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语文必修四

高一语文必修四

时间:2023-05-29 17:40:02

高一语文必修四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1

课改以后,语文教学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教材也由原来6册变成必修和选修两类。我今天要解说的是必修教材2。

1.说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特点:编写原则包括守正出新的编写原则 和构建立体化 语文学习系统; 教材特点包括强调审美教 和注重探究 能力培养。

2.说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分为2大部分:必修和选修 , 这两部分是互相联系的, 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选修课体现选择性。必修是选修的基础,选修是必修的延伸和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册必修教材的内容和其他四册一样,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以安排学生寒暑假进行。

在这四个模块中,阅读鉴赏是本册书的主体。它分为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兼顾了文体和人文内涵,但每单元又各有侧重点。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体现了情趣和理趣的结合。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时期诗歌,它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诗歌。本单元侧重阅读、理解、背诵、鉴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这些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我们在教学时侧重让学生感悟情、景、理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第四单元:演讲辞,侧重于对话与交流。

表达交流是本册书的第二个模块。他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2个部分。.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①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②直面挫折,学习描写。③美的发现,学习抒情。④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

梳理探究是第三个模块,它设计的专题有:①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②修辞无处不在③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第四个模块则是名著导读,它介绍了《家》《巴黎圣母院》

本套教材是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而必修2 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占选文的四分之三,而且重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注重传统文化,文言诗文和传统寻根内容。

3.说建议

3.1教学建议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

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文章。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心灵,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

第二单元 学习唐前诗歌(从先秦到南北朝)。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第三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体验古人倘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3.2评价建议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技能,学生评价包括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整合信息能力 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它们体现了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综合素养。在本学校可以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来考察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化视野及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鼓励学生创作,以此考察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创作水平。

3.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2

一、走进新课标

1、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如下图所示: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2、必修四内容标准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课程结构体现着我们的教学目标。必修课程是为高中毕业生达到的共同英语能力基础而设置的课程,共有五个模块,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学完必修五。首先我们看一下必修四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幻灯片展示)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对必修四在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A、语言技能听: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能听懂操作性指令;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及结果能抓住要点。说:能在日常交际中对一般的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条理地作简短的发言;能就一般性话题进行讨论。读: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够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写: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

B、语言知识 语音:在口头表达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流畅;根据语音、语调了解话语中隐含的意图和态度;初步了解英语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词汇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图和态度等;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语法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功能了解日常交际功能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在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话题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科学文化方面的话题。

C、情感态度: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能在交流中用英语介绍祖国文化;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D、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根据需要制订英语学习的计划;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

E、文化意识: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二、走进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以及内容选择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体现了当前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了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路。新版教材保留了以“话题”为核心、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贯穿全书的特点,以“分合”“散聚”的编排处理语言知识;以“专题阅读”的方式拓展阅读,以相关话题和搭建“脚手架”的手段辅助写作训练;同时凸显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学生、英语教学生活化等诸多优点。新版教材每个单元仍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但打破了原有每单元分4课的框架,通过语言功能和结构的板块,将语言素材串成一体,有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 Summing up, Learning tip, Reading for fun 9个板块,每一板块任务明确,一目了然。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及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分配上灵活调整,有所侧重,适当扩展或删减。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基础状况、兴趣爱好、目标掌握等,做好课前及课后工作。应该说,师生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大的自和自由度,有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每册学生用书配有练习册(Workbook),置于学生用书的第五单元之后,是这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册提供了大量围绕中心话题的语言训练,交际性和任务型活动,项目及自我评价等材料,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十个部分。听(Listening)说(Talking)单词和习语的运用(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语法结构的运用(Using structures)听的任务(Listening task)读的任务(Reading task)说的任务(Speaking task)写的任务(Writing task)项目(Project)自我评价(Checking yourself)

2、必修四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A、横向知识整合

必修四共有课标词汇156个,重点词汇和短语70个。其余为词。话题涉及到中外科学家及演员,西方文化的肢体语言和主题公园。语法是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中的动词ing形式、构词法。写作任务涉及到了对人物的描写、海报型广告、有趣的故事。(具体内容如g3版图表所示)Module 4的学生用书目录(Framework of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4)

B、纵向知识整合

学科整合,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

必修四话题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很广,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其中渗透的学科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化等内容。同时,语篇也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

话题整合:必修四的话题围绕人物展开分别是简・古道尔、袁隆平、查理・卓别林,在必修教材中描写人物的还有必修一安妮日记和曼德拉,必修五的约翰・斯诺。通过这些文章的讲解和学习,使学生体会如何写介绍人物的文章。

语法教学的整合:非谓语动词是高中语法教学的难点。必修四安排三个单元对动词ing进行学习,选修六安排对其复习。必修五安排三个单元对过去分词进行学习,选修八安排对其复习。动词不定式没有安排在必修课本中学习而是直接在选修七进行复习。这样科学的安排,既易于难点突破又加强记忆。

三、必修四的教学建议

1. 重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体系。

针对新教材“有单元无课时”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能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一个单元分成Period 1(warming up,listening and speaking),Period 2(pre reading,reading,post reading),Period 3(Learning about language),Period 4(Reading and Writing,tips)。如在"Working the land"(NSEFC必修4 Unit 2)的教学中,由于当前学生中,城市学生不知道农业生产到底在做什么,即使是农村学生,接触农业生活实际的机会也甚少,因此,他们也无法想象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鉴于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深入农村、亲近农民、了解农业"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学生对农村、农民、农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农民的劳动、尊重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成果。

2. 关注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

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是开放性的,这种开放必然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非预期因素正是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真实反映,是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重要部分,拥有无穷的教育和教学价值。

如在Body language(NSEFC必修4 Unit 4)的教学中,在熟悉了不同身体语言的含义和使用场合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内参与表演,可以设计 "你演我猜"的简单身体语言表演,但是,由于节目本身就有很大的思考和拓展空间,因此在表演和猜测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意想不到的思想碰撞。从而让课堂超越了原本设想的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超越教师原本预想的思维空间。

3.语法知识的教学可采用“发现法”。“发现法”的常规教学模式是“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第一步是“观察”。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有哪些新的语言现象,根据课文中的例子让他们说出来。然后让他们研究并“发现”这些新的语言现象有什么样的构成特征,可以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完以后,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把重点的结构写在黑板上。对于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和没有发现的内容或现象,教师进行补充和点拨。然后教师结合课本中的练习或自行设计练习进行“巩固”,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创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知识通过“输入(”input),“吸入”(intake)和“内化”(internalization), 然后进行“输出”(output)和“运用”(production)。《新高中英语》在语言学习中设计的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和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正是基于此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进行发现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5、提倡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探究学习(Inquiring learning)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提倡功能、结构、话题及“任务型”活动途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发挥思维和想象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建议

一方面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本单元本册书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总结成绩,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此外,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3

关键词: 师范类院校 公共外语选修课 教学实践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科技的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开设选修课显得非常重要。为学生开设跨学科与跨专业的选修课,在现代人才培养的计划方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时展的需要。

师范类学生将来的职业一般都是教师,所以根据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对教师知识面的要求会更宽。因此,在师范类院校中开设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拓展学生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将结合师范类院校开设公共外语选修课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师范类公共外语选修课的现状及问题

师范类院校开设公共外语选修课是在近几年开始的,主要包括商务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四级提高班及相关的国际商务沟通等公共课程。随着公共选修课的发展,公共外语选修课已逐渐增加英语三级提高班、英语演讲及商务韩语等相关的公共外语选修课。在开设外语选修课的过程中,师范类院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过于广泛。

在高等院校中,一般学生上选修课的时间比较少,在师范类院校中也是一样,学生每周只有两个课时用来上选修课。学生要真正掌握好一门学科的知识,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尤其是语言类的学科,学生在每周两个课时的情况下真正掌握好,是有很大难度的。在开设外语公共选修课的时候,对韩语等单独的语言类课程,可以改为学习韩国文化等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选修课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2]。

(二)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兴趣的考虑。

学校在开设公共外语选修课时,一般只关注这门选修课对教育工作的实用性,而缺乏对学生兴趣方面的考虑,比如开设的英语三、四级提高班选修课,对学生英语三、四级的考试确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课程安排上却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开设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课程。

(三)选修课的学分较低。

在师范类院校开设的选修课中,虽然设立了学分制,但对学生没有太多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必修课与一些限选课中已经获得所需要的学分,对开设的各种选修课学分对自己的学业已不会有什么影响。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一般在师范类院校中只需要学生选修两到四个学分就可以[3]。这种情况会大大地降低学生对选修课的需求,而一般公共外语选修课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而言,本身的吸引力不大。

(四)教师对选修课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师范类院校中,所设立的公共外语选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一般安排一些课时不足的教师上选修课,这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并不能针对选修课的相关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导致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偏低,无法实现选修课的教学目的。

二、提高师范类学院公共外语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课程设置。

在开设选修课的过程中,可以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需要,学校与学生之间通过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喜欢那些课程,合理设置好课程。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设置课程,可以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从而避免盲目开设选修课的情况,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

(二)根据选修课的需要确定教材。

因为选修课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所以选修课一般与现实实际情况结合得比较紧。因此,选修课的时效性就比较强,公共外语选修课也是一样。因为在必修外语课中,一般都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因此,在选修课中,可以选取一些与社会更贴近的教材弥补必修课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另外,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义。

(三)探索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专业课教学。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主要区别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因此,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依据的主要依据就是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一般来说,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选修课,学生选择的概率都比较小,主要是因为学生每天都在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从而对与之相关的选修课不感兴趣,而选择一些非本专业的选修课,这样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选修课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特点,制定一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四)鼓励优秀教师、企业负责人和社会优秀人士开设专题性讲座的选修课。

选修课的目的就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必修课中学不到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因此在师范类院校中开设公共外语选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有优秀的师资,可以鼓励优秀的教师出国进修,让教师将外界的更广阔的世界带进校园。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一些优秀人士举办讲座,全面拓展学生的视野[4],大大提升学生对外语选修课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学校可以通过改进选修课的考查与考核制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一些互动讨论的活动。在期末考核中,根据选修课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综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高等院校的选修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公共外语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尽快完善公共外语选修课的教育制度,对师范类学院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师范类学院开设公共外语选修课进行了探索,希望对师范类学院开设相关的选修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芳,朱宜宾.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01).

[2]黄巧萍.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推动高校教学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02).

[3]张学椿.高职院校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语文学习;帮助;遗漏;得失

一、语文教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帮助

第一,从教材体系结构上来说,无论哪一版教材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都是将每册书分为四个板块,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多样,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完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同时还能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

第二,将古代诗文词、现当代作品以及外国选文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编排组元、划分,总体设计上突出了整体性、有机性、选择性和体系性,使得学生在接受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能接触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成开放的视野,懂得兼容并蓄,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201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种类多样的作品在富有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富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念、正确的审美态度以及高尚的思想情趣。

第四,两版必修教材均把古代作品放在必修三、必修四中,而不是放在必修一、必修二中。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刚升入高中时就接触比较生涩难懂的古代诗文词,过早接触有可能让学生对古代诗文词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对各类文本的题材和体裁都有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之后,再去阅读、分析古代文言诗词,便可以在获得古代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第五,语文作为学科中“基础中的基础”,这样的课文编排,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文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在面对其他学科时,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运用在语文中学习到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第六,两版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为了凸显课标精神,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比较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多层次地解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文本阅读是文本、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即学生在阅读时是主动的、积极的,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多的感悟。

二、语文教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遗漏

第一,无论哪一版本的必修教材,都没有做到将古代、现当代以及外国作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比例进行合理分配。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现当代选文与外国作品所占的比重之和是古代作品的两倍之多。这种重视现当代和外国作品而相对忽视古代作品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恰当、适宜地获取优秀的民族文化养分,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意识地忽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显然没有什么益处。

而在人教版中,古代诗文词所占的比重是52.5%,而现当代和外国选文两者加起来也只有47.5%。这种重视古代诗文词而相对忽视现当代和外国文化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观的指导下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现代语文教育理念,这样会让学生与国际思想脱轨,不能更好地接触外国思想文化,不能感受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在一起形成的碰撞。

第二,《语文新课程教学论》中指出:“语文教材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掺杂了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学不再以审美本身为主。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使得审美教育的主导地位反而被思想教育所占据。”201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教科书选文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丰富的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审美性很重要。

第三,两版语文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但是由于现实的局限,两版教材都没有能够很好地与现实情况相结合。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这四个方面的学习,在提倡大语文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很难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所体现的当代语文教育的得失

(一)当代语文教育存在的优点

经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优点。

第一,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地统一起来,是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一大优点。当代语文教育不再只是突出语文某一方面的功能,而是在突出语文作为基础课程的工具性的同时,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使得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内涵。

第二,当代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在引导学生学习中A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现当代文学艺术的熏陶中,不自觉地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在让学生接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多接触外国的文学、史学作品,让学生多了解国外先进思想艺术家的想法,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合理的规划与定位。

第三,当代语文教育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还注重多样性和选择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学习语文,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第四,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当代语文教育就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的这种精神,引导学生不只是单纯地学习语文的哪个方面,而是在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当代语文教育存在的缺点

第一,我国的普通高中语文教育依然存在“偏科”现象。古代诗文词不能够和现当代作品平分秋色,中外文化并没有达到高度的融合交流。虽然人文性与工具性能够大致统一起来,但是仍然缺少点人文性而过多地偏重工具性,从而导致学生主要以理性的思维进行学习、生活,精神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第二,高中必修教材中所选的全部文章都是比较典型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如何在学习中把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和外来的优质文化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在做到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对此,当代语文教育的研究似乎还是不够深入、明确。形式上或许已经满足,但是内容的实施力度还有待改进。

第三,从古诗文作品、现代文以及外国选文所占的比例来看,代语文教育对于这三者在不同的学段各自应占多大的比例,古代诗文词在不同的学段到底应该学什么,学多少都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模式,教材编写者只能根据地区的实际教学情况,参照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再加上自己主观上的理解对教材进行编写,可是这样的方式是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的。

第四,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当代语文教育显然慢慢淡化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种做法导致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没有掌握,应该学习而没有及时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不重视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不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要知道,这两者并不是一个矛盾体,不是说拥有知识就不能获得能力,获得能力就不能拥有知识,不能把两者分开来讨论。只有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学习,学生才能学会什么是真正的语文。

第五,当代语文教育在怎样解决好《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中所指出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的统一问题,科学化和人文化的统一问题,工具性和文学性的统一问题,水平测试和选拔测试的统一问题,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统一问题”等方面,仍然没有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没能做到尽善尽美。

四、对当今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编写的启示

第一,高中语文教材要在继承语文教材建设传统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换言之,就是中学语文教材必须坚持“守正出新”的编写原则。

第二,语文教材的单元组合要按照“主题-情境”的模式进行编排。

第三,努力构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为主要模式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体系,再辅以各类选修读本。

第四,注重开发各种优质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够时刻处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第五,专题编排要符合认知规律。语文教材的编写“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引领专题重组,这固然是一种创新,但是在专题内容编排时,要遵循师生的认知规律,要避免专题文本的混杂,要顾及各类文体的特点,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呈现语文知能的系统链。

【参考文献】

[1]贾桂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编排指瑕.[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12):43-45.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5

【关键词】《国标》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各高校 华北理工大学 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国标》制定的背景及《大纲》所具有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全国已达到普及,我国英语类专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仲伟合曾指出,我国已有更多院校开设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直线上升,其中有 196所和 252 所分别开设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蒋洪新曾指出,在2010和2011年国务院和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均表明了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让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在这个英语毕业生越来越多的环境下,也要考虑到教育质量是否达标,因此,制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国标》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上升,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来说,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各高校本身特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这已成为摆在高校英语专业面前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要τ⒂镒ㄒ到行改革,改革其课程设置首当其冲。

虽然国内大多院校按照《大纲》制定了符合本校及地区特色的培养方案,但《大纲》仍具有局限性,国内高校内部开始出现学科分化,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忽视了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培养规格严重趋于同质化;重语言技能轻素质培养;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训练等,因此非常需要各高校在《国标》下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二、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国标》出台了九大教学内容,其中课程体系分总体框架和课程结构两个部分。总体框架制定了课程体系与相应学时的条令;课程结构则要求从公共基础课程至毕业论文五个部分来制定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总之,最终要做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国标》出台后,许多高校已经进行了课程设置的改革,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院校增开了人文通识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国内重点综合性高校和外国语大学北大、复旦、南京大学、广外、北外和上外来看,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的变化体现在专业方向、通识必修课与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上。

英语专业本科目录外国语言文学包括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分析比较这六所高校后发现,其实现专业方向的方式有所不同。北外和上外是通过三、四年级的专业选修课实现的,比如:语言学、文学、文化; 广外则是依靠从三年级开始的“专业方向必修课”实现的,比如英国际会展与旅游,文化与传播;南京大学的英语专业是在学生达到专业标准后,利用“开放型选修课”来实现三个不同的方向: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和就业创业类;而北大对“方向”的形成没有明确规定,主要靠学生“大类平台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少服多自主形成。复旦大学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方向,强调学生巩固专业课。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同也体现在通识课的设置上。通识课强调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都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占总学分的25%―30%左右。各大学的通识必修课是教育部统一规定都包括:思政、体育、军事和外语,基本一致。通识必修课中最具特色的是北京大学,课程包括人文学科大类平台课和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共20学分(总学分146)。课程涵盖学科极广,涉及数学与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哲学与心理学类、艺术类等。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上看,英语专业专业必修的设置大都相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设置了如基础英语综合课高级英语综合课、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语言学、美国文学文学史、英国文学史等等。广外更加具体,每个方向定制了专业方向必修课例如:英语(国际会展与旅游)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会议策划、旅游地理学、旅游消费行为学、会议组织、旅游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专业选修课则是百家争鸣,例如,北外据自己特色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英语语言与文学、社会与文化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等方向的专业课程。广外、上外和复旦比较侧重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方面的选修课;南京大学英语系根据自己的特色专业国际商务系,增加了经济、贸易、商务等选修课。而北大在文学方面的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上都非常高具有专业、细化、精深的特色,非其它学校能比。

学分设定规则按照专业必修课的学分比例要大于选修课的比例来定。通过对这几所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探析,我们发现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的培养,要注重与时代接轨,要严格要求英语基本功的训练,通识还要有自己的传统与特色。这些探析为地方性综合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三、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

有人认为“四三三”模式比较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的发展,即英语语言基础占40%,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知识占30%,跨专业知识占30%。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院校,结合自身英语专业特色,在《国标》出台后积极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在2011版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2016版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方案规定的189.5学分方能毕业。必修课程153.5学分,选修课程36学分(包含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5学分、专业选修课15学分、素质拓展6学分)。专业基础课66学分,专业知识课5分,充分体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和精神。

从培养目标上看,我校新培养方案增添了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要求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容。从专业特色上看增添了要兼顾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专业方向可供不同需求学生选择、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化明确化,注重基础技能基础上的素质提升,目的侧重于培养能够从事多样化工作的人才等内容。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增添了在教育平台上新方案强调以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的内容。从课程体系上看,增添了素质拓展模块,切实落实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块增加了毕业实习,突出了学生毕业论文中实践的意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更加突出网络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同时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英语实践周由原来的7个学期增至8个学期。

从英语教学进程划分课程,可以把英语专业课程划分为五大类:第一类,通识教育平台,即以二外、体育、思想政治和计算机为主的课程。第二类,学科基础平台,即以英语口语、听力、语音、写作、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及笔译为主的必修课程。第三类,专业教育平台,即以汉语概论、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文学、语言学概论、学术论文写作、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必修课程,和从翻译、文学、语言学三个方向任选一个方向的选修课程,涉及到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英语小说等等。第四类,素质拓展模块,主要类别:包含科研创新训练类、创业训练类、人文、体育素质类、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类、会议报告讲座类和专业认证考试类等六类。第五类,实践教学模块,即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的实践教学。通过划分五大类,我们看到了我校正在不断地完善和规划化课程,使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更具多样性。

在《国标》指导下,我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人文素养为导向,我校开设了汉语概论、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圣经文学与文化、中国文学概况、希腊罗马神话等相关专业知识课,旨在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英语的知识水平。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我校开设了综合英语、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其中英语文学为特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我校开设了科技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实践周等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机会。

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我校还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比如话剧大赛,参赛的学生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或名著的改编、表演对经典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听说读写能力有了综合性的提高。此外,学院情景模拟实训室通过开展英语沙龙,演讲培训等活动,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西方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通过英文歌曲演唱、英文绕口令比赛、英文百科知识问答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结论

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不如国家重点大学的学生,因此在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上需要加强。

我校在《国标》出台后对已经实施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高校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查阅大量文献,结合本校特色出台了相关培养方案,并丰富和完善了课程体系。本专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仍在努力,虽然目前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国标》的出台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方案,各高校应在《国标》的基础上制订出符合本校英语人才发展的校标,以此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定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56-462.

[2]刘贵芹.把握形势,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质量[J].外研之声,2013,(3):4-9.

[3]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1):121-130.

[4]杨贤玉,柯宁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7-60.

[5]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6]张玉军.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外国语大学本科英Z专业课程设置[J].语文学刊,2014,(12):153-154.

[7]周洵瑛,范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2010,(4):37-66.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修辞教学 内容

引言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内容繁杂,不仅要求学生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还要完成高考目标要求,致使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控很模糊,只是单纯地“机械式”在理解,忽略了修辞手法本真的韵味。本文根据《祝福》这篇文章,分析了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课文的中心思想,以表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但这并不止于高考考试大纲里面所囊括的内容,只有从实际需求去扩大相关方面的“修辞手法”和“修辞原理”的知识点,才可以能和课文联系上,具体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地位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高中生,其对语文的知识掌握范围是很广泛的,学习方法自然要求“灵活”①。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主要囊括三部分,分别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语言表达运用”。然而,早在1993年,李延扬就发表了文章《语文教学应走修辞教学之路》,其在文章中很明确地指出了“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然而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并没有占到很高的比例,平时在考试中只出现一些修辞手法的辨认,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在于高中语文老师并没有认知到“修辞手法”是在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奠定基础,从而使得学生也忽略了对语文修辞手法的学习。

二、《祝福》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

第一,比喻。对于《祝福》这篇文章而言,“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情节发展”主要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主要描写了祥林嫂的神态、言行举止以及旁人对她的态度。如文中有提到陈旧的、死尸等等;第二,对比。在文中,从三个面去进行“对照”和“比较”并始终在贯穿全文,分别是鲁镇人对所知道祥林嫂遭遇的变化而展现的不同态度;祥林嫂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祥林嫂在遭遇前后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第三,夸张。文中有鲁镇“乱成一团糟、还可以表示她一个活物”等等都很明显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第四,反复。在《祝福》一文中,有一句祥林嫂,你放着,我来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极其地突出了祥林嫂的“紧张”和“担忧”,更是揭穿了祥林嫂这种层次人物命运的坎坷;第五,衬托。在文中开头,“阴沉的雪天”就足以来表示当时阴郁的气氛,烘托出了祥林嫂命运的不公;第六,排比。《祝福》中卫老婆子在叙述祥林嫂二嫁不愿意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第三人的口述,更能明显看出祥林嫂是有在反抗的,只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抗争依然改变不了什么。除了这六点以外,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反语、飞白、移就”等等相关修辞手法,倘若,缺乏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认识,那么很难去读懂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更难领会文章的高超艺术。

三、高中语文对修辞教学的目标及内容要求

首先,要加大力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正“正确、合理、孰能生巧”地有效运用语文的能力;其次,在必修课上,“阅读”和“鉴赏”的部分要指出按照语境去分析句子的内涵,深入语言表达效果②。一定要学会去多欣赏成功的文学作品,领会作品的真正意图,感受语文的艺术魅力,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受到启发;第三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必修课上,要在交流部分指出,善于去积累美丽的词藻,并将其仔细推敲,做到“鲜明、生动、有效”等。学会倾听,合理地进行表达。最佳地状态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语境,去借助“语调、表情、”等相关语言去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第四点,在选修课程的“语言文字”和“探究”处指出,要准确无误并生动的进行语言描述,值得注意的是“表达效果”③。在阅读语言文章的时候,可以多学习一些譬如“语法、修辞、思维逻辑能力”等相关知识。因为“语言”和“逻辑”有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表达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格外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表达能力的好与坏;最后一点就是,在选修课程的“新闻”与“传记”部分指出,无论是从“选择材料”、还是“构思谋篇、造句”等相关角度都要去详细分析,要针对不同的作品做出不同的评析④。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7

[关键词] 四级后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1—0068—04

目前,大学英语四级后的教学问题受到了社会和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不少学者认为,英语课程应该覆盖整个学习阶段,增加英语专业课程,开设多门选修课,培养学生修养[1]。尤其是对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要予以重视,打破以教授专业词汇为主的传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突出专业英语的特点,锻炼实际应用能力[2]。本文试图根据我校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对大学英语四级后拓展课程的设置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大学英语四级后课程设置的原则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是:各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3]。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即英语课程不应局限于培养基本语言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应该通过英语语言学习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拓展课设置有必要多元化,覆盖面要广,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所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是连续性和系统性原则。连续性是指大学英语教学要持续四年不间断,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系统性是指课程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

二是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英语知识,训练语言运用技能,更要传播英语语言文化,培养强烈的文化意识,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不足,而且对人文课程不够重视,所以在理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上更要体现文理并重。

三是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指要开设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后续课程,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后,或者继续深造,或者就业,从事技术性工作,适当的实用的英语课程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的目标。根据国内学者对四级后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和调查,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语言技能型,如高级视听说、高级阅读、高级英语写作、高级英语翻译等;二是社会文化和文学类,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英美历史、英美社会与文化、报刊选读等;三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论文写作、商贸英语、科技英语等;四是考试辅导课程,如英语六级辅导、英语考研辅导、托福及雅思辅导等[4]。

四是多样化原则。多样化是指授课内容、课堂活动和评估模式多样化。丰富的授课内容和广泛的题材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了解英语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同时还能满足学生各自的专业需求和个性差异。大多理工科学生逻辑性强,思维严谨,但有的学生不善表达,在英语课堂里不爱发言,不参与讨论,因而运用语言的能力未得到锻炼,英语水平无法提高。针对以上特点组织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另外,采用形成性评估模式激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使其获取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际能力。

五是强制性和灵活性并重原则。对于语言技能类基础课程和文化素养类课程,要求学生必修,以保证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训练的持续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避免一些自我管理和规划能力欠缺的学生由于不会规划学习和未来而忽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灵活性是指学生根据兴趣和自身需求灵活选课,如根据喜好从多种文化类课程中选取一至两门必修,依据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从多种专门用途类的课程中选修。

二、大学英语四级后课程设置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除了要符合教育部的《大纲》要求,发挥专业优势,还应兼顾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求,根据以上课程设置原则,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方案如下: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8

关键词:专业法语 法语-法学 复合型人才

作能力,能从事涉外法律工作,如对外经贸、涉外立法、审判、公证,或在独资、合资企业、海关以及国际机构和组织任职。第二,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中法合作、跨院系跨学科培养全球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⑴法语专业:精简法文系本专业课程,增设专业法语、法国文化等知识型课程。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效能,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⑵法学专业:精选法学课程,注重法学基础理论及国际法专业知识教学,扩充法语所涉法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增设欧盟法及法国法律等相关课程。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法语应用能力,较为丰富的法国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系统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国际法专业知识,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懂法律的法语高级复合型人才。第三,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双学士学位本科学制为四年。学分要求: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应修满:⑴法语专业14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43学分,通识教育课10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76学分,专业基础选修课10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⑵法学专业64学分,其中专业基础必修课59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第四,学位授予:文学学士及法学学士。第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法语:基础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写作、法国文化、专业法国、法汉互译。wwW.133229.COm法学: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第六,毕业生条件。毕业生除完成必要学分外,还必须通过法语、法学论文答辩,必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6级考试,才能获得双学士学位。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9

关键词:校本选修课;开发;原则;实践

当今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具有时代意义的要求,同时也使高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挑战。本文试结合2012年6月的《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谈谈有关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一些思考。

一、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涉及很多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英语同时又是一门实践的课程,是在人们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的语言学科。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运用这种语言,使之成为一种工具。

2012年6月的《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将选修课程建设作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大类,要求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发开设选修课程。这个要求正好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之处。

二、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坚持有利于培养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依据方案中的原则,并结合高中英语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完整性原则

作为规范的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必须符合课程的一般规范,课程的要素要齐全。需要有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包括课程体系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2.多样性原则

英语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这给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这就要求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开发设置要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文化类的可以设置以下课程:西方节日简介、西方礼仪、美国文化与社会、英美文化概况等等。应用类的可以设置旅游英语、体育英语、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等课程。实践类的可以设置英语配音、英语辩论、英语写作、英语初级翻译、英语戏剧与表演等课程。当然,在课程开发设置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趣味性原则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虽然减量,但是学生还是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可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接受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4.拓展性原则

英语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对其进行更多角度、更大范围的拓展,这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语文、数学、历史等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发英语选修课程,也可将有关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来形成有拓展性的校本课程。比如,把英语跟历史相结合,可以开发设置西方历史与文化这门选修课程,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以上四个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这四个原则来开发设置选修课程。

三、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笔者认真学习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结合以上四个原则,积极探索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的开发。下面是笔者实践中的一个课程设置,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改进。

课程名称:英语电影与配音 学分:1分 周课时数:1课时

总课时数:18课时(前3个课时看完电影完整版,4~15课时分片段欣赏、学习运用词汇及配音训练,16~17课时小组展示配音比赛,18课时词汇测试)

教学目的:(1)学生能看懂一部英文电影。

(2)学生能理解电影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并通过翻译等联系运用词汇。

(3)学生能对电影中的一些片段进行配音并以小组形式展示。

教材和教学设备要求:The movie:The Game Plan

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学生选修条件:对英文电影感兴趣,喜欢表演,想提高英语口语及发音的学生

评价方式:课堂30%、测试30%和小组展示40%

教学步骤:(下面举第8~9个课时的具体内容进行简介)

StepI:片段欣赏

StepII:影片精讲(此处提供字幕稿)

Step III:词汇与语法学习:

inform,entire,confuse,incapable,take care of,care about,depend on doing作后置定语

Step IV Exercise: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让我来补偿你的时间。

(2)我所知道的是我有一个队,不对,整个城市在指望我。

(3)你这么大的人居然告诉我你不能演一棵树?

(4)你女儿拥有所有成为职业舞蹈家的能力。

Step V:配音练习

Step VI作业:掌握相关词汇及配音练习

上述选修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趣味性原则开发的,并结合了完整性原则和拓展性原则,使学生更多了解其语言特点和文化知识。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学以致用,进行词汇运用和口语训练。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是笔者一次小小的探索,还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完善。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改革,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和设置已经刻不容缓。这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的职责是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依据正确的指导原则,设置合理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多元化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展素贤.新课改背景下影响高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因素的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09).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10

关键词 二本院校 大学英语 选修课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91

On Necessity of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as an Elective Course in

Second-level Institut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LI X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cond-level Institut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the college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resource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taff and teaching faciliti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academic course study, an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course and the actual utility of the language,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ompulsoriness" of College English. It then proves the necessity of changing the course from a compulsory one into an elective one.

Key words second-leve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llege English, selective course, necessity

0 引言

为了充分了解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本研究以甘肃省属的七所二本院校为例,对专门从事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176名教师和4288名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多数教师超负荷工作;二是教学班级班额过大;三是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四是教学资源不能完全适应教学需求;五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构成手外在因素影响过多;六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七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获得学位或毕业资格的规定不合理。②出现问题的原因除了办学基本条件建设力度不够和扩招的步子太大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大学英语“必修性”的课程类型定位。因此要解决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应该对课程类型重新定位,即将课程类型由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要做出这样的调整,必须首先对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即办学定位与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课程改革与专业学习以及教学效果和实际效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为课程类型定位的调整找到充分而合理的依据。

1 办学定位与生源质量

从办学定位来看,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中绝大多数的办学定位无外乎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技术性、实用性等,人才培养的规格方面并不突出研究性,而更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弱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一味地强调英语课程的“必修性”的做法,显然脱离了办学实际,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与一本和重点院校相比较,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的生源不仅在高考总分特别是英语高考成绩上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在学习目标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也相对较弱,加之多年来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也进一步拉大,教学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如果无视这些情况的存在而强行采用相同的标准要求并衡量学生的学习,势必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必修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产生与制度设计者初衷相背离的结果。

2 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

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绝大多数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其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合校尽管使教职工数量大幅度增加,但专任教师的数量却相对不足,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人员编制方面的管理又很严格,高校中富余的非教学人员只能靠自然减员,导致教师岗位的增加进程缓慢。“必修型”大学英语使得修课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剧增,导致教师工作量普遍偏高,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无暇进行业务进修,使得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不尽如人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英语课程的“必修性”加剧了大学英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态势。

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中绝大多数尽管升本已过十年,但由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加之多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教学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教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场所紧张,语言训练设备短缺,英语图书资料不足,课外学习缺乏硬件支撑。大学英语教学设施相对滞后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招生人数增加有关,但更与课程的“必修性”有关,假如将全校一半学生每周必须花费4个小时学习的课程改成选修课,使相当一部分不喜欢英语课程或认为英语学习对自身发展及未来谋职没有帮助的学生从英语学习中解脱出来,将对缓解教学设施紧张状况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 课程改革与专业学习

从目前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形势来看,压缩总学时而增加实践课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公共课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被缩减的只能是专业课,而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的学生本来基础差,接受能力相对要弱,如果对专业课时再进行压缩,只能导致学生专业不强,学艺不精的结果。“每周4学时,其中不包括课堂外所花的时间,……显然,学习外语和学习专业的矛盾日益严重”。③由此可以看出,以大学英语为主的“必修型”公共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4 教学效果与实际效用

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短缺和教学场所紧张的问题,导致了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异化。本应按小班施行的教学均以大班为教学组织形式,本应强调人际交流、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技能课变成了教师为中心、知识讲授为主的理论课。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英语语言水平差异大,教学要求难以统一,许多教学活动设计无法实施,“满堂灌”或“一言堂”便成为绝大多数教师实施教学的唯一选择;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语言交流,英语语言技能得不到提高;许多学校施行的大学英语四级“必考”的规定以及四级考试成绩在学位证和毕业资格方面的“一票否决”,又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将大学英语课堂看成了四级考试的复习课,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核心内容,应试能力的提高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忽视英语语言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成了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对英语学习无兴趣、无动力而又不得不参加英语学习的学生常常显性或隐性地游离于课堂之外,英语学习“费时低效”便在所难免。“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英语学习和应考准备上,……大学公共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④

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大学英语课程绝大多数以英语语言为核心,课程内容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文化和语言应用,强调“学英语”、打基础、强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从事科学研究或就业等奠定基础。从这里不难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仍然侧重“基础性”,没有脱离“通修类”课程的属性,也就是说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试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大学二年级连续十二年的英语学习始终在“打基础”而很少有运用的机会,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脱离专业学习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说,除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条鞭子”的“威慑”和少数有考研、出国或其它特殊需求的学生之外,绝大部分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动力又在哪里?魏日宁和苏金智经过调查分析后指出,“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民众没有用它进行交际的实际需求,所以学过英语的民众中大部分人平时几乎不用英语”。⑤

5 结语

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因办学定位、生源质量、教学条件和学生就业去向以及所在地域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等,与其它类型和层次的院校以及其它地区同层次的院校有所不同,因而其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及教学要求也必然不同于其它类型的院校。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也证明了“必修型”大学英语课程定位的确不符合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的教学实际,因此将大学英语课程调整为选修课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GSGXG053)

注释

① 李旭.西北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大学英语教情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4(4):128.

② 李旭.“必修型”课程类型定位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基于一项相关调查[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73-75.

③ 蔡基刚.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11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自学能力;方法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习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提前准备出题目给学生,学习结合题目本身及扩展进行思考,然后完成作文。教师批阅后进行指导,学生再结合教师的意见进行深层次的修改,完善作文。这一整套环节中,本文作者专门针对修改作文环境进行深入探析,试图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新课改针对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指导做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我修改作文,或者相互之间交换修改作文,相互合作和进步。为迎合新课改实施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时度势,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小学生掌握自我修改作文的方法,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所有人无法避免的事实。有的学生读自己写的作文,读了几遍也不能找出问题的所在。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这一情况总结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方法。将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首先是读文,读文过程是为了发现错别字、不恰当的词,及时标记出来,方便改正;其次是浏览,浏览是将好词、好句标记出来,对于病句的部分重点做出标记,及时改正;再次是回顾,对前述浏览之后再进行简单的回顾,对文章写出正确的评语。最后将批改人和日期做出标注。如果将这四个重要的步骤传授给学生,一般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相信都会准确地提升自己的修改作文能力。在这四个步骤中,只有写评语这一步骤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比如,教师可以给出评语的基本模式,有以下要求:首先是符合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格式要求、卷面是否完整、整洁等;其次是是否有错别字、病句,错别字有几个等;最后,评语中要体现出作文作者写作的优点,要给予学生以肯定的语言表达,另外也要写几点不足,以便勉励学生。

二、勤于辅导,善于激励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思简单,对于教师具有崇拜印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评语中善于利用激励话语鼓励学生,以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就会很开心,会更加努力修改作文,提升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与以前进行对比,表扬学生:“这篇文章改了以后比以前更精彩了,以后要更加努力啊!”学生看到这样肯定的话语一定会觉得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教师很重视自己,那么自己就要努力了,慢慢地就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望,适当的激励学生修改好文章,学生之间相互比较一下,看谁改的好,谁的进步最大,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挑选几位修改的好的学生进行分享,帮助其他学生找到修改的方法,共同进步。

三、关注日常训练,贵在坚持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利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法。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作的文章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别人看就不一样了,就可能一眼就发现哪里有问题了。而且让学生相互批改文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转变角色,变成了批改教师,自然会特别认真批改文章。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加深印象。

其次,教师要准确掌握好时间,尽量在写作完毕就直接修改。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对自己所写的内容和思路还很清楚,修改起来也得心应手。

再次,要利用好多次修改的机会。修改文章单凭一次修改是不能修改出好文章的,必须经过多次修改才能使得文章更加润色。因为每次修改可能关注的点不一样,就会使得文章不断的完善。

最后,修改旧作。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以前写的作文的习惯。将自己以前所写的文章拿出来再看一遍的话,可能还能找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使得文章逐渐完善。同时,也能逐渐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翻看以前的旧作时,也能总结出自己的短时间进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评改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改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积累、坚持不懈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认真研究和实践作文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型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必修四范文12

一、解读选课方案,明确选课要求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指出:选修模块分为“指定开设”模块和“选择开设”模块两部分,并要求“选课必须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开足、开齐限定模块。”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指定开设”模块,各校必须全部开设,可以称为“必选修模块”,“选择开设”模块子,只给出开设范围,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可以称为“选选修模块”。

语文学科选修I模块包括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学论著研读)、九门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先秦诸子论著选读),按《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五个模块均为“指定开设”模块,因此,五个模块中至少选择四个开设。

二、研究“课标”试卷,依据题型选课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指出,在选修I模块课程的选择和开设上,“既要考虑高考升学要求,又要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此,选课之前,必须研究全国“课标卷”,明确“课标卷”的设题模式、考查角度、考查内容。就目前全国语文“课标卷”的考查模式来看,由“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及应用”“写作”六大板块组成,鉴于此,我们在选修I“必选修模块”课程的选择上,就要本着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又要为高考备考服务的原则选课,高二秋学期,在修完必修5后,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两门课程;高二年级春学期,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三门课程,力争在选课上与高考内容实现对接。

三、本着“减负”原则,分期征订教材

一旦选定所开设课程后,就要做好教材的征订工作,目前,教材的征订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次性将所选课程的教材全部订下来,一种是按各学期所上的课程征订。依据这几年征订和使用的情况,我们认为一学期一订效果较好。一则,学生经济负担不会过重,二则可根据教材使用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例如,2013年春学期,我们就将2012年春学期使用过的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调整为“文章写作与修改”。一方面是征求了上一届参加实验的老师们的意见,一致认为教材内容太多,在高考总复习之前上不完;另一方面,在高考试卷中,“写作”这一板块分值高,所占分量重,抓好,就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四、必修选修兼顾,提升素养能力

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不能按期上完课程安排的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不会取舍,二是对选修课程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主要上好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尽量少上,或者不上的偏见。鉴于此,我们认为,在学习必修1―5课程时,任课教师一定要进行宏观计划,将每一册教材中的基本篇目按问答型、讲解型、赏析型、探究型、展示型、练习型等课型进行划分,用不同的方式教学,大胆取舍,尽量提前一两周时间结束课程,千万不能让必修课程占去选修课程的授课时间,保证选修课程的正常实施。高一年级两个学期,集中进行必修1―4的学习,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除了进行必修5的学习外,还要将选修I模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及运用”两门课程进行完,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与高考复习中“语言知识及应用”板块的复习结合起来,这样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进行了高考复习,一举二得,既积累了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素养,又掌握了高考的基本题型,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两种模式并存,因地制宜选择

由于选修I模块中所选课程,均与高考全国“课标卷”的考查板块相对应,因此,我认为授课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采用“行政班”的体制,将选修课程的学习与高考复习相结合,穿行。例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门课程时,将高考复习中的“古诗文阅读”结合在一起。在给学生归纳讲解完古汉语常识、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术语后,以文本中的篇目为例,按高考题的形式,设计成模拟试题,学生在阅读、欣赏完文本的基础上,解答设计的问题,将素养转化成能力。由此及彼,在进行其他课程时,都可以与“课标卷”中的对应模块相结合,以试题的形式,消化文本中的基本篇目,这样,在进行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就进行完了课程的学习。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授课方式。由于选修I模块多(五个模块),课程繁(九门课程),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分工协作,分块承包的方式,按“教学班”的形式授课。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量,又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同时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完全符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尊重学生的选课自,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意愿”的要求。当然,“教学班”要依据学生的兴趣,以“行政班”人数为基准,先让学生报名自主选课(必须在学校已选课程范围内),然后按人数划分为“教学班”,制作好“教学班”花名册,按“教学班”,以专题形式授课。当然,普通高中的专题课绝非大学里的专题课,一是必须依据所选教材授课,二是必须将专题与高考试卷中的考查板块对接,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培养解答高考题的能力。

总之,选修I课程的选课和上课,一方面必须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自主原则,选课时尽量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素养能力形成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课程开设有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更重要的是考虑在高考制度尚未改革的前提下,如何与高考内容和考查方式接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选好和上好选修I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4]《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5]《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