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秋天何其芳

秋天何其芳

时间:2023-05-29 17:40:21

秋天何其芳

秋天何其芳范文1

关键词:芙蓉 芳草 同心 文选

本文要补充解释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1]。先录原诗全文如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前人关于此诗的注释、讲解甚多,且甚为精彩,如朱光潜先生在《艺文杂谈》[2]中,朱自清先生在《古诗十九首释》[3]中皆作有赏析。徐中舒先生《古诗十九首考》[4]对此诗也略有考证。但前人所释尚非完璧,笔者想补充一下先贤之说,故名曰补释,本文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采芙蓉?古人常把女人的容貌比喻成芙蓉,且举数例:《诗经·泽陂》:“有蒲与荷。”毛传:“荷,芙蕖。”郑玄笺:“荷以喻所说女之容体也。”《西京杂记》[5]卷二:“文君姣好,……脸际常若芙蓉。”傅玄《美女篇》:“美女一何丽,颜若芙蓉花。”高适《效古赠崔二》[6]:“美人芙蓉姿。”《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7]:“水上荷花不如面。”同书《破魔变文》:“阿奴身年十五春,恰似芙蓉出水宾(滨)。”《秋胡变文》:“新妇…乃画翠眉,便指芙蓉,身倬嫁时衣裳,罗扇遮面。”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录辞曰:“漫画眉端柳,虚匀脸上莲。”[8](p329)引《美东邻》曰:“笑对双脸莲开。”[8](p167)《破阵子》:“莲脸柳眉休晕。”[8](p185)《浣溪沙》:“素胸莲脸柳眉低。”王昌龄《西宫愁怨》:“芙蓉不及美人妆。”王昌龄《越女》:“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李德裕《重台芙蓉》:“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朱景玄《望莲台》:“秋台好登望,函萏发清池。半似红颜醉,凌波欲暮时。”苏辙《千叶白莲》:“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杨万里《红白莲》:“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元稹《刘阮妻》:“芙蓉脂肉绿云鬟。”王清惠《满江红》:“晕潮莲脸君王侧。”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山堂肆考》[9]卷200《美人醉》条:“王介甫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臙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照粧慵’。”白仁甫《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可见古人把芙蓉与女人相联系。《事物异名录》[10]卷三十一谓莲的异名有天女、凌波女、水宫仙子。《红楼梦》中睛雯被称为芙蓉女儿。《香艳丛书》[11]本《采莲船》有曰:“盖莲出美人。”元代的吴昌龄《端正好·美妓》:“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以上各证都表明“芙蓉”在古人的意识中能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在古人心中“芙蓉”有“同心”的含义,因此可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如梁武帝《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昭明太子有《咏同心莲》诗,莲就是芙蓉。梁代的朱超有《咏同心芙蓉》诗。古乐府有《月节折杨柳歌》:“芙蓉始怀莲,何处觅同心。”隋代的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唐代徐彦伯《采莲曲》:“既见同心侣,复采同心莲。”皮日休《重台莲花》:“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天中记》[12]卷53引《山居草堂记》:“钟陵之同心木芙蓉。”[13]《楚辞·九章·思美人》[14]:“因芙蓉以为媒兮。”芙蓉能作媒只因为芙蓉花有表示同心的寓意。夫妇同房的帐称芙蓉帐,就含同心之意。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帐暖度春宵。”敦煌《索义辩讽诵文》:“永锁芙蓉之帐。”古人关于采莲的诗、曲、赋很多,一般都描写男女调情。采莲实是男女交际的大好时机。女子采同心莲(即芙蓉)送给男子,就有示爱之意。采莲送情人表示男女结同心,故“采芙蓉”与下文的“同心而离居”相照应。据《事物异名录》卷三十一,芙蓉有异名为合欢莲、同心莲。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更称:“芙夫声同,蓉容声同。芙蓉者,夫之容也。”《朱光潜全集》[15]卷三(p42—p43)谓莲与怜谐音[16],藕与偶谐音,芙蓉与夫容谐音。采“芙蓉”与“兰”者应为女子。张廷兴《谐音民俗》[17](p62)称:“莲子——恋子:乐府诗歌中常用‘莲子’借指所爱恋的人。”姜任修、张玉谷、朱光潜皆主此说,即主张此诗的主角是女子,甚确。朱自清认为此诗主角为男子,非也。

(二)关于“兰泽多芳草”一句,朱自清称:“多芳草的芳草就指兰而言。”此诗的节令,有的学者以为是在夏季。朱光潜先生就说是在盛夏,大约是根据前有“采芙蓉”之句。笔者认为此诗的节令实则应为秋天。因为兰是在秋天里芬芳。《文选》[18]卷二十八陆士衡《短歌行》:“兰以秋芳”,注引《楚辞》曰:“秋兰兮青青”,此见《九歌·少司命》。《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王注:“兰,香草也,秋而芳。”洪氏补注引《本草注》:“兰草、泽兰,二物同名。兰草一名水香。”《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麋芜。”《文选》卷三《东京赋》:“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注:“秋兰,香草,生水边,秋时盛也。”《文选》卷二十八潘正叔《赠河阳一首》:“流声馥秋兰。”《文选》卷三十一《杂体诗》录曹丕《游宴》诗曰:“秋兰被幽涯。”注引曹植《公讌诗》:“秋兰被长坂。”曹植此诗亦见《文选》卷二十。《文选》卷三十七陆士衡《谢平原内史表》:“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文选》卷二十九曹子建《朔风诗一首》:“秋兰可喻。”注:“兰以秋馥。”傅玄《秋兰之篇》:“秋兰映玉池。”(映,本又作荫。当以作“映”为确。)《焦氏易林》卷十四《伤败·益》:“秋兰芬馥。”《文心雕龙·物色》:“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嵇康《声无哀乐论》:“芳荣济茂,馥如秋兰。”张衡《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傅玄《飞尘篇》:“秋兰岂不芬。”皆谓兰芳在秋天。“兰泽多芳草”明是指兰草,而非春天里的兰花。《左传·宣公三年》:“梦天使与己兰。”杜注:“兰,香草。”又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说文》:“兰,香草也。”《离骚》:“谓幽兰其不可佩。”古人所佩饰者为兰草而不是兰花。其实芙蓉花开也在秋天。可观羊士谔《玩荷》:“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韩偓《荷花》:“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录联章曰:“尽喜秋时净洁天,……才人愿得荷花弄。”温庭筠《芙蓉》:“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陈至《赋得芙蓉出水》:“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刘兼《木芙蓉》:“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黄滔《木芙蓉三首》其三曰:“须到露寒方有态。”李白《古风》:“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明称荷(即芙蓉)为秋花。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开尽木莲开。”柳宗元《芙蓉亭》:“嘉木开芙蓉,……留连秋月宴。”郭恭《秋池一枝莲》:“秋到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李白《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古人采莲亦在秋天。徐玄之《采莲》:“越艳荆姝惯采莲,兰桡画楫满长川。秋来江水澄如练,映水红妆如可见。”王勃《采莲曲》:“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戎昱《采莲曲二首》其二曰:“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张籍《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秦少游《采莲》:“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陆龟蒙《芙蓉》:“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芙蓉有异名曰拒霜,故知此诗节令是在秋天。朱光潜先生认为是夏天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三)“同心而离居”一句,前人注解皆未透彻。吾谓诗人技法高妙,乃取典于《易》。《周易·系辞上》[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文选》卷二十四陆士衡《赠冯文罢迁斥丘令一首》:“利断金石,气惠秋兰。”注引《周易》此语。前引曹植《朔风诗》:“秋兰可喻。”注:“兰以秋馥,可以喻言。”《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可知古人常以同心与兰相配应。《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此叹息兰草变质从俗,故后文便称:“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变质的兰草已不能同心了。古人在夫妇的卧室里烧兰香,称为兰房或兰室,即借兰香喻夫妇同心。《玉台新咏》卷二傅玄《西长安行》:“今我兮闻君,更有兮异心。香亦不可烧,环亦不可沉。香烧日有歇,环沉日有深。”香当是兰草制成的香料。燃香发出兰草的芳香更可象征“同心”,今君既有异心,故香不可烧。《汉语大词典》仅仅释兰室、兰房为妇女的居室,似未尽其意。《敦煌歌辞总编》录《怨春闺》曰:“罗帐虚熏兰麝。” 兰麝为一种可烧的香料。钱起《画鹤篇》:“兰室絪缊香且结。”兰房、兰室是因室内有兰香而得名。这样理解,“兰泽多芳草”就与“同心而离居”先后相呼应,缠绵婉转之情更加深挚。古代文人常以芙蓉与兰草并举,常见于《文选》,盖因二者皆可表同心之意。如傅玄《秋兰篇》:“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鸳鸯”更是象征男女同心的常用意象。

我们附带论及:《楚辞·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宋人苏东坡《蝶恋花》有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今人借用此典来表示异性知己到处有,但似乎少有人能知道其中理由。笔者以为芳草指秋兰,是同心的象征物。“何处无芳草”可象征何处无同心的知音[20]。

注释:

[1]参见《古诗十九首》,依据《文选》本,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2]朱光潜:《艺文杂谈》,合肥:黄山书社,1986年版;亦见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十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见《名家析名篇》,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4]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见《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5]参见《西京杂记》,《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6]本文所引唐诗都出自《全唐诗》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文中不一一注明。

[7]黄征、张涌泉撰:《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8]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9]参见《四库全书》本。

[10]厉荃撰:《事物异名录》,北京: 版社,2000年版。

[18]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19]参见《十三经注疏》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社,1998年版。

秋天何其芳范文2

一边是同学一边是闺蜜,热心女孩当爱情判官

2011年10月5日傍晚6时多,广西南宁青秀区警方接到报案,津头街道一出租屋内惊现斑斑血迹,25岁的租客邹秀莲不知所踪。青秀区公安分局当即成立专案组,经过大量摸排侦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沈冲。审讯后得知,邹秀莲已于两日前被他杀害。在青秀区公安分局,记者采访了破获此案的刑侦二大队苏队长,并仔细查看了警方的证据,凶手沈冲与被害者结怨的过程逐渐清晰一

2010年夏天,在南宁一药房做导购员的沈冲向比他小6岁的同事白秋芳表达了爱慕之心。沈冲的表白让白秋芳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拿不定主意,白秋芳就向同事兼闺蜜邹秀莲倾诉了自己的困扰。邹秀莲比白秋芳大5岁,广西平南县人,待人热心真诚,进药房工作伊始,白秋芳就对她信赖有加。白秋芳选择向她倾诉还有一个原因:邹秀莲和沈冲是大学同学,两人知根知底。

案发后,白秋芳向警方透露,邹秀莲并不看好沈冲。她说,邹秀莲一听说这事,当即表示:“沈冲不适合你。你年纪小,是家中娇娇女,得找个成熟稳重、经济条件好的。他家在北海合浦农村,父亲早逝,母亲务农,三个姐姐在外打工,从小就被惯坏了,自己都要别人照顾。读大学又不上进,毕业后在家晃了一年才出来做事,工作三年换了几个单位,这样的人有什么前途?”

邹秀莲的话让原本就有些犹豫的白秋芳立即打起了退堂鼓,她开始以年龄太小为由,有意地回避沈冲。而沈冲察觉到白秋芳的疏远后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加强爱情攻势,还请邹秀莲出面在白秋芳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8月11日,沈冲与白秋芳同时上夜班。晚上11点,沈冲照例送白秋芳回家。到了出租屋,白秋芳这才发现自己忘带钥匙了,急得不行。见门上方的窗户开着,沈冲二话不说,就从窗户翻进去把门打开,手臂被划了一道长长的血痕。见状,白秋芳有些心疼加自责:

“都怨我,总是丢三藩四,给你惹麻烦。”沈冲憨笑着说,“傻丫头,我不是说要好好照顾你的吗?”被捧在手心呵护的幸福感顿时充满白秋芳全身,她点头答应做沈冲的女友。

白秋芳恋爱了。因为邹秀莲之前的劝阻,她不好意思把这情况告诉邹秀莲。但邹秀莲很快从两人亲昵的状态中看出了端倪,于是私下问白秋芳。白秋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沈冲对我太好了,我很感动,就想先处处试试。你说呢?”邹秀莲一听这话,急了:“感动是爱情吗?感情是女人一生的大事,你可得想清楚。”邹秀莲一脸严肃,让刚刚下定爱情决心的白秋芳又摇摆了,对沈冲又变得冷漠起来。

白秋芳的态度令沈冲仿佛从沸点降至冰点。他备受折磨,却怎么都问不出原因。第二天,一夜未眠的沈冲打电话给白秋芳想约她出来谈谈,电话里白秋芳的声音很虚弱,沈冲立刻打车赶了过去。原来,一到生理期,白秋芳就疼得厉害,在药店忙了一天回来后,人都快虚脱了。沈冲心疼极了,忙去超市买了一包红糖,熬了一碗红枣糖水给她喝。虚弱的白秋芳感动不已。当沈冲再次问起她变冷淡的原因时,单纯的白秋芳将邹秀莲的话和盘托出。

一股无名火在沈冲心里燃烧:邹秀莲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她竟然一面答应在追求白秋芳的事情上帮他,一面又在背后诋损自己,哪有这样做人做事的!他紧紧地握着白秋芳的手说:“我条件是差点儿,现在不行,不代表将来也没有。我会努力的!你以后别听别人胡说。”沈冲真诚的眼神彻底瓦解了白秋芳心底的那丝犹疑。

据白秋芳回忆,2010年10月,她与沈冲住在了一起。

10月中旬,白秋芳的妈妈陈桂芝去南宁看女儿,吃饭时叫上了邹秀莲。席间,趁白秋芳去上洗手间,陈桂芝叮嘱邹秀莲:“秋芳跟你是好朋友,她年纪轻,又一个人在外,从小被宠惯了,有什么事,你可得多帮帮她。”一听这话,邹秀莲犹豫着把白秋芳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白母,当白母询问沈冲情况时,邹秀莲也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二天,陈桂芝提出要见沈冲。白秋芳吓坏了,但还是硬着头皮赶紧把母亲的意思转告沈冲。沈冲十分高兴,好好地把自己拾掇了一番,想努力表现一下。谁想,一见面陈桂芝就直接以女儿年纪太小、刚工作没有任何事业和经济基础为由,委婉地表达了她的反对意见。而当着女儿的面,陈桂芝却说得十分直白“沈冲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又是老幺,一看就是被惯坏了的,不会照顾人。他家里条件也不好,跟着他,你将来要受苦的

白秋芳很沮丧,把母亲的态度一五一十地传达给了沈冲,无意中也透露了邹秀莲与母亲见过面的事情。白秋芳泪眼婆娑地说,“就靠你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将来怎么养活我,怎么扛起一个家!”她表示不想让母亲生气,需要冷静想想与他的感情问题。沈冲伤心地离开。事后仔细回味陈桂芝的话,他突然意识到,这话居然和当初邹秀莲告诉白秋芳的话一个口气。他顿时起了疑心,怀疑又是邹秀莲从中作梗。

爱情游离

分分合合总现老同学身影

记者走访了沈冲曾工作的药房的同事,获悉了沈和邹两人更多的不和。据药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说,有一天中午,沈冲突然当着同事的面警告邹秀莲:“我和秋芳的事,你以后少掺和”邹秀莲当时面子上挂不住,抢白道:“你以为我想掺和?是白秋芳对你没信心,才找我说这说那!―两人不欢而散。

那名同事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沈冲心情很郁闷。为了证明自己有实力多挣钱,工作时他更加卖力地给顾客推销药,好多拿提成。”“那他的工作有起色吗?”记者问。同事摇了摇头,说:“卖药能挣大钱吗?内部竞争又激烈,他也没有特别的优势。”

这名同事还告诉记者一个细节。有一次,一位顾客来买降压药,沈冲立马推荐了一款新药。不想,顾客直白地说:“上次你们也是介绍我吃这个药,没有用。”沈冲刚想推荐另外一种药,旁边柜组的李芬见状凑过来,拿出另一种药品一顿猛吹。最后,客人买了李芬推荐的降压药。

沈冲的脸色很难看。顾客刚转身结账,他就忍不住嘟囔:“搞什么搞,抢我的顾客!”李芬不服气,争辩道:“别人说你的药没用,那能怪谁!”沈冲气急败坏,高声骂了起来,卖场的顾客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白秋芳赶紧过来劝他:“算了,就两盒药,都是同事。”气头上的沈冲听不进她的劝阻,依然骂骂咧咧。听到动静出来的店长十分气恼,把沈冲叫进办公室一顿批评:“我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也不管谁对谁错,但你今天的粗鲁行为损害了药店的声誉。”

沈冲不服气,觉得店长偏袒李

芬,气呼呼地冲出了卖场。同事们对这事议论纷纷,邹秀莲和李芬一个组,也为自己组的同事抱不平,觉得沈冲在店里与同事吵架是不负责的行为,其他同事也七嘴八舌地议论沈冲的不是。大家的议论让白秋芳很难堪。她本想追出去劝慰男友,最后也没挪动脚步。

当晚,白秋芳心绪不佳,住到了邹秀莲家里。她告诉邹秀莲:同居一段时间后,她也发现沈冲虽然细心,却任生、自我,而且经济能力有限,她也不知到底该不该与他将爱情进行下去。

见白秋芳真心问自己,邹秀莲心情复杂地说:“我早说过,沈冲不适合你。他和你一样,在家中备受宠爱,你需要找一个足够强大、成熟稳重的男朋友做你的后盾,而沈冲适合那种坚强的女孩子。两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在一起,肯定会有矛盾。”

闺蜜的话让白秋芳对沈冲越来越没有信心,她开始考虑跟沈冲分手。一路唱衰怨恨渐起,

举刀叩问你越界的热心

当警方进一步审问是什么让他起了杀机时,沈冲低下了头。半晌,他痛苦地说:“虽然我恨她,但我事先没有想过要杀她。白秋芳打掉了我们的孩子,还知道我得了乙肝,这都是邹秀莲从中作梗…”

原来,当白秋芳下定决心与沈冲分手时,却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又急又怕,唯有告诉沈冲。沈冲鼓励她把孩子生下来,还承诺:“把孩子生下来,你就差不多20岁,我们正好领证结婚,一家人幸福地过日子。”

本就有些犹豫的白秋芳不知如何是好。一想到19岁生子,无脸见父母,就十自得不行,一连几天魂不守舍。邹秀莲发现了白秋芳的异样,关心地询问她出了什么事。情绪处在崩溃边缘的白秋芳再也忍不住,向好友说出了切。

邹秀莲吃惊地瞪大眼睛:“这么大的事,你可得想清楚了!生下孩子,那将来就得跟沈冲结婚……而且,你这么年轻,生下孩子也不到20岁,到时候孩子连户口都不好办。”

说着说着,邹秀莲似乎想到了什么:“沈冲得过乙肝,会传染的,你知道吗?”“乙肝!”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震得白秋芳半天说不出话来,沈冲居然连有乙肝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瞒着她!白秋芳越想越没有安全感,而邹秀莲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也帮她理清了思绪,她当即下定决心:打掉孩子。因担心沈冲阻挠,她并没有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他,想把孩子处理之后,再与沈冲好好谈。

第二天,在邹秀莲的陪伴下,白秋芳不声不响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然后在邹秀莲的陪伴下回到了出租屋。沈冲回家后得知事情原委,暴跳如雷,对着白秋芳大吼大叫。邹秀莲正在厨房熬鸡汤,忙出来解围:“秋芳身体弱,要多休息。她还年轻,以后多的是机会。而且,医生说你得过乙肝,传染给孩子的概率很高,最好打掉。”沈冲顿时明白:邹秀莲向白秋芳透露了他得过乙肝的事。他愤怒地质问邹秀莲:“你是我们什么人?我和她的事,你为什么总要替我们做决定?你就不能放手让我们自己解决吗?”面色苍白的白秋芳见他这样对自己及朋友,更加心灰意冷,当即流着眼泪坚决要分手。沈冲气得摔门而出。

孩子没了,女朋友要分手,工作没有起色,沈冲万念俱灰,在路边的小饭馆里借酒浇愁。喝得半醉,他叫来了以前在药店工作过的同事肖华来陪他。他痛苦得不停地喃喃自语:“谁让你打掉我的孩子的?我是孩子的父亲,你为什么不问问我?”肖华小心地劝慰:“以后对白秋芳好点儿。”沈冲一下跳了起来:“我对她怎么不好了?只差把心掏出来给她了……”说着说着,呜呜大哭。突然,他敏感地反问:“你听谁说我对她不好了?”肖华不知该如何回答。沈冲生气地追问:“是不是又是邹秀莲在背后嚼舌根?”本是无意说出的一句话,没想到沈冲这样较真,怕他继续追问,肖华也就没反驳。可在沈冲眼里,这表示肖华默认了。

9月28日,白秋芳搬离了沈冲的家。沈冲万分痛苦,知道分手已成定局,而心里所有的恨也集中在邹秀莲一个人身上。在沈冲看来,自己与白秋芳之间并没有什么问题,是邹秀莲一次次“打破”了自己的恋情、充当了自己的爱情审判官,才让白秋芳离开了自己。他对邹秀莲的恨随着白秋芳的离开变得越发深重。

在向警方交代杀人现场时,沈冲表示很后悔自己当时的冲动。10月2日那天晚上,他本来是要去找朋友向勇喝酒排遣,但向勇不在。“好像鬼使神差样,我突然想到邹秀莲就住在附近。于是,我朝着邹秀莲家的方向走去。到了楼下看到她房间亮着灯时,我浑身的血直往脑门上涌。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找邹秀莲问清楚:身为同事,又是同学,为何要干涉我的感情?”

得知是沈冲在敲门,邹秀莲半天没回应。沈冲强压心头怒火:“有几句话想跟你说,不会耽误你很久。”邹秀莲把门开了条缝。沈冲旋即用力挤进去,质问她:“你为什么老在背后造谣,拆散我和白秋芳?”邹秀莲性格急躁,也火了,吼道:“我造了什么谣?你们俩不适合关我什么事?”说着,不由分说就推他出去。沈冲推开她的手,两人扭打在一起。邹秀莲哪是年轻力壮的沈冲的对手,很快被他推倒在地。邹秀莲急了,爬起来冲过去一把抓伤了沈冲的脸。脸上火烧火燎的刺痛让沈冲失去了理智,他把掐住邹秀莲的脖子。邹秀莲奋力反抗,但她越反抗沈冲越用力掐。沈冲掐红了眼,不知道掐了多久,直到感觉邹秀莲没反应了才松开双手,这时发现她嘴唇发青,已被掐死了。

秋天何其芳范文3

新闻背景:

2007年5月19日,一台自重达70吨的中国第一台全地面百吨级汽车起重机(QAY240),一停靠在西安玉祥门外,就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包括陕西省交通、石化、中铁、中国水利、西北电建、冶金等系统和陕西地区部分个体汽车起重机用户共近300余人前来观摩。这台目前S国产最大吨位的汽车起重机,其技术含量、产品配置与性能均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在最佳臂长情况下可吊起240吨重物。而敢为人先,花巨资购买这辆大吊车的就是刘秋芳所在的万马大件吊装公司。

一个女子在原本属于男人的行业里做出了令广大同行都不得不佩服的业绩,从购买陕西第一台50吨吊车到引进240吨巨无霸,胆大的她在这个行业里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创业三级跳从开出租到大件吊装运输

1989年,刚生完小孩不久的刘秋芳,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她觉得应该替他分担些压力。于是萌生了找点事情做的想法,在人才市场寻觅了半个月,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还受了一肚子气。一气之下,她决定自己创业,可是做什么好呢?在跟丈夫商量后,她决定开出租,因为当时西安市的出租车还很少,乘客常常打不到车。就这样刘秋芳开起了出租车,这是个很辛苦的行业,不仅要时刻关注路面的状况,而且还要知道什么地方打车的人多,怎样才能多拉快跑。但要强的刘秋芳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紧张的工作,由于那时候车少人多,头脑灵活的她积累了一些资金。

6月的一天晚上,西门外两个男子上了刘秋芳的车,说是要去西郊的某某村,由于刘秋芳从小在西郊长大,所以她没有多想就一脚油门走了。当车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刀架在刘秋芳的脖子上,并要她把身上的钱都交出来,不然就不客气了。由于当时回去无人,为了自身安全,她只好交了当然所有的营业款,幸好,那两个歹徒没有伤害她。

这件事情让刘秋芳产生了转行的念头,她觉得尽管开出租很挣钱,但是如果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那就算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丈夫得知这件事情后也劝她改行。

1991年5月,在处理完出租车的事情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口中得知西安火车西站货场的大件货物,由于缺少大型平板运输车而出现了货等车的局面。市场上虽然也有一些从事运输的车,但是根本不够用,货物在车站堆积如山,广大货主干着急没办法。他们都说如果能够按时把货拉出去,哪怕多付些费用都可以。刘秋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她马上筹款买了一辆平板车,跑起了大件运输业务。一个女人能开大型平板车,这在当时来说是件很轰动的事情,因为这个行业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可秋芳做到了,从那以后她成了火车西站货场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大件运输非常辛苦,何况刘秋芳还是个女人家,由于业务繁忙,她经常连饭都来不及吃,有时候一个肉夹馍一碗凉皮就是她的午饭。正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1992年,秋芳又买了第二辆车,善解人意的丈夫主动过来帮忙。随着货物量的增大,夫妻俩很快收回了本钱,生意也越做越大,实在忙不过来,他们就请了两个司机帮忙。正是靠着这两辆平板车,刘秋芳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以后的几年里,精明能干的秋芳以平均每年新增2辆车的速度迅猛发展,并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但是,秋芳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在满负荷运转的同时,她又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2001年8月的一天,秋芳像往常一样去上班,刚进货场就看到一列火车头出轨了,工作人员忙着联系吊车,准备吊车头,但是联系了好几家都说吊车正在工地干活,来不了。看到这一情况,刘秋芳就问货场的工作人员,吊一个车头多少钱啊?那人答道:市场价6800。秋芳听完很是吃惊,心想我累死累活的干一天最多能挣2000多。吊个车头就能够挣6800,这钱也来得太容易了吧?

随着大件运输业务的急剧增长,装卸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如果总是租赁别人的吊车不仅费用高,而且往往还要等人家安排,很浪费时间。为了更快、更稳的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秋芳果断地做出了进军大件吊装市场的决定。虽然当时她对大件运输可谓是行家里手,但可对吊车还是一窍不通。于是,细心的刘秋芳跑了好几家厂家设在陕西的办事处,多方咨询、比较之后,她买了当时陕西省第一台50吨大吊车,这件事震惊了整个西安吊装界。“一个女人家,怎么敢买那么大的吊车?面对同行的惊讶和不理解,刘秋芳有自己的看法,这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这其中巨大的市场和利润。她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大型吊车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对吊车的吨位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她认准了这个市场。

市场的肯定佐证了秋芳的先见之明。2002年5月,尝到甜头的她又购买了一台25吨吊车。就在把车开回来的第四天,就有客户要租赁这台起重机,而且租赁价格为5万元每月。火热的市场让刘秋芳对进一步发展吊装业务充满了信心。此后,她又不断地投资引进大吊车,公司的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也在大幅度地提升和完善。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过程比结果更精彩

其实,刘秋芳和她的万马并不是一帆风顺做起来的。谈起自己刚进入吊装行业的那段日子,刘秋芳用“真苦”两个字做了概括。2001年12月,50吨吊车购买后,有一次吊车司机突然提出请假,而那时候正是业务最繁忙的时期,面对这种情况,开大型运输车出身的刘秋芳便一边看说明书,一边查资料,短短几天时间,她就掌握了大吊车的基本操作技术。紧接着,她亲自驾驶着50吨的吊车在各个工地奔波。这样,刘秋芳不仅对吊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和信任,并开拓了自己的市场。

2002年,公司的一台吊车在陕西兴平的工地上发生故障,需要更换配件。由于对配件型号的不了解,导致买来的配件无法安装,得返回西安换配件,就这样,刘秋芳一连跑了5趟才修好了吊车。

整个吊装运输行业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司机难管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在吊装运输行业司机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自由散漫、缺乏责任心,更要命的是一不顺心,他们就故意拖延工期,消极怠工。如何更科学有效地调动司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这一直是刘秋芳所考虑的问题。她在认真研究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并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在广大司机最关心的薪资待遇方面向员工倾斜,除了基本工资外,每完成一个项目均可按比例提成,多劳多得,还给每位司机买了人身保险,完全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她还定期请业内专家到公司来讲课,以此来提高司机的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这些举措实施后,马上赢得了员工的赞同。以前那种消极怠工、无故请假的情况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进取、有活抢着干的局面。采访过程中,刘秋芳说公司有个司机跟着她干了11年,这让她很感动。虽然她没有说更多的事情,但是这足以说明她待人的真诚。

采访期间有个新员工急匆匆地告诉刘秋芳一个吊车的变速箱漏油,她问了车号,果断地说是垫片坏了。转过头她对我们说,不成内行不行,要不我的几百吨铁疙瘩只有卖废铁了。如今,刘秋芳再也不用担心这些事情。因为,她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司机,也培养了得力的设备维修人员,这些可爱的员工,解除了刘秋芳的后顾之忧,这让她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开拓市场和管理公司上。

万马大件吊装公司和省内外许多厂矿都签有常年劳务合同,如陕西鼓风机集团,067航天基地,204研究所等等,西柞高速,西汉、蓝山高速公路都有万马人的足迹,而西安南二环高架桥高新路到太乙路段有百分之八十的高架桥都是由万马公司参与施工的。

先做人后做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谈到这些年的创业过程,刘秋芳多次提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苑总,多年来他们分管不同的工作,真诚相待,相互提携,为了工作有时拍桌子甚至大吵,但事后两人心里并无芥蒂,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公司。由于万马公司的设备优势,在西北市场大吨位的活路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但刘秋芳并不漫天要价,一次郊县有个业务,只有万马可以做,公司有人建议既然只有我们可以干,那就要他二十万,但刘秋芳却按行情只收了十六万,因为她明白只有诚信经营,公司才能做得长远。

今年三月份,一个同行的新吊车在朱雀路某工地翻了,请来万马公司的两个大吊车,折腾了一夜,刘秋芳说这是同行自救只收取了一半的费用,她还安慰车主莫灰心,讲了好些经验教训。

2007年春节的2月25日,一辆装载含有害气体“液体丙烯”的气罐车卡在过西临高速路114km(临潼行者街道办)处的一个高架桥时,因车体超高被牢牢卡在了高架桥下,车上拉运的20吨有毒气体发生泄漏。事发后,方圆5公里的群众和车辆被全部疏散,西潼高速公路渭南到新丰段被双线关闭。当地政府迅速上报了省、市有关部门,此事当时还惊动了中央,因为在这之前,广西某地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结果由于处置不当,造成大爆炸,死伤不少人。

省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查看完事发现场后,很快确定了先堵漏再将装有气罐的卡车扶正、然后吊离现场的方案。而接受这一任务的就是刘秋芳所在的万马公司,因为万马当时拥有陕西最大的130吨大吊车。

刘秋芳接到指示后马上安排130吨大吊车赶赴现场救援。为了避免吊车摩擦地面产生火花,她准备了很多备用物资,并拉来一整车的棉被,在所有可能引起摩擦起火的吊装部位包括吊车的行走范围的地面都铺上了棉被,之后,吊车司机倒着车把卡车吊了出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险情终于排除,党中央就此事还表扬了陕西,万马公司的司机被授予为“英雄”称号,而当相关部门提出要支付劳务报酬时,刘秋芳却谢绝了,她说为社会做点事是应该的。

秋天何其芳范文4

十几年来,她一边照顾瘫痪的母亲,一边刻苦学习。如今,不仅她的母亲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她本人也在学业上获得了令同龄人羡慕的成绩。她,就是浙江省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道德模范人物秋芳。

2009年6月10日,浙江省上虞市首届学生“精英奖”颁奖大会在上虞剧院隆重举行。当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孩走上领奖台时,全场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一边鼓掌,一边流泪……

这个女孩是谁?她为何会引起如此轰动?

她的名字叫秋芳,浙江省上虞市东关中学实验班的学生。人们知道,她出色的成绩来之不易。因为,她是2008年度“感动绍兴”全市十大道德模范之一,这位浙江省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道德模范人物,十多年如一日地带着瘫痪母亲艰辛求学,她的事迹感动了整个城市……

幼嫩臂膀,支撑母亲生命延续

1994年5月,秋芳出生在浙江省上虞市章镇,她出生刚满两个月,母亲因一次手术意外失败,引起压缩性椎管斜直,从而卧床不起。

为医治母亲的病,父亲带着母亲辗转于杭州、上海等各大医院,连续治了四年,母亲的病情未见好转,反倒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妻子,另加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是债台高筑,穷困潦倒的家庭,父亲曹金良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临走时,他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摸着两个孩子的头皮,叹了口气:“爸对不起你们,对不起你们的妈妈!”父亲用手揉揉湿润的眼睛,秋芳和哥哥也掉下了眼泪,三个人拥在了一起……从此,照顾母亲的重任便落在了秋芳和她9岁的哥哥身上。哥哥是男孩,有些事不方便做,秋芳自然成了照料母亲的主角。

母亲身材高大,每次大小便,秋芳和哥哥都抱不动她。小秋芳灵机一动,她请人在妈妈的床底下挖了个洞,下面放一只木桶,让妈妈在床上解决大小便,然后她蹲下身子帮母亲擦干净,日复一日,秋芳没有一丝怨言。

母亲看着女儿这么小就如此懂事,心里非常高兴,但她更为女儿今后的前途担忧。

“背”母上学,现代孝女真情演绎

7岁那年,秋芳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学校离家有5公里,中饭得在学校吃,而哥哥读中学的学校更远。两人都上学读书,母亲怎么办?把母亲一个人丢在家里,秋芳不放心,她便同哥哥商量,决定在小学附近租房子,带着妈妈上学。哥哥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只得默默地点头。

可是,秋芳的想法却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她知道女儿的一片孝心,但担心影响女儿学习。

秋芳见母亲迟迟不肯答应,便使出一个“绝招”,她对母亲说:“你若不答应跟我,我就不上学了!”最终母亲拗不过倔强的女儿,她痛苦地叹息一声:“那就随你便吧!”说完,一行热泪滚滚而下……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秋芳在小学附近租了 间小屋。房东望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竟带着病重的母亲上学,他一下子愣住了。半晌他才瞪大眼睛好奇地问:“你还这么小,带着重病的母亲上学,你能挺得住?”“我……我会尽力,我能挺住!”小秋芳的童音很清脆,语气却坚定得像块石头。

每天凌晨,当别的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小秋芳就一骨碌起床,洗衣服,做早饭,搞卫生,然后给母亲喂早饭。安顿好母亲后,她才匆匆扒上几口早饭出门:中午,秋芳就带着学校里蒸的饭盒,买上一碗母亲爱吃的菜,回家和妈妈一起吃。晚上放学回来,秋芳先做饭,再做功课,晚饭后把厨房收拾干净后再给母亲擦背洗脚……

哥哥一般星期天过来,兄妹俩一见面就问对方的学习成绩。哥哥不好意思地说:“你带着妈妈,学习压力这么重,真亏了你!”“没啥,就是累一点,念书我不会比你差!哥,你信不信?”“我信,我信!但小芳你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兄妹俩就这样互相鼓励着。

一些同学看到秋芳带着母亲上学,都觉得新鲜好奇,有的甚至向她投来鄙夷的目光。一次一位女同学嘲弄她说:“我看你还是回家管你妈算啦!还读啥书?”秋芳没有跟她计较,她只是淡淡地一笑,心里却憋足了劲。

秋芳在课堂上听课特别认真,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她更善于思考,把老师的讲课要点用红笔划出来。一天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目,有一定难度,要学生上去做,当时竟没有一个人举手。秋芳站起来缓缓地走上讲台,一口气把这道数学题答完,老师高兴得翘起了大拇指,课堂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事后,那位嘲笑她的同学不好意思地向秋芳道了歉。

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为节省开支,秋芳向当地农民讨了一小块地,她硬是挤出时间,自己种菜吃。她向邻居借来掏粪的担子,因秋芳人瘦小,一担粪料挑不了多少,一次她多担了一点,人瘫倒在地,粪料溅了一身……

读三年级那年,秋芳托人找了一份缝制手套的活,每天晚上她做完家务,照料好妈妈,复习完功课,就坐下来在昏暗的灯光下缝制手套,加工一副手套赚5分钱,以补贴家用。针头经常戳在秋芳的手指上,刺心地痛,她将出血的手指放在嘴里含一下,继续干活。常常深夜一两点钟,母亲已经熟睡,秋芳还在缝手套,这一针一线凝聚着她对母亲的孝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母亲躺在床上,时常流着无助的眼泪。一次,她捏着秋芳的手难过地说:“秋芳,是妈连累了你,妈对不住你。”母亲的声音显得悲凉而凄惨。秋芳一听,直跺脚,说:“你再这样讲,我不理你了!”泪水从母亲的脸颊流向嘴角,她将苦涩的泪水咽入肚中。母亲怨恨自己,怜悯女儿。她试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熬到头?

小学毕业考试,上午秋芳考完语文后,同学们看到她脸色苍白晕倒在门口,大家连忙把她送到附近医院挂急诊。“啊!这孩子太劳累了,加上营养不良,有贫血现象。”医生十分同情地说。

下午还要考数学,怎么办?秋芳躺在病床上一点力气也没有。这时候,她耳畔回荡起父亲打工临行前的一句话:“小芳,今后你和你哥哥要坚强地生活!”……想到这里,秋芳浑身是劲,她不顾医生的劝阻,竟然一口气跑到学校,发着高烧走进了考场,待秋芳赶到教室时,考试已进行了15分钟。

生死母女,女儿到哪儿你到哪儿

2005年7月秋芳接到了本市章镇中学的通知书。她要上初中了,母亲怎么办?有人问她:“难道你继续带着母亲上学?”“那当然!”秋芳的态度十分坚决。在秋芳眼里,母亲的生命就是她的生命,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几经周折,秋芳带着母亲终于在章镇中学附近安下了家。

读中学是人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中学比小学的课程自然要紧张得多,而且还要上夜自修。面对繁重的家务和繁杂的功课,秋芳面临着人生更为严峻的考验。

“如果不是她妈妈拖累,秋芳 的成绩会更好!她会成为班上的尖子,这个女孩多可惜!”……邻居的议论渐渐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她听后心如刀割。是啊!是自己拖累了秋芳,别的孩子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到家里有时还撒娇:而她的女儿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照顾自己……想到这些,母亲感到女儿的可怜,又觉得自己的自私与可悲。望着脸庞憔悴、劳累过度的女儿,母亲内心十分痛苦,她决定不再拖累女儿。

为了不拖累女儿,母亲悄悄准备好了绳子,藏在枕头底下,随时准备离开人世。但一看到女儿那张稚嫩的脸,一想到她那份赤诚的孝心,母亲几次都下不了决心。母亲想寻死的念头终于被秋芳发觉,她一把抱住母亲号啕大哭……“妈妈!你若这样,我也不活了,我们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你还叫我怎么念书!”听着女儿撕心裂肺的痛哭声,母亲的心碎了……

让母亲活得开心,是秋芳最大的心愿。秋芳在初中的功课中,文科成绩特别出色,语文老师常常把她的文章当作样文用来辅导其他的学生。秋芳也喜欢把自己写下的文章拿到家里,在晚上朗诵给母亲听,文章字里行间倾注着对母亲的挚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每当母亲听着女儿读着她自己写的文章时,脸上会绽开菊花般的笑容。

母亲从此不再自责,对生活也有了信心。她经常鼓励女儿:“秋芳,你读书一定要用功,要考出好成绩,将来能上重点大学。”“妈!我也这样想,我会的!”读初二那年,秋芳获得全市“奥林匹克数学大赛”二等奖,母女俩捧着奖状兴奋不已。

2006年5月,哥哥在高考前夕来到秋芳和母亲的住处,他给妹妹带来了几本课外书。看到妹妹一副憔悴的样子,哥哥心里一阵难过。他感到愧疚,一直是妹妹孤单一人在照料着母亲,自己很少过来看望,他充满歉意地说:“小芳,让你吃苦了,你一人照料妈妈,我真是过意不去,我……”“哥!你别这么说,我是女孩,照顾妈更方便,更细心。母亲已经这样,我们做儿女的只有尽孝,哥,你如果考进了全国重点大学,那才是对母亲的最大孝心啊!”

“哥听你的,我一定抓紧复习迎考,只是苦了你。小芳你千万别弄得太累,也千万别丢了功课。”哥哥说着眼眶里一片湿润。“哥,我应该的,我有数,你别再说了!”兄妹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母亲在一旁,脸上挂满了欣喜的泪水。

高考结束,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临行前一天,哥哥向母亲和妹妹道别。哥哥跪在母亲床前,双眼噙满泪水:“娘!儿子不孝,我没有照顾您,这回又要走了,让妹妹一个人在这里吃苦!|,哥哥说着泪水流在脸上,他一个劲地抓头发。“儿子,起来,别难过。你考入了重点大学,妈很高兴,今天是开学的日子,你高高兴兴上大学去吧,将来一定要有出息!”

哥哥站起身回头看到秋芳在往塑料袋里放茶叶蛋。“小芳……你!”哥哥心里一阵感动。“哥,这是你平常最爱吃的茶叶蛋,家里没有什么东西给你准备,你带在路上当点心吃。你在外一个人要多保重,考试考出好成绩可别忘了打电话告诉我和妈一声,让我们母女也高兴高兴。”秋芳边说边咯咯地笑着。“妹妹,你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女孩,哥为你骄傲,哥衷心祝你学习进步,并在遥远的他乡祈祷你和母亲安康。”哥哥依依不舍,挥泪向母亲和妹妹告别……

生活上尽管父亲在外打工断断续续有钱汇来,但哥哥那边读大学也需要钱,妈妈买药更需花钱,秋芳母女俩过得十分艰苦。多年的磨难愈发使秋芳意志坚强。面对艰辛与困苦,秋芳始终保持着乐观,寻求着自立。从上初中开始,秋芳利用学校放假这段时间,为上虞松厦镇(中国伞城)的制伞企业加工伞件。她把伞件的零配件拿到家没日没夜地干活,时间一长,特别是天气一冷,伞件骨子的铁丝刺痛皮肉,秋芳的双手肿得像个大馒头,而且发生溃烂,她全然不顾这些,忍着疼痛,涂一下药膏,继续她的加工活儿。母亲心疼,劝她歇一歇,秋芳安慰妈妈:“不要紧,过一阵子就会好。”

长期不运动母亲得了便秘,每次,秋芳先用开塞露,不行,再用手指一点点替妈妈抠出大便,把母亲的痛苦减到最轻。母亲久病卧床,又患上了褥疮,秋芳一天要帮母亲翻身擦身七八次,以防止褥疮的扩散。她还托同学买来医学书,自学医学和护理知识,边吃饭边翻书,照着书上说的无微不至地关怀照料着母亲。秋芳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年将人世间的情与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超负荷的劳累使秋芳的身体严重透支,她几次晕倒,但她总是瞒着母亲,不让母亲知道。在母亲面前,她强打精神,处处显出一副乐天派的样子。母亲当然清楚,她心里疼痛,但她爱莫能助,母亲只得每天默默地祈祷,祈祷上苍保佑女儿的平安,祈求自己不拖累女儿……

2008年中考前那天晚上,大雨如注,出租房严重漏水,秋芳一个晚上忙着接水、倒水,身体着了凉,整整一夜又没有睡觉。第二天,她的额头很烫,一测体温39℃,她又一次发着高烧走进了考场,秋芳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中考的各科考试。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全市重点中学――上虞市东关中学“实验班”。

“我永远不会放弃妈妈!我与妈妈患难与共,我到哪她就到哪,即便今后我上了大学!”在上高中的前夕,秋芳仍义无反顾地“背”着母亲上学。

秋芳孝行感天,在她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照料下,奇迹出现了!瘫痪十几年的母亲竟然能够下床着地,缓慢行走几步。看着能够站立起来的母亲,秋芳百感交集,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

秋天何其芳范文5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何须惆怅不相逢

贾岛是以“推敲”著名的苦吟诗人。可是,《寻隐者不遇》一诗,乍一看,明白如话,全无半点推敲的痕迹。其实,推敲不一定在词句上,整个构思也可以推敲。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一共写了几个人?隐者、寻者、童子。那么,谁又是主角呢?从题目上来看,好像是隐者。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诗中的这位隐者,像谜一样,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自始至终都飘浮在诗的意境深处。

让我们一起来慢慢地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从字里行间来寻找隐者的踪迹。第一句中的“松”,比喻隐者的风骨;第二句中的“药”,暗指隐者采药为生,兼济世人;最后两句中的“山”和“云”,则告诉我们隐者身居高山,与白云为伴。读到这里,这位隐者的形象是不是从字里行间悄然闪现?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者,白发长髯、布袍棉袜,给人一种清雅闲适、超凡脱俗之感。这样的隐士高人,怎么可能会轻易见着呢?于是,就有了寻者和童子之间的三问三答。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说这首诗构思精巧,就在于这是一首问答诗,却只有童子的三答,而没有寻者的三问。唯其如此,才给读者留下更大的可以想象的空间。

“推敲”这个典故的来由,事情的真假虽不可知,但是像《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就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遇”与“不遇”,一切随缘,何须惆怅不相逢?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日胜春潮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中的诗境,与唐代另一位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若有志气,便有了奋斗精神。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他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这是刘禹锡的乐观情怀。

杜牧的这首《山行》和刘禹锡的《秋词》有着相同的诗境。你看,远处的秋山有一条蜿蜒的石径盘屈而伸。山顶上,白云掩映,变幻万千,几家竹篱茅舍隐约可见。近处,红枫似火,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子,留连不舍地欣赏着。

本来,枫叶的颜色比红花显得更浓烈,这是谁都能感受到的。但它没有在春天和群花争艳,却在秋天呈现芳姿,这也是人们熟知的事实。可是,过去没有诗人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组成诗句。有的只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有的只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惆怅;有的只是“枫醉未到清醒时,情落人间恨无缘”的无奈。然而,杜牧却赋予了枫叶以花一般的不同气质,并且让它和春花进行比较,组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绝妙意象,使人读后产生许多深沉的联想和想象。有时,这种联想和想象,超出原作者的本来创作意图。从“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中,我们不仅看到枫叶在色彩上比春花还要红艳,还能感受到枫叶比春花更耐得住秋霜的磨炼。

和诗人杜牧一样,我也喜欢秋天。喜欢秋天里夹杂着甜甜果香的凉风,喜欢秋天里金灿灿的丰收的麦地,喜欢秋天的田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秋天,不仅代表着成熟,还是“万山红遍”的喜悦和诗情。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郭老师以散文的形式,还原诗歌的意境,再现文字背后的精彩故事,传达当下“我”的阅读百感。这种内心的拜谒、亲近、契合、对话、乃至辨析,又以童真般的调皮、可爱、灵动的句子延伸开来。即使遇到妙不可言的“千古绝唱”,郭老师也能与你拾级而上,渐入佳境,心会其意。有时,郭老师又故意宕开一笔,留下“空白”,让你自己去领会作者细腻婉约的心思,抵达悠远旷达的境地。郭老师其人、其文、其课,本身就是一首清丽静美的诗,浸沉阅读中,其喜洋洋者!

漫读古诗

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感悟、品味和运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学习课文写法。“咬文嚼字”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紧扣中心词,运用看图观察、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想象练说、感情朗读等多种途径,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下面,以《梅兰芳学艺》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设计。

一、 看剧照视屏,走近梅兰芳

1. (出示梅兰芳剧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板书:梅兰芳)(出示梅兰芳生活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小朋友们,这也是梅兰芳。他是一位先生,而在京剧舞台上却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真是让人佩服呀!想听一听梅兰芳的演唱吗?(放一段《贵妃醉酒》视屏)

2. 同学们被梅兰芳的精湛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他怎么会演得这么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咬文嚼字”要讲究兴趣、兴致的激发。学生们对梅兰芳或许知之甚少,这里通过运用观照片、看视屏,让他们走近梅兰芳,对梅兰芳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学第1自然段,初知梅兰芳

1.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的时候,师傅却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 选择恰当明确的“对话话题”是“咬文嚼字”的策略与方法。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在矛盾中被激发的,一个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小时候怎么被师傅认为“不是唱戏的料子”呢?这个问题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2. 生自读课文后交流:“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1) 理解“没有神儿”。(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师介绍:梅兰芳小时候是近视眼,眼皮下垂,遇到风还总是流泪,这就叫“眼睛没有神儿”。

【设计意图】 儿童对词语的感悟和理解离不开生活的实际和情景,“咬文嚼字”也如此。学生对“没有神儿”这个词语的理解存在难度,通过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观察感受什么叫“没有神儿”。因为学生眼前有了形象的画面,理解就容易多了。

(2) 京剧演员的眼睛很重要,可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3)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料子”吗?你们看,老师外面穿的衣服是用布做的,这布就是做衣服的料子;里面穿的是毛衣,毛线就是编织毛衣的料子。那这里“不是唱戏的料子”意思是说什么呢?(不适合唱戏,不具备唱戏的条件)

(4) 当师傅看到小梅兰芳的这双眼睛,会怎么想、怎么说?

(5) 师傅说的话大家都读懂了,谁能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说这句话? 出示句式:

A.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 ,是因为 。

B. 因为梅兰芳 ,所以师傅说他 。

3. 小朋友说得都很好,相信小朋友一定能把第1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

【设计意图】 咬嚼感知“料子”一词,这里运用了三种咬嚼品析的方法:一是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物帮助理解;二是句式说练――让学生明白“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朗读感悟――轻轻拿起书,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 学习第2、3自然段,走近梅兰芳

1.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梅兰芳,你听到师傅这么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 梅兰芳和你们一样,并没有因为师傅的话而丧失信心,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好好学唱戏。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生读)

秋天何其芳范文6

张秋兰特别喜欢柿子。

张秋兰住的这个村叫张柿元,之所以叫“张柿元”,大概也和这整片的柿树林有一定关系吧。村子西半部,紧邻沙颍河河堤,河堤两边,密密麻麻长满柿树。平时,张秋兰很喜欢站在柿子树下,背靠滑溜溜的树干,无聊地揪下一片树叶,手捏着叶柄,左转转,右转转。柿树的叶子,跟其他果树叶子不太相同,像桃、梨、苹果、杏和石榴的叶子都很薄,而且周边还布满锯齿一样的牙,摸上去涩拉拉的,感觉很不舒服。而柿叶呢,不仅宽大、厚实,而且光滑似锦,一种绸缎般的感觉。所以,张秋兰很喜欢把它当扇子用。河堤上,一年四季不缺溜河风,本来就凉快得很,再经柿叶那么一扇,张秋兰的心里,更加惬意无比了。

说起来,和孙前进认识,也是因为柿子。那时候,张秋兰刚上小学五年级。村子穷,校园条件也差,教室的木窗户上,原本是装有手指粗的钢筋的,后来全让附近的村民偷走当破烂卖了。窗户上没了把持的东西,整天空洞洞的,像一张没牙的嘴巴。逢星期六休息的时候,老师就嘱咐学生,一定别忘把自己屁股底下的长凳搬回家,免得被人偷去,偷去你还坐个屁呀。孙前进是河对岸孙咀村的。由于孙咀村比较小,人也比较少,不值当办学校,办了也没几个人上学。所以,孙咀村的学生,都要穿过孙咀桥,到张柿元学校去上学。这天下午,孙前进肩上扛着长凳,慢慢悠悠地往家里走。一上河堤,孙前进立马被一棵柿树吸引住了。吸引住孙前进的,并不是这些高大的柿子树,也不是柿树林那优美的景色,孙前进还小着呢,还不具备艺术家所特有的欣赏细胞。准确地说,孙前进是被这一树金黄的柿子所吸引。多么诱人的柿子呀!青里透着黄,黄里透着红,成疙瘩搭蛋子,簇拥在绿叶中间,把树枝都累弯了。孙前进知道,像这样成色的柿子,放麦堆里捂不了几天,出来就是又红又软、香甜可口的烘柿了。于是,孙前进抓住长凳的一头,狠命往长柿子的地方甩。不几下,就砸下来很多柿子。孙前进脱下衣衫,裹上柿子正要离去,不料却被一个人拦住。这人就是张秋兰的爹。这柿树就是张秋兰家的柿树。

孙前进知道坏大事了,犯到谁手里都没事,唯独别犯到张秋兰的爹手里。因为,才没多长时间,孙前进的爹和张秋兰的爹,因为地边问题打过架。

果然,张秋兰的爹一脸坏笑地,不但当场逼着孙前进吃下几个苦涩的柿子,而且还没收了他的长凳。

吃柿子不要紧,无非是苦涩一点,即便再吃上几个也死不了人。关键是,再上学时候不能没板凳啊。孙前进不敢对他老子说,他知道说出来肯定没好果子吃。思来想去,孙前进只能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他同学张秋兰身上。

上学的时候,孙前进特意向他爹要了三毛钱,说是买作业本,但是从小卖部出来,孙前进口袋里却装了一大把糖块。自从有了糖块,孙前进的手就一直暖在口袋里再没掏出来。他一边走,一边像和尚拨念珠似的,默默地数着糖块的数量。孙前进的手比较小,糖块比较多,狠狠地抓上一把,口袋的角落里总是还散落着几个糖块。

还没等他数准,远远就看见张秋兰走过来。跟张秋兰走在一起的,还有他们的同学张春芳。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孙前进大步迎上去,二话没说,掏出来糖块就往张秋兰口袋里塞。

张秋兰先是一惊,很快便镇定下来,笑问孙前进,我家院子里的板凳是不是你的?

孙前进连忙点头。

张秋兰笑弯了腰,捂着肚子说,我就知道是你的,板凳下面用蓝墨水写着你的名字呢。张秋兰笑完,掏出两个糖块给了身边的张春芳。同学之间,她和张春芳最要好。

我弄丢了。你爹捡到了。你给我搬过来吧。孙前进没敢实话实说,他怕同学知道后笑话他。

张秋兰扑哧一下又笑。显然,张秋兰已经知道事情真相了。吃饭时候,张秋兰的爹把这事讲得异常精彩,尤其是孙前进吃柿子时涩得呲牙咧嘴的镜头,把张秋兰一家人的眼泪都逼出来了。唯独张秋兰没表情。张秋兰觉得她爹做得实在太过分,为了几个柿子,她爹怎么能干出那么缺德的事呢!

知道归知道,张秋兰并没把这事说出来,她想给孙前进留个面子。何况现在,孙前进还给她买了许多糖块。

张秋兰说,走吧,跟我一起回家搬凳子。看孙前进有些犹豫。张秋兰又说,放心吧,我爹妈早就下地了,家里没人。

孙前进这才露出了笑脸。

不久,老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重新调整座位,刚好把张秋兰调给了孙前进,让他俩有幸成为同桌。老师之所以这样调整,完全是出于为教学考虑,可以说无半点私心杂念。心存杂念的,只有张秋兰和孙前进。

新同桌相处,就像两个刚安装到一起的齿轮,往往需要一段磨合期。但是,张秋兰和孙前进几乎一点没磨,就糅合在一起了。孙前进过生日那天,他妈给他煮了俩鸡蛋。在乡下,两个鸡蛋就算是送给孙前进最大最好的生日礼物。而孙前进呢,并没有三下五除二把俩鸡蛋吞下肚,他只吃了一个,把另一个个儿头稍大的悄悄装进了书包。孙前进装鸡蛋的时候,不小心被他妈发现了,但是,他妈并没当面阻止――他妈还以为这孩子是等下午饿了再吃呢。不成想,这个大个儿鸡蛋却悄悄装进张秋兰的肚子。

张秋兰呢,也从没忘记过孙前进。张秋兰家没别的东西,有的是大筐大筐捂好的或者正捂着的柿子。说起来,张秋兰家的柿子,总是捂得比别人家的好。别人家都死心眼,捂柿子就是捂柿子:把黄柿子放进大缸,然后用塑料布把缸口一密封,一放就是一个多星期。这样的传统方法捂出来的柿子,首先是颜色不好,不是正儿八经的红,而是一片红,一片黄,很不均匀。其次是有黑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跟妙龄少女脸上长满麻点一样,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张秋兰的爹心眼本来就很透气,用乡里话说,能,又读过几天书,算得上能上加能。经他手捂出来的柿子,把儿是青的,果儿是红的,青衬托着红,煞是好看,扫一眼就能勾起人的食欲。同样是柿子,拉到同样市场,往往要等张秋兰家的卖完,别人家才开始卖,而且价格还有差别。

中间的秘密只有张秋兰知道。柿子装缸后,他爹背上喷雾器,往缸里喷洒一种叫“催红剂”的药物。就这么简单的东西,让她爹一年四季活在得意中。

张秋兰给孙前进拿的是柿子。张秋兰不光知道孙前进爱吃柿子,还知道孙前进的奶奶也爱吃柿子。因此,每次拿柿子的时候,张秋兰总是尽可能多带一些。一部分让孙前进吃,另一部分让孙前进捎给他奶奶。张秋兰从筐里选柿子的时候,专拣小的和红的来拿,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那种又小又红的柿子,才最甜、最好吃。用潘长江的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孙前进吃柿子的模样很可爱,柿子放到嘴边,扑哧一下就没了,再吐出来时,只剩下一张薄皮。跟吃个葡萄差不多吧。

最让孙前进感动的是,一次张秋兰书包里装满柿子,半道上遇见同学张春芳。张春芳明知道张秋兰是在给孙前进带柿子,却故意缠着她要。张秋兰呢,犹豫了半天,才从书包里摸出一个柿子来。张春芳不愿意,说,咱俩这么好,你才给我一个柿子。够不够朋友啊?

张秋兰说,你家不是有柿子吗?在家不吃个够,干嘛非要等出门后,再缠着我要柿子吃?

张春芳说,不瞒你说,我家还真不缺柿子。但是,我就是要吃你的柿子。我想要看看,在你心目中,究竟是我重要还是孙前进重要。说完,张春芳上前一步,伸手就抢张秋兰的书包。张秋兰咯咯地笑着,按住书包口撒腿就跑。才跑两步,书包带子断了,书包掉在地上,那柿子就不是柿子了,成了一团果酱。

张秋兰哭了,索性捡起书本,一撅一撅地走,也不理张春芳了。张春芳既生气又有点内疚,追着张秋兰喊,等等我呀张秋兰……见张秋兰依然没等她的意思,就停下了,跺着脚说,明天我一定赔你一书包柿子。

张秋兰心说,你赔两书包又有什么用呢?关键是孙前进下午吃不上柿子了。

心都在孙前进身上,成绩当然好不到哪去。勉强维持到初中毕业,张秋兰再不愿上学了。家人很生气,不住地埋怨她,小小年纪,不上学看你能干啥。张秋兰赌气说,你们能干的活我都能干。又说,大不了去卖柿子。

她爹一听,果真给她备了辆车子,让她到市场卖柿子。

对孙前进来说,张秋兰就像一个幡,她这一走,把孙前进的心也给带走了。不多久,孙前进便下了学。现在,菜市场给他们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恋爱环境。几乎每天,孙前进都骑着自行车,跑到菜市场找张秋兰。没顾客时候跟张秋兰聊天,有顾客时候,帮张秋兰卖柿子。

跟张秋兰一块卖柿子的,还有她的同学张春芳。张春芳家的柿子,色泽差,而且还带着黑斑,所以卖起来比较费劲。按照常规,一好一坏两样东西摆在一起出售,通常是做生意的大忌。尽管如此,张春芳仍然愿意跟张秋兰肩并肩一道卖柿子。张秋兰的柿子好,她卖一块钱四斤。张春芳有自知之明,她卖一块钱五斤。菜市场人比较杂,嘴稍微金贵些的,毫不犹豫就会买张秋兰的柿子;那些贪图便宜的老头老太,自然而然专拣张春芳的柿子买。所谓百货对百客。这样一来,俩人几乎同时都能把自家的柿子卖完。数钱的时候,张春芳心里就不平衡了,同样两筐柿子,张秋兰每次都比她多卖十多块钱。张春芳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嫉妒得不得了。而且张春芳的嫉妒,很快就体现在行为上。买柿子的时候,那些老头老太们往往一边挑拣,一边抱怨张春芳,看看人家的柿子,多好!多鲜亮!看看你家的柿子,都成这样了还卖那么贵。张春芳趁张秋兰不注意,就探过头去,压低声音对老头老太们说,这你就不懂了吧?你知道她家柿子为啥红?抹药了呗。人吃了呀,不但肚子疼,还容易拉稀。嘴上是这么说的,但是,一旦没买主的时候,张春芳就会不失时机地凑到张秋兰摊子前,顺手捏她家一两个柿子,一边吃,一边揶揄张秋兰,啧啧,还是你家的柿子甜呐。

张秋兰也不跟她计较。一两个柿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家里有的是。要不是花费力气带这么远,吃撑死张秋兰都不会心疼。这方面不计较,另一方面她却计较得很。孙前进来菜市场的目的,很明显是在跟她张秋兰谈对象。但是,张春芳却偏偏喜欢充当电灯泡的角色,再说得狠一点,就是中间插杠子。

张春芳的摊子靠外,张秋兰的靠里,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张春芳有着明显的优势。孙前进来了,往往人还没走到张秋兰跟前,就被张春芳叫住。张春芳一把拉住孙前进的手,叽叽喳喳的,活跃得像个枝头的鸟雀。有时间,张春芳还会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摸出糖块什么的,不失时机地塞到孙前进手里……

这中间,张秋兰的脑子里特别乱。张秋兰眼睛看着秤盘的星,心却一点没在斤两上。张春芳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她的严密监视中,都深深地镌刻在她脑海里。虽然是好朋友,但张秋兰跟张春芳的性格却大不相同。无论什么时候,张秋兰都不会像张春芳那样,疯起来找不着边际。张秋兰性格较内向些,她只能从心里默默呼唤孙前进,盼着孙前进赶快朝她身边走来。

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张秋兰不想再跟张春芳一起卖柿子了。她宁愿起得再早一些,好摆脱张春芳的纠缠。但是,这样的方法只用了两次,再用就很难奏效了。张春芳这丫头鬼得很,张秋兰起得早,张春芳起得比她更早。天刚麻麻亮,张春芳就来到张秋兰家门口,扯着嗓子喊她一起出去卖柿子。张秋兰心里烦,想不答应,但是她妈在东屋已经替她答应了。她妈一边催促张秋兰,一边慌着脚去给张春芳开门。张秋兰还听见她妈在一个劲表扬张春芳,这妮子,咋这么勤快哩!张秋兰却没好气,嘟哝说,照这样下去,我们家都不用养鸡了。

为了彻底甩掉张春芳,俩人又把约会的场所选在了河畔。河畔确实是个恋爱的好地方,上有参天大树,下有荆棘密布,甭说蹲进去俩人,就是藏一个部队都不成问题。菜市场是个热闹场所,众目睽睽之下,孙前进丝毫不敢放肆。如果在菜市场他是一只绵羊的话,那么到了河畔他却彻底变成一头饿狼。在这里,孙前进如入无人之境,他的手所选择的位置,一次比一次低……但是,往往到了紧要关头,也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时候,张秋兰开始反抗。来回扭动几下,就从孙前进怀抱里挣脱出来。看孙前进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张秋兰总报以羞涩一笑,而后重新扑到他怀里,说,我害怕!完了又跟他撒娇,早晚还不都是你的?

不过,事情远远没张秋兰想得那么简单。张秋兰和孙前进谈对象的事,像长了腿一样,不几下就跑到她爹耳朵里。把她爹吓了一跳,事隔很长时间,她爹显然已经回想不起来当初那个偷他家柿子的小毛孩了。但是,她爹一打听,很快就知道,这孩子竟然是孙咀村那个曾经跟他打过架的人的孩子。她爹心里咯噔了一下,脸就耷拉下来了。

她爹脸一黑,张秋兰就知道要坏菜,就催促孙前进,让他爹以最快的速度,托个媒人到她家来说亲。但是,事情远远没有张秋兰想象得那么简单,还没等媒人张口,张秋兰她爹就一口回绝了。

更糟糕的是,孙前进的爹一向不爱发脾气,可是这次听媒人一说,他爹顿时勃然大怒。当初要不是孙前进苦苦哀求,他爹压根就不愿意低三下四去托人到张秋兰家提媒。这下可好,等于拿他老孙家的人头,去撞张家的裤裆了。事情要传出去,一家人的脸往哪搁呀!

不过生气归生气,孙前进他爹还是异常丰盛地招待了媒人。喝酒中间,他爹只说了一句话,我就不信俺老孙家的人,竟然娶不到张柿元的闺女。

两家一较上劲,最最着急的,要数张秋兰了。张秋兰气得直跺脚,她说不清究竟是她爹的错,还是孙前进的爹有问题。假如双方有一个心平气和的,事情也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张秋兰隐约感觉到,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及时挽回的话,恐怕今后永远也没机会了。要想挽回,必须先从孙前进的爹那里下手――她爹那都好说,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

之前,张秋兰多次听孙前进说过,在他们孙家,能像捏柿子一样捏住孙前进的爹的,只有孙前进的奶奶一人。孙前进的爹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孝顺。

现在,张秋兰觉得该是自己出马的时候了,她急需要做的,就是亲自到孙咀村走一趟,想方设法,去说服孙前进的奶奶。只要赢得他奶奶的支持,就等于在迷失中找到一条捷径,一切事情都要好办得多。既然去看孙前进的奶奶,总不能空着手吧?张秋兰去拿柿子时,缸里的柿子已经所剩无几,并且大部分开始霉烂,整个缸内弥漫着一股酸不拉几的味道。张秋兰费了好长时间,才算矮子里面挑将军,精挑细选出一兜完整的柿子。

到孙前进家的时候,孙前进的奶奶正盘着腿,坐在门口的蒲团上晒太阳。张秋兰这才意识到,秋天渐行渐远,初冬正在来临。天灰地黄之间,到处是一派萧瑟景象。家里人都出去了,难得摊上这么个静谧气氛。张秋兰人还没到跟前,柿子便先递了过去。

然后,张秋兰一屁股坐到孙前进的奶奶面前,微笑着,看老太太吃柿子。

老太太先让张秋兰吃,张秋兰不肯吃。老太太就不客气了,右手的三个手指捏起一个柿子,左手的两个手指把柿子皮掐破,然后放嘴边一吸,原本饱满的柿子,立马像扎破的气球样,仅剩下一张薄皮。老太太已经没牙了,上下都是红扑扑的牙床。但是,没牙也不影响她吃柿子。再说准确一点,应该是“喝”柿子。老太太一连喝了三个柿子,好像才满足,打着嗝对张秋兰说,你先回吧。放心。等我的回话。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秋兰觉得特别的难熬。上学的时候,学习成语“度日如年”,她知道释义,却总是不理解。但是今天,她总算真真切切地尝到度日如年的滋味了。

终于有消息了。但是,这消息却足以令张秋兰窒息,她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孙前进怎么会跟她的同学张春芳扯到一起呢?张秋兰的手在抖,心也在抖,她开始抱怨。先抱怨自己的爹和孙前进的爹不通情理,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怎么不为孩子多考虑考虑呢?第二个抱怨的人就是她自己了。当初孙前进在河畔要跟她那个的时候,她干吗反抗?干吗不跟他那个呢?真是生米做成熟饭,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他爹,她爹,都会通通变成哑巴,谁都不可能再僵着脖子往一旁拧了。

还是说眼前的事吧。现在,张秋兰决定再去孙咀村一趟,再见见孙前进的奶奶,再探探老太太的想法……她坚信,事情绝不会像传说中的那样。

张秋兰再去拿柿子时,缸里已经没柿子了。她爹早已把好坏柿子全部清理干净,并且已经用水把缸刷过了。张秋兰往缸口一趴,锃亮的缸底立马映射出她的影子。

张秋兰很泄气,又埋怨她爹,早不勤快晚不勤快,干嘛非要这时候勤快呢。

出了门,张秋兰一眼望见,河堤的树梢上,分明还挂着几个柿子。这些经过风霜考验的柿子,竟显得格外的红!一个接一个,像节日里悬挂在树上的灯笼。张秋兰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子,顺着树干往上爬。但是,才摘了几个柿子,张秋兰就掉下来了。送往医院的路上,张秋兰手里还紧紧抓着个柿子。

接下来,张秋兰一条腿骨折。

接下来,张秋兰出院,回家养伤。

躺在床上,张秋兰特别想见见孙前进。

这天,孙咀桥上,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接着,又有唢呐呜呜哇哇朝村子这边走过来。张秋兰知道,肯定是河对岸有人来定亲了。

不会是孙前进吧?

张秋兰挣扎着想站起来,却被她妈死死按住。她妈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才呆床上几天啊。石膏板还没去掉,你不要命啦!

但是,无论她妈怎么劝说,张秋兰就是不听,仍执拗地挣扎着往门外走。

秋天何其芳范文7

古人与草木为伴,人们相信草木具有祀神悦神、驱邪祛毒、治病健身的神奇功效。“浴兰汤兮沐芳”说的就是用兰、蕙、芷等草木洁身,而熏烧香草以示虔诚。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被称为“离骚体”。在《离骚》中,屈原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的情感跃然纸上,他引领世人来到一个香草美人的浪漫国度,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今日我们重读《离骚》悲歌,重读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重读他的抱负、遭遇以及全部的喜怒哀乐,无不为屈原美丽而又纯粹的心灵而震撼。那么,《离骚》中这些被屈原深深喜爱着的香草你认识几种呢?

江离、辟芷和秋兰

江离亦作“江蓠”,又叫 “川芎”、“蘼芜”。据辞书解释,这种植物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芷”的本义是说香味令人止步的草,辟芷即白芷,《朱熹集注》中又将辟芷解释为生长在幽僻处的芷草。秋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多在秋天开花,故而得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我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在身上。光阴似箭我惟恐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木兰和宿莽

木兰科植物大多花色鲜艳,香气浓郁,因其花香如兰似杜,也被称为“杜兰”、“林兰”。木兰的花蕾可入药,用作药材时称“辛夷”。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兰桂常常一起提到,象征君子志行。宿莽即紫苏,可入药,具有特异的芳香,原产于我国。

朝搴o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译文: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迭,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的身体也在逐渐衰老。

申椒、菌桂和蕙兰

申椒即花椒,全株均具香味,果实至今仍是重要的食品调味料。花椒种子在古代常用于泡酒,除具特殊香味外,也有辟邪驱毒的作用。花椒植株果实累累,子多而香,极易繁衍,古人多用于比喻子孙满堂。汉代称皇后的居所为“椒房”,亦取“蔓延盈升”的吉兆。用椒和泥涂墙,有满室温暖之意,长乐宫染陀薪贩康睿后来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

菌桂即香木,又名“肉桂”,也是我们常说的平安树。蕙兰别名“中国兰”、“九子兰”、“夏兰”等,在我国一花称“兰”,多花称“蕙”,古人称一茎九花为“蕙”,也称“蕙花”。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

译文: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是优秀的蕙和。

留夷和杜衡

留夷即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古时男女惜别时常互赠此花,因此芍药又名“将离”、“离草”。芍药在《红楼梦》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杜衡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等,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译文: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我希望它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天。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的质变。

秋菊

秋菊即,别名“九华”、“黄花”、“帝女花”,是名贵的观赏花卉,也称“艺菊”,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国人极爱,在古代曾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以练要兮,长颔亦何伤?

秋天何其芳范文8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光荏X,春的柔情匆匆而过,夏的燥热渐渐退却。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携着丝丝韵意姗姗而至。

树,褪去了一身素绿,披裹上一袭秋黄:叶,于空中悠哉游哉地舞弄着绰约的丰姿,或如天女撒花,乱舞春秋:或形单影只,独舞芳艳。忽似万籁俱寂,连时间也驻足于此痴望。须臾,舞尽:叶,踮起芊芊小脚尖,缓缓落地。点点秋光下,折射出一片素洁,一丝淡雅。龚自珍有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叶落,何谓感惜又有何谓悲叹?生命,永远只是为了向世人诠释它存在的意义所在,花开花落,叶落归根,感惜,不过是感惜几年时光如白狗过隙,消瞬即逝:悲叹,不过是悲叹曾经的碌碌无为挥霍了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也罢,也罢,不为昔喜,不为现悲,吾等且行且珍惜。叶,秋之韵尽蓄期中矣。

春有雨竹,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夏有亭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冬有腊梅,笑傲霜雪不屈的灵魂;而秋,亦有篱菊,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气节。朗朗秋日,瑟瑟求凤,漫步僻静的田园小径,只是匆匆一瞥,寥寥一眼,野秋菊那娇小可人的身影便在我脑海里飘荡,挥之不散。瞧,稚菊散碎在草丛中,绿色中冒出几个机灵的小脑袋儿,煞是可爱。有的孤芳自赏,瑟风中独凌自开,沁人心X;有的则亲昵地依偎在一起,手拉手i,肩并肩,迎着风儿绽着甜美的笑靥。是啊,凛冽的寒风一掠过,百花皆凋,唯有它依然如旧,芬芳素雅,真不愧元稹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菊,秋之韵已淋漓其间。

风。清晨醒来,揉揉惺忪睡眼,起身开窗,一阵柔和的微风拂面而来,轻轻抚上少女滑如凝脂,白如雪绸的肌肤,风中隐隐夹杂着几缕淡淡的 花香,正是这丝缕不易察觉的香,不小心颤动了如蒲扇般薄的长睫毛,扑通几下,便悄然合上了——轻轻X吸着风的甜美,风轻轻地燥热的心,凉凉的,甜甜的,深呼吸,慵懒地伸个懒腰,淡化昨天一切烦恼的事。新的一天,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而小小的我们,怀揣着小小的梦想,正扬帆起航,正向美好的未来出发,前进!风,梦之声奏乐其中。

秋之韵,梦之声,吾愿摒弃一切的尘杂,唯独享于秋之雅韵之中,醉倒于此盏绿茶的氤氲之中——追梦秋声,安于静秋。

秋天何其芳范文9

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中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范文两篇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扫除腻粉呈风骨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里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我总认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浓眉,翘首弄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应是我们追求的“”。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人接受。一个人无在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为别人活着。可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境界是有所作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当。”人有了精神气,往往就敢于担当。

秋天何其芳范文10

我伫在满是泥泞的田埂。泥浆裹着落花、落叶。紧紧的裹着,为它们的姹紫嫣红与妖娆扣上了枷锁。然而,幽芳是锁不住的,漫弥在空气中和着带甘霖青草香。傻傻地,我盯着淤泥侵蚀着花的冰肌玉骨。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沉入噬血的大地。花梗粘着泥渍,我感叹道:“难道秋天本该是鸟儿无影,树叶飘零吗?”我情不自禁地吟出“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不知道是在挽

留,还是在哀叹。

凛冽的风放肆地狂刮怒卷,溯洄的河流拍打着礁石。秋天演绎着葬礼上的哀乐。没来得及蔫萎的花也被鬼哭狼嚎的风湮灭了。

这成了满插茱萸的坟墓。

如此萧索凄凉的季节,在不明事理的人看来真是糟糕透顶。但倘若没有百花的腐败,哪会有黑??如钻石般的土壤?倘若没

肥沃的土壤,哪有鹅黄的小草…想到贫瘠的土地上干涸得寸草不生,宛若一位苟延残喘的老人筋脉突兀的手上布满老茧的双手。

便使人不寒而栗。“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天忍受世人的唾骂,去甘愿为来春埋下伏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霎间,一股醉人的馨香扑面而来,直插天灵盖。在百花调零的哀乐中是何方神圣在卖卖弄骚姿。随着经久不散的花香,我把目光锁定在雾气氤氲的树林中。我走向透着诡异的树林。踏着枫叶铺成的地毯,我走在的牛毛野径中。

只见朵朵秋菊傲气逼人的凌驾于绿叶的衬托。??O的含笑,宛若一位恹恹欲睡的仙子。不知不觉中,我仿佛在品一杯清香悠远的茶。想要摘下,又有些许不舍—不忍到它日后的枯萎。就由它自生自灭吧!哪怕见不到它镶嵌在枫叶毯上的妖娆。也不肯毁灭这秋日的掌上明珠。

恐怕唯有春兰“孤生幽园,众草芜没”的孤傲贤淑;夏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冰清圣洁;冬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不为名利才敢同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相媲美吧!不然还有谁能和它相提并论?

玛瑙泛着黛绿的光芒,眨着诧异的眸子,我看见了一株婆娑的木樨。桂花星星零零的散落在密不透风的树叶里。俨然缀在夜空中的繁星。好一个“十里飘香”,但我更像是遭到花香的十面埋伏。花香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灌进襟袖,钻进脖子,涌进裤腿我被围在天衣无缝的芬芳中。梦幻中,我如同在饮一杯芳醇的老窖名酒。

树叶阻挡了贬损肌骨的阴霾,薄雾禁止了死神的亵渎,枫叶无风自动;睥睨着死神跳起了涅盘舞。舞姿优美,翩翩如蝶,更宛若一只欲火重生的凤凰。不,应当是群凤乱舞。枫叶似火,染红了朝霞,映红了天际。

刺槐与黄桷树赤裸裸的立在那儿。落下的叶斑驳了一地。仅存的几片也随着地心引力盘旋在空中,仿佛是对人间最后的怀恋。

人生亦如此,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精神。死也要死得其所。以天之骄子自居的人类还不如凡花俗草?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时光蹉跎,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归的路。鸿雁群徙,划破了天,也划破了回归的寂寞。

遽而,夹杂着蛙声一片的微风轻拂耳畔,路边的稻田荡漾起一阵漪澜。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了稻梗,农民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随着稻香唱着淳朴厚实的民歌收割着觊觎已久的心愿。蔚蓝的天空带着一抹红晕,飘着浮云,是在庆贺丰收吗?

黄澄澄的稻子妩媚的随风而舞……

秋天何其芳范文11

璀璨韶华,反刍流年。一帘幽梦,万种风情。人面瑟涩,情亦瑟涩。蛾眉婧女,妍姿淑质。泽发簏簌,靥怡仪静。亶如青青之子衿,令我悠悠而求之。心泖澹澹,爱意难敛。媕娿前后,畏不彬礼而伊人拒之;蹜步左右,恐不先行而他人夺之。情言愫语,云为伊人。奈何伊人,齿抿檀吻。娇弱碧玉,甚觉伶俜踽踽;相隔霄壤,感疑我情无定。汝乱我之思,不及我乱汝之心;汝劳我之形,不及我劳汝之神。终生红妆美事,不敢轻言以邀。俯首踟蹰,烟视媚行。三三而求,伊人不语。目睩而望,痴愚驽钝。卒解伊意,欣喜欲狂。赧然期约,托伊于我。比目鸳鸯,俪翼骈颈。天蓝蓝,水悠悠。颉颃其间,直颀长空。掌掠渌水,不知倦兮。千里而觉咫尺,一日而觉三秋。

芙蓉汇城,钒钛盛都。其路漫漫,其途逖逖。伊人似太阴,我心如潮汐。江潮海汐涨落时,一朝一夕因君起。纷娆木棉花,红绛千里缘。纤素手,暖绡巾。夤夜喁喁未睡意,皓皓蟾光共明月。春风芳流蝶恋花,晕红木棉思入迷。伊若清水菡萏,雅瑰玉雪;我若锦红木棉,毅罥弗坠。两邑虽遐,而互偲偲。睋皎月潜沉兮,待日出天涯兮。语未完,夜不寐。枕幽梦入睡,梦断兮兀寤。燮四岁之苦情,学毕结发合卺。柴米油盐酱醋茶,三餐二人共一宿。宣笺锦鲤,遂交言以结;海誓山盟,愿此情不移。红鸾睆愿,银汉璘粼。蔓草召南,芃芳幽兰。爱遥遥,未尝媢眼瞳伴侣;情赊赊,未尝葸喋言揶揄。矮牵牛,秋牡丹。伊复谓予我,此情相依依。我情苟不尽,伊情亦不澌。倾心间之衷情,付溪河之静潺。

怠倦憩情,负伊缦候。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漼然娥颜浊迹,晦朔非能搵尽。苦相思,阗心眉。皱眉未松,笑颜未展。情如蒲柳,秋时未徂。满木凋零,漭漭萧条。芳槿瞬息,花艳殁土。憔悴耽沉饧涩,泪泣汩汩;侘傺恚恨誓言,泪声淙淙。爱如初,思无邪。胡四海而生疏,奚千里而渐远?年少愦朦,不夯俗尘。雨霫霫雪雰雰,心忳忳意寒寒。白发皤然之情,岂可一言拚弃。花茜蔚而枯萎,日煌烨而西昃。罡风凓冽,鸿雁不及。伫思怃怔睙眙,多少往事惘然。睹物思人,此情此伤定难全;物是人非,何时何刻成双影?琵琶勿奏,箜篌莫起。天涯执两端,弦断相思曲。

数别已圈期年,彼土非我所乐。望得伊人而归,夫抱丝响以回。苍穹愔愔泬寥,我绪纭纭层杂。不哀红尘,只叹浮世。多少黛绿嫣华,胭脂尽染灰尘。瑜附斑瑕,璟斓不在。别凄离,泪空悔。白雪皑皑千山,不掩万物青残。饮尽芳酒明月,明日又是天涯。一段佳缘,而葬塞外黄沙;一次回眸,而隐江南烟雨。鸿雁归徊,梅开二度。伊人情悸未灭,惧我言之复绐。枉昔日之真情,不复合以重邪。凰兮凰兮,何时返故乡;凤兮凤兮,悔初负凰情。茫茫寰宇,佳人难觅。许愿草语,苜蓿嘉佑。细水长淙,此情长留。

秋天何其芳范文12

木芙蓉也称芙蓉、芙蓉花、地芙蓉、华木、木莲、三变花,又因盛开于深秋季节,笑傲霜天,而被称为拒霜、拒霜花。宋代文学家陆游在《拒霜》一诗中对此有着这样的描述:“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工。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诗中的青女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该诗将木芙蓉在秋风扫罗残叶之时,不畏寒霜开放的风姿描绘得淋漓尽致。

木芙蓉为我国的传统名花,据《群芳谱》记载,“此花清姿雅质,独殿群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君子。”其花娇艳硕大,堪与牡丹媲美,唐代诗人刘滔的《木芙蓉》:“黄鸟啼烟二月朝,若Ⅱq开即牡丹饶。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诗中说,此花如果是春天开放,一定会胜过牡丹,因此老天就让木芙蓉在深秋绽放,以点缀秋光和扫尽人们的悲秋情绪。关于木芙蓉的拒霜品质,宋代文学家苏轼有着新的看法:“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诗中认为称木芙蓉拒霜是不恰当的,应该用宜霜,因为它喜欢严霜而不是抗拒,霜愈重愈能显示其艳丽芬芳,表现出它不畏严霜而喜欢霜的品质。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一描述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大自然中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木芙蓉在严霜面前是倔强而执著的抗争精神,宋代的文学家王安石的《拒霜花》中的“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以及“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拼作西风客。”等诗句也都有这层意思,以自己在困境中的心酸,猜度与寒霜抗争的木芙蓉亦心酸之至,在深秋之际,风吹霜打,百花凋零,木芙蓉成了孤花,但它朱颜不改,秀姿未减,并不像其它花卉那样“愁红怨绿”,独余惨象。同一现象,两种看法,可谓见仁见智,颇有意趣。

木芙蓉的花型有单瓣、重瓣之分,颜色有大红芙蓉、白花芙蓉、黄花芙蓉等,木芙蓉还是善变之花,有一种“三醉芙蓉”能一天换三种颜色,清晨为粉白色,中午为粉红色,到了傍晚时分则变为血红色。还有一种一日一变色的“弄色芙蓉”也称照水芙蓉:一日

洁白,二日浅红,三日带黄,四日深红,至落花时节则变为紫褐色。木芙蓉之所以会玩这种变色的“魔术”,主要是花青素起的作用,当花朵初开时,无色的花青素起主导作用,花就显现为白色,以后随着阳光的照射,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加快,细胞液里的酸性物质增加,花色就逐渐变深转红。古人不了解这些,就只能以表面的色彩变化进行描述,如白居易的“花芳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之句,就很好地写出了木芙蓉“晓妆如玉暮如霞”的花色变化。元代蒲道源的《转观芙蓉》,写木芙蓉的花色变化非常精彩:“露凉风冷见温柔,谁挽春还九月秋?午醉未醒全带艳,晨妆初罢尚含羞。未甘白居寒素,也着绯衣入品流。若信牡丹南面贵,此花应自合封侯。”诗中所说的“未甘白芝居寒素,也着绯衣入品流。”就是指的木芙蓉花由白变红。最后两句则说“如果牡丹是花中之王的话,你们木芙蓉就应该封侯。”这与宋代诗人郑诚关于“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做花魁”的评价是一致的。

相关链接: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m~5m,枝条密被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叶柄圆筒形,长达20cm。花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期8~11月,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花色有红、粉、白、黄等。

木芙蓉原产我国的四川、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半阴,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可栽种于庭院向阳处或水塘边,平时管理较为粗放,天旱时注意浇水,每年冬季或春季在植株四周开沟施些腐熟的有机肥,施肥后及时浇水、封土。在寒冷地区地栽的植株冬季有些嫩枝会冻死,不必管它,等春季气温变暖后就会有新的枝条发出。其修剪在花后进行,树形既可修剪成乔木状,又可修剪成灌木状,但无论哪种树型都要剪去枯枝、弱枝、内膛枝,以保证树冠内部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木芙蓉也可盆栽,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生长季节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满足生长的需求,冬季移到室内越冬,维持0℃~10℃的温度,以保证其休眠。木芙蓉在花蕾透色时应适当扣水,以控制叶片生长,使养分集中在花朵上,防止花瓣边缘干枯。

木芙蓉的繁殖以扦插为主,多在冬春季节进行,插穗宜选取当年生健壮而充实的枝条,每段长10cm~15cm,插于沙土中1/2左右,在北方地区应罩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约1个月左右可生根。此外,也可在6~7月用压条法繁殖,2~3月用分株法繁殖。

木芙蓉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其花清姿雅质,如锦似绣,非常美丽。适合公园、庭院的绿化,也可盆栽观赏。其根、叶、花均可入药,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