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秋佳节诗句

中秋佳节诗句

时间:2023-05-29 17:50:56

中秋佳节诗句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1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2

重 阳 赏 菊 诵 诗 词

江西省景德镇市景航学校初二班(333039) 叶胜男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秋菊,吟咏诗词,真是别有情味。

重九日正值仲秋,金风送爽,菊蕊飘香。就像人们把艾、菖蒲和端午联系一样,菊花也和重九密不可分,所以重九也称作“菊节”、“菊花节”,在人们心目中,简直是无菊非重阳了。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做过彭泽令的陶渊明写过咏菊诗:“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为霜下杰。”又如《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诗人对菊花所作的较早的赞赏。

唐代赏菊风盛,咏菊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如王绩“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崔善为“霜叶疑涵玉,风花似散金”;皇甫冉“不见白衣送酒来,但令黄菊花自开”;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范成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九九重阳,门门菊花,可谓独占重阳。孟浩然咏菊更见其悠闲自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唐诗人元稹的赏菊诗却别有新意,与众不同:“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由于此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当作者的好友白居易读到之后,即写下了:“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晚唐才子李商隐大有怜香惜菊之意:“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郑谷则写出独具风韵的一道咏《菊》诗:“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首句即告诫王孙公子莫把菊与蓬蒿相提并论,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的鄙夷。诗篇把菊花人格化,突出它的高尚气节。通篇不着一菊字,却句句有菊,清香四溢,爽人心脾。

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更是对菊花爱赞有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到了宋代,重阳节完全堪称菊花节、赏菊节。赏菊风盛,吟咏必多,可谓数不胜数,俯拾皆是。佳作有如宋•史铸《咏翻集句》:“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女才子李清照填的词《醉花阴》,更是刊称一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代以后人们依然重视重阳赏菊。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有一首咏重九的《风入松.九日》:“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建似常年。” 在作者看来,重阳之日,只要有黄花,即可赏心悦目,实为一大快事,不要叹恨无钱。

明代开国文臣高启诗作《晚香轩》:“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才子文征明留有咏菊诗:“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历久弥新,菊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文人才子的生活中。而花市赛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等重阳习俗,也一直延续到明清。清朝乾隆皇帝游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流下“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佳句。古城开封等地,早已形成“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菊山花海彩云飞,古城巨韵动九州”的热闹局面。

近现代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们,也爱菊如斯。臧克家《菊畔香》云:“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沈钧儒有赏菊诗:“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陈毅的《秋菊》诗更是老少能言:“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朱德爱菊,也曾赏菊抒心怀:“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董必武则赏菊养生诵太平:“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3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4

1、中秋节的由来

(1)出示月相图(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3)说中秋由来。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收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辅导员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2)队员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 (4)奖励。(对课前收集资料的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奖卡>)。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是: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①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②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③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

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 师:咱们505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送月饼:

A、师给队员送月饼并送上祝福的话; B、队员相互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第三主题:研究与讨论

师: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

人团圆”,可是有些亲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咱们班有哪些同学的亲人没有回来过节?( …)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不能回家过中秋节? 生:叔叔,台湾的亲人。

师:他为什么不能回家呢? 生:叔叔为了保卫祖国,过节还不能回家。 生:台湾很远…… 生:祖国还没有统一。

师:是呀,就因为祖国还没有统一,海峡两岸的同胞们至今还不能和亲人团聚。同学们,让我们在此默默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同学们,如果他们是你的亲人,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呀? 生:可以写贺卡、写信、寄月饼、打电话、发短信……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5

春: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的“春”字,本义是季节,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春暖花开的季节,农民播种的季节,即“春季”。荀子说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周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里的春夏秋冬,指的就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字也可以单独作“年”字用,比如高适的诗句“一卧东山三十春”,这里的“三十春”,实际上是指“三十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万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春”字本身,以及由“春”字构成的词和成语,既单纯,又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如说“春风化雨”“春雷滚滚”“春潮涌动”“春意盎然”以及“雨后春笋”等;还有“妙手回春”“枯木逢春”,这里的“春”也都透露出一股生机。就连表现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恋之情,也用“春”字,如说“春情”“春心”“怀春”等,这里面同样包含着与生机和生命力有关的比喻意义。

由“春”字构成的词中,还有一些专用名词,比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老百姓又称“过年”;“春联”是春节贴的对联;“春荒”是指春季青黄不接时的饥荒,多发生在旧时的农村;等等。至于“春试”这个词,又称“春闱”,指的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会试在春天举行,因此叫“春试”。还有,“春秋”这两个字含义较多,一是指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泛指岁月,如说“苦度春秋”;二是指年龄,如说“春秋正富”,意思是年纪很轻,来日方长;三是指“史书”,即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经过孔子修订;四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成语“春秋笔法”指的是一种写作手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指文笔曲折、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春”字本身,以及由其构成的“春风”“春雨”“春色”“春宵”“春江”“春城”“春草”“春花”等词,无一不流淌着诗意,一经入诗,便大放异彩。在古典诗词中,由“春”字打头的诗句多得数不胜数,诸如“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在溪头荠菜花”“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雨断桥人不度”“春色恼人眠不得”“春宵一刻值千金”“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草还从旧处生”“春花不愁不烂漫”,等等,无一不堪称名句、佳句,美得令人心醉。

由“春”字想到通常用来描写江南美好春光的“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一些汉字研究专家,喜欢用这六个字来证明汉字的组词能力和表意能力有多强。你瞧:“杏花春雨江南”,可拆成“杏花雨”“江南春”,也可拆成“杏花”“春雨”“江南”,还可拆成“杏”“花”“雨”“江”“南”“春”。不管三个字也好,两个字也罢,即便一个字也能自成一词,并且有着完整而明确的含义。汉字使“意则期多,字则唯少”的理想得到了实现,这是其他任何文字都望尘莫及的。

秋:秋月春风

当原野上的高粱红似火的时候,人们知道:秋天来了。

“禾”与“火”组成“秋”字,这完全合乎逻辑。《说文解字》也说:“秋,禾谷熟也。”“秋”的本义是“收获”,《尚书》中就有“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的说法,意思是:农夫只有尽力耕种和收割,才能有收获。“收获”的季节就是秋天。

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民族来说,庄稼成熟是最值得庆贺的事情,秋天也是人们喜欢的季节。古人用“秋红”来形容熟透泛红的果实,用“秋登”来描述谷物登场的喜悦。在收获季节举行的祭祀社稷的活动,也叫“秋报”;在收获季节举办的婚事,叫“秋期”,“秋期”也就是“婚期”的同义语。《诗经》中就有“秋以为期”的诗句,意思就是把“婚期”定在秋天。甚至连美丽的女子都用“秋女”来借代。秋天又是美好的季节。人们用“秋高气爽”形容气候宜人,用“秋月春风”比喻时光美好。白居易的诗句“秋月春风等闲度”,杨万里的“秋月春风耽搁了”,这里的“秋月春风”,指的都是美好的岁月。

基于“秋”的季节特征,在谷物的收获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美好的同时,草木凋零又给人带来伤悲之感。古籍中就有“秋,愁也”的说法,把“秋”说成“愁”,正是这种悲伤意识的体现。于是,形容人的悲愁的面容,用的是“秋颜”;“秋怀”则用来表示秋天的思绪情怀,“秋愁”用来表示秋天的悲怨情绪;“秋闺”指的是容易让女子引起秋思的场所;“秋士”指的是怀才不遇日渐迟暮的人生失败之士。至于“秋审”“秋刑”“秋决”等词,更让人感到了有一股肃杀之气。古代诗人描写伤秋情绪的诗就更多了,最有代表性的诗句是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和柳宗元的“秋来处处割愁肠”。《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尽管不是诗人,但她写的《秋窗风雨夕》一诗,也把秋天的肃杀景象和人的悲凉情绪写得淋漓尽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秋”字的用法也有一些引申或转义。比如,由“秋”又可以引申为“年”,《诗经》中的诗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意思就是:一天不见,好像隔了三年。“秋水”一词,本指秋天的水,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秋水”,用的就是本义;而杜甫的诗句“秋水为神玉为骨”,这里的“秋水”用以比喻“清澈的神色”,显然是转义了;李贺也有一句诗叫“一双瞳人剪秋水”,这里的“秋水”与“秋波”同义,意思是“清澈的眼波”,就更是转义了。到了坡的诗里,就直接称作“秋波”了,他有“佳人未肯回秋波”的名句。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6

亲朋好友相聚,情人恋人相聚,你我他相聚,大家一起为明天更美好而相聚!

在晚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代表人民网网友联谊会送上节日的良好祝愿和真诚的问候!祝愿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祝在座的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今天晚上,人民网网友联谊会、联谊文学社在联谊会馆隆重举办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

四海举杯,相聚联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记得一年前的那个生机勃发的春天,联谊首次成功举办了春之韵赛诗会,高手云集,佳作迭出,充分展示了联谊网友的实力、勇气以及和谐、友爱的精神。

从此,每逢重大节日,网友对联对诗大会便成了联谊的保留节目。

今天晚上,我们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共和国的伟大生日……

今天的联谊,已走过了两载岁月。

如果说当年初创时还在蹒跚学步,那么现在已是步履稳舰迈向成熟。

她的每一个足迹,都浸透着网友的心血和汗水;

她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网友的惊喜与自豪……

各位的关爱、鼓励是联谊成长不竭的动力!

联谊长大了,但联谊的友爱精神没有变,“联谊相长,亦庄亦谐”的服务宗旨没有变,联谊网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没有变。

——我相信,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今晚的对联对诗大会一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今晚的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是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起,联谊文学社组织进行的。

一、活动内容:以发表对联、诗词作品为主。对联长短不限,诗词形式不拘。支持原创,支持幽默。原创或转贴作品请予注明。

二、活动方式:两种方式穿行。一是网友发表完整的诗词、楹联作品,此间集中上贴。二是即兴表演,现场对诗、对对联。出句与对句,你来我往,珠联璧合。

三、活动结果:今天晚会的对联、诗词作品将整理成集,转贴涟漪泛舟,供网友跟帖品评。联谊文学社将根据网友和编辑人员的意见,评选出一系列最佳作品和最佳作者。选出的佳作将入讯联谊文学·国庆专辑》,最佳作者将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送纪念品。

最后友情提示——今晚的大会现场诚征对联、诗(古体、现代、打油)、词领队,欢迎志愿服务晚会的网友踊跃报名!

超凡创意,尽情挥洒!联谊期待您的佳作!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7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文学家之一,自幼博通诗书,晓韵律,以诗、词、散文著称,而其中词是最有成就的。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俊秀,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凄咽悲楚。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阙写秋凉情景。“薄雾浓云愁永昼”,写“浓云薄雾”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以香尽灰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佳节又重阳”,点明了时令,接着笔锋一转,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凉初透”的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阙“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阙写重九感怀。“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之句。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一个“暗”字则表明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几句则写见到西风卷帘,楼中的人儿比瘦削的还要憔悴,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李清照以52个字,简单的几笔,就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其细腻的艺术风格和多变的艺术技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刻画了重阳佳节的孤寂与凄凉,真切感人。所以能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选意象“皆著我之色彩”。开篇“薄雾浓云愁永昼”就写了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环境,简单明了地描绘了本该是秋高气爽的重阳日却阴郁暗淡,不见晴暖丽日。“瑞脑销金兽”通过“瑞脑青烟袅袅,长燃不熄”来直写词人入室闷坐的时间之长,刻画闺中的孤寂与无聊,为下面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心和情态做了铺垫。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8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重阳节来源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庆祝方式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

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

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喜悦之情重阳节更带给人们无数的欢歌与喜悦。诗人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整篇文章轻快活泼,洋溢着农家的生活情趣,一片宁静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中,表现出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喜悦之情,并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赏美丽景色。

重阳节思亲之情重阳节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思亲之情。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在两篇作品中深切表达出词人思念丈夫的真挚情感,令人恻然。

重阳节忧愁之情重阳节也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悲伤之情。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虽然诗中表现出诗人的在重阳佳节的喜悦之情,但却又透露着丝丝的忧伤,暗喻了诗人在官场受挫,壮志未酬的无奈唏嘘。南唐后主李煜在成为亡国之君时又到重阳节,写下“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不禁让人愁从中来。无数诗人们在重阳佳节留下华彩乐章,激扬文字,这些名句伴随着重阳节一起流传下来,那些诗句有的欢快喜悦,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催人泪下。我心想这不就是重阳节的最好写照吗?重阳为我们带来了喜怒哀乐愁,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

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农耕文化产物的重阳节已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它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面临着诸多危机。

今天,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虽然仍旧存在,但其核心的习俗已经很少能见到。今天的人们很少为驱邪祈寿去“插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或者说自己酿酒;即使大家很喜欢的登高活动,也已经不再是重阳节的专有名号。因此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被弱化和边缘化是必然的。

但重阳节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无疑是我们民族的一份重要历史遗产,其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价值仍然值得世人的尊重。由于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故此有长久长寿的含义。重阳节在长期的发展中,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发展出了敬老爱老的重阳节新主题,而这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直至今天,我国壮族仍把为老人祈寿祝寿看作是重阳节最重要的内容,并且称重阳节为“祝寿节”。重阳节的这一内涵为我们所重视和发扬。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这既延续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习俗,又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为重阳节注入了许多新的实质内容。老人节的设立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成为我国老龄工作的一个媒介,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xx年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重阳节的认识。随着一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古老的重阳节必然会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独特贡献,其自身也会以新的民俗形式继续流传下去。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清)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赏析: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紫萸香慢·近重阳》

(宋)姚云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赏析:

此词从重阳入笔,抒发了遗民不忘故国的忆旧情怀,语言平实,又不失跌宕起伏,整首词从出游始,于登高处终,章法浑成,意蕴丰厚,读来凄怆感人。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宋)吴文英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赏析:

《霜花腴》,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这是吴文英的一首自度曲。南宋周密《萍洲渔笛谱》中有《玉漏迟·题吴梦窗词集》(一题作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将《霜花腴》作为梦窗的词集名。南宋张炎《山中白云词》中有《声声慢·题吴梦窗遗笔》(一题作题梦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以此词作为梦窗词的压卷之作。这些都说明梦窗的这首自度曲在南宋末年已受到广泛推崇。“石湖”,据《舆地纪胜》说,在苏州盘门西南十里处。

全词语言明快,无晦涩之感。陈邦炎《梦窗词浅议》一文,引蔡柯亭《乐府指迷笺释》中语:“(梦窗)四稿中不晦涩之作,细绎之,亦实在不少。”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9

关于中秋节演讲稿300字左右

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大家都兴高采烈,以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特殊的节日。我家也不例外,在中秋节这天晚上,全家都聚在一起,共度中秋。

晚上,姐姐、哥哥他们都到了我家。忽然,我看到了诗,于是便提议开一个对诗大会。在征得大家的同意后,大会便开始了。第一个是哥哥,他学着诗人李白的样子捋着“胡子”深情地说:“妙哉!妙哉!此主意真妙!我先来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哥哥刚说完,姐姐就对上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不紧不慢地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哥哥怪腔怪调地说。我正要说,只听姐姐拉着嗓子说:“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哎呀!坏了!这正是我要说的。我该怎么办呢?正在我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他们却过来起哄了,说:“弟弟,如果你在十秒内想不出的话就算你输哦!十、九…”说着便数了起来。我却急得团团转。我猛一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我便像抓着了救命稻草一般拼命地大喊:“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在我们对得激烈时,妈妈却像个孩子似子似的吵道:“我来!‘今年八月十五夜,我们一起吃月饼。’”“哈…哈…”妈妈这诗把我们都逗笑了。

不过,我们还真饿了。于是便吃起了圆圆的月饼。吃着这香甜的月饼,我的心里却流过了一丝酸意?台湾的同胞们是不是也在赏月呢?他们是不是也盼着早日投入祖国的怀抱,早日和大家团聚呢?别说,今天的月亮还真应了“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句话呀!

八月十五桂花香。在月光与有些凉意、带点儿桂花香味的夜光中,我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难忘的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演讲稿30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xx(上午·下午·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月圆人团圆——中秋情思 。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诗人王维曾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在座的各位一定也是如此吧。但是我们却有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大家庭——四中队。因为有了这样的依托,中秋的夜晚似乎格外美好:星光灿烂,群星会聚,把整个蓝天衬托得更加的清爽,更加的明亮。

中秋如期而至,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愿人长久,千共婵里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的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原以为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遥在他乡的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而此时此刻我却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句关怀,一声问候最是暖人心扉的,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中生活便是赏心乐事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聚,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让人畅怀的吗?

而此刻不只是思乡的时刻,团聚的时刻:更是收获的时刻,分享的时刻。秋,没有春的清新绚丽,没有下的热情高奔放,亦没有冬的晶莹洁白,它有的只是沉静内敛,稳妥踏实。希望我们都能在春天播下梦想的种子,在夏天灌溉梦想的花朵,到秋天收获梦想的果实。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我们也要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播种、耕耘、收获。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花好月圆人团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关于中秋节演讲稿30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了,今天,我们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10

关键词: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四时风景

abstract: 《a quatrain》 is a famous composition by du fu wrote(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which be read with admiration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lots of readers express various appreciation and feel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on this poem.the poem describe four seasons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which express the love of nature,the love of real life and joy of feeling.

key words: du fu;《a quatrain》;“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four scenery

宋学家程颢有《秋日偶成》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1]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怡然自乐的人生观,其中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更是道出了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人生境界。每读这首诗便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诗。虽然历来对这首诗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都离不了借景抒情的普遍看法。的确,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4句话写了4幅风景图,通过对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美好心态。但是对于这4句话彼此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作者是怎样构思这4幅画面的,却很少有人探究。经过多次的反复阅读,尤其是在前引程颢诗的启发之下,笔者认为杜甫的这首绝句中的4句诗绝不是简单的一时的景物堆砌,而是选取了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里最富有特征的自然物象加以传神地描写,从而构成4幅美妙的四季风景图。也就是说,作者是以概括的笔触描写了他所生活的成都草堂之四时美景。众所周知,杜甫一生大都在辗转漂泊,穷困潦倒,正如他在《登高》一诗里所写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只有在他晚年,由于朋友的帮助,他在四川成都的浣花溪畔才勉强修建了一座简陋的草堂,从而度过了一生中虽然短暂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最难得的安稳日子。由于生活境遇的稍微好转,杜甫的内心便有了一种难得的闲适情趣,因此这个时期所创作的诗便呈现出萧散自然的风格特点。在他笔下,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便成为这时期他诗歌的主要特色。而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便是这时的代表作,下面笔者作一具体分析:

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春回大地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的美景。其中,鲜艳亮丽的色彩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黄鹂”对“翠柳”,黄鹂鸟儿不一定是黄的,但翠柳一定是绿的,这样的搭配在视觉的感应方面极富吸引力,令我们想到春天来临之后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局面。春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但作者并没有一一呈现,而是只写柳树上边的鸟鸣,这鸟也不是一群,而是只有两只,两只鸟的叫声似乎有点单调,不足以传达出春天的繁华热闹,但是我觉得有这两只美丽鸟儿的叫声就足够了,清脆而又悦耳,完全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不是吗?实际上透过这两只鸟的叫声,我们完全能够联想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的热闹景象。但是叫声写得太多了,就只能是“呕哑嘲哳难为听”[4],那样就令人不堪忍受了。所以此处应以简洁为妙。

次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给我们呈现的是另一番景象,如果首句以五彩缤纷繁华热闹而取胜,那么,这次句就是以淡雅素净视野开阔为特色了。“白鹭”对“青天”,天是蓝的,鹭是白的,两者相衬,既对比鲜明,又简洁疏朗。同时,作者这里用了一个极富力度的动词“上”,这“上”字的运用令我们联想到刘禹锡的那首著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这两句诗都用了一个“上”字来写鸟飞的姿态,“上”给人的感觉是排除各种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其中既包含了鸟儿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但实质上更传达出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刘禹锡这首诗写的是秋景,那老杜这首诗难道不也让人想到秋天的景象吗?秋天,天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但秋天也是候鸟南飞的季节。记得小学课本里学到写秋天的文章,里边有这样几句话,“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了,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里的“一行白鹭”不正是让我们联想到秋天南飞的大雁吗?所以,笔者认为第二句是写秋景的。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提到雪,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白雪皑皑的冬天,虽说从成都往西往远处望,是常年积雪不化的川西高原,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情景至今令我们难以忘怀。但杜甫这里写的不可能是其他季节的雪景,而应该是冬季。其理由除了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物外,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推论:其一,前边两句分别写的是春秋两季,而接下来的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则使人直接联想到的是雨水充足、水涨船高的特有的夏天景象,那第三句也只能是写冬天了。其二,从作者的观察位置来看,此时是作者坐在屋里从窗户向外望去所看到的景色,一个“含”字非常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这正是于尺幅之中见千里之景;再说,作者为什么要坐在窗前向远处望,而不是如下句一样尽情地站在门外观赏西山雪景呢,难道还不是因为天气严寒门外难以久立而只能蜷缩于一隅吗?

结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正如上句所分析的那样,夏季雨水充沛、水涨船高,正是水上交通运行的黄金季节,这船不是附近的渔民打渔的小渔船,而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南逆江而上的大商船。作为久负盛名的锦城,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正是唐代商业非常发达的大都市,虽然自古就有蜀道难的传闻,但因为成都地处岷江上游,周围又汇集了好多的河流,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东来西往的船只经常汇聚于此进行各种商业贸易,所以杜甫自然而然地将这一夏季常见的景象置诸笔端。

综上所述,杜甫这首《绝句》正是选取成都四季特有的自然景观,加以准确传神的描写,从而向我们展示了4幅非常鲜明生动的画面。杜甫虽然地处一隅,但他心情愉悦、生活悠然,故此他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6],这岂非“思理之致”乎?

参考文献:

[1](宋)谢枋得、(明)王相.千家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91

[2]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23

[3]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53

[4]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87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11

安徽  鲍亚民

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结合,通俗清新。秋天的景色如作者笔下所写:明净洁白,有红有黄,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令人肃然起敬。诗人设想若登上高楼而望,便可觉清澈入骨,不会像繁华浓艳的春色那样让人轻浮若狂,作者最后用反衬手法来突出这一主旨。诗人在这首词中,用咏秋色来颂情操之清白。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他乡居的老朋友王处士在一天的田野劳作之后,在秋夜不期而遇。一轮圆圆的月亮高悬天空,清辉洒满大地,飞舞着的萤火虫发出的光闪来闪去。寂静的月夜和流动的萤火虫的光交织在一起,绘成了一幅独具魅力的秋夜图,衬托出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虽不着一“喜”字,而“喜遇”之情跃然纸上。全诗平淡质朴,色调清朗,景中藏情,意境优美,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隐居田园的生活情趣。

秋园

(唐)吴融

始怜春草细霏霏,

不觉秋来绿渐稀。

惆怅撷芳人散尽,

满园烟露蝶高飞。

这首诗开头的“霏霏”,本来多用以形容又细又密的小雨,诗人却在此用来形容初春刚生的嫩草,很有新意,表达了对新生的细绿小草的喜爱之情。第二句的“不觉”,正与起句的“始怜”相呼应,表示时间之短。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红销翠减的秋天,那可爱的绿色也渐渐稀少起来。季节如此,人何不然,岁月流逝,美人迟暮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表面上看说的是采花、爱花的人都离散而去,深一层寓有即使有“鲜花”也不会有人采摘,何况自己已是迟暮之年,更不会有人赏识,只会像今年的秋园一样“满园烟露蝶高飞”了。全诗以春衬秋,借春秋季节的变化,抒发人生无常之感。

秋怀

中秋佳节诗句范文12

国庆节网友联谊会主持词

又是一年金秋好时节,繁花似锦,欢歌如潮。

亲朋好友相聚,情人恋人相聚,你我他相聚,大家一起为明天更美好而相聚!在晚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代表人民网网友联谊会送上节日的良好祝愿和真诚的问候!祝愿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祝在座的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今天晚上,人民网网友联谊会、联谊文学社在联谊会馆隆重举办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

四海举杯,相聚联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记得一年前的那个生机勃发的春天,联谊首次成功举办了春之韵赛诗会,高手云集,佳作迭出,充分展示了联谊网友的实力、勇气以及和谐、友爱的精神。

从此,每逢重大节日,网友对联对诗大会便成了联谊的保留节目。

今天晚上,我们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共和国的伟大生日……

今天的联谊,已走过了两载岁月。

如果说当年初创时还在蹒跚学步,那么现在已是步履稳健、迈向成熟。

她的每一个足迹,都浸透着网友的心血和汗水;

她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网友的惊喜与自豪……

各位的关爱、鼓励是联谊成长不竭的动力!

联谊长大了,但联谊的友爱精神没有变,“联谊相长,亦庄亦谐”的服务宗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旨没有变,联谊网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没有变。

——我相信,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今晚的对联对诗大会一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今晚的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是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起,联谊文学社组织进行的。

一、活动内容:以发表对联、诗词作品为主。对联长短不限,诗词形式不拘。支持原创,支持幽默。原创或转贴作品请予注明。

二、活动方式:两种方式穿行。一是网友发表完整的诗词、楹联作品,此间集中上贴。二是即兴表演,现场对诗、对对联。出句与对句,你来我往,珠联璧合。

三、活动结果:今天晚会的对联、诗词作品将整理成集,转贴涟漪泛舟,供网友跟帖品评。联谊文学社将根据网友和编辑人员的意见,评选出一系列最佳作品和最佳作者。选出的佳作将入选《联谊文学·国庆专辑》,最佳作者将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送纪念品。

最后友情提示——今晚的大会现场诚征对联、诗(古体、现代、打油)、词领队,欢迎志愿服务晚会的网友踊跃报名!

超凡创意,尽情挥洒!联谊期待您的佳作!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诚挚的祝福、真情的诉说、坦露的表白,那不尽的话语,那连绵的情意,一直萦绕在耳边、激荡在心头,久久难以忘怀!

我们又有收获了!佳作连篇,好句纷呈,一幕幕精彩热烈的场面,将联谊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收获的还有浓浓的真情。这真情,正是联谊网友以赤诚之心一点一滴铸就。

感受这真情,如同畅游在碧波翻卷的海浪,深沉而舒展;如同徜徉在温暖细软的沙滩,柔润而充实。

暂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相逢。泛舟摇桨,把酒临风,波光涟漪,忘返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