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整体护理论文

整体护理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18

整体护理论文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1

统计600例在毕节地区中心血站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男280例,女320例。年龄23至45岁。其中23~30岁360例,占60%;31岁~45岁占40%。发生献血反应者48例,献血反应率为8%;其中,低钙反应36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75%,轻度献血反应12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25%。

2护理

2.1采血前护理献血环境尽可能做到使无偿捐献者感到安全、舒适、方便。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并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认真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仔细核对体检表,根据其献血经历、体重、身高、血比积、血小板计数等决定能否捐献血小板及捐献量。对害怕捐献者要关心他们的感受,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并询问是否休息好,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品的情况。同时告之不能空腹献血,对女性献血者主要询问是否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嘱咐其要避开这些特殊时期。

做好采集前的一切物品准备工作,认真检查耗材,查看其有效期,有无渗漏;生理盐水、抗凝剂有无浑浊。进行耗材安装,做到准确到位。

2.2采集中护理再次核对献血体检表,根据献血者的体质及血小板计算、血比积、身高体重等情况,征得本人同意,决定采集一个或两个单位。在采集前常规给献血者服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做好静脉的选择,要选择粗大饱满有弹性的静脉进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按采血键采集。对第一次捐献血小板者,我们采血护士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介绍我们整个机采血小板的工作流程。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同时和他们谈论开心的话题,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使献血者的心理放松,轻松愉快完成捐献。在采集过程中,如遇机器报警,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向献血者解释清楚对身体无任何影响。解除他们的疑虑,消除他们紧张情绪。

2.3采血后护理血小板采集完成后,指导献血者用三手指并压针眼的准确位置,力度适宜,时间不少于十分钟,嘱其稍作休息,并注意观察捐献者的面色和情绪,询问是否口渴饥饿,若需要,及时送上牛奶、饼干等食品。待其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以避免性晕厥及献血迟缓反应的发生。

2.4献血反应的处理

2.4.1轻度反应处理在采集过程中,如出现轻微心慌、头晕症状时应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嘱咐献血者做深而慢的呼吸并全身放松,闭目休息10分钟后症状即可消失。如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立即终止采血,按回输键回输。平卧位,双腿屈曲,并按压人中、内关穴位,症状缓解后给予饮料。

2.4.2中、重度反应的处理若出现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反应,立即停止采血,给予回输,采取头低脚高位,双腿屈曲,协助医师进行急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舌咬伤,待其清醒恢复后才能在同事或家人的陪同下回家休息。并做好解释工作。

2.4.3低钙反应的处理低钙反应的原因是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每个循环回输血液中混入了8.33%—12.50%的ACD—B血液保存液,回输速度为80至90ml/min。由于回输速度快,进入体内的枸橼酸、枸橼酸钠来不及经肝脏解毒[1],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快速降低,当血钙降至正常值以下时就会发生低钙反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在采血前给捐献血小板者口服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在采集过程中再次口服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同时饮用牛奶250毫升。并随时观察口唇发麻症状,若出现口唇发麻症状,则适当降低回输速度,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低钙抽搐现象;但若出现严重的低钙反应,则应停止回输,保护好献血者,防止舌咬伤和肢体受伤;从另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毫升,切不要在采集血小板的管路中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以免管路中出现凝血块,给献血者身体造成危害。经过上述处理,献血者很快就恢复正常,视其情况,并征求其意见是否继续或者终止献血。

3献血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3.1告知献血者献血后,当天避免做剧烈活动,穿刺部位针眼24小时内避免被水浸湿,保护好针眼处,避免感染。若针眼处有血肿发生,则在24小时内采取冷敷,24小时后采取热敷,手臂不要负重等措施即可。

3.2告诉献血者捐献当天适当休息,多饮水,不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有利于血容量恢复。

3.3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并带动身边的人,为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3.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2

[摘要]探讨整体护理及整体护理内涵,整体护理组成,临床应用依据,在临床应用时人为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整体护理在临床应用时需各部门协调完成。

[关键词]整体护理;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护理人员正不断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努力为患者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1整体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内涵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与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整体护理的内涵:强调入的整体性,将护理对象视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的人,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强调护理的整体性,要求为护理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强调护理专业的整体性,要求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实施主动的计划性护理,体现护患合作过程。

2整体护理的组成

整体护理包括五大体系:一般及专科护理常规;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及抢救流程;住院须知及健康教育。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整体护理是依靠全面控制护理质量来实施的。

3整体护理临床应用依据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最佳护理。整体护理强调的以现代护理观,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特色,以基础护理为突破口,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既是决策者、实施者、护理者、教育者、组织者,又是联络者,护士应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病人对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要求在临床实施整体护理时,医院无论是门诊各护理治疗科室,还是整体护理工作最集中的住院病区,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病人喜忧的共感者、病人的代言人、医患间的沟通者。

4整体护理临床应用

例1,我科曾收治一胃癌患者,入院时神智清醒,精神好,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经过3d的术前准备,决定与第4天进行胃癌切除术。可是在手术前0.5h,患者突然面色潮红、站立不稳,血压升至195/110mmHg,采取降压等处理后,经过询问才知道患者害怕手术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经过家属安慰,医护人员的开导、讲解才稳定下来,于第2天顺利进入手术室,并且手术成功。

例2,我科一位50岁的患者,由于对环境及出入身边的护理人员陌生,出现了失眠、意识模糊等现象,经过整体护理对环境、医护人员逐渐熟悉,患者终于意识清楚。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认识到对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护理,而是以患者及其健康为中心,运用医学及护理专业知识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层面提供整体护理。

护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面临着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作为护理专业实践的主体,作为维护、促进公众健康的重要力量,护理队伍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随着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人们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也使得护理人员在素质、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等方面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一系列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向医师提供可靠情况,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例如高血压当突然发生恶心、呕吐、眩晕、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为病人测血压,若血压显著增高,即为高血压危象的先兆,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做好处理,这样就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护士的临床经验是保证护理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大量临床实践不断积累、总结、不断学习,才能为整体护理提供系统、和谐的实施环境。护士和病人的接触十分密切,面对病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护士普遍有知识不够用之感,病人提出的问题有时能回答;有时模棱两可;有时的确一无所知。因此护士必须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关系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也给病人以信赖感。新技术的熟练使用是现代医学的特点,反映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血管和呼吸道疾病以及危重病人的监护设施已日益广泛应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独立操作技能。总之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护理人员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促进护理学科向前发展。

5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整体关注疾病,对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人文关怀包括树立关爱生命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注重护患的的沟通交流,推行聆听服务、以听为主、让患者充分表达其意愿和感受,制作出院爱心联系卡,设立温情提示园,对终末期病人开展临终关怀,开展使用护理手术。

6整体护理在临床应用需要各部门协调完成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注重协调医护及相应部门的工作,从而使整体护理得以顺利的发展。科主任与护士长密切配合,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在各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明确责任,医护共同管理好病人。医护共同查房,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模式、新的护理内容。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健康教育是医护的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共同的责任。健康教育是医护的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由医护共同完成,健康生活有缺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要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出院指导等,医技要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护理病历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且直接反映护理质量,具有和医疗病历同等重要的作用。

整体护理是一种观念,观念的延伸就是整体医疗。尽管护理人员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培训,整体护理理念也不是朝夕就能领悟的,无论是医院的领导、医生还是护理管理者、护士,都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工作的信念和价值观。以病人为中心,用系统的、整体的方法来进行护理临床实践管理、教育改革,这才是整体护理的真谛。整体护理不仅是护理学科的转变,也是医院及至整个医疗机构应向社会做出的承诺。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骨科;手术;整体护理

骨科疾病损伤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骨科手术成功不仅仅是手术成功,还要包括术后运动组织系统、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所以术后护理对于患者今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否自理以及能否进行日常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股骨干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而且骨科患者术后痊愈需要较长时间。整体护理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形成手术、护理与康复一体化的系统治疗方案[1]。通过对武汉市中医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手术室行96例骨科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研究患者护理效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手术室行骨科大手术患者96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14~69岁,平均46.3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6例,中学25例,小学20例,文盲5例。患者均神志清醒、无精神障碍,能正确描述心理及生理感受。股骨干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5例,肱骨干骨折15例,肱骨髁上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10例,踝关节骨折5例。伤情评定:ISS≤15分者44例,ISS≥16分者52例,平均ISS42分。其中伴颅脑损伤12例,伴胸部损伤5例,伴腹部损伤8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访问开展术前访问开展健康教育,使即将行手术患者了解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掌握患者家庭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实施方案。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患者行手术前一天进行探访,阅读病历并接触患者,向患者解释有关手术和手术后问题,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术中、术后治疗、护理中的相关问题,详细介绍麻醉后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具有科学评判的态度,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2]。交谈中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和面部表情,真正掌握患者的心态,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只有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术中配合默契。

1.2.2术中舒适护理实施通过术前访问巡回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较好的护患关系,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用亲切话语与患者交谈,同时附带适当的肢体语言,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调节室温并询问患者感觉是否舒适。根据患者实施手术类型,帮助患者调整适当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患者的生理不适,或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在进行做各项操作时,提前给予患者说明,操作轻柔,让患者了解操作目的减轻焦虑。若发现患者口唇发干,可用棉签湿润口唇,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术中麻醉后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注意遮盖患者,并予以保暖,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术中要求护士技术娴熟,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配合手术准确到位,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术毕,若是清醒患者,告知手术成功,使患者明确病情,然后将其送回病房,安置后同病房护士交接,并告诉家属注意、保温、输液等。1.2.3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外骨科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术中止血带的应用、过度旋转和牵拉以及骨水泥聚合产热的损伤,都使邻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于24~48h拔除,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保持有效引流。引流过少而患者主诉疼痛时,考虑引流不畅,须及时查找原因。引流液过多时,应及时更换负压引流袋以保证引流效果。引流管长度应适宜并妥善固定,负压引流袋应低于伤口位置。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术后抬高患肢,定时更换,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淤滞,因此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10次/h,术后24h开始,局部按摩,30min/次,2次/d。建议患者多做深呼吸或咳嗽动作,每小时深呼吸5次或醒来时深呼吸10次。

1.2.4术后疼痛干预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护理过程中要运用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等评价疼痛程度,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纳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加强疼痛知识的学习,掌握镇痛药物的基本药理常用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理方面的知识,正确使用镇痛泵等止痛辅助工具,以便在疼痛治疗中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受心理影响很大,所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疼痛阈值,可增强患者耐受力。巡视患者时耐心听患者主诉,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有的放矢地给患者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重视环境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而减轻疼痛。有效运用分散或转移注意力给予心理放松疗法。

2结果

术后1~2d后,回访患者,查阅病历,直接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态,了解患者后镇痛情况,局部刺激,术后不适等护理问题,并帮助解决给予术后康复指导,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填写问卷调查表。

术后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填写满意问卷调查表。满意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患者对手术认知程度、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与服务态度等等综合评定。满意度达87.9%。患者主诉疼痛在行对应疼痛处理方法和心理放松疗法后,情况盖上明显。对于患者主诉出现下肢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采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1次/d,持续7d,注射部位在腹壁外侧,左右交替。按医嘱给予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测定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12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腿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情况转缓8例。2例浅静脉充盈,2例出现Homan征阳性。

3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由传统的按医嘱单纯疾病护理程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4]。现代临床护理体现为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骨科大手术患者行整体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整体护理可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研究过程中发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专业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尤其是疼痛知识的学习[5],通过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效果,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2]石艳,王清波,王燕.护理与护理法问题的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78.

[3]李晓霞,吕宏燕,周晓华,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6,12(6):67-68。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普外科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为依据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及实验组(n=41),常规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1.5±11.2)岁,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5±14.5)岁,该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实施性别及其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抗感染、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改善情况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容易出现焦躁、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安慰,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各种注意事项、疾病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

(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充分准备好手术要用的物品,手术时要密切配合医生,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术中运用到的各种器械进行熟练的操作,并做好手术器械的配合工作;术后要认真清点相关手术设备,以确保其无遗漏现象的出现。

(4)术后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密切的观察,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对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给予鼓励,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以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

1.3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严重。

1.4主要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其统计学的研究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对照

经护理以后,常规组护理的有效率为97.56%,实验组护理的有效率为82.93%,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9%,常规组为25.47%,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分析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的满意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率82.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护理教学 整体护理 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广泛,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照顾病人,护士的护理观念和工作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专业化,整体护理是现代临床护理的趋势,是基于现代医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的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整体护理更加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护理,有科学的护理程序和实践指导理论。整体护理模式教学能够为建设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提供护理人才,是推动我国医疗护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整体护理教学尚且没有系统的教学理论支撑,没有适应整体护理教学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护理教学的教学实践研讨任务艰巨。[1]

一、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临床护理注重病人在生物学上的某一疾病的护理,整体护理不仅注重疾病护理,更注重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根据病人在医疗中的心理状况、精神需求、文化需要等提供个性化的整体性护理服务,这就对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国护生的培养多以专科卫校见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只能为医院提供少量的护士,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整体护理教学目标。针对中专生通过整理护理基础理论的教学,引导护生参与跟班实习,达到与病人良好沟通并对立完成护理病例记录的目的,在后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掌握整体护理程序,能够独立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针对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护生,要夯实整体临床护理的理论教学,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导师引导,完成病人从住院到后期复查的整体护理,在毕业后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护理程序独立提供整体护理服务。[2]

二、培养整体护理意识和观念

整体护理摆脱了“功能制护理”的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整体护理教学注重护生在培养护理哲学和服务精神,而不是简单的完成主治医生的医嘱,做医生的助手。然而我国医学院校和专科卫校的护理教学长期停留在辅助医疗的护理技能教育上,护理专业的老师多由医学院校的医疗系毕业生或医院的主治大夫担任,老师缺乏整体临床护理的教育理念,束缚在传统的病理、病因、诊断等临床表现的护理教学上,不能脱离传统的护理体制,不能培养护生掌握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忽视了整体护理对病人心理护理、精神需求、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教学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能适应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卫校的护理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要改革和转变,注重培养护生在校期间就获得现代整体护理的观念,教师通过护理哲学护生的现代护理观,让学生模拟护士与病人的交谈,进行护理思维的充分锻炼,为毕业后进入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基础和自信。

三、整体护理教学的准备与实践

1.师资的有效配置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供不同资历水平的教师资源配置。教师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三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历,并且要具有整体护理的教学理念。学校要对教师的整体护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统一的专门培训和严格考评,确保教师的整体护理教学理念一致,掌握整体护理教学程序。学校要开展教师进修和聘请外教讲座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护理教师要在定期开展整体护理教学的研讨会,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护理的实践,教师手把手带领护生完成整体护理实践教学。学校定期邀请整体护理的高年资护师和护理学博士走进校园,看展学术交流、专题讲座、师生护理指导,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实践课程。

2.学生的整体护理理论培训

教师要在传统临床护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教学上要加大教学力度,比如在“护理学基础”中增加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护理哲学,增加护理教学中沟通与交流技巧的课时,掌握护理病历的规范书写和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此外,还要真正领会整体护理的内涵和核心理念,在上岗前进行整体护理的统一培训,加强护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联系,提高护生整体护理理论水平。[3]

3.实习医院科室的准备

卫校护生要在理论课程完成后下科进行病房整体护理的临床实战。学校要配合教学目标在医院护理部组建护生实习的“支撑系统”,即配套护生实习的医院服务队,包括实习代教计划、实习教学目标、学生科室安排、教学查房、专科理论授课内容安排、护生实习考核标准等,学生在“支持系统”实习时间不应少于三周,学生要在病房中锻炼整体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护理的责任感,提高与病人的情感交流能力,在实习结束后能够掌握独立工作的能力。

4.整体护理的教学程序及实践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教学的核心,在护理教学中占据找那个要位置。护理程序是根据真实的临床实践案例,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完整性、决策性和反馈功能的护理工作方法,使护士由从属于医生向独立提供护完整的护理服务转变,程序包括:①健康评估;②护理诊断;③护理计划;④实施;⑤护理评价。在护理诊断中,护士通过病人的个人身体状况、病历、心理状况、精神需求等制定个性化的整体服务方案,护士根据护理方案进行独立护理,切忌只对病人疾病进行护理诊断而忽视病患的医疗感受。在实施整体护理方案之后进行护理评价,总结护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和措施的改善。在护理程序的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实际临床或模拟病房进行讲授,而不是简单的介绍程序的理论,比如在健康评估中,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病人的体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拟病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整体护理的实战训练,提高临床护理的观察、沟通、动手检查和综合分析能力。

整体护理教学在我国护理教学属于新兴科目,教学工作者要加强与国内医学高校联系,不断进行教学课程的研讨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提高我国整体护理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兰.刘雪琴.周佳,等.整体护理教学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06).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整体护理;问题;对策

整体护理从试点、试验到全面开展在我省至今已十余年,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震撼着千万护理人员。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护理改革活动,“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动。然而,由于对整体护理的理解不全面、参与者认识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基层医院开展中碰到了种种问题。十年实践证明,若对影响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消极因素没有清醒的认识,将会导致基层医院整体护理的变异乃至失败。本文主要探讨在县级综合性医院实施整体护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试图针对各种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基层医院同仁有所帮助。

1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参与者认识粗浅,视整体护理“历史的大转移”为一般性的护理方式的改进。

1.1.1管理者的认识不足基层管理层认识模糊粗浅,实际上形成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拦路虎”。开展至今,众多的基层医院院长层,没听过一节有关整体护理课的负责者为数不少,笔者调查了我市区六县县级医院院长层共12人,其中3人(占25%)表示听过,3人(占25%)不知道是怎么回事,6人(占50%)表示没听过,但知道一点。调查显示:75%的院长对其内涵不清楚,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力度弱,事实上已成为护理模式转变的“拦路虎”。

1.1.2护理人员的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护士思想认识严重不足,业务素质偏低。对于基层医院高年资护士,一是固有的护理方式已成为习惯而深入脑海,难以改变更新,二是不能自觉实施从责任制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模式的自我过渡,三是医院重医疗、轻护理,没有经过系统相关理论学习、培训,没有机会外出进修、学习,难以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对于低年资护士,虽在校学习了相关知识,但临床经验欠缺,理论与临床短期内不能很好磨合、应用,还未能成长为护理骨干,不能起到护理带头人的作用。

1.1.3患者认识不足社会认识落后,患者及家属认识不足。基层医院90%的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自我保健意识差,重治疗、轻护理,认为护士“就是打针的”,对护士不信任。

1.2非护理工作过多与整体护理所要求的“把护士还给患者”严重冲突基层医院近年已实行电脑收费,电脑输药、收费、催费、领药都由护士操作,领取标本容器,送标本等工作仍由护士担当,护士长们还需跑后勤领东西。从基层管理层到普通临床护士,大量非护理工作占用了护士大量的时间,除了一般性的入院宣教、治疗、护理外,护士在缺编严重的情况下,很难有时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活动,很难深入细致地进行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范畴内的活动。

1.3护理人员本身技术水平相对不足县级基层医院近年限制护理人员编制,招收大量非注册聘用制护士来填充护理队伍的空缺,致使护理整体质量下降,整体护理水平下降。由于聘用制护士待遇低,与正式在编护士同工不同酬及我院地理位置等原因的影响,很难聘用到高素质注册护士及优秀应届护理学毕业生,聘用的护士素质相对较低,理论知识欠缺,操作能力不高,不能胜任整体护理,患者对其满意度较低。

2解决的策略

尽管整体护理在县级医院已规模启动,但相应的支持系统并未相应率先变化,一线护理人员仍深感力不从心,工作中,她们一面努力投身于整体护理,一面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紧张忙乱地“拖着”患者走(形式到了内容往往顾此失彼),要么干脆老方法套用“新护理”,使整体护理流于形式。签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欲彻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应迅速制定以下几方面的切实应对措施。

2.1硬性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思想认识针对认识粗浅问题,首先侧重理论培训,务必使参与者充分认识到整体护理对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所起的作用之大,充分认识到整体护理的到位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信誉和患者的收容。其中,护理部应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反复向院领导讲解、强化。对于患者,可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讲解,使其了解并体会到护理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促进他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使其对护士的信任度提高。

2.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广大护理人员要努力强化综合素质,精研整体护理理论,吃透护理程序,努力完成由传统护士向多元护士的历史转变。广大护理人员无疑都是整体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整体护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历史性必然转变,积极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努力从多方面强化能力。护理部应积极向院部争取派骨干外出学习,请专家来院讲课,扩展视野,使之具有良好的文化和专业修养。

2.3正确定位护士工作内容免去护士所承担的非护理工作,辅助科室向心服务。可安排药房、供应室下送下收,后勤围绕临床转,保证一线护士有足够的时间提供给患者高品质的服务。

2.4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护士长“领头羊”作用,由“管家婆”变为“管理者”。整体护理要求护理管理落实到每个护士和患者,要求基层护理管理者要忙在点子上,要忙在为患者服务的落实上,要忙在带领护士提高护理质量上,而不是一会跑后勤领点什么,一会给哪个护士干点什么[1]。

2.5立足实际,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现有人员的学历、能力、资历、经验分级从事模式病房工作基层医院90%以上护士都是中专毕业,经过自学考试,有过半数护士取得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护士目前还奇缺,护理部及护士长应充分重视资历相对较高,经验较为丰富,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护师及主管护师。全院各护理单元统筹分配,每个科室配置2名以上主管护师,充分调动骨干人员的积极性,担任模式病房组长等职,而不是忙的科室都是年轻护士,一名主管护师都没有,清闲科室照顾几名主管护师。对于聘用制护士,应提高待遇,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鼓励其参加自学考试,取得本科学历后,按人才引进政策有计划地办理转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建立主人翁意识。

2.6体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革,把握基层医院特点,大胆尝试,与时俱进整体护理改革的甘苦从实践经验中得到,要让护理人员充分地参与护理改革的讨论、设计、评价等相关活动,护士充当护理改革的主角,可以唤醒其主体意识,强化主人翁精神,消除被驱使感,把整体护理改革当成是自己的分内工作,主动承担起责任。对于整体护理,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从零开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基层医院、基层护士要及时了解外地整体护理进展情况,有条件的可到整体护理开展先进的医院观摩,请教整体护理出成效的先进护士传授经验,不断完善自我,在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的今天,她的护理水平将是一个新的境界。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临床护理管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

临床护理管理是管理人员以每个护理人员具备的专业技能作为管理基础,对人员、环境、器械、设备、任务等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以优化护理现状,提升护理水平,保证患者健康的一项工作[1]。当前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及人们自主意识的强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及要求,护理管理人员立足于这一状况,采用目标管理理论开展管理工作,成为必要工作任务。本文以现有的护理管理研究资料为基础,对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加以整合报告,具体如下文所示

1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策略

1.1设定整体目标 管理者综合分析医院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与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于医院工作的要求,结合过去几年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各个科室设定整体行的战略性的发展目标,是目标管理理论应用的第一个步骤。具体来讲,管理者应当立足于各个科室中疾病、患者及护理工作的特点,整合分析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条件,以优质护理的要求为核心,重点凸显以往护理工作的缺陷及问题,为各个科室构建出科学合理、实际可行、可以量化评定的系统性工作目标[2]。工作目标中应包括患者对整体护理工作、护理技能、心理关怀、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的评定,以及各科室每月应当开展的工作总结、技术交流工作,还有每年内各个科室应当发表的护理论文、应当引进的优质护理技术,以保证各科室护理工作的大体方向正确。

1.2确定个体目标 各个科室的护理管理者,以医院整体目标为依据,立足于本科室的具体特点,对整体目标实施分解,制定出年、月、周、日护理目标,并对本科室中所有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年限等进行整合梳理,建立护理者档案,以结合个体护理者的优势及缺陷,为其确定个体工作目标、分配工作任务,以实现扬长避短的效果[3]。同时,确定个体工作目标之后,应当建立工作质量细化评估体系,设立多样化、人性化的工作量化评定标准,督促护理者切实依据标准的工作要求,对各护理细节加以落实。

1.3开展激励管理 目标管理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激励管理,开展激励管理,可使已设定的目标获得刺激性作用,达到对于护理人员的潜在激励。此项激励管理主要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深造机会几个方面,需要由专业护理管理者加以监督、记录、评定。各项奖励具体如下

1.3.1精神鼓励 管理者要从护理人员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入手,对各个护理人员的档案进行填补,全面掌握各个护理人员的特点。同时,根据各护理者的特点,定期展开交流沟通活动,以主动探寻护理者存在的工作问题及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于性格内向、人际交流能力较弱的护理人员,要重点给予关心和鼓励。

1.3.2物质奖励 各科室管理者以本科室护理人员工资以及其他收入为对象,每月从中抽取一部分,设定奖金,依据工作目标评定量表,根据护理人员职称级别、工作目标、工作成绩、工作量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选结果,发放奖金,以提高护理人员达成目标的积极性。

1.3.3深造机会 依据个体护理人员寻求进步的需求,重点对她们的工作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详细地评定,与优秀的医疗单位、高水平的教育单位联系,为她们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她们将所学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以便于将先进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引入本院护理工作中。

2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

目标管理理论作为以目标为指引的先进管理方式,是一项具有民主性、自主性特征的优化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可通过设定各科室的总体目标、科室内护理人员的个体目标、开展激励管理工作,实现对于整体与个体护理水平的提升。

同时,管理者通过科学、合理、公平地将职责及任务划分给每一个护理人员,结合个体护理人员工作状况,与其设定工作目标,将护理人员引入到管理工作中,督促护理人员实施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归属感、责任感与积极性。

而且,护理管理者在调动个体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之后,能够使整个医院及各个科室中构建出相互学习、帮助、争优的护理氛围,有助于持续性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与效率,保证各个科室护理工作的活力。

此外,目标管理还强调从护理规范、护理安全、人员划分、器械设备分配、操作技能等方面,对护理人员实施教育,以患者为评审者,为护理人员进行评定,有助于从细节上改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3结论

护理是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优化护理管理现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极为必要。护理管理者借助于目标管理理论,为护理人员设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将护理工作与奖惩制度联合,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督促护理人员主动寻求进步,以实现对于护理工作的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钱湘云.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1642-1645.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鸦片战争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9

一、文物保护管理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对推动其职能实现的作用有限。文物保护管理所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推动其职能的实现,从而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但是目前来看,很多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并没有与其职能进行有效地结合,一些文物保护管理所甚至将思想政治工作当成简单的政治任务,甚至会仅仅走走过场,在思想政治工作做完之后很多员工在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上也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从而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有效推动文物保护管理所实现其职能。

2.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够,内容、形式滞后。思想政治工作一般偏重于理论,文物保护管理所也是这样,过于重视理论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时代感,无论内容、形式还是方法与手段上上都比较滞后。并且不同的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创新也参差不齐,有的文物保护管理所面对新问题能结合时代的具体情况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有的单位就不顾实际,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味的进行输灌,内容比较呆板,也难以激发文物保护管理所职工的积极性。

3.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协调性不强,难以形成合力。一些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注意协调性和整体性,与其他文物管理部门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协调,这些部门往往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各自为战。有些政工部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并不主动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虽然他们自身工作也比较努力,但是这样各个部门之间并不能形成合力,也难以广泛发动所有的行政人员和普通职工群众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也会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用大打折扣。

4.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仅仅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中国话相关理论就能够胜任的,其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对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不够,这就导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高。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于其他部门偏低对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很不利的,也使得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二、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1.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实现职能为目的。随着社会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倾向于实用主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次思想政治活动来开展,要结合到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能实现。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职能的实现不但是思政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促使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2.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无论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规范上,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研究,服务文物保护管理。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研究水平,总结推广一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组织政研成果的撰写申报工作时要结合出现各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将政研成果融入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之中,努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课题研究,积极根据新情况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调整,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3.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协调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针对思想政治不足的情况要多开展一些范围广、影响大、参与人数多的教育活动,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内部深入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职工提高自身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教育引导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职工充分认清发展的新形势和肩负的新责任,这样也有利于调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普通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新时期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到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法制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但是法制意识却要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断培养。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创建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环境,紧紧围绕这文物保护的目标,服务于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平的整体目标。

作者:胡美华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10

[摘要]概念是对过去感性经验的理性总结,是重新认识的开端,是科学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础。对概念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是科学思想产生的来源,也是学科发展的行动指南。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近年来,“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在我国护理行业内已基本达成共识。然而,对于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却是见智见仁,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概念分析法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为临床护理及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也为本土化概念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与参考。

一、概念分析法

本文所用概念分析法主要是将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概念分析论观点Ⅲ与科学思维分析方法相结合。康德认为抽象的概念只有与现实相关联,才可能不是空洞的。他提出人的理性认识与客观事物是通过经验性的认识联系起来,可通过认识事物的起源、界限和范围,来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组成成分。我们借助这一观点,从回顾护理人文关怀的起源、界限和范围人手,借助文献进行概念分析。参考科学思维分析法的定义将概念分析法界定为:把复杂的。概念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名称、历史、结构等)暂时分解为简单的部分与要素,逐个加以分析,呈现出概念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外延(组成成分),以精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二、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

护理人文关怀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哲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学科的具体运用。为把握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须追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一方面源于14—16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Renais8ance)运动,使人文主义的内涵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它的前身是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m)问题。用德国哲学家蒂里希的话来说,终极关怀就是“人类无限地追求那无限,也就是“人自始自终地、无条件地、极其虔诚而热情地对代表无限、永恒、自由之物地向往和追求”,蒂里希对无限、永恒、自由之物给出了解释,即哲学界所研究的人生目的与意义和新存在,与神学所研究的宗教和上帝。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由于人们长期受教会的束缚,对人的自由与平等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与追求。于是,掀起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运动,主要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即否定神权,提倡人权;扬弃神性,讴歌人性;反对禁欲,呼唤人情。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解释来讲:”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也就是说:神的威信衰落,人的威信提升,终极关怀的对象由上帝转化为人自身。由此可见,只有解放人自身的思想,坚定人自觉的信念,人自主的尊严和自我的价值才有实现的可能,人文的特色也才会突显出来。”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才具有人文关怀[7](humanisticconcem)的本质属性,也正如梁实秋先生在其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里给出的”人文主义“3层含义[8]:①人文学科,古典文化之研究;②人文主义、人本主义;③人性、人情、人道。概括起来,此时人文关怀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其特征是具有人文学科的文化知识、具有”人权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爱“的人文或人道主义思想。

人文关怀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终极关怀的内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的物质生活得以丰富,工具理性过度膨胀,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人们开始呼唤人性的慈善与崇高,去爱护自然以及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与动植物,这时终极关怀转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以”人与自然、与弱势人群关系和谐“充满着人道主义内涵的关怀特征;到了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虽具有了保护自然与动植物的理性意识,但人自身的非理性因素难以控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仍然存在。

于是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理论开启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开始反思自身存在价值,呼唤人性的自然情感,终极关怀的对象拓展到以”人与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为本的发展阶段,体现出人际间具有超越性内涵的人性关怀。因此,无论神灵、人类社会,还是动植物、自然界,人文关怀的目的就是要体现万事万物的相依共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整体,并在相互关系中达到和谐相处,促使人全面完整的发展。

三、护理人文关怀内涵的研究现状

3.1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特征

现代护理学诞生于西方社会,虽然那时没有明确研究护理”关怀“(caring)的概念,但与护士、护理和护理职业等相关的英语里主要有3个基本词汇:nurse,肌rsery,nursing。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3个基本涵义:①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主要承担照顾儿童的工作(awomanwhotakescareofayoungchild);②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悉心关怀及其专业性和附属性,必须经过训练且掌握一定技能的专业人士,特别强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工作(apersonwhoisskiuedortminedtakesattentivec8l℃sfbfthesickorinfilm,esp.undertllesupenrisionofaphy8ician);③非血缘或法律关系的亲密关怀,担当、接受与分担父母般抚育与照顾的责任(affording,receiVingorsh耐ngnunureorparentalcaretlloughnotrelatebyb100dorlegalties)。3层含义中始终贯穿着护理学生命关怀的理念与行动(takecare.),并永恒不变、超越时空、超越历史及超越感性地渗透在护理的专业性、附属性及以强护弱的”母爱“情怀之中,体现出护理学一开始就是以”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为本、承担着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作用,因此,护理学的本质是护士对弱势人群的悉心关怀,我们可视为护理一词最为原始的定义。但这里没有提及”护士自身的生命价值“。

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受当时哲学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思想的影响,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在此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Madeleinekininger与JeanWats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性关怀的发展阶段。Watson在她的第一部著作《护理:关怀的哲学和科学》中首次应用了人文关怀(humanca咖g)这一词语。她将哲学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到护理学“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的内涵之中,揭示了护理学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包含着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怀。

她阐述道: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她还将护理人文关怀的特征概括为情境性、关系性与专业性3个基本方面。

可见,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属性就在于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理论家kininger贝0以人的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提出了跨文化的护理理论,为实现护理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搭建了坚实的系统框架。

3.2护理人文关怀的鉴别特征

护理人文关怀(humancaring)与哲学人文关怀(humanis—ticconcem)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护理人文关怀既具有人文关怀的共性,体现出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

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英文语义来讲,主要区别在于“concem”与“caring”两个词语的不同意义。

它们虽然都源于对他人的担忧与责任[,但它们所关怀的对象不同、两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关怀者所具备的品质特征也不同。哲学人文关怀是把全人类的生存与福利状况放在首位,不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是志愿地关心处于某种不公正情境下的弱势群体的高尚行为;而护理人文关怀则将具体人所忧虑之事放在心上,与护理对象之间关系密切且经常接触,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家人的超越关系,是自愿地关心处于某种弱势状态下的个体需要,主动交流并伴随赋有同情心的专业。

护理人文关怀与普通伦理关怀(ethicalcaring)相比,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讲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怀关系。不同的是普通伦理关怀的关系双方是一种保持着社会距离的平等关系,而护理人文关怀则是一种超越距离的专业关系,护患之间虽是陌生人,却由于护理对象的相对弱势而必须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起具有责任意识的超越性关怀精神。另外,普通伦理关怀可以单独解决个体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护理人文关怀则必须从整体人的角度全面思考患者所处某种问题的根源,协调各种关系,如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共同达到个体希望的健康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护士与医生的关系已不是单纯的附属,而是相互监督共同维护患者整体健康利益的合作者。第三,护理人文关怀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护士必须是经过训练认识到人文关怀的价值,具备一定的沟通、理解与帮助人的人文关怀知识、技能与修养的专业人士。

护理人文关怀也不同于以往护理内涵中的生命关怀(caring),主要区别在于人(human)的特殊性:指护士能够用普通人这个比较中性的概念来看待护理对象,既具有超越性的社会特征,又具有生物学的本性特征,尤其是人在生病时更多地表现出人性的弱点,护士应该具有一种职业特质,能够宽容并耐心地关怀他们,体现出护理职业最具人情昧的内涵;其次,护士能够用整体人这个社会性的概念来看待护理对象,从多个角度思考患者的处境及影响治疗的因素,最终效果要落实到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目标上,以及改善、促进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上。综上所述,护理人文关怀既具有与哲学人文关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弱势群体,又具有与普通伦理相似的特征,即关怀个体需要;既具有护理学起源时护患关系的超越特性、又具有医护关系的合作特性,同时又必须具有职业本身的专业特征。

四、护理人文关怀外延的研究现状

自护理理论家Madeleinekininger与Watson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以来,引起了其他学科人士及护理学者的争论,也引起了后继学者的研究兴趣,她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探讨与完善了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构成,就目前文献研究所得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4.1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

leininger是第一位研究关怀的护理理论家,在她的跨文化理论中集中体现了对护理对象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视。她在对日常行为的观察中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有别于己的群体里生活会反复表现出行为上的差异,而护士却对影响儿童行为的文化因素缺乏认识与理解,她因而产生忧虑并开始探索关怀与文化的关系。结果得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关怀体验,需要不同的关怀表达方式;我国学者张衍珍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不同的解释方式[15];学者黄秀娟也从护理病人的感受中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遇到问题时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由此可见,护士关怀患者要有文化敏感性,掌握不同患者的文化价值观与活动方式,才能为其提供合乎文化背景所需要的对患者和家庭都有益处的关怀表达方式、解释方式与处理方式,才能协助、支持与帮助其他个人或群体改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健康状况,达到整体人的健康。总之,对文化因素的理解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帮助的基础,也是护士具备专业素质的基本条件。

4.2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

这一观点是理论家Watson鉴于自身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对生命健康与康复(healing)的感悟而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具体运用于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中的体现。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尊严,都希望自身独特的价值与潜能被认可。那么,护士作为人文关怀者的目的和责任就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帮助人在遭遇疾病痛苦而心情沮丧时认识到他的生命存在价值,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整体上的和谐,从而提高他的生存质量。实现这一理念,重要的就是护士具有职业道德体验:正如我国护理专家李小妹所言,“人文关怀是在特定的时间与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精神体验的一种道德法则,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人格得以升华。”王菊吾也深刻地阐述道“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倡导人类尊严为目的道德观念。”贾启艾概括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心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与权利;王斌全豫在文章中将人文关怀界定为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然而,拥有这一理念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人道主义-利他的价值观念或职业道德观念;能鼓起患者生命的信心与希望;能协助患者恢复健康并获得自护能力;能促进患者生成“坚信自身生命具有存在价值”的精神力量。可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是患者从失望走向希望的力量源泉,也是护士专业素质的核心体现,更是护理人文关怀行动的灵魂所在。

4.3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

加拿大护理理论家RoachS认为人文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模式(C耐ngisthehumanmodeofbeing),是一种自然情感的表达方式。当人遇到某种特定的痛苦境况时,就会自觉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着某种无形的联结,牵动着内心而主动自觉地关心他人,这种情感超过了关心自己。这一观点与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言”孺子入井而生恻隐之心“的事例不谋而合,人有天赋的同情弱者的善性。我国护理学者刘玉馥也深有体会地讲”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给与患者的情感付出;学者马芳也曾阐述到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际互动㈨。由此,人的本性中这种同情情感的表达也是护理人文关怀者必备的素质特征:Roach认为护士应具备5大素质,即同情(comp船sion)、良心(conscience)、责任(com—mitIrIent)、信心(co血dence)与胜任(competence)’圳,胜任中包括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英国护理理论家Brown还特别提出护士要分别具备个人与职业两种情感素质,并将职业素质进行了具体描述,体现在观察病情、展示知识、提供信息与实际帮助上;我国学者苏菊芬总结经验概括出护士的五心特征:即爱心、关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汹]。由此,自然情感的表达是护理人文关怀行动产生的内在动力,是护士体现专业素质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另外,Roach强调这种自然情感的本质还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价值观的尊重。

4.4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

这一观点的代表是美国护理理论家Benner和Wmbel,她们于1982年提出了人际关系应对理论,核心思想体现在帮助患者提高人际应对能力,护患双方共同努力达到人际协调跚。

关于这一点,也是Watson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特别强调人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能量场,只有在人际互动中才能产生能量,当人际关系达到协调一致时,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双方价值才有实现的可能。

提出”人文关怀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与情景中产生互动,建立起一种秉持尊重原则的护患关系。“然而,达到这种协调关系需要双方思想、行为及感情的融洽,尤其是作为人文关怀者的护士必须具备注意、关心与尊重的个性特征;Watson还着重说明护士要具有人际沟通的艺术:对自己及他人要有关怀敏感性;要能建立一种帮助信赖的关系;能促进与接受患者正性与负性情绪的表达;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为患者营造一个维护、改善与支持其健康的环境。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协调是人文关怀的本质,是护理人文关怀实践的基础,是护士体现专业素质的前提条件。

4.5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

美国护理理论家Boykin和Schoenhofer于1993年在她们的人文关怀理论中表述了这一中心思想,她们认为护士在实施关怀行动之前首先要努力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所需要的东西给予有目的的真诚帮助,让每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患者在他需要某种帮助的时候恰倒好处地得到应有的支持、鼓励与肯定。究其原因,每个人对关怀的认识不同、需要不同,不理解他人需要的给予是达不到关怀效果的,有时会给人带来烦恼汹]。所以,给予一定是他所需要而又缺少的东西,才能达到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另外,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只考虑某一段时间的需要,要了解整体人的经历与体验,因此,关怀无时无处不在,所有人都在关怀(allpersonsarecaring)。这就要求护士能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与护理对象的互动,尊重他们,主动交流㈣;学者Autllier提到护士要把自己关怀他人的思想展现出来(caringisaboutbeingpresent),如:一起分享彼此的认识、情感、经历、体验与时间等;学者FelgenJ啪1进一步说明人文关怀要在互动中实现,如维持患者的生存信念、了解患者的处境、和患者处在一起、帮助患者做事、提供一些信息等等。从上得知,只有满足个体需要的对称帮助,护理人文关怀才具有现实意义,护士专业素质才赋有了艺术性,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同,进而证实护士的职业价值。

五、小结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新医改;护理管理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且医疗市场从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日渐转向更高层的文化竞争[1,2]。

护理人员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人性化服务,给患者以人文关怀,是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需求,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氛围,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3]。本人作为一位三级医院的普通护理管理人员, 在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卫生部要求今年在全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现将个人在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简要的阐述。

1 护理管理中所面临的难题

1.1 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工作经验缺乏,整体资质不高,结果见表1。

2 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从表1可见,我院护理人员组成结构不平衡,护理人员的配置仍相对匮乏,中专及大专学历为主,但是,大部分是在职后继续教育所取得的学历,所学理论不如第一学历的护士。由于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后,大量补充护理人员,人员的年龄结构偏低,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职称结构配置方面,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低年资护士居高,而且,高年资护士大多知识老化,很难接受整体护理方面的知识。由于护理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强度较大,风险高,需不断接受相关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和各种检查、考核, 低年资护士大多数是80后、90后出生的年轻人,几乎是独生子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不受重视、发展前景有限等,导致工作稳定性较差,辞职、流动、更换工作频率较高,造成人员流失使护理队伍不稳定。

2.2 护士长管理观念较陈旧,仍侧重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管理内容,注重护士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忽略现代护理理论的培养,导致整体护理质量发展缓慢。护理管理的提高不是简单的几个制度,一些高压政策的推动就能做好的。现代医学及护理学的发展要求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但是仍有部分护理管理者只会机械地照搬照抄,靠行政手段狠抓落实,工作缺乏主动性。并且现在大部分医院床护比例不达标,护士人数不够,护士长更忙于顶班,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做护士工作,一些政策和制度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工作被动。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素质管理往往重视表面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考试、检查,从而忽略了对护士德、勤、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监督机制较缺乏,竞争机制不能很好的引入。

2.3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整体较差,现代护理模式赋予护士多元化的角色,要求护士既是护理者,又充当管理者,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水平[4]。

从表1—3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72%的护士不愿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剪指甲、刮胡须、梳头等等,认为这些工作低贱,被别人看不起,说明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感。还有20%的护士由于知识浅薄,无法与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很难担当责任护士的角色,不能很好的把患者看成是一个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统一体。

3 解决对策

3.1 完善编制和管理机制 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完善护理人员的配备,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临时护士管理制度,有资格者待遇高于无资格者。需建立新的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来促进在职护理人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能力。

3.2 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 首先,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整体护理的定义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需从五个方面即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考虑人类潜在的或已存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启动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它的支持理论有现代护理理论、系统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问题学说等。用护理程序来诊断患者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个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系统,使各个方面紧紧相扣,以做到最终解决问题,扩大护理专业的自和独立性,促进护理质量取得实质性的提高是其核心问题。整体护理的外延包含了护理教育、管理、制度、队伍提高、社会环境、法律、政治、经济等等。首先,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施的前提,提高护理质量最基本的保证。

其次,需加强护士长有关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护理管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护理管理者应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以及适当的补充社会学、心理学、人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认识到人本原则的重要性,从而使护士在思想品德、体力、智力、精神心理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最终实现人文管理[5—7]。

3.3 积极引入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一种有效地管理方法,通过激励可以充分发挥护士存在的潜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8]。护理管理者应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应肯定护理人员的价值,满足护理人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肯定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价值,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荣誉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医院主人的姿态,为患者实施全面全程在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注重物质激励,如我院护理部每月都拿出一定数量的奖金对月质量排名在前五名在临床科室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评比,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是否落实到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表扬信的数量等)并且由科室推荐,护理部下去考核,在医院层面评出服务明星,对每季度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实习生评出的最佳带教老师;等不但给予荣誉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性,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胡容,刘云,卢玉文.护理骨干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护理学报, 2009,10(10):27—30.

[2] 马远.医院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临床护理,2009,10(47):83—88.

[3] 卫生部.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010.

[4] 阮敏芝.护士长运用人本原理实施护理管理.中外医疗,2009,30:112.

[5] 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6] 苏敏谊.人文关怀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主旋律.广东省护理管理,2003,1:46.

整体护理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民办、护理教育改革、“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护理院校作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护理人才,亦促进了我国护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后起之秀的民办护理院校,在护理教育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大量学者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角度出发[1-3],探讨改良民办护理院校教育模式的方法,但其由于教师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动力低、教学设备较落后等问题,目前仍无法摆脱“以教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方式,且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视度不高[4],亦缺少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护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低,易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专业认同感缺乏等问题,影响其未来临床工作的稳定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民办护理教育的基础上,以宏观、系统、整w的教育思路为指导,满足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需求,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我国民办护理院校的教育模式,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民办院校及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民办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民办学院的护理教育始于南丁格尔时代,在近一百多年的护理教育中,民办护理院校一直探索和推进着教育模式的改革。但文献回顾发现,较于公立护理学校,国外民办院校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内容局限等问题[5-7]。部分学者指出,民办护理院校缺乏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护理教学的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8-9]。我国民办护理院校从上世80年代开始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成就和社会地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民办院校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有学者尝试对护理教育的课程进行整合,以形成内容繁余度低、结构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10-11]。有学者对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民办院校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12]。但总体来看,我国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改革仍存在以下不足的方面:(1)民办院校护理教师存在缺乏临床教学经验,护理操作技能较差等问题,但目前的教学改革较少提及;(2)改革多局限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缺乏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3)改革多基于民办院校自身,较少涉及临床教学基地;(4)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5)教育改革多从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全方位的改善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模式。其以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手段,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2:1 知识培养板块: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着重强调以护生为主体,提倡其自主学习,理论课程教学将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并通过课前预习考核、课上情景模拟、PBL教学、阶段考核等方式,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2 技能培养板块: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应作为民办护理院校教学重点来抓,学校可建立专门负责实训带教工作的护理实训指导中心,定期安排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教师到省市高水平的临床医院进修学习,了解并学习临床医院的护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通过实训指导中心按照省教育厅护理技能抽查标准并结合临床医院新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规范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老师的技能操作标准,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带教相结合的标准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同时强调以护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民办护理院校实训课时安排有限的现状,可建立“带教教师―班学―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利用护生课余时间,由带教教师集中统一培训考核操作能力强的班组长,再由班组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努力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保证护生足够的校内技能训练时间,并做好一对一的技能考核。

其次,民办护理院校应努力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建立建全临床合作教学基地,利用护生临床实习和见习,通过临床实景体验、操作情景模拟、课后临床实践等方式来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3 人文素养培养板块: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开设相关护理人文课程为基础,在老师言传身教的同时,可适当采取邀请优秀护士进行讲座、安排护生临床见习、分享感受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

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进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对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拟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教育模式改革,以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和质量,提升其综合素质,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合格的接班人。

3.“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意义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型护理人才成为了当今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改革现有的民办院校护理教学模式,制定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需求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系统合理的、符合社会需要、适合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满足护理从业者个人发展要求的护理教育模式,并为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日军,杨庆爱,王若维,等.民办本科院校护理学生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 2442-2443.

[2]张佩,王若维,杨庆爱,等.民办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