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论文大全 骨折修复论文 列表
期刊分类
期刊收录
出版地区
骨生长因子协同或诱导作用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第1637-1639页
关键词: 骨生长因子  促进骨折愈合  临床应用结果  胞外基质合成  软骨细胞  动物实验  成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折修复  人工骨  
2009年第5Z期 《临床医药实践》
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影响成骨细胞功能:分子机制与应用价值第2927-2932页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药物缓释  组织修复  透明质酸  成骨细胞  骨折修复  生长因子  支架  化学改性  组织工程  靶向载体  综述  
生骨再造散对家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第272-274页
关键词: 生骨再造散  实验研究  家兔  alpase  显著性差异  血清碱性磷酸酶  组织形态学观察  促进骨折愈合  仙灵骨葆  生物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性能  骨折愈合过程  对照组  实验组  治疗机制  灌胃给药  生理盐水  骨折修复  不同程度  愈合质量  
2005年第05期 《中国骨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第727-728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折修复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2005年第06期 《中华实验外科》
骨折修复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趋化因子12表达的调控及其意义第837-843页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趋化因子12  骨折修复  骨内膜细胞  
2017年第11期 《中国骨与关节》
钛钉在颅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第863-863页
关键词: 粉碎性颅骨骨折  骨折修复  钛钉  2003年5月  2004年  整复固定  
2005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中的作用第40-40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折修复  vegf  血管外膜  
2005年第06期 《社区医学》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骨折过程中的表达第233-235页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折  超声治疗  基因表达  骨折修复  愈合机制  
2004年第03期 《中国矫形外科》
骨不连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进展第58-62页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骨不连  生物力学因素  细胞增殖  生物化学因素  分化潜能  生物学因素  羟基磷灰石  反应物质  骨折修复  
2005年第07期 《继续医学教育》
个体化钛板在颌面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第71-72页
关键词: 个体化钛板  颌面骨折  骨折修复  
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第450-453页
关键词: 骨不连  骨折修复  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冲击波疗法  低强度脉冲超声  综述  
一氧化氮与骨折修复第56-59页
关键词: 骨折修复  一氧化氮  间充质细胞  分子事件  骨折愈合  局部血供  骨痂生长  信息整合  刺激物  步研究  
2006年第01期 《中华骨科》
美国研究人员确定骨折修复所需要的蛋白质第280-280页
关键词: 骨折修复  研究人员  蛋白质  骨形态发生蛋白  美国  骨形成  
2007年第04期 《辽宁医学》
美国研究人员确定骨折修复所需要的蛋白质第5-5页
关键词: 骨折修复  研究人员  蛋白质  骨形态发生蛋白  美国  nat  骨形成  
国际会议通知第92-92页
关键词: 国际会议  澳大利亚  骨折修复  髋关节  协会  
2006年第01期 《中华创伤骨科》
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因素第3292-3294页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定向迁移  内源性  bmscs  组织工程方法  骨折修复  cells  种子细胞  
2007年第20期 《实用医学》
创伤性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13-215页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骨折修复  愈合速度  促进骨折愈合  细胞外基质  生长因子  发生过程  胚胎骨  
2007年第02期 《中华急诊医学》
骨折修复中的血管新生第939-940页
关键词: 骨折修复  血管新生  病理生理改变  生物力学性质  再生过程  骨痂形成  急性缺氧  血肿机化  骨折愈合  相关事件  
2006年第12期 《中国矫形外科》
浅析成纤维细胞在骨折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第1004-1004页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骨折修复  成骨作用  修复过程  软骨形成  自体骨移植  愈合过程  细胞因子  体内分布  成骨功能  
2006年第07期 《现代医药卫生》
BMP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第970-973页
关键词: bmp  骨诱导作用  骨折修复  
2007年第10期 《重庆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