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计算机考试论文

计算机考试论文

时间:2022-05-15 02:34:58

计算机考试论文

计算机考试论文:解析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作用

摘 要 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会考虑是否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由此看出计算机等级考试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考试科目,另外针对计算机专业特有的编程考试也是用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由此本文主要是解析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作用,以便于来了解现阶段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情况,并根据所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状况。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 结果分析 作用

1 引言

每个考试科目都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机考试也比例外,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可以了解哪些方面是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哪些是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数据来对考试进行总结,以便于以后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也能了解到自身学习所存在不足,因此对计算机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2 解析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必要性

计算机考试结果的分析是很必有的一项工作,因为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都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只有你把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学好了,才能为学好下一门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如果不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那么就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适用,只能大概的知道这个学生的成绩好,那个学生的成绩相对较差,但到底差在哪些方面,又好在哪些方面就不是很清楚了。因此对于考试的结果不能单纯地只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对试卷进行分析和总结,是不利于计算机的下一步学习的。

鉴于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必要性,因此首先要保证评分的公正性,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以计算机的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主,这样可以保证试卷考核的有效性。如果考试人数很多,可以采用抽样的形式进行考核,并对不同的考试类型来进行分析,其中包含了定性和定量的不同分析,从而达到为以后试卷信息库建立有效地资源和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多的指导作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试卷的分析不能重视形式,要得出实质性的结果,以便于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3 解析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作用

3.1有助于帮助教师掌握测试的试卷所涵盖的知识点是否丰富

对于考察学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考试,教师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设置试卷的题型。如果通过考试分析,可以得出每个不同类型的题目所占整个试卷比例的多少,而且也能得出其是否是符合大纲要求,或是所规定的内容是否全部涵盖在内。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需要掌握的有理论知识、文字的录入和处理、系统的操作能力以及互联网的使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考试结果出来后,对每类目标的题目进行统计后会发现其所占的比例是否符合要求,也能知道是否能将所有的考核内容都出在试卷中。经过这些分析后,能为以后的试卷命题更加规范,科学,能知道哪些计算机的题目出的质量比较高,今后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这样的话能建立比较好的题库,提高了命题的质量。

3.2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

通过考试的结果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因为不仅每道题目和每一大题都有一个正确率的统计,而且每个学生也有关于做题的正确率统计,这样就比较直观的反应了学生的每道题目的情况。比如考核计算机理论知识每一大题,满分是20分,如果得分率为25%,但是平均得分率是30%,低于平均的水平,则说明这一块的内容该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提高,如果是50%,说明做的可以,总之就是得分率越高说明答题情况越好,反之则不好。另外如果从整体水平来看,如果平均得分率很低,则说明学生对计算机这部分内容的整个学习情况都不是很好。这些能间接地促进学生加紧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并改变他们以往不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学习知识有偏重的学生,更加能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知识学习上的缺陷,从而刺激他们对学习的进取心。

3.3 促进教师能进一步改善教学和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对计算机考试的结果分析,如果排除了试卷的难度问题,考试的整体水平还是不行,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计算机学生的学习要求。我国的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就是依靠考试,所以反过来考试的结果也会侧面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到底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较差,不爱学习还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够透彻,导致了这种考试结果,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方向。另外也可以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了解到对教材、教学方式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整合和调整,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让他们能真正掌握到计算机知识。

3.4 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学习的管理水平

计算机考试的结果分析也是属于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如果将这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并运用到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管理中,是可以改善计算机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比如如果是理论知识考核不好,教师就要着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果是实际的操作,例如编程、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实际的操作能力的教育。另外通过考试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计算机的这门学科中哪部分应重视理论的测试,哪部分应重视实践的操作,而且如何进行考核才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才能起到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作用,从而也就更加规范计算机的管理教学水平。

4 结语

通过了解到对计算机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是很有必有的,所以本文主要对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其能有助于帮助了解试卷所涵盖的知识面是否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促进教师能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以及提高计算机学习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计算机考试结果的分析,从中得到改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成绩的措施。

作者单位

吉林省普通中学考试办工作办公室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2

计算机考试论文:计算机考试与应试选择优化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的升级换代过程中,计算机逐渐成为信息时代最主要的通信工具,由此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计算机文化。为了学习和利用这种文化,并以计算机考试的方式来证明应试者的水平,需要对计算机考试的类型进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考试类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选择,是当前计算机考试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对我国目前主要的计算机考试类型进行分析,对考试类型的使用对象、考核重点等进行阐释,以推动我国计算机考试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应试;选择;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功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计算机文化的兴起,促进了计算机考试的发展。从我国人才市场的就业情况来看,不少企事业单位都将计算机知识和能力作为人才录用及考核中的重要条件。然而,计算机考试有多种类型,不同种类的考试在层次和含金量上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怎样合理选择应试,怎样优化计算机考试及应试,是计算机考试应注意的问题。

1 计算机考试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计算机考试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全国计算机考试

全国计算机考试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这项考试是面向社会,为发展中的劳动力市场提供服务,为人才流动、人员择业提供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相关证明,为用人单位的考核和录用提供公正、统一、科学的标准。参加该项考试的考生,不论学历、职业、年龄,都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计算机考试等级,而每个考生只能在以此考试中获得一个等级。通常情况下,考生通过笔试和上机两种方式来参加考试,如果不能在一次考试中通过两个项目,则可以在下次考试时免考本次已经通过的科目。

目前,该类考试有七种类型、四个等级,一级A类可分为Windows环境和 Dows环境,考生可选择其中之一参加考试,主要考核计算机初步知识及微机系统初步使用能力;一级B类是专门针对公务员考试。二级主要考核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高级语言编程及上机调试能力。三级A类主要考核计算机硬件开发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三级B类主要考核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四级与大学计算机本科考试类似,要求具备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设计开发能力。该项考试每年4月和9月举行。由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对考试大纲、试题设计及评分标准进行审定,对考试合格的考生,由教育部统一颁发等级证书。

2)NIT考试

NIT考试指的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这项考虑借鉴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采用系统化设计和模块结构,实行人性化教学,采用国际化标准规范考试流程,从而形成统一和规范的标准,这样便能够为各种不同的岗位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标准,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对于NIT考试及培训进行严格监管,又教育部考试中心及承办机构对培训点进行专门认证,由专业教师进行考试和教学工作。NIT考试可分成三个阶段:过程式考核、设计作业、上机考试。NIT考试在发展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模块:计算机操作基础、程序设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计算机绘图、多媒体应用、因特网、局域网、会计电算化、桌面出版、数据库11个模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模块会不断增加。NIT考试合格证书是由教育部统一签发,获得合格证书的考生,能够根据相关规定申请剑桥大学的CIT合格证书。

3)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及水平考试

该项考试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和人事部组织。考生不论身份及职业,都可以参加该项考试。但该项考试是按照软件专业的水平来设置的,在内容方面比较全面,且非常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考核。该项考试进行了多年时间,合格考生在社会上大受欢迎。该项考试可分为水平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种。水平考试主要是为用人单位设置的,可分为四个级别:初级程序员、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在报考时,不受资历和学历限制,可以越级报考。资格考试通常是对已经就业的不同职业的人员开展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此来对相关人员的软件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因为该项考试的政策性很强。

4)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该项考试由国家劳动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职业技能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计算机应用了你。在考试设计上,根据不同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情况进行划分,以相互独立的功能模块进行考核。在考试模块设计上,由劳动部聘请计算机专家编制和审定。考生在报考该项考试时,不受职业、学历、年龄、时间限制,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培训和考试。该项考试可分为四个层次:操作员、高级操作员、操作师、高级操作师。考试合格的考生,由劳动部统一颁发合格证书,参照国际惯例,该证书可以作为我国公民的境内外就业的有效证件。

2 计算机考试与应试选择优化分析

在国家各项计算机考试的项目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而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则可以提高考生的计算机水平,也能够使考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够对考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衡量,因此我们不能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一个简单的考试,而应当将其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形成强大的压力,但在考试中应认识到,考试职能是水平证明的一种,学以致用才是学习最根本的目的。

1)全国计算机考试

全国计算机考试是我国国内水平标相对较高的一种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对于考生的要求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参加该项考试的学生在范围上较为广泛,有在校的大学生,也有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参加该项考试无疑是体现自己计算机水平的一种重要体现。全国计算机考试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而且在评价计算机水平能力方面有着较为权威的地位,所以对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选择该项考试时非常合理的。

2)NIT考试

该项考试最大的特点在于借鉴英国剑桥大学在CIT考试中的成功经验。该项考试主要侧重于计算机四级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非常重视考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考试过程中,考试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只对成功的考生进行统计。同时,该项考试时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与CIT模块基本相同。随着少儿NIT考试的推行,该项考试将考试对象扩展到少年儿童,计算机考试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3)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及水平考试

该项考试处于我国计算机考试的中级和高级层次,主要针对的是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如果学生能够在上学期间获得一定的计算机等级资格,则可以在就业后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而当前我国在计算机高级考试的通过率方面仍然不高,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都较为关注应聘者的资格等级。

4)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该类考试层次较低,但讲求实际,主要强调计算机具体应用,主要适用于技能型专职工作人员。该类考试与NIT考试有多相似之处,即都是根据计算机的实际应用需要,将计算机考试分成若干模块,所不同的是模块划分存在差异。该类考试有着独特之处,该类考试的题库在考试前是公开的,考试题目从中抽取一部分组成,这样能减轻考生压力。该类考试时在NIT考试之后推出来的,由于社会大众的了解有限,应考者数量也比较少。以某省的计算机考试为例,计算机考试的适用范围和难以程度都比较清楚。如专业技术人员考试额公务员初级培训适用于全省公务员及一般工作人员;等级考试主要适用于全省的大专院校在校生、教职工。

从以上几种计算机考试的类型来看,考试的内容、层次、范围,虽然有很多重叠部分,但各种考试都有明显的侧重。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展,计算机考试也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这不仅是计算机应用的需要,也是地域和部门割据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不管哪种类型的计算机考试,只要能推动计算机学习及应用水平的提高,都可以被社会认同,能够受到考生的重视。

3 结束语

计算机考试不仅能用以检测应考者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还能为企业人才录用及选拔提供统一性标准,促进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为社会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计算机考试种类的区分是一种较为困难的工作,如果种类过多就容易为考生的选择造成困扰,而如果考试的种类太少,考生的选择空间又受到限制,这样对于考生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合并和取消一些考试种类,由国家统一推出和指定几种类型的考试。在这几种考试类型中,有的可能更偏重计算机专业考试,有的更侧重社会化考试,而有的则以中低层的计算机基础操作为重点。在明确考试种类之后,还应该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将考试分成若干模块,通过不同模块来设计计算机应用范围及应用层次,这样不仅能规范计算机考试的种类,还能为学生选择留下较大的空间,能推进我国计算机考试的发展。

计算机考试论文: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考试数据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随着现代化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现代化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化发展,随处可见的信息化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现如今电脑、电话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然而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也给数据库存储带来了难题,大量信息数据处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数据挖掘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考试数据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 计算机考试 数据处理 数据库

信息化发展带动了电子产品的生产,也可以说是计算机的普及带来了信息化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行各业,本文主要分析的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计算机的使用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信息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新型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各个方面的有效信息,本文从计算机考试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一、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每年都积累了大量数据,推动了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应用。数据管理从最早的手工开始,后期发展为文件管理,再到现如今的数据库管理。过去人们对现有数据管理还比较顺利,但对过去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数据管理起来就相当费事,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容易完成的任务。现如今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大量信息数据给数据库管理带来大量工作量,此时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为了数据处理而应运而生的。对于数据查询而言,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出所需数据,远远超出人类所能理解的概括范围。现有统计学和数据查询分析技术能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查询,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处理分析数据的需求。数据挖掘技术不仅限于数据查询,还可以根据有效数据对非预期潜在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再处理,从而得出更多有用的潜在信息。

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如超市物品的陈列问题上,经营者想要把人们可能同时购买的商品摆放到一起,以便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增加销售量。药店经营者想要了解人们购买药物时还会附带购买的商品,将治疗不同病种的药物与可能购买的商品摆放到一起,附带销售。医学研究人员希望从已有成千上万份病例中找出某种疾病病人的共同特征,以便为治愈这种疾病提供一些帮助。企业管理者想要了解整体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提取出业绩较好员工的个人信息等。

从以上实例研究中得出结论,现有信息管理依靠数据查询统计,并通过做报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先不说其潜在信息并不能很好地挖掘出来,就其工作量来讲,也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很难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了满足人们对数据管理的需求,从现有信息数据中提取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随机数据中快速地进行信息数据归纳整理,并从中分析出有效的潜在信息。一般会采用统计型和人工智能型数据处理方法,共同完成对数据管理的分析应用。统计型数据处理采用传统的统计学原理,对现有和过去很久的数据进行概率分析,从而推理出数据中隐含的潜在有用信息。统计学由来已久,其优点是精确度相对较高,简单易懂,并且使用比较广泛。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型可以准确快速地挖掘出有用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大大减轻统计者的工作量。人工智能是在统计学原理基础之上,通过训练和学量样品集得出需要的模式或参数。将有共同模式或参数的数据通过机器人工智能,发现有价值的潜在信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样品集有特定的应用领域,样品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数据结果,一般情况下会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达到有力互补的目的,从而更高效准确地分析出数据结果。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考试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对数据挖掘技术的概述,对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必会事半功倍。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中,不仅可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还可以客观分析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学管理中的计算机考试为例,分析计算机考试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从而得出以下结果:

本文通过实例验证方法找出答案,首先是采用数据采集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要挖掘的数据目标相关的数据子集,该数据样本的精选不仅减少数据处理量,还突出相关性规律,表明数据样本的代表性和质量尤为重要。在计算机考试系统中,会通过输入考生信息进行考试,考生的每个信息都定义为不同变量。考生的姓名、性别、年龄、任课老师、所在班级等信息都是一个个不同的变量,这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考生的计算机考试情况。根据其做不同题型的长短分析出考生擅长什么样的题型及在什么题型面前处于劣势。根据其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可看出考生掌握知识能力如何,任课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逐个击破,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水平,这就是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的潜在信息价值。

数据挖掘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可大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可快速有效地了解到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考试数据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精准地了解到学生潜在的学习问题,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快地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

信息化发展使信息数据量急剧增加,这个数据处理造成了困扰,为了更好地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准确快速地提取出有效信息,数据挖掘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完善可提高考试效率,奠定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现代是不断变化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信息化时代,时代离不开信息化发展,要不断进步才能持续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势必会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第二大方向,是时展的要求所致。

计算机考试论文:浅谈用word宏指令开发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含义与方法

摘 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批量处理程序文件的程序命令,使用宏很大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给我们的微软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本研究定义了宏的内容与使用方法。学会宏为很多工作提供了便利,如计算机考试系统中的运用。笔者介绍了用宏指令开发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内容,学生用宏作答完题目后,系统会自动审阅并显示出所得分数及正确答案。利用word宏进行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编排,保证了系统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计算机考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关键词:word;宏指令;计算机考试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现今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看重计算机考试,而以电子系统为媒介的考试系统也逐渐代替纸质版计算机考试。而宏指令在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时间。宏指令在计算机考试系统变得更具有公正公平性,加强了客观性与保密性,加强了可操作性、方便审阅检查,因此利用好宏指令计算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1]

1 word宏指令的含义浅析

宏是一个以批量处理为目的的程序命令,它的诞生与普及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微软的office软件运行用户自己编写,叫VBA的脚本来增加其灵活性,进一步扩充它的能力。如完成一个一打开word文件同时要打开某个文件的功能,必须要自己编写一段称之为宏的脚本。具体做法是在“工具”菜单“宏”-“宏”弹出的对话框输入宏名,然后按“创建”按钮会打开visual basic编辑器,你就可以编程了,这个就是宏。学会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比如我们在word中需要高频率执行某个动作,宏可以自动完成,而宏在其中实际是一连串的组合而成的word命令,它实现了自动化主动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创建宏,来代替人工操作一些机械重复费时的word动作,来满足我们的工作需要[2]

2 简述word宏的主要应用

2.1 word宏的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菜单的“工具”栏中的“宏”/“宏”项,进入宏对话框,在“宏名”栏下输入宏的名称,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就可以开始录制宏。对于已经存在的宏,单击“编辑”按钮,就可以进行宏的编辑和修改。宏的主程序以Sub Main开始,以End Sub结束。主程序是Word进行宏调用的入口,还可以按需要编写子程序(Sub)或函数(Function)。另外,还可以通过修改已录制的宏来建立特殊宏。宏建立后,可以方便地执行它。可以将宏指定到工具栏、菜单或快捷键,使用时单击相应的工具栏按钮,选择相应的菜单命令或按下组合键,即可执行。当然,也可以从“工具”栏进入宏对话框。

2.2 word宏的典型应用

2.2.1 宏的成批文本替换。在Word文档排版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格式错误,需要规范一些常见的文字数字符号,纠正一些常见的学术名词.如果进行人为的控制操作则会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并且容易出现疏漏错误,而利用word宏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查找和替换功能,可以反复操作,给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2.2.2 word宏在标点符号中的妙用。在利用word进行文档编排时候,经常会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文字符号或数字符号,而这些在键盘上并没有直接的显示,往常需要用到特殊的符号时候总需要开启小键盘寻找,这无疑给文字编排处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而利用word宏可以录制特殊符号的命令程序,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显示出来。

2.2.3 word宏加快文本格式设置。在利用word进行文档表格的编排或者期刊的制作中,常常需要统一规范的格式,如行间距、标题大小、字体样式大小、颜色等等,如果逐一对所需操作对象进行编排,任务量会十分繁重,此时就可以利用word宏对所需操作录制新的程序命令,多个录制的宏可以满足不同格式的需要。

2.2.4 自动宏及宏的其他应用。如果想让word宏在某种条件下自动运行,如想一打开文档就可以自动规范文字大小颜色等,就可以录制一种特殊的宏称为自动宏。此外宏还有许多其他应用如word宏可以实现备份和共享,可以制作宏菜单,加快日常编辑速度,对多个程序命令进行组合,使对话框中选项更利于实现,自动操作复杂性任务等等。

2.3 word宏应用技巧

Word宏在日常应用中已经十分广泛了,它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批量处理文字,加快文档设置等功能我们已经能熟练操作了。以下介绍几例word宏的巧妙应用例子,让word宏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2.3.1 在网上操作某些程序时候常常会被黑客、木马、病毒等侵害而出现锁定注册表,此时我们可以利用word宏解锁注册表。方法如下,先启动宏命令输入“macro1”,在“宏的位置”下拉列表框中选中文档一,然后进行创建,此时会弹出“宏代码”编辑窗口,在“Sub macro1()”和“End Sub”之间输入特定内容录入完毕,最后进行保存即可。

2.3.2 很多时候我们的网上操作仅局限于文档编排表格处理,因此若能一开启计算机就直接经行文字的处理工作则更为快速和便捷,而通过宏我们可以实现在关闭word时候,计算机也相应关闭。Word自带的宏命令中,有一个为Autoclose,当我们关闭 Word的时候,Autoclose 可以自动激活并运行。这样我们就可以让 Autoclose去执行Shutdown.exe或Rundll32.exe命令,从而实现关闭word即关机的目的。

2.3.3 在word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打印功能,而word中的打印按键往往是将整个文件进行打印。如果我们需要某一页码的打印则需要重新建立文档,会很不方便。Word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word宏可以给工具栏增加一个“打印当前页”按钮,单击后,它会弹出打印对话框,默认单选按钮就是停留在“当前页”上。

3 word宏在计算机考试系统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论述及其优点

随着标准化考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考试采用计算机系统测试的方法,告别了过去的纸质版考试。因为相对于纸质版考试来说计算机系统的考试有以下几个优点:

(1)具有更强的保密性,卷面考试从出题者出题到印刷到发放试卷到监督考试,难免出现各种人为因素影响考试公平,而计算机系统考试统一发放,各套题由系统随机生成,各位考试的试卷都是不同的,避免了考试作弊的问题。通过系统处理试卷,极大程度避免甚至杜绝了因人为产生的考试不公的问题。(2)具有更强的客观操作性,采用纸质卷面考试方法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因为人为的疏漏产生试卷数量不够,试题出现错误,而此时更改弥补就较为麻烦。而利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可以科学系统的控制试卷数量,并且及时修改错误。(3)具有更强的公正性,人为评卷,因为人情原因或者个体认知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较大的试卷分数差异。而计算机系统的评分,自动准确、方便迅速,保证了分数的绝对公平。(4)便于大规模组织考试,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考试无绝对的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可以方便的进行考试,可以大规模实施异地考试,而这一点是纸介版考试无法做到的

3.2 word宏在计算机考试系统中的作用概述

随着计算机考试系统的逐渐普及,简化考试系统的设计操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设计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工具软件有两类:一类是高级语言,如VisualBasic、visu吐e++和nelnhi等;另一类是专用多媒体写作工具,例如HSC、Authorware和ToolBook等。用以上两类方法设计计算机考试系统,不仅要求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工程环境比较熟悉,还要求教师对所采用的设计软件非常精通.从而使一些有心设计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人望而却步。而利用用MicrosoftWord结合VBA宏指令编程,从而可以轻松编写出计算机考试系统软件。现今Word宏在计算机考试系统中的使用十分频繁,利用word宏的批量操作功能给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编排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利用word宏可以方便的进行格式统一的批量操作,可以方便的检查字符或数字符号的错误并改正,可以加快系统的评分速度,提高系统评分的准确率,正确显示划分考试成绩等级等等。

结束语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系统的简化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这是纸质考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而word宏在计算机考试系统中的运用,无疑是给计算机考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Word宏简化了系统操作内容,可以快速编辑的完成相应的文字处理,可以快速进行试卷的审阅与评定。只有实现word宏与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的优化计算机考试系统,因此掌握好word宏技术尤为关键。

计算机考试论文: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探析

摘 要: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革,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逐渐显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变得势在必行。本篇文章主要从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中职学生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各个不同,很多中职学生存在文化课程基础掌握能力较为薄弱,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而在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判定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对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水平的增强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影响。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的创新,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希望能够对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全面提升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主要存在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1、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考试中,仅仅是通过单一的期末成绩检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进行评定[1]。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检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长时间使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评价,也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热情,对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因素。

2、忽视学生思维发展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学习热情度较低等特点,而在计算机考试中,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成绩检测模式,会影响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学生会对考试和计算机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失去了中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2]。

二、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

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等方式来开展。

1、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

计算机是中职教育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特别是当前已然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直接影响中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下,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活动参与情况等内容融入于整体考试评价内容当中[2]。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出勤率、实践操作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中的一部分,将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按照总成绩的50%划分,30%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作品完成效果、实践作品分数。10%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情况和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等。10%为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堂纪律等等。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成绩划分,更加全面的观察和检验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人思想素质的提升,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2、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

考试是检验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而考试评价方式能够影响中职计算机考试的效果[3]。传统的计算机考试方式以成绩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理念下,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思想,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将以往的定向性评价转变为动态性评价,使中职计算机考试不再是单一检测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质量的工具,而成为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实现全面发展的“导航”,更多的挖掘考试所带来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4]。

例如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将学生每一堂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记录。比如某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问题,加一分;某一位学生的实践作品十分优秀,加二分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程结束之前,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教学语言的运用,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实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能够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热情,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普遍存在着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因素。素质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等方式来开展,改善传统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

计算机考试论文: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探析

摘 要: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革,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逐渐显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变得势在必行。本篇文章主要从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中职学生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各个不同,很多中职学生存在文化课程基础掌握能力较为薄弱,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而在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判定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对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水平的增强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影响。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的创新,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希望能够对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全面提升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主要存在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1、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考试中,仅仅是通过单一的期末成绩检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进行评定[1]。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检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长时间使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评价,也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热情,对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因素。

2、忽视学生思维发展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学习热情度较低等特点,而在计算机考试中,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成绩检测模式,会影响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学生会对考试和计算机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失去了中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2]。

二、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

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等方式来开展。

1、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

计算机是中职教育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特别是当前已然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直接影响中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下,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活动参与情况等内容融入于整体考试评价内容当中[2]。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出勤率、实践操作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中的一部分,将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按照总成绩的50%划分,30%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作品完成效果、实践作品分数。10%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情况和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等。10%为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堂纪律等等。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成绩划分,更加全面的观察和检验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人思想素质的提升,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2、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

考试是检验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而考试评价方式能够影响中职计算机考试的效果[3]。传统的计算机考试方式以成绩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理念下,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思想,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将以往的定向性评价转变为动态性评价,使中职计算机考试不再是单一检测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质量的工具,而成为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实现全面发展的“导航”,更多的挖掘考试所带来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4]。

例如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将学生每一堂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记录。比如某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问题,加一分;某一位学生的实践作品十分优秀,加二分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程结束之前,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教学语言的运用,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实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法能够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热情,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中,普遍存在着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因素。素质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特点,注重计算机考试评价的多样性特点等方式来开展,改善传统计算机考试评价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

计算机考试论文:计算机考试系统设计

摘 要: 计算机考试系统能够辅助教师完成出题、上机考试等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上机练习和考试的平台,提高考核效率。本文通过系统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为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计算机 考试系统 系统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养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向全面提升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过渡,相应的授课环境从教室转移到计算机机房,因此,对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测试应该从人工批阅电子试卷向基于真实操作环境的计算机上机考试转移,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基于真实操作环境的计算机考试系统。

1.需求分析

通过多年来对上机考试活动的了解,实际参与及调查和研究,能够分析出通过计算机完成上机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主要活动:

(1)命题活动

命题者根据实际授课情况确定此次考试的题型、考试范围和标准答案等,将试题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试卷并排版印刷。

(2)考试活动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考试。涉及监考教师对考生身份的检查、考卷的分发和上交等工作。计算机考试系统研发成功之后,这些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完成。

(3)批卷活动

首先,批卷教师根据考生上交的试卷情况完成试卷批阅工作。其次,教师完成对考生成绩信息的计算、统计和保存。计算机考试系统研发成功之后,这些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完成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

通过对计算机上机考试主要活动的分析,能够确定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图。计算机考试系统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2.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首先进行概要设计,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接口信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目标系统的功能模型。计算机考试系统结构图如下图2所示:

3.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二维表设计是系统实现和编码的数据基础。系统要设计的表很多,主要包括题库表、用户表、试卷表、学生试卷表等。以下列出两个主要的表:

(1)用户表

4.结语

根据计算机考试的实际需求设计的计算机考试系统能够完成基于真实环境的计算机上机考试、计算机自动批卷、用户管理等功能,具有考试周期短,批卷效率高,减少错误发生等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计算机练习和考试的平台。

计算机考试论文:基于VHD技术的通用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应用研究

摘 要: 针对现有计算机考试系统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文件传输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并加以实现。利用VHD技术可以将客户端文件作为一个独立磁盘上交。特别是客户端文件被锁死后导致上传失败的情况。实测结果证明,将VHD技术应用到考试系统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考试系统中的传输问题,特别是客户端文件被锁死后导致上传失败的情况。

关键词: VHD; 考试系统; 文件传输; 文件上传

0 引 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各类考试移植到计算机上进行已经是大势所趋,与传统考试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至今为止,用于考试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种类繁多,其中,有不少较为成功的产品,但是,这些考试系统对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文件传输都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目前,大多数考试系统将考生文件保存在客户端,当考试结束后再通过底层拷贝将考生文件复制到服务器上,但经常遇到各类问题而造成传输错误的状况,特别是文件被锁死后导致上传失败的情况尤为突出。为此,在对现有多种考试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VHD技术应用到考试系统中,以解决文件传输的问题。

1 VHD概述

VHD是Virtual Hard Disk(虚拟磁盘)的简称,利用电脑硬盘空间在电脑里虚拟出一个磁盘,用户可以像普通磁盘一样使用(包括格式化、分区以及读写等操作),但是,它并不是物理上真实存在的磁盘,而是以文件形式(扩展名为.vhd)存放在物理硬盘上的。其优点如下:

(1) 维护简单:与普通磁盘操作一样,容易上手。

(2) 加载与卸载容易:在不关机或重启的情况下,可以像U盘一样使用。

(3) 备份和迁移方便:仅仅需要将物理硬盘上的虚拟文件进行备份,再将该文件复制到目标计算机上即可。

(4) 安全性好:既可以对虚拟磁盘中的分区进行读写权限的设置,也可以对虚拟文件本身设置相应权限,以保证该文件的安全性。

2 通用计算机考试系统中VHD的设计

通用计算机考试系统是由组卷模块、考试模块和阅卷及评价模块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在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文件的传输,例如,考试开始时需要由服务器下发考试素材,考试结束后需要由客户端上传考试结果等,在实际测试中发现有以下状况出现:

(1) 当文件夹嵌套层次较多时,会出现文件缺失的情况。

(2) 当使用文件端口打印文件时,输出的文件容易被锁死。

(3) 相关应用程序未关闭时,如:PS,Flash等,容易造成系统蓝屏。

(4) 当使用SQL Server考核数据库相关课程r,必须强制关闭相应SQL进程才能上传数据库文件。

鉴于以上情况,将VHD技术应用到考试系统中,以解决文件传输的问题,其流程如下:

(1) 在组卷模块中,由管理员设置考试数据盘的属性,例如:盘符号、容量、使用权限等,系统根据设置的参数生成虚拟磁盘文件,即VHD文件,并把考试所要用到的素材、样张等加载到该虚拟磁盘中。

(2) 考试前,由监考老师使用考试模块为每个考生随机指定考试座位,当考生信息和考试计算机(即客户端)绑定时,服务器会自动下发VHD文件。

(3) 当考生登录考试模块时,考试系统将根据之前设置的盘符号加载VHD文件,生成虚拟磁盘,考生在考试中使用到的所有文件都包含在该磁盘中。

(4) 考试过程中,考试模块会根据之前设置的时间间隔定时在后台备份该VHD文件,备份时无需卸载虚拟磁盘,也不影响学生考试。

(5) 考试结束后,客户端卸载虚拟磁盘,将VHD文件上传服务器即可。

(6) 在阅卷及评价模块中,读取VHD文件中的考试数据即可评分。

根据以上构思可以很好地解决文件传输问题,避免文件缺失、锁死等造成交卷失败的情况频繁出现。

3 通用计算机考试系统中VHD的实现

VHD技术通常用于安装多个操作系统,一般和虚拟机一起使用,而用于考试系统中是一种创新,且考虑到公共机房软件安装的问题,不可能在每台计算机上面都安装Virtual PC等相关虚拟化软件,所以,考试系统需要自行解决虚拟磁盘的加载、权限设置、卸载等一系列问题。经过研究,利用微软提供的一些VHD接口以及自行编写的函数来完成这些工作。

4 结 语

将VHD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考试系统中是个创新,这个创新基本上解决了考试系统在收卷时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系统卡死的问题。实测结果说明该技术运用于通用计算机考试系统是可行的。

计算机考试论文:浅谈职称晋升计算机考试须知与技巧

摘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主要是为了落实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在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基本应用能力。考试适用于评聘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考试科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科目单独考试(每个模块考一场,每场时间50分钟,40道题,每题2.5分,答对24题即可通过);试题采用模拟上机操作,没有客观题。如何选报模块、做好复习、顺利通过考试是广大考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是从考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应试技巧,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须知;技巧

1 参加考试须知

1) 看准考试时间和地点,大家必须注意,早到(有的一天以上,可以等待)、晚到(本次考试没有机会参加)的事情时有发生。

2) 仔细阅读准考证上的考试须知,计算机考试有别于其他考试,千万不要犯经验错误。入场时间一般在考前30分钟,具体见准考证,务必带身份证,以免进不了考场。

3) 入场照相后,按照考场中的计算机编号对号入座。已进入考试器界面输入准考证上的身份证号和座位号,点登录,进入待考界面。

2 做题方法技巧

1) 理解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在平时的练习中完成一个操作可能有多种方法,但是由于试题是被设计在特定的试题环境下的,因此,考生必须有判断出题者考查意图的能力,分析出题目要求你需要用那种具体的操作才能正确的做出题目,也就是着重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应操作的熟练程度,平时多操作练习。建议看懂题目再动手操作,盲目作答很容易浪费考试时间,有的直接导致试题不能做完。

比如,题目:利用“运行”启动“计算器”应用程序,文件名为C:\windows\calc.exe(要求在“打开”中直接填写文件名)。平时我们启动“计算器”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打开它;也可以通过桌面上建立的快捷方式双击打开;还可以在资源管理器里面找到文件名直接打开。但是,这里你就只能按照试题的要求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执行。

2) 做题时不要关闭答题对话框。真正考试时不能像模拟盘那样现场查看成绩,点击“结束考试”按钮后就不能再答题了(有两次确认是否交卷,一般不会误操作),请考生务必注意,答完题或正在答题,即使不点结束,时间到后,计算机会自动为你交卷。

3) 考试独立完成,遇到技术问题或设备故障及时举手示意监考人员。当计算机发生死机时,也就是说点什么都不动,点“上一题”、“下一题”都没反应时(不要连续点“下一题”,试题从考试服务器传输至考试机有点时间间隔的),请告知监考老师为您处理,所耽误时间计算机会自动为你延时,不会影响你的正常考试,千万不要紧张。

4) 操作时有可能与真实的软件有些小差别,如:格式化时没有像真正的格式化软盘那样进度条走到头(不需要一直等下去),但只要你步骤正确就得分了。

5) 学会使用“右击”弹出快捷菜单。当你使用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使用菜单选择都不能响应或者都不能完成题目的时候,尝试使用“右击”弹出快捷菜单,很多试题就是专门设计考查你使用右键呼出快捷菜单功能的。

6) 注意Caps Lock键的使用方法,很多考生在输入汉字时,出现大写英文字母,就是该键处于启用状态。在试题界面中,“复制”、“粘贴”的快捷键Ctrl+C,Ctrl+V是一般无效的,所以遇到试题中要求输入文字时,还是需要你用输入法手动输入的。

7) 注意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在DOS下对于英文字母大小写是不加区分的,但是在Windows中有些场合大小写意义是不同的。例如:利用“我的电脑”对D盘进行共享设置,访问类型设置为“只读”,密码为RSBKS。这个题目如果你不注意大小写,恐怕你就会发现无论怎么设置,题目都还处在编辑状态下,不让你继续。

8) 记住常用的快捷键。有些题目限定考查使用快捷键,比如在Word模块试题中有一个题目:光标插入点在一篇文章的第二页的一行中,要求你将光标快速拖动到文章行首。如果你使用鼠标拖动,很难到达第一张页面,显然这是考查使用Ctrl+Home快捷键定位到页面行首的功能。

9) 注意操作步骤的完整性。只有操作正确,才会出现执行结果,并且接下来对试题界面执行任何操作都不会有响应了;否则,界面就是活动的。这也就等于告诉你,如果这一道试题的界面依然可以操作,说明这道题目做的还不完整,或者根本就是没有做对。最终的结果是一张静止的图片:也就是如果你把本题做正确的,那么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一张静止的图片,鼠标再去点一些地方,应该是没有反应但是;也有特例,也有个别题做的结果不是一张静止的图片,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10) 做一个题,你感觉差不多应该使用哪一个菜单命令,你就大胆地去点击,如果点错了,你再去点你认为正确的菜单命令,这样你就会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当你要找的选项在对话框中的内容有很多的时候,你不需要逐项去找,也不需要去认真思考,你只要拖动滚动条到相应的位置,如果你所需要的选项在这一区域,就会停止于这一区域,再拖动滚动条也拖不动了,在这一区域中你再任意去点,能够选中的选项就是题目所要求的选项,大胆地去执行相应的命令,直到你做的结果是一个静止的图片为止。

11) 在考试时如果你遇到某一题的题目要求比较长,你不要一次性地将本题读完,而是如果你读了两句就感觉这题应该使用哪一个命令来做,你就大胆地去使用那个命令,如果你一点那个命令,那个命令执行了,你就大胆地使用它,说明这就是本题要求使用的命令,然后可以采取边读题边做题的方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做题的速度。

12) 做题时注意先易后难。我们考试的要求是及格,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50分钟内做40个操作题,这要求我们要快速地做题,当我们阅读一个题的时候,如果不能一眼看出本题的做法或即使能看出本题的做法,但是已经知道这题在做的时候非常麻烦,需要的步骤多,时间长,可以先不做本题,单击一下“标识本题”,继续做下一题,用这种方法做完所有题之后,单击一下“选题”按钮,看到那些标识为红色的,就是未做的题,切换到那一题,继续做那一题,如果两眼还是没有看出本题做法,继续标识本题,再去做其它未做题,用这种办法又进行了一遍筛选,这样所剩的题就不多了。选要做的题号,如感觉本题前几步操作不对,可以点“重做本题”。有无红色标识对本题的结果正确与否没有影响。

3 情况说明

1)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是互动式的,考生的试题是随机生成的,题库量大,无规律可言。

2) 考试前考试服务器自动分配场次、考试时间,然后打印出准考证,考生的考试信息一旦生成,是不能改动的。为此考生一定要在网上报名时填好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注意各模块的选择,记好打印准考证所提示的时间,以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每场开考前都要经过国家人社部考试中心的验证,通过后方能开考。等一个批次考完后,考试服务器自动阅卷,没有人为干预的因素,其公正性是无须怀疑的。

计算机考试论文:浅谈大学计算机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部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六门优秀课程中的第一门,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教学的成败与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本文回顾天津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变革历程,探讨通过改革课程考试环节的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考试方法;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大作业;优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考试是检查与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研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考试具有导向功能,考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回顾天津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变革历程,探讨通过改革课程考试环节的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采取何种考试方法与承担课程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十分密切。目前,天津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本科生教学工作主要由天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负责,此中心隶属于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1名,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教学、课程设计、大纲编写、组织教材编写、组织考试等。而天津大学连续几年的本科生约为3,600人(含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师资相对缺乏(师资缺乏较多时聘请计算机学院或其他学院的老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基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与考试工作,成为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升,要求毕业学生不仅要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战能力,因此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扩大教育规模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办学效益,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部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六门优秀课程中的第一门,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教学的效果,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会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认真探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方法,详细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谨慎研发改革的方案,一直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2考试方法变革的目标

2.1指导思想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拔尖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只有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就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

2.2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满足现代职场的需求;

(3) 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机基本知识,满足后续计算机和专业课的要求;

(4) 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以后哪些问题可以用计算机解决;

(5) 通过考试方法的变革,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6) 通过考试方法的变革,进一步促进试验项目的改进。

3计算机基础考试主要的变革史

3.1笔试+上机考试

1982年以前,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基本上分散在各个专业,各个专业根据自己专业的需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上机环境主要集中到计算站的441BⅢ机。从1982年计算机中心成立后,我校集中管理开设了“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上机环境是DPS849,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依旧较低,不能适应整体社会对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实际需求。学校根据这种情况又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英文录入训练、操作系统概述、数据结构等课程。该阶段学校还没有启用正式的考试软件,对学生的考试基本采用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传统方式,一般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到80%,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30%到20%。这种考试方法在一些课程至今一直沿用。

(1) 考试环节中存在如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组卷方式相对灵活、试卷整体感觉非常直观。

缺点:阅卷工作量较大,试卷分析、试卷保管和试卷查询等具体工作相对困难,重复工作的现象始终存在。

(2) 课程考试的评价

在考试内容上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容易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对基础概念的简单重复上面。

在考试方式上容易产生“重期末、轻平时”的问题,学生平时问问题的不积极,考前进行答疑的学生很集中。

在考试形式上容易产生“重笔试、轻上机”的问题,使学生对计算的概念始终停滞在纸张上,没有与实际充分结合。

在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上“重分数、轻素质”的问题,学生个性特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抑制。

所以这种考试仅仅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或者说这仅仅是在学校不具备上机考试条件的情况,采取的无奈之举。

3.2机试+大作业

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1995年提出了计算机三层次教育体系,明确了把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个教学层次。我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由计算中心(后更名为网络中心,并归属于电子信息学院)承担该课程。第一层次主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为优秀。课程内容主要为计算机基础知识、 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课程教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介绍,又给学生适时地灌输计算机文化的内涵,同时注重充分结合了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践教学,为后续结合专业设置的三个层次计算机类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我校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我们围绕加速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这个主题,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平台和学生上机平台,并编写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教程》及《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等非常实用的教材。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学校层面进行了进行教改立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教程》改名为《计算机基础导论》,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数据库、网络和Internet等应用领域的有关概念和术语作了概要的介绍,同时引入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法律及道德规范、计算机安全、计算机与求职等文化知识。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子教案教学工作,精心制作了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并开始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同时改革了课程考试方法,自行开发设计考试软件。考试方式也逐步过度到为“机试+大作业”的形式,进一步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机试”主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大作业”则主要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

考试环节中存在如下优点和不足:

优点:用考试软件考试是节约人力的好方法,试题库试题量大、考试时可以随机组卷、自动计时、自动评分,考试后成绩处理容易,便于分析。

缺点:上机考试由于情况限制,当时主要考察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大作业检查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设计水平。老师评阅作业要非常认真和细致。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使我们很受教育。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情况,我校又推出了新举措。

4考试总体方案的变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大学生入校第一门计算机必修课程,从2008年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入学考试,通过考试让成绩合格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选学一些其他课程,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则继续进修并参加后续考试。

4.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的考试方案和标准

4.1.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的考试方案

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体系,重点是通过合理的考核体系,促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设计管理的能力。目前的考试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

4.2入学考试情况

2008年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入学考试总人数有3,676人,合格分数线为60分,分数分布见图3。

4.3期末考试情况

入学考试没能合格的学生,参加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期末再次组织选修该课的学生进行上机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和学生大作业情况,决定是否通过期未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分数分布见图4,期末考试总人数为2,632人。大作业分数分布图略。

4.4考试分析

4.4.1实施情况整体分析

随着90后的学生步入校门,我们的计算机教学面临新的问题,由于现代家庭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部分90后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果还都必须按部就班的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采用了新生入学考试的方法来对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评定。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修该课程,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选修一些其他的课程,而没通过该课程的学生必须选修该课程。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使广大学生真正受益。

入学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选修该课程。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按知识单元“精讲”课程内容,注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讲述,扩展内容,安排学生利用教学网站或互连网自主学习。其中基本应用技能的教学部分被放置在实践教学部分进行,一般采取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更多的进行上机实践。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还改革实验指导的方式,并专门编写了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验指导书,本书分为演示、综合和设计试验三部分。演示部分将实验步骤写得十分详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试验部分为学生勾画思路或解决难点,设计试验部分则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试验任务。在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先将实验环境及实验目的要求介绍给学生,请学生自己结合实验环境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完成某项操作的能力大大加强。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普遍感觉更轻松的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更好的使用计算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身的设计管理能力。

该举措符合人性化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更好的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全方面、复合型人才,实现了分级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期间,我们与部分学院进行了调研交流,在调研交流中大家对我们本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入学考试的改革尝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今后的设想

“大作业”的理念很好,要想让学生完成好“大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由老师宣讲“大作业”的具体要求和展示高年级学生的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水平,开阔学生设计思路,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评价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现有的条件下,每位老师要指导的学生太多,很难做到这一点,能否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作用解决我们当前的困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入学考试实现分流,但考试分数相同的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很多,分模块教学能否成为下个发展趋势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不断提升效果的一种改革新思路。

计算机考试论文: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计算机来组织和实施考试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实时性和可靠性,能真正实现教考分离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考试系统是对考试的全过程实行无纸化及自动化,即从考前的数据处理,如考生的数据录入、考号生成、编排考场到考试的实施与评分,直到最后的分数处理,全部由计算机管理与控制。显然,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经济性、高效性相当诱人,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都采用这种方式。

一、系统结构及主要模块功能分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考试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子系统:考核系统、考务管理系统、题库管理系统、自动评分系统。

1.考核系统

考核系统主要分为考核服务端和考核客户端两个部分。

(1)考核服务端。自动初始化每场考核服务器的系统环境,根据组卷规则自动生成考卷,完成考试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与计时、答卷收集、答卷上传、意外事件处理、考场记录等。

组卷过程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前,主考部门给出本次考试试卷组卷规则,考试系统根据组卷规则为每位考生随机生成符合组卷规则要求的试卷,保证相邻考生试卷不全相同。考核系统的组卷规则及考生数据由主考部门下发的考核认证数据导入。组卷规则库包含若干组卷规则,每条规则包括科目、题型、知识点、难度系数、题量等。组卷时,系统首先搜索各条规则,根据相应的规则索引符合条件的所有试题,然后根据考生准考证号、所需试题数量产生随机数,为每位考生抽取试题。系统提供监控与计时系统,提供自动锁定功能和考试时间可调性功能。时限到,系统自动锁定考试;特殊情况下监考人员在考核服务器作相应记录后,方可继续答题。

(2)考核客户端。在客户端,考生借助IE6.0完成答题过程。考生的准考证号码、姓名等信息呈现在客户机桌面,便于核对。试题内容及答题时间在同一屏幕显示,考生可自由选择题型、题目、查询、保存答案、退出答题等功能。考核过程中,系统将会自动启动相应的操作软件(如Word等),并自动显示每题的答题状态,方便考生答题和了解答题情况。通过ActiveX控件技术,系统同时将考生的答案在服务器与客户机作双重备份,从而保证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任何一方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经过简单处理后考核就能继续进行,同时不丢失考生已有的答题数据。

2.考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考生报名及考核认证数据的自动生成、准考证管理、证书管理、成绩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每次考试前建立专门的考生数据库,给每位考生编制准考证号。考生参加考试时,根据考试形式的不同填写考生姓名和准考证号;考生进入考试系统后,按照题目要求做题,并在考试时间内可修改相应的答案选择;确认交卷后,单击“交卷”按钮正式交卷,然后该考生不能再进入考试系统。证书管理的工作主要是为所有已通过考核的考生建立一份档案,以便将来在需要时可以核查证书的真伪或补发证书等。

3.题库管理系统

题库系统主要功能是进行开放式题库设计。一般包括试题录入、试题修改、试题删除、试题恢复、试题预览、试题库预览、试题库输出和试题库密码的设定等具体功能。试题录入可采取集中录入或随时录入,试题库中的试题按不同题型分别存放在数据库中,并按考试科目、知识点、难度系数的不同分类管理,这样很容易生成一份知识点分布均匀的试卷。

4.自动评分系统

考前由主考部门给出考试评分的具体标准,评分系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自动评分。对于客观题,将采用比较法确定得分,在考生提交答案的同时就让程序自动完成评阅;对于操作题,根据评分细则来分步评分,系统采取实时方式,跟踪考生操作轨迹,评分和该考试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评分系统提供手工复查功能,具备重构该考生试卷的能力,显示考生答题结果,实施对自动评分系统可靠性的验证。

二、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1.考核系统体系结构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软件系统已经从以结构化方法(SP)为主体的单机软件发展到以面向对象方法(OOP)为主体的C/S结构和B/S结构。基于C/S模式的考核系统,要求每台考试用机都要安装考试客户端软件,会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将影响考生答题的效率。软件升级也需在每台机器上进行维护,因此系统维护、升级工作量大。基于B/S模式的系统,采取集中控制方式,实现数据共享,可以在服务器端完成大部分维护工作,极大地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所以,推荐采用B/S结构模式,考生只需要使用Web浏览器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考试,减少考试客户端的系统开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考核系统的升级而必须进行的硬件投资。

2.数据库选择

本系统采用MySQL作为中央数据库。现有的计算机考核系统不少选择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的主要数据库,开考时,如果考生数量多,将会耗费较多的网络带宽,导致开考初期和交卷时期,出现明显的迟缓。如采用中央数据库的形式,考生的试卷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中,只有在需要时,才在服务器上下载数据,将需要耗费的网络带宽平均分布到整个考试过程中,从而提高考核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Access数据库并发性能差,一般来说,在超过10个并发用户的情况下,Access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将显著下降,而MySQL数据库在性能、稳定性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另一方面,与Microsoft SQL Server、Sybase或Oracle等大型数据库比较起来,它更小巧,在性能上也完全能满足系统的需要。

3.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及系统完整性

在考核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讯采用128位SSL加密,考生的数据加密存放。为防止由于考生的机器出现介质障碍(如硬盘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使用备份技术,将考生答题数据备份保留在服务器上。采用了主从服务器的策略,防止服务器的硬件故障。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切换到备份服务器进行考试,并提供主从服务器配置的可选性。

基于B/S模式的网络化考核系统本身存在着完整性问题。而ASP技术的源码公开性,使得用户可自行修改考核系统。虽然现在Microsoft也提供了将ASP加密的软件,但这样的技术极易破解。因此,在实现B/S模式时,在服务器端采用自己的WWW/SMTP/POP3服务及整个考试逻辑。服务器端的所有操作均被封装到系统中,避免考点自行修改系统后对考试的权威性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基于B/S的考核系统充分利用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保证系统在客户端或服务器端任何一方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已有的考试数据,确保考试继续正常进行,使系统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考试数据被高强度加密,考生所提交的答卷数据被加密压缩存放,杜绝不通过考试系统而直接通过手工修改考生答卷的可能性。考试系统的绝大部分维护升级工作均可通过服务端来完成,极大地减少了考核点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计算机考试论文: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考试模式中的实践

摘 要 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未来教育模式的一种趋势,如何将其应用于计算机考试模式中,本文给出了具体的实例,并针对开展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 考试模式 计算机教学

1 引言

合作学习教学法,又称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先备知识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即分组的研究性教学,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来分析、解决问题。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的积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内在潜力并反馈教学质量等。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主要采用笔试和上机为主的考试模式,此种考试较适合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不适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不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实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即评价的内容应重点放在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上,同时还要关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为例,对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描述。

2合作与研究性学习考试模式的实施

2.1实施目的

目前,高校中开设第一门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办公软件和网络知识等。一般的考试模式大都是将上述几部分内容分别出题,然后给出总成绩。如何在最后的考试中将以前所学的知识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成功后的快乐体验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布置“小课题”的方式实现的。

2.2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的一般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1创设考试情景,引发学生兴趣

首先将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自制)发给学生,然后告知学生,本次考试是通过对本班及其他班级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将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以(文字、表格、图形)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出来。考试采用分组的形式,3~4人为一组,时间为两周。问卷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这种开放式的考试模式,使学生对传统考试的紧张情绪转化为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

2.2.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

将各班的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中,用曾经学过的电子表格知识,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同时提示学生可以从其感兴趣的方面展开分析,例如可以分析学习成绩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自身因素、父母因素、教师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等。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创新,可以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只要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完全可以。

2.2.3合作讨论,形成结论

在接下来的约两周的时间中,学生们都忙碌起来,先是确定小组成员,然后是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和分工,集体讨论确定小论文的分析方向; 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查阅、互联网检索等)搜集与分析方向相关的资料和素材;接下来分配任务,有负责分析数据的,有负责撰写文字说明部分的,有负责处理图片的,有负责编辑音乐的等等。

2.2.4应用巩固,自我创造

学生们将以前学过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知识充分利用和整合起来,尤其是Excel中的一些数据图,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如饼图、柱状图等;PowerPoint中的图片、色彩和声音的搭配以及画面的切换效果使演示文稿增色不少,真是图文并茂,声音色彩齐现。有的学生先将本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后,利用饼图将各成绩段的比例表示出来,一目了然,然后从青少年心理特征、班中学习氛围、教师教学态度、环境因素及毕业后的就业压力等方面对成绩进行因素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有的学生独辟蹊径,将本班学生所读课外书籍种类从小说、英语、电脑、专业书籍加以分类统计,并用Excel中的柱状图表示出来,形象直观,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有的学生则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用柱状图表示出来,然后针对数据进行了原因的分析,最后对学校的管理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有些稚嫩,但令人耳目一新。

2.2.5评价反馈,深化技能

为了保证最后考试成绩的公平与公正,评分方式采用了类似“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每组选派一名学生演示和宣讲本组的“小论文”。评审组由教师和每班选出的两名学生组成,每名学生评分计10分,教师评分计80分,分别从内容、Excel数据分析与统计、图表的应用、PowerPoint使用、美工等几方面评分。每组同学宣讲后,由教师对其特色进行点评,使每个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中,都有一种成功的快乐体验。

2.3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的合作与研究考试模式的实践,考察了学生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完成了“挑选主题、选择任务、评估设计、过程设计、美学加工、完成细节、信息反馈”的一系列步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总体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学生较高的教学评价。

3合作与研究性学习考试模式的探讨

3.1实施效果评估

本次考试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考试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课题任务,对学生和教师的教和学都有较多的收益。

对学生而言,此种开放型的考试方式,消除了原有考试形式造成的紧张焦虑状态,学生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资料查询、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讨论等活动,变被动适应考试为主动参与考试,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并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了在团队中的互助互利和积极有效的沟通;小组的成绩评定采取了答辩的形式,培养了学生语言交流、合作精神及学术素养等。

对教师而言,不再处于支配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中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3.2注意问题

(1)在教师提出考试要求时,应将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加强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养,选出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3)关注合作小组中某些不太积极的同学,使其融入集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此种考试方式应与平时课堂表现和阶段考试成绩联系起来,以便更全面、客观地对教学双方进行评价和反馈。

3.3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对比中西教育的区别时,曾深刻地指出:中国的教育是一种传统式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与美国相比,在创新教育方面显得不够。现在,在高校中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学要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入手,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如本次考试的设置,就是按照上述思路来设计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引入合作的机制,即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从认识论看,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意义的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而且学生看到同伴的成功,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合作的团队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未知的问题,需要团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

4结束语

合作与研究性学习考试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的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围绕能够激励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主题进行,给学生提供在合作环境中进行研究学习的机会,就可将该考试模式应用到其他学科中。

计算机考试论文:基于COM技术的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研究

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层次和应用领域。因此,研究利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实现对考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动组卷;自动评分;COM自动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纸笔考试正面临新的挑战。利用无纸化的上机考试来实现对考生的考核,具有高效、安全、客观等优点。无纸化的上机考试主要是指利用试题库存储考试题,手动或自动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卷,上机考试并可利用程序自动阅卷、评分并进行考后分析。无纸化的上机考试,使得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公平化,实现了教考分离,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一、国内外现状研究

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由DOS向Windows操作平台的过渡,单机系统向局域网、互联网的过渡。国外有很多专门的考试机构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对参加考核的对象进行评价。如美国的Prometric国际IT考试中心和VUE(虚拟大学)是实行计算机化考试的考试中心。通过Internet,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各种认证考试。在IT行业中,目前流行的微软认证考试、CISCO认证考试和ORACLE认证考试,还有各种出国留学考试,如我们熟悉的TOEFL、GRE等考试均是考试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验考核测试。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大规模的应用,不但实现了无纸化,在命题、出卷、阅卷、评分等各个环节上,也由计算机代替了人工,实现了智能考试。近年来,CAT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得很快,国内已涌现一大批网上在线测试系统、远程自适应考试等网络考试系统。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发的,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二、COM的技术特点

组件对象模型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是微软提出的组件标准,是一项将软件拆分成各个彼此独立的二进制功能模块文件,各文件之间通过二进制调用来完成复杂功能的软件开发技术。它的优点是允许对软件的局部进行修改,并替换相应的文件,而不影响软件整体的运行。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语言无关性。COM规范的定义不依赖于特定的语言,因此,编写组件对象所使用的语言与编写客户程序所使用的语言可以不同,只要它们都能生成符合COM规范的可执行代码即可。COM标准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不同,它所采用的是一种二进制代码级的标准,而不是源代码级标准。所以作为跨平台的开发技术,解决对编译语言和环境的依赖,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做到了代码重用。

(二)进程透明性。在客户/服务器模型的软件结构中,运行在客户端的代码和运行在服务器端的代码既可以在同一个进程中,也可以在不同的进程中。如果它们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则由于组件和客户共享了进程的资源,因而无论对于编程还是运行效率都是很有益的。COM所提供的服务组件对象在实现时有两种进程模型,这种区别对客户程序来说是透明的。

(三)可重用性。可重用性是任何对象模型的实现目标,尤其对于大型的软件系统,可重用性非常重要。而且,由于COM标准是建立在二进制代码级的,因此COM对象的可重用性与一般的面向对象语言如C++中对象的重用过程不同。对于COM对象的客户程序来说,它只是通过接口使用对象提供的服务,并不知道对象内部的实现过程,这是建立可重用的关键。COM对象的可重要性表现在COM对象的包容和聚合,一个对象可以完全使用另一个对象的所有功能。

三、COM的结构

(一)COM的接口。COM规范的优秀内容是关于接口的定义。从技术上讲,接口是包含了一组函数的数据结构,通过这组数据结构,客户代码可以调用组件对象的功能。客户程序用一个指向数据结构的指针来调用接口成员函数。COM接口具有二进制特性、接口不变性、继承性及多态性。

(二)COM库。COM库在整个COM对象体系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OM除了定义了组件程序和客户程序交互的规范以外,它也提供了COM的实现部分即COM库,使得这些规范能够被真正地应用起来。并且,COM库也充当了组件程序和客户程序之间的桥梁,尤其是在组件对象的创建过程中,以及在对象管理、内存管理和一些标准化操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客户程序和组件程序建立起协作关系之前,它们之间的通信只能靠COM库来传递,并且组件程序和客户程序都可能要用到COM库提供的各种服务。COM库包括一些优秀的系统级代码,也正是这些代码,才使得对象和客户程序之间可以通过二进制代码级进行交互。

四、结束语

基于COM技术的计算机考试系统在遵循教育统计与测量理论的基础上,从生成符合组卷指标的试卷角度出发,建立了统一的试题库。并且利用遗传算法策略实现了从试题库中自动抽取试题,组成符合知识分布、题型分布、认知层次分布、难度分布、区分度分布、时间分布、分数分布要求的试卷。考生考试采用上机方式,由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从出题、考试、阅卷等环节都做到了全计算机化,使得考试更加科学、客观,把教师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