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10 05:31:45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知识研究论文

[摘要]

在大谈素质教育、发展幼儿个性的今天,如何寻求到一种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培养个性化幼儿的教育模式成了幼教界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本园贯彻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尝试在园内进行了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获得了粗浅的认识。本文试从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背景、理论来源、实施策略、我们的思考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幼教同仁些许启示.

[关键词]

小班化区域幼儿

一、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完全体现了幼儿发展的全面观。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对幼儿个体而言,应当培养的是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其次,对幼儿整体而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儿童,并且不能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儿童,而要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再次,应更多涉及到运用集体教学的个别化教学去发现发展的可能性和差异性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个体需要,保证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我们用《纲要》的精神审视幼儿园教育现状后,发现了原来习以为常的一些模式和做法的弊端。例如在时间的安排上死板、缺乏灵活性,幼儿缺乏自由活动与小组活动的时间,缺少对时间的选择权;在教育内容上,来源往往只停留在教本和即定的教材上,缺乏与幼儿经验、生活与兴趣的联系;在组织形式上,注重集体教学活动而相对忽视幼儿自主选择的自由活动。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于是,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呼之欲出。

2、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历史中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的强调统一,个性

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从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个性化发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因为个性是创造的基础,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优秀的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生理在不断的发育、发展,幼儿园的活动应促幼儿身体、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又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那种灌输式、强迫式和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更不可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寻求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富有个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班化区域活动需要顺应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是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期望通过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构建提升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来源

1、小班化教育理论

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指班额)教育的基础上演绎而来的。小班,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班级儿童数量。小班教育则指随着班级人数减少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小班化教育与小班教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小班化教育是教学论范围内的一种教育模式的概念,具体指在某种教育价值判断支配下,教育活动形成一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教育过程,带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主体性教育特征。追求的是始终将幼儿置于主体的位置,一切以儿童的主体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儿童的需求及发展潜能。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②个别化教育特征。人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各方面特征以不同形式联系而组成的完整体系。但人有时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个别差异。成功的教育必须正规儿童的差异,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内容、灵活高效的教育形式与方法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教育与儿童正在出现的心智能力相匹配。小班化教育具有个别化的特征,它是相对模式化、统一化、静听式教育而言的,是一种注重儿童个别差异,根据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寻求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进步的教育机制。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关注儿童,了解、研究教育对象,为其制定不同于他人的教育策略,让每个儿童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在各自的起点上进步,从而真正落实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育。

③保教合一的特征。小班化教育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与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又可以使儿童在活动中密度、强度、效度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时间与空间的利用率和效益也同步提升。这就使儿童不但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并且获得更多的作为活动主角的机会。又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师有条件做到“面向全体儿童”,对每一位幼儿实施“等距离教育”,让教师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避免了过去教育中教师容易“重视两头,忽略中间”的倾向,保障了每个教育对象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2、区域活动教育理论

新时期教育体系中提出了区域活动这一内容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让幼儿获得知识的教育场所,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多方面自我能力提高的契机。所谓区域活动,是在指定范围,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有的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探究一个小时,因为科学区里会变的颜色,有趣的磁铁,线筒电话,橡皮琴等深深吸引了他们,而这个区域的设置,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一些简单科学原理、现象的机会,使许多浅显易懂的道理都会在玩中获得。区域活动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①区域内容应丰富,多为幼儿提供选择的内容。

②区域设置要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宜过深或过浅。

③区域内容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④要有较健全的幼儿活动观察记录,以便教师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的教育专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的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即是寻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富有探究性的环境条件,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可见环境极其重要。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提到:“尽管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谱,但每个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展现创意”,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聪明的环境”至关重要。而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构建正是力谋一个“聪明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的学习。

三、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策略

1、师幼互动、设置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

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应开动脑筋,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

2、选择材料、激发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①选择形似性材料以延长幼儿探究的时间

所谓的形似性是指材料的形状相似,颜色相似,大小相似,特征相似。比如:动物拼图、小抓手、找影子,动物拼图四种特征都相似,是将一动物和背景划分成有规律的9块或12块,幼儿刚拿到材料时先观察的不是动物的外形特征、颜色,而注意的是图块上的一个个小孔,他们往往拿起图块先一次次试孔,发现不对再换一块,直至改图块放入小孔正合适为止。而小抓手和找影子,它是形状、颜色相似,幼儿是根据外形轮廓与该物配对,拿到材料,对大小相差较大的材料幼儿能较快找对,而对大小、形状相似幼儿要将图拿过去放在影子上,仔细地观察,发现轮廓不对再换,就这样反复地尝试后才能获得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误,幼儿不再出现反复现象,而是运用目测、思考,一次成功,这时幼儿的探究行为渐渐内化到内部行为了。这些材料的操作主要运用了视觉辨别能力,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大小、颜色、形状、特征相似的材料,要求幼儿辨别的时间越长,需要幼儿进行探究的时间也就越长。

②选择隐秘性材料以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这里的"隐秘性"指的是外形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或新奇的材料,而内在的物质则是孩子一下子看不见、看不见却听得到,看不见却摸得到的,往往与孩子的生活经验不相一致的材料。比如:请你听一听、闻一闻,当孩子看见一只只八宝粥的罐子时,他们以为是八宝粥就想去拿,这时里面传出了响声,幼儿就会去摇一摇、听一听,甚至会想办法打开罐头去看一看。这些材料的操作,主要需要幼儿运用触觉,嗅觉和听觉辨别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材料特别能激起幼儿想要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的欲望,但活动的规则又是不能用眼睛看,在这样的欲望下,幼儿就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尝试、去了解。

③选择可选择性材料以训练幼儿思维多变性

活动区材料的可选择性是指玩法或操作方法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可替代性。比如动物插塑、雪花片等,幼儿在玩动物插塑时,由于动物耳朵下插的口子和动物脚较相似,因此刚开始时幼儿会将兔子的耳朵装在猴子的头上,大象的耳朵方向朝上,还将他们放在玩具橱上,旁边用长形积木一围,说这是动物园。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幼儿拼搭时正确率逐渐提高。这些材料的操作,需要孩子联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为这些材料的操作可以出现很多很多的玩法,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进行活动而不出现一种重复厌倦的情绪。

④选择障碍性材料以锻炼幼儿的坚持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幼儿喜欢不断反复的活动,往往是他将要掌握而

又未能熟练的一些活动。比如舀豆豆,刚开始时教师提供了一盆豆,幼儿就将盆中的豆舀入碗中,这时幼儿对舀的当作感到有些难度,只舀到一点点,或在舀间碗中时会洒落,经过一段时间幼儿舀的动作渐渐掌握,而且他们会将盆中豆抖到一起在用勺舀,这时教师再提供一些口大大小小的瓶,大大小小的勺,幼儿舀豆有的会将小瓶放入盆中再将豆舀入小瓶,有的用小勺舀,原因是小朋友认为将瓶放入大盆,用小勺或将瓶移向盆可避免豆豆的洒落到桌面。正在掌握当中,因此在材料提供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孩子操作起来太容易,也不能让孩子感到太难而放弃,而是要帮助幼儿构建发展的阶梯。

⑤选择新奇性材料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新奇"的材料是指在活动区活动中初次出现,而且色彩、外形、声音

等方面对孩子富有一种吸引力的材料。比如,给娃娃穿衣,美工区刚投入

了两个塑封的大娃娃(画在纸上),立刻就吸引了许多幼儿询问怎么玩,听说给娃娃穿漂亮衣服时,都争着给它画、印(印章),有的甚至二、三个幼儿合作玩,这样的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吸引孩子,给孩子一种新鲜感,但是这种新奇的材料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受时间,或自身的玩法的限制较多,当孩子感到不再新奇时就有可能遗忘它,所以在提供新奇材料时我们要考虑到材料对孩子发展的价值。

⑥选择运动性材料以增强幼儿思维灵活性

所谓具有运动性的材料是指孩子的动作会带来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材

料。比如:舀米、玩水、玩沙、吹吸管、沉浮、走迷宫等等。这些活动包括儿童对物体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物体的反应两个方面,儿童发动动作是因为他想要了解会发生些什么,或是证明他们对于某一特别动作效果的预测。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发现孩子对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幼儿舀米时有时将米舀到碗中,有时将米堆成小山,有时将勺等物藏入米中,又有时将米舀入小碗,再倒入大碗;吹吸管时幼儿刚开始会将细的吸管插入粗的吸管中,有时会用吸管拼搭物体的形状,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会用吸管对着另一吸管吹,吹中间吸管会朝前滚,吹吸管的一头,吸管会打转。孩子喜欢听动作后发出的声音,喜欢看动作后发生的变化。

3、注重引导、支持合作

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人数的减少,每一个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机会大大地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的频繁接触,犹如类亲子关系,即在幼儿园中替代了部分母亲的角色。因此力求利用这种有利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上尽量做到人格上平等、能力上帮助、交往上尊重。人格上平等就是尊重幼儿,不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他,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与幼儿的对话口吻是商量式的:“这样行吗?”“你认为呢?”等等。能力上帮助是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为前提,在互动中与孩子共同合作,帮助孩子发展。教师的帮助是适时、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而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

①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目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2l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时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早已被幼教界所接受。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②关注孩子。在幼儿活动中,教师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教师要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③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小班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而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大班则应趋于理性的指导。

4、交叉活动、促进提高

最早的班级区域活动使幼儿交往范围相对狭小、纬度不足。为了统一年龄段而能力又各有差异的孩子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建构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时对活动群体做了重新的调整。

①同班群体:主要由同班幼儿分小组进行区域活动,适宜在课程模式开展的初始阶段。

②同龄群体:主要打破班级界限,进行平行班的区域活动。幼儿在平行班中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③混龄群体:由不同年龄的幼儿集结在一起活动,他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的选择适合的区域活动内容。

这三种形态的群体灵活组合,适当调整,更好的提高每一个不同水平的幼儿能力。

四、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思考

实施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后,我们发现了以下的一些优势,也从问题中产生了思考:

①通过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实验,我们发现教师更注意对幼儿观察、启发、鼓励、帮助和期待,在操作材料的提供上注意梯度、适宜性、个别化。在活动过程中,提出常规、制止纠纷的时间明显减少。但是此种课程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相关的理论水平,以支持解决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②增加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以让幼儿主动实践探索为主,有利于每位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评价机制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③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强的自主性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情感体验、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强,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对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使我们看到:无论哪-个年龄段班级,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情感、艺术、游戏五大领域的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因此可以认为此种课程模式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真正体现了优质教育的效果。

但我们的研究仅仅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当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教育成本与教育效益的关系以及一些政策层面的研究等,我们将继续研究下去,以不断完善这项有价值、能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工作。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发展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有其法律依据和重大意义。在市场经济和教育产业化运作背景下,适度均衡发展民办幼儿教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理清思路,采取有效的对策。

德圣孔子讲过一句名言:名正言顺。哲圣黑格尔也说过:“存在就是合理”。前者说的是,名分不正就难以推行;后者说的是,既然存在肯定有某种理由或必然性。圣人议论自有一定背景。但在我们看来,两个命题如果整合一体,用来指导本文对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分析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方面,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历经近2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必有它存在的意义,有其存在的理由(必然性);另一方面,民办幼儿教育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正名定位。在21世纪的新曙光中,发展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何种对策?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人士不能不关心的。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政策条件和内在动力

回顾我国新时期民办幼儿教育从多年无声无息到悄然兴起,从不见经传到刮目相看,从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历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年以前,开始孕育、萌芽,是为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经过初步发展后调整、规范,是为调整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民办幼儿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是为繁荣阶段。迄止1997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5万多所,其中民办幼教机构达到2万余所。

在民办教育机构发展的同时,国家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赋予民办教育一定的合法权益,并以此规范其办学行为。

1982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88年8月发出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地方性和群众性。发展这项事业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国家包起来,要依靠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一起来办”;1993年2月颁行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指出:“国家保降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起草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今后3至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力、学体制”。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完法规定不仅是发展与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指导方针,也是调整与改善我国幼儿教育体制,促进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紧密联系的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法律依据。

上述法律、法规和文件,既为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对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提出了热切期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和特点。教育类型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和共同对策。

在空想社会主义大师罗伯特·欧文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托幼机构后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幼儿教育的类型十分单一。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纷纷涌现,类型呈现多样化。美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保育学校、幼儿园和日托中心,还有“普通教育团”、“临时教育室”、“蹦蹦跳跳室”、“小家伙团”、“游戏照顾中心”、“美国儿童中心”等;法国有幼儿学校、幼儿班,还有微型托儿所、“假期中心”、“休息中心”,以及属于“温和过渡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类似我国小学所附设的学前班);英国有“游戏小组”、简易幼儿园、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等;日本有幼儿园、保育所等。

从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的创立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百余年里,不仅幼儿教育类型单一,而且办学主体单一。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幼教机构是公立的(欧文创办),第一个以幼儿园命名的幼教机构则是私立的(福禄倍尔创办)。早期幼教机构主要是私立的、二次大战后呈现办学主体多元化。这是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目前的办学主体,有小学附设的、有家庭和私人兴办的,还有幼儿家长参与教育机构“值班的”多种办园主体。从世界范围看,除了少数国家把幼儿教育的高级阶段纳入义务教育,多数国家幼儿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一般说来,国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费力相对少一些,而这部分职能则由民间承担了。从世界范围看,私立幼教机构大体上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如美国私立的占67%,前联邦德国私立的占67%,日本私立的占60%。

由于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前,就整体而言,我国幼儿教育在30多年的发展中,基本采用了单一的办园类型和单一的办园主体。这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规律的要求和反映。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以市场取向为优秀的教育环境给整个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民办幼儿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需求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机制。在10多年,尤其近几年的发展中,政府除了对公办幼儿教育继续扶持外,在民办教育方面也给予一定的并且是越来越大的政策扶持,提出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蓬勃兴起,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民办的托幼机构,除了全日制托儿所与幼儿园以外,还有寄宿制、半日制、季节性幼儿园(班)、附设幼儿班等等。

民办幼儿教育的兴办和发展,在我国幼儿教育现代比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幼教改革的新机制。作为幼儿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幼儿教育需求;有助于我国幼儿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所)的管理效率和效益;更为直接有效的是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我国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使我国幼儿教育有了一个多渠道、多主体投入的经济基础,进而有力地推动我国幼儿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使我国“穷国办大教育”战略的实施获得切实保证。此外,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还能促进人们办园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拉动经济增长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应当努力为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创设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二、民办幼儿教育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为“三患”、“三忧”,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发展民办幼儿教育,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必然选择,它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已为人们逐渐关注。但是,民办幼儿教育作为一个新事物,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外部原因——“外患”;二是内部原因——“内忧”。概括起来,可谓“三患”、“三忧”。“三患”的具体表现是:

观念误区。大一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与之伴随的“左”倾思想,依然在一些人的灵魂深处徘徊,姓资姓社之辩阴魂不散。虽然纯粹的“左”倾言行没有市场,也很少见到,但它却以“变态”的言行表现出来。如有人认为,唯利是图是人的本质。民办教育、民办幼儿园是营利的工具,应当限制发展;有人认为,民办幼儿园非公有国办,政府就不应当给予资助和扶持;有人认为,教育既是产业,学校(包括幼儿园)如同企业,投资人既然投资必有回报,因此,应把民办教育机构视作企业,课以营业税、增殖税……。

2.研究滞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伴随民办教育的产生发展,我国理论界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就整体而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民办教育实践的发展:研究人员少,队伍薄弱;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流于一般化;基本问题——诸如民办教育的地位、性质、功能,民办教育立法、管理、运行,经济效益(规律)与教育效益(规律),办学盈利与投资回报,自主办学与加强管理,等等,都还未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3.操作混乱。这是观念误区、研究滞后的必然结果。实际操作中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定位失当,一些地区,仍权民办教育为“必要补充”,地位视同私人企业;二是多头审批一些地方,教育、工商、公安、民政等均有审批权,且标准不一;三是泛化管理,对不同性质、类型、层次的民办教育“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缺乏组织人员保证;四是操作随意性大,宏观政策——“16字方针”缺乏对应的微观机制,如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待遇问题。

民办幼儿教育“三患”的存在,主要是外部的,进一步凸现了民办幼儿教育内部的“三忧”。三大“内忧”的具体表现是:

1.动机不纯。从办学动机上看,目前我国民办的幼教办学者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事业型。多由教育战线离、退休干部教师创办,主要是为了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办学者大多还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二是“学店型”。“学店型”办学是以赢利为办学的主导动机的。此类办学常以不着边际的承诺开其端,用“偷工减料”(如压课时,大班课等)骗术行乎中,终有聚敛钱财、众夫所指之果。三是混合型。这类办学者并不十分明了教育的本性和特点,他们视“办学”为三百六十行之一行,把办学作为一件事来做,信奉等价交换:我给你子女优质教育,你给我高额回报。人各有志。客观地说,人们的各种动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育以育人为天责,虽然办学有效益问题,但托幼机构毕竟是一种公益性机构,过强过甚的赢利动机,肯定是有损质量和育人目的。办学“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与投资应有回报并不是矛盾的。

2.条件无保障。目前,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呈现多极状态:一部分“贵族”幼儿园(所)“硬件”方面不但优于一般民办园(所),而且大大优于一般公办园(所)。而大部分民办园(所)条件则十分简陋,甚至不少是“三无”(无园舍、无设备场地、无专职教师)园(所)。经费来源也无稳定保障,大体保持随收随支就不错了。没有基本条件,教养质量如何保证?

3.人员不稳定。人员状况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主办者或管理者。民办园(所)的创办者多为离退休干部教师,限于年龄、精力、财力等因素,家族式家长式管理居多,并且办园的持续性稳定性较差;二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但由于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中从教者的待遇、福利、职称等尚无具体规定,民办园(所)很难吸收高水平教师,即时吸引一时,也难保长远。三是生源。生源是决定民办园(所)办学质量的关键问题。由于政策、条件、收费等因素,家长一般以公办园(所)为首选,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民办园(所)的发展。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竞争?

可见,我国民办幼儿教育虽历经10余年,取得很大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问题确实不少,有些甚至是关键性的。这些问题不搞清、不识别,就难以促进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我国民办幼儿教育难在何处?就难在既为“外患”包围,又为“内忧”侵扰!

三、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理清思路,即宏观上的发展战略、中观上的法制规范、微观上的经营机制的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毫无疑问,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积极减少“外患”的同时,努力消除“内忧”。现在“外患”已辩,“内忧”已明,就看如何“施治”——祛“三患”,除“三忧”了。我们认为,在“对症下药”之前,还必须首先解决思路问题.即解决宏观上的发展战略、中观上的法制规范、微观上的经营机制问题。本文关注的正是这些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是由国家(或集体)“独家”经营的。民办幼儿教育作为一个新事物,其产生和发展必然引起一些争论,有分歧是正常的。关于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宏观战略上有两种重要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民办园(所)发展速度过快,特别是近年来呈迅猛发展之势,对一些地区的公办园(所)造成一定的冲击,要保证“公有制为主体”,就应严格控制民办园(所)的扩展;另一种意见认为,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还是从挖掘幼儿园(所)潜力、提高幼儿园(所)效益方面,都应该更新观念,加快发展我国的民办幼儿教育。

事物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展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既不应徘徊不前,也不应操之过急。应当实事求是,保持适度均衡发展。适度是因为观念的转变、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教育资源的增加、师资力量的配备、迈向农村道路的开辟,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既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无所作为,应当根据其内在发展需要及客观条件,顺势而为。均衡,是因为在一些经济富裕地区,民办园(所)已趋饱和,而在一些落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却是供不应求,入园难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所以,应当在中西部地区鼓励投资办园,缓解当地政府兴办园(所)的压力,逐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具体地说,倡导“适度均衡发展”,主要是从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内在可能上来考虑的。

从客观需要上说,适度均衡发展是主动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我国目前正在有效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必将导致我国经济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并将进一步对幼儿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经济生活决定社会生活。幼儿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适度均衡发展正是积极适应这种“双重历史性跨越”的需要。同时,适度均衡发展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起点低、经费少、速度慢、入园率低,我国是《世界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之一,保护儿童权利,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和应尽的责任。

从内在可能性而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持续推行,适龄幼儿接受幼儿教育的需求将呈现出多样化并日益增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主要集中在居民个人消费领域方面。过剩经济是效益竞争经济。民办教育机构能较好地适应这种环境条件。可以预见,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重视年轻一代文化教育的国度里,21世纪,教育支出将成为我国国民消费强有力的增长点,这将为民办幼儿教育的适度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这一战略将对我国幼教事业发生深远影响。

宏观的发展战略需要中观的法制规范来保证。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投资就要引进市场机制,就要树立“经营”的观点,就要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众所周知,一般说来,民办幼儿园都有精打细算、讲求实用、注重效益的特点。正是看到这一点,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社会集资办学的目的是发展教育,经营是为了精打细算,提高效率。盈余作公积金,再分一点,给点回报,这是经营的结果,相当于购买债券”。虽然《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举办幼儿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但同时也指出“举办者筹措的经费,应保证保育和教育的需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并可提留一定比例的幼儿园基金”。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同举办者、办园者是不同的身份,投资者一定的回报正如同银行贷款的利息一样,应当计入成本或作为经营费用,而扣除成本与经营费用之后才是纯利润。因此,投资者获得一定的回报与教育法并不相悖,与经营者营利谋私更是两码事。

当然,这种“分配”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要在清产核算、界定产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法人财产权,真正使民办园(所)成为具有民事权利和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并对资产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要全面实行成本核算,真正反映出经营效益,防止弄虚作假,中饱私囊。我们应当在这样的理念下,构建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法制——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目前的工作重心除了补充、修订现有宏观政策法规外,尤其要重视建立相应的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规范。这些工作主要是中央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民办教育发展的微观经营机制涉及许多方面,主要由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三方面构成。这里仅从民办园(所)内部管理方面提出三条现实性建议或原则。

一是特色化办园原则。民办园(所)同其它事物一样,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也就难以创新。民办园(所)与公办园(所)以及民办园(所)自身之间的竞争,一靠实力,二靠特色,而特色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实力。高、大、全、多的办园模式不仅不是理想的模式,并且对于大多数民办园(所)来说是致命的。

二是开放性办园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民办园(所)对市场、社会及市场对民办园(所)的相互需求与依赖日益直接,民办园(所)受市场调节的影响也会愈来愈大。在这种情况下,封闭性办园已无法为幼儿园赢得生存空间,出路是走开放性办园之路,包括联合办学之路。

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充足的生源是幼儿园生存的条件,因此,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切实考虑幼儿的要求、幼儿家长的要求,这是民办园最重要的原则。如有的民办园考虑家长工作的特点,实行提前入园推迟离园制度,还用园车设点接送幼儿,还有的民办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办寄宿班、假期留园班等等。其次是以教师为本。一支热心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所)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师待遇,减轻教师负担,满足教师合理需求,注重教师职后培训,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民办园应当重视的。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从1996年至2005年的相关学校机构数和在校学生数入手,回顾、分析和总结“九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指出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份额少、规模小,地位不平等、受公办学校挤压严重,行政管理比较薄弱、定位不够准确等方面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认为民力、幼儿教育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民办中小学则将在选择性教育服务方面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民办教育;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是从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发展起来的,民办幼儿园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幼儿班(或称为个体幼儿园)起步。近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无论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及其占同级同类教育的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学校在校学生的份额已经分别接近1/4和1/3,机构数的比例已经分别接近1/3和超过50%。

一、事业发展成就

(一)从教育机构数看发展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变化比较大,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5年,全国幼儿毛入园率为41.4%;小学儿童净入学率为99.15%,小学毛入学率为106.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4%;初中毛入学率超过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68%;全口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7%;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这是我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一个背景,同时,这样一个发展成就,也有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一份不可忽视的贡献。从表1可以看出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从92.3万所回落到57.5万所,十年减少了37.7%,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则从2.8万所上升到8.49万所,十年增长了203%,所占比例由3.03%上升到14.77%,目前看,这个比例不算小。

表1显示,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维持在8万所左右,民办普通中学则由1400多所(占1.83%)上升至7783所(占9.98%);全国职业中学由10049所下降到6423所,民办职业中学则由568所(占5.65%)上升至2042所,所占比例达到31.79%;全国小学由64.6万所下降到36.6万所,十年减少了43%,民办小学则由1400多所(占0.22%)升至6200多所(占1.7%),民办小学的增长幅度很大,但所占比例还极小;全国幼儿园由18.7万所下降到12.4:万所,民办幼儿园则由2.45万所(占13.06%)上升至6.88万所(占55.33%),从2004年起,全国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就超过了公办幼儿园的机构数。

(二)从在校学生数看发展(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2)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维持在2.2亿人至2.3亿人左右,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则由219万人(占0.99%)上升至1812万人(占8.14%),增长了7个多百分点。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5400余万人上升至近8600万人,增长了近58%。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29万人(占0.54%)上升至5997万人(占6.98%),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年增长速度较快。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473万人上升至626万人,十年增长了150余万人;民办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13万人(占2.74%)上升至156万人(占24.88%),十年上升了22个多百分点,涨幅比较大,速度也比较快。十年来,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增长中95%在民办职业学校。全国小学在校学生十年减少了2750余万人。民办小学在校学生则由46万人(占0.34%)上升至389万人(占3.58%),年均增长38万余人,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增长幅度比较大。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十年减少了近500万人,减少了18%。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则由130万人(占4.89%)上升至668万人(占30.66%),上升了近25个百分点,所占比例接近1/3,增长速度非常快。

总的来看,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基本持平,但分段的高峰点在上移,小学与幼儿同在校学生数下降比较快。其基本状态与趋势是:“九五”高峰在小学,“十五”高峰在初中,“十一五”将迎来高中阶段的高峰,“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将是高中后教育的高峰。十年间,从幼儿园到高中各段,民办教育机构的规模与比例都在大幅度上升,这表明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明显,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开始走—个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发展中的问题

(一)份额少,规模小(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3)

总体上看,民办教育规模在整个国民教育规模中的份额还比较少,2005年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只有8.14%,而且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有较高的比例(30.66%)。从校均规模来做一个简单统计比较,与公办同级同类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校均规模相对也比较小。如,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1100人,民办普通中学是770人;全国职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974人,民办职业中学是762人;全国幼儿园的平均规模是175人,民办幼儿园只有97人。例外的是,民办小学的校均规模明显高于全国小学的校均规模,全国平均为297人,民办小学为623人,民办小学校均规模超过全国小学校均规模的一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办小学有大量的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校,规模很小,但民办小学基本上没有这种学校;二是有一批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民办中小学,对这类学校,学校数一般统计在民办初中或高中内,但学生数统计在小学内。

(二)地位不平等,受公办学校挤压严重

与公办中小学比较,大多数地区民办中小学处于明显的不平等的办学地位,主要体现在征地与基建、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方面,有的地区甚至在税收、学生社会优待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所有公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按事业单位人员上保险,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按企业人员上保险;在引进教师与高校毕业生方面,大部分地区的民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所享受的政策与公办学校有较大的政策差距,主要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未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一

中国论文联盟

(三)行政管理比较薄弱,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表现在管理人员和职责不到位、准入标准不明确、退出机制未建立、过程中监管职责不清或不准(缺位或越位),对违规办学、非法办学和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理不适应实践的需要。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现实往往是对准入有一定的制度和标准,但对如何处理退出还比较模糊,要么无法处理,要么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要么简单采取对公办学校的办法来处理,总体上对民办学校—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最近一年多,出现了不少民办中小学关闭的情况,尤其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民办名校,出现问题时各级政府基本上是出于对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而采取政府包办接管的被动做法。当然,这只是就全国一般情况而言,有少数地区在民办中小学行政管理的定位和管理问题的处理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四)民办学校自身的条件、质量与管理有距离

在全国八万多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属于条件、质量和管理都到位,取得社会认可的学校还是少数,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可以对优质公办中小学形成竞争压力的优质民办中小学,大部分民办中小学校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加上在民办学校当中不断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甚至经营不善而倒闭,再加上新闻媒体的炒作,影响了百姓对民办学校的认知与信心,也一定程度卜动摇了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支持的决心。尤其是最近两年,由于出现了民办中小学因“储备金”引起的几个重大事件,对全国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加上“名校办民校”、生源减少及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政策等因素,使得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有的举办者甚至产生了退出的念头。

(五)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教育行政部门内、外部协调难度大

在实践中,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事业”性质受到挑战,人们片面地认为民办学校是私人企业或营利性机构。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服务不落实以及协调难度非常大,对于解决民办教育的一些重要政策问题,往往教育部门非常积极,但其他相关部门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前几年,社会有关机构(包括环保卫生、税务、新闻媒体、咨询服务企业、各种中介机构等)视民办学校为“唐僧肉”,存在“趁火打劫”的现象。目前,教育外的许多部门对民办学校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部门主义作风严重,对于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不闻不问,工作中抱着部门的“本本”和过去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六)对民办教育缺乏积极的预期

由于民办教育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与政策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办学校总体上是在一个相对艰难的环境下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自身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教育需求,这是客观的事实,是成长中必经的阶段。结合这种现实,一方面我们应当要求所有举办者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办学方向和“公益性事业”的基本性质,本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责任,克服困难,办好每一所学校;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用更加长远的目光、更加宽容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切实支持、鼓励和监督民办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今天的不足,而否定其未来,而看不到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能只用过去或今天的眼光去估价明天的发展。总体上看,我们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还缺乏积极的预期。

三、发展趋势展望

伴随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民办中小学幼儿同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归根结底,是要对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有新定位、寻找新空间。基于前一阶段的发展实践,大家清楚地看到了民办幼儿教育的成长速度,普遍不怀疑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目前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与公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鸿沟基本不存在,民办的份额越来越大。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十一五”期间,民办幼儿教育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而且将超过公办幼儿教育的规模。

完全不同的是,民办中小学教育遇到了比较严峻的挑战。一段时期以来,有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办学困难,甚至被迫关闭。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任务中,由政府负全责,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预算。民办中小学今后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政府利用公共财政的主要的基本的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平与均衡的教育,这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这种认识已经被各级政府普遍接受,也必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政策调整的方向。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该保障的是所有适龄儿童都拥有接受达到基本标准的义务教育的机会,即提供面向人人的相对公平与均衡的义务教育。但不可否认的两个现实情况是,一方面这种公平与均衡是相对的,发展面向所有人的公平与均衡的义务教育是公办小学与初中建设的方向,在一段时期内地区间与学校间的差距还将存在;另一方面,社会对义务教育的选择性需求不会消失,而且在短时间内这种需求不会明显减弱,但公办义务。教育所能提供的这种选择性教育将急剧减少,并在政策上越来越受到限制,因而将逐步退出选择性教育的空间。因此,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选择性教育就是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机遇,也是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空间与基本定位。这个空间的大小,不是取决于政府的政策,而是取决于公办学校均衡化的速度与程度,更主要取决于民办中小学在办学质量与特色方面的成长,即民办中小学为社会提供选择性教育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可以相信,未来五至十年,民办中小学将在选择性教育服务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其发展的空间仍然是可以预期的。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大自然对我们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大自然的荫蔽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当今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缔造者。因此,如何唤起这些幼小心灵的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是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的最直接的人,更要尽自己的心去把幼儿溶入保护环境的大家庭里,让幼儿亲自去接触自然环境中的森罗万象,并擅用人类天生的探索性、归纳性,将所经历的经验做学问式的整理,最后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活用。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寓环保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萌发幼儿环保意识,增加幼儿环保知识

一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主题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如在“6·15世界环境日”之际,开展“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带幼儿外出观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同时,通过讲故事、观看录像、欣赏图片、谈话讨论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环保知识教育。针对四、五月份沙尘暴天气,让幼儿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环境被破坏后,我们的生存条件会变得怎样?”并通过对比,知道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从而,教育幼儿减少废物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如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幼儿用水后关紧水龙头的习惯。针对“地球上的水可以用完吗?”等问题,组织幼儿在观看录像“宝贵的水资源”后,找出地球仪和地图上有水的地带,知道海水和淡水,知道水来之不易,如果不节约用水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幼儿园还可在各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注意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如故事《窗外的垃圾》教育幼儿环境美好,人人有责,歌曲《小手娟》,教幼儿爱清洁,讲卫生。

二是环保教育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训紧密结合,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说话、走路轻要轻;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平时,多组织孩子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把它们再生利用,做成各种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另外,我们还十分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创设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桌椅、玩具摆放整齐,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同时,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一边是题为“绿色世界”的植物园墙饰,一边又是“我为环保出份力”的主题墙画,窗台上,设置了养殖园、种植角,让小朋友亲自养殖各种动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在感受了付出时的艰辛,长大后的喜悦时,孩子们会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从而唤起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

三是把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同幼儿观察、实践和行动结合起来。为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带领幼儿去实地调查,让幼儿听马路上的喧哗声、市场上的叫卖声和朗朗的儿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通过比较、感受,明白好听的声音叫乐声,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从而了解噪音污染对人们情绪及听觉的影响。另外,通过观察,增进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到马路边观看车水马龙的情景,让幼儿知道废气的来源,亲身感受到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组织幼儿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整理图书、玩具等,这也正是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体现。

四是充分利用户外丰富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孩子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自然界中鲜艳的花朵、飘动的云彩、飞舞的蝴蝶以及高大的树木、碧绿的小草等都会使孩子乐不开支,流连忘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自然是兴奋的和愉快的,保护环境的情感便会自然萌生。

二、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孩子在耳熏目染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

三、发动家长参与、提高教育实效

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应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园适时向家长发放环境教育意见征求信,虚心接受家长的环保建议,并结合植树节等节日、纪念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随时清扫废物,以此,带动所有的人都爱护环境,保护家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高职学前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一、资源共享,构建园校互动合作机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互动合作机制,首先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理论资源优势,不仅能够接触最前沿幼儿教育理念,还具有深厚的教师资源,专家学者汇集,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撑;而幼儿园方面,具有教育教学最真实实践信息,这些信息自然成为课程开发的实践验证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形成强强联合,为幼儿课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是实习合作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实习场所,并通过实习实践经历,总结学前教育经验感知,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幼儿园方面,亟须眉引入新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力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给幼儿教学带来多元变化,促生幼儿课程开发新诉求。幼儿园自身掌握课程信息有限,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支援。如幼儿课程实施需要凸显课程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而幼儿生活实践活动正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活动非常了解,但理论支撑不够,难以形成课程改革行动。幼儿园利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将幼儿生活情境活动传递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方面负责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这样的课程开发呈现高度契合性。

二、多元结合,强化知识实践整合共融

幼儿园课程有自身特点,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幼儿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和启蒙性,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和浅显性,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和人文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实现合作开发幼儿课程,需要针对幼儿课程的具体要求展开。要集合所有积极因素,对幼儿课程进行全面衡量、分析、比对、矫正,形成改革共识。为提升幼儿课程开发维度,掌握更详细幼儿教学实践信息,幼儿园在幼儿入学时,就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实际需求进行探索,特别是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运用,需要校园双方展开多层次调研,从制定教学计划到课程实施效果,从实践活动到理论研究,都需要展开多边设计协商,全面提升双方合作品质,为改革幼儿课程做好铺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高职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合作,为幼儿实践课程开发创造良好环境。在教学设计中,高职教师、实习生与幼儿教师展开多元合作,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还要对幼儿教学过程出现的教学生成进行整合评价,为课程改革提供最有价值参考信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在与幼儿教师的合作探索中,也能够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这都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三、师生合作,建立新型课程开发团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这是幼儿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和力量源泉。幼儿园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校园”互动实践活动,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到幼儿园开展多种顶岗实践,实习活动、课程调研活动,让幼儿园教师充当指导教师,帮助高职学生建立实践认知体系。高职学生经过实践认知之后,对幼儿课程展开多元研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可以聘请幼儿专家到高职学校任教,帮助学生丰富课程改革经验,对学生提出的课程改革意见进行甄别鉴定,给出科学引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形成多元合作,能够弥补幼儿师资欠缺的问题。如幼儿课程结构性调整,需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单凭幼儿教师难以形成有效行动,借助高职院校相关资源,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结构构建水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进行密切合作,这是双方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成长方向,符合各自的利益诉求。双方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合力开发幼儿教育课程,不仅能够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水平,也可以设置适合度更高的幼儿教育课程,实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赵辛 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传统文化必要性研究

一、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人在很长时间的一段时间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而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好,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精神生活的匮乏。传统文化是国民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现在社会上开始提倡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但是重新学习传统文化,对于成年人而言或许比较困难,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固有思维,很难再去重新接受新的思想,所以要想重拾传统文化,就必须从幼儿开始,让传统文化渗透到他们的教育中去。小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比较快的,从小时候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能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

二、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的必要性

这些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国家的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中,尤其是西方的文化,它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人开始习惯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拿孩子来说,很多孩子英语学得不错,但是对于中国的文化,像成语、汉字等等却不是那么了解。不仅是孩子,大人也有不少逐渐习惯了使用电子设备而忘了许多汉字的写法。虽然学习外国文化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但是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失去本心。只有学好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才可以有去吸取其它民族文化优势的资格。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做好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更好的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孩子很小就开始玩电脑、手机等这些电子产品,很少去玩一些传统的游戏,这样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所以现在必须要重视对幼儿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

(一)把传统文化中的游戏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没有比游戏更能吸引他们注意,帮助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方法了。所以把幼儿教育渗透到传统文化中,可以借助游戏这个有效的方法。孩子是很热爱玩游戏,他们很注重游戏规则,在不同的游戏中,他们就会记住不同的规则,并且按照游戏规则按部就班的进行游戏。我国的传统游戏一般比较注重合作和智慧,有时需要一个集体的团结努力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所以孩子们要想取得游戏的胜利,、就要团结,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可以在玩游戏的同时培养团结精神,这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开端。而我国也有一些像象棋等这样需要智慧来完成的游戏,孩子们在学习游戏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知识和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些典故,从而了解传统文化。

(二)把传统文化中的美术欣赏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孩子是一个会对新奇东西感兴趣的阶段,而像一些色彩多的东西比较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多接触一些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培养美感,而我国美术发展由来已久,并且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通过对我国美术作品的欣赏,孩子们既可以逐步培养美感,又可以学习一些的中国美术技艺,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三)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小孩子的记忆力是比较好的,当然孩童时期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安排一些经典诵读的活动,既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比如说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或者是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合唱、吟唱、背诵比赛、小品等,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可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四)把传统文化中的手工活动应用于幼儿教育中。手工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孩子们比较好动,这种活动一般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国有许多传统的手工活动都是非常适合孩子来学习的,比如说剪纸、泥塑等。在幼儿教育中,将传统手工融入进去,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我国这些传统的手工文化,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五)传统文化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家长和幼儿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在孩子做错事时可以讲一些古代的名人典故来教育他们,让他们耳濡目染,逐渐的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四、结语

世界各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比如说内容丰富的诗词、传统节日、传统游戏。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决不能丢失的,也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孩子决定了民族的未来,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渗透的,要想将一个民族的文化继承发扬就必须让他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作者:李宏 单位:阜蒙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农村幼儿教育研究

一、政府要重视幼教事业发展

贫困地区甚至包括不贫困地区,政府对幼儿教育抓得也不够,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地方还有不少辅导班似的幼教模式,管理混乱,没有对幼教正规的事业建制。这样一来,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很多不具备幼教专业和资格的老师“,赶鸭子上架”能教好孩子吗?在幼教事业发展上,政府是先导,项目规划可多往这方面考虑。政府的支持力度是以往薄弱的幼教发展的关键。政府可以加大重视和资金投入,如,可以向江浙等地区学习,规范化配置教学设施,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幼教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非本专业教师要再进修,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等,逐渐缩小幼教地区化差距。政府要带领农村在各项事业上向城市靠拢,推动幼教事业发展要步步落实,从根基做起,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二、农村幼师地位和待遇不高

我常常看到农村教师穿着朴素,甚至“土气”,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可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有时还会被别人说是“孩子王、看孩子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一次安徽出差,大巴车上坐在旁边的是一位中年女士,闲聊时发现她是一位幼师,说是某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当问及她的待遇时,说比中小学教师差远了,不到600元,自己以前是技校学计算机的。推敲一下,不难发现问题。

1.基层农村幼教的待遇的确很低。暂且不说是公办还是私有单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低于600元的,江西贫困地区最低工资国标还610元呢,教师的工资待遇还略高于其他行业吧。幼教的工作其实比中小学教师还辛苦,他们默默耕耘,含辛茹苦,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工资待遇,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在社会人的心中地位当然不高。

2.配套的师资不符合标准。在农村,幼儿教师大都不是本专业的,学历也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从某种程度上看,农村幼师就是“看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寄希望培养孩子,而是自己没时间看,给孩子找个地方“玩”。所以,幼儿就得不到科学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以上这两个问题是农村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要端正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如,要采取吸引人才机制,提高幼师待遇,激发从事幼教行业的积极性;招聘幼教专业的教师,对非幼教专业的教师要再培训和进修;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年青教师的知识理念新,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一个系统良好的教育是需要多方面运营的,可以向示范性幼教单位多学习,才能在农村幼教发展上取得特色和创新。

三、家庭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滞后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有很多长辈疼爱,不愿意让孩子过早地步入学校。在农村,有些孩子不读幼儿园,到了七八岁直接读一年级,生怕孩子过早地入学“受委屈”。其实,学龄前的幼儿是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教育是必然的。农村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的教育观念很陈旧,有的还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想法,这是片面的、错误的,殊不知21世纪了,科学就是生产力了。再者,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养着,大多数农村家长就忽略了对孩子关键阶段的教育问题。研究表明,父母多陪伴的孩子智力高,学前幼儿是其个性气质的养成和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孩子未来成才的基础,是其人生开端的良好塑造阶段,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一个孩子都应得到均衡的教育机会,这是人生存的权力。在中国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幼教事业更要落实普及发展,农村孩子有其优秀的特质,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对未来社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农村幼教要动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作为个人的我们,在关注身边孩子的同时,多关爱一下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们迫切需要甘露滋润成长。虽然立见成效的改观农村幼教是不现实的,但只要国家和我们共同努力,农村将不再贫困,农村的孩子将不再渴望。

作者:王静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镇斜塘莲花五区斜塘实验幼儿园莲塘分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职高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研究

一、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方式单一、僵化,在当前的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喜欢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僵化,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难与现实结合起来。专业课任课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且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也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

二、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突出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特色

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适用面,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领,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也需要遵循供需平衡,哪方面缺乏人才就侧重培养哪个方面的人才。即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分出等级层次,有所侧重,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另外,幼儿教育教学还要采用“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的原则,在侧重培养幼儿教师师资中,对和幼儿教育相关的方向也要有所培养,要与新形势下的幼教事业发展相适应。只有明确了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培养方案。

(二)科学、灵活地设置课程内容

针对现如今幼儿教育教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学校和教师要予以深刻的反思,彻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以适应实际的幼儿园教育的需要,顺应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保证最优化的幼儿教育教学课程。在进行幼儿教育课程设置时,学校和教师注意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课程设置,对一些落后的课程及时地进行调整,删减一些重复繁琐的课程,以增加课时的有效性,节约课时。另外,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因为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和其他课程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联系起来。

(三)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就幼儿教育教学专业而言,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有单纯的实践课,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只有理论课而没有实践课的支撑,那么教学模式就会显得教条化,知识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专业需要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双重支持,以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保障。职业高中院校以及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地,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把学生带进幼儿园,让学生进行“入园体验”,以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教学对象有所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多采用讨论、对话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起来,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就能从容应对这些问题。

三、总结

总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要。

作者:金磊 单位:辽宁省调兵山市职教中心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案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发表在中文网络中的有关“中国15年免费教育”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于2013年2月18日以“中国15年免费教育”为关键词,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通过Google设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条件:(1)语言:所有中文网页。(2)范围:中国内地各级政府官方新闻网。(3)时间:过去1个月。(4)排列:依关联性排序。(5)关键词:中国15年免费教育。研究者对排在前100位的新闻网页及其相关链接进行分析,其余网页和链接忽略不计。研究者试着排除无关信息和重复信息,对于重复报道的内容,尽量搜寻其原始报道网页,去掉转载网页;对于同一个案的不同报道,优先考虑各级政府官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权威网页,暂不考虑个人网页及博客。最后,研究者发现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县级案例共有12例,其中,陕西7例,山西3例,山东1例,新疆1例。因为篇幅问题,研究者选择分析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各两个案例,且重点分析有关免费幼儿教育的内容,对其他阶段的免费教育问题暂不分析。

二、研究个案

(一)陕西榆林市

1.地区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能源矿产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巨大,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GDP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神府煤田是全球七大煤田之一,也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起飞的优秀动力。全市2012年生产总值270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05元、7510元。榆林市下辖1区11县,神木县2012年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经济强县,并且率先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开全国之先河。自2013年新学期起,榆林市全境12个区县全部实施15年免费教育。〔2〕

2.免费教育政策

2013年,榆林全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零收费(所有费用一概免除),高中免除三年的学费,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其他费用仍需收取,而且只免除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民办幼儿园则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差额部分仍需由幼儿家长补缴。陕西省幼儿园分为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榆林市给予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补贴均按补贴给一类园的标准发放,即每生每学期450元,每学年合计900元。收费高于这一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减去补贴数额后,差额部分仍向家长收取。可见,榆林市的免费幼儿教育并非是真正的全免费,更不是所有幼儿都免费。〔3〕

3.财政投入机制

榆林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所需的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分担,根据各区县经济和生源情况,分担比例有很大差异。例如,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富裕县,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横山县在2013~2015年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补助40%,县财政承担60%,自2016年起,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榆阳区由市财政补助50%,区财政承担50%;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贫困县,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资助机制是:每学期开学初,由学校(含幼儿园)申报在校(园)生数,经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文确认,补助资金由财政专户拨入教育局专户,再由教育局专户分拨到各校(园)。〔4〕

(二)陕西宁陕县

1.地区情况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秦岭南麓,人口7.4万,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是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7所,教职工878人,学生近8000人。全县共有7所公办幼儿园,今年增建3所标准化幼儿园,达到10所。为了建设幼儿园,县政府从开发商手中收回土地,用作幼儿园的建设用地。〔5〕

2.免费教育政策

2011年宁陕县政府印发了《宁陕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对在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免收学前三年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按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予以减免保教费,并对所有在园幼儿给予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50天计算,即生均750元/年)。按县物价局审定,适龄儿童每月免除保教费90元,全年900元。宁陕县目前基本做到了营养改善全覆盖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覆盖。2011年,受益儿童1400人,减轻群众教育负担约240万元。2011年学前一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93.4%上升到95.5%,学前两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84.1%上升到90.4%,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74.6%上升到83.3%。〔6〕

3.财政投入机制

幼儿凭户口本报名注册。各公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经审核后将符合免费条件的幼儿的花名册和户口本复印件于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教体局,并建档备查。县教体局、财政局核实情况后确认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幼儿名单,然后由县财政局将经费直接拨付到相关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若属于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经审核确认后,也由县财政局将减免费用直接拨付到幼儿园。〔7〕

(三)山西左云县

1.地区情况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辖3镇6乡,人口14.8万,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储量约100亿吨,年产量可达l350万吨,煤炭工业是该县优秀支柱产业。〔8〕

2.免费教育政策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左云县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对民办幼儿园和高中则实行定额补助。具有当地户籍、年满3周岁且在公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享受免费学前教育;具有当地户籍且在有合法办学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以免缴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公办幼儿园的免费标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年1485元,普通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每生每年742元。民办幼儿园为每生每年508元。〔9〕

(四)山西长治县

1.地区情况

长治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为人口密集县份,辖6镇5乡。县内煤炭储量34亿吨以上。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85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为5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00元。〔10〕县内有幼儿园75所,其中县城有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村有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26所,还有小学附设学前班49个,未注册幼儿园6所。〔11〕

2.免费教育政策

长治县从2012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5万名学生受益。凡户籍在长治县的3~5周岁幼儿,无论在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3年免费学前教育。免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免费标准为:市级一类幼儿园每生每月260元,市级二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80元,市级三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10元,市级四类幼儿园每生每月60元,小学附设学前班免费标准同市级四类幼儿园,并免教材费每生每学期27元。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1418名,一学年免除的费用共计1620万元。〔12〕

三、分析与讨论

(一)免费对象及免费程度

1.免费对象

除山西长治县基本做到户籍幼儿无论公办、民办一律免费外,其他3县市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主要面向公办园幼儿,并不面向全部户籍幼儿。

2.免费程度

陕西、山西两省四县市官方核准的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伙食费。山西长治县所有户籍幼儿除了需要按月交纳伙食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山西左云县公办园的幼儿也类似山西长治县的户籍幼儿。陕西榆林市和宁陕县两地免除的是保教费,家长还需交纳其他费用。此外,陕西省两县市是按省一类园标准统一发放补贴的,而山西左云县实施的则是差别对待政策,即公办幼儿园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民办幼儿园只补助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

(二)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

就可进入性而言,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免的只是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的保教费等,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是给予补贴,家长还需补足差额。这令数量并不多的公办幼儿园面临更大的接收幼儿入园压力。以榆林二幼为例。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该园目前在园幼儿500多名,所有能利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活动室,也仍然一位难求。〔13〕因为教育质量较高且保教费全免,全市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榆林二幼。那么,谁能入二幼?谁不能入二幼?目前尚缺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机制。此外,神木县因为率先在榆林地区实行了免费教育,对周边区县产生了强烈吸引力,结果全县2万名在园幼儿中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并出现县城饱和化、基层空心化现象。幼儿跟随父母进城上学,乡村幼儿园大量关闭。既然哪里都免费,家长当然会尽量送孩子去条件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县城幼儿园。不经意间,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推动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由此可见,没有数量足够、质量均衡的公办幼儿园,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位分配机制,只是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用的幼儿教育政策反而有可能削弱可进入性程度,影响社会改革进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就可支付性而言,除了山西长治县彻底解决了所有户籍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外,其他三地都只是部分解决了公办园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对民办园幼儿则是发放部分补贴。众所周知,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县级地区民办幼儿园居多,公办幼儿园数量普遍不足。以榆林北部的贫困县绥德为例,迄今为止城区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有6所。又以榆阳区为例,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154所,且民办幼儿园收费颇高。例如,大风车幼儿园(尚郡园)在榆阳区算中上等级的幼儿园,每年的保教费高达9600元,政府每年补贴给每位幼儿的900元不到其保教费的十分之一,远未能解决幼儿家庭的可支付问题。这背后还隐藏有财政投入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是不是无论贫富,每位幼儿都需要这笔补助款?是不是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发放补贴?研究者认为,内地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覆盖面,政策要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以真正服务于更需要得到免费幼儿教育的人群。就可问责性而言,四地均没有为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政府的职责不仅仅只是解决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教育质量。

目前,四县市对免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绩效评估等,都没有具体周详的措施。四县市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大半是民办的,从教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差异极大。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也偏低。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同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待遇提高、幼儿园监管等相关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幼儿教育量的普及和质的提高。可见,财政投入只停留在免保教费上是不够的,应该同时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质量监管的投入。就可持续性而言,除了陕西宁陕县外,其他三地都是能源型城市。现阶段,煤炭价格高,地方经济收入高,政府有能力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不过,煤炭资源枯竭后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城市经济衰退的例子也很多。三地政府应该寻找更为坚实、持久的财政来源。而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双重驱动下,周边贫困县市即使不具备相关财政条件,也不得不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例如,宁陕县竟然拿出近40%的县财政收入办免费教育,其勇气固然可嘉,但政策的可持续性却令人担忧。事实上,根据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来说,单纯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很难维持的。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经费可以参照“两免一补”的农村“普九”政策,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财政状况,有层次、有差别地由中央、省、市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县(市、区)进行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在分析上述四个案例后,我们发现,这些地区现行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大都得益于煤炭经济的支持。四个案例中,有三个是富裕的煤炭之乡。近十年煤炭价格疯涨,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暴增,这些县级政府在消弥财政盈余、解决民生问题和创造政绩的三重冲动下,选择推行15年免费教育。然而,深入分析后发现,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并不是全免费,而是局部免费。在幼儿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率先推行免费幼儿教育政策,虽然可赢得一时的掌声,但若不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问题,那幼儿教育的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是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总之,目前一些地方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只是部分解决了幼儿教育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吃得好”的质量问题。研究者认为,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宜选择如下策略:一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优先考虑在农村地区实施一年学前义务教育,由中央或省统筹,加大中央、省、市财政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拓宽公办幼儿园覆盖面。三是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和财政管理。四是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大力建设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做好在职培训。五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学券制,促使公办、民办幼儿园在同一条件下公平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当然,上述四县市的改革经验对未来的政策制定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建议教育部及相关政策研究部门对这些县市进行深入调研,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真正推动幼儿教育发展。

作者:李辉 王丹 单位: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一、亲情安抚使幼儿安心集体生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多次遇到这样的幼儿:在家倍受宠爱,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和同伴的平等交流,在新的环境中,处处落单、行为孤僻。这样的幼儿时间久了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从而影响了幼儿的正常的性格形成和人际交往。对这样的幼儿,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抚慰工作。其中有这样的一件事,午休的时候,一个幼儿在小床上翻来覆去,还故意弄出响声,影响其他幼儿的休息。我轻轻地走到他的小床边问:“你怎么了?”幼儿带着哭腔说:“我想奶奶了。”三四岁的孩子,在家很多时候还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但在园里就要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他们的孤独及不适应是很容易产生的。于是,我拿过来一个小凳子,坐在幼儿的床边,轻轻地拍着他的被子说:“老师和你在一起好吗。”然后握住他的小手,轻轻拍着他,他才安心地闭住眼睛,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泼热情的幼儿自然不在话下,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和其他幼儿玩在一起,关键是如何把孤独落单的孩子融进朋友圈。每个幼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交际方式,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受到家人的追捧,主动交际的能力有些欠缺。面对这样的幼儿,我的做法是,拉着他的小手,一起加入到小朋友的圈子里,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唱歌。幼儿是很容易沟通的,只要教师让他们在一起玩游戏,剩下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了,幼儿很快就能玩在一起。

教学中我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情况,有一个幼儿在分组游戏中显得不爱说话,动作也少,一会儿的工夫,他便从游戏中分离出来了。看到这种情况,我急忙调整游戏的方式,故意使对抗组少一个人,促使小朋友去邀请他参加,得到小朋友的邀请,本来有些失落的幼儿得到了心理的满足,心情愉快地加入了游戏。

三、夸奖强化幼儿的行为意识

生活学习中很多幼儿面对琐碎的事情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不会,这其实是不乐意做的推辞。借用古代的一句名言就能确切地表达出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其中的“能”是指会不会,是智力因素;而“为”是指肯不肯,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其实许多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幼儿不是不会,而是没耐心做。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地应用幼儿心理,让幼儿有兴趣去做。现代教育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优点并及时地表扬、鼓励,做到表扬要大声,鼓励要规范,要让其他小朋友看的见,激发他们的争强心理,发小红花,贴红旗,让好的行为,文明的举止受到光明正大、旗帜鲜明的表彰。

对幼儿的错误言语、行动,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悄悄地,低声细语地批评,因为幼儿也有自尊,甚至他们的自尊超乎成人的想象,呵护幼儿的自尊就是呵护他们的成长。如上学期一个幼儿偶然捡起教室的一个塑料袋并随手放进了垃圾桶,就这样的一件小事,我奖励他一朵小红花,随后的日子里,遇到校园里、教室里的碎纸、垃圾他都会捡起来,我也多次表扬他是爱护卫生的小标兵。这样,幼儿的好习惯也就在教师的奖励中得以巩固下来。

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地总结经验,重视智力因素,开发利用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品学兼优的幼儿。

本文作者:邱会焕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经验研究

1.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喜爱这项职业。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抓不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塑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力争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2.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因此对于孩子提的问题要尽量细致解释,同他讨论周围的事物,教他各种事物的名称、作用,尽量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随便敷衍孩子,但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输太多的他还不能理解的知识。同时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往往难达效果,因而幼儿园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生长学习的场所,应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易于身心发展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要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团结友爱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孩子的条件不同,在培养时既要体现共同性,又要体现差异性,同时重视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好的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创造游戏环境,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设计,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和伙伴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长,积累生活经验。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要使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素质。

3.进行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水平。我园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归纳为三条:(1)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2)教给幼儿基本健康知识,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3)紧密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如何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例如:针对幼儿存在的肥胖、消瘦、爱哭、胆小等现象,可以选择相关的资料,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2)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理解接受能力,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我们要求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就要先说明“膳食均衡”有利于健康,但不能直接对幼儿讲“膳食均衡”的大道理,只能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幼儿了解每一种食物的主要特点,告诉他们只有样样食物都吃,才会身体健康。

4.关爱、尊重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老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础,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努力做到:增强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培养爱国、爱集体的情感,提升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

5.引导幼儿参与绘画活动。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一幅好的幼儿绘画作品应是孩子心灵的真实写照;反映幼儿个性和童趣的作品,才是最美的作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用“心”去参与,才会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绘画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张扬,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管幼儿选择的是亮色还是暗色,都是幼儿内心情感的流露,或是对美的一种独特感悟,我们都没有理由去责备他们。我们要做的是每次绘画时给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营造温暖快乐的气氛,关注幼儿在创作中的情感和态度倾向,适时地引导鼓励,由此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变绘画的设计者、传递者、指挥者、评价者为孩子绘画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美术创作环境,不给孩子设样板,定规矩,鼓励孩子创造自己的图式。如在色彩的选择上,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就单纯朴素;又如,同是一个孩子,也许他昨天心情悲伤,今天心情舒畅,在这两种情绪下,表现出的色彩也是截然不同的。有次小班幼儿画红萝卜,教师创设了喂小兔子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创作热情。佳佳小朋友画好了红萝卜轮廓,拿起一支粉红色的油画棒,这时老师马上引导他观察红萝卜的颜色,并拿了一支橘红色的油画棒给他,可是佳佳拒绝了老师的建议,还是拿起粉红色油画棒认真地涂起来。孩子往往会大胆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尽管作品幼稚可笑,如颜色与真实的物像不符、房子是透明的,火车飞起来了,但它所反映出的个性是鲜明的。而模仿成人的艺术作品则失去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逐渐严重,并受到了部分家长的追捧,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纠正,但却屡禁不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需清醒的认识现状、探究根源、制定和执行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化 教育观念 行政监督 幼小衔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肩负着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祖国幼苗的重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然而近年来“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存在于广大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里,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幼儿园普遍开设了英语、数学、语文等科目,让幼儿过早的背上了书包,学前教育正在一步步变成学校教育,部分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名,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并且受到部分家长的肯定。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1.教学内容的小学化。

幼儿时期的孩子认知水平大都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对象主要是以表象为主,缺乏一定的守恒性和可逆性,还不具备能够进行复杂思维的生理基础。然而当今的幼儿教育却明显的存在着片面化、单一化的现象,例如一些幼儿园无视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和水平,把小学一年级的基础知识提前到幼儿园来学习,甚至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来上课,把基础知识作为孩子的主要学习内容。

2.教学形式的小学化。

幼儿教育仍采取是传统的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本身和小学教育形式无异,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形式不仅存在于幼儿教育中,也存在于教师的身上和家庭教育中。与此同时,大部分幼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促使他们过早的为幼儿开展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但却忽略了这种教育的弊端。

3.课堂管理的小学化。

在传统课堂管理的影响下,教师在幼儿课堂管理上开展的是单向化、封闭式的管理,很少和幼儿进行有效地互动,幼儿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这种小学化式的课堂管理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另外,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管理技巧,忽略个人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因而在遇到孩子在课堂上的出现的错误行为时采取的管理办法不正确或是管理方法运用不当。

4.教学要求的小学化。

幼儿时期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适当分配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时间,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前提,以创造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为目标。但很多幼儿园用小学的管理制度去要求孩子行为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幼儿园把小学的规章制度以及学生行为准则原封不动的直接强用在了幼儿园孩子身上,实行统一化、整齐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5.对幼儿评价的小学化。

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然而受小学教学评价的影响,现如今幼儿园对孩子是以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会写什么字等量化标准做为评价标准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讲到"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但现实中幼儿园的教育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并没有像纲要里指出的那样将每个评价主体全都结合起来,教育评价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6.活动时间安排的小学化。

活动环节过多,幼儿的自主空间较少;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约束,且时间短节奏快;过渡环节安排不合理时间无形中被浪费了。

二、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1.家长的教育观。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影响幼儿教育的最直接的因素。

2.小学的转嫁压力。

小学一年级课程设置较多,部分小学在幼升小时进行入学考试,以及小学对幼儿园教学认识不到位等。

3.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在是让孩子快乐为主还是让孩子成才之选择后者。

4.教育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整体的教育体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也会对幼儿教育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克服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幼儿教育是一项致力于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以及长远效应,必须改变人们对幼儿教育这种急功近利的期望,还童年给儿童。

1.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人们应深刻认识到成绩至上对幼儿创造人格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应该建立对孩子终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标观,旨在培养幼儿较强的创造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自信心,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即在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外,更应强调幼儿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重视个别差异。

教师应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只有了解了幼儿,才能有可能帮助幼儿实现最优化的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善于对孩子的外部活动进行观察,而且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孩子。

3.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

幼儿可塑性强,模仿力强,教师的言语、行为、习惯等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是否能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孩子活泼、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关注每个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每个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行政监督,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幼教事业的行政监管。幼儿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作为政府更应该加强对幼教事业的行政监管,这是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幼儿园自身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单位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当今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所倡导的“向管理要素质”的经验总结。无不例外的是在幼儿园工作中加强自身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园不但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任务,并且还承担着法定的监护责任。因此如果幼儿园在管理上不规范的话,极易出现问题。

5.强化家园联系,正确引导。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主动配合,幼儿园必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观,以便能够使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明确幼儿的培养方向,纠正和转变幼儿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对孩子身心健康所带来的危害。幼儿园应不定期的对家长进行培训,加强家园沟通。

6.密切幼小教育沟通,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要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首先,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在教室环境、生活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主要差异;其次,幼儿园注意培养幼儿口语能力、倾听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再次,幼儿园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幼儿园应做好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之间的协调。小学应和幼儿园共建良好的对等合作关系。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而这种衔接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双方合作,而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像小学倾斜的合作。总而言之,孩子每成长一岁都有那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和获得都需要时间去逐步完成。因此,遵循规律的马拉松式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是否输在起点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要赢在终点。

作者:张欢欢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指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教学规范。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在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更加趋于常规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分析

幼儿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然而,幼儿教育中出现了小学化倾向问题,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1.幼儿教学观念趋于小学化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教师、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幼儿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将智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不允许幼儿有过多的游戏,这种教育理念对幼儿的成长不利。

2.将分数作为对幼儿的考核评价

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幼儿园教育,课堂上要给幼儿传输算术和拼音等知识,并且课外还要留作业,定期考试,对他们的作业和考试实行分数制。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幼儿个体差异的一种忽视。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教育应该根据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在幼儿教育中将小学内容加入其中,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教师应该采取对策解决。

1.教师、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

教育管理部门要通过宣传对人们进行积极的引导,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2.教育管理部门对幼儿园教学加强管理

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和监督,对不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教学模式进行处理,确保幼儿园的教学理念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的办学目标要端正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园应该不断改革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更新教学观念,将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结语

总之,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严重,包括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家长、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加强管理,并且幼儿园的办学目标要端正,希望对幼儿园教育走上正轨有所帮助。

作者:武文秀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第二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在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研究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是典型的揠苗助长。然而实际生活中,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授给幼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目前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黄绍文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李建轩提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两位学者都是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定义。

二、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环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以及教育环境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目标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或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一)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思维的不可逆性。

(四)缺乏守恒。

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见,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比如借助一些图片或是玩具可以将一些如1+1的简单运算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幼儿。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我们常常过分地关注其不合理的地方,忽视对其合理部分的讨论。一些学者在提出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方案,彻底否定现行的操作方案,认为应该让幼儿教育脱胎换骨。这种的做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那么幼儿教育阶段就彻底摈弃文化教育只进行游戏。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采用游戏对幼儿行进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不代表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游戏,游戏是辅助,教育才是目的。由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一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所以在成人眼中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是自私的,愿意和同伴玩耍但大时候不愿意和同伴分享玩具。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儿童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幼儿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幼儿词汇发展规律:儿童在3-4岁词汇量增长迅速,词汇量可达近2000个;4-5岁时言语交流异常活跃,发音准确,词汇量大约为2500个;5-6岁时词汇、句子质量已有显著提高,词汇量超过3500个。儿童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他们进行识字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让幼儿背诵唐诗宋词。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利用表象进行思考,但是唐诗宋词对于这也阶段的儿童而言还是太过于抽象。这时候可以采用图片或是动画片等直观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识字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错误地宣传不合理的教育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他的研究中曾形象地指出,如以人十七岁的智力水平为100%,则一至四岁发展了60%,四至八岁发展了30%,八至十七岁发展了20%。各种类似研究的报道使得原本为人们所忽略的幼儿教育一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错误将智力发展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忽略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

(二)幼儿园应对生源压力的错误对策。

市场经济环境下,私立幼儿园为了自身私利不得不采取可以合适短时间立竿见影的教育模式,于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应运而生。

(三)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

幼儿教育不应该是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教学,它是独立的阶段。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孩子在习惯教育方式、作息时间、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在大班下学期对幼儿教育模式的改变。但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不合理要求逐渐地被推广到中班和小班,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四、根据我国实际现状提出针对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普及幼儿教育是独立阶段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学前教育的提法来替代幼儿教育,这是不恰当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幼儿教育是独立的阶段。大众传媒应该在群众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概念,使其深入人心。

(二)规范幼儿教育市场。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察力度,出台合适的幼儿阶段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避免幼儿教育机构拿孩子做广告招揽生源。

(三)将幼小衔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

幼小衔接本身就是在改变幼儿在幼儿机构中习惯的教育、生活方式以适应小学的生活模式,它本来就和幼儿教育机构的其他阶段幼儿的方式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会更加合理。

作者:姜菲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重视课本理论知识,重视课外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专院校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教会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做到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到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共存。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还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为学生很难运用抽象、形象的思维来理解这门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一些死记理论知识的学生又无法做到用理论知识联系和指导实际,所以,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学无所用的错误想法。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责任和目标。只有建立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好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盲目灌输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途径进行展现,改变生硬的知识为灵活生动的图片、动画、影片等。通过对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死板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探知和求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参阅已集成的资源库,借鉴和创新,实现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资源的互通与共享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模式,推动着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优化过程。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借鉴优秀教学的案例,吸取他人教学模式的经验,通过网络的共享与利用,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丰富性。

四、创设真实情景,充分运用情景模式加强学生的深刻记忆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论、方法,通过研究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设计指导幼儿活动,从而有效地实施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综合性与交叉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学内容,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真实的互动教学情景,通过各种情景的互动模拟,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度,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他人心理的能力。通过各种实际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记忆,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各种先进教育手段为媒介,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准则,通过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邢晓燕 单位: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科学活动幼儿教育研究

一、科学活动中幼儿体验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1.创新幼儿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的体验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某一教育活动中,个人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有效的融入到团队生活中,亲身去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然后一起分享自身的感受,提升自我认识学习的方式。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一般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教育知识传递,幼儿只能是麻木的去接受老师的知识和服从老师的安排,像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形成教育等级之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出来的幼儿也缺乏体验。例如叠千纸鹤这个简单的手工游戏,如果不手把手的引导幼儿去动手操作,那么幼儿只能学会的是老师传教的理念知识。然而,如果让幼儿亲自取探究,去交流,去发现,在体验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不仅能够学会理念知识,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重视幼儿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课堂中的提问时整个体验教学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做到“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科学活动中,老师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改变孩子原来的学习的方式,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学习,并通过勤于动手,自主探究等多种科学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去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使纸宝宝站起来”的游戏中,首先要告诉孩子纸宝宝是能够站起来的,然后鼓励孩子使用多种方法去尝试使纸宝宝站起来,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当他成功了的时候,还要让孩子分享他的成功过程体验,加强孩子们的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

二、体验式教学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1.创造意境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每个幼儿都会对身边的事物特别的感兴趣,喜欢去琢磨,乐于去探索。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活动,将存在于他们兴趣活动中的科学现象纳入教学活动中。但是,有些科学现象的内容知识性很强,对于幼儿来说有些困难。但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搞气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孩子们的求知欲,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还能让孩子更加容易的去接受相关的科学知识。例如:“指南针”这项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给孩子配备一桶水,一只针,一张小纸条。然后我们就通过这些简单的设备中作出一个简单的实验,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寻找规律,最后发问孩子针头所指的方向是哪边,在活动中,引出实验的理论,这样既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心里,又能达到我们活动的目的。

2.多媒体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进入了多媒体的时代。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结合一起的多功能教学软件。如果将多媒体课件引进到课堂中来,那么就加大了课堂的活跃感,提高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知识求知欲。例如:我们可以先以一些有趣的音乐将孩子们引进我们预设好的活动中,像“有趣的泉水”这个游戏中,我们可以在课件中利用泉水有规律的叮咚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各种有趣的问题像孩子发问,最后让孩子去寻找生活中的音乐。

3.生活中的材料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科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科学现象。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能一味的去为孩子提供科学原材料,我们还要鼓励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找科学的材料,解释科学现象,自主的去体验科学体验生活。例如:“有趣的磁铁”这项活动,我们可以先准备有关的材料,像“磁铁”,“针”等等,然后我们便用纸将磁铁包裹起来,让孩子们产生兴趣,然后又把针放到水里面,最后用纸包裹着的神秘物“磁铁”将针吸起来。通过这样的隐秘式实验,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回家寻找生活中的“神秘物”,到了第二天再揭晓谜底。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回到生活中去寻找科学,体验科学,从而感受科学的乐趣。

三、科学活动中对幼儿体验式学习的因人施教

1.提供多种材料,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能力各有长短,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幼儿也一样,所以,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可能受到某一方面的影响,可能他们会经历不同的体验过程。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要注重幼儿的体验过程,尽力了解幼儿的活动体验,有利于后续的针对性教育。例如:“会跳舞的纸屑”的体验活动,我们首先要使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示范,再让他们亲自动手。有些孩子可能会使用一支笔摩擦头发,来使的纸屑舞动起来,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会使用震动传递的原理,敲打桌子,使得纸屑跳动。要知道,活动不能只是给孩子还来游戏时间,最主要是要开发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新事物的热情。

2.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他们都热衷于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在探索中获得体验。但是由于个性存在差异,有些幼儿对身边的一切都非常的感兴趣,对新事物的触摸,观察,试探等是他们对新事物新体验的强烈需求。但是有些孩子则相反,他们不善于去尝试,不去吃没吃过的食物,不碰没见过的东西,对新事物的需求不够强烈。作为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对新事物需求的差异,要在幼儿自己特有的心理空间里面给予孩子更多的体验。例如:“神秘的火焰”这项活动,他是由放大镜将阳光聚集在纸张上,使得纸张升温着火的活动。由于这项活动特别需要耐心,有些孩子的耐心不足,可能会中途放弃,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他所处的位置阳光充足的原因,很容易就使得纸张着火。也有的孩子可能不了解放大镜的使用原理,也会导致实验的不成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引导孩子去掌握正确的方法,不断的鼓励孩子,提示孩子,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四、结论

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值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然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幼儿在有限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大的学习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操作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到生活赋予的美好,还能体验到创新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能够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将能够为我们的孩子开辟“自主探究”、“活动实践”的天地,成为我们新一代的教学主流。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工作研究

1保持童心

首先我们应该蹲下身来,从身高上缩短与幼儿的距离,从直观上感觉到你与他们是平等的,他们才会与你用心交流。其次我们不仅要组织活动,还要参与活动。老师不仅是活动的倡导者,执行者,更应该是活动的参与者,让教师成为活动中的一员,玩孩子之所玩,乐孩子之所乐,让你离孩子更近,孩子离你更近,那样孩子会更爱你,更信任你。我们班组织了一个名字为《我是小小邮递员》的游戏,游戏内容是这样的“:咚咚”“谁呀?“”我是小小邮递员呀!“”哪里来的信呀?“”××来的信呀!“”送给谁呀?“”送给你呀!”(幼儿把信送给自己喜爱的小朋友,但是每一个小朋友只能说一次。)游戏中我站在一旁观看,正当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牛晨阳小朋友说“:送给刘老师呀!”小朋友一双双眼睛直射我,充满了期待的眼神,沉吟之间心有所动,我便接过信来和小朋友们一块玩,一块喊,小朋友们玩得更开心,更起劲了。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会把自己的小秘密,看到的新鲜事讲给你听,把你变成他们中的一员,更信任你,更尊重你,更亲近你。

2爱心

教师和幼儿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整体,他们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例如去年,我教小班时,孩子们由于感冒上火,经常有小朋友流鼻涕,我会拿卫生纸轻轻地擦拭:“你这小鬼,怎么不小心又感冒了?”这时小朋友会说:“不小心着凉了,感冒了。”我告诉幼儿:“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做一个能干的小宝宝。”这样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照顾其他小朋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举不胜数。让我们用爱心点燃幼儿心中的爱的火苗,播撒爱的种子,让爱心充满每个幼儿的心中。

3信心和决心

新型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跟上时展的需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科学知识,不断地武装自己,增强信心,调整心态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我对××失去信心了,我是教育不好他了。”这说明小孩子的任性和调皮,让老师的信心和决心开始动摇,而且我们有很多时候站在分歧的路口,不知道该怎样前进,是继续还是停止。我们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形,我们班有一个叫岳子超的小朋友,只要小朋友离他近了,或者玩了他喜欢的玩具,他就打小朋友,批评他时,他态度很好,就是屡教不改。学生家长反映越来越多,怎么办?最后我们的老师一致商量,老师都特别盯着他,不等出现问题及时制止,时间长了,发现他打人的次数少了。改了许多,有了不少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对每一个孩子不丢弃,不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心,下定决心,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相信孩子会教育好的。

4实实在在工作,开开心心育人

幼儿园里的生活是繁琐的,加上幼儿年龄小、吵闹,有很多的老师老是觉得心烦,有时候特别想发脾气,但是我们这个时候要克制自己,看看他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一双双无辜的小眼睛,我们能忍心冲他们发脾气吗?让我们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包容他们,去理解他们,去认同他们。心扉打开了,烦乱和抱怨自然少了,心情也就好了,工作自然也就开心了,教师开心了,幼儿开心了,我们的幼儿园会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总之,让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拥有童心和爱心,开心对待每一天,做一名受学生爱戴,受家长拥护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关注幼儿成长,你有心,我有心,大家都用心,幼儿才能更健康地成长。(本文来自于《科教文汇》杂志。《科教文汇》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陈雯单位:葛洲坝东山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农村幼儿教育社会价值研究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农村幼儿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社会补偿功能

农村幼儿教育在村部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经济能力较差以及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施义务补偿性幼儿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村部儿童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在语言学习、社会认知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扶助弱势群体摆脱贫穷循环圈,实现了社会教育的公平,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第二,儿童阶段大脑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可塑性以及可修复性,幼儿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大脑结构与身体发育水平。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教育能够对儿童进行较早的干预与影响,通过比较适宜的大脑训练与肢体训练,能够发现部分儿童的先天缺陷,并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对大脑进行重塑与修复,保障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幼儿教育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教育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幼儿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能够为孩童提供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优秀的成长环境能够有效改善孩童的大脑结构与发育水平。幼儿教育能够从根源上灌输给儿童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能够培养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铸就儿童群体形成优秀的学习品格,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情感调节能力。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培养接受教育的个体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通过正确思想的培养,其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长效性与潜隐性。幼儿教育从本质上为被教育个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效地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提升了个体融入社会的行为,为整个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证。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幼儿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地域幼儿教育的不平衡,从起点上实现国家教育的公平性,为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幼儿教育是国家优秀竞争力与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

在国际幼儿教育的快速改革与发展环境背景下,国内幼儿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幼儿教育作为社会教育体系的起点阶段,对后期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等各个阶段均产生深远的影响。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后期各个阶段教育良好的开端,是被教育个体潜意识、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对儿童群体一生将产生较大影响。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是决定社会各个家庭幸福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社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上竞争激烈,就本质而言是各国人才之间的竞争。儿童群体是国家建设的未来,是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幼儿教育逐步成为城市与农村共同关注的焦点,教育实践过程要努力实现国内城市与农村的幼儿教育公平,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优秀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农村幼儿教育优秀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开发农村广阔的自然资源

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统一、融合一体的自然状态。相对城市,农村具备独特、广阔的自然资源,农村儿童群体享有最为原始的自然景观。大自然原始的生命力能够启发孩子的悟性,培养儿童的美感,陶冶孩子的情操,锻造儿童群体的优秀品格。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培养幼儿群体探索精神、锻炼孩子坚韧品格的真实课堂,是幼儿教育理论得以实践的重要场所。幼儿群体在了解自然、感悟自然、发现自然的过程中,他们的智慧将受到很大启迪,他们对世界万物的兴趣与科学研究的愿望也会不断被激发出来。

(二)开发农村丰富的情感资源

幼儿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群体优秀的心理状态,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儿童群体的潜意识。相对城市,农村具有丰富的情感资源,城市是权利本位为主,农村是伦理本位为主,村部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充沛,为儿童群体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场。农村丰富的情感关系促使儿童群体潜意识里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重要理念,有助于儿童群体后期成长过程中合作意识与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儿童群体社会化认知与社会化行为意识的形成。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情感资源的开发,通过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群体的情感意识,加深儿童对家乡的感情,保证儿童群体社会性认识的良性发展。

(三)开发民间传统的艺术资源

民间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优秀文化的历史沉淀,具有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在农村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高度重视农村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挖掘,儿童群体亲身感受、认知、学习民间艺术的内涵,感受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创造出来并得以流传的艺术,加深儿童群体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培养幼儿群体高尚的情操与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群体正确的学习动机。农村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材料,有效地扩展了儿童群体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与知识学习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中国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保障儿童群体接受优秀的幼儿教育已然成为国内全面推进国家人力资源建设、增强国家优秀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的奠基性工程。农村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关系到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全局性、引导性与基础性价值。实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儿童群体的教育工作,深入挖掘农村幼儿教育的优质资源,促进幼儿群体的全面发展。(本文来自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海燕单位: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职高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研究

一、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职业高中学校幼儿教育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专业能力的实现程度较低,课程设置极为不合理,这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我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职业高中的幼儿教育专业很少设置有实践锻炼与实习的课程,有些课程与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去。此外,还有一些课程设置设置比较累赘、重复,学科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僵化

在当前的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喜欢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僵化,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难与现实结合起来。专业课任课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且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也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

二、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突出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特色

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适用面,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领,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也需要遵循供需平衡,哪方面缺乏人才就侧重培养哪个方面的人才。即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分出等级层次,有所侧重,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另外,幼儿教育教学还要采用“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的原则,在侧重培养幼儿教师师资中,对和幼儿教育相关的方向也要有所培养,要与新形势下的幼教事业发展相适应。只有明确了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培养方案。

(二)科学、灵活地设置课程内容

针对现如今幼儿教育教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学校和教师要予以深刻的反思,彻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以适应实际的幼儿园教育的需要,顺应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保证最优化的幼儿教育教学课程。在进行幼儿教育课程设置时,学校和教师注意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课程设置,对一些落后的课程及时地进行调整,删减一些重复繁琐的课程,以增加课时的有效性,节约课时。另外,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因为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和其他课程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联系起来。

(三)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就幼儿教育教学专业而言,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有单纯的实践课,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只有理论课而没有实践课的支撑,那么教学模式就会显得教条化,知识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专业需要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双重支持,以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保障。职业高中院校以及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地,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把学生带进幼儿园,让学生进行“入园体验”,以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教学对象有所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多采用讨论、对话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起来,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就能从容应对这些问题。总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要。

作者:金磊单位:辽宁省调兵山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