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学前教育学论文

学前教育学论文

时间:2022-05-15 05:25:32

学前教育学论文

学前教育学论文: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系统中的运用已有较长时间的成功史,在初期的医学、管理、法律等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的被应用于教学界,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育学界中被逐渐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定义,比如从教育目的视角定义、从教育情境角度理解、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定义、从教学过程角度定义等。综合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述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运用例子进行讨论和客观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涵。

2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

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

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

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

案例教学以讨论和小组合作为主,注重案例教学的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展现案例教学的重心,即学生对案例自由讨论、剖析、观点表达和思想的碰撞。案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个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老师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关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作者:林烈雄 单位: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背景下专业教育学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出生到6岁学前儿童的一种教育。它包含儿童心理、营养保健、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益性,是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结合。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比较繁多,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学前教育,部分院校已将修业年限增至五年。毕业后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加强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职业道德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不能够有效地和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一起讲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分析。很少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进行专门的授课。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没有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说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道德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品质混淆在一起,不能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三、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教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已成为教育学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教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生能力的任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学前教育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就是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学习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常教学中一些重点并没有长久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而针对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分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四年中的主要课程的方向和内容,初步设定将来的就职方向,树立最初的就职理想。让学生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热爱并向往自己的专业。并且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增加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事业。

(二)心境教育

通过分析不同文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难看出,热爱的儿童、爱护儿童是我们职业道德的优秀。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发现班内每个孩子的优点,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

(三)承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相较于其他的毕业生有很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本职业作出承诺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将我们工作的对象置于我们职业生活的首位。虽然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班,但对我们选择的职业要有职业的坚守。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一线,设身处地地像一线优秀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到幼儿园参加园内组织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活动,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

(五)专题报告会教育

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校做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可以请专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爱护孩子,如何尊重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真正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处教育契机中。

五、教育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与服务方向以及本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完美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想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见改革坚持到底,改革非朝夕间即可完成,更不是游走在纸上的文字,想要颠覆从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曾经的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和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专业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专业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的改革做个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如果考核形式和内容还是循规蹈矩,那么专业课程改革也就会流于形式,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体现“全程实践,优势定位”的理念,强化实践性,采取面试、口试、课程教案设计、现场教学、研究报告、提交作品、各类专业技能测试等不同组合的形式,以鼓励教学团队不断创新考核方式。

作者:刘春生 单位:临沂大学沂水分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批评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引导学生在对儿童批评教育时收起负面情绪

很多学生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可能因为儿童的种种错误而“大发脾气”,认为儿童的行为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是在为自己找麻烦,所以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将自己心里的“委屈”一并发泄给儿童。儿童对于教师批评反馈行为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儿童会对教师的批评感到恐惧,尤其是教师的批评行为中带有负面情感特征的时候。教师的负面情绪会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传达给儿童,让儿童觉得教师是在讨厌自己,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在接下来与老师的学习与交流中埋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对教师接下来的管理有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先收起自己的负面情绪,再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对学前儿童耐心教育管理是自己的职责。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在此基础上学习、成长,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在对儿童进行管理教育时注意说话态度,即使自己很生气,也应该在批评中掌握说话表达方式和艺术性,在儿童心里真正塑造启蒙教师的形象。

二、让学生了解适度批评的重要性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白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应该认真了解儿童行为的原因,有许多行为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教师不应对儿童进行深度批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行为再次发生。应该循循善诱,用平和的语言告诉儿童,这样行为的错误性和这样的行为长期下来会造成的结果,在对儿童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做出一种期望或向儿童指明如果再次发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教训。教师要认识到学前教育中批评不需要谩骂与侮辱,教师对幼儿要该奖则讲、该罚则罚,奖惩并济且奖惩适度,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抑制儿童的不良行为。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各种学前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过度批评的案例,通过各种新闻、社会调查结果、调查报告等,告诫学生对幼儿深度批评的负面影响,并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批评的度。

三、引导学生在对儿童的批评过程中渗透情感关爱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从儿童的种种特性出发,让学生结合经历换位思考。让学生了解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简单性及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薄弱性、可塑性、依赖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儿童的情感体验比较单一、情感交流能力十分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或干扰,其情感能力的发展对周围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幼儿情感特点给我们提出了对其进行情感关爱的客观要求。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前知识,还要与儿童的生活细节紧密联系。儿童在学前教育中会进行集体吃饭、睡午觉、游戏等活动。教师要对每个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为了让儿童在生活性活动过程中得到放松,教师的管理模式需要转换。不仅作为管理者,还要作为每个儿童的关爱者,教师在进行这些生活活动的时候,应该给予儿童贴心的关爱,满足儿童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拉近儿童与教师的距离,让接下来的管理更容易。在学生了解了学前教育中教师工作的基本属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儿时进行回忆思考,让自己小时候出现过的无助、需要关爱的场景慢慢浮现,如果自己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者出现在学前时代时,给予自己怎样的帮助与关爱。灌输关爱儿童的思想,使学生在实际工作时真正体会儿童的想法。如果教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那么对师范院校中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的培养就直接影响到“祖国花朵”的成长。在学前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教师工作的一大方面,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学会技巧,还需要师范院校的教师进行更贴切的教学方法体验和尝试。

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高校通识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注重实践教育课程

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设置以及建构的整个过程之中,一定要去设置一些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解决的实践问题,一定要在当前设置的课程基础之上提升一些合适的实践课程比例,而且要保证这些实践课程较为丰富。起先,在对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这个问题上,教师和一些相关的课程管理机构一定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确保合适的实习课程时间,要保证学生可以在充足的课程上将有关学前教育的知识以及理论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再则,在不断丰盈实践课程的这个问题上,相应的高校课程管理机构必须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运用更为丰富多彩的实习教学。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建构的整个阶段,一定要将实践课程与提升学生找出问题、有效分析问题并将其解决的能力相互融合。这不仅仅可以看作是未来选取幼儿教师的重要条件,也可以尝试把自身所学到理论贯穿到实践之中。往往对于学前教育的实践教育课程来说,其主要的结构有这两部分:其一为教育见习,其二为教育实习。因为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制约,使得一些院校在对教育见习进行安排的时候一直存在周期较短的问题,而且它的见习效果也一直不是特别好。因此进行教育实习都是在最后的一个学期开始进行,往往是学习一些备课以及上课的技巧,但是不会过多的涉及到整体的教学活动。在对实践教育的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时,能够在校园里面建立一些教育实习的基地,并且将其与一些幼儿园联系到一起,确保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恰当地进行实践教育的活动。但一定要注意,在整个幼儿园实行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里面,还必须有专业的老师和幼儿园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旁边进行协助与指导,用以更加好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二、融入通识教育的课程

在学前教育这个专业里面,通识教育的课程一般是指的展开一些大学英语的课程、较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有关的德育类课程。尽管这一类的通识知识还不可以直接地影响到学前教学,但往往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速度和他们的综合素质,故而在高校进行学习的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严加重视学习有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有效地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课程结构的完善,同时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成为了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内容。对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一问题也能够设置一些和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类似的通识教育课程,这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除以上所说的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以及通识教育这四个课程的建构,还要添加一些能够进行自主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这不仅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具备了特色,有效强化了某一方面的教学能力,这对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十分关键。

三、结束语

从上可知,由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故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之中,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不仅是在教学的方式上面还是对课程进行设置的问题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故而要恰当地增添一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修的课程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对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还一定要把推进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可持续地发展作为目标,确保进行幼儿教育的事业能够稳步前行。

作者:张艳玲 单位:衡水学院分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前创新教育中,儿童的创新性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当中,因为孩子们的动作活动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运动,儿童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时机,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呼吸、脸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儿童的活动量和运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因为只有科学地安排他们的运动过程,才能达到健体强力的效果,进而也才能促进他们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二、要重视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也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他们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构建学前教育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础的教育当中,在创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基础,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目标

在过去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经常会认为儿童还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间的好与坏,很多教师还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会导致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完成,教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照着样子去学、去做,这样的教学观念长久下去,就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灌输这样一种想法,每次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习,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追求学习的本质,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额困难。在这种思维创新的学前教育的理念引导下,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有个特殊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的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思想和观念。

四、创新教学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设置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建立,有利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学前教育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学前课程的内容是涉及到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又不同于学科的知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应该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它既要考虑到儿童身体的和心理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要包括儿童生活的全部范围,这样,在采用学科互涉路径的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才能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而且又为学前教育的研究理论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支点。学前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幼教机构所的重视。现代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创新理念穿插在其中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来不断地完善这一体系。因此,只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遵循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培养,学前教育创新一定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而且还能够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到接受知识洗礼的过程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颜星明单位:辽宁省彰武县二道河子九年制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

其一,教育观念滞后。幼儿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思想,很多幼儿教师不能充分融入到幼儿环境中,在对待幼儿时仍然秉持成人思想,认为幼儿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殊不知这正是幼儿丰富想象力的体现;虽然每个幼儿都各有特点,但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孩子的个性思维逐渐削减,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二,管理方法不新颖。近年来,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办学形式,虽然模式新颖,但是管理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很多幼儿园在管理方面缺少完善的体制,处理事情全凭经验,还有部分幼儿园过于重视局部利益,忽视了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其三,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在不断转变,虽然现在幼儿园既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出类拔萃的新教师,但是幼儿教师整体水平仍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仍然有待优化。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顺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转变思维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个方面,现在的幼儿教师大多数是女性,凸显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五,与幼儿家庭沟通不足。有时幼儿教育无法真正贯彻和落实其宗旨,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和家长之问进行积极有效并且良好的沟通。对幼儿来说,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培养幼儿人格的重要环境,但是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后,认为就可以放手不管了,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教育了,实际上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现象。如果幼儿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上父母和幼儿教师之问存在沟通问题,家长的意见无法传达给教师,教师无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孩子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要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内容。幼儿教育课程内容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力求幼儿教育方法和模式符合幼儿发展需求,首先,我们要确立幼儿教育导向,以先进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结合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要让孩子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孩子需求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应和政府联合,进行实验性的特色教育,将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办学单位推广;再者,幼儿园可以借鉴其他幼儿园甚至国外优秀幼儿园的办学经验,这些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可能并不适合当前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取舍,结合幼儿园实际,构建新颖的教育理念。第三,促进专业成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幼儿园应定期选派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其他幼儿园进行交换学习,交流经验和理念;针对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家园沟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发展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家长应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三、可以尝试的几种幼儿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策略实现的具体表述,结合以上思考及他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这样一些教育方法供同行批评指正。一是情境教育。顾名思义,情境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气氛、环境等创设教学情境,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贴近生活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例如某个孩子生日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举行生日晚会,并教会学生如何传达祝福;又如某个孩子生病了,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前往医院探望,并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这些情景的熏陶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人生和社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激励教育。幼儿是非常乐于接受激励的,激励能够带给他们愉快的心情以及前进的动力,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孩子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意见,教师可以口头表扬和赞赏,并用微笑、目光来肯定孩子的意见;还可以为每个孩子建造一个行为记录,将孩子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并给予一定激励。需要注意的是,奖励的使用要适量、公正和灵活,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纠正。综上所述,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梁惠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论文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整体设计理念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设计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更新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理念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侧重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立足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四项原则。作为一门集幼儿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教育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自身综合性的优势和亮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选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在安排学生动脑动手活动(如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幼儿游戏活动创编规则和形式、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儿童歌曲舞蹈视频化、儿童文学创编故事化、手工教具制作卡通化)、幼儿园教学实践模拟演练(如模拟幼儿课堂、故事角色扮演)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做好教育与“生产”的对接,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将其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具备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精神,勤奋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将其知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规律、方法以及育儿知识等。在能力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的育儿能力;优秀的学前教学、管理、教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可以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设计组织幼儿教学和游戏活动,科学评价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幼儿发展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路设计理念

1.课程内容项目化。选择对学生未来从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课程的具体内容,用综合性的项目串联、反映、优化知识,将知识、能力相互联系和衔接,做到理论、知识、能力相辅相成,用理论催生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巩固知识,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我们将课程划分为五大项目: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项目,学前教育基本要素项目,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学前教育衔接项目,幼儿教师必备技能项目。

2.任务分配具体化。在每一个项目下,具体、明确地设置任务。如:项目二——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项目,设置学前儿童观、学前教育观、幼儿教师角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等五项任务;项目三——学前教育教学项目,设置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五项任务;项目四——学前教育衔接项目,设置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衔接、与社区的合作、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三项任务;项目五——教师必备技能项目,设置教师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与幼儿、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制定教育活动方案能力、组织教育活动和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共七项任务。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主要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授课法和示范教学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衍生的案例分析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法、社会实践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及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要做到授课精练;观摩学习,善总结反思;模拟练习,多强化实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案例分析——设疑:小组讨论——讲解/模拟——指导/实践——巩固提升”,或“任务驱动实践——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讲解/示范——实践巩固”,或“观摩——重新创编——情境/角色表演——自评/他评——讲解总结——强化巩固”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效率。

4.能力培养过程化。在课程项目教学中始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游戏任务为例,教学过程由幼儿游戏概念、功能引入——游戏观察记录方法学习——自己动手设计游戏活动方案——指导小组模拟游戏活动等组成。再如,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园日程生活为例,教学过程由教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理论——观看附属幼儿园一日生活实例录像——自己写出心得感想——幼儿园实践——反思——写一份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等组成。通过项目任务的模块化、具体化,将“教学做”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每一项任务中,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5.考核评价阶段化。作为基础理论课,需保证期末书面闭卷考核60%的比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教案撰写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余40%的分值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分别占考核成绩的10%,充分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准备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实践活动等作业任务。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

教材资源包括李生兰教授的《学前教育学》,桂景宣的《学前教育概论》和黄人颂的《学前教育学》。其他课程资源主要有《幼儿游戏与表演》《儿童文学欣赏与表演》《幼儿舞蹈与创编》等。数字化资源包括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网址中的素材,国家及各省学前教育网等网站中的课程、活动视频及附属幼儿园实践教学提供的光盘案例素材。实践资源包括学院专业项目活动实训室、校内外两大综合实训基地及附属幼儿园实习资源。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思路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课程改革向深度推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参加国内外各级培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对接学生未来的幼儿园实际教学管理提供助力。

(二)推进院校教材编订改革

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已编订的精品教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儿童歌曲弹唱》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学院实际、理论教学需要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编订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教材,以项目为模块,以具体任务作为完整课程学习的过程,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幼儿园组织管理能力。

(三)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合作深度发展

一线教师进校,学生实践进园。邀请幼儿园优秀一线教师进讲堂,传授最直观、生动的教育心得和教学案例;安排学生进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前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职业化程度,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李广兴杜青芬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感恩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对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孩子来说,比起小班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有些父母在家中对孩子过于宠爱,孩子在家里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对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视。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力满足,从来不去研究是否正确与合理。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则采取暴力教育,在孩子的管教过程中,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满意的行为,父母便对其打或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的孩子,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与麻木,感恩之心就更难培养了。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当今社会,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师还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侧重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长与教师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的开发。不管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还是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偏向于书本知识的充实与拓展,而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却不加重视,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根本就从来没有涉及感恩教育,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幼儿从小就缺乏关爱他人与孝顺父母之心。

(三)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此外,社会在感恩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响着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来自家庭与幼儿园的原因以外,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但是,由于当今整个社会风气对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视,直接导致了社会关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二、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家长的言传身教感恩教育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父母自身要做到孝顺老人、关心他人,只有父母自身做到这些了,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树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从而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成长。例如,家里有老人的情况下,父母要自身做好表率,好好孝敬老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会将孝顺老人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与本能牢记在心,从而逐渐懂得感恩。

(二)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时间以外,另外的时间多半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眼中,教师的地位是很神圣的,他们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因此,在学前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去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动作。因此,教师在日程的生活与学习中,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时刻表现出关心与爱护,让孩子对教师的这种关心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学会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以活动的多样性去引导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他人,收集一些如乌鸦反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树立一种感恩意识。

(三)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要想改进当前学前教育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方式,除了确保家长正确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的表率引导作用以外,还需加强家长、幼儿园与社会的三方面的合作,从而确保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顺利实现。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只能作为他们受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毕竟幼儿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来自家庭的父母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整天面对父母的冷漠与自私,长时间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变得自私、麻木。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的都只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对孩子的感恩品德的教育却不太看重。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作用,通过三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对孩子感恩等优良品德的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教育与引导,父母在关心老人方面若是为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的话,孩子也会懂得关心老人、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在加强家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情况下,还需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将这种思想深入人心,让孩子时刻生活在充满关爱与感恩的环境之中,从而将感恩变为自己的一种本能、一种“随身携带”的优良品质,伴随自己的一路成长。

三、结语

通过关于学前教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要加强幼儿感恩教育,必须从家长、教师与社会三方面入手。只有三方面同时起作用,幼儿的感恩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相信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为改善当前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作者:赫明清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钢琴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融入创新元素,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虽然与一对一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授课形式的人数仍然有很大差别,但是与普通的大课相比学生数量较少,可以被划分为小班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错误。然而对于钢琴教学而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向教师积极演奏作业,能够使教师受到激发,扩张课程内容,当同时有多个学生存在时,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要求,无法认真分析每个作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数码钢琴集体授课,通常有二十几至三十几个学生。这种形式融入了电子产品与先进的科技,电子钢琴虽然在触感与音色方面与真实钢琴教育稍有不同,但许多附加的乐器音色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教师在具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数码教室中授课,教师可利用控制台与电脑开展全体、编组或单个学生的演奏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通过联机的麦克风及耳机进行单独对话,针对性更强;利用联机方式学生能丰富练习形式,进行重奏、合奏等;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与示范演奏时也更直观。这些都是数码钢琴课堂的优势,由于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足,各学校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资源整合,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教材,大多是使用布格缪勒、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因为该类教材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所以无法使教学要求得到满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技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探索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储备技能。许多从事该类教育的钢琴教育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专业技能课时,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技术差不多就行,执着于向学生传授新乐曲。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与学习更多乐曲相比,扎实的基本功其实重要得多,基本功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续钢琴教育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复调音乐兼顾,使学生平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音乐主调的感觉,感受伴奏和旋律的从主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复调意识,促进学生大脑左右的平衡、协调与听觉的立体结构。而且复调对位作品可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性,培养节奏感,是期实际运用键盘的牢固基础。最后应将曲目拓宽,探索新教材。钢琴库中的作品数不胜数,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类型,但是教师应重视与学前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打造独特的课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绒花》等幼儿钢琴曲或儿童练习曲,在教材中融入即兴伴奏练习、首调换调练习、简谱弹奏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重视实际运用键盘技能

学生实际运用钢琴技能的水平无法随着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长是目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是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技能,但是实际运用键盘的能力却不佳。这是因为钢琴技能课程中缺乏视奏训练,学生不具备快速协调脑、眼、手的配合的能力。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并没有能力基础,不熟悉键盘位置与乐谱等,假如没有专门锻炼及培养其视奏能力,无法促进学生自由运用键盘乐器。另外,课程中没有训练学生即兴弹奏、伴奏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钢琴。与钢琴演奏相比,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属于运用键盘的实践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基础训练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钢琴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的技术支撑,除了与一定的调性调式知识、和声知识相结合,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思维,使将以往学习的音乐素材包装为成熟的音乐,分配给给定的旋律或场景。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专业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键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对旋律风格与和声语言熟练掌握,并应用于钢琴弹奏中。学前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演奏钢琴,带领幼儿演唱,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运用键盘自弹自唱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弹奏,还必须演唱,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制定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传统的钢琴教育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演奏钢琴曲目,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虽然该考核方式与学习钢琴技能的特点相符合,但是缺乏与学前教育特点的结合,考核内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基本演奏技能,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钢琴教育基础,所以在评定演奏技能时应重视基本功的准确性、成熟度,演奏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而不仅是演奏曲目的难度,为学生留出发展钢琴技能的空间。其次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考查。例如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随机说出一个场景,“好多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鱼儿在水中游”、“小雨淅沥沥的下”等,并要求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是一种综合考查,涉及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基本音乐素养、键盘运用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的弹唱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了解其是否正在消化了学到的钢琴技能。这些合理的考核标准可以呈现出学生实际掌握钢琴技能的程度,也能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组成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音乐教育,而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钢琴技能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各项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科目进行整合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开设钢琴技能教育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有关人员应以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并与该阶段的音乐教育特点相结合,使钢琴技能教育的实施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和时间能力,为其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赵欣欣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写作

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撰写英语毕业论文,体现出在英语教育方面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论文不仅要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反映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较为正确的论述,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

1 毕业论文要求科学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个总的任务,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揭示规律。是科学的,经得起推敲的,独到见解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偏见。在论据上作者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实验或者阅读、思考。

2 毕业论文要求创见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新的知识的探求,在综合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科学研究的任务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去探索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本身又蕴涵了创见性,就是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要发现一个新的创见。

3 毕业论文要求专业性

我们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爱好选择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要离开自己的专业去写别的跨专业的。

4 毕业论文要求通俗性

尽管我们要求论文的专业性,但语言要求通俗,这样便于传播和交流。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要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减少选题的盲目性。

2 利用灵感来选题

看别人的评论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选题。在你看书、观察或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我可以深入下去。考虑选题的大小、难易度和利用自己的灵感思维来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

1 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积累材料,再有论点。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报告型论文。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

3 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

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论文提要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宇数不超过全文的5%.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到5个词提取出来。

5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规格:正文长度800-2,000单词。使用的语言:英语论文正文部分:

(1)题目大写,三号字,新时代罗马宇,大写下面可写一个附标题,4号字;

(2)作者名,5号字,班级,学号

(3)指导教师名,5号字,职称

(4)摘要:300字左右,5号字,英文一页,中文一页

(5)关键词:不能用专有名词,词与词之间空四格,不加标点符号

(6)正文:用5号字,大部分标题用5号字黑体、小部分、小小部分。大部分用罗马字,小不分用一般数字符号。

(7)参考文献(Bibliog raphy):先英文,后中文,作者名,文章名,书刊名,出版社,地点,出版年月,

6 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1)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2)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3)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四)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

学生有选择的论文内容的自由,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定。论文内容要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有新颖性。论文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实践问题的解决。论文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论据清晰、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空谈。

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艺术技能课,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学生有其特定的学习群体特点,在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评定和要求方面有所降低,学生要会写英语毕业论文,要掌握撰写方法和程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论文不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毕业证的重要条件。学前教育学生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就可以顺利毕业,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将仅作为英语学习情况的考察。笔者希望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考试与考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教学分析

1学科特点及地位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优秀课程,内容大体包括学前教育发展史、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原则、幼儿园体智德美教育、幼儿和幼儿教师、幼儿园环境、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等。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形成必备的技能;同时本门课程历来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是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之前必须要跨过的门槛,学科地位重要。

2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

尽管学科地位重要,但是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本门课教和学都易陷入困境。

(1)教师方面:教师普遍反映本门课难上,尤其是在缺乏多媒体的传统教室。原因在于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条条框框多、内容枯燥,不适宜展开。比如讲授幼儿园环境这部分内容时要讲到幼儿园环境广义概念(指幼儿园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和狭义概念(指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分类(广义、狭义物质环境及其含义,广义、狭义精神环境及其含义)、特点(教育性、可控性、安全性、参与性、生活性、探索性、交往性、可变性、支持鼓励性)、影响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面对这些概念性和规范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随便增减发挥,既不能像思想政治课那样可以通过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授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又不能像语数英等基础学科那样可以通过读写练来要求学生,学科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教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控制越来越严格,而获得教师资格证是首要条件,各省纷纷开始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保教知识和综合素质考试中教育学相关知识约占50%,远超其他考试科目。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得不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很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学生则对教师授课方式不满意,难以接受。

(2)学生方面:处于一种不愿意学而又不得不学的局面。不愿意学原因在于教材内容枯燥无味,要求死记硬背,缺乏实践性,加上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照本宣科,缺少趣味性;但是因为有教师资格考试的现实压力,学生又被逼学,陷于两难局面。为了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死记硬背基本上成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唯一方法,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记忆,面对大量需要机械记忆的概念、原则、规章制度、思想理论等内容,学生感到压力大,有的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对他们提出要求时往往感到茫然。例如学前教育史这部分讲到了中外近代以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洛克、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皮亚杰等幼儿教育专家的思想流派,内容多且分散凌乱、晦涩难懂、理论性强、各种思想相互干扰,学生记忆有较大困难。

3解决途径

为摆脱教学困境,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1)由于本学科专业性较强,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具备精深的学前教育学专业知识。首先,教师应是专业出身,该学科教学不适宜由非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博的教育学专业基础,不但要精通学前教育学领域知识,对整个教育学领域包括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都应有所掌握,和学前教育学融会贯通为一个体系,形成教育学基本的客观、简洁、明了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其次,熟悉不同版本的教材,吸取多家观点,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例如儿童观的演变这部分,不同版本教材的阐述是不一样的:朱宗顺版本将其分为古代儿童观、近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每个阶段都列举了一些著名教育家的儿童观点,但作者并没有做出相应概括总结,内容详实却显得比较杂乱;卫晓东版本不分发展阶段做了总体概括,包括:儿童是“白板”、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花草树木”、儿童是“有罪的”、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但没有说明这些思想出于哪位教育家、哪个国家;柳阳辉版本则将儿童观分为:被压抑的儿童观时期——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有罪的”;发现儿童的时期——儿童是“白板”、儿童是“成长的植物”、卢梭的“自然论”;儿童中心论时期——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不但作了分析,还具体阐述了每种儿童观的由来。通过这三种版本教材的比较,教师在就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课堂上就可根据需要适当取舍补充。再次,博览学前教育学基础研究方面的专著,具备必要的研究技能,多写论文,不断丰富充实专业基础,成为专家型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是教材是针对学生编写的,内容全面但是不够专业、精深,专业教师只掌握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完成教学常规工作之外还要搞教学研究,多读书,多钻研,拓宽专业基础。例如,教材上列举了近代以来中外幼儿教育家的思想,是概括的,甚至是不全面的,作为教师就要学习掌握专门的幼儿教育发展历史,把握其发展脉络,补教材所不足,体现出专业性。沈阳师范大学刘彦华编著的《中国学前教育史》一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外国儿童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末学前教育发展概况、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历程等,还专门介绍了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等一批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阐述得就比教材更详细。类似的专著内容精深、专业性强、研究范畴狭窄,不适合做教材,但是对于教师丰富专业知识是有益的,应多读多学。

(2)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学生通过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为首要要求,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按照考试大纲,将保教知识和综合素质考试涉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归纳总结出来,要求学生背诵记忆,适当对学生施加压力,适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简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原则和基本方法,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上的基本观点和要求,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原则与方法,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儿童观,教师观,教师权利和义务等。布置课后作业,要求书面完成,认真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结束以后,则以学生做试题强化为主,以增强应试能力,教师应多方筹集足够数量且保证质量的试题,以考试或者练习的方式要求学生,教师再做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照本宣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材知识灵活地呈现给学生,配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图表、影音等,以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掌握多媒体制作的相关技术,力求丰富多彩;无多媒体的教室,教师要努力避免易招致学生反感的照本宣科之课堂教学大忌,立足于教材又不依赖教材,专业化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意知识拓展,不要局限于书本,适当增加教材上不具备的知识,敢于阐述不同观点,敢于纠正教材上不准确的知识,扩大学生视野,避免课堂沉闷局面的出现。开展案例教学,适时补充典型、鲜活的案例,通过案例来阐明理论,给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多读反映幼儿园一线教学实践方面的专著,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在讲授入园注意事项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接待幼儿入园时会犯的错误:敷衍家长、忽视幼儿主动问好、问候形式单一、不作记录、忽视晨间检查、轻情感交流等;讲授幼儿园教学活动时候补充一些幼儿教师活动准备不足、不敢逾越教材、忽视幼儿兴趣、一言堂、否定性地评价幼儿、靠“镇压”维持课堂纪律、不当分组等错误,适当辅之以具体事例,生动形象,具有针对性,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

改变讲授作为唯一的教学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活动教学,如讨论、模拟情境、参观、教学设计等。例如,在学完幼儿园备课评课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试教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份完整的课堂设计,选择写得好的学生示范演练,教师指点,将书本理论运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也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教学;在学习设计幼儿园区域与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在讲授完必要的理论之后,布置学生按照活动设计的框架“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亲自设计一场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地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完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或示范,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参观,与幼儿园教师建立联系机制,将教材理论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相对比,找出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所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克服了闭门造车式教学的不足,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以提高。

作者:胡庆华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系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从注重教师教育的外部因素如教学环境、政策因素等转移到教师教育的内部因素,即教师本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发展上,即自我专业成长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师范教学模式由于能够“通过集中精力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分析、评估、或者改变教育意义、教育目的、教育信仰、教育决策、教育行动或者教育产品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的内部知识,提升反思能力,因而日益成为教师教学专业化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教育原则。

关键词:反思能力;实践;参与式学习;建构主义

有关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研究者的分析主要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是教师教育机构转型视角,分析我国自中等师范院校升格后,在新的两级师范教育体系内教师培养的不足与缺陷;二是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视角,将师范生培养与教育培养模式联系起来,探讨制约师范生胜任教学岗位的因素。

(一)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从教师教育机构转型视角出发,研究者认为当前教师培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源素质下滑严重;

2.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陈旧、封闭(李尚卫等,2009),没有地方特色,偏重学术性,实践环节偏弱(苏春景等,2010)。从教师培养的学段来看,小学与幼儿教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更为严峻。有研究者认为(彭小奇等2011),除生源质量下降之外,小学与幼儿教师培养还遇到了学生可塑性和培养潜质不足,培养模式不适应小学教育要求的突出问题,甚至于出现“高师毕业生站不稳三尺讲台”的情况。就其原因的分析而言,研究者认为(李尚卫,2009;阮成武,2008),随着我国传统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向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型,原有的教师教育、特别是面向农村培养教师的职能被削弱的“去师范化”演进。并且,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升格,中等师范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性优势并未转化到高等教育层次的教师培养当中,再加上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福利收入等方面差强人意,部分地方师范院校或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次,在转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培养机构盲目追求综合化、研究型,缺乏服务于基础教育需求的意识,没有投入精力和资源去了解幼儿园教育需求,探索培养教师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导致课程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毕业生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面对此现状,笔者尝试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尝试来改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1.突出实践性,实行模块化教学针对实践环节薄弱的状况,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大专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学前教育学》课程构建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现为“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两大模块。两大部分指在每一个模块中均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内容。第一大模块指:专业理论学科教学模块。如理论学习内容包含学前教育历史、目标、任务、等内容,与其相对应的实践学习内容则为与之理论相对应的实践技能。模块二的内容主要指通过课外社团活动进行的非正式学习,如:通过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评比,真正调动起学社国内参与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

2.突出参与性,项目化教学教材部分共有十二章,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将其分为六大主题13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有效性。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项目研讨,开展研究性学习,凸显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非正式学习以小组报告、小型研究的形式,重在提升合作能力和反思意识。探索实践———讨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为依托,将周教育见习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将课外活动与学校教学技能大赛相结合,同时结合本专业周见习活动(20学时)或者隔周半天下园开展专题性研究,使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更为扎实。另外学生思维模式僵化不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仍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反思是形成实践性知识的过程。舍恩主张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过程(赵明仁,2009)。教学反思以发现问题为起点,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调试,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陈向明,2010)。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法的角度来讲,师范生通过教学反思将已有的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更新其思想观念、丰富其知识结构,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从而有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陈薇,2012)。因此,从实践与参与的角度去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组合,将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一定反思意识和参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师范生,这也就立于将实践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融合,真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作者:郝少毅 单位:河南省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目前,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导致学前专业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培养的幼师人才难以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创新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优秀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她们将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开放教育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乐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1.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具体做法:(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周迅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

一、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觉得学前教育这门课程比较难,特别是在没有配备多媒体等此类辅助教学设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仅条条框框的概念多,内容也非常枯燥,对于这些具备很强规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不适宜横向及纵向地展开教学。此外,随着幼教地位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确保其获取相应的工作资格,不得不要求该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极易陷入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境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学生处在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他们自身不愿意学,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学。不愿意学是因为课堂缺乏趣味,内容枯燥无味;不得不去学则是因为不学就不能应付教师资格考试,不考试就解决不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这种学习境况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茫然。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具体来讲,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任。首先,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扎实广泛的教育学基础,涉猎并掌握教育学领域内的各类学科知识。其次,专业教师要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观点及内容进行掌握,进而在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最后,专业教师要博览该专业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做到多读多写。

2.调整教学与教师资格考试的关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幼教资格,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重点归纳总结考试涉及的各方面考查点,并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给学生适度地加压。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认真进行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布置试题来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其应试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试题的讲解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学科,面对教学困境,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作者:高明 单位:黑龙江省富裕县教师进修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摘要: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优秀课程———学前教育学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片面,笔者尝试在这些方面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改革,以期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优秀课程,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特别体现在教学内容空泛,无法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实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片面,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了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指引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难点是: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改革

为改变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空泛枯燥,体现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紧跟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我们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开发课程体系”这一先进理念,与多家幼教集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体现真实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岗位为载体,我们将行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之下,我们按照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学习情境,以幼教机构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学习任务。为更好地体现项目引领,任务导向教学,我们对课程重新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下是我们对进行改革后的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对话。提问者:作为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您认为教学内容改革之后,您有什么感受和变化?教师代表:改革之前,我们备课时要准备大量理论材料和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以后发现学生并不爱听,老师费了很大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现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转换为学生,老师给学生呈现情境任务,请学生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不再拘泥于课堂上固定的知识点,不再抱着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而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能力有没有提升,因而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更多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也更愿意亲近我们。另外,还有感触颇深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教学内容环节上加入了对时下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评价,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要紧跟时代,更新幼儿教育理念,关注学前教育实践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问者:教学内容改革后,对你们学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学生代表:之前上课就是老师讲,我们听,满堂灌,刚开始我们还听的比较认真,但是一会儿我们学生就开始睡觉,玩手机,做小动作,一节课下来感觉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学会,也不知道幼儿园教学是什么样子。现在老师让我们进行实践演练,结合多媒体课件,我们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和教学状态,明确了自己将来如果从事学前教育方面的工作所欠缺的能力和素质,因而我们喜欢在动手练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现在我们上课没有一个在睡觉、玩手机的了,都特别认真,也特别喜欢上这个课。另外,一些幼教专家也经常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幼儿园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初步了解了各幼教机构的企业文化和教育理念,为我们的就业做了很多有益的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对我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看,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教学态度良好,课前备课花很多的时间,花大量的时间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找课外相关资料,但所准备的大多是教学内容,而对学生的考虑较少,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提升,需要教师深刻的思考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手段都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自然会每况愈下。学生本来学习的能力较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雪上加霜,再者,大学是专业教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更困难,这更加加剧了学生的学习无助感。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为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一改过去的单一课堂讲授法,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现场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和一致。我们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新的教学方法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普遍期望宽松自由、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更喜欢鲜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自由发言、亲身体验,在现场实训演练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得到了实践技能的提升。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由之前的学习的被动者转为学习的主人。另外,确定教改方案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更愿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及满意度很高;我们对学生也进行了教改实验,随机抽取一位任课教师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教改方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研究结果验证了教改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比之前更加端正,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见习实训中表现地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一点改革的成效,作为教师一员,我们深感欣慰。

3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过去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无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要增加过程性考核。因而,我们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式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考核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能力训练成绩、幼儿园见习成绩组成。平时成绩1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学习素养,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讨论及表现和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能力训练成绩20%主要考核学生自我展示能力、文字撰写能力、能力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其中,对于研究项目成果要求每个学生交一份作业:小组评价后的纸质作业及电子稿。幼儿园见习成绩30%主要通过见习观察、见习评定考核学生。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40%,在考试内容安排上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兼顾职业技能,将模拟实做、课题实践等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以避免单纯理论考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不足。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实践技能得到提升,而不是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感觉自己什么收获都没有。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再害怕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变得更有自信,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和把握。这也是我们的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和期望所在。

作者:巩玉娜 李娟 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生钢琴的即兴伴奏能力

一、关于理论学习和钢琴技巧提升

在阐述学前教育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训练之前,其实更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一个层面就是加强理论上的学习,另一个方面就是钢琴基本技巧的提升。

(一)基础理论的学习

由于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局限,学前教育学生所接触的音乐教学课程,没有办法像专业音乐院校一样的完整,有系统性的音乐课程理论学习。基本上除了有一些比较固定的乐理课之外,关于和声课程、作品分析等课程都并没有存在,所以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有限,常常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建议加大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学习,适当的调整教学的进度,加深理论知识的更早介入,比如即兴伴奏的理论教学更提前一些,自然为后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情况,但是通过将诸多理论知识融合的教学办法,或许可以更好地弥补理论知识上的缺失。

(二)提高钢琴弹奏技巧

对于没有太多钢琴演奏基础的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尽快的提高钢琴弹奏的技巧,那么就一定需要循序渐进的安排学习进度,科学的设立训练科目。在进行提高钢琴弹奏技巧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一定要考量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更全面。综合趣味性、针对性和技术性等因素,并注意难度、技巧、风格和类型的搭配。在这样的一个以提高钢琴弹奏技巧的,课程建立之后,会存在着以下诸多的优势:可以循序渐进的提高能力,保证进度的合理性。可以按照全音符、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顺序进行教学,由简入繁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相关知识;内容和技术更加全面,设计更多的作曲家、流派、技术类型、风格和朝代内容,可以避免“盲人摸象”现象的发生;专业性更加凸显,课程全部围绕学前教育专业,那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通过学生的自学到渐渐的与实践结合,可以更好的奠定坚实工作基础;综合前三点优势,配合更好的教材选择与伴奏型音乐典型加入,可以让整个教学课程体系更加有实用性。综上所述,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甚至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钢琴弹奏技巧。

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和实践

(一)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方法诸多,首先可以通过借鉴多个正谱伴奏的方式进行。所谓正谱伴奏,其实就是作曲家所精心构思创作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精湛的表现手法,其作品中的某些旋律和伴奏有着相同重要性的地位。比如舒曼、舒伯特和沃尔夫等歌曲大师的经典伴奏作品,都是可以值得借鉴的正谱伴奏。更多的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深入的研究这些经典作品,往往可以从中收获更多的经验,在伴奏的时候增强弹奏熟练性,并找出一些音乐属性上的联系和规律。在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便可以在演奏者的内心形成诸多丰富的配套内容,增强即兴发挥的能力。其次要多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音乐文化教学曲目,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作品的时代性特色,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提升艺术审美能力。更要善于总结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助于熟练相关能力,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最后还需要精讲理论,多动手参与实践。相对来说,伴奏主要以和声为基础,如果缺乏这种组织形式,就很难突破伴奏技巧上的训练优秀。所以要更多的注重实践性和配套性,基础训练要和编配结合,作曲知识要与即兴弹奏相结合,鼓励更多的参与实践。

(二)即兴伴奏实践

实践的具体办法,就是要加强教学实践,同时还要反复的进行实践。即兴伴奏在反复的实践当中,可以强化学生的意识,增加熟练性,并开拓思维和眼界;而通过教学实践的进行,可以增强实践和理论的粘合性,增加更多的即兴伴奏经验,进而提升能力。

作者:杨志东 单位:新疆昌吉学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研究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面临严峻挑战

学前教育学教材版本较多,估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教材出现,但是目前大多数教材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这些教材一是强调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重心在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框架,而不关注未来的幼儿教师到底应该知道什么,学些什么。二是教材的教条主义倾向严重,基本是沿用普通教育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事实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会关注学前教育学是否应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而是关注学前教育学究竟是什么,它和中小学教育不同之处何在,独特性在哪里。学前教育学应该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学。

2教学范式急需改革

独白式教学是目前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主导范式,在独白式教学范式中,师生之间是非民主的对立关系,教师成为传递知识的专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是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关注课程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去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教材、幼儿等建立对话式关系等。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3考核评价标准单一

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并对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把握不足,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的理论性而忽略其实践性,教学评价基本沿用多来年的考核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期末成绩,再加上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课程考试以知识点为主,大多数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应付,学生只凭记忆就可取得高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已经成为教学的生动写照,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学前教育学相关知识。这种考核方式急需改革,否则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完善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1课程开设需经过必要的调研和论证

学前教育专业优秀课程的开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广泛收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这些要求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转换成优秀技能,再根据优秀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明确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开设的课程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一致,避免所开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把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要积极从幼儿园实际需要出发开发课程,紧紧围绕“学生毕业后可适应哪些工作岗位”、“幼儿教师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等重点问题开展调查,以此为据构建课程体,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2关注幼儿园发展动向,更新课程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要推陈出新,任课教师要充分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所编写的学前教育学教材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幼儿园教改新动向,对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革新,不拘泥于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跳出原有的课程框架。教师也可以编写补充教材或是以活页补充讲义的形式,把最新的知识充实到课程教学中,特别是丰富的家庭教育学相关内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能再自我陶醉于现有的学前教育学教科书体系,不能再迷恋学科体系的完美光环,而应与时俱进,转换思维方式,超越单一课程逻辑的局限,对传统学前教育学教材进行变革,让课程内容具有鲜活性、情境性、有效性、实用性。将以往教科书的宣言式风格转换成对话式,对教科书和教学计划重新设定,既要考虑教师教的空间,也要考虑学生学的空间。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过程中就要把“主题活动”模式贯穿其中,让学生从学习之初就真实地接触到幼儿园教学情境。着眼点要放在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备的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不再局限于自身逻辑的科学化追求,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

3变革学前教育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引入幼儿园活动模式,改革幼儿园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分科教学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目前幼儿园以“主题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延长实践教学活动时间,丰富教学实践方式。要按照职业工作岗位所对应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基本的原则,增加学生实践实训课程的内容与比重,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中提升”。一是统一安排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管理与指导,通过改革教育实习过程、指导方法、评价指标和考核方式等,提高教育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以完成幼儿教师工作任务为驱动,在课堂内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训活动,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情境体验法、片段模拟练习法、试讲评价法等多种形式(包含教育活动设计、说课、研讨、相关的教育材料制作等内容)。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其“直观感性、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重要功能。

4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大力推行过程性考核

一是改变学生成绩的评定办法,强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应适当增加学前教育学课堂考核和课后作业的评价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作业、教育实践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讨论以及平时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应作为课程评价指标。二是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舞蹈、音乐剧、玩教具制作,开展美工、故事演讲等实践技能比赛,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项目完成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要改变教育实习的评价方法。例如,增加评价环节,变目前的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准备、中间过程及结果均进行评价,从而对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改变评价主体,变过去指导教师的单一主体评价为多主体评价,除高职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评价外,将同学互评和本人自评也纳入评价范围,从而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一是组建由高职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连接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学观摩、幼儿园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既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机会,又丰富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着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重在建设、形成梯队”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吸纳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指导,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和横向研讨,开发校企合作和行业技术服务,实现校、园互动,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改实践,培养青年骨干,推动课程团队教师的成长。

三、总结

总之,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可以加强高职教师和幼教一线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方形成实践指导合力,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明廷华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班主任在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并具有优良的幼师道德修养。其次,要具有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业素养。本文探讨了班主任在提升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中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班主任专业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由此看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输出是对这一根本之根本的一种保证。近年来,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并具有优良的幼师道德修养。其次,要具有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主要指该专业的人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实践方面的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其未来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需的专业素养内涵也更为丰富,综合国内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的研究,并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可将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定义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须具备的专业理念、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集合。在未来,幼儿教师须具备的条件将更为严格,因此,专业素养必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优秀竞争力,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推进和引导。

一、班主任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中的优势作用

1.班主任能快速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

现阶段,职业教育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临沂技师学院自2013年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希望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成为辐射区域内学前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整个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水平。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范围广泛,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大多通过家长或教师的简单介绍,其中一些家长受到“上技校只为毕业找到工作”思想的影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操作轻松,特别适合女生,便让孩子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这导致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内涵的认识普遍缺失。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前教育就是教幼儿声乐、美术和舞蹈,无须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刻苦的技能训练,这些误区导致很多学生的选择过于盲目,而在真正进行专业学习后才发现自身的欠缺。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教师,能够以更适合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树立对学科专业的认识,并纠正学生的厌学态度。

2.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提升专业知识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面临着提升学历和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多,有学历提升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等。然而,临沂技师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过人文社科、法律法规、自然科学等通识知识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而通识知识是幼师考核所包含的内容。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4—16岁,作为“95后”,他们个性张扬,情感丰富,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因为缺乏自控能力、成绩差等原因,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望,经常产生茫然、不安、苦闷的情绪,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单纯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是相对困难的,而班主任在课堂之外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较多,在扩展学生专业知识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3.班主任的师德魅力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观念培养不可轻视。德育教育不仅要融入课堂,更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塑造。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同时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对于师德的认识多受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影响。例如,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来自问题家庭,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学生极易产生自我封闭等负面情绪,他们渴望教师的关怀,但又容易因为脆弱、敏感而与教师对立。教师对此类学生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另外,班主任能够通过观察学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对学生面临的生活、家庭和学习上的压力进行疏导,这也十分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班主任的优秀调度作用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既有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口语、舞蹈、美术、声乐等专业技能。新生在入学之初大都不具备任何专业技能,加之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地区,缺乏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极易产生厌学、自卑等负面情绪。班级各类活动的调度和安排容易出现技能高的学生扎堆、技能弱的学生旁观的现象。此时,班主任的优秀调度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鼓励技能中等学生和开展不同层次的班内活动,促进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能力锻炼和提升,使掌握技能得较慢的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逐步提高。

二、班主任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提高的工作方法

1.巧用人生规划课,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

拥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更好的成绩。新生入学伊始,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学习该专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开端,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开设人生规划课,向学生讲明专业发展方向并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人生规划书。规划书中应阐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专业特长、优劣势分析、个人分析和未来职业规划,班主任可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扩展,例如早教机构、亲子园、培训机构、幼教传媒等幼教单位,也应鼓励部分学生成为非幼教类人才,成为创业者或其他门类的工作人员,并树立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正确认识。通过制订人生规划,不仅可以使学生重新对所学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树立了长期的奋斗目标。同时,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人生规划,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明确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学历提升打算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更高,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班主任可以适当提高对他们的专业要求,多锻炼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其继续深造,使其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而对没有学历提升打算且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的学生,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不热爱学前教育的原因,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推动班主任管理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

2.利用网络和图书建立线上和线下双向专业知识补充体系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信息获取途径。对班主任工作来讲,网络不是“雷区”而应是一片知识阵地,学生不是被有效的信息占用就是被无用的信息占用。因此,班主任要及时开设自己的微信平台或班级讨论群,适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分享有用的信息,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线也能学习,在家也可讨论。针对网络带来的弊端,班主任可定期组织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宣传,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尽可能防范不良信息进入学生的网络生活中。线上信息多为短小的咨询,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是远远不够的,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便是弥补这一不足的重要途径。班级图书可采用学生捐赠和班费购买的形式进行补充,每周设立固定的阅读时间以督促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通过建立线上和线下专业知识补充体系,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展现高尚人格,引导学生尊重教师

作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群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外界带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对其师德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管理优秀的班主任必需时刻展现出高尚的人格,以此引导学生尊重教师及其未来从事的职业。首先,班主任要有优良的师德,正直无私,以身示教。其次,班主任在语言上要大方得体,多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使学生逐渐热爱幼师职业,从而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视。最后,班主任对待班级事务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班主任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热情澎湃、攻坚克难,将有助于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形成认真的态度。

4.利用层级活动和兴趣小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心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一些农村学生认为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于城市,也未经过任何艺术培训,技能等自然要比城市学生差。这其实是一种主观观念的误导,班主任应该帮助这类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有针对性地提高其专业素养。首先,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要多组织开展班内活动,例如舞蹈竞赛、音乐沙龙等,并降低班级活动的选拔限制,让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也积极参加班内活动,选拔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参加院系活动。其次,班主任要逐渐淡化“优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艺术技能”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才是优秀幼儿教师必需的,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最后,针对农村学生通识知识面较窄的现状,教师要为学生创编活动积极创设条件,设立以帮扶为主的兴趣小组,调动大家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提高。

三、小结

幼儿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幼儿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学习经历。因此,笔者学校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的提升。而班主任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优秀引导作用。本文主要结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现状,探讨了班主任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中的作用和工作方法,以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提高幼儿教师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班主任应当探索和调整的方面还有很多,班级管理的探索之路还很长。

作者:陈洪琪 单位:临沂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