最美了。”我不知道幼小的他到底能理解多少,但是每次当他说爱我时,我都觉得自己快要忍不住眼泪了。

宝宝:刘璨,2岁

妈妈:周莲云,天津,

29岁,人力资源

《妈妈的礼物》讲的是姐弟俩为妈妈选礼物的事情,但这本书却是我送给女儿两岁生日的礼物!画家在这本书里运用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的画法,我还在书里发现了修拉、西涅克和毕沙罗名作的影子!读过之后女儿一直嚷着要送给我生日礼物,可是我的生日还没到。于是她很认真地要来了我的生日,还在日历上做了标记,说那天要给我个大惊喜!究竟会是什么礼物呢?好期待!

宝宝:付思程,2岁

妈妈:于晓星,天津,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6

差不多有二十年的传统了,每年这个学校都会组织十年级学生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别的学校很少组织滑雪,因为这是一项相对来说费用较高的活动。通常能带孩子去滑雪的家庭都是经济上比较宽裕的。爱尔安家也常和其他几家中国朋友在圣诞节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所以爱尔安对滑雪并不陌生,而且除了雪橇和滑雪鞋,其它滑雪衣裤都早已经买好。像史蒂凡家这样的多子女家庭,根本就没有可能去滑雪。滑雪时穿的衣裤都是专用的,不怕水还要很暖和才行。滑雪鞋的价格高出普通鞋好几倍,平时用不到,除非你年年去滑雪。但是孩子的脚不停地长,不如租鞋划算。租金一天最少十几欧元。另外滑雪门票也很贵,连住带玩整个活动没有四百欧元下不来。

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学校会利用家长会举行义卖。通常是家长们自己做了各种蛋糕捐给学校,让学生来卖。

爱尔安妈妈做了一个很大的俄罗斯巧克力蛋糕,里面还有烤得香香的果仁。而且不像别人的蛋糕是头一天准备好的,爱尔安妈妈是在上午现烤的,甜香阵阵,“杀伤力”特强。 老是处在杀伤范围内的马里欧忍不住了,他指着俄罗斯蛋糕跟爱尔安商量:“我们先尝一点吧?”

他最喜欢这种蛋糕,妈妈曾经给他做过,只是在他生日的时候,平时不像其他人家常烤蛋糕。就连爱尔安妈妈这个中国人也时不时换着花样,草莓味的,柠檬味的,就当下午茶。

要是在平常,爱尔安不会拒绝马里欧,可是现在不行,他们要靠这个挣钱的,而且几个班级还要比一比谁赚得多。他是班长,不能带头破坏纪律。

看着马里欧的馋样儿,爱尔安抱歉地说:“要不,回去我让妈妈再给你烤一个。”

马里欧想了个眼不见为净的办法,说:“我还是去和昂纳一道推车收钱吧。”

这时昂纳又推车进来了,他大呼小叫着:“快,快!卷心菜还要两块巧克力蛋糕,狼还要一杯牛奶。”

狼有些特别,别人喝茶或者咖啡,他只喝牛奶,而且可以一杯两杯三杯地连续喝。

卷心菜是这学期刚换的地理老师,他姓科尔,和德国前总理海尔默德・科尔一个姓。科尔的语意是菜,昂纳他们背地里就这样叫他。科尔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主要是因为他的鬼怪式讲课风格。比如他讲热带雨林气候,会扯到某啤酒厂的广告,说他们宣称要把每罐啤酒的部分销售收入捐助热带雨林保护是借环保抬价,然后就开始评论形形的假广告。直到说起一个剃须刀广告,才将剃须跟砍伐热带雨林联系起来,而这时已经快要下课了。考试时是只考热带雨林不考假广告的,所以大家对科尔的地理课怨声载道。

但科尔今天的表现令人满意,他已经要了五块蛋糕了。

爱尔安说:“要是老师们都像他一样就好了,每人来五块,我们的任务一天就能完成了。”

除了卖蛋糕。楼下还在卖衣物。这也是传统,家长们会把家里不需要的与滑雪有关的衣物拿到这里出售。学生帮着卖,得来的钱留下四分之一给滑雪用。这件事情也不那么简单,先收衣服,接着要做卡片,上面编上号,写好主人名字和希望的价格范围,然后再分门别类挂出来,等候家长们前来挑选。通常这种二手衣物很便宜,卖主们知道用途,价格也不会开得很高。有人卖了这件买那件,和交换差不多。但是也要按登记、付款那些程序来办,不能含糊。

“唉,如果不让他去,孩子更不合群了。学校的这个方法不错,总算解决一些问题。”史蒂凡妈妈全出刚买下的一套深蓝色滑雪衣给爱尔安妈妈看,七成新,一套只要20欧元。要是到外面去买,至少80欧元。

至于滑雪的门票和租雪橇的钱,除了学校补助一些,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想办法。有的班级去参加工业展览会,帮着企业发报纸。有的去联系周末市场的停车场,帮忙看大门。还有的帮着超市搬饮料箱子。为了家庭贫困的同学能和大家一道去滑雪,没有人抱怨辛苦,这个传统也在学校持续了十几年。

想为儿子找一套滑雪衣裤的史蒂凡妈妈很早就来到学校,她也做了苹果蛋糕送来。爱尔安妈妈花了1.5欧元买了一块史蒂凡妈妈做的烤得金黄松软的苹果蛋糕。史蒂凡妈妈还告诉爱尔安妈妈,史蒂凡每个星期会去饼干厂帮忙。

“是去做饼干吗?”爱尔安妈妈问。

“不,他只是在库房帮着搬搬箱子,整理库存。”

虽然正式打工得从18岁开始,但史蒂凡现在每小时已能挣到6个欧元,一个月可以有60欧元的进账。史蒂凡就拿这笔钱来照顾自己。

爱尔安平时也打点小工,不过不是去工厂,而是帮助邻居海勒先生。

81岁的海勒先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买一台电脑,他对海勒太太说:“我相信这东西对我们有用。”

海勒太太说:“我相信一架飞机也对我们有用,问题在于你会不会用。”

海勒先生说:“我可以请一个顾问。”

海勒先生就请爱尔安当他的电脑顾问,按钟点付给报酬。

爱尔安妈妈说:“邻居之间帮一点忙不用付钱。”

海勒先生说:“只帮‘一点’忙是不够的,所以不付钱不行。”

爱尔安就将当顾问的收入攒起来,他对妈妈说:“我去滑雪你就不用给我钱了。”

因为爱尔安跟妈妈说起过地理老师的信口开河,不知所云,爱尔安妈妈便想跟科尔沟通一下。

爱尔安妈妈找到科尔时,见科尔正在吃蛋糕。

爱尔安妈妈介绍了自己,并指着那块巧克力蛋糕说:“这是我做的,很高兴您乐于享用它。”

尽管爱尔安妈妈嘴里说“很高兴”,但她心里还是有一点讶异,因为她从没见过这样的老师――竟一边吃东西一边跟学生家长交谈。

爱尔安妈妈没想到,还没等她提问题,科尔已开始表示他的好奇:“我想知道你们在家吃什么?德国饭还是中国饭?”

爱尔安妈妈说:“我们有时用这种蛋糕当下午茶,这就算德国饭吧。”

科尔纠正爱尔安妈妈:“这是俄罗斯蛋糕,应该算俄国饭。”

“就算是吧。”爱尔安妈妈赶紧进入正题,“我找您是想向您反映一下,我孩子听您的课时――”

爱尔安妈妈的话头再次被科尔打断:“我听说您孩子的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其实一个外国孩子的成绩不用这么优秀,这样会不合群,对他没好处。”

得到这样的回答,爱尔安妈妈只有目瞪口呆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冬季来临。

爱尔安天天关注网上的天气消息,一遍一遍地查看他们要去的阿尔卑斯山的那个滑雪场,是不是已经下了大雪。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前一年跟爸爸妈妈去滑雪,也是德国南部,订了一周的度假屋。结果天天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山上的树、地上的草绿绿的一片,如果是来看风景的倒是令人心旷神怡。可对这些滑雪客来说,好天气成了灾难。每天早上大家一看见红太阳就愁眉苦脸。房东老奶奶很抱歉地说,已有三十多年没像今年这样不走运了。因为没有雪,就没有游客来,生意就不好做了。他们都是专门盖了房子接待滑雪客的。一套一套公寓,设备齐全,还有专门放雪橇和烘干靴子的地下室。

每年十年级学生去滑雪,都要有老师带队。一共四个班,至少需要十个老师跟着去。至于安排哪些老师,既要考虑不影响学校的课程,也须本人自愿。林德担任班主任和德语课老师,作为班主任她应该去,但是作为德语老师还要给其它年级上课又不能去。其实爱尔安他们很希望林德能同去,因为这是大家第一次在外面住这么长时间,心里都没底,而林德是最有章法也最负责任的老师。爱尔安直到最后一天还问她,终于知道没有可能。倒是科尔和狼两个人,他们又是单身课又少,除了科尔胖一点,其它都符合滑雪活动的要求。

德国人计划性特强,动身去阿尔卑斯山的两个星期前副校长就召集全体十年级学生宣布负责老师的名单了。

昂纳在下面紧张地嘀咕;“可千万不要把那个卷心菜分到我们班上来。”

但副校长宣布的偏偏是:“科尔先生负责十年级二班的生活管理,狼先生协助科尔先生负责处理临时发生的事情……”

“上帝啊,”昂纳哀叫道,“这是对我们的惩罚吗?早知道昨天我该去教堂做祷告的。”

爱尔安笑道:“用中国话说,你这叫‘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对于这次滑雪活动,学校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就开,始做准备。除了筹集资金,还有一些表格必须在出游之前由家长过目签字。

比如,表格中有这样一些问题:是否同意孩子在外喝酒?是否同意孩子在外抽烟?是否同意三个人一组离开班级外出活动?……

爱尔安妈妈手里拿着一支笔点着表格里的问题问儿子:“你在外面会想喝酒吗?”爱尔安说:“应该不会想吧。”妈妈就在“不同意”旁边的空格里面勾了一下。她又问:“你会在那里抽烟吗?”

“你说呢?”

“那就是不会。”

爱尔安妈妈又勾了一个“不同意”。看到是不是同意学生三人一组外出行动,妈妈没有问爱尔安就勾了“同意”。

爱尔安说:“这个你就不问我啦?”

妈妈笑道:“也不能都是不同意啊。”

史蒂凡的妈妈因为孩子多,经验比较丰富,她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表格拿来先让史蒂凡自己打勾,然后她拿过去检查一遍,觉得没有意见了最后签个名。这样不光省了时间,还督促孩子自己负责。

爱尔安很高兴有一个还算民主的妈妈,因为有的德国父母也不一定管理得法。

马里欧常对爱尔安说,要是把学校的通知拿回去,比如家长管理委员会有活动啊,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建议啊,他妈妈看都不会看一眼,她会说学校的事情你不要来烦我。这次她比往常好一点,还算让马里欧去学校有个交待,在表格上签了字。不过她拿到表格什么也没说就在上面连勾了几个“不同意”。

马里欧说:“你还没有问我就自己写啦?”

他妈妈说:“为什么要问你,这是在问我啊。到底谁是家长,你还是我?”

马里欧低声嘟哝:“你。”

小组单独外出的事情马里欧也是和妈妈说了半天才争取到同意。他妈妈说:“你要和谁出去?为什么要单独外出?学校这样问是不负责任的。你跑那么远,我怎么看得见,保险都交给他们了,还要我来签字负责,这是搞什么名堂?”

马里欧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大,和马里欧爸爸有很大关系。爸爸说既然已经分居这么久了,我们还是离婚吧。马里欧妈妈说什么也不肯,想到他找女朋友心里就有气,不想让他自由自在。虽然经过几次培训,她还是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心情一直没有好起来,马里欧和妹妹也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后来马里欧对爱尔安说:“有时候妈妈完全不管我们,我就羡慕有爸爸妈妈管的孩子,他们从学校走回家的路上有个期待,可以期待一顿热饭,或者跟父母谈谈学校和自己的情况。但她真来过问我的事情时,我又希望她最好不要管。”

爱尔安问:“为什么?”

“因为她总是按照自己的意见来处理一切,基本上不跟我商量。我一说她就会扔给我一句:‘那你以后什么事情也不要来找我。’可是学校有的事情又必须通过家长,真是让我头疼啊。”

爱尔安听了马里欧的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说:“等你18岁就可以自己做主了,不要太烦恼啦。”

听了爱尔安的安慰,马里欧心里舒服多了。当然,说这句话时爱尔安自己也想不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18岁并不能解决一切,到那时又会有新的烦恼。

终于可以出发了。

去阿尔卑斯山正常情况下要开八小时的车。一百多人的队伍租了三辆旅游车。

出发前爱尔安又看了一遍天气预报,有雪。而且连着一个星期那个地区都有雪。大家很高兴。

对于滑雪场来说雪是多多益善,但是高速公路上下大雪就会造成交通中断。当汽车快到慕尼黑的时候,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干脆停下来不走了。放眼望去一条长龙,塞车了。

抵达目的地已经很晚,老师们立即忙着为大家安排房间。

这里的度假屋都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盖的房子。一般是一家几套间,上下两三层。也有小旅店那种,大约十几间房。为了保护环境,像西班牙那样的四星、五星酒店是不允许盖的。所以这么多人不可能都住在一个旅店里,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住处。

爱尔安跟昂纳、马里欧、尤那斯被分到一个四人房间,房间里有一张上下铺的行军床和一张大一点的双人床。

昂纳看看这两张床,说:“我们必须两个人合睡一张床了,不过睡法不同,一种是水平的合睡,一种是垂直的合睡。”

尤那斯问昂纳:“你愿意水平还是垂直呢?”

昂纳说:“我夜里老爱翻身,怕把别人挤到地上去,我还是睡上下铺吧。”

尤那斯说:“你翻来翻去,就不怕从上面翻下来?”

昂纳说:“那我可以睡下铺呀。”

“这样的话,我就睡上铺吧。”尤那斯说,“我也不方便跟别人挤在一起睡,因为我夜里可能要上厕所,会惊动别人。”

剩下爱尔安和马里欧没有说话。

沉默了几秒钟后,爱尔安对马里欧说:“我们俩睡大床吧,如果你没有意见的话。”

其实,这种“水平的合睡”对爱尔安来说并非轻而易举,可以算是考验。

在他还只有一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他去希腊旅游。坐火车时,他们那个小间里还有一个旅客,是个意大利人。爸爸就跟意大利人有一句没一句地用英语聊天。天黑了,妈妈要哄爱尔安睡觉,爱尔安指着那个旅客说:“走!”

意大利人当然没听懂,好奇地问爱尔安妈妈:“他说什么?”

妈妈慌忙回答:“他说的是……晚安。”

小爱尔安反复使用这个词驱逐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感叹道:“中国小孩太有礼貌了。”

爱尔安平常很好说话,唯独睡觉不能马虎。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间,就像圣地一样不可侵犯,连爸爸妈妈也不能随意闯进他的地盘。爸爸妈妈不会想到儿子在阿尔卑斯山做了这种令他们吃惊的选择。爱尔安早已学会了滑雪,他现在要学习的是――跟别人同床共枕。

一夜过去。尤那斯夜里并没上厕所,昂纳也没从床上翻下来。

早餐后,大家在滑雪场集合。

平时显得不怎么重要的体育老师成了这次活动的总指挥。站在他旁边的是另外几位指导滑雪的老师,其中包括狼。科尔不怎么会滑雪,他是因为课不多,自己也想出来玩玩,才作为生活老师给派出来的。

体育老师说:“已经学会滑雪的同学,请站出来。”

站出来的学生只有寥寥数人,爱尔安是其中一个。

这几个学生被要求参加对同学们的训练。

第一天爱尔安还得帮昂纳等穿上鞋底绑了雪橇的滑雪靴。对初学者们来说,这一天充满了跌倒在地的嘻嘻哈哈。

第二天昂纳已能摇摇晃晃地在雪上滑行。他时不时故意贴近科尔滑几步,弄得科尔挺紧张。科尔老是摔跤,觉得在学生跟前很没面子,就去那片装着钢索的平缓山坡练习,手拉绳索不容易摔倒。

美拉妮和其他女生也在有钢索的山坡小心地练习。

跟昂纳故意贴近科尔一样,尤那斯故意贴近美拉妮。

美拉妮身子一歪、失去平衡之际,正是尤那斯英雄救美之时……

到了第三天,大多数男生的滑雪技术都渐趋熟练,来去潇洒,昂纳却发现爱尔安没精打采,萎靡不振。

“你不舒服吗?”昂纳问爱尔安。

“看来我今天不能给你们当教练了,”爱尔安打着哈欠说,“觉得两腿发软呢。”

住进度假屋的第一个晚上,临睡前马里欧跟伙伴们打招呼:“对不起,我爸爸把打呼噜的基因遗传给了我,他14岁就会打呼噜了。”

“没关系,”昂纳不介意地说,“我也有这样的遗传,我的呼噜可以对抗你的呼噜。”

尤那斯说:“我也得到我爸爸的遗传。”

“你也会打呼噜?”

“不,我爸爸的遗传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再响的呼噜也吵不醒他。”

马里欧很快睡熟,打起了呼噜。

昂纳的呼噜迎头赶上,形成对抗。

尤那斯不为所动,安然入梦。

可怜的爱尔安,本来就不适应集体住宿,再加上呼噜的折磨,几乎一夜未睡。

第二个晚上,马里欧再次向爱尔安提前道歉。

昂纳说:“道歉没有用。”

马里欧问:“那,什么有用呢?”

昂纳说:“爱尔安,上次你托我从日本买的那个MP3,带来了吗?”

爱尔安说:“带来了。你的意思是,我反正睡不着,就干脆整夜听音乐?”

“不,”昂纳说,“我的意思是,MP3里的音乐对你没用,但MP3的耳塞对你有用。”

爱尔安眼睛一亮:“那你们快睡,我来试试。”

等到呼噜又响起,爱尔安取出MP3,将一对耳塞塞进双耳――果然管用!呼噜声顿时远去,日本耳塞严密的封闭功能给了爱尔安需要的安静,他转眼间便睡得不省人事。

可是,第三个晚上爱尔安又没睡好觉,因为马里欧出了点事故。

随着滑雪技巧的提高,马里欧在纵横驰骋中消除了自卑,张扬了个性,感觉好极了。这天下午,尤那斯正全心全意地帮助美拉妮学转弯的时候,马里欧从他们后面滑下来。美拉妮正想左转,没想到操作失误脚一歪,却向右面冲过去,正好挡住了马里欧。

本来马里欧已经滑得挺潇洒了,自以为对重心的掌握也很有分寸,但还是经不住这样突发事件的考验。看见突然右转的美拉妮他慌忙闪开,避免了三人大撞车。谁想就这么一下就扭了踝骨,没过十几分钟,脚背就肿得和他们早餐桌上的全麦面包一样高。

学生受伤,老师有责。按原来规定,应该有一个老师或者至少一个同学陪同伤员回住地,还要负责照顾他。爱尔安很想帮好朋友一把,但是他必须留下来给大家作示范。科尔本来滑得就不好,总站在一旁又觉得太丢人,现在正好有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便自告奋勇陪同马里欧回去。

“没有他还好,有了他我都快气晕了。”马里欧后来提到科尔的时候对爱尔安这样说。

护送马里欧的科尔,一路上总是鼓励马里欧“坚强一些”,连扶都没扶马里欧一把。下了交通车,马里欧就悬着一条腿像蛤蟆一样跳进了房间。

科尔对马里欧说:“我去垒冰袋,你坐在这里等着,坚强一些!”

科尔上楼去了。

可是老半天不见他下来。马里欧肿起的脚背疼得火辣辣的。

总算等到了楼梯上的脚步声。但科尔上楼的脚步声很轻快,下楼的脚步声却变得沉重起来。

看到重新出现的科尔,马里欧才知道,科尔不是去拿冰袋,是喝啤酒去了。或者,科尔本来想去拿冰袋的,但喝了两三瓶啤酒后已经忘记该做什么了。

按出发前的明文规定。老师和同学一样,每人每天喝酒不得超过一瓶。前台的万德先生每天严格控制对学生的啤酒供应量。爱尔安、马里欧和一个叫贡特的大个子男孩不能买酒,因为他们的家长不同意他们在外面喝酒、抽烟。这三位家长的签字就放在前台。万德先生只见了一次就记住了这三个学生的模样,贡特曾经戴别人的滑雪帽和风镜来买酒,被万德一眼识破,坚决拒绝。但万德先生并不限制老师买酒,买多少都行,因为他们是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成人了。

科尔晃着身子,将手里的半瓶啤酒递给马里欧,说:“你要不要喝一点?”

马里欧摇摇头,问科尔:“冰袋呢?”

“不用了,”科尔举起啤酒瓶,“这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科尔说着就稀里哗啦地把啤酒倒在马里欧的脚上,然后对着马里欧的脚趾头说:“干杯!”

科尔跟马里欧的五个脚趾头都干过杯。便趔趔趄趄地上楼去了。

可怜的、“坚强”的马里欧,只好躺在那里盼望爱尔安他们早点回来……

那天晚上,爱尔安无数次地拿着冰袋往返于马里欧和冰箱之间(为了让化成水的冰再冻起来),还给马里欧带晚餐面包,给他买可乐和冰红茶。

要睡觉了,爱尔安对马里欧说:“要上厕所你就叫醒我。”

昂纳在一旁说:“其实不用叫别人,自己拿着剪了口的可乐瓶子就解决了。”可他想了想又说:“不好,不好,那样我们房间可就成大厕所了。”

爱尔安跟马里欧睡到同一张床上,马里欧问爱尔安:“今天你不用MP3了?”

爱尔安说:“我怕用了耳塞你就叫不醒我了。”

马里欧说:“没关系。你还用耳塞吧,到时候我会推你,把你推醒。”

临睡前马里欧默默地做了祈祷,求上帝保佑他夜里不用上厕所。

但夜里马里欧还是不得不把爱尔安推醒了两次。

第三次,爱尔安糊里糊涂地把马里欧拽起来……

马里欧说:“我不要,不要上厕所。”

“那你为什么推醒我?”

“我没有推你啊。”

爱尔安想了想:“哦,也许是我做梦,梦见你又推我了。”

第二天,爱尔安把妈妈给他带的红花油和治疗跌打损伤的膏药都拿出来。马里欧第一次用这种奇怪的油,觉得气味挺呛人。

马里欧说:“味道很厉害,效果也会很好吧。”

滑雪接近尾声,爱尔安带来的中药都贡献了出去。

马里欧看着消肿的脚踝,问爱尔安:“这些中国药真灵,可你为什么一开始不给我用呢?”

爱尔安解释道:“因为这些药都是舒筋活血的,只有等冰过以后才能用。”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7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很喜欢画画到处涂鸦,妈妈就送我上了美术兴趣班,5岁那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那个时候我的兴趣可高呢!星期天风雨无阻的去参加学习。随着课程的提高老师就开始教授美术基本功的训练,天天画对着石膏模型进行素描临摹。这时我感觉学习越来越枯燥、乏味,也没了精神。上课马马虎虎,回家也拖拖拉拉,敷衍了事进步也不大。

有一个冬天的晚上,我画到很晚我的画画作品也没有画完,妈妈非常生气,严厉的对我说:“如果你怕艰苦,不能坚持,那么你就不学了吧。”我撅了撅嘴,毫不在乎的说:“哼!不学不学了。”双方剑拔弩张,妈妈顿了一顿,将我拉到沙发旁边坐了下来和颜悦色的给我讲了一个宜昌历史名人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曾任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他小时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他的母亲没钱买笔,就用芦苇杆在地上写写画画,教儿子学习。欧阳修也十分刻苦读书。后来中了进士,文章名冠天下。唐宋家中的宋代六家,其他五家差不多都出自他的门下,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坡。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他长期坚持、刻苦努力的结果。”我想到了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妈妈都送我去学画画,当时我的心里感到十分惭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那以后我学画画就更加用心了,又多次获得了全国和省市美术比赛的奖励。去年暑假爸爸妈妈为了增长我的知识面,还专门带我到武汉去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欣赏到了很多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呢!

六年级:刘润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8

冬天的早晨,孩子们挤到我的床上来,他们要上学我要上班,大家都还想在床上赖一会……可是卧室的时钟坏了,于是我说我先到客厅里去看看时间吧。

欧欧说:“先别动,让我想想办法。”他把时钟电池换了位置,可是时钟还是不工作;试图在附近找我的手机,可没发现。他突然灵机一动,用遥控器打开电视,翻到电视里的节目单,然后他就看到了电视上的时间。

他说:“妈妈,才7点50,可以再躺15分钟。看,不用到客厅,不看钟表和手机,一样可以知道时间吧。”

孩子的话真有道理:只要愿意想办法,相信自己,永远可以找到另一种方法。

认真的孩子

阿凤,四川人,3个孩子的妈妈,也是澳洲的院士。但我觉得她的思维更受孩子们的影响。

有次我在看《大国崛起》,她正要说“给我拷贝一套”,看见女儿进来了,马上闭上嘴,吓得不敢吐露半个字。

其实我也感同身受。有次我从音像店租的碟没时间看,准备拷贝一套,当时只有6岁的欧欧在旁边说:“妈妈你知道你这样做违法了吗?这是侵犯版权,可能被罚5000块呢!”

我问:“你怎么知道呢?”他说:“你看,每部DVD电影放映之前不都写着一大段话吗?难道要等到被罚款才会知道吗?”

为什么我们成年人对很多提醒熟视无睹呢?澳洲是一个很重视版权的国家,不小心就会给自己惹麻烦。这次孩子的行为提醒了我:永远不要忽视法律文字的意义,界线就在身边。

判断一本书不靠封面

我和丈夫聊着一个朋友,我说:“这个人一切都很好,可是这几年经历风雨太多,长得不怎么好看了。”

儿子在旁边马上插嘴:“判断一本书的好坏不靠封面。”

的确是一个简单的真理,可是孩子们永远不会忽视这些最本质的道理。

发现成长中失去的美好

祺祺说:“电视里这个人的英语我怎么听不懂?”

我说这是一个印度人在讲英语,然后我就模仿起印度英语,有些夸张,故意说得很蹩脚,逗得祺祺哈哈大笑。

欧欧严肃地说:“你们这是歧视。”

我一惊,故意问:“什么是歧视呢?”

欧欧说“就是对一种人或一个国家的人不尊重。这样很不好,你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他们。”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9

上课铃声刚一响,下课时还吵吵闹闹的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这时候,坐在靠门的吴晓婉大叫起来:“喂喂喂,欧阳老师来了,还牵着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呢!”

本来安安静静的教室被吴晓婉这么一句话立马变得像菜市场一样了,大家都在猜想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到底是谁,她来干嘛?

正讨论地很激烈呢,欧阳老师就来了,她先骂了一句:“干嘛呢?有什么好吵的呀,啊?”说完,便把这个小女孩介绍给大家:“她叫宁梦蓓,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转到我们这儿读书,大家可不能欺负她哦。”

大家眼睛都睁大了,不是因为她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是因为她实在是太漂亮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眼睫毛,还有粉扑扑的脸蛋和小巧又高挺的鼻子,无疑是个大美女!

捣蛋小子谢宇豪大声叫着:“好漂亮哦,大美女呐!”

宁梦蓓听了这句话本来就粉扑扑的脸变得红红的。

欧阳老师把宁梦蓓指向一个很好的位置,算是班级里的中心位置,让她做,大家都很乐意,因为这个位置很中心,每个人都可以看见宁梦蓓漂亮的身影。

给宁梦蓓安顿好了位置,欧阳老师就该给她选个好同桌了。因为宁梦蓓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她要熟悉这儿的环境,男孩子是肯定不行的,选女孩子比较好,而且女孩子比较细心,会帮助她的。

欧阳老师的眼睛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停留了一下,忽然,她把目光锁定了安若,她走到了安若的身边说:“安若,你愿意和宁梦蓓同桌吗?你的学习很不错,我相信你会帮助她的。”

“什么?老师,我?”安若显然不相信。

欧阳老师把安若领到了宁梦蓓的声旁,对宁梦蓓说:“梦蓓,她和你同桌好嘛?”

“好的,欧阳老师。”宁梦蓓用甜美的声音说,“欧阳老师,请把您的笔记本借我看看好吗?我想把没有学到的功课补上,我不可以把功课落下!”

欧阳老师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梦蓓,你真是好孩子,我可以把笔记本借给你,而且我要让全班同学向你学习!”

说完,欧阳老师就扯开嗓子对同学们说:“大家看看宁梦蓓同学啊,多么爱学习的好孩子,哪像谢宇豪这些人呐,没有补作业也没有关系,我现在宣布哦,以后大家向宁梦蓓同学学习!”

安若看着宁梦蓓,好崇拜的样子,因为她没有看过这么爱学习的孩子。

安若问了问宁梦蓓:“你在你家乡,学习好吗?”

“好,我不敢说,但我敢说我是最认真的一个!”宁梦蓓说。“你知道为什么这么爱读书吗?”

安若想了想,才说:“不知道耶,你是为什么啊?爸爸妈妈强迫吗?”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10

回忆体操之路,并非一路平坦

1991年11月1日,江钰源出生在广西柳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生活比较艰辛,但江涛和欧凤珍夫妻俩对这个乖乖女仍然百般疼爱。

1995年,江涛把还不到4岁的江钰源送到业余体操训练班学习。一开始,江涛和妻子只是想让女儿增强体质,但性格活泼外向的江钰源很快就吸引了训练班杨国秀老师的目光,杨老师认定她是一个练体操的好苗子。

江钰源的表现果然没让大家失望,虽然在业余体校学的只是一些基础动作,但她每次总是第一个学会新动作的。下课回家后,她还常常闹着让妈妈帮她训练,欧凤珍拿倔强的女儿没办法,只能放下手中的活帮她压压腿、扶扶腰,直到她满意了才能停下来。渐渐地,体操训练成了江钰源生活中的最大乐趣,一天里她最期待的就是到训练馆里和小伙伴们一块儿练习。

体操训练馆和江家分别在柳州城的南北两端,每天欧凤珍都用自行车搭着女儿往来穿梭。为了让江钰源专心训练,欧凤珍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每天除了接送她之外,还陪着她督促她练习。这样一来,全家的生活担子就落在了开出租车的江涛身上。

看到父母每天忙忙碌碌,小小年纪的江钰源很懂事,一大早起床,从不用大人催促,自己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吃了早餐等待着一天训练的开始。有时,她看到妈妈忙里忙外为她做吃的,就会贴心地说:“妈妈,我来帮你。”尽管她什么也帮不上,欧凤珍还是会很开心。

日复一日,在这样城南城北穿梭的日子里,江钰源的体操天赋一日日凸显。她在柳州市九运会少年儿童体操比赛中,获得了4项第一名。一年之后,她被推荐到广西区体校进行更专业的训练。

1997年,江涛和欧凤珍把只有6岁的江钰源送到了南宁,交到邓岚老师的手里。这时的江钰源个子还是小小的,十足的小鬼头,活泼可爱十分惹人喜欢。每次训练她都会调皮地跟邓岚讨价还价:“邓老师,如果我能把动作做得很好,能少做几组吗?”邓岚面对大胆议价的江钰源,也自有办法:“要是你能按照我的要求把每一个动作做到最好,不被扣分,那就可以少做10组,多休息一会。你可以吗?”“当然咯。”古灵精怪的江钰源总是信心满满。小孩子的话虽天真,可是一点也不假,她的认真还真让她比别人轻松了很多。

几个月后,广西体工大队来挑人,江钰源被挑上了,可是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又被退了回来,这样的结果对谁都是个沉重的打击。

收到消息的江涛和欧凤珍匆匆赶往南宁。一见面,江钰源就抱着妈妈难过地问:“妈妈,我为什么不行?”看着悲伤的女儿,欧凤珍不知该如何回答。

江钰源各个项目的成绩都很优秀,一直以来,大家都很看好她,邓岚更舍不得这样一个好苗子在自己手中折断,于是极力劝说江涛和欧凤珍让江钰源留下,等待别的机会。这对于江家来说却是个万难的选择,江涛夫妇认为女儿被退回意味着她达不到专业运动员的标准,再练下去前途也很渺茫,而江钰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该回到跟其他孩子一样的道路上来了。但在经过多番思考后,出于对邓岚的信任,再加上江钰源对体操的执着,他们决定让女儿留下来再试试。也正是父母这一次的坚持,让江钰源重新获得了起飞的机会。

从来没有人被体工大队退回后又回到学校继续接受训练的,江钰源的留下在区体校开了先河。虽然能够继续体操之路,但江钰源的心情一时难以平复,经过了一段时间才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走出了阴影,她明白只有更加用心训练才能一路走下去。

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1999年,区体校接到了香港体操总会交流比赛的邀请,正是这次比赛让江钰源的体操之路有了转机。

父母的支持,是前进的最大动力

江钰源虽然获得了邀请赛的资格,可是参赛所需的三四千元钱要由个人承担。江涛夫妇平时缩衣节食供女儿上学,一下哪能拿出那么多钱。但他们明白,女儿只有通过比赛才能证明能力,获得机会。于是他们想尽办法,向亲戚们借钱,好不容易才凑齐了女儿去香港比赛的费用。

这次的香港之行让江钰源收获不小,她不仅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引起了浙江队教练的关注。从香港回来后,惜才的浙江队教练找到邓岚,打听江钰源的情况,最后通过层层手续,让江钰源加入了浙江省体操队。

一开始,江涛和欧凤珍并不舍得江钰源远离家乡,到外省去。要知道就算女儿在南宁,他们最多也只能一个月见她一次,如果去了浙江,距离更远,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但是又不能不为女儿的前途着想。挣扎之下,夫妻俩最终做出了决定,8岁的江钰源从此成了浙江小将。

刚到浙江,周围的环境是那么陌生,活泼好动的江钰源渐渐变得有些沉默。这让远在家乡的父母很担心,那段时间,欧凤珍常找机会给女儿打电话,想多跟她说说话消除她的孤独感。时间长了,江钰源知道父母是在为自己不能适应新的生活而担心,懂事的她开始积极地适应在他乡的生活。很快,她又重新开朗起来。交到新朋友的她恢复了往日的精神,训练也步入了正轨。

职业体操队的训练强度和要求远远超过业余体校,对运动员的饮食控制更是异常严格,除了一日三餐,运动员很少能接触到零食。然而对于一群八九岁的小孩子来说,零食的诱惑是那么巨大,有谁能拒绝呢?有几次,江钰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吃冰淇淋,忍不住在电话里向妈妈大吐苦水:“妈妈,我想要零用钱买冰淇淋吃。”欧凤珍知道保持体型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说:“小孩子是不能吃冰淇淋的。”可江钰源此时已不是3岁的小孩子,在电话里总是不依不饶。哪有父母不疼孩子的,何况孩子还在千里之外,欧凤珍最后还是答应了江钰源的要求。

江涛和欧凤珍担心江钰源还小,管理不好大额钞票,就把一张百元钞票换成了5块、10块的零钱夹在信里寄给女儿,叮嘱她每次拿一张钱出去买东西,以防被骗或者弄丢。

父母的苦心,江钰源点点滴滴都记在心里,慢慢长大的她不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还把工资和比赛得来的奖金存了起来。

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她总是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各项成绩都排在前列。

最灿烂的笑容,赢得了最灿烂的花

2002年,江钰源代表温州队参加浙江省运会,勇获3金。这次比赛之后,她顺利地进入了国家队,同时也获得了一个长假。趁此机会,她回到了阔别3年的家乡柳州,和父母一起过大年。

一回到柳州,江钰源就像个好奇宝宝,这望望那瞧瞧。看到家对面的空地已经变成了一个高级住宅小区,她忍不住问:“爸爸妈妈,你们想住大房子吗?”女儿天真的问题逗乐了江涛和欧凤珍:“想啊,当然想。”江钰源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说:“那等我拿了奥运冠军,就帮你们在对面的院子买套大房子,让你们住得舒舒服服的。”“好,好,好。”看到女儿那么懂事,江涛和欧凤珍高兴中又有些心酸,其实就算没有大房子,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他们就很开心了。如果他们的条件好一些,就能常常去看女儿了。这几天的相聚虽然短暂,可是一家人却过了一个温馨的团圆年。

短暂而悠闲的假期结束了,等待江钰源的又是紧张的比赛训练。经过了5年的磨练,她在国家队留了下来。

2007年,江钰源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6月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她获得女子高低杠第三名。接下来,她又获得了世界杯上海站的高低杠冠军、自由操冠军、跳马季军,以及世界锦标赛女团亚军、自由操第四名的好成绩。她在“好运北京”体操邀请赛上获得女子全能冠军,成为国家体育馆竣工后的首位冠军得主,以此结束了2007年的征程。

2008年,江钰源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她作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的主力队员站到了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场上。

8月10日上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体操团体比赛资格赛正式开始,第一个项目是平衡木,江钰源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她刚一上木,就引来一阵掌声。她在木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神经,每一个精彩的动作结束,都引来阵阵喝彩。当她最后以一个后翻稳稳落地时,全场掌声雷动。接下来的自由操是江钰源最拿手的项目,她排在第三个出场。候场时,她没有做什么练习,只是让教练一直帮她按摩放松手臂,因为她的手臂在加强训练中出了些小问题。尽管如此,当新疆名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一响起,她便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完美地演绎了每个动作,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为她打起拍子来。在第三项跳马比赛中,因为手臂的问题导致翻腾高度不够,落地时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全场观众发出了惋惜的声音,然而江钰源站起来后,仍向观众展开了一贯的灿烂笑容,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给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加油打气。最后的高低杠项目并不是江钰源的强项,但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她平稳地打好了头阵,增强了大家的信心。这为中国队拿到团体预赛头名打下了基础,她个人也顺利地进入了全能决赛。

这一天,守在电视机前的江涛和欧凤珍夫妻俩,足足为女儿捏了三把冷汗,他们知道跳马项目是江钰源的强项,而且她为了提高团队的成绩特意练习了高难度的“踺子后手翻直手后空翻转体900度”,可是手臂的伤痛让她在这个动作上失利了,此时她心里肯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想给女儿打电话,可又担心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压力,于是,只能静静等待着下一次比赛的开始,心里祈祷着女儿在决赛中表现得更好。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11

草莓En香草

章四

“我……你难道是……南宫瑞!?小时候那个傻傻笨笨的小男孩居然是你!”欧阳薇儿简直不敢相信。“怎么,难道不可能吗?我还有照片为证。”南宫瑞似笑非笑,他拿出了一张照片,上面,他正在嚎啕大哭,而她,却笑得如花似玉。“小时候,我经常被你欺负,这次,我要让你加倍还回来。”他弯下身子,靠近欧阳薇儿的耳边,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记住,你是我的,如果有谁敢靠近你的话,他就死定了。”他的气呼在欧阳薇儿的脖子上,欧阳薇儿的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红晕……“记住我的话,总有一天,你将会属于我,再见。”他淡淡地说。渐渐地,南宫瑞越走越远,只剩下在樱花树下发呆的欧阳薇儿……

章五

“妈,我回来了!”“我的乖女儿,你终于回来了,快看,这是谁来了!”欧阳薇儿走到客厅,竟然发现,南宫瑞居然坐在她家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南……南宫瑞!”欧阳薇儿显然吃了一惊。“薇儿,我们家和南宫家是世交,南宫伯伯去了美国,估计得一两年才能回来,所以南宫伯伯把南宫瑞送来了我们家,我看你和南宫瑞小时候很合得来,所以就答应了,薇儿,你很高兴吧!”南宫瑞转过头,露出了魔鬼般的微笑,那眼神仿佛在说:你被骗了。欧阳薇儿恨不得立刻走过去,把他痛扁一顿,可是她看见妈妈眼中那期待的目光,只好咬咬牙,硬挤出了两个字:“高……兴”再看看南宫瑞那笑得快要内伤的样子,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她在心里默念:南宫瑞,你给我走着瞧!……【未完持续】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12

我们到了后,教官把我和欧美玲与另外11个同学住在了402房。我睡上铺,欧美玲睡下铺。我和欧美玲还是一个餐桌的。

到了吃放时间了。饭菜很好吃完后,我们便会到宿舍里睡觉。

到了晚上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看欧特曼。教官问:“奥特曼是正义的还是怪兽?”我们异口同声的答道:“欧特曼!”“错!是怪兽,怪兽帮我们打小日本,欧特曼一来我们都要哭了。”李和龙说了一句话,教官说:欧特曼的朋友看你的同伴怎么被怪兽打死吧。”最后欧特曼死了,但又活了。

看完后我们火速做好睡觉的准备。嘟——睡觉的哨音来了,但我们没有立刻睡着谈了一会儿我们都睡着了。

第2天

嘟——“请所有同学整理宿舍卫生。”【广播】,我则好被子就到了下铺,让欧美玲帮我梳了头【我不会】。这时妈妈打来了电话。

“妈妈我好想你!”一阵笑。

“你这么找就醒了?”

“我6点15就醒了。”

“你在干什么?”

……

嘟——电话挂了。

晚上我用欧美玲送给我的十块排队去买银光棒,我看到有一对人少就排了过去。可不是这队,我也不想在买一次了于是就将就买了个通电的银光棒。我碰见了林玉婷,她让我给它买一个。我有去排了,我十分笨拿着一张1元和十元买4块钱的可我吧1元和十元都给了教官。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拿着椅子开联欢会,1到10连都表演了节目。节目很好看但教官唱歌很难听【别告诉教官】简直魔音穿脑。开玩晚会我们就睡着了。

我很困但被吵醒了3次。

第1次

被子掉了下去,我吓醒了。过了会儿我又陷入了熟睡之中。

第2次

“林颖林颖。”欧美玲叫醒了我。“干什么。”

我带着倦意说。“接一下你的手表。”我吧手表借给了欧美玲后,有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3天

第3次

叮叮——江丽萍的手机闹钟响了,我看了下时间才6:15分我说;“才6点15分。”我们都很生气,问:“你干什么?”江丽萍辩解道:“是你们说的。”我十分生气。

早上我们连与连之间俩了一场比赛,中午吃完了饭我们恋恋不舍的坐车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