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广播

数字广播

时间:2023-05-29 17:46:18

数字广播

第1篇

目前,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可以收听到600多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就世界范围看,数字广播已经进入了数字多媒体广播的时代。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数字广播已经开始向提供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服务方向发展。在我国,有关数字广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已进行了近10年。

什么是DAB数字广播

那么什么是数字广播呢?数字广播是指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各种数据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各种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传递媒介自身的特征,包括噪声,非线性失真等,都不能改变数字信号的品质。数字广播技术能对数字传送,发射,接收过程中各种干扰引起的误码进行自我纠错处理,保证从节目制作到发射、接收全过程都达到高质量,从而提高广播系统的整体技术性能。

DAB是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的英文简称,它创始于欧洲,当时欧洲人开发DAB的初衷是改变传统的广播技术,提高声音播出质量和提供高速移动接收性能。DAB是对数字化了的广播音频及各种数据图像信号进行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它与现在的模拟广播(AM/FM)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而DAB移动多媒体广播是指基于数字广播(DAB)传输平台,传输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广播技术。DAB移动多媒体广播能够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音频节目、适合利用7英寸以下屏幕的手持终端收看的视频节目,以及包括政务信息、变通路况、航班信息,天气预报等多种实时信息在内的数据传输服务。

中国标准浮出水面

对于广电系统来说,目前这个新的领域正式名称叫做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主要是向便携移动设备传送高质量数字音频节目。除了手机和大屏幕的PDA、MP4等,在未来很多产品都会成为接收终端。国内联想、爱国者、中兴、华为、德信等很多企业都已加入到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终端的开发中。

在数字广播领域存在几大技术标准韩国标准T―DMB,欧洲的DVB―H和美国高通MediaFLO标准。三星,LG等韩国手机厂商是T―DMB的簇拥者,处在欧洲阵营的诺基亚则对DVB―H情有独钟,摩托罗拉则不仅在测试支持DVB―H的手机,而且对DMB手机也进行跟踪测试,同时与高通公司合作开发基于MediaFLO的手机。而几乎同时这些标准阵营也都在不遗余力地争夺中国市场。不过,如今在北京市成为第一个获得广电总局正式审批开通DAB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城市后,各地的手机电视系统都需要调整到这种标准上,以保证各地的漫游问题。北京目前播放的数字节目均采用了国内的DAB标准由北京广播电台设立的专门运营移动数字多媒体企业的北京悦龙数字广播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内容制作和运营。这与目前在中国炙手可热的移动电视标准DMB师出一脉,都基于欧共体开发的Eureka147标准,将来凡是有DAB基础的地方就可以发展DM8。北京的数字广播信号将通过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中央电视塔以广播的形式发出。据一位知情者透露,为了增强信号和覆盖更广的范围,多个发射站已计划建设。

数字广播在国内的发展与商机

在北京电台数字音频广播(DAB)试播后,作为长江以北区域首家开播数字广播节目的广播机构,北京电台与早前成立的广东粤广数字多媒体广播有限公司形成南北呼应之势。而除了北京和广东之外,上海,天津。郑州等地也纷纷准备对数字广播进行测试。由此,我国的数字广播发展已经从战略规划和准备阶段,正式转入战略实施阶段。

北京DAB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开播,是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为实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实现手机看电视听广播”的承诺,而重点支持的奥运筹备相关项目。为了服务2008年奥运会,北京广播电台将通过DAB移动多媒体广播推出包括政务信息,生活信息、城市信息,交通信息等在内的公众信息平台。现在已经可以收到的电视节目有6套,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北京电视台综合频道,环球奇观频道,财经资讯频道和交通资讯频道。目前,在六环路内北京市民用手机。DAB播放器,笔记本电脑均可收看,到奥运会期间将覆盖全市平原地区。作为北京数字奥运示范的一部分,在奥运会开幕时,北京将有100万用户使用各种DAB终端接收设备收看移动数字多媒体节目,以广电为主导的DAB模式将会强势发展。

与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业务一样,数字广播也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视为了其新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综合性媒体发展将成为今后广播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数字多媒体广播不仅可以满足广播机构同一资源不同平台播出与覆盖的需求,而且以一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和丰富的增值服务,使得其在现有的同类服务中具有成本等各项优势,因此,数字多媒体广播不可避免将成为今后数字广播的主流与亮点。

数字广播与3G的博弈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移动多媒体终端的手机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而随身携带的优势也使它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DAB的出现,使得手机成为了这项服务的最佳终端之一。与此同时,手机未来的发展也同样令人期待。当3G开始应用后,除了话音以外,以手机电视和移动游戏为主的娱乐功能将成为手机的主要业务增长点。因此,在手机电视成长壮大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增值业务之前,还会涉及很多问题,诸如标准、技术,运营模式等等,而最关键的还是能否为大众提供物美价廉的非物质产品。

据估计,2006年全球手机电视产品的总收入将达50亿美元,这个数字到2010年将升至300亿美元。按此趋势计算,手机电视两年之后的出货量就将超越传统电视。而在专业电信咨询公司看来,中国的手机电视市场同样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正因为手机电视未来前景诱人,手机电视标准成为各利益集团争抢的目标也就毫不奇怪了。目前已知的实现手机电视的两种方式:一种以电信网络为通道,比如3G手机:一种以广电网络为通道,即采用DAB数字广播技术。各方巨头对手机电视抱以如此热情,其实并不在于现阶段能够吸引多少客户,而是为了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以便在网络和政策条件具备后率先抢占地盘。而作为一种与3G不同的技术,DAB可助广电抢食3G市场。

数字广播的产品

随着国内数字广播的发展的推动,众多数字广播接收设备厂商也出现在了公众面前。他们十分看重中国的数字广播市场,根据北京电台推出数字广播节目的进度,众多企业将同步在北京市场推出相应的DAB接收终端。这意味着国内刚刚开始的数字广播进程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设备生产厂商的关注,作为数字广播普及最大的阻碍因素,接收机的数量和价格等也有望随着数字广播服务的正式推出而取得突破。

第2篇

在我国最开始的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转播的频道和渠道都比较少,所以广播电视控制系统也相对比较简单,仅仅依靠简单的转播系统就可以完成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并且在播放的过程中极少会出现故障问题,即使出现问题,由于系统原理、结构都比较简单,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解决,以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广播电视播出频道的增加和传播方式多样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转播发射系统就满足不了正常转播需求了,于是衍生出了后来的多频道播控系统。多频道播控系统改变了以往的单一系统的单一传统的转播模式,而是设立了智能化的总控制系统,通过播控系统对多套频率的节目进行播控,保证了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放,并且由于广播电视内容的增加,一时间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为了能够使广播电视播出信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又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了固体化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过传播功率更大更强的广播电视信号,对广播电视播出多套节目进行控制的同时使更多的人能够收听和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的普及使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开始的时候我国引进的急速还不够成熟,不仅耗费成本巨大,还极为容易发生问题,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系统的正常播放,也加大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而发展的现在,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主流,以往的模拟信号渐渐的都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并且,广播电视的监控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播放系统都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建设。同时,广播电视播放系统数字化技术的实现,也极大的带动了图像、信息、声音等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播放功能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全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应用的特点

2.1系统越来越复杂

随着数字化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的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和频道一直在不断的增加,而为了保证对所有的频道和节目进行灵活控制,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字化广播电视播放系统也跟着不断地改革和更新,导致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难度。

2.2系统传输容量不断扩大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就一直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也跟着不断进行提升,而广播电视播放技术同样如此,播放系统的播放手段一天比一天先进,数字压缩量和系统传输容量越来越大,于是,对广播电视播放系统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2.3广播电视播放系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的时代,在这种时展形势的带动之下,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也逐渐的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所以,为了能够迎合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应用的维护系统也应该逐渐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2.4提升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虽然广播电视播放系统已经实现了数字信息化,播放和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非法入侵信号以及外来干扰风险也跟着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除了要重视对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之外,还要对来自外界的非法入侵和干扰进行严格监控,以全面提升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5保证设备安全和播放安全

想要有效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安全以及设备运行安全,首先就要保证设备和播放的安全性。因此,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除了对播放系统和传输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之外,还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广播电视播放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在广播电视播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广播电视播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应用对策

3.1明确设备和系统工作原理,及时有效解决故障

想要做好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首先就要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的设备以及播放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了解,一旦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真的出现问题,尽可能保证在第一时间找到故障所在,并对故障进行有效解决,降低停播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对故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电路运行以及数字技术的特点,在结合设备以及播放系统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对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利用专业的设备仪器对故障进行详细的检测,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对故障进行合理解决。

3.2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检修

跟所有系统的维护工作一样,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设备以及播放系统进行定期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受到损害,比较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的设备和元件的维护,更是会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播放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故障发生的频率。所以,在对数字广播电视技术进行维护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设备和系统的定期检查工作,以此来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设备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形成更好的保障。

3.3对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和所发生故障进行详细记录

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和所发生故障的记录,这样就使维护工作人员可以对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特点进行详细了解,有针对性的做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工作。如此一来,当维护工作人员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经常发生的故障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一旦出现故障,维护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对故障发生的位置进行初步确定。并且,在遇到相同故障的情况下,维护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参考纪律档案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合理排除故障,更好的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广播电视播放技术也在不停的改革和更新,作为维护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够通过学习和总结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会因为自身能力所限而满足不了数字广播电视维护工作需求,进而导致广播电视不能够稳定、可靠进行播放。所以,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一定做好通过对每一种故障出现以及解决情况的记录,并对其进行不断摸索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一旦日后发生相同或者是相似的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合理解决。除此之外,维护人员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最新最先进的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最高效的维护管理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对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验证和巩固,最终实现能够完美胜任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目标。

4结束语

第3篇

汽车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媒体中的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在开车人占了广播听众的绝大比例,而且各地的交通电台都办得不错,但随着将革传统汽车的命的车联网时代的悄然降临,传统广播将日益削弱。根据今年的《2020年互联网汽车发展展望》,车联网连接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

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后的第五屏是什么?目前有一种说法是汽车的数字仪表盘,在欧美它正迅速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车时的一种必备功能。这个第五屏与前四屏有所不同,更多的是给予人们听觉的享受。消费者要求必须随时都能上网,而这是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新车时正在采纳的一种生活方式。智能手机不仅改变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而且革命化汽车的生产方式。消费者期望他们的汽车能够做智能手机能做的一切。在信息娱乐方面,如果智能手机显示音乐专辑,仪表盘“收音机”必须显示音乐专辑。如果智能手机告诉正在播放什么歌曲,也在车内仪表盘显示。点击一下就可购买一首喜欢的歌曲。

汽车厂商正在响应消费者的需求,使仪表盘在信息和娱乐方面的功能与手机和平板电脑系统。近来北美销售的新车有一个趋势是AM/FM广播作为近乎唯一的信息娱乐源之时代已成往昔的记忆。

例如在北美上市的丰田SUV车红杉就没有广播按钮,只有一个媒体按钮和APP按钮。这些按钮引导司机到菜单,访问卫星广播、网络电台、脸谱、推特、必应和订餐网站。司机可通过USB或蓝牙把手机或iPod连接到仪表板且能立即访问其个人音乐库。它还有一个HD Radio数字广播设备,正是它帮助广播电台与汽车制造商置于仪表盘内的其它服务竞争。数字广播技术使广播电台信息充满仪表盘屏幕,显示唱片封面或电台台标、可收听的广播电台、歌曲和歌手信息,并且可存储歌曲信息方便以后购买,这是数字时代音频服务的一些功能。

近日参加了2013国际传媒产业论坛,加上以前参加过的其它一些活动,基本上都是谈互联网对电视的挑战和对策,其实广播又何尝不是呢?而如出一辙的是数字化是应对挑战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数字调制技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协议;信号

早期的电视广播一般采用的是模拟调制技术,这与信号本身的来源相关。随着通信技术研究范围的扩大,数字调制作为全新的通信技术手段,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调制技术与相关的解调技术是对应的。在实际的应用中,二者对于电视广播的作用也非常地明显。

1数字调制技术相关原理综述

数字调制技术的逐渐成熟,直接推动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而传输数据的主要方式包括单载波调制和多载波调制。这两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字广播系统的主要发展的方向。无论是串行的数据传输方式,或是并行,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数据帧作为特殊的符号,对于调制方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这些数据帧只有通过调制的方式加载到载波上,才能形成一定频率的数字传输信号。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存在着信道的概念。同时在载波的振幅与相位调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符号映射的相关原理。所有已经标注的点代表着载波的振幅与相位,二者的关系属于正交。不同的坐标代表着载波振幅和相位的不同,对于研究数字调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载波的振幅与相位在实际的研究中基本将二者的关系近似为正交,平面坐标的分布上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因此,把这种载波相关参数的位置关系又称为星座的符号映射。在调制技术中,载波的振幅与相位随着波形的变化而变化,平面坐标的表示又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成为映射关系。相位和和振幅都是衡量载波变化的主要技术参数,则将它们作为符号来模拟实际中波形的变化。因此,图1所有的标注都是具有特定的意义,称之为星座图的符号映射。单载波的调制方式主要的原理是指在载波波形变化的过程中,用符号帧代表一个完整的整体,所有不同的波形变化组成了一个符号帧。而这些符号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表示调制过程中载波的技术参数变化。这些技术参数主要包括载波的幅度和相位。所有的符号依照串形的方式进行排列,最后形成了单载波。所谓的多载波主要是指所有符号组成的符号帧的过程中,每个子符号对应的载波不再是同一个载波。对应载波的不同,最后经过叠加方式的处理,形成了特殊的输出信号。

2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相关技术标准综述

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参考标准制定相对较晚,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它主要强调的是传输系统中信道编码及相关载波技术参数的参考标准。常见的有多载波传输方式及GB20600的数据帧结构。

2.1GB20600数据帧结构分析

GB20600中3个不同的帧体组成了对应的PN序列。这些帧体在传输系统中所用的传输时间各不相同。帧体中数据块所占用的时间大约为500微秒。不同PN的序列,导致信号帧所占用的时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于传输系统的载波来说,这些技术参数的不同,对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面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充分利用了数字调制技术的相关原理。对于其中涉及的帧头和帧体,在信道编码过程中所花费的占用时间是不同的。

2.2多载波方式的相关原理

多载波的传输方式无论在结构上还是传输机制上,其相对的技术原理都比较复杂。它的帧体和帧头对应的符号数是不同的。一般由3780个符号数构成帧体部分,意味着3780个不同的载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传输系统来说,多载波技术的应用对于信号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机制中,PN序列对于整个信道的估计及抑制噪声的工作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无线信道的正常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这对信号的传输非常不利。而相关的相位噪声必须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抑制,这对整个信道的正常机制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保护间隔是多载波方式的显著特征,这对抗多径干扰的能力起着主要的作用。只有除去一些有效的数据,才有可能达到抑制噪声的最终目的。

3结束语

在现代通信的发展过程中,调制技术对于信号的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载波的主要参数是指振幅和相位,这对研究地面数字广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数字调制技术对于整个系统稳定性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了解和掌握数字调制技术的相关原理,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地面数字广播建设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陈刚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二五台

参考文献:

[1]杨知行,王昭诚.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关键技术[J].电视技术,2011,(8):22-27.

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化;网络化;广播电台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219-01

0引言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广电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电台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和改进,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和制作工艺得到巨大改善,进而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效率和节目质量,保证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并且带来了新的节目形态。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带给我们了多样化的信息和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大力发展广播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电台已逐步开始进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化的音频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交换的新时期,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为广播电台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全面推进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广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节目成本的必然要求。

1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现状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现在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广播数字化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生了多样的工作模式和技术系统,已经开始构建成了数字化健全的、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比较完整的广播工艺系统。这使得节目的传递准确及时、节目的播出管理灵活安全,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目前,大部分广播电台使用的还是国内定制开发的软件,该方法在具有一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制约和阻碍了广播事业的发展。此类产品一般是国外的二次开发,产品升级速度缓慢,功能拓展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广播电台新业务;系统安全策略和措施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广播电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关系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系统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到目前为止,与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所配套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需要尽快制定,以进一步解决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相关问题。全国各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水平不一、参差不齐,相关人员对此工作认识不清、不够重视,我们要从思想深处,从战略的角度认识这个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是必然趋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要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广播电台必须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深化,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不断渗透与融合,为广播电台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对于广播电台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

3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措施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是一个运用先进技术促使广电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解决广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通过设备、技术和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广播电台的发展更加规范、高效。如下,笔者提出了几个措施,以使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能够正常运行下去。

第一,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上,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配套管理模式。如今,各领域都在强调发展的观点,实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在我国广播电台发展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一种科技技术进步的体现,这也意味着技术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如数字化、网络化系统管理工作方面,要使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播控系统能够安全正常有序的运行下去,对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非常由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是对数字化、网络化系统的全方位的监测工作。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在运行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只有整个系统设备的监测工作做到位了,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危机,并作出相应的措施。其次,数据库的数据接口要做到规范管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的应用初期,是广播内容由传统模式到网络模式的转变,做好网络系统的数据接口的维护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管理员。

第二,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要做到提高效率。经济成本和效益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会被考虑到。在实现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同时,要学会从经济管理学层面去考量经济成本和效益这两个大问题。只有使数字化网络化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很好的带动广播电台事业,引起社会的反响,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台低水平投资,资金闲置、高档设备撑摆设等问题往往会严重阻碍其的发展。在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第三,电台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运用多种技术,突出广播电台节目内容的亮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受众。

4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的展望

技术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改变,未来广播电台的发展必将会突破传统模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内容更加现代化、渠道更加多元化、服务更加多样化。在系统规划导向上,将从最基本最原始的满足自身功能业务需求到流程体现客户价值的趋势发展,并且要逐步发展成流程再造客户价值的方式。实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任务,应该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创新发展等原则,未来几年的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建立一个播出与录制物理上隔离的数字音频系统,进一步加强技术和经济指标的评价,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为基础的广播台网,建立一个把广播电台的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融为一体的,能够适应未来媒体发展需求的广播台网构架,使广播电台的发展趋向于新理念和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哲,李海菊.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1).

第6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 广播电视 新闻制作 传播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如何将数字技术完美地应用到广播电视中去至关重要。

1数字技术概述

1.1数字技术的特征

(1)数字技术多采用二进制,只要是元件所具有的两个稳定的状态,都可以用来表示二进制,所以他的基本单元电路是比较简单的,这就使得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精度要求不是很严格,允许元件参数有较大的分散性。这一特点易于实现数字电路集成化。(2)数字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精度较高。由于素质技术传递加工和处理的是二值信息,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他的抗干扰能力极强,可以用来增加二进制数的数位的精度[1]。(3)数字技术的数字信号易于长期存贮,可将大量可贵的信息资源保存起来。(4)数字技术的保密性好,在数字技术中可以通过加密处理,保证可贵信息资源的隐秘性。(5)数字技术的通用性强,在数字技术中可用标准化逻辑部件构造多种数码系统。

1.2数字技术的具体内容

1.2.1传输过程数字化

传统信息传输受传输距离影响,深受噪声影响。而数字信息是不受传输距离影响的,它是可以重复再生的,通过检错,可以正确消除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干扰造成的错误信息,提高信息的抗噪声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

1.2.2信息存储过程数字化

传统信息存储中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失真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数字技术实现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借助数据压缩技术加大了数据记录的密度,借助数字纠错技术提高了信息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3数字处理自动化

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压缩技术。在数字化信息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数据压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信息数据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性,容易出现信息冗杂问题,这就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压缩,数字压缩技术是数字技术的核心技术。

2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2.1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播呈现出新特征

数字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产物,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

2.1.1传播媒介朝着“媒介融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其发展的新方向为“媒介融合”。广播电视纷纷开辟了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新型平台――数字化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只依赖于一个沟通平台的局面。在数字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广播电视与手机、互联网等不断整合,使得他们在崭新的大平台中实现了融合,使信息传播途径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传播速度。

2.1.2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特征

传统的媒体,从信息采录到传递给受众中间需要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具有延时性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的同步传播、同步接收,具有即时性特点[2]。这种即时性信息传播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鸿沟,将影、音、图、文等不同类别信息融为一体,瞬间完成加工,即时传递给受众。

2.2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制作呈现出新特点

传统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限制了广播电视频道数量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大,数字技术的出现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播出现了新的特征:

2.2.1广播电视的视觉效果趋向于立体化

广播电视得以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媒体技术中的3D技术[3]。3D数字技术将广播电视新闻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转向立体化效果。电视研发工作也在大力应用3D数字技术,进入立体电视生产阶段。3D数字技术对人们的视觉冲击越来越大,传统的2D电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立体化视觉效果的需求。

3D立体化广播电视媒体最终将得到普及,3D技术会覆盖电视屏幕以及电脑屏幕,。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如何充分利用3D数字技术制造立体化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能使广播电视获得更多的受众。

2.2.2广播电视的制作方法趋向于数字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内容的采录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数字化采录设备代替了传统采录设备,工作人员多使用数字摄像机,数字摄像机中白平衡的设定、跟拍以及对焦等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避免了传统的复杂性操作,并且能保证内容采录的即时性,便于更好、更快地采录高清图像资料。数字技术还打破了传统线性编辑的不可调整性,工作人员可采用计算机对采录内容进行合成处理,提高了广播电视制作流程的灵活性,从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数字技术还实现了广播电视制作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数字化。传统的信息传输依靠于交通工具,将现场采录信息传递到电视台,而数字技术是通过卫星通讯、数字网络以及高速光纤等传输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

2.2.3广播电视的内容趋向于深度化

数字技术使得广播电视实现了即时性特效,因此,仅凭时效性来争夺受众的方法已经过时。要使自己的广播电视节目立于不败之地,节目制作组就要在内容深化上努力,以纵向优势赢得更多受众。

3结语

综上所述,经历过数字化变革的广播电视正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受众的面前,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广播电视行业应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海光.浅谈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0):216-216.

[2]虎正峰.浅谈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2,9(9):21,25.

[3]张磊.广播电视中数字技术的应用[J].活力,2012,(18):122-122.

第7篇

关键词数字音频技术;广播电视系统;应用研究

当世界进入科技革命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变得越发的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社会的第一生产力,也在无时无刻不推动着我们的生活。在广播电视系统技术革新的进程中,数字音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接下来,笔者将从数字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以及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3个方面来论述本文的论题。

1数字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

所谓数字音频,其实质就是一种机械声波,将自然声音整合从而形成模拟信号,使自然声音在特定的情况下实现幅度和时间上的持续变化,并将这些连续的信号转化成为离散的脉冲数据。数字音频技术在大体上涵盖了数字音频信号的采集、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传输、压缩编码、存储和播出等环节及主要技术。在今天,我们实现数字音频的转化都会使用PCM技术。概括的来说,就是将原有的连续的自然声音从时间和幅度上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在时间和幅度上呈现离散状态的数字信号。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环节有3个,分别是:采样、量化以及编码,其操作程序就是将一定时间范围的自然声音进行采集并整合归类,将其用明确的数值进行标注,而后转化为具有特定规范的编码,将这些采集到的声音样本编码后,数字信号将自动生成,这样的工作程序就是数字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

2应用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

2.1可拓展音频轨道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对音频轨道进行拓展。广播电视系统的分类主要有3种:其一,节目管理音频;其二,数字播出音频;其三,录制音频。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使得语言类节目和音乐节目在播出时能够具有更好的音效和音质,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听觉享受。同时,在广播电视系统中使用数字音频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对节目录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拟补,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音频轨道进行有效的拓展,这对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2.2利于对信息的管理和储存

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使用,对于信息的储存和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首先,数字音频技术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的技术手段,这样的形式可以保留大量的音频信息和音频资源,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发生疏漏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补救,实现音频资源的共享。再者,这种将传统音频技术数字化的先进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查询到所需的音频资源,加强了对于资源的管理,对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音频剪辑精准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使用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对于文件做出精准的剪辑。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将我们所需要的文件直接转化为波形声音,这样就可以实现声音的随意剪辑,并在相应的屏幕上表现出来,随用随减,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广播电视受众的听觉体验,更加精准地掌控音频的剪辑。

2.4可靠性较高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数字音频技术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数字音频技术的可靠性极高。我们知道,数字音频技术主要是依靠数字技术来进行维系,数字技术在今天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可靠性不是其他传统音频技术所能比拟的。数字音频技术对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全方位的提升大家都有目共睹,无论是前期的采集还是后期的制作,数字音频技术都具有最好的可靠性,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系统的稳定以及节目的播出。

3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的应用

3.1数字音频嵌入技术

现如今,广播电视系统的节目制作大多是利用数字音频技术进行传送和整合,在处理中大量地使用了数字音频嵌入技术,从而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良好的听觉效果,为受众带来一场场听觉上的盛宴,数字音频嵌入技术从根本提升了电视广播节目的制作效果,是广播电视系统近些年最为成功的技术革新,在提升受众视觉感受这方面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3.2广播电台数字调音台

就目前而言,我们在对广播调音台的改进中已经使用了数字调音台。这项技术的使用与传统的调音设备相比完善了大部分的功能,其大体包括串音、失真噪音等,新的技术使得制作团队有了更多的方法来对节目进行控制,即便是工作人员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依然可以维护节目的稳定制作和播出,使得编辑和制作人员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另外,数字调音台对于节目的后期制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新技术使得广播节目的后期制作变得简单、快捷、有效,解决了很多广播电台节目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广播电台声音的串线或者是模糊不清,将广播节目的受众体验提升到了新的层次,获得了更好的收听率。

3.3社交广播电视技术

我们知道,现今的广播电视节目已经不能在单纯依靠节目的制作和节目的质量来维护收视率,传播媒体与观众的互动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具有社交属性的传播媒体在当今社会将更有市场,更加能够激发受众的参与程度,受众的参与程度增加了,那么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视率的提升。基于这样的因素,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直接的转化为具有社交功能的电视广播传播技术,这样的新思维使得文化的传播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受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加强了媒体与受众群体的社交,也提升了收视率。

4结论

数字音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广播电视系统为媒体的传播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同时也让广播电视系统走向了新的时代,在未来发展的路上,只有坚持这样的发展思路,从而使传播媒体数字化的进程继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钱军.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9(1):66-70.

[2]蔺晓姗.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16(1):108-109.

[3]纪效蜀.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204.

[4]王振哲.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

第8篇

关键词:

一、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的含义

"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带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广播媒体中的个别环节或者某个领域采用数字技术;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个广播媒介领域,确切的名称为"全数字广播"。

就目前来看我国省级以上的广播中心系统数字化程度平均接近70%。广播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分配、接收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节目制作环节来看,MD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编辑系统、数字录音系统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在播出分配环节中自动播出系统、播出资料库也已实现了数字化。

数字广播是信息服务的新领域,被看做是继第一代音频广播(电台)、第二代视频广播(电视台)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业务类型,结合了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的特点,让用户利用已入户的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利用个人电脑或电视机,加装相应的接收设备,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多媒体信息服务。只要家里已接入了有线电视信号(当地的有线电视网络也接转了中国数据广播平台的信号),拥有个人电脑,(一般配置应在奔腾166,内存32M以上)和一个数据广播的专门接收设备,就可以接受中国数据广播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

另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2005年组织的全国广播中心数字化、网络化状况调查显示:省级以上电台计划对录制系统进行更新改造的占53%,计划对播出系统进行改造的占40%,计划对传输系统进行更新改造的占20%。而到了2006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普查,全国已有6家省级以上广播电台建成了播控传输网,有60%的省会级以上的广播电台已经在计划或者启动播控传输网的建设了。但是正如上述提到的那样当前的数字化很大程度上都属于部分的数字化甚至是某电台一套系列节目的数字化,例如像2006年中央台的"全国春节大联播"和"全球华语联播"等网络联播节目的开展,也就是实现了广播节目的资料存储、编目标注、版权管理的网络化共享。

可以说广播媒体的数字化是遵循这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的策略推进的。直到今天我们发现在广播节目的播出和传输系统得数字化上显得有些迟缓和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二、广播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挑战

最早提出媒介融合理论的学者是美国的尼古拉·尼葛洛庞蒂,1978年他用一个图例演示了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趋于重迭的融合过程。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认为:"从本质上讲,媒介融合首先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即两种或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某种新传播技术,新传播技术具有多种技术特点又有其独特性;其次,媒介融合又是产品内容的整合,例如网络媒体可以把报纸上的文字新闻和电视上的图片新闻加以整合,再进行播报。"

目前,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网络、手机、音频、视频各种媒介的传播形态、传播方式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媒介融合促使媒体的节目内容、发送、接收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就广播而言,从原来单一的线性播出方式转为点播、下载等方式传播节目,由原来单一的声音信息载体变成向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多个信息载体。 世界知名收听率调查公司阿比创(Arbitron)发布的《新媒体世界中的广播--互联网收听调查》中讲到,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转折不仅仅起因于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更起因于受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其他形式的收听选择。因此,新媒体融合的广阔背景在给广播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蕴藏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三、广播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

1.由单向传播向双向、多向传播转变。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传播权利的分散化都是数字新媒体技术的最大的特点,也就是双向、多向的传播,还有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互动,甚至是互换角色。在这个方面广播媒体有很多的发展方式,比如说对新媒介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开展和听众的互动交流,开发播客式的受众互动传播平台等。

第9篇

(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科技宣传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贵州铜仁)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当前新媒体技术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基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也成为我国信息传播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先简要分析了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相关概念以及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并探讨了W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数字化的影响下,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维护起来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当前信息传输中的巨大优势,相信在未来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科技,在该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网络服务器。具体的组成包括广播电视需要传输的信号,并且信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界面,而用户也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用户的选择与服务器的智能化运转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数字化,用户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用户摆脱了以往需要繁琐操作才能获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标,通过轻点几下页面就能够进行节目的观看。并且在服务器的管理终端,还有用户喜好的收集与整理功能,通过统计用户平常观看节目的情况,由服务器定期向用户推送节目。在该服务器中,还有供使用者进行视频制作的工具,可以将各个节目的视频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上传到客户端,供用户进行浏览。此外,网络数字化广播台的高度自动化及程序化也是该技术非常突出的特点。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信息的共享度高,传输效率快。互联网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汇总,将其综合到相应的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相比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其优势将更加突出。并且利用互联网构建的服务器在信息传输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达到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编辑信息,并且使区域的分工更加明确,并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输效率大大提升。(2)提高编辑的效率。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节目编辑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向制作处传输制作完成的节目即可,并且节目可供选择的样式多种多样。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容量与传输速度,提高重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在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图像清晰度与传输效率往往呈反比关系,而借助网络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降低节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节目质量下降的情况,有效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长期的技术磨合中逐渐使该技术步入正轨,受我国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刚起步的影响,在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技术的应用功能上,包括广播电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在抗外界干扰能力上较强。而在音频数字化发展上,为了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为了实现动态视频的展示,声音信号实现数字化,通过音频与图像信号频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达到声画同步。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当前需要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解决好网络问题。推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解决好基础的网络问题。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心是不断改善宽带网络IP,加快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在传输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线路为光纤网,然而鉴于光纤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播放效率,应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并且还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应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应形成信息与网络资源互补的局面。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然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为了加快两者的发展,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功能,使广播电视行业的业务组成逐渐延展到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与拓展业务共存的局面。而基本业务主要是广播电视平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拓展业务与增值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环境进行运营,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网络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更大帮助。(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势必会带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根据当前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及节目的编制方法,从提高节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出发,提升用户的观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也应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提升传输水平与传输质量,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更加广阔的市场,注重用户市场的引导,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总之,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普及已经不可逆转。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将受众范围、信息传输速度、传输质量不断提升,有效利用资源。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发展进程

新时期,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增加,对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也提出新要求。以往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数字技术的诞生为广播电视技术的改革带来无限可能,但是在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广播电视数字化现状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电视用户也位于世界第一,由于人口众多且需求量大,电视机产量也位于世界第一。目前,央视及很多省市地方台都引入了数字传输技术,在我国30多个城市已经实现了电视广播数字化。同时,一些城市也在不断对其进行研究,数字广播电视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2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优势

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对编辑流程进行了优化,其操作更加简单,通过网络平成传递、下载、保存等内容,并进一步完善了编辑系统,将工作按照内容进行划分,提高了编辑的灵活性。广播电视技术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可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编辑效率。

2.2传播技术方面

广播电视传播技术实现数字化可以提高其传播品质、优化传播方式,为受众带来优质的播放效果,同时信号更加稳定,不受其他信号或周边磁场的影响,对外界信号具有较强的屏蔽效果,满足了人们对高传播效率和高品质画面的要求。

3广播电视在数字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1市场竞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市场性质分析,其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及自由性,但是前提是市场要具有规范性和有序性。据相关调查研究,我国的电视数字网络建设出现了大量的重复情况,造成资源浪费,网络覆盖率的重复率也相当高,成为影响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家运行成本会不断降低,市场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导致市场运行不稳定。

3.2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当前社会文化呈现多样性,人们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人的兴趣喜好都不相同,如果节目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无法吸引用户,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通过对当前市场分析发现,用户更关注新闻及电视剧,因此,提高节目质量是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用户很反感广告,特别是在播放电视剧的过程中,广告又长又多,会降低用户的观看欲望。长期以往,用户很可能放弃通过电视收看节目,而选择其他收看渠道。

3.3政府政策

政府要给予广播电视发展一定的扶持,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监督者的责任,为商家营造合作共赢、正当竞争的平台。相关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与设备供应商、节目供应商及投资商开展合作,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公司有序发展。

3.4产业定位

当前,我国数字广播电视定位比较模糊。对于用户来说,这是重要的娱乐渠道,其自身拥有极大的价值空间。对于广播电视来说,教育和宣传则是重要的组成板块,体现了政策和政治方面的功能,却没有突出经济方面。因此,模糊的定位影响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对其定位做出适当调整,突出经济特性,推动其发展。

3.5资源整合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严重挑战,为了实现盈利,很多公司都采取联合模式来提高竞争力,但是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4推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相关措施

4.1节约数字成本

为有效加快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就要降低消费成本。而想要降低消费,就要降低数字化成本,只有降低其使用成本,才能进行有效推广,实现广播电视的普及化。不仅要让城市居民使用,也要让偏远山区人们使用,不断扩大其市场,让数字广播电视成为平民消费,让人们可以用得起,进而达到推广数字广播电视的目的。

4.2丰富节目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传媒领域竞争愈加激烈,如何让用户主动选择广播电视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相关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用户精神生活的需求,一定要不断丰富电视广播内容,根据受众需求和喜好,提供快捷、方便的获取渠道,吸引受众注意力,创造高质量的广播电视内容,同时,还要保证节目健康合法、积极向上。针对付费频道,也要降低费用标准,提高节目品质和内容,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并通过节目提高自身的道德标准和文化素养。

4.3规范行业制度

我国广播电视市场由于制度不规范,呈现出混乱现状,因此,相关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出台相关法规,对商家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竞争是发展的动力,相关部门要提倡竞争,促进共同发展,但也要杜绝恶意竞争,否则会对数字化进程带来不利影响。合理的制度能够保证电视技术有序、快速发展,因此,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是推动数字化进程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4.4更新广播电视设备

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与以往的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为了有效降低使用成本,要对传统的广播电视设备进行改造,降低成本。新设备与旧设备相结合的方式也更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传统的广播电视设备并没有完全淘汰,而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起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让用户在享受数字化的同时,降低消费负担。

4.5遵循发展原则

第一,保证节目质量和内容,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创作节目。第二,要对广播电视进行清晰的定位,促进其健康发展。第三,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要遵照经济性原则,保证其性价比,让更多用户选择广播电视,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全面发展。5结语广播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数字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广播电视对人们的影响也会持续加大,相关人员一定要针对人们的喜好和需求,在带给人们更多快乐和享受的同时,推动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发展。

作者:杜广大 单位:吉林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台

参考文献:

第11篇

1.1数字技术的特征

(1)数字技术多采用二进制,只要是元件所具有的两个稳定的状态,都可以用来表示二进制,所以他的基本单元电路是比较简单的,这就使得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精度要求不是很严格,允许元件参数有较大的分散性。这一特点易于实现数字电路集成化。(2)数字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精度较高。由于素质技术传递加工和处理的是二值信息,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他的抗干扰能力极强,可以用来增加二进制数的数位的精度[1]。(3)数字技术的数字信号易于长期存贮,可将大量可贵的信息资源保存起来。(4)数字技术的保密性好,在数字技术中可以通过加密处理,保证可贵信息资源的隐秘性。(5)数字技术的通用性强,在数字技术中可用标准化逻辑部件构造多种数码系统。

1.2数字技术的具体内容

1.2.1传输过程数字化传统信息传输受传输距离影响,深受噪声影响。而数字信息是不受传输距离影响的,它是可以重复再生的,通过检错,可以正确消除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干扰造成的错误信息,提高信息的抗噪声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1.2.2信息存储过程数字化传统信息存储中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失真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数字技术实现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借助数据压缩技术加大了数据记录的密度,借助数字纠错技术提高了信息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2.3数字处理自动化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压缩技术。在数字化信息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数据压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信息数据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性,容易出现信息冗杂问题,这就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压缩,数字压缩技术是数字技术的核心技术。

2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2.1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播呈现出新特征

数字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产物,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2.1.1传播媒介朝着“媒介融合”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其发展的新方向为“媒介融合”。广播电视纷纷开辟了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新型平台——数字化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只依赖于一个沟通平台的局面。在数字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广播电视与手机、互联网等不断整合,使得他们在崭新的大平台中实现了融合,使信息传播途径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传播速度。2.1.2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特征传统的媒体,从信息采录到传递给受众中间需要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具有延时性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的同步传播、同步接收,具有即时性特点[2]。这种即时性信息传播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鸿沟,将影、音、图、文等不同类别信息融为一体,瞬间完成加工,即时传递给受众。

2.2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制作呈现出新特点

传统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限制了广播电视频道数量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大,数字技术的出现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播出现了新的特征:2.2.1广播电视的视觉效果趋向于立体化广播电视得以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媒体技术中的3D技术[3]。3D数字技术将广播电视新闻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转向立体化效果。电视研发工作也在大力应用3D数字技术,进入立体电视生产阶段。3D数字技术对人们的视觉冲击越来越大,传统的2D电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立体化视觉效果的需求。3D立体化广播电视媒体最终将得到普及,3D技术会覆盖电视屏幕以及电脑屏幕,。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如何充分利用3D数字技术制造立体化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能使广播电视获得更多的受众。2.2.2广播电视的制作方法趋向于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内容的采录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数字化采录设备代替了传统采录设备,工作人员多使用数字摄像机,数字摄像机中白平衡的设定、跟拍以及对焦等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避免了传统的复杂性操作,并且能保证内容采录的即时性,便于更好、更快地采录高清图像资料。数字技术还打破了传统线性编辑的不可调整性,工作人员可采用计算机对采录内容进行合成处理,提高了广播电视制作流程的灵活性,从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数字技术还实现了广播电视制作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数字化。传统的信息传输依靠于交通工具,将现场采录信息传递到电视台,而数字技术是通过卫星通讯、数字网络以及高速光纤等传输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2.2.3广播电视的内容趋向于深度化数字技术使得广播电视实现了即时性特效,因此,仅凭时效性来争夺受众的方法已经过时。要使自己的广播电视节目立于不败之地,节目制作组就要在内容深化上努力,以纵向优势赢得更多受众。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公共广播系统,数字广播系统,智能建筑

1前言

公共广播系统隶属于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中的信息设施系统,用于收发、使用建筑群内外的各种信息,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讯等)相连,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支持各类信息通信业务。

2数字广播系统的概念

传统的广播系统具有如下缺点:(1)信号衰减和串扰控制困难。(2)无法实现分区广播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广播系统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音频传输距离和音频传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数字音频传输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广播系统相结合的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应运而生。

数字广播系统对传统的公共广播系统中的局部模拟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数据信号进行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它采用音频编码技术,以网络为媒介,采用全数字化传输,实现广播和计算机网络融合,可应用于网络。在处理过程中,数字信号的品质不因传递媒介自身的特征改变,如噪声、非线性失真等。数字广播技术能对数字传送、发射、接收过程中的干扰所引起的误码进行纠错处理,保证从节目制作到发射、接收全过程都达到高质量,提高广播系统的整体技术性能。不但丰富了传统广播的功能,而且充分发挥了以建设好的网络平台的应用潜力,避免重复架设线路,使得有网络接口的地方就可以接数字广播终端,真正实现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多网合一。

2.1数字广播系统的组成

数字广播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采播工作站、系统服务器、客户端采播工作站(分控工作站)、网络广播终端、前置放大器、功放、音箱、话筒、卡座、CD机、调谐器、集线器(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整个系统的传输平台基于IP网络,每个网络广播终端都具有独立的IP地址,可以单独或任意分组接收服务器的个性化定时播放节目。与模拟信号传输相比,失真更小、信噪比更高、音源传输质量也更高。此外,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资源优势,获取网络上的音频资源,跨越了局域网和广域网。

2.2 数字广播系统的功能和优势

数字广播系统涵盖了传统广播系统所有的功能并实现了客户端采播、任意分区、自由点播、远程广播等新的功能。

数字广播是指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及其他各种数据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各种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传递媒介自身的特征(包括噪声、非线性失真等)都不能改变数字信号的品质。通过数字技术,对数字传送、发射、接收过程中各种干扰引起的误码进行自我纠错处理,保证了从节目制作到发射、接收全过程都达到高质量,具有讯号广、音质好、便于管理等优点。数字广播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1)以局域网为媒介,突破传统公共广播只能下传和只能由机房集中控制的格局,具有终端点播、终端分区寻呼、终端远程控制等多种互动功能和多点操控功能;

(2)广播分区可以任意设置,管理灵活,功能多样化;

(4)主机自备多种广播节目源,能独立运作;

(5)有外部节目采集接口,节目源广,声音质量高;

(6)数字存储易分类、易管理、易查询、易保存、信号指标高,终端设置方便,并且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 数字广播系统的应用

3.1数字广播系统在商场的应用

通常大型商场地上为高层,有地下层,其中地下为停车场,地上高层分别作为为商场区域、办公区域,其中商场区域又包含了公共区域和商铺区域。考虑到商场不同区域对广播功能的不同需求,还要对商场划分广播分区和消防分区,便于进行分区管理。对商场划分广播分区和消防分区,根据不同需求,需以下功能。

(1)背景音乐功能:覆盖商场的所有公共区域,由消防控制室的背景音乐管理计算机管理,根据商场不同区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音源和音量,方便于背景音乐的分区调整;

(2)人工广播功能:在商场首层的服务台安装台式呼叫站用于商场日常的人工广播,针对较为具体的区域,广播针对性较强的人工语音;

(3)消防广播功能:分为自动触发消防广播和人工紧急语音两个部分。利用消防控制室的紧急消防呼叫站,针对任意分区进行紧急人工疏散广播,将受灾面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更加快捷地疏散受灾区域的人群。

3.2数字广播系统在校园的应用

学校拥有众多各类型的教学、办公、实验、公寓、食堂及其他公共服务类建筑,服务于校园的广播系统需要针对校园日常的各项人性化服务及进行广播功能而建设,必需满足校园多样化的功能要求,如背景音乐播放,广播任务分区播放,全天候或定时段播放,无人值守,各项实时业务广播的播报,消防广播紧急强插等。因此要求系统具备稳定性、综合性、智能化、多样化等特点。

根据功能要求,校园内的公共广播系统可分为背景音乐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和集会广播系统三个部分,实现下列功能:

(1)分区广播功能:该广播系统可对多个分区进行广播,每区的广播区可选择为教室、操场、主干道等公共场所;

(2)背景音乐、定时功能:广播系统可选择三种音源:卡式放音座、数字调频调谐器、CD唱机,丰富节目音源;

(3)消防紧急广播:作为校园的一个必须的功能项目,当某一区发生火灾报警时,可自动触发语音系统对发生火灾的这一区及其相邻区域进行语音提示,通过人工广播来进行事故处理,及时疏散人群。

此外,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的扩音管理系统和管理中心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今后的改造和扩展需要。

结论

公共广播系统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简单的、集中的、统一的、追求共性的公共广播网已逐渐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的独立系统,并向智能化、网络化、无线化和高清化发展,不但具有一般性新闻和政令的功能,而且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在这其中,数字广播系统突破了传统公共广播只能下传和只能由机房集中控制的缺点,互动功能强,实现了分区和分组的任意操控组合,而且通过网络便可实现超远距离传输,改变了传统人工广播方式,对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近年公共广播系统,呈现出网络化、无线化和高清化的发展新趋势。公共广播已经全面进入网络化时代。利用网络化广播系统,按地块、片区等进行多级优先设置,从而节省成本、轻松管理。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广播系统将会为各类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娜.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王娜,沈国民.智能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3]傅越千.网络数字音频公共广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4]孙凯.数字化智能型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5]王仁锋.中国广播技术的演变及发展[J].西安: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第3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