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时间:2022-05-04 04:24:58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有感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条件下,在学生已有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所体现出的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性运用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本文结合自己对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获取直接知识的前提,是一切发明创造和理论建立的基础。如在《漂亮的花儿》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到户外仔细观察各种花卉的颜色、形状、构造等外部特征,从活动中体会观察带来的充分的视觉享受。同时指导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分组讨论,小结观察花卉后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说花、赏花、画花、赞花等活动环节中就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又如在《你认识我们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尽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的感知可能是一些肤浅的表面的认识,但对他们进一步获取更多的知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如《春天来了》,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温暖,欣赏春天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虽然小学生对信息、网络这些概念还感到比较模糊和抽象,但从小培养他们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前面提到的《漂亮的花儿》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除了观察以外,还应该学会收集、整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资料、实物、标本等信息元素,并通过对师长、同学的询问及让家长在网上查询各种花卉的知识。再如教学《秋天的礼物》时,要求学生知道一些秋天的庄稼,成熟的水果、秋天的树木等知识,但对于一些家住城市的孩子就很难直接观察和感知这些信息,教师更应该指导他们通过回老家、走亲戚等,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而获得这些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摆在了突出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较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会认识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提出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问题,然后尽可能地让同学都能用“东”、“南”、“西”、“北”四个字卡,分别贴在地图的上下左右以准确辨别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同时指导学生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指南针、磁铁等工具在户外测定方向,通过这些动手操作,学生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地图上和野外方向的辨认。再比如在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用学具让学生亲自学习刷牙的方式方法,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通过亲身体会掌握科学刷牙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优秀所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已成为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小学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必要而可行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如在教学《小苗快快成长》中,让学生按时间记录蒜苗成长的过程,得出蒜苗成长的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教师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刻意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比如我在组织《金坛绿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搜集到的金坛名优绿茶资料进行交流,对金坛绿茶谈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激发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优秀的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活动。如我在本学期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剪纸万花筒》这一活动中,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去观察民间艺术特点。学生们发现他们的特点很新颖,学生们兴趣浓厚跃跃欲试,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七、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彼此的交往更加深入。如在《山水金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把学生分成风景组,特产组,家乡小吃,家乡文化等小组,我指导学生分组参与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主题去调查、采访等。

八、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从小具备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的重要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根据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组织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实践能力,为未来建设者们的不断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不尽的源泉。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学语文学习方式探究

摘 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互助合作与团队精神等。基于以上,本文探究了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学语文学习方式。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学语文 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导致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多种类型的语文材料,走出封闭的课堂,去实践、去探索。在实践和探索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从而提高语文素质。基于此,本文简要探究了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学语文学习方式,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当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开展阅读活动、诵读活动,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把朗诵与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1]。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读书心得座谈会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所读的书和读后感分享给大家,初中生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书中的内容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这种读书心得座谈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读书感悟,不仅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而且有效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诗歌、美文的朗诵活动,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其形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关键时期,但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大多不愿说话,性格内向,因此诗歌美文朗诵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诗歌朗诵表达内心的情感,不仅提高其朗诵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通过书面表达类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而文字的表达则是语文最基本的艺术表达形式,学生通过书面表达类实践活动能够让自己的情感在文字中跳动,让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展现在文章中,让学生的写作不再是“闭门造车,低头作文”,而是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趣味性[3]。

书面表达类活动不单单是将语文知识通过文字或文章传递出来,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对生活感悟、对事物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对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征集国旗下演讲稿、作文大赛等书面表达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写国旗下演讲稿的过程中理解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作文大赛中充分地在文章中展现自我,表达生活,不仅提高学生语文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语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通过书法、摄影类竞赛实践活动学习语文

此类活动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竞赛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开发智能。以书法竞赛活动为例,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3],这就是二者相互联系的地方,开展书法竞赛类活动能够让学生对我国书法有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对于书法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摄影类竞赛为例,摄影与语文看似毫无关系,但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来自于生活,摄影是记录生活的美好瞬间,将生活定格,将记忆留存,而语文中的文章则是对生活另一种形式的记录,在文字中流淌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可以在摄影竞赛活动中融入语文学习,组织学生参与摄影比赛,有的学生可能拍摄的是夕阳西下的美丽瞬间,有的学生拍摄的是花开时分的定格画面,有的学生拍摄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学生拍摄的是清晨时分的校园风光,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为自己的参赛作品附上说明,将摄影与语文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组织摄影作品赏析活动,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作文,以此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能力。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语文

传统语文教学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之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和社会接触,语文的实践性较强,只有让学生切身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流露真实的情感,表达内心的感受,发表独到的见解,才能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社会实践类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记者”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深入社会中进行相关社会调查,例如对当前城市空气的调查实践,对敬老院老人的调查实践等,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完成调查报告,从而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词汇、拓宽学生视野,还能够将语文与社会相联系,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道理,明白生活中有语文,而语文中也有生活,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本文从阅读实践、书面表达实践、书法摄影类竞赛实践及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学语文学习方式,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那么究竟如何促进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呢?首先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时刻绷紧合作学习这根弦;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合作学习;形成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本质特征,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崭新理念,迫切需要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

一、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时刻绷紧合作学习这根弦

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教师的指导当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往往习惯于自己怎么想怎么做,不顾及他人的想法,只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说出来,随意插话,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班级一片吵闹,没有合作意识。这样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到隔壁班级的正常学习,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如果在活动中教师不加以引导和指导,那么一旦放手之后,会容易形成“混乱”局面,到时难以收拾,因此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

在活动中最难控制的就是在分组探究或讨论时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尽管老师已特别提出了要求:首先,组长一定要负起责任来。还有,声音要轻一些,只要本组同学能听到就可以了。再有,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积极思考,不随边打断别人说话,不要影响到其它小组的学习。可是没有多长时间,教室里的声音越来越响,喧闹、嘈杂的声音使安静的校园有了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经过多次的仔细观察、分析认为,主要是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虽然学生喜欢探究活动,对讨论实验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分组活动时,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一种浮躁的兴奋状态。其中一个小组研究的是校园课间行为安全,小组计划用问卷调查来研究,方法虽好,但是分工时,小组成员自我意识太强,意识不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几个同学争抢要发放问卷的任务,设计问卷、回收问卷、统计问卷的任务没有人参与。这时教师跟同学一起分析,一个只注重个人训练的交响乐团,上台演奏会失败的,而一个只重个人的球队自然会输的。

二、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要舍不得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体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小组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当活动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如我在指导《走进我们的校园》活动时,有一小组研究的是校园文化,要对校领导进行访问,活动前,组内成员合作研究,先分好工,采访的采访,录音的录音,拍照的拍照,并各自带好必备的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空白磁带” 等,并交代两名同学预约好老师,定好采访时间……虽然已经是分工明确,但是有的组员还忘了带工具,忘了预约等等,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明明准备的很充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经过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出在分工还是不细致,使学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应该指导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将活动任务具体化,防止“责任扩散”的现象,如果每个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就会造成“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局面。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并不代表学生是独立地为活动的一部分负责,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他们的不同任务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

三、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把体验变成经验,逐步变成习惯。教师必须做一名有心人,留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思索,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究中享受那份独特的愉悦,体验到合作成功和挫折。例如:在《美丽家乡》活动的一节资料整理课上,各个小组整理搜集来的资料,亲手制作手抄报、电子板报、书籍、幻灯片。在活动后,教师及时小结,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中收获和不足。研究朝鲜族风俗的小组制作电子板报,他们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组员分工明确,而且组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效率高,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在合作中得到的成功,教师应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下一次的合作产生新的向往。同时,研究家乡特产的小组,他们对于分配的任务推三阻四,导致任务没能完成,教师对在合作中出现的类似的不良行为要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从活动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在下一次合作时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非常必要,这样才能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教师科学地、耐心地、努力地、坚持不懈地用心培养,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气馁,要及时分析总结原因。我们不苛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一定要取得什么惊人的成绩,只是希望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远远超过一个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相信世上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会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差异教学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语文课程作为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自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教学效果,其主要的问题有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情况,影响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了教学体制的改革,采用了差异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鉴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进步,为了强化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学语文中运用差异教学的方法,该理论主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将差异性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开展学情调研找寻实施依据

1.档案法

档案法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查看学生档案的形式,对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奖惩情况进行查看,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2.调查法

调研法主要分为书面调研和走访调研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调研分为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其中摸底考试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水平。而问卷调查,主要是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前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走访调研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教师通过到学生家里走访的形式,通过家长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观察法

观察法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将学生的情况记录下来,掌握学生的一手资料,针对学生的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尊重学生差异,优化教学设计

1.活动目标的差异

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主要建立在活动目标的层次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做好目标的设定工作,将教学目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分类,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对学生的应用情况进行考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的差异

教学内容的差异需要建立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制订出合理和丰富的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诗歌等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到更多课外知识。

三、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化评价

1.评价方法多维度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会通过组合方式和呈现方式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表达。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的特点,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表现不好的地方,予以指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中学语文的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在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坚持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学校的教师、宿管人员和学生都应该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调动家长、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加入到评价中来,实施全面的评价形式,促进各项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的学习情况,依据评价结果,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常用的评价形式,评价的结果具有可靠性的特点,分为评语评价和情感评价等。其中评语评价主要是运用书面语言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评价效果,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情感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表现进行情感态度的评价,教师的一个鼓励微笑和鼓励的目光,都会给学生带来鼓励,评价效果比较显著。

差异性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对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该项教学方法需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借助语文实践活动的多样化特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性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试论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养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别样的教育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学生语文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角度提出提高学生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素养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中的挑战。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因而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将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进而转化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点燃信念的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资料和动向等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拟定调查问卷,以期对学生理想信念而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如遇同学不在家等状况,则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应用文中留言条而进行留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文运用能力。基于此,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对“我的理想”话题而开展讨论,一是小组交流;二是全班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该过程中,学生说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基础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实践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不良影响。基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通过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走进生活,关注环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事先对活动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交流。但是,如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和引发学生关注。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多媒体,将收集的材料信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关注,而且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取得最大成功。

三、加强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教师不仅为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使命。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并进行情感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对其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点亮爱心,奉献青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而开展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撰写关于“爱心服务”的文章,使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爱心经历而编写。其次,教师挑选优秀文章而进行小品剧本改编,鼓励学生对爱心事件演绎。在活动中,学生能够用心扮演自己饰演的角色,并投入情感。基于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教学效率是有目共睹的,因而教师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尤为重要。对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使专业教学理念深入学生之心,对学生发挥激励性作用;加强情感教育,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科素养的影响分析

【摘要】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生学科学习迁移能力、学科学习创作能力、学科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融教学与实践与一体的课程类型,对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实践活动和学科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在对学科素养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影响,以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发挥其对学科素养形成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实践活动 学科素养 影响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优秀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其实质上就是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死板的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相信在未来“做中学,学中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形式,有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自身实践经验对学科素养的本质内涵和实践活动对学科素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学科素养概述

所谓的学科素养指的就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掌握的某学科必备的基本素质,具体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独特思维、学科基本技能、学科基本品质四大部分。其中学科基础知识指的是学科的相关概念、术语、范畴等,这是学科学习最为基本的内容,一般来说学科基础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表明学科“是什么”,该类素养的培养仅仅通过不断的练习、记忆、理解、掌握即可形成;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逻辑结构,也决定了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对其进行掌握,即学科独特思维。学科独特思维属于抽象性概念,其是为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服务的,能否形成独特的学科思维与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科基本技能是从学科基础知识“是什么”延伸出来的“怎么做”,具体而言主要指的是关于某一学科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直接体现,其与学科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学科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学科知识是学科基本技能素养形成的前提;学科基本品质是建立在知识、思维、技能的基础之上的,反映在学习中是学习态度,例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科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该学生因学科的特点与自身的认识结构与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导致难以形成理想中的学科基本品质,进而对某一学科产生厌倦心理,出现偏科现象。

二、中学实践活动对学科素养的影响

实践活动作为中学“活动课程”的新发展,其超越了原有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结合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确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科基础知识素养的需求,而无助于学科独特思维、学科基本技能、学科基本品质的培养。因此,笔者主要从这三个角度对中学实践活动对学科素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首先从学科独特思维的角度来看,众所周知的是不同的学科对于思维方式的要求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例如数学对于逻辑思维、语文对于发散思维、生物化学对于目标思维、物理对于演绎思维的要求等。而结合当前中学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发现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方式几乎没有给予学生留下一丝形成独特思维的空间,各种不同课程的进行使得学生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够纯粹。而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独特思维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践活动目标的确立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始终沿着固定的目标前进,从而保证了思维的纯粹性;另一个则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全程参与极大的提高了学科独特思维的形成速度,课堂教学虽然也有助于学生独特学科思维的形成,但是被动式学习的效率是可想而知,而实践活动侧重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的形成学科独特思维。

其次从学科基本技能的角度来看,学科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实践服务的,但是从当前中学教育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重掌握,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生具备学科知识却无学科技能,例如对于化学公式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说的头头道道,但是对于实践操作却一无所知,对于物理理论掌握的滚瓜烂熟,但是让其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却无从着手等。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则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为特殊教学任务服务的,这也就确保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针对性,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某个化学原理来设计实践活动,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实践中顺利的将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再比如物理教师以某个物理原理为优秀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去调查,去分析,在实践中学生就不自觉的掌握来相关原理的应用。

最后从学科基本品质的角度来看,上文中笔者已经论述过学科基本品质集中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反映在学习中就是“偏科”现象。而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科无用、没有兴趣等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实践活动对学科基本品质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打消学生认为学科无用的观念,例如部分学生认为在生活中完全用不到英语,因此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这种情况下开展与外宾交流实践活动则能够有效的消除学生的疑虑;二是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的玩性较高,让其从沉闷的课堂中脱离出来参加各种活动则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其对学科的认同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认识结构、思维方式与习惯等自然会同步于学科学习的需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科基本品质。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探析

摘 要: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现行课程学科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做好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工作,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繁荣有序发展具备着重要的实践影响意义,有鉴于此,文章论述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问题。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讲计划;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事业的蓬勃有序发展,是保证我国当代少年儿童实现良好有序成长发展状态的重要要求,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也是我国学生十余年校园生活经历的奠基阶段。围绕小学阶段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接连展开了持续的研究与试验工作,有鉴于此,本文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讲结合的实施策略展开了简要分析。

一、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民众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状态投入日渐强烈的关切状态,我国小学教育事业逐渐呈现出了产业化发展的客观形态,而在实现教育事业产业发展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重点明确校园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通过校园教学工作环节的稳定有序开展,为我国教育事业产业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充分的支持条件。为切实保障我国小学教育阶段校园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助力学生实现良好的成长发展状态,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引例,对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工作的指导原则做出如下分析论述。

第一,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学科知识和应用技能,透析基本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结论的学理本质和产生背景,通过对基本数学知识内容逻辑关系结构的学习领会,逐步形成初步的数学学科思维方法,为初高中数学学科的深入学习,以及基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创造基础性准备条件。

第二,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性数学学科思维能力与品质,通过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训练工作,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空间图形位置关系想象、数学问题模型抽象概括、基本数学概念逻辑推理论证、代数算式的计算简化整理以及数据信息的提炼整理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力。

第三,提升小学生对基础数学学科问题的捕捉、分析以及解决处理能力,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实现对基本日常生活的关联。

第四,实现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和创新演化能力的培养构建目标,使学生能够相对顺畅地对现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做出初步的学识判别。

第五,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忱,构建学好数学学科的自信基础,进而逐步形成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并初步厘清数学学科在现实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学讲计划应用于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施策略

学讲计划在实际应用与小学数学学科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在三个具体方面的表现特征:学讲结合、团队协作以及自主学习。学讲结合,要求学生在完成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吸纳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身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处理,完成知识信息内容的独立化表达输出;团队协作,要求学生在开展具体知识内容理解掌握行为的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程度的互帮互助精神,并实现学习效果水平的共同进步与提升;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讲计划的应用背景下,逐步形成和掌握适合自身学习条件和思维发展状态的自学能力,为自身后续学习成长阶段的顺利推进提供准备条件。接下来,本文以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切入点,对学讲计划应用于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施策略展开简要分析。

有教育领域的研究学者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视为开展数学学科综合实践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保证课程方案设计工作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基本生活实践环境、自身知识储备状况以及综合素质建设状况实施清晰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层级的确定工作,下表展示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层级体系。

在上表中列示的教学目标层次划分内容中,基础性教学目标项目下的有关内容,是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工作过程中的优秀关注点,教师应当通过基础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引入,为学生良好稳定的成长发展创造支持条件。某教师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围绕“认识三角形”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初步认知三角形的图形特征,以及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学习思考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过程中列举收集的三角形应用实例,结合现实生产生活背景知识。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应用特征的清晰认知,在有效完成基础性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兴趣和热忱的有效调动和提升。

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本文先系统阐释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之后以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为切入点,对学讲计划应用于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施策略展开了具体分析,在正确指导原则和目标约制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势必能够顺利取得预期的工作效果。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摘 要:中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由许多原因导致的,包括教育制度、人才选拔方式、传统观念等。然而,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在这其中,实践能力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必不可少。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而培养实践能力主要依靠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对中学生培养实践思维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陶冶学生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关键词:实践思维;实践能力;理论实际;陶冶情操

一、培养实践思维与实践能力

何为实践?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实际去践行,即实实在在地做。实践思维就是遇到问题不仅可以从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还可以从实践层面来分析。也就是说,当遇到不会的问题,要时常想一想能不能通过实践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计算、分析、思考等;所谓实践能力,浅显易懂地理解,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总会有一些图形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一遇到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柱体、长方体等的局部周长、阴影部分面积、切割的体积、容积等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计算。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用另外一种思维去考虑,不会算或算不出来,就自己做一个图形来实际操作,一维空间上计算很困难的东西,放到二维空间中,有了实在的物体作为参照,那么计算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与此同时,自己动手做的东西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些特殊的物体制作出来后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比在纸上计算更加直观,也更加高效。学校或老师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就是在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养成一种全新的思维习惯、掌握一种全新的实际能力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学生一旦具有这种能力,那么对于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是如虎添翼。因此,学校应该多组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日常教学活动,还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活动。

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即实践是联系主观意志与客观世界的连接点。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同样需要通过实践将我们所掌握的理论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或者通过实践检验我们所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等。中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会自觉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例如,学生在游览某烈士陵园,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有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员讲解,学生之前学习过该烈士的伟大事迹,如今听到了更为翔实的解说,看到了烈士曾经穿过的衣服、草鞋,拉开栓的枪,甚至是烈士曾经走过的山坡等,这会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将自己学习的知识与参观的烈士陵园或他曾经生活的年代结合起来,从而获取完整的知识,构建完整的历史画面,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客观事实联系起来,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甚至有可能改变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另外,通过各种活动,学生可以验证学过的知识或理论,最常见的形式是理科学习中的实验课程。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在每一个实验反应后,老师都会拿一些化学原料做实验,并且抽出一两个比较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操作。例如,在学习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老师会先教学生理论知识,即二者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并且在班级现场用试管进行实验。但是,初中学生知识储备还不足,对于这种“两瓶无色液体倒在一起却产生了蓝色固体”的现象不一定完全信服,所以在老师安排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亲自操作后,看到生成的蓝色沉淀物,才终于相信以上反应。这样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达到了求真知的目的,而这自然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

三、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在参与各种户外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自然、陶冶情操等。如今的初中生有相当一部分迷恋于网络,不论是网络社交还是网络游戏等,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青年时期的学生本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掉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坏习惯。例如,学校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学校组织的篮球、排球、足球比赛等,学生可以在赛场上展现力量与技巧,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来自身边人的称赞要强于网络社交或游戏角色的虚拟成功。总之,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可以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改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应该逐渐被逆转,可以通过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来改变,逐步塑造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践能力,养成“带着实践去思考,带着思考做实验”的好习惯。培养了实践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理论与客观世界相结合,以求得真知。而且,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完善。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浅谈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摘 要:为达到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文化教育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学相结合,立足于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将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职业能力;写作能力;科学素质

基于人的社会性特点,人在社会上需要各种技能,包括语言交际、观察思辨、活动策划、动手实践等能力,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相互交往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日臻完善,具备较高素质、较宽知识面、较广泛的职业能力的“通才型”人才将更受企业的青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全面贯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观,立足于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高职语文课设置的主导思想,在高职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的的基础上,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职教特色。

一、丰富的主题内容,多方位的口语训练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就职业而言,现代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良好的口才。而许多从校园毕业走向社会的大中专学生口才较差,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很多学生在招聘时因不善于推销自己而错失良机;人际交往中因不善于沟通而得不到他人认可;销售工作中,因不懂说话技巧而无骄人的业绩……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学生专业岗位特色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根据岗位特点设计丰富的主题内容,体现行业用语的规范性。高职语文教材中有接待、洽谈、答询、协商、解释、致歉、应聘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可灵活设计活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主要以组为单位,根据学生成绩、能力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如在进行《热心接待―做好客户服务》的实践活动中,药学、中药学专业学生设置的主题可为《专业药店店员接待技巧》,在老师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后,学生可在学校的GSP模拟药房内分组进行模拟情境的表演。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礼貌的行业语言,如何了解顾客需求,如何用准确、专业的语言为顾客推荐药品等,从而进一步掌握药店店员的专业接待技巧。

二、不拘一格的写作训练模式,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般应用文写作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这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可按照“必需够用”“学做结合”的原则,确定写作训练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可根据活动项目的内容将相关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如,在讲授完应聘书的写作后,可在开展《求职应聘》的综合实践活动前,要求学生预先写好应聘书作为参加《求职应聘》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广告词的创作可作为开展《精心宣传―推介创新产品》中必备的一个项目等,在确定推销的产品后,自拟广告词。而总结的写作则可在学生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通过这种将写作训练寓于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模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而且也让学生的每次写作有话可写,真正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可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要素主要从内容、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互评环节,每次从班级中推荐3~4名优秀学生,在每组活动结束后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书面评价给分,然后进行口头点评,各小组在活动结束后也需对本组活动表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价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活动是个体融入集体,自我主动发展的一次活动体验。学生在一次次的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来自伙伴的良性评价激励后,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激发学习潜能,同时又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情感态度上讲,可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使评价成为一种充满合作交流的人文活动。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激发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学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职教特色,且能力发展目标取向突出,营造出一种职业氛围,可使学生提前开展职业之思,做好职业规划。因此,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充分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促使学生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升职业理想,强化职业情感。

作者简介:刘巧元,女,汉,湖南长沙,硕士讲师,中文,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基础部。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尝试

【摘要】随着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信息素养是个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收集、筛选、加工、传递的综合性素质,是当今人才进行学习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学科探索学习目标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完成既定主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信息能力,借助网络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与海量内容深化研究,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本文探讨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尝试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分析

1.1信息技术丰富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通过筛选与整合形成高质量的实践素材,在实践活动主题阐述过程中,能够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实践内容。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上,学生除了参加一些传统形式的社会调查、探究性实验外,能够在计算机软件上进行一定的模拟操作,借助软件的强大功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实践成果。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特点。

1.2信息技术优化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过程

在以往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相应的教材课本内容选择实践主题,在探究过程中也是根据以往成功经验进行的复制模仿。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打开了一扇大门,优化了实践的探究过程。在主题选择方面,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浏览发现当前的社会热点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进行选择。在确定了主题后,能够通过互联网、数据库等途径获取实践素材,制定实践方案。在实践执行和结果处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便捷性,能够通过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信息交流对实践活动进行调整,保证实践的高效性。

1.3信息技术实现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拓展与深化

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阶段性强,教师往往在课业任务相对轻松的时间段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而实践完成提交成果后就结束了。这种阶段性的实践方法,在学生能力构建和知识体系拓展方面的效果十分有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够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记录统计,通过数据库的构建为学生创建系统性的综合实践个人档案,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学生综合实践档案涵盖了学生的探究方向、实践表现以及能力构成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参考,进行拓展与深化性质的实践安排。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尝试

2.1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全面深度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首要任务是锻炼学生应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系统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类型软件、网站的使用方法,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体系,是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从信息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案,选择合理的实践流程。

2.2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往往是建立在学生既有知识体系和能力基础上的有限拓展,学生需要针对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制定探究方案,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贯穿于问题探究解决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准备阶段,教师应给与学生适当的提醒,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技术形式进行选择,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探讨交流的方法,在实践成果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具体的软件进行制作。

2.3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分享与交流的便捷性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改变,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应用体现。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将这种分享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细化,从成果展示、上传录入、观摩讨论等环节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思维应用的培养。帮助学生借助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在群组内与教师、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PPT、电子相册等内容的制作与上传,帮助学生学会登录校园综合实践主题网站、板块进行实践心得分享和讨论等。

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教学领域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调动,是在教师既定学习目标下开展的实践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相应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够保证学生在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中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出适应当前时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针对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自主探究学习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脑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即使是相同的学生、相同的教学内容,探究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必需的、有区别的实践教育,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

一、提供机会,使学生能自主探究

1.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突出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在课堂实施过程必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要。一节校长示范课,教者选择了《快乐的七巧板》这节课,从学生最喜欢的玩具七巧板着手导入,一下子就让孩子们进入了神奇的玩具世界。接下来的环节,孩子们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下主动探究。

2.巧妙利用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无限多的知识源泉。教学《削皮后苹果为何变色》一课,教师在导入部分就播放了一组秀色可餐的苹果图片,把孩子们引入了课题,引发他们主动猜想,今天这节课会学习苹果的什么知识呢?一个削皮后变了色的苹果呈现,又让孩子们回到生活中遇到过的困扰当中,这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进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

3.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师运用能引发互动的合作交流办法,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并能受别人观点的启发,迸发出新的智慧火花,从而在他们各自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与其他同学的各种类型的合作交流氛围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达到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教学目的。

二、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要培养有自主的探究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能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师。教师只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能使自己在开放的教学中变换教师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认识发展的主体,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学习心理,进而不断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能力相对不足,并没有能够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上不可能完全顺着教师所想象的路数开展讨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和有效激励。如在小组探索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适当的启发,及时指导,纠正偏差,并将各个小组探究的过程进行展示,从而使其他小组的学生得到有益的启发学习。

三、运用多元评价,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

学生自主探究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教师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能的有力手段。但评价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能够激励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1.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学生所学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因此,在课堂中常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并巧妙利用这些细微之处,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演绎得很精彩。如:“你的问题提得很好,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们这一小组合作得非常好!”“请你们小组勇敢地试一试,老师相信大家能行!”“没关系,至少你们课题小组思考了、参与了,很棒!”又如,生生互评:“虽然你实验没有成功,但我还是佩服你不服输的勇气”“我觉得他们小组的办法特别简便”……

2.设计多种评价表

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为了促进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会预设一些评价手段以伴随着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如有的教师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自我探究评价表》《小组合作探究评价表》等各种类型的评价表格,通过记录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究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形成其成长的阶梯式变化图。通过评价表,学生们既能对自己以前的情况做自我评价,也能通过其他同学的他评,及时地提醒自己和提高自己。这样的学习评价过程,就会成为孩子们自觉能动性不断地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迈进过程,由此也会在较大程度上改变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被动局面。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我们要把“学”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中学物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我见

创新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而创新教育的优秀就是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物理教学创新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重继承转向重创新,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为此,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转变角色,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分享、合作。现就物理学科如何进行实践活动浅谈如下:

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示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它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在教学中,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是学习和探究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成功的关键。

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创新想象,启发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尽量唤起学生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2.鼓励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是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学习不能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亦云,要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实践证明,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其思维的独特性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争论”。在课堂上适当引导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在进行概念、规律教学,阅读理解练习时,往往由于学生各自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争论。从教学角度讲,“争论”有利于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思维的角度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从表达角度讲,“争论”往往是即兴发言,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才能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争论”。当然,引导学生“争论”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更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可开展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优秀,而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实践、创新特点的科学,物理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分析能力外,更应积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如让学生自制滑动变阻器,并用它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度。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完成好这个任务,他必须先掌握有关滑动变阻器的一系列知识及变阻原理,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理性知识后,就进入了第二个重要阶段――设计制作过程。而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通过他们的讨论、思维、设计、动手等复杂环节才会达到目的要求。本过程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活动,它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究活动的内容教师可以从《标准》推荐中选用,同时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学校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内容,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五、查阅资料

课外阅读和收集资料是物理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由于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紧密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数量庞大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也可通过多种渠道,如图书馆查阅报刊,杂志,从视听、网络等渠道中收集教师提供和学生自己需了解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黑洞的形成和收集超声波应用的信息等。也可以由教师选取那些既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为主题的小型报告会和撰写小论文形式,激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收集资料。

六、参观与观察体验生活

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界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科技中的现象,组织学生参观厂矿、农业生产机械工具的使用,生产过程以及国防科技的成果,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讨论其蕴涵着的物理原理,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影、有关科普教学资料录像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以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并感受探索的乐趣。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摘 要 首先阐释高中课程的目标,进而立足课堂教学角度来研究教育服务,进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践研究,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学讲计划;综合实践活动;高中数学

1 研究背景

教育产业是以教育资源为资本或对象所进行的生产和劳务的综合行业。教育就是服务,因而教育服务亦成为教育发展本身的一种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一种需求。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本文立足课堂教学角度来研究教育服务,进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践研究。

2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学讲计划”首先要定位三个关键词。

一是“学进去、讲出来”。信息的输入,包括信息的感知、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储存。“学进去”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含义,能够将当前所学习的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信息存贮到头脑中,形成长时记忆;同时也表明学生愿意学习的态度和努力学习的积极情感。“讲出来”体现的是信息的输出,包括信息的检索与提取、信息的条理化组织和新信息的生成。就课堂而言,指的是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正确清晰地表述出来,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概括,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合作学习。相对于“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生间的协作,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有着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的方式包括同位交流合作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等几种。

第三个关键词是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学讲计划”就要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学生。

看方案设计 邹开煌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基本条件和策略》一文中指出,方案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前提,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好活动目标[1]。如表1所示,在课程目标板块中,基础目标是课程目标预设的重点,而提高目标可以在课程目标预设时有一个概括的规定,然后在课程目标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而体验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就必须完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来生成。

看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备课更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超越性和互动性,看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

看过程性指导 课堂并不是学习者个体独立的活动,而是一种“移位的交谈”。学习者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其中包括与教师、文本资源的交流,得以增长知识,拓宽思路。此时学习者在积极努力地创建一个作者―读者群,完善自我的可理解性和表达的真实性,改善自我的交际能力。在实施阶段,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组合、有效的小组合作及有效地处理信息资源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评价。

看对“问题生成”的关注度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指出:“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2]如何实现生成的创造价值,促进生成资源的最大化?上述探索使笔者形成两个关于教学过程如何动态生成的重要的新认识:一是通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开展,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延的能力,达到预设与生成视界融合,建构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二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教案、更多有质量有价值的课堂,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

看活动实施成效 活动实施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相互协作的能力,交流的主动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活力和创造性的提升。同时,教师应反思个体在实施活动过程中的身份定位,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培养者?

3 结语

“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是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通过“学进去”让学生能够“讲出来”,通过“讲出来”让学生能够“学进去”,所以,“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执行者及重要的参与者。

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最终使教师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都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实践,成为使教师能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的实践[3]。“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和等待花开。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浅谈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应注重挖掘农村乡土课程资源优势,着重从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出发,并力求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课题,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和求知的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具有本质区别,那就是: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农村中学,由于校内课程资源比较匮乏,学生素质不是很好,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以,选择适合的课题就成为难题。

适合的课题既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其中,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合的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基于此,本文旨在总结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选择的相关方法,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策略。

一、从自然生态中寻找课题

农村有着美丽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物产,这都是农村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因此,从自然生态中寻找课题是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课题的最佳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将自然之物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从中找准切入点,从而以点带面,总结现象,发现规律。例如,以“京塘莲藕”为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既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又邀请专家进行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统计工作,最终,每个小组都搜集到有关京塘莲藕的知识,并归纳总结,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分享所得。在这一活动中,不仅加深学生对家乡特产的认识,更加深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又如,以“触摸‘菊花石’”为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入菊花石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深深感受家乡珍稀的自然遗产的特点与价值。总之,从自然生态中寻找课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家乡特产的独特和丰美,又能让他们在熟悉的自然环境中挖掘乡土文化内涵,还能令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二、从社会生活中发掘课题

社会生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交通和环境等方面,其中,可发掘的资源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即立足所处位置的地域特色,从观察周围生活的现象开始,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以考察当地的经济、文化和坏境等为目标,这样,便能从社会生活中发掘出颇具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

例如,学生亲自到广州市主要饮用水源“流溪河”中取样化验,以检测水质情况,并调查、了解潜在的污染源头,这便是以“饮用水质量”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如,为了探索所处地域位置的独特文化,学生走进水口营村的探花祠,了解清末探花商衍鎏的传奇故事及现代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的生平事迹,这便是以“探秘探花祠”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为了观察经济生活中的文化,学生走进北兴市场,考察店铺名称、广告招牌的含义,以了解当地商人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这便是以“走访北兴市场”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值得一提的是以“北兴市场小贩占道经营状况的调查”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分早、中、晚等三个时段分别到北兴市场调查小贩占道经营对道路交通、周边商户的影响情况。为此,学生既设计调查方案,又运用所学知识制成一目了然的统计图表,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讨论,从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总之,从社会生活中发掘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从自我成长中探寻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实践探索之中,旨在使他们关注自我,并将探究的结论应用在自我身上,从而体会成长的意义。例如,“食品包装袋信息识别”(关于食品安全、坏境保护)“远离网吧,珍爱自我”“学生在校园内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学生早恋现象分析”(关于学生自身的行为)“感恩的心”“如何用好利是钱”(关于学生生活),等等,这些主题活动无不强调学生的自我成长。例如,在“如何用好利是钱”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身边同学利是钱的收入和使用情况,并大胆提问,深入思考,进而提出具体措施,以引导自己和同学更好地使用利是钱。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选择方面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两点。其一,所选课题的价值存在问题。例如,所选课题过大或指向不明,导致研究方向不明、研究结果无法完整表述和研究结论无法有效总结等情况。其二,所选课题的可操作性较差。例如,研究对象过于复杂,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在具体操作中无法深入探究。

五、解决的方略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的解决方略有三个。其一,重视专家意见,师生共同培训提升。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的课题具有一定专业性,因此,应邀请从业专家从理论层面进行指导,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有效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有目标地展开研究。其二,重视师生交流,及时反馈纠正。从课题选择的初期到具体实践的开展,再到后期结论的形成,师生之间应积极互动,不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以使选题明确可行,实践研究顺利展开,最终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其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与辅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和辅助,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又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它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生活,提升自我。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选择适合的课题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也要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略,以使选择课题的方法更具实际意义,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在实践中收获和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北兴初级中学)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民族地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化

教育部在2000年1月31日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稿)》中新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01年4月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至高中阶段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在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转化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

一、民族地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

民族地区具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民族地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其独有的条件。因此民族地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

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民族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可以促使学校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还可以促使学校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创建本校的民族特色文化,从而使本校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及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族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当地民族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有利于发展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区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民族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将使教师注重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注身边的民族文化、生活环境等资源,并由此提炼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能发展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民族地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

1.立足本地区实际,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

民族地区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艺术感染力强的民族音乐和舞蹈、美不胜收的民族工艺和民居建筑等。依托这些丰富的民族资源,民族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可以引导学生从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中寻找研究课题,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具有民族特色。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

教师业务水平不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民族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利用的范围。在师资培训中,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学者讲学,或者为教师设置学习专题,组织教师通过查找资料、自学、交流合作等进行专题学习,让每个教师都成为一名“研究者”,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

3.加强课程规划,提供民族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除了有课程总目标和内容领域,没有具体的教材和实施步骤。要使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流于形式,必须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进行分类细化。因此,学校要加强课程规划,结合当地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综合实践课提出详细的、分层次的实施计划,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供保障。

三、民族地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案例分析

这里以主题为“壮族的饮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对民族地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行分析。

民族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饮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容。壮族是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壮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壮族饮食文化的特点。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壮族饮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明显的民族地域特征,使它能够在旅游开发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以壮族民族饮食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感,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很多知识。在这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查找有关壮族饮食文化的资料,开发出体现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的计划和实施如下表所示。

由于活动内容、各地资源状况、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民族地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没有统一的模式,要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课程总体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