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04-20 09:56:10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水循环教学设计论文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思考问题的创设.设问1:地球上的水如果全部消失会是什么样的,各种物种还能生存吗?设问2: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和河水间真的毫无关联吗?设问3: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中你可以感受到黄河水和海水间怎样的关系呢?设计意图:透过学生熟悉的内容及背景知识引入“水”的主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一些思考探究的问题,为知识教学提供铺垫.学生在思考与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地球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物种都无法再生存;井水和河水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两者间可以以某种途径相连通;黄河水和海水,不是孤立的两个个体,两者间也可以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连通.这样,“水循环”的一些基本观念已经在学生头脑中产生.

2.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新课内容,让学生明白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开“水圈”的构成图,并且让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循环过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结合这种“水循环”的解析图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补给、互相补充,并且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构成一个大的整体.在学生对于“水循环”形成基本认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以及冰川融水等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水体为例来阐明水体间的循环与补充的方式,进而增进学生对于“水循环”的掌握程度.

3.水循环的意义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来理解与归纳水循环的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教师对于每个意义的体现形式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点有更清晰的理解与体会.

4.水资源忧患意识教育.(1)出示资料: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2)教师引导:以上有关“水”的报道可以看出,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

5.知识归纳与总结.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以固、液、气形态分别存在,这些不同形态的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且不规则的,水圈.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补给,并且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构成一个大的整体,这就是“水循环”的体现形式.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今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节约用水应当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课外拓展

实验模拟探究水循环的原因:在一只杯子里装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五、教学总结

1.本节课的教学中知识偏理论化,知识点的理解上难度并不大,但是让学生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形成准确而清晰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些有代表性的水体的循环过程为例,透过单个形态的水体的循环过程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自然界内水体的循环方式与循环规律,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于“水循环”的认知很有帮助.

3.加强对于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样是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水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理念.

作者:刘爱红 单位: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教学设计论文:磁敏传感器实验探究教学设计论文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磁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能分析、设计、制作简单的磁敏传感器.过程与方法:学生组装和调试磁敏传感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简单的磁敏传感器,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体会到传感器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任务

任务1:制作防盗报警器.任务2:制作位置传感器.任务3:制作模拟电梯关门控制电路。

3问题与方案

通过阅读教材与实验探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霍尔效应及应用?(2)单、双干簧管的检测方法有哪些?(3)磁敏元件在控制电路中起什么作用?(4)用干簧管与霍尔开关设计、制作简易的磁敏传感器.能画出方案图并说出工作过程.

4探究过程

4.1熟悉器材

具体器材如下:磁敏元件,稳压电源,负载[电位器、定值电阻、12V或6V直流电动机、蜂鸣器、小灯泡、SRD-05V或JZC-23F(12V)的直流电磁继电器],MF-47型万用表,DT830B型数字万用表,逻辑非门74LS14或74LS04,三极管(S9013,S9018,S8050等),面包板等.

4.2实验探究

4.2.1制作防盗报警器

利用干簧管、电磁继电器、霍尔开关、非门的特点进行设计.所做的作品和市场销售的“门磁”相同,灵敏度高,简单实用,形象、直观地演示了磁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磁控开关的应用.(1)干簧管与继电器制作的防盗报警器,小灯泡为“6.3V,0.15A”,根据负载选取电源电压,J和Ja是5V继电器,J为线圈,Ja为常闭触点.将小磁铁嵌入在活动门的上方边缘上,将常开干簧管嵌入在门框内,让两者相对靠近,即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干簧管内两簧片闭合.接通电路,继电器线圈得电,常闭触点Ja动作断开,工作电路不接通;当有人开门时,磁铁与干簧管远离,两簧片断开,线圈失电,Ja触点释放复位闭合,工作电路接通,蜂鸣器发声报警,红灯亮.(2)干簧管与非门制作的防盗报警器,采用74LS04非门,R为2.2kΩ电位器或电阻箱,首先按图将元件接插在面包板上,接上5V电压,再调试电位器R,当其阻值在1~2kΩ时,蜂鸣器发声报警,然后用小磁体靠近干簧管,报警声停止.本电路工作过程为:当门关闭时,永磁体使干簧管接通,非门输入端A与电源负极相接,处于低电平,则输出端Y为高电平,蜂鸣器不发声;当开门时,没有磁场作用,干簧管不通,非门输入端A高电平,则输出端Y低电平,蜂鸣器通电发声报警.(3)制作霍尔防盗报警器,R为5kΩ电位器(或电阻箱),采用74LS04非门,首先按图将元件接插在面包板上,接通5V电源,调试电位器,当R为2~4kΩ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再将小磁铁靠近霍尔开关平面,报警声立刻停止.本作品在生活中应用是:将小磁铁固定在门的上方边缘上,将霍尔开关固定在门框的边缘上,让两者靠近,即门处于关闭状态,霍尔开关输出为低电平,非门输出端Y为高电平,蜂鸣器达不到工作电压不报警;当门被撬开时,霍尔开关输出为高电平,非门输出端Y为低电平,蜂鸣器接通发出报警声.

4.2.2制作干簧管位置传感器(自动停车的磁力自动控制电路)

用于玩具车接近磁铁时自动切断电源的自动控制电路,电源电压3~4.5V,R为200~500Ω电阻,M为6V直流电动机,VT为三极管9013,8050,9012等.开启电源开关S,三极管VT基极有偏置电流,VT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玩具直流电动机M转动.当磁铁靠近H时,触点闭合,将基极偏置电流旁路,VT截止,电动机停止转动,保护了电动机及避免了大电流放电.

4.2.3制作模拟电梯关门控制电路

参考电路,VT为三极管9012,9014,9013等,J为12V电磁继电器,小灯泡为6.3V,接6~11V电源,按图接插电路元件,调试电位器,当R2阻值达到8~10kΩ,R1达到2.2kΩ,电流达到45mA时,用磁铁靠近霍尔开关,电流达到50mA时再微调R2与R1,电流稍高于50mA时,线圈得电,触点动作,电动机转动,绿灯亮;磁铁离开时,电动机停转,绿灯熄灭,同时红灯亮,蜂鸣器发声报警.模拟了电梯门关闭时,电梯才能运行,不关闭时红灯亮,蜂鸣器报警,此电路灵敏度高、可操作性强。

5探究结果

各小组总结分析探究结果,包括问题、方案的可操作性、作品的灵敏度、作品展示与收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轻松地得出“4问题与方案”中的答案,而且印象深,能灵活应用.对于设计的电路,干簧管与继电器制作的防盗报警器、干簧管位置传感器、霍尔开关与继电器制作的电梯门关闭电路效果最好,电路工作原理简单、易操作.在成品展示中,效果最好的是干簧管声光报警器、模拟电梯关门控制电路,灵敏度高,可见度大,可收藏用于课堂教学演示教具.

作者:张明芹 李广志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教学设计论文:TMN层次结构网络管理教学设计论文

1TMN层次结构

TMN是由国际电联(ITU-T)针对电信管理网络规范而制定的标准,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广泛接受的术语学,有利于讨论网络管理的相关主题。TMN层次结构模型中描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建立在另外一个层次之上。TMN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管理内容划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5个层次:①网元层,对应于单个网元内部部署的管理,涉及设备自身所支持的、与任何管理系统无关的管理功能;②网元管理层,实现单个设备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远程查看、修改配置、报警监控等;③网络管理层,基于网元管理层进行功能分析和掌握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情况;④服务管理层,管理对象是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⑤业务管理层,优秀目标是实现网络服务的支撑和统计,如计费和定价、业务预测等。经过仔细分析,服务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面向具体的网络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公共内容,是提供网络业务的基础性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按照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进行组织。

2教学实施设计

作为一门网络专业课,网络管理要求学习多种专业工具,掌握相关网络管理协议;在专业工具方面,需要介绍设备管理器和维护终端、网络分析器、网元管理器、管理平台等;在网络管理协议方面,需要介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命令行接口CLI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网络管理功能,教师需要介绍网络管理基本模型FCAPS、OAM&P,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组织,按照一种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2.1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TMN层次结构参考模型,通过分析各种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协议可得其所对应的管理层次。其中,网元层重点介绍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超级终端接口进行讲解。对于服务器设备,教师可以介绍专门的自检工具或者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工具。网元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SNMP协议。作为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SNMP的支持和应用极为广泛,整个介绍内容需要涉及SNMP自身优势、运行原理、MIB信息等内容。网络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管理平台。作为一种网络管理集成方式,管理平台得到当前业界的普遍认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作为学习案例。整体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在教材方面,选择AlexanderClemm编写的NetworkManagementFundamentals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知识结构的教材,要求是系统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和原则,试图从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介绍网络管理,同时阐述网络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课堂设计以TMN层次结构为主体内容,同时增加必要的概述章节和总结性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和培训班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类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2.2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网络原理,但缺乏网络故障严重性认识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目标是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20+20(小时)。第1部分是网络管理概述,主要介绍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工具和活动。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学生首先能够对网络管理的用途、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从整体上对这门课程有直观认识。第2部分是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面临巨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时,应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逐个分解并解决,同时理解网络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在该章节,教师可以初步介绍TMN层次管理模型和FCAPS等管理功能模型。这部分内容配套安排了一个实验,使用常用工具Ping测量网络中设备的响应时延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适当的网络管理能够定量了解网络运行状况。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之一,首先需要分析比较CLI和SNMP两种管理协议,分析各自的优点并介绍SNMP的管理模型组成;然后需要学习SNMP的MIB相关知识,掌握基于SNMP的开发方法,为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介绍常用的MIB库,学习SNMP浏览器的相关使用。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通过使用SNMP浏览器,学生既能直观理解SNMP工作机理,又能够用该工具解决一些网络管理问题,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和原理并通过Manage-Engine_OpManager系统进行实践。管理平台的开发实践是可选内容,介绍WebNMS的开发框架。这一部分的实验环节和课堂教学相对应,重点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和WebNM的开发框架。实际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验时间要超过6课时,可以选择只学习其中一个软件。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OSSIM是开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OpenSourceSecurityInformationSystem),支持多种开源软件系统的信息集成并实现事件关联。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OSSIM的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安装和使用视频进行学习。第6部分是课程总结,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实施。以上是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按照TMN层次结构介绍多种管理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③侧重于学生进一步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2.3培训班教学设计

培训班的学生来源于实践岗位或者是即将参加具体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整个学习时间很短,学生特点是对系统开发兴趣较低,但是对于网络故障认识深刻,明确网络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学习目标是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工具,为实际工作服务。因此,教学目标侧重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原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一旦需要解决网络故障,能够准确选择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基本技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10+10(小时)。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际应用学习。其中,第1、2部分内容和工程专业教学设计基本一致,目标是理解网络管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培训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管理已经有感性认识,因此不安排实验。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相关原理、MIB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的MIB库信息。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介绍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学生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选择依据。实验环节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内容和网络工程专业一致,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以上是针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具的实际使用能力,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3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计划目前已经在两个培养对象类型上实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共计40人;培训班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设备维修培训班学员,共计42人。

3.1考核指标安排

两种考核指标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人员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考核的内容中包含部分开发方面的内容。培训班的考核指标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授课时间较少,整个考核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应用能力方面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3.2考核结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施,我们最终统计出两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布。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考试40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90分,最低成绩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分。培训班学生参加考试42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68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85分,最低成绩为60分。两者的培训成绩中,在偏重理论的知识点方面,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大部分知识点中工程专业的掌握情况比培训班的掌握情况要好,差距最大的是第3(TMN层次结构)、第5(SNMP的管理模型)和第7(管理平台)3个知识点,差距在10%以上。在实践操作方面,如第4(SNMP操作)和第8(管理平台操作)两个知识点,培训班的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SNMP的相关开发内容,要求掌握更多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培训班的学生操作任务比较明确,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学习。总体上,整个测试成绩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际操作,尤其是能够较好掌握SNMP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操作步骤。

4结语

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对规模因素、鲁棒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具有苛刻要求的复杂系统,包含广泛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因此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笔者提出基于TMN层次结构的网络管理教学设计,注重在整体上介绍网络管理的相关功能,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了教学实施方案。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对象,除了学习管理工具的使用之外,还介绍了相关的开发方法;对于培训班的教学对象则侧重于原理性知识和实际工具的结合。总体教学设计中都考虑了学习资源的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网络管理教学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环境的建设,一个典型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教学两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实验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下一步将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吴君青 张国敏 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

教学设计论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1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技能操作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作品设计环节制作视频故事,但是技能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最终是通过技能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同学生之间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

2.1一般特征

高一年级的学生,智力快速发展,性格日趋稳重.他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观察力、想象力不断增强,容易对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其抽象思维迅速发展,能以理论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规律,能够运用假设指定计划方案等一系列有条理的手段.

2.2学习起点水平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接触和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浏览网页、搜索信息和收发邮件,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QQ、微信等聊天工具比较熟悉,具有独立的上网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家中配有电脑,这为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供了环境.本篇的学习内容是“视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利用相关的视频软件制作视频故事.学习该章节内容主要是在基于设计的学习环境下进行,通过相互协作、制作主题作品来学习单元内容.

3教学目标分析

整个教学过程,从计划到评价,都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诉学习者目标,将能促使学习者顺当地进入学习过程,并为学习评价做好准备;对所有的学习者来说,建立清晰的目标从而做出计划和准备,将有益于教学、学习和评估活动.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3.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视频素材的获取方式.(2)熟练应用视频工具进行片段剪辑、组合.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讲故事的创新感、故事感以及意义感.(2)培养学生数字时代的意识与素养.

4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基础上,结合基于设计的学习特征,本单元教学策略选择的是抛锚式教学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在基于设计的学习活动中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让学习者在真实问题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解决问题.依据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环节,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展开教学.学习者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共享搜集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商讨、争论,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在基于设计的学习中运用协作学习策略,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培养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与自尊心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从演讲者转变为帮助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交流、探讨、设计作品.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建构性知识,不是通过背诵、做练习或书本作业获得的知识.

5.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过程是丰富的、多方面的、并且能够产生新的知识.通过激励学生参与设计,提供了一个学习学科内容的原因.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视频形式当属电影.教师询问大家最喜欢的电影?喜欢原因?被某个镜头所感动?喜欢演员的表演?喜欢精美的台词?喜欢镜头的剪辑?除电影外,一些有创意的广告也会备受学生的关注.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百事可乐的广告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韩日世界杯,日本机场,一小男孩向卡洛斯索要签名,小男孩赠与卡洛斯百事可乐并鞠躬表示感谢,卡洛斯鞠躬还礼.球场上,任意球由卡洛斯操刀主罚,卡洛斯向日本队鞠躬致敬,趁日本队鞠躬还礼之机,趁机射门,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广告的独特之处、不足或缺失进行分析讨论,为学生自己进行作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这样不仅将学生带入了实际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学生对案例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设计作品方案.并且由此引出当前基于设计的学习的内容———从你喜欢的电影、广告、新闻或其他视频中截取出需要的内容,重新组织,制作出一个视频故事.

5.2成立小组确定主题

基于设计的学习是典型的团队协作,它比孤立工作产生更多的思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立小组.学生通过协作的方式在学习和态度、意识方面获得成功,比如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人际沟通技巧、演讲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6人一组,讨论各自的主题.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也从别人的观点里获得新的思路.有的小组认为每看完一部电影,总有一个最感动的镜头,久久难以忘怀,于是他们的主题确定为“感动”.有的小组认为,无数的电影中表现了爱情,但是像《剑蝶》、《花木兰》、《廊桥遗梦》中那种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剧情更能打动人心,主题为“挚爱真情”.有的小组认为励志类电影像《阿甘正传》中那种表现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当幸福来敲门》中表现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执着;《肖申克的救赎》中表现只要胸怀希望、只要不放弃梦想,一切皆有可能,于是把“勇于追求?富有人生”确定为主题.

5.3搜集材料设计作品

为完成对主题作品的设计,学生搜集所需要的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等.小组成员讨论决定与本小组主题相关的要搜集的视频文件等,并列成一张清单,小组同学进行分工,由负责搜集材料的同学获取所需要的视频文件.小组成员继续交流作品的设计流程.使用搜集到的视频文件中的哪段视频、画面或音频,使用的理由,以及最后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作品,作品中画面的顺序安排,是否需要添加背景音乐.然后将搜集到的电影、广告等使用视频分割软件进行剪切并转换为所需要的文件格式,截取需要的片段,可以是画面、声音或者是声画同步的视频.视音频软件由教师提供并已安装到学生机,作品中用到的视音频片段,一定要让学生注明其来源,比如电影片段,须注明电影名称、导演;比如音频片段,须注明音乐名称和创作人.学生创建作品的过程,他们体验着有意义的学习,每个作品的精巧构思得以运用.然后,每个小组制定一个主题作品评价标准,模板由教师共享.小组成员交流协商决定评价标准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制定的评价标准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指导.学生对于仍然无法理解的问题,或者查阅课本进行自我学习,或者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对于一些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求助教师.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答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逐步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

5.4分组汇报、评价总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主题作品,然后回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各小组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共同进步.教师对各小组的主题作品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作讲评和总结.

6教学评价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学评价考察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情况以及参与程度———学生是部分参与还是全体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只有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主动认知、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6.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评价“侧重于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过程,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此次基于设计的学习活动中,评价主体涉及教师、协作团队、学习者等多元主体.

6.2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此次基于设计的学习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评价方式:

6.2.1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方法不仅使用的是学习过程的真实结果,而且它的使用为教育者提供了机会去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档案袋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成就和不足.在此次基于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视音频素材、评价标准、主题作品以文件夹的形式保存,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依据.

6.2.2量规

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设计的学习活动,通常涉及作品、学习反思,不但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学习过程.量规是适用于基于设计的学习的评价方式.在此次基于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评价主题作品的量规,并用量规来指导他们的设计过程,作为对作品自我评价的方式.另外对学生作品的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使用的量规是由教师制定的.

6.3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能力,更要关注学习态度;关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要关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本次学习活动中运用档案袋和量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多元化的评价.档案袋记录着各小组学习情况的材料,如视音频素材、评价标准、作品方案、最初的作品、修改后的作品.通过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学习过程、检视自己的进步情况;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收集信息的能力,运用新知的能力和学习进步的情况.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量规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和作品,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更具责任感、更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量规的制定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是多方面的学习指标的细化.一个包含多方面指标的量规才能全面评价被评对象。

作者:赵晓清 单位:赤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教学设计论文:高职数学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论文

一、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师在进行高职数学相关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明确其大致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从而使高职数学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就一般要求而言,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不应仅仅体现出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还应当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案。

(二)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优化教学设计、展示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质量等工作时都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和前提。良好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一项指标,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际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及管理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原则

高职数学应当将实现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当做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在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技能、知识等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然后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归纳总结、综合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时,在开设并计划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安排等。

(二)紧扣教学内容的原则

高职数学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明确告知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然后教师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所应教授的内容,找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根据重难点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任务、寻求适宜的教学手段等。只有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实现完美的契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的原则

现如今高职学生基础能力的水平层次高低相差较大,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中。

三、高职数学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重视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是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的总结归纳,而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以求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现在的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与时代的需求脱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但是,就大多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的重视度仍不够高。这就对最终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教师尚缺乏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能力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代的新知识,并不断创新出更高层次的知识。因此,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必须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大多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很好,但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却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不成比例

各个高职院校都对高职数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等都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但其所能安排的教学课时实际上仍然难以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这就造成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很多内容都只能一语带过。这样,学生根本就难以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也难以很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优化及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传统的口语表达及板书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高职数学教学中对定积分、曲线等教学内容的再现时。多媒体设备如黑板、电视、计算机、投影、幻灯片、视听光盘资料等的出现则有助于相关空间及动态图像的模拟,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便于对空间形象进行理解和想象。

(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型及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约束力不比中学时那般严格。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因此,自觉性较差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甚至不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在此情形下,教师即使在教学设计中费劲巧思,缺乏学生主动配合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抓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高职数学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

结合高职数学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也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微积分相关内容的教授时就必须划分出较多的课时,并尽可能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并透彻地理解微积分。此外,高职数学的理论知识从表面看上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将数学理论应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上。要优化教学设计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明芳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学院

教学设计论文:化学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设计论文

一、连续性问题情境的组成因素

就连续性问题情境的涵义来看,连续性问题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要具备新的事物,可以说,这是产生连续性问题情境的主要优秀因素;2.要有想要了解答案的欲望或渴求,这是形成连续性问题情境的基本要素;3.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因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产生思维动机的前提与保障.创建连续性问题情境,实质上就是提出一定的问题,之后构建必须要解决问题的矛盾或冲突.也就是说,构建一种使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与现有新知识之间的一种冲突,进一步激化学生意识矛盾的情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和效果.

二、构建连续性问题情境的原则

1.启发诱导性原则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带有一定的启发性,也就是说,问题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为此,在进行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方式下,中学化学教师要保证设置的相关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进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适度恰当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时,对于情境的设置一定要恰当合理.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时,一定要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且设置的问题要能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未有的即将接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在连续性情境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繁杂.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设置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进而不能更好地达到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一定要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实质、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构建一系列问题.换言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运用铺垫等手法使问题的设置更加具有层次,进一步提高问题的整体水平.

4.共同促进原则

教师在进行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时,要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进而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随着学生提出问题的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还能实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进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构建连续性问题情境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提出相关教学问题时,化学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的艺术能力,而不是始终以一种一成不变的面孔进行课堂教学.尽管科学是十分严谨的,但课堂氛围却应当是活跃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比较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相关实验等作为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的载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将乐趣融入到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中,是目前教学的迫切需要.

2.组织进行一些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教学中,为此,中学化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化学实验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化学实验过程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实验现象也十分多样.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对实验方案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同时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尽量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对一些化学问题进行阐释.另外,在进行问题情境设置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常理认识相违背的实验现象引导出相关教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一些化学问题的探索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课后留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课后留置一些疑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布置作业,而是通过课后留置疑问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另外,通过课后一些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掌握,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

作者:童瑞风 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学

教学设计论文:高校微课实践教学设计仓储管理论文

一、高校实践教学现状与特点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实践场地种类

一个学科、专业或者课程会涉及到许多知识,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将这些知识展示给学生,依靠有限的几个实验室、实训室,是存在着明显局限性的,绝大多数高校的实践场地无法全方面地实现所有知识的实践,只能从特定的几个角度或情境下实现理论知识的检验。

2.实践场地容量不足

由于经费有限,在高校中存在着多学科、多专业共用实践场地的情况,使得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不能充分领悟教学精髓。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些学校把实践场地拓展到企业中,大大丰富了实践场地的层次,但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限制,常常无法长期接待大批量学生实践学习;或者因为涉及企业生产经营优秀机密,企业实践就变成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3.实践器材缺乏、陈旧

高校实验室、实训室的建立一般都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采购,在教具器材更新方面存在许多不便,在非重点科学、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中依旧存在着许多器材短缺、陈旧的现象,这自然会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4.实践细节展示不清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个正常的教学班级人数在25-50左右,甚至更多,教师在实践教学时展示操作细节不可逆,学生由于人数、距离、角度等原因,常常出现看不清、记不住的情况。

(二)高校实践教学组织的特点

1.以检验基础知识为主,以实践前沿知识为辅

受到实验器材、耗材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主要考虑满足基础教学,前沿知识的实践只能限制在很小范围的教学小组内。

2.以课堂内实践为主,学生自主实践较少

占人数最多的本科、高职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主要在正常教学计划内开出。如果有个别学生希望加深印象,或者熟悉流程,常常无法单独申请使用实验室、实训室;只有研究生、博士生才有可能享受这一待遇。

3.以常规教学班级为主,小组独立实践较少

高校开出实践教学基本都严格遵循教学计划,以常规教学班级为单位进行,一个班级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于教师无法同时监控所有的小组,容易忽略一些错误的操作细节。

二、基于微课的高校实践教学设计

高校实践教学有其独特性,教师使用微课这一新兴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应注意二者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微课教学的长处。

(一)高校实践教学下的微课特点

虽然微课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微课有着鲜明的特点:主题突出,精悍短小,择时学习,应用面广,互交性好。将微课应用于高校实践教学,可以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不同于普通课程,展示实践教学的微课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展示细节

实践教学涉及许多操作细节,在微课中可以使用多机位拍摄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展示教师操作细节。操作细节的多角度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操作要领,这也是微课应用于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2.强调流程

实践教学注重每个操作步骤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微课以其精悍短小的篇幅可以快速展示操作流程,并按照流程依次展开教学。

3.增加情境

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学习情境、仿真操作是非常有限的,微课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把采集来的不同情境,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甚至动画的形式,充分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对专题的理解也更为到位。

(二)基于微课的高校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1.微型原则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微课精悍短小的特点,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小专题进行,只求将该问题讲解清楚即可,杜绝大而全。

2.良好互交性原则

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了“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是次要的。学习也符合该定律,80%的知识来自于非正式学习。然而,正是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频繁使用,导致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的改变,让微课得以产生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时,需要考虑如何让其具备良好的互交性,让微课顺利进入人们的非正式学习。

(三)基于微课的高校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微课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9个环节: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细化微课知识点、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撰写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脚本、微课视频的拍摄或者录制、微课视频后期编辑与优化、设计制作微课配套资源、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实施。在以上环节中,教师普遍认为最为优秀的环节是微课的教学设计。在遵循微课在高校实践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践教学组织的特点以及高校实践教学下的微课特点,提出可供大家参考的微课教学设计思路。

(四)基于微课的高校实践教学设计要点

基于微课的高校实践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微课制作、实践教学组织的两方面特点。

1.选择恰当的课程或专题

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考虑从学科专业中选择优秀或者基础课程作为微课开发的对象。在选择课程或专题的时候,要结合高校实践教学的特点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认知特点,并非什么课程、什么专题都适合制作成为微课。

2.明确教学目标

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体型上看,微课都属于一种短小精悍型的教学手段,这一前提就限制教师不能往微课里填充过多的知识,微课的教学目标更加倾向于“就事论事”,1-2个教学目标是微课正常的承受范围。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快速理清教学思路。

3.重构教学内容

微课与一门完整的课程教学不同,它仅针对某个专题或知识点,并且授课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以内,所以我们在设计微课教学时需要根据微课的特点重构我们的教学内容,使其更为凝练简洁,尽量做到字字珠玑。

4.清晰明确的标题微课需要上传至网络,选择一个能够直接揭示主题的标题,能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微课。微课标题要清晰明确,要突出2-3个体现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要符合网络搜索习惯。

5.简单交代清楚教学背景

微课教学是一个个独立的教学视频或者动画,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时段内学习它;不同的微课之间不存在先学谁后学谁的先后关系,甚至还可以重复学习。因此,在设计微课时,应该考虑将教学背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让学习者明白学习该专题、知识的意义所在,或者对于该专业、该课程学习的作用。考虑到微课本身的时间长度较短,建议教学背景的阐述尽量控制在1分钟以内。

6.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要注重实效,形式新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微课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录制的教学视频,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教学视频。在重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图片、视频、动画、声音之间的合理组合,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文字表述要精简,最好不要出现大段文字;二是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讲解到什么内容就出现什么内容的图片;三是图片选择具有典型性,让人一看就明白;四是视频注重展示细节,操作流程清晰;五是动画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其趣味性要为教学服务;六是讲解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中。

7.教学评价要科学、全面

微课一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考虑到这一特点,把学生的自我评价放进去,让学生学完之后知道用什么标准衡量所学。

三、《货物组托作业》微课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仓储管理》中“货物组托作业”这一重要知识作为设计对象,尝试设计一个微课。

(一)学习需求分析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设计微课程时候明确遵循了所总结出的微课程的原则,但微课程设计过程中也要依据教学设计的原则。在确定微课程的学习目标之前,要进行学习需要分析。首先,学习需要分析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着眼于学习者综合素质进行分析。通过学习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到学习者能力素质、他们的学习风格和他们更更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关系。例如,“货物组托作业”的学习对象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主。因为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基础,而货物组托作业是仓库管理中常见的一个基本工作内容,作为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货物组托作业”这一知识点对该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次,学习需求分析还需要站在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如果一个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传授,那么将其制作成微课的现实意义就不是很大。只有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使用微课教学的形式来弥补。“货物组托作业”在教学时,涉及到一些演示,微课能以视频的形式把这些细节充分展示出来,有效弥补现场教学的不足。第三,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学生对所学内容需要达到三微目标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可以成为微课教学目标分析的依据。学生通过学习后应达到哪些要求,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既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完成课程设计,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货物组托作业”这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具备最大限度提高托盘利用率的能力,具备设计托盘码放方式的能力,掌握提高目测估方能力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的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背景的设计、实践步骤的解析和常见操作误区的处理。在设计微课时,要突出现场教学不易演示的部分,这些内容可以在微课中重点分解讲授。微课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微课时不一定按照课程进度来学习,特别是微课上传到网络后,学习变成随时随地,因此在微课正式开始讲授前应该交代教学背景。在教学背景中,主要阐述该微课知识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或者交代学习该知识点的主要意义。例如:可以在微课开头交代货物组托的教学背景,货物组托是仓库管理中必然会遇到的作业内容,经过组托的货物就完成了集装化,提高了货物的活性,使得货物的搬运更为便捷,大大提高了货物跨区域流通的速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它特别重视实践操作步骤或流程,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要对实践步骤进行充分的解析。这个解析不能干巴巴地讲述,微课教学要将知识视觉化,因此要配合一定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以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相关经验的有意义联系,可以促进知识、经验和技能之间产生刺激。要积极利用问题、音乐、图片、游戏、角色扮演等等的方法来创建有趣的学习情境,甚至拍摄真实的实践情境,通过这些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常见操作误区的处理事实上也是实践内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物组托操作步骤可以分解为五个步骤:判断货物和托盘规格、计算托盘单层最大容纳量、计算承重、计算码放层数、按照组托六个基本要求组托。实践教学步骤的解析要配合一定的学习情境,可以一套步骤配合一种学习情境,也可以不同步骤选择不同学习情境。

(三)视觉效果分析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形式存在的教学形式,随着微课实践的深入,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甚至手机等;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sia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微课,例如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运用以上两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我们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视频制作方法。在制作微课视频时,不仅可以采用教师授课视频,也可以将图表、文字、动画、电子黑板等糅合进来。在制作时,要注意不同视觉形式的搭配。以“货物组托作业”微课视频制作为例,可以考虑选择视频拍摄的方式,将货物组托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混合制作视频,制作时完全按照实践操作的步骤安排先后顺序:先采用PPT演示,把“货物组托的方式”用表格的形式将两种组托方式进行对比说明;接着用电子黑板的形式分别举例计算“托盘单层最大容纳量”“承重”“码放层数”等内容;然后把“货物组托的要求”以动画方式演示;接着采用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演示“组托的技巧”;最后使用图片把“组托容易出现的问题”演示出来。

(四)学习资源分析

微课的产生并不是源于教师之间的微课竞赛,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许多教师认为制作完微课视频就等于完成了所有工作,事实上,如果想让学生真正能从微课中获得完整的教学,还需要加上自测评价标准和拓展知识等内容甚至作业、试题库。目前流行的各种微课比赛主要限于微课视频本身,如果想让微课真正地靠近学生,必须要提供以上这些学习资源。

四、总结

因为微课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过去关于微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定义、特点等方面,虽然有许多教师热衷于微课制作,但是高校对于微课制作与应用中最为优秀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却不多,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还未开始,这些将随着对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的增多而逐步成为学者和教师的关注热点。

作者:韦嘉嘉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设计论文:中医课程情景教学设计论文

1将知识点串联成情景

1.1设计技巧

可通过回忆学生看中医的亲身经历,将四诊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巧妙地融入其中,从而分析四诊与辨证的关系、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辨证论治的正确思维。课堂上,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看中医的经历,笔者结合之前已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的介绍给予适当点评,对学生描述的看病过程存在的不足予以补充;然后播放一段患者看中医的视频,笔者以旁白的方式对“望闻问切”四诊、辨证(理)、论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环节进行说明;最后鼓励学生扮演患者,指定另外3~5名学生充当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采集,通过辨证提出治法,进而给出适宜的方剂。结束时笔者指出学生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重点讲解四诊,特别是问诊的技巧,并就如何把握辨证要点做进一步分析。

1.2效果

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避免课堂过于沉闷,增强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问病荐药的基本步骤,明白了通过辨证提高荐药准确性的必要性,而且能将分属四诊、辨证、治则不同章节的内容,甚至将后期要学习的中药、方剂内容串联到一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立起整体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思维。

2利用身边案例创造情景

学生形成正确的辨证论治思维后,掌握问病技巧成了准确荐药的另一关键点。笔者针对常见的感冒、头痛、咳嗽、不寐、抑郁等病症,采用随堂情景教学法,即上课前先通过课代表了解班级身体不适的学生,将其作为课堂案例,围绕其所患病症进行备课。上课时先用一半课时对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做理论讲解,然后用剩下的课时选取3~5名学生对身体不适学生进行病情资料采集,要求学生选出最适宜的中成药(或处方),最后笔者再对学生的诊治过程进行点评。

2.1设计技巧

比如感冒,先让学生明白其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才是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可达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病因以风邪为先,所以在中医上又叫伤风,随四季六淫不同多有兼夹。风邪伤及肺卫,肺气不宣,所以多有鼻塞、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卫阳郁于体内不能温煦肌表,则见恶寒发热。辨证应根据四季六淫性质的不同,先分清风寒、风热、暑湿、燥邪犯肺之证型不同,分别采用麻黄汤(或桂枝汤)、银翘散(或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或十滴水)、桑杏汤(或杏苏散)进行治疗。在向学生介绍完感冒的全貌及通识治疗后,由学生根据身体不适学生发病在春季、症状以咽喉疼痛为主、兼有发热,做出风热感冒的诊断;然后学生从预备好的藿香正气水、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3个中成药中,根据其药物说明书中的成分、适应证,做出选择维C银翘片的判断,并从预先准备好的甲方(麻黄、桂枝、杏仁、薄荷、石膏、防风、甘草)、乙方(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杏仁、桔梗、芦根、甘草)与丙方(藿香、苏叶、茯苓、生姜、大腹皮、淡豆豉、甘草)中做出选择乙方的判断。

2.2效果

活用随堂情景教学法,利用身边案例创造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药学类专业学生见习机会少、与患者互动少等问题,在加深对中医知识印象的同时,还提高了与患者沟通、采集病情资料的能力。

3借助道具模仿情景

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尽管抓到了好药,却因缺少煎药常识,如不知道如何选择煎药用具、如何浸泡中药、煎药要加多少水等而功亏一篑,煎药成了影响中药疗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在具备准确荐药能力后,要充分理解煎药的注意事项及要点,以便交待患者正确煎药,其中包括煎药器具的选择、煎前泡药、煎药火候、煎药时间、特殊煎法等多个知识点。

3.1设计技巧

针对煎药知识,笔者在课堂上借助道具,准备不同材质的锅具、炉灶以及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再现煎药实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煎药要点。课前要求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上笔者演示煎药操作过程,同时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找出笔者演示中所犯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操作,相互找出操作中所犯的错误,最后笔者逐一分析、讲解,并进行总结。

3.2效果

通过借助道具模拟情景,一方面拉近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轻松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结

情景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活动,是在模拟情景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情景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和总结,找出成功和不足。该模式在护理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在中医教学中鲜有报道。实践表明,在中医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使学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辨证论治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问病荐药及药事服务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极有帮助。特别是情景教学方式可弥补药学类专业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少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当然,要获得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课前了解学生情况,如有无看中医的经历、有无身体不适,指导学生表演前要结合理论学习情况设计情景;其次,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配合,避免浪费时间,教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陈丁生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教学设计论文: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1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优秀

1.1行业标准分析

通过走访相关行政部门(如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了解行业颁布的专业准入标准;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行业调研,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护理人才标准和内容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护理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计划,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需要。

1.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结合行业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围绕优秀,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课程目标设置

护理学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教学内容构建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2.1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静脉输液港)技术,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扎止血带后,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使静脉充盈,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实践操作释义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具有指导作用,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在该项内容讲授时,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通过实践,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cm处(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按压时间≥5min,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

2.2.3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2.2.4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教学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项目都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事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途径,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过程中,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自2012年起,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项目化管理,即改变以往实习手册中对各科室有总体要求而无具体和量化指标的现象,按各临床学科实际工作任务将实习内容项目化(如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时被要求掌握术前病人常规护理、胃肠减压法、T形管引流法等项目操作),临床带教教师按项目进行带教,学生按项目进行学习,双方目的明确,学生实习成绩按项目完成情况评分,具有客观性。

2.4职业防护教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对我校2004级高护1、2、9班及中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被锐器刺伤(主要是针头)的人数占87.5%;刺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理的占93.7%(护生一般处理为碘酊+乙醇消毒或碘伏消毒);刺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占1.1%;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无配套防护的占50.0%;为污染伤口换药时防护不规范的占35.7%。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自2009年起,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加入职业性防护知识,加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减少学生今后的职业暴露,保障学生职业安全。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技术时,传授锐器伤防护:在用手掰安瓿时应垫纱布;注射器用后不可将针头套回针帽,污染的针头向下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手不可接触针头,不取下针头,减少被锐器刺伤的机会。在学习配药技术时,传授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结合操作传授防护知识和技能,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自觉运用职业防护措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5行为举止训练

护理工作是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在工作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爱之情。结合护理学基础实操训练,将护理职业礼仪要求与之有机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按护理程序完成操作,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言谈举止,学会与病人交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自身良好职业素质,避免操作时只顾“埋头苦干”,忽略病人的身心需要和感受。操作与行为举止的综合训练,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打下基础。

3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在毕业前(每年5月份)可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该考试的内容,分析考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课程考试包括笔试和实操。笔试内容、形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实操以设计的案例来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如脑溢血昏迷病人的护理:心电监护、静脉输液、鼻饲等操作)。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该课程部分的知识、能力考点,提高考试通过率。我院近3年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2.0%以上。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其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实施方面都必须紧密追踪时代步伐。我院护理专业课程教学通过“1+5+1”岗课对接,能将职业岗位所需素质、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教学中,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用性,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达到与岗位的零距离。近3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7.0%以上,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岗位适应能力强,毕业即可就业。

作者:陈晓斌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设计论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教学设计论文

1学习目标分析

(1)学生理解并掌握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的概念、功能、分类,学习完毕后能够口述并写出来,教师课堂抽查。(2)学生了解并熟悉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学习完毕后能够口述并画出工作流程图,教师课堂抽查。(3)学生能够区分PACS与HIS/RIS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抽查。(4)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通过演示来判断是否达到目标。

2学生特征分析

(1)中职医学影像专业学制为3年,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通过学习该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提前熟悉医院信息化环境,较快进入实习角色。(2)该专业学生大部分住校,每人都有智能手机,班级建有QQ群,可随时上网学习;学校机房也提供上网学习条件;教室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可进行自主学习。(3)学生前期已学习了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4)中职生普遍轻理论、重实践,对计算机课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自控力差,很少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应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和激励措施。

3课前任务设计

3.1设计思想

(1)运用翻转课堂整体教学设计思想,将课前任务与课上活动相联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遵循“努力>正确、质量>数量”原则,例如,学生完成任务4,可免除本次理论测验。(2)课前任务设计遵循教学问题设计原则,例如,角色扮演、生活实例。(3)课堂任务设计遵循小组活动设计原则、及时检测与反馈原则及课堂活动高度结构化原则。

3.2教师提供资源

(1)文字版校本教材《医学信息技术》P154~156:岗位对接篇———项目5“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2)电子版校本教材《医学信息技术》P154~156:岗位对接篇———项目5“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电子版可通过班级QQ群或网盘下载)。(3)电子版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操作说明书,里面有详细的系统操作步骤。(4)教学视频“PACS工作流程”。(5)拓展资源:以PACS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视频信息。

3.3学生任务

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计入平时考核成绩,满分10分。(1)学习文字版或电子版校本教材,掌握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口述并写出来。评价方式:教师课堂抽查,小组评分,1分。(2)认真阅读PACS操作说明书,为课上系统操作做准备。评价方式:课堂个人测验,4分。(3)观看“PACS工作流程”视频,口述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评价方式:教师抽查,小组评分,重点考查学生表达是否清晰、合乎逻辑,2分。(4)对照工作流程图,以患者身份到医院体验,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或叙述)工作流程,并找出与教材所示工作流程的区别。评价方式:此任务为附加题,完成者可免于理论测验。(5)简述PACS与HIS/RIS的关系。评价方式:教师抽查,小组评分,1分。(6)以PACS为关键词,上网检索相关视频和信息,了解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写出至少3个有用内容的标题并附链接地址,提前两天通过QQ反馈给教师。评价方式:教师评分,2分。

4课上任务设计

(1)内容热身(10分钟):教师检查任务6完成情况,并展示好的收集案例(学生介绍展示),给出学生评分,总分2分。(2)任务检查(20分钟):教师随机抽查小组长任务1~5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各组成员任务1~5完成情况。分项评分,总分4分。(3)及时教学(5分钟):教师评价学生任务1~5完成情况,对难点和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说明(70%以上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统一讲解,否则以小组讨论或个人查找资料的途径解决)。(4)个人测验(10分钟):教师针对课前学习内容指定小组出题(选择、判断、填空共12题,每组出两题)并批改,巩固学生课前学习成果。该活动不计分。(5)及时教学(5分钟):根据测验情况,教师将集中性(70%以上学生反映)问题、错题再次讲解。(6)个人测验与小组讨论(35分钟):结合任务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PACS的预约登记操作、患者列表界面操作、影像处理界面操作、图像接受操作、打印模板设计操作、查询统计操作等操作任务。个人自评与组员互评相结合,总分4分。(7)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演示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70%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概括总结。(8)机动时间(10分钟):用于处理课堂上临时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展示超时或小组活动延时等。(9)说明:该班级共32名学生,共分为6组(采取自由组合,教师协作分配),小组长由组员选举产生。

5教学设计反思

这是一堂理实一体化岗位对接翻转课,理论是学习的基础,技能操作是学习的目标。由于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医院工作环境认知度低,利用视频讲解PACS工作流程,将抽象知识变为具象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另外,以案例和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以患者身份体验岗位工作流程,使学生能很快熟悉医院信息化环境,为学生熟练操作PACS做准备;以PACS为检索词检索相关视频和信息,有助于了解该领域发展趋势和医院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也有所帮助。

作者:李新宇 单位:长治卫生学校

教学设计论文:我国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一、重视教案的精心设计

好的教案设计,是对一节课的重要规划,既要确定教学目标,也要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要立足于构建高效课堂,对于一堂课要进行精心编排。其实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就是课堂构思的过程,好的教案,要预设教学环节,同时也要把教师应说的话进行提前设计。教师如果不精心准备教案,就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纰漏,导致课程安排不够紧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把教学过程摸清,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毕竟教案需要不断完善。教师要保存好自己的教案文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逐渐让自己的教案趋向完美和高效。

二、确定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关键所在。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众所周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文本在进行编排时,就已经明确反映了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点的分布等。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教学目标,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的具体特点,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放在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上。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兴趣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检测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这样既符合教育精神,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予以贯彻。

三、有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效把握一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首先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其次会导致课堂教学过于分散,使学生听课后无法把握教材知识,不能做到学有所获。教学重点是一堂课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确定的,一般而言,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只集中在一两个知识点上,教师要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有效把握,并在课堂上充分落实。教学难点一般而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明白,让学生真正理解。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找规律”这一内容时,依据教材给出的场景,给学生规律性地摆放了三种物体:盆花的颜色依次是蓝、红、蓝、红……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能观察到盆花、彩灯、彩旗这几种物体的摆放规律吗?按照这种规律,右起第12个是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是重点。但笔者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多样的方法找出规律,运算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具体方法,这样才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四、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生成

教学设计是理想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教学生成的具体效果。教学设计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检验其设计得科学与否。因此,教师要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中,并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设计一些师生间的互动或者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设计之前一般只是设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比如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导致教学环节不能充分有效地开展;或者由于预留时间不足,导致在活动后,教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发现和改进。有的时候,课堂教学的生成效果和不同班次间学生的差异性也具有密切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班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学设计是理论,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师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讲好课,就要通过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授课的文本依据,也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之一。一堂课上得效果如何,教学设计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

作者:周宏梅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设计论文:美术个性化教学设计论文

一、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数字媒体引入课堂,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课前教师的导入更直观,学生的学更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使得学生更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当中,积极主动,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以往大多以老师为中心,教授技法知识为主要目的,同学们比较被动地接受各式各样的技法知识,学生们完成同一幅绘画作品,同时完成了一样的绘画作业,学生们的创造精神与发散思维经常被抑制。类似的学习方式当然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也不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数字媒体应用于美术教学是新课程的时代要求。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和计算机时代,怎样优化美术教学单一和滞后的教学方式,加强个性化教学形式,怎样应用数字媒体于教学环境之中,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达到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个性化教育,已成为美术教学当前急需改革的问题。伴随数字教学环境的不断进步,我们感到数字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绘画、媒体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多种现代化教学于一体,通过电脑的信息集成、编组、复合、展现,非常有利于美术课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电脑多媒体美术课教学信息存贮量极大,画面生动、色彩感强、静态动态效果随意处理,展示方式富有趣味性,文、图、声、动画多渠道、多方位制造教学情境等等,这些优势很好地优化了美术课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和艺术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培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数字媒体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使美术课堂变成全新的模式,较好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方式,有效地发挥了美术教学活动的作用,极大地发展了学生们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们的协调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数字媒体教学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在临摹教学中学习传统知识,引导学习,观察发现规律。启发教会学生思考,学会比较,为写生做准备。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位置等变化关系。进行主客观比较,反复观察,提高认识能力。一些美术基础知识,象构图、比例、透视等常识,通过反复比较、反复思考,才会发现。美术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在写生中实践。

2.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数字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参与实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艺术学习中的求异思维将得到锻炼和发展。同学逐渐在实践课中领会到美术作品贵在创新,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才美丽,才有长久的生命力。由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是建立在数字媒体之上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新鲜的探索方法,以及个性的创新力,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上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了发展,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教学方式得到更新,推动了美术教学个性化的发展。通过理论的指导,观察思考,美术教学充分运用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进行的知识和技法学习,通过直观教学获得收获。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直接看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手实践。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生动而精彩。面对美术知识难于理解这一特点,临摹教学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观察,教师亲自示范的作用,还要在观察中求异思变,在探索中求发现。国画教学,有许多个性化学习方法,国画教学从随意性的笔墨,到泼墨,再到晕染,逐步熟悉用笔用墨,达到随意写形,再到写意表现,完成中国画的笔墨方法。手工教学可以通过粘贴、剪纸等制作装饰性图案。手工教学从纸工开始,从窗花入手,由简入繁引导学生创作图腾纹样,通过创作精美作品,体会创造乐趣,寓教于乐。

三、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1.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媒体时代,美术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认知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为个人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网络媒体优质资源,使教师的个人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增强了科研能力。故此,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则关键在于多种数字媒体以及教学媒体适时、恰当地运用。数字媒体的运用促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洞察力。

2.设计个性化教学环节

笔者在教学“小鸡的画法”时,为了较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数字媒体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观察小鸡的结构、小鸡的动态,进而体会用笔用墨。通过数字媒体播放小鸡的声音,在听的过程中使学生们思维敏捷、兴趣高涨,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小鸡形体结构特征、生活环境,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事实证明,数字媒体用于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更生活化、科学化。以往我们的美术教材,有许多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方,而充分运用数字媒体,恰好可弥补其中的不足,可以改变以往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感性知识,较好地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资料,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化解了教学重点、解决了学习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数字媒体优化了美术课堂结构。在教学“青蛙的画法”时,特意让同学们找来资料,在课堂上用数字媒体播放青蛙的形态特征,用数字媒体播放《小蝌蚪找妈妈》,使同学们更有兴趣,兴奋起来,进入情境。然后进行提问:青蛙有怎样的特点,怎样用笔用墨,通过数字媒体欣赏作品,使学生们兴趣高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于此同时也让学生亲自感受了笔墨造型,体会自然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兴趣,一张张完整的作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字媒体教学有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实践性和技艺性的特征,它对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具有特有的功能。只有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个性化创造的美术教学,才能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特有功能。

3.确立个性化教学新目标

通过对数字媒体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揭示在美术教学中使用数字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基本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培养学生形成独特认知结构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一支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能掌握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运用的高素质美术教师队伍,研制、开发一批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发展求异思维、有效提高审美能力的美术课教学软件,实现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整体上进。

四、总结

数字媒体教学设计模式使以往美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方法,得以改变。学生主动用观察和发现的方法,融情景于课堂,美术课堂活动不再单一。以往注重美术知识的掌握转变为重视美术文化、美术素养和素质的提高。个性化教学由以往的讲受、演示,变成创设情景,有信息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得以综合运用。

作者:刘长胜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教学设计论文: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1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项目设计

经过对园林行业、企业调研和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建议,为突出能力培养,课程内容整合为8个模块:即土方工程模块、园林给排水工程模块、花坛砌体工程模块、假山工程模块、水景工程模块、园路工程模块、栽植工程模块、综合实训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共设计了11个教学项目,并细化为17个教学任务。

2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设计

高职《园林工程》课程重点训练学生“能识图、会作图、懂施工”的能力。经过多年探索,课程组针对高职学生爱动手、喜欢参与的特点,设计出了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四步教学模式,即:分析任务、发散思维、动手操作、分级评价。

2.1分析任务

每完成一个新任务前,教师要先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任务进行分析,每个学生(或每组代表)讲解自己对任务实施的一些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工程设计任务,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2发散思维

让学生看一些与所做任务相近的图纸、施工现场或施工视频,培养学生对园林工程的识图能力,并积累一些素材。明白一个优秀的园林工程作品所具备的效果。特别是通过观看施工视频,让学生了解工程内部的构造做法,掌握园林隐蔽工程的教学设计。

2.3动手操作

根据之前的任务分析和观摩相近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过程或工程成品,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形成图纸表达出来,比如地形设计、喷泉施工图设计等任务;或通过现场操作,把实物做出来,比如模型制作,地形放线等任务。工作量小的任务学生单独完成,工作量大的或重复性的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2.4分级评价

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成果,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分级评价法进行评价。首先,学生根据考核标准自评,找出不足进行修改;然后把整个小组的成果放到一起,小组成员互评,把其他同学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指出,由完成人修改;最后教师总结点评,评出优秀作品,并指出不完善方案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

3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设计

高职园林工程课程所设置的教学任务,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每学期结束前不安排集中考试时间。针对国家职业标准关于园林工程施工员对园林工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园林工程课程特点,以突出能力考核为原则,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本课程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考查课,完成土方工程、园路工程、栽植工程和花坛砌体工程教学及考核。第二学期为考试课,完成假山工程、水景工程、园林给排水工程教学及考核(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小游园施工图设计任务)。考查课主要考核学生对园林单项工程的掌握情况,考试课除了考核学生对园林单项工程的掌握外,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园林单项工程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

高职课程组通过对《园林工程》课程整体教学的精心教学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园林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焦会玲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系

教学设计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设计论文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的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对课堂涉及的一些概念和知识框架有一个比较全完整的认识,对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同时带着不能理解的问题参与讨论。

2.课中互动

课堂上学生带着不能理解的问题和疑点讨论,教师提前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学生也可以将教师没有涉及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评论较为正确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回归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3.课后实践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得高分,提高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将课本上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中主要提出讲读法、辩论法、陶冶法和体验法四种方法。

1.讲读法教学

顾名思义,讲读法就是讲和读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过去的老师全堂灌的教学方法。包括学生单读、生生互读和师生互读三种讲读方式,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向老师发问。通过讲和读穿插进行,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教材,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读法教学要求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个15分钟的讲解,可能要求老师花费150分钟去阅读相关材料,提取精华,才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2.辩论法教学

辩论法是一种具有生活型、时代性和趣味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辩论前,老师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一定思辨度的辩题,如“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应主要依靠外来文化”和“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应主要依靠继承传统文化”具有正反两面的辩题,引发学生共鸣;辩论过程中,分组辩论,加强团队合作,采用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自由辩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不能放任自流,发现学生辩论方向错误时,及时引导,对于观点比较独特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辩论结束后,进行辩论问题的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积极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对辩论涉及到的知识加以回顾和总结,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辩论式教学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教师应结合教材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慎重、恰当的应用此教学方法。

3.陶冶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十分重要,但道德情感更难培养,良好的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积极政治相关的视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播放一些革命前辈的事迹,、邓小平等革命前辈的风范、情操和品德,引导学生收集高尚情操的名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4.体验法教学

体验包括体会和验证两个方面。体会涉及生活中的实例,将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把书本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现实的生活中去,设计容易操作、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思想交融,通过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感。验证是通过实际生活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如组织学生参加旁听法庭审判、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分析观察能力、社交能力、动脑动手能力。体验法教学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三、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那些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没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加上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普遍拥有手机,缺乏阅读,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阅读教学也面临不少的问题,如教科书的不适应、教师资源缺乏、图书资料不全等问题。需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材,培养适应阅读教学的老师,引导学生配合教学,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解决。

作者:范红刚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论文

一、搭建平台,利用原理实施探究

每次实验都是一座美丽的山峰,实验生动的再现了物质的性质,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阶梯,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攀登,在分析、猜想、假设、讨论和设计方案中,体验思考探究所带来的乐趣,不断完善和修复自己的思维,以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在给学生演示硫酸铜的实验时,加的水过多或过少都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演示过多或多少水给实验带来的现象,组织学生建立小组讨论,对实验进行改进.经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在学生的层层的剖析下,逐渐的掌握了实验的要领:为了得到硫酸铜晶体,加入的水量要适中、要均匀.结合学生的讨论,学生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选择了一支干燥的Y形试管,在两侧分别装入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对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进行加热,就会分解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在水蒸气会在另一端冷却与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化合为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这样的反复实验、反复加热,使得实验的现象非常的明了,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学生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充分尝试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使的学生收到了莫大的鼓舞,极大地高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探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合作互助,利用操作体验形成

合作是学生思维的交汇,促进学生思考的全面性、严密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修复和完善.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努力的将自己最全面的思维展示出来,促进了学生对自身的努力.学生思维的不断碰撞,彻底暴露了思维上的遗漏,实现了对操作的修改、突破和创新.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就可以从原理指导,使学生了解制取氧气的三种不同的制法,从中选择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教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完成实验,亲自体验氧气的生成、收集和检验,通过学生的合作操作,学生之间就会相互的观察,指出相互之间的操作不同,讨论哪一种操作更为科学、更为严密,从而使课本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有个学生认为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必要非要在导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结合学生的这个想法,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组操作,一组使用棉花、一组不使用棉花,其它的条件均相同,对比生成氧气的速率.在这两组实验的对比中,学生明显的看到没有加棉花的实验出现了堵塞现象,产生气泡的速率减慢.这样的实验有效验证了实验当中的小技巧,给理论的学习提供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使得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再完全的依赖于课本,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三、强化迁移,利用延伸提高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和逻辑性,往往一种方法能够解决多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使学生从课本顺利地走向生活、走向应用,领会探究物质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学生对金属的性质有了一定的学习和认识后,教师就可以采用延伸性的问题以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镁、铜、锌的活泼性,一时间学生纷纷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建立了各种各样的验证方法: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利用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的置换来判断金属性;利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等等还有很多,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写在板书上,让学生讨论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具体的操作措施,哪一个更为简单、可行、高效?学生纷纷的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评价别人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不断地完善、改进,最终设计了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通过延伸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调动,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了解了再比较中酸不能用硝酸、钾钙钠的盐溶液不能相互置换,从根本上理解了金属的通性和特性.通过这样的延伸实验探究,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和归纳总结,掌握了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总结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堂的优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力法宝.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中,教师要巧妙的利用实验教学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学生的“感性观看”逐渐的转化到“理性思考”上,在不断的“深思熟虑”中开拓视野、灵活思维,使实验教学这朵课堂之花更为绚丽多彩.

作者:倪成艳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