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建筑设备论文

建筑设备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4 04:29:43

建筑设备论文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安装机电工程论文

一、安装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

1.1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质量观感较差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有些业主过分追求建筑的外观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安装技术的不完善导致一些高档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并且还影响了一些正常设备的使用[1]。

1.2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噪音较大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噪音污染占城市污染的比重增加,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很多地方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对噪音有着更高控制要求的地方都公布了相应的噪音污染管理条例。但是却发现这些建筑中的噪音污染最大的污染源是建筑工程的机电设备,而使这些机电设备产生噪音是由于在安装时,没有将其调节在平衡稳定的状态,导致设备的运行失衡从而产生噪音。所以安装人员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安装技术实际应用的改进措施

2.1加强质量意识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在分工时要明确,使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控制安装时的产品质量,还要在安装的过程中应有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测量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的基准线、和标高线以及吊顶线等的正确与否,并以此作为机电设备产品安装的基准线。

2.2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在综合的布置和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时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和电气线槽以及照明等设计图纸[2]。例如为了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那么电气线槽安装的位置就尽量不要居中。

2.3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

安装人员在安装风口、电灯开关及浴室喷头等机电产品时,要尽量用专业的工具安装,不要把机电产品的表面破坏。在安装完成后,机电产品要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可行的保护方法,保交给业主的机电产品是完好的。

2.4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都有其规定的作业方式和安装顺序,不能为了快速的安装而颠倒顺序。

2.5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人员素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控制人员分为现场安装人员和安装质量控制人员。对于安于现场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悉安装的知识和安装标准,拥有与此有关的素质。安装作业人员可以分为电气人员和机械人员,电气人员主要负责电气的连接部位,对于设备的供电电路必须按照规定连接好,并且在连接好电路后对设备进行试转运行。机械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安装机械部分,对于各种的机械都要按照产品的规定进行安装,不可调换或减少。现场安装人员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试的步骤。

2.6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在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吸音的处理,对于安装在整个楼层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的设备都增加消音器的设备。在设备的布局上,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地方,减少震动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7优化工艺

对于现代施工作业影响较大的是施工工艺,因为施工工艺可以保障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提升,使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发展[3]。所以,企业在管理时就应该优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对于好的施工技术进行完善,而且在施工时,施工的程序要按照先处理难的,再进行容易的;在施工作业时,也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将各个机电设备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安装流程的完成。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需要按照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制定合理化的处理方案,保证机电设备运行达到理想效果。

2.8验收过程

在工程完成施工并进行验收时,施工承包单位要再次的进行自我的审评和自我的检查,然后在向项目监管部门提交完工报告和完工验收单。经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的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后,提出相关意见后,及时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着建筑的发展方向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导致机电工程在建筑的施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正常运行,在进行建筑机电工程的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和优质的原则,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保证机电设备质量和美观两者兼顾,减少机电设备的噪音污染,提升建筑机电设备的使用质量。

作者:杨光奇 单位:云南艺峰装饰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论文

1信息化系统构架

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最大化地实现了建筑设备实时监控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有效实现了对建筑设备的综合管理。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体系以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以及人工录入内容为其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对两者的集成交互,减少了多余的转换和接口,最大化地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全面位地实现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维修及管理。

2信息化系统功能

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建筑设备的信息基础之上的。其对建筑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即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以及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每个管理模块又分别针对不同的内容详细进行管理控制。

(1)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分为设备基础信息和故障报警信息两项内容。设备基础信息主要是采取编码的方式,对建筑设备的各项特征数据,如设备的型号、设备出厂的批次、设备类别以及设备的安装技术、使用部门、相关图纸及建筑设备的各种配件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更加方便在多种条件下对设备的有效查询和管理。故障报警信息是系统通过自动的方式或者通过手动操作生成建筑设备运营过程中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事故类别、设备故障的原因及其类别、故障的等级等数据,从而更好地对建筑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2)设备运营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可以分为实时数据与统计和设备诊断维护两项内容。建筑设备的实时数据与统计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实现的。通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建筑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实时数据,如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转速、温度、电流、压力、电压、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设备的累计动作次数等,还能对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次数等进行统计,这样就能全方位地、及时有效地对建筑设备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等,防止设备故障造成损失。

(3)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文档报表管理模块可以分为文档管理、统计报表和计划任务三项内容。文档管理主要是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统一分类管理的方式,将建筑设备相关的操作手册和相关的管理规定等资料进行统一的分门别类,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通过对设备的各项性能(如设备的维修情况、设备的运行时间、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统计,通过多种方法的统计分析,生成相关的统计报表,更能使设备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建筑设备信息化系统还能生成相关的维护计划任务。

(4)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分为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三项内容。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能够对设备的管理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和类别、管理权限等分别进行设定和管理,系统还能够将用户的各种操作生成记录,通过操作的相关日志能够随时了解以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情况。

3结语

随着各种高速化、集成化、精密化的建筑设备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企业对建筑设备的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作者:徐家良 单位: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科技技术结合的产物,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相结合,达到自动检测和优化控制建筑和建筑设备的目的,同时还能对智能建筑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实现智能控制与管理建筑设备的要求。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满足了用户对建筑物监控管理需求,让智能建筑拥有安全、舒适、高效、环保等特点。本文主要从智能建筑自动监控系统探讨,构建能够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框架。

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总体构建框架

1.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图1)

1.2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

简要介绍上图为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六个子系统(照明、供配电、冷热源、空调、给排水、电梯)的监控,并可控制其运行。由中央控制器统一全分布式控制运行,但由于每个子系统都由路由器分开,所以也可独立运行,控制系统涉及智能建筑各个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可实现高检测功能。

1.3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1.3.1供配电系统

主要功能为智能建筑提供电力。楼层配电设备分布在各楼层,交配电设备一般放置在建筑底层。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配电电源、每个电源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各楼层交配电设备电源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发生故障会产生警报并记录故障数据。

1.3.2照明系统

主要功能是为智能建筑照明。其设备建设于建筑物的各个平面上,方便实现各角度全方位照明。照明监控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照明分为公共照明部分,通过监控可根据室外照度值设定开关时间,也可通过更改程序实现不同照明灯具的启动时间。室内照明监控可通过监控数据,采用总线控制方式,设定程序对不同场景开启不同的照度。

1.3.3冷热源系统

为智能建筑供给冷源和热源,其噪音较大,设备一般置于建筑底层地下室内。通过对冷热源系统运行数据和冷热源供给量的监控和分析,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季节冷热源供给量和供给时间。

1.3.4空调系统

保障智能建筑的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空调设备一般置于各楼层高处位置,地下室也可以配置。控制子系统主要对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工作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和设定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和运行时间。同时监测子系统还具备空调漏水监视功能,可有效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漏水监测和控制。

1.3.5给排水系统

既能为智能建筑提供水源,又能排除建筑产生的污水,排水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建筑顶层,也可设置在楼宇夹层位置。监控系统可监控水泵的工作状态,并对水池的液位随时检测,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水池液位异常时,子监控系统就会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故障数据记录反馈,自动显示故障发生区域和故障详细情况。1.3.6电梯系统是为高层建筑提供上下交通的便利系统,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的垂直竖井内。电梯监控子系统主要实现对电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电梯启动、停止、方向等,动态显示出电梯实时状况,一旦发生故障,监控系统会对电梯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自动报警并显示故障地点、状态、时间等信息,并将故障记录记忆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2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素

2.1各监控子系统控制功能参数明细

将上文中所述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统计和汇总,确认各子系统监控点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将子系统的监控点设置类型、数量、相关设备、安装需求、使用地点等详细列出,并备份保留。依据各子监控系统技术和系统设备实际特点,以系统高效性、可靠性、实用性为前提,以满足子系统功能需求为标准,以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节能环保为优秀,以建筑设备维护保养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为主要指标,详细将设备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参数、控制参数、技术参数列出并进行归档,为日后整体系统搭建安装提供依据。

2.2监控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确定

按照监控系统被控设备的控制标准和监控点数量,结合安装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控制点进行设置和筛选,设计出被控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控制区域内部的监控点分布图,并根据实际要求确定选择现场控制器。除了现场控制器,还要确定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使用标准,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对被监控设备现场数据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可监测设备状态和数据变化,执行器对此进行分析和反馈,可以说两者在自动监控系统中属于优秀构件。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对关键设备要采用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智能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非关键设备上可以采用传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此可减少成本,降低整个系统造价。

2.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网络构建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整体网络构建如上图2所示,建筑设备LON现场总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实意义上实现了分布式监控。此系统不同类型的控制器节点都具备高智能化特性和网络通讯能力。由于控制器各节点具备通讯能力,能够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实现相互通讯功能,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系统中的控制机构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总线现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自动化监控任务,两者可实现控制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支持

智能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构建必须有硬件支持,在硬件方面,主要选用以下器件:中央监控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优秀部分,处理子系统反馈的综合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监控显示屏(将监控图像实时显示,便于观察和分析故障状况);键盘(更改程序或设定程序,典型的输入设备);鼠标(输入设备);不间断电源(为监控中央系统和子系统供电,保障监控系统不间断运行,保证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网络路由器(中继器、桥接器、配置型路由器等联合使用,实现网络分布);控制总线(无屏蔽双绞线、控制总线LON);控制节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2.5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支持

建筑设备自动化中央监控器软件功能具备操作级别和身份识别管理功能。软件系统采用8位通行字进行鉴别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实现权限设置,只允许有权限操作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浏览,并对访问者身份信息、访问时间、访问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录,且具备交互式菜单,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数据目录,节省操作时间,便于高效作业;中央控制系统设计还具备逻辑格式数据显示功能,可描述短语、数值、单位等数据,对不正常数据报警显示;具有高效数据分离终端,控制特定数据在特定端口运行,只允许一个操作人员或打印机进行处理;具备特殊指令操作功能,响应命令,逻辑显示并进行标识。

3结束语

本文就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框架构建进行了探讨,监控系统的构建和安装是智能建筑实现整体智能化的基础部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会进一步提升,带动建筑向高科技方向进一步发展。

作者:纪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技术创新论文

一、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技术范围广

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我们按照合格证和说明书,对设备、材料、零配件,检查其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清点核对并将开箱记录存档。

对存在缺陷设备、损坏和锈蚀,转动不灵活阻滞、卡住现象及异常声音的限期清运出场,进行更换。如对给水设备安装,首先根据设计管道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再次控制机组位置,纵横排列形式,使管线最短,弯头最少,便于连接的安装方案。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电梯和消防的联动需倍加注意,设备安装要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

1.用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管控

设备基础施工前,按基础施工图放线,经综合校对合格后再施工,全程跟踪检查,控制设备安装施工,重点是满足施工验收规范和安全运行要求。如对电气设备柜内的线路进行划分,画图示范,横平竖直,安装前拉线、找偏、定位,取得了很好的质量效果。对于设备箱体的开孔,先划线,后钻孔,开孔位正确,光洁平整美观。设备就位稳装后,经复测合格再固定。线路交错部位,进行梳理绑扎,保障安全规范,都是较好的技术措施应用。

设备装配根据设计,不以土建的结构尺寸定位,而是根据墙体尺寸和器具尺寸定位划线,并用油漆标示。如灯座的大小要完全遮挡墙面,否则,要更换灯具或加大木台。在放线定位中,严禁凭目测施工,成排器具更是如此,如成排吊链灯的灯链在安装时捋顺直,避免搭扭杂乱无章。提高设备安装质量,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同时可保障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碳排放。

2.桥架线缆安装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点需做重点分析。控制桥架内导线总截面(包括保护层)在内截面的20%(控制、信号等小于50%),检修方便安全可靠。采取防止导线移位措施,对垂直、倾斜线槽内的线缆进行绑扎,并用塑料卡环固定。防止破损线缆,箱体与线管采用护口连接,考虑温度对线缆松紧度的影响,在箱盒内的导线接头,多芯线搪锡,线鼻子与线径配套,放置线缆松紧适度,既保障安全,又便于检修。

安全防火技术,对穿过墙体、竖井、楼板处电缆、母线及桥架,采用防火隔板或防火材料封堵。线缆桥架连接,用垫圈加防松螺帽固定,电缆终端加电缆头套,采用合适的分级配合措施。

3.消除安全隐患技术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技术,对设备绝缘外壳进行破损检测,确保不漏电。如照明灯头相线接中心端子上,零线接螺纹端子上。灯具重量大于1kg和3kg,采用吊链或螺栓固定。

开关、插座的安装,同室标高控制,允许的偏差在15mm之内,不同层误差在50mm内,安装在门的开启边,与墙角的距离统一,开关都应该以向下为开启。

各种开关、插座内的接地线、相线、零线接头各留10cm~15cm长的余量,严禁串联连接。接地线为绿、黄两种颜色,避免混淆。控制配电箱、开关箱导线的进出口在箱体的下底面,不在箱体的上顶、侧、后或箱门处开口进出导线。进、出线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

二、给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室内给排水管道明装时,管道沿墙、梁、柱、天花板、地板处垂直平行敷设。暗装给排水管道敷设于吊顶、技术层、管沟和竖井内,在墙内为防止剪力破坏,以竖向沟槽为主,并预留活动检修口。预留检查口的位置,考虑既要检修方便,又要舒适美观。

1.管道防渗漏技术

管道防渗漏技术,管道安装时放出坡度线,校对协调建筑物的沉降和管道标高相统一,对埋地的管道和支座,夯实软土,避免不均匀沉降引发倒坡出现。控制坡度均匀,承插口配套,连接牢固严密,用网格线控制预留套管及支架的标高、轴线和位置,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偏心等缺陷。

为穿过墙、板、基础、屋面的管道加装套管保护,并用不燃材料将套管内填塞严密,控制套管出地面高度防止从套管中渗漏,穿过屋面的做防水层和防水帽。

2.稳固管道技术

控制管道地沟及支架标高间距,符合图纸及规范的要求,是保障管道顺坡稳固的基本措施。对各种器具标高,固定件间距的控制,使立管卡件标高一致,横管卡件坡度正确,并平滑过渡。在转角、表阀管道末端的100mm处,设管卡固定,进入水箱管线“横平竖直”,长度大于500mm时或双管的用支架固定,控制支架安装稳固达标是基础,特别是架空管线,还要复核支架的稳定性,方能安全可靠,保障质量。

3.预防管道堵塞技术

先安管道后安器具的管口,特别是朝天口,选用橡皮塞子或木楔堵严管口,横向管口采用塑料管帽封堵,防止垃圾杂物进入管道设施。排水管道严格检测,确保不出现倒坡。器具安装,先清理管道内、预留口内杂物,保证管道畅通。

通球试验是确保管路畅通的检测技术,从上而下进行通水,对多层立管,在每层的检查口处,放入皮球后充气,由上部灌水进行管道渗水试验,达到不渗不堵合格后,用排水管直径3/4皮(木)球做通球试验,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球,管内注入一定水量,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

三、消防施工安装控制措施

1.控制设备质量与安装措施

控制消防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品牌,均应满足设计要求。设备进入现场,按验收制度进行验收,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泵,消防风机,电线电缆,消火栓箱,气体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材料,设备联动控制主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等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控制选用阻燃电线、耐火电线或普通电线,不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替代。控制探测器的底座安装固定,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可靠,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一致。对消防水系统,消防水泵、消火栓、报警阀组、喷淋头、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排气阀、控制阀、节流装置、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水泵接合器,控制安装标高,定位轴线、垂直、水平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安装牢固运行平稳为准。

2.消防安装质量控制

对通风管道宽度不小于1.2m时,喷头应安装在其腹面以下部位,并满足净高要求,喷头安装时,溅水盘与吊顶、门、窗、洞口或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焊接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防火阀和排烟阀(排烟口),必须符合有关消防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用不燃材料,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探测器周边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室内消火栓,栓口应朝外,阀门中心距地面1.1m,阀门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表面为100mm。管道刷漆应涂防锈底漆两道,调合漆两道。消防过滤器,需设置在有排水设施的位置,以保证过滤器的排水和拆卸滤网的方便。支、吊架不得安装在风口、阀门、检查孔及测定孔等部位。

四、电梯施工安装控制措施

按电梯的运行方式分有垂直轿厢式、水平式自动扶梯、倾斜式自动扶梯。选垂直轿厢式电梯进行讨论。电梯门坎标高既涉及安全,也涉及防水,控制安装标高,应有向外的坡向,防止用水进入电梯井道,不运行的电梯停于顶层。控制安装楼层显示器、呼唤盒线管安全牢固。

清理井道壁存留杂物,防止轿箱门门水平方向擦伤,控制电梯基座、箱接地电阻可靠。曳引轮、导向轮安装挂铅垂线,曳引机底座与基础座中间用垫片调整,使曳引轮的空载垂直度偏差在2mm以内,曳引轮与导向轮的平行度不超过1mm(在空载时)。正确调整制动电磁铁,使之能紧贴制动轮,调整松闸量限位螺钉,使制动带与制动轮工作表面间隙小于0.7mm,且四角间隙一致;调紧制动弹簧,使之达到在电梯作静载试验时,压紧力应足以克服电梯的载重;在作超载运行时,弹簧张力能使电梯可靠制动。

曳引钢丝绳安装,洗锥套内部油质杂物及应弯折的钢丝绳头,用0.5mm~1mm铅丝将钢丝绳松散根部扎紧;用绳夹固定绳头时,绳夹的规格应与钢丝绳直径配合,且夹紧程度适合,U形螺栓夹紧方向正确。曳引机、减速箱的同心度和水平度应达到合格。

确保安全钳锲块与导轨间隙符合要求;装曳引钢丝绳时,对曳引钢丝绳张紧力的调整进行严格控制,必须将曳引绳头弹簧的压紧力调至同一量化值,并用测力计将曳引绳的张力误差控制在5%以内。

导轨安装前对弯曲的导轨要先校直,用专用校轨卡板自下而上初校,导板与导轨的连接螺栓暂不拧紧,用导轨卡板精调时,逐个拧紧压板螺栓和导轨连接螺栓,并设置防松装置,对导轨接头处的台阶,按标准要求修光。控制曳引轮、导向轮垂直度和水平度符合要求。使制动器的松闸间隙相同且小于0.7mm;控制调整电梯的平衡系数到0.4~0.5;组装轿厢及壁板控制平整,严格检验确保电梯安全平稳运行。

五、结语

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管理,坚持以数据作支撑,主要是通过测试手段对质量进行判断,所获取的数据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检查方法要结合观察、测量和事件记录并重的办法,做到细节不放松,重点有记录。根据质量标准对施工产品进行评价,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成功的施工管理,应具备尖端的专业技能,优异的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健全管理措施,对提高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强 单位:山东鲁润志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论文

1信息化系统构架

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最大化地实现了建筑设备实时监控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有效实现了对建筑设备的综合管理。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体系以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以及人工录入内容为其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对两者的集成交互,减少了多余的转换和接口,最大化地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全面位地实现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维修及管理。

2信息化系统功能

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建筑设备的信息基础之上的。其对建筑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即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以及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每个管理模块又分别针对不同的内容详细进行管理控制。

(1)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分为设备基础信息和故障报警信息两项内容。设备基础信息主要是采取编码的方式,对建筑设备的各项特征数据,如设备的型号、设备出厂的批次、设备类别以及设备的安装技术、使用部门、相关图纸及建筑设备的各种配件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更加方便在多种条件下对设备的有效查询和管理。故障报警信息是系统通过自动的方式或者通过手动操作生成建筑设备运营过程中的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事故类别、设备故障的原因及其类别、故障的等级等数据,从而更好地对建筑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2)设备运营管理模块。设备运营管理模块可以分为实时数据与统计和设备诊断维护两项内容。建筑设备的实时数据与统计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实现的。通过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建筑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实时数据,如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转速、温度、电流、压力、电压、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设备的累计动作次数等,还能对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次数等进行统计,这样就能全方位地、及时有效地对建筑设备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等,防止设备故障造成损失。

(3)文档报表管理模块。文档报表管理模块可以分为文档管理、统计报表和计划任务三项内容。文档管理主要是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统一分类管理的方式,将建筑设备相关的操作手册和相关的管理规定等资料进行统一的分门别类,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建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通过对设备的各项性能(如设备的维修情况、设备的运行时间、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统计,通过多种方法的统计分析,生成相关的统计报表,更能使设备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建筑设备信息化系统还能生成相关的维护计划任务。

(4)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分为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三项内容。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体系能够对设备的管理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和类别、管理权限等分别进行设定和管理,系统还能够将用户的各种操作生成记录,通过操作的相关日志能够随时了解以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情况。

3结语

随着各种高速化、集成化、精密化的建筑设备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信息化的建筑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建筑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企业对建筑设备的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作者:徐家良单位: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工程施工论文

1.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

为了让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首先就应该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做好设备安装。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导致设备安装存在问题与不足,制约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展作用。今后应该转变这种情况,把握施工技术要点,促进建筑设备工程质量提高,也为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创造便利。

1.1施工准备工作。为促进设备安装顺利完成,首先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建筑设备采购之前,采购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对永久性使用的设备,严格按照规定制定采购计划,报相关部门审批,然后按照要求采购。收货时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材料是否合格,零配件是否满足要求,采购的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具备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如果是成套大型设备,更应该做好设备验收工作,在有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在场的情况下,经检查无误之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为接下来进行安装和设备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1.2设备安装技术。安装时要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保证安装施工质量提高。重视对设备的位置度、严密性和强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好进行设备耐压试验,有效保障设备质量。遵循设计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安装设备,把握每个技术要点,避免设备安装时出现故障,促进设备安装质量提高。重视对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控制,由于其安装工艺复杂,难度较大,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出现倾斜现象,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容易使得设备出现整体故障,影响其正常运行和工作。另外,设备摩擦容易使轴承产生大量热量,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润滑油太少,润滑油洁净度不够,轴承间的缝隙调整不当等。为预防这些问题出现,首先就要合理调整轴承间的缝隙,做好润滑工作,确保润滑油质量,避免设备出现过热现象,确保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

1.3试运转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试运转,在空载、满载、正常状态下运转,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工作,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试运转时应该做好设备各项性能和数据指标的记录工作,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和完善。这样一来,就能实现对设备性能的有效保障,为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4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注重对技术水平高,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引进工作,重视提高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好适应各项工作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能熟练的操作建筑设备,促进工程建设效益提高。

2.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

除了把握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之外,还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效率提高。

2.1材料管理。采购建筑设备各项材料之前,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做好对各项设备的采购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验,有效保障材料质量合格,为建筑设备安装和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

2.2质量管理。设备工程施工之前,要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做好图纸设计工作,对各项设备安装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任务和要求,促进建筑设备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重视施工现场巡视工作,做好各项设备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和应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

2.3现场管理。施工单位要配备工作人员,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完善现场检查,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设备、施工人员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作用发挥。重视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添加润滑油,促进设备使用性能最佳发挥。对设备存在的缺陷也要及时处理和应对,避免施工现场因设备质量不合格而出现质量事故,提高建筑设备施工效率。

2.4安全管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管理责任,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完善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及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5试验检测。及时对各项设备进行试验检测,全面掌握设备综合性能,对存在故障的设备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从而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提高,使其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促进建筑设备工程运行效率提高,更好发挥相应的作用。

3.结束语

要想促进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首先就得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促进运行效率提高。另外还要重视设备工程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态,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高,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作者:靳振清贾志彬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安装监理论文

摘要:现阶段民用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涉及专业多、门类齐全、在使用功能上要求高。尤其是设备安装工程量大,工种多,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概括起来有建筑电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建筑给排水(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楼宇可视对讲及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电梯工程等,就高层民用建筑而言,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设备安装监理工程师应知道和掌握以下内容……

一、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包含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等。

建筑电气设备具有的特点是:

1、用电设备多,如弱电设备、空调制冷设备、消防用电设备等;

2、电气系统复杂;

3、电气线路多,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音响广播线路、通讯线路、高压供电线路及低压配电线路,线路敷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4、供电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常采取双电源进线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重要负荷的用电;

5、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

6、自动化程度高。

1、配电制式多采用TN-S系统,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局部用管线敷设到用电设备处;应控制电缆桥架的成品质量和施工质量,桥架一是要注意接地的连续性、二是要控制穿越楼板处加防火隔堵,管线及电缆要控制弯曲半径,不允许钢管连接碰头焊接;应按图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以便审核施工方所报材料计划,不浪费也不出现中间接头;应认真读电气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一、二次接线图,必须达到设备的使用要求(或消防联动要求,如消防主备泵的星三角启动和自动互投部分的二次图),联动调试时必须保证设备接线正确,不能产生事故。

照明部分有楼梯、廊道、商场、车库、设备用房的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室外环境照明,均应随土建施工预留到位,应在事前、事中对线路的走向、方位、标高等对照设计进行校核和检查,必须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防止出现错漏。

2、防雷接地: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来自雷电的反击或感应电压,也是可以造成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损坏和严重破坏。因此对防雷接地应予高度重视,应按防雷类别的要求予经认真的实施,不能马虎了事。应利用桩基主钢筋、地梁主钢筋与柱内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按规定要求达到数量。[我在工地上一般建议施工方在每个有引下线的柱,用箍筋将所有柱主筋焊通,这样在有引下线的柱中,引下线就不是只有两根,而是这个柱子的所有主筋了,在后续工序如均压环、等电位、外门窗预留线联结等的施工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且这部分费用很低(不进入预决算费用),施工单位大多都会接受]。屋面及女儿墙,应设避雷带(应明敷用镀锌圆钢),并和引下线及屋面防雷网焊接形成电气通路,高层建筑应考虑防侧击雷和雷电反击。离地面每隔三层楼利用圈梁钢筋焊接并与引下线连接形成电气通路。离地面30M以上的山墙的金属门窗必须与防雷接地网焊接成电气通路的均压环。屋面按照防雷网络尺寸做防雷网,凸出屋面的金属管必须与防雷引下线焊接成电气通路。屋面断水后应测试防雷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为止。除混凝土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必须与桩基主筋,地梁上下主筋利用焊接形成电气通路。地梁做完后测试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工程应明确采用共用接地,预留多处测试板,供测试接地电阻值用。如实测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应另加人工接地体达到要求为止。变配电室应按规范要求做接地环网。

高层建筑中除了防雷接地外,还有电力照明系统、通讯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及紧急广播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都需要接地,都希望有低接地电阻的接地,一般均采用共同接地,在此中各接地极是并联的,总接地电阻比较小,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极,可以得到比人工接地极小得多的接地电阻。不少建筑物的实测值小于1欧。高层建筑中各种接地全部接到基础钢筋连成的接地网上,在地下形成等电位面,各层的等电位面通过柱内主钢筋和接地干线相连,并与地下等电位面相连,由此开成一个完整的法拉第笼和等电位网,确保了电气安全,所以采用总等电位连接和辅助等电位连接能达到保护接地与功能接地。

3、电梯安装:高层民用建筑物内一般设有消防电梯、乘客电梯、货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只是功能不同,产品品牌和数量的差异而已。电梯安装的要求是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为此电梯施工队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并受制造厂的委托方能进行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导轨支架安装的间距,上下端头固定支架距顶、底端的距离。厅门导轨面必须高于室外地坪2-3MM。曳引机组型钢必须伸入墙体中心以上。三方通话应能正常使用。严格各项测试工作,除常规检查外,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现场旁站监理。

4、测试通电运行:安装接线前应分别测试电气设备和电缆导线本身的绝缘电阻值。安装接线后测试各线(三相五线制:A、B、C、N、PE)间(十个)和各线对地的(五个)绝缘电阻值,并由三方(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现场实测认真做好测试记录。现场检查是否有相线未经过开关直接进入灯具和设备的情况,如有必须进行整改,达到正确无误。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通电。通电检查能否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否则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对弱电部分的各类设备与材料均要进行性能检测和功能测试,符合设计要求并按各自的具体要求进行检查,重点是消防联动部分的探测器应能在接受到模拟火灾信号后迅速反应,其联动设备马上启动,并能实现两地控制启停。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主备泵的启停、互投、反应时间等正常,流量、扬程等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特别是消防验收的要求。

5、预留,预埋与土建的密切配合:各种管线与竖井(如强电井、弱电井、水井、风道、桥架)均与土建施工密切相关。其预留、预埋必须按规范要求随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首先应清楚线路走向、标高、方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并应考虑电气线路与其他管线、设备的交叉、平行间距的要求。避免以后不必要的开凿、剔打工程量。注意在混凝土中预埋塑料电线管应使用重型管,不得使用轻型塑料管,线路敷设应以捷径为宜,以利节省投资、控制造价。

二、给排水部分:

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要求相对较高,如发生供水断水或排水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因此必须保证高层建筑有安全可靠的水源和合理的管网布置,以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和排水的顺畅。

高层建筑室内给水及消防水管系统中静水压力较大,为了使管道及管件的静水压力在其允许工作压力内,对给水、消防给水管道要求竖向分区。竖向分区的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进行减压或调压力。给水分低区、中区、高区供水的临时高压供水方式,供火灾初期自动喷淋和消火栓用水,对室外消防起补充作用,为此必须控制最不利点的压力,消火栓的充实水柱能否达到规范要求,消火栓的间距、排距以及室内最远处能否有两支消火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自动喷淋系统的喷水强度、流量是否在规范要求之内。一组湿式报警阀所控制的喷头数量是否在800个之内。

高层建筑防沉降、防震、防噪音方面要求较高,加上各类设备、管道种类繁多,管线较长,必须保证管道不漏水,不影响周围环境,不损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

给水部分一般分别设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或生活水箱、消防水箱或设生活消防合用水箱,屋顶设消防水箱。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新风风道、风管、电梯井道、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得穿越大便槽、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净距平行不小于0.5M,交叉不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给水管道暗敷时不得直接敷设在结构层内,给水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建筑物的外墙处、穿越屋面处应设置防水套管,室外明设给水管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光污染,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敷,塑料给水管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做过渡。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论文

摘要: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集中监控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1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

(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

(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

(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

①电源线一般B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②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分3、4、5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网络传输限值见表1。

③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5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

5.1一般规定

(1)根据各工种设备的选型,核定对指定监控点的实施监控的技术可行性。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可通过编制监控点总表来进行统计,较小型

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3)编制监控点总表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为划分和确定现场控制提供依据;

②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

③为规划通信道提供依据;

④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5.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总表格式

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环境管控与抗静电问题

作者:刘佩成 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各种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由于电子设备的昂贵和电子元器件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因此大家都很关注机房的环境控制,尤其是防静电问题。有些人认为室内用上防静电的材料,如铺上防静电地板、贴上防静电壁纸或壁布、用上防静电桌椅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我们在处理防静电的问题上,不仅要采取“避”、“阻’‘、“断”的办法以减少静电的产生,而更重要的是当静电产生后要把它排除掉,使各种导体上不积累静电荷,这就必须用“导”的力、法把产生的静电荷导走,这才是防静电中最主要的问题。下面就机房的环境控制、防静电及其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静电的产生和危害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物体间的摩擦、空气中各种尘埃粒子之间的摩擦碰撞都会使一些物体因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我们称这些物体带了静电,也有些是因为外界感应而至。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某些条件下,物体就会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静电现象。象我们常见的(当你穿着某些衣料的衣服时)脱衣服时产生的嚼僻啪啪的响声,有时在黑暗的情况下还会见到电火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现在的电子设备,大都是由各种电子元件组成的集成电路板,其中微型和超微型的元件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元件和设备对静电场和电磁场的干扰十分敏感,有些儿伏和几十伏的电位差就可能对它造成影响、干扰和破坏。有的后果比较明显可能招致元件的损伤或破坏;有些则不太明显可能会导致元器件性能的降低;有些则可能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现代建筑在电子设备的机房中,都十分注重对环境的控制和对静电的消除及防护,以保证设备免遭伤害。

2.通信电子设备机房对环境的要求

2.1温、湿度的要求根据机房内设备的多少和重要程度,温、湿度要求可分为3级,机房可根据相关设备的环境要求按YP/T754一95国家通信行业标准选用。

2.2空气含尘浓度空气含尘浓度分为3级,机房可根据相关设备的环境要求按YP/T754一95国家通信行业标准选用。

2.3静电电压的要求静电电压的绝对值应小于2的V。

2.4国家“GB一5074一93”规定电子计算机房的温湿度分为A、B两级,即开机和关机时两种状态,它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既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3.电子设备机房对室内建筑方面的要求

3.1对地面的要求当采用地板下布线方式时,可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地板表面电阻及系统电阻值均为:(式略)了几当采用架空布线方式时,可采用实铺地板.实铺地板应采用静电耗散材料做为铺垫材料。铺设后地板上表面电阻及任一点与地之间的系统电阻值均为:(式略)

3.2对墙壁、顶棚的要求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光滑平整,减少积尘,避免眩光。可以采用具有防静电性能的贴墙纸(布)或其它防静电材料。特殊情况下也可选用铝合金箔材做表面装饰材料。

3.3工作台椅、终端台应是防静电的。台面、椅面静电泄漏的系统电阻及表面电阻值均为:(式略)

4.机房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1根据国内实测资料,身着普通服装的人,一般走动时散尘量为300万粒/分•人(〕0.5脚)。故大型交换机房(计算机房)宜设单独出人口,并在人口处设换鞋更衣间(或柜),以避免与其它人流物流的交叉。

4.2尘埃的第二次飞扬,对机房内的含尘浓度影响较大,因此装饰材料的平整、减少积灰面积是重要的。

4.3活动地板的敷设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当仅敷设电缆时,其高度一般为20()左右;当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可用风量计算其高度,一般不超过350,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电缆布设时应注意其方向性和规律性以避免风吹时产生啸鸣音。

4.4当地面上架设活动地板时,其下之空间如只供敷设电缆时,为避免电缆移动时地面起尘或划破电缆,地面和四壁应平整而耐磨;当同时兼做空调静压箱时,为保证其间空气的含尘浓度的要求,不但地面和四壁应平整而耐磨,同时还应选用不易起尘,不易积灰和易清洁的饰面材料。当顶棚作吸音吊顶时,为保证机房的含尘浓度的要求,吊顶上空亦应注意同样处理

4.5必要时装设离子静电消除器,以消4O除绝缘材料上的静电和降低机房内的静电电压。

5.静电保护

接地前面谈到防静电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室内装上防静电的材料就可以了,而更重要的是把产生的静电导走,因此静电接地装置是消除静电的必要措施。

5.1防静电活动地板、实铺防静电地板、室内金属的支架、隔墙、门窗,防静电墙壁材料等都应设有静电保护接地。静电保护地线一般应构成一环形闭合带,上面提到的各种防静电设施如地板、门窗等为了保证接地可靠性最少应有两处与其连通。如果单成回路应接至室内保护接地母线铜排上。

5.2由设备或防静电保护接地装置引至接地母线的连接导线应用多股铜线,其截面积一般不小于35mm2产,且应尽量缩短连接距离,应尽量使各接地点处于同一等电位上。

5.3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静电接地可以串联一个限流电阻,经限流电阻及自己的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宜为(式略)

5.4为了避免电子设备系统的电磁干扰,宜采用多种接地的接地线分别接到接地母线上,由接地母线用一根接地线单点与接地体相连接的单点接地方式。

6.静电的测量

为了保证静电接地系统的可靠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不但要在建筑安装时检查侧试,而且要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

6.1静电电压的测量机房内静电电压的测量可以利用非接触式静电电压表或静电探测器直接读出静电电压的数值。测试时一应注意使探头与被测物表面的跄离符合该仪器量程所规定的要求

6.2材料静电泄漏性能的测猎对固体材料、薄膜、织物及其它绝缘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可按GB1410规定的三电极法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得出。

6.3接地电阻的测量可使用“三极测量法”的接地电阻摇表,将3个接地线端分别接于被测接地体,电压极和电流极,并使3者的位置符合仪器的规定,按规定的速度转动摇把,可在显示器上读出接地电阻值。

6.4防静电地板的系统电阻,泄漏电阻的阻值在实际中是由高阻计测得,体积电阻率是通过计算求得。通常按下式求出体积电阻率:(式略)

6.5规定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最高值是为了有效地泄漏静电荷,防止高电位静电干扰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又规定最低的泄漏电阻值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上叙述了设备机房的环境控制和防静电问题。环境控制和防静电是创造优良机房条件的两项重要因素,二者紧密相连。从设计到使用,如果说环境控制问题的优秀是要“精心”,那么防静电问题的关键是要“疏导”,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它。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教学设计探索

1.布置任务

在布置任务环节,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以具体的任务来驱动后续的教学过程。教师布置简单给排水系统图抄绘任务,用图示法、演示法,使学生建立空间感,引导学生初步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理解系统图形式及组成,读懂平面、系统图的关系,理解设计意图。用提问、设问、反问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设定任务目标。

2.复习回顾

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对轴测图做复习回顾,为了强化学生记住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用动画演示三轴相交正如教室的一个角落,再将Z、X、Y轴与张、学、友联系起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快速记忆。接着观看“一条直线的空间延伸”动画,边看动画边思考直线前后、左右、上下的延伸方向。用幽默和联想记忆的形式帮助学生牢固记忆轴测图的三轴方向,课程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复习轴测图引入新课。

3.新课导入

接着应用信息化技术引入新课,播放课前预先制作的单线图蔓延动画,加深学生对空间中管道延伸的方向感。再播放系统图蔓延动画,观察管道在空间各方法的表示方法。接着播放Flash电子相册,展示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安装的实物照片,形象直观、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播放Flash制作的真实工程系统图漫游,学生自疑:这些管道是如何确定走向的?又是如何安装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线条复杂且重叠,怎么能区分走向?教师引入: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是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识读及绘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再次明确学习目标。

4.实施任务

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设计开发系统图绘图步骤动画,学生通过简单的按钮自主观看系统图制图步骤,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学习。课例设计小组制作系统图识读网页,供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使用。网页包括识读要点、给水系统图、排水系统图、规范标准、各管件实物图,网页中有实物仿真对照和大量学习资源供学生查询使用。学生分为二人一组,相互提问、讨论,寻找疑难确定绘图重点,绘制系统图。老师提出绘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需要了解的内容,解释疑难问题,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课堂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知识技能到底掌握如何?这还需要检验。因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量化评分表,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进行检验。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不足作品指出问题所在并进行鼓励。教学时总结、比较、激励教学方法,让学生听老师的评价后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

6.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布置联系生活的课后作业:(1)观察宿舍卫生间的管道敷设并绘制其系统图。(2)阅读制图规范。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提供收集整理的建筑类相关网站以及收集整理的若干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教师提供建筑资源包供学生查阅,供学生课后拓展,并提供教师制作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图电子自测题,供学生课后自我检验学习成果。

7.结论

本课例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信息化手段辅助整个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变“教学”为“导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教学共享资源库,拓展了课程教学的空间。适应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经过两届工程造价高职生教学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2011年“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作者:李科 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备论文: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筑行业在时代的推动下,获得飞速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地球资源的相对匮乏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矛盾,做好能耗的控制与资源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该文着重探究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措施,以期能够在提升建筑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降低能耗。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控制

近些年,我国大气环境日渐恶化,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引发了人们探索更加节能、环保、优化措施的动力,并为改善环境而努力。建筑行业作为环境污染的行业之一,尤其需要在节能降耗方面予以关注。智能建筑理念的发展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做好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以及对建筑的节能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够促使我国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够保证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让我国的建筑走上节约化、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无害化的道路。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其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

1智能建筑设备功能和评价原则

1.1智能建筑设备功能及其功能

1.1.1供配电系统的主要功能楼层配电设备主要是分散于各个楼层,其一般放置于建筑底层,其监控系统则主要是对配电设备的参数、电源蓄电池、配电电源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对各个配电设备电源的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故障则需要对其予以记录。1.1.2冷热源系统智能功能冷热源系统主要是能够通过冷源和热源的交替为建筑提供需要,一般来说,其噪音相对而言大一些,但是可以将其放置于地下室,防止噪音的过大。通过冷热源系统的运行数据,我们可以对其供给量进行监测,并通过数据得到相关的监控分析,而且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提供相应的冷热源以及对供给时间进行把控。1.1.3给排水系统智能功能给排水的智能化可以说是为智能建筑增光添彩,其既能够为人们的需要提供水源,又能够将建筑的污水顺利排出。排水设备一般来说置于地下室或者建筑物顶层,通过相关的监控系统可以对水泵的工作状态予以监控,并对水池的液体情况进行随时监测,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水池的水位出现异常,则可以通过子系统的方式由中央控制器进行报警,并将故障进行数据记录,通过自动显示的方式将其显示在设备中,为人们的故障维修进行提醒。1.1.4电梯系统的智能化电梯系统可以为高层建筑提供交通便利,其一般置于垂直井内,通过子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和管控,并对电梯的启动、方向、停止等进行控制,电梯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故障,则可以进行自动停止,并对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和记录,能够将发生的故障反馈到中央控制系统,达到智能化管控的程度。

1.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智能建筑进行综合评价

智能建筑进行综合评价常用层次分析法作为标准来衡量。层次分析法是指通过建立所谓的判断矩阵,逐步分层地将众多的复杂因素和决策者的个人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后经过结论在总结用定量的形式表发达出来,这种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使复杂的问题能从定性的分析向定量的分析结果转化。正是因为经济和社会问题很难用定量的密性和模拟来分析,同时要考虑很多定性的因素,例如:决策者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和决策水平等。层次分析法的采用是对智能建筑进行综合评价重要工具。

2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2.1空调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供给空调系统的能量由热源和冷源系统产生,经水系统传递给风系统,再由风系统将能量传递给被调节的房间,以达到所要求的室内温度与湿度。空调设备主要的能量使用在于制冷和制热,制热功能还有辅助加热的能耗。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风机工作消耗的电能和水系统运作所需要的电能是空调系统中所消耗的能源,空调设备的节能控制主要是对这两种电能进行控制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决定了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若要节约空调系统的能耗,就必须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首先,对空调所使用的空间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例如:在外墙上安装各种保温材料,地面和棚顶都进行了保温处理,窗户和门采用真空双面玻璃材质,以达到热能不被浪费的效果。其次,水系统影响室内的湿度,控制好室内的湿度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通过控制透过外窗的日射量、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以及空气流动传导来降低空调的能耗。

2.2给排水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给水管网的渗漏损耗和用水终端设备损耗是影响智能建筑水损耗的重要因素,合理解决这两项损耗是控制节能的关键。首先,给排水管网在建筑物内以暗埋方式进行铺设,给水压力、给水管材的质量、水管铺设方式及其受腐蚀程度等都是造成积水管破损的原因,渗水问题也是目前给排水系统的主要能耗,因此,加强对上述几点因素的控制,是有效降低用水损耗的关键措施。其次,用水终端设备包括所有房间用水设备,如,马桶、洗碗龙头、洗漱龙头等,这些终端设备的损坏往往也给整个给水系统带来大量的用水损耗,而影响用水终端设备的因素又包括设计、制造质量及受腐蚀程度等,做好用水终端设备的管控可以减少能耗的消耗。既可以避免智能建筑给排水的损耗,又能够为生活用水提供帮助。最后,水泵运转损耗也是智能建筑给排水能耗的主要原因,建筑物过高会采用二次加压的方式进行供水,二次水泵本身已经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加上自动喷淋系统的长期开启,其能耗可想而知。日常减少喷淋系统的设计功率,优化二次水泵的系统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2.3照明设备节能控制分析

电力供应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节能减排行动刻不容缓。照明设施也同样是节能减排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照明设施用于城市道路(含里巷、住宅小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不售票的公园和绿地等处的路灯配电室、变压器、配电箱、灯杆、地上地下管线、灯具、工作井以及照明附属设备等。智能建筑照明设备能耗包括大楼照明系统耗电与用电设备耗电。在公共的场所照明设备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避免能源的浪费,例如:楼道里安装声控灯,在有人的时候声控灯开启,为行人照明,没人的时候声控灯关闭,节能能源。根据具体的建筑功能设置不同照度的照明灯,减少能源消耗。

3结语

能源的探索和开发,能源消耗的缓解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作为首当其冲的建筑行业尤其需要做到自身的节能减排。通过智能化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探索,可以让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更加满足环境需要,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需要,更加具有节能的功效,促使建筑行业与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建筑事业向着可持续方向迈进,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作者:魏惠凤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筑设备论文: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设备能源的应用

摘要:文章介绍了智能建筑的主要特征及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的主要需求,结合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需求,研究了现阶段可用于智能建筑节能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并阐述了互联网技术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融合发展的方案。最后,文章以智能建筑中通风空调系统为例,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技术给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变革。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互联网技术能够与智能建筑有机地结合,并可成为智能建筑的节能提供有力的工具与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建筑;设备能源;管理系统

1节能建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新、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能耗占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的较大份额,而其中建筑信息系统、建筑设备(空调、照明、电梯等)、建筑安防系统是建筑能源消耗中的主要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的增强,舒适、节能及安全的智能建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新兴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正是一种可以适应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与建筑信息、设备、安防系统相融合的技术手段,能够大幅提高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

2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的目标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提高建筑通信系统、建筑设备(空调、照明、电梯等)、建筑安防系统的能源消耗水平,通过自动控制,将不必要运行的设备、通道、线路及时置于休眠状态,并提高现有运行设备的运行效率。而智能建筑与以往的旧有建筑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基于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系统将以往各自为战、互不相同的通信、设备、安防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共有的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建筑内的各系统的远程操控。互联网技术在此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计算及处理功能,打通了传统的不同自动控制系统间信息交流和集成的诸多障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节能特点具体体现在对智能建筑BAS控制方案的优化与融合,目标是为了对建筑的能耗实现精确的计量,进行能耗分类归纳汇总,计算单位平均能耗,查找高耗能点和挖掘节能潜力。对于智能建筑能耗集成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1)对能源消耗信息的集中采集与监测;(2)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建筑中各系统的集中的远程监控,在保证建筑功能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智能建筑能耗水平。在能源消耗信息的集中采集与监测方面,通过采用与互联网兼容的数据收集单元全面采集对室内外的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环境信息。在远程监控方面,在考虑了收集上来的不断变化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系统的确定变量的控制,寻找最小的能耗输入,远程地控制照明、风机、水泵、空调机组,从而来满足室内舒适度和健康环境。

3智能建筑节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中通常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主要就是完成采集数据的任务。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装置自动采集物体的各种信息,实现物体识别、信息采集、数据上传的功能。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手段,借助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完成各个子系统的关键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这类代表性的信息比如设备用电信息、环境信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从而建立智能建筑较完整的系统运行数据库,为下一步的设备运行管理分析和能源管理分析作数据储备。网络层主要就是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控制。网络层作为互联网体系架构的中间层,是互联网的中心环节,包括Internet,3G/4G,WiFi等有线和无线的通信网络,同时还有基于以太网TCP/IP等的通信控制网络。应用层的主要任务是对于已经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应用层对于基础的数据分析是根据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完成设备查询分析。应用层软件将基于数据模型,并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能源消耗数据与用能结构,通过对能量消耗状况的掌握,能准确找到建筑物中能耗可能的控制点。根据事先建立的全国的同类建筑运行状态和行业规定标准的能耗数据库,建立标准的数据节能特征数模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能耗偏高的症结所在,并给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一套基本的优化节能管理方案,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互联网技术除了可以收集、分析能耗情况、远程控制高能耗设备,还可以进行建筑设备的故障诊断、维护管理及自动调试。传统的设备维护管理是按照维护计划进行执行,不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备无故障时也浪费了人力。而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到的设备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可能产生问题数据的设备及时地进行维护,大幅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水平,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对于由于设备故障产生的高能耗问题预先进行解决。通过互联网系统采集到的基础数据也可以用于对智能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实际能耗情况和节能计划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实际的节能效果。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用能单位后期更加详细地制定能源消耗指标,并实时地加以监督,及时地制定改进措施。最终通过节能分析,可以记录并各项节能措施的节能量,并能够清晰了解、展示节能改造的实际效果。

4智能建筑节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实例

互联网系统应用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中,能够让建筑内的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在全自动状态。智能控制方式可以预先设定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天气情况、房间内的人员情况,自动地调整房间内的供热、供冷及通风量。例如,在上班时间到来前,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提前开启通风空调系统,使建筑物内的污染物(如甲醛、CO2,Rn等)提前稀释,达到人能够正常工作的安全状态。在下班后或人变少后能够自动地降低通风量或关闭通风系统。再如,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时时控制房间内的温度、湿度,使房间内的环境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地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方式,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除此之外,互联网系统的加入,能够使房间内的环境信息及时地传递给远程的控制室,通过对于房间环境的掌握,从而可以远程地对房间环境做出精准调节。当采用精确调节方式后,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可以在过渡季节充分利用外界自然的冷暖空气,减少机组的运行时间及负荷,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可以提高智能建筑的管理水平,减少建筑的维护费用。智能建筑智能通风空调控制系统将普通通风空调人为地控制空调系统转换为智能化管理,不仅使大楼的管理者提高其管理意识和管理素质,而且将大大减少大楼的运行维护费用,并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5结语

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能够大幅提高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降低智能建筑的整体能耗。但在实践中,仍有较大量的老旧建筑采用的是分散式的控制系统。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消防、安防等控制系统仍是各自为阵,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不相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各系统的信息传递标准仍不统一,改造成本也极其高昂。这就使建筑中的大量数据不能自动、及时地采集,极大地限制了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未来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该要将老旧建筑的系统统一纳入可实行的范围内,并应努力降低此项工程的成本。

作者:刘杨 刘佳霓 周丽 单位:武汉商学院

建筑设备论文:如何构建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摘要】文章阐述了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概述、作用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就智能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构建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功能;构建

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监控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作用是实现建筑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以及合理控制建筑信息资源,确保智能建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在智能建筑设备中使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建筑安全、舒适、环保等目标。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构建进行了论述,以满足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概述

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中,主要是通过中央控制器,采用统一分布的形式对系统中的子系统(包括供配电、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等)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而每个子系统均可以通过路由器将它们分开,具有独立运行的特点,实现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功能,其系统构架见图1。

2智能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

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子系统:(1)供配电系统;(2)照明系统;(3)热源和热交换系统;(4)给排水系统;(5)空调系统;(7)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等。下面就这几个子系统功能逐一进行了阐述。(1)供配电系统。此系统主要是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供电电源、电池的工作状态以及设备的电源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如果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就会通过警报的形式将故障数据汇报给监控人员,以便监控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照明系统。此系统分为室内照明系统和室外照明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前者是按照室外照度值对照明灯具的开关时间和程序进行设置,以实现灯具的自动启用。而后者主要通过总线控制方式来设定不同场景照度的开启,以便于对建筑各个角度的照明进行监控。(3)冷热源系统。系统主要是为智能建筑供给冷源和热源,系统通过程序对冷热源供给量进行监控,以便根据不同季节来合理分配冷热源的供给时间和数量。(4)空调系统。系统是对空调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空调机房的温度、湿度和运行时间进行设定,以确保智能建筑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另外,系统还可以对空调漏水进行监视与控制。(5)给排水系统。系统是对水泵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如果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就会显示发生故障区域的情况,并通过警报的形式将故障数据汇报给监控人员,以便监控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6)电梯系统。系统主要对电梯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如果电梯出现故障,系统将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通过显示器将电梯的故障信息(包括地点、时间和状态等)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3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构建

3.1掌握好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控制参数

将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进行汇总,并对系统各个监控点的位置和数量进行确认,同时还要详细列出各设备监控子系统的监控点数量、设备、安装要求和使用地点等,并进行备份。

3.2合理地选用控制器、传感器

控制器、传感器作为自动监控系统中的优秀构件,在控制器、传感器选择时,应结合相关标准和对现场控制点进行设置,并设计出现设备监控点分布图,同时按照相关标准合理选用控制器和传感器。为了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我们需要选用智能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提升它的精度,减少系统的维修成本。

3.3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构建

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一般采用分布式监控方式。系统控制节点具有一定的通讯能力,实现了各个节点之间的通讯,并实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的构建。同时,系统中控制机构通过总线与现场设备连接成一个整体,不同的系统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系统的监控任务,同时将监控数据在不同系统中实现共享。

3.4系统硬件支持

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构建当中,需要系统硬件的支持。在选用硬件器件时,其器件包括中央监控器、监控显示屏、键盘、鼠标、不间断电源、网络路由器、控制总线等。

3.5系统软件支持

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构建当中,也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中央监控器软件具有操作级别、身份识别等方面的功能。在操作级别方面,系系统软件采用8位通行字实施人员的身份鉴别,并设置人员的权限,且可以识别访问者的访问时间和内容等,且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交互式菜单阅览相关的数据目录;中央控制系统还具有数据描述功能,可以对数值、短语等数据进行描述;且可以设置分离终端,对端口运行情况进行控制;除此之外,系统还兼具指令功能,可以对不同的命令作出响应。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框架构建是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了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构建策略,以促进智能建筑的持续发展。相信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将会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勾淑华 单位:珠海经济特区华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安装的造价管控研讨

影响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分析

1工程设计的影响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当前,各设计单位相同专业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管理及用人制度的诸多矛盾的影响,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设计人员安排上不可能择优组合,这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差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合理科学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

2招投标的影响招投标时,设备的选型、类别等存在的不明确,如果在招标答疑中没有解决,会导致合同留有许多活口,不便于以后的造价控制。同时招标过程中标的计算错误、施工单位选择不合理,都会影响设备安装工程造价。

3施工单位的影响在工程预算、分阶段结算或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往往从自身角度考虑,故意曲解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定额子目的套价,对定额中的活口,更是加以充分利用,低类高套,增加安装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未计价材料的价格,目前是实行市场价。在进入计价表之前,必须经建设单位的价格认定。

4设计变更的影响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修改既定设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标准。使得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增多,未及时妥善的处理设计变更费和签证费,会直接影响设备安装工程造价。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通过对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大。因此,加强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实施动态跟踪控制,将工程造价始终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具体如下:

1设计阶段的控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合理化工程设计。在工程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并依据经济和综合效益指标科学的选择设计方案。实行限额设计,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各专业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限额设计要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和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实际内容为原则进行。合理选择标准、设计规范,有利于降低投资、缩短工期。

2招投标阶段的控制招投标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在众多投标单位之间选择质量可靠、报价合理、信誉好的施工单位。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招投标,克服传统定额的缺陷、合理分担风险。在签订承发包合同时,尽量任务分担要明确、合同少留活口。

3施工阶段的控制工程量的计量要符合合同规定,根据施工图纸、工程量变更、设计变更等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加强现场签证的控制和管理,避免错签、多签、重签现象。及时处理工程索赔工作,避免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要实行动态跟踪控制,实际与计划出现偏差时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并跟踪检查处理结果是否妥当。

4造价管理人员的控制无论是建设单位的造价人员,还是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根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和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使工程造价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不断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水平、专业技术从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为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建筑中设备设施的增多,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作为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影响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因素多、复杂性强,就需要设计人员、造价人员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时刻控制分项目标范围内,加强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最终达到质量高、投资少、工期短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国家的经济损失。(本文作者:闻铮 单位:郑州豫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给排水项目施工与管理

摘要:在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设备给排水施工作为其中关键的施工内容,在施工中加强管理,提高施工效果,是确保管道系统正常运作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对于现代建筑设备给排水项目施工与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给排水项目施工与管理建筑工程

1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整体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一直在不断发展,并且对于实际项目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给排水是重点施工管理环节,提高给排水施工效果是确保用水安全可靠,提高建筑整体质量,减少各类给排水质量问题的关键前提。在给排水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角度入手,对于施工的工序和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掌控,并且提前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防治,切实地提高整体给排水项目的施工效果。

2给排水项目施工中应该关注的几个因素

在给排水施工中,导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三方面因素。

(1)技术因素。

给排水施工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施工环节较多,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中技术的实现需要严格依据和遵守相关质量标准,如果作业中技术控制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渗漏的问题。在管道安装施工中,如果不能确保弯头的安装效果,管道安装位置不合理等问题,都会导致渗漏通病的出现。在一些具体安装施工中,对于密封的施工质量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也是常见的施工作业失误,都会导致管道出现泄漏问题。在管道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对于安装终端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那么管道就会很容易出现管道堵塞的问题。另外,施工现场没有进行及时清理,一些杂物进入管道,这也会对于给排水施工造成影响。

(2)管理因素。

在给排水施工管理中,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给水排水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施工质量验收的过程中,如果对相关验收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就会导致一些施工的质量问题和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排查,从而导致产生质量风险和质量通病。部分施工单位本身在参与施工,内部管理水平有限,施工组织设计不科学,施工作业管理混乱等,这都是导致给排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管理因素。

(3)人员因素。

在给排水施工中,人员因素是其中的关键管控重点。在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应用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在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部分作业人员在施工中不能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标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施工中人为失误问题较多。

3给排水项目施工管理策略

(1)做好对给排水施工图纸的审查。

在给排水施工前,要对于施工中的相关图纸进行全面整理,对于其中的施工图、材料明细、标准图、零部件图等进行全面的整理,确保相关材料的齐全,设计和选材合理,施工方案具备足够的可行性。技术人员要与质量人员一起对于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在实际施工中,要结合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且加强对各项施工技术标准的落实。对于图纸中和施工现场存在的不一致问题,要及时进行上报处理解决。

(2)对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合理编制。

在给排水施工中,科学的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施工合同和图纸来进行编制,并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在施工前期,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好统筹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各项给排水施工的基础条件得到全面的准备。在施工技术方案制定中,要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对于施工中的各种给排水的管材、构件进行全面、统一的控制,并且对安装方式、连接方式、防腐处理、保温处理、质量标准、冲洗、偏差以及测试等诸多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究和明确。结合给排水施工的相关情况,提前做好施工计划的安排,确保施工活动有序的开展,并且对于不同作业班组进行合理协调,实现对施工周期的有效保障,并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中各类资源的浪费。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质量人员要提出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度,就给排水施工不同岗位和不同环节的质量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在出现质量问题时第一时间进行问责处理解决。

(3)提高对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控制效果。

在给排水施工中,其相关的材料种类和数量较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从施工材料方面入手,确保材料本身质量符合施工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与技术人员和质量人员进行全面沟通,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做好运输和库存管理。对于入场材料,要确保材料本身具备正规的检测报告与合格证明,并且保管中严格落实好相关的防晒和防水措施,领用过程中严格依据相关领用制度来进行分配。

(4)提高施工实施中技术管理效果。

在给水管道施工中,在管道架空敷设中,要确保管道的材质、管径以及接口情况符合相关设计需求和技术标准。在具体施工中,要对于管沟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管沟的位置、标高准确规范,相关误差被控制在运行的范围之内。在管道敷设的过程中,要对于敷设区域提前进行技术处理,确保当地冻土问题和松土得到有效解决。在管道接口安装中,要确保接口的安装质量。在架空支架安装上,要确保其标高和做表满足具体的给给水需求,并且支架的安装结构稳定、牢固、准确,支架排列整齐,与管道保持紧密的接触。在排水管道施工中,要对于管道的坡度进行有效处理,并且确保其基础垫层施工规范。在非金属管道施工中,要确保其基础垫层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压实有效完成。在测量放线中,要对于基础垫层坡度进行准确测量,并且依据相关的设计图纸,对于坡度位置进行明确,确保标高误差处于可控范围内。在管道接口安装上,要对于填料进行合理选择,水泥砂浆是废金属管道接口安装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填料成分。在对管道底部处理上,要对土壤的侵蚀性进行确认,如果土壤本身具备侵蚀性,则需要利用沥青胶泥来进行填充。填充过程中,作业人员要可以采取敲打的方式,确保填料边缘平整。雨水管口的管径通常是小于六百毫米,当管径超过六百毫米以上时,我们应该使用凿毛在管口对齐后按照相关规定涂抹上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保证涂抹均匀没有裂缝。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对施工管道的水压测试,还要对污水管道的渗水情况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各个管道的衔接都是合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管道的回填土应该保持五百毫米左右,而且井壁保证没有渗漏情况,水压的试验长度不应该超过一千米。水压测试实验是确保给排水施工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验收一环,在测试实验中必须要提高准确性,确保给排水管道的整体施工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给排水项目是其中的关键施工内容。做好给排水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相关功能的实现。针对于给排水项目施工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进行管理控制,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解决,严格地依据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施工,为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控制提供全面的基础和依据。

作者:张金星 单位:潍坊华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设备论文:建筑设备安装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

设备安装是建筑工程中必经的一项施工项目,而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的质量管理环节,设备安装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设备安装时的施工进行阶段以及设备安装后的验收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设备安装质量管理与监督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环节若是存在设备安装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建筑设备投入使用后的使用情况以及安全性,因此,本文针对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出阶段性的研究,为更好的提高安装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建筑设备;安装过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项针对复杂性、实用性以及安全性研究的施工项目。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设备的安装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建筑设备安装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针对质量问题的控制与管理更要加以重视,质量是决定设备是否能够被正常使用的关键,所以,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不仅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要求对安装质量方面严格控制与管理。

1设备安装前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建筑设备安装前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安装质量水平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若是在这一环节上没有重视质量问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设备安装质量。在这一环节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进行建筑设备安装现场考察,熟悉施工环境,加强对施工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的了解,有助于设备安装过程中对一些外界的不良因素进行规避。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如下:

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设计图纸是每一位技术人员在建筑设备安装前都要进行的工作,从对设备安装图纸的了解中,可以清楚的掌握设备安装要点、并对相关的安装技术进行操作方面的研究与准备。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以及设备安装施工管理人员共同对图纸进行审核与分析,对图纸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及时提出,并要求结合实际问题以及实际安装需要进行有效改进,在确保图纸设计合理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下一项施工准备。

1.2审查设计文件。审查设计文件环节在建筑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是针对安装方案设计以及相关资料编制的审核与检查,审查设计文件中主要包括:设备安装现场的部署与规划、施工人员的组织与安排、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的配备信息以及设备安装的具体方案选择依据等内容,再经过审查设计文件过程时,就基本可以确定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设计的水平是否具备合理性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当下国家提出的建筑设备安装规定与要求。审查设计文件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在审查期间能够促进对相关技术人员安装标准的指导,督促行为规范、安装标准、质量得到基本保障。

1.3监督施工技术。监督施工技术对于提高设备安装质量以及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监督安装技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促进相关技术人员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通常在设备安装施工启动前,需要对相关的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安全施工教育培训,以及岗前综合能力考核等组织活动,以此来保证设备安装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使得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对每一位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技能水平多方面了解与掌握,促进在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能够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以沟通、交流、激励、辅助等各种形式来促进技术人员更加专业化,促进设备安装质量的提升。

1.4检查质量的管理制度。检查质量的管理机制是促进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工作、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完善的检查质量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规范管理范围,并促进管理人员能够对相关的管理内容加以明确,管理人员也能够确立自己的职责与任务。检查质量管理制度中的大致内容有:独立的图纸会审制度、安装施工自检制度、安装施工互检制度、现场检查内容规范制度、安装施工工序之间的交接工作制度、设备安装完成后的质量检测制度以及现场验收设备质量验收制度等,严格按照相关的检查制度进行,对提高设备安装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设备的安装工程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管

在设备安装的施工阶段主要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纸和文件要求去施工,在施工阶段时整个安装的过程都是能影响到工程最终质量的关键,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监管工作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2.1按照相关文件施工。具体的设备安装环节,施工的人员必须要按照会审通过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去操作,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工程验收规范和相关的建设规范文件是施工,如果在施工的时候发现设计的图纸和实际的情况有偏差,一定要上报,不能自作主张去更改设计的图纸。

2.2检查好施工导线。在建筑主体施工阶段,应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做好配管、配线、预留、预埋工作,同时对需要做防腐处理的部位及时进行防腐。在这一段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应做好接地装置及接地引线、防雷装置引下线等预埋工作。并及时配合土建做好管线穿墙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避免安装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设备基础型钢等预埋件,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

2.3检查施工的材料。做好原材料、设备、购配件的进场检验核验工作。在安装施工阶段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推行质量控制卡措施,每种材料、设备、购配件要有完整的资料并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方可进场,严防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中使用。

2.4加强日常施工的监督。由于安装工程涉及的专业较多,特殊工种施工人员也较多,要严格执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各专业班组经常交叉作业,所以要加强现场施工组织协调,以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同时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特别是隐蔽工程验收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3安装工程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3.1所有的设备要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是对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试运行前要制订试运行操作规程,并按操作规程操作。在试运行中要做好记录工作,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建筑设备的试运行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3.2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汇集、整理内业资料。内业资料是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内业资料由施工单位负责记录、整理,必须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保证完整、准确。工程完成后,内业资料成果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施工单位完成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以后,监理必须进行检查验收,在内业资料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可向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

3.3竣工验收。这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程序,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的重要阶段。进行竣工验收前,要对竣工验收方案中的验收内容、验收参加人员、验收程序等进行核查。

作者:宋红星 单位:天津仕敏工程建设监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