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能力总结

大学生能力总结

时间:2023-05-29 17:51:20

大学生能力总结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1

【关键词】课堂总结 总结方法 思维 记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59-02

课堂总结在教学实践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次进行课堂总结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课前准备好恰当的总结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深化。随着课堂总结过程的进行,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使教师和学生间在认知上产生共鸣。在总结中,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复习巩固,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一 回忆总结法

如完成材料力学课程的拉伸与压缩变形这个章节的教学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将这章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使学生对这章所学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可以用板书形式总结在黑板上。这样经过思考加工回忆复述的知识很容易形成长期记忆,同时使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 书面总结法

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书本知识的理解及作业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思考后,从中领悟出该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最后用文字、图表等形式系统组织起来。

书面总结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远高于回忆语言表达记忆效果,并且它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直观,一目了然,另外它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本领。

三 提问总结法

教师运用提问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将书本中较复杂、难以理解掌握的抽象知识,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的方法进行再认识,以达到全面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最终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将学生表达出来孤立零散的知识有机地串接在一起,从而完成总结任务。

如静力学中讨论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力平衡公理中的一对平衡力的相互关系学生们一直容易混淆。总结时可以提出问题:这两对力各有什么异同?教师在提问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可总结如下。相同点:这两对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条线上。不同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平衡力则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灭。(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而平衡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存在跟运动状态无关,而平衡力一定存在于平衡状态中。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在问答中就能充分认识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是完全不同的两对力,绝对不会再混为一谈。

四 口诀总结法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发现对缺乏空间想象力、学习能力又相对不足的学生来说,看图和画图一时很难理解和掌握,不少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都能较好的接受,一旦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无处入手。这时教师在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把看图和画图所必须遵循的规律编成顺口溜,就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容易记忆,并加深理解消化。

五 堵漏总结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中曾经出现过的知识问题或根据经验估计有可能产生的各种错误列举出来,并指出其产生的原因来堵塞学生对知识错误理解的各种漏洞,使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在讲组合体补视图缺线时,把学生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种错误画法让学生分辨,指出其错误及错误原因,并及时归纳总结。通过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高学生的作图准确率有明显的帮助。

六 比较总结法

当完成一章节或一堂教学后,让学生仔细回忆所学内容与先前所学内容有哪些异同,然后将它们归纳总结出来进行比较。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较容易掌握有关的新知识,也能在所学知识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达到知识的高度概括,通过对事物相互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和异同,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它们。

如在课堂上推导出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σmax的公式后,可将它与先前所学的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τmax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

从形式上看两组公式十分相似;直梁弯曲:σmax=Mmaxymax/Iz=Mmax/wz;圆轴扭转:τmax=TmaxR/IP=Tmax/wn。

通过这样比较可大大缩短学生掌握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σmax计算公式的进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简化了记忆。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先前所学知识进行再复习,起到两者兼顾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妥善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总结,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2

一、 四个领域渗透,全面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的事情,也不是单独在哪一个教学领域中就能培养好的。观察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都有发展和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素材。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在学法计算时,当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之后,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学生自然就会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联想到当前的计算法则如何总结;学习了运算定律在整数中的运用之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领域中,就有一个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最显性的内容是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如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发现,两个图形对应的底与长、高与宽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当学生由某个商场最近五年的总收益值推测其第六年的收益情况时,就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最好时机。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当教学“怎样滚得远”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斜面的坡度与物体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在数学的四个领域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着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经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二、鼓励合理猜想,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均来自于大胆的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合理猜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都会复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复习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二是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提出问题:既然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这么紧密的联系,除法算式中有一个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中是否也有一个基本性质?如果有,这个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有了前面复习的铺垫,就会大胆地猜想:有这么一个性质,并且还会很快说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通过类比,大胆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会很快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并且随着这种学习方法的不断成熟,类比推理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三、提供适当案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注意对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数学学习的最基础阶段,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并逐步形成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思路的重要工具。可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能力的形成需要时间,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解题思路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更影响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逻辑思维的问题,在学生接触初期,由于学生见到的题目少总结不够,可能更多的感觉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思考的方向在哪里,所以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起码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有情绪。老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反应,推理能力的形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练习和总结,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比如,利用七巧板来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结合自己对各个图形的边长及角度等特征的总结来完成拼接,既训练了学生对图形知识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又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学生思考的内容,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

对于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一个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推理时所依据的判断称为前提,从前提通过推理得到的新判断称为结论。

主要形式有: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对于小学生,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能力有限,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例如,在知道“0×3=0时,学生能理解0×8=0”“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从而知道6能被2整除,所以6是偶数”,如根据除法“除数和被除数同时缩小或者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性质,类比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知识的储备是“创新”的基础,比如,上面的例子,首先要充分掌握除法和分式的一些特征,从而实现正确的推理。老师和学生学会总结,通过实例逐渐进行引导得出定理结论,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头脑中有这种思考的意识,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这样不断地积累逐渐形成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会总结并加以应用。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可见猜想是推理的基础,是推理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推理所要证明、实现的结果。既要让学生有所总结,又要让学生学会摆脱思维定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结合具体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通过组建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大家的猜想,并相互交流,大胆假设一些条件或结果,根据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逐步实现对猜想的验证。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广阔、宽松的环境,学生受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思考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对相关的问题的特征进行总结后,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有所认识,以便在成熟阶段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对症下药”。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要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对书本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的同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中验证所学,这样才能使其更有生命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比如,在学生对比例关系进行一定的学习后,通过观察在不同的时间段,大树与影子的比例关系,可以自己来进行总结验证。例如,“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试验,并从中得出结论,总结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解题思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利用。

总之,推理能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和不断的练习,需要学生对总结的知识结合实际进行大胆的实践,实现推理的成功运用,这大多是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从自己的总结和已有知识中生成的,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创新的应用,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小抓起,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种思考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很重要,所以,老师应该承担起这项责任。

参考文献: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4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分析能力 总结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75-02

学生参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学概念、现象和规律,而且通过实践动手锻炼获得亲身感受,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能力、撰写实验报告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好途径。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获得了一致认同,作为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为了更好的提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内几乎所有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进行了实验的教学改革,改革内容涉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1],增加仿真实验[2],优化教学体系[3],建立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教学设备的更新[5],管理制度和方法[6]等众多方面,在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等培养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物理实验课通常分成三个教学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总结。其中,课后总结通常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写总结。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惠及研究生培养或后续的工作中,不能只培养会做实验而不会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总结的学生。针对结果分析和报告总结,笔者提出个人的见解。

1 问题的挖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批改学生的总结报告时,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极端情况是根本不分析,问其原因是不懂如何分析。或者有分析时,只谈误差,将所有可能的误差及其根源全部列出,把普适性的理论用于具体的实验,没有针对具体的实验进行误差的分析。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挖掘出实验结果所反映的规律、问题等,严重违背了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在书写总结时,有将教材中每项实验后的注意事项抄入,或者书写“通过某某实验,认识了某某实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提高”之类的空话。

2 问题的讨论与改进措施

实验中的分析与讨论就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实验中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或与别组实验结果不一致,则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分析能力就是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解答出来。著名哲学家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感慨地说:“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奇怪的。”通常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也是现在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特别强调分析能力的原因。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1)向学生传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与重要性。笔者所在单位的第一次物理实验课为绪论课,除了讲授实验的基本知识外,在课堂上还向学生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其实就是洞察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表、图和照片等信息,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善于从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将实验的信息、现象与物理常识、规律和理论等迅速联系起来,并善于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物理实验与以后做专业课实验,或者研究生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实验,甚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对问题分析与讨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洞察力。这种洞察能力是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意能力、创作能力等的基础。而这种分析与讨论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基础物理实验一个学年的学习中是可以获得初步认识和提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重视和把握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端,然后才是创新,最后是你的自主。学生在分析与讨论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该遵循这个过程。除了在绪论课中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和重要性外,还需在后续的几个实验中给出参考,进行引导和指导,一步步进行能力的训练与强化。笔者在所教授的“螺线管内磁场的测量”与“半导体磁阻效应”实验中,经常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向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分析,然后用图1和图2询问学生,从图中的结果来看,反映什么问题,与物理理论是否吻合?图1是长直螺线管内轴线上的磁场分布,它反映了其内部接近匀强磁场,端口处磁场快速降低,而且冲击法测量结果与理论值非常一致,误差较小。图2是InSb半导体元件的磁阻变化曲线,它反映了弱磁场时是非线性变化,与B2接近正比关系,强磁场时呈线性变化,与磁场B成正比,其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通过简单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对分析与讨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后续其他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奠定了基础。

实验的总结是从实验结果归纳整理而得的概括性判断,应与实验目的相对应。要结合学过的理论联系实验的结果。要求文字简练明确、严谨,不可超出本实验结果去说明问题,不得臆想和武断。同时,个人认为总结的写法还可以扩展,包括实验的难点、重点,仪器调节技巧,对实验的体会,团队合作的认识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给出参考实例,让学生模仿。笔者所在实验室会将往届学生的优秀保证粘贴在墙上,供学生参考该项实验的总结应该如何去写。同时,也开始将其他大学的本科生发表的关于物理实验的学术论文进行展示及供学生模仿,如复旦大学何益鑫关于“Franck-Hertz实验的物理过程”的论文[7],无论是分析与讨论,还是使用的总结上,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在今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将此论文作为结论写法的案例向学生进行介绍。

(2)总结能力的继续强化和深化。为了达到给学生做示范,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示范。在开始进行的两项实验中,第一次会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二次就会弱化,其后不在给予提示。在后续的实验中,主要是根据学生书写报告的情况,给予指导。通过逐步提高的方式,将书写总结的能力慢慢在学生的思维中内化,不在是模仿,而是开始能够独立的进行进行概括和总结。

3 结语

随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实验从实验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手段、开放程度都在不断更新变化。不仅要在硬件条件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也要在软件条件上挖掘可能,只有不断地向其深度和广度进军,才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获得索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后总结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使物理实验更好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殿清.普通物理实验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物理实验,2005,25(1):31-33.

[2] 蔡青.仿真实验的应用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113-115.

[3] 郑军,樊艳,周国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20-221.

[4] 韩忠,李田,彭华.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示范性教学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9-91+109.

[5] 汤跃明,谢紫娟,张文杰.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8):53-55.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5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查看更多>>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6

【关键词】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0-02

构建高效课堂,发挥教育主体主动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求学”者转变为“做学问”的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从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入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联想集团灵魂人物柳传志在回答记者关于人才的提问时这样讲到:“能力有很多种,但我最看重归纳总结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就是看他能否在所做过的事情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这种善于研究的人有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开创大局,往往有大用。企业最缺的还是这样的一流的领导人物。他像阿拉伯有效数字中的“1”,“1”后面一个零就是十;跟两个零就是百;跟三个零就是千……学校教育应重视培养这种善于研究规律的基本能力”。

如果说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是一个整体,那么它的每个章节就是这个整体的一个局部。每个章节都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引导我们观察和认识这门学科的某个局部,并探索和阐述其中的内容和规律。我们正是通过逐个研究每一个局部,从而达到研究整体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把握每个章节的内容实质,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章节之间的联系。只有在研究局部时,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或在研究整体时注意到局部的细节,我们才既能全面把握住整体轮廓,又能准确地把握住局部细节。

就学生而言,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许多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就教师而言,我们是整个教学的总设计师,如果失去对该环节的准确把握,我们的学生很有可能拿着大把大把的螺丝和工具,却造不出一台车来!因此在知识的迷宫里,我们教与学生“求学”就是让他们身处迷宫里,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教给学生“做学问”则是让他们跳出来俯视迷宫,其各种路线和转折点则尽显与眼前,那岂有走不出之理?

二、教会学生“做学问”,教师应当重视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落实

在高中以往的听课,示范课和公开课的听课当中,我看到了很多精彩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总结,像思维导图,知识罗列,花括号,金字塔,知识树等形式多样的梳理总结方法,许多巧妙的处理方法让我学习不少;其次,很多教师在梳理总结的同时特别注意前后对比联系,将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化和广化,点睛提神的功效可见教师对知识的把握深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形成对知识的高屋建瓴之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浙江理科状元翁凯浩这样总结:在高中学习中,我十分需要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学完一章的知识点后,我要对本章内容归纳总结,以便加深理解充分消化;针对特定的题型,我们也要归纳总结,找出解题方法,以便在下次做题时更快地切入。归纳总结出的东西是经过自己分析消化后所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因此要常翻阅、常复习。

日照市文科状元孙程这样总结:相对来说,文科生做的试卷是比较有限的,做完的试卷不要随便丢了,要学会分析试卷。研究得多了,有时一道题会衍生出很多知识点和考点,及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这些思考的过程对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吉林市文科状元王美月(新东方优能中学高分学员)这样说:要善于归纳总结,对文字产生感觉。文科不像理科,学习不能靠题海战术。我的经验是,要善于对题型归类,自己心里对所学知识要有数。总之,学文科要有感觉,有领悟力。

银川市理科状元王子豪这样总结: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的题,结果发现自己没有多大进步,其实这是不注意小结造成的。小结就像是紧张练习中的 “调味剂”,常常让我乐在其中。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是比较忽视对该环节的认真落实,缺乏对其重要性的理解,授课时往往草草略过,或是让学生自己讲讲“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而不做点评,或是在课件上展示几个关键知识点,缺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层级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认知能力,一节一节零碎的知识,让学生不仅感觉到繁多杂乱总也学不完,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恶之情。如果学生通过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能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则会让学生对知识越学越少,越学越有趣,并产生从“求学”到“做学问”的根本转变,到那时我们的教学也会真正转变核心,让教师真正做一个引路人,还教学的真谛,形成高效课堂。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意见

1.在学案编写时,以知识为主线将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贯穿其中,并有意地将知识链放在学案中

从我们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少,如:能读懂教材内容但不会应用;能听懂老师的讲解但不会独立理解;能套着老师传授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不会自己创设新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习惯听老师讲解而不会自己去主动自学;能主动自学者又不知道如何学习,总是徒劳无功。凡此种种除了基础相对薄弱及学习积极性不够外,与我们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也很有关系。在学生们学习了每一节的知识点后,他们只能完成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这些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是一块块很小的岛屿,不易被发现,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把这些小小的岛屿连成一块大陆,让它们彼此间互通有无,做到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在编写学案时,应认真研究知识规律,确定知识的编制顺序,力求有利于学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2.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要注意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但实际学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知识梳理总结时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前,我们很多教师处理该环节时,随着下课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逐渐分散,大多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简单的提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没有突出知识重点,没有处理好知识局部与整体的关联。也就很难完成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因此教学效果在此处显得很苍白,没有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如果我们可以尝试在该环节的留白处,留下提示和归纳总结意见,授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完成学生从“求学”向“做学问”的根本性转变。这样学生会主动的思考和预习后面的内容,自己完成知识脉络的构架,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梳理总结不仅仅是纵向的,还应该是横向的,立体的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学引导者,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做学问”的能力尤为重要;备课前我们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示范如何“做学问”。知其一,自然联想到其二其三,知其表,自然联想到上下前后和左右。而目前我们的很多课堂照本宣科,就地取材,随意性太强,抓不到重点,也拿不出条理来,学生一头雾水,没有线,也没有点,久而久之,这个环节也就显的可有可无了。

4.梳理总结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学生什么最难教?不是知识,不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如果说前半句是“求学”我想后半句就应该是“做学问”吧!对于高中生而言,我们不可能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授予学生海量的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教师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更上一个层次,达到让学生自己做学问的目的,如果这个能力和习惯养成了,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想起一句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真正转变我们的学生从求学到做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滋润每位学子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在无形之中教会学生做学问的目的,或许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7

1.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现状

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现状令人担忧.高中学生数学反思习惯非常欠缺,一是大部分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反思为被动反思,缺乏主动反思和自觉反思.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采取题海战术,养成数学解题固定思维和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错题往往是一个类型,而且是一错再错,学生错题本的总结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不是真正分析自己错误原因和方向;二是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意识较差.很多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成绩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完成数学思维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也没有对出现数学成绩差距问题原因的反思.出现数学成绩问题偏差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没有牢记知识点,基础能力不扎实造成的,因而采取假期补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补习方式与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基本一致,也是重视题海战术,虽然有部分学生通过补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有效提高.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高中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2.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教育以升入高中为目的,因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设置主要是以应付中考题目为主,从而忽视了初中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而这些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由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有不同侧重,这就给新入高中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此,培养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对于新高中生尽快融入高中数学教育,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1.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做好课前预习作为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培养数学反思能力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高中学生通过对课堂课本内容的提前预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对课堂内容知识作出梳理,找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高中学生通过对课堂课本内容的提前预习,找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后,特别是自主做完课堂习题后,会对不懂、不会的难点展开思考,通过预习内容的总结、归纳和再现以后,找出难点的解决方案,即使问题依靠自身不能解决,但是学生对问题思考过程的本身就是对课堂内容理解深入的过程;三是强调课前预习,有助于活跃课堂,进而实现学生再思考.因此,学生可以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通过教师讲解难点时的把握以及总结,可以进行内容的再思考,帮助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2.教师做好课堂小结,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运用课堂小结这一简单教学设计,帮助高中学生培养反思习惯.课堂小结一般在一节课的末尾,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育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堂小结.一是高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重,加上很多高中学校都是两年完成三年数学教学任务,高三数学用一年时间进行三轮复习工作,因此很多高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不会安排课堂总结,因而课堂总结这一简单教学设计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二是课堂小结作为知识的最终总结,很多教师存在设计不合理现象.课堂小结具有时间短的特点,因此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再总结,而是通过课堂小结实现学生教学内容的再总结工作.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再一次指出重点和难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提问和设计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反思课堂内容,总结课堂内容.

3.鼓励学生课后巩固,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8

一、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学生全体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自信心,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创造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初中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概念教学必须联系实际,从感性认识逐步过度到理性认识。比如在学习角的概念时,举实例: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圆规张开两脚,它都给人以角的形象,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们都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并且两条射线都有公共端点”,最后抽象概念。这种通过形象直观的实例,使生的认识由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扣开学生的思维大门。

三、根据等式的意义进行逆向训练

真正理解等式的意义,并掌相等的概念,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授“相等”“等式”概念时,要强调左边等于右边,同时右边也等于左边。

例如: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相乘或相除,幂的乘方法则时,就个提出问题:a6可以写成a的多次幂乘以a的多少次幂?共有几种不同形式?还可以写成a的多少次幂的多少次幂?共有几种不同形式?让学生思考、教师讲评、然后提问:“2100的末位数字是几?”学生看到这一题目后一时会目瞪口呆,无从下手,教师可启发学生能否将2100变形使其便于寻找末位数字,引导学生联想到末位。当n为正整数时,24n、24n+1、24n+2、24n+3的末位数字分别为6、2、4、8。因为2100=24乘25所以2100的末位数字是6,从而得出解。

四、灵活的运用各种变化

这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学运算既离不开推导,而推导常常采取变换方法(数、式的同值变换,不等式的同解变换以及图形的变换等)。通过变换,从而找出规律,灵活有效的进行运算,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如x2+y2=(x+y)2-2xy;ab=[(a+b)2-(a-b)2]等。这些变换在因式分解、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运算中经常运用。

五、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对于那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是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既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的掌握各种知识,将他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如果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六、加强学生运算能力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9

一、“学案导学法”的内涵

它是针对考纲要求和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目标导向性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充分研究“学情”和“考情”,科学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它要求制定和实施学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能够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促使学生学习动力得到持续激发。

二、“学案导学法”的结构和实施

“学案导学法”的结构一般由课前编制并印发学案自学、课堂师生共学重点难点、课后师生共同反思三部分组成,分学生自学、师生共学和总结练习三个阶段实施。

1.学生自学阶段。教师在认真研究考纲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抽调部分学生一起编写详细的学案。学案编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复习教材内容,建构专题知识体系。

2.师生共学阶段:学生完成上述自学阶段任务后,师生之间便有了在课堂教学中交流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便成为学生在教师的针对性点拨和学案引导下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过程。此阶段的教学程序一般有两种: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

师生共学阶段的重点是围绕学生自学阶段遗留的问题和生发的新问题而展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

3.总结练习阶段:总结既分个性总结和共性总结,又分知识专题总结和热点专题总结。

个性总结是指学生个体对各自学案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师生交流后进行的总结,由学生个体完成。共性总结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归纳、提升,由师生在思维碰撞后共同完成。知识专题总结,是指针对某一专题知识进行的总结,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某一方面的完整知识体系,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然后再由师生共同完善。热点专题总结,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热点设定的问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重新建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包括基础知识练习、创新知识练习和拓展性练习。课堂练习主要解决创新知识练习、拓展性练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总结练习阶段,教师要设法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要求

1.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教学观。

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发展中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是具有巨大学习潜能的高级生灵。

树立新的教师观,要求教师既要扮演好“传道、解惑”的角色,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咨询者”、“组织者”、“援助者”等,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多种能力提供切实帮助。

树立新的课堂观,要求教师从整体着眼,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相关教学资源,科学、系统设计学案,因课而异,问题导学,实现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树立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把教学当做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交往,把教学当做合作、共建的过程,从而实现“学案导学法”要求的教学民主、教学互动,进而达到以案促学,以学促教,提高效率的目的。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实验教学

总结能力 归纳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16-01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现象以及实验规律,不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记忆,也能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自主内化,是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课堂小结几乎都是教师包办,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老师进行简单的知识罗列和回顾。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笔者从生物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做了一些尝试与思考,现将点滴心得简述如下。

一、寓静于动,在操作中总结

学生实验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对生物知识学习形成具体、鲜活的感性认知。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教师可以延续生物实验活动的整体性,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思考边归纳,将静思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和实验注意事项的积累,使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实验动作或实验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如此学生的总结归纳才显得更加生动、详实。

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内容时,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没有机械地组织学生回忆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而是出示了一组问题:①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②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 );③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作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二、由繁入简,在图文中总结

总结归纳的内容并非一定要诉诸文字,以图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以让原本繁杂凌乱的生物知识要点变得简单而又生动。在进行图文式的归纳总结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图文注入更丰富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

如在教学“人体的泌尿系统”这一部分实验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运用Flash制作的课件,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形象地再次感知了尿形成的两个过程,即过滤与重吸收,使得原本抽象的生理过程变得具体鲜活起来。在动画的辅助下,学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真正理解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感受到肾脏的重要性。

三、转曲为直,在洞察中总结

观察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积累实验经验的重要形式,它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引导学生在观察完成对生物实验的归纳总结,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认知印记,能够更直接、更清晰地把握实验规律。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强调重复观察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正确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之间的差别,从而在归纳总结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在教学“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这一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内部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猪小肠,指导学生分析猪小肠与人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并用小肠内表面拆叠纸模型强化学生的感知。通过观察和领会小肠皱襞的作用,学生认识到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从而对人体消化和吸收有了更加明晰的认知。

四、化腐为奇,在愉悦中总结

与其他教学环节一样,实验后的归纳总结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传递给学生快乐的学习感受,将会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环节变得生机盎然。因此,教师要将生物实验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认知倾向,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展开归纳总结。

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实验时,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现了种子萌发的整个过程,最后教师将视频定格在破土而出的幼苗上,并展开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用饱满而又深情的语气告诉学生:每当看到这幅画面,老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们,因为你们就是这样一颗颗种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都是希望你们能够茁壮成长。这样的总结方式,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回味长久。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11

口腔医学属于一门实践和理论结合性非常强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患口腔疾病率渐渐升高,口腔医疗机构对于专业口腔医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转变口腔教学方法,提升口腔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对医学类的高职院校,特别是大专医学院校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将我院2010年-2015年期间口腔专业四年级学生3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口腔教学中应用效果,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医学院2010年-2015年期间口腔专业1班15名学生作为本次观察组,其中,男学生8名,女学生7名,学生年龄在17-23间;在口腔教学中给予其参与式教学方法。选取我医学院2010年-2015年期间口腔专业2班15名学生作为本次对照组,其中,男学生9名,女学生6名,学生年龄在18-25岁间;给予其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除了教学方式不同之外,为确保教学质量,在口腔教学内容、进度、要求以及考核等均按照国家教学大纲与计划的要求。

学生学习的时间为18周,每周2个学时,观察组则开展参与式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2.1整体思路

以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为研究实例,选取我院口腔专业四年级学生30名来参与实例学习,以智齿冠周炎所引发的咬肌间隙感染作为研究病例,把口腔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直接融入到课堂讨论中,通过学生的讲演、讨论以及互动,研究在口腔病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1.2.1讨论主题

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病,老师对于口腔知识中的难点、重点,需结合相关的教学目标,设置以下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有两个学时,均由不同的小组单独完成。主要有:第一,引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解剖;第二,口腔颌面部的不同部位感染临床共性;第三,探讨口腔颌面部的感染病因探;第四,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方法;第五,口腔颌面部感染预后。

1.2.3讨论方式

将观察组30名口腔专业的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组各6人,各组分别完成一个学习主题,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来完成规定的主题与讨论的内容,内容不局限在规定范围内。老师应鼓励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课程内容来设计与研究,成员可在课外查阅与分析有关的口腔知识的内容,然后整理、总结所查找的资料,撰写成一份完整的报告,最后做成PPT,各个小组选取代表上台讲解本组所研究的内及最终成果,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老师与其他同学作为评委,最终由老师针对各小组的陈述做出点评与总结。

1.3评定标准

在18周学习结束之后,通过问卷调查与成绩考核方法对两组教学效果做评估,其中,成绩考核主要包括三大内容,理论知识30分,临床病例分析能力30分,课堂讨论与发言4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学效果越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概括总结能力,所占比率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t 检验,若P

2.结果

2.1对比两组学生成绩考核总分

两种教学方法结束后,观察组成绩考核总分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分,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

2.2对比两组教学效果

两种教学方法结束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这三方面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

3.讨论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口腔教学过程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充分显示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轻松、自由、活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1]。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12

【关键词】数学开放题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17-01

开放题具有三个特点:结论的多样性、条件的完备性以及解题策略的多角度性。基于数学三维课程目标,为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应该重视开放题的教学。

一、开而不散,培养能力

开放题并不存在思维和解题方法的随意性、任意性,而是指题目条件不充分、也没有确定的结论,如此引出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得出结论开放的问题。实施开放题教学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掌握知识与方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故事情境等,引导学生创设数学模型,展开猜想、假设与验证的整个学习过程。以问题为中心,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发散、互助交流、探究实践,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例如,“如何判定两三角形相似”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由“全等三角形”进行类比推理,鼓励学生展开开放题探究过程。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站在边与角的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结合已有认知基础,实施互助交流、探索实践、总结分析。结合全等与相似的定义,分析出全等是大小和形状都相等,而相似是在形状上相等,而大小可以不等。通过围绕问题展开条件假设、猜想验证,结合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SS、SAS、AAS、ASA、HL这五种判定方案,得出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平行、三边对应成比例等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在开放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自主思考、类比分析、综合总结,强化学生思维能力与科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注重过程,强化讨论

开放题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过程,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展开学习,鼓励思维发散、优势互补、相互补充与完善。开放题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漫长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关注现阶段学生是否能提供完善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注重学生在分析理解、寻找思路、制定方案、归纳总结过程中是否能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实践探究与拓展分析。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思考与讨论过程中来,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分析、思考、猜想、验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

例如,对于“ax2+bx+c=0”这一方程根的解,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开放题角度分析问题,重视讨论过程,引导学生全面讨论。首先分析若a=0,则为一元一次方程,而a=0,b=0且c≠0时,无解;a=0,b≠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有一根x=-c/b;a≠0,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根与=b2-4ac有关,若0则有两个不同解。同时,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理清定义域,划分x的取值范围,并讨论解的可用性,由此得出正确的答案。对于开放题的解答,要重视过程分析,强化细致讨论,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合理分析、综合归纳,通过猜想、验证、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开放题教学需要重视学生讨论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与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科学素养。

三、及时总结,发现规律

开放题进入尾声阶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已经运用了各种解题思路与解题策略,结论也呼之欲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发现知识内在规律,并实施拓展实践。总结是开放题教学画龙点睛的环节,应该对同类型问题进行定义、方案分析,以及解题思路、思考模式、注意事项的归纳,得出规律,并分析实际应用中如何应对该类型问题。教师对学生总结过程进行点评,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例如,学习“有理数”相关知识,教师设计“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开放题探究活动。结合开放的条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设正面向上为1,反面向上为-1,若开始有奇数(偶数)张牌正面向上,每次翻动奇数(偶数)张牌,一直下去会不会出现所有牌反面向上?”针对这类型开放题,在学生交流合作、深入探究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条件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发现,翻奇数次即为乘以-1,翻偶数次即为乘以1,那么奇数张正面向上为1,到全部反面向上即为-1,由这些知识可以得出如下规律“奇奇、偶偶、偶奇组合下可能出现全部反面向上,只有奇偶时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灵活转换思维,巧妙变通,体验数学思维与方法,并由及时总结,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