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西高地白梗

西高地白梗

时间:2023-05-29 18:19:54

第1篇

1、超小型犬:共4种,吉娃娃、博美犬、马尔济斯犬、约克夏梗,标准身高25cm,体重4kg以下。

2、小型犬:共50种,贵宾犬、蝴蝶犬、巴哥犬、西施犬、西高地白梗、卷毛比雄犬、北京犬、迷你杜宾、中国冠毛犬、杰克罗素梗、哈瓦那犬、苏格兰梗、刚毛猎狐梗、拉萨犬、卡迪根威尔士柯基犬、比格猎犬、小型雪纳瑞犬、巴吉度犬、美国可卡犬、西藏猎犬、彭布罗克威尔士柯基犬、丝毛梗、凯恩梗、湖畔梗、瑞典柯基犬、威尔士梗、小型斗牛梗、短毛猎狐梗、意大利灰狗、帕尔森罗塞尔梗、短脚长身梗、西帕基犬、挪威梗、罗秦犬、捷克梗、锡利哈姆梗、诺福克梗、骑士查理王小猎犬、小型葡萄牙波登可犬、玩具猎狐梗、日本忡、玩具曼彻斯特犬、爱尔兰峡谷梗、奥大利亚梗、英国玩具犬、猴头梗、布鲁塞尔格里芬犬、迷你贝吉格里芬凡丁犬、博得猎狐犬、苏塞克斯猎犬,标准身高25-40cm,体重4-10kg。

3、中型犬:共54种,哈士奇、松狮、边境牧羊犬、柴犬、法国斗牛犬、英国斗牛犬、萨摩耶犬、腊肠犬、斗牛梗、猎免犬、喜乐蒂牧羊犬、惠比特犬、贝灵顿梗、拉布拉多寻回犬、大麦町犬、美国爱斯基摩犬、万能梗、葡萄牙水犬、波利犬、中国沙皮犬、波士顿梗、英国可卡犬、古代英国牧羊犬、凯利蓝梗、澳大利亚牧羊犬、山地犬、西藏梗、芬兰拉普猎犬、德国宾莎犬、澳大利亚牧牛犬、墨西哥无毛犬、斯塔福郡斗牛梗、荷兰毛狮犬、冰岛牧羊犬、英国跳猎犬、爱尔兰梗、挪威猎鹿波兰低地牧羊犬、标准型雪纳瑞犬、巴仙吉犬、美国斯塔福郡梗、粗毛柯利犬、芬兰波美拉尼亚丝毛狗、挪威布哈德犬、爱尔兰软毛梗、布列塔尼犬、美国水猎犬、西班牙小猎犬、比利牛斯牧羊犬、捕鼠梗、新斯科舍猎鸭寻猎犬、威尔士跳猎犬、田野小猎犬、博伊金猎犬,标准身高41-60cm,体重11-30kg。

4、大型犬:共50种,藏獒、德国牧羊犬、卡斯罗、罗威纳犬、阿富汗猎犬、圣伯纳犬、金毛寻回犬、法老王猎犬、阿拉斯加雪橇犬、比利时牧羊犬、寻血猎犬、伯恩山犬、波尔多犬、柯利犬、斗牛獒犬、法国狼犬、爱尔兰雪达犬、奇努克犬、巨型雪纳瑞犬、维希拉猎犬、普罗特猎犬、威玛犬、爱尔兰水猎犬、美国猎狐犬、爱尔兰红白雪达犬、比利时马林诺斯犬、德国短毛波音达、红骨猎浣熊犬、戈登雪达犬、切萨皮克海湾寻回犬、比利时特伏丹犬、猎水獭犬、卷毛寻回犬、迦南犬、弗莱特寻回犬、黑褐猎浣熊犬、布雷猎犬、德国硬毛波音达、波兰德斯布比野犬、树丛浣熊猎犬、史毕诺犬、布鲁克浣熊猎犬、伊比赞猎犬、英格兰雪达犬、硬毛指示格里芬犬、美国英国猎浣熊犬,标准身高61-70cm,体重31-40kg。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 肠梗阻 中医结合疗法 疗效

肠梗阻是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特别是由于腹部手术后造成的肠梗阻[1],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难题。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肠梗阻患者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5个月~69岁,平均44.1岁;病程2~6天,平均3.2天。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6例。

方法:66例患者均进行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持续吸出胃内容物、积气、积液。23例采用宽肠理气汤灌胃治疗,宽肠理气汤处方为[2]:蒲公英30g,莱菔子30g,败酱草30g,延胡索12g,黄芪12g,川贝12g,松壳12g,广香12g,茯苓12g,桃仁12g,厚朴12g,赤芍12g,白芍12g,白术12g,太子参12g,青皮12g,陈皮9g,甘草6g,大黄6g(后下),芒硝6g(冲),年老体弱及儿童用量酌减,日1剂,加水500ml,煎成300ml备用,经充分胃肠减压,腹胀感减轻、从胃管注入药汁150ml,注入后闭管1小时,再注入150ml药汁,重复上法应用。用石蜡油和生菜油灌胃治疗20例,方法:石蜡油和生菜油50ml交替注入,注入后闭管1小时;用番泻叶泡水治疗23例,番泻叶泡水100ml胃管内注入,注入后闭管1小时。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腹部透视[3]。

结 果

6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治愈48例,治愈率72.7%,有效16例,有效率24.2%,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7%。

讨 论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俗地讲就是肠道不通畅。由于种种原因,死亡率仍较高,为5%~10%;若再发生肠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20%。

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关格”,病理机制主要是肠腔积液较多,又因多数病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多有正气亏虚,正虚邪实;加之部分患者手术创伤产生瘀血阻于经络脏腑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脾气虚弱,胃肠功能失和[4],进而气血不足,气血不畅,产生梗阻表现,不通即痛,呕吐、便闭。西医认为肠梗阻病理变化为肠腔内膨胀、积气积液,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同时肠壁充血水肿,静脉血流受阻,产生血运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此次研究发现,用石蜡油和生菜油胃管注入、或番泻叶泡水胃管注入的疗效相对较差,而胃管内注入宽肠理气汤组的疗效要高得多。宽肠理气汤方中党参、甘草、黄芪补中益气,茯苓、白术补中健脾、和中化饮,厚朴可宽中理气,延胡索、白芍、桃仁、赤芍活血行瘀,促进吸收,润肠通便;青皮、陈皮行气破滞,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大黄、芒硝、莱菔子攻积导滞[5]。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大黄含大黄素及大黄鞣酸,大黄素能改善肠收缩,使分泌增加,致肠内容物易于排出;芒硝含硫酸钠,不易吸收,形成高渗盐溶液使肠道水分增加,刺激肠蠕动、排便;广香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促进肠蠕动功效[6]。诸药伍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补气血,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兼通腑气;诸药合用能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并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降低胃肠道微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促使坏死组织排出,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和肠道中内毒素的吸收,清除氧自由基,拮抗系统炎症反应,有利于胃肠道炎症减轻,消退,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梗阻的治疗。

综上所述,本组6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48例,治愈率72.7%,有效16例,有效率24.2%,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7%,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9:689-690.

2 MacLean AR,Cohen Z,MacRae HM,et al.Risk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the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Ann Surg,2002,235(2):200-206.

3 李冲云,蔡勇,刘志,等.比较多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3:45-47.

4 Stewart RM,Page CP,Brender J,et al.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m J Surg,1987,154:643-647.

第3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脑梗塞

脑梗塞在我国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较高,神经细胞死亡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脑梗塞早期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将脑梗塞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和24例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48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性15名,女性9名,年龄在56-75(68.21±0.70)岁,病程6-85(7.6±6.5)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6.0±3.42)分;脑梗塞部位:基底节区9例,丘脑2例,脑叶6例,内囊4例,外囊1例;伴有高血压病史者20例,高血脂症者25例,糖尿病者18例。对照组中男17名,女7名,年龄55-70(67.4±11.2)岁,病程6-86(8.7±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6±3.23)分;脑梗塞部位:基底节区12例,丘脑2例,脑叶6例,内囊3例,外囊1例;伴有高血压病者18例,高血脂症者23例,糖尿病者18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年龄在55-75岁,缺血性脑梗塞,复发前无任何明显症状或体征,发病6天内就诊,以风痰瘀阻为主要病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为选取标准;而患有重度高血压及并发症、脏器功能不全、孕妇、重度脑梗塞伴有水肿、意识障碍、不配合治疗者不入选。

1.3 诊断标准 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并经影像学CT、MRI脑扫描证实确诊。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都采用以钙离子拮抗剂、扩容药、阿司匹林、神经细胞活化剂等主的西药治疗,并配合调整血压、降血糖、抗炎、功能锻炼等治疗方式;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黄芪40g,红花5g,川芎、赤芍、地龙、石菖蒲各10g,桃仁、丹参各12g,当归、郁金各9g。清水煎取200ml,每日1剂,早晚温服,30天为一疗程,对比30天后的治疗效果。

1.5 对比内容 根据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及日常生活量表,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血常规、心电、肝肾功能等变化反应。

1.6 效果判断标准 依据神经功能损失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7 统计学方法 2组均数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用方差分析,用t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24例患者中,基本康复5例,20.8%,明显改善6例,25%,改善9例,37.5%,无变化4例,16.7%,有效率为83.3%;对照组24例,基本康复2例,8.3%,明显改善5例,20.8%,改善8例,33.3%,无变化9例,37.5%,有效率为62.4%。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3 讨论

3.1 脑梗塞中医学认识 脑梗塞在中医学中为“中风”范畴,是由心、肝、脾、肺功能失调引起痰凝血瘀,造成脑部血氧供应不足导致的。其中医治疗理论为活血化瘀、益气通络。补阳还五汤正对脑梗塞中医治疗理论,具有补中益气、补血养血、活血化瘀、解郁通络的作用。

3.2 补阳还五汤药理作用 补阳还五汤中的生物碱和苷具有抗血小板活化,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有效抑制FeCl3,防止血栓形成;其成分中的丹参具有缓解脑损伤,防止再出血,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修复的作用;当归可有效改善血液供应。补阳还五汤还可抑制血小板、白细胞向VEC粘附,抑制局部血栓形成,对抗炎症,以上诸多功效使该方成为脑梗塞有效防治方剂之一。

通过实验对比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可极大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西医结合对脑梗塞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焦河玲,唐成定.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1):69.

第4篇

[关键词] 脑梗死;加味补阳还五汤;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087-03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坏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大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1,2]。对于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68例脑梗死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的急性期脑梗死住院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脑梗死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且发病时间少于72 h,并且除外下列患者: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疾患;②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患者。(2)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6分,其中意识评分≥1分。(3)年龄18~85岁。(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并符合气虚血瘀证:面色■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63±6.45)岁;前循环梗死24例,后循环梗死10例,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18.43±6.93)分;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56±6.87)岁;前循环梗死25例,后循环梗死9例,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18.25±6.38)分。两组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合并症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方法:①调控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②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 mg,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各1次,每次1片口服;③防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功能;④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其他对症处理;⑤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⑥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均为专人负责。除规定用药外,观察期间禁止使用其他相关的药物。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本院协定处方中风2号)。处方:黄芪120 g,当归15 g,生地20 g,川芎10 g,赤芍15 g,红花15 g,桃仁10 g,全瓜蒌30 g,地龙15 g,水蛭10 g,石菖蒲15 g,鸡血藤30 g。中药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并负责煎煮,每日1贴,煎取浓缩液200 mL,早晚分2次口服或鼻饲,14 d为1 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

1.3.2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3]。其中包括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以及以上;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89%;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无变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或增加不足18%;恶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或更多;死亡。总有效率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与进步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率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未能完成14 d的治疗和治疗后失访的患者治疗组4例,对照组2例,最后治疗组纳入本研究为30例患者,对照组为32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进步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变化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而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D-Dimer和FIB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imer和FIB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D-Dimer和FIB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

2.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4],治疗较为复杂,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依然很高,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中医认为脑梗死多因气虚血滞、肝肾亏虚、脉络瘀阻所致,临床症状除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之外,还应当有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舌边瘀点、脉缓等辨证要点。张树泉[5]研究认为脑梗死主要是因为气机紊乱所致,在治疗过程中应当调畅气机法以减少并发症。王伟民等[6]研究认为脑梗死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痰阻风动。赵英霖等[7]研究认为肝肾不足、脾气亏虚是脑梗死的主要病机。为此本研究在西医抗凝、营养脑细胞、改善脑循环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并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治疗脑梗死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这是因为加味补阳还五汤以补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方中黄芪具有大补脾胃之元气,促进气旺以促血行的功效;辅以川芎、桃仁、红花能促进当归活血祛瘀的功效,而赤芍可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循环的恢复;地龙通经活络;水蛭具有抗凝、疏通血管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水蛭能有效地抑制凝血块中的凝血酶,并且抑制血凝块的作用不依赖抗凝血酶Ⅲ等辅助因子的介入,能有效地改善脑循环,降低血黏度,促进脑循环的恢复,保护脑细胞[8],而本研究中治疗组D-Dimer和FIB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证实体内存在高凝和继发纤溶的特异指标[9,10],FIB是另一个体内高凝状态的指标,当FIB含量高于3. 03 g/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可增高近2倍,是目前确定的唯一一种心脑血管病的可干预性独立危险因素[11],D-Dimerde 和FIB下降说明体内高凝和继发纤溶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是因为加味补阳还五汤中地龙和水蛭具有抗凝、疏通血管的功效,从而能明显缓解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因此诸药合用,能明显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Dougu N,Takashima S,Sasahara E,et al.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J Clin Neurol,2011,7(4):197-202.

[2] Kim J, Lee DH, Cha MJ,et al. Low ankle-brachial index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or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Atherosclerosis.,2012,224(1):113-11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4] Greenberg E,Treger I,Schwarz J. Age,gender and risk factor disparities in first-stroke Jewish and Arab patients in Israel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J]. Isr Med Assoc J,2011,13(11):680-683.

[5] 张树泉. 调气法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5):265-266.

[6] 王伟民,王爱凤,王松龄. 中风防治灵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5):274-276.

[7] 赵英霖,王爱丽. 急性脑梗死中医治疗现状的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2):829.

[8] 侯家玉,方泰惠. 中药药理学[M]. 第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37.

[9] 夏璇,黄清春.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908-910.

[10] 顾中华.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589-590.

第5篇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内科疗效分析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是指当心肌缺血心电图上出现相应区域ST段抬高时, 出现变异心绞痛同时冠脉闭塞而导致心肌全层损伤, 并伴有心肌标志物升高。治疗以溶栓为主, 常在溶栓后出现心律失常[1]。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STEMI)溶栓患者, 其中前壁心梗21例, 下壁心梗19例, 广泛前壁心梗16例;男35例, 女21例;年龄44~76岁, 平均61.3岁, 均符合进入STEMI临床路径标准:年龄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开始, 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 急性期12 h内绝对卧床休息。监测心电、血压、呼吸、心率、心律、尿量等, 开放静脉, 对症处理心衰、休克给予镇静、抗休克、吸氧治疗, 通过尿激酶溶栓, 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 β受体阻滞剂抑制梗死面积扩大, 硝酸类制剂扩冠等。同时频发室性早搏推注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出现的可用胺碘酮;频发房性早博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同时口服中药制剂。中药制剂的方药组成:人参l5 g、丹参20g, 瓜蒌30 g、当归20 g、川芎15 g、枳壳10 g、桂枝9 g、半夏10 g、薤白10 g、苦参20 g、黄芪15g、炙甘草6 g。把以上各种药加水浸泡4 h, 头煎取汁200 ml, 二煎取汁200 ml, 混合后分别于晨起和晚间睡前温服, 1剂/d。两组患者在各自的服药期间, 禁服其他药物, 保持饮食规律, 禁止吸烟喝酒, 避免情绪波动等。用药2个疗程, 2周为一个疗程, 然后观察两组的疗效。

1. 3 指标观察标准

1. 3. 1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肌酶学和血清酶指标恢复正常, 心电图ST段恢复上正常或仅留病理性Q波或冠状T波。与治疗前相比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或Lown氏分级前进2级。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Q波及ST—T有所好转, 与治疗前相比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或Lown氏分级前进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心电图无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或Lown氏分级无前进。

1. 3. 2 治疗4周后用心电图检查各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 t检验, P

2 结果

2. 1 2个疗程后,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变, 具体情况如表1。

2. 2 治疗4周后用心电图检查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如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中医“胸痹心痛”、 “厥心痛”、“真心痛”范畴。临床表现主要是脉来异常, 或迟或促, 或结或代, 自觉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加重[3]。轻者乏力、心中不安, 重者不能活动, 烦躁不安。其发病机理为心之气不足而阴阳受损, 气血阴阳不足, 心脉失养, 无力推动气血循心脉运行, 气血瘀滞, 痰热互阻, 心脉不畅。治疗心律失常益气温阳, 补气滋阴, 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采用中药制剂:丹参伍黄芪:活血化瘀, 补气行气止痛, 通阳复脉;当归:补气养血活血;人参:强心益气, 鼓动血脉;川芎:行气活血祛瘀, 通利血脉;苦参:清热燥湿;瓜蒌、薤白、半夏:理气化痰;枳壳:破气, 行痰, 消积;桂枝:温阳行气;炙甘草:益气补中, 调和诸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人参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耐受力和应激力, 并有改善心肌营养代谢、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和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丹参、黄芪可防治心律失常, 增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心肌缺血, 缩小梗死面积, 抑制缺血造成的生物电不稳定现象。桂枝可利尿同时改善心功能。半夏有抗凝, 抗炎的作用。炙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瓜蒌、薤白、半夏可强心, 增强体力, 促进心肌侧支循环。苦参所含的生物碱有明显的强心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抗心律失常西药种类较多, 一般不良反应较大, 大多具有负性肌力作用, 且潜在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 STEMI患者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制剂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 增强心肌收缩力, 控制心律失常和心衰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总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优于西医疗法, 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施慧, 龙子江, 王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及实验的研究进展.安徽医药, 2009, 13(1):99-101.

第6篇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腹腔内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物质的残留[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近年来已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4周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障碍性因素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它不是肠梗阻的一个独立类型,却有其共同特征,如仓促手术可能会引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材料:本组男36例,女14例 ,年龄 17~72岁 ,平均年龄42.7岁。全组均于术后28d内并发急性炎性肠梗阻,其中1周内32例,2周内18例。原手术方式为胃癌根治术9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15例,阑尾穿孔腹膜炎19例,闭合性腹外伤致肝破裂及脾破裂7例。本组患者均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排气排便,但是进食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有不同的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均匀无明显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腹部立位平片和部分腹部CT检查,有不全性肠梗阻,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肠腔内积液,肠间隔消失,全部病例均无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及影像表现。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从确诊之日起均采用非手术治疗。①禁饮食,胃肠减压;②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早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④应用生长抑素、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阻断剂;⑤给予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治疗期间如病人体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无明显腹膜炎体征时,可不用抗生素;⑥适当应用利尿剂。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电针治疗、TDP腹部照射及中药灌肠治疗,复方大承气汤的制备及用法:大黄15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15g(冲),炒莱菔子25g,党参15g,黄芪30g,砂仁15g,大腹皮9g,丹参15g,桃仁10g,火麻仁15g。加水600ml文火煎至200ml,过滤取汁加入芒硝备用,每次胃管注入100ml,2次/d,夹管30min后放开。

1.2.2电针取穴及用法 ①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②脾俞、胃俞。除中脘外,均双侧取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操作方法:针刺得气后,用上海产G6850-2型治疗仪加电,连续波,频率20次/min,留针30min,1次/d,连用7天。

1.2.3TDP照射腹部30min,3次/d。

1.2.4中药自拟方灌肠 小茴香15g,柴胡20g,肉桂10g,白芍15g,生地20g,枳实15g,芒硝15g,乌药15g,甘草6g。水煎取汁50ml,保留灌肠,保留30min,每日1~2次。

1.3中转手术指标 全身一般情况差,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血压下降,出现肠坏死、腹膜炎体征,应及时中转手术。

2结果

治愈标准:腹痛腹胀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正常,腹部体征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本组5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45治愈,5例患者治疗缓解后又出现肠梗阻症状,4例经再次用药后治愈,1例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进行性加剧,出现有腹膜炎征象,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后治愈。治愈时间在1周内的20例,2周16例,2~3周11例,4周3例。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6年,肠梗阻无1例复发。

3讨论

3.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炎症粘连:任何腹部手术或腹腔污染,均可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腹腔内出现大量富含纤维蛋白原的渗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将受损表面修复连接。在这一阶段,如果纤维蛋白未被降解,则基质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蛋白沉积,纤维增殖粘连形成。如果纤维蛋白降解完全,纤维性粘连吸收,间皮细胞再生则完全修复。由于炎症抑制了纤溶活性,因此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之间平衡失调似乎是手术后肠粘连形成的主要因素[2]。

手术的创伤包括粘连广泛分离,长时间肠管暴露,及手术操作造成肠管损伤,因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操作范围广,腹腔内创面大,创伤重,炎性渗出多,肠管浆膜广泛受损或坏死组织残留,特别是曾多次经历手术的患者。因此,术中严格遵守外科原则,彻底清除腹腔内积液、渗液等,缩短肠管暴露时间,术后条件允许下适当的早期运动,以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是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3.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特征:①多见于手术范围广,出血多、创伤重,年龄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例。②从本组病例来看,多发生在术后4~7 d左右,往往已有排气、排便,进食后出现梗阻,且症状逐渐加重。③炎性肠梗阻尤以腹胀明显,肠鸣音弱,肠功能恢复时间长,④炎性肠梗阻症状、体征一般较为明显,但腹部X线立位平片没有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的典型表现,多数由肠道内炎症广泛粘连引起,保守治疗大多数有效,疗程为12d左右,本组有36例在2周内治愈(接近72%),文献报告腹部CT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本组CT检查28例,有17例肠壁增厚,部分呈现肠袢成团相对固定、肠管内积液的影像。

3.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3.3.1禁食、禁水:特别经鼻长导管减压大大增加肠内容物引流效率,从而有效减压,减轻梗阻肠管的扩张和水肿,利于梗阻缓解。除了进行有效减压外,长导管还用于小肠梗阻部位的X造影,判断梗阻部位,原因和程度,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还能促进小肠蠕动,加快不全性肠梗阻的缓解,缩短患者的预期住院日,降低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再手术率[4]。

3.3.2生长抑素奥曲肽的应用:①抑制胃液分泌;②抑制多种胃肠激素如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胰液素,胰导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③减少胰液中碳酸氢盐酶的分泌;④抑制肠管蠕动,减少内脏及门静脉血流,在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使用奥曲肽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90%,可有效减轻肠管扩张炎症,促进肠管再通。

3.3.3运用中药治疗 我们认为中医中药可明显减轻肠壁水肿促进梗阻缓解[5],临床常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积聚”、“肠结”、“气格”等症范畴,其病机在于瘀血留滞肠道,通降火调而病。中医认为肠以通为用,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满,通降下行为顺,滞涩上逆为病,所以在治疗上常规采用西医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结合祖国医学“腑痛以通为补,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采用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应用复方大承气汤配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其中大黄泻下热结,荡涤肠胃,为主药;芒硝软坚润燥,通导大便,为辅药;枳实、厚朴、莱菔子、木香、香附、乌药行气消痞,理气消胀;牡丹皮、赤芍、延胡索、桃仁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为佐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药具有调整胃肠道,增强肠血流量及促进腹膜吸收、抑菌、抗炎的功能,诸药合,共奏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之功,配合西医治疗,胃肠功能恢复快,临床值得推广应用。根据病情中药灌肠,本组34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适反应,部分病例感到腹胀加重,通过延长给药时间和减少药量等处理后渐行缓解。电针疗法及TDP治疗可改善肠道迷走神经兴奋性,刺激肠蠕动增加,改善肠道微循环。但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床和腹部体征变化,一旦出现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进行性加剧、出现有腹膜炎征象、肠坏死征象时,要及时中转手术。本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后治愈。

3.3.4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 术者操作进入腹腔前应彻底洗手,避免异物进入腹腔;手术操作要轻柔,分离粘连应尽量采取尖锐剥离;创面仔细止血,减少渗液渗血在腹腔聚集;术终应用大量盐水冲洗腹腔,减少异物、炎性介质等残留于腹腔;术后充分引流,减少渗液、渗血在腹腔的残留。

参考文献

[1]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

[2]Liakakos T,Thomakos N,Fine PM,et al.Peritoneal adhensions:et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Recent advances i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Dig Surg,2001,18(2):260

[3]张晓鹏.肠梗阻的CT与螺旋CT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0(3):190

第7篇

【关键词】依达拉奉;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预后

【中国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89-01

在当今社会急性脑梗死已成为中老年的常见神经内科急症,发病急,致残致死率较高。大量研究表明,减少及清除急性期产生的自由基对改善脑梗死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作为2001年在日本首度上市的新药依达拉奉,被认为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我们在2008-2010年间收治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依达拉奉使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意义做一观察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78例患者发病距入院时间均在24小时以内,经头颅CT或MRI确诊。78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其中男52例,女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 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血栓通冻干粉针450 mg (广西梧州制药有限公司)加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均为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次,一天两次。两组患者间相比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检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第一天和第15天清晨空腹抽血检测C反应蛋白。并于入院后第一天和入院后第15天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进行评分,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急性脑梗死所致原因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的比例较其他脑血管病变大。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发病急骤,病死率高。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缺血期间和在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治疗脑梗死可通过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可能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外血管阻塞而造成的急性脑功能损伤。缺血期间和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血管内皮损伤已成为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依达拉奉化学名为3-甲基-1 苯基-2-吡唑啉-5-酮,其分子量为174.20的亲脂性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药效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证实,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15HPETE(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减少神经细胞损害;保护脑神经,抑制脑梗死灶的血流量减少和由水溶性及脂溶性自由基引起的人工磷酯质膜脂质体的脂质过氧化;能抑制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防止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防止缺血性脑血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恶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上调eNOS的表达,使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增加,凋亡诱导基因Bax表达明显减少。

本研究证明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CRP含量,证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减轻重症急性脑梗死过程各个炎症反应的环节,提高疗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使用可提高NDS评分,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第8篇

主料:西红柿100克、菜花300克、油适量、盐适量、白糖适量、盐适量、葱姜适量。

1、西红柿洗干净切成块。

2、菜花掰成小朵洗干净,入锅焯水后盛出沥干水。

3、起油锅,葱姜入锅煸香后西红柿入锅炒。

4、菜花入锅炒。

5、加白糖炒,加适量水,盖上锅盖烧一会儿。

6、加盐炒,炒均匀关火,盛出享用。

菜花:别名花椰菜、西蓝花等,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为甘蓝的变种。菜花的营养比一般蔬菜丰富,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C、E、P、U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分布于中国,原地中海沿岸。其形状长角果圆柱形,长3-4厘米,有1中脉,喙下部粗上部细,长10-12毫米。种子宽椭圆形,长近2毫米,棕色。茎顶端有1个由总花梗、花梗和未发育的花芽密集成的乳白色肉质头状体;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后变成白色。

西红柿:一般是指番茄,茄科番茄属植物。原产南美洲,现全世界广泛栽培。番茄体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辐状,花冠辐状,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年龄18~79岁,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7],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发病至医院来诊时间均48小时内,同时,按照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8分以上。排除标准:①入院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195/120mmHg;②既往曾患脑血管病并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定位体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③1个月内曾患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④同时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⑤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⑥全身出血性疾病患者及过敏体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⑦有明确的颅内高压或昏迷的症状和体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30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⑨正在使用或病前1周内使用过抗凝剂或溶栓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⑩精神异常或其他疾病不能合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组。对照组男49例,女40例;年龄23~79岁,平均51.49±12.09岁;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组组男51例,女37例;年龄21~78岁,平均51.07±11.9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维持电解质平衡、降血压、降血糖及防治感染等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纤溶酶200U,加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30滴/分,1次/日。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5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或者生理盐水250ml内,30滴/分,1次/日。维持治疗10天1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入院时及住院治疗14天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评定临床治疗疗效[8]。①痊愈: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正常日常劳作;②显效: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可以自理;③有效: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肌力提高2级或失语、偏瘫症状好转;④无效: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症状无好转,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X2检验等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结果

经过为期2周的住院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4.07%;而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7,P<0.05),见表1。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9,10],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则为:①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循环,增加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②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半暗带内尚存活的神经元功能,减少脑损伤的范围;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抗自由基治疗;④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细胞水肿程度;⑤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细胞代谢及保护脑细胞。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物、扩张脑血管药物难以根除已形成的血栓病灶,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溶栓疗法是当今急性急性脑梗死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根本性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要进行溶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受到溶栓时间窗的限制及医疗资源的限制而往往不能得到超早期溶栓治疗。

纤溶酶是从长白山白眉腹蛇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物,可直接作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分解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凝固力,抑制血栓形成,同时可以诱发t-PA的释放,降低血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和沉降,增强红细的血管通透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以改善微循环。

血栓通注射液是由中药三七提炼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脑耗氧量及清除自由基等功效。

近年来,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

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急性脑梗死的疗程疗效,结果发现,经过为期2周的住院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4.07%,而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7,P<0.05)。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1],这提示纤溶酶联合血栓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在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董媛媛,刘双双,孙兆青,等.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非青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调查[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04-406.2 孙兆青,郑黎强,张大义,等.辽宁省农村人群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6):768-772.

3 陈濒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5.

4 舒占坤,蔡乐,杨媚,等.云南省丽江市农村居民脑卒中经济负担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449-2450.

5 蔡乐,舒占坤,何丽明,等.昆明市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2):168-169.

6 李亢,余正.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1,32(3):130-132.

7 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8 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9 喻文雅,闫玉英,姜彩肖.石家庄市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7):2433-2434.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50~62岁,平均55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均为延误病情,其中2例病人家族血脂异常史。1例病人病史长,9天病史,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诊为颈椎骨质增生痛,给予(芬必得)等止痛药,逐加重出现胸闷,胸痛,头痛,活动时加重,大汗淋漓,发烧,恶心呕吐。入院查体;血压100/60~90/50mmHg,心率110~100次/min,体温;38.5℃,呼吸;26次/min。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潮湿。双肺未见异常。心音低钝,遥远,未闻及杂音。入院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78.8ng/L,肌钙蛋白-T;968ng/L肌酸激酶同工酶;84.6ng/ml,血常规;白细胞2.35×109/L,中性粒细胞85%。3例就诊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心慌,可达数天、休息未缓解、并呼吸困难、出汗、恐惧感,在院外无特殊处理。入院辅助检查:心电图2例;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示;肌钙蛋白-T;658.3ng/L、肌酸激酶同工酶;56.4ng/L,1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片未见异常、因本院条件有限未做心脏彩超。

1.2 救治方法 本组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误病情失去最佳溶栓剂治疗,给予住CCU病房,吸氧,进行心电监护,镇静,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日,抗凝普通肝素0.4ml,q12小时皮下注射,扩血管硝酸甘油50mg加生理盐水40ml微量泵每小时用2ml,血压高于100/60mmHg,美托洛尔12.5mg,bid,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tid,口服,血压低于90/60mmHg,多巴胺[25μg/(kg·min)]静脉泵入,降血脂治疗,LDL≦2.0mmol/L,由于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机械设备及技术人员,无法在基层医院完成手术。其中2例病情稳定后直接推送至四川省华西医院心脏内科补救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例,入院后持续胸背部疼痛,胸闷,心慌,烦躁不安,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入院当天晚7时50分突然出现鼻腔及口腔出血,呈鲜红色约200ml左右,同时呼吸、心跳骤停,立刻行心肺复苏术,止血,自主呼吸、心跳未恢复,晚9时30分,自主呼吸、心跳均未恢复,心电监护呈直线,宣布死亡。死亡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⑵高脂血症 ⑶猝死。1例经上述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均正常出院。

2 结果

本组4例患者中死亡1例,病情延误,严重心肌细胞缺血和坏死,心肌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其余2例病情稳定后送往四川省华西医院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治愈出院。1例经上述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均正常出院。

3 讨论及体会

高原基层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在疾病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来势凶险,且发展快,大部分患者于发病后短时间内在县,乡,村医院医生对疾病认识不足易误诊或延误病情而死亡。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治疗,[1,2]。目前随着高原地区经济高速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病例也会越来越多,这对基层医院和医师来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3.1 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对患者的综合分析。依据国际标准,临床上只要符合持续胸痛>30分钟的典型缺血症状,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和心肌酶学的异常升高三项指标中的任何两条即可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应高度警惕出现并发症,这样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对有心肌梗死病人,病情又允许者,需及时查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超声心电图等。 [3]认为,对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者立即进行作心电图,能早期明确诊断。此外,早期查心肌标志物对明确心梗死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高原地区基层医院医生文化水平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触少,经验少,医院机械设备及技术缺乏在短时间内较难作出准确诊断;基层医院能作心电图做出诊断的医师目前也为数不多。因此,对持续胸痛待查患者,立即送往上级有条件医院进行一步检查避免病情延误及误诊。,应立即针对心梗采取措施,以抢救患者生命。

3.2 及时救治 由于目前基层医院没有相应医疗设备如(心电图),再说,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绝大多数医师无心电图分析基础,患者延误病情,乡村医师只能用全科基础知识来盲目处理,给患者带来不利。4例均失去了最佳溶栓剂治疗,本组3例救治得到成功病例中,就有2例病情稳定后送往四川省华西医院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关键。本组1例因在入院5分钟后心跳停搏经迅速抢救,,心跳无法复苏,这跟基层医院医师技术不强及相应设备缺乏不能在及时诊断,,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有关。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室必须备好急诊开胸和心肺复苏设备。Sabiston等。 [5]认为;虽然对急性心肌梗死失去了最佳溶栓剂治疗时期,但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等治疗明显减少死亡率。然而,大多数基层医院急诊室目前尚不具有胸科手术相应设备条件,相当一部分医师又无胸心外科的基础。故作者认为,目前,县医院这一级基层医院,急需培养相应心胸外科医师,并重视急诊室建设,以提高胸心外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Dowd MD,Krug S.Pedatric blunt cardiac injury:epid-emiology,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J Trauma,1996,40:61~67.

[2]吴旭,蒋耀光,王如文,等.穿透性心脏损伤急诊室剖胸5例.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8,5(5):81~82.

[3]Symbas NP,Bongiorno PF,Symbas PN.Blunt cardiac rupture:the utilit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ultrasound.Ann Thorac Surg,1999,67:1274~1276.

第11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155-02

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但有些学者倾向于术后4周),由于腹腔内的炎症或者腹部手术的创伤等原因,引起肠管壁发生水肿和渗出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的一种动力性与机械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外科手术后并发EPISBO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约占术后肠梗阻20%左右。由于该病的病理基础、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均有其特殊性,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多发性肠坏死和肠漏,并引起全身的重症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大大加重了患者的死亡率[2]。本研究对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体疗效,为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提供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因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3 h~3.5 d。西医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9.8岁,病程2.5 h~3 d。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有排气排便,但在进食以后又出现了腹胀、腹痛、停止排气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肠鸣音消失,未见肠蠕动波。X线片检查发现小肠内有多个气液平,未见孤立肠袢。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均给予常规治疗:首先两组都禁食、水;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静脉输入、葡萄糖、脂肪乳等营养支持;此外,应用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66501)40 mg,静脉注射,1次/d;醋酸奥曲肽(99纯度)0.1 mg,皮下注射,3次/d,连用3 d;同时给予醋酸地塞米松(99.5%纯度)10 mg,静脉注射1次/d,连用3 d,来抑制炎症。中西医结合组则另外增加复方大承气汤(木香10 g,大黄20 g,芒硝20 g,厚朴12 g,苍术15 g,茯苓2 0 g,枳壳15 g,半夏12 g,陈皮12 g,白豆蔻10 g,藿香20 g,甘草6 g)保留灌肠,1次/d,连用3 d。如果治疗3 d后,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改善,则中转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X线片上肠气液平消失的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失,排气恢复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正常饮食后不出现梗阻的症状[3];显效:腹痛、腹胀有所缓解,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已排气,饮食后有轻微腹胀无梗阻;无效:3 d后腹痛、腹胀症状加剧且不能缓解。总有效=治愈+显效。

1.5 统计方法

选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结果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腹痛消失、腹胀消失、首次排气、X线片上肠气液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手术前腹腔内已经有感染或手术过程中肠管长时间暴露而引起。张军伟等[4]研究发现这类肠梗阻有其自身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患者手术后已有排气、排便,但在进食后又出现痛、呕、胀、闭等明显的梗阻症状。由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动力性与机械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不仅难以明确梗阻的部位,而且如果手术强制分离又非常容易导致损伤肠管,甚至导致广泛渗血、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宜采取非手术治疗[5]。

该研究中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6.9%,而单纯西医治疗的2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应用简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林刚,何鹏飞,韩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0,53(10):766-767.

[2] 张楠,周振理,陈鄢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14):368-369.

[3] 张德解.腹腔灌洗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3(13):331-332.

[4] 张军伟,赵传印,胡卫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33-34.

[5] 刘少逵,王红,郭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5):492-494.

[6] 徐静,杜艳,廖庆辉.大承气汤加味配合电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4):16-18.

[7] 张军伟,赵传印,胡卫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3-34.

第12篇

关键词:糖尿病;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87R255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3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1010202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注射液的普遍应用,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准确的辨证论治能提高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 年8 月―2013 年7 月在我院住院的18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大80 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63.5 岁;糖尿病病程:1 年以内38例,1年 ~ 5 年66例,6 年~ 10 年42例,> 11 年36例;合并高血压病36例,冠心病25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例,高脂血症26例,既往有卒中病史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1 例。

1.2西医诊断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症状加上随机血糖大于11.1 mmol/L,或者空腹血糖≥7.1 mmol/L。脑梗死: 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病史,多在静态下突然起病。 病情多在短时间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波动。 临床上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不同,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疼、呕吐、偏瘫、失语、共济失调、昏迷等症状。 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检查。 脑影像学检查可直接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有无出血、新鲜和陈旧性梗死灶。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选择溶栓的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1.3西医治疗首先胰岛素控制血糖,巴曲酶、蛇毒制剂溶栓降纤,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应用促进和改善细胞代谢、有助于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细胞活性剂,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

1.4中医诊疗中医称糖尿病脑血管病为消渴病合并中风,病机是由于消渴病日久,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气血逆乱于脑所致。中风急性期,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减少对患者的搬动。恢复期,保持起居室的环境适宜,顺应四时,保精养生。

1.5辨证论治①肝阳暴亢证:应平肝潜阳。方剂: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怀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加减:面红烦热加栀子、丹皮。

②风痰阻络法:应化痰熄风。方剂:导痰汤合牵正散:制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甘草、制南星、白附子、僵蚕、全蝎。加减:头晕目眩加天麻、钩藤。

③痰热腑实证:清热攻下,化痰通络。方剂:星蒌承气汤:生大黄、芒硝、胆南星、全瓜蒌。加减:面红烦热、口渴加黄芪、栀子、丹皮。

④气虚血瘀证:应补气行瘀。方剂: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减:吐痰流涎:加制半夏、菖蒲、制南星、远志。

⑤阴虚风动证:应滋阴息风。方剂:大定风珠:干地黄、白芍、麦冬、五味子、甘草、龟板、生牡蛎、鳖甲、鸡子黄。加减:口歪、偏瘫,加白附片、地龙。

2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治疗组91例,经中医辨证施治,80例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 年,脑血管无复发。对照组91经西医综合治疗,63例状况改善,随访两年6 例脑血管病复发,3 例死亡。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而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国外资料,脑梗死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群的4 倍[24]。从CT 上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率高,病情变化快。这些是由于糖尿病引发脂代谢紊乱,高血糖引起微血管弥漫或局限性基膜增厚,进而阻塞管腔,高血脂加重了大血管存在的硬化病变。由于病变广泛,累及大、中、小血管,且发展迅速,导致远端小血管营养障碍,管壁变性、坏死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脑梗死。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成为共识[5]。因此,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低脂饮食等,对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则津不载气,燥热则克伐正气,导致气虚;阴虚则血液浓稠,运行缓慢;燥热炽盛,煎熬阴血或气虚鼓动无力均可致血行迟缓而成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阻滞气机,津液失布,病情益重,累及他脏,变证百出。故消渴病是病变波及气血阴阳与诸脏腑的疾患,以肾虚为本[6]。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属“消渴”“中风”范畴。病机为气阴两虚,风痰互结,脑脉瘀阻。大多病程较长,以风痰瘀血为标,气阴两虚为本,为本虚标实之证。因此,对于消渴、中风的治疗除益气养阴固本、熄风化痰、活血祛邪之外,还要调节阴阳。最根本的是预防消渴动风,减少中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玉龙,唐新燕.糖尿病性急性脑血管病186 例分析 [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5):186187.

[2]邢惠芳.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血糖异常32 例临床分析 [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222223.

[3]周东海,杜长海,邵桂军,等.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97 例中医证候分析[C].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

[4]冯兴中,张宁.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中医诊疗方案[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

[5]古丽妮汉.帕丽旦.急性脑血管病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分析[J].新疆医学,2008(8):1101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