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12 03:49:13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公路统计信息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公路统计实现信息化也是公路统计创新的一种必要手段,对公路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升,统计工作信息化最为显著的效果就是使公路的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公路管理点多线面结合很广泛,统计工作信息化全面提升能够提高公路工作的调控能力,方便领导们进行决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公路信息统计的管理人员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公路部门进行管理,对有关数据库的建立、更新、完善,使任务更加繁重。与此同时,对公路统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更会促进公路信息处理的网络化。要充分认识到公路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把握好公路当前的发展现状,擅于利用各种网路资源来进行公路信息化统计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准,不断做出新的创新和努力。

二、怎样实现公路统计的信息化管理

(一)转变管理观念

加速推进公路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改造传统的产业,促进产业的信息化,在加速信息化的进程中,以公路的信息化带动工业的发展。积极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产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公路统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在促进公路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引进先进的技术。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来推动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目前普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多数企业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于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很少企业会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经营管理,传统的公路管理经营理念、思想与日益更新的信息化处理不相适应。对于一个公路企业来说,在其加入WTO以后,要在大范围内去开拓经营市场,用以适应市场的运转显得十分重要。公路企业因为网络的日益发展,而实现对信息系统的改造,成功之处不在于公路管理所运用的技术有多先进,主要还是在于企业领导的管理理念有没有发生转变。真正实现公路企业领导观念的转变,是从一场管理模式发生变革。充分实现公路信息化管理,主要就是网络技术与经济相融合的程度。要实现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必须要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资金,就无法从国际信息网络中获得相关的信息,更不要提广泛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这就需要公路管理的企业敢于注重引进资金,学习国际间的现代公路管理理念,真正提高企业的先进公路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收益。

(二)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公路的管理与国际间的先进管理水平进行接轨,公路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先进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专门用于为公路企业的决策层提供一个组织现代信息机制的体系。现代公路信息来源很广,也日益多样化起来,公路企业要实现这些信息的准确无误,就应该在网络公路管理中采用最先进的数据采集手段,用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准确率将信息及时有效地输送到不同的领域,用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对网络运行实施实时的监控,并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同时电力有关部门也应该运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来更好地优化管理,从而降低发电时所运用的成本,提高网络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并且在网络管理中运用数据结构分析技术,实现企业的网络共享。一些具体的方法:一是公路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达到公路网络的资源共享。二是经营管理网络化,用电脑来代替人工管理,实时地进行监督管理。三是远程办公智能化,通过网络能够及时处理公路运行期间出现的状况,及时有效地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现代公路信息网络管理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全改变了过去公路信息效率低的情况。充分实现公路统计信息网络,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系统进行整合管理,实现公路数据的网络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化。一个好的公路网络,必须要具备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要准确、及时、可靠。企业根据整个网络公路的发展进程,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安全并且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通过各部门进行网络组织,在本企业范围内综合实现信息的共享,不断地对先进技术进行创新,增强公路与公路之间、公路与市场、公路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路管理信息。

(三)建设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公路的信息化管理程度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在整个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人才始终处于最优秀的地位。公路管理信息化离不开网络,只要人才素质的基础好,管理水平自然就会高。目前一个公路企业的综合信息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公路管理企业的人才数量不多、并且质量也不是很高,所以建立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当今的重要课题。公路管理要实现信息化,最主要的就是加强人才培养,并且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创新。要充分地优化人才队伍,建立一批安全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随之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制度,使公路企业信息化在实现的过程中更加的规范化与合理化。现代社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对公路管理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必须要使其符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公路的现状。公路管理的数据必须要不断地求新,公路统计人员更要开拓视野。增强前瞻性、不断提高其战略眼光,形成新的共识。把思想的高度的统一与创新理念结合起来,开辟一条新型的绿色环保生态型公路,加强资源节约型公路的建设。要求公路管理人员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运用科学的公路信息统计方法,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统计,统计要合乎客观规律,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才能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效率。

三、结语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丰富的平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信息平台尽快与各级各部门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开发利用好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提高公路信息的利用率。公路建设要尽量做到起步早、起好步,管理人员更新观念,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争取为公路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红卫 单位:湖南省衡南县公路管理局

信息化管理论文:药品流通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1药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管理现状

1.1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

我国药品流通企业众多,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但大多数的药品流通企业规模都不大且较为分散,信息与网络的建设很不健全,甚至有管理秩序混乱的现象,这也是我国医药市场假药频出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不合理的竞争削弱了药品生产与销售企业的服务质量及产品开发能力,另外,医药事业的发展使得药品种类繁多,很多首营品种缺乏严格的检验就上市销售,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通过严格控制与监管药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药品流通企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信息处理与财务管理方面更需要加强管理力度。

1.2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的必要因素。而药品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更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注入企业内部,加强药品生产、设计、营销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同时为企业的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指导与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体系予以支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实际上,医药市场需要定期的市场调查,企业的生产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则能够对资金的流向、投资的回报率甚至是风险评估等做出准确的判断,实现实时的监控与资源的共享,从而帮助药品流通企业利益最大化。

1.3药品流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尽管现阶段已经有很多药品流通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并没有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因此,我国信息网络的应用不甚健全,地域差异非常明显;其次,药品流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知过于浅显,没有真正清楚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有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需要国家与当地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帮助医药企业恢复健康运营,只有资金与技术同时到位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对于软件与硬件的需求;最后,就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急需专业的管理型人才,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医药企业还需要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能够发挥创新意识将药品经营做得更好。

2药品流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2.1响应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要求

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新修订的药品质量生产管理条例更是对药品的储存及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一方面,强化药品的存储管理系统,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物流管理软件,将库存管理落实到实处,尤其是输送线路及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另一方面,就是运输管理系统,药品流通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药品的运输,而我国中小型的药品流通企业众多,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药物配送的跟踪、调查及指挥等,尤其是药品物流中心要负责监管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同时,调度人员的工作也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帮助,对运送车辆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确保运送质量及安全。

2.2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质量管控

新版的GSP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药品的质量管控环节要尤为重视,尤其是冷链运输的管理需要对温度、湿度以及运送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不仅是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更是提升企业信誉的关键,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的药品流通企业采用ERP系统来实现药品流通的监管,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还需要改进,最好将业务系统转变成具有质量管控功能的系统,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

2.3打造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

信息化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一定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较为欠缺,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来强化管理人员的实践技能,尤其是一些重要软件的应用。另外,软件系统的供应商最好是专业的信息化团队,这样药品流通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建立自己的信息技术团队至关重要。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国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对药品流通企业信息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以阐述。药品流通企业一定要明确管理思想,增强信息技术的支撑,从而从容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姜欢 单位: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药品分公司

信息化管理论文:护理专业网络信息化管理论文

1有利于护理队伍建设和合理分配管理

在江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的网页中,有首页、护理部简介、新闻动态、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天使文苑栏目,还有副栏目是医院首页、网站地图、护理邮箱、院规政策和联系方式,很详细地开展了护理网络信息化管理。护理部是在医院分管护理院长的领导下,实行护理部主任、护理督导、护士长三级管理,有成员组成介绍,主要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全院护士培训考核、继续教育进修、实习生管理以及各项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制度的制订与修订工作等,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这些事务既全面又省时、方便。对全院护士能快速有效地组建、分配,分工合理,各科室老、中、青护士相结合,高、中、初级职称相搭配;护理部能及时掌握各科护士长排班信息及各护士的工作动态,通过各科的语言提示系统来垂直领导各科护理工作。有了统一的全面的领导,才能有利于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合理分配管理;另外在新护士的招聘方面网络信息化管理带来双向选择的渠道,新护士可以通过护理网络信息化管理了解该医院的护理情况,护理部也可从联系电话或护理邮箱中收到应聘护士的简介等,就可快速、有效地了解新护士的基本情况,利于护理队伍建设。

2有利于实现护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在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中的护理信息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控制、护理物品供应、医嘱处理、差错分析、护理排班信息及以各科室护理站应用的最多的护理语言提示系统,语言提示系统可按时语言提示各位在班护士准确地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还有试行的电子护理交班等等,护理信息化管理后可有效地降低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也使护理跟上当代飞速发展的脚步,翻开护理工作的新篇章,为护理的内涵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常规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可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质量控制栏目输入,图文并茂,使护士达到规范标准化操作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护理理论

在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中,有护理教育及科研成果交流栏目,可以学习目前先进的护理理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在此护士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应用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在此大力鼓励护士们在护理的学习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表达自己的观点,把实践中学到的新东西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更多的实践,不断提高护士知识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的护理模式相适应,提高护士的护理本领,例如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从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友情链接可以很快地查出诸多的护理期刊,很快捷地查阅文献和网上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了护理理论,真正意义提高了护理内涵。

4有利于拓宽护理领域的横向联系,开阔护理服务的范围

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新闻动态一栏会及时报道国际国内大事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护士能及时了解并与医院其它部门相协调,积极参与全社会的护理服务,如社区的护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扩展了护理内涵范围,再如与医疗上临床路径相适应的临床路径护理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护理内涵范畴;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护理网上会诊,跨科护理服务,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相互联系,请有关护理专家进行实际考查,解决本科内不能解决的疑难护理问题,拓宽了护理服务的范围。

5有利于全面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在护理园地一栏中,设有护士情趣、天使风采、护士吧、文化娱乐、音乐、图片和更多的文化交流,使护士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增加多方面信息交流,调节护士心情,使之放松心身,增强修养的同时使护士达到劳逸结合,保存体力,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就更有利于做好护理工作。自身修养的提高也是提高护理内涵的必备条件。信息时代护士要学习与健康人的信息交流,也要学习与患者的信息交流,如在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出院患者的健康随访、护理科普知识交流等等,在不断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召唤。

6小结

要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的东西,引进网络信息化管理,护士应认真学习,尽快掌握信息化系统管理,使护理工作方便、快捷。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全面提高护理内涵,使护理专业更好地适应人类进步的文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创新,开辟“多语种学习”栏目,进一步增加与各国护理交流的机会,丰富护理内涵,翻开护理工作新篇章。在重视基础护理的同时,有机地、灵活地、全面地应用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有诸多好处,提升现代化护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提高护理内涵,把南丁格尔的护理精神真正发扬光大,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个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要与更新型、更先进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联网,深入医改、保健改革的新潮,让“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内涵提高到健康保护又快又好的更高层次。

作者:韩秀兰 樊巧燕 雷红婷 王秀萍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信息化管理论文: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公路运输经济

1.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公路运输企业的资源优化

在公路运输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管理,能够快速有效提升公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综合能力,实现针对竞争的运营以及运输方面的信息有效收集与传播,以及实现针对信息的掌握和分析。企业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根据需求出发,明确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优化升级。这样,就能够让企业在有效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最大化,并能够在这样的经营过程中赚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公路运输当中的企业还需要依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这种阶段调价下形成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统计,综合分析企业的实际绩效情况,寻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科学性的优化系统。真正意义上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2.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公路企业运输管理风险管控

与其他行业当中的企业相比较,公路运输行业当中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相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输运很容易受到道路或者是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公路运输行业尤其会受到大风天气或者是大雪天气的影响。风雪造成的公路运输道路阻塞直接关系到运输的通达与安全。相对于此,南方地区则会受到雨水等季节性的因素影响。公路运输的安全性问题同样突出。除此之外,一旦道路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紧急维修或者是类似情况,车辆就必须绕行,这就会增加运输的成本。公路运输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规避上述这些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因素的出现,就需要针对这样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应对。尽可能的降低出现风险因素的几率。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管控能够令企业更加及时的掌握相关风险因素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降低风险系数,实现公路运输的安全顺畅。

3.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企业服务质量效率

现代公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基于这种情况,企业想要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赢得行业信誉,只有这样才能够令其自身站稳脚跟。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水平的硬性标准,因此,通过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更加及时、安全、准确的进行运输就是关键。采用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当遇到安全问题时,客户也能够在最及时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找到问题所在,并实现企业的相关补救措施。

二、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

1.构件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

在公路运输企业当中,其形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不成熟,相关经验较少,以及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公路运输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件,形成相关的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通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系统检测,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公路运输企业当中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路运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意图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备的系统评估机制体制,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系统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也才能够促进公路运输行业实现信息化建设。

2.构建完善信息化管理运输网络系统

如今,我国的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网络都是企业内部的,往往对运输业务本身更加重视,却没有将企业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然而,企业经营战略与运输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建立起关联性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对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从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

客户服务体系的完整性是衡量公路运输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只有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公路运输经济才能够获得真正发展。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想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采用信息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本身上降低运输风险,提升服务的指令与水平。信息化管理形成对于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取合理对策加强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公路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振 单位:安徽亳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信息化管理论文: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论文

1资源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观念正在由以往被动的读者到馆提供服务向通过网络和信息化工具主动向读者进行推送服务方式转变。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一般是等待读者入馆,并完成借阅程序,对于借阅后的状况便不再过问,这种服务方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且馆藏文献资源不能根据读者需求购买,特别是期刊杂志等时效性较强的文献资料很难及时得到更新,无法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但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则迫使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信息条件下,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远远多于以往,通过信息网络读者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即可获取自己所需的国内外的信息和数据,例如,通过网络浏览新闻,通过统计数据库查找统计数据,通过电子图书数据库进行图书阅读等。传统高校图书馆所采取的藏、借、阅一体的全方位开放式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读者的日趋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图书资源因为网络的发展已经日趋信息化,读者可以通过各种共享工具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方法、信息产品形式、信息资源提供手段等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读者和用户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而对馆内资源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是有效的手段。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手段能够将图书馆服务职能突破文献借阅的局限,利用现代技术将图书馆服务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例如:在线多媒体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采编信息交换中心、数字化信息网络等等。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技术能够将图书馆转换成为多功能的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并可面向高校、社会或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化的信息服务,能够给广大用户提供很多帮助,例如,可以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就业前的指导,为自学者提供学习辅导资料,甚至可以为有法律需求的人提供法律援助,为医疗病患者提供医疗咨询等。

2网络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指导

网络信息化的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与传统借阅图书管理方式相比,网络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并实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实现图书资料的网络信息化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图书资料充分发挥能力,从而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2.2提高图书资料的服务效率

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的借阅式图书资料服务模式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检索文献资源的效率,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2.3节省读者时间

网络信息化可以在提高图书服务效率的同时,实现馆藏资源与各个学科之间的结合,充分节省读者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找到足够多的信息资源,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淮确定位目标信息,实现信息资源使用的最大效率。

3图书馆实现资源网络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3.1提高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首先,为了遵循图书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要建立资料数据库,才能协调统一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如:图书的编号要具有国际标准,为了帮助读者快速、精确地找到图书的位置信息,因此,在建立图书文献信息数据库时,要对所有的科学领域进行分类,整理书籍,建立相关图书数据库的索引,另外,为了及时更新数据库的书籍数据,应该及时将最新的数据库和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利用到相关的数据库中,同时也应当注意借助信息网络整理有关的专利,并及时加入到相应的数据库中。

3.2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方式

在图书馆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所以为了更好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必须要设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为快速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就要不断完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3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及时更新图书馆资料管理设备

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真正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图书馆只有积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设置新的设备,并且为今后规范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建设科学地分配,不断地引入一些硬件设备,帮助专业人才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促进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另外,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将网络因素融合到图书资料管理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定合理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方针,提高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中,只有引入自动化管理设备,才能满足图书馆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图书需要,并进而提高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的劳动量,如引入自助借还、检索等,使图书资料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3.4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图书资料的信息化操作步骤

在信息化时代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图书资料信息化操作步骤,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更加的完善。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在工作和实践中,加强工作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地了解数据库和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练地掌握数据库操作等知识,更好为广大读者服务。为了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逐渐的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换,并且要能够掌握编辑、分类以及加工处理图书资料信息的技能,从而可以熟练地掌握图书资料信息化操作步骤,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

4结束语

目前的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多数仅仅针对纸质图书的管理,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但是却并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读者并没有突破图书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借阅过程也没有完全实现远程互联网实现电子化的借阅。只有将图书资料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最终让更多的读者获益。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图书资料信息化可以将图书馆的各种不同学科的图书资料转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系统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将最新的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并使之成为动态信息,使其与图书资料信息系统连为一体并进一步扩大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容量,丰富了图书馆信息的内容。这种方法赋予文献信息知识以鲜活生命力,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系统纵览世界各地的即时产生的信息和知识,使读者的视野更开阔,胸怀更宽广,最终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进步。

作者:任耀聪 曹雷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

信息化管理论文:网络安全医院信息化管理论文

1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暴露的各种网络安全隐患

以C/S为架构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已经实现了对医院各个部门的广泛覆盖,大量联网的计算机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运行,已经与患者在医院就诊的众多环节相联系,导致各类业务空前依赖网络。各大医院,依靠互联网实现了联接,并实现了和医保之间的联网,促进了医院网络越来越开放,这样就使得发生网络攻击、感染病毒的几率显著提高,要是网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势必会使得医院上下的管理与医疗工作遭受影响,使患者、医院均蒙受无法估计的损失。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集中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三大方面。就系统安全来说,具体涉及操作系统安全与物理安全、还有应用程序安全;数据安全涉及数据防护的安全、数据本身的安全;在网络攻防手段与技术等显著发展的影响下,网络安全越来越复杂、多样,新旧安全威胁同时存在。通常而言,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四大方面,即技术、物理、应用服务、产品。受人为操作出现错误或失误、自然灾害、各类计算机攻击行为影响,造成的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运行,都属于物理方面;研发设计的信息产品有一定的缺陷存在,或者引进使用、日常维护信息技术,受某些非自主、非可控性影响,产生的安全隐患,都属于技术方面的;软件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应用程序中,被植入恶意代码或隐藏后门等带形成的安全威胁都属于产品方面的;网络终端与网络实现连接以后,面对的各种安全问题,像非法入侵、病毒感染,黑客攻击、违规操作、间谍软件等,导致主机遭遇劫持、系统网络中断、数据被破坏或直接、医疗信息被窃取泄露、病人账户隐私遭到盗窃等,均属于应用服务方面。

2新形势背景下应对医院网络安全问题基本策略

医院网络安全会直接影响到医疗业务能否正常开展,构建一个能够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想实现信息网络环境安全、稳定地运行,一定要把握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三大方面之间的有效结合。

2.1安全策略

为了保障服务器能够高效、可靠、稳定地正常运行,实施双机热备、双机容错的处理方案非常有必要,关于非常重要的设备,对主机系统供电尽可能使用UPS,一方面有利于供电电压保持稳定,同时对于突发事件防控具有显著的作用;针对主干网络链路,网络架构设计,构建冗余模式非常必要,在主干网络某条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冗余线路,依然可以正常传输网络的信息数据;同时要对业务内网和网络外网实施物理隔离,防止互联网同医疗业务网之间出现混搭,有效控制医疗业务数据利用互联网这个途径对外泄漏,防止外部网成为非法用户利用的工具,进入到医院信息系统或服务器,展开非法操作;为了防止医院的业务信息发生丢失或遭到破坏,非常有必要构建数据与系统备份容灾系统,这样即便存储设备或机房发生故障,也能保证信息系统运行较快恢复正常运行;在权限方面实行分级管理,防止发生越权访问的情况、防止数据被修改,针对数据库建立专项的审计日志,实时审计关键数据,能够实现跟踪预警。

2.2技术手段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复杂,所以依靠技术手段对网络安全防范,也要注意防御措施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对以往被动防护的局面转换,提高预防的主动性。因为医院在网络架构上实行外网与内网相隔离,内网上对在安全要求上,内网的要求相对而言更高,安装的杀毒软件最好为网络版,并成立管理控制中心,能够修复漏洞、对整个网络进行体检、修复危险项、查杀病毒等;将防火墙网关设立在外网和内网之间,对非法用户、不安全的服务予以过滤,能够及时探测、报警网络攻击行为等,对恶意入侵有效防控;还可以通过对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对防火墙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将众多关键点在网络中设置,利用检测安全日志、行为、审计数据或别的网络信息,对网络安全问题及时掌握,并做好应对;也可以对安全扫描技术,扫描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结语

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从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技术手段等角度,对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全面加强。但是医院的网络安全实际上只是相对来说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所以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特点,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完善优化,这样才会保障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行之有效,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效率。

作者:李冠宏 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信息化管理论文: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1医疗设备信息化概述

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医学工程部、维修部及设备仓库的相关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及对接,全面实现医院范围的实时数据流转功能。医疗设备信息化就是要实现设备招标、档案管理、安装验收、款项支付、设备效益分析及财务报表、供应商档案管理、故障维修、计量检测及预防维护于一体,实现各数据实时共享互用的系统化,一体化管理。

2系统功能

2.1设备档案管理功能

系统除了应有完备的数据库功能外,能进行固定资产到期提醒及折扣到期提醒功能,还可以进行集中检索或者导入与导出功能,应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关联搜索及数据填录与流转,可以关联设备使用科室直接进行对应设备收入统计,进行月汇总自动进行效益分析并生成效益分析报表。还可以在相关设备的目录下新建医械不良事件备忘及处理的情况。在设备数据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体现医疗设备招标、安装及验收的相关进程。设备档案系统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医学工程维修信息化,可以进行相关状况的挂靠及查寻功能;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在建立设备的档案功能过程中应包括了记录招标信息过程的功能,可以由医学工程部导入excel表格数据或者录入数据的方式,然后再由维修部根据相关的状态进行安装与否的状态确认,由设备仓库进行入库做账与否的确认。

2.2供应商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增加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借用调用数据或者以附件的形式检索供应商相关资质材料,并在系统中与设备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在设备档案目录下的设备供应商名下使用附件的形式上传供应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注册证等材料。可以在供应商名下进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和服务态度记录,并能具有显示和提醒功能,以方便在采购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设备的优质化。

2.3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

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

2.4设备仓库的信息化功能

设备仓库信息化功能应完善耗材的基础数据外,在目前招标的情况下,还应该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退单功能,在不予采购的情况下可以由采购员对科室订单进行退单处理,在临床功能界面上可以弹出窗口提示采购计划退单的情况说明。一旦采购员确认退单后,退单的内容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清空,避免了系统重复统计。设备仓库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除了要注重耗材出入库的信息化开发,也应加强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进程。加强设备仓库信息化建设,从入库时间到出库时间及发票登记和合同编号的关联状态,甚至对支付状态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流程去向及登记。真正实现设备从招标完成、录入系统、安装验收情况,入库到出库,再到档案建立及支付等完整一套的信息全流转。

3总结

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的跟踪管理及报损报废的实时监控,实现系统科学分析库存周转率、库存资金占用情况、物资损耗以及物资真实成本的自动计算及设备效益分析等;与财务系统互联,设备采购、领用和支出直接反映到财务,做到账实相符、即时传输和有效管理,达到“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程度。实现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的信息化全流转,有益于医院的数据统计,为医院运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即时的准确的参数。

作者:林建斌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工程部

信息化管理论文:电子表格Excel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工作表的建立和选择

Excel工作表的建立需要根据信息化管理的不同的管理模块来设置出适当的工作表格。表格的制作人员需要根据要进行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个输入至表格中。由于有一些数据和信息的含量十分大,所以需要对工作表可以容纳的信息量有一定的要求。根据目前Excel表格的情况,一般工作情况下都有足够的空间来对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Excel表格包含有16个以上的表格和图以及文字的编写等模块。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建立工作表的时候,需要将一项管理的内容数据输入到其中的一个表格之中,还需要对于这个表格设置一个新的标题,那么这个新的工作表就拥有了新的标题,只需要使用鼠标来点击所需要的工作表的标签就可以成为当前的工作表。

二、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统计不仅是在信息化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对于办公事项中的任何一部分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管理中的数据统计部分的工作能够使用电子表格Excel进行综合性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统计中包含有综合统计和选项统计两个部分。选项统计主要是为了单个的项目或者是多个的项目进行分类的统计,该统计项目主要由表格的使用者来决定。综合统计指的是对于数据库的所有包含在内的信息进行全面性的完整统计。此外,电子表格还会允许在同样的一个工作簿当中进行不同的工作表格之间的互相访问和转换,这种处理方式十分方便,还可以将各个表格之间相同项目中的数据进行相加。

三、数据的查询

Excel工作表运用在信息化管理中,数据的查询也属于表格运用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一般信息化管理会使用电子表格数据查询的功能,其中还可以使用其中数据筛选的功能来对于各种数据进行相应的查询。例如,当需要查询关于电脑相关数据的时候,只需要在数据筛选的对话框内点击电脑一栏,电子表格会自动在屏幕上显示出有关电脑的所有相关的资料,如电脑的台数、购买的年份以及型号等。如此一来,信息化管理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来对于各种想要了解的信息进行快速查询。

四、数据的打印

在信息化管理中,数据的打印是在工作表最后完成之后进行的。Excel电子表格具有交互式的排版功能,也就是即刻排版,即刻可以见到的形式。工作人员可以对于选定的区域以及工作表或者是整个工作簿进行完整的打印,还可以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打印,这就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而自主选择。在电子表格中打印的选项中,Excel会提供页面打印和打印预览的功能,页面设置可以对于纸张打印的方向以及缩放的比例等进行设置。

五、结语

电子信息产品在如今的现代化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Excel表格在日常的办公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企业日常经营的数据和各种信息需要通过电子表格进行统一的整理和计算。

作者:陈有志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教育局

信息化管理论文: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论文

1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1必要性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改制的完成,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铁路运行周期更加紧密,这样一来就会给铁路工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铁路运输速度的提升、运行周期的缩短,导致工务人员的检修、维修工作量会增加,工作难度也会提升。基于国内外工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可知:传统的铁路工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铁路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借助先进的管理设备以及工具,实现工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工务信息的科学分析与传递。而所有的信息统一管理与分析就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因此在铁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铁路工务信息共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现实意义

铁路工务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既要负责铁路沿线设备的安全、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还要负责铁路安全隐含的维修与上报。铁路工务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输,如果在铁路工务中出现了检修不及时的现象,就会导致铁路在运行的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铁路工务所消耗的费用要占到整个铁路运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铁路维修则几乎占到整个铁路工务成本的二分之一,因此为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延长铁路设备使用寿命,需要对铁路工务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铁路工务的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化管理可以对铁路工务设备的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铁路的维修与保养等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规划,保证铁路工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降低铁路建设与运营成本,实现铁路的安全运输、提高其经济效益。

2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工务工程应用计算机管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原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发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包含了铁道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其主要采用Mapstreme作为GIS作为平台,其已经在我国很多铁路线路中得到应用;北京铁路局采用的“北京铁路局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其主要由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工务防洪地理信息查询以及工务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构成。其主要利用GeoGraphicsGis软件和DB2大型数据库对铁路的地形、切面、配线图等病害进行查询、分析、管理等;上海铁路局利用的“沪宁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搜索铁路地形以及图像的功能,实现对铁路分段信息的查询,以及播放相关铁路活动图像的功能。但是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工务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铁路工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必须要求铁路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不高,虽然铁路工务工程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工务工程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管理者还是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他们对工务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而没有将这些单独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整合,实现工务工程信息的共享。②目前我国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以GIS为基础,其对工务设备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但是其只能反映静态的技术,而不能提供具有动态化、主观性的数据情况,比如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不能将直观的相关数据反馈出来,不利于铁路便利快捷的维修。③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辨别。由于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建设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率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的工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地辨别,结果导致大型机械设备做出的结果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致因为大型设备而进行质量检测所造成的隐患遗漏,信息系统不能辨别。

3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

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铁路部门对各种数据的收集、积累以及共享的基础上,因此铁路工务信息化管理贯穿于铁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从铁路勘测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因此构建铁路工务工程数字数据库是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3.1铁路工务工程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

为统一管理与分析铁路工务工程信息,需要将铁路工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以此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处理,铁路工务工程数据库系统是将铁路工务设备的各种数据进行录入、管理以及打印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2系统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

3.2.1线路地理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存储和管理线路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可以为线路检测维修人员提供该方面的数据资料,为工务设备、病害等的定位提供依据。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和输入输出操作。

3.2.2工务设备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了工务设备的各种属性信息,如桥梁、隧道、钢轨、路基等设备信息以及曲线、坡度等的信息。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为线路检测维修人员提供设备的基础信息和统计信息,是工务部门技改、维修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除了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外,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如把数据输出到或者输出到打印机。

3.2.3线路秋检资料模块

主要功能是为养护维修人员提供线路秋检信息,包括正线、站线、道盆等的秋检资料,使养护维修人员能更好更方便的了解线路情况,线路病害等问题,并据此制定线路养护维修计划。除了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外,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如把数据报表功能。

3.2.4铁路动检资料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保存线路的各级超限资料和动检数据,为养护维修人员提供超限类型、超限等级等指标,从而制定应对措施和维修计划。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如把数据报表功能。

3.2.5轨道质量状态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保存轨道质量指数(TQI)资料、TQI综合统计信息和钢轨磨耗信息。为各级工务管理部门对轨道质量状态的宏观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支持养护维修人员编制维修计划,指导轨道养护维修作业。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3.2.6轨道质量状态汇总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保存轨道不平顺公里小结数据、TGM综合统计数据、钢轨检测区段汇总数据,提供综合反映轨道质量好坏的指标,工务管理部门可以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指导相关养护维修作业。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3.2.7设备养护维修资料模块

设备养护维修资料模块主要功能是保存高速铁路工务设备各种维修规则、维修计划、工务设备维修情况等数据,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3.2.8线路养护维修机械信息

该模块的功能是保存各种养路机械作业情况、机械的定期检查情况、制定的机械维修计划等。该模块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浏览、数据删除)等操作,也可以进行上述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4铁路工务工程应用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4.1加快铁路工务工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

一是稳扎稳打,做好信息拓展优化。要求宏观布局,思维意识超前,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工作。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整个信息系统建立的优秀。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指对于铁路工务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到使用(包含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的全面规划。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动和使用。要使工程建设的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之间的频繁和复杂的信息交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是铁路工务工程建设信息化应认真贯彻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建设工程信息化的要求,把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统筹加快推进。以市场化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坚持植根现场,自下而上,广泛发掘,开放推广,鼓励参建单位自主创新,广泛开展工程实践。

4.2规范管理工作,加快信息管理建设和应用

一是在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过程中,要配套工作,分步进行,坚决执行实施—培训—应用推进这一工作程序,发挥建设单位的领导作用,合理调控考察施工、监理等部门单位的工作,增强其主观能动性;二是建设单位优秀地位的应用发挥,推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把握工作的进程,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在内部建设施工中总结经验,带头实现系统的全覆盖。建设单位是整个铁路工程工作的优秀,保证建设单位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加快整个工程进度。

4.3铁路工务工程建设信息化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中心、云技术、物联网等正在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同时以BIM技术为代表的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正在改变一些传统的思维模式。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一定不能受传统思维的禁锢,应充分地把社会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手段运用到铁路建设工程上来,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铁路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4.4对系统运营进行专业的维护,确保系统正常有效的工作

对系统的运营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维护,才能保证系统准确高效地工作,尤其是在施工前线的信息系统,系统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更需要专业的系统维护队伍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要建立维护工作的框架,通过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权威的维护机构,加强维护队伍的建设,规范信息化系统运营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系统的维护类似于产品的售后,但又有所不同,对系统的维护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持续有效工作。

坐着:李建华 单位: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平分公司

信息化管理论文:安装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1建筑安装档案管理现状

1.1信息化管理能力滞后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安装工程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使得对应的工程档案也随之出现了较大的增长。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对于工程档案的管理也具有了更新的需求:不仅需要能够做好基本的档案储存工作,还需要能够保证档案的快速整理。根据这种要求,就使得企业所具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出现了较为吃力的情况,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今企业档案管理的需求,如档案存储的数据库容量需求增大、原有数据库容量不能满足需求等等,并因此可能在工程开展后期会出现一定的数据溢出现象。另外,档案数据管理的准确性、真实性不足,也是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类问题。

1.2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来说,其还不是非常的成熟,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非常有效的一套管理体制。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更多的根据其之前所形成的经验对这部分档案开展整理以及管理工作,在管理的合理性以及系统性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缺乏现象。同时,过于重视工程施工、忽视档案管理也是很多企业经常存在的问题,而正是这种忽视情况的存在,则会引起档案资料同施工进度不一致的情况,并对工程的整体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建筑安装工程其施工周期通常较长,就需要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工程刚刚开始时就能够做好档案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并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真正的纳入到整个建筑安装工程中去,以此帮助档案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3档案管理不够细化

在工程档案信息化这项工作中,其需要以合理化、系统化的方式开展工作,并将项目中所存在的每一个细节都努力纳入到该管理系统中去,以此避免出现后期整理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管理系统往往因为建设的不够健全而使其中所存储的档案记录存在着一种混乱无序的情况。而在目前的建筑安装工作中,其已经不是以往单一功能的实现,更多的是兼容较多领域、包含结构制作以及安装等多因素的一种融合。而这种工程日渐丰富的元素,就使得现有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所存在的片面性更加明显。

2建筑安装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化措施

2.1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对原有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是我们现今需要大力开展的一项工作。目前,具有档案管理功能的软件通常都会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但是其所具有的通用性却非常的差,不仅对于数据所具有的存储形式以及存储格式具有较大的区别,对于数据存储所使用的数据库类型也各不相同。虽然目前所使用的软件一般都能够实现系统的登陆以及档案信息的增、删、改、查等功能,但是却依然没有对数据交换这项问题进行解决,这就使得系统很难将不同来源的数据信息以统一的方式存储到数据平台中实现共享。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在获取安装工程档案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专门、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以此软件的开发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不同数据间的互动与交流,并能够在对网络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网络化管理。

2.2加强档案库房信息化建设

对于目前的建筑企业档案库房来说,都已经安装了密集架,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实现自动化电子控制。通过自动化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则能够在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更为明确的对某个档案存放位置进行标明。通过这种方式,档案的管理人员就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对其中所具有的档案进行操作与控制,并以更为快速的方式对档案进行利用。另外,智能环境自控仪也是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中较为有效的一项设备,能够有效的对库房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并根据情况对库房内部的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此更好的对档案起到保护的作用。

2.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对于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来说,其是一项复杂性、专业性、准确性都非常强的工作,需要档案专项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只有我们对档案管理队伍人员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进行不断的优化、提升其所具有的计算机现代化设备操作技能,才能够使其具有更好的档案管理效果。对此,就需要企业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以专项讲座以及专家讲解的方式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综合操作能力。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并在考核标准中对资料员档案收集的时间、应用技术以及质量需求等进行明确,以此保障工作人员能够以正确、高质量的方式完成档案管理工作。除了技术的提升之外,工作意识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建筑安装工程进行严格把关的同时,也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以完善档案制度、集中管理等方式建立起全面、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另外也需要做好档案原始材料形成、整理的检查与监控工作,以此保障所收集的档案材料具有更为真实、完整的特点。

3结束语

总的来说,档案管理对于建筑安装工程的实施以及发展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上文中,我们对建筑安装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及优化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而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能够以针对性措施的应用保障档案管理效果。

作者:刘元元 单位: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信息化管理论文:人事档案现代信息化管理论文

1人事档案管理现实状况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采用的工作体制、实践模式以及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存在内容陈旧、手段滞后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之中的全面应用,令整体社会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以往的人事档案工作体制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快速更新发展。较多信息快速的拓展以及更新,因而传统体制无法符合现代人事档案工作需要,有关配套软件工具的开发研究并不完善,进而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程度。

2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

人事档案管理具体面向企业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员工以及不同类别岗位员工基础信息进行汇总,进而对形成的有关档案资料做进一步的整理,并可为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工作提供有用的档案资料。人事档案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倘若在日常管理任务之中采取必要的信息化工作方式、进行持续的发展创新,将无疑会令我们更明显的提升任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对各类工作的顺畅进行极为有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更新了以往单纯的手工录入以及图纸化工作方式,由长远意义来讲可有效的缩减人工成本,预防不必要的投入浪费,合理的节约时间,使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并可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另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对优化制度建设、加紧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时代,人事工作体制持续的创新变革,尤其是事业单位人事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其人事体制的变革以及进一步规范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契合人事管理工作改革的根本需求。人们在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下可真正由复杂的手工作业中脱离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从事其他业务,勇于创新发展、刻苦钻研、掌握更新的技能与知识,进而全面提升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技能。

3人事档案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式

3.1提升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针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提高到了全新的层次,即需要工作人员体现更高的专业素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事档案工作离不开综合性人才,需要岗位员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了解更多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积极的参加培训以及不断的创新,参照学习的内容将计算机技术手段有效的融合到人事档案工作之中。在熟练应用一些工具软件的同时,应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做持续不断的开拓以及全面创新,进而可真正改进并研究开发出符合自身单位特征的系统软件。这样一来便可快速推动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发展进程,真正提升实践工作水平。

3.2做好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系统建设以及维护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牵涉到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层面,是极为系统且繁琐的任务,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讲,需要录入的信息量极为庞大,因此对于起初建设打造的数据库系统提出了较高标准的要求。为此,应快速创建起标准化的并能够精准录入有关信息的数据库系统。日常工作之中应快速的补充并做好信息数据维护,保证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可顺畅的开展。

3.3优化人事档案工作体制,强化安全性建设

以往的人事档案工作体制在较多层面并不适合当前时代快速发展步伐,为此,工作人员只有积极努力的学习掌握新型人事档案工作体制,持续的在现实工作中优化并拓展管理体制,方能提升工作体制可用性、适用性,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众多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极为重要,其体现出整体性、客观性、机密性、严肃性以及流动性等特点。当前有关信息化管理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较多,然而也包含较多的安全隐患。在现实工作之中,档案员工由于没有形成较强的安全防护意识,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加密的方式方法不得当,因而导致档案信息资料不完整、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的状况较多,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由此不难看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安全保障工作极为重要,同时对于档案资料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存放与应用环境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掌握高水平的保密技术手段,同时形成敏锐、机警的洞察意识,科学的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加密功能,养成定期维护系统以及检查漏洞的习惯,方能真正营造出安全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运行环境,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结论

人事档案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极为重要,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现状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策略,跟上时展步伐,方能持续的将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全新高度,为人事档案工作事业的发展创新贡献应有力量。

作者:张博 单位: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

信息化管理论文:高校保密工作中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高校保密工作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校保密工作的内涵

1.教育考试方面

高校教学考试类型多样,考试内容庞大。高校在教育考试保密工作处理的过程中对考试试题、试题答案、命题人员等保密元素进行处理,围绕上述涉密部门及涉密人员开展保密工作。

2.科研项目方面

该方面的高校保密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承担的高端科研项目基地、科研项目人才、科研项目成果等。科研过程中部分专家或教授有时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当其涉及科研优秀内容时也会成为涉密人员,列入保密工作范围内。

3.党政工作方面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党和政府机关下发的保密文件,这些文件存贮在高校机要室、档案室中,对党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党政保密工作的重点。高校部分专家、教授参与机要党政工作并了解到高校党政机要优秀时,这些人员也会被列入保密范围内。

4.高校内部机密方面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内部机密,如高校自主评测试题和评分标准、学校领导考察状况、学校工作评价材料、财政机要等。上述内部机密一旦泄露非常容易导致学校运行风险上升。

(二)高校保密工作特征

1.保密工作幅域较广

高校保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国家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知识传输、体系服务等多个方面。在上述过程中高校保密的内容大大增加,保密环节复杂多变,加大了保密人员工作的难度。高校保密工作需要对威胁到自身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从各项资源、部门、人员着手,形成层次化管理,工作内容体系庞大,结构层次多样,保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广泛性。在上述过程中即使微小的环节出现失误,都会造成保密工作效益大打折扣。

2.保密工作要求较高

高校在日常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形成内部资料的外泄,这种资料的外泄很容易造成学校安全性降低,导致学校安全环境受到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机要文件、资料已经由传统形式转变为移动存储介质存贮,存贮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泄密的可能性逐渐提升。在上述时展下,提高高校保密工作要求,强化保密工作效益已经势在必行。当前高校保密工作已经由传统单一保密方式转变到多种保密方式并用,要求保密人员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加强保密效益,不断更新保密手段,形成新时期的保密信息化管理体系。

二、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人力资源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不仅为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人才动力,还为自身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共同参与到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由专业人才共同设计、共同开发、共同构建,形成了完善的保密系统。上述过程中人才优势为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高校保密人员具有非常高的文化水平,可以顺利完成信息化管理建设,在原有保密工作基础上加入信息化管理元素,保证保密工作效益。上述保密人才为开发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辅助条件,对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优势让高校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保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上述科研人才、专家学者等优势人才通过利用各项资源开发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系统,为高校保密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专业构建为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构建需要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数学专业等作为支撑体系,由上述专业知识作为体系构建基本内容,提升保密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这些专业学科在社会范围内很难集中在一起,而高校却为其集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高校的教学体系包括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这些专业涉及国家发展的各行各业,内容非常广泛,例如计算机专业、物联网专业、通信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高校各个专业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专业间形成良好的融合,在保密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时可以高效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益,为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除此之外,高校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可以将各个专业先进的科研技术结合,有效降低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构建过程中的失误,大大提升体系的构建效益。这些专业经验也正是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构建的优势。

(三)平台发展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机会

平台发展主要是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科研知识或科研体系构建的结构平台。当前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作科技研究,或与国内外领先专业领域进行科技交流,这些科研知识或科研技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提升了高校的科技水平。在上述知识平台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在构建自身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体系中愈发得心应手。上述平台中的科研课题、科研项目、科研知识、科研设备等资源对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平台资源将保密工作与信息化管理协调一致,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互利互惠,达到双赢。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为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为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机会。

三、高校保密工作中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信息化保密制度

在高校保密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保密人员要从制度着手,依照信息时展状况,制定对应保密体制。

1.建立保密组织结构制度

高校要依照自身状况,合理设置保密组织结构,由保密委员会人员对各级保密工作制度进行订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保密体制;高校要选取固定保密工作人员,在组织结构制度上形成专业保密网络体系,在体系内部形成定向组织网络制度。上述制度建立后要确保保密人员签署保密责任书,对保密工作进行责任划分,完善制度系统,保证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建立健全的保密法规

高校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及高校保密工作规定形成良好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要依照保密工作内涵对工作范围内的各项制度进行明确,形成完善的管理条例;要对保密工作中的各个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尤其是在保密资料保管和销毁的过程中,要建立与高校发展相符合的体系制度,形成特色保密体系。

(二)构建信息化保密系统

1.构建保密知识考试系统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构建的过程中要首先对教职工、科研人员等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考试,由保密知识考试结果选取专业的合格的保密人员,实施保密监控,提升保密工作效果。传统保密知识考试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纸质试卷对人员进行考试,考试方式较为单一,考试内容涉及面较为狭窄,保密工作教育和考试效果并不理想。在信息化保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发新型的保密知识考试体系和教育体系,在原有知识考试系统基础上增加信息化途径,改善考试质量。上述信息化保密考试系统构建时可以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提升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的兴趣,在信息化环境氛围下,提升人员保密意识;可以在纸质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考试,由专业人员对真实情景下的保密工作进行判断、分析,提升信息化保密考试的应用效果,增强考试的实用性。高校要不断开发新型、优质的考试类型,提升考试体系的个性化和适用性。

2.构建涉密人员、设备管理系统

涉密人员、设备管理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明确涉密人员、设备范围,保证保密管理系统能够包括全部涉密人员和涉密设备。传统涉密人员、设备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纸质类文档进行记录,通过纸质表格完成人员及设备的控制,对各项保密信息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操作效益低下,非常容易出现误记、漏记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保密工作效果。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通过新型涉密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或移动存储器等作为媒介,对各项信息进行处理,提升了信息的保密效益。在上述体系中高校信息化软件系统可以对保密信息实时处理,计算效果得到本质性改善,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完全符合高校信息时展需求。在涉密人员、设备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开发软硬件资源,对保密知识、保密技术进行应用,提升保密系统设计效益。高校要在涉密设备生命周期内实施全方位控制,对设备的审批、修护、报废等操作进行全面管理,将管理操作落实到设备的各个时期,防止泄密。

3.构建保密内容定密系统

定密系统是高校保密工作落实的关键,可以明显提升高校保密工作管理效益。在信息化定密系统确立的过程中,高校要在原有保密工作基础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各项保密信息进行采集,要保证保密信息与高校保密内容一致,从而提升定密工作的准确性。信息采集完成后,高校要建立数据库,依照当前保密工作中的密级的指南细则和条款,将采集信息录入数据库中。保密人员要对上述数据库进行指令控制,通过建立密级初始意见及准则,由处理器和运算器完成对数据库信息的处理和定级,对保密信息的密级进行明确。保密内容定密系统的构建对提升保密工作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述密级内容下,保密工作可以无须进行复杂的咨询及调查,只依照密级状况及环境状况就可直接开展,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保密内容定密系统的构建还提高了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从密级重点着手,解决保密中的关键问题,脱密期控制效益大大改善。

(三)细化信息化保密技术

作为保密工作体系的基础,保密技术直接影响着保密信息的保密质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安全系数。高校保密工作内容非常复杂,系统涉及范围较广,单纯进行常规保密技术处理根本无法满足信息时代需求。因此,在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丰富信息化保密技术,将各项技术交叉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保密控制效益。高校要引入先进保密设备,及时更新保密手段,保证信息化保密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高校需要建立自身信息安全监督体系,通过网络内容安全监督及秘钥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外部入侵导致的保密信息泄露状况。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与其他保密工作机构形成良好联系,不断更新保密设施,提升系统安全性。

(四)细化信息化保密检查

在实施信息化保密检查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利用,要加强信息化监督。高校可以在保密机要部门设置自动监督控制系统,通过联网监督,实现各项保密设备或资料的保密检查。信息化保密检查的过程中要保证保密检查的严、细、全,从重点着手,逐渐拓展,提升检查的质量,要从保密工作制度内容出发,对保密系统结构和保密技术进行分析,对上述内容安全系数进行明确。高校要在重点流程设置,完善保密检查设施,设置保密载体对各项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处理,从根本上落实各项保密工作。一旦发现保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保密人员要及时实施相应措施,对设备、技术或系统进行改善。

四、总结

近年来高校机密泄露问题频发,高校风险日益上升,如何提升信息时代下高校保密的工作效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高校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从自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着手,将信息化管理嵌入高校保密工作体系中。高校要不断完善信息化保密系统结构,更新保密技术,提升人员保密意识,从上述三个维度提升信息时代下的保密工作管理控制效益,加速高校保密工作发展进程。

作者:邹新凯 胡波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信息化管理论文:信息化管理变革科研管理论文

1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1从历史角度看:

医院科研管理涉及了课题立项、过程管理、成果的产出及应用转化、科研评价、科研交流、科研经费等一系列科技管理活动及产学研合作问题,过程繁琐,意义重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单就每年科研项目、成果、获奖、经费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就很费时费力,还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不用提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查询。管理工作跟不上,便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医院的科研状况,更无法跟踪、引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对科研的管理就无法到位。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常规的工作程序化、自动化、网络化,能够很好地解决科研管理中的信息问题。

1.2从长远角度看: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医院目前对信息化的需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还要兼顾将来数据膨胀、网络兼容以及信息安全的问题。

1.3从技术角度看:

良好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从科研管理的内容出发,按照流程及科学规范的管理要求,将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自动化,网络化,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反馈及信息利用等工作,做到简化工作流程,快速、准确、高效地管理科研数据,降低科研管理成本,可以使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以电子数据处理为代表的初级阶段,也是信息孤岛阶段,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是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作为强有力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手段,得到应用。其特点主要是为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而进行数据计算和存储,逐步由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发展到管理过程的应用。第二阶段: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也是集成应用阶段,这一阶段面向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些系统能够提供大量信息,但由于业务覆盖能力弱,系统灵活性较差,难以及时反映业务流程变化,并且系统维护和更新费用昂贵,使其可持续发展性受到极大限制,信息化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基于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彼此不能沟通,数据不能够共享,出现了信息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基础信息重复建设、信息化投资得不到合理的回报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整合、分类管理和应用信息,成为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提出了组织管理理论变革的需求。第三阶段:以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的提高阶段,也是信息融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快速积累,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过程管理,将企业各部分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信息得到更加系统的收集、充分的整合、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应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制定规划,实施低成本运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它的出现为构建知识管理体系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第四阶段:以“知识管理”为代表,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服务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和理念引领的全方位信息整合应用的新阶段。体现了管理思想从“资源管理”到“知识创新”的进步,管理信息化实现了资源整合、业务与技术融合和法制化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从国家层面实现了网络化,建立起移动社会,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平台和数据资源得以整合应用,管理信息化日趋成熟,智能化决策支持模型得到推广。更多的管理创新概念涌现,信息化过程实际上是管理创新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成为改进管理水平,提高组织效益的有力工具,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变革成为重中之重。

3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科研管理变革的关系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科研管理变革是医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力量,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医院管理变革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化技术又推动着管理变革走向更深的层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需要以管理变革为前提,而管理变革推动着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科技信息网站建设;②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③办公自动化系统;④决策支持系统。虽然很多医院都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但是都是各自为阵,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目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技术的限制和部门条块分割的原因,造成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②各医院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导致医疗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困难;③已有的网站和平台众多,由于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原因,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使得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差。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科研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管理是整合资源、建立秩序、激活力量、提高效率的手段。医院科研管理是按照医学科研的性质、特点,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医学科研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医学科研整体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活动过程。变革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能力和财富的行为。医院科研管理变革就是医院科研管理者在信息化背景下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力量,创造一种全新的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使调整后的人、财、物、信息这四大资源之间的协作关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整合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科研实力和综合水平。医院只有真正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科研管理的全部功能,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使科研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的优秀竞争力。

4信息化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具体作用

4.1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减少决策失误:

医院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信息,建立医院统一的科研信息数据库,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医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形成项目、经费、成果以及科研人员专家库等统一的动态科研数据库,可以把握所有执行环节,动态地对医院、团队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为评价医院的科研水平、竞争能力提供信息和依据,进而给医院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后,管理者还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详细的医疗信息、医学科研成果以及市场发展导向,以根据最新的医学发展情况掌握决策方向或制定可行的管理决策,从根本上避免决策的失误。

4.2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前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很多手续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因为有了信息系统的应用,简化了办事环节,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3有助于信息共享,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大量的科研信息数字化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存储到数字空间,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共享,并能将信息按用户的逻辑提取出来。并向不同权限的人员进行信息,为全院提供统一服务内容并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信息服务。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第一时间了解科研资讯,各级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保证了信息的畅通。

4.4通过信息化平台可实现科研绩效考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

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全过程管理并进行绩效考核,主要表现在:①可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从过去事后评价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②从检查结果变为监督过程,从而使绩效考核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③可以实现考核互动,员工在系统中制订工作计划,并与上级共同修改、确认工作目标;上级通过系统跟踪员工的工作进度,在线完成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可以将绩效管理全过程数据在系统中自动存档,并不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关联信息,为科研绩效考核提供实施依据。④可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考核表的发放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考核结果可以自动汇总、计算和分析等,可优化科研绩效考核过程和提高考核效率。

5医院科研管理变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加强组织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建:

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要整体规划,要把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纳入医院信息一体化建设方案,成为医院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才不至于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领导支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综合建设,首先要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弄清真实的管理需求,然后在规划形成的框架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步实施,保证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和规范,与其他各系统保持信息畅通,实现有效共享。

5.2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保证信息系统的普及:

科研管理信息化需要管理层和具体用户都要有现代化的观念,只有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能真正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网络,也是实现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领导人员要具有一定的领导管理意识,从决策出发,利用各种方法、途径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其次,医护人员也应努力践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并通过工作中的总结和经验来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

5.3完善规章制度的建立,保证信息化下科研管理的规范:

科研管理信息化依然需要管理的规范化。首先,要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进行管理规范,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其次,要对人员的行为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新的科研管理流程虽然有信息化平台的辅助,依然需要大量人员的投入,比如业务指导、业务培训、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等,只是说这些过程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进行。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各项适应信息化系统下的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5.4加强医护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人员培训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对以下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加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培养。其次,加强信息系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仅要进行信息化专业的培训,还要加强对医学科研管理的专业培训,以促进信息化系统的完善。第三,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医护人员对科研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还为信息化的普及、发展做了铺垫。总之,医院要格外重视人员技能培训,并设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提升人员素质,保证信息化的实施。

5.5重视数据安全问题:

信息化后所有的数据应用都在网上,这就要求做到对信息的安全管理。一是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访问;二是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使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或不被未经授权恶意或偶然地修改;三是进行数据备份,防止系统突发状况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和破坏,并在系统出现异常时有必要的备份并能够快速完全地恢复,从而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

6结语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变革已成为医院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医院应重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平台促进医院科研管理的优化,并通过科研管理变革适应新形势发展,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能力与效率,促进医学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郝彦琴 孙跃忠 牛雅蓉 吴慧琴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科技处

信息化管理论文: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1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我国绝大多数的工程建设都是以项目部的形式开展,项目部的信息化管理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1)项目管理人员一般根据项目需要临时集中,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缺乏系统的培训条件,有着应急性的特点,要求信息化管理措施必须简便、易用;

2)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内容有着较大差别;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应用的需求会不断调整、扩充,这要求信息化管理方案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昆山中环)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实践主要包括信息化平台建设、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开发、台账资料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来提高沟通交流效率、提高计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目标是通过推行项目信息化管理,提高各类数据资料的信息化、电子化,结合信息化平台管理应用,有助于信息资料的及时共享,将项目的资料信息尽量纳入共同管理,减少因人员流动导致的信息孤岛、资料流失等问题。

2昆山中环项目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2.1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昆山中环项目信息化平台以项目介绍、工程进度报表统计和展示功能为重点,随着项目建设进展,陆续补充了包括部门发文索引、项目标准化电子台账管理、高架箱梁形象进度、安全日报、机械日报、工程简报、工程月报、渣土泥浆排放统计、新闻报道检索等功能。

2.2信息化平台建设

经调研,当下常用的网络化管理和协同办公平台,发现这些平台功能过于丰富,适合于公司层面经过学习培训日常管理使用。考虑到本项目团队人员为临时集中,各个参建单位人员软件技术水平差别大,且项目工期紧张,很难有集中的使用培训条件,同时项目体量大,管理要求复杂,随着项目进展管理内容有着较大的变化,对管理平台的可扩展性有较高要求。基于以上考虑,项目部选择了采用成熟技术自主定制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方案。

2.2.1网络硬件资源

指挥部开通了40Mb静态IP光纤宽带,并申请了网络一级域名,在指挥部搭建了网络硬件平台,用于指挥部网络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建设。

2.2.2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以html网站框架为基础,编制了工程日报、安全日报、月报等各类报表模板,通过后台VBS程序控制,实现服务器后台资料的自动汇总和刷新显示。经过在项目上推广使用,昆山中环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项目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工区与项目指挥部协同进行日报等报表处理。平台稳定运行,完成工程报表汇总逾400期,保存项目资料逾40万份。

3项目标准化台账网络化电子化管理

3.1标准化台账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昆山中环项目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确保工程建设资料台账的规范和资料留存规范、准确,为工程建设后续的争创优质品牌奠定基础,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对工程建设推行了标准化管理。工区项目部的管理台账共约118本,用于日常的项目技术、计划、质量、安全、合约财务和综合办公的管理,根据部室区别,分别定义了台账标签色值标准。通过标准化台账的实施,有助于统一全线各工区的管理标准和水平,提高全线建设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2台账资料网络化电子化管理

在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指挥部对本项目台账资料加强了信息化管理,结合工区项目部标准化台账,进行了台账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总包服务器部署了FTP文件传输系统,设置了各工区管理账号及各专业分包单位账号,统一文件夹目录设置方法,上传各类台账电子文件,实现远程协同管理。通过标准化台账电子化、网络化管理,项目各工区统一规范了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存放,有效降低了资料的意外丢失等情况,在项目各类档案资料核查、竣工资料整理中创造了有利的备查、备用存档,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档案标准化管理理念和各类信息资料存管的重视程度。

4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

昆山中环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大,公路行业计量工作标准要求高,监理和业主对资料格式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高,计量计价工作报批流程多、时间紧,如何及时做好计量计价工作,确保项目资金流运转正常,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任务。指挥部在项目开建之初,就提出要提高计量计价工作的保障力度。考虑到计量工作的精确性、可靠性和保密性等特殊要求,项目部针对昆山中环工程计量工作流程要求,采取了与知名专业企业合作,定型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借助于本系统,工程全线8个工区的经济师可实现在线协同工作,各类数据资料共享互通,版本一致,保证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设置了可靠的账户权限和保密措施,确保资料的安全。计量计价系统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四维管理,从分包、项目部、业主、监理及上级部门4个方面进行协同管理,不同用户有着详细的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本系统硬件设备部署在昆山中环工程指挥部机房,系统开发工作自2012年12月开始,2013年初开始试用,2013年5月完成系统验收,为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保障。通过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的投入使用,保障了全线各工区每月计量计价工作的顺利完成,至2014年8月共完成计量月报20期,累计完成计量总产值67亿元,同期施工产值70亿元。基本实现了施工产值与计量月报的双同步。昆山中环计量计价系统的开发是上海建工集团在BT承接公路工程项目的一次成功实践,将为整个集团范围进一步完善项目计量计价工作提供较好的指导意见。

5利用既有网络技术提高沟通交流效率

5.1项目邮箱账号规范化使用

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将产生海量的文件、数据和资料,需要在项目各个工区、指挥部及业主单位等之间流转。全部通过书面文件流转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且环节多时容易发生文件遗失或损坏。在项目前期策划准备工作中,项目部开通了统一的对外邮件账号,加强对外收发文的管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后,配备了“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工程部、合约财务部、综合办”五部一室的管理架构。作为对外邮件管理要求,按照统一的命名规则,相应统一申请了五部一室的对外公共邮箱。通过统一管理项目部对外邮箱账户使用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达到了如下效果:

1)指挥部对外收发文账号规范,风格统一,体现集团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潜在的品牌宣传;

2)分阶段、分部门管理,对外邮件分门别类,避免了在海量邮件中寻找资料,既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资料丢失;

3)减少员工私人账号使用情况,有助于减少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5.2利用网络交流群组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网络化交流和沟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需求,各类交流工具种类繁多,功能丰富。本项目信息化管理中,根据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年轻化、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用普遍的特点,进行网络交流群组统一账号设置和管理,加强项目部各单位人员的交流效率。在昆山中环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根据需要,创建的交流群组涵盖了信息化平台交流、进度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收发文管理、计量计价工作、党团建设等各个方面,各类管理交流群共计群成员达360余人,涵盖了昆山中环项目的主要一线管理人员,在落实指挥部具体工作要求、解决一线实际问题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项目部根据需要加入了业主管理群、业主信息群、监理组群、集团相关管理群等,加强项目的对外信息交流和工作交接。网络群组交流技术将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项目管理手段,对日常的管理工作落实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6结语

昆山中环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践,是对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信息化的初步探索,对项目的正常实施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进度、技术、质量、安全、合约财务和综合办公等各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具体做法有着可复制性。由于本次信息化实践应用范围较为有限,在文件传输系统与平台的交互性、大数据的综合分析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今后类似项目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践中,建议在如下方面进行重视:

1)要梳理项目的合理需求,将信息化管理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信息化真正落到实处。

2)考虑现场人员的客观情况,尽量简化操作,提高易用性。

3)要考虑平台管理的可扩展、可调整性。

4)注意相关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将新技术合理应用到项目管理中。

作者:成广伟 蓝天 严洁 单位: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化管理论文:工程项目施工材料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帮助工程项目施工中提高集成的计划准确性、供应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降低库存,减少运作成本,减少或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投资回报率。而且有助于帮助工程项目施工中改进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业主单位、第三方)的协助关系,使整体供应链的优化成为可能。对于工程项目施工中而言,企业的优秀竞争力=严密的成本控制系统+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周转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像是“催化剂”和“加速器”,与管理工序有机结合,使得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管理机制变得高效、规范、先进和卓有成效。好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从材料管理的日常工作入手,逐步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材料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企业早日实现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一)材料采购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1.建立统一的材料编码体系。

材料编码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项目施工企业所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中要求材料编码体系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或者行业经验建立。材料编码体系包括材料预算、材料计划、材料采购、材料仓库管理等。基本要求做到主要材料每一种对应唯一的材料编码,其他辅助材料、边角材料建立大的分类编码体系。

2.实现材料需求计划与采购业务的结合。

采用信息化建设要求能实现材料计划数据向采购部门的提交。即采购计划的状态为批准时,才可以进入采购部门的流程,实现计划与采购业务的结合。

3.使用需求按施工子项的分类编制。

公司投资规模较大项目时,通常委托多个施工单位分单项工程同时施工,施工过程的材料属于“甲供”材料性质,即由本企业购买,交由施工单位使用。因此,企业必需迅速的将施工单位的材料计划进行审核、采购、完成入库验收后准确交到施工单位手中。

4.大宗材料采购招投标档案文件的权限范围内查询。

要求材料采购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成立招投标小组,对大宗材料的采购过程,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于招投标过程中的档案文件完整、及时交档案管理处存档。

5.材料采购合同的权限范围内查询。

合同管理也是材料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在此为企业积累采购价格信息库,合格供应商库。材料的采购合同经过招投标确认供应商和价格后,拟定材料订购合同后需提交企业相关部门进行会签。可利用OA办公软件平台可达到快速网上会签工作。会签结束,合同即可盖章正式执行。

(二)材料领用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1.实现采购业务与入库业务的结合。

要求能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采购订单数据向仓库部门的提交。采购订单的状态为批准时,才可以进入仓库入库流程,仓库部门根据实际收到的数量,在引入采购订单生成的入库单上注明“实收数量”。系统根据材料订单单价自动计算实收金额。从而实现采购业务与入库业务的结合,而采购部门与仓库部门形成有机的制约,实现入库材料的电子化控制管理。

2.材料按施工单位、施工子项分类领用。

采取信息化建设,既能方便入库的验收工作,又能方便施工单位的快速领用需求,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时,对项目总施工材料成本分解到具体的子项工程提供了依据。

3.材料领用环节与入库环节重复录入工作的技术性解决。

新时期要求能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入库数据到出库数据的转换提交,通过技术性手段解决重复录入的问题。根据入库数据中施工单位的信息,自动按施工单位不同生成不同的出库单,并在出库单明细后引入原入库单明细中的“施工子项”。

4.材料领用报表提供及与施工单位的核对。

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入库明细、汇总表,出库领用明细、汇总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

(三)材料储存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1.结存材料库位标识的设置与查找。

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的进销存汇总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对于期末结存的材料,能在系统中增加备注栏,备注相应的实物库位,已利于结存物资的保管与查找。

2.实现材料盘点表及盘点结果录入。

材料的期末结存,应保证材料帐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的盘点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并能将实际盘点的结果录入盘点结存表,自动计算材料盈亏数量和金额,并生成材料盘盈亏单据。

(四)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步骤

依据企业项目施工材料的特点,结合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对工程材料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业务流程的重新规划。首先,安排各部门研究讨论制订了新的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管理流程和制度,如:材料计划申报流程、材料采购流程、材料入库流程、材料领用流程、材料核算流程、仓库和磅房管理制度。各流程经讨论研究通过后,采用企业正式文件下发,各部门遵照执行。其次,可以借鉴引入其他企业使用的新中大国际ERP软件A3供应链管理模块,建立材料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和结存各环节符合流程管理制度的信息化控制。再次,为实现内审及各部门信息需求,引入项目管理协同办公模块,实现采购招投标、材料采购合同等档案资料文件的信息查询和共享,有效的提升监督机制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后,为实现项目材料分项成本的核算,引入拥有EPR财务软件,实现材料的分项目子项的成本核算需求。

三、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应不断升级自己的管理模式,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势在必行。董必武将军有首诗说得好:“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当惜妙阴”。因为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永远像是波涛汹涌、又或暗藏礁石的大江大河。我们的企业的管理过程就像是在行船,逆流而上,不发展则落后。

作者:戴祯 单位:湖北煤炭地质一八二队

信息化管理论文: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论文

1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概述

1.1信息化管理特点

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料的读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这些读者大都是利用现有的馆藏电子资源进行查询与使用,并且社会图书馆所具有的电子资料的利用率偏低。尤其是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中老年读者,仍以传统纸质书籍阅读为主。鉴于上述原因,图书馆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关注电子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不断建立与完善电子资料的使用准则。图书馆需建立相关数据库、搭建信息检索平台,通过互联网浏览等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图书馆电子资料的共享;在馆内设立电子阅览室,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导读;积极与国际学术机构接轨,不断拓展自身的电子资源;借鉴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实现和其它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共享,在不断丰富馆藏电子资源的基础上,激发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使用热情,促进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加大关于电子图书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进而有效降低图书馆当前存在的借阅压力。

1.2信息化管理执行情况

在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系统时,应考虑图书馆实际发展要求,注重图书馆信息结构的规划,并为系统、数据库扩展提供相关标准和规范。这必然要求图书馆在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应具有相同的行业标准,但从我国现有系统开发来看,目前还没有确立统一的规范,从而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一定的技术障碍。因此,应注重读者、出版社以及图书管理系统之间形成互动,进而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促进应用系统的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质是众多图书馆及其它各类信息机构参与的对信息资源共同建设及利用的一种机制。图书馆之间应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进而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馆际互借,促进各馆丰富馆藏资源结构,合理利用宝贵的采购经费。因此,图书馆应实现采购标准一体化,建立和完善采集与更新机制,并与资源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实现检索系统、服务器维修以及系统升级等。通过这些方式可有效降低系统升级与数据维护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比例,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比例,利用有限资金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实现读者阅读利益最大化。对于执行机制来说,还需要信息收集与机制的支撑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应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建设,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图书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2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创新

2.1管理方式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馆逐步向民众开放,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主要采取人工管理与出入库登记制度。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相应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传统登记制度所导致的书籍丢失、记录不能及时更新等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并且,有的图书价格较低,使得图书赔偿办法由于图书价格本身低廉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应用领域呈增多与深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信息化大环境下,图书管理也应与时俱进,改变既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把会员制借阅方式发展成为个人信用制的借阅方式。通过居民身份证或一卡通的方式来实施图书借阅,同时把赔偿制度和居民的个人信誉等级进行挂钩,从而督促读者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无法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各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资源共享来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还应不断加大对电子资料的采购力度,减少纸质图书的购置比例,合理配置资源。让图书资料相对较多的高校图书馆逐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缓解公共图书馆因读者阅读需求增长所带来的困境。我国还应加强社会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建立与完善工作,将社区图书阅览室的检索系统和高校图书馆相连接,方便读者借阅。

2.2管理技术创新

伴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书籍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力度,以及读者对资料信息的需求亦不断加大。因此,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应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发展需求。现有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冗余小、便于修改以及容易扩充等优势,且能够满足应用程序在处理方面的不同要求。由于数字化理念、技术保障、经费投入不同,我国不同区域的图书管理数字化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各图书馆不仅存在层次上的区别,且资源上相对独立,因而无法有效发挥图书馆数字化所带来的优势,社会效益不明显,极大地降低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我国在信息检索系统平台搭建与信息检索系统应用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应着力加大网络管理平台推广及应用。导致我国图书馆系统在应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采用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系统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兼容,导致各图书馆的资源难以实现共享。换言之,技术瓶颈的存在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让信息化图书馆的技术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我国应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各图书馆选择适合本馆的检索引擎,从而有效解决兼容方面的技术问题,为图书管理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我国还应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图书情报人才的培养,大力建设适合我国国情,并由我国技术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国图书馆资源的异地共享,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应加快管理模式变革,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满足读者需求放在首位。另外,图书馆还应不断加强与其它图书馆之间的联系,通过资源共享、联合采购等多种途径来丰富馆藏阅读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作者:胡俊松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