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01-04 09:24:15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依照方法论,从传统的造园实践到现代风景园林创作,虽然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但“艺术”的方法从未被否定。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开启设计的启蒙教育,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为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打下基础。但面向普遍缺乏艺术基础的学生开设该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构建设计思维,顺利走上专业设计的学习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多年的《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传统方式主要是教授学生基本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再针对每个知识环节布置单元作业。作业偏向对基本的原理掌握和技能训练,即便学生有能力完成精美的作业,可当一年级该课程结束进入二年级专业设计课程时,学生却难以将《设计基础》的知识应用到专业规划设计中。从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设计来看,我们还发现学生有能力从整体把握项目规划及场地设计,所完成的平面布局效果也不错,但深入到空间内部其质量及景观细部往往缺乏推敲,则缺乏特色和创意,甚至平凡空洞,没有艺术感染力,与所提设计概念主题相差甚远。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学生方面

目前全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招生,只有部分院校要求招收具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而本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招生对美术基础没有要求。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原本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大学一年级的2门专业基础主课是《风景园林美术》和《设计基础》,这2门课程都需要花大量时间,美术需要投入到技能训练中,《设计基础》需要用心理解并应用抽象的设计原理,倘若课程安排不当,大一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能由最初的兴奋转为疲惫应付,加上如果设计基础的理论与专业的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使学生无法理解所学3大构成到底该如何应用到专业设计实践中。因而要取得课程的学习效率,首先应该直面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两门课程的时间进度和教学内容。

2.2教学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设计类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才从西方引入3大构成作为基础课内容,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相比于国内,国外早半个多世纪接受了包豪斯现代基础教育思想,早已与本国实际结合成为成熟的教学体系[1]。但在我国的教学经历尚短,经过30多年的教育实践,其教学主体内容并未有大的改变。当年包豪斯学院最具创造性的“初步课程”即基础课的设置,包豪斯开创的设计基础课程独立于专业设计,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作为所有设计的基础,从而使原先各自独立的设计专业拥有共同的基础平台,使传统设计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2]共同的基础平台其优点在于帮助不同设计专业建立了共同的专业基础背景,有助于专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叉、融合。但倘若不注重专业的自身特点,只注重形式化的学习,学生从基础走上专业设计时势必会留下一道坎。3大构成的课程应建立在对原体系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目标合理规划知识点,使学生真正理解构成及其与专业的内在关联。

3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建议

3.1《风景园林美术》与《设计基础》互补式教学

学习和从事设计相关的人都知道,美术能培养对形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是专业的重要基础,风景园林专业也不例外。美术是艺术工作者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创作形式和创作结果。设计是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技术性的创作与创意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与美有关的设计还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考虑审美的需求[3],可见,美术是设计的重要基础,美术能力与设计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对于同时学习这2门课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2门课程通常是在大一学期开设,一般是平行开课,实践课时长,学生课程任务繁重,如果能在2门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会事半功倍。客观上来说,《风景园林美术》适合提前安排,待学生具备一定的形态把握和表现技能之后,建议以素描课程结束为时间节点,再进入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在《设计基础》阶段,适当综合2门课程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完成综合课程作业。例如,美术课素描以后会开始教授学生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植物,要想把植物画得生动逼真,需要前期的认真观察,《设计基础》课便可以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对写生完的植物做进一步分析、提炼,完成一幅《抽象的植物》作品,实践内容的综合将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从观察到创作的连贯性设计行为习惯和设计思维。

3.2以“空间构成”为优秀重构课程知识内容

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塑造的主要对象是“外部空间”,它首先是满足人们基本活动的功能容器,兼具可视的美学意义的形态,有人也把景观理解为“舞台的布景”[4]。如同绘画的创作目标是一幅画,音乐的创作目标是一支乐曲,那么“空间”便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载体。原来的3大构成授课相对独立,“空间构成”在“立体构成”之后,属于“立体构成”的一个部分,但这样凸显不了其对专业的重要意义,如果学生能在一年级就明确这一点,所有的《设计基础》基础原理及知识要点打破传统的3大构成授课顺序,围绕“空间构成”进行重组,以“空间构成”为学习优秀,由空间的概念出发,空间是由界面围合、限定而成,“界面”即二维空间,引导学生思考界面对空间的影响,由此开始学习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空间构成离不开实体,实体与虚体是立体构成的2个组成要素,由此展开立体构成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养成了从发问开始的思维习惯,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便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顺利进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3.3结合专业设计特点设置实践课程内容

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学院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面向未来、重视实践培训的教育体系。设计实践一方面利用在设计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均衡,另一方面提出切合实际并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课题。在基础教学中“干中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学方向一是通过科研实践来达到解决形式美学运用的问题;二是通过教学来解决该问题,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5]。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从问题入手,逐渐建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通过符合专业特点相应的实践课题安排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找到专业的感觉。例如,我校本校《设计基础》课程开设了“儿童地标游戏设计”实践项目,要求学生以植物为主题,运用点线面的构成设计合作完成指定场地的儿童地标游戏设计,在这个项目中,即便是大一的学生,即便是只学习了抽象的平面构成要素,但已经开始面对实际场地,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切实感受设计基础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可见,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基础》应该紧扣专业特点,如此才能更有效的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习兴趣。

3.4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初学设计

在做设计草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思考和修改,这个过程学生也特别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指点,而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无法满足的,做设计的人都知道设计灵感十分重要,设计灵感由何而来?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敏锐的感官和广阔的见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在固定的课堂时间获得灵感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已然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网络平台有助于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本校《设计基础》课程网络平台建立针对课程需求,设置了3个主要板块,“学习资源区”、“答疑讨论区”和“作业展示区”,这3块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学习资源区”挑选集合了大量网络学习资源,包括优秀设计作品、设计类讲座及纪录片等,即便与本专业无关,但设计的基础是相通的,相关的学习资源一样可供学生学习,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答疑讨论区”有助于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给出创作修改建议,学生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各类作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作业展示区”则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作品的展示机会,同时网络平台有助于保存每届学生的作品,体现了老生对新生的示范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

4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是融多学科,并兼艺术性和功能性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对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6]。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设计基础》课程一直在不段的调整和创新,其目的是寻找一套适合于本专业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已经从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相比于过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何抓住专业特点,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前提下学习该课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和设计思维,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将是长期教学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贇.包豪斯设计基础教育的启示——包豪斯与中国现代设计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6:15-19.

[2]徐贇.包豪斯设计基础教育的启示——包豪斯与中国现代设计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6:29.

[3]谢军.设计基础教育的感受力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122-123.

[4]刘晖,杨建辉,孙自然,等.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从“认识与表达”的景观理念开始[J].中国园林,2013(06):13-18.

[5]宗明明.德国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设计基础教学案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设计版),2000(01):65-68.

[6]杨云峰.沉下去、浮起来——《公园规划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园林,2013(07):98-101.

作者:邓键剑 周晨 舒荻 吴胜兰 黄燕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