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用力多者收功远

用力多者收功远

时间:2023-05-29 17:41:11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1

关键词:远程抄表;问题分析;电力营销

引言

随着80年代计算机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普通的手工抄表技术开始被远程抄表智能终端所代替,现代智能化抄表技术趋向于低功耗、低成本和通信标准化,不断的朝着更高智能化设计的过程迈坚实的步伐,以实行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抄表方式目前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机械化的,最传统的。即抄表员去用户或者企业计量表处人工抄取读数。然后把所有的数据全部靠手动方式重新输入电脑进行处理;第二种也是目前大多数供电公司的抄表方式――预付费方式。要求用户或者是企业提前在自己的购费卡里充值,通过自动扣除电缆的方式,实现“抄表”,这样大大的减小了手工抄表的工作量,抄表人无需到用户处,仅仅通过按购买额提供用量,完成收费工作;三是远程抄表方式,这会是以后国网公司全面推广的抄表模式,主要靠监控中心通过远程通信系统(例如电力线载波、数据网等)自动获取远程仪表数据的方式。这种抄表方式会越来越普及到全国各地。

1 人工抄表模式分析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导致储存量越来越少,如何科学、及时、有效的进行能源管理、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全世界的共同话题。其中风、水、太阳能转化电能就变成了一种可再生能源,间接的要求对电力系统的开发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电力系统长期以来的查收方式是人工抄表,且目前国网众多供电公司仍在使用这一传统方法。先由查表人员入户查表计费,再由收费人员入户收费或者让用户本人或企业单位人员去银行进行交费模式。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各种改革、各种创新的推进,比如即将进行的厂网分离、同网同价、竞价上网等相关电力政策的出台,使得供电企业对用电网络的管理任务日益加剧。越来越体现出目前传统的人工抄表模式的不足,表现在[1-2]:(1)抄表人员效率低,劳动负荷大;(2)存在抄表人员的工作差错,比如错抄、漏抄、估抄;(3)更严重的问题是工业大用户的窃电问题,因工业电不是一般的用电量,一天用电负荷甚至达到上千度。

2 远程抄表意义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电网的体制改革,电网垄断的时代逐渐消失,现进一步推广农村、城镇电网的发展,执行一户一表制度,逐步深入发展远程自动抄表技术,从多角度、多种措施条件提高用电管理。近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远程监控、远程读数、远程获取数据量、模拟量等自动获取技术。此技术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抄表实时性好、可以实现与供电局内营销部门直接建立联系。大大降低了抄表人员的劳动强度, 人工抄表误差,在另外一方面,它还可以有效的、准确的计算出实时线损等。克服了传统人工抄表模式的弊端,使电能管理更轻松、更直接、更有效率、更有准确率。为实现自动化、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希望。具体优势如下[3-5]:(1)采用远程电力抄表,不再需要预约上门抄表时间,居民用电量自动抄收,收费实现自动划拨,还能迅速查询账单,能更好地方便用户。(2)远程电力抄表,对加强用电管理,防止窃电,电费催收,杜绝等都有积极的意义。(3)采用远程电力抄表,可提高抄表的准确性,减少因估计或抄写而造成账单错误,使供用电管理部门能及时准确获得数据信息。目前大多数部门远程抄表均采取三级工作模式框图,见图1。

3 远程智能表技术要求概述[6]

远程抄表技术相对应必须要采用一定的通信协议与通信标准,现代智能表各式各样,但均融合了现代移动通信(GPRS、CDMA、CSD、SMS、PSTN)技术,采用主流处理器、超大容量的存储芯片,强大的运算能力充分保证现场终端的电能计量、网络通信、数据存储、数据加密和压缩等复杂功能的实现。具有计量正/反向有/无功总电能、四象限无功电能、分相电能及记录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功能,并可实时测量三相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各项参数,具有失压、失流等多种故障监测记录功能。并能通过GPRS、红外或RS485接口进行抄读。主要的功能及特点包括:(1)分时计量有功、无功电量,具有分相电量计量功能。(2)具有4费率、10个时段、4个时区,时段最小间隔为1分钟。(3)能够测量有、无功最大需量,需量周期(最大60分钟)和滑差时间可设置。(4)能存储各个月电量读数,可查询、可编程、可查生线损、有无功。(5)实时测量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等参数。(6)可通过PC机或掌上电脑对电表编程,编程时有开关和密码等级控制。(7)停电时可用按键或红外唤醒电表,实现停电抄表。

4 电力营销远程抄表技术的现状问题

第一,系统网络的安全隐患。因系统当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系统的结合还存在局部缺陷,不是百分之百的完善,仍未达到最优,长期的运行,对于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二,数据准确率不是特别高。因采集终端尚未统一,因机械表或是机电一体式的电能表仍在大量现场使用,智能电能并未全部推广,导致数据采集器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在所偏差。第三,数据管理不太规范。虽已广泛使用远程抄表技术,但是有些变电站其抄表系统当中所使用的电能表或是数据采集设备与现使用的数据规约存在一定差异,当通过中继器或者是光纤传输后,中间线路过长导致衰减等因素,从而影响了数据传输通信的质量。

5 结束语

远程自动抄表技术还有更多的不足等待以后去完善,以期完成自动抄表并达到实时监控电能表计的目的。目前采集系统的覆盖范围还比较小,大多数大客户及农村、偏远地区乡镇等以及偏僻的变电站均未覆盖到,则进行综合分析时可能只被限制在变电站层面,还待进一步改善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分类与处理方法[J].机电信息,201,30.

[2]杨宏业,张跃,吕芳.自动抄表系统中通信方案的现状与展望[J].电测与仪表,2001,8.

[3]戴宪滨.终端电气设备的发展趋势[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4]瞿工.PZ331系列终端、组合、住宅电器通过鉴定[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9,4.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2

救灾机器人整体构成

救灾机器人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主控制部分、驱动部分、喷洒药剂部分和无线摄像、接收部分。

救灾机器人由广茂达能力风暴AS-MII型机器人的控制板作为主控制区,通过能力风暴AS-MII机器人的相应JC语言程序进行功能调配,从而控制驱动部分自动地进行场地检测并作出行动的智能化判断,同时控制机器人可以按程序设计选择消毒药剂的喷洒时间。

除此之外还配有供人手远程遥控的无线摄像、接收设备,可以让机器人在灾难现场进行实地的拍摄,工作人员在远方通过无线接收器直接在电脑中接收即时同步视频数据,方便工作人员即时获得死者的照片,加快尸体验定和死者身份认定的工作进展,减轻救灾工作人员工作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救灾机器人构造

救灾机器人的外部造型主要由铁制品打造而成,机器人的主控制部分和底部的驱动设备均应用了能力风暴AS-MII型机器人的部分硬件设备,无线摄像设备是由小组成员设计制作的机器人便捷摄像架。

机器人总体重1千克,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整体体积为30×20×30立方厘米。机器人主要部分电源为7.5伏直流电源,外设摄像设备电源为9伏直流电源,摄像设备遥控转动电源为3伏直流电源。另外还需要带有AV视频接收器的电脑来进行即时视频数据的接收。主要通过JC语言程序进行自动判断环境变量调控机器人进行主要工作,并且通过人手进行远程遥控辅助机器人摄像设备如同工作人员自己的眼睛一样对现场进行勘测,让机器人变得如同人类的手脚一样便于操作,实现机器人的类人化。

机器人可以不通过人手操作进入灾难现场,而对环境的细微勘测可以通过机器人的摄像设备让工作人员在远程遥控摄像头的转向达到勘测目的。这便是救灾机器人的特点之一。

救灾机器人线路

救灾机器人在线路方面运用的是双线程互辅综合电路模式。

救灾机器人运用了广茂达能力风暴AS-MII机器人的控制板与部分硬件的电路设备,将广茂达能力风暴AS-MII机器人中适合使用的硬件功能发挥在救灾机器人中,并且加以扩展创新,将原本不属于能力风暴机器人的硬件转接到所应用的相应电路中,形成新的功能设定,提高救灾机器人的实用性能。

同时,救灾机器人的远程遥控摄像设备应用了另一套电路模式,通过无线远程遥控面板连接到机器人的方式,将无线遥控这一本在机器人身上没有出现的功能创造出来,可以实现机器人的高度类人性能,避免机器人过于程序化的行动模式所导致的不必要疏忽。不同的线路通过不同的电源进行支持运行,减少机器人整体故障报废的几率,增加机器人重复出入灾难现场的寿命。

救灾机器人功能

救灾机器人从讨论设想到实际动手完善经历了2个多月的时间,设计者不断的为救灾机器人进行功能的完善补充,力求做到最好。到目前为止,设计者所研发的救灾机器人的实用功能有:

1、无线摄像即时传输功能 通过救灾机器人的无线摄像设备对灾难现场进行实时的拍摄(允许最远检测距离为30米),而且在拍摄的全过程是通过远程遥控设备让工作人员安坐于工作室进行对摄像头的转向控制,这样的设备提高了机器人工作的使用性,由人手控制的转向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经验与人脑的判断做到准确无误,避免机器人循环教条般的逻辑程序而忽略重要的灾难现场资料。方便身在远方的工作人员即时了解地形以及灾难程度,为救援做出第一手正确的准备。

2、消毒药剂喷洒功能 通过救灾机器人自带的药剂喷洒装置,可以令机器人在工作人员所编写的程序下对环境变量做出逻辑性的判断,可以让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处理应对环境的变化,在特定的情况下启动自动喷洒装置,代替人手的工作,对尸体堆积的场地进行必须的消毒措施,减少人类的工作量。而且,这一设定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可以利用程序控制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对有害昆虫的药剂喷杀工作,将复杂的工作简化,将繁重的工作减轻。

3、机械臂的实时排障采样功能 通过救灾机器人外加的机械臂装置,可以在机器人自动行进到遇见可移动清除的障碍物时,让程序自动调用机械臂的抓取功能清除路面的少许障碍,同时也可以让工作人员在远处通过即时的视频影像对灾难现场遗留的有研究实验价值的残骸进行实时回收,为工作人员的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

4、采取尸体DNA样本功能。(正在研究中) 通过救灾机器人外加的采取DNA装置,在机器人进行实时检测的同时,可以及时地将尸体上的DNA样本采取回收到实验中进行分析研究,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进行尸体检验的劳动强度。

救灾机器人程序设计

救灾机器人主要运用了广茂达能力风暴AS-MII机器人的JC语言程序。通过drive调控语句和wait延时语句令机器人底部驱动轮可以正确判断不同的环境变量,从而达到智能化行走的目的。在自由行走的同时,利用了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反射的性质,发射红外线测试前面是否存在障碍物,接收反射的红外线并计算障碍物的距离,做出避障的动作并发出警报声。更应用了广茂达能力风暴机器人的碰撞检测功能,使救灾机器人可以在测试到发生碰撞的时做出避免碰撞再次发生的举动,此时也发出警报声给于警示。

与此同时,救灾机器人启动并应用了扩展电机的方式将消毒药剂喷洒装置以第三方电机的形式加入机器人的程序中,默认为motor3,在自动行走程序执行的同时,判断环境是否适合开始消毒药剂的喷洒,如果可以便启动扩展电机进行消毒工作。至于无线摄像的功能,我们运用的是外部人手直接操作的方式,避免能力风暴机器人程序循环性机械性操作的疏忽,发挥人手的功用。

研发中的机械臂设想,是将机械臂尽量简化设计,并通过单一电机控制,直接在程序中运用motor语言调控,使机器人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判断实现机械臂的排障功能,又为机械臂设置另一套程序,并将触发程序设置为机器人的局部按钮,由人手在远程操控,实现机械臂的采样功能。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3

关键词:康复训练;高压氧;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极高,致残率高达80%[1]以上,该病常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有关研究[2]称: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本文探究了康复训练辅助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节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2.1±1.21)岁,脑梗死13例,脑出血5例,实验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2.2±1.10)岁,脑梗死15例,脑出血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和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时,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和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压缩空气加压至0.2 MPa吸纯氧1 h,1次/d,持续治疗20~30 d。实验组运用康复训练辅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实验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在患者脑出血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10~14 d后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训练45~90 min,5 d/w,训练的强度应控制在以第 2 d不会感到疲惫为标准的范围内。具体训练活动有:迟缓期良肢位摆放;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活动:立位平衡;行走和步态训练等。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使用运动功能评定表(FM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依据[3]将疗效结果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减少91%~100%;显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低于17%。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比例、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实验所得的全部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均用例或者百分率(%)表示,用 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67%,试验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讨论

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为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痉挛、运动功能受损、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该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常规的西药和护理配合高压氧的方式,研究发现[4]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这为康复训练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康复训练是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训练方法,对于训练肢体运功功能有显著地疗效,通过反复的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收到正确的运动功能信息,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中也显示:使用康复综合疗法辅助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评分远远高于只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的患者,且治疗的总有有效率显著提高[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综合疗法辅助高压氧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评分,同时提高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奕丰,王文志,刘红梅,等.北京市和上海市抽样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01):5-9,13.

[2]黄素芳,黄素坤.探讨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216.

[3]孔磊,谢金萍,宋献丽,等.高压氧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04):332-334.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4

由统转分

――实现站点服务发散性

“昨天张罗一遍,今天少来一片,明天忘掉一半。”西集镇吴庄村站点管理员盛继华套用小品台词,形象地道出了统一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活动时遭遇的尴尬。这种统一时间、地点、内容的组织手段看似规范了站点的管理行为,实则难以兼顾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反而打消了党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远教站点的服务功能也很难得到发挥。

“能不能把基层站点作为中间站,通过其他传输和接收设备将远程教育视频信号接入到农民家的电视机上,让站点的服务功能由点及面,由集中趋向分散,从而扫除学用环节的盲点。”山亭区远教中心的同志以此为切入点,梳理思路,一个“远教入户”的模式很快应运而生了。

在“远教入户工程”的试点店子镇龙虎村,记者现场感受了这一站点服务新手段为当地农民带来的便利。在从事奶牛养殖的孙士伦家中,他一边熟练地演示着远教节目查询和点播流程,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说:“这个远教频道上想看啥就有啥,学习农业技术方便得不得了。俺们一家老小都管它叫‘活老师’。”

山亭区“远教入户工程”采取了两种有效模式。一种是上面提到的通过有线电视网,开设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另一种是以村为单位建立局域网共享入户模式,群众家中配置万能遥控器切换AV视频。区远教中心主任马驰对此打了个比喻:“远教入户”实际上等于为每户村民都配了名家教,你喜欢学什么它就教给你什么,完全是兴趣教学,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因需而建

――增强站点服务针对性

“远教入户工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在远程教育专项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山亭区立足现实需要,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率先在有线电视普及率高,信号覆盖面广、接收性强的店子镇龙虎村、尚河村,以及经济条件优越、主导产业突出、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西集镇吴庄村建立了入户试点。

2007年10月初,店子镇龙虎村奶牛养殖户养殖的奶牛突然得了怪病,从镇上请来的畜牧专家也苦无对策。正当村民们心急如焚时,该村的驻村大学生赵发伟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与德国畜牧兽医专家巴赫取得了联系。洋博士根据他的描述很快就把治疗方案通过电子信件的形式发送过来。村党支部书记孙印涛立即向全村发出通知,组织村民用自家的有线电视远教频道收看巴赫博士提供的治疗课。受灾养殖户在家里反复点播学习治疗牛病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蔓延,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区远教中心李开华副主任说:“‘远教入户工程’在这次突发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我们前期的选点工作是正确而必要的,在延伸站点服务功能上充分体现了针对性。”

为使站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山亭区远教中心还为试点村接收站点统一印制了课件信息需求卡和学习效果反馈卡。党员群众根据个人爱好和生产实际,填写课件信息需求卡,在学习后填写学习效果反馈卡。“双卡”制度的建立使管理员下载和存储课件时有了参照和依据,站点服务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跟踪辅导

――提升站点服务实效性

农民收看远教课件,归根到底是为了将里面传授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帮助他们化所学为所用,这对站点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要求。

为此,山亭区远教中心在“远教入户工程”试点村实行了有针对性的跟踪辅导模式。首先由站点管理员对党员群众频繁点播的重点课件详细统计记录。然后,区远教中心根据情况汇总,选择部分条件较好、认识较高的党员或科技示范户,对课件所涉及的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先期实验,同时组织农业专家对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究指导,待实验成功后再进行示范推广。跟踪辅导有力地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知识的学习、转化和应用,站点的服务功能真正落到了实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5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在硬件方面上按照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逐个进行设计,而软件方面的设计重点是程序流程的设计和通讯协议的定义。

【关键词】远程抄表;RS-485; 系统设计;主要功能;软件

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一是对当前抄表方式的弊端分析,二是提出本系统的功能和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在此二者基础上对全文的整体框架做出概括性的阐述。

1.传统抄表方式的弊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普通居民住宅商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的物业管理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入户抄表方式逐渐暴露出其不合时展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入户难。普通百姓对于家庭财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入户抄表存在一定抵触情绪,而抄表必须在居民休息的时间里进行,二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1.2效率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同人群之间的作息时间差距很大,这就意味着入户抄表需要多次入户才能完成,这势必会造成各级电能计量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

1.3成本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楼房特别是高层楼房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人员才能完成抄表工作,这势必会提高人力成本。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人工入户抄表方式落后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改变人工抄表模式,研究设计一套远程智能电表抄表系统。

2.远程抄表系统主要功能

远程抄表系统要完全替代人工抄表方式并体现出其先进性,必须能实现以下的基本功能。

2.1硬件功能

远程抄表:远程抄表是本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其实现过程为由电量信息采集器测量电量信息并保存;集中器按照设定好的采集周期自动读取采集器中存数的数据:最后通过红外抄表器读取集中器的数据。参数设置:集中器、采集器的参数可按照使用者需求自由设定。

2.2软件功能

主程序设计按照硬件功能要求设计系统主流程,子程序设计为系统各个硬件设计控制子程序。

3.远程抄表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1系统结构

自动抄表系统主要有三层组成,最上层是计算机管理层由各种工作站、库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组成,其中配备管理软件,实现如读取数据、统计用电情况等功能。中间层称之为“集中器”,主要起通讯和暂存数据的作用。最底层是电表层,由各种电度表组成,主要完成能耗计量。

3.2通讯协议

本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通信问题,要根据系统的通信距离来选择合适的通信标准。

RS-485标准总线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能够支持一点对多点的通信,便于组网通信距离也能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且电表联网远程抄表系统对实时性要求不高,能耗的抄取也是不经常发生的,一般情况下仅需要每月抄一次。所以本系统选择了半双工的RS-485通信标准。

3.3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2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

1)存储模块。用可编程看门狗芯片X5045将上电复位控制,看门狗定时器,降压管理以及具有模块功能的串行EEPROM四合一,有助于简化系统的设计,减少印制板的占用面积,提高可靠性。

2)数据传输模块。上文中我们选择了RS-485通讯方式,在硬件设计上选择MAX485芯片,它是一个差分平衡性收发器芯片,集成片包含一个驱动器和一个收发器,适用于RS-485通信标准。其收发器组成的差分平衡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接收器可测得高达200mV的信号,传输的数据可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它特别的适用于远程距离的传输。

3)时钟模块。本系统电路中的时钟芯片选用的是DALLAS公司的DS1302,DS1302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RAM的实时时钟芯片,它可以对年、月、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且具有闰年补偿功能,时钟还可以通过AM/PM来决定采用什么时制,DS1302与单片机之间能简单的采用同步串行的方式进行通信。

4)电量采集模块。电量采集模块核心是AD7755芯片,此外还包括分流器、分压电流、基本电压源、保护电路、光祸合器输出电路。

5)显示电路。芯片采用8位数字静态显示芯片 PS7219。它采用流行的同步串行外设接口(SPI ),可同时驱动8位LED

6)电源。直流电源采用串联调整式稳压器,并在电流上加上过流,短路保护环节,及其防止过冲的措施。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图3稳压电源设计方案

5.远程抄表系统软件设计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6

【关键词】 双侧钢板;粉碎性骨折;肱骨远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17-01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创伤,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肘关节的功能。由于肱骨远端解剖结构极不规则,关节面伤损程度大,移位比较明显,处理起来棘手。所以,骨折的固定及复位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手术治疗对骨科医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了探讨双侧钢板内固定在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在20-75岁。受伤原因:车祸受伤24例,摔倒伤9,高处坠落伤6例,其他3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36例;伴有前臂双骨折患者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小时-10天。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或俯卧方式,手术采用全身或臂丛麻醉下进行,脊柱和患侧肩胛骨内侧缘后方楔形垫高,保证手术中患者肢肘关节能屈曲120度以上,取肘后尺骨鹰嘴旁“S”型正中切开,两侧适当延长切口长度,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游离并注意保护尺、桡神经,暴露肱骨远端骨折处。先将肱骨髁间碎骨片进行复位,使肱骨远端关节面恢复平整,将其变成肱骨髁上骨折,随即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术。然后在肱骨远端的后外侧利用管型钢板或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固定时,双侧钢板要纵向放置,并保证与骨骼贴合完好。

1.3 术后处理 本组42例患者均在伤口处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且在24-48小时后拔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2小时,并进行阵痛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被动活动,第3天开始在康复医师指导下以CPM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周行肩关节的主动摆动锻炼,术后3周行被动内旋、内收的功能锻炼,并且逐渐小幅度开始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及肌力练习,同时加大内收、内旋、前驱、外旋的动作锻炼。4周逐渐开始抗阻力训练,6-10周复查X片有骨痂生长时开始进行力量恢复训练。

2 结 果

本组42例患者中,手术时间60-120分钟,术后肘关节活动时间2-10天,住院7-30天,随访6个月-3年,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1例,骨位骨化1例,术后感染1例及尺神经损伤1例。本组患者未出现皮肤坏死、畸形愈合及固定断裂,均在1年左右都获骨性愈合,受损的尺、桡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根据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1]:优16例,占38.1%,良好23例,占54.8%,差3例,占7.1%,优良率达92.9%。功能可者为开放骨折推迟Ⅱ期受损或为老年患者术后功能配合较差患者。

3 讨 论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目前常用的三种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及内外侧联合入路。肱三头肌对肱骨远端光节面前方暴露差,容易破坏肱三头肌的连续性和血供,对软组织损伤比较大,术后易引起肌肉的萎缩,粘连和纤维化,并且术后限制早期功能锻炼,影响肱三头肌及肘关节的活动度。选择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肱骨远端的暴露最佳,医生可以在直视下进行骨块的固定和复位。此路也存在一定缺点,如关节腔暴露时间太长、组织创伤面大、截骨后有一定的骨不连概率、制动时间长,对手术后功能恢复影响比较大。据临床试验及其他研究证实,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不但视野暴露良好,便于术中固定和复位骨折部位,对周围神经及组织的损伤也比较小,对骨折的固定也达到了满意效果,并且不会影响伸肘装置,术后患者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对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大有裨益[2]。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方法很多,都各有利弊,过去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螺钉固定、单侧钢板内固定等均没有保证其稳定性,使外固定的时间长,患者不能进行早期的锻炼,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文笔者使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方法是目前AO较推崇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实验研究发现,双侧钢板的固定较之前克氏针交叉固定、螺钉固定及单侧钢板固定有的更好的固定效果,将两块钢板互相垂直固定后期固定稳定性和抗疲劳作用良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3]。本文42例患者也有使用双侧钢板呈90度固定,特别是对老年骨质增生患者,效果最佳。

总之,双侧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临床中效果满意、确切,并且并发症低,是一种使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静,蒋保国,张培训.尺骨鹰嘴截骨及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2):235-240.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7

关键词 脑钠肽 心力衰竭 预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74

Abstract Objective: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secreted mainly by the ventricles of a peptide hormone,the value of assessment of long-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ft heart failu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n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ft heart failure long-term progno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Methods:Choose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ft heart failure in January 2005~January 2006,the cardiac function improved after hospitalization,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and discharged,1 year follow-up,Follow-up rate 100%.Compare two different sets of changes in BN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Results:High concentrations of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have more long-term mortality rates than low concentration of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ts(P

Key words BNP;heart failure;prognosis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死、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月以“慢性左心衰”收住入院的患者80例,基础疾病为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除外。80例中男42例,女38例。根据BNP与纽约心脏协会(NY-HA)制定的心衰分级关系[1],心衰IV级BNP浓度为960±34pg/ml[2]。按BNP的血浆水平将患者分成2组:A组(BNP>1000pg/ml)39例,年龄40~83岁之间,平均65.2±10.3岁。B组(BNP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即床边静脉血测血浆BNP水平[3]。同时对入选患者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了解心脏各腔大小、射血分数、24小时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治疗方法均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抗心衰指南,治疗至临床心衰症状好转(2~3周),两组患者再于同一天检测血浆BNP及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以观察治疗效果。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出院后随访1年,以其在1年中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及心因性死亡作为事件终点。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

结 果

治疗前后两组BNP水平及心功能变化,见表1。

治疗后1年两组随访结果,见表2。

讨 论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8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钢板螺钉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损伤性疾病,很多患者因跌倒后手部触摸地面因而引起骨折,在成年人或是老年人中多为粉碎性骨折,儿童则大多数为桡骨远端骨骺分离或是不完全性骨折[1]。针对此研究目的,本文选取我院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0.25±1.27)岁,骨折发生时间2-17h,平均骨折时间(5.32±0.57)h。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0.64±1.31)岁,骨折发生时间1-17.5h,平均骨折时间(5.43±0.62)h。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受伤、跌倒或是高处坠落。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行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在复位后利用4块夹板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针对伸直形骨折患者在骨折远端背侧以及近端分别放置平垫。并将夹板放好,夹板上端应距前臂中上约1/3处,桡骨背部夹板下端要保证其超过患者的腕关节;针对屈伸形骨折患者应在远端掌侧以及近端分别放置平垫,桡掌侧板下端要保证超过患者腕关节。并且扎3-4条布带,布带松紧要保持适中,将前臂吊于胸前,同时对指间关节实施屈伸锻炼。

观察组:观察组行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在实施治疗前,对患者行CT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依据患者病情特点以及需求对患者采用“LCP”钢板螺钉内固定或是“T”型钢板螺钉固定。在患者臂丛阻滞下进行麻醉经掌侧骨折端处实施手法复位,并实施牵引直至患者恢复桡骨长度以及尺偏角。在术后为了防止患者出现预防性感染,在术后第二天要对患者行腕关节X射线检查,在保证固定情况良好后,可指导患者行手指以及腕关节部位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4治疗效果评价

优:经治疗后,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且正常活动能力不受限,握力和对侧水平相同,背伸或掌屈能力降低程度<15o;良:经治疗后,患者偶尔会出现疼痛感,且正常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握力基本上达到和对侧相同水平,背伸或掌屈能力降低程度>15o,但<30o;中:经治疗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感,正常活动能力受到轻微限制,握力功能减弱,背伸或掌屈能力降低程度>30o,但<50o;差:经治疗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疼痛,正常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握力功能明显减弱,背伸或掌屈能力降低程度>50o。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并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表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注: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比较

表2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比较[n(%)]

注:观察组患者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方式[2]。目前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在通常情况下,部分桡骨远端骨折都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法进行复位,采用小夹板或是石膏固定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在科学技术以及骨科理论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下,为了最大程度恢复关节解剖结构以及关节面的平整性,有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治疗,钢板螺钉固定术就是其中一种,钢板螺钉固定术主要包括两种:“LCP”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T”型钢板螺钉固定[3-4]。据有关文献报道,关节面移若是超过2mm桡骨远端骨折,就会使关节局部压力增加27%-51%,并导致后期发生严重性创伤关节炎[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远端骨折治疗合格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远端骨折治疗合格率为63.16%,两组患者远端骨折治疗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5.37±1.17)d,骨折恢复时间(60.11±6.36)d,桡骨功能恢复时间(78.58±8.69)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68±1.58)d,骨折恢复时间(75.68±8.94)d,桡骨功能恢复时间(92.38±10.26)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说明,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钢板螺钉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铀宁.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27.

[2]McKenna J,Harte M,Lunn J,et al. Ex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J].Injury,2011,31(8):613-616.

[3]张家红,何继业,王栋梁.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318-321.

[4]Hanel D P,Jones M D,Tremble TE. 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wrist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9

只有储备充足的课件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对于高质量课件的需求;也只有尽可能提高课件的利用率,才能充分体现课件的实用价值。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远程办才在片库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由于远程办与农户间传统的资源传输模式遇到了瓶颈,因而导致课件很难及时发放到有需求的农民手里。为此,冷水滩区远程办专门设置了QQ群,利用QQ群发超大附件及聊天功能,较好地解决了课件传输难的问题。

首先,远程办充分整合了课件资源。一方面将“天网”的卫星节目课件全部下载接收,另一方面又自摄和购置了一批乡土精品课件。将所有课件资源集中到一起,从中再精心筛选出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课件制作成菜单和需求调查表,不定期发送到QQ群中。农民只要登录QQ群即可收取发送的信息,再通过与管理员在线交流或发送离线信息的方式把自己的需求反馈给远程办。这样一来,农民们因务农需要无法及时下载接收课件,以及面对琳琅满目的网上资源缺乏甄别能力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此外,远程办还将所有的需求信息做了分类整理。对于单一性需求,远程办通过QQ邮箱将所需课件逐一发送到农民手中;而对于共性需求,远程办就利用QQ群发超大附件邮件功能,把课件一次性发送给所有需求者。这无疑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利用QQ群,农户们还增强了相互间交流、合作的意识,个人查找、下载来的好课件,就通过QQ群发功能将其发至群内的所有用户,这从另一个侧面弥补了课件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而也实现了好课件大家共享的目的。

唐勋国是岚角山镇的农民。在看到别人种植黑美人西瓜赚钱后,老唐也有了种植这个新品种的打算。但因缺乏技术,始终犹豫不决。于是,老唐通过QQ群向远程办发去了需求信息。远程办收到这条信息后,第二天就将自摄的《黑美人西瓜高产栽培技术》、《黑美人西瓜营养钵育苗技术》等本土特色课件发给了他,并在QQ群里为他了“求助信”。群里有十余位懂这方面技术的人,纷纷向老唐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给他提供了许多技术资料,有的则给了他很多鼓励。技术+信心,彻底打消了唐勋国的顾虑,2008年,他种植的6亩西瓜喜获丰收,而他也没忘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给QQ群里的所有朋友。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委组织部电教室)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10

国外早在20世纪后期就开始研发网络化、分布式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并在设施农业方面开展了广泛应用。英国无线系统公司开发了基于无线设备的花园温室霜冻和入侵警报系统、远程通风加热控制系统、无线洒水系统等。日本的四国电力集团利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络技术开发了双向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动态获得温室的环境参数和视频图像,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温室远程自动化管理。

我国设施园艺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温室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与作物长势等现场视频图像信息的远程实时精确采集、数据的可靠传输、系统分析决策与卷帘机、自动灌溉与施肥等现场设施的自动控制等环节。这些应用多集中在大型农业企业或专业生产合作社,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用工量,提高了管理水平。记者列举了在设施园艺领域里,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物联网综合应用系统。

棚室环境综合监控

该系统将不同功能的设施环境监测传感器以ZigBee(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组网,然后采用3G/4G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设置专门数据服务器采集与存储数据(或云存储),在一个统一的运行控制平台基础上运行,可实现温室环境自动监测、灾害报警、智能卷帘加温与补光等环境调控功能,适用于设施种植业日常生产精细化管理需求,实现智能化监控、人工辅助管理温室的目的,有效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大面积环境监控,提高生产管理自动化和精细化水平,并对出现的气象灾害及时预警,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生产效益。主要功能包括:

一是时监测功能。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溶液电导度,以及棚外气温、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雪)量气象等数据;将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是远程智能控制功能。安装有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的温室设施,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卷帘机、水阀、风机等大棚机电设备。

三是查询功能。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温室设施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温湿度曲线、历史机电设备操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登录系统后,还可以查询当地农业部门或企业提供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是报警功能。报警功能需预先设定适合条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值可根据农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当某个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立即进行现场声光报警,或将报警信息通过网络发至用户控制平台或用户手机,提示用户及时采取措施或进行自动调整。

农场管理系统

农场管理系统集成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农产品仓储、物流系统、销售系统、溯源系统和财务系统等几大核心模块。旨在以设施园艺企业运营为中心,协调生产园区所有资源为根本,减轻管理难度,优化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开发出上述单一模块的专用软件和相配套的硬件装备,并形成了很好的商业软件市场。主要模块功能具体如下: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可对园区管理、生产、经营的人力资源获取、整合、开发、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潜力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达成计划目标。

二是生产管理系统。制定品种、生产、加工、贮运等系列成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实现用标准化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的目标。

三是物资管理。建立在整个生产园区生产资料统购、统管、统用的物资管理制度基础上,实现采购、集中管理、发放、盘点等功能。

四是农产品仓储。具体包括:标准化管理。出入库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实时采集存储品名、产地、生产者、采收期、产品质量等级、产品执行标准编号等信息。仓库环境管理。实时监控仓库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预警查询管理。错误操作告警、仓库环境告警、过期食品告警、库存超量/不足告警等预警管理。

五是物流系统。具体包括:智能化订单与采收管理。采收管理系统调取并分析交易中心订单,自动生成采收计划,工作人员根据订单采收,提高采收工作效率;避免盲目采收造成的农产品损耗与存储消耗。最大保证消费者订购农产品新鲜程度。运输过程管理。采用RFID温度标签,对物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变化进行监控,结合GPS、GPRS技术实现车、物、地点、温度环境的信息化统一,同时实现实时的监管,并可形成有效的追溯信息。车辆管理。采用电子标签和GPS系统对每辆运输车辆进行记录和管理。

六是销售管理系统。由基于手机APP和网页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基于社区智能终端一体化点购系统、以及消费者体验和物流配送服务三部分组成。可实现消费者通过服务门户了解到农场的环境、特色、服务、产品等信息,可通过远程监控视频看到农场实时风景与农作物种植情况,可以追踪物流配送过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七是产品溯源系统。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或二维码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实现农产品安全预警机制。消费者可通过零售的终端机、互联网或手机APP等方式进行查询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让农产品安全有保障。

八是财务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符合我国财务的多种格式的凭证和账簿;银行、现金日记账,数量账,往来账、多栏账,总账,明细账等。

目前,这些物联网技术在全国多地得到应用,效果显著。例如北京市在8个区县23家生产规模大、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园区(基地),建设了5000亩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核心应用示范区,各园区(基地)大幅减少了劳动用工,工作效率平均提高50%以上;减少了黄瓜靶斑病、西红柿叶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与温室相比,减少水肥药的使用以及挽回病害造成的损失达到20%;种植的黄瓜、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显著改善,商品率提高到85%左右。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11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手畸形,后天性/治疗; 麻痹/治疗; 康复; 儿童

痉挛性麻痹手,常为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多见,以往对脑瘫患者的治疗普遍采用前臂屈肌止点剥离,屈指浅肌腱切断、屈指深肌腱延长,颈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13]。

本文采用屈指浅肌腱(远端)屈指深肌腱(近端)切断,交叉吻合的方法。本文采用该术式并根据手部、前臂伴随的其他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治疗痉挛性麻痹4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404~200602收治的痉挛性麻痹患儿44例,手部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男28例,女16例;年龄8~17岁,平均14岁;脑瘫42例,发病最长时间16年,最短时间5年;脑外伤2例,发病时间分别为8年和11年,所有患者平均发病时间14年;畸形情况:屈指、屈腕、拇指内收握于拳内32例,屈指屈腕32例,伴有前臂旋前畸形36例,双下肢痉挛性麻痹16例,单侧下肢痉挛性麻痹28例,脑瘫患者均为痉挛型,全部患者智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经随访38例平均随访时间5年。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或全麻,上臂上气性止血带。切口,前臂掌侧中央由远侧腕横纹始向近侧做纵“s”形切口,长12~14 cm,逐层显露屈指浅肌腱尽量在远侧切断,屈指深肌腱尽量在近侧切断,在腕指伸直位下,将屈指浅肌腱的近端与屈指深肌腱的远端做侧侧缝合,见图1。若伴有其他畸形,可采用相应术式,逐层关闭各切口。置前臂中立位,腕背伸20°,掌指关节屈曲20°石膏固定,见图2。

a:吻合前

b:吻合后

图1 屈指浅肌腱近端与屈指深肌腱远端侧侧缝合示意图

图2 石膏固定腕背伸20°掌指关节屈曲20°

1.3 疗效评定标准 因本病特点,畸形程度差异很大,功能障碍程度不同,同时并用的手术不同,难以用同一标准评定疗效。本文参考文献[1],综合患者的畸形肌力、功能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优、良、差三级。优:畸形矫正,肌力平衡,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满意;良:畸形大部分矫正,肌力略有不平衡,功能部分改善,患者基本满意。差:畸形无明显矫正,肌力略有改善或无明显改善,患者不满意。

1.4 预后及转归 本组随访38例,随访8个月至6年,平均5年,优8例,良26例,差4例,总有效率89%。

2 讨论

痉挛性麻痹手常是多关节的复杂畸形,外科治疗的效果与畸形程度,手术方案的设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年龄及功能训练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施外科治疗前,必须掌握患者的畸形程度、性质,详尽地了解前臂、腕、手诸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范围、灵活性、肌力状况、智商等,制定出手术方案。

手术能否获得显效,适应证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严格选择。笔者认为具备以下几点方可进行外科治疗:(1)单纯性痉挛性麻痹,主被动伸腕,掌指、指间关节明显屈曲畸形;(2)主被动伸腕拇指或其他四指有主动抓握动作;(3)年龄在7岁以上,智商在70%以上。关于手术方式选择,笔者认为,单纯腕、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程度重者,可采用本术式,同时行掌长肌切断,尺桡侧腕屈肌止点切断,移植到背侧代尺桡伸腕肌,畸形程度轻者,以行前臂屈肌止点剥离为宜。若伴有前臂旋前畸形,可行旋前园肌延长和旋前方肌切断,并将尺侧腕屈肌通过前臂背侧移植至桡侧腕长伸肌远侧,增加旋后动力。若伴有拇指屈曲内收畸形,可行拇收肌止点剥离,拇长屈肌腱延长,掌长肌移位代拇长伸肌。

手术获得成功的要点:(1)肌腱缝合时注意张力,在麻醉肌松状态下行屈指浅、深肌腱缝合时,应在腕指伸直位于无张力缝合,以保持在腕关节背伸20°,指间关节屈曲20°,肌腱无明显张力;(2)并用肌腱转位术时,转移的肌腱应在轻微的张力下与被替代肌缝合,行径要直接,避免锐角及扭曲,皮下隧道要宽敞,止血要彻底;(3)屈指浅与对应的屈指深肌腱的吻接要对接准确,缝合确实;(4)注意保护正中神经及尺神经,避免损伤。

本手术的优点:(1)可根据需要能比较完全矫正掌指、指间关节的屈曲畸形,张力易掌握;(2)手术操作简单,不易造成副损伤;(3)有充分的余地行腱对腱的侧侧吻合,牢固、易愈合;(4)以屈指浅肌腱的近端与屈指深肌腱的远端缝合,解剖合理,不失原有的功能,对于矫正严重的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平衡肌力,改善功能均有益无弊。笔者认为,与以往采用的前臂屈肌止点剥离、屈指浅肌腱切断、屈指深肌腱延长术式相比较,本术式更趋合理。颈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于降低肌张力,改善功能,效果良好,但受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在基层医院尚难以开展。

需要强调,本病的治疗,单纯依靠手术不可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手术只是为功能训练除去障碍。笔者认为术后3周就应进行功能训练,减少粘连,开始时主动练习腕关节背伸、掌屈、前臂旋前、旋后,掌指、指间关节屈伸,拇指外展、内收,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指,拇指屈伸。术后5周肌腱已牢固愈合后可以健侧手或他人辅助训练,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然后进行灵活性的练习,有条件者进行职业训练,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鸿辉.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手[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2):773.

用力多者收功远范文12

关键词:RTU;电力系统;安全监测;应用

作者简介:刘伟浩(1981-),男,浙江杭州,工程师,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在读,从事电网变电检修管理

远程监控终端(RTU)是当今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产物,在各个行业有十分广泛的应用,RTU对社会各行业的现代化进程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各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远程监控领域中的远程通信设备、技术等越来越先进。而在电力企业中,通过RTU的合理应用,能使得电力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安全、持续的为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提供电力资源,下面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RTU的概述

1.1RTU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RTU是远程测控终端系统的英文缩写,其英文全称是RemoteTerminaleUnit,远程测控终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工业设备、现场设备、现场信号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发现异常现象或者故障后,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控制中心,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安全管控。RTU主要由数字量输入、模拟量输入、脉冲量输入、开关量输入、数字量输出、模拟量输出、脉冲量输出、开关量输出等几个子单元组成。对于工业上的综合自动系统而言,RTU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RTU的构成部分包括电源、开关设备、外壳、通信设备、信号输入器、信号输出器、微处理器、网络系统、微处理控制器等几部分。对RTU来说,可以利用远程监测控制系统自带的软件或者智能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央监控系统进行监测、管控,和其他的现场智能处理器相比较,RTU的性能更加优越,其耐用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利用RTU能实现SCADA控制中心和现场设备的快速通信。同时,RTU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能准确的收集、分析现场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对于一些重要的运行数据,可以通过通信系统,传送到SCADA控制中心,供工作人员分析、使用。在电力系统中,RTU可以与调度系统共同组成电力监控调度系统,利用RTU的自动化监控功能,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网点进行远程信息采集、分析、归类,并且还能对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信息、数据变化等进行监测,同时还具备越限报警、安全报警等功能,能让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现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2RTU发展进程

RTU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首先是第一代的RTU,第一代的RTU本质上就是由多个分立元件组成的电子设备,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采集,同时还兼备一些开关量控制作用,第一代RTU的各项能力都十分有限,尤其是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只能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站,然后利用主站设备或者控制中心站的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另外,第一代RTU的通信能力也很差,通信速度十分慢,并且通信方式单一,出现异常现象后,很难快速、及时的将相关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而RTU的核心芯片逐渐变成微处理器,这就是第二代RTU。在第二代RTU中,其数据处理能力比第一代RTU的数据处理能力高很多,同时在第二代RTU中,实现了多种复杂的算法及通信协议,在进行输出控制时,不再仅仅依靠控制中心站进行,而是利用本地闭环实现的。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RTU有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同时,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也为RTU设备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RTU开始采用微型计算机,这就为RTU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的大部分RTU的核心都是微型计算机系统,这种计算机系统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功能,其信息通道齐全,数据处理能力极强,对于不同的程序,能设定不同的功能,工作灵活性极强,可靠性很高,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监测的需求。随着社会各行业对电力企业重视力度的加大,人们对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安全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在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中,RTU承担着执行调度命令,收集、传输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重任,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保证RTU能为电力运行提供真实、有效、及时、可靠的数据,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十分重要。

2RTU的特点

RTU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具有多种优势,这些优势也使得RTU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具体的来说,RTU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对于RTU,可以与IP/TCP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用,同时RTU还能与各种无线设备结合在一起使用,使得RTU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在遥控、遥测中,RTU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水利、电力调度、市政调度等遥信领域中,RTU的作用更加明显。

3)在进行RTU设计时,其结构以模块的形式进行设计,因此,RTU的拓展性很好,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拓展、更新。

4)RTU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不管是良好的运行环境下,还是在恶劣的工业现场,RTU都可以良好的运行,加上RTU的通信距离比较远,通信功能稳定,能及时、有效地为控制中心站传递信息。目前,RTU在国外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室外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如无人值守站点。RTU本身具有C语言编程、屏幕组态软件编程等功能,加上RTU可以绘制梯形图,在工程车间流水线中也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RTU的运算能力比较强,能保证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其次,RTU具备液晶显示的功能,能将现场运行情况及控制情况直接展现出来;再者,RTU的通信方式有很多种,如数传、RS485、拨号等,能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同时,RTU还可以保证掉电保护程序不会丢失;最后,RTU的模拟量采集水平很高,能同时进行24路采集。正因为RTU具有以上多种特点,因此,RTU能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中,确保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这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RTU在电力系统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对现代电力企业而言,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实现电网自动化调度,对于省级、市级、县级的电网调度,其职责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电网调度的组成大致相同,都是由主站和RTU构成。对电力系统而言,RTU就是其安装在发电厂、变电站的一种电网监视和电网控制的远程装置,主要负责将在发电厂、变电站采集到的状态信息、模拟量传输到主站,并且当调度中心发出命令时,RTU负责执行和落实调度中心的命令。随着现代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电力企业,建立无人值班变电站已经是实现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无人值班变电站,能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保证变电站更加科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RTU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全面分析RTU在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在电力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中,RTU主要负责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控制,具有RTU自动检测、RTU自动调节、RTU自动恢复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电力系统这个复杂的系统,RTU监测的设备数量不仅多,还十分复杂,因此,RTU需要通过信息传输来完成自身的监控作用,而RTU与主站之间的配合,可以通过遥测、遥信、遥控实现。

1)遥测。人们常说的远程测量其实就是指遥测,在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中,利用RTU可以将被监测设备的各项参数,如运行参数、状态参数等通过编码,转变成相应的遥测信息,然后按照通信规约,将遥测信息传输到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心,为电力调度提供有力的依据。RTU在收集、处理被监测设备的数据时,其模拟量就是RTU的要测量,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被监测设备的遥测量主要有变压器参数、母线、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线路电流及电压、变压器油温、功率因素等。遥测量的收集与处理对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监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遥信。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监测而言,RTU的遥测功能就是指RTU的远程信号,也就是说根据通信规约,将收集的被监测设备的状态信号传递给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过程。在RTU遥信中,涉及到的设备有很多,如漏电保护装置、模拟开关器、自动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在这些设备中,一般情况下,其运行状态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关闭状态,即设备处于不运行状态;另一种是开启状态,即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如隔离开关的控制按钮处于“合”的位置,代表着隔离开关处于运行状态。因此,在RTU中,对某个遥信对象进行控制时,可以通过信号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是采用二进制数进行控制,即一个码元代表着设备的一种运行状态。

3)遥控。在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中,RTU的遥控是指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远程命令,即调度中心根据RTU收集、传递的遥测信息,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改变当前设备的运行情况。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电压回路的投切补偿电容器投入、断开、断路器开断、电抗器开断等都是遥控命令。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调度中心而言,发出的指令也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开启;另一种是关闭,如断路器的“分”“合”命令。在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中,一个RTU可以远程遥控多个设备。在RTU中,遥测、遥信主要是负责为中心站收集、传递信息,而遥控主要是中心站向被监测设备发出命令,因此,遥控会直接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这就对RTU遥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RTU遥控中,经常会采用“返送校核”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中心站向被监测设备发出的RTU命令有三种情况,一是遥控选择命令;而是遥控执行命令;三是遥控撤销命令,通过这三种命令能保证中心站发出指令的正确性。

4结论

RTU是现代化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新环境下,分析RTU在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对现代化电力系统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乌云,唐颖.RTU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5):116-117.

[2]王前,杨镜非.RTU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16):170-171.

[3]刘洋.RTU在电力行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7):118.

[4]伍晓泉.软件测试技术在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1):96-98.

[5]周利军,王磊,车克俭,等.浅谈RTU仿真系统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4(15):18-19.

[6]吴志强,王鹏.蓄电池网络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4):111.

[7]李焱.论铁路电力RTU遥测信息传递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2):7-8,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