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将进酒朗诵

将进酒朗诵

时间:2023-05-29 18:17:12

将进酒朗诵

将进酒朗诵范文1

程翔老师的《将进酒》这堂课打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模式,教师通过自己的解读,以分析作者情感轨迹(悲—欢—醉—狂)为线索,以朗读指导为重点,两者有机结合。教学目标重点突出,课堂思路清晰,注重提高学生诗歌朗诵的能力。以下我记录其中几个精彩的教学片段。

情境(一)

整体感知时,在品味诗人情感“悲—欢—醉—狂”发展轨迹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四种情感,程老师设计了几个平台,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如读到“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程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悲?”为人生苦短,人生易老而悲。老师点拨联系中国古代的文人,面对永恒的大自然时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尤其有雄伟大志的人当志向无法实现报国无门时更易产生人生易老的慨叹。《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等,历代文人都是这样。

在分析情感发展第二阶段“欢”时,老师有意引导学生自己来理解诗人“欢”的感情,不过在开始的时候设计了小小的悬念:“这种欢乐是出自内心的吗?”“有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你同意吗?”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老师补充了诗人的人生境遇: 42岁被召京城,待诏翰林,后打发至山东,《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对长安三年生活的总结,并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隐含意义是“我有才却没能得到重用”,是自我安慰,是无奈之语,是愤慨。

分析情感发展第四阶段“狂”时,老师围绕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人活在世上,什么不足贵?”“人在世上,什么最值得追求?”重点就“你同意李白追求喝酒一醉方休的观点吗?”展开讨论,借酒来表达心中的追求,感情狂傲实际上是追求自由与个性。

情境(二)

朗读指导一直贯穿在这堂诗歌鉴赏课中。程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样的朗读指导,主要放在对诗句的节奏、重音、感情的指导上。教师精彩的朗读,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激扬的情绪渲染学生,奠定整堂课的感情基调,使学生很快进入诗的情境。

在第一个学生朗读后,强调重点字“将”的三种读音;当第一次齐读时,学生读得太快,老师及时提醒古诗朗读语调节奏要稍缓慢些。在3个女生各自读完后,针对重音、停顿、感情也不够投入等问题,程老师作了细致的指导,“读李白的诗要读出酒味,带着点醉意。李白的诗是激动人心的,吟诵时可以作些技术上的处理,有的字要重读,有的地方稍快些,有的地方舒缓些;有时高亢,有时低沉,这样使吟诵富有感情起伏的变化。当一个学生把“黄河之水天上来”读得感觉是从地上冒上来时,师范读后作了要求“吟诵是以生命投入的,把李白的诗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面对权贵,你要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不满。

那位男生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进行第二次朗读,这次读得很好,不仅得到老师的表扬,还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全体学生再读效果很明显。学生也渐渐放开了胆子,在琅琅的读声中品味着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二、案例反思与评价

在这堂课上,教师的循循善诱激情投入,学生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师生的有效互动,共同构成开放式的课堂。理想的诗歌鉴赏教学应该达到以下两点。

(一)朗读感悟是古代诗歌教学的永恒法宝

程翔先生这一节《将进酒》的课堂教学中,结合诵读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把以往重在分析的教法改为重在朗读的教法。采用了多种朗读:教师精彩的朗读,学生集体朗读,学生单独朗读。整堂课,程先生先后让七位同学朗读课文,又先后让全班齐读3次全文。为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激发他们的诵读兴 趣,老师还加强了诵读指导。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感情洋溢的读声中品味着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二)情感交融是文本师生对话的重要任务

将进酒朗诵范文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曾做过此类尝试。在必修三“祖国土”专题“颂歌的变奏”版块的“文本研习”中,教材曾向学生介绍过六种常用朗读符号,分别为“?重音”“/停顿”“平行语势”“J上行语势”“K下行语势”“―延长”。这些朗读符号有效地辅助学生诵读该版块的现代诗歌。可不知什么原因,改版后的苏教版教材却将该项内容删去。这项有益的尝试没有进行到底,实在可惜。

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入“朗读符号”这一特色内容,并努力将之应用于诗歌教学,以便更好地辅助学生吟诵出诗歌的韵味。下面我将以《将进酒》为例,介绍朗读符号在诗歌吟诵教学中的运用。

《将进酒》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第一首诗歌,这一单元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以指导学生学会吟诵诗歌为主要教学目标。所谓因声求气,是指我们首先要掌握诗歌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所谓“吟咏诗韵”,是指我们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外,更要用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为引导学生更好地诵读《将进酒》,我尝试引入了诗歌节奏、诗歌韵律、语调高低、语音轻重、语速缓急五类朗读符号。

一、诗歌节奏符号

郭沫若曾经说过:“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节奏会把人的感官牢牢牵于诗歌当中。会把读者的思绪的顺序及过程控制在诗歌所要表达的范围内,不会外泄,也不会偏颇。读者可以通过节奏把诗歌中最为深层次的情感展露于外。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每句有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每句有四个节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人们习惯于用停顿符号“/”来划分节奏。据此,学生便将诗歌节奏划分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读着读着,有同学就提出异议:这首诗酣畅淋漓,豪情万丈,一词一拍停顿过多,节奏缓慢,无法读出李白的那种豪放之情。于是大家反复诵读探究,最终后将诗歌节奏划分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三四三四三”的节拍不光加快了节奏,诵读出两组排比长句挟天风裹海雨的气势,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咏叹韵律。

二、诗歌韵律符号

诗歌的韵律主要体现在平仄和韵脚上,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韵脚是诗歌中句末押韵的字,要读得适当长一些,响亮一些。非韵脚的句末字要读得轻缓一点儿,以使上下句音节和谐,整首诗琅琅上口,产生独特的音韵之美。我选用了“”“”两种符号,“”为平韵韵脚,“”为仄韵韵脚。寻完韵脚后,学生们吃惊地发现这首诗居然有六类韵,分别为:

1.来、回(押平水韵中的上平十灰韵);

2.雪、月;

3.来、杯(押平水韵中的上平十灰韵);

4.生、停、听、醒、名;

5.乐、谑、酌(押平水韵中的入声十药韵);

6.裘、愁(押平水韵中的下平十一尤韵)。

探究过后,学生惊喜地发现:韵脚的变化往往也意味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开篇描写壮观的黄河水一去不回,暗含诗人时光易逝的悲叹;随后由人生苦短的悲伤引发及时尽欢的感叹;进而提升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举;接着诗人频频举杯劝酒,酒酣耳热之后,狂放高歌;歌声中,诗人愤怒地喊出:“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情感由狂放转为激越愤懑;最后愤怒之极的诗人彻底癫狂了,提议典裘当马,一销万古愁。六类韵分别照应着诗人六种情感变化:慷慨生悲――转悲为欢――自信豪放――激越愤懑――愤极而癫。可以说,把握了韵脚的变化,也就间接把握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三、语调高低符号

语调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某种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语调感的诗歌,赋予了诗歌不同的韵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吟诵《将进酒》,我们可在了解诗人情感变化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语调来演绎。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情感态度的不同,语调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J),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愤怒、惊叹等语气。

2.降调(K),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沉痛、悲愤,也可以用于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JK),语调曲折变化,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夸张、双关、特别惊异的句子中。

以诗歌前两组长句为例,学生在经过在经过反复吟诵后,确立了这样的语调变化:

君不见黄河之水J天上来J,奔流到海K不复回K。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K,朝如青丝J暮成雪K。

开篇两组长句极有气势,犹如挟天风裹海雨,向我们迎面扑来。前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当,连用两个升调,犹如一浪高过一浪的黄河之水从天而降,极能表现波澜壮阔令人惊叹的场面;后半句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连用降调,暗含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悲凉,一涨一消间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第二句前半句由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人生的渺小脆弱,语调低沉平缓。后半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写人生之短如朝暮之间,语调先升后降,强烈对比之下,更显其悲。

四、语音轻重符号

在吟诵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重音既有语法上的重音,也有强调的重音,还有感情的重音。朗读时,必须区分诗句中哪些词是主要的,哪些词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词从属于主要的词。一般来说,一句诗只能有一个主要重音。突出重音,即可用力重读,也可用轻音来衬托。我们往往用“??”表示重音,读时饱满有力;用“”表示轻读,读时声音放轻放低。

在吟诵“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时,学生反复试读,在语音的轻重上发生了争执,有的同学认为存在两个重音“且为乐”“三百杯”;有的同学则认为只有一个重音“三百杯”。争论不下,学生将裁决权交给了老师。我没有先回答,而是先介绍《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三百杯”的典故:“袁绍辟玄,及去,饯之东城。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并反问学生,李白问什么要用这一典故?经过探究,学生达成一致意见:李白运用郑玄被国家征召后与朋友豪饮三百杯的典故,能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的迫切愿望,此句为主,应着力渲染,重读“三百杯”。为突出这一重音,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为宾,应轻读。此类句子还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为突出重音“留其名”“对君酌”,前句都应轻读。

五、Z速缓急符号

在吟诵中,适当掌握语速的快慢,可以更好地表现诗歌的内容,渲染诗歌的氛围,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激昂、愤怒、驳斥、申辩的地方速度要快一些;平静、失望、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地方速度要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我们可以引入“⌒”来做连音符号,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还可引入“――”来做延音符号,读时声音缓慢延长。

语速的缓急除了感情变化的需要之外,还可从句式的变化上去做探究。例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一句,四个三言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应该快读,让人感受到诗人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接下来由三言变成五言、七言,语速渐慢,以突出诗人发出邀请呼唤的郑重。同样在吟诵“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时,诗歌的句式也发生同样的变化,几个短句忽然加入,让诗歌的旋律加快,让人充分感受到诗人的癫狂之态,要拿千金换美酒的急迫与执着。前三句应一口气快读,读到“换美酒”时语气语调要刻意夸张并停顿,为最后的高潮蓄势。读到“与尔同销”是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万”“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愁之深之重。

将进酒朗诵范文3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借助欣赏李白饮酒图片及《行路难》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觉感受,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话题一代诗仙李白,不仅以其“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铸就一座浪漫丰碑,也以其独特非凡的浪漫个性树起了一面精神大旗,其诗其人都是永远的财富。这样的导入就把学生引进李白的境界里,感受到了李白的潇洒、狂放。

二、学生自主完成解题、了解背景

利用学生手机上网功能,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对文章背景解题类内容,完全交给学生。首先指导学生背诵李白的名诗名句,比如,《行路难》《秋浦歌》《送友人》等十几首诗作,加强文化积淀。然后让学生分组回答《将进酒》的背景。

三、多种形式诵读,整体感知全文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在诗歌教学中尝试多种诵读方法,整体感知全文。首先教师点击课件欣赏配乐朗诵,能够使学生整体把握诗境,感悟主题,感悟审美;然后指名朗读,学生自行探究后,教师指导读法;最后学生自由朗读或齐读全诗,整体感悟。

四、带领学生进行质疑、探究、赏析

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提问方式,学生分组,理清情感变化线索,就会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请举出实例进行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具体分析。方法是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个人独立钻研,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分组对抗赛,促进自主学习

把全班分为两大方阵,第一方阵“太白”,第二方阵“青莲”,两大方阵间开展李白诗作抢背赏析赛。方阵内可以一人既诵又评,也可以一人抢背,一人评。若有问题,方阵内的同学5秒钟内补充有效。背诵范围:凡含数字的诗或与酒有关的诗,均可抢背,短诗全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学习的热情。

将进酒朗诵范文4

关键词: 自主性 诵读 最近生活区 高效课堂

问题再现

教学片段一(《将进酒》研习文本环节)

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出了怎么样的感情?

生: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悲

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生:比喻、反衬

生:夸张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欢 乐

师:钟鼓馔玉不足贵,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和摈弃

这部分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不平 愤激

师: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表达什么感情?

生:狂放不羁

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具体分析。自由讨论

生:悲 乐 愤 狂

师: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这是“一字之妙”,是局部的诗眼。二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教学片段二

进入文章具体研习、赏析环节后,我不再采用把文章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的各部分独立赏析教学模式。改为只提问两个问题:1.你感受到李白喝酒时心情如何?回答要求有理有据。2.你能否用有声的语言把你感悟到的他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呢?

下面展示一个片段:

一生的朗读,只有少数地方,体现出了朗诵的特征。但学生还是在他读完后,自发地给他鼓掌。

师:同学们这么热烈的掌声是对你朗读的肯定啊。应该把你为什么要这样朗诵给大家说说。

生:我认为,开头几个句子,气势磅礴,所以我读得雄壮有力些;“古来”几句,我感觉有些消沉,就读得压抑些;结尾处,我感觉李白是喝醉了,就处理得很狂放。

师:说得太好了。感情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请同学们揣摩揣摩他对诗歌朗诵的处理。他朗诵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鉴;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诵中体现出变化,五分钟时间。

学生揣摩诗句,有的静默着,有的念念有词

生:我认为第一句,表现的是一种巨大的愁闷。朗诵时,应该突出的是惆怅之情,而不是豪放之情。

师:何以言之?

生:开头诗人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下句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起兴的手法。这两个句子要表现的思想是时间流逝太快,一去不复返。这显然是一种面对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无可奈何,是一种青春无法挽留的大悲。

师:精彩。岁月流逝如此之快,这确实是件令人感伤的事。你依照你的理解,给大家朗诵一下这两个句子,好吗?

学生朗诵,读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愁感觉。

师:两位同学,由于对开头的内容理解不同,朗诵时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对这两句,其他同学还有些什么样的认识?

生: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想,李白面对着东流的黄河水时,肯定也是想到了孔子的这句话。所以,我的感觉是李白既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苦闷,同时也有一种警觉。这从后面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等四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李白是因为时光流逝太快,所以在苦闷中反而激发出了一种精神。

师:分析得很透彻啊,而且有文本作为证据。你能把你所领悟的内容朗诵给大家听吗?

生朗诵前几个句子,到“千金散尽还复来”处。

最后的美读环节,由于学生把握了本文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的感情变化,又对朗诵的技巧做了探讨。我请学生自愿朗诵全诗,同学们跃跃欲试,他们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的同学甚至用形体语言再现了当时李白劝酒喝酒时的动作情境,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面对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情景,我激动不已,我认为这首诗我已无须多言,因为学生们已经深深体会到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想象已越过课堂回到了几千年前的颖阳山居。

症结探究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是我在两个班级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可以说是迥然而异。第一种教学设计的课堂上学生昏昏沉沉,索然无趣。第二种教学设计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完全是主人公的姿态。我认为差异的关键是课堂给学生多少自主性。

前一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不少于10个问题,除去我提问的时间和学生应答的时间,45分钟的课堂还剩多少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地读书、思考、感悟呢?

课上设计的问题多了,弄得整篇文章支离破碎,占去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训练的时间。学生常常被我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他们被安排在教师设定好的思维过程中学习,仍是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生的自主性是有缺失的。教育人士指出:做好一切事的原动力是自主。我想学生只有真正做到自主性地去学,做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为重要。

后一设计中具体研习环节只设计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性很大。它没有指定思考的内容,学生就全文读哪里有感觉就说哪里,读哪里感悟深就多说说那里。设计把自主诵读作为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赏析文本的桥梁。

古代文人墨客“情动而辞发”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读者就要“披文而入情”。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诗的情感、气魄、层次、节奏等,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品味出来的。这节课,我用朗诵贯穿始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朗读”,待读准、读顺、读懂后,再“品读”,赏析诗歌内容,最后“诵读”,水到渠成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加以吟诵。

恰当使用自主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让学生由多元感受到逐渐领悟,最后不断内化成为一种语感。

应对策略

反观以上两种教学设计,欲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教学中不总是在同一时间内只提出一个思维空间狭窄的问题,为学生发挥自主性创造条件。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在读文章时,文中与他们生活体验最近的部分往往首先打动他们,这部分就是他们走进文本的契合点。也是他们学习文本的兴趣点。学有兴趣,是学习的剂,学生在欢悦中学习,就能为课堂增添动人的色彩。我在教学《项脊轩志》品读赏析文本环节只设计两个问题(1)归有光居于此的心情是“多可喜,亦多可悲”。诵读课文说说对作者来说,哪些让他觉得可喜,哪些让他觉得可悲?(2)为什么作者觉得可喜,又因为什么觉得可悲?请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最有感触的情节仔细体悟品味并诵读。

学生朗读是将语言活化,将自己的理解体现一种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再机械地强调语调、语速、语气。让他们带着自己对文字的感受来读。读得富有个性。

二、教师提问的问题要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

问题不宜问得过细,过具体,过于琐碎,应有广度和深度。如问“诸父异爨”对作者而言是“喜”还是“悲”?就不如让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哪些让他觉得可喜,哪些让他觉得可悲?为什么作者觉得可喜,又因为什么觉得可悲?

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提出一个问题:是谁挽救了琼珊的命?以此问涵盖情节、人物形象赏析、主体探究等诸多问题,有效地简化了教学头绪,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探究。

教学《雷雨》从故事结局切入,通过赏析人物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大家知道雷雨吗?请大家看一个电影片段。(播放《雷雨》最后的片段)

师:一个雷雨之夜,三个年轻人踏上了不归路,两个女人变成了疯子,傻子,这都与一个人有关,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设计理念】设计目标集中,整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通过赏析剧本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摒弃了条分缕析的烦琐。

三、给学生预留自主活动的空间。

1.少分析、多朗读。教师突出重点精讲,尽量给学生多挤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比教师讲懂的东西要弄得明白,记得扎实。在教学《雷雨》时,我设计了一课时的朗读。先让学生自读,从语言入手揣摩周朴园与鲁侍萍30年后再见时的心理感受。再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情。然后让学生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传神。这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让我感到惊喜。朗读环节让学生充分的占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地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

2.教师让位。在教学《滕王阁序》时我改变课堂小结全由教师完成的做法,改为由我给出总结示例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给的示例,总结全文。

示例:《滕王阁序》一文是景与情的统一;(内容方面)是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情感方面)

【参照】神与形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内容方面)

欢快与凝重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情感方面)

四、给学生搭建自主活动的平台。

有时学生也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无奈教师提出的问题“台阶太高”,学生无力解决。这时教师如能给学生搭建自主活动的平台,学生则可上台唱主角。意境的赏析是诗词教学的难点。教学《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我这样设计此环节。先给出部分描述本文意境的词语,如深沉、辽阔,让学生诵读作品感知透过哪些文字感受的?为什么有此感觉?

待学生有体悟意境的能力后,再让学生体悟本文还创造了哪些意境。课外布置学生自主找10首写景抒情诗歌,体悟其中意境并形成文字表述。①体悟到哪些意境?②如何体悟到的?

教学《山居秋暝》时不再以单首诗教学,而是把它与《登高》作比较阅读。教师出示范例,学生续写。教师范例《山居秋暝》——一曲隐者的情歌;《登高》——一首流浪者的心曲。这一教学设计既体现了诗歌整体比读的创意,又设定了让所有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搭建了自主活动的平台。教学设计形式优美,学生活动形式活泼,课文研读的角度丰富。

教学戏剧《雷雨》,让学生自导自演其中的一幕剧。这一教学设计比让学生观看影视剧《雷雨》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建筠主编.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将进酒朗诵范文5

男:金鸡鸣唱送祥瑞,玉犬欢腾纳新福;

女:辞旧鞭炮催春潮,迎新锣鼓闹元宵!

男:各位来宾、朋友们!

合:晚上好!

女:在这元宵佳节来临,阖家团圆之际,带着对亲朋好友的问候,带着对未来美好的祝愿,我们欢聚在这里;

男:今晚,我们在这里举办闹元宵晚会。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声、精彩的朗诵、优美的舞姿,歌颂甜蜜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

女:首先,有请市委书记作新春致词,并宣布晚会开始!

男:有请!

(男)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就连节日里也有很多美味的特色食品,如:粽子、饺子、年糕、元宵…。说说你元宵节最爱吃的是什么?

(女)当然是元宵啦!这香甜的元宵里,不仅有对甜蜜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有对亲人浓浓的美好祝福。

(男)说的太好了!请欣赏歌曲《卖汤圆》演唱:画儿

(男)玉犬欢腾春又春,幸福吉祥旺旺旺!狗以它的忠诚、灵性成为人类的朋友!狗年来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吉祥。狗年说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给节日增添了喜庆。请欣赏由雨影为晚会创作的美文《狗年说词》,朗诵:慢斯

(女)今夜星光灿烂,今夜灯火辉煌!朋友们,笑语欢歌中,这里成了献花的海洋,成为充满爱的温馨家园。请欣赏对诵:《今夜让爱来临》作者:阿紫 朗诵:静水相随

(男)我从万里冰封的北国走来,捎上林海沉实的气度,捎上雪原壮阔的胸怀;

(女)我从玲珑秀美的江南走来,唱着轻柔婉转的采莲曲,穿过风华绝代的古琴台。

(男)我走来,为了与你的约定;我走来,为了鲜花的盛开。相逢是一首最美的歌,相逢是一首最真的诗。

(女)我走来,为了那段情缘, 我走来,任凭心潮澎湃。 缘分是一幅最美的画,缘分是一章经典的文。

(男)友情如酒,歌声如海! 朋友,干杯!

(女)友谊长存,真情不改! 朋友,干杯!

(男)请欣赏美文《三杯酒》朗诵:梦邀无语

(男)朋友们!在这欢乐的节日里,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和着欢快的节怕,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请欣赏歌曲《祖国你好》演唱:

(女)当北国还是白雪皑皑的银妆世界,南疆早已是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元宵佳节之际,让我们走进彩云之南,品位一番那绵绵的云南雪。请欣赏美文:《云南雪》作者: 朗诵:

(男)今夜,我想你到无法入睡,那思念的火越来越烈,快要把我烧得崩溃。我是一只寒号鸟 ,在感情的冬季随风飘摇。爱人啊,在春天回来前我要把你找到。请欣赏歌曲《寒号鸟》演唱:

(女)冬去春来,春天的草原翠草丛生,不知名的小花争奇斗艳;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马儿嘶鸣牛羊儿叫…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请欣赏: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演唱:

(男)我梦中的月亮在水中。那是一条日夜流淌的小河,长长的,窄窄的,玉带一样穿行在草丛和林中。在夜晚,当月光舒缓地投向那一片水中的时候,小河就是那银河遗忘了九天。请欣赏美文《我心中的月亮》,作者: 朗诵:

(女) 友谊是桥,茫茫人海,风雨人生,使两颗孤寂的心不再寂寞;友谊是缘,是一种相知、相惜、相互理解的真挚情感,使世界变得美丽。请欣赏美文《友谊是缘》作者:北落师门 朗诵:

(男)春天来了!我将与谁共度春天?裙儿轻轻飞还在眼前,我已经开始想念;你的裙儿轻轻飞,越飞越远,飞出了我的视线,爱与愁密密绵绵,回不到从前。请欣赏歌曲《裙角飞扬》演唱:

(女)春天来了!迎春花以她特有的姿态和拥抱春天的胸怀早早地开放了.黄色的花蕾和花瓣在缺乏色彩的冬天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和风情. 在迎春花盛开的季节里,我遇到了春天的守门人.在言语失去色彩的世界里,我听到了自然之声和生命的旋律.请欣赏美文《迎春花》 作者: 朗诵:

(男)守望一冬的瑞雪,在开春最初的日子里飘然而至。而在溪畔、泉边、草丛、林间,处处已可闻到大地深处初春的絮语。请欣赏美文《黄山春雪随想》朗诵:

(女)岁月隔不断我对你的思念,我祈祷那没有痛苦的爱;我祈祷留下孤独的我,走向天涯走向海角。我象那一只火鸟无声地燃烧,我要唱那那一首歌谣,伴我天涯海角。请欣赏歌曲《我祈祷》演唱:

(男)走在人生的路上,人们时常会涌动着一种叫作挂念的情感。有人说思念很痛苦,可我却觉得思念如瑰丽的诗,如甜蜜的梦,如香醇的酒!它让我不再孤独寂寞。思念你的感觉很美很美,挂念你的感觉真的很美很美……请欣赏美文《挂念》 作者: 朗诵:

(女)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开放着许多绚丽的奇葩。评剧是我国北方流传的一大剧种。辛凤霞、赵丽蓉、小白玉双…是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名家。接下来请欣赏评剧《刘巧儿》演唱:

(男)网的那端走来漂亮的你,网的这端走来潇洒的我。于是一颗爱的种子悄然的萌发。但这种超越友情、跨越时空的爱恋却难以逾越现实的阻隔。我在这端深深地把你凝望,你在那端默默地把我思念。正是“真爱无言、大爱无声”!请欣赏美文《大爱无声》作者: 朗诵:

(女)多次见你,似近又似远。红红的结,长长的结,你是祖国的经纬,又好似黄河长江的血液;如果我是织女 ,我就用冬的雪洁,春的绿意,夏的火热,秋的硕果,编出中国的辉煌,结出中国的吉祥!请欣赏美文《中国结》朗诵:

(男)如果说评剧是我国戏曲舞台上的一枝月季,那么豫剧可以说是一朵盛开的玫瑰。常香玉、牛得草是大家喜爱的豫剧名家。喜欢豫剧的朋友们,今晚我们为您安排了豫剧名段儿《谁说女子不如男》,有请 为大家演唱

(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我们的国花,她象征着富贵吉祥!让我们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吉祥!请欣赏歌曲《牡丹之歌 》演唱:

(男)元宵佳节,全国各地,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各种民间庆祝活动热火朝天。跑龙舟、划旱船、舞狮子、闹花灯;唱大戏、扭秧歌、踩高跷、逛庙会...到处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请欣赏舞蹈《八戒背妻》表演:

(女)金鸡鸣唱送祥瑞,玉犬欢腾纳新福;辞旧鞭炮催春潮,迎新锣鼓闹元宵!朋友们,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新春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更美好!请欣赏对诵《祝愿明天更美好》作者: 朗诵:

(男)并蒂的花儿竞相开放,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迎着那长征路上战斗的风雨,为祖国贡献出青春和力量。

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请欣赏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演唱:

【结束语】(《难忘今宵》音乐中)

男:朋友们,晚会就要结束了!我们举办这台晚会,不仅是为了丰富节日生活,增进友谊;也是为了净化网络聊天环境,打造温馨绿色家园。感谢来宾、朋友们的光临!感谢所有晚会工作人员和演员的辛勤努力!谢谢!

将进酒朗诵范文6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二、读课文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将进酒朗诵范文7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一、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时,适时地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地、自主地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口语训练时,我注重创设了多种情境,比如在一年级《我会拼图》这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创设小红拼图的情境(出示CAI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动手拼图时,播放悠扬的音乐,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激发创作灵感;在练习说话时,设计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旨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小主人的自豪与快乐,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加强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口语训练,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语言。领悟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实践证明,加强口语训练,就是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理论上是承认读的重要性,就是“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讲的多,学生读的少,甚至常常出现“以讲代读”的偏向,把学生朗读的时间挤掉了。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熏陶培植语感,吸收课文中丰富的营养,在熟读中获得记忆,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下面两个朗读教学环节:

“去枝减叶”读。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做到不添字,不错字,读通这一节。在此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读诸葛亮说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许,旁白部分去掉不读。由于去掉了旁白,学生朗读时读得十分紧凑,读出了对话的语气。

“添油加酱”读。首先,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动作、表情等,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把第二小节变为――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不怀好意地)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想,周瑜又要玩什么把戏了,他稍加思索)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拍了一下大腿,竖起了大拇指)说:“对,先生说的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御。”(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所料,他又要为难我了,我就来个将计就计吧。于是)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试探地)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周瑜(想,你在说大话吧!他一本正经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拍了一下胸脯)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想了想,补充)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十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出示课前写好这段话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一组读诸葛亮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话,中间的旁白及括号中加进去的内容由教师读。教师读得绘声绘色,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因此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加强口语训练和语感的有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上面的例子根据课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对课文作了先删后添的变动,通过“去枝减叶”,学生角色朗读时好好像就在面对面地说话,真正进入角色,读出了对话的语气,体会到了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思想活动;而引导学生“添油加酱”的过程其实就是由表及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通过“添油加酱”的朗读,学生反复对话,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从而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这就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上乘境界。

三、加强背诵

将进酒朗诵范文8

一、朗读中体会文本的色彩:在感悟中漫溯

在朗读中,重读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使之突出,能解读文本作者在文字间所赋予的情感倾向。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春酒》: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进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重读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八宝酒的垂涎欲滴。“偷偷”表现了“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好几回”是指多次,足以看出母亲的八宝酒对作者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了“我”的可爱。在这慢慢的朗读中,我们感悟到了作者童年的纯美味道。如:胡适《我的母亲》: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且“混”的如此有成就,可见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之大,我们也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这样的朗读,达到了在感悟中漫溯,在漫溯中快慰的目的。

二、品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在引领中沉思

当我们随着文本中的字词句篇去“复活”作者思想时,我们会在作者思想的引领下,去思索作者的下一步动作,下一章节的事情发展倾向。在细细品读意蕴中,达到全身心的共鸣和融合。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但不能把我们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强硬地、机械地传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向导”的作用,给学生这个阅读的主体指出方向。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中激活思维和想象力,给他们创造共振和共鸣的条件。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去思索、去体味、去阐释……

三、细读中与作者对话:在高潮中引吭

细细地品读文本中鲜活的文字,从字里行间倾听作者的讲述和诉说,把自己与作者相关的经历、体验和感悟,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的经历相遇相激、交汇融合,让自己与作者对话,在倾听、思考、求解、共鸣、感叹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例如在《五柳先生传》中,我逐渐让学生理解了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的性格,感受他“箪瓢屡空”的困境,深切体会他“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在与陶渊明的对话中,理解了他精神上的宁静,安贫乐道的洒脱,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学生感觉自己是陶渊明的朋友一样,共同感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共同引吭高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在品读中找到与作者的共鸣之处,才能找到共感,才会不自觉地感受到作品的经典力量,激发我们的精神力量,使我们在高亢力量的鼓舞下引吭前行。

当然对文本的细读体会,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沉淀,才能有共鸣的体会,才能对话自己的人生。在阅读中,要准确及时地借助于一些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体验和思考,用语言、文字等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

四、诵读中张扬生命个性:在自觉中彰显

1.诵读,就是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成诵。对于优美的文字,我们要熟读成诵,并在诵读中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经验彰显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例如小萍同学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一次车祸中,爷爷又拄上了双拐,她感觉到了生活的乏味、苦闷,几近退学。学李白的《行路难》,当读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时,她体会到了自己生活的艰难,以及对现实无所适从的迷茫,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鼓舞了她,使她重新焕发出新的勇气。她说,“虽然前方困难重重,我也要‘长风破浪’‘直挂云帆’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诵读,学生张扬了风采,展示了个性。

2.诵读不是机械地反复地朗读,更不能死记硬背。它是在朗读中更多地通过某些意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其中的文化韵味。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让学生明白词中的这些词语绝不是随意的拼凑,而是一种相关意象的有机组合,词语间没有串联成句子,恰好留下了空白,便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建构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感悟“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

将进酒朗诵范文9

王力勇:莺歌燕舞贺寅虎,火树银花落玉盘。

孟黎旸:瑞蔼祥雾兆盛世,紫气东来迎新春。

张科:2011年,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战危机、保增长,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黄海清:2011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进取,谱写直属新篇章!再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了,在此,我们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

合:“过年好!”

王力勇:其实,每一次聚会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孟黎旸:没错,每一次聚会都会给您送去不同的欢乐

张科: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

黄海清:让我们迎接虎年,迎接挑战,迎接新的辉煌!

合: 直属分局2011年春节联欢会现在开始:

王力勇: 首先有请李素萍局长致新年贺词

孟黎旸:贴春联,说祝福话是我们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而春联、祝福话中包含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吉祥,吉祥预示好运之征兆。舞蹈《吉祥歌》送给大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好运当头,吉祥如意。表演者:管理一科全体成员

舞蹈《吉祥歌》

张科:身为地税人,心系纳税人,聚财为国责任重大,工作酸甜苦辣有谁能晓?有请办税服务厅张建平、陈燕华、郭宝红、蔡晨华为大家表演三句半《咱地税人》,道道咱地税人自个的事。

三句半《咱地税人》

黄海清:作为税收基层管理部门,我们不怕辛苦,不怕劳累,最怕的是工作不被纳税人理解,因为构建和谐地税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请欣赏歌伴舞《懂你》 演唱:张科 伴舞:铁路局幼儿园

歌伴舞《懂你》

游戏环节

(张科、黄海清)

男:海清,你听说过吗?旧社会,结婚洞房做帐,不能说话。

女:是吗?到底咋回事啊?

男:想听吗?

女:当然了

男:好,下面有请综合科王力勇为大家表演单口相声《洞房打赌》

单口相声《洞房打赌》

孟黎旸: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也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们在感慨生命脆弱的同时,不得不赞叹“中国力量”的强大。请欣赏诗朗诵《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朗诵者:办税大厅刘青

诗朗诵《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王力勇: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聚财为国,你我走到了一起,我们相聚直属,在这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请欣赏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领唱:石蕊源、张力允 表演:管理一科全体人员

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游戏环节(2)

张科:下面请大家欣赏的小品,是由业务科根据此次联欢会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具体怎么样?还是先让我们看后再说吧。请欣赏小品《联欢会的早晨》表演者:业务科全体人员

小品《联欢会的早晨》

黄海清:小酒窝总是给人可爱的印象,它总是和微笑相伴,让人陶醉。请欣赏男女对唱《小酒窝》 演唱:管理二科耿冀、孟黎旸

对唱《小酒窝》

张科:春回大地,东风骀荡;碧倾原野,绿满眼眶。这就是人间的四月天,下面请欣赏诗朗诵《你是人间四月天》 朗诵者:计财科刘春燕

诗朗诵《你是人间四月天》

游戏环节(3)

(王力勇、孟黎旸)

男:小孟,看过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吗?

女:看过,十分搞笑、很经典

将进酒朗诵范文10

一、记住今天

女:朋友们,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时候,当中华儿女的身影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时候,我们都会心潮彭湃,为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为祖国而骄傲!

男:朋友们,当你听到孩子们甜美的歌声,当你看见老人们爽朗的笑容,当你挽着心爱的人漫步在花前月下,当你走遍祖国的壮丽河山,你是否还记得中华民族的悲壮历史,是否还记得今天——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女:朋友们,我们为祖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而陶醉,我们为今天中国的巨变而欣慰,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1931年至1945年14年间,中国人民惨遭杀戮,血流成河,四万万同胞终日不得安宁,这是世界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一个弹丸小国烧杀奸掠了我们的母亲,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我们不能忘记3500万人的伤亡,6000多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朗诵:勿忘国耻作者:秋酿醇酒朗诵者:将进酒

男:抗日战争所取得的民族凝聚力是空前的,我们经历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1941年对日宣战的全面抗战阶段,从对日宣战到日本投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三个阶段。

女:我们不能忘记是共产党倡导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5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抗日。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力主抗敌的呼声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初步奠定了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改变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内战局面,和共产党进行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全面抗战。全面抗战八年里军队伤亡321万(其中阵亡是131万),歼灭日军100余万,共产党军队伤亡是60万,歼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今天,历史的钟声还在鸣响,历史要求我们在这里沉思。

(2)朗诵:历史在这里沉思作者:开开心心地笑朗诵者:开开心心地笑

男:我们回忆这段历史,我们纪念这个日子,并不是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国民,海内外的每一位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是为了警世未来,告诫日本一少部分军国主义分子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我们回忆这段历史,纪念这个日子,就是警示我们,忘记历史是可悲的,我们会对不起三千万死伤同胞的冤魂,对不起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对不起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我提议让我们为抗日战争死难的同胞和抗日英雄们默哀一分钟。

(3)朗诵:卢沟桥的狮子,且听我吟作者:敖情朗诵者:海屋之歌

二,勿忘国耻

女: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男: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实行种族灭绝、实行大屠杀、实行三光政策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女:历史不容忘却,历史是不允许淡忘的。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耶路撒冷的哭墙、波兰大屠杀纪念碑、响彻俄罗斯全境的纪念卫国战争警报,中国“九一八”、“七七”、“九三”抗日纪念日无不在昭示历史。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

男:近期日本政府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中,将“九一八事变”轻描淡写地涂改为“只不过是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侵略说成是“进入”。黑土地在呜咽,松江水在咆哮,那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4)朗诵:“九一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朗诵者:湘水渔歌

歌曲:松花江上演唱者:军丫

男:白山黑水血泪染,华北大地烽火燃。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东三省全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晚11时左右,在北平(现北京)西南卢沟桥一带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的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炮轰宛平城并向卢沟桥一侧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晓月的沉思作者:秋酿醇酒朗诵者:优雅的云

男: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二战史上三个特大惨案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白骨累累的万人坑遗址,看着镌刻着遇难者三十万几个黑色大字的石壁和控诉侵华日军屠城暴行的雕塑,我们的心在震颤,我们的心在流血。

朗诵:南京大屠杀朗诵者:梅纤路雪

女:翻开世界史,积血最厚的一章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实施了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血证确凿,血泪斑斑。不仅如此。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在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及内蒙、辽宁、吉林等占领区一次次残杀,一桩桩暴行,制造了令人发指的大惨案。据不完全统计,3000多名中国爱国者、被俘抗联战士、劳工、无辜百姓以及苏联与其他国籍的战俘,惨死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实验中。据不完全统计日军侵华期间丢弃在我国境内的毒气弹为200万发、化学剂约100万颗。仅日本政府1996年5月进行了调查的我国吉林省敦化市一地,估计就有70万发。为此,中国人民现在还在深受其害。

(7)朗诵:还我公道作者:雪域公主朗诵者:冰峰8825

三,还我河山

男: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长期被西方列强视为可以任意欺凌、宰割、奴役的民族,抗日战争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他们用血肉之躯顶住敌人带血的刺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反侵略的长城,为解救民族危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写就了惊天地、泣鬼神、壮国威的壮丽诗篇。

怒作者:老舍朗诵者:牧野一粟

女:起来,不原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黑龙江马占山、吉林冯占海、辽宁唐矛伍等部义勇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恶劣环境中对日作战,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在1940年反扫荡中壮烈殉国,当残暴的敌人解剖尸体时,发现他腹内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日军不禁为之震惊,胆颤心寒。这就是中华优秀男儿的风骨。赵一曼在临刑前高呼:“为抗日斗争而死是光荣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位女英雄,就义前年仅31岁,她是中华女子的骄傲。

朗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朗诵者:海屋之韵

(10)朗诵:郭沫若《宜宾题诗》赞赵一曼朗诵者:咣铛

男: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战英雄李兆麟诗二首朗诵者:君心如竹

女:东北抗日联军在日本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讨伐”中,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但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意志没有被打垮,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当无数同胞面临危难时这种不屈的精神成为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朗诵:赵尚志朗诵者:海屋心静

歌曲:嫂子诵演唱者:小雨

男:“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指出“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在庐山发表抗战演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伟大的抗日战争。改编后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歼敌一千余人。首战告捷,提高了抗日军民胜利的信心,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朗诵:抗战——平型关大战朗诵者:老钢

女:在八路军配合下,正面战场第二战区集中十六个师为保卫太原打响了忻口战役。第9军军长郝梦龄及54师师长刘家骐在战斗中英勇殉国。郝梦龄在阵前这样讲到:“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郝、刘二人在中弹后弥留之际,仍力呼所部杀敌报国。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大战开始,孙连仲集团军将敌围歼。战线全长约100公里。中国军队参战20多个师约12万人,其儿庄方面约6万人。日军7个联队3万余人,孙连仲下令:任何人都不准退,要用血肉来填敌人的炮火,士兵打完了将官填,将官打完了,我总司令来,填完为止。

抗战——台儿庄地区作战朗诵者:老铁

男:1940年8月,为打破敌人“囚笼政策”,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以105个团的兵力发动了“百团大战”,歼敌1.3万人,俘虏日伪1400多人,大获全胜。这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对华北敌后根据地发展和全国抗战的坚持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我们至今还记得坚持在太行山区与日伪军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五位八路军英雄在棋盘陀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朗诵:狼牙山五壮士朗诵者:沙之聚

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一切炎黄子孙,不分阶级、党派、民族、地区,不分,不分男女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民族尊严、独立和生存的新的长城。战后,人们在松柏掩映的翠峦环抱之中,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修造了忠烈祠。

朗诵:南岳忠烈祠作者:d254朗诵者:行云流水

四爱我中华

男: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开始以新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朗诵者:旷野之树

女: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国中付出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没有倒下,她坚毅的站起来,把胜利的微笑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世界。

黄河,我的母亲河作者:北落师门朗诵者:飞雪逸尘

歌曲:北京颂歌演唱者:金瓜

男: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一场大搏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反对日寇侵略的正义战争。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广泛支持,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将进酒朗诵范文11

生1:“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是点;“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

生2:“杨柳岸”中“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风俗。“晓风”是清晨之风,凉侵入骨,身凉心更凉。“残月”中的“残”字写出了月残人离。三种意象渲染出了凄清的氛围,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师:此句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是虚景,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

师:所以在诵读时要将“何处”读出疑问的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试着读看看。

生根据指导齐声诵读本句。

生:老师,这一句我有一个疑问,上片第一句中说“对长亭晚”点明了离别的时间是晚上,前面“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离别的季节是深秋,而现在又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晚后早,时间出现了前后矛盾的地方,这如何理解?

生1:这不矛盾,此句是作者想象之景,天马行空,思绪任驰。

生2:我也觉得不矛盾,时间的变化说明过了一夜,这种离别的感伤之情并没有消减,反而增添了一种离别后的孤寂。

师:同学们的质疑和解答都很有思想和见地(板书:孤寂),那么这份“孤寂”在哪句体现了呢?

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去年复一年,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对我来说也应该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为什么呢?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说呢?”

师:此句进一步说明多年后这种孤寂的情感也没有消减,反而越来越深。真是“千种风情”啊!所以我们在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时要读得稍重、稍停,“便”字要有点拖音。请一位同学试着读看看。

请一生诵读此句。

师:通过分析、诵读,我们可知作者运用“先点后染”的手法将他的“离别之伤”层层抒发出来,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对这种痛彻心扉的“离别之伤”,作者是如何落笔的?

生齐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生:“寒蝉”“长亭晚”点明了时间、地点的同时,通过“凄切的寒蝉、傍晚的长亭、刚停的骤雨”这三组意象渲染了氛围,属于“染”。

师:那么“染”之后呢?

生齐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生齐说:用了“点”。

师:请指出相关点明情感的词语。

生:“无绪、泪眼、执手、无语”通过神态、动作、场景、事件的描写来点明情感。都门帐饮之所以无绪,因为词人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一边留恋情浓,一边兰舟催发,在如此尖锐的矛盾冲突下,词人迸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

师:“执手”能不能换成“拥抱”?词人为何“无语”,他真的无话可说吗?

生1:“执手”可想到《诗经》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说要“分手”,又不忍分手。

生2:“无语”是千言万语压抑着,是“相顾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师:所以,在读这三句时,我们要把握住词人分别时的那种难舍难分之情。(板书:别后难舍难分)

师范读。

五、小结

本堂课我们围绕刘熙载对柳词“点染”手法的评价对本词进行了赏析,下面让我们通过对本词“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来再读一下这首词。

生配乐齐读。

师:不仅是古诗词中可用“点染”,在我们现在的写作中也可运用,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词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下课!

【教后反思】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朗读、吟诵是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现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在《雨霖铃》的教学中,笔者特别突出了朗读,设计了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跟读范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而在诗词鉴赏环节,笔者抓住了“点染”这一艺术手法串联全文,进行文本的深入鉴赏。此外,笔者还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得新知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又有个性地发展。

当然,本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在一节课里,既要训练诵读,又要进行艺术手法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觉得时间上有些“o”;二是在引导学生感悟词人表达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些唆,应该充分信任学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将进酒朗诵范文12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探究,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赏析、探究后,尝试运用演唱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为理想奋斗的信念;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资源开发的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

四、教学准备

本课课件及朗诵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李白的故事——高力士脱靴、国舅研墨。

2.我了解的李白(生发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充实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诩,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后由友人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了一名文学侍臣。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加入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其诗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揭题、新授——分层推进式诵读品味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地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播放朗诵视频):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译读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教师解疑。生再用现代白话文将诗歌大意串述出来。如: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

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

想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了山路。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

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日月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

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3.品读:生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阅读回答问题。(展示课件)

问题一:透过诗歌我读到了……

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问题二: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

示例:《行路难》是一曲交织(彷徨苦闷)与(激情豁达)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我们应学习诗人追求理想、乐观自信、笑对挫折、乘风破浪的勇气与精神!

最后,讨论问题三: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生分组讨论后小结得出:

(1)巧用历史故事。(姜太公知遇周文王、伊尹梦游)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4.师点评(课件展示)——【诗歌特点】

(1)叙事开篇,化用刘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的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2)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他们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抱有“辅弼天下”的愿望,却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故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5.竞读:男女生比赛,学生自己说说朗读效果、自己评价竞读学生情感的处理如何。

6.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7.背诵。(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拓展延伸

古诗新唱,快乐记忆。(播放视频——桂坤领唱的李白《行路难》)

(四)作业

1.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感悟他的诗风和思想特点。

2.试为喜欢的古诗词配曲或搜集名诗现成的配乐,演唱记忆。

附:板书(可用课件展示)

行路难

李白

追求理想 乐观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