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时间:2023-05-30 09:03:3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1

关键词 会计信息 有用性 质量特征 相关性

1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观点分析

纵观中外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典型的有“四特征论”、“七特征论”和“十特征论”。

(1)四特征论。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年在其《基本会计说明书》中提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有四个: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性和可定量性。

(2)七特征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特鲁布罗德委员会提出过会计信息的7项质量要求,包括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

(3)十特征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性有10项: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完整性和可比性。另外,把及时性、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作为两个限制因素。

上述观点存在的有,一是同一个质量特征有不同的叫法。客观性、可靠性、真实性是同一个质量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叫做可靠性,而美国会计学会叫做可验证性,我国财政部则叫做客观性。一致性、一贯性是同一个质量特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叫做一贯性,我国财政部叫做一致性。同一个质量特征有不同的叫法,容易导致误解和误用,应统一起来;二是质量特征之间有重复。美国会计学会的可验证性、公正不偏性是一个近似内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可靠性、避免偏向性是一个近似内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如实反映、中立性是一个近似内涵。将它们都各自列为一个特征,有重复、层次不清之感。可以把它们合并为一个特征———可靠性;三是质量特征的内容无层次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由若干项内容构成,它们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我国把它们作为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没有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缺乏层次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区分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的目标,并提出了一个分层次的质量特征的结构,但也存在有重复、交叉的问题。

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有用性。属于会计信息最高层次的质量特征,指的是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对大多数报表使用者进行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时具有使用价值,而对决策无用或用处不大的信息则不予提供。至于其他的质量特征如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可理解性等,因它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是否对决策有用,因此都可以看成是决策有用性派生出来的。

(2)可理解性。又称明晰性,在许多会计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中,可理解性被作为一项主要质量特征,要求会计核算年度提供的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且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在我国,可理解性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被定义为“明晰性”,又叫做“清晰性”,这更恰当一些。因为会计信息能否被理解,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二是信息本身的质量。会计上通常假定信息使用者是具有不完全理解力的理性的人,这样,可理解性的关键就取决于信息本身的清晰度。

(3)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是指提供的信息与报表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关联。如果一项信息与报表使用者的目的毫不相干,它当然就毫无用处,它包括预测功能、反馈功能、衡量功能以及及时性属性。可靠性指信息能够确切地表达活动的本来面目。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对使用者无任何帮助,还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衡量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可依据其真实性、中立性和可靠性。其中真实性和中立性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可靠性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中立性,最终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的可能性。

(4)可比性和一致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如果某一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或者与本企业其他期间或其他时点的类似信息相比较,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就会提高,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可比性强调的是同行业企业间会计政策、会计程序和的相互可比,从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汇总。一致性指某一企业不同期间应尽可能地做到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的一贯性,不得随意变更。

(5)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它是指对重要的经济事项及其在会计上必须给予可靠的详尽提示,而对某些次要的信息可以适当简化或省略,以避免其掩盖或冲淡重要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重要与非重要的划分还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标准,主要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进行判断。

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约因素

3.1 宏观制约因素

(1) 信息本身的客观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首先,会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事物结果的多种可能性,会计中普遍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最突出的是,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由于选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会计信息在反应同一事项时显现不同结果的特征。其次,在会计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信息混淆。最常见最主要的混淆问题,就是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混淆。会计实际上是处在一系列假设,如持续经营即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背离,并且确定性的环境假设偏离不确定性的现实币值不变等,将会计人为的置身于不确定的环境状态之中,这就有可能导致会计账面数值即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背离。并且,确定性的环境假设偏离不确定性的现实环境的程度越多,以假设为前提核算的账面数值就越背离实际的数值。但实际上,会计提供的信息并不对二者明确区分,可观察的会计数值中,有多少实的多少虚的,并不清楚。成本原则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名义值与实际值(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混淆也是相当严重的,但多数并未对账面收益与实际收益进行有效区分。而会计信息的混淆,会使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尤其是使清晰性和可靠性降低,而这两个都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混淆程度越大,信息的清晰度就越低。再次,会计信息含有估计的因素。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做出估计,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性。

(2) 考核企业、政府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长久以来,对企业、政府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利润完成情况为依据,即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依据,是产生会计信息质量不真实的根源。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就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有些部门领导,为了加快本部门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论证的前提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企业经营者经不住“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诱惑,也就采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法来实现其所谓的“业绩”,从而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 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地位、素质、行为等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权力得不到保障,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对领导和经营者存在着依附关系,甚至职业上能不能受到保障的关系,因而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处于“两难”境地。会计人员要掌握会计的知识与方法,熟悉和理解会计法规、制度,掌握信息加工技术,同时,会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等等。但事实上很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差,尤其是一些企业经营者任人唯亲,安排一些不懂会计的外行亲信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从而在会计领域内部导致了会计失真。对注册会计师而言,会计信息的鉴定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掌握各项经济法规和会计、审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并要求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但从情况看,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不高,从而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4) 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外部原因。随着我国《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

3.2 微观制约因素

(1)可靠性的制约因素包括运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难以满足用客观现实标准定义的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合理估计和判断的能力较差,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各方利益集团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影响准则的中立性;会计外部环境,尤其是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影响准则执行的中立性、反映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校性;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不完善,影响审计这个“经济警察”把关的有效性。

(2)清晰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信息混淆,如产权关系混淆、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的混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混淆、短期变化信息与长期变化信息混淆等等。

(3)相关性的制约因素包括“窄型”会计信息供给结构给用户留下了许多“未知信息带”,难以充分降低风险增进决策的把握性;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会计信息难以确切验证以往决策的正确性,从而降低信息的“反馈价值”;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影响信息供给的及时性。

(4)可比性的制约因素包括国内不同行业或企业之间在政策、规模、技术方面的差异,妨碍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性;会计政策和准则随环境的变化所作的调整改革,妨碍了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性;国际间会计环境的差异及由此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差异,妨碍了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1 葛家澎,裘宗舜.会计信息丛书[M].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 万晓文.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J]. 广西会计,1998(7)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2

[关键词]会计信总;质量特征;比较;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需要企业及时'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决策信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重点,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确切含义,构建符合我们国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及作用。(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最先是国外会计文献中出现的一个概念,根据1980年5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下的定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指的是“通过审察会计信息使之成为有用资料的各项特征”。换句话说,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做的具体描述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体规定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即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会计目标服务,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约束的作用,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是有用或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形成的优劣,也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2.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发展历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发展与会计的改革基本是一致,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做出明确规定的历史并不长。1992年11月30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一概念,以一般原则的形式规定了以下质量特征:“真实性、有用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完整性”。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增加又了“实质重于形式”这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实际上和1992年颁布的一般原则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作了一点补充。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才明确提出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现状的评析。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虽然同时提出了八项内容,但并没有使用上述术语,也没有列出层次,更没有明确哪些是主要质量要求,哪些是次要质量要求。各质量特征之间只是一种简单的平行、并列的关系,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与我国以前相关准则制度中对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不无关系。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系列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其确切含义在实务中较难以把握,将其作为衡量会计核算工作标准的实用意义比较有限。

3.国际重要会计组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会计组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有表述,本文仅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IAsc)为例加以说明。(1)FASB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分级体系,并且它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为完整的理论概括。FASB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财务报告目标区分开,于1980年12月在其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主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的一系列质量要求。(2)IASC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IASC在其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对于会计信息提出了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等质量特征,并将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作为四项主要质量特征,另外,把及时性、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平衡作为两个限制因素。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与国际的比较

1.发达国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与我国的比较

(1)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与我国的比较。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结构来看,FASB的整个质量特征体系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由相关性和可靠性组成,相关性与可靠性是美国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合乎“效益>成本”和“重要性,“两个普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二者缺一不可。将“可比性”作为次级质量特征,将“可理解性”设为决策者和针对决策的各种信息质量特征的桥梁。进一步将相关性分为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分为可核性、中立性和真实性。我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结构可言,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只是平行罗列出来。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构成内容来看,我国没有预测性、反馈性、可验证性、中立性、如实反映、效益大于成本等项目;美国则不包括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这两项。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体内容看,我国与FASB的表述也有差异。以相关性为例,美国的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去纠正以往的预期情况,从而影响其决策,侧重于微观决策。在我国,相关性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我国会计信息不仅要满足微观决策还要满足国家的宏观决策。

(2)英、法等欧洲国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与我国的比较。自美国之后,欧洲发达国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也陆续“崭露头角”,他们针对本国实际,也都有各自的表述。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ASB)于1999年2月发表了类似于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公告,称为“财务报告原则”。与美国突出决策有用的立场不同,英国概念框架将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相提并论。英国将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与内容有关的质量,主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第二部分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分为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第三部分对信息质量的约束,具体内容包括质量标准权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除这三大类七条主要质量、十条辅助质量外,还有作为先决质量的重要性及英国对财务报表信息的传统要求一真实与公允。英国对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是最为详细的国家之一,它的表述也是具有完整的逻辑层次,形成了清晰实用、针对性强的三大类主要质量特征。法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观点与英美国家的“公认会计准则”不同,法国的会计规范都是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各项会计准则散见于商法、公司法的有关条例中。法

国传统上的会计原则是真实性、稳健性和合法性,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EEC)第4号指令颁布后,法国也要求树立“真实与公允”的概念。如果因为遵守“真实与公允”而违反了合法性,法国要求披露任何与合法性不相符的详细内容,可见其对合法性的要求非常严格。由此可见,英、法都十分看重“真实与公允”这条质量特征,英国甚至将这一点作为其财务报表信息的传统要求。法国则更重视法律的效力,其会计规范更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足见其对合法性的重视。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与我国的比较。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表述可知,IASC的会计质量特征体系是一个包括主要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和限定因素三方面组成的多层次的有着内在联系的体系。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次要质量特征包括重要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与完整性等;还规定了及时性、成本效益两个限定因素。国际会计准则中清晰地划分了各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主次逻辑,并指出了主次质量特征间的结构层次。

三、对完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启示

1.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约束条件。美国及国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都规定了不同的约束条件,其中成本效益条件却作为二者基本上都有的约束条件存在着,这一条件要求为满足任一质量特征而花费的成本必须不超过其所能带来的收益。我国却缺乏成本效益这一约束条件,可以提出约束条件,这也是援引FASB和IASC的做法,将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一个约束因素。当各个质量特征之间存在冲突的时候,以成本效益这个大前提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进行取舍。

2.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层次。我国诸多质量特征之间缺乏明确的主次逻辑关系,从其结构上看内部逻辑关系混乱,一系列的条款平行罗列,各部分间没有相互联系,彼此孤立,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架。可以借鉴FASB和IASC的模式,结合我国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规定,对现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适当修改及补充,建立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质量特征体系,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层次性和内在的联系。在确定了约束条件之后,我们再将其确定为多个层次。

3.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归属。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归属上,我国与其他组织的表述差异较大,FASB和IASC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部分。我国则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一般原则的形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加以说明,作为-个强制措施指导会计实务,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FASB和IASC的做法更为恰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个理论问题,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人们的认识与判断不同,在同一条件下,根据同一质量特征的要求,人们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不同,而且有些质量特征本身就相互矛盾(如相关性与可靠性),将其列入会计准则之中,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对于我国来说,美国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四、结论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与发达国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典型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构建了体系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其体系层次清晰并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与我国同样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则基本上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盼作法,与国际会计趋同程度很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第一,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约束条件,即会计处理的先决条件:第二,对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出主次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构建;第三,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归属问题。

参考文献:

[1j余海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理人,2006(09):24~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3

[3]关惠玉,王垠波,会计信息质量现分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80~88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3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回顾

(一)国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历程根据刘仲文(2006)的研究,国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历史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包括:(1)]以Sprouse&Moonilz的1961年ARSNo,1与1962年ARSNo,3为代表的早期研究;(2)以APB1970年发表的statementNo,4为代表,对“财务会计琏本特征概念”进行的探索性研究;(3)以1973年10月特鲁伯罗德报告为代表,对“财务报表H标”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七项标准”进行的首创概念研究;(4)以1980年美国FASB的SFACNo.2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代表的专题研究;(5)以1980年加拿大CICA提出将“财务报表概念”加入其手册(FSC第1000节)为代表的响应性研究;(6)以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为代表的推广研究;(7)以1999年英国ASB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为代表的深入研究。南此可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研究和解释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其中,美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描述为“可理解性、效益大于成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重要性”,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描述为“可理解性、效益大于成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

(二)国内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阐述和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有关会计法律和法规中阐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会计核算要遵循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全面性、重要性和谨慎性等几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0年7月开始实施的《会计法》第三条提到“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列明了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可理解性、谨慎性、重要性等几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第三条也提到“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提到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是学者在相关文献中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付磊(2005)认为,公正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特征,然后依次是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完整性和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2006)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必须分别构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包括真实性、合规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可理解性、可验证性、谨慎性)、公正性及其次级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完整性、连续性)、相关性及其次级特征(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包括相关性、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可理解性、可靠性、系统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内部性。葛家澍(2007)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考虑计量对象的特点,并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配合。

(三)国内外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回顾 以上所述均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对于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虽然其同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但根据前述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并未涉及到政府会计。而在有限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文献中,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1987)提出了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特征包括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一致性和可比性。澳大利亚在《会计概念报告第3号》(SAC3)中提出了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时性等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2001)提出了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四项主要质量特征,并包括重要性、忠实表达、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等八项质量特征。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如越南在2003年开始以国际公立部门会计准则作为基础,制订其公立部门的会计标准。而我国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则由于我国并无完整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准则或制度,而散见于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解释性文件中。如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第二章中,就明确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可靠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等。而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章中,也同样就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了阐述,如可靠性、合法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重要性、资金专用性。陈劲松(2009)指出,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具有多维性,包括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稳健性和重要性,同时受成本收益的约束。从上述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各预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内容难以相互统一。二是把会计确认基础、会计计量方法混淆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混淆了三者的内涵与外延,使人们无法清晰明了地理解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框架及具体内容。收付实现制作为一种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会计确认基础,它对政府及其部门的会计业务核算起到统驭作用,贯穿于整个预算会计体系;而在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一般核算原则中提及的实际成本计价,其仅仅是对会计要素计量方法作出规定,不能作为信息质量特征。三是基于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研究远远不如企业会计成熟的现实,在提及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时,仅是专指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对政府管理会计信息等方面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仍处于尚待发展的阶段。各国或组织对政府会计质量特征描述见表1。

二、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

(一)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虽然会计信息于有关利益各方是相当重要的,但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员工、政府诸如审计税务部门等。企业作为社会中最普遍存在的微观经济主体,其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此,完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一直以来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度)制订机构追求的目标,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发展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政府活动既涉及到经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与社会公民紧密联系的方面,更与外交、军事等活动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比企业更为广泛。但并非所有的与政府活动有关的利益相关者都要纳入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的主要功能还是服务于政府预算编制的需要,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本身,如立法机关和审计机关。随着公共预算体系的不断完善,预算民主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公民意识的增强,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涉及的范围必然会更广。

(二)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基于对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对会计核算原则的规定,参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模式,借鉴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对公立部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解释,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以下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一是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成本收益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并非是以信息量的多寡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信息量大意味着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就高,而信息量过少可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政府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同产品的生产过程一样,必须要考虑成本收益原则,才能让信息的生成不断地持续下去,服务于民众,即只有会计信息生成所产生的收益大于其花费的成本时,信息的供给才是理性的。政府会计作为核算政府及其部门的专业会计,在会计核算方面尚存在许多难题。当某些项目的确认及计量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收益时,盲目地追求会计信息质量,可能会导致本末倒置,影响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

二是政府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可靠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可靠性的定义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和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特征:立足于实际的交易或事项;如实反映;真实性;完整性。从可靠性的内涵和特征来看,这一信息质量特征同样适用于政府会计。而表1所列明的各国及组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也都将可靠性列入其中。本文将可靠性列为政府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1)从会计的本质来看,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如果政府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如实完整地反映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活动,这些信息则是无用的,不利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2)从政府活动的特性来看,政府活动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同,它主要是提供非营利性的服务,收入主要是通过税收等方式来实现。这些非营利性活动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福利和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缺乏真实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将会使政府面临很大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三是政府会计信息的内容质量特征:相关性、可理解性、谨慎性和可比性。

(1)相关性。相关性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报告主体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基于目前政府会计主要是服务于国家预算管理的需要,选择与经济、政治决策等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相关性可以使政府决策更有效率与效果。而且,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对外投资以及政府面向国内外发行债券等活动的日益增多,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而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相关性特征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重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征必将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也有利于培育一大批信息使用者,从而促使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2)可理解性。从我国政府会计的发展历史来看,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模式,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形成各不相干的三种核算体系,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财务成果及运营绩效作出完整的判断,难以理解各报告主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此外,虽然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业已实施,但预算民主的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以使得政府收支行为置于人民及其代议机构的监督之下。目前我国政府预算信息并未向公民公开,公民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及调整等环节并不熟知。从资金的价值运动来看,人们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活动知之甚少,无法对预算收入的取得是否合法、预算支出是否合理作出有效的判断,对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只能一知半解,直接造成了会计信息供给过剩,不利于公民的参政议政。因此,强调政府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会计信息,尤其是预算信息的公开程度;另一方面,针对人们普遍对政府活动了解程度不及企业的现实,要使政府所公开的会计信息简单明了,以利于人们的理解。

(3)谨慎性。由于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对少数涉及到成本核算的业务允许采用权责发生制,因此,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谨慎性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谨慎性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从资产或收入的角度来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资产金额被高估,无法实时地反映资产的损耗程度。而从负债或费用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金额巨大,涉及到社会保障资金、政府担保、国有企业亏损补助等方面,而这些都没有在预算会计报告中体现。因此,在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强调谨慎性原则,对于正确核算我国政府会计业务、防范财政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从国际公立部门的会计实践来看,多数国家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贯彻谨慎性原则。

(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财务报告的差别是由大量的交易事项和政府结构的差别导致的,而不是在会计程序和实务中由于选择不同的方法导致的,因此,可比性要求政府结构内相似的主体对所有相似的交易和事项应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原则或报告方法。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在现阶段,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机构层面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都有待提高。

四是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特征:及时性、重要性。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相关,能否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关

键在于其披露是否及时,是否能达到信息使用者对所披露信息的数量要求。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及时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地提供财务状况和营运业绩,不但是其一项法定义务,同时也可以早日解除其受托责任,并且更能体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效率;而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是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失去时效性的会计信息,即使是真实可靠的,也无助于其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经济行为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而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同时,从会计信息的数量结构来说,并非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越多越好。从成本收益的角度,信息超载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使信息披露变得不经济。但对重要会计信息的忽略则会引起使用者的误解,影响到其经济决策。因此,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必须要重视重要性特征。而对何为重要的会计信息的判断,除了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外,还与政府及其部门的活动特点有关。政府活动的非营利性特点必然使得其与企业在重要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三、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需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通过考察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知,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均是出现在其所制定的准则体系中,尤其是在概念框架中。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提及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各不相同,难以对政府及其部门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起到统一指导作用,预算会计体系的缺陷显而易见。因此,要构建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必须首先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在准则体系中专设章节来描述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不是散见于各种会计制度中。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模式,《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基本准则中阐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至于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称谓,也可以参照企业基本准则,称之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一致性。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4

一、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就银行监管问题了一系列的标准、原则和建议,其中与信息质量特征有关的文件有:1998年9月的《衍生产品及交易监管信息框架》;1998年9月的《增强银行透明度》;1999年10月的《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对这些文件所涉及到的有关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予以综述:

(一)《衍生产品及交易监管信息框架》

在巴塞尔委员会的《衍生产品及交易监管信息框架》中,第一部分(b)介绍了制定该框架的基本原则,其中涉及到的主要质量特征有全面性(Comprehensive)、及时性(Timely)、可理解性(Understandable)、有用性(Meaningful)和可比性(Comparisons)。其中全面性是“指出数据应该全面,要覆盖所有类型的衍生工具和它们相关的风险,要便利于监管者分析……”;及时性是“指出衍生交易的数据计量应该有足够的频率和适当的时机”等等。虽然该框架是针对衍生产品业务的,但由于衍生产品是金融企业最特殊、最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故该框架所涉及到的这些特征也可以看做是对金融企业信息披露具有特殊意义的质量特征。

(二)《增强银行透明度》

在《增强银行透明度》中,巴塞尔委员会就提高银行透明度在有效银行监管中的意义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并明确提出了“透明信息的质量特征”的概念,而且提炼为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相关性和及时性(relevance and timeliness)、真实性(reliabil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重要性(materiality)。这是巴塞尔委员会经过多年酝酿首次明确提出的信息质量特征。以下是巴塞尔委员会在《增强银行透明度》对有关内容的阐述:

1.全面性。“要求能够使市场参与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获得有用的信息来评估银行,而且信息应该是全面的。这通常意味着要跨越多种业务活动和多个法律实体来获得经过综合、合并和评估的信息”。

2.相关性和及时性。“为了有用,信息必须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需要相关。当信息帮助市场参与者评估其投资的预期风险与回报、贷款情况或者揭露银行未来财务成果与状况时,信息应该与市场参与者相关联。当信息帮助监管者评估银行运营的安全与稳定时,信息应该与监管者相关联。为了相关,信息也就应该是及时的。信息应该以足够的频率、适时提供出有关一个机构有用的信息,包括它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成果”。

3.真实性。“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信息必须忠实地反映它所声称要反映的实际情况。而且,真实的信息必须能够反映事件和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它们的法律形式。真实的信息表达还应该是可核实的、中立的、谨慎的和完整的。真实性还要受到重要性和成本的约束,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冗长的信息可能导致信息虚假或令人误解。当业务活动由不同的监管者管理时,或者某一新加入的机构不被监管时,监管者应该与被管理的机构讨论如何更好地获得与全部业务活动风险有关的全面、及时的信息。银行监管者在承认法律上的差别以及获得相关主要业务活动和银行集团中核心企业摘要信息的同时,应该主要试图获得建立在合并基础之上的与这些活动有关的信息”。

4.可比性。“信息披露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是可比性。监管者、市场参与者以及其它信息使用者可能需要在不同制度、不同国家或者是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这就意味着银行应该在不同时期使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对相关项目采用统一的计量观念和过程。除非能够证明是适当的,例如会计准则变化,否则不能够改变会计政策和方法。但是当会计政策改变时,这些变化以及后果应该被披露出来。信息在不同银行、不同国家之间的可比性,能够使使用者评价不同银行之间相对的财务状况及成果。不同时期的可比性对于分辨银行的财务状况及成果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便于分辨这种趋势,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关以前若干期间的比较信息”。

5.重要性。“银行的财务报告应该分别呈现或者说披露出每一个重要的项目。信息如果被忽略或虚假表述就可能改变或者影响使用者基于这一信息所作的评价或决定时,信息就是重要的。因为不重要而未被披露的信息,仍然可能与内部风险管理目标和监管评价有关。信息的这一本性应该被所有被管制的公司和他们的成员所接受,而且要能被监管者所理解”。

从《增强银行透明度》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对信息质量的倾向性,那就是透明信息的质量特征应该由全面、相关、及时、真实、可比和重要六个相关联的质量特征组成。尽管该文件没有明确提出一个系统的质量特征体系,也没有系统阐明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特征之间可能矛盾的解决办法,但是巴塞尔委员会在这里提出的质量特征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并能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信息质量特征。

(三)《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

在《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的第二部分“增强交易和衍生业务透明度”中,谈到了获得有关交易和衍生业务透明信息的重要性。其中,主要涉及到及时和真实性(Timely and reliable)、全面性(comprehensive)、前瞻性(forward-looking)、重要性(materiality)、有用性(meaningful)、可比性(comparable)等信息质量要求。这个建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1节中提到了信息的前瞻性,认为由于银行和证券公司在衍生交易中快速地改变他们的位置与风险状况,因此及时与前瞻性的信息披露特别重要。这就给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新的内容。

(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有效纪律)。其中的第三支柱市场有效纪律中,涉及到了信息披露的问题。为了避免不分主次地过多披露信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信息披露划分为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这可以说是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委员会期待所有银行都根据重要性的原则披露这类基本信息。信息的重要性是指,遗漏或误报可能会改变或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定”。给出了重要性的一般标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还多次指出,披露的频率十分重要,这实际上是对及时性的要求。对披露的方式也给出了灵活的规定,“在许多情况下,可采用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的报表和账簿。但在有些情况下,对于频繁的披露则可采用其他方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虽然没有专门谈到信息质量特征,但从对信息披露的有关表述来看,还是基本上继承了《增强银行透明度》中的质量特征,并应用于对实际监管的要求之中。

从巴塞尔委员会的这几个文件中可以看出,它是从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角度来考虑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的。尽管它支离破碎,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质量特征体系,但从金融企业会计的角度来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质量特征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有关会计与信息披露规范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只有财政部制定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专门阐述。现分别转述如下:

(一)财政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底我国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为《制度》)并没有明确提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概念,而是将其归入“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中。《制度》在第一章总则第七条中,列出了金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的13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归纳起来可简要表述为如下内容: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的原则、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和重要性。这些原则中的大部分可以被我们视为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关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有权威性的规定。从《制度》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容的表述情况来看,《制度》基本上是照搬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缺乏针对金融企业特点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进行的专门研究,所给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只是简单的陈述,并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缺乏层次性和对各质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揭示。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5月21日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这是我国迄今有关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最新规范。该办法的第五条中提出:“商业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规范地披露信息”。显然,这里对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陈述过于简单,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阐述与仔细推敲。

总之,除了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外,国内外的其他有关组织与机构对此问题都缺乏足够的研究。

三、构建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初步设想

在充分研究与借鉴国内外有关机构对金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金融企业的特殊性,我们为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了如下体系:(表略)

(一)两个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可理解

1.经济约束条件——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原则可以说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即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只有当其可能获得的收益大于履行成本的时候,才是可行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确定同样适合这一原则。只有在相关的收益大于相关的成本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举措才是可行的。当然,“收益>成本”应该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以增进全社会的利益为目的,不应局限于个别企业、个别投资者等小范围内的利益。

2.表达方式约束条件——可理解

可理解性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的表达要易于理解,要使使用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其真实含义。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比如,银行数量庞大的债权人——储户群体)从数量上要比一般工商企业多得多,而且他们知识层次与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况且金融业本来就存在业务种类多、业务复杂、业务更新快等特点,对一般人来说要完全理解金融会计信息是很困难的。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尤为重要,它必须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理解能力的差别。

(二)总体目标——决策有用

决策有用就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有用性是判断信息提供与否以及如何提供的根本尺度。其它的质量特征都应以对使用者的决策是否有帮助作为目的。会计的目标就是要提供满足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它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有用性”。

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应该考虑到金融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以及他们决策的特殊性。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数量要比一般工商企业多,其构成也复杂得多。金融企业的种类繁多(比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机构和监管部门以外,金融企业还有着面向全社会众多的客户群体,这些客户群体应该是金融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体。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要考虑到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特殊需求,比如,金融监管当局需要能够反映金融企业风险状况、资本充足度、贷款质量等方面的信息;金融企业的客户需要了解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准备金的充裕状况、支付利息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金融企业的会计系统只有提供能满足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需要的会计信息才能够算得上是有用的。

(三)核心质量特征:透明度

将透明度(Transparency)作为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将其确立为核心质量特征应该是本文的首创。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透明度:按照会计准则和有关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采用普遍认可的方式,借助于各种公共媒体,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取全面、稳健、公允、相关、真实、可比、及时和重要的会计信息,并据以了解与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状况的程度。

我们认为,将会计透明度作为核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提出是对金融会计理论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它对于我国改进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会计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方面的内容。会计透明度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存在一套具有权威性且被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体系,所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是协调一致的,不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2.信息的使用者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获取能够客观反映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水平的信息;3.透明的会计信息应该满足全面、稳健、公允、相关、真实、可比、及时和重要的质量特征,会计透明度的程度需要综合考查以上八个方面的信息质量要素。

(四)主要质量特征:全面性、谨慎性、公允性、相关性、真实性、可比性、及时性、重要性

主要的质量特征是对透明度质量特征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性

全面性是对信息提供范围的要求。它给出了会计信息披露数量衡量的标准。那就是充分披露所有可能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不能有任何遗漏。金融企业的业务复杂多变,全面性对金融企业十分重要。金融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信息使用者数量和类别较多的情况,提供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2.谨慎性

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对存在不确定性的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以审慎、保守的态度与做法来处理;在提供的会计信息中应使主要会计指标尽可能地趋于稳健,避免收入、利润与利得的虚增和费用、成本与损失的虚减。

在以往的会计质量特征的表述中,人们往往将谨慎性作为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而不将其看做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们这里将其列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项内容,是基于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金融企业所具有的金融资产多、比重大,资金流量大、监管要求多、社会影响大、风险高等特点,在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强调谨慎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3.公允性

公允性是指会计信息的提供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要披露;对企业不利的,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也要披露。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众多的利益集团和千家万户,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信守诚实公正的职业道德,不去迎合任何人的意志和企图而选取、编造数据,以期达到事先约定的结果和效果。信息提供者只有处于中立性的立场,以公认合法的会计准则为标准来处理会计事项,没有掺入个人的偏见或舞弊,信息才具有中立性。

4.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相关,一般认为会计信息应具有与决策相关联、能够影响决策的能力。对于金融企业信息披露来说,相关性就意味着披露更广泛的信息。这主要是因为金融业务日趋复杂化,金融企业所开展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混业经营是世界的潮流,这些都使得金融企业的业务比一般工商企业的业务要复杂而且多变。只有把握好相关性,以适当的方式披露与金融企业相关的所有信息,才能更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5.真实性

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客观地反应、如实地表达经济对象。即会计计量的结果要与它所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济事项相一致。对金融企业来讲,由于金融企业业务及信息的复杂化,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现象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金融企业的交易大多是“无形”的,如何真实地表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所要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真实性。

6.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对金融企业而言,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而相同类型与规模的金融企业间的比较才有意义。

7.及时性

及时性是对信息提供时效的要求。它要求对于需要披露的事实,要在事实发生后尽可能短的时期内予以披露。及时与否对于一个信息的价值影响很大。事过境迁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决策很难说仍具有相关性。及时性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主要是因为金融企业日常资金流动量很大,交易十分迅速,典型的如银行、投资基金等,导致企业经营的快速运转,这些就需要会计信息及时披露才能使投资者获得相关的信息。

8.重要性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5

一、基本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如实反映

改进的cF在第2章第2段明确指出,为了使财务报告信息有用,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如实反映。

(一)相关性如果一项信息对出资人的决策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则该项信息是相关的。相关性的定义主要借鉴了FASB第2辑财务会计概念框架(SFAC No.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强调了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而不是信息实际已经对决策起了作用或明确地会在将来起作用。与IASB Framework在第26段的定义相比,这是最大的区别所在。即使某些信息使用者不利用该项信息或没有意识其存在,只要信息仍然具有对决策“导致差别”的能力,该项信息就是具有相关性的。在决策中由于信息使用者要考虑财务报告中多项信息,再加上其他来源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财务报告的具体某一项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即使该项信息是可以利用的。此外,在评估相关性时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决策者。如某些信息使用者可能从财务报告以外获取信息,也有某些信息使用者需要评估财务报告没有提供的某一项目的金额,但他们能使用其他项目信息来评估。由于各种原因,某些使用者可能没有选择利用某一项目的信息。  进一步,改进的CF认为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确证价值。与此相比,IASB的框架认为相关性不仅包括预测价值、确证价值,还包括重要性。FASB SFAC No.2认为,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而且,FASB和IASB一致认为确证价值和反馈价值是相同的,都表示确证前期预测的正确性或改正前期的预测。可见,改进的CF对相关性组成部分的确定是FASB与IASB意见的综合。关于预测价值的解释是信息本身并不必具有预测性,信息仅仅是使用者的预测过程使用的一个有用的要素,某些高度预测性的信息也许对某一具体目的没有任何预测价值。例如,固定资产的直线折旧可能有很强的预测价值,但是其对评估主体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可能作用有限;预测价值也不能与统计学中的预测性相混淆,统计学中的预测性涉及到时间序列中可能预测下一期间数据的准确性。FASB和IASB认为CF采用统计中的概念或术语是不恰当的,这样做隐含着相关的财务信息本身必须预测未来。必须明确的是:财务报告提供信息,是供使用者做预测,信息是使用者作预测使用的一个要素。信息的确证价值是指信息能证实或改变过去或当前的期望,增加预期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信息的相关价值和确证价值是相互关联,具有预测价值通常也具有确证价值。

(二)如实反映以前的CF都将可靠性与相关性并提,而且列为主要的质量特征。但是,各个框架对可靠性的界定并不一致。例如,FASB SFAC No.2认为可靠性由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组成,而论及如实反映时认为,如实反映包括完整性和免于偏见。IASB的cF在第13段提出,当提供的信息没有重要差错或偏见,能如实反映意欲反映、理当反映的情况,可供使用者的决策作依据,该项信息就具有可靠性。在随后的第33段到38段认为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和完整性属于如实反映的部分。此外,对可靠性的理解也存在不同意见,有的关注其中的可验证性和没有重大的差错,有的关注其中的如实反映或如实反映与没有重大差错的合并。因此,由于可靠性含义模糊、容易引起误解,改进的cF决定用如实反映来取代可靠性。

改进的CF在第2章的第7段中提出,要使财务报告信息有用,其必须是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如实反映。如果反映的经济现象的某一项信息和使用者的决策是相关的,但没有如实反映,则该项信息对决策也是没有用的,甚至是误导的。具体来讲,如实反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完整性、中立性和没有重要差错。完整性是指经济现象的描述必须包含某经济现象的如实反映所必需的所有信息,任何一个省略都会导致信息是错误或误导性的。中立性要求没有偏见,既不倾向事先预定的结果,也不迎合某一特定集团行为的需要,中立的财务信息不会为了影响某一方面的行为而为信息反映的现象粉饰。然而,财务报告信息的中立性并不意味着信息的提供是没有目的的或不应该影响决策行为。相反,财务信息是具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如实反映也并不表明经济现象的描述中完全没有错误,因为财务报告所描述的经济现象通常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计量的,这些计量都包含管理层的各种判断。

二、辅助质量特征: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及可理解性

改进的CF第2章第15段中提出,辅助质量特征是对基本质量特征的补充,它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及可理解性。这些质量特征能提高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一)可比性IASB的CF将可比性列为与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同等地位的信息质量特征。而FASB SFAC No.2认为可比性尽管重要,但其地位还是次于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改进的CF将可比性列为辅助质量特征之一,在第2章第16段中认为可比性是指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在两组经济现象中认出相似和相异之处的质量。由于决策本质上是在各种可行方案之间作选择,因此,如果主体的财务信息能与其他主体相比较或同一主体在不同期间相比较,则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更加有用。可比性和一致性的关系是:可比性是目的,而一至性是帮助实现可比性的目的的手段。可比性也不能和统一性相混淆。可比性是让相似的东西看起来相似,不同的东西看起来不同;而过分统一性会使导致不相似的东西看起来很相似,从而降低了可比性。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主要是通过使类似的东西体现其差别获得,而不是通过使不同的东西体现其共性。

(二)可验证性IASB的CF并没有将可验证性列为质量特征的一个项目,FASB SFAC No.2将可验证列为可靠性的一部分。在2006年7月,IASB和FASB的初步意见是将可验证性列为如实反映的一部分,理由要使信息使用者相信财务报告信息没有重大的差错、没有偏见,则信息必须具有可验证性。但是,将可验证性列为如实反映的一部分,则会导致某些信息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与不可验证性的信息相比,可验证性的信息通常对决策更有用,所以改进的CF将可验证性列为辅助质量特征之一。它提出,可验证性表明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独立的观察者对同一个信息

的理解将达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这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相信该信息如实反映了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进一步,可验证性可分为直接可验证性和间接可验证性。直接可验证性指金额或陈述本身是可验证的,间接可验证性是通过使用同样的会计惯例或方法来重新计算结果。

(三)及时性在IASB的cF中,及时性是作为信息相关的一个约束条件,FASB SFAC No.2将及时性列为相关性的一个次要部分。然而,两者对及时性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尽管及时性主要涉及到相关性,但及时性实际上能够影响许多质量特征,可以提高信息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不应作为相关性的一个部分。因此在改进的CF中作为辅助质量特征之一,并将及时性描述为:会计信息能在它失去影响决策者决策的能力之前递达给决策者。若信息不及时,则原本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变得与决策无关。有些信息在财务报告日结束很长时期后仍然具有及时性,因为使用者在作决策时可能继续将其作为考虑因素。如在作决策时,要评估财务报告各种项目的趋势。

(四)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对企业及其经济活动和财务报告具有一定知识的、并且愿意以合理的努力研究这些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信息是可以理解的。FASB SFAC No.2并没有将可理解性作为主要质量特征,而是将其作为一项前提条件;IASB以及ASB的CF都将可理解性作为基本质量特征,与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并列。改进的CF将可理解性作为辅助质量特征,是因为基本前提与基本概念不过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述方法。同时改进的CF强调:相关的信息,不应仅仅因为其对于那些使用者而言过于复杂而难以理解、或者是理解存在很大困难,而将这相关且如实反映的信息排除在外。但可理解性很难去定性,因为可理解性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使用者的特点,如掌握经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愿意钻研与否;二是信息固有的特点难以理解。

三、约束条件:重要性与成本效益

改进的CF在第2章第27段中提出,提供会计信息受到两个普遍约束条件的制约:重要性和成本效益。

(一)重要性FASB SFACNo.2和IASB的CF对重要性的讨论和界定比较相似。不同的是,FASB SFAC No.2作为财务报告的一个约束条件,它须与其他的质量特征共同考虑,特别是与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同时被考虑。而IASB的cF将重要性作为相关性的一个方面,认为它对其质量特征关系不大。笔者认为,重要性对财务报告是一个约束条件,因为它同所有的质量特征都是相关联的,不仅仅局限于相关性。如果一项信息的漏报或错报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基于财务报告信息所作的决策,那么该项信息就是重要的。重要性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对重要性的考虑必须针对特定主体的特定情况,所以准则制定者不可能为重要性水平确定统一的金额标准。

(二)成本提供会计信息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发生一定成本。成本效益原则是一个普遍的限制条件,只有当利用其所带来的效益高于取得的花费才是合理的。提供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处理、确证和传播信息的成本。财务报告信息效益体现为:帮助出资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或较低的资本成本。此外,还包括让管理层做更好的决策,因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至少部分地根据通用财务报告信息获取。由于成本效益的约束,通常需要权衡财务报告信息的效益和提供、使用信息发生的成本,有时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某些质量特征。但成本效益分析的主要问题在于现实中很难去量化某一项信息带来的效益和提供、使用信息所发生的成本。

四、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目标决定信息质量特征,而质量特征又能促进目标的实现。根据信息对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程度,质量特征分为基本质量特征和辅助质量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6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 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41-02

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趋于国际化,对会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会计必须提供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1.含义: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相联系,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获取并提供的会计主体价值运动方面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满足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是衡量会计信息有用程度的基本标准。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作用。

(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行为指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作了具体要求,因而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活动中,应当遵从原则性规定,直接受质量特征的指导。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的最终产品就是生成的会计信息。做为“产品”的会计信息是有质量的,质量的优劣程度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者影响很大。有了明确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供需双方才能够在利益分配关系上找到平衡的支撑点。

(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会计的目标简单地来说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能够对会计信息起到约束作用,进而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经济事项,原有的会计准则、制度与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会不相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会计准则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观点

中外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信息质量争论较多,各国会计准则对会计质量特征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规定,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关性内含有预测价值和确证作用以及重要性的部分,而可靠性则涵盖了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及完整性。另外作为约束条件有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规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的会计信息质量分级体系。其要点为:第一,会计信息首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的构成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的构成有如实表达、中立性和可核性。第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特征。第三,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第四“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普遍性约束条件。

3.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规定。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借鉴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有了一定创新。它将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主要有:相关性及内含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可靠性及内含如实表述、实质性、谨慎性、中立性、完整性等;第二部分信息质量与报表表述有关。主要有:可理解性、可比性及其内含一致性和披露。第三部分信息质量是约束会计质量的。主要有:质量标准权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另外还有传统性要求的真实与公允性。

4.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我国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角度论述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明晰性、及时性、谨慎性、完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不再提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明确了八个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指标,即:“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如实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并具有可核性。相当于把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原本的认识,不附加外部的主观条件。客观、公正、中立体现了可靠性的实质。

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其一,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经济情况进行评价;其二,对过去已作出的评价得以证实或纠正。因而相关性质量特征具有预测、反馈的价值。

3.明晰性。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楚明白。财务会计报告内容应做到完整清晰,形式简洁明了,容易被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当然这种可理解性是建立在会计使用者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基础上的。

4.可比性。可比性质量特征内涵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同类或类似的会计信息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可比;其二是同类或类似的会计信息在不同企业应当可比。信息使用者据此可以进行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分析评价。

5.及时性。及时性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在时效上的要求。信息的价值和时效相关,所以企业要对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及时处理,及时传递和报送,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充分利用信息以作出决策。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语义关系抽取;支持向量机;组合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信息抽取就是从文本中抽取特定的事实信息。在大多数的信息抽取系统中,不但要识别文本中的实体,而且还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和抽取这些实体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即关系抽取。关系抽取已经日益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和其他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样,人们最初也试图使用基于知识库的方法来进行关系抽取。但这种方法需要专家构建大规模的知识库,既费时又费力。因此现在人们转向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目前在关系抽取中所使用的机器学习方法一般分两类:基于特征向量的学习方法和基于核函数的学习方法。近期的机器学习方法主要基于特征向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关系抽取中,典型的基于特征向量的方法包括最大熵模型(MaxEnt)和支持向量机(SVM)。但是基于特征向量的关系抽取的研究重点不在于机器学习方法本身,而在于如何获取各种有效的词法、语法、语义等特征,并把它们有效地集成起来,从而产生描述实体对象关系的各种局部和简单的全局特征。Zhou等系统地研究了如何把包含基本词组块在内的各种特征广泛结合起来,探讨了各种语言特征对关系抽取的贡献,在ACERDC2003基准数据上5个关系大类和24个子类的抽取中F指数分别达到了68.0和55.5。Wang等则又进一步加入了句子的简化谓词语义属性(SQLF),在ACE RDC 2004基准数据的7个关系大类和23个关系小类的抽取中F指数分别达到了65.2和56.8。

与基于特征向量的方法不同,基于核函数的方法不需要构造固有的特征向量空间。在关系抽取中,基于核函数的方法直接以结构树为处理对象来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度。Zhang等通过聚类算法,探讨了基于树核函数的非指导性关系抽取。虽然核函数可以充分搜索长距离特征和结构化特征,但也导致了基于核函数的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训练和预测的速度太慢,不适于处理大量的数据。目前基于特征的语义关系抽取在选取特征时,对于词法、句法、语义等各部分的特征单独选取,没有考虑到各个部分特征之间的联系,本文并未通过发掘新的特征来提高语义关系抽取的性能,而是在各种基本特征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对其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产生出很多组合特征,实验证明这些组合特征对提高语义关系抽取性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章第2部分介绍了基于特征向量的关系抽取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在第3部分中,介绍了语义关系抽取中的特征选取以及特征之间的组合。第4部分给出了实验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及展望。

2 基于特征向量的关系抽取

在本文中,关系抽取问题被转化为一个使用机器学习方法的分类问题,和大多数需要人工指导的机器学习方法一样,本文所采取的基于特征向量的关系抽取需要一个较大规模的标注语料库,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的是ACE2004的英文标注语料库。首先我们将经过标注的命名实体对转化为一个特征的集合:f1,f2,f3…,fn,然后将其映射到一个n维的特征向量空间。在训练时,分类器学习算法使用标注的关系实例来学习得到一个分类器;测试时,又利用学习所得的分类器判断待测试的关系实例所属的关系类别。我们可以将关系抽取的任务表示为如下公式:(Cpre,E1,Cmid,E2,Cpst)r,E1,E2分别代表实体1和实体2,Cpre,Cmid,Cpst分别代表实体1之前实体对中间以及实体2之后的上下文,r代表语义关系类别。

一般的分类器学习算法有最大熵(MaxEnt)和支持向量机(SVM)。研究显示,支持向量机在性能上优于最大熵。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的是二元分类学习器SVMlight。SVM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驱动的有指导的机器学习方法。基于统计学习理论中的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SVM通过寻找一个最佳分类超平面将训练数据分成两类,然后利用从训练集中挑出有效的实例作为支持矢量(SVC)作为决策的依据。由于SVM是一个二元分类器,为了使它能适合我们的多元分类任务,比如说ACE RDC任务,我们需要将其扩展成一个多元分类器,本文中我们采取“一对多”的分类方法。与“两两”分类方法相比,对于K类分类任务,“一对多”的方法只需要构造K个二元分类器,而“两两”的方法则需要构造K×(K-1)/2个二元分类器。

3 关系抽取征的选取及组合

由于实体间的语义关系表达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使得关系抽取成为信息抽取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语法结构在关系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语法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我们较难提取有效的语法特征,因此关系抽取的成功在于能否有效地集成各种有效的语言特征,包括结构化特征。目前关系抽取研究的最大挑战在于训练数据不足,而且各语义关系的分布很不平衡,而关系小类的问题尤为突出。对于基于特征向量的关系抽取,特征主要选择词法、句法、语义以及结构化信息,词法特征的提取相对简单,而句法、语义以及结构化特征的提取需要对原始语料进行句法分析、短语块标注等预处理工作,受制于这些预处理工作的性能,目前我们无法提取出更多准确而有效的新特征。

本文利用现有的基本语言学特征,通过对各部分特征进行合理的组合,主要有三种组合:词法特征内部的组合;语义特征内部的组合;句法特征和词法特征的组合,并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训练和预测。本文以ACE 2004标注语料库为实验对象,具体阐述如何提取实体之间的特征,以及如何将这些特征有效地集成起来。

3.1 实体词语及其上下文特征

词法特征代表了命名实体对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目前我们能够提取的最简单而最准确的特征。在 词语及其上下文的特征提取中,上下文窗口不宜设置得过大,否则会引入噪声,导致关系抽取性能的下降,本文中将上下文窗口设为2-3-2,通过对基本词法特征的组合形成组合特征,如图1所示。

基本特征:WM1:实体1的提及(mention);HM1:实体1的核心词;WM2:实体2的提及;HM2:实体2的核心词;WBF:实体间第一个词;WBL:实体间最后一个单词;WBO:实体间除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其他的单词;BM1F:实体1前的第一个单词;BM1L:实体1前的第二个单词;AM2F:实体2后的第一个单词;AM2L:实体2后的第二个单词。

组合特征:HM12:HM1+HM2;WB2L:WBF+WBL;BWM1:BM1F+BM1L;AWM2:AM2F+AM2L。

3.2 实体类别及其组合特征

实体类别特征属于浅层语义特征,目前的实验表明单独加入实体的大类或者子类特征对于关系抽取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通过对这些基本语义特征进行组合形成了更丰富的语义特征。因此本文中提取的实体类别特征主要是组合特征。

ET1ET2:实体1实体2所属的大类(entitytype)及GPE角色(GPE-role)的组合;

EST1EST2:实体1实体2所属的大类、子类(entity subtype)以及GPE角色的组合;

ET1ET2X:如果实体对之间存在其他实体,则将其大类子类特征与ETIET2进行组合;

EC1EC2:实体1实体2参考类别(entityclass)的组合。

3.3 实体参照方式

实体参照方式(mention level)和参照类别(mention type)属于句法信息,对于每一个实体,我们会记录它所有的提及(mention)。而实体提及往往是嵌套的,即它们可能会包含其他实体的提及。实体参照方式和参照类别正是反映这一类信息的。

ML1ML2:实体1实体2参照方式的组合;

MSL1MSL2:实体1实体2参照方式及参照类别的组合。

3.4 交叠特征

实体的交叠特征主要反映实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属于结构化信息,实体对之间位置不仅是前后关系,还可能出现包含关系。但是,由于这些交叠特征单独使用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它们必须和别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比如说和实体的类别进行组合。

基本特征:#MB:实体之间其他提及(men

don)的数目,0表示没有;

#WB:实体间词语的数目,-1表示实体之间是包含关系;

组合特征:OPNPM1:ETlET2+<+HM1;OPNPM2:ETlET2+>+HMl;(“<”表示实体1包含实体2,“>”表示实体2包含实体1);OPNP:ETIET2+能体现实体1实体2之间从属关系的名词;OPO:ETlET2+。实体1实体2上下文中的情态动词,BE动词;OPPP:ETlET2+实体1之前的修饰语;OPVP:ETlET2+实体1实体2之间的动词成分。

3.5 基本短语块及其组合特征

基本短语块特征的提取与词法特征类似,在提取出实体对上下文中的基本短语块后,再进行组合,形成组合特征。

基本特征:CPF:实体之间第一个短语块;CPL:实体之间最后一个短语块:CPO:实体之间其他的短语块;WM1、WM2:与词语特征中相同;CPNULL:实体之间不存在短语块;BCIF:实体1前第一个短语块;BCIL:实体1前最后一个短语块;AC2F:实体2后第一个短语块;AC2L:实体2之后第二个短语块。

组合特征:CPFL:CPF+CPL;BC1FL:BC1F+BC1L;AC2FL:AC2F+AC2L。具体组合见图2。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实验步骤及评测指标

(1)本文使用了ACE 2004评测的英文标注语料库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关系抽取实验。该语料库包含了从广播、新闻、报纸等收集的317篇文章。本文中的关系抽取仅考虑在同一个句子内的命名实体对。表1列出了所有实例的统计信息。包含7个大类和23个子类。

(2)数据预处理阶段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图3是一个具体的特征抽取实例)

1、将ACE2004语料文件转化为XML格式;抽取出已标注的命名实体以及实体关系实例并进行编号。

2、对文本进行语句切分,使用Charniak对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产生句法树。

3、使用chunklink.p1工具将句法树转化为短语块序列,然后再从中抽取出各种基本特征并进行组合。

在图3的实例中,“jim SCiutto(实体1-PER),abc news(实体2-ORG),postville iowa。”中实体1和实体2之间存在雇佣(EMP-ORG)关系。

(3)使用SVMlight6.01进行训练和分类,在进行关系探测,大类抽取,子类抽取时参数c分别设为0.078,0.15,0.203。

(4)对于语义关系抽取的性能评测,本文中使用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值(F-score)作为评测指标。设T为测试数据中实例总数,S为识别出的正例数目,C为正确识别出的正例数目。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利用本文中抽取出的基本特征及组合特征,使用SVMlight进行训练和预测,在关系探测,关系大类抽取,关系子类抽取的最终结果及与wang等的比较如表2所示。表3、表4分别表示了本文系统以及wang等的系统的各个部分特征对语义关系抽取所作的贡献。

由表2的比较可以发现,通过加入组合特征,本文在关系探测、大类抽取、子类抽取任务中的性能均比未加入组合特征的wang等的高。在本文的实验中,加入基本特征后的子类抽取的F值为57.07,而加入了组合特征后F值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说明本文所提取的组合特征能够显著地提高语义关系抽取的性能。由表3和表4比较看出,在加入了词法特征后,本文的关系抽取的F值达到了43.29,而Wang等的F值为33.38,词法组合特征的加入使得本文的系统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实体类型特征的加入使得F值提高了13个百分点,而在Wang等的系统中基本实体类别特征的加入使得F值也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因此实体类别特征对于语义关系抽取的影响较大,而本文中实体类别组合特征的加入对语义关系抽取的影响并不显著。引用层次特征的加入使得F值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交叠信息和短语块特征分别使得F值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实验结果表明句法特征的加入没有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这是因为命名实体对的句法结构比较相 似,多为复合名词词组,而词法特征及表征实体语义的实体类别特征则因为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对语义关系抽取的性能提高比较有效。实验表明本文中所提取的词法组合特征非常有效,这是因为词法特征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很好地表征命名实体对,因此词法特征的提取在整个特征提取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关系抽取的性能好坏。而其他类型的组合特征加入并未产生显著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基本特征已经包含了比较丰富的信息,而组合特征是对这些基本特征进行组合,因此包含了很多冗余信息,不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与Zhou等在ACE2003中的实验结果不同的是,我们发现在ACE2004中实体类别特征对关系抽取性能的贡献最大,而在ACE2003中基本短语块特征比实体类别特征更加有效,这是因为在ACE2003数据中,实体类型特征仅包含实体的大类及子类信息,而在ACE2004数据中,实体类型信息中不但包含类别信息,还包含了实体的参考类别、实体的GPE角色等其他信息,因此具有更高的区分度。Zhou等和Wang等的实验结果均显示,解析树、依存树等结构化信息的加入对关系抽取性能的提高并不明显,而从理论上来说语法结构信息在关系抽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导致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ACE的关系抽取任务中,其所定义的大多数关系实例中两个命名实体之间距离较短,而对于这种短距离的关系实例,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些简单的词语信息、类别信息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关系抽取,而结构化信息对于长距离的关系实例的抽取的效果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在我们进行语法结构分析时所提取出的解析树和依存树信息还比较简单,而且准确性也不高,它们不能很好地表征语法结构信息,因此在关系抽取中的作用并不大。为了使结构化信息在语义关系抽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深入挖掘隐藏在完全句法树中的各种有效的结构化特征,并尝试将语义信息与结构化信息结合。

5 结束语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8

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二、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改进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国而异,其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最具影响力。FASB认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两项,其中,相关性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IASC则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四项,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及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笔者认为,上述信息质量特征在新经济时代显得不够全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1.公允性。这里提出的公允性不同于公允价值概念,公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场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公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二是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新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迅猛变化,使会计要素的内容得到很大扩展,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计量属性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不同的会计要素,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采用同一计量标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之客观准确。资产呈现多元化,会计计量的公允性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从理论到实务也随之多元化,以求公允反映各类资产的真实价值。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

2.前瞻性。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是过去和现在,而是未来。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未来。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K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3.透明度。新经济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透明度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1996年4月11日,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4,相对性和动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相对性,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受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有关,又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关,会计处理程序的可选择性与会计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②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权衡中,会计学者提出相对可靠性;③成本效益原则也使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特点。

动态性特征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动、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引起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均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不断变化,质量特征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故呈现出动态性。

三、关于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范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如实反映、有用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十个方面。虽然形式上比较全面,但相互之间关系模糊,诸概念定义还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因此笔者建议:

1.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框架体系中。“概念框架”一词是在196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中提出。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得现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理论上与具体准则不匹配、不协调。因此,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建立概念框架显得十分迫切。在修订时应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地位,有利于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符合我国的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取决于会计目标,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的会计目标也不相同。FASB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也将会计目标规定为“决策有用性”,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向于相关性,德日的会计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观”,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偏向于可靠性。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9

使用者请注明文章内容出处

(EI village已经收录本文)

李龙梅     张暴暴    冯辛安    刘晓冰

(大连理工大学CIMS中心  大连  116024)

 摘要:CAD/CAM是CIMS的核心,基于特征的产品建模是实现CAD/CAM集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典型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功能模型,给出CIMS环境下CAD/CAM产品特征模型。

关键词:特征    产品信息模型   CAD/CAM

中图号:TP39

1.        CIMS集成产品模型与CAD/CAM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作为新一代工厂自动化模式之一覆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机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从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立项论证、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测试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CIMS集成产品模型是产品生命周期中全部数据的集合,它是整个CIMS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所有类型的产品信息都集中储存在这个集成的产品信息模型中,信息的表达已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都考虑进去,是整个企业在生产周期的任何阶段能共享的信息模型,它能在整体上和局部级上支持各种应用活动,使得面向制造、面向装配、面向质量等成为可能。集成产品模型是以用户需求、市场分析为出发点,以产品设计制造模型(CAD/CAM的模型)为基础,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扩充、不断更新版本的动态模型。它应能克服以往仅从某一特定阶段的数据需求和数据处理的特点来建立数据模型,改善对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数据需求的全局分析的不足,而使得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工程设计分系统CAD/CAM是CIMS的核心。 CAD/CAM就是按照产品设计-制造的实际进程,在计算机里实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和交换,形成连续的、协调的和科学的系统。实现CAD/CAM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是实现CAD/CAM有效集成最佳方法,是CIMS集成产品模型的一个子集,是集成产品模型的基础模型,也是CAD/CAM系统中数据共享的核心。

    传统的基于实体造型的CAD系统仅仅是几何形状的描述,缺乏对产品零件信息的完整描述,与制造所需信息彼此是分离的,从而导致CAD/CAM系统集成的困难。将特征概念引入CAD/CAM,出现了产品特征模型。基于特征的建模是CAD建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CAD/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到达一定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的集成化及自动化程度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基于特征的建模着眼于更好地表达产品的完整技术和管理信息,为建立产品集成信息模型服务,它使产品设计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设计人员的操作对象不再是原始的线条和体素,而是产品的功能要素,直接体现了设计意图,使建立的产品模型容易为非设计人员理解并便于组织生产,设计图样更容易修改,有助于加强产品设计、分析、工艺准备、加工检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将产品设计意图贯彻到下游环节,并及时得到意见反馈。因此特征建模是解决产品模型建立的可靠途径,于是出现了许多关于特征建模的研究。

    对特征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特征的定义与分类、特征识别、特征建模、特征表达、特征检验、特征映射和特征数据库。特征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是特征技术研究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对特征定义和分类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因为特征的定义和分类受到特征研究应用背景的制约。CAD/CAM的特征建模究竟应当包含哪些特征,各说不一。作者认为,作为CIMS的核心--CAD/CAM系统的开发应用,完全可以按照CIMS信息集成的概念进行,由于CAD/CAM最终要集成到CIMS中,基于特征产品模型最终要为CIMS中所有子系统共享,所以在研究特征造型时不仅需要考虑CAD/CAM本身的信息需求,而且需考虑其在CIMS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CIMS中其它分系统之关系。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典型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功能模型各二级子系统的信息需求、本分系统与其它分系统信息联系,得出基于特征的建模应包含的特征定义与分类。

2.  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的功能模型     一般可以将CIMS分为四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四个功能分系统分别是工程设计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和计算机质量保证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分别是数据库和网络支撑分系统。

    图(1)所示为典型的工程设计分系统的功能模型图。工程设计分系统由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准备四个二级子系统组成。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的需求和流动。首先通过PDM将产品开发计划、生产经营计划管理等信息传到产品设计模块,将产品设计模块输出产品的技术报价、BOM表、图纸、技术文档等信息所形成的产品设计模型返回到PDM;工艺设计分系统从PDM中获取有关信息,完成工艺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如:工艺规程、专用工装图等技术文档返回PDM;制造准备模块从PDM中获得信息,编制数控加工、夹具需求计划等制造数据信息和各类技术文档返回PDM。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准备之间的信息通过PDM传送,改善数据的统一性和安全性。最后形成的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就存在于PDM中了。

       工程设计分系统的输入信息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分系统传递的生产管理信息,输出O1将又成为质量保证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的输入。在CIMS环境下,工程设计分系统应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制造自动化集成起来,因此特征建模时,应考虑这些分系统的信息需求。例如,质量保证分系统的功能是规划和执行企业的质量保证活动,它需要工程设计分系统提供有关产品几何数据、零件、原材料的基本数据、图纸、零件明细、产品结构、标准规范、加工、装配与检测规程和程序等,并从质量保证角度向CAD模块提出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和修改设计的意见,提出有关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达到质量要求建议采取的措施,通过生产控制和维修实现质量控制。由于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平衡计划、合同管理、仓库管理等需在管理信息分系统中完成,所以管理信息分系统与工程设计分系统之信息交换包括:供应商、用户基本数据,用户订单和车间下达任务的有关数据、图纸、零件明细、产品结构有关工具、消耗品数据、工艺规程等。

 

3.  特征的定义与分类   3.1特征的定义    在一个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信息很多,其中包括:设计信息、制造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使用和维护信息等。这些信息又被CIMS中其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设计初始特征模型是由设计人员建立的,然而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这个特征模型的不断完善需要设计师、工艺师、质量检测人员等的共同协作。

       本文对特征的定义是在CIMS环境下,特征是产品生命周期内信息完整描述的载体,特征是一种信息表示方法,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尽管特征的定义由于应用的不同而有差异,但特征的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首先特征是低层的几何元素与零部件间联系的桥梁,特征将构成特征的几何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表达特定功能或含义的形状结构,以体现面向应用的形状信息;此外,特征的组成元素可以作为尺寸 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加工信息的相关载体,使得工艺信息能完整地借助特征而得到表达。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不仅能支持各种应用所需的产品定义信息,而且能提供符合人们思维的高层次工程描述术语,并反映设计和制造意图,从而克服现行CAD/CAM系统中产品信息定义不完备性和低层数据抽象性的不足。为CAD/CAM信息的真正集成、及其向CIMS的集成提供保障。

       特征除了具有一定的几何信息以外,还包括在设计、工艺规划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技术、功能等信息,即特征给各种数据赋予了一定的语义。特征建模所需处理的数据纷繁复杂,系统中的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既包括反映产品形状几何拓朴信息的几何模型,又有反映设计结构功能的设计模型,还需处理具有加工特点和装配特性的制造模型,既要存储静态的产品标准、规范等信息,又要涉及动态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信息。

3.2特征的分类     在对CIMS工程设计分系统各子系统信息交换分析的基础上,从特征建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零件特征分以下6类:

    1)形状特征:零件上有一定拓扑关系的一组几何元素所构成的一个特定形状。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及其特定的加工方法集。形状特征可以分为主形状特征和辅形状特征。其中主形状特征用于构造零件的主体形状(如圆柱体、圆锥体等),辅形状特征用于对主特征的局部修饰(如倒角、键槽、退刀槽、中心孔等)。辅形状特征附加于主特征之上,或附加于另一辅特征之上,根据辅特征的特点还可以将之进一步划分为简单辅特征、组合辅特征和复制辅特征。简单辅特征是指如倒角、退刀槽等单一特征;组合辅特征是由一些简单辅特征组合而成的特征如阶梯孔等;复制辅特征是同一辅特征按一定规律在空间不同位置上复制而成的特征,如周向均布孔、矩阵列孔等。也可以按获得形状的加工方法不同将形状特征分类。

    2)精度特征:用于表达零件各要素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精度要求信息。需特别指出的是,一般形位公差除公差项目名、公差值、基准外,还应包含公差检测原则(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等)。精度特征是形成零件质量指标的主要依据。

        3)管理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管理信息,如标题栏中的设计者、批量、一台份的件数、零件与其它产品的借用与通用关系、日期、编码以及生产管理中MRP-II所需信息,和设计过程管理,包括版本管理,使用者权限设定与管理,审定等,并为PDM提供所需的信息。

       4)技术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性能、功能等相关信息。说明外观要求、搬运要求等图纸上无法在图上标注的要求,零件运行过程中工况条件(常规、极限),载荷与约束条件,为CAE提供模拟信息,为性能实验,分析计算、优化,有限元前处理提供条件。

   5)材料特征:用于描述零件材料的类型、理化指标及热处理等特殊要求、表面处理的信息集合。

   6)装配特征:用于表达零件在装配过程中所需用的信息,如与其它零件之配合、配作等关系,装配尺寸链信息、父项子项的信息。为装配工艺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组成产品的零部件之间在装配中的关系可分为:

   层次关系:机械产品是由具有层次关系的零部件组成的系统

   装配关系:包括描述实体模型几何元素之间直接的相互关系的几何关系,比如平面贴合、点面接触相切;描述零部件之间高于几何测层次的机械关系,如螺纹联接、键联接等;描述零部件之间运动关系(相对运动或传递运动),如相对转动,齿轮传动等。

   参数约束关系:设计中的参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上一层传递下来的参数,本层设计部门必须满足,而且无权直接修改,称之为继承参数,一类是设计中产生的新参数,它们有的是从继承参数中导出的,有的是根据当前设计需要制定的统称为生成参数。当继承参数改变时,相关的生成参数要随之调整。

        以上特征中,形状特征和精度特征是与零件建模直接相关的特征,而其余特征是CAPP系统选择毛坯、下料、制定工艺的依据,是质量保证系统制定质量检测规划的依据。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反映主形状特征之间的空间相互位置关系的邻接关系;辅助特征从属于一个主特征或另一个辅特征时构成的附属关系;描述特征类之间关联属性而相互引用的引用关系;不同层次特征之间的继承关系等。

    以上特征是根据产品的对象定义的,支持产品生命周期多个阶段的通用特征,不同阶段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基本特征这个信息载体,又可以称为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对不同应用领域具有不同视口、不同投影与继承,是特征模型支持下游操作和模型本身不断完善的途径。各个分系统结合各自不同信息,就形成了各自的应用特征,如工艺特征、制造特征、检测特征。所以应用特征,是面向具体应用领域或具体应用系统的专用特征,它满足具体系统的操作要求,同时它的信息是可以从基本特征中导出的。

 

          

图1 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功能模型图

  

Feature-Based  Product  Model  In  CIMS 

Li Longmei, Zhang Baobao, Feng Xinan, Liu Xiaobing

(CIMS Centre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P.R. China, 116024)

 

ABSTRACT:  CAD/CAM is a core element in CIMS, and hence the feature-based product modeling is the key to CAD/CAM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a typical functional model of automatic engineering design system of  CIMS  is  analyzed,  and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eatures in CIMS-oriented and feature-based product modeling are discussed.

Keywords:  Feature, 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 CAD/CAM

 

参考文献

[1]冯辛安主编,CAD/CAM技术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贺建平、丁秋林、孙正兴,基于特征的产品信息建模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96(3).

[3]肖田元,CIMS与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96(4).

[4]唐荣锡、张关康、关红明,结合国情研究特征造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92(4).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10

关键词:CAD/CAM, 数控车,特征提取,数控工艺规划

前言

通常所说的CAD/CAM系统集成实际上是指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CAD、CAPP和CAM三个环节的软件集成。在CAD/CAPP/CAM集成过程中,CAPP是连接CAD与CAM的桥梁和纽带。目前,许多著名的CAD/CAM商品软件,如Pro/ENGINEER、I-deas、UG、Euclid等在几何造型、分析计算和数据管理等有很强的功能,也具备NC编程的功能,但是在CAPP方面,这些CAD/CAM软件需要NC编程人员根据CAD图形进行繁琐的人机交互操作,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加工对象、刀具参数、切削用量和确定加工顺序等,才能形成零件加工的刀位文件,最后转换成NC程序。因此,研究和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对于简化人机交互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基于特征的CAD/CAM集成系统架构及其信息模型

1.1集成系统架构

基于特征的CAD/CAM集成系统架构包括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模型,软件实现等几个方面。

CAD/CAM集成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集成:功能的集成和信息的集成。功能的集成主要是指将CAD/CAM中涉及功能,如CAD几何建模,CAPP工艺规划以及CAM中的加工轨迹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应用环境中,信息集成完成了集成系统中信息模型的构建,然后通过功能接口把各块信息结合为一个整体。

集成环境中包括CAD图形操作模块,特征提取功能模块,数控工艺规划模块三个大的功能模块,完成从零件几何轮廓构建到最终的数控轨迹生成的CAD.CAM全流程。系统中的图形功能将基于ACIS平台实现,主要提供几何信息管理和图形显示。由于图形技术和几何建模方面研究起步较早,在很多的CAD系统中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因此,很多后来的中小型的CAD/CAM软件往往采用这种成熟的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这种情况在国内尤为普遍。这种设计思想可以减少系统的实现难度,加快系统产品化进程,但同时存在着实施成本高,对平台依赖性过高,扩展、发展困难,缺乏核心信息模型等缺点,这些缺点限制了这类系统的发展空间。

系统功能的构建要完成对CAD/CAPP/CAM等功能模块的集成,功能结构基本按照这三部分为基础构建。整个系统构建于统一的自主图形应用框架平台,各模块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使各功能模块间一方面有较好的独立性,便于实现和扩展;另一方面也有恰当的耦合性,使各模块完成一个统一的应用。(功能结构图如下图)

1.2系统信息模型

CAD/CAM系统的信息模型包括工件信息模型和知识资源库信息模型,工件信息模型包括工件及加工环境总体信息、工艺信息、加工特征信息以及工件几何信息。它是系统的核心信息模型,是系统的处理对象和主要表达内容;知识资源库信息模型包括资源信息库和加工知识信息库,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工艺的编制和决策,为系统提供了资源管理和工艺决策支持。

在构建了系统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之后就要把模型转化为实际的应用系统,也就是要在选定的软硬件平台上进行程序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主要开发工具为VC++6.0,信息的永久存储和管理采用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数据库平台使用SQL Server7.0,采用ADO技术进行数据库操作。且基于ACIS几何建模库构建自主开发的图形应用框架,从而得以实现CAD绘图几何实体管理、图形参数交互功能

2.回转体零件加工特征的提取

2.1特征造型:

特征是在零件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可识别的包含完整零件工程信息的结构单元,是一组与零件的描述相关的信息集合。新一代的产品建模以参数化造型为基础。特征分为如下四大类:

1、总体信息:

用于描述一个工件的总的信息,包含特征名、特征代码、材料毛坯和质量。

2、几何参数信息:

包括组成实体的各个基本尺寸的几何参数信息。

3、技术参数信息:

包括与特征相关的尺寸公差、行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4、特征构造信息:

包括构成特征实体的拓扑信息、基点位置和方向矢量。

2.2回转体零件加工特征的提取。

基于对回转体零件特征的分析,首先建立其特征信息模型,然后通过识别算法基于工件轮廓进行自动特征识别,最后通过部分交互式调整,完成外轮廓车削加工特征的提取。

回转体工件特征信息结构如下图所示:

3.基于特征的数控工艺规划

这部分是属于CAD/CAM集成中的CAPP及CAPP到CAM部分,是CAD/CAM集成的关键和核心,通过其对应模块将完成特征到数控加工的映射,达到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体化。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于提取的特征信息自动进行加工工序规划;基于知识资源库的交互式工艺参数确定,参数包括:刀具选择,切削参数以及其他工艺参数;基于工艺信息进行走刀路径规划。文中数控车工艺规划立足于对回转体工件提取的特征,按照数控车中的加工原则和知识进行推理,自动决策加工工序,完成缺省加工信息,然后根据特征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进一步自动计算确定加工走刀路径,完成CAPP到CAM的集成,从而能基于特征高效的进行数控工艺安排。

工序规划的主要任务有:

1、 确定切削区域,安排工步;

2、 安排特征加工次序;

3、 确定确省加工参数。

其工序规划方法是基于车削特征和加工规则的自动工序推理。工序规划中处理的加工方法包括外圆车削、端面车削,槽车削等。

结束语

CAD/CAM集成是现代化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竞争力所必须的设计和制造模式,CAD/CAM集成的关键技术也成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生产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国际和国内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理念,并且不断完善,拓展了我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胡数根. CAD/CAM一体化技术综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5(3)

〔2〕 刘文剑,常伟等.CAD/CAM集成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贤坤.机械CAD/CAM技术、应用与开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11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4年启动联合概念框架,共分为8个阶段。2010年9月28日的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即为联合概念框架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为“目标与质量特征”,此公告目前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为“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三章为“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第一章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第三章把财务信息质量分为两个层次,并对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调整。我国并没有正式的概念框架,很多理论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外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演变,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只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进行了规范,在基本准则中提出了8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2010年4月2日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趋同”是我国一直以来对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取的策略,联合概念框架的提出,对于制定我国会计原则具有借鉴意义。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演进

1970年,美国FASB指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包括:1.相关性;2.可理解性;3.可验证性;4.中立性;5.及时性;6.可比性;7.完整性。1980年5月,FASB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详细地介绍了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图,层次图的高层是“决策有用性”,这是会计信息的核心。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可靠性(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重要性。其中,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次要质量特征是可比性。信息如满足重要性,才能进行确认,普遍约束条件是效用大于成本。1989年7月,IASB了《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提出了4项主要质量特征,即相关性(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重要性)、可靠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完整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2010年FASB–IASB联合框架即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质量特征区分为基本的质量特征和增强的质量特征;用“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并移除“可验证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构成要素;将“及时性”从“相关性”中移除,将“可验证性”从“可靠性”中移除;增强的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基本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如实反映”。基本的质量特征和增强的质量特征同等重要。

二、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变化

为了明确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将质量特征区分为基本的质量特征和增强的质量特征,基本的质量特征就像金字塔的塔底,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如果信息满足基本的质量特征,即相关性和如实反映,那么这项信息就是有用的,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不仅具备基本的质量特征,还具有增强的质量特征,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进一步提高。但如果一项财务信息具有增强的质量特征,不论是具备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只要它不满足相关性或如实反映,都不能使该信息有助于决策。可见,基本的质量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否有用,而增强的质量特征则决定了有用的会计信息是否更加有用。用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原因有两点:第一,可靠性的概念十分模糊,人们普遍缺乏对它的正确理解,一些人仅仅关注于其中的可验证性而忽视了如实反映,有人甚至直接将可靠性理解为精确;第二,可靠性无法量化,如实反映相对于可靠性来说更恰当一些。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的如实反映中不再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如果一项财务信息值表述了形式而与实质有差异,那么它必定不是如实反映的。谨慎性也没有包括如实反映,谨慎性使我们在确认、计量报告时,可能会低估资产或者高估负债,结果使财务业绩与事实不相符。这样看来,谨慎性与中立性是对立的。可验证性也不能包括在如实反映中,因为没有验证的信息有时是必须进行反映的。排除掉这些信息会使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减少。联合框架在相关性中也经历了变化,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相关性中不应包括及时性,并且将重要性这一特征保留。如果一项财务信息与用户相关,并且能够如实反应,即使这项财务信息没有及时报告,这项财务信息仍然是有用的,仍有助于用户做出决策,所以及时性不应该包括在基本的信息质量特征之中,将及时性包括在增强的质量特征中是恰当的。重要性是针对报告主体层次的,是反映财务信息的基础,它是相关性的一个构成要素。

三、FASB与IASB制定概念框架的环境与我国会计环境比较

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第一章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描述时,我们可以看出联合概念框架建立在一种经济环境特征上,即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资源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而在我国,虽然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较低,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发行上市与监管制度不严格,法律责任和惩罚机制缺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个体投资者比重较大,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因此我国的财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个体投资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既不熟悉商业与经济活动,也不具备专业知识。而在发达国家,财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总之,我国在会计环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四、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为我国建立健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供了参考。FASB与IASB的联合框架对信息质量特征做出了修改,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尽管有一些观点仍旧存在争论,但是总体是积极的。FASB与IASB的联合框架统一了会计质量特征,使我国会计制度与世界接轨有了统一的可参考文件。2.为我国制定会计原则提供了方向。联合框架不具备强制性并且内容详细全面,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强制性且不如联合框架详细全面。联合框架的制定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在我国借鉴联合框架质量特征时,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平稳过渡,建立中国特色的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逐渐与国际接轨。3.为我国建立会计质量特征体系提供了借鉴。美国参与了联合框架的制定,而且从联合概念框架中也显示出美国的强势,制定的规则仍然是偏向于发达国家。目标指引方向,FASB与IASB的联合框架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目的,而我国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并存,目的不同,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必定不同。借鉴联合概念框架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表现的新变化,建立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质量特征体系的结构层次,才能有利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

作者:张利平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信息及其特征范文12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 会计目标

会计信息属于经济信息的一种,所以其不仅具有经济信息的特征,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但由于每个特征都具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各特征之间还相互联系和制约,所以其在关系还是结构层次上还具有主次之分。会计基础准则中对会计信息特征进行了规定,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及时性和谨慎性等。

一、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

会计的目标决定会计信息不仅可以使政府实现经济调控,同时还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详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使其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会计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这是会计信息得以成为决策重要依据的主要质量特征。

1.可靠性

会计信息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只有保证其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数据需要反映出需要表述的内容,在相同的会计资料及会计政策下,不同的会计人员需要得到相同或是相似的会计信息,不能有较大的偏差,同时在会计准确的制订时,要充分考虑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实现会计信息可靠性,需要在会计资料没有重要偏差时,确保所提供给使用者信息具有可靠性。

2.相关性

会计信息主要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提供服务,所以需要满足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求,使其可以对企业的情况作出预测或评价,确保其决策的正确性。会计信息只有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才会有真正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决策的正确性。如果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则会计信息没有相关性,也不具有利用价值。所以需要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这样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对未来的发展及盈利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同时对过去所做的决策进行有效的评价,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得到有效的反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需要在会计资料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中,将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有效的考虑进去。

二、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

1.谨慎性

谨慎性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谨慎性原则可以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正确的判断,充分的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从而使其在核算时确保资产、收益、负债和费用即不高估也不低估,同时还需要定期或是在年终结束时对于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效的实现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但谨慎性原则并不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可以进行各种秘密准备的设置,需要对所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准备的判断,避免导致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2.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能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融资租赁的核算、收入的确认(售后回购)、合并报表等会计方法均体现了该原则的要求。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3.可比性

首先,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其次,针对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要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以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在核算过程中,需要保证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不得进行随意变更,对于确定需要变更的,则需要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影响及不能合理确定的累积影响数理由等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由于在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所以需要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性,通过可比性原则,可以更便于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比较,从而使信息能够更好的保证决策的需要。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对采取适合自己的会计方法,但必须确保能够真实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反映,这样可比性原则才能得以更好的体现。

4.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是为了更便于使用者使用,所以需要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的会计报告时更易于使用和理解。这就是信息的可理解性,其是保证信息有用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信息需要用浅显的语言来对会计信息的含义和作用进行充分的体现,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信息的出发点。所以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需要做到简洁易懂、数字准确、文字和数据紧密结合,确保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使会计信息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利于使用者利用。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和质量特征之一。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当前情况下,需要我们对会计基本准则及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其真正的发挥其指导作用,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同时,为了使会计核算更有序的进行,则需要确保会计准则及制度是从现实环境及会计人员的习惯为出发点来制订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晶.沈燕.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财会通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