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父亲筷子兄弟

父亲筷子兄弟

时间:2023-05-30 09:03:03

父亲筷子兄弟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1

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叫我上车去吧

但每次转身泪湿眼底

那是我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

到底我该如何表达

也许永远都不会跟他说出那句话

孩子长大注定要离家

怎么能没有牵挂

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

有谁会记得我的世界他来过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们的故事你依然还记得

但在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的年纪

我们心里装了满天星河

却装不下曾经陪伴我的那颗

任岁月把他风干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

改变了您们的模样

只希望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您们岁月长留

抬头仰望这满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2

我不认为这世界有英雄。”肖央说。

继2010年底,“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爆红网络后,

他们在2011年底推出短片新作《父亲》,

依旧是草根故事,逗人笑也让人哭。

短片上线一周,创下超过1700万的点击量。

70后王太利、80后肖央这对“筷子兄弟”组合,

自编自导自演自唱,他们笑着说,

很难找到像他们这样什么都自己干的。

肖央告诉记者:“我们叫筷子兄弟,

就是酸甜苦辣一起尝的意思。

他负责‘老’,我负责‘男孩’。”

筷子兄弟:

我在朝未来的方向潜移默化着。

相信有一天,未来的大人物是我,我却还是我。

静默地,等我来吧。

两个“活儿王”见面了

“我一直想当个歌星。”王太利说。1997年年底,27岁的王太利再次从山东老家跑到北京,他租住在地下室里,为自己的歌星梦做最后的努力。那一年秋,17岁的肖央离开承德,他考入了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肖央跟着老师学画画,他觉得老师太厉害了,自己以后也要成为一个画家。

因为心底里的歌星梦,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王太利仍旧热切地希望能够找到机会。几年里,王太利几次到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他没有找到什么门路,几乎是东碰西撞,往往是没钱了、呆不下去了就回老家,过几个月又跑出来。王太利现在还记得1993年冬初到北京时,他在西苑租到一间临时搭建的房子,只有一扇门大小,盖上所有东西他还是冻得不行。

这年,揣着1800元又到北京,大龄青年王太利先得考虑生存。他花300元,在中央美院租到了一个床位,又花600元买了一个寻呼机,然后在一家小广告公司找了份拉广告的活。“那时候就觉得,我只有这几百块钱了,再也没法找家里人要了。真是有一股子劲,人都是逼出来的。”王太利感慨地说。他为了拉广告,疯狂地打电话,嗓子说冒烟了,晚上9点了,他还在跟人谈呢。就这样赚到点钱,回家过年时,王太利已经不打算回北京了。“那日子太痛苦了。但是,钱都存在北京的银行呢!”王太利笑着说,“我就跟自己说,再找个地方试一把!”就这样,他背着家里的破褥子、破录音机又北上了。

回到北京后,王太利开始在《音乐生活报》的广告部拉广告。“那时候,那里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专业媒体,那可是一面旗帜。我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人。”没人愿意拉广告,王太利形容他去了以后,拉一个广告成一个,某个下午算算有4000元的提成他都惊着了,赚钱还能这么容易。年终,单位奖励他一个摩托罗拉的大个手机,王太利得意洋洋地别在身上,走了好几个来回。

王太利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肖央在中央美院附中一边上学一边赚学费。“我跟我妈吹牛说:学费,您就甭管了。”夸下海口后,他给别人画画赚钱。在附中,肖央想要弄乐队,他觉得当个歌手到处演出,穿着皮夹克,挺帅的!而且,能够很直接地表达自己。当了一阵校园歌手后,肖央开始想得更多,他发现画画、唱歌都是很个人的事情,跟社会的关系不够紧密。因为选修过平面广告的课,他想到自己可以当个广告导演,去拍片子,既有挑战性又是集体协作的工作。就这样,肖央在2001年考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美术系,学影视广告导演专业。

2000年,有了点钱的王太利开始创业,办公司跟韩国的公司合作做艺人的培训等,结果失败了。此后,他开过餐馆也办过其他公司,都以不成告终。最后,王太利身上就剩10000多元。他还是办了个小公司,以中介的方式承接艺人的代言活动,慢慢做了起来,有了比较稳定的客户。因为有不少客户提出拍广告片的要求,王太利需要找个能拍广告的导演。某天晚上,他在中央美院旁的小饭馆里跟一个正埋头吃饭、素不相识的男生打听:“认识拍广告的导演吗?”男生爽快地说:“认识!北电的,很厉害的。”然后,王太利拿到了一个叫肖央的人的电话。

其实,肖央跟那个男生不熟。他的很多同学在美院,所以他常过来找同学,大家相互知道而已。上了大学,肖央还是到处兼职赚钱。“高中就没让家里人掏钱,上了大学更不能了。”肖央笑说。北电的学费不少,有时候拍作业还得自己掏钱。肖央在班上有个绰号“活儿王”。大四时,他接了份画插画的活,一张画120元。加上其他的活儿,一个月平均能赚一两万元。

王太利见到肖央后,感觉这是个很谦虚、挺认真的小孩,而且跟自己很像,都是“活儿王”。聊了聊,他跟肖央说:“以后我这里还有很多活的,便宜点哈!”合作了三次,王太利觉得肖央靠谱,不像以前合作过的一些导演,总是让人不愉快,不是撂挑子就是临时加价。

有一天,王太利在MSN上给了肖央一首歌,说:“咱们试着拍个东西,挺好玩的。”肖央在日记里写:“以前一客户现在成哥们儿了,歌手经纪人老王找了一首冲绳农民唱的歌,改了改,和我合唱了,我头一回进棚,不习惯,但好歹录完了。很快我们会开始MV的筹备,自然是我来设计和拍摄,会在网上播,挺好玩的,希望能让大家暂时忘记不那么愉快的现实生活,乐呵乐呵。”

于是,“筷子兄弟”诞生了。

跟客户拔河不如干自己的活

拍一部短片,有一首主打原创歌曲,讲小人物的故事,要搞笑,但是也要有情节能扎进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是筷子兄弟最初短片创作时就定下的调子,他们一直在坚持,并且做得很好。“我们就是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肖央说。

肖央大学毕业后,很受打击,一毕业就失业。念书时是“活儿王”,他以为毕业了,坐在家里就能接到源源不断的活儿,事实上是一个活儿也没有。“导演是不找工作的,有人找你拍片子就是工作。”肖央解释。肖央感到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他学会了珍惜机会,别人说帮忙想个创意,明知道没谱的事儿,他也会认真地琢磨,划分好分镜头,连夜给人发邮件。肖央安慰自己,就当是做作业了。熬过近一年的失意时间后,肖央开始过起与客户拔河的日子。客户的要求总是很多,肖央常常要做的是修改和妥协。他在日记里写:“自发的创作是娱乐自己,商业的创作就得服务于别人。”

和王太利一起拍MV《男艺伎回忆录》就是满足了肖央自发的创作。那时候,为了拍片,他们两人都掏了几万元钱,肖央还挺心疼钱。从创意到全部制作完成,大概有2个月的时间,其中有着无数的新鲜感和成就感。没想到,短片在网络上受到追捧,在参加了新浪的播客大赛后,获得了十万元的奖金。

说起他们的自编自演,肖央说:“主要是因为没有钱,只能自己演。而且,我也爱演。”肖央上大学时有表演课,因为班上的同学都是学美术的,比较害羞,放不开,老师看肖央活泛些,就让他当表演课的课代表,他要负责编小品,组织大家排练。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肖央必须根据同学们的特点编小品,一学期下来,他的表演、导演水平看涨。肖央还经常在同学的短片作业里串戏,有的老师对他印象挺深。有次,肖央在学校里遇到骑车而过的导演系老师,打了声招呼:“老师好!”老师骑着车,回道:“好——演——员——啊!”说完这话,已经骑出大老远了。

王太利从2006年开始填词写歌,他发现这并不难。“我从1990年代开始听国外流行歌曲,这么多年下来的好处是听得多了,能听出好坏来。有积累,心里就有了底。写歌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足够用心。”王太利拉着肖央进棚录了歌,肖央拉着王太利开始了表演,他们就这样自己把活儿都干了。

2009年以后,肖央实现了大学时的梦想,他自嘲“成了一个闲不下来的二流广告导演”,随着工作的忙碌,他坐下来写东西、发牢骚的时间和心境越来越少。习惯记日记的肖央这样写:“但是,为五斗米折腰的那些不眠夜里,把那些来不及记录的伤感、无奈、愤怒和小清新拍成电影的想法却日复一日的强烈,于是终于有了败家贴钱拍摄的《老男孩》,以及之后会让人喜欢或嗤之以鼻的那些片子。”肖央和王太利满腔热情地投入拍短片,他们想要讲述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总结,成长中的种种真实感受。

《老男孩》中曾经感动了很多人的片尾曲是王太利写的,他说那写的就是他的人生。王太利当时还在办公司,工作之余对着音乐想词,有时候一边哭一边写。肖央也不否认创作时受到了日本组合Mr Children的MV《Kurumi》影响,而且,他在上大学时就一直想写个参加快乐男生节目的故事,他曾想过一个卡拉OK服务员或者一个黑社会小弟参加快乐男生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老男孩》是酝酿已久的故事,在拍摄中也费尽了力气。

之前,很多人认为网络短片大多制作简陋粗糙,上不得台面。筷子兄弟的短片打破了这样的惯性思维。在参加11度青春短片展播时,《老男孩》的45分钟篇幅曾备受质疑,大家习惯地认为10分钟是短片的最佳时间。时至今日,肖央和王太利有些骄傲地说:“创新就是要超前一小步。”

再积累积累梦想

拍《老男孩》的时候,肖央推了所有的广告活儿,因为种种不顺利,拍摄周期拖得很长。他觉得这么大年纪了,该做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了。然而,现实很残酷。赞助的钱不够,肖央把自己几年来的积蓄都投了进去。拍摄中,王太利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住院。没有确诊前,反复做检查,王太利在北京一边拍戏,一边上网查资料。“其实也是胡查,因为淋巴癌有很多型,每种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王太利说。确诊后,父亲病情更严重了,王太利无奈丢下剧组回家尽孝。

肖央一个人苦撑。主演之一不在,就拍其他的戏。有一段是肖央跳进河里捞出吉他,抱着吉他沉不下去,他就抱了块大石头坐在河底。肖央说:“我就想,我在这里干嘛呢?一天几万几万地花着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拍完片子。让河水把我冲走得了!”肖央跟自己说,片子拍完就行了,这事就此结束,再这么弄就不过了。

拍完片子,在医院陪护父亲的时候,王太利也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他去买了套正装,决定以后搞些实际的生计,不再折腾这些了。他以悲壮的态度告诉自己,《老男孩》就是一座墓碑,永远在那里,就此告别。然而,王太利接到了肖央的电话:“老王,你别改行了。”

《老男孩》反响之好,让筷子兄弟一炮而红。短片上线后,第一天得到了30万的点击,第二天上升到70万,此后每天保持着80万的增长速度。王太利面对如潮的好评却不敢相信。“因为我经历的失败太多了,每一件事儿都是不成的。所以,我对任何事情都是悲观的。”这些年,王太利无处安身时,疲劳地坐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大堂打瞌睡,被保安轰出大门;他买了个便宜的面包,会去麦当劳要份番茄酱撒上;为生活所迫,他不会公关又不得不强装欢颜,巴结混得好的老乡。漂在北京,王太利时常感叹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失败得多了,他感觉无力与命运抗争。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抉择。《老男孩》把王太利拉回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不仅能唱歌,还多了一个演员的标签。自然,肖央多了个歌手的身份,慢慢的,他开始想当一个电影导演了。

肖央没有急着拍长片,虽然很多人来谈,他没有拒绝,当然更是埋头做短片,“积累积累”。拍《父亲》时,依旧是肖央写的剧本,王太利创作歌曲,两个人又演又唱。

在编辑《父亲》的后期时,肖央的父亲住院了。他回去看望父亲,觉得退休的父亲像个老小孩。王太利的父亲已经去世,他说从小没少挨打,因为父亲的严厉管教,他的学习基础还不错。多年后,他跟父亲说过,应该以激励为主,不该那么狠地打孩子。但是这么多年来,父子俩没有说过推心置腹的心里话。1998年,王太利在北京赚到钱,过年回家给父亲买了一只野生的鳖,花了好几百块钱。“就想给我爸好好补一补,我爸把它给蒸死了。我就说,你这太残酷了吧。”王太利回忆着。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爸爸,我爱你。”这是王太利再也没有机会说的话,也是他终生的遗憾。坐在一边的肖央说:“拍《父亲》,我就想讲一个事儿:父爱是一种本能。”

走红了的筷子兄弟,对于成功有着清醒的认识:“现在的人把成功定义的太简单了,就是有钱,没钱就是不成功。一帮老同学聊起过去眉飞色舞,谈到现在就战战兢兢,大家最怕提到的就是挣钱,因为彼此间差距巨大。我们觉得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健康的身体,才是成功。很多人都在寻找一个所谓的成功的角色,就是忘记寻找自我了。”

自我和梦想,是筷子兄弟一直坚持的。对于王太利来说,歌手的梦想已经实现,他希望以后能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对于肖央来说,下一个梦想是当个电影导演,然后还会有新的梦想。

筷子兄弟:

我在朝未来的方向潜移默化着。

相信有一天,未来的大人物是我,我却还是我。

静默地,等我来吧。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3

一支筷子!

王太利出生于1969年,是山东诸城人,家庭条件不错。他的父亲在诸城买卖淘汰的机床设备。父亲一直想让王太利回去接班做生意,如果说他能在家乡工作、生活,也许他的一生都会过得很滋润,但他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本来想当歌星,打死也没想到竟然做了演员。”

王太利自认有一定的音乐才华,狂爱迈克尔・克逊,也曾经一心想当歌星。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00年代初,中国唱片业不像今天这样繁荣,24岁的王太利揣着500块钱第一次走出诸城,去到北京闯荡。他想学歌,可又不知道去哪儿学。背一个大号牛仔包,从北京站一直走到东单。好的时候找个小宾馆住下,不好的时候住6块钱一晚上的大学宿舍,租100块钱一个月,连床都没有的房子。他干过饭店收银员,拉过广告,跑过保险,开过饭馆,但几乎一无所成,甚至经常兜里所剩无几。在他过得最坏的那一年生日,他独自一个人点了两个菜、一瓶啤酒,就相当于对自己的犒劳。

但他始终心存梦想,他还是想唱歌。他曾经去歌厅驻唱,但终究是技不如人:不知从哪就能来一个东北小伙,可以一边翻着跟斗一边唱郭富城的《对你爱爱爱不完》,老板对王太利说,你走吧。有一次,王太利与一个女同学一起吃饭,说:为了当歌星,我可以卖一个腰子!结果那个女同学后来再也没跟他说过话。

2005年的一天,王太利在中央美术学院食堂吃饭。临走的时候,他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学生。刚好自己手里还有个广告要拍,公司想省钱,让他去找一个便宜些的广告导演。去哪里找这样的人呢?王太利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不经意地问那个学生:“你认识拍广告的导演吗?”

没想到对方还真认识,他给了王太利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联系人,叫做肖央。

另一支筷子

肖央生于1980年,从小就开始学美术。1996年,他从河北承德老家来北京,报考了中央美院附中,落榜后经过了一年艰难的复读再考才得偿所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走上美术的道路,而是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从此学习影视广告导演专业,再也没有离开广告这个行当。

正好王太利看到肖央的作品后感觉不错,就找了还没毕业的肖央来拍广告片,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建立。

毕业后的肖央一心想要拍电影。他处处碰壁,迫于生计,还是四五年如一日地拍广告片。2009年7月的一天,仍在“北漂”的王太利突然给肖央打了个电话。电话的内容和后来的《老男孩》中的情节一致,王太利对肖央说“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了。”

共同偶像的突然离世,使得两人觉得,人生太短,不能再在麻木中度过。电影专业的肖央开始写一个剧本,讲述生活中备受挫折的“老男孩”肖大宝和王小帅想要不顾他人冷眼,重拾明星梦的故事。王太利则找来日本歌手大桥卓弥的《谢谢》重新填词,这样,才有了那部电影和那首歌曲。

2010年4月,中影集团和优酷网要合作拍一系列青春微电影,请“筷子兄弟”加入。于是,这部精心打磨的《老男孩》成了10部系列短片中的压轴之作。但这个短片要拍三四十分钟,而投资方只投十多分钟的戏,于是他们只能自己垫钱。五十多人的工作团队,连续拍摄了16天,参与者都不要报酬,使这部电影最终问世。

仅仅两天,这部网络微电影的点击量就达到70万次,很多网友自称“看―遍哭一遍”,它的主题曲也被跪求下载,“筷子兄弟”真正地火起来了。

一双筷子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4

新一代神曲非《小苹果》莫属

“筷子兄弟”的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上映四日票房便过亿,而比电影本身更火的,要数在电影上映之前,先与观众见面的宣传曲《小苹果》。

《小苹果》一经,便迅速成为各大网站的推荐曲目,不仅点击量迅猛增长,还涌现出许多翻唱、恶搞的版本。不只如此,在广场上、商场里、饭店中,也到单曲循环着《小苹果》的旋律,它俨然已经成为新一代的“洗脑神曲”。而那句“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甚至会在你听过一遍后,就在脑海里久久回荡。

《小苹果》的词曲作者及演唱者“筷子兄弟”,一改之前成名曲《老男孩》《父亲》等催泪、煽情的曲风,用复古电音节奏与朗朗上口的歌词,打造出这首让人耳目一新的歌曲。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筷子兄弟”童年记忆中的迪斯科舞曲。歌曲用直抒胸臆的歌词,极具特色的节奏,瞬间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所有年轻人都会去舞厅跳迪斯科的年代。复古的曲风是“筷子兄弟”对那个年代的致敬,也是对青春的怀念。

38次修改出的“神曲”

其实,早在2011年底,《小苹果》就创作完成了。其旋律和歌词的创作只花费了三四天的时间。而在那之后,为了让歌曲更加简单上口、容易传唱,编曲前后修改了38次之多。但现在的成功,证明了如此多遍的修改是值得的。这首歌不仅勾起70后、80后的集体记忆,还让不少90后、00后追捧。“歌曲的节奏让人忍不住抖起腿,而且MV让我感到很惊艳。”19岁的“才哥”是粉丝QQ群的管理员,他认为《小苹果》让人听了还想听,“简直就是洗脑循环,根本停不下来”。

对于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词曲作者、“筷子兄弟”之一的王太利得意地说:“这是宿命,我生日就是六月一号儿童节,永远长不大。”

至于歌曲为什么会叫《小苹果》,王太利说:“苹果是人们最爱吃的水果之一,用苹果比喻珍爱的人和物十分贴切,这首歌也跟片中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有关。”

“反串”“穿越”充满另类创意

《小苹果》的MV是在韩国拍摄制作的,邀请到了曾经编创“骑马舞”的韩国著名编舞,与韩国顶尖班底共同打造招牌舞蹈。迪斯科质感的动作与音乐完美融合,让人不禁想要跟随着一起左右摇摆。MV中,还邀请了韩国著名的复古电音舞曲女王裴涩琪出演,为歌曲曾色不少。

在MV的拍摄中,“筷子兄弟”秉承颠覆的精神,或男扮女装,或整容室变脸,或重返中世纪,或身陷朝鲜战乱,戏剧性的情节与神曲范儿的歌曲完美结合,让人不仅被MV中的情节所吸引,更对电影产生浓烈的期待。

MV中讲述了穿越四个不同时代的四段爱情故事,其中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笑点,就是由王太利女扮男装出演的女主角。他一会儿变身美人鱼,一会又化身夏娃,一会儿又装扮成朝鲜族女孩,真可谓形象百变。更让观众惊叹的是,王太利的反串扮相虽然不漂亮,但也有几分婀娜,眼神动作都把剧情表达得恰到好处,完全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担任MV导演的“筷子兄弟”肖央这样评价:“老王心里住着一个小女孩,当他认真地去演一个女性角色,反而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哗众取宠,而是很萌。”

最全才的组合

“筷子兄弟”由肖央和王太利两人组成,是一个中国电影界新起的,极具创新力量和艺术才华的实力组合。

肖央,1980年出生,白羊座,是很受业内人士肯定的青年导演,被评为“中国商业电影的新希望”。他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专业,是圈内公认的新锐广告导演。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5

有一个地方,住着这样两兄弟,他们做什么事都要拼命算计,小气得要命。周围的人就给他俩起了绰号,管老大叫针尖儿,管老二叫麦芒儿。

兄弟俩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就吵着分家。分就分吧,可是谁也不愿意让对方占到一丁点儿便宜,就连分筷子,都要你一根我一根地分清楚。家里的东西总算是分完了,当看到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时,兄弟俩突然“谦让”起来——都想让对方接走母亲。两个人心里算计着:老母亲能吃能喝的,却干不了活儿,要了她可吃大亏啦!这样推来推去也不是个法子,兄弟俩商量,母亲在两家轮流住,一家住一个月。针尖儿马上抢着说:“这个月母亲住我家!”麦芒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针尖儿这个高兴啊:这个月是二月份,只有二十八天,哈哈,麦芒儿这么会算计,也没算计过我。

针尖儿把母亲接回家,老人在他这儿就没吃过饱饭,总是饿得前心贴后心的。月末那天的下午,针尖儿就迫不及待地把母亲往麦芒儿家送。麦芒儿料到针尖儿今天就会把母亲送来,早就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娘儿俩来到麦芒儿家门口,怎么叫门都没人开。针尖儿嘿嘿冷笑了几声,把母亲往门口一放,扭头就走了。

天寒地冻的,老人又冷又饿昏死过去了。这时,有个铜匠路过这里,赶紧把她背到自己家里。等老人醒来后,铜匠又是端茶,又是送饭,把她照顾得很好。

老人把自己的遭遇讲给铜匠听,铜匠给了老人一些钱和金光闪闪的铜元宝,说:“您老照着我的方法办,保证两个儿子都争着孝敬您。”老人先后到针尖儿家和麦芒儿家,给了每个孙子五块钱当零花钱。这下,兄弟俩都纳闷儿了:老母亲哪儿来的钱?他们就让孩子们再去找奶奶要钱。老人拿出了大元宝,对孩子们说:“等奶奶用大元宝换了钱,你们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针尖儿和麦芒儿听孩子们说奶奶有很多金元宝,算计着:母亲手里有父亲留下的一大笔钱,要想得到这笔钱,就得讨得母亲欢心。兄弟俩再也不嫌弃母亲了,抢着要把她接到自己家来。两个人争来争去,最后决定,五天轮一次。母亲住在哪家时,哪家就做好菜好饭给她吃,对待她别提有多好了。母亲住在这家时,还没到轮换的日子,那家就来要接走她了。老人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享这么大的福。

这一天,老母亲病得很厉害,针尖儿和麦芒儿问:“您的那些金元宝都放在哪儿了?”老母亲有气无力地答道:“放在我床下那个箱子里。我死后,你们把我安葬妥当,才能打开箱子。箱子里有张纸,上面写得明白,谁更孝顺,谁就能多分一些。”说完,老人就断了气。针尖儿和麦芒儿每人拿出了很多钱,安葬了老母亲后,就急匆匆地回家找箱子。箱子太沉了,兄弟俩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搬出来,打开一看,两个人傻了眼——箱子里哪有什么金元宝啊,盛着满满的一箱子石头子儿。还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两个亲儿子,不如石头子儿。若无铜元宝,老命早不保。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6

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的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帝制

是你我手拉着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然后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于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7

儿时兜着盐水鼓鼓的酸萝卜上学的记忆已日渐模糊,但母亲腌的坛菜那股香脆味儿,倒像经年的老酒越发的醇香,如今品尝起来还是那么的迷醉、怡情。

坛菜积淀着母亲浓厚的深情,曾几何时,香熏着童年无数个岁月。记得儿时,母亲经常腌辣椒、腌豆角、腌萝卜、腌酸菜………或许是当时家庭较困难,母亲只能变着花样,自制不同的菜式,来丰富单一乏味的餐桌。母亲因而也练就了一身腌坛菜的好功夫,是我们村里腌坛菜的巧手之一。每当坛盖一开,芳香四溢,弥漫左邻右舍,乡邻纷纷欢聚我家庭院,盛赞母亲的同时,也不忘了带上一小碗腌菜回家慢慢品尝。

那时母亲腌的坛菜,没放什么佐料,也放不起。腌酸菜就只是用芥菜,腌萝卜就只用萝卜。但那一坛坛久藏发酵的腌菜,几乎是我们兄弟姐妹儿时唯一的零食,经常偷偷地把盐水鼓鼓的酸萝卜、干酸菜塞在兜里,在上学的路上与伙伴躲起来,一小口一小口贪婪的咀嚼。坛菜也是我们每个星期在学校的主菜。那时我和弟弟都读初中,寄宿在学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吃的饭是家里带的米、吃的菜是妈妈腌的坛菜。每个星期天,母亲就开一小坛的腌菜,或是酸菜、或是萝卜。剁成菜末,配上酸辣椒、蒜头和葱,用花生油、酱油炒得香喷喷的。偶尔,母亲也会去镇上买几两肥肉,炸成猪油渣,一起来炒,然后用玻璃罐分装好,弟弟两罐我两罐。在饭堂打一个青菜,配上几匙羹妈妈做的坛菜,就是我和弟弟一顿饭的佳肴了。

大学毕业后活,带着母亲的坛菜过生活的日子也渐远了。在城里住久了,总怀念家乡母亲的坛菜。有一年回家探亲,母亲拿了一罐她腌了一个冬天的酸萝卜,一看那黄爽爽的颜色,就知道是上等的腌菜。母亲这罐坛菜是特意为我做的,怕我嫌弃农村的土菜,还特意加了牛肉干、花生末、豆豉,用纯米酒浸泡过。打开瓶盖,还没用筷子夹,一阵香气就扑鼻而来,一品尝,果然,咸谈适中,香辣可口,沁人心脾。旁边的妹妹看我吃得那么惬意,也迫不及待地伸手抓了一根,吃了起来,“真是爽啊,又脆又香。”

母亲看着我们兄妹俩你一根我一根的在抢吃,笑逐颜开,似乎又沉浸在我们儿时一家人团圆的欢乐时光。是呀,儿时虽然家境较贫困,但一家人围着吃一盘坛菜,充满着欢笑、溢满幸福。后来我们兄弟妹妹长大了,如过冬的燕子飞离了屋檐,离开了父母亲。两位老人形影相吊,留守老家,过着冷冷清清的生活。一坛菜父母两人要吃上几个月,但母亲还是不忘腌上几坛,时常打电话用试探的语气问我要不要家乡的坛菜。或许那坛菜沉淀着母亲太深的思儿念女的情愫,或许那坛菜是母亲时刻提醒我们要心怀故土的一个托。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8

记得以前我就很不解——为什么写母亲的作文有很多很多,而写父亲的则没几个。

后来,我长大了,也渐渐明白了。并不是大家不爱写父亲,而是父亲并不擅于表达他的爱,所以我们有时感觉不到他的爱,而母亲的爱处处都能让我们感觉到,所以相比较之下母亲比父亲更好写。

记得小时候,我问妈妈:“妈妈,爸爸喜欢我吗?”妈妈只是笑笑,并没有告诉我。

现在,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天底下没有哪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我们感觉不到他那深沉的父爱。

记得曾有人这样赞美父爱:父爱是一阵微风,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从这言简意骇的话语中,我们明白了父爱,更明白了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e耳畔又传来筷子兄弟唱的父亲,对呀,父亲不就是这样的吗?

请大家记住,父亲都是爱我们的,只是他不会表达而已。

对了,这个星期天是6月15日,是父亲节,别忘了给你的父亲买礼物呦。

一年级:螺夜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9

嘎吱刺耳的话筒共鸣音中,评委们个个夹枪带棒:“你们俩一个是婚庆主持,一个是理发师,是吗?”“你们俩知不知道,在所有的选手里边,你们俩的年龄是最大的。”“你们觉得你们能红吗?',

两人互相看看,再把脸转回来,眨眨眼,嘴角礼节性上弯,不说话。

40分钟后,屏幕暗下去,灯光亮起来。现实中的“筷子兄弟”――演肖大宝的肖央和演王小帅的王太利――还是微叉腿,站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家电影餐吧里。放映场下,挤满粉丝。

走红来得如此猛烈。42分钟的电影短片《老男孩》上传网络11天,播放次数已近800万。各电影网站上,这部网络短片都得到了国产电影罕见的高分。王太利写的片尾曲歌词,更成了无数人的签名。

灯光再次暗下来,30岁的肖央和41岁的王太利清唱起片尾曲《老男孩》:“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

再见,少年

2009年,肖央接到王太利电话,一向嘻嘻哈哈的老王特别认真地说:“迈克尔都死了!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啦,不能再麻木下去了,干点儿事吧。”

相差11岁的两人都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迷,肖央开始编剧本,讲述青春不再的肖大宝和王小帅重拾一把青的故事。“迈克尔和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轨迹是暗合的。他最辉煌的时候,是我们最青春最浪漫的时候;他事业遇挫时,正好也是我们走上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崩塌,从少年变成青年;最后他去世了,给我们的青春画一个句号:再见,少年!”

王太利找来日本歌手大桥卓弥的《谢谢》,写中文歌词,打磨了一个月。“我自己坐在地铁里想歌词,眼泪止不住流,又怕让人看见。跟青春、梦想碰到一块的时候,感觉这就对了!”

1993年,24岁的王太利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北京,揣着500块钱。“就是想学唱歌,当歌星,也不知道去哪儿学。先是6块钱一晚上的大学宿舍,后来租100块钱一个月的房子,“完全是现搭的,砖头全是缝儿”。冬天的北京,王太利穿着衣服睡在门板上,裹紧被子还是冻得要命。

他终于摸到了老师的门,腆着脸递上从青岛带来的水产品,已经化了。老师让他唱一唱,没有收他。“因为我可能不行,唱得不好。”

王太利向一同吃饭的女同学说:为了当歌星,我可以卖一个腰子!那个女同学后来再也没跟他说话。“可能觉得我太傻了?我当时就觉得当不了歌星的话,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

500块钱最终还是花完了,王太利只好回家。过一段时间又来,上唱歌培训班,找收徒的老师,在好几个地方学唱歌,结果又是花完钱回家,反复几趟。

倒卖大型机床设备的父亲觉得王太利不务正业,一直想让他回去接班做生意。“但我不喜欢这东西,太不喜欢了。”在“三道杠”哥哥的对比下,王太利从小就觉得失败,每周挨父亲的打,甚至到二十多岁。“我喜欢音乐,要做出样子证明给我爸看。”

此时,1996年,肖央从河北承德来北京,报考中央美院附中,落榜了。16岁的肖央顶着家里的意见,决定在北京复读一年,和3个同学合租一间几平方米的房子,有一人不得不睡在柜子上。第二年终于考上了。

“那时我们学校的小孩,眼神都跟别人不一样,常是半疯的。”肖央说。他们下一届那班,40多个孩子出了20多个忧郁症,陆续退学。“我快毕业就想,别把自己也弄忧郁症了。当时看到杜尚的话,大概说人最大的艺术品是自己的人生,我决定不当画家,改行,学电影去。”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广告专业。

1997年,王太利又一次来北京,歌星梦已经粉碎,他想,做音乐周边的事情也行啊。揣着1800块,600块买一个数字传呼机,300块交房租。“还剩900块,一直到了今天。”

筷子兄弟

文化公司老板王太利坐在中央美院的食堂吃饭,吃完要走时,想到手头有一个广告:我得找一便宜的人,从中多赚点。他随口问饭桌对面的戴眼镜男孩:“你有没有同学会拍广告什么的?”男孩想了想:“我认识一个北京电影学院的,肖央,他会。”

那是2005年,广告专业大四学生肖央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得到了第一个拍广告的机会,合同就在宿舍里签了。哇噻,十几万资金!我头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特激动。肖央的声音发颤。

老板王太利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撞上了一个好伙伴好朋友。“他少年老成,特扎实。一来二去合作得特好。”

毕业后肖央拍广告,从有一搭没一搭接活,到渐渐小有名气。常遇上鼻孔朝天的客户,张口就是:“你要给我拍出《纳尼亚传奇》的感觉!”“唉哟,两天时间,就那么点钱,都没法跟他解释。”

2007年。王太利和肖央凑在一起,一人出资一万元,拍了6分钟的搞笑MV《男艺妓回忆录》。两人吃饭时给自己起名“筷子兄弟”,意思是中国特色、朴素、互不分离。男扮女装的王太利极尽恶搞。MV上线后迅速火爆,“筷子兄弟”成了网络红人,还得了几个网络奖。后来又拍了一部悲剧MV《你在哪里》,加入不少动作场面,却不太红。两人都喜欢这种合作,但还得工作,这只能是玩票。

2010年4月,中影集团和某网站要合作拍“11度青春系列电影”,请“筷子兄弟”加入。这是一个短片计划,找10个导演拍青春,每人10来分钟。他们想到了那个关于迈克尔的故事。

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他曾经来过

不算新鲜的故事,但触动了很多人最柔软的地方:爱唱歌的肖大宝和爱学迈克尔跳舞的王小帅都喜欢校花。两人从敌对到和解,最后打算一起在学校文艺演出上一秀身手。造型摆好、欢呼狂起时,电线被剪断了。多年后,生活重压下青春不再的两人参加选秀节目,继续那场未完的演出。

“这片子就像是我俩自己的演出,完成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跟片子里的角色一样,放着工作不干。我练吉他,他学跳舞。”肖央说。

甚至连拍片子的过程都跟《老男孩》相似:因为迈克尔死了,一起去参加一个选秀节目,“11度青春也像个选秀节目。”片里片外都是不被人看好。“来拍11度青春的大都是资深人士,文化圈名人,我们就拍过点短片和广告,非常不被大家看好。”

故事写出来不短,得拍三四十分钟。“投资只是十多分钟,要求我们一定弄短。那就只能自己垫钱。”

五十多人的工作团队,拍摄16天,好多人不要报酬。除了女主角于蓓蓓,其他人都不是专业演员。最后垫进去几十万。“我家装修钱都投进去了。”肖央笑说。

BPIOL、北冰洋汽水、中分发型、当年最流行的歌曲《星星点灯》、《小芳》、《十六岁的花季》……前半段是热闹恶搞,后半段是现实和梦想的撕扯。每次肖央和剪辑师改完,两人对看,对方的眼泪都在打转。

王太利的父亲得了淋巴癌,来北京化疗,仿佛快好了。“他说出来后一定要看看我拍的片子。”可惜还没有拍完,王太利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看过以前两部,太恶搞,不喜欢。”王太利觉得,父亲应该会喜欢这部。也许,他会终于理解了儿子的选择,也许,他会为此骄傲。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片尾和海报上的这句话,已经成了许多网友的签名。

肖央说:“其实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特幸福,前几代人根本没法比。可等我们一面临社会,压力太大了。房价,迟一年可能就迟二三十年。你一平静从容,就怕被这个时代抛在后面。同学聚会,可能十五年前有各种各样的理想,想写诗的,当科学家的,画画的……现在都只在意一件事,你挣多少钱。这种价值观影响我们越多,对青春的怀念就越多。”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10

有一首这样的歌“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这是筷子兄弟唱的一首歌。每当听见这首歌我便想起我的父亲,他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伟大。小时候,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每次考试都是信心十足。记得有一次,我考差了还没到90分,给爸爸看时,爸爸大发雷霆打了我一顿。当晚,我趴在床上偷偷的哭,心里默默地想:“不就是考差了一次吗?至于发这么大火吗?”说实话,我当时真有点恨他,恨他的无情。由于一夜的没盖被子第二天,我感冒了。早上一起来就头痛,妈妈赶紧量了一下体温,39度5!外面正下着雨,爸爸没带雨伞就冲进了暴雨中。他先到药店买了退烧药,在回家给我喝。当他回到家时,已经淋成了“落汤鸡”。可他全然不顾,便帮我熬药便对我说:“对不起,是爸爸昨天太狠了,要怪就怪爸爸吧!”我听了这一番话一下子哭了,一头扎进爸爸的怀里哭着说:“爸爸,你真坏!”我这才明白,爸爸打我原来是出自于对我的爱。后来,我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渐渐康复了。俗话说的真好,“打是亲,骂是爱”啊!哪有父亲不爱孩子的呀!

啊,父亲,在这里,我要真诚的说一句,我爱您!

浙江台州玉环县环山小学四年级:繁星春水碧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11

工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偶尔与读一年级的女儿讲谈到自己小时侯的故事,女儿听得哈哈大笑。她是很难想像一大群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酸甜苦辣的。

四十多年前,我们的一家七口人,这还是一个常见的大家庭。姐妹兄弟多,冬天的晚上挤在一张大床上。 睡觉时孩子们常常被挤得掉到地上,在半夜里伸手一摸,竞然会摸到一只鞋子,有时一晚上掉下床数次。冬天,大家在被窝里打斗踢脚,厚厚的棉被常常被踢出大窟窿。只好重新拿给弹棉花的工匠弹,有时连工匠都不愿接受,因为那棉被实在太烂了!妈妈没法子,只得万分千分地恳求人家工匠答应重弹。然后回头总要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们这些孩子:“别死命地踢脚了,安安份份地睡吧!”但这样一大伙子孩子,却怎禁得住。

夏夜,父亲巧手订做了许多竹片子床,放在宿舍门口,看着天上的星星,一家人露天而睡,那时家家户户小孩较多,又没风扇、空调,在外面露天睡很时行。晚上听大人讲故事或讲笑话、互相打趣儿、拉家常,也挺有味儿的。遇到半夜下暴雨,大家伙鬼哭狼嚎般冲进屋去,偶尔也有一长条蛇出来睡在人家的竹椅子下面乘凉,有胆小的看见了吓得连蹦带跳地逃回家,大胆子的就去找棍子什么的来打蛇,但那蛇却也受惊而先逃走了。总之这样一吵,这一晚上许多人就难以入眠了。

吃饭时,父亲常常威严地瞪着我们夹菜,他总是教导我们:“别夹那么多,给别人留一些!”或是“你夹菜要不要瞻前顾后?!”小时的我们是多么害怕和仇恨那样的目光,我们几个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也一直很僵,直到长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才理解父亲的苦心,才明白他当家的难处,但已经晚了,父亲早年过世,留下我们无法报恩的痛苦之心。那时候物资溃乏,孩子又多,工资又低的父亲母亲们该是多么的尽力费力啊!

衣服鞋袜等大都是由母亲亲手缝制或用毛线编织的,母亲无师自通,制作出来的衣服不那么美观,但为了省钱,她不得不长长熬夜,为孩子们四季的服装煞费苦心,但却常常不被领情,母亲有时只得祈求:“老二,你穿上这衣服真的好看!你穿上去上学吧,别人还没有新衣穿,人家怎会笑你!”“五儿,你不穿就会冷到的,没人笑,真的,妈就看得你好漂亮!”最后,我们穿上妈妈千针万线缝的衣服却低着头走在路上。现在大多数孩子的衣服只有多得穿不了,我的孩子刚出生就有数不清的新衣服由亲朋好友送来,有穿不了的直到她长大了几岁才穿上,每个夏天就有三四套新裙子新套装。而我的父亲,有一套军色的中山装每年过年初一才拿出来穿一次,初二就收进了箱子,穿了几十年,直到父亲过世这套中山装还是和新的一样,还由母亲收藏着。

电视电影是不可多得的消遣,那时看露天电影常常到附近的大厂或乡村去看。来回要走数里路,某次夏天夜里突下大雨,父亲夹着一大把伞给看电影的孩子们送来,但已经在半路上奔跑的我们已经全部湿透了。说到看电视更有许多辛酸,那时家里穷,一时买不起电视,只好到邻居家去借看,有小气鬼关上门的,有满座没地方站的,那时站在别人屋子外面、看不到精采电视的我们常常掉下眼泪。后来父亲母亲借来钱,买回黑白电视,为此家里人有好几个月都没吃肉。而今的小孩们,有电脑、彩电、dvd等,信息可灵通了,学习和接受知识也很快捷。也根本不用受我们那个时候的罪,因为大多数独生子女是可以占用资源无数的。

还有那时侯的婚丧酒席是有许多笑话的,赴宴的人回来都能讲几个段子。大家酒桌上都极少动筷子,下席后用竹筷分肉带回家给孩子或家人吃,有时为了肉片大小厚薄而吵闹起来的。也有带上霉豆腐去吃酒席的,就是为了能多带些荤菜回去给一大家人尝尝。现在,说这些很辛酸的笑话,几乎没人相信。记得父亲回老家喝喜酒,我们这些孩子很想跟着去看看,父亲不得不严厉地斥责我们不懂礼数,当时难理解,也有怨恨父母亲的,想人们日常过日子都紧巴巴的,酒席也好不到哪里去,能吃上酒席就是难得的开荤了,如果带上一大家子人跑去喝酒席,那是特无理,特被人指责的事儿。现在老家人办喜宴,我们一大汽车人去都有乡亲乡里的说叫道:怎么人来得还不齐全呢?现在的酒宴的丰富、酒宴的规模都是从前不敢想像的。

小时的事,那时是苦的,现在想起来却很温馨。

父亲筷子兄弟范文12

把门机当成“兄弟”

1995年,赵文祥来到了父亲曾工作过的营口港,干的就是父亲最羡慕的开吊车工作。父亲嘱咐他说:“咱老一辈少一辈都靠港吃饭,干活儿绝不能偷懒耍滑。”其实,父亲不说,赵文祥在工作上也不会含糊,父亲辛勤工作的身影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激励着他。

学门机操作技术,别人上班学,下班走,可赵文祥下班了还要缠着师傅问这问那,每一个操作要领不仅牢记于心,还要反复练上多次,别的学员练五六个小时,他就练上8个小时。在他那批学员中,赵文祥第一个出徒,第一个获得操作资格证书,第一个独立顶岗作业。

为了提高控钩能力,赵文祥想出一个模拟练习的办法:人的手臂与门机吊臂结构类似,他用手捏住线绳,线绳另一端绑上螺帽、筷子等各种重量和形状的物品,模仿门机的起升、变幅和旋转三个机构动作,体会稳钩的感觉,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到了门机上,他把练习中找到的窍门运用到实践中,果然事半功倍。

2007年3月5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袭击了辽宁,码头前沿的最大风力达到12级。早上8点半,赵文祥上完夜班,本可以回家休息,可他主动留下来,和工友们顶风冒雪奋战在码头边、门机旁,认真检查,落实设备防风措施。赵文祥甚至爬到极其危险的平台上清冰除雪,大家无不为他捏了一把汗。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排险渡难关,门机第一时间具备了投产条件。

门机司机是个苦差事,但赵文祥对门机却有一种“兄弟”般的情感,开门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多年来,赵文祥先后总结出“落钩定位法”“一起一落调整法”“随落随抽板带法”“转中点一脚稳钩法”等一系列操作方法,已在门机司机中广泛应用。赵文祥的“一钩准”,成为营口港的门机作业品牌和门机司机的共同追求,成为大家公认的“门机状元”。

不仅如此,只有中专文凭的赵文祥,凭着积累的经验和钻研劲儿,还琢磨出了不少好点子,例如“电机风机温控法”“变频器延寿五法”“行程限位改造”“电动放绳装置”等,现已为企业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带徒高手的风采

在营口港,拜师学开门机,大家都愿意单点赵文祥。原因是啥?因为他的技术过硬,人也实在,会啥教啥。2006年冬天,大量新门机要投产,急需一批新司机顶岗。带着10多个徒弟的赵文祥急得满嘴是泡,加上天寒地冻,他感冒了,可在这节骨眼儿上又不能休息。每天上班前,妻子把药片放进他的衣兜里。可一来到单位,看着学员急切的目光,赵文祥早把药片忘得一干二净。

徒弟小王胆子小,学得慢,在实际操作时紧张得手心出汗。照他这种学习效果,考证肯定过不了关。赵文祥就利用休息时间专门为小王讲解,做示范,家里的事情全甩给了妻子。两个多月后,赵文祥以减轻十多斤体重为代价,换来徒弟们全部合格的成绩。

天道酬勤。多年来,赵文祥用辛勤的汗水赢得了一项项荣誉,先后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技术工人”“辽宁省劳动模范”“营口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心怀父辈的期望,如今的赵文祥依然凭着那份执着与实干,默默耕耘在港口码头,为营口港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