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25 03:27:11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阅读教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目标要求是:“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达到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智慧。

一、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设想

当前仍有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阅读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功能,忽视了情感培养和情操教育,忽视了对吸收文化智慧的指导,造成了阅读教学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饱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做到“精彩阅读,智慧人生”,把阅读和情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道德情操。

二、小学生阅读引导和情感体验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通过培养语感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

如《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本身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阅读,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学通过反复朗读,情感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体会并归纳到“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在教学中紧扣精彩句段,特别是把作者准备照时的情感变化和小姑娘莉贝卡出现时的情景内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语感自然而生。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达到了希望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审美情趣,变幻角色融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启发学生的心灵交流。

如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学中通过研读文本,让学生变身成哈尔威船长,并通过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和语气,对救援的整个过程,以语言文字为根,引领学生在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解读船长那临危不惧、沉着果断、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从而在阅读实践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三)融入“意境”,引领情感阅读

学生意境的培养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意境教学是依据教育学、认知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的原则,在认知过程中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指导,从而实现愉快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意境时,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体会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根据学生爱想象的特点,引入学生触发感情、启动思维、促进联想,从而进入文章图文并茂的意境,使感情在陶冶中升华。

如教学《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夜色幽静道路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到录音中所出现的情景,随之在让其朗读《夜行黄沙道中》并融入录音情景中:词中有“蝉鸣”,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黄沙道中。作者着力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出一种恬淡喜悦之情。

(四)以现代技术辅导阅读,渗透情感

现代技术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从而达到渗透情感,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目的。教材中含有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优美画面,以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审美因素让学生从字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舒畅的体验。

如表达思乡之情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小课件,包含有农舍、小桥、溪流、林木等,让学生感受到乡下风情---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使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五)引领赏析体悟,关注审美体验

小学生也有一定的赏析能力,通过赏析体悟获得审美体验,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特点的本质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要引领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内在美点,体验审美情趣。不仅要引领学生去欣赏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也不仅要让学生关注文章中描写的景物美、形象美等客观、表层的的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发掘课文中的内在美点,体验景物美或形象美等各种客观美的表现的深层性的审美情趣,去领悟作品巾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如阅读《景阳冈》就要从整体上体验武松的沉着、机智、勇猛、办事粗中有细、武艺高强的形象美和性格美。

二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审美判断,体验审美价值。审美判断是相对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对于小学生我们要求不要过高。要尊重孩子的价值判断,从孩子眼里看待世界。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较深入的探究。对课文的言外之意进行总体把握。达到高级美感。通过个人思考、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论赏析活动。使学生深入地体验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产生更清晰、更深刻的审美印象。

三是引导学生对原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开拓、补充,渗入自己的独特体验。经过创造想象力的发挥,对所感受的形象进行重新的加工处理,产生新形象,从而促进审美创造力的不断提升.如阅读《祖父的同子》最后几段。给学生提出一个发挥想象的问题:根据你的体会和感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我”的快乐和自由的心境吗?

三、结论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蕴涵着多种情感元素和道德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其深邃的价值理念,才能促使学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人生更加绚丽多姿。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图片导入。对于小学生来说图片比文字更加富有吸引力与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所配插图并收集相关的图片,以图片来导入,这样更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现桂林山水风光图,学生如临其境,为图片中优美的风景所吸引。这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来描写这优美而壮丽的山水风景呢?这样自然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文本的阅读上来。

2.音乐导入。音乐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在渲染氛围上具有重要作用。将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能够将那些语言所难以描绘的情感、意境等传达出来,这使得教学更加富有情感性与艺术性,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收集相关的音乐,通过欢快的节奏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刺激学生的听觉,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快乐阅读。

3.悬念导入。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产生源源不断学习动力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认知悬念,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阅读动机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活动。

二、确立地位,引导学生主体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互动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实践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以往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思想与思维代替学生的行为,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的参与者,学生根本没有阅读的机会,将阅读课上成了教师条理分析的讲解课,这样的阅读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所要构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展开主体阅读,在阅读中生成独特见解,实现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阅读的空间,也就是说要保证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探究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作者的互动。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不要只是浮于表面,而是要将文本与特定的场景、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不会只是就字面来理解,而是能够将文字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才能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与心灵互动。

三、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进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深度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带着特定的问题来展开主动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提问,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减少无效教学,让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提问的方法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帮助学生不断探寻,进而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选在学生思维关键处提问,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拨云见日,忌不分主次、满堂乱问。

2.提问要精心设计、富有创意。简单的“是不是”的提问并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必须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最好提富有创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3.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自主提问。阅读不仅要回答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是一个学生自主提问、自我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要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材,要敢于挑战,善于质疑,勇敢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阅读推向高潮,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成效,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习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学生的阅读是在和谐而融洽的氛围下展开的,而且更能力排困难,坚持到底,以达到预定的阅读目标。这样的阅读是主动、快乐而有效的,这正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阅读中也是如此,只有展开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部分个体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而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教师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阅读与思考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只阅读不思考就是白读,并不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这样才能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达到深层次的理解。

3.养成动笔的良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动笔的好习惯,在阅读中不管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或是优美的语句、精彩的段落,抑或是有不同见解与独特感受,都要善于动笔,用笔来进行标记,用笔来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感受。

4.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要急于问别人,而是要学会利用工具书,这样许多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来解决。

作者:刘文国单位:河北省滦平县滦平镇中心校瓜园小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1中小学英语阅读的有效策略

1.1略读策略语文阅读与中文阅读有一个相似点就是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而这个中心一般都是存在于文章中的某一个句子,而这个句子便可以将文章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概括。因此,在阅读文章之前,应该进行快速阅读,即略读,在快速阅读中找到文章的主题句,从主题句中了解和猜测文章的主要思路,通过快速阅读整篇文章,领略文章内容大意实质上是为精度做准备。

1.2寻读策略所谓的寻读实质上就是一种回读文章内容的方法,在略读文章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一般来说,英语阅读中一些相关姓名、日期和数字等是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在寻读过程中对其进行查找,与此同时,寻读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可以在寻读的过程中带着一个具体问题在文章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不仔细阅读和考虑文章整体结构布局的情况下,了解相关重要信息和找出问题的答案。

1.3猜测词义策略由于中小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量是十分有限的,在英语阅读中难免会遇到较多不会的词汇,很多学生在遇到不会的词汇时会很容易失去信心,不能够专心阅读文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和耐心。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词汇时,除了重视关键句的理解外,还要重视根据上下文对词义进行猜测,通过词义猜测对文章进行理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4预测策略预测实质上是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全过程策略,学生可以在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前,根据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猜测,在很多英语阅读中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主体或者索引,根据标题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和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握和猜测;其次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题句、体裁、结构以及文章中出现的相关逻辑、语法等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猜测,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对文章内容背景加以想象,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外国文化;最后学生可以在阅读完一段文章之后,根据文章内容和思路以及自己的想象和猜测,对文章加以续写,这样也是提升英语阅读的一种有效方法。

2中小学英语阅读策略培养途径

2.1通过合作阅读途径合作阅读是一种以学生集体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教学,通过合作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够通过相互之间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般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阅读训练时可以从以下3个环节着手:(1)合作阅读前的准备环节。在阅读之前,让学生了解阅读话题,预测可能读到的内容,为学生合作阅读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2)指引学生进行细节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加以理解,老师可以在学生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方法,例如,寻找关键词、猜测词义、拆分单词等。(3)开展合作性学习。当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全面理解之后,便可以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人员可以分担不同的额角色,例如,组长负责监督合作阅读的每个阶段的顺利进行;专家负责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供解决问题卡片;代言人负责宣读小组的合作阅读结果等。

2.2通过互惠阅读途径互惠阅读就是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在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和相互鼓励下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应该让学生了解阅读中应该掌握的四种技巧,分别是概括技巧、提问技巧、析疑技巧和预测技巧,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文章,由教师使用各种技巧对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学生可以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模仿老师解决问题的做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提问,首先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老师进行提问,老师应该采取一定的解题技巧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由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解题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必须在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则重在平时,这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使学生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杨武燕单位:凯里学院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感培养阅读教学论文

自20世纪初提出“语感”这个概念以来,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等一直大力提倡语感教学。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受,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对语言隐含意义的深刻理解,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近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如此论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不通过朗读、多读、熟读不能全面把握,而由汉字构成的文章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包含的音韵、节奏、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来认识、感受、体验文章。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语意”轻“语感”的倾向,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重“讲”轻“读”。因此,本人将以此问题为线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做一探讨。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此可见,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

一、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感受语感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产生不了共鸣,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课上要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备读是指导、训练学生读的前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精心备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示范读并指导学生读。教师备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备课时,尤其要注重备“范读”。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2.加强朗读示范。教师通过录音带表情示范性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的享受,产生朗读的冲动,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精彩范读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引起共鸣,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还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中可以组织自由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同桌互评读、指读、模仿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还能品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4.朗读技巧的训练。停顿、轻重、快慢、语气是朗读技巧的四大要点。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抽读学生时,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显而易见,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还为完全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理解了应重读“一株”,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更深了,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朗读技巧的训练,既是读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的需要,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的需要。

二、课文讲读中的朗读,感悟语感

1.朗读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型进行比较朗读。在比较中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如《狼和小羊》一课,将“我怎么可能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改成“我是不可能把您喝的水弄脏的。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虽然它们表达的感情意思一样,但通过朗读比较,学生便逐渐悟出它们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培养了语感。

2.鉴赏词句,抓重点词、重点句朗读。体味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如在《荷花》一课,我着重强调“冒”“有的有的”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出现荷花的动态美,而且也能体会荷花的那种千姿百态、洁白无暇、清丽脱俗的品质。

3.带着问题读。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读着、读着,学生体会了文字的内容,对桂林山水喜爱之情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增强了语感。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在反复读中,对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才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因此,必须从小学阶段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作者:颜平鲁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小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难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及阅读能力,强化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关系到其自身的长远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实施的引导与培养,从兴趣引导、教学方法创新等角度来进行巩固和改进。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重点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展开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利,但是从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重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阅读内容局限性较大。统一购置阅读读本在小学阅读活动中非常常见,长期在教师安排的定量阅读要求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然受挫,应试化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非常之大,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学生无法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自主学习意识无法得到培养。其次,自主阅读兴致不高。受年龄的限制,部分学生并未完全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状态,过多的学习压力及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再加上阅读材料的喜好差异,小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不强,更加无法做到细细品读。第三,阅读水平有限。小学生的识字量非常有限,在阅读较多生僻词汇的文章中会遇到较多的阻碍,阅读的积极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化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生更加倾向于图片、视频阅读,而非常规性阅读。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帮助学生建立自主阅读意识

自主阅读其强调的是阅读主体自发、主动的进行阅读活动,而并非被动式的参与阅读活动,在培养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意识引导远远优于被动式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会遇到较多的阻碍,对阅读活动产生不良心理,此时,教师应做好观察及准备,在课前明确的告知学生本节课程的优秀内容,通过氛围构建、大致的内容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章节大纲来对教材内容进行粗略的讲解,让学生明确每个板块的内容分布,灵活的开展阅读活动。同时,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信息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谁发现有趣的事?这个有趣的事具体是什么?发生在哪里……”通过问题的诱导学生可快速的抓住文章脉络,阅读的压力也可得到削减。

2.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

预习对于阅读教学而言非常有利,教师可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教师应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完成从整体阅读――精读的过程,在初次阅读时,学生要将生僻词语标注出来,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查阅字典,了解其意思及读音,全篇通读,将自己认为非常有意义的段落提炼出来。结合课后题目进行文章分析,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文章主旨把握。如在《会走路的树》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的阅读程度:树真的会走路吗?文中所说的会走路的“树”到底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续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鼓励其它学生去解答,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在阅读完成后给予学生一些时间去品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更生层次的挖掘文章内涵,学会多角度分析。教师可结合文章中的主人翁变化及动作来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想想,如果是换做自己会怎么做。这样学生可从一次又一次的提问――解答――提问――深思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4.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主体性

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阅读题材的情感和思维,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这样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思维反应不过来,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而自己扮演的好引导、答疑的角色。同样一篇文章、同样一个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讨论使生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同时,要使学生能够针对阅读题材提出自己问题、举一反三,老师要结合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略微复杂的问题情境,在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条件下,鼓励、帮助学生提出有建设性、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深入研究意识。

三、总结

学生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过于急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新时期,教师应从意识上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情感上、教学方法上、训练途径上进行创新,适时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与信息提取,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下爱上阅读。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摘 要:阅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开展阅读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自我阅读、自我理解以及自我感悟这几个中心来进行,不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并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可以说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阅读教学也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真正确保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依旧采取过去那种教学方式,导致阅读教学课堂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必须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开展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开展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通过阅读寻求学习的乐趣,重新认识语文这门课程,让学生有新的收获,从而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固有的印象。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助益。课外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了解到课堂之外的世界,很多课外阅读读物是新出版的,符合时展趋势,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趣味性很浓[1]。

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新课程改革始终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那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就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他们得以进步。这些转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树立学生的信心,新时期的综合素质人才不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要具备开阔的眼界,而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之前我们应当精心设计,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知阅读乐趣,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说通过音乐渲染,用特殊的方式来传递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更具有感染力,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快乐阅读。比如说学习《桂林山水》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背景之下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更加主动的进行阅读。又比如说设置悬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借助于悬疑问题的设计来引发学生的关注,从而让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去阅读,主动的探究问题。

(二)引领课堂动态生成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仅能够把学生的阅读限定在文字方面,如此便和学生相脱离,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每一篇阅读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是单纯的对文章实施条缕分析,而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阅读教学进行有个性的设计,让教学活动与学生更加贴近,让不同的文章能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此才可以让静止的文字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才不会盲目迷信教材和教师,可以真正的把阅读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形成更多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才能够引领课堂生成,让阅读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属于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换句话说,阅读是写作的根本,而写作是阅读的拓展,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教学活动不能够独立进行,必须要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抓住机会,比如说利用仿写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词汇、语句以及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利用缩写与续写等练习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以来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对阅读材料有全面的了解,另外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对课文进行讲解、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应当寻求最佳结合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力求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我们应当要求学生借助于阅读课文来获取基本信息,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与想象,让学生贴近课文、走进作者,实现和文章作者的直接对话。对于教师而言应当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确立学生的主体位置,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提问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利用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拓宽认知空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深度,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活动[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要依靠一线教师积极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理念,强化诵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小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尝试

摘 要: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知识来源于实践,阅读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语文课外阅读在扩宽视野,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现就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抓好课堂阅读教学的指导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我们作为教师,上课讲四十分钟,课下要付出很多功夫。要,还要备学生。你准备的越充分,你的课堂也就会越精彩。清晰而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板书,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这40分钟被我们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精彩的内容。苏联教育家斯卡特曾说过:“教师要用自己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多听,多问,向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模式是指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既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也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每节语文课上,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并以单元为整合,结合发放到学生手中的《我的美文赏评与阅读习作集》,既检查了学生对课堂所教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又拓展阅读,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充分安排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提倡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须知道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因为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尽快使孩子喜爱阅读,一旦孩子爱上阅读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地阅读,越读越多,越读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亲子阅读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能在阅读中边读边吸收,边分析边理解,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逐日聪明起来。

“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身为父母,要把心里的爱化之为行动、化之为语言,孩子将终身受用不尽,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孩子们尽早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书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另外,可以设计每日读书的小卡片,这对于小学中段(3―4年级)学生来讲,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看就会。学生利用“家庭阅读”20分钟的时间阅读材料并填写读书卡片,看多了,自然填得多,填表得多,填得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积累了。积累的小卡片每一个月装订成册,一方面是自己看书的脚印,虽然内容有限,也不深;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同时也成了自己的小小的读书笔记。

三、定期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检阅

1、三年级上期第二单元“名人故事”教学,延伸到鼓励学生多读名人故事,并开展“班级名人故事会”读书汇报活动,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2、由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入手,回忆总结国庆长假的旅游项目,执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自然奇观”公开课,并引领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审视世界,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3、组织“小作家评选活动”、“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并将其公诸于班级墙报上,以此激发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累能力。

4、绘制课外阅读积分情况一览表,并贴于班级墙壁上,分成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读表现几个栏目,激励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5、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会”,体验阅读带给我们的收获,并告诫学生:“阅读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6、结合学校读书节的开幕,组织学生阅读好书,交流收获,并用自己手中的笔,结合读书笔记,办好读书节手抄报。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摘 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农村学校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朗读水平相对较低,本文从正确朗读、熟练朗读、感情朗读方面阐述了对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朗读;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朗读目标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而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朗读水平相对较低。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加强朗读训练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预习,正确朗读。

朗读的最本质特征是靠声音表情达意。因此,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小学生识字量较少,但是“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要求学生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先让他们作好预习,借助字典将不认识的字作上拼音。很多老师都有感受,那就是如果学生不预习,我们的阅读教学任务就比预期的要难以完成。所以,预习非常关键。在预习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重复,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达到通顺流利的地步。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喜欢新颖的内容,反复的朗读一定也会让学生感到烦躁、无趣,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朗读预习的积极性。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每个孩子共同的愿望,我们可以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班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可以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刺激学生朗读的热情。

二、熟练朗读,促进理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内容。熟读是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音清晰。有些学生读字、读词非常熟练,但是遇到句子,特别是较长的语句,就不能连贯的读下去。所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很有必要。我先将停顿、语速、句调、重音等一般规律告诉学生,遇到长的语句,我就先划好断句,让学生练习,然后再放到语段中读。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慢慢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也就容易多了。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一篇文章要读出情感来,就必须要走进文本,探寻作者内心,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有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农村学校的小学生的见识、体验还较少,要较好地领悟包含在文字中的情感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带领着去读。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字,比如在教学西师版六年级下册《夏》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我就收集了许多夏季农村繁忙的图片和农民伯伯收割劳作的视频。农村孩子本来是见惯了收割的场景的,只是由于情感体验不够,无法较好的将文字和生活结合起来,现在通过图片和视频唤起了孩子的记忆,情感和作者产生的了共鸣。此时,再来读课文,孩子们情感更加投入了。除了借助多媒体唤起孩子情感,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转化为画面,比如读“天空”便会想到广阔无比,读“草原”会想到茫茫无际等。对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我们可以通过老师解说、教师范读、情景再现等措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到体验,文字就会变成鲜活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从而朗读出情感。比如在教学《小兵张嘎》,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嘎子失声叫道:“奶奶,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嘎子连忙改口高叫到“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短短的几十个字,反映出了嘎子的聪明机智,面对敌人的临危不惧。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自由朗读,再请几个学生表演读,在不同朗读的对比中,嘎子的形象鲜活起来,学生更能用心的去读好这简单的语句中所蕴涵的情感。

农村学校小学生天真活泼,极易被新奇的事物所感染,他们的内心有着丰富的情感等着我们去唤醒。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想,孩子的朗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应立足于学生自身特点,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断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会学生质疑,教会学生协作,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对学生自主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最佳途径”。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加强创新和探索,使阅读教学更高效,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那么,到底应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延伸部分,学生多以“个体”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的这一特点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转换小学生的阅读场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添新鲜感,为小学生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对此,教师应建立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将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点缀,使其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将课外阅读发展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细化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要求。课外阅读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巩固字词基础是首要任务,中段应丰富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而高段学生则主要应增加阅读量。通过细化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机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

2.注意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师是引领小学生走入阅读天地的领路人,对此,教师必须给学生以科学合理的指导,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这些读物应具备思想健康、趣味性强、有教育意义的特点,例如《文字的奥秘》、《巨眼丛书》、《三毛流浪记全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阅读应有所计划,正所谓:“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要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重视阅读实践

重视阅读实践是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读书。首先,教师要注重朗读环节,可以利用晨读、课间、班会等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根据阅读情况评选阅读“标兵”,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通过“神情”、“表情”、“感情”等方面读出个性,加强交流环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读书笔记展览、讲故事大赛、赛诗大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这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次,为了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必须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和“阅读区”,使学生处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让学生自主挑选喜欢的书籍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表达的正是这一道理。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情况纳入班级考核,对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及背诵要求并定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以此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家长对学生阅读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家长的普及和宣传,使家长充分了解阅读的好处,鼓励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双管齐下”,使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设计“家庭话剧”等作业,加强家庭互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三、培养合作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给学生更多、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索,教师要给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方式的机会,要求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并善于自己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正是在这一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应遵循这一理念,使自主探究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可以说,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合作机制是实现探究课堂合作、交流和实践的价值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任务教学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这是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简约高效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划分,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方式、阅读能力、性格特点、行为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异质划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由的探究阅读中以小组的方式发挥特长,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小组合作可以加强彼此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使阅读教学动态化,这是建立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加强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分享经验,取长补短,高效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节省时间以便积累更多素材,让小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逐渐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关键,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落实与实践。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和策略,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所用时间最多。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教师上课往往把备课当成背课,把上课当成演课,造成教师上课上得累,学生厌学怕学。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地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认识,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曾有一位中国学生家长问一名美国的小学教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美国教师的回答是:“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说需要的比他能够记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确实,在为学生指点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我国教师还有一定差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发展过程中,有独立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也不能满足于教师的讲析,而要自己尝试与各种材料沟通,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传统教学忽略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总怕学生“独立”后失败,总觉得教师不讲,学生是学不懂的,也不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特别的想法或超越教材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错将学习当成教师的要求,是教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阻碍了学习主动性。

从教学角度来讲,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注重学生的选择性,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就必然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指导预习,获取知识与思维训练相统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人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课前先阅读课文,可能对要学的课文有整体的感知: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谁?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倡用笔勾勾画画,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查字典,查学习手册或其他工具书,引导学生理解新字词,理解这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更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从而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上好“精读”课,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坐享其成的,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训练出来的。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往往是一笔糊涂账,只知道学了多少课文,不知道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现代阅读教学则强调学生“会学”放在中心位置。

我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着力上好一篇“精读”课文。因为它是本单元的示范课,像这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灵活运用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教师指导为主,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学习本章课文的目的、收获等。紧接着学习单元同类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供学生反复探索学得知识,通过新组合学习,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在此期间,以学生讨论为主,指导为辅,只要“画龙点睛”式指导。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再安排一节“课外自选阅读课”,学生自由选择一篇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学生自学交流为主,教师只是个别指导,同时应尊重其选择,不能对学生选择内容横加指责。

只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才能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3.创造氛围,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氛围的影响对人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到处可以看到,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营造的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我国传统正襟危坐的课程要求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在现代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不摆架子,调动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采用多种多样的上课形式。例如:改变桌椅的排列,成立学习小组等。

4.课外拓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远远大于课堂学习时间,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过程有一个再现、独立思考的过程,按时而又正确地完成类似复述、背诵、默写、造句这四类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自学知识得以巩固。

此外,阅读教学注重一个“读”字,课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读课文,做到正确、注意停顿、有语气、流利有情感。还可以提倡学生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内容读给家长听,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在班上给予表扬。这样,班内掀起读书的风气,既增长了知识,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谈小学生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教师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小哈姆雷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培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的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因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说得不好,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可能想错了、说错了,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而且,我都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由于这些做法,许多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就连原来总是不发言的同学也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朗读了。

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这句话启示我们,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也不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要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试想,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

三、创造性的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四、个性化的阅读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三自”原则的指导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

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黄山奇石;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黄山奇石图”……

五、评价的多元化

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地束缚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现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老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阅读评价。

课堂上,学生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学生非常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

如上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人或事或物,并说一说理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的意识,即时捕捉学生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使评价的目光面向个性化发展。及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与自评,使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参与、民主交流的过程,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教师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小哈姆雷特。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如何开展小学生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看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该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审视和研究,提出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是语文课程中最基本的板块也是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阅读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有效的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激发兴趣,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都知道:教学环节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学生是主体;教材起着链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能有效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的教学要么只注重与考试,流于形式,要么就是轻能力,重知识,无法落在实处。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导了许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革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手段,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讨论、质疑,积极的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等,全方位的去革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学生、教材、教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注重阅读教学模式的变化

阅读教学模式一定要做到灵活多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读、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并且注意培养阅读技巧,使学生在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话题讨论,即以一个涵盖全篇的中心话题贯穿全文,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再次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去学习。精彩片断的赏析应与整体把握紧密结合起来。赏析品味既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语言规律,准备迁移到写作中。赏析要放手,不能牵着学生往前奔,内容不要限制过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文水平不同,只要他们自己认为美的地方,能品出其中的美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赏析品味有两种,可以在精读中穿插,也可在整篇讨论之后,对整篇文章或文章精彩段落进行品味。

四、联系课外,加强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教学是基础,课外的拓展是补充、是提高,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教育成功的经验。小学生受年龄、身体、认知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课堂的教学往往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扩展,网络是课外阅读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课外阅读扩展,逐步的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阅读是成人之源、树人之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影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字应用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有利于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1.指导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并且通过学习课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更好地消化课内学习的知识。但是小学生一般爱玩的天性比较强烈,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尤其是很多孩子在放学后不喜欢读课外书,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影响,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热情。教师可以定期要求班内学生在某段时间内阅读相同的课外书,读完这本课外书要求所有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总结出来,然后由教师主导在班级内部举行读书交流会。首先,由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读书体会介绍给全体同学和老师;其次,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评价,说出自己对其他同学读书体会的看法;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或者读书交流会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班内同学结成若干小组,由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比试。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积极创造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都处于培养期,因此环境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差的学习环境则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致,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阅读气氛,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搭建“图书漂流角”,邀请学生将自己已经阅读过的课外书或者喜欢的课外书拿到教室和同学一起分享,将这些课外书都放到图书漂流角处,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翻阅到更多的书籍,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在图书漂流角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者也可以告知老师将图书带回家中阅读,但是阅读完之后必须归还以保障其他学生的阅读权利。教师还可以记录每个学生阅读图书的数目,定期表扬阅读图书最多的学生,这样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攀比的氛围”。

3.科学时间规划,提高阅读效率

虽然一直在提倡减轻孩子负担,但是目前小学生负担较重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小学生每天晚上写家庭作业就会写到十点,很少能够抽出时间阅读课外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学会利用课外时间,巧用时间。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一些课外书中的内容,为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中优美的句子或者每天为学生推荐一首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漂亮的小卡片,在小卡片上画一些简单的、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让学生将每天学到的优美的句子或者古诗抄写在小卡片上。比如学生在学完《静夜思》这首诗就可以将其抄写在卡片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闲散的时间拿出小卡片学习这些知识,尤其对于亲手制作的这些卡片学生往往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乐于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树立时间意识,学会珍惜时间。

4.指导学有所用,阅读转化为写作经验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有的学习内容最终都要转化为应用才能是有效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目的和目标是教会学生应用阅读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目标。写作是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会很多优美、恰当的词汇和句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应该如何安排文章内容和文章结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文章感情;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内在意义。阅读是写作的跳板,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有话可说”,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能学会更好地表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将自己的阅读体会转化为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伴随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升及新课改的实施,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启发、诱导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发散思维,以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求异;质疑;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阅读教学,什么是阅读教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是一种带有主观性、差异性的交流活动。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效果不理想,甚至根本解决不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另外的角度,从事情或问题的相反方面去思考解决的办法,这其实就是在进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例。如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田忌接连和齐威王比赛了三场都失败了,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场,在孙膑的劝说下才和齐威王再次进行了比赛,结果取得了胜利。还是同样的马,赛马的场地和人都没有换,结果却转败为胜,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随即点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终于明白了是因为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而孙膑的计策充分利用了求异思维。当学生了解了田忌两次赛马的全过程,对孙膑的足智多谋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时,我激励他们继续求异思维,针对孙膑的方案展开讨论:“既然他的变换出场顺序的方法能转败为胜,那我们能不能创新出其他的布阵方案,让田忌取胜呢?”在这一过程中,我给学生留足时间,让他们大胆去动手操作实验,积极去创新,比比谁想出的方案多。经过一番操作和对比尝试,学生发现除了田忌失败的方案和孙膑胜利的方案外还有三种方案:(1)上对下,中对中,下对上;(2)上对上,中对下,下对中;(3)上对中,中对上,下对下。但是这三种方案都是行不通的,经过实验他们再次认识到只有孙膑的方法才能使田忌以2:1取胜。这样设计教学,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也使学生更加佩服孙膑的方法巧妙,再次受到教育。

这堂课的动手操作实验给了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摆、比较、推敲、联系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举手提问,这表明他们有疑惑亟待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往往会带来新发现和创新性的见解。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提出疑问,然后激发学生阅读思考,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获得创新性的见解;一种是由学生提出疑惑,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记下疑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还解决不了,由小组组长提交给教师,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够有所创新的质疑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对比质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的文章加以对比,在比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比如,将陆游的《示儿》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对比,对比它们在主题上,在叙事、描写、抒情上有什么异同。(2)因果质疑,就是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分析,或由因析果,或由果探因,悟出新意。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受人民尊敬爱戴的原因是什么?(3)关联质疑,是指就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作思考,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中探究出新意。如《詹天佑》中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和他的身先士卒和创新智慧有没有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创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能力是小学生各科目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的一种能力,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因为课文很含蓄,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没有点明,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续写想象作文。结果学生续写的作文异彩纷呈,有的写凡卡的信他爷爷没有收到,因为地址不详细,凡卡继续在城里挨打、挨冻、挨饿,最后被打死了;有的写凡卡的信被退回来了,被老板发现了,老板狠狠地打了凡卡一顿,把他赶回了乡下;还有的写凡卡等不来爷爷接他回乡下,就偷跑了出来,成了流浪儿……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结尾留有“悬念”,如《穷人》《彩色的翅膀》《半截蜡烛》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散思维意在求得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非常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突破单向线性思维的保守和狭隘。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故事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良好教材。如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一课时,当学生沉浸在佩服船长的机智勇敢、当机立断的氛围中时,我向学生提问,除了船长用开枪的办法命令孩子跳水外,还有没有办法可以救孩子?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有的说在船板上放气垫让孩子跳到气垫上,有的说可以让水手用渔网接孩子,还有的说用船帆接孩子……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比,使学生明白其他方法也可以,但是船长的方法是最佳方案。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将这个重任放在心上,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藏语作文能力

摘要:小学藏语作文是目前以藏为主类中学藏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这源于藏语作文的写作有这许多现实的困难。怎样才能较好的帮助藏族小学生掌握藏语词汇\文法的运用,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方法呢?笔者认为从加强阅读教学着手,是提升小学生藏语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较好途径。

关键词:以藏为主类;阅读教学;藏语作文教学

以藏为主类小学学生在学习藏语文的过程中,最感头疼的就是藏语作文。这个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但更主要的是藏语文本身存在地问题。教师只有深刻的了解这些问题,才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克服困难,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

1.藏语作文写作中的主要困难。

1.1 藏语文本身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藏语作文写造成了影响。藏语文教学中可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人们的日常口语与书面语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现在人们日常运用的口语交流,在转化为书面语时找不到相同的词汇,或者说存在着书面语和日常口语在语法和词汇运用上不相同的现象。比如,在口语中会出现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语法上也存在大量的"洋泾浜"现象,可是在书面语中,这些词汇和语法却是错误的,学生如果按照口语书写藏语作文就会出现大量的词汇错误和语法错误。有些在书面语出现的传统词汇因为书面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原因为普通百姓所不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传统中只出现在僧侣阶层和贵族阶层的藏语文向大众化发展,传统藏语向现代藏语发展过程出现的必然现象。可是这对学生的作文书写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是藏语作文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2 藏语文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关系比较负杂,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藏语词汇在表达含义时要根据词汇本身的含义和不同语法中的含义区分正确意思,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法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这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地方。对学生来说,写作文的时候,如何正确的选择词汇和语法的关系,准确地把单词运用到适合的语法中,并组织出语句叙述事情,说明来龙去脉是个难点。

1.3 藏语写作属于综合应用语言的范畴,它是训练学生语言应用与综合能力的主要教育内容。它要求学生宏观把握语言的能力强,知识储备要丰富。小学生在这些方面是有弱点的,要让他们很好地运用藏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记叙事件,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小学生在写藏语作文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现象。面对藏语的特殊性和小学生写作的实际困难,笔者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丰富词汇积累,熟悉语法运用,拓展宏观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以阅读教学为突破点,提升小学生藏语写作能力。

2.1 阅读教学对藏语写作的帮助作用。小学生怕写藏语作文,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肚子里"货"不多,不知道应该怎样下笔,不能确定怎样遣词造句才对,知识贫乏,脑子里文学形象单薄,写起藏语作文来,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只有通过阅读,学生们才能掌握书面语的语感;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熟悉词汇在语法中的运用规律;只有通过阅读,学生积累词汇、拓展知识;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见贤思齐、有物可写。所以小学生要写好藏语作文,应该培养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会丰富语汇,还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章的书写能力。

2.2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我个人觉得,阅读教学要以课本为依托,拓展到课外读本,注重设计小学生容易接受的阅读方式。在引导培养小学学生对藏语文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层次,指导他们拓宽阅读空间。从课内的书本到课外的读物、由教室到图书馆、由书本到网络、由报纸杂志到名人名著;……寻找不同的文章题材、体裁风格的篇幅,选择适合他们的藏语读本,指导他们广泛进行藏语文章的阅读。

2.3 目前适合小学生的藏文读物,目前笔者找到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教学课本。引导学生阅读,小学藏语课本是比较好的阅读文本,里面选取的文章符合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便于教师指导阅读。既能利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力,又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自读打下基础。第二种:杂志刊物。适合校小学生阅读的藏文杂志刊物不多,目前笔者找到的有《岗尖少年报》、《青海法制报少年版》。里面有很多适合藏族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藏语文章,让学生从众多的小故事里悟出大道理;从各种奇妙独特的构思中分析藏语作文写作技巧;从无数华美丰富的语言中感悟藏语文采。第三种,民间故事、小说等。

2.4 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藏文写作能力。"读写不分家"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没有阅读过程的知识积累,藏文写作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阅读,

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视野就会开阔,素材就会积累得更多,藏族学生在写作藏语作文的时后才会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如果因此,只有随着藏语文学科体系进一步改革,位藏族学生多角度地开辟了藏语文章的读写天地,拓宽了藏族中学生的阅读空间和写作空间,藏语作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发展。藏语阅读与写作并进,让藏族中学生在读藏语类文章的过程中,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的同时,积累语言材料,熟悉藏语写作文体,明确谋篇布局,懂得切词造句,提高藏语写作水平,实现藏语读写整体推进。

3.培养藏族学生写作收集藏语文章的习惯。

要引导藏族初中学生养成写藏语日记的习惯。知道他们用藏语在日记上写写自己当天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事或人,上课的收获等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等等等用藏语写出来。能力差的同学可以每次写一两句话,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可以多写几句,甚至可以写段写篇,这是没有下限和上限的一项作业。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练手。

要指导藏族初中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袋,资料袋中可以搜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开始如藏语文试卷、喜欢的歌词、写完的藏语作文本等等,都放在里面。在他们养成习惯后,还可以让他们在课外搜集一些藏语资料,如喜爱的文章,摘抄的藏语名言警句,喜爱的报刊文章等等同样放在袋子里。当然资料带还可以分门别类地整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种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分别整理。

在藏语作文教学中,藏语文老师应依据教学大纲,根据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藏族学生阅读藏语文章,激发藏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藏族学生写作藏语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小学语文将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却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所以,怎样将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教师应着手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阅读;内涵;教学目标;有效方法

一、学生确定阅读目标,任务驱动

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不是完全的自主,不能什么书都看,也不能没有目的地阅读,教师需要确定学习目标,让小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步伐去阅读,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给学生设定阅读方向,制作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对这一目标的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要求,并且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领会文章主旨,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二、阅读形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自主阅读越来越被教师看重,所以,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不仅要寻找适合小学生的读物,还应该创造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环境。因此,阅读形式的转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将小学生的时间分配好,营造出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有时间自由阅读。

2.小学教师可以说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好领路人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耐心解答,在思想认识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并且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与对阅读内容中的重点内容而言,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3.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不以成绩为目的,而是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还可以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来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内涵,感受文学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用阅读的方式来领会文字背后的含义,让学生热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更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议低年段小学生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摘 要:当前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质量亟待改善,低年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以二者结合能各取所需为前提,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阅读中提升对字词音义的理解,再通过识字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以遵循教学规律和尊重学生认知特点为前提,达成科学优化的教学理念,以期指导实践、达成低年段小学生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低年段小学生;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众多教育者在对低年段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中,皆把识字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和优秀,这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开启阅读之门最关键的钥匙。至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二者当前现状和面临的抉择为起点,寻求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期望既能优化自己的识字教学,又能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达成低年段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双重提升。

一、低年段小学生识字现状及阅读现状

识字是低年段小学生习得文化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诸多识字方法教学,试图通过采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的目的。而这些教学手段更多的仅是保证了识字的速度和数量,并没有真正悉知字的内涵。

在阅读方面,低年段小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有待继续发展,细致辨别能力还有所欠缺,他们更喜欢依靠图画、拼音等其他辅助形式来阅读,来弱化他们眼中存在的生僻字。但现实中大量的阅读要求使这些年龄较小、思维理解能力较低的低年段小学生应接不暇。

各自强调自身教学特点,而忽视二者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和低年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鉴于此,探索二者有效结合的方法,对提高识字教学及阅读教学是百利而无害的。

二、低年段小学生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

1.在阅读中提升对字词音义的理解,缓解“汉字难认”的尴尬。一篇完整的文章是有生命有内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个整体的倾向和依赖,那在文章营造的具体语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某字或某词的理解也必然会更深刻。对文章大环境下呈现出来的汉字,关注它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因素,对于提高低年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2.通过识字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突破“汉语难学”的困境。汉字本身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承载了我们的民族睿智和特色,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学生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对不同属性的字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再有理有据地将它们分门别类,在具体阅读中突出这些字的本意和功效,这不仅会让小学生加强对这些字词本身的理解,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发展语言和思维最科学、最快捷的方法。在识字过程中锻炼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可以说是打开学生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三、低年段小学生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整合的几点意见

1.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上,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字典背诵者的教育,也不是迎合家长的教育,教师务必秉承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能将教育停留在固有的教学模式或落后的教育思想上。对于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而言,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是首要的,如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低年段小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这种恶性发展不但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戕害孩子的一生。

2.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而言,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能力是共同发展交互成长的,并不是某一阶段只强调识字,另一阶段又紧抓阅读。我们在进行字、词、句、段、篇的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心理,是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下去创设自主识字的条件,还是通过字的内涵外延去加深对阅读篇章的理解,是需要教师做出正确抉择的,选择便于学生学、利于学生兴趣的角度切入才能真正获取高效。

3.从教学效果的评价角度出发,单纯识字的数量并不能代表这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乐于阅读、乐于识字才是最优化的结果,切实让学生在识字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阅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树立识字和阅读的信心。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然轻松的情境,透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学会体会文字的魅力,让低年段小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在识字过程中爱上阅读,把阅读和识字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必然会创造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学习乐园。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之管窥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小学生只有能够体会文章的情感,才能够领略文章的美。我利用阅读教学,用美文灌之以情,用范读动之以情,学生朗读会之以情,培养学生情感的同时,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情感教育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这无疑是再告诉我们,情感是当代人所必不可少的存在。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我发现阅读教学是培养情感的一块沃土。

一、深挖教材,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小学生的情感

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熔铸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情境创设,激活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是具有丰富的情感的,只是不懂得表达,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可以激活他们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情景交融之中,学生驰骋想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情感的波澜也被掀起了,由此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风光的无限之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语言表达,进行语感培养,深刻体验情感

语文是对语言的教学,因而要培养语感。通过阅读能够从中体验蕴含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语言表达,进行语感培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1.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看到他的矫健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教师应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去读,因为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2.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有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样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这些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例如在学习《西门豹》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导语的设计、角色的演示,让学生从中体会西门豹杰出的管理才能,激发学生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情感;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文章的“味道”,让学生在对其“滋味”的品尝中领会语言的内在含义,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语感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学生的思维:“假如你是邺地的老百姓、魏王,你会对西门豹说些什么呢?”这样既使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而言之,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采取上述措施来培养学生情感的。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藏语作文能力

摘要:小学藏语作文是目前以藏为主类中学藏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这源于藏语作文的写作有这许多现实的困难。怎样才能较好的帮助藏族小学生掌握藏语词汇\文法的运用,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方法呢?笔者认为从加强阅读教学着手,是提升小学生藏语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较好途径。

关键词:以藏为主类;阅读教学;藏语作文教学

以藏为主类小学学生在学习藏语文的过程中,最感头疼的就是藏语作文。这个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但更主要的是藏语文本身存在地问题。教师只有深刻的了解这些问题,才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克服困难,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

1.藏语作文写作中的主要困难。

1.1 藏语文本身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藏语作文写造成了影响。藏语文教学中可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人们的日常口语与书面语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现在人们日常运用的口语交流,在转化为书面语时找不到相同的词汇,或者说存在着书面语和日常口语在语法和词汇运用上不相同的现象。比如,在口语中会出现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语法上也存在大量的"洋泾浜"现象,可是在书面语中,这些词汇和语法却是错误的,学生如果按照口语书写藏语作文就会出现大量的词汇错误和语法错误。有些在书面语出现的传统词汇因为书面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原因为普通百姓所不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传统中只出现在僧侣阶层和贵族阶层的藏语文向大众化发展,传统藏语向现代藏语发展过程出现的必然现象。可是这对学生的作文书写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是藏语作文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2 藏语文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关系比较负杂,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藏语词汇在表达含义时要根据词汇本身的含义和不同语法中的含义区分正确意思,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法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这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地方。对学生来说,写作文的时候,如何正确的选择词汇和语法的关系,准确地把单词运用到适合的语法中,并组织出语句叙述事情,说明来龙去脉是个难点。

1.3 藏语写作属于综合应用语言的范畴,它是训练学生语言应用与综合能力的主要教育内容。它要求学生宏观把握语言的能力强,知识储备要丰富。小学生在这些方面是有弱点的,要让他们很好地运用藏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记叙事件,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小学生在写藏语作文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现象。面对藏语的特殊性和小学生写作的实际困难,笔者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丰富词汇积累,熟悉语法运用,拓展宏观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以阅读教学为突破点,提升小学生藏语写作能力。

2.1 阅读教学对藏语写作的帮助作用。小学生怕写藏语作文,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肚子里"货"不多,不知道应该怎样下笔,不能确定怎样遣词造句才对,知识贫乏,脑子里文学形象单薄,写起藏语作文来,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只有通过阅读,学生们才能掌握书面语的语感;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熟悉词汇在语法中的运用规律;只有通过阅读,学生积累词汇、拓展知识;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见贤思齐、有物可写。所以小学生要写好藏语作文,应该培养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会丰富语汇,还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章的书写能力。

2.2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我个人觉得,阅读教学要以课本为依托,拓展到课外读本,注重设计小学生容易接受的阅读方式。在引导培养小学学生对藏语文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层次,指导他们拓宽阅读空间。从课内的书本到课外的读物、由教室到图书馆、由书本到网络、由报纸杂志到名人名著;……寻找不同的文章题材、体裁风格的篇幅,选择适合他们的藏语读本,指导他们广泛进行藏语文章的阅读。

2.3 目前适合小学生的藏文读物,目前笔者找到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教学课本。引导学生阅读,小学藏语课本是比较好的阅读文本,里面选取的文章符合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便于教师指导阅读。既能利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力,又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自读打下基础。第二种:杂志刊物。适合校小学生阅读的藏文杂志刊物不多,目前笔者找到的有《岗尖少年报》、《青海法制报少年版》。里面有很多适合藏族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藏语文章,让学生从众多的小故事里悟出大道理;从各种奇妙独特的构思中分析藏语作文写作技巧;从无数华美丰富的语言中感悟藏语文采。第三种,民间故事、小说等。

2.4 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藏文写作能力。"读写不分家"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没有阅读过程的知识积累,藏文写作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阅读,

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视野就会开阔,素材就会积累得更多,藏族学生在写作藏语作文的时后才会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如果因此,只有随着藏语文学科体系进一步改革,位藏族学生多角度地开辟了藏语文章的读写天地,拓宽了藏族中学生的阅读空间和写作空间,藏语作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发展。藏语阅读与写作并进,让藏族中学生在读藏语类文章的过程中,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的同时,积累语言材料,熟悉藏语写作文体,明确谋篇布局,懂得切词造句,提高藏语写作水平,实现藏语读写整体推进。

3.培养藏族学生写作收集藏语文章的习惯。

要引导藏族初中学生养成写藏语日记的习惯。知道他们用藏语在日记上写写自己当天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事或人,上课的收获等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等等等用藏语写出来。能力差的同学可以每次写一两句话,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可以多写几句,甚至可以写段写篇,这是没有下限和上限的一项作业。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练手。

要指导藏族初中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袋,资料袋中可以搜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开始如藏语文试卷、喜欢的歌词、写完的藏语作文本等等,都放在里面。在他们养成习惯后,还可以让他们在课外搜集一些藏语资料,如喜爱的文章,摘抄的藏语名言警句,喜爱的报刊文章等等同样放在袋子里。当然资料带还可以分门别类地整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种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分别整理。

在藏语作文教学中,藏语文老师应依据教学大纲,根据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藏族学生阅读藏语文章,激发藏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藏族学生写作藏语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