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风荷影

清风荷影

时间:2023-05-29 18:03:49

清风荷影范文1

谁言盛夏不如春,遍地葱笼草有茵。

更向池塘深处望,恰分红绿正宜人。

夏荷(下平七阳)

夏日荷池醉柳扬,微风舞弄溢馨香。

出泥不染濯清影,翠绿含苞欲吐芳。

赞荷(上平十一真)

盈盈粉嫩玉洁身,不染淤泥倩影真。

盛夏一池舒展袖,清香缕缕雅君频。

赏荷(下平一先)

荷池碧水映蓝天,倩影芙蓉卧水仙。

隐隐琴音袅袅韵,清香染袖载婵娟。

风荷(下平—七阳)

亭亭玉立秀姿芳,常引蜻蜓恋粉妆。

一缕风来摇曳梦,罗裙曼舞袖清香。

雨荷(下平一先)

夏雨攸来菡萏嫣,罗盘万玉滚舒卷。

声声雨作清心曲,洗尽尘埃展素妍。

咏荷(上平一东)

百媚千姿卧水宫,清香静植为谁红。

莲花天性濯清远,世上能有几人同?

咏荷(上平十灰)

映日荷池花绽开,蝉鸣蝶舞觅香来。

风疏雨打娇姿展,不染污尘自逸裁。

咏荷(下平八庚)

淡泊人间甘寂寞,一池丽影展舒盈。

红白相映清香远,半展罗盘叩雨声。

咏荷(下平七阳)

一湖碧水一荷香,夏日芙蓉卧水芳。

清风荷影范文2

又到中秋时,月亮早早就填饱了肚子,大腹翩翩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它当然知道今夜要引来众人的目光,一定得在午夜之前大放光彩,把人们是思念随之释放。若是过了子夜,人们的目光被思念回收之后,再把满腹的热情映射在红彤彤的脸颊上,还有谁愿意再看一眼呢?

我来到荷塘边,感到月光比平时明亮很多,不知是不是受到情绪的影响,我的确感到的今夜的月光粘稠很多,就如我现在思前想后的情绪一样。月光一滴滴落在荷叶上面,好像执意要进入到叶子们的梦中去,我想看到有一些灰尘会从叶面上荡起,可是我却看到叶子们拥着月光,睡得很香。这不经意的发现引发了我诸多思考,我在想,既然月光执意要进入到叶子的梦里去,我干嘛要火急火燎从过去的梦里逃出来呢?

有时一个人做梦时会梦到过去,现在和将来,会梦到一些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当然还有那些永远也无法忘怀的人。那些过往就像是璀璨的浪花,永远闪烁着奇异的光彩,留在记忆中,留在一个人的梦里。

我终究没有看到灰尘从叶面上荡漾起来,昨晚叶面上还布满灰尘,我想,当今晚的月光来荷塘之前,秋雨已经来过了,秋雨采集完叶面上的灰尘,已经化作涓涓小溪,最后终将汇入大海。今晚的月光凝重而不失华丽色彩,如一道半透明的幕帘,当我回想一段往事的时候,就想让月光的幕帘来遮住我相思。

我举步上前想把荷叶扶起来,脑海中闪过初夏时荷叶的倩影,那时荷叶离水面很高,像一个托盘稳稳接住夏夜的月光,那时它们午夜的收获。

(二)

今晚秋风的吆喝声有点嘶哑,吆喝声在荷塘中心稍作歇息,查看一下那片荷叶更加茂密,随后我听到秋风的声音浑厚起来,并且离我越来越近,我看到身边的荷叶受到风的牵引在慢慢散开,等到风过后荷叶重新合在一起。我发现风的足迹是连续的,它们呈现出与荷叶一样连续的片状,我想当风经过我身上时,它的足迹也会像我这个孤单型只的模样吧!

荷塘那头又一次传来荷叶相互厮磨的声音,凭直觉我感到用不了多长时间,风就会再次来到我身边,可是荷塘中间的荷叶被风儿吹得东倒西歪,就是不见风来到我的身边,这次风儿可能是被什么事情纠缠住了,暂时确定不了前进的方向。眼前的荷叶十分平静,月光下,我可以清晰看到它们身上的皱褶,岁月不但会把风声沉淀在荷叶的皱褶里,而且也会把我的思念之情连同今晚的月光,一起深藏在荷叶的皱褶里。当风儿再一次舔舐我的脸颊时,我感到了少许的凉意,感到这时常光顾的荷塘一下子竟然陌生起来,可不是吗嘛 我看到有几片荷叶已经没在水里了,兴许是在寻觅一种被水打湿的心境,如若真是如此,那么也把我的思念之情一起稀释了吧!

几朵荷花把头搭在荷叶上,好像是在听荷叶拍水的声音,又像是忠诚的小狗依偎在主人身边睡着了。我猜今晚这轮圆月一定是闻香而来,它这会儿正忙着赏花呢!

调皮的风作弄着荷叶,叶子的轮廓时而清晰如盘,时而模糊如碟,一朵荷花似乎风很解我意,在风中摇摆着,营造出朦胧的意境来,是要迎接晓月姐从对岸羞答答走来吗?

(三)

清风荷影范文3

心中那一片独有的夜空,承载着它里面最深处,最真切的爱,留存着温暖的记忆。爱,就像流星划过夜空,美丽却短暂,遥远而模糊。纯净脆弱的心喜欢停留在夜空的边缘,独享那份寂寞。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人静静的来,淡淡的去。

茫茫人海中,总会有些人注定成为故事,有些人注定成为风景。

回望,目送渐行渐远的背影,总会有些伤感的回忆。在这寂静无人的夜里,抬头仰望心中的夜空,庆幸身边有清风,朗月,云朵相随……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的发着光。星星充满着感情,用它那明亮的眸子审视着多情的夜空,讲述着美丽动人的故事。月亮害臊的来不及掩腮,流星般的滑进了荷塘。

月色里,半亩方塘上面,千姿百态的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绿叶,在轻柔露珠的滋润下,显的那样的清秀,雅洁,妩媚。青莲之上舞动着柔媚的霓裳,醉了今夜。

湖面上,葱绿的荷叶托出朵朵芙蓉,如同少女绯红的面颊,激荡起人们怀春的心灵;那一池清幽的湖水,收藏了五百年的心事,便也把执著的爱洒到碧波中;那缕缕清香留在记忆里,香气溢满心房。

心,倏的温柔起来。深情凝眸着那些饱满绽放,朵朵含羞的荷花,情感迷失了方向;静静聆听它绽放时的声音,莲花瓣瓣系情浓;神情专注的欣赏着沉沉入梦的月色荷塘,心不由的游走在青色荷塘梦幻般的意境里。

故事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在岁月的印痕中,重重叠叠的回忆里我又看到了你,你袅袅娉婷的身影,行走于盛夏的荷塘,霎时,一种喜悦与感情潮涌而至心间,环绕周身,让我陶醉于荷塘。

月色浓浓,花影重重。此时,我孤独守候荷塘。月色下,满湖的荷花开的如此娇艳。微风轻漾,荷叶随风飘荡,波痕缓缓蔓延,我的心潮泛起层层涟漪,一种思念寄托于夜空,一份牵挂寄托于清风,一种期盼寄托于白云。

远方的你现在过的还好吗?我想此时你也会和我一样寂寞吧。是否也会在浓浓月色下,痴痴伫足于荷塘边,甚至正如我般舍不的离开呢?

“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最爱欣赏的荷花,也是你最爱品读的诗意;‘`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是你最欣赏的诗句,赞美荷花独有的精神和品质。

无论花残月暗,无论花开月笑;无论梦里花开香依旧,无论梦里花落人已空,我心依然牵挂着你。心中那份爱意牵绊,花般,春浓情深,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清风荷影范文4

举目望去,那一池残荷在灯火中摇曳,仿佛置身幻境,只是这幻境中仅残留着荷叶的碎影,却怎么也找不到往昔那娇艳的荷花。

忽然,一缕伤感夹着几许孤独袭上心头……

父母外出很久了,他们的身影在我迷离的双眼中渐渐模糊,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找回往日完整的记忆,只有临别时的殷殷叮咛化作丝丝微风,一缕一缕随着思念萦绕耳畔。

难道,我并未长大,到现在还是那个离不开父母怀抱的孩子?

荷面上,掠过一阵凉风,水中的一弯残月被撕得粉碎,两行晶莹的泪珠悄无声息地滑下来。流吧,流吧,哭过就会坚强!

唉……多么怀念和父亲坐在池边赏荷的日子啊!

池塘里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它们快乐地生活着,各有各的乐趣。父亲从不让我下水,我只是看那露水在荷叶上滚成碎珠,再聚成大颗圆球,末了,在阳光下一丝一缕地蒸发了;看荷下的鱼群,散开一片,又嬉戏成一堆,然后倏地全部消散,只留静静的绿水在眼前。每每这时,父亲便会给我讲,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属品德高尚的君子,是我们全家的榜样。无论世界怎样无奈,也一定要清正如莲。

父亲的话久久萦绕心头,从未逝去过,一如那荷塘,虽已红颜尽失,却仍有绿花粉影。

也喜欢听母亲讲荷塘的故事,百听不厌。

当天空下起雨,刮起狂风的时候,我拿一个小凳,依傍在母亲的身边,美美地听着故事。虽然天空霹雳不断,但有了母亲便没有丝毫畏惧。

荷塘的那些绿影在眼前旋转交替,多么希望温馨在心头持续不散啊!

狼藉的荷塘,残留的荷叶,有的已破碎,有的还浸泡在水里。父亲母亲,女儿想念你们,想念你们的故事。

一阵微风吹起我的发丝,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蓦然间,父亲的身影现于荷塘,那么清晰,仿佛在对我说:“孩子,看看那株新荷吧,它的身旁是枯败的叶,这些荷叶还能为它遮风挡雨吗?还能挡多久?雏鹰总有独立翱翔的那一天,孩子,你要学会坚强!”

是的,我要坚强,没有荷叶的呵护,嫩荷也能开出娇艳的花。是的,我要坚强,没有雄鹰的庇护,雏鹰也能学会在天空搏击、飞翔。是的,我要坚强,没有父母的照顾,我也能茁壮成长。

清风荷影范文5

早晨小荷叶在湖上飘荡。啊,小荷叶是美丽的,她在那里是那么香。她是那么甜,她外表是美百。啊,静夜中享受著--萨克斯风柔情似水的弦律,闭著双眼倾听心灵的声音,让萨克斯风唤起昨日以前所遗失的梦---细心体味——演奏者的痴迷与深情…… 小朋友们说荷叶是我的一本故事书,每当我看见荷叶的时候,就想起了夏天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小鸟说荷叶是我的杯子,每当下完雨,荷叶上有许多雨水,我口渴了就在荷叶上尽情畅饮。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休息厅,每当我飞累了,就停在上面休息休息。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大雨伞,每当下雨了,我就在雨伞下面避雨,等雨停了,我就跳上荷叶唱歌。

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珍珠盘,没事就到池塘边数荷叶上的珍珠。

晴朗的夏日,阳光筛着树影,笼在荷花池上,斑驳的树影和点点阳光闪射摇动在明媚的荷花上,明明灭灭闪闪烁烁,显出一种异样的美感。

风从水上拂过去,水中挺立的荷花微微地颤动着。宽阔的荷叶如同波浪般起伏,使人想起《江南曲》中的名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诗人描写了莲叶如小鼓一样挤挤挨挨连成一片的景象,十分形象生动。绿色的荷叶几近铺满整个池塘,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在阳光中闪烁着鲜绿,有的在阴影中泛出墨绿的色泽。

那荷花挺起高高的花枝,在枝头灿然开放,显出清雅高洁而又妩媚可爱的美。粉红色的花朵有单瓣的,有重瓣的,有独立于荷叶之上怒放的,也有在荷叶的掩蔽下羞答答地含苞欲放的。更犹如少女羞红的脸那样胭脂色的花蕾,藏在荷叶中,风过处,才露出一点红颜。

此情此景,真应了杨万里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阳光下赏荷固然美不胜收,月光中赏荷何尝不美呢。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已经写出了这种美。我也曾亲身领略过月下赏荷的美感。月色中的荷花虽无阳光照映下那样亮丽,但却有一种朦胧美,那荷花上仿佛镀了一层银粉,闪着银白的微光,本来淡红的荷花,更显得清淡而雅致,愈益使人觉得荷花真是"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女,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啊,小荷叶是那么的美

清风荷影范文6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淡然;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睿智;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学会感恩;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学会坚韧……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

夏天正是赏荷的季节,此时的荷塘郁郁葱葱,清香扑鼻。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满池荷花随风摇曳,或洁白,或粉红,一朵朵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有的神采奕奕,含笑绽放,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矜持低首,羞涩地打着朵儿,憋红了脸,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小心翼翼地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静静地伫立在荷叶丛中。这么多的荷花,或在荷塘一隅一枝独秀,仿佛一位高傲的少女;或三五成群,比肩接踵,犹如一群欢快活泼的少年,开心地谈着,笑着,闹着。水面上铺满了高高低低的荷叶,宛如圆圆的翡翠盘,晶莹碧绿,一望无际。这荷塘、荷花、荷叶、荷香,让人陶醉,让人留恋。

夏季多雨,雨后的清晨格外清爽。朝晖灿烂,空气清新,微风轻拂,雾气缭绕。在这样的气氛中,朵朵荷花恰似下凡的仙女,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彩蝶翩跹,蜻蜓点水,蜜蜂奔忙,竞相来此参观。它们有的在花瓣上休憩,有的在花丛中流连,有的在花蕊间忙碌。调皮的小青蛙也卖弄着歌喉,尽情地赞美着生活。它们或者拨开晶莹的露珠,躺在荷叶上晒太阳;或者你追我赶的,一起玩着捉迷藏。清凉的塘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尽情嬉戏。此刻的荷塘,如诗,如画,别有情趣!

夜幕降临,此时的荷塘另有一番韵味。一轮初升的满月透过杨柳的枝叶,把它银白色的、柔美的光华,斑斑驳驳地洒在一池的花与叶上。在月光的映照下,水面上升腾起影影绰绰的雾气,娇艳的荷花,翠绿的荷叶,饱满的莲蓬,全都浸泡在这薄薄的青雾中,仿佛正洗着牛奶浴,又像是披上了一件薄如蝉翼的轻纱。微风袭来,水面荡起了涟漪,叶与花也有了一丝颤动,花挨着花,叶连着叶,这丝颤动便向远方徐徐地传递开去……人们漫步在荷塘边,呼吸着荷花淡雅的清香,丢掉生活中的烦恼,尽情地享受着此刻的宁静,体味着这份惬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的荷塘有着太多的旖旎风情,即使是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也说不完它的好,这就是大自然的造物之工啊!

清风荷影范文7

关键词:荷荷绘画绘画语言

一、我国汉朝至清代的荷绘画语言的发展演变

古往今来,荷花以其清新脱俗的独特魅力,深受我国历代花鸟画家的青睐,画家把荷画创作作为抒怀、寄予精神的意象艺术,创作了众多写荷的艺术精品。

荷花绘画最早见于汉代的画像砖。随着佛教传入,荷花的善美形象推动了荷花入画的进程。我国南北朝梁元帝萧绎《芙蓉醮鼎图》中就出现了荷元素,至五代荷花绘画走向成熟。后蜀画家黄筌,南唐画家徐熙(创建荷为题材的独立科目)、顾德谦等人,皆善画荷,他们对宋代及后世荷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宋代荷花绘画进入繁荣昌盛时期。黄居u《晚荷郭索图》洋溢着写实的风格,体现着黄氏画派“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的个性特点。赵佶、崔白等突破黄筌画派。赵佶设色明润、笔迹柔美,有“写生逼真,时未有共比”的美誉;崔白用笔极其工细,设色轻淡,“以败荷凫雁得名”。南宋善画荷者――吴炳,继承了北宋画院工整写实的传统,其工画花鸟,写点折枝,妙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除外还有“於荷”之称的於青年;“专画莲荷,精巧人格”的冯大有等荷绘画语言形式。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代水墨荷画开始兴起与流行。尹白是水墨荷花的先驱。至明代水墨写意荷花绘画走向大发展时期,沈周和徐渭开拓了明代水墨写意荷画。沈周画风坚实粗毫、凝重;徐渭墨荷如狂草,大刀阔斧,纵横驰骋,不同凡俗;而素有陈老莲之称的陈洪绶画风古朴严谨,笔线劲韧。

清代将文人画引入宫廷,荷画发展迅速。双钩、没骨、勾花点叶、重彩、水墨等创作手法把荷语言推上新高峰。清代朱耷继承文人画传统,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其《荷花水鸟图》孤石临水,疏荷斜挂,揭示朱耷以荷寄情,残荷孤傲于世的高洁情感。恽寿平重视写生,创造出“仿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他兼工带写,表现出一种明丽秀润、清新雅淡的新风格。胡公寿《香满蒲塘图》,笔法简练、设色明丽,盛开的莲花,用湿笔画二丛绿色的菰蒲,白莲盛开,亭亭玉立,似随风摇曳,清香远溢。蒲华《红寥荷花图》,构思奇特,设色淡雅,线条流畅洗练,笔力奔放雄健,气势磅礴。任颐《荷花双燕图》, 荷花池中的两只飞燕掠过水面,碧叶衬托着白荷,丰润秀美。双燕用笔细致,用墨浓淡相宜,画面构图考究,动静结合,意境清幽。善画荷者还有石涛、高凤翰、金农、黄慎、华岩、高风翰、李方膺、赵之谦等,荷语言形式多样。

总之,从荷元素的介入到荷主题绘画的确立,再到荷绘画语言的演变,中国历代的文人画家都把荷花当作重要的表现内容,因为莲花更能表达画者的高尚情操与追求,他们大都重在体现荷花淡雅、高洁、华贵之气质来代指自己的气度与追求,并采用浓淡枯涩的笔墨意趣,传达一种较为纯粹的精神文化。

二、我国近、现代以张大千、吴冠中为代表的荷绘画语言分析

文化的传承性是创新的基础。近代荷花绘画是在继承与变革中寻找自身语言的发展。颇有成就的荷画家有吴昌硕、齐白石、高剑父、吴湖帆、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郭味蕖等。

吴昌硕的《墨荷》与虚谷《荷花册页》都十分典型,二人呈与蒲华、任颐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齐白石画荷,墨色淋漓,写意自然,笔力纵横雄健,造形简练质朴。中国画坛有“南吴(湖帆)北张”(大千)之誉。吴湖帆的荷花取南田没骨写生法,掺入水彩画技法,独创没骨荷花技法,风格以缜丽未腴、洁华明润、灵秀著称。潘天寿,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张大千素有“古今画荷登峰造极”之誉。他早年多画水墨写意荷花。中年受敦煌壁画影响,兼工笔重彩,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没骨法画荷。晚年以泼墨、泼彩为之,气势憾人,将文人花卉画的笔墨范畴拓展至一新境地。他开创了金碧双钩,没骨、写意、泼墨等画荷技法。张大千巨幅荷花“四屏通景”的气魄与章法,为世人所惊叹。大千取石涛之“气”、之“韵”、吸收宋人体察物情之“理”,重视传统构成和写真精神,堪称是自、石涛以来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无论在工笔还是写意,他的荷花都具有丰富的情感意涵,能将荷花的高洁、清香、温馨、妩媚等品格表露无遗。

自汉代到清,再到近现代的荷画几乎采用国画的形式来表现。随着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以开拓者的身份融合中西文化,在探索民族文化与语言对立的问题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刘海粟创作实践中强调“客观与主观的结合”与“主观表现荷个性的发展。”

吴冠中主张:无论画什么,具象还是抽象,都要有感而发。他开始用民间色彩元素,注重和追求形式的美感,仔细研究中西绘画的共同点,创造与完善自己的绘画形式提炼组织成为自己的个人风格。《红蜻蜓》运用国画和油画两种完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期间,残荷无人收,直到冬天,冻成僵尸,依然站立,虽然有的已经倾倒。说明受摧残的无辜学者的傲骨心态,坚贞不屈。冰天雪地中飞来的一只红蜻蜓,用她身体的红色来吊念冤魂)这么一个情景。无论在点、线、面组成的构成上,还是色彩的黑、白、灰运用上,以及意境的传达上都取得了异曲同工之效,找到了中西绘画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他的绘画观点就是 “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在水墨中寻求现代化。”(吴冠中.吴冠中文集[M].重庆: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

然而,有“鬼才”之誉的黄永玉,他的画荷用笔泼辣,色彩大胆,表现一种绚丽、灿烂的气质。画中傲然展蕊的荷花显得分外高洁清逸,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品性,更成为他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撑。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荷塘夏梦鸥鹭观》以油画、版画、插画的笔法来渲染荷花的神韵,而不注重荷花的形似,以及荷花的光影关系。在构图中更是随意见匠心,两只鸥鹭的和谐交流,给画面营造了一种轻松惬意、闲情雅致的愉悦感。

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脉中的一个支流,受到社会的关注,被大众喜爱。自明清以来,画家的个性在画面中表现更为突出,同样的荷花,在不同画家笔下出现截然不同的思想情趣。恽南田笔下的荷是那样的轻艳柔美,而山人却表现得如此奇峭险怪,黄永玉的荷则又表现得绚丽而灿烂。其原因在于荷花形象的“内心的力”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的力,同一物象特征,由于画者的情感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故表现出截然相反的风格作品,根源在于不同的情感。而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等人,他们中西结合的开拓精神为我国荷油画语言的探索方面带来了新的前景,拓展了荷画的研究方向,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用油画来表现荷花绘画的艺术研究者。

三、以莫奈为代表的西方荷绘画语言分析

莫奈是法国19世纪印象派画家,《睡莲》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他在巴黎郊外吉维尼花园种上睡莲,常常在池边画各个时段的睡莲,捕捉睡莲开花时的光影变化,画面色彩极为绚丽,充满了活力和动感,他不厌其烦的连作20年(1906-1926)。钟涵在观其毕生巨作《睡莲》时写道:“……以莫奈为例可以看到两个转化:从自然物象到主观意趣的转化,从自然形态到有意味的艺术形式的转化。”(钟涵.吉维尼的睡莲[J].江苏画刊,1988:36.)在《睡莲》的组画中,他主要使用色彩表达画面不同时间段的色调语言变化,尤其是观者色彩的瞬间感受,及用快速笔触形成闪烁色点堆置的效果。晚年在橘园美术馆所作的大壁画,都是侧重描绘水面上的睡莲形象,作品中的水、雾和空气浮动着、闪烁着、颤动着、充满生机。消融在阳光下的色彩和笔触,显示色彩的绚丽、笔触的灵动、构思的奇特、境界的高远。笔意超出写实的严谨,追求中国艺术的“写意”形态,体现出精神自由状态中的梦幻感。

无论哪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艺术家在绘画中的个性化语言特征受地域、民族、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时代等多种因素制约。语言是与艺术家的个性与流派,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民族或民俗的传统密切相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四、结语

清风荷影范文8

[关键词]张大千荷花影响因素创作理念风格特色

引言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他于晚年又开创出具有现代新气象的中国水墨画风,其创作范畴庞大复杂的程度,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亦是少见,可谓是承前启后,集大成的画家。他的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于精致的写真精神,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一、张大千先生画荷之源

大千先生画的花卉种类很多,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花等。而他平时画得最多的还是荷花。大千先生喜爱荷花,从他青年时代到晚年,始终未辍止过画荷。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千先生喜爱荷花,应与他的个性有密切关系。荷花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绝尘等多层道德含意和审美观。这与大千先生历经多乱的世局,而不向世俗低头的倔强个性相吻合。

其次,大千先生喜爱荷花,与其早年出家及后期隐居的经历有关。荷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又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被广泛的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荷花的宗教涵意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尤其为文人画家所喜好,往往成为超脱、空寂等观念的寄托物。这与大千先生早期出家百日及后来几次隐居山林之举动,造成了呼应的关系。所以大千先生从青年时代一直到晚年都喜爱荷花,他爱荷花的色彩娇艳和姿态缤纷,他更爱荷花的秉性高洁之气质。

第三,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以上原因外,还与他的绘画理念有关。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之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二、张大千先生画荷之创作理念

(一)明白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

大千先生十分重视对荷花真实形态的观察,了解和体会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种种意态。说:“体会物理,看某一种花,都要由茁萌抽芽,发叶吐花,这些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能一一传出”。他又论花卉时表示:“知道花形容易,知道花卉的性情就困难”。写生与物态的研究在大千先生的创作上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长期对荷花的观察、写生,所以大千先生的荷花画,无论工笔、写意均有丰富的情感意涵。亦能将荷花的高洁、清香、温馨、妩媚等品格表露无遗。

(二)师古不泥古,自成我法。

大千先生画荷受石涛、山人的影响最大。就个性而言,大千先生是较为接近石涛的奔放,但大千先生能够吸取各家之精髓为己所用。大千先生从石涛取“气”,从山人取“韵”,他早就掌握山人“面”的泼墨形式来发挥水墨,并创出意气飞扬的画风。再吸收宋人体察物情之“理”,因此,大千先生所画的荷花,无论工笔、没骨、写意、设色、水墨皆精绝当世;晚年更以泼墨、泼彩为之,气势憾人,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画的笔墨范畴拓展至一新境地,实集古今画荷之大成。他曾在《张大千画语录.荷花论》说“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画荷花的秆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办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他以书法笔意入画,逐渐拉大了与山人的距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三、张大千先生画荷之艺术风格特色

张大千绘画艺术在深入生活的同时,不断汲取古人和今人的优点,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前进,他以学习石涛、、石谿、青藤、白阳、渐江、老莲为主,兼学明代四家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以及董其昌、赵孟頫。在传统技法的运用上,也有了许多突破。如金碧双钩,没骨、写意、泼墨等各种技法,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一)金碧风格:金碧风格是大千先生年轻时所作,十八岁时到日本学习染织工艺,吸收了光琳派的金碧装饰性画风,又结合了唐朝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画法来画荷,在金笺纸上用墨线勾勒后,填染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大千先生强调“要想画出成绩来,首重勾勒,次重写生,其次才能谈到写意,勾勒就是用笔、墨线条来描画。”至于朱荷的花瓣,打底之后以厚重的朱砂逐次晕染,因为对比色彩的关系显得自然华贵浓艳,由此可以窥见大千先生的传统功力之深厚。

(二)没骨风格:没骨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花卉是以清姘艳丽为主,完全拿颜色来表现,画花瓣尽可全用颜色,也不妨先用水墨点戮,然后略施浅色,觉得更有精神些。白阳、石涛常用该方法,荷花颇适合于没骨。大千先生的没骨法融合了石涛、山人、徐渭等人的笔趣,发挥了荷花潇洒脱俗的韵味,尤其荷花的造型清雅优美,叶大梗长,亭亭净植,更适于用没骨画法来描写荷花的性格。

(三)写意风格:大千先生的写意荷花,完全运用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中国绘画艺术变形,由早期的减笔画、禅画如梁楷的泼墨山人、贯休的罗汉画、徐渭、山人的狂放表现,陈老莲的纵逸变调,着墨重点都在于“艺术家主观刻意所为,倾全力于自我表现造形之变形艺术”,大千先生的荷花虽然承袭石涛、山人,但也深受徐渭、陈老莲之影响。所以,大千先生的写意荷花,已摆脱了“自然再现”的羁束,而是一种自我主观精神的表现。

(四)泼墨风格:大千先生运用大量墨汁倾泻在纸上,然后由其自然发展,再用笔推开,而且必有两次以上,先下淡墨,半干再重泼一次或反过来操作。泼墨之前通常先打湿画面,才能做到墨中有水,水墨交融,否则笼统一片,就成为死墨,泼墨干后,再用传统笔法钩写花瓣、花梗或杂草,墨中有笔,发挥了中国笔墨精神,增加了画面的变化。大千先生“泼墨泼彩”的结构,成为他独特的表现语汇,扩张了水墨表现的领域,不论在形式和意境的表现上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纵观大千先生的荷花,早年多水墨写意,初期从山人、石涛到青藤、白阳,亦兼用浅绦法。中年受敦煌壁画之影响,兼作工笔重彩荷花,并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没骨法画荷。到了晚年将山水画的泼墨技法运用到画荷上。开创出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因此在中国画荷史上,张大千先生可堪称是自山人、石涛以来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尤其是大千先生的巨幅荷花“四屏通景”的气魄与章法,更为世人所惊叹。

参考文献

[1]钟跃英,气韵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05

[2]范淑英,中国风格:中国古代绘画欣赏,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01

清风荷影范文9

周敦颐笔下的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张炎笔下的荷:“碧圆自洁,亭亭清绝。”

朱自清笔下的荷:“像亭亭的的裙。”

我心中的荷:“风情万种。”

荷是诗人圣洁灵魂的种子,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傲。以及“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孤芳自赏,无不透露着它独特的魅力与个性。

荷总是以一种清柔、婉约的姿态示人。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绘出了新荷出世的那种清新脱俗的神韵,好似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而《西洲曲》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以及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可谓写尽了盛夏时分莲叶繁茂的样子,那是叶覆水面的壮阔。荷花当然不能遗落。盛开的荷花也总让诗人迷醉。“红莲相倚浑如醉,有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的一句词描绘出了荷花的醉态美,它美得让人心醉――清风过处,花枝交错乱颤。散落的花轻轻飘于水上,撩起一圈圈细细的涟漪,犹如醉酒的美人,在轻风中低吟浅唱……

荷花不仅姿态美,而且香气也迷人。它不似茉莉暖暖的薰香,也不似兰花那幽幽的淡雅,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芬芳。它的香气,如影随形,沁人心脾。写荷花之香最细腻的莫过于朱自清的散文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的妙处在于用歌声喻荷香,以一种通感的手法将荷香的韵味和盘托出,让人领略“暗香浮动”的感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乃是写荷香的绝句,用竹露与荷香对比,让荷香的意境又深了一层。荷香乃是赏荷情调的最好表达了。

说到荷的形态,自然想到残荷。残荷固然没有盛荷的妩媚之美。但它却有着自己的另类美。夏末秋初,金蝉不再空鸣,荷塘里的荷花也尽数凋零,只有孤立的枯杆和忽飞的水鸟。但这并不损荷的那种特有的“残缺美”,残荷的凄楚,更显现了几分情调。记得当初大观园里的宝哥哥不也对见到残荷凋零就伤神流泪的林妹妹说:“这残荷好,古人不是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佳句么?妹妹不必太多伤心……”

荷总是多情的,因为有情,总是动人;因为动人,总是令人难忘!

(指导老师 向常胜)

清风荷影范文10

一、清幽朦胧的画面美

作为现代散文文学史上的著名代表作品,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朦胧、清幽的美丽意境。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众多的景物,所有的景都汇聚成了一幅幅如诗般美丽醉人的画面,赋予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与美的体验。

首先,第一幅图画可以表现为月色下的荷塘。在朦胧的月色下,清幽的荷塘里“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叶子和花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着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短短几句话,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由静到动的月下荷花图景。我们可以自然地在脑海中形成美好的画面:在一轮清丽的满月光辉下,宁谧的池塘里亭亭的立着碧绿的荷叶,在荷叶的中间零星的点缀着各种形态的荷花。微风拂过,满塘的荷叶荷花随风摆动,在荷塘上形成了一道道凝碧的波痕。仔细品读与回味,脑海中自然升起的一幅美丽画面,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其次,第二幅图画可以表现为荷塘上的月色。作者朱自清在文中描绘道“荷塘的上空,月色如流水一般倾泻在这一池的荷花与荷叶上……叶子和花也如牛乳洗过一般。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薄云笼罩,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林落下斑驳的黑影,也留下杨柳稀疏的倩影…………”在描写荷塘上空的月色时,作者通过颜色的深浅对比来突出月色的静谧与朦胧。“青雾”写出了萦绕在池塘间雾气的朦胧绿色,“牛奶”显示出了月光如凝脂般的乳白,“斑驳的黑影”突出了树影下光线明与暗的交错。作者运用了色彩的对比与融合,给我们读者展示了一幅朦胧的荷塘月色。

最后,第三幅图可以表现为采莲图。作者在为我们展示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后,紧接着带领我们转入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伴随着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美好采莲的意象:小船轻轻飘荡在荷塘里,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默默传情,无论是采莲者还是观赏者都是无比欢愉与高兴的。一幅美丽的采莲图便欢快地跃然纸上。

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无论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还是采莲图,它们的色彩或明或暗,且对比鲜明富有特色,耐人回味。

二、精巧细腻的语言美

《荷塘月色》的语言美体现在多个方面,作者不仅用了清新明丽的语言来对景物进行刻画与描绘,而且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将景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明独特。

首先,朱自清先生在对荷塘景色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大量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比喻手法的运用,能够让所描写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美感。作者在对荷花进行描写时说道:“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将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美人”,由此来衬托出月光下的荷花闪亮、晶莹、娇羞美好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月光下荷花的特点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将荷花比喻成不同的美好事物,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与审美体验。紧接着作者又写道“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似的梦。”作者又将月色下的荷叶与荷花比作如同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好像轻纱般的梦一样轻柔朦胧,赋予了荷叶与荷花一定的动态美――如梦般朦胧轻柔。

其次,朱自清先生运用了新鲜别致的通感从多个角度展示荷塘的美。在通感的运用上,作者采用了嗅觉、听觉、视觉的相互转移沟通,使读者能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感受这诗情画意般的荷香月色,给人以独特的艺术审美感受。例如,文章中写道:“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作者将视觉上的光和影转移到了听觉上的梵婀铃奏出的名曲,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将视觉上看到的光与影转化为听觉上的音乐旋律,在运用通感的同时也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化静为动,化无声的景为有声的乐,两者的对比与烘托为文章创造了一种朦胧、和谐的美好梦境。

最后,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叠词的使用不仅让语言变得更加柔美,而且使文章在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充满了无尽的诗意与音乐魅力。如作者在描写荷叶时,用到了“田田”、“层层”,凸显了荷叶的密集与层次;在描写荷花时,用“亭亭”写了荷花出水的姿态,用“缕缕”写出了荷花的淡雅清香。这样一连串叠词的使用,使得描写景物的手法和谐流畅,表现手法亲切、可爱。从而反映出作者对荷塘的深切喜爱。

清风荷影范文11

世界上有许多花,有华贵而艳丽的牡丹花,有端庄而高雅的百合花,迎霜而傲立的梅花,香气四溢的桂花,还有小巧清秀的兰花。但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

七八月份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池塘里,在水田,到处都能看到荷花的踪影,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荷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近看又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偶尔几片荷叶上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在滚动。微风一吹,片片荷叶随风飞舞,那露珠也一个个的从荷叶上滑落水里不留一丝痕迹。

荷花和其它的花不一样,花和叶子不是生长在同一根茎上,而是由另外一根碧绿带小刺的茎上长出一躲朵荷花,有白的,粉的,红的……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各色花争奇斗艳。开了的花一个挨着一个,你推我挤,守护着中间的黄色花蕊,就像传说中的观音大士的莲花宝座。没有盛开的花骨朵也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层层叠叠。微风吹来荷叶随风飘舞,送来一阵阵清香,像一个个在跳舞的仙女那么优雅,那么动人。

荷花不仅能供人观赏,而且它全身都是宝,荷花和荷叶还能清热解毒,莲花和莲子还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听说荷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荷花是王母娘娘的侍女——玉姬的化身,因动了凡心,便被王母娘娘“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就化作玉肌水灵的荷花。

我们要学习荷花那高贵的品德和精神。

我爱那冰清玉洁的荷花。

丽群小学三年级:万雨婷

清风荷影范文12

陈师曾(1876―1923年),名衡恪,号槐堂、朽道人,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和活动家。陈师曾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陈宝箴、父陈三立,弟隆恪、寅恪、文恪、登恪均各擅文史并卓然成家。陈师曾本人除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外,更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杰出画家,并以其清醒而独特的绘画理念影响了许多人。陈师曾虽然英年早逝,未能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然而他却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后期居于北京的十年中,“他对美术史论的建树、美术新的探索、美术教育的提倡、画会画社的组织、中外美术的交流等方面堪称独步。”以此而言,梁启超认为陈师曾“在现代美术界可称第一人”,实不为过。可以说,他的过人的才气,渊博的学识,高洁的人品,具有创新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共同奠定了他在近代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

以绘画而论,陈师曾各体皆擅,尤以写意花卉名冠京师,被誉为民国京师画坛领袖。他从幼年起即师从著名画家尹和伯学花卉,后来较多地受到吴昌硕的影响,这构成他花卉风格的主要部分。他并能上溯陈淳、徐渭和扬州八怪,最终融各家之长以为己用,形成自身独特的面貌。他的花卉作品题材广泛,松、竹、梅、菊、荷花、兰草、水仙、芙蓉、桂花、桃花、牡丹、玉兰、芭蕉、绣球、雁来红乃至荔枝、石榴、桃子、苦瓜、青菜等无不涉笔,其中荷莲是陈师曾画得最精彩的题材之一。荷花优美的姿态、它被赋予的品格上的特殊含义、它与佛教的密切关系使它成为历代画家笔下的钟爱之物。宋代扇面上的荷花细腻柔美,有高洁雅致的风韵;明代以来,写意荷花绽放异彩,从周之冕、陈淳的工写相间和小写意,到徐渭的泼墨挥洒、纵逸豪放,将荷的风采展现无遗。清初石涛、绘荷也是各具特色,恽寿平的没骨荷花则是写尽清丽婉约的神韵。近代画坛大师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俱是画荷高手,其所绘之荷,或笔墨淋漓、气势奔放,或清润俊雅、秀色夺人。墨荷更是荷中之逸品,亦是陈师曾所喜爱的画法。

陈师曾画荷有其自身特色。在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陈师曾作品中,有三件写意荷花图,我们可以从中体味一下他画荷的笔墨和意趣。

画于1921年、与齐白石合作的《荷花蜻蜓图》轴,纸本,纵130厘米,横45厘米。画面以湿笔淡墨勾出两朵白荷,浓墨点蕊,以显其清逸之气。两片硕大荷叶挺立其间,水墨淋漓,尤其是那片上举的荷叶,浓淡相间的墨色仿佛从叶底涌动而出,极好地表现了荷叶的质感和动感。一只红色蜻蜓、红色蚱蜢分别停在荷尖和苇叶上,活灵活现,精细传神。画面左侧自题“墨汁澎湃,荷花世界,辛酉春衡恪写”,“墨汁澎湃”恰如其分地写出此图笔墨上的独特处。钤印“师曾”、“朽者”。画面右侧题“齐白石补蜻蜓改蚱蜢”,上部另有张大千所题:“昔人有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之句,因为补此。大千居士。”关于陈师曾与齐白石交往一事,于此画上可见一斑。齐白石初至名家云集的北京,他作品中萧疏冷逸的风格颇难得到认同,加之木匠出身,未免有门庭冷落之意,处境不可谓不艰难,唯陈师曾对其画赞赏有加,二人成为知己,遂有合作之事。齐白石在这幅墨荷上所补画的蜻蜓和蚱蜢,与他早年所画花卉不同,已经脱离开完全追求形似的画法,而求其形神兼备,用色之鲜艳亦有别于他这一时期所常见的简约冷逸的风格。在与陈师曾合作此画的1921年,齐白石正处于衰年变法的开始阶段,尚未形成他红花墨叶的典型风格。这幅墨荷图上的两只红色草虫,与“墨汁澎湃”的荷花荷叶相呼应,形成工与写、巧与拙、动与静、红与黑等技法上、神态上、颜色上的诸多对比,体现出独特的美感。

画面上还有张大千所题“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之句,从字体上看,不是张大千二十年代初期的风格,而应是以后所补题。张大千早年在北京时,也曾与陈师曾交往,二人还合作画过荷花图。关于陈师曾对齐白石的影响,张大千说得很详细:“齐白石是在听了陈师曾的建议之后,指导他重用洋红,绘红色,叶子绘黑色,形成强烈对比以后,才愈来愈出名。”他又说陈师曾“才气纵横,一出道就光芒四射,所绘画幅格调极高,未来不可限量。可惜天不假年,如流星一闪而逝……”。赞许和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白荷图》轴,纸本,设色,纵147厘米,横39厘米。用淡花青染荷叶,墨笔勾勒筋脉,花瓣留白,衬以芦苇数株,整个画面笔墨潇洒,情致盎然。画面左上部以草书题写姜白石的名句:“翠叶邀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诗情画意相得益彰,透过清润明洁的画面,似能感受到荷花在水中嫣然摇动,若有若无的冷香暗暗袭来,令人陶醉其中,不忍离去。

另一幅《枯荷图》轴,纸本,淡设色,纵47厘米,横33.5厘米。与前面两幅不同,这幅画画的是一株枯荷,湿笔渲染荷叶,荷梗苍老,荷叶或下垂,或卷曲,已呈现出凋零之态,荷花也仅存残瓣,唯莲实硕大饱满,十分喜人。下方水中一片绿色水草,极好地调节了画面的颜色。右侧偏下处题写“留得枯荷听雨声。公湛兄嘱,衡恪”。图中空灵俊秀的白荷,淋漓苍润的墨叶,清新淡雅的绿草,雄劲沉厚的书法,以及鲜红醒目的钤印,处处相宜得当,和谐自然。虽为小品,但是颇具情趣,观后似乎余韵无穷,清雅可嘉。

通过以上作品可以看出,陈师曾画荷,多以墨笔绘白荷,枝梗挺劲,荷叶用湿笔淡墨,间以浓墨点染,或直接用颜色写出。无论花、枝、叶,都用笔酣畅雄阔,墨色淋漓,画面清俊疏朗,独具风韵。陈师曾品性高洁,心胸旷达,在他笔端所流露出来的,除笔墨技巧之美外,更有他寓于其中的真实情感。即以这几幅荷花而言,纵横宕逸的笔墨之中蕴含着平和豁达之气,画见文人之朴拙儒雅而无取媚于俗之笔,这些都是他本人人格的体现,也是我们借以鉴别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

陈师曾的英年早逝是中国近代美术界的一大损失,然而“朽者不朽”,令人欣慰的是,他所提出的绘画理念至今仍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到的开拓性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后世所认同。(责编:唐陌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