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鲜活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

时间:2023-05-29 18:19:33

鲜活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范文1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特性;物流;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66-01

鲜活农产品是我国消费者除粮食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鲜活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易腐烂,保鲜难度大,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在物流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农产品有所不同[1]。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落后,使农产品物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效益大大降低。一般性农产品的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30%,而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产品总成本的50%。与世界发达国家(日本)10%左右的物流成本相比,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所占比例已达60%,甚至更多,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2]。因此,分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完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鲜活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这对提升鲜活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鲜活农产品的界定及其物流特性

1.1鲜活农产品简介

鲜活农产品是指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农产品。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等5类农产品”[3]。由此可知,属于鲜活农产品的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生鲜茉莉花、生鲜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生鲜蛋和鲜奶。

1.2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特性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对鲜活农产品生产数据的采购和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分销、配送等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控制与管理。由此可以总结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主要集中于2个方面[4]:一是基于“鲜”而提出的物流时间及环节上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具有“鲜”的特点,决定了产品只有较短的保质期限,易腐烂、易变质,因而要求尽可能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环节。同时,这也对各物流子系统之间的沟通、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新鲜果蔬的损耗大多发生在装卸搬运作业环节,因而应努力减少新鲜果蔬的装卸搬运次数。二是基于“活”而提出的物流空间及设备上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具有“活”的特点,决定了产品可能具有某种生命体征和生物特性,其规格、质量、活跃程度以及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价值不一,因而需要不同的物流空间及设备与之相适应。例如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及储存对于温度有严格要求,因而必须配备专用的运输车辆。

2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明显,南北东西各地的产品各有不同。例如:南方香蕉、北方苹果、东部大米、西部山货等,这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创造了一个先天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对如何建立有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2建立了绿色通道

在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以方便鲜活农产品运输为目的的“绿色通道”,很好地促进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发展。“绿色通道”是指为了保证鲜活农产品快捷、顺畅地从生产地向销售地运输而划定的公路线路,对在这些线路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优先通行或减免通行费用等特殊运输政策,保证运输车辆快捷、低成本运行,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5-6]。从1995年开始,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山东寿光至北京、寿光至哈尔滨、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等4条蔬菜公路运输“绿色通道”,总里程约1.1万km,穿越18个省(市、区)[7]。通过对整车运输蔬菜的车辆实行不随意拦车、不罚款、不扣车等特殊政策,保证蔬菜的运销顺畅。为了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保证其快捷、顺畅、高效率地运输,2005年初,由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联合了《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以现有公路国道网为基础,规划了布局为“五纵二横”的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网络,总里程约2.7万km,直接连通全国29个省会城市,71个地市级城市,基本可以实现重要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与大部分中心城市之间的便捷连通。

3对策

3.1改进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改进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物流技术。政府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给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和质量检测设备,加强冷藏设备的建设,以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带动鲜活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3.2加强批发市场建设

加强批发市场建设,构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体系。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积极探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具有物质集散、价格生成、信息、标准化建设、服务引导、产品促销、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的规范化的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

3.3构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构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要求在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作用,构建物流信息网络资源,有目的、有系统地筛选、归类,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农民直接应用。

3.4培育物流人才

政府要提供资金和政策培育物流人才,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加快物流业人才的培养,介绍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操作方法,实现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3.5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可更好地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扶助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形成,吸引、推动农民入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联结农户与批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4参考文献

[1] 吴峰.江西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111-114,118.

[2] 施海霞.浅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J].商业经济,2008,31(9):27-28.

[3] 胡定寰,俞海峰,T Reardon.中国超市生鲜农副产品经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2003(8):12-17.

[4] 俞菊生.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J].上海农村经济,2003(4):43-44.

[5] 贾会棉,曹印革,路剑.美日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5(7):12.

鲜活农产品范文2

关键词:宁夏;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

基金项目:本文受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号XJ201522)

农产品产销事关社会福祉,价格涨跌、质量安全影响民生大计。近些年,虽然宁夏政府、商务厅采取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措施,但解决好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一、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概念

鲜活农产品流通实质上就是指鲜活农产品由农户、经销商、消费者三大交易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环节,围绕价格波动情况进行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转移,最终完成鲜活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和流通交换的方式。本文阐述的“最后一公里”指的是鲜活农产品到达最终目标消费群体的最后一段距离。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本质在于三大交易主体在流通渠道和环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是市场主体复杂,市场价格难以控制;第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够;第三是政策环境需优化;第四是专业人才不足,年轻人具有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及流通的趋势。

二、宁夏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面临的突出问题

“最后一公里”让鲜活农产品涨价,其成因非常复杂。在具体的研究过程,笔者发现以下因素是导致宁夏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的主要推手。

(一)市场体系建设不尽完善

虽然宁夏鲜活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各市县和乡镇市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些乡镇市场由于各种原因,原有的集贸市场被拆,新建的没有着落,形成马路交易市场,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的顺畅流通。根据对消费者购买场所的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鲜活农产品时,选择的场所以农贸市场居多,占到40%,因为农贸市场的蔬菜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农贸市场数量较少,消费者抱怨购买不方便的较多;选择在超市购买的占25%,消费者认为超市环境较好,所售产品质量比较有保障,但价格较高、买不起的抱怨也较多;在早市购买的人占18%;由于没有固定便利的购买场所,还有15%的人选择在个体流通小商贩处进行购买。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内原有的一些农贸市场和早市被政府取缔或改建为超市,造成城市郊区的种植户没有渠道向终端消费者直接销售鲜活农产品,只能通过批发商进行交易,批发商又转手给小商贩,小商贩再卖给消费者,最终导致产品损耗大、流通环节多、销售成本较高等问题。

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标准化菜市场及社区零售网点布局,开辟早市等,对于方便群众,拓宽流通渠道、解决“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二)冷链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鲜活农产品时最注重的因素是新鲜程度,占36.17%;其次是营养健康,占29.97%;注重口感好,占19.43%;注重价格便宜的仅占14.42%;数据表明,随着宁夏消费者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鲜活农产的品质有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宁夏冷链设施设备明显不足,流通环节过长,造成鲜活农产品流通腐损率高达20%-30%,想要满足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品质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冷鲜设施建设,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提高流通效率。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宁夏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次调研不完全统计,全区冷鲜冷藏库总容量近20万吨,冷藏运输车不到100辆。

因此,加快鲜活农产品冷链体系建设,既是减少鲜活农产品产后损失,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渠道不畅

获取准确的产销信息是减少流通环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和鲜活农产品顺畅流通的关键。但是,由于宁夏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等现状的影响,使得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流通渠道不畅。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生产决策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上一年生产的经验和当年市场行情,分别占到了23%和22%;其次是来源于种养殖传统的或自己熟悉、比较有把握的品种,占到了16%;看邻居、朋友或附近的种植户生产什么,自己就生产什么的占15%;总体可以看出农户种养殖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考虑土地、气候、与区外市场供应时间差异等自然因素的种养殖户不多,跟风种、养殖的现象普遍存在。

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造成销售价格偏低,出现“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因素里,农户认为主要原因是:流通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上门收购者压价,农户又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导致价格偏低的占25%;大家一哄而上,种的太多,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太低的占23%;由于种植信息闭塞,农户盲目生产的占16%;认为无法及时找到销路,又缺少储藏手段,无法实现错茬销售以增加收益而导致价格低的占13%。这说明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产供销信息渠道不畅,农民生产存在盲目性和盲从性,造成产销信息不对等,导致农民遭受巨大损失,挫伤农户种养殖积极性。宁夏一些市县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市场竞争的严峻性,没有意识到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买贵卖难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导致,造成生产者与市场营销人员所拥有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广泛存在。

因此,如何构建顺畅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拓宽农户获取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流通渠道,是解决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解决宁夏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

解决宁夏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一)在治标方面建议

1.降低流通成本。建设“绿色通道”,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确定“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对符合目录要求的配送蔬菜等农副产品车辆,允许24小时进城通行和便利停靠。推行车辆通行年费,取消一批涉农企业收费项目,进一步撤并路桥收费站,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减轻车辆费用支出负担,有效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和费用。

2.规范流通秩序。针对市场收费行为不规范问题,整治规范农贸市场和超市收取的摊位费、进场费,严格实行市场收费明码标价,并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农产品市场摊位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降低收费水平,平抑物价水平。强化价格监管,对鲜活农产品价格调控监管,开展价格监督检查,打击以市场垄断地位操纵及哄抬物价行为。

3.设立调节基金。设立价格调节基金,通过重点支持区内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加强大棚、大型批发市场和冷藏设施建设,促进蔬菜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建立全面的基金补贴和农产品储备机制,科学制定重要农产品价格警戒线,在价格高时实施补贴、投放储备以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价格低时稳步提高重要农产品收购价格,加大收储力度以保障农民收益,稳定市场物价。

(二)在治本方面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能够促进银川经济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大力提升一产,始终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突出强化二产,以技术进步为手段,积极培育具有宁夏特色的工业主导产业,做到本区生产本区消费,以降低商品因运输而产生的成本,从根本上降低某些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不断壮大三产,发展民营经济,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三产壮大,大量吸收银川剩余劳动力,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

2.发展快速交通。修建高速铁路,发展航空运输,是银川搞活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关键。积极争取西银高铁早日开工,加快建成,进而通过西安促进银川与中东部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以快速流动激活市场,以快速流动降低物价,以快速流动倒逼银川加快改革开放,融入中东部核心经济圈,分享国家发展红利。

3.推动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平价商业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打造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有效沟通城乡双向供给,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渠道,从而降低城乡居民日用消费品价格。

4.推进智慧宁夏建设。加快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

5.完善配送体系。一般蔬菜从生产到消费最少需要4-5个流通环节,每个环节至少有一倍不等的加价。建议支持企业实现商品的直采直供,开展城市大中型超市、团体伙食单位等统一配送业务,有效解决鲜活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减少流通环节,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商品价格。

改变使人进步。我们相信在商务等部门的扎实工作中,宁夏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定会得到较好的解决。稳定鲜活农产品价格,建立鲜活农产品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项民心工程也一定会阔步前行,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田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的吴忠市商贸流通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3(04):51-55.

[2]魁妍,黄越,黄立军.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14(02):111-113.

[3]田宁.完善吴忠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对策探析[J].农业科学研究,2014(04):58-62.

作者简介:

鲜活农产品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5.15.078

1 引 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及全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扩大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从1990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购买食品数量和价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物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于保鲜、保温的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提升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

因此研究本专题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冷链物流提高冷链物流水平,并为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障。

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2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包括以下三种:企业自建、原国有冷库由于业务拓展而形成的冷链物流企业以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自建包括双汇、雨润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团队来是吸纳自己产品的冷链运输。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华夏易通、荣庆物流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其优点是专注于物流运输,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缺点为企业规模较小、运输半径小,受制于上下游客户。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新的发展,发展现状如下。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冷链建设能使农户、商家、消费者多方受益,但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仍然任重道远。目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存在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3.1.1 冷藏车

中国的冷藏车保有量在世界占有率来说是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如下表所示。但是从我国本身的冷藏车购买量和保有量来说,由于电商进军生鲜食材的运输行业所以使得其对冷藏车的投入大规模的增长,2013年是我国冷藏车保有量飞速增长的一年。2013年新增14348台,总量约为75000台。

3.1.2 冷库

2012年冷库总量超过6100万立方米,世界总体排名第三位。2013年全国冷库总容量达到7603万立方米。全国新建成投入运行的冷库储存能力总计达到287.8万吨。但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还有差距,说明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政策支持下,农产品产地冷库加紧建设。

3.1.3 预冷保鲜率

在预冷保鲜率方面,美欧达到80%以上,我国约30%。原因为缺乏有效的冷链管理和技术支撑。

3.1.4 冷链运输率

在冷链运输率方面,发达国家达到80%~90%,我国不到50%。原因为运输形式陈旧,缺乏专业运输设备。

3.1.5 冷链管理

欧美国家已基本建立高效冷链,而我国冷链不规范,环节较多,应用不广泛,技术较低。原因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冷链管理体系。

3.2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3.3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近些年来,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3.4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4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冷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确实还存在以下问题。

4.1 行业发展混乱,市场无序竞争

我国冷链行业集中度低,小、散、乱现象严重,小企业大多以不规范手段进行运作,以低价竞争,对严格遵照冷链运作流程发展的大众型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规范发展。

4.2 成本高

普通货运车一吨菜的运费是100元,冷运蔬菜成本基本会翻倍,上涨到200多元。目前冷链物流公司要盈利很难,一些线路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率还不到4%,再加上冷藏车的折旧费,几乎赔钱,航空冷链运输也是如此。

4.3 信息共享差,排队、等待时间长

在生鲜农产品进行配送的时候,由于交通堵塞、信息共享性差,从而导致车辆需要排队,等待时间过长。

4.4 订单不稳定,车辆空驶严重

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信息平台,冷链运输企业的信息共享较差,冷链车辆的空驶率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在淡季的时候车辆出现严重的空载现象。

4.5 行业门槛较低,标准不健全

作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分支,冷链物流发展较晚,但规模与速度较快,行业标准为能同步完善,造成标准,规范缺失,行业门槛较低的局面,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不规范性。

4.6 冷链全程性不够,断裂的冷链

断链可能出现在从田地到餐桌的各个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断链,都会影响食品的品质与质量,危及人身安全。

4.7 冷链运输综合性不足

首先,我国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原有设施陈旧老化、分布不均,无法为冷链运输食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

4.8 国内对冷链认识度不高

国内对于冷链物流的认识对不高不仅体现在企业中还存在于消费者之中,我国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不足5%,国内大多数进行冷链的公司形成小、散、乱的特点,企业缺乏对于冷链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定的规范机制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样,消费者漠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对品质要求不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冷链的认识度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偏低的。

5 解决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几项解决措施。

5.1 建设真正的冷链

真正的冷链运输必须满足如下图所示的条件。

5.2 建立冷链监控系统

建立全程冷链的监控系统来对冷链进行全程的监控,并设计先进的技术对冷链运输过程的温度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产品的质量。

5.3 标准化

制定一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实行标准化,约束企业的行为。达成高质量的标准。

5.4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约定单独的交货方式,也可以不仅降低等待交货时产生的打冷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交货的效率。

建设真正冷链

5.5 共同配送

这里所提到的共同配送即在区域间大流通环节用专用冷藏车大批量运输单品温的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的城市内配送环节通过多温共配模式对不同温层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共同配送。该物流系统既可以满足产、销两地之间流通的大批量、少品种、点对点的物流需求,又可以满足城市内部小批量、多品种、多配送点的配送需求,提高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鲜活农产品在途耗损率、缓解城市内交通与污染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6 国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为了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本文选取了荷兰和美国两个国家作为例子。

6.1 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

欧洲国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典型之一是荷兰。作为全球著名的奶牛、蔬菜和花卉主产国,荷兰农产品的出口量居当今世界的第三位。据相关资料证实,荷兰国内的农产品产值与其加工产值之比平均为1∶4,而中国却只有1∶1;另外,荷兰的果蔬类产品的物流损耗率约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年损耗量在8000万吨左右。荷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精简的冷链物流环节、电子化平台、重视冷冻储藏行业的发展。

6.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

美国的农产品生产量与贸易量都居世界前列,该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则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美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拥有先进的技术体系、拥有健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拥有完备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7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以及冷链物流的技术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国家发改委近日《蔬菜市场预测及2014年工作重点》。《重点》提出,2014年将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北方大城市蔬菜流通设施的扶持力度,改善蔬菜存储流通条件。另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经过国家、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关注程度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出现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4).

[3]方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4]贾会棉,曹印革,路剑.美日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6,29(7):78-81.

[5]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2):73-75.

[6]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5-59.

[7]吕俊杰,孙双双.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7):233-236.

[8]杨光华,林朝朋,谢小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6):200-203.

鲜活农产品范文4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产品;物流管理;安徽省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需要淘汰落后的物流方式,结合物流新技术的运用,推动鲜活农产品经济增长。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搭建鲜活农产品电商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促使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随着物流行业不断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水平也有了提高。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服务质量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安徽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的农业大省,加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与运作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鲜活农产品物流供给端是农民,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时效性强

鲜活农产品物流和其他行业物流不同,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鲜活农产品的产品质量维持的实际时间较短,有的产品供应还有很明显的季节性。比如蔬菜、水果的采摘时间不同,上市销售的时间也就不同,如菠菜、白菜、苹果、桔子等。水产品的捕捞也有一定的季节性,鱼虾在离开水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非常短。肉蛋奶等产品的生产、供应也有时限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在采摘、捕捞后,容易发生腐烂的现象,不容易保持新鲜,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对包装、运输、仓储环节的技术条件有相应的要求,而物流活动经历的环节众多、流程较长,装卸搬运中难免发生震碰撞,所以货损在鲜活农产品物流中时有发生。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具有复杂性

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比较复杂。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地比较广泛,农产品的品质丰富,种类繁多。蔬菜的种类有根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等。水果有杨梅、樱桃、葡萄等。水产品有鱼类、虾类、贝类等。肉类常见的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等。鲜活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量、规格各有不同。产品的品种多样,生产的产地地域不同,对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就有很多的要求,需要相应的低温库、气调库、保鲜库、冷藏库等储存。从事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规格不一,运输的条件也不一样。配送环节,种类不同、气味各异的鲜活农产品不能交叉混放,对配送的次数和规划有较高要求。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渠道受到限制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大部分农产品进行买卖的主要场所。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渠道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中,渠道不多,途径过少。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模式单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适应对农产品供给品质的要求。流通渠道的主体一般经营规格不大,经营范围相对分散,供应和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采购环节中,主要是个体户、中间商贩收购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不大,管理不完善。销售环节中,主要场所还是农贸市场。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村经营户,主要通过集市销售鲜活农产品。农民对新的销售不熟悉,产销不能对路。对于鲜活农产品物流渠道的建设来说,以目前的物流基础条件,农超对接依然存在大规模推广的难题。鲜活农产品的销售中,个体零售为主,外部的支持不足,合作组织没有做到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及指导农户搭建销售渠道。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民的需求。有时鲜活农产品由于销售渠道不畅还出现难卖的现象,市场上有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季节性鲜活农产品短缺的现象。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冷链投入不足

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对仓储、运输、包装的要求较高。就目前情况来看,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冷链物流的意识不强,鲜活农产品物流从采购到销售的整个流程还是在常温物流状态下流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链技术手段,低温、冷冻设备设施投入不足,鲜活农产品的损耗极大。鲜活农产品的供应者一般以农户居多,在采摘、捕捞之后很少能够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低温、冷冻储存,农产品保鲜不过关,在季节比较炎热的夏季,损失更大。运输中农户自己运输的比较多,对设备投入较少,使用冷藏车辆的不多,有的还用敞篷车运输,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鲜活农产品的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在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不能对鲜活农产品物流进行高效的运作管理。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导致物流系统整体运营绩效不高。鲜活农产品物流包括鲜活农产品从采购到销售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物流环节都需要信息传递的有效、准确。物流信息传递必须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保持通畅,贯穿全程。鲜活农产品有着自身的特点,品种众多,容易腐烂损伤,这就对物流管理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在种植蔬菜、养殖牲畜的同时需要了解市场状况,获取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销售状况。在实际运营中,农户往往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没有恰当的途径去获得市场的动态,对市场的变化也反应迟钝。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没有弹性,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供应和需求的关系处理不好,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承受市场压力比较大。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不能高效传递,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流管理中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信息,就会出现盲目生产、供过于求的问题;也可能出现供小于求,库存紧张,市场缺货,导致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网络技术的逐步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物流信息共享,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广泛应用。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模式运用不广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在大城市,许多地方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处理不够高效,没有集中的鲜活农产品物流调度中心,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是信息提供者,但其自身对电商交易模式了解不足,又没有相关的培训辅导,对电子交易方式比较陌生,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平台进行交易。目前提供专业鲜活农产品信息的网站不多、服务方式不灵活,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同时,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的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水平比较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程度高,而农村地区信息化普及率低,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地区之间信息传递出现障碍,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水平的不一致,也影响了区域间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利于物流的高效运作。鲜活农产品信息化水平不高,在鲜活农产品质量的跟踪和追溯上面就会出现问题。如,不能有效地建立农产品身份认证,不能很好地贯彻鲜活农产品准入制,难以对鲜活农产品采用溯源制,无法有效保障鲜活农产品的安全。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改进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鲜活农产品品种丰富,产地和销售地域分布广泛,需要物流合理化运营。优化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搭建物流公司和农产品供应商合作的桥梁,减少物流不合理的环节,加快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速度,有利于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多样,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方式众多,但主要的形式还是依托区域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批发市场,从产地批发市场流通到农贸市场和大小型超市。通过农企对接和农超对接的多种合作方式,促使批发市场、大型生超、物流企业共同建立供应链合作联盟。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组织形式,鲜活农产品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从供应地快速运输到销售市场,供应市场消费。鲜活农产品的时效性强,容易腐烂,必须有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方式比较灵活,在农产品的存储、运输、加工中能够投入专业的物流技术保障鲜活农产的质量安全。鲜活农产品一般需要冷链物流的服务。对于农户来说,自己投入建设冷库和购买冷藏车辆的代价太高,而从事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具备完善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可以解决这些难题。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能够参加供应链联盟,共享物流联盟的资源,突破地域的限制,利用物流网络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在共同配送、集货运输上面,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减少运输的成本,优化物流配置。

(二)加强冷链建设的投入

鲜活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存储和运输中容易发生损耗变质,在农产品生产后提供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增加鲜活农产品的价值。在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要推动建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发展。冷链物流企业对设施设备的投入较高,在运营中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冷链物流环节的标准。物流企业需要全程监管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服务的形式从单一的冷藏服务向综合冷链物流发展,推动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扩大冷链物流应用范围,从水产品、肉制品向水果、蛋奶等多个品种发展。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完善,促进冷链物流服务专业化,推动冷链物流专业化服务的发展,从供应商就开始采用冷链技术,推动实现冷链物流的高效配送服务。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配置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车辆,推动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购置保鲜预冷的设备,高效地使用冷库。

(三)促进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

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传递的有效和及时对解决鲜活农产品供需矛盾,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从信息平台建设来说,企业必须推广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搭建信息齐全的农产品信息供需网站,及时更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对农户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物流信息知识水平,及时提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户更好地使用信息网络。在农村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制定技术标准。管理部门要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章胜勇,时润哲,于爱芝.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优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6,31(6):10-16.

鲜活农产品范文5

一、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1)鲜活农产品交易链及其流通环节多。在鲜活农产品的交易过程中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鲜活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甚至多种成分的中间商存在。而电子商务能够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使鲜活农产品贸易效率更高。

(2)鲜活农产品交易不规范。由于中国的鲜活农产品市场环境不够成熟,鲜活农产品的交易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而电子商务中大量使用标准合同和文本,以及对交易的流程有明确的规定,能使提高鲜活农产品贸易的规范性。

(3)鲜活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在鲜活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各自掌握的信息量不同,部分大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远比一般农户掌握的全面,使鲜活农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突出。而电子商务最基础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将使鲜活农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4)鲜活农产品交易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高。在整个鲜活农产品成本中,生产成本很低,但每一环节都给鲜活农产品贸易增添很多成本,使初级生产者所能获得的利润很低。另外由于鲜活农产品价值重量比低,造成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高、销售成本高,而电子商务可用来减少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

(5)鲜活农产品交易量大。在大型批发和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交易的数量大,次数多,每周甚至每天都必须交易。交易规模大为鲜活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机会,而电子商务能给鲜活农产品贸易提供商流,物流等众多便利。

(6)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变化快。鲜活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价格就会发生变化。另外,鲜活农产品的产销变化非常快,交易对象和主体经常置换,需要不断搜寻新的更合适的交易对象。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创造全国性的市场,以帮助鲜活农产品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脉搏,抓住商机,及时反应价格的变化。

(7)鲜活农产品的季节性强。因鲜活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在运输、储存、销售中常易腐烂、发霉,极易造成损失,所以鲜活农产品在销售时要尽量缩短流通时间,快速交易。利用电子商务可以从更广泛的领域来寻求供求信息,快速地完成信息搜寻、网上交易和配送安排。

(8)鲜活农产品的区域性分布。不同的鲜活农产品有其最适合生长的地带,故生产的地域性强,这造成鲜活农产品分布不均衡。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创造全国性的统一市场,甚至同全球农贸市场接轨,以帮助鲜活农产品企业利用地域的差别更好地抓住商机。可见鲜活农产品及其贸易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与电子商务之间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还有极强的互补性。

七种具有代表性的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目录模式(catalogue);信息中介(Information Intermediary);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ies);电子商店(e-shop);电子采购(e-Procurement);价值链整合(Value Chan Integration);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 Marketttpiace)。

以上七种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鲜活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鲜活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第二类是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鲜活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第三类是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根据中国鲜活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特点,以及近年来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大量实践,经过对现有的七种主要的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比较分析,然后进行了优化选择,认为在现阶段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较为适合中国国情,而其中最具实用性,较有前途的模式为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中的电子拍卖模式。

二、鲜活农产品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国内大宗鲜活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现状:食糖交易市场{云南、昆明、南宁、柳州、北京};油籽交易市场{上海};棉花交易市场{北京、德州、郑州、武汉、新疆、天津};花生交易市场{北京、洛阳、南京};玉米{长春}。

国内大宗鲜活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现状呈现出两大特点:首先,电子商务在整个供需链与贸易链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商务活动。其次,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是全新的商务模式,也是21世纪主流商业与贸易形态。

交易市场为交易双方提供多种粮食交易形式:近远期电子撮合交易、招标采购和竞价拍卖交易。粮食交易市场不开展自营业务。电子撮合交易是指卖方在交易市场售货邀约、买方在交易市场购货邀约,交易市场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确定双方成交价格并生成电子交易合同;竞卖交易是指卖方在交易市场售货起报价、买方在卖方售货起报价的基础上加价购买,在规定的时间内无人继续加价时,最新价即为成交价,买卖双方成交并生成电子交易合同;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交易市场指定交割仓库进行实物交割。

交易市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交易规则,并经交易商通过后执行。交易市场可以进行当月后连续多个月交割的商品交易,公布交割基准仓库的商品价格,交易标的物参照国家标准,规定交割的替代标准、等级等差异补贴标准、非交割仓库运距差价标准。

电子撮合交易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交割月一致,替代商品一起参与的竞价撮合成交。交易市场实行担保金机制、每日无负债结算机制,并监督合约签置、交割和履约过程。交易市场作为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中介机构,执行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对违约方进行处罚。

三、相关建议

鲜活农产品范文6

1电商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的现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鲜活农产品配送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发展模式较为完善。农产品在离开其原产地之后,容易损坏和腐败,这对于其运输和配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会使其配送成本增加。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困难,国外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得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说要减少农产品的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服务的质量,尽可能地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品质,以使客户满意,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鲜活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

2鲜活农产品配送运输方面的弊端

2.1保质期较短,信息化程度低

鲜活农产品包括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活的家禽在内,这些农产品具有保鲜期短、容易变质损坏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配送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或腐烂死亡,这不仅给物流公司带来工作上的困难,也给顾客造成不便和损失。除此之外,鲜活农产品还具有季节性明显的特点,很多农产品只在当季供应,由于信息的延迟,有的时候会有客户下单而物流公司没有货源发货的现象。

鲜活农产品的这些特点给其配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者,鲜活农产品在供应时存在着地域性的问题,即在其原产地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往往较小,在产地内的农产品供大于求,有时会导致滞销现象,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配送过程中要注意其时效性和保质期较短的特点,确保配送时物流速度较快,以保持其新鲜性。如何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保持农产品的新鲜性是其物流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2.2整体效率低,物流链过长

目前鲜活农产品的配送环节过多,途中经历时间多,导致配送效率不高。当农产品从生产地到达顾客手中这一过程中,会经历许多经销商和承运商,以及各个大小商贩。但是这一过程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市场管理规范不高,信息流通性也不强,各个部门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在途中浪费的大量时间,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每年运输途中浪费的农产品价值达到上百亿元,且物流链中监管控制力不强,很难落实责任。

3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分析

3.1路径优化分析目的

(1)使鲜活农产品能及时到达顾客手中,满足时间限制。

(2)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确保新鲜度。

(3)限制运输车辆的装载量,规划好配送路线,使得里程变短且减少运送成本。

(4)每个客户的商品由一辆车配送,一次性服务到位。

3.2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模式

(1)共同经营模式。共同经营模式下我们农场主不再把鲜活农产品以个体的方式发出,而是将我们的货物装在同一辆车上,发往同一个地区,在此地区拥有数家小型物流公司的合作,在大家共同经营模式下从而把我们的鲜活农产品以最快,高效率的配送到顾客的手中。在共同经营的过程中,使得产品与车辆状态能够有效地探测和追踪,保证信息的畅通性。同时,加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使得低温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能够普及化,提高产品质量。

(2)车辆路径优化配送模式。车辆路径问题简称VRP问题,车辆路径问题一直是电子商务网络模式配送下的问题之一,具体操作我们可以设一个配送中心,配备M辆车,每辆车子的最大承重量是Qmax,拥有N个客户,每个客户的需求量为Q,要求配送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到结束,我们设计出合理的配送车辆路径使得以运输成本等目标函数的最小化。

xijk=1表示车辆k经过路线(i, j)

0表示车辆k不经过路线(i, j)

yik=1表示车辆k为顾客i服务

0表示车辆k不为顾客i服务

运输成本:Z1=ni=0nj=0mk=1dijc)xijk

惩罚成本:Z2=M1×ni=1max(ETi-ti, 0)+M2×ni=1max(ti-LTi, 0)

驾驶员成本:Z3=mk=1(ωtk×s+eωtk×es)

目标函数是指使得总配送费用最小,约束条件分别是指顾客的最高满意度和最少等待时间。

目标函数:MinZ=Z1+Z2+Z3

约束条件:1nni=1fi(ti)≥80%

Min1nni=1wi(ti)

ni=1Qiyik≤Qmax

ETi≤ti≤LTi

ni=1xijk=yik(j=1, 2, …, n;k)

nj=1xijk=yik(i=1, 2, …, n;k)

nj=0x0jk=1

ni=1xihk-nj=1xhjk=0(i, j=1, 2, …, n;h, k)

ni=1xilk=1

后面的几个公式分别表示车辆的装在约束能力、时间窗约束、顾客运送车辆的唯一性以及车辆出发始末地点为同一地点。

3.3完善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处于其中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要素包括配送设施、物流中心、客户信息、客户资源、电子商务网络等,这些要素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质量。就我国目前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要素分析,存在着运输方式单一、电子商务网络构建不够完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质量。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运输方式,增加运输交通工具,解决运输时间长的问题。其具体可行的方法有:增加货车数量、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运输工具等,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络,使配送方掌握更多的客户资源,实现统一化和高效化配送。在优化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之前,要充分了解客户所希望的送货时间,要在客户期望值之内将产品送达,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总之,就是要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增加运输工具并结合多种交通工具、设计科学合理省时的配送路径等方式完善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这需要利用Matlab语言,Matlab适用于多方面的领域,用来进行算法开发、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用它来进行矩阵运算、工程设计、图像处理等,可以快速清晰的分析数据、求解问题。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配送处理,通过数据分析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能帮助我们制定最有效率的配送路径。

鲜活农产品范文7

新年伊始,回首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支撑下,粮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以大白菜为代表的部分鲜活农产品和葱姜蒜为代表的小宗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频现,对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产生不利影响。构建促进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需要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尽快建立健全我国鲜活及小宗农产品支持、服务和调控政策体系,着力构建市场运行“五项基础制度”。

一是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监测统计制度。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品种规格多,目前各部门信息采集统计的覆盖不全面、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各种信息满天飞”,导致农民无所适从,各级政府被动反应,投机炒作推波助澜。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监测统计制度,搞准“数”的问题,是发挥市场功能的基础,也是政府科学调控的基础。

二是市场分析预警制度。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关注的人多,关心的人少,评头论足的多,理性分析的少,事后诸葛的多,前瞻判断的少。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运行各个层面都缺乏持续跟踪研究,对“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缺乏预判,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临时抱佛脚”应对暴涨暴跌、滞销卖难。要逐步建立完善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制度。在队伍建设上,依托主产区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建立重要品种分析师队伍;在分析内容上,要做好供求预测、趋势评估、产销进度跟踪、成本收益分析等工作,探索分品种、分区域的供需平衡表制度;在机构设置上,建立国家及省级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中心。

三是市场运行调控制度。鲜活及小宗农产品消费相对稳定,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源于种植面积、异常天气及集中上市等因素造成的生产供应量波动。应借鉴国际经验,抓生产更要干预产销平衡,从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生产能力入手,建立完善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运行调控制度。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市场调控目录制度,把大白菜、萝卜等大宗蔬菜品种及葱姜蒜等社会关注程度高的小宗农产品纳入调控目录,明确价格干预措施和启动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在市场价格跌破成本价时,政府适时启动收储、运销、储藏、加工、销毁等应急措施并给予农民合理补贴,促进均衡上市,减缓价格异常波动对农民生产造成的冲击。要根据大中城市鲜活农产品消费情况,确定重点品种最低保有量,提高大中城市农产品自给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提升生产者应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

四是市场信息服务制度。农产品产销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涉农信息农民“看不见、听不懂、用不上”,是导致盲目跟风种植的根本原因。对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要靠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要尽快探索建立面向主产区农户提供定向信息服务的生产者信息服务系统,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种地”。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鲜活及小宗农产品信息统一平台,逐步形成重大信息权威制度,创造信息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五是生产者经营能力培育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鲜活及小宗农产品产销实现了高度市场化,但农民仍然只是被定位于“生产者”,生产者经营能力与市场化不匹配是导致“菜贱伤农”频繁重演的重要原因之一。抓经营要培育农户主体,只有作为市场供应一方的生产者懂经营、会经营,农产品市场才会更加成熟,市场的波动才会减少。加大农村经营型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重点提升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这三类生产者获取信息、树立品牌、直销配送和田头窖储四方面经营能力是培育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关键。

此外要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大部分鲜活及小宗农产品流通都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产销地多级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或超市等诸多环节,其中产地市场是农民走向市场的第一窗口、销售农产品的第一场所、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和农产品流通的第一环节,但目前我国产地市场总体发展严重滞后。应围绕主产区构建三个层次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一是建设一批部级专业产地市场,使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二是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地市场,形成区域内价格、信息和物流中心;三是建设一批农村田头市场,着眼于提高农户议价水平,实现农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

鲜活农产品范文8

关键词:农超对接 鲜活农产品 流通模式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

(一)流通规模大

我国农产品总量高,居世界首位,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消费,更希望能吃到最新鲜的最自然的产品,所以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由于地区经济结构和气候条件不一样,我国农产品基本上是各地各自生产,全国范围内流通,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区域的人民都希望能吃到各地农产品。因此,农产品流通中,原产品占了70%以上。

(二)流通渠道多样化

我国鲜活农产品大体有以下几种流通模式:农户+小贩+批发商+终端零售、农户+龙头企业+批发商+终端零售、农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商+终端零售、农户+专业合作社+超市。从这些流通模式中可以看出,批发商在渠道中还占有主导地位,我国有超过70%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要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终端环节通过农贸市场销售的在80%左右,进超市销售的比例不到10%。农产品通过农业合作组织销售的比例偏低。

(三)流通环节较多

从目前存在的渠道模式中可以看到,批发市场在流通环节中还是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要解决农民的生产与销售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就要依赖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经过多个环节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比如瓜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一般要经过产销地的批发市场、加工企业、中间商贩等多个流通环节,肉类产品流通也要经历“养殖生产者-屠宰加工企业-批发配送-消费地市场-零售店、农贸市场、餐饮酒店”多个流通环节。

基于农超对接的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特点

(一)农超对接有效减少了流通环节

目前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为“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这是一种产销一体化的新模式,超市方通过专业的合作社与农户产生关系,直接下到田间地头岸边,看产品、谈价格、签意向书,向合作社进行采购。这种方式使得流通渠道扁平化,尽量压缩层级即传统批发诸多的中间环节,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了成本。鲜活农产品可以以快的速度进入市场,提高了市场流通速度。

例如杭州华润万家通过利用自身这个大平台,建立全国销售网络,为浙江各地消费者展示各地优质丰富、价廉物美、鲜活安全的农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起对接农产品包括蔬菜,衢州柑橘,江山西瓜,慈溪杨梅、蜜梨、葡萄及阳澄湖大闸蟹等十多个基地,其中基地的水果销售额已占水果总销售额的50%以上。

杭州华润万家与浙江宇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多年的购销合作关系。2009年,华润万家正式将宇航定为“华润万家蔬菜定点种植基地”。杭州联华华商集团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各门店依托各个对接基地直供的优势,在杭城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销售的蔬菜价格普遍比农贸市场低15%。对稳定杭州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该公司也与绍兴市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行农超对接,以拓宽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成本,扩大产品影响,实现优质优价。

(二)农超对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

合作社也可以反向通过该行为组织社内农民进行符合市场需要的生产。农业企业可以直接从超市获得市场信息,了解到市场需求“该种什么,该种多少”,避免盲目种植,保持农户收入稳定;同时,通过农超对接,农产品的质量信息更容易被监控,农产品质量更加有保障。

例如浙江省舟山市、台州市等各地市也都通过举办了“农超对接贸易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市场信息的共享,搭建起农超对接平台。多家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签订了《购销合同》或《农副产品购销合作意向书》,超市利用其独特的地位和销售网络承担起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销售问题,同时把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合作社和农民作为参考,保证了种植户的产品能够及时、如数、保质保量地进入超市销售,而且由于缩短中间环节带来的15%到25%左右的利润返还给社员,既保证货源供应又稳定农民收入,从而真正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群众买菜贵”的问题。

基于农超对接的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容易违约

由于农户过于分散,个体的行为都不确定,分散的单个农民无法应对对接相关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预也十分有限。同时,分散农户的逐利心理和淡薄的法律意识使得他们即使与超市签订订单,但面对市场上出现更高的收购价格便难以抵挡诱惑,转而将照单生产的产品卖给出价更高的收购者,从而形成违约。

(二)本地种植成本高导致价格无优势

由于各地市农产品合作社的产品品种还较为单一,产量也较小,规模效益很难产生。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在管理、种植方面存在很多盲点。某些农产品由于本地种植成本高,价格上不具优势,甚至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超市宁可舍近求远选择外地农产品。

(三)农超对接门槛高

超市对于进场的农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但由于采购量巨大,又很难对每批农产品都做到细致的检验。因此,在“农超对接”过程中,超市往往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具有相对完善的检测设施和质量监管体系,因而导致“门槛”高。这就要求农业企业在农业设施、检测设备以及科研人员方面等软硬件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投入。

(四)仓储与物流滞后

要发展“农超对接”,超市还需要解决“仓储”与“物流”两大环节。在仓储环节,由于运输距离较远,为了降低成本,一次配送货量必然较大,需要具有合适的场地进行存放,而且这个场地根据农产品仓储的要求可能需要冷藏,同时还要在这个商品的保险期内要把商品卖出去,这也是农超对接非常关键的环节。在物流环节,农超对接过程中,合作社要把商品送到仓库,超市要把商品从仓库配送到相应的销售门店,这个环节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撑。这个冷链是全程的,包括仓储、配送和门店销售过程,而当前浙江省在这两个环节都还比较落后。而鲜活农产品很多属于易耗品,最害怕长途跋涉而影响新鲜度,每年由于远距离和冷链设施物流的不足,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平均大于20%。超市从采购的角度来说,也更愿意就近采购。

(五)消费意识不高

农业基地与超市直接对接,缩短中间环节,是一种解决目前农产品流通环节过长、过多的理想模式。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农超对接”能够降低连锁超市15%左右的流通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农超”菜品质更优。根据浙江省目前的实际情况,当前消费者大多品牌意识较低,以消费大众菜为主流,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消费理念的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优化浙江省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系统

加强鲜活农产品冷藏冷冻设施设备投入,对部分鲜活农产品实行强制性冷链流通,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建立鲜活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尽可能实现产销无缝对接。从压缩“供应链”的角度,重点做好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引导鲜活农产品企业或超市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布局,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采取多种形式增强鲜活农产品深加工配送能力,提高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可建立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提供农产品存放、深加工、分级、包装的指导,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针对浙江省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高增长和高分散性并存的特点,应积极鼓励其他资本进入,发展有独立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农产品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契约物流等模式。将超市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降低超市自身压力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产业弹性,使系统总成本最小。

(三)降低超市进场门槛,建立长期对接关系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适当向合作社偏斜。严禁超市向合作社收取不合理费用,超市应严格按照协议规定的结算方式收购生鲜农产品,严禁随意拖欠货款,尽量缩短账期。鼓励超市和合作社签订长期对接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如不遵守,政府应给予黑名单警告。

(四)丰富货源品种,提高价格优势

对接的专业合作社要尽量挖掘本地特产,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丰富货源,同时依靠农业科技适当降低种植成本,从而为本地农产品积累价格优势,能尽可能多地保证市场供应。应积极探索建设4PL物流基地,将市域、省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围绕城市CBD超市商圈,建设鲜活农产品综合物流基地。通过EDI、RFID、SCM、VMI、ERP等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供货及物流信息的全面共享,用产业的规模化与集聚化降低地产鲜活农产品的成本,形成比较优势。

(五)培育农民诚信意识,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对农户签约进行专门指导,设置诚信奖项,引导鼓励农户遵守合同,诚信履约。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带农民进超市,给农民看成果,培养品牌意识,树立榜样,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其荣誉感,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二是积极建立农户“信用体系”,设立农户“信用档案”,对于恶意违规的农户实施“清退”制度,及时向市场进行公布,形成制度约束力。

(六)强强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鼓励目前大型的连锁经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与目前较大较成熟的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大力探索鲜活农产品与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合,积极与京东、淘宝等电商进行对接,开展网上签约和交易试点,实时对外供求信息,鲜活商品网上订货。通过开拓市场平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建设线上订货线下配送网络,形成一个服务体系健全的网上生鲜商品购物平台,使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能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最终成为一种省域品牌。

结论

总之,浙江省作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长三角的南翼,完善其农超对接模式对于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当前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中还存在着农民违约、农产品价格无优势、农超对接门槛高、仓储与物流滞后、消费意识不高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系统,多种形式增强鲜活农产品深加工配送能力,降低超市进场门槛,丰富货源品种、提高价格优势,培育农民诚信意识、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强强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才能更好地优化“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最大力度地形成产供销多赢的局面,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三方受益 杭州“农超对接”销售模式闯出一片新天地[N].浙江在线,2011-8-29

2.农菁.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启动[J].农业知识,2009(8)

3.朱永波.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问题和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宋超等.“农超对接”现象浅析[J].物流技术,2010(9)

5.沈敏.“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上海农村经济,2011(4)

6.刘和爱.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安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周发明.中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5)

鲜活农产品范文9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绿色通道 管理 思考 措施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河南地处中原,素有“九州通衢”、“中原通则天下畅”之说,地理优势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交通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第一位,为河南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河南高速公路从2008年1月开始实行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免征车辆达几千万台,免收通行费几十亿元,降低了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支出,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南菜北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全省“绿色通道”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当前“绿色通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1.1“绿色通道”车辆认定难

国家交通运输部虽然制定了《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交公路发〔2009〕784号):“畜禽、水产品、瓜果、蔬菜、肉、蛋、奶等的深加工产品,以及花、草、苗木、粮食等不属于鲜活农产品范围,不适用绿色通道运输政策。”2010年11月份将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列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交公路发〔2010〕715号),但由于鲜活农副产品种类过多、范围过大,文件规定有过粗和操作性较差,加之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一些难以判别的诸如核桃、板栗、活小鸡仔、鸭仔等,造成认定难。

1.2“绿色通道”车辆验货难

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政府关于绿色“通道政策”的有关规定,所有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都需要接受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查验,属于合法装载的“绿色通道”车辆方可免费放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收费站“绿色通道”车辆验货只能依靠人工,实行开箱验货,正常情况下每辆车验货大概需要20―30分钟,遇到一些密封罐车和厢式货车,验货则需要40―60分钟。如果需要卸货检查,验货人员往往要在高高的货车上爬上爬下好多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验货时间长,效率低,精度差,过往司乘人员对此很有意见。如果司机对验货工作不配合,则会进一步增大收费人员工作难度,影响收费站运营效率。

1.3“绿色通道”车辆收费难

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装载空间是否达到80%难以界定,混装的农产品不超过车厢容积的20%难以界定,只能靠人工目测。一些不按章缴费的车主或司机,经常以我省不落实国家“绿色通道”惠农政策为由,在收费站寻衅滋事,蓄意堵塞收费车道,甚至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投诉,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收费征缴矛盾有增大的趋势。

1.4假冒“绿色通道”车辆处罚难

虽然国家“绿色通道”政策规定要严厉打击假冒鲜活农产品、超限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等违法行为。而收费管理部门是企事业单位,不是执法主体,无执法权和处罚权,造成假冒“绿色通道”车辆或恶意超载的“绿色通道”车辆日渐增多。

2当前假冒“绿色通道”车辆常用的伎俩

2.1货物混装逃费法

同一辆车上既装载符合规定的农副产品,也装载其它货物,具体方式就是在车厢四周用整箱整箱的新鲜水果或蔬菜做伪装,而货箱中间则装载着其他非“绿通”货物。这种方式一度十分猖獗,在南方蔬菜产区,甚至出现了专业的装货一组,专门负责帮助车主和司机按照这样的方法装货,以图顺利过关。但随着“绿色通道”管理手段的日益完善,这种逃费方式正在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蔽、更加巧妙的逃费方式。

2.2大箱套小箱逃费法

也就是大箱子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小箱子,装货时现在底层装载一层符合要求的农副产品,然后将装有其它货物的小箱子放入,再用农副产品将大小箱子之间的空隙填满,然后打包。这种“大箱套小箱”的逃费方式是很难发现的。

2.3同箱不同货逃费法

就是从外表看装载的货物箱子都是一样的,甚至连上面印制的标签也相近,但里面装载的货物却不相同。在某些地方已经形成由车主、货主、甚至生产厂家参与其中的制假逃费“产业链”,给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验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如何治理假冒“绿色通道”车辆

3.1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为堵塞漏洞,我们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管理规范化办法》和《“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明确了优惠政策的范围、认定标准和操作流程,完善了“绿色通道”标识,规范了查验手续,并为交通量大的省界收费站设立专门的验货点,将“绿色通道”车辆分流到邻近服务区进行检验,确保省界收费站的安全畅通。

3.2不断深入探索,积极总结经验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针对绿色通道验货问题总结探索出了“一问、二看、三查、四严”的工作方法。

3.3加强省际协调,建立联动机制

为有效遏制假冒绿色通道车辆逃缴通行费的不法行为,加强收费稽查特情信息交换,提高联合稽查以及应急保畅能力,确保京港澳高速这条南北大动脉的高效畅通,实现双边、多边互惠互利合作。2009年,我省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与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湖北省签订京港澳高速公路“三省六站”信息交流协议,三方一致同意建立省际收费站信息交流合作平台和定期会晤、经验交流机制。目前,这一机制已经在实际工作中见到成效。

3.4推进技术进步,完善验货手段

为提高“绿色通道”验货的准确性,我们在充分学习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有关科研部门、厂商合作,研制出了卓有成效的“绿色通道”现代化验货设备,并在实际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5建立激励机制,构建监督网络

公司制定了内部奖励办法,提高了员工打击假冒“绿色通道“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举报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对提供准确举报信息准确的举报人给予2000元的奖励,同时要对举报人情况进行保密。

3.6建立信誉体系,实行诚信服务

我公司对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的路段设立通行车辆“黑名单”制度,将连续两次假冒“绿色通道”车辆的信息列入河南省“绿色通道”车辆“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车辆禁止从我省所辖收费站驶入高速公路。同时,通过协调相关单位、加大相应宣传等措施,对列入“黑名单”车辆实行重点检查,增强惩罚、威慑力度。

4对“绿色通道”管理工作的建议

4.1建立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资金直补机制

由于绿色通道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政策改为鲜活农产品资金直补制度,即采用对农户或养殖户种植或养殖鲜活农产品直接补助资金,如同粮食直补政策一样,这样能够让农民直接得到实惠,保护了农民发展农产品的积极性。绿色通道车辆仍正常缴纳通行费,国家每年在收取的通行费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相关税费,这样就能平衡相关方面的利益,又保证了惠农政策的落实。

4.2加大对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尽管目前很多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和相关科研企业不断加大对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但局限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的限制,很多验货设备的性能不能达到绿色通道管理工作的需要,建议国家和有关部委加大对研制和开发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4.3对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的企业给予补助或延长收费年限

鲜活农产品范文10

【关键词】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深入进行研究。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模式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能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何针对宁夏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配送模式,对于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

从理论上讲,物流系统由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主体系统主要包括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我国主要指农户),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包括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户,农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零售终端比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的种种技能和技术,保证生产据点、物流据点、配送路线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1.1 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近些年来,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吴忠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投资达206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060万元,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达34323平方米,经营果蔬品种达100余种,年客流量达912万人次,年成交额2.5亿元,年成交量为3亿公斤,是吴忠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位居宁夏第二农产品集散中心。宁夏中卫宣和禽蛋专业批发市场位于中卫县东南部的宣和镇,占地面积40余亩,市场面积10330平方米,市场年客流量达3万人次,年交易量2万吨,其中禽蛋交易额2亿元以上。宁夏中宁县枸杞产地批发市场位于中宁县北环路,市场辐射宁夏、新疆、内蒙、陕西、河北、湖北、山西等多个省区,日客流量达2000人,日交易量70吨以上,旺季日成交额达200多万元,年交易额1.4亿元。宁夏灵武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位于灵武市郭家桥乡,市场屠宰的牛羊肉产品远销除海南,等以外的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日均客流量达4000人次,高峰期可达1.5万人次,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该市场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牛羊肉及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作为承载宁夏省主要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核心形式,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即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对批发市场的仓储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忽视这方面的建设,直接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时间过长、损失率较大等后果,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1.2 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目前,对于宁夏省农民出售产品而言,农村信息服务点、电视、广播和电话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据统计,我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自2005年就已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工程,截止2006年底,顺利解决了20乡镇不通光缆,91个乡镇不通宽带的问题。宁夏在187个乡镇已经全部通光缆、通宽带的基础上,用3至5年时间解决所有行政村宽带接入问题,在2007年年底,通光缆的行政村将达600多个。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基本形成,在全区内形成了多条信息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点,定期采集农村生产动态、供求、价格、科技、灾害、疫情、气象、农民收入等信息,形成了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信息采集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核心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尽管近几年宁夏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农业来说覆盖面有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一是用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资金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电脑网络只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中,几乎没有农民为出售产品而购置电脑上网。目前,宁夏省内已有的农业物流专业服务网和各地市的农业信息网与县市一级、有关大中型企业联网的不多,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几乎处于空白,这些都对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碍。二是电话虽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丰富且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富裕户和农村专业户的经营中较常使用。是三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中间商中,目前仍处于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信息技术初级阶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很少得到应用,冷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2 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配送组织现实模式

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依据宁夏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出以下四种物流配送模式。

2.1 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销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品种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这种模式的配送中心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基本上没有冷库、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

2.2 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配送模式的货源全部来自自有基地生产的产品,所以货源相对比较稳定,反应快速、灵活,能够更好的满足农产品基地在物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能更好地保持鲜活易腐农产品的新鲜度,能更快速、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在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不必承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的谈判成本,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

2.3 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连锁企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典型就是超市自建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我国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提升超市的人气,从而带动商品整体营业额的增加,这种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更高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优选、包装、深加工,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超市的进货成本,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采购价格,高效地配送,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损耗,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减少连锁店的存货和损耗。

2.4 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运输、仓储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货源的供应有组织保障,公司与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构成较为稳定和长期的交易行为,各节点的彼此信任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由于单个农户的种植规模比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品质和规格不均等,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加之交易成本高,因此单个农户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客户的需求,而通过公司、基地、协会有组织的货源的供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双方合同形式,详细规定品种、数量、包装规格、等级、运输时限等内容,并且双方企业一般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比较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合同双方对于合同履行所负有的责任也很明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鲜活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同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 吴海鹰、陶源、马学茹.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008

[3] 李学工.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农业经济,2006-3

[4] 陈清华,王朝良.特色农业发展管理实证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7-1

[5] 李学工,刘伟芳.论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的管理系统.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4

鲜活农产品范文11

[关键词]消费者 超市 生鲜农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1995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体现出示范区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设施化发展的四大特点。2001年至今,在政府和超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各大城市开始逐步进行“农改超”(农贸市场改超市的简称)计划,这一举措使得对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而为研究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土壤和背景资料。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研究,能对滁州市及我国部分中小城市的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提供参考依据,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更好地思路。

一、滁州市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由于滁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超市成为生鲜农产品的主要供应渠道,并逐步取代集市、菜市。这是一个消费者从追求数量满足的时代过渡到更讲究产品质量的时代;消费者对各种食品的营养搭配、安全系数、保健功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交通的便利又增加了市民对购物的方便、缩短做饭等家务劳动时间的要求;超市商品的丰富、购物的方便、生鲜农产品的安全保障等迎合了经济发展之后的社会需求。生鲜农产品的超市直销形式,能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并保证消费者能得到自然、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引发了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渐从过去追求生鲜农产品数量发展到追求其质量安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国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心以及消费者的行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为了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但是农超对接主要在人口密集、超市众多的大中型城市进行推广,从推广的效果看,目前通过该方式流通的产品占整个市场生鲜产品的比重不足15%。通过这个数据,我们看到了农超对接发展的现实,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未来超过85%的行业成长空间。因而在现阶段,正确把握和对应不同消费者的嗜好和消费倾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逐渐成为必然趋势

生鲜农产品具有地域性、易腐性和不易贮存性等特点,在经营上又表现出购买频率高、购买数量多和集客性强等特征,这些特点和特征使得在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出现一定困难,并面临着流通性较强的小摊贩和农贸市场的竞争。但超市独特的经营模式决定了销售生鲜农产品具有优质、安全、明码标价和信息透明度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同时超市提供的生鲜农产品种类多,可选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这一形式必将迅速发展并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首先我们就超市的发展状况来分析。超市低价格的销售策略,产品包装加工技术的提高及管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超市成为居民购物的首选场所。超市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个能提供方便又快捷的一站式购物场所已广受人们的欢迎。随着滁州市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小超市逐渐被淘汰出局,规模化、品牌化已是现代超市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由于滁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超市成为生鲜农产品的主要供应渠道,并逐步取代集市、菜市。这是一个消费者从追求数量满足的时代过渡到更讲究产品质量的时代;消费者对各种食品的营养搭配、安全系数、保健功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交通的便利又增加了市民对购物的方便、缩短做饭等家务劳动时间的要求;超市商品的丰富、购物的方便、生鲜农产品的安全保障等迎合了经济发展之后的社会需求。生鲜农产品的超市直销形式,能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并保证消费者能得到自然、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

另一方面我们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年轻人或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会选择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经济收入较高的人也更相信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是必然趋势。经调研发现,平时在家就餐次数较少的人或购买频率较少的人,倾向于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并相信农贸市场最终会被超市所取代。从超市的优势角度分析:一是超市的自身优势,一般我们把竞争力分解为价格高低、质量优劣、品种多少、环境好坏、是否新鲜五个指标,超市与农贸市场相比,价格偏高,质量较好,品种偏少,环境较好等。二是环境优势,国外连锁零售集团的进入、零售业政策放宽、物流配送技术的进步都为超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就使得超市介入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成为必然。就当前现状而言,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自身优势主要表现在质量安全、购物环境和交易公平上,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在规模上和比例上都会增加,也表明了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会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目前,超市面临着两方面的竞争:一是农贸市场中的个体商贩,二是连锁超市的同行之间,其中客流量是超市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超市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整体形象和效果达不到预期,如投入产出比相差悬殊,入不敷出、生鲜商品损耗数量大,管理控制难、企业未能有效地形成自身的产品开发及规划指导能力,多数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实力较弱,开发基础和能力有限。但是农贸市场经营方式也有其弊端,由于农贸市场准入机制的缺乏,生鲜农产品在进入农贸市场销售之前基本上没有经过质量安全检测,待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农贸市场的经营条件简陋,环境卫生条件普遍较差,严重阻碍了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由于市场主体的多样化,相关部门很难对他们实施有效管理,税费的征收存在很大困难,存在严重偷漏税现象。因此,农贸市场不仅不能成为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推动者,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其阻碍者。

因此虽然超市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可超市拥有农贸市场不具有的优势。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农贸市场不能满足消费者生鲜消费的安全性、多样性、便利性、舒适性等要求;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超市不断优化生鲜农产品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商品质量。在食品安全重要性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大城市地区生鲜农产品经营超市化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三、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调查出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消费者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我们们发现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家庭规模、就餐形式以及是否家庭的经常购物者这七大主观因素是影响到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主要因素。

首先研究发现女性购买者追求完美,她们的行为具有浓厚的感彩,并且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相较于男性更多的于超市消费。年龄上调研结果表明相对于年龄较大者,超市对青年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这调查结果与这一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更易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联。而经济状况的影响表现在一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收入与消费者是否选择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收入越高,消费者去超市购买的概率就越大。另外教育程度和消费者是否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也具有正向关系,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概率越大,教育程度越高,食品安全意识越高。家庭人口数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另一大因素。家庭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量。在滁州市三口之家结构是比较年轻的家庭,他们的消费观念比较现代化,乐意去超市购物;而在家庭结构比较复杂的家庭中,购买者一般购买数量多,更愿意去农贸市场购物,因此选择超市购物的比例较小。并且调研发现经常在家就餐的消费者会更愿意去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而不经常在家就餐的消费者则很少去超市购物,他们会选择快餐或是餐厅就餐,就餐形式的不同导致消费者超市购物的意愿和次数有差异,就餐形式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概率。最后调查表明家庭的购物决策者能比较准确的反映消费者购买地点的选择和购买频率。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滁州市婴幼儿性别比为103.16(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对应的男婴的数量),也就是说女性在家庭购物决策者中居多,仍是超市购买行为的主导者,对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满意度评价会对整个家庭的购买产生明显的影响。

然而除了主观上的因素,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许多外界因素如参照群体、生活圈子、消费政策、消费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从而影响其实际购买行为。

四、结论

以上对滁州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的研究,分析其购买的影响因素,对其他城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提升超市经营效益,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超市和农民共同的努力。因此政府、超市和生鲜农业生产者必须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最后根据我们的研究也在此向政府、超市以及农业生产者提几点关于加强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超市和经营生鲜农产品企业的扶持。加快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进程、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大对超市和生鲜物流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证认可体系、加强关键控制技术的推广力度;超市应进一步优化生鲜流通环节,提高生鲜竞争力。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降低经营成本、加强超市管理创新,提高运营效益;农业生产者应树立品牌观念,实施差异化营销

参考文献:

[1]石朝光,王凯.影响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决策的产品特征因素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1,(1).

[2]丁钰明.城市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农业大学,2008.

[3]赵晓飞,杨英.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调查[J].财贸研究,2009,(2).

鲜活农产品范文12

关键词:鲜活易腐品;运输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U16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02-02

鲜活易腐货物是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外贸物资。它的组织运输问题是当前社会一个热门的话题,而鲜活易腐货物的运输本身在物流运输中也占据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家将重点建立健全鲜活农产品高效、平稳、安全、有序的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体系示范试点建设将带动全国农产品。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产品,将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链接,加强流动模式之间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创新和完善市场链和布局的流量,提高流通组织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并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成为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保证。

一、鲜活货物定义以及分类

1.鲜活货物定义。易腐货物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制冷、加热、保温、通风、上水等特别措施,并防止腐烂材料变质或病残死亡货物及托运人认为须按鲜活货物运输条件办理的货物。鲜活货物按其自然属性分为易腐货物和活动物两大类。易腐货物――肉、鱼、水果、蔬菜、冰、鲜活植物等;活动物――禽、畜、兽、蜜蜂、活鱼、鱼苗等。

2.鲜活货物的特点。①季节性强,运量波动大,季节性生产的绝大部分农副产品都属于鲜活货物,如:水果集中在第三、四季度,水产品集中在第一、三季度。目前,还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这就造成了鲜活货物运量时多时少,运输计划难于预测,给组织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②时间要求紧迫,组织工作复杂,鲜活物大多数是有生命的物质,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对温度、湿度要求极高。因此,鲜活物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达目的地,才能减少损失,获取最大利润。

3.冷藏运输工具。经过保温处理的运输车辆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输工具车不附加冷源的隔热车,在装车前将低温的鲜活物包装好,利用鲜活物自身的预冷来控制温度,依靠隔热层来将鲜活物与外界空气进行有效断开。另一类是运输工具车里附加了冷源的冷藏车。根据冷源的不同,又分为机械冷藏车、蓄冷式冷藏车、加冰冷藏车等三种冷藏车。

二、组织鲜活易腐品运输的注意事项

1.鲜活易腐品的运输现状。易腐货物被公认为是各类消费品的重要商品,只要有住的地方就会有新鲜的生活需求,停留时间消耗不长,但它属于人们的消费热点之一。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和销售,市场需求,据统计分析,易腐货物运输的市场需求很大,易腐货物运输量实际完成的只有运输需求的■。可见,易腐货物运输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②多品种供应,小批量,多样化,扩大农副产品方面,各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易腐货物的流量增加范围的变化。从过去的“产地―销地”单目的地类型的起源货物的方向,起源,分为“产地―集散市场―销地”多个点的分散型的下落的一些过去的,适用于铁路运输长途批量供应,已逐步分散成若干小批量供应的。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和购买习惯的改变,使小批量、多品种、均衡性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优势易腐货物运输的矛盾日益突出。③分布的多样性,易腐货物配送活动的多样化,促进交通运输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随着个体私营企业的比例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抢时间,推动市场更加自觉的强势,运输质量、运输速度、时效性以及运输成本的要求更加严格。

2.鲜活易腐品运输注意事项。良好的运输组织是保证鲜活易腐品质量的前提,鲜活易腐品运输的特殊性,要求保证及时运输。运输承运人应充分发挥公路运输快递、直达的特点,协调好仓储、配载、运送各环节,将货及时送达。冷藏货物运输组织要注意的事项有:注意运输时限、做好装车工作、合理配载、及时运输、认真负责。

三、冷藏运输的经营模式――冷链物流

1.运作工商企业的冷链物流。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体系,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投资巨大,工程维修投资回收期长,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我们。这些企业和社会专业物流企业形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

2.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长期发展和分布的合理形式优化的探索后一种追求,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影响面大的先进的物流,这是提高运营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建立单独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和较长的投资回收期。而对于冷链视频的特性是一样的,所以整个社会的鲜活的交通运输行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打造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易腐货物运输行业的共同分布。

四、鲜活易腐品保障措施的建议

1.国家要整合资金,支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扶持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包括新鲜的农产品加工和配送,冷链设施的重点项目。要引导和支持国有投资公司,建设一批非盈利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食品)生产和市场的商业设施,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为了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过程,提升一些动力,辐射范围广,农产品流通设施项目。税务机关应密切关注蔬菜批发从事国家的实施,为纳税人零售的蔬菜,从增值税政策限制。

2.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建立健全银政合作平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贷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上游供应链的农业企业和农户适应农产品发展、金融产品开发、加工配送、开发新业务、现代支付、结算和交付的市场化,都广泛参与农产品流通体系。鼓励合格农产品市场(中心)、批发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债融资等为中小企业搭建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各类农业相关的安全机制,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企业融资提供安全保障服务。鼓励农业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引导企业、农民和农民合作社和保险业流通的研究和发展,在条件允许的地方给予适当的补贴。

3.认真落实安全措施要素。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冷藏配送中心、农产品、农副产品(食品)市场开发和总体规划的土地和商业网点规划和国土资源部相一致的使用,列入年度土地使用计划的主要供应保障。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政府投资为目的,按照投资(股份)计划,利用公共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食品)市场,永远不会改变的性质和用途。农水循环工程的价格,按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同网同价政策。

4.收费和加强市场监管秩序。加强生鲜农产品市场准入手续费及其他收费管理,规范收费和低收费。在农业市场或控股建设,根据政府投资的法律程序,将包括在地方政府定价目录相关的成本,按照保证利润的原则,政府的指导或政府定价管理,实施核定的费用。发展和改革,工商、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投机,在农产品投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和其他非法行为,规范,确保农业市场的顺利运作。商务部等部门做好外资并购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审查的并购重组。

5.支持新农产品运输政策的实现。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运输,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交通畅通,坚决落实免费电话法律车辆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的政策,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不扣、不罚款、不卸载,“三不”政策,提高运输效率的新鲜农产品,促进区域循环。鼓励符合条件的城市采用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新农产品运输车辆、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工商等部门应加强协调与合作,积极向城市提供畅通的车辆进入城市,为生鲜农产品物流、便捷有序的交通和停车。探索建立农业运输油料保障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农业车辆加油运输。

总之,建立健全、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体制试点示范农产品,加快推进我省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节生产和销售,以及创新流动性的市场链与布局,提高流通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降低流通,降低流通成本,保证市场供给的价格稳定。

参考文献:

[1]关善勇.特种货物运输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Z].

[3]王业军,关善勇.运输组织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