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秋天的谚语

秋天的谚语

时间:2023-05-29 17:43:49

秋天的谚语

秋天的谚语范文1

【秋天的谚语精选】

朝立秋,冷飕飕

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

风风凉凉,晴到重阳。

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家家吃萝卜,疾病哪会有!

九月九,大夫抄着手,

九月九,无事不在河边走。(风大)

九月雷收口。

九月阴一冬温,九月晴一冬冰。

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雨)

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去,大雁来。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白露砍高梁,寒露打完场。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白露下雨,路干即雨。(不干路)

雷打秋,冬半收

雷打秋,冬半收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把扇丢 。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了秋,挂锄钩。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立秋三天,遍地红。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秋天的谚语范文2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夏雨少,秋霜早

夜立秋,热到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重阳晴,米粮平

重阳晴,米粮平。(风调雨顺)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秋后加一伏。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秋天宜收不宜散 。

秋有旱,冬有冰

十场秋雨要穿棉

十月三场雾,黄牛水上浮。(下年发大水)

雷打秋,冬半收

雷打秋,冬半收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把扇丢 。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了秋,挂锄钩。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立秋三天,遍地红。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秋天的谚语范文3

【关于秋分节气的谚语2017】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栗旱枣,吃了叫好。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苹果栗子为上果,乌枣李子更值钱。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戗。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马是拉欢不拉窝,骡是能拉又能坐。

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

有关冷暖的气象谚语有:

早上凉,中午热,要下雨,得半月。(豫)

早晚冷,中午热,要下雨还得半个月。(粤)

早晨冷,午后热,要想下雨等半月。(鲁)

早晨冷,晌午热,落雨也得半个月。(甘)

以晴、雨为依据,预测后期的天气谚有:

秋分天晴必久旱。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有雨来年丰。

有关秋分的气象谚语湖南、河北两省的较多,如:

秋分有雨寒露凉。(湘)

秋分有雨天不干。(湘)

秋分北风多寒冷。(湘)

秋分秋分,雨水纷纷。(冀)

秋分冷雨来春早。(冀)

秋分以后雪连天。(冀)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冀)

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冀)

秋分东风来年旱。(冀)

秋分前后偏北风多,主霜早。(冀)

其他各盛区关于秋分节气的气象谚语有:

秋分有雨来年丰。(苏)

秋分前后必有雨。(辽)

秋分前后有风霜。(内蒙古)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晋)

秋分夜冷天气旱。(桂)

秋分节日后,青蛙仍在叫,秋末还有大雨到。(鲁)

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桂)

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苏)

秋分西北风,下年多雨。(皖)

秋分刮北风,腊月雨水多。(皖)

秋天的谚语范文4

1、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来先预防;

2、头对风,暖烘烘;

3、五碗肌肤清,六碗通神灵。

4、笑一笑,十年少;

5、一顿要吃伤,十顿要喝汤。

6、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7、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8、不抽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

9、通畅两便,健肾壮肝。

10、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

11、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12、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13、炼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14、肥胖变瘦,病弱壮实。

15、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16、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17、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

18、七碗轻风生,八碗身轻松,

19、更年期症,病情减轻,

20、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21、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2、一碗喉吻润,二碗破独闷。

23、常吃一点蒜,抗癌又保健。

24、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

25、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26、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

27、镇静安眠,痔瘘治愈。

28、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

29、早起一杯水,清肠又润胃。

30、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31、春鸡腊鸭子(抱窝)。

32、春季的游牧走得远,黑心肠的人朋友远,黑暗的放晚影子远。

33、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儿唱不完。

34、春来多捉一个蛾,秋后多收谷一箩。

35、春冷冻死牛。

36、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37、春前一道粪,粮食堆满囤。

38、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39、春天出现在盛天的花卉里,秋天出现在丰硕的果实里。

40、春天多一锄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41、打铁看火候,庄稼赶时候。

42、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43、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44、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45、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

46、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47、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48、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49、粗丝难织细绢,粗人难做细活。

5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51、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52、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53、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54、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55、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

56、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5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8、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59、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60、秋西北,半瞑沃。

61、六月无善北。

62、扑地烟,雨连天。

63、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64、脚对风,请郎中。

65、要活一百多,心胸要宽阔。

66、洗头洗脚,胜似吃药;

67、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68、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69、排除结石,减少血脂。

70、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71、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72、八月初关雨门。

73、白露台,无人知。

74、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75、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76、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77、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78、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79、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80、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相关文章:

1.通俗易懂的小学二年级谚语大全

2.经典的小学二年级中华谚语集锦

3.小学二年级必备谚语 小学二年级谚语

4.小学二年级积累的谚语有哪些

5.谚语大全 小学二年级查找

秋天的谚语范文5

【各地流传的白露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玄鸟,即燕子。古时候,燕子和桃花,大概是人们最乐于倚重的两位气候“预告员”,对于生物智慧的借用。

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人们由燕子的迁来与归去中,品读季节的更替。

秋高气爽,玉露生凉,鸟儿们敏锐地觉察肃杀之气,于是开始养羞(馐),即勤快地筹措越冬的“干粮”。

以前我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可是,蚊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则“古训”,把人折腾得不行不行的,看来还是另一个谚语更靠谱:白露蚊,咬(烦)死人。

还有一个谚语,乍读起来令人窃喜:“白露后,不长肉”。但它指的却是…荞麦。白露后,反倒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

很多谚语,也反映着白露时节各地的物候特征和农事次第:

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

白露天晴稻像山。

“白露雨来苦一路”,《农政全书》解释道: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不同的果儿,对于雨水多寡,有着不同的好恶,正所谓“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

白露雨沥沥,秋分稻秀齐。

白露满街白。(棉花)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

白露水,寒露风,打了斜禾打大冬。

白露秋分,番薯生筋;寒露霜降,番薯生糖。

白露点坡,秋分种川,寒露种滩。(小麦)

白露不抽穗,寒露不低头。

白露谷,寒露豆,过了霜降收芋头。

白露荞麦,寒露油菜。

白露秋分菜,寒露霜降麦。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白露下南瓜,立冬卧白菜。

山怕处暑,川怕白露。

还有很多谚语,反映着白露节气与后续天气的呼应关系:

白露有雨会烂冬。

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

白露有雨霜降早,秋分有雨收成好。

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白露无雨,寒露风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而白露之后,最缠绵的阴雨,就叫做:华西秋雨。

“露里走,霜里逃,感冒咳嗽自家熬”。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不露,长衣长裤”。

“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

“白露身不露,露了没好处”。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好吧,白露时节,从不露做起…

9月8日白露节气,露凝而白,气始寒也。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秋天的谚语范文6

【雨水节气的民间农谚】

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快把白茬浇。

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麦润苗,桑润条。

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更多热门文章:

1.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雨水

2.2015年二十四节气谚语之雨水

3.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雨水

4.有关雨水与农业的谚语

5.关于雨水节气的气象谚语(汇编)

6.关于雨水的农谚【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汇总】

8.小学二年级雨水节气谚语

秋天的谚语范文7

“雨水”雨增温度升,华北大地渐解冻。

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抓紧划锄冬小麦,化一层来锄一层。

大麦葵花和蓖麻,顶凌播种产量丰。

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河水井水双配套,水到用时有保证。

春田肥料早运上,耙耢保墒不容停。

结合积肥整鱼塘,塘深地壮鱼粮增,

水深才能养大鱼,上中下部鱼三层。

大搞棉花营养钵,适时早播还省种。

地瓜育苗早打谱,抓紧盘炕和挖坑。

果园认真来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

牛驴骡马要加料,春耕春种如虎猛。

养鱼宜用废弃地,烧完砖瓦挖鱼坑,

更多热门文章:

1.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雨水

2.2015年二十四节气谚语之雨水

3.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雨水

4.有关雨水与农业的谚语

5.关于雨水节气的气象谚语(汇编)

6.关于雨水的农谚【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汇总】

8.小学二年级雨水节气谚语

秋天的谚语范文8

关键词:范成大;诗歌;农谚;农业生产

范成大被钱钟书赞许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故乡吴中农业生产习俗关注尤多,诗中所载的吴中农谚不仅对当时吴中的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今天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此,笔者通过研读范成大诗歌并参考相关史料对其做一探析。

1 上巳蛙鸣无水灾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四云:“湔裙水满绿萍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诗下注解说:“吴下以上巳蛙鸣,则知无水灾”。而《清嘉录・田鸡报》中记载:“……并载唐人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以此推之,可见这一农谚至少在唐代已出现。另据《清嘉录・田鸡报》中载:“(三月)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云:“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 《中国岁时节令辞典》“田鸡报”条的解释是:“田鸡报,旧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流行于江南地区。指在清明时节,以田鸡(青蛙)的叫声来预兆旱涝丰歉,谓午前叫则涝,高处的田地丰收,午后叫则旱,低处的田地丰收。”但《清嘉录》中说上巳听蛙鸣是为了“卜丰稔”,而非“卜丰歉”,“稔”是庄稼成熟的意思,又引申为丰收,且上巳蛙鸣是不易出现的,《吴郡岁华纪丽》中载:“谚云:‘三月三日,虾蟆禁口难开。’言不易鸣也。”若能听到蛙鸣,当是丰年之兆。显然,“卜丰稔”应是预卜丰收的程度。因此,更合理的解释应是:蛙鸣在午时前,则高田肯定有个理想的大收成,若蛙鸣出现在午后,不仅高田会有大丰收,低田的丰收肯定也不成问题。这与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相较,逻辑是吻合的。

2 甲子无云万事宜

农家以甲子日晴为佳兆,谚云: “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其六云:“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在吴中,秋天甲子日有无雨不仅能预知谷物的生长状态,而且与其他农事也息息相关。首先是稻谷的收割需要晴朗的天气,范诗《秋日田园杂兴》其八云:“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可推断吴中收割后的晴朗天气是很难得的,所以吴农才不眠不休连夜打谷。而打谷之后,也需要一段晴朗天气将谷物晒干,以便入库贮藏。因而诗人才说“甲子无云万事宜”。

3 “秋孛鹿,损万斛”

范成大《秋雷叹》中写道:’”立秋之雷损万斛,吴侬记此占年。……讼风未整复占雷,助魃为妖天更酷。”序文中又言:“吴谚云‘秋孛鹿,损万斛。’”孛鹿,即雷鸣,《清嘉录》中又称“毂碌”。斛,粮食量具,万斛为虚指,极言谷物之多。即秋日雷鸣,则秋收时节谷物产量大减,损失惨重。吴中这一农谚至清代依然在沿用,《清嘉录・秋毂碌收秕谷》中载:“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秕谷。’”这里具体解释了谷物产量大减的具体原因是“稻秀不实”,即稻谷长成了秕谷。

4 麦秀寒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二云:“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麦秀寒,即麦子结穗后忽积雨变冷。杨万里的《初夏三绝句》(二)中对此也有描述:“麦黄秧碧百家衣,已热犹寒四月时。”这一农谚一直沿用到后代,《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载:“麦天气润,候断霜雪,忽阴雨做寒,重御棉服,江乡人谓之麦秀寒。”其还援引元代陆泳的《吴下田家志》诗:“四月麦秀寒,五月温和暖。”这便衍生了一个问题:范、杨的诗句都力证麦秀寒的时间是五月份,而陆泳诗却说在四月,这就矛盾了,留意到《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后面的记载:“……故里谚有云:‘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喧麻要雨,采桑村女望晴干’。……初夏时犹寒暖不均也。”则麦秀寒的时间其实应从四月份跨到五月份。

5 “朝霞不出门”与“星月照湿土”

吴农预卜短时天气也有丰富的经验。范成大诗《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验之信然,戏纪其事》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5]除了预知当日天气,范成大另一首诗还记述吴中农谚预测次日天气的情况。《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云:“晚色熹微暖似薰,儿童欢喜走相闻。无端星月照湿土,依旧山川生雨云。”[6]诗人自注道:“吴谚曰‘星月照湿土,明朝依旧雨。’”可见吴农对短时天气变化规律的掌握有多熟稔。

参考文献

[1]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2]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3] 乔继堂、朱瑞平主编:《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41 页。

[4] (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85页

秋天的谚语范文9

饮食谚语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贪吃贪睡,添病减岁”;“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饥不暴食、渴不狂饮”;“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多吃不如细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提醒人们注意吃饭的量,把握好饮食的方法与“度量”。

“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鱼生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等,提示人们吃哪些东西对身体无益,吃哪些东西有益健康,对养生益寿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运动谚语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饭后散步,不进药铺”;“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人怕不动,脑怕不用”;“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不靠医,不靠药,天天锻炼最见效”等,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用则不退”的道理,告诉人们,勤劳动、多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

生活习惯谚语

“不抽烟、少饮酒,活到九十九”;“不抽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洗头洗脚,胜似吃药”,这些谚语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值得我们经常传诵并努力实践。

讲究卫生谚语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等。从不同角度提醒人们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指甲常剪,疾病不染”;“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来先预防”;“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等,对讲究卫生、减少疾病,作了多方面的论述。

气候养生谚语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这些谚语提醒人们当物候、天气变化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精神养生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等。这些谚语说的是精神因素对长寿的重要性,长寿者大多数是胸怀坦荡、处事泰然、开朗乐观的。

秋天的谚语范文10

【雨水的农谚】

“雨水”雨增温度升,华北大地渐解冻。

抓紧划锄冬小麦,化一层来锄一层。

大麦葵花和蓖麻,顶凌播种产量丰。

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河水井水双配套,水到用时有保证。

春田肥料早运上,耙耢保墒不容停。

大搞棉花营养钵,适时早播还省种。

地瓜育苗早打谱,抓紧盘炕和挖坑。

果园认真来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

牛驴骡马要加料,春耕春种如虎猛。

养鱼宜用废弃地,烧完砖瓦挖鱼坑,

结合积肥整鱼塘,塘深地壮鱼粮增,

水深才能养大鱼,上中下部鱼三层。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麦润苗,桑润条。

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快把白茬浇。

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更多热门文章:

1.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雨水

2.2015年二十四节气谚语之雨水

3.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雨水

4.有关雨水与农业的谚语

5.关于雨水节气的气象谚语(汇编)

6.关于雨水的农谚【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汇总】

8.小学二年级雨水节气谚语

秋天的谚语范文11

【天气谚语】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秋天的谚语范文12

导语: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周礼天子日坛祭日。所以流传了很多谚语,下面语文迷小编整理一些春分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分的谚语】

春分与秋分表示昼夜平分。这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确说明春分祭祀大礼,只有在宫中词庙由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于是日致祭宗祠,而普通人家是没有资格的。有些少数民族也有过春分节的习俗:如云南鹤庆一带的白族,是日中午举行“赛会”,各家将头年收割的稻谷、包谷、小麦、蚕豆及各种瓜果,拿来互相评比,并交流生产经验等。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气温回升较快。华北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则已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上,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而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就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则需要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也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春分最大的物候变化便是柳叶完全舒展开了。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因此3月12日才会定为植树节。

有关春分的谚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描写昼夜等长的:“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第二类是预测后期天气的:“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大水”、“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春分日不暖,秋分日不凉”、“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山东有“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西有“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春分雨多,有利春播”;四川有“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南有“春分种菜,大暑摘瓜”;安徽有“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