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教育论文

初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20 10:09:31

初中教育论文

初中教育论文: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一、营造文明礼仪文化,熏陶习惯养成

我国自古有灿烂的文明礼仪文化,从国家层面至个人角度都已构建起完整的体系,这也是中国人的身份象征,时代要求学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因此,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必然要依托于民族文化,在学校内营造文明礼仪文化。学校应帮助学生梳理文化中的积极方面,重点突出精华,以古代的代表性人物、事例作标杆,以古代的优秀文明礼仪做传承,培养新时代的中国公民。普通初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介上,还要通过学科渗透,家长、教师日常引领来促使学生习惯养成。

普通初中,经常看到有学生戴首饰,流行的发式服装,即使学校明令禁止,学生还偷偷违反,甚至有学生每天早晨洗发,喷香水上学。其实,这是年龄特点生成的、学生对外在美开始重视的表现。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班级开展中国文明礼仪文化展示,让学生知道中国人的外在美体现在什么地方,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自觉以拥有文明礼仪为美,以不文明没礼仪为耻。学校还可以依托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文明礼仪在学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各科的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学校应组织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美术等相关专任教师进行专门研讨,突出教材中文明礼仪相关内容,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应知应会的文明礼仪。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孩子的一言一行体现着家长的习惯素养。促进家长文明礼仪的提高,可使文明礼仪教育事半功倍。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进行文明礼仪专题讲座,一方面教育家长,另一方面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初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最重要的自然是教师的文明礼仪,当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学生就能和教师感到亲近,马上回应;当教师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学生就不会乱丢垃圾;当教师集会时庄重的仪容仪表,学生也会恭恭敬敬。

二、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体悟习惯养成

文明礼仪习惯是在各种活动中养成的,从生活角度讲,学生在校的一天就是吃饭、课间休息、上课学习、排队等,学校应抓实生活的细节,让学生通过实践体悟文明礼仪,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做到知行合一。比如,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团委少先队倡议、学生签名、校园广播等活动,发动学生参与学校文明礼仪建设。同时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于文明礼仪的认识,认同文明礼仪的方式。还可以开展“文明用餐周“”文明休息周“”文明排队周“”文明礼仪月”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方面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文明用餐,即用餐时不讲话,细嚼慢咽,同时进行“光盘”行动;文明休息,即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搡,不跳上跳下,校园内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为提高文明休息氛围,学校可在广播中播放舒缓的音乐;文明排队,午餐到达专用教室,养成男生让女生,后来让先到的习惯,整齐有序的到达指定地点。通过注重一系列生活细节的文明礼仪,反复抓,抓反复,从而使文明礼仪教育真正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

三、加强文明礼仪评比,促进习惯成长

从普通初中层面来说,评比是督促教师、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评比的目的和评委的组成对每次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评比的目的应是促进所有学生达成要求。评委的组成以往多是学校领导组成,对活动进行评价、实践中效果一般,如果改成有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组成评委,效果一定令人惊喜。因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基准点是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可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逐班评比,力争所有班级达到“文明礼仪集体”要求;评委的组成采用以学生会成员在德育部门的指导下,学习评比标准、明确评比内容,对全校班级进行评比;评比的内容为吃饭文明、休息文明、排队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环境文明等,评比的过程为自我推荐、评委评比。通过一个阶段的评比,使所有学生基本达成学校文明礼仪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评比“文明礼仪先进个人”来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先进个人的评比有演讲和自我展示两块,经过评委评价和全校公示阶段,选出标兵。

四、总结

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普通初中德育部门,更应在文明礼仪教育上实践,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的讲文明、有礼仪的新一代中国人。

作者:孙利新 单位:无锡市八士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数学的思考方式来不断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将课堂所学活灵活现的应用在生活实际方面。因此,中学数学教育阶段,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善于在课堂讲课中联系到实际话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对于所学课堂知识点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另外,老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与观察力,从而才能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互动式教学、小组式研究探讨等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逐步构建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率。为了联系教学课堂中的生活实际案例,可以说丰富的教材是保证老师创设生活实际情境教学要素的有力基础。因此,收集素材是初中数学应用情境教学的关键工作。教师平时在备课期间与业余时间里需要留心一些情境素材,通过将这些素材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将其纳入到自身的教学数据库当中,进而才能逐渐积累素材,使备课内容更为丰富。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其他专业课程老师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态度等,进而根据班级整体学生素质选取一些合理的网络多媒体素材或者是数形结合的典型课题等,以通过最终的素材比较、筛选、整合等,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教学素材,将素材纳入到平时备课内容中,使得素材应用于构建的情境教学课堂氛围中,既服务于教学,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想象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固定解题思路,它强调的是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解析问题予以审视和思考,进而选取出最为合理、便捷的解题操作方法。当然,对于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以后,对于其今后处理与解决各类工作问题时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而言,应能有意识的对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训练活动,主要针对于某一教学知识点展开多层次的分析、思考,了解问题实质等等,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推理思考能力。换言之,教师应能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多向性问题作为优秀,提出具有价值性、互动性、利于思维发散与扩散的有效问题,以启迪学生予以多方位全面思考。其中,最为惯用的发散性方法主要以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典型题型分析为主。比如,一辆小轿车在2小时内总共行进了80km,如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行驶,该小轿车4小时会向前行进多少米?当这种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同其他学生们一起讨论具体的解题方法,是通过方程式法、归一法,亦或是按比例的算法将题目解答出来都是可以的。可以说,该问题解答出来并不难,老师所举例的目的是在于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解题思路出发,使其解题思维并非拘泥于同一种思路,利于学生的发散性与创新性思维意识养成。

三、鼓励学生能够求新求异,以不断巩固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性思维

求新求异才能有效杜绝一味墨守常规,使学生思维得到解放。创新性思维意识的养成,需要以学生的思想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路灵活性为前提。概括而言,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就是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摒弃一些非本质、非重要的次要元素,能够直指问题本质与源头,强调思维奔向解决问题目标的大跨度跃进,这就是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求新求异的直观体现。同样,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意识培养也非常予以重点关注与深刻重视。这一点,我们在教材中的题型中就能够看出来。比如,在关于圆与切点的问题研究中,有两条平行直线属于一圆Q的两条切线,另有一条直线也属于该圆的切线,并且和两条平行线相交,交点分别为S、T,证明∠SPN属于直角。当该题型出现后,常规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切线定理去证明。不过,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来解题,构建等腰三角、菱形等来解题证明等。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有关知识点的巩固复习,也使得学生解题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强化。

四、结语

教师是启蒙者、引路人,是解惑答疑的重要言传身教者。中学课堂数学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能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善于应用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手段、有效提问讲课思路等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解题时能够求新求异,强调发散性思维应用,促进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新知与巩固所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曹炜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数学课堂中健康教育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地位轻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热情往往进行压制。为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成为主导,把学生向前台推,引导他们敞开心扉畅谈心里话,尽情发挥。课堂应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下,学生发挥其所长,补充其所短,强壮其身体,充满其情志的积极、健康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才能不畏,才能做到淡然,这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勇气和信心。而在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受不起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不要说初中生,就是在大学里学生跳楼自杀等情况时而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其早期发展中挫折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长河中,有很多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只要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光明,让学生明白不能应为面前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育学生要拿出勇气和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应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与优势。

四、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是一个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一场所,积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作者:仲兰俊 单位:河北省清河县第五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数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必要的数学应用技能;能够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一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社会,能够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应用这一学科的意识;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数学的重要价值,从而增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的信心;在情感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这一学科的专业目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原理去分析世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地位轻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热情往往进行压制。为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成为主导,把学生向前台推,引导他们敞开心扉畅谈心里话,尽情发挥。课堂应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下,学生发挥其所长,补充其所短,强壮其身体,充满其情志的积极、健康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才能不畏,才能做到淡然,这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勇气和信心。而在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受不起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不要说初中生,就是在大学里学生跳楼自杀等情况时而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其早期发展中挫折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长河中,有很多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只要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光明,让学生明白不能应为面前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育学生要拿出勇气和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应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与优势。

四、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是一个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一场所,积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作者:仲兰俊 单位:河北省清河县第五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英语教学理念下素质教育论文

一、在设疑启智中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在设疑启智中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首要内容。英语课堂的教学包含多层步骤,只有按照一定的信息结构,层层递进,才可以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英语的学习技巧,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某些语言材料设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思考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到相应的答案,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讨论、辩论使问题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训练其独特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参与到互动讨论环节,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为了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应该多多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自身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需要加以注意。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过程

为了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思考问题,教师需要多多鼓励和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对于质疑的问题敢于“sayno”,提高自身求异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组织者的角色,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敢于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同学分享。教师对于大胆地提出问题以及勇于发表意见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理解语言内涵能力,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基础。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要只以成绩论高低,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挖掘,及时鼓励学生,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风趣的课堂语言,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课堂上可以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使学生掌握归纳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课堂教学得到高效的完成。例如,在语法结构的教学中,“therebe”和“have/has”的用法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对于汉语中均表示“有”的两个结构不能清晰地辨别理解。为了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含有“there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自行归纳总结,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发现“have/has”表示“拥有”的意思,而“therebe”则表示“在……有……”的含义。教师不断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现代课堂必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其直观性的特点,使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有趣的音频资料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创造力融入其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添加思维引导。

三、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也需要抓住时机提高。英语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灵活、自由地运用课堂知识进行英语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开展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布置英语活动室,设计学生喜爱的“EnglishCorner”。英语角内添加HouseholdCorner(生活功能区),ReadingCorner(阅览功能区)和Audio-videoCorner(视听功能区)三个区域供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个性的英语报纸、设计英文的个人主页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不断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运用能力,达到英语创造的目的。

四、结束语

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不仅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使英语教学得到不断的创新以及进一步取得实效。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统一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究、创新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思维开展新的模式、思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开拓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作者:梁振华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论文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延伸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走了一段弯路。运用各种教学规律,体育课上得精彩纷呈,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下降。追溯根源,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观察、记忆、想象等诸多能力显著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增强,但还不成熟,容易固执和偏激。由于身心的急剧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自主意识增强,并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这句教育名言与赏识教育遥相呼应。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满足中学生内心深处被认可的需求,从而增强自信,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课身体练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扬长补短,培养能力,增强体质。

二、利用赏识教育造就阳光心态,激发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青春发育期,初中学生性格开始内敛,体育课上部分女生扭捏、放不开,尤其是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更是不敢当众练习,缩手缩脚,对老师的督促,表现得不情愿;部分男生觉得学动作没意思,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体育教学的主线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个过程如果是师生之间的单项传递,体育教师以教材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自居,无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忽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那么即使运用游戏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尤其是批评指责、贬低体罚,更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和逆叛的心理。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热情呢?我认为改进学习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和观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体育已建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体育观,体育教师应该从竞技体育框框中走出来,体育课不是教师的表演秀,而是学生的舞台。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学生是主体参与者和表现者,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根据知识点,因人、因地、因时地安排适宜强度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身体活动,并分析这节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精心设计课的流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内容单一、有难度的内容,积极引导,师生共同讨论练习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行为赞赏鼓励和语言赞赏鼓励同样重要。语言赞赏鼓励在各类教学中运用得最广泛,体育课也不例外,学生较好地完成某个动作时,教师应该用“太好了、非常漂亮、进步真大”这类激励性语言。学生的练习信心不足时,教师应用“加油、坚持住、你能行”这类鼓舞性语言。体育教学在操场上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空间大,经常分组分项。这时,一个赞许的手势和眼神比语言表扬更具有张力。针对一些初中生内敛、害怕的心理,体育教师可辅助其完成动作,并顺势做出成功或加油的手势,对学生继续完成动作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应体现年龄特征

正确的赏罚能激励学生自立自强,培养上进精神,而不当的赏罚只能破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一旦受挫,就会失去信心,无所作为,空洞的说教只能使学生乏味、麻木。因此,赏识教育必须因学生的不同特点而有所改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一样的赞赏方式。

1.初一年级学生需要具体的赞赏

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青春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优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在体育课中好学、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体育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应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运用游戏和竞赛,为他们提供各种参与机会,并把赏识教育细节化,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小组之间相互找优点,形成自我肯定和相互欣赏的意识,老师针对具体情况,激励之余,引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培养适应能力。

2.制造赞赏初二年级学生的机会

初二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律性,但普遍较敏感,个别学生做动作放不开,完全是应付式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的赞赏对其同样有效,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不会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理想,特别像健美操这类教材在初二年级的开展尤为困难。女生难为情、怕动;男生协调性差,不愿做。对于这种情况,我教了学生一套趣味棍操,学生很快接受了。一根体操棒在手,大家很感兴趣,熟练之后,我加快练习节奏,并逐渐用音乐代替口令,效果不错。再把学生学习棍操动作和态度中的优点大加赞赏,分析趣味棍操和韵律操的异同点,提出韵律操的律动性,用棍操体会身体感觉。这样,一套别有情趣的持棍健美操就水到渠成。对于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教材,同样可以设计成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主动探索、发展。教师只需把关爱和欣赏及时传达给学生,为他们引路、护航。

3.诚恳地赞赏学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通常都已形成个性,在赞赏之前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先了解学生的个性与想法,他们的思想丰富而敏锐,是非观较强。过度的赞赏并不适合,教师不诚恳或带有命令式的口吻,他们不易被接受,甚至产生逆反现象。他们需要肯定的而有建设性的鼓励。在体育课上,一道赞赏的目光、一种认同的语气,都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而语言赞赏则以个别交流为主,次数不用多,只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初三学生自然就会由心而发地认可你。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承认差异,给予学生肯定的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变得更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作者:蒋明林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阶段体育教育论文

一、中学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意义

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教学趣味上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能够从自觉运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二是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带来学生从愉快、宽松、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并从师生关系协调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三是借助于不同体育选项课的实施,从初中阶段学生体育运动中挖掘专项特长生,如通过对体育运动优秀苗子的发现与引导,为国家体育运动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以提升体育竞技运动水平;四是从体育运动项目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从锻炼中增进乐趣,享受体育运动的激情,还能够从学生自我意识,尤其是克服困难,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上,引导学生构建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二、推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对策

推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快乐参与,增进健康,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体育技能及体能训练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并从教学构思及创新教学实践中来摸索适合学生特点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针对立定跳远教学,可以从运动挂图展示中,让学生从中领会动作要点,并在多次实践中来理解注意事项,强化示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从教学中积极融合,提高自身运动技能。

(1)注重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与模式组合

体育教学目标在实施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分解,并从学生的体育基础、身心特点、年龄层次上进行具体分析,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应该从兴趣的激发上来把握运动动机,让学生能够从体验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避免技能上的强化,以基本技巧来作为重点,以运动认知规律来及时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体育锻炼中,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生理机能的差异性,在训练与休息中贯穿好准备、负荷、调整、负荷、休息等步骤,让学生在不厌学中增进体育乐趣,转变体育意识。

(2)注重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各个阶段层次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尤其需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意义。如对初中男女生的差异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应该把握好不同对象的特点。对于女生,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心足,自身体质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所以在课程引入上,要注重教法的灵活性,注重从基本体育知识、基本体育能力上来培养学生的习惯;对于男生,根据其活泼好动而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体育运动认知引导上,应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上强化基础运动教学,对于有训练基础或体质较好的特长生,则需要从重点训练中全面发展。

(3)注重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选择

针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从技术、体能上加以逐渐递增,另一方面从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把握好训练类教学与情感类教学的互补,着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从愉悦身心及体验成功中来激发能动性和主动性。如对于足球教学中的停球技术,对于低年级初中生可以从减少力度、强化快乐体验中来训练脚内侧停球动作;对于高年级初中生可以从强度及复杂度上来强化运动技术的养成。

(4)注重体育师资自身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体育运动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应该从自身能力修养及专业实践上不断强化内练,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强化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特色,特别是对于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化使用,能够从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差异上扬长避短。如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多采用“成功情感体验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具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结合体育活动的自身示范,来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体育苗子,为开展针对性的特长生教学创造条件。

三、结语

初中阶段体育教育是完善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强化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构建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关键期。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从体育项目的全面性上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专项训练来强化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习惯。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也离不开体育教师与班级其他教师之间的协同配合。在强化学生的本体教育思想实践中,既要从健康第一中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更要从针对性体育运动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特长生教育,为中学体育教育改革作出更多新的探索与贡献。

作者:王永亮 单位: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体育师生现代教育论文

一、体育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互动主体的比例失衡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且不谈互动量的多少,但互动的主体依旧是教师和学生。但是由于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制作电子课件,关注演示效果上,而学生则是花大把时间接受新知识,观看屏幕演示,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少了。

2.由于教师处理不当,导致课堂互动的异常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独立意识较强,传统被动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他们更渴望成为学习活动的发展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空间上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经常违反纪律,打闹、游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若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师生心理和情绪上的冲突,造成不良的“互动”,影响教育工作。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多么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密不可分的关系。多年来,体育教师都习惯于用自己的设计思路来教学,教师怎么样示范,学生就怎么样模仿,教学活动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的大环境下,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打破教师的思维定式,不但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师生有效互动构建平台,实现师生互动。

二、教学探索和研究

1.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是集图像、声音、动画、色彩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它生动活泼,新颖多样。不仅能在体育教学中实现立体模拟,平面模拟,情境重现,呈现动态过程的优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克服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被动模仿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了教与学双方的交互作用。再加上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的原因,兴趣容易发生转移,而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

2.巧妙把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授课比例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的教学作用,但是由于体育科目教学本身在户外锻炼的特殊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需要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辅助体育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刻意追求,喧宾夺主,而是应该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和利用,避免出现用多媒体将知识“倾泻而出”,学生“囫囵吞枣”,课堂“零交流”的现象。

3.建立双向评价和管理机制,避免不良“互动”现象

首先,建立师生互评机制,促使师生共同发展。长期以来,以教师评价为主,忽略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合理设计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会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在网上创设了一个“我们都爱评”的互动交流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平等地参与进来,畅所欲言,可以实名,也可以匿名。发表并反思自己的学习体验、不足,通过自评,提升自己;大胆说出对老师的评价和要求,通过评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笔者还可以制作“我的成长”电子表格以及走势图,记录学生每节课的成长与不足,以一个月或者半个学期为周期,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其次,建立师生双向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体育教学大都处在户外,教学的管理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的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勇于挑战,还能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能力,促进良好课堂教学和学习风气的形成。

三、结语

总之,课堂师生互动就是为了增强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作者:庄文明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初级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当前社会初中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当前初中政治课教学现状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一轮新的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学政治课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并获得理想的成绩。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法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一些教师仍坚持“注入式”或“满堂灌”的教法。所以,形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政治课学习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来读读、背背、考试前临阵突击即可过关的错误认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政治课,对教师单元复习时划出的学习范围或归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也抱着应付的态度。

二、关注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选用相关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政治课和时政是密切相关的,若政治课堂脱离了时政,单纯的进行思想理论的教授就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用相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无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时,教师可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时政来引发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从而对本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与社会现实题材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在瞬间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现实,重视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政治学习的亲切感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为此,有效的手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将道德知识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如在《改革开放成果辉煌》这一节教学时,可实现设计改革前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衣食住行等项目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周围的亲戚好友,在他们具体的生活经历的前后变化的记录整理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的经验,促进其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要将政治课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向结合,教师就要增强二者的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乐观心态。社会现实的问题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和知识,教师要对其挖掘利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就有了更主动和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投以关注,将初中的政治课上好,要求学生从教材章节的主题着手,亲自访谈、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图文资料和事例等,在此基础上,使活动更加富有意义、更加充实。此外,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从内容到活动、从活动的过程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均需做到胸有成竹。

(二)确保形式灵活,切忌死板教条

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要有创意、灵活多变,切记墨守成规、在教室或学校内搞“闭门造车”。可选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也可组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的那个,重要的是能被学生喜闻乐见,调动其参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认识。

(三)倡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投以关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利用它来开展初中的政治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有理有据有度地对其进行适时总结,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了主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总结,严禁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特别是三分钟的热度更要严防。还可在活动展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收获、说感想、讲打算,将“明理导行”落到实处。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政治科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教材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通过导入新课、上课等环节和时政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自参加、主动实践来提高其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关心时政的习惯。

作者:赵艳春 李儒贤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初级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学生乐感视角下初中音乐教育论文

一、激发兴趣为乐感培养打下基础

兴趣指的是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直接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愿意学习音乐、认真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音乐产生了好奇与兴趣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知识与背景,在对音乐相关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感就会不断的得到满足,使他们的乐感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可以有长足的进步。相反,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厌烦感、排斥感,那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产生排斥,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法获取到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且还会在不断的挫折中使得他们的音乐素养、乐感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校园广播、电视音乐表演、音乐会、音乐比赛等等,而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影响最大的,教师优美的歌声、生动的作品分析以及丰富的音乐素养,都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多听、多看、多思考提升乐感

要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和多思考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需要多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指的是将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进行有规律的组织,并形成特定的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人对音乐进行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听觉,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听,在头脑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审美标准。这对初中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学习音乐时,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建立起内心的听觉。学生要大量的去聆听各种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从而产生出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培养内心听觉之初,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此时就应该让他们尽量的多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乐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与掌握,这样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提升学生的乐感。

(二)需要多看

对于音乐,不仅仅需要多听,还需要多去看,看那些专业人士的表演,可以建议或指导学生去多读多看音乐家的传记、访谈录,从这些东西去了解音乐大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例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父老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施特劳斯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VCD,大师们的现场演奏等。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到现场感受演奏的氛围及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三)多听、多看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思考

乐感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多听、多看,还需要多思考。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成为音乐学习的有心人,让音乐成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还应该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记录下来,时时思考。通过思考,让声音及音色在学生内心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从而直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思考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乐感。

三、视唱练耳训练巩固乐感

想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乐感,还需要重视音乐学习中的视唱练耳的培养,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来巩固乐感。

(一)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应该要从小就开始,但是很多地方都不具备条件。然而必须要明白尽早接触音乐对于乐感的巩固十分的重要。只有听觉能力逐步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巩固乐感。听觉的提高应该从音程着手,因为各种旋律、和弦都是由音程构成,掌握了音程就已经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基本优秀。

(二)视唱训练

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相辅相成,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但是初中生有的“五音不全”、有的是从来没有训练过,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难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节奏逐渐的过渡到视唱。相比而言,节奏更好掌握一些,但是也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初中学生。在学生学习视唱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节奏的把握,如果能够掌握好节奏,再过度到视唱,学生就能够更容易的学习。在视唱学习的过程中则应该从唱准单音过度到旋律。想要拥有良好的乐感,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与听都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在进行视唱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唱准音阶,然后再逐渐开展级进、跳进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对每个音的音准进行把握,同时还应该要将听唱兼顾训练,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音准的掌握。在进行教学时,遇到那些比较难的节奏,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节奏进行分解的训练,然后在进行过渡。这样可以有效的为学生降低难度,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容易并能很快贴切的表达出来。对于那些乐感不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引导他们通过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出音乐,那样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觉。要让学生掌握好视唱,就要让学生养成从视新谱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习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音准、节奏、发音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即使无法做到完美也要做到一丝不苟。当出现错误时就要立刻停止下来,从头再来,将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解决好,才能够提高视唱水平,从而进一步的巩固乐感。要让学生明白旋律中的音并不是孤立的,音与音之间是有着各种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视听练耳的学习虽然复杂,但是确是帮助学生巩固乐感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乐感,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视唱练耳。

四、结语

总之,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接触到多种音乐。但关键是如果学生缺乏乐感,那么接触到这些音乐也不会有多少感触,更不可能使他们受到音乐的熏陶。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后,就更应该培养他们的乐感。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或学者去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乐感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对初中音乐教学作出更趋完善的诠释。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语文学困生家庭教育论文

一、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

城市新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和素质不高,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特别是他们认识不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其实是各种知识联接的桥梁,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其他知识的必需技能。此外,语文还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语文学习如此重要,但有的家长依然既不出席家长会,又不主动向语文老师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在这些家长中,有的家长是因工作辛苦,早出晚归,造成精力不足,因此只能满足子女物质方面的需求,而无暇顾及子女的精神需求。而少部分的家长仍然坚持“教育无用论”,对语文的学习嗤之以鼻,认为学习语文就像外国人学说中国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对自己所教的60位来自城市新移民家庭的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走访、座谈。从以上两则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自由散漫,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文化程度偏高,对子女学习情况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相对比较优秀。

二、家长性格嗜好的影响

家长的性格嗜好也是影响子女学习的重要因素。性格沉稳、善于引导子女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家长,能在子女学习较顺利时给予警告,在子女处逆境时给予鼓励和信心,这样必能使子女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家长有良好的爱好也能给子女良好的影响。酷爱书籍的家长,其子女大都能养成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其作文水平和语文修养相对较高。反之则不然。走访中笔者发现,有的家长由于性格暴戾,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要打要骂由自己做主,久而久之,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心,怨恨之心便积郁在心里。有的家长对孩子“武力”虽然不多,但责骂声连续不断,这其实是对孩子精神和心理的一种折磨,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打不骂,看似是对孩子的说服教育,有时也称得上是“苦口婆心”,但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太多,做什么都不行,终日唠唠叨叨,同样会使得孩子生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不专心,成绩下降,进而放弃学习。另外,有些家长的不良嗜好对子女的影响甚大。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说:“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们心灵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在家访中笔者发现有这样一位母亲,她酷爱打牌,儿子“耳濡目染”,时间长了,母亲的牌友竟邀他“参战”。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苗头在家长的默许下便形成一种恶习导致他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更不用说多阅读文学作品了。后来,他甚至逃课打牌,学习成绩日趋下降。

三、家庭氛围的影响

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酝酿一种愉快和睦,对子女身心的健康发育成长相当重要。和睦、愉快、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子女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需要营造一个良好而又充满活力的家庭环境。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在语文学习成绩(亦包括其他学科成绩)优良的学生中,有90%以上学生的家庭气氛和谐,学习环境良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家庭氛围不好,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常见的情况有:父母不在家,子女无人管束;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父母认为学习的好坏不重要,不重视给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在这种不好的家庭气氛的影响下,孩子率真的天性会受到压制,健康的身心会受到摧残,学习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城市新移民中有些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也是造成学生学习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以溺爱为主。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孩子往往会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等缺点,他们在学校受到批评后,不是虚心接受,而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会破罐子破摔,学习成绩自然无法提高,语文学习又从何而谈。

作者:黄泓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科学课程中网络教育论文

一、网络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

网络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使教育资源共享和终身教育的原则得以实现。教师依据教材,在共享资源中寻找有利于帮助实现教学目的的资料,使用网络资源中的材料,对本节课的教学环境进行创设;同时,教师还要就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在教授《太阳系》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太阳系的内容;在上课时,可以先请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或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与同学们分享,随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将太阳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提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使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接着,老师以“你们想飞向宇宙吗?你们向往神秘的外太空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番吧”将本课内容引出。与此同时,将各种太阳系中的模拟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网络资源利用好,能够使模糊变得清晰,将枯燥变得生动,将复杂转为简单,同时将重难点明确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正确的评价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评价的实施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网络课堂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校或班级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交流平台中提出来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回答,或者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大家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与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有一个及时正确的了解,从而给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例如,在初二下册中关于《惯性》的一课,在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三四十个学生,只能采用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个别学生则不可能照顾的十分周到。在解释惯性定义,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的时候老师所采用的解释方法可能有的同学并不能及时接受,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通过有效地途径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接受状况,无法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在现今的网络教学时代只需要建立一个互动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的BBS论坛也可以是老师与同学建立的自己的网站,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在这个平台上积极交流沟通,将自己模糊的、不懂的、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大胆的说出来,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将课堂中讲授的内容上传到论坛或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享受享受资源库中资源,资源库对访问者及其访问内容进行记录,有老师统一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及到访资源库的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点拨指导学生使之得到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小组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再是仅仅面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诊断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优化、优化教学管理、评价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等。

三、网络教学的资源共享,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教学的手段,而且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同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枯燥的讲述获得一定范围的知识,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老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共享资源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得到更多的课外拓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初二上册《大气层》一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只是局限于大气层的重要性、大气温度、大气垂直分布特点及规律等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应对考试知识量是足够的,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比较强烈,希望教师多讲一些内容,而教师则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一欲望。这很可能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天分埋没,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在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放弃传统教学的填鸭方式,而采取自主探究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因此,网络教学的应用与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对渴望学习知识的学生来说庞大的网络共享资源是其能够在其中翱翔的知识海洋。同样,教师应组织建立BBS论坛或是建立本学科的专门网站,不仅将课堂知识上传到本论坛或网站,而且建立各种知识链接以拓宽本论坛网站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在建立学习网站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编为不同的小组,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或本组的预习成果。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四、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时反馈

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网络学习更加便利、有针对性,并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迅速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例如,在以《电流》为主题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点击进入“主题学习网站”会出现几个学习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的难度和容量,通过相互提学习网站上的超链接进入有关电流、欧姆定律等相关的网页,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在BBS论坛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实践的体会和困惑。接着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随堂测试题,完成随堂测试题后上传,教师通过网上即时批阅并反馈信息,使每位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初中教育论文:基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论文

1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参与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

创新思维的调动首先就要通过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么的创新思维,而提问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素。精心准备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精心准备的问题相当于为学生制作的一个磁力场,以教师为导体,联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一种诱发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对地理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对学习地理的动性,启动他们的创新思维。然而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部分,只有新鲜、奇怪、具有悬念和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记忆变得活跃从那进行更好的学习。例如:在第八年级的初中地理上册中教学的《土地资源》,当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征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提问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如:对于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人均相对较少的特点,请问该怎么做呢?那么在后备耕地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提升农业生产等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思考,迅速的回答出来。待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迅速做出肯定或者是否定或者是及时的进行补充。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变得顺畅,也加快了思维的灵活度。通过自己的大脑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得出与书本上相似的结构,当学生在获得了喜悦感和成功感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雪上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2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协调发展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2]。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唯有关注和注重学生的情感,方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方面,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实,学生在学习上以及实际生活中是渴望得到尊重、肯定、平等的,对于老师来说,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教师应该在教材中去挖掘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然后分别在情感和形象上进行加强润色,加强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情感,促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从而获得体验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北京古老的故宫、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这些对地方生动形象的描写,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那些地区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例如:在教学《长江》时,首先教师要结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的建设,并结合长江的水资源开发,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工程建设的资料,以开展主题为《长江知多少》的活动,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内心已燃起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便会在课后积极的找寻资料,或者是查看相关的硬碟、图书,精心的准备这次活动。实际上,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且在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里尽情的学习新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清楚了有关于长江的任何故事,也对长江的过去和未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展望。这样的学习过程,在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课堂和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

3结合地理学的特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充分利用地理图册

形象的地理图册能更加直观的反应出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这也是地理知识的第二种语言。准确的利用地图册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例如让学生学习“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时候,根据其地形的颜色变化,找出三种颜色的分解以及相应的高度,通过自己的分析、联想、概括,在其中寻找出地形的本质特征、属性以及内外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东低西高的地势以及了解分三级阶梯的特省,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3.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地球上的万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气候、位置、河流以及工农业、资源等,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总而言之,地理具有综合性。老师咋教学中,善于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相关的调整、梳理、提升,不断的解释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黄河与常见之间的比较,气旋与反气旋之间的比较,通过找寻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概念的理解,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4结语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和最高级的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发展。地理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堂中对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因此,转变观念、利用地图册是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的重点,而且还能优化我们的初中地理课堂。

初中教育论文: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养成教育论文

一、学会做人

对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实施养成教育,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人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养成教育的首要任务。这里所说的学会做人主要是指树立责任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以及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等。【案例】:我班的A同学,很多同学都反映他老喜欢撒谎,偷了寝室其他同学的东西还老不承认。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我先后几次找他谈话,和他说了偷东西的坏处和撒谎对其今后生活的不良影响。经过我的耐心教导,他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表示以后一定认真改正。在我的引导之下,他还对寝室其他同学做出了深刻的道歉,并把偷取的东西归还给了相关同学。到目前为止,这件事情已经过去有一年时间了,该名同学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同学们都夸他是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做人做事方面往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的教育管理之下,他们在做人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日益融洽。

二、学会学习

养成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其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练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中生一周有五天呆在学校当中,他们的学习基本脱离了家长的指导,完全依赖教师和自身来完成日常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更有必要加强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案例】:我班有一名B同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总喜欢在班里调皮捣蛋。有几次都把课堂教学秩序闹得一团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班里的同学和授课教师对其意见都很大。鉴于此种情况,我决定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改正自己的缺点。我首先做的就是找其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让他了解到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我每天课余时间都帮助其补课,帮助其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通过长期的努力,B同学的学习成绩得以有效提高,上课的时候也不再捣乱了。如今,他俨然已经成了师生眼中的好学生。看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欣慰。学会学习是新时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让初中生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得更好,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三、学会生活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中生在学校中还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生活。生活是他们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我班的很多初中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略显欠缺。例如,有的同学不会洗衣服,有的同学每天不刷牙不洗澡等。这些生活方面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案例】:我们班的C同学,他到学校之后每天都闷闷不乐,不会洗衣服,不知道叠被子,不会整理衣服鞋子等个人物品,还天天想家。与他类似的同学还有很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定期在班级内开展洗衣服比赛,开展寝室卫生大赛,开展个人卫生大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班级活动,同学们逐渐学会了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了改变同学们想家的现状,我经常到寝室和他们做思想交流工作,疏导同学们的不良情绪。到目前为止,我班同学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他们已经融入了学校的生活当中。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班主任也应该做同学们生活上的引路人,教会他们学会生活,这一点对于初中生在学校中快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养成教育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班主任长期坚持才能最终取得成效。我认为,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对初中生实施养成教育应该主要从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做人等三个方面进行。只要做好这三个方面,初中生一定会尽快适应寄宿制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作者:阮艳秋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龙州一中

初中教育论文: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育论文

1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里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1利用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定义、定理、定律以及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而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新颖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巧妙设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1]。”如果教师能够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想答而不能答,但又迫切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这样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3利用物理口诀,化枯燥为有趣

尽管物理知识有趣而且很实用,但是仍有一些比较枯燥而难以记住,但是在学习中又必须要记忆的内容。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地收集或者自编一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物理口诀。当学习完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帮助他们总结完善口诀,使学生更为轻松地记下相关的内容。例如: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为:“一倍焦距看虚实,内虚外实;两倍焦距看大小,外小内大。”

2.4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是为“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人类认识物理世界总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2]。体现物理学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教师在设置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创设探究活动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同时,在设计问题情境的同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另外,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2.5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标中介绍的很多事例,都是将探究的焦点引导到生活中的。例如“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样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3学习方法

3.1课前的预习,大胆的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3]。只有让同学们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初中物理课程中每一种物理现象及规律,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较为普遍。许多物理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的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我们在教学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如果你向浅水向深水里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觉?(4)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上宽下窄的形状?同学们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看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就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潜水艇是学生很好奇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学生都进入过不同深度的水,对水湿非常熟悉的,但是你提出这样的问题问他们,他们会觉得很好笑,但是又回答不上来,从而引起思考。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很尴尬,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探求的心理。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学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3.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有些物理规律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同学们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只有老师提问提得好,同学们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当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老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反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同学们的大脑,而且还加深同学们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我们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经过这样一道一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样化的,而且还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还是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同样还提升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物理学科是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我们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课堂中的时候,鼓励同学们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的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和新创新,以便促进他们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杯子中事先盛放大半杯子水,用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一手按住,另一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在弹珠的作用下,锯条垂直打硬纸板,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是很简单的,而且还很迎合初中学生的活动心理,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同学们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史很重要的[4]。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我们要更多的给予帮助,而且是要有耐心的教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规律的趣味性,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理解。

3.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景,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作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基础性和灵活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适度的进行点拔,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物质,进行思考、探索。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而且对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体会

4.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的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4.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不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史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4.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5]。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一定要精选习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法有多种,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多练多总结

学习物理能力的提升,并不只是靠的书本知识,或者是老师的传授。更重要的还是课后的练习,练习后的总结,总结后的经验和教训;避免下次在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再次犯错。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生化学教育论文

一、各地区的化学教学特点

1.实践教育。统计显示,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初中部分的化学课大部分是实践课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更喜欢做实验,对化学充满兴趣,而且他们还将实验课程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讨论和比较,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加大,对于课程的内容就更加地喜欢,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该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见证自己所想的和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慢慢地就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在教学方面还配合多媒体教学特点,结合动态画面让学生对化学本身的特点作出正确认知。

2.亲自动手。湖南长沙初中的教学大部分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让学生在不用老师的情况之下结合课本所给出方法理解课本内容,如果遇到不能够更好地注意安全的实验,老师们就亲自监督、警告、提示学生,培养学生动手的方法。某个老师曾举例:有一次学生们在做净水器实验的时候,有学生让老师看自己的成品是没有按照课本要求做出来,所以在某一个方面缺少了步骤,不过这名学又通过自己的想象替换了一些方法,而这种方法也能作出净水器,过滤掉杂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笔者总结的教学方法

1.先进理念武装。根据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展示出学生的化学理念的培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认清化学的本质特征,通过理念教学特点让学生亲自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最好的方法,这样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地了解化学,慢慢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对环境的认知,更好地保护环境,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且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思想理念去创新、改造环境。

2.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可回避。因此,要安排好学生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讲课过程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常用多媒体教程展现化学放映的动态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从综合方面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总结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而作为时代推动者的青少年,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青少年的最佳时期就是初中,化学不仅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知识领域,更能够培养青少年素质。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优化人教版化学教学,不管是对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欧春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

初中教育论文:寓低碳意识的初中化学教育论文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必然会涉及水资源、空气污染、清洁能源等问题,这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使命———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

1.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低碳意识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已经引起了气候的一系列变化,而现在出现的环境的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极端的灾害天气等无不与之相关。通过理论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不得不做的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的目的。

2.在化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渗透低碳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就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利用化学实验进行低碳意识的教育。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已不足以完成其中的教育任务了,因此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起来,达到目前教育赋予的责任,是现代教育的义务。目前“微型化学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手段即是一种成功的案例。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百分之一,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等目的,也能够有效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低碳从某个角度讲就是碳“零排放”,一方面要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得已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另一方面是将不得已排放的废物充分利用。我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可以从减少自然资源运用……通过教师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对低碳意识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

3.在化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强化低碳意识

通过化学课程设置的特别性,利用课内外设置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从课外的生活中收集有关低碳的素材或者案例进行低碳生活宣传,强化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例如,联合国亲善大使周迅的行动:“我在2008年里飞行里程约15万公里,折算成碳排放量约20吨,捐出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树苗238棵。”利用“明星”效应在学生心里打上低碳意识的烙印。让学生结合有关数据计算出自己或者自家的碳排放,从而使学生对低碳有形象的认识,同时引领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低碳生活。此外,结合化学课程设置的课内外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对当地河流与湖泊水质、资源利用、政府政策等进行考察调研。根据发现的问题开展环保与低碳宣传,以唤起民众的低碳行为意识。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一小时”就与低碳意识不无关系,即可让学生从此方面开展低碳宣传,让更多民众参与到低碳行为中来,为低碳生活出一份力。

总之,在当前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时候,转变生活方式、实行低碳生活、推行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最佳选择。化学由于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低碳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低碳意识。

作者:张飞单位:重庆市开县敦好初级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历史课堂感恩教育论文

一、把历史和情境教育相结合

历史课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是其他科目中不能比拟的,所以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方法,要懂得创新。最显著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中来,这就是所谓的情境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记住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老师讲完一堂课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想,哪些人或者哪些事对自己触动较大,如果你是这个事件的重要人物你会怎么做,可以让多个学生谈一谈,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前人的经验,精神,更能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想,把自己的情感和历史相融合,让学生懂得爱憎分明,懂得什么是良好的价值观的体现。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教会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加入情感教育,就让历史失去了色彩。对于知识,教师可以传授,但是对于感情,却是学生自己慢慢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光靠学生的自身是不够的,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就算把情景教育引用到历史课堂来也不是一定会起到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来活跃课堂气氛,能让人心有所触动的必定是情感,所以历史不应该只是知识教育,而更多的是精神教育。一个只有知识而没有精神的人是不健全的。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应该为以前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树立爱国情感,把历史发扬光大。

二、通过历史确定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要从历史出发引导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人生观,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解传递正能量的意义。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传承一些优良传统,如何继承我国的文化传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历史都具备真实性,所以更具有教育意义。像有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例如日本侵华战争,对于这样的灾难我们很痛心,我们要正视历史,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现在的和谐社会多做贡献,不让类似的惨痛教育再发生。通过历史课我们也可以结合当今现状让学生讨论一下,比如说钓鱼岛事件,学生可以结合教科书来分析一下我国与日本目前的现状,如何让祖国更加强大,树立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一个团结的民族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一些真实的实例教会我们要拥有正义的、顽强的精神,教师要把这些情感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更能触动学生的自豪感。也为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做好了铺垫。

三、总结

教师应该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如何更好的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性的意义。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历史书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不要再把只是以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带入课堂,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高分,更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把古人留下来的遗产发扬光大,同时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作者:张芳梅王宏波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美术创造性教育论文

【摘要】美术拓宽学生思维,为学生开阔新视野,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片面注重学生绘画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美术优秀素养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不再适用当今时代,在学生美术培养过程中因小失大,转变旧美术教学局面,更新学生美术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让学生深入美术课堂当中去体会美,提高自我审美水平。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美术;初中课堂

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又要注重学生对美术意义和内涵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认知,培养学生多维角度去看待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学习上发现独特的美,让学生在平凡事务当中体验艺术。美术课程启迪学生智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内涵气质,同时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其他课程学习,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

一、美术创造性教育意义

1.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审美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美术人才,不仅要将目光注重在学生绘画技能方面,更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打牢绘画基础同时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美术学科具有自身独特魅力,容易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古今优秀绘画作品熏陶下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内在气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明辨真假善恶,学生在优秀作品熏陶之下,深入理解作品优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鉴赏能力。2.促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美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的舞台展现自身能力,学生在这个广阔舞台上发挥主观能动力,形成自身完善人格,也有利于学生精准定位自身,帮助学生寻找到生活价值新方向。美术不仅注重学生绘画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美术优秀素养培养,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格局面,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上都具有深远影响,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后遇到问题上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进行解决。

二、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列举法。教师在挑选优秀学生作品展示过程当中,不能忽略了一些问题颇多弊端明显的作品,让学生在正面教材与反面教材激励之下寻找自身存在不足。情景创设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寻找自身以及同学之间的漏洞所在,有利于在班集体当中形成互利共赢良好学习氛围。集众人智慧发现优秀作品当中存在的瑕疵,有利于精英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质的飞跃。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列举一些绘画作品通病,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绘画误区,及时避免,例如绘画作品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构变形度不足、图案形状与排列对比存在差距等等,那句话有利于学生避免大众误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励法。教师要注重美术课堂气氛培养,积极与学生互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并且进行科学指引解决。在美术课程《桥梁设计》学习过程中,带动学生想象力展开联想,在学生想象定型之后进行制作桥梁,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制作过程指着学生存在的一些明显错误。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将学生作品与教材范本内容进行鲜明对比,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认识到自身不足,并且学习优秀成果,留给学生思维创造新空间,学生在借鉴基础上融入自身想象,有利于丰富创新设计空间。激励法教学模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学习道路上是一个良性循环。3.竞赛法。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竞争合作氛围培养,建立起一定的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例如在学生学习“基本形体切挖”课程时,要注重用生动语言将抽象性知识点转化为具体性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提高学生对几何与机械图学习效果与质量,竞争机制从专业教学心理出发,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催使学生获取一个新成绩。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抽取每一组的一个成员进行黑板演示,教师通过小组成员演示,泛泛知道小组水平,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黑板演示过程中集众人智慧寻找自身绘画方面的缺陷。4.创新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美术课程培养美术素养高的综合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光教师要全面,不能单一注视学生基本绘画技能层次,要注重升华学生能力和思想。围绕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式教学方式展开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提高自身抽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自身去认识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界存在的美以及人文社会存在的美。创新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界注入新活力,带领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泥潭,走向主动学习的阳光地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发现生活艺术当中内在规律。让课本成为学生走进美术世界的导师,又让学生引导教材去发现美术世界新大陆,培养出真正具有美术素养人才丰富美术世界,为世界美术做出新的贡献,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田剑锋 单位:靖江市滨江学校

初中教育论文:初中物理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缺乏科学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出现了种种环境问题,总是在困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方式是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成为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物理教学;环境问题;保护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成为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结合物理教学过程,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根据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教育.例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各种能源,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能源现状和未来能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下问题,目前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是环境造成的吗?节约能源重要吗?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它的好处是什么?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教师引导讨论,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人师表,做出表率.注意保护校园、班级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遇到地面上有废纸、废包装袋,随手拾起来,随时随地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同时,鼓励学生管理好身边的卫生,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

二、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注意常见的环境问题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产品已经无处不在,人们使用高科技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主要物理学污染?它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呢?1.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居民供暖,焚烧垃圾,各种热机的使用,都直接燃烧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这些废气通常是有毒和有害气体,造成废气污染对人类危害不可低估.在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物理理论去思考类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简易太阳能集热器;解释冰箱原理、空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时,应当指引出上述内容.2.一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物.例如化肥厂、造纸厂、制药厂、化工厂、垃圾处理厂,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有毒有害污水、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到野外、河流、湖泊中,造成水的污染.建议生活污水经净化后排放,合理使用低毒低害的化肥农药使用、无磷洗涤剂,有计划地开采地下水,定期注入大量净水补充水源.在进行物态変化教学内容时,适当向学生介绍水污染情况.3.陆域面积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固体废物将直接压缩人类生存空间.而且会繁殖出细菌、病毒、苍蝇、蟑螂、蚊子,虫子,还会散发出气味,严重威胁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所以不要乱扔垃圾,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加强监督和惩罚措施.可以使用可燃垃圾作为燃料建造电厂.不可燃垃圾(玻璃、陶瓷、砖和石头)制造建筑材料(人造砖、水泥等).用畜禽或人类粪便生产沼气.废旧电池回收进行特殊处理.在进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时,适当向学生介绍废弃物污染情况.4.噪声污染,会使人们心烦、耳鸣、头痛、恶心、心悸、失眠、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肝、胃功能障碍严重,严重时会使人们感到麻木、胸闷.噪声污染,比如海上军演、大型飞机起飞、搅拌机、工地施工、超低空飞行演练、菜市场各种噪声等各种声音.这些高分贝噪音,会使人神经高度紧张,听觉系统不同程度的破坏,还会诱发许多疾病,神经系统遭受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使人们工作效率下降.建议机场应选择在人口稀少地区,建筑工地夜间必须停止工作,有大型噪声的工厂应远离市区.城市主要道路和居民区之间建议隔离或种植草木和植物吸收噪音.5.人们使用的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可以产生电磁污染,大量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会影响睡眠,可以使人头晕无力,头痛,危及人类健康.超高压输电线路、广播塔、电站、电磁装置(比如变压器、电动机、微波炉等)有更强电磁辐射.强电磁辐射会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长期在强电磁辐射下,人体部分功能会下降,致使人体老化和衰退,诱发病变,如失眠心悸、三高现象,孕妇可能出现胎儿畸形.建议超高压输电线路从远离居民区架设,广播塔、大型变压器周围安装高度相关金属网,发电机、电动机、微波炉等设备周围安装金属罩.在进行电磁场、电磁波教学内容时,适当向学生介绍电磁污染情况.6.焊接作业、人造小太阳、玻璃幕墙光反射、娱乐场所的各种激光发射机、广告牌上的射紫外线灯等都会产生强光.强光可使人的眼睛出现伤害,使皮肤出现红斑,表皮坏死,水痘,皮肤深度组织色素沉积,以及其他可能诱发疾病.影响人们在睡眠、娱乐、工作.建议高建筑物玻璃幕墙装饰,应该使用暗幕广告牌,交通标识牌可以用荧光物质层和微型玻璃颗粒涂层表面装饰,以减少光反射现象.如果需要使用强光源,可以利用屏罩进行遮挡,减少光污染区域.接触强光源的人群,如电焊作业工人、医生、激光操作人员、驾驶员,需要佩戴防护镜进行专用保护设备.夜间,大功率光源地段最好减少工作时间.在进行光学教学内容时,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光污染情况.

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适当的活动

环境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知道社会公共环境品质的好坏是国家和民族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而环境质量好坏取决于环境和公民环保行为.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环境教育.举办保护环境的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使用废物进行小制作、对周围环境进行小调查等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自觉主动地关注自己周围环境问题,养成好的环保行为意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现有的环境问题,从小抓起,从我做起,倡导学生自觉爱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李文龙 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宏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