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轻工业论文

轻工业论文

时间:2023-03-24 15:53:15

轻工业论文

轻工业论文范文1

1.1明确管理方针,完善体系规章津滨轻轨成立了节能减排委员会,下设节能办公室和四个节能分委会,明确了节能减排管理与运营生产管理紧密融合的管理方针,采用“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节能管理思路,编制节能管理手册、节能奖惩规定、节能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轻轨特色的节能管理体系。

1.2开展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津滨轻轨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分析挖掘节能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目标、规划和措施。结合能源审计建议,公司不断调整能耗管控重点,做到运营发展与节能指标同频同步,紧密结合。节能委员会细化分解节能指标,以电、水、气、油分类确定消耗源99项,同时明确月度、年度消耗指标达1292个。

1.3贯彻节能政策,加强监察力度津滨轻轨每年与开发区签订《协议目标节能责任书》,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年度节能评审验收。建立了能源消耗管理统计系统,监控全线用能情况,及时收集、统计、分析用能数据,并在用电高峰进行不定期抽查。

1.4优化行车组织,提高电能吸附列车在起动时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在制动时就必然要产生相当大的制动能量,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图,行车密度较大,间隔均匀,且同一供电区间内各列车起动和制动的时机配合恰当,反馈制动把动能转化为电能送入轻轨供电网供其他列车使用,再生制动能量就会被其他运行车辆吸收,津滨轻轨一直运用此原理不断完善行车组织工作。2012年津滨轻轨与天津地铁

1、2、3号线实现并网接驳,城市轨道交通步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公司适时调整行车方案以满足客流量增长的运输需求,最大行车间隔减少至12min,最短行车间隔达到5min,平峰行车间隔8min,行车密度增加,各时段间隔趋向均匀,列车牵引与制动进行匹配,根据各车站客流数据分配停车时间,在当前运营规模下最大程度利用再生制动的能量。

1.5整合修程规程,降低检修能耗参考同行业运维水平,对电客车及运营各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评估、论证,最终确定延长电客车定修、架修、厂修的走行公里,运营系统中修以深度故障修为主,减少设备生命周期中、大修的检修次数,降低了设备检修过程、动静调试中的能源消耗。

2能源利用现状

以2013年1-10月为例,津滨轻轨主要区域耗能6675tce,其中电力占比85.73%,天然气占比14.04%,水占比0.23%。主要消耗的能源是电力和燃气。电力驱动牵引电机,完成由电能、机械能的转换,带动机车运行。其中电力又分为牵引用电和动力用电两部分:牵引用电主要作用是轻轨机车运行时牵引系统牵引电机用电及车上的照明、空压机等辅助系统用电;动力用电维持各个轻轨站正常运行的用电,包括车站照明、电梯及办公区用电等。而燃气主要供食堂、锅炉房等辅助生产生活用能。

3将节能减排技术融入运营生产

3.1供电系统

3.1.1电压制式与电压等级目前国内外轻轨供电系统的电压制式主要有DC750V和DC1500V两种,津滨轻轨采用的DC1500V电压等级可以显著减少牵引变电所数量,全线牵引整流机组总安装容量小,供电设备利用率高。另外,由于供电臂长度较长,位于同一供电区段的列车数量多,有利于列车再生能量的吸收利用。津滨轻轨中压网络采用35KV等级,35KV中压网络输电半径和容量大,电能损失小,设备完全实现国产化,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节能的合理可行性。

3.1.2无功补偿技术运营之初津滨轻轨主变电所35KV侧现场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母线平均功率因数仅为0.4左右,且由于轻轨本身工作特性,尤其是夜间停运后。使母线一直处于无功倒送状态,并且母线中5、7、11、13次谐波电流超标,造成能源浪费。为抑制无功倒送、节约能源、消除谐波,津滨轻轨分三期对主变电所加装无功补偿装置,深入开展无功治理工作。

3.1.3电力监控系统(SCADA)电力监控系统由设在控制中心主站的电力监控调度系统,设在沿线各变电所被控站的全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在车辆段供电车间的电力监控复视系统及远动通道组成,用于对沿线变电所内主要电气设备的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和遥视等。该系统实现了轨道交通电力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通过运营行车组织及节能管理相互配合,可不断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达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

3.2车辆设备

3.2.1车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的轻量化整体承载结构,流线型前端采用进口树脂玻璃钢结构,降低车辆负荷,提高了牵引动力效率,降低了牵引能量消耗。

3.2.2采用由VVVF逆变器、交流异步牵引电机和微机控制装置组成的动力系统,使列车的智能动力输出有效降低牵引能耗。

3.2.3全封闭的车体填充了隔热保暖材料,避免了车内能量的流失。

3.2.4采用两动两拖的混合编组,既满足了运营需求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3.3机电系统

3.3.1屏蔽门系统:津滨轻轨地下段采用全封闭屏蔽门技术,大幅减少了隧道与站台区域的热量交换。

3.3.2空调系统:为了应对传统定速空调能耗大、故障走高的问题,津滨轻轨投资数百万元对车站中央空调系统进行变频改造,预计可节能20%以上。

3.3.3照明系统:地面车站充分利用自然光,并于2009年响应国家号召全线集中采购更换了节能灯具。

3.4自动列车清洗设备为实现废水零排放,津滨轻轨自运营前就签订了西班牙自动列车清洗设备的采购合同,该设备具有先进的循环再生过滤系统,分别采用固定沉淀、油脂分离、生物净化、石英砂活性炭精滤等方式,有效除去水中污染物,达到回用达标。根据使用情况统计,水处理系统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23868t,节省开支15万元。

4让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员工生产生活

4.1太阳能津滨轻轨投建车辆基地、停车场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搜集气象资料,计算太阳的辐照强度和集热器面积,本项目共设计安装集热器125组,共计250m2,按照冷水温度10℃,用水温度45℃(即温差35℃),太阳能保证率按照75%计算,则250m2集热器年产热量约为1268008MJ。即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后,每年可节约能量1268008MJ。按照太阳能设备使用寿命15a计算,15a一共可以节约燃气费用约100~110万元。

4.2辐射采暖技术车辆基地库区(组合车库、列检车库、特种车库)负责日常轻轨车辆各种修程作业,库区面积7.569×104m2,建筑主体采用轻钢结构门式钢架,墙体为双层加芯钢板,平均高度达20m,由于不同库区负责修程任务不同,并且同一库区又划分不同维修区域,机车维修通常为全天不定时开展,导致供暖需要具有区域及进段相对分散的特点。为了权衡库区采暖在节能、环保、安全等要求,轻轨车辆基地库区采暖系统摆脱了传统的陈旧的暖通设计习惯,引进国际先进的节能型采暖系统—燃气远红外辐射采暖技术为车辆基地库区作业供暖。辐射采暖系统比传统的蒸汽采暖系统节能40%。对同样的室内温度效果,该采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只需其它传统采暖系统的80%~85%,且设计室温可比对流型采暖系统低2~4℃,按照工况厂房室温达到14℃的下限标准,采用热水管网对流供暖每年需消耗燃气335.60×104m3,而采用辐射采暖系统供暖每年仅需消耗燃气126×104m3,节约燃气费用300余万元。

5结语

轻工业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贵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硬约束与工业强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加快工业发展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要求。最近,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召开工业发展大会,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这是一个思路清晰,决策科学,目标明确的重大战略决策。

工业强省战略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是促进贵州工业又好又快和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工业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即产业结构毕业论文模板,则是决定工业强省“好”的关键性因素核心期刊。

一、贵州工业产业结构基本状况

(一)贵州工业产业结构的根本特征:“重太重、轻太轻”

贵州省的产业结构特征是采掘和原料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制造业比重过小,各类工业产品的加工链很短,加工度低下,最终消费品比例低,工业发展的协调性差。

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统计口径,2008年贵州工业结构中,重工业企业2098家,轻工业企业仅为578家,重工业企业与轻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6:1;同年,重工业工业增加值749.01亿元,轻工业增加值302.25亿元,比重为2.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毕业论文模板,重工业2469.34亿元,轻工业641.79亿元,比重为3.8:1。同年,贵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11.13亿元中,重工业2469.34亿元,占近80%,轻工业641.79亿元,仅占20%,比例为3.85:1。同年,全国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2.5:1[②]。从主要工业产品方面看,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国1.1%、工业产值在全国排位第26位的贵州,许多重工业产品排位大大靠前:原煤第7位毕业论文模板,发电量第10位。10种有色金属第16位,电解铝第8位,铁合金第4位,磷矿石第3位。在重工业中,单纯的采矿业在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中就占1/5,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1/6。[③] 其中,在重工业内部,资源开采业的比重又很大。2008年,采矿业从业人员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工业总产值占12.8%,工业增加值占14.6%,利税总额占24.2%。可见,贵州工业结构中“重太重、轻太轻”的问题非常突出。其中毕业论文模板,生产初级产品的采矿业比重很大,重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更加不合理核心期刊。

(二)贵州工业产业结构失调的负面结果――“木桶效应”

经济学的著名理论――“木桶效应”表明,一个木桶的容量由最短的木块所决定的。

在以资源开发为主的贵州经济体系这个“木桶”中,最短的就是资源深加工业。由于工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资源深加工的严重不发达,贵州资源深加工附加值和工业产品消费资金从木桶“短板”中长期而巨额地双重流失,这是贵州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重大原因。

以贵州主要工业产品磷矿石为例。据调查,1吨磷矿石原矿只能卖300余元,加工成黄磷或饲料级磷酸氢钙可以卖1300元,加工成磷复肥可以卖1850元,加工成农药级磷酸盐可以卖2800元,加工成医药级磷酸盐可以卖3000-4000元,加工成电子级磷化工产品可以卖1万元以上。2008年毕业论文模板,贵州磷矿石产量1317.18万吨,按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中间级的农药级磷酸盐2800元/吨价格、按磷矿石一半的产量计算,贵州磷矿石深加工附加值流失至少高达131亿元。贵州主要工业品产量中名列前茅的初级产品中的原煤、电解铝、铁合金、生铁、成品钢材、粗钢等情况大同小异。因此,贵州资源深加工附加值几十年、巨额的流失几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相应的,由于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贵州绝大多数工业最终产品都必须从省外购入,从而导致了消费资金的长期巨额流失。环顾我们的现实生活,几乎所有工业制成品――从汽车、电脑、家居装修到锅碗瓢勺……几乎没有任何工业成品与贵州有关。贵州是全国最大的铝及铝加工基地之一,铝土矿保有储量3.65亿吨,占全国的1/5核心期刊。但是,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多年来一直以卖铝锭为主毕业论文模板,铝加工发展严重滞后。多少年来,贵州99.99%的铝锭大多以1万多元1顿的价格卖到广东番禺等铝型材加工地,然后以比卖原料几乎高1倍的价格买回铝型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以贵州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煤炭为例。2008年,贵州原煤产量11798.46万吨,其中4170.83万吨成为电煤,占40%;初加工的炼焦用煤1231.33万吨,占10%,调出省外原煤2043.80万吨,占17.3%;3139.85万吨作为原煤消耗,占30%。总体可见,贵州煤炭产品中约50%是初级产品。[④]

(三)“重太重、轻太轻”产业结构的不断强化

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基本要求相反,贵州轻、重工业比重长时期以来一直处于更趋失调的趋势中。从1996年到2008年毕业论文模板,贵州轻工业总产值从191.40亿元增加到641.78亿元,增加70%,年均增加5.38%;重工业总产值从322.70亿元增加到2469.34亿元,增加87%,年均增加6.7%。从西部大开发启动的2000年到2008年,贵州重工业增加速度更快,重工业总产值从425.30亿元增加到2469.34亿元,增加83%,年均增加10.4%。同期,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总产值增加68%,年均增加8.5%。其中,采矿业的升幅又非常大。从2005年到2007年,贵州采矿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52.41亿元增加到103.46亿元毕业论文模板,增幅达到将近2倍,同期,全国采矿业增加值增加仅1.3倍核心期刊。近两年来,这一趋势更加突出:2008年,贵州采矿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加高达36.6%,高居全省所有工业行业之首。[⑤]

这些情况表明,贵州工业产业结构失调是贵州工业强省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二、调整贵州工业产业结构的硬约束

贵州“重太重、轻太轻”产业结构失调的根本原因,一是市场失灵,二是政府失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的产业,从而导致宏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每个企业的理性选择产生了整体非理性选择。这样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强有力干预。

然而多年以来毕业论文模板,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附加值等产业结构调整大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鼓励、支持等软约束层面。近几年来实施的差别电价应该是对“三高”企业的最大硬约束,但是也主要是限于节能降耗减排而没有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这样就形成了政府失灵,结果导致了贵州工业产业结构不仅没有得到优化,反而日趋失调。为此,必须大力纠正政府失灵,制定硬约束的政策措施,强制性实施贵州主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贵州省应根据新的工业强省战略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尽快制定贵州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其中,应着力强制性推动贵州主要资源型工业中的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产业的加工深,延长产业链毕业论文模板,增加产品附加值。

(1)制定政策强制性延长磷及磷化工行业产业链

建议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环保局、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强制性延长磷及磷化工行业产业链政策核心期刊。应规定凡是在贵州境内新增的磷矿资源开采企业,资源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100%,磷化工中的高端产品应当达到一定比例;对现有磷矿资源就地转化率低于80%的采矿企业制定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指标,对一定期限不达标的企业强制性实施与下游深加工企业整合政策;对回采率低于90%和就地加工转化率低于80%的采矿企业,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其采矿活动进行限制;对发展磷煤化工中高端产品企业进行财政、金融、税费、推荐发行股票上市等支持。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黄磷、过磷酸钙、焦炭、电石等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淘汰初级的落后生产能力。

(2)制定政策强制性延长铝及铝加工产业链

各级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国土资源、国资委、环保等部门对新建的单纯铝原矿开采及初加工项目不予批准;对现有铝原矿和初加工企业,限期两年实现转型,确保原矿实现100%就地转化;应对企业进行铝型材、铝制品生产等资源深加工进行强制性规定。

(3)制定政策强制性延长煤化工产业链

在煤化工领域,要强力推进煤化工、煤焦油精细加工产业。要为大型煤炭开发企业制定煤基合成草酸二甲酯、乙二醇、碳酸二甲酯和聚碳酸酯等产品的量化指标;要为企业引进和开发煤焦油分离、提取和提纯技术,形成系列产品制定限时限量的硬指标,制定奖惩对称的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政策。

企业是制度的产物。唯有对贵州工业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制度性硬约束,才能尽快加长贵州工业经济这个“木桶”上的“短板”,推动工业强省战略更好更快地实施。

[②]中国统计年鉴,2009.

[③]贵州统计年鉴,2009.

[④]《贵州统计年鉴》2009,P97.

[⑤]贵州统计年鉴,2009.

轻工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科技人才 成长规律 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21-02

人才是永恒的主题,是核心竞争力。年轻科技人才学历层次高、思想新、有活力、想干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能力,缩短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周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企业以往人才培养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特征、成长周期及内在规律,对新时期加强年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1 年轻科技人才的作用及特点

年轻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关系着事业的长远发展。年轻科技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他们经历开放的社会环境,接受传统的现代教育,感受多元的价值文化。他们志向远大、学历较高、富有热情、思维活跃。他们工作干劲十足但经验缺乏,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能力较弱,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建立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他们主体意识和自我观念强,注重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敢于质疑。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人才成长的一般发展过程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与梅尔,对于人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成熟度提出了人生发展的“八阶段”理论。1979年我国科学家赵红州提出了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峰值为37岁。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研究复杂程度提高,最佳创造年龄产生了后移,科研人员在35~45岁的年龄段上,创造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2.2 科技人才能力成长过程研究

美国学者库克认为,人员参加工作后创造力的发挥呈S形状(如图1),以表示在参加工作前3~4年的学习期间创造力增长情况,如果不改变环境和工作内容,其创造力将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上述关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各有侧重。他们指出,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指导。虽然不同的学者在阶段划分上有所差异,但都认为每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情况关系到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状况。

3 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3.1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学术训练,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科技人才,主要是指从新员工到成长为科研骨干的年轻科技人才群体。为了深入研究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及成长规律,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履历分析、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得出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和成长周期,并对年轻科技人才成为科研骨干的成长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提炼了科技人才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要素,以及在不同阶段采取何种有效的培养措施能促进年轻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骨干人才。该文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3.2 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该文将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看作是其各方面能力素质逐步成熟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重点分析科技人才在各个阶段的成长目标、培养内容,以及针对能力提升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来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从而总结出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基于对年轻科技人才群体特点的分析和培养实践,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将年轻科技人才从入职工作到成为骨干的成长成才阶段进行了细化分解,即适应期、成长期、提升期和成才期,具体描述为:

(1)适应期(1年内)。年轻科技人才从院校毕业到能够适应岗位要求。

这一阶段,年轻科技人才学历层次高、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更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是,他们刚刚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对企业业务、研制流程、技术制度和规范都不清楚,岗位适应能力还需加强,对企业文化也缺乏深入的理解。他们发现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仅仅依靠学校里学的知识和有限的技能是难以解决的,很多年轻科技人员感到压力大,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迫切需要资深科研工作者的指导与协助。在这个阶段,年轻科技人才重点是要熟练地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各项工作技能,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总结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通常采用导师的经验传授、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记录了前人研究成果及经验总结的科技档案等方式培养。该阶段是年轻科技人才能力初步发展的阶段。

(2)成长期。年轻科技人才从适应岗位要求到参与到科研任务中,能够独立分担完成相应的科研岗位任务,一般需要2~3年时间。

年轻科技人才已经基本适应了岗位的要求,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特定的科研领域和特定的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对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各项专业技能有较熟练的掌握,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有较好的继承。他们会渐渐表现出谦虚好学的特征和积极、热情的一面,愿意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观念逐渐加强。但是也存在设计水平不够、工程经验缺乏,科学作风没有形成,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锻炼提高自身的系统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在这个阶段,年轻科技人才初任科研角色有了自己的科研任务,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工作形式,成为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并能够对所做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此阶段应是年轻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迅速增长的阶段。

(3)提升期。从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科研岗位任务到能够提出和承担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一般性科研课题,一般需要4~6年的时间。

随着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增长,年轻科技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主观上希望能够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企业也希望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他们的钻研,使某个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个阶段要求年轻科技人才需要对其知识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必须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有较广泛的了解,并能借助外界的启发和自己的判断思考,发现和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企业某业务领域技术水平的新建议和新课题,并有能力付诸实现。在经过培训后,一些员工在本专业领域内已取得一定成绩,成长为基层专业骨干。此时年轻科技人才心态趋于稳定,工作较为扎实,渴望得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该阶段是年轻科技人才研究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4)成材期。从能够负责完成一定难度的科研任务到基本具备牵头组织完成较大型或较高难度攻关任务的能力。一般是工作时间在7~10年。

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年轻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观上则表现出对事业成就的进一步追求,企业也需要他们逐步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科研事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应就要求科技人才能够积极跟踪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能够抓住业务领域内较为关键和具有较大意义的攻关课题,能够综合利用各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具备一定的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够取得多方面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协调好各子系统、各专业和各类人员之问的合作,牵头组织完成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较高难度的业务攻关任务。该阶段应是年轻科技人才科研组织能力有较大增长的阶段。

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所划分的“阶段”只是一个概念框架,并不是严格、清晰的边界,实际上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是渐进的,阶段之间的分离以及阶段之内的稳定都是相对的,成为科技人才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历程而不是终点,任何科技人才的成长都从未停止过,是一个在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动态流变的过程。

4 年轻科技人才培训培养对策建议

根据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企业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培训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的培养目标,使得年轻科技人才的学习与发展更具科学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年轻科技人才能力提升进行双向塑造。

4.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个人学习发展地图

要针对年轻科技人才的不同成长阶段,依据能力要素和岗位所需业务知识要求,科学合理设计培训课程大纲,明确科技人才任职培训、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形成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此外,积极构建从上岗培训、成长培训到发展培训的长期“学习地图”,为年轻科技人才指明成长路径。

4.2 注重企业文化传承,培养优良品质和科学作风

要发扬文化育人作用,增强年轻科技人才的责任意识和提升自身素质的内生动力。以企业优秀文化传承为牵引,通过形象展示、榜样塑造、荣誉激励、情感沟通等工作,坚持技术传承与精神传承并重,激发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4.3 搭建实践平台,积累工程经验

以重大工程搭建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的平台,推动人才与事业的同步发展。一方面,坚持以工程项目为牵引,以业务研制为平台,尽快让年轻员工参与到重大项目中去,在科研生产的实践中增长本领;另一方面,应注重在工程时间中加强交流和岗位锻炼,助推他们成长。

4.4 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鼓励对外交流

一方面,建立知识和经验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资深科研工作者培养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继续教育、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年轻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速人才成长。

4.5 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针对年轻科技人才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课堂讲授、实地参观、现场体验、行动学习等方式相结合,提升培训实际效果。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创新课题等方式,鼓励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为年轻员工提供可以发挥个人创新智慧的平台。

5 结语

综上所述,年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周期长,培训实施专业性强,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统筹规划,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做好培养和培训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支撑。

参考文献

[1] 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223-225.

[3] 李德才,杨成平,吴勇.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6):40-42.

[4] 佟新蓉.中央部属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特点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207-210.

[5] 方桂玲.关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19(3).

[6] 梁红静.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J].科技创业月刊,2008(7).

轻工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轻化工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讲座

0 引言

现行的本科院校中很多专业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专业与大学生理想兴趣的差异,如果大学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将对大学生产生很严重的影响,现在有很多校内转专业甚至退学的案例。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为了能尽快恢复大学生的信心,让大学生尽快树立专业信心,轻化工程专业也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前期确立了轻化工程专业的办学方向和特色,即在保持工程专业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兼顾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工程两个专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轻化工程教育发展计划。还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将所掌握专业知识应用到科研中,同时也在科研中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增强学生对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开设系列专业知识讲座,让新同学入门,了解自己的专业

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还是实行的应试教育,同学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练习题,为的是高考的时候能取得好成绩,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但是对专业的认识非常缺乏。因此,对于某些非热门专业,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难免会听到一些有关自己所学专业的负面议论,导致情绪低落,上进心变差,在很长时间内难以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甚至有刚报到就办理退学的现象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要缓解这种局面,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知识在科研方面的应用。因此,我们在开学典礼期间安排由系主任主持的长达半天的专业介绍讲座,还专门为我们的大一新生安排了专业讲座课程,该课程由轻化工程专业教授轮流上课,介绍轻化工程专业的理论,并与实际相结合,展示轻化工程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介绍与轻化工程专业相临近的专业,并建立将临近专业与轻化工程的结合点。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刚入校的大学生对我们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其对专业的热爱。

2 开设科研讲座课程,让学生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拓宽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学术性讲座是大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并能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学术性讲座,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学们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而学术性的讲座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且,听学术性的讲座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不然就不能够及时地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因此,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轻化工程现代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轻化工程专业针对大二学生开设了科研讲座课程,课程由本专业教授、副教授轮流上课,主要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通过大一期间的专业介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非常关注,课后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科研讲座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科研讲座课程每位老师安排的是三学时,据讲课老师反映,每次课间休息时间都有很多同学来提问,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时太少,根本不能深入介绍其研究方向。这说明我们的科研讲座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有助于深化他们在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了解前沿科学;并且为他们的学位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实现宽口径人才培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3 鼓励大学生进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科研动态,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给优秀的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国家和各高校显示出了不同的支持力度。这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大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和培养的环节,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一定的学分给予考核,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大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切实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但是由于资助经费有限,很多学生依然不能进实验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力度,轻化工程专业鼓励大学生进实验室,针对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联系相应的科研项目负责人,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指导学生科研工作,但是申请进实验室的同学必须严格按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要求申请,老师们也会对学生按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要求进行考核。通过前面两项努力,更多的同学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报名进入实验室。高校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为这些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对于创新教育的成效无异于锦上添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工作的严格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训练严谨的科学家的素质,项目实施的过程是项目组全体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这样可使更多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当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整个轻化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轻化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深入,兴趣更加浓厚,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更加清楚。低年级能够获得关于轻化工程专业相关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对轻化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同学可以自行选择方向,进入自己喜欢的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验证自己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跟以前相比,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从事科研事业,而且相当大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本专业。

参考文献:

[1]邓海波.培养新型轻化工程人才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Z):161-161.

[2]权军利,裴国亮,单卫星.浅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20-23.

作者简介:

1.吴建(1993-),辽东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轻化工程系B1206班学生

轻工业论文范文5

一、勤奋钻研,努力探索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做知识型职工的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四年正规系统的经济学专业学习,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他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和不断追求、终生学习的理念。十几年来,**形成了每天晚上读书到10点半的习惯,即便是出差也不例外。凭着刻苦努力,**1996年就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了会计师资格,1998年又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经济师资格。1996年,他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班,利用工余时间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他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用两年时间完成了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课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更新了知识结构,强化了创新理念,提高了金融理论的水平。2004年,**通过正规统考,以金融专业总分第2名的成绩考取**大学经济学院政策性金融专业国家公费培养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资深金融专家白钦先教授继续钻研金融理论。

在刻苦钻研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的同时,**还善于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十几年来,在不断学习提高的同时,他结合工作笔耕不辍,亲手起草的重要工作研究、调研报告、文件规定、学术论文达百万字以上。从1995年到省行工作起,**参与了省行历次重要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大多数重要的调研工作,参与了大部分全省行长会议讲话的起草,留下了整整四节文件柜的草稿。在总行几次调研报告评选活动中,他参与或主持的调研活动及报告曾经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他利用自身理论优势结合实际工作撰写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学术交流》、《经济要参》、《上海金融》、《**金融》、《学术研究》、《学习与探索》等国家核心期刊和正规学术杂志上发表数十篇,参与编写出版了有影响的《中国经济软着陆》、《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导论》、《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举要》等学术及专业书籍。曾有论文获全国金融工委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全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论文评审一等奖,也曾多次获得总行团委优秀论文一等奖。在全省金融学会重要课题招标活动中,他主持撰写的课题论文获重点课题评选三等奖。**年3月他主持“农发行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并形成《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课题研究报告》,参加省行课题评选获三等奖。**年主持“农业政策性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可行性课题研究”被总行相关部门采纳。**年8月撰写的论文《雷·戈德史密斯与我国学者关于金融发展理论分析》,参加了**大学组织的“中国金融发展高级论坛”交流,并被收入有关书籍正式出版。

凭着一股刻苦努力的钻研劲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普遍认可。在2003年全省高级经济师申报评审中,他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在上报总行的初审答辩中名列前茅,评委评语“学养深厚、成果突出”,并顺利通过总行层层评审,以31岁的年龄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发行系统最年轻的高级经济师。目前,他是**省农村金融学会会员、**省金融学会会员。

二、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复合型干部

参加工作15年来,**在省行机关办公室秘书岗位、资金计划处业务综合岗位、人事教育处劳资岗位、信贷处处长助理及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省行基建办公室主任以及地市分行领导近十个不同岗位上工作过,经受了各专业、各岗位的综合锻炼。在多个岗位上,他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全面熟悉金融业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已经锻炼成为复合型的年轻干部,得到了组织和同志们的认可和赞扬。

在人事处工作期间,他在短时间内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大量的国家、总行及省里的劳资文件和重要规定,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在接手劳资工作三个月之后就独立完成了全套29张、张张相扣、栏栏咬合的全省劳资年度统计报表。同时,他针对省行劳资工作的现状建议举办了全省劳资干部培训班,并在劳资班上亲自授课。接受培训的各行劳资干部,至今多数人仍然是本岗位的骨干。在劳资岗位上,**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组织接收大中专学生的审查。在1996、1997两年间,全省农发行系统经他审查接收入行的大中专毕业生200多人,目前全部成为各级行工作骨干,大部分已经走上不同的领导岗位,在全省农发行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998年,28岁的**被任命为省行信贷二处处长助理,两年后任副处长,成为当时全省金融系统省级机关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在3年多的信贷工作中,他继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优良传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期间,他参与了全省性业务工作的决策和组织实施,特别是具有开拓性意义和研究性意义的工作。如粮食附营业务划转、粮企财务挂帐清查、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农发行清资核贷、未划出附营业务停息挂帐核查、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八级分类及会计科目结转等影响深远的重要业务工作,并且多数时候都担任省行专业办公室副主任职责,参与探索式的研究或主持具体实施。在省行,越是开创性的工作,越是没有先例且困难和压力大的工作,领导首先想到的是由**组织实施。如金融系统刚刚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时,他不仅被安排参加了总行培训,而且承担了培训全省农发行信贷人员的任务,授课近50课时,培训全省各级信贷人员140多人,在此基础上,主持全省农发行一次性完成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首次构建了全省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在完成这些需要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和一定理论功底的工作中,磨炼了也充分体现了**优秀的综合素质。

调任鸡西分行副行长和黑河市分行行长以来,他不但坚持自身学习不放松,而且结合“学习型银行”建设,狠抓全体职工的学习与培训工作。特别是到黑河分行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坚持部署常年的职工学习,利用好每天班前半小时和每周三的半天时间组织职工学习。每年都要举办两次全辖职工参加的业务知识闭卷考试、一次知识竞赛、一次演讲比赛,从中发现人才,培养和锻炼青年干部。为激励先进,在他提议下,党委决定对在省行参加学习培训和知识竞赛取得前三名的员工给予全辖通报表彰奖励。一年来,全行参加省行各种培训、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的学习热情。

在几年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得到周围同志和总行专业部门的认可。在全国信贷处长培训班考试中他的成绩名列前茅,经考核被总行以正式文件任命为信贷专业全国五名兼职教师之一。2005年,他多次参与了总行全国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多次参与全国性业务政策论证和全国性业务培训教材的编写,逐渐成为信贷专业的行家里手,成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复合型优秀干部。

三、厚德修身,朴实勤恳,努力做年轻人和年轻干部的表率和楷模

**始终坚持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坚持做年轻人成长的表率。他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市地行领导,身上承载着组织、领导及同志们太多的期望和厚爱。他也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身后的年轻同志是一种榜样和示范。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厚德修身的为人之道、始终坚持身先士卒的为政之德、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1998年初,人事处组织省行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赴海伦脱产实习培训3个月,由**带队并负责组织培训和学员日常管理。当时**爱人正在香港参加培训,他毅然把刚刚3岁的孩子送到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母亲家,带领学员走进了培训班。3个月中,他始终没离开培训班,与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在严格管理、认真负责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学员,而且亲自参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取得了明显的培训效果,这批学员全都成为省行和省行营业部各岗位上的业务骨干。同时,他也以自己的牺牲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敬佩,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轻工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年轻干部;培养;有效途径;研究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事业的长远发展,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战略抉择。如何培养选拔经得起群众、舆论、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年轻干部,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带有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也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试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军,是继承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对于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中央的明确要求

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也强调,要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性工程。

(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越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候,就越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越要重视抓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这个事关长远的战略举措。只有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能够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不断提高执行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涌现出来,我们的干部队伍才有可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

(三)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紧迫任务

对现代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实质上体现为能够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而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因素都是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息息相关的,在企业人力资源中,年轻的优秀干部是重要的中坚力量。

二、年轻干部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党性观念薄弱

现在年轻干部大都出生在八十年代,成长过程中艰苦因素较少,甚至没有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考验,虽然学历比较高,具有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年轻干部轻视理论的功用,又不注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就显得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系统性不强。不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养成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二是学习缺乏钻研精神,针对性不强,对政治理论的实质精神理解不够深刻,过于追求表面现象,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的少,从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有时即使学习也存在实用主义,有用的学一点,没用的不学或少学。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融会贯通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存在重实际轻理论、重技能轻文化等现象,轻视理论的功用,有的工作不能准确理解领导意图,受到批评时思想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怕苦怕累思想,工作斗志减退。四是没有真正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

(二)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自我意识较强

部分年轻干部在工作上有时急于想出政绩、得荣誉,往往对扬名出头的事比较热衷,对眼前的、现实的成就比较看重。能力不够、业务不精却总想参与大项目,做大事,忽略小事,结果大事做不成小事做不好;有些年轻干部自我意识很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为我独尊,不懂得谦让,工作随性,好表现、显个性,在利益关系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有利的事就干,无利的事不干,容易在团队合作中发生矛盾。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缺少谦虚、谦让、严谨的精神和风范。

(三)消极怠慢,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个别年轻干部进取心不强,常常只是根据领导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工作中开拓性、主动性不够,点子不多,思路不新,办法不活,放不开手脚,更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有的年轻干部存在消极情绪和心态,短期内没有被提拔,片面认为已不符合干部选拔条件,尤其是看到比自己年轻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就失去工作激情,降低工作标准。年轻干部中安于现状的也不少,维持工作现状的思想浓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用心,得过且过,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作风浮夸,过于讲究程序或纠缠具体事务,很少抽出时间和精力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缺乏深层次分析,使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上缺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是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的问题也是新形势下的产物。说:“好干部还要靠组织培养。”为了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我们急需搭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平台。

三、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有效途径探讨及建议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要靠自身努力,二要靠组织培养”。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中遇到的难点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工作机制上的问题,还有年轻干部本身的问题。要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能够善于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就要探索一条有效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途径。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年轻干部不同的领导层次、岗位类别、发展潜能以及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逐人设计培养方案,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跟踪培养,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年轻干部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采取领导传帮带、岗位轮训、深造学习等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文化知识、业务技能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培训,加深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公司党委的工作大局,在工作实践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

韩非子曰:“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要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特别是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让他们在现实的风浪中经受考验。对那些拒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愿意到艰苦环境工作的干部,应不予以提拔重用。一是把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去锻炼。比如,可以坚持每两年选派一批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总部项目部或分公司去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二是选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到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锻炼。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三是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合作单位进行交流锻炼。培养他们广泛的、多层面的交流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把外地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与公司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四是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列席参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等活动,熟悉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内生活的基本规矩,通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干部考察考核等,帮助他们提高从政治角度、全局高度,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性修养。

(三)是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年轻干部的理论研究创新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现、加深与提高,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为年轻干部“搭台子”、“压担子”,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参与课题研究、参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尤其是让他们多参与和处理单位生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研究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其它专业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对其他部门、其他专业的了解更为透彻,从而丰富、充实年轻干部的实践经验。例如,可以让年轻干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以及岗位轮换,让他们多经受环境变换的考验,开拓视野,从而形成驾驭全局、统筹协调的工作能力,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以及十分复杂的矛盾纠葛,就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游刃有余,表现出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要注重培养年轻干部良好的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良好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并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是其个人素质、组织需要和社会环境综合任用的结果。“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年轻干部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只有经受一次次的失败和严酷的考验,才能正确面对挫折,不断提升承受压力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大发展的建设中,做一个有为的优秀的好干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报告.

轻工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 专家型教师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宫艺兵(1969- ),男,山东牟平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潘娜(1983- ),女,辽宁兴城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赵光泽(1976- ),男,黑龙江北安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课题编号:FFB090684)子课题“专家型美术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68-02

培养专家型教师已成为当今高校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室内设计专业的年轻教师,由于人数众多、缺乏经验、水平不高等原因,成为专家型教师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此展开探讨,思考在当今高校教学改革中室内设计专业的年轻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的培养策略。

一、室内设计专业专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室内设计专业的专家型教师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设计实践领域,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地完成各种角色的互换;同时对于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这样的专家型教师有别于其他普通型教师,在教育教学和项目研究等方面具有独当一面的作用。

二、室内设计专业年轻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学历低能力。我国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正在逐年的提升,在年轻教师中拥有硕士学历的现象更是较为普遍,但是高学历并不能代表教师实际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室内设计专业对于教师专业技能和实施能力的要求,恰恰又是缺一不可的。可惜的是在室内设计专业年轻教师队伍中,这种高学历低能力的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

2.受大学扩招的影响。从1999年我国就开始实行大幅度的大学扩招计划,大批的学生涌入高校的同时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也急剧膨胀,加之更多的高校增设室内设计专业,造成了教师数量上的巨大缺口,许多在教学上尚未成熟的年轻教师被推到了教学第一线。同时,教师队伍中的这些年轻教师大部分也是大学扩招后的产物。限于当时教学设施缺乏、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建设滞后、学术积累不足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扩招政策下毕业的教师往往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而这些不成熟的年轻教师,又常常位于教师梯队中人数最多的金字塔的底层,承担着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

3.从学生直接到教师。许多国外设计专业的教师在任聘制度上是有严格要求的,除了具有基本的学历要求之外,还要求拥有两年以上的社会工作经验,以保障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上,仍处于“重理论、轻科研”的状态。学生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迅速地进入高校承担教师的角色,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弊端暴露无遗。尤其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例如施工工艺、项目管理、工程预算、客户交流等许多内容涉及实践操作和自己的亲身体会,而年轻教师在传授这方面知识时,往往以一种猜想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这些没有经过社会实践洗礼的年轻教师,就如同近亲繁殖的后代一样,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三、培养策略

1.教师自主发展。一切外在的客观因素和限制都是次要条件,而年轻教师力求上进、自我完善的热情与决心,是专家型教师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年轻教师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制定学习目标。通过书籍文献、观摩研讨、听课交流、撰写论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研修、自我提升。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从教师自主的角度,树立积极进取的自我发展目标。

2.学校打造有利条件。(1)委培深造。“坐而论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走出高校象牙塔参与社会项目,将设计力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是新形势下体现教师价值、检验教师能力的试金石。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设计专业“爆炸式”的扩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成倍增长,致使教师很难在课外时间进行专业和教学上的审视与思考,最终导致教师的知识体系与专业发展实际相脱离。然而,在我们目前的师资管理制度下,教师是很难有时间及时地了解设计的前沿状况和进行设计实践的。对此,我们可以尝试借鉴国外的解决办法,即在师资管理制度上做调整,鼓励年轻教师拿出少部分时间到企业兼职深造,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然后结合教学与科研,及时地对课程内容进行验证与更新,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最终目标。(2)导师培养。社会对于教师角色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意味着教师要永远处于学习与改进的过程中。那么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可是谁又来教育教师呢?面对这样的现实尴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借鉴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教师队伍中遴选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经验,且富有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的资深教师作为普通教育型年轻教师的导师,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等领域尽快成长。据统计,到1972年止,92名美国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有48名曾经是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博士后或年轻的同事。可见这种榜样的力量,对于被培养者的进步和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并且这种点对点式的言传身教法,相比其他培养模式具有因人制宜、时效持久、接触密切等优点。需要强调的是,导师在传、帮、带的指导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年轻教师个人特色和教学风格的尊重与保护,避免出现培养同质化的现象;也可以定期地交换导师,因为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术魅力和专业特长,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会有自己的不足与短处。这样的横向交流,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专家的优势资源,进而实现个性化、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内部自我培养。例如,有的年轻教师课堂讲授能力较差,可以采取导师与年轻教师定期互相听课的形式,并且要做及时、详细的听课总结。导师对年轻教师的讲课内容要给予讲评、指导;年轻教师也可以通过听导师的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纠正自己的错误。(3)评审制度。采取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理论教学、项目实践的积极性,防止出现年轻教师不充电、不转型、唯书本、走老路的职业状态。在经济奖励、职称评定、评优考核、人事调动等方面,不以简单的论文数量、等级作为唯一的评审标准,而是与设计专业教师参与项目实践、设计竞赛、科研创新等方面相挂钩。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肯定教师的成果,使教师获得成就感与尊重感,促使年轻教师在向专家型教师的发展道路上拥有持久的动力。

3.人事管理调整。(1)在年轻教师录用的源头作调整。在装饰企业招聘设计师时,往往打出只要“具有两年工作经验设计师”的招聘启事,那么在引进室内设计专业的年轻教师时,除了基本的学历要求之外,是否可以考虑增加具有“实际案例设计、管理及施工经验”等要求作为新的考核项目。使得这些年轻教师在上岗之前,就已全面的具备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专业教师或从业者所必备的素养,以加快我国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完善步伐。(2)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企业中有能力的、有成果的一些成功的设计师或经验丰富的技工师傅等,往往由于没有高学历而被高校的教师队伍拒之门外。这些人虽然没有“一纸文凭”,但是因为其一直活跃在设计的第一线,因而掌握着最新的设计动态、设计技术和设计咨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不仅是学生需要的,也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缺乏的。我们不用一定要将这些人纳入教师编制,可以采取定期的邀请这些“专家”来校办讲座、论坛、展览等方式进行交流,这对于学生和年轻教师的积累和提高都是裨益良多的。同时,年轻教师可以与这些“专家”建立长期的联系,以帮助解决在实际教学、实践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爱华,裴玲.关于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现实培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轻工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7-0041-03

教育最关注的是两个发展,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究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二重两轻”现象就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中矛盾的凸显,“道器并重”不失为化解这一矛盾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二重两轻”现象形成的缘由与表征

“二重两轻”问题实质上就是学生发展中过于重视工具价值而轻视理性价值,教师发展中则过于重视理性价值,轻视工具价值的问题。

1 学生发展中的重“器”轻“道”

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于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目前,高校存在的“道器分离”现象与工具理性、实用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分不开。“工具理性”由追求功利所驱动,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与之相对的是价值理性,强调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对照观之,工具理性则近似于“器”之用。价值理性近似“道”之道。

工具理性与实用主义一拍即合,主要表现出功利主义价值观。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重分数、轻能力,重实用、轻理论,重科技、轻人文,一句话,重“为学”、轻“为人”;反映在学生对待课程态度上就是重视能满足职业需求的社会本位(专业本位)的课程,轻视以理论知识为取向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同时,还反映在学生的近期择业和远期的人生规划等方面。

重“器”轻“道”的功利主义思想直接后果是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指出,缺乏人文思想的教育必将造成学生目光短浅、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任的能力。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三谈“人文日新”。他引用《易经》中“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先学“做人”,再学“为学”。

2 教师发展中重“道”轻“器”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道”是一个最高范畴。儒家宣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条件是“选贤与能”、“人尽其才”。追求“贤才”目标导致教育多以“道”为主,而轻视“器”。具体表现为重学问义理,轻实用技术;重主体道德修养。轻对客体的探索和实践。

时至今日,高校管理尤其是教师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重“道”轻“器”的现象。教师发展将学历和职称描述成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参数而为之奋斗不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轻培养其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教育部即将颁布实施“新的高校评估制度设计方案”和“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可以对此加以证实。该标准中规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中具有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这是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启发与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行无咎、以人为本”等诸多“重整体、讲和谐”的发展理念,凝聚了华夏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人文精神。这些文化意蕴可以较好地阐释当代教育的发展问题。

1 道器论: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据

潘文国在《关于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易经》特别是《周易·系辞》中的许多思想,既不乏积极的进取精神,又有深邃的洞察力,阴阳调和,圆润完美。是中华智慧的代表。“道器论”就是其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包含了认识论基础;“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道”可以用来指导理性地做人;“器”可以用来指导智慧地做事。理性地做人、智慧地做事是道与器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元文化的精髓所在。道的变质,就失去了做人的理性;器的失传,失去了做事的智慧:“道器并重”则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道与器不能分割、分离,这是精髓之所在。

张传燧在论述“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的关系时指出,两者可视为理念、学术与工具、功利的关系,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当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社会需求与个体的动机更趋向于对“器”的追求,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要支持并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功利性驱使了其对“器”的盲目追求。表现为学生重视应用型课程,轻视人文素质类课程,理由是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生存”。结果是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大学精神的沉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师生关系好比“事”与“器”的关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项“事”离不开拥有一定职场经验与能力的教师这个“器”的作用。一定数量既掌握“道”又拥有“器”的教师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道若有用,必要有个着落,这着落就是器。失传了一个“器”字,就失传了做事发明创造的智慧;变质了道,就变质了做人的思维。

2 “道器并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道器论亦称体用论,它涉及太学的理想、理念、精神以及价值取向及其功能定位。“道器并重”的教育理念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既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潜移默化地增强其人文素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宽的多学科知识,也要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突出应用型特征上,尤其强调受过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上。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职业需求,构建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在学分中的比重。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针对教育中重工具价值或技术教育而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有学者指出。目前,重视人文教育已成为世界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它预示着人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当教育只教人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引导受教育者对“为何而生”的思考;只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人文教育被边缘化;忽视价值观、人文精神的引导,使人们获得的只是有关人的基本生存的形而下的“器”,失却引领人走向精神超越和升华的形而上的“道”如此等等,都将造成学生价值理性的缺失,对可能生活的“应然”追求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的失败。由此,也就远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培养通识通用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识与专识的结合是造就多元化人才的必然要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成人”(manhood),不仅要学会“做事”(to do),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to be)。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的章名涛教授就勉励学生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做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由此,清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骄子”。

现代大学教育不仅应当进行以培养科学知识、技能、能力为目的的专业教育,而且同时应该进行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即现代高等教育要坚持通识与专识的有机结合或统一。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必须警惕过度强调实用性而导致人文教育的衰落;要警惕过度的物欲化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观;要使学生既成为“行家里手”,又不失为“博雅之士”。

3 “道器并重”有利于造就“双师型”教师

蔡元培在《大学一解》中阐述道:“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表明了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领人,它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舞台上的导演,同时也应该是实践舞台上的演员:不仅能传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熟悉岗位操作技能,并善于引领示范,即具备“双师型”特征。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为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仅要求在知识数量上扩展,还要求在知识结构上调整、质量上提升。在西欧。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一直处于探寻自身角色和地位的过程。高等教育是一项受外力驱动、由偶发性事件触发的工作。泰特在《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的前言中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在科研和教学上,对在职教师、新入职的教师乃至未来的教师都需要提供一定的具有时效性的培训,以此来促进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日益更新的今天,广大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必须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始终做到“心怀天下、情系学生”。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有一些高校的经验值得借鉴。2004年底,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师中具有教师职业以及其他职业证书或行业经历的教师共有77人,占教师的33.77%:2005年出台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办法”,将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制度化。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对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要求提出的必要性。

《礼记·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育部关于“应用型大学具有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的比例应达到30%”的规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生而言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同时,也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轻工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轻骨料混凝土,历史,性质

 

一、轻骨料混凝土的历史

轻骨料混凝土( 又名轻集料混凝土,Light weight AggregateConcrete) 是指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 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的矿物合料配制而成, 并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 龄期的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的混凝土。。

人造轻骨料最早使用在1920年左右。SJ海德是最初运用回转窑烧制膨胀黏土轻骨料,1928年,美国开始把这种方法用于商业生产。西欧在二战后才开始有了轻骨料的生产,美国和前苏联因缺少天然的普通骨料,大量生产和使用了人造轻骨料,使轻骨料混凝土在这两个国家得到飞速发展,但轻骨料混凝土长期一直被当作非结构材料使用,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自20世60年代中期,美国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取代普通混凝土,修建了休斯敦贝壳广场大厦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如今,国外发达国家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已取得丰富经验。CL50一CL6O轻骨料混凝土己在工程中大量使用,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为80MPa,其表观密度1800~2000kg/m之间。

20世纪90年代初期, 挪威、日本等国研究了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配方、生产工艺、高性能轻骨料等,重点在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英国采用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建造了北海石油平台;挪威应用CL60级轻骨料混凝土建造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臂桥;日本则成立了一个由18家公司组成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挪威自1987年以来,已应用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建了11座桥梁。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优良特性

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用CL表示。强度等级达到CL30及以上者称为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一般来说,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有如下优点:

(1)轻质高强:顾名思义,轻骨料混凝土采用轻骨料代替普通沙石材料,可以使得混凝土构件在承载力相同的条件下,减轻自重达20 %~40 %。这样的优势,为设计施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2)抗震性能好:由于地震力和上部结构的自重成正比,因此,当结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后,自重会明显的下降,也就降低了地震力,减少了地震对结构的作用,提升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低,结构的自振周期将变长,对冲击能量的吸收快,变形能力增强,不容易遭受外力的破坏。

(3)抗裂性好: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有较小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导致冷缩和干缩作用引起的拉应力小与普通混凝土材料,这样的表现就导致了轻骨料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这对改善结构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利的,并有助于降低结构在使用期间的维护费用。

(4)耐久性好:使用轻骨料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问题,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的骨料—基材界面粘结牢固,具有一定的自养护功能和水泥砂浆品相的质量相对较好等因素,轻骨料混凝土抗有害介质侵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5)耐火性好:由于轻骨料混凝土采用的是粉煤灰,煤矸石等骨料,而这些骨料都经历高温历练,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使得轻骨料混凝土热工性能好,用以建造的建筑和结构的耐火性能好。一般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普通混凝土耐火1h,而轻骨料混凝土可耐火4h.

(6)综合技术经济效益好:轻骨料混凝土的骨料通通常来自工业废渣、煤矿的煤矸石、火力发电站的粉煤灰等,可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并变废为用,减少占用农田,减轻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轻骨料混凝土的缺点和发展前景

(1)轻骨料性能的完善:如今的亲故料混凝土虽然具有上述轻质、高强、耐久性好等优点。但研究表明,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拉压比要小于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且随着强度的提高,其脆性相应增大,脆性问题使得高强材料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韧性、提高其拉压比,同时又能保持其轻质高强的特点,成为当前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和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轻骨料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更新:目前轻骨料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①为降低轻骨料的吸水率 ,改善新拌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 ,普遍在其表面涂蜡、 聚苯乙烯乳液等防水材料或施工前预湿轻骨料。 这些做法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降低其抗冻耐久性 ,并使生产制作变得复杂; ②在大的初始坍落度时 ,轻骨料易上浮离析 ,采用振捣施工时尤为突出 ,使硬化后混凝土的均质性差 ,耐久性下降 ,并降低其力学性能; ③提高水泥掺量 ,虽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但增大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引起的危害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同时又增加工程造价。 因此 ,工程结构迫切需要制作简单、 工作性好、 能免振捣自密实施工、 硬化后质量好、 体积稳定性好、 高耐久、 经济的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

(3)已有发展:①轻骨料品种的结构组成有较大变化:如今以粉煤灰、尾矿粉和河川污泥为主要原料的绿色轻骨料正在大量推广应用。②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 CL40以上的高强性能陶粒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以及轻骨料混凝土泵送施工的普及。③轻骨料生产工艺设备的更新:原材料的微米磨细技术和无胶结料陶粒成球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破碎型粒的破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利用化学工业废料加工成的节能燃料的成功开发。

四、总结

轻骨料混凝土的开发和利用,为混凝土的发展和变革添了重要的一笔。。相比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的优异性能使得混凝土的应用领域更为广阔。但轻骨料混凝土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对于这些缺陷,目前人们的主要解决办法在于添加相应的纤维材料和高聚物等,以提高韧性和其他性能。但是这些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轻骨料混凝土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强.浅析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论文),内蒙古电力堪测设计院,2009.

【2】 郑立,姚道稳.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读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胡署光,王发洲.轻集料混凝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王发洲.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3.

【5】龚洛书,柳春圃.轻集料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轻工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能源型;转型升级;轻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11-03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轻资产运营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不少国企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与实践。而理论界关注的研究对象相对有限,更多集中于科技型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没有对能源型国企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从国企转型升级的角度分析,认为轻资产运营是企业基于价值创造驱动的经营战略,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集中自身资源于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扩大可利用的外界资源,以实现能源型国企转型升级的战略意图。

企业轻资产的资本回报率较高,显得轻便高效,经营上通常指无形资源,包括企业品牌、管理经验、治理制度、客户关系、企业文化等。相反,企业重资产的资本回报率较低,显得沉重低效,经营上通常指有形资源,包括厂房、设备、资源储备等。不同行业涉足轻资产运营的程度不同,能源行业不属于轻资产行业,但能源型国企仍然可以开展轻资产运营,提高企业的资本回报率。

一、化解过剩产能要求轻资产运营

能源型国企大多属于周期性重工业,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很多问题即使出现了,也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在行业低速调整时期,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长久积累的问题急需解决,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刻不容缓。在实践中可以发现,重资产运营是制约过剩产能化解的重要原因,而轻资产运营能够减轻能源行业的重负。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轻资产运营的程度,以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一)重资产运营制约过剩产能化解

在一些人看来,过剩产能似乎变成了能源行业的专用名词。但事实上,很多轻工业和周期性重工业一样,也存在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比如国内的彩电业和冰箱业,都曾经历无序竞争,引发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大规模兼并重组,一些企业破产重组。时至今日,代表科技发展水平的智能手机业的产能利用率愈来愈低,竞争者既有国际产业巨头、国内先进制造企业,也有互联网创业公司。因此,不能说过剩产能是能源行业的特有问题,只能说解决能源行业的过剩产能问题关系全局成败。

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处于上游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解决了上游行业的问题,就能够带动中游行业,从而影响下游行业。如果上游行业一直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价格被压得很低,对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来说,原材料价格便宜,生产制造成本很低,很难抑制投资冲动。必须承认,上游行业的问题最难解决,因为上游能源行业以重资产运营为主,重资产的特点是投入加量时容易,等需要减量时就困难重重,解决能源行业过剩产能问题的一个办法是调整轻资产和重资产的比重。

(二)轻资产运营减轻能源行业重负

轻资产运营重视开发无形资源,不但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无形资源,而且在外部市场中发掘无形资源。轻资产的特点与重资产不同,投入时可以缓慢加量,需要减量时也容易撤出。比如下游的手机业,虽然行业竞争激烈,但并没有引起全社会普遍担心。手机业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轻资产运营,手机制造商并不生产全部部件,很多部件是模块化组装,手机制造商更多的是比拼品牌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产品销售能力,归属于对无形资源的开发能力。

化解能源行业的过剩产能要求企业做减法,减得越多越受市场欢迎。从生产函数讲,减少产能意味着减少生产设备、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减掉的落后设备可以淘汰,减掉的资金将节约财务开支,但是减掉的大量人员需要合理安置,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因此,能源型国企只做减法很难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重资产上做减法,在轻资产上做加法,向轻工业企业学习轻资产运营的方法,将企业的一部分业务交给其他企业共同合作完成。

二、发展清洁能源要求轻资产运营

清洁能源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按照国土资源部网站上给出的定义理解,狭义的清洁能源指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消耗时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这些能源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由此可知,化石能源在清洁化生产、消费时,属于广义的清洁能源范畴。本文讨论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的清洁化,以及清洁能源的规模化。

(一)化石能源清洁化需探索轻资产的新路

随着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如何对待化石能源的发展引起社会关注。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主要能源消费还需要依靠化石能源。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近日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仍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如果化石能源实现了清洁化,那么就属于技术先进的产能,不再是落后产能,应该被提倡和推广。

化石能源要实现清洁化,必须要有资金投入。企业进行资金投入面临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是采购清洁化设备,相当于增加重资产投入,仍然是重资产运营的思维;第二种是研发清洁化技术,从而制造清洁化设备,或者对外转让销售清洁化技术,属于轻资产运营的思维。化石能源清洁化已经成为能源业发展趋势,能源型国企应该布局长远,将资金投入清洁化技术研发,提高轻资产运营能力。

(二)清洁能源规模化需探索轻资产的新路

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在逐年提高,绝对规模目前还不大。在清洁能源的早期发展中,非国有企业贡献了很大力量。传统能源型国企的主营业务大多是化石能源,清洁能源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业务。既然是新业务,就应该有新的发展思维,探索轻资产运营的新路,降低对重资产的投资,发掘企业无形资源的价值。

清洁能源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清洁能源代表了先进的产能。能源型国企具备研发实力,不应该把高端技术低端应用,不能仅是进入清洁能源生产行业,同非国有企业争夺生产市场,这样国内的清洁能源技术也会发展得比较缓慢。能源型国企应该坚持高端技术高端应用,做清洁能源技术方案的提供商,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三、资源基础理论对轻资产运营的启发

资源基础理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上都已经成果丰富。该理论从企业拥有资源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新的论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鲁梅尔特(Rumelt)和巴尼(Barney),三位学者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对该理论提出的资源特性分析,可以发现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一些具体操作方式,如业务外包和“互联网+”模式等。

(一)资源的稀缺性思想启发

如果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是稀缺的,很容易被人理解。一块土地或一个矿在被一个企业拥有后,就不被其他企业所拥有,拥有土地或矿的企业相比其他企业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能源型国企过去对资源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这种有形资源。但是,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用以构建和实施其战略的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有形资源用于使企业维持正常运行,无形资源用于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无形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在能源行业繁荣时期,能源型国企在市场中争夺有形资源,利用较多的有形资源构建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能源行业困难时期,有形资源占有越多,资金沉淀越多,能源型国企开始重视开发无形资源,利用无形资源的稀缺性,抓住轻资产运营的先机构建优势。能源型国企需要重视“互联网+”模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发展。通过对外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抢先占领信息优势地位,提高合作中对资源的控制力。

(二)资源的难以模仿性思想启发

资源的价值各不相同,从对企业贡献来讲,资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资源,容易在市场中交易获得,竞争对手容易模仿;另一种是特殊资源,很难在市场中交易获得,竞争对手如果要模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在种种困难下竞争对手会选择放弃模仿。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不是根源于所有资源,而是根源于难以模仿的特殊资源,存在供给刚性的特殊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租金,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对能源型国企来说,需要识别出存在供给刚性的特殊资源。比如,一般操作性劳动力不存在供给刚性,容易在市场中交易获得,但高技术人才存在供给刚性,企业在培养人才时花费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企业应该把人才留在企业内部。在主营业务必需的、关键的、重要的岗位上,企业适合采用劳动合同制用工。而在其他一些临时性、辅或者替代性的辅助岗位、服务岗位上,企业适合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或者进行业务外包。

四、价值链理论对轻资产运营的启发

价值链理论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波特将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比喻在一根链条上,称为“价值链”。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单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理论作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已经被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分析价值链概念,以及分析与此相关的产业链概念,从中发现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更多操作方式,如战略联盟、兼并重组,以及混合所有制等。

(一)从基本活动到辅助活动的启发

波特首先将企业的所有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拆分研究,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直接创造价值,包括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通过保证基本活动的运行,间接创造价值,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等。然后,波特又将这些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整合研究,价值创造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动态演绎着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能源型国企的管理者将这种思维应用于实践,可以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企业活动进行梳理,将整个生产经营体系进行拆分,发现企业在哪些价值创造活动上具有明显优势,又在哪些价值创造活动上处于相对劣势。如果企业选择依靠自身力量弥补劣势,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不符合轻资产运营的特点。而换一种方式,企业可以选择对外合作,与别的企业共同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合作伙伴价值链中的优势活动,弥补自己在这些活动上的劣势,在短时间内优化企业的价值链,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从价值链到产业链的启发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形态。价值链概念和产业链概念来源于不同学科,但从思维认识角度分析,两个概念存在着联系。价值链是在企业内部,考察整个企业链条上的活动,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价值链和价值链的竞争,或者说是企业管理价值链能力的竞争。产业链是跳出企业内部,从外部行业角度,考察整个行业链条上的活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对自身资源的管理,而是体现为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的竞争。产业链分析特别适合研究大型企业集团,探讨企业集团如何在产业布局上构建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则比较适合研究子分公司,探讨子分公司如何在生产经营上取得竞争优势。

能源型国企的转型升级是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型,从落后低效产能向先进高效产能转型。如果国企推行重资产运营模式,继续保留一批低效和无效资产,那么国企的资本回报率将逐年下降,失去行业领导地位。能源型国企集团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全面梳理,以独资或控股方式保留核心资产,集中资源于产业链利润最高的部分,并且借助资本市场对行业进行整合,兼并重组其他企业,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同时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转让辅助资产的部分股权,以杠杆原理利用外界资源,投入较少的国有资本来完成国企的战略任务。

五、结语

从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情况来看,轻资产运营的企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欢迎,市场中已经出现国企之间兼并重组的很多案例。资本市场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大量资金正在涌向拥有先进技术、先进产能的公司。能源型国企要在资本市场中具有较强吸引力,需要及时更新商业模式。能源行业不属于轻资产行业,但能源型国企利用业务外包、“互联网+”模式、战略联盟、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方法,完全可以逐步开展轻资产运营,减少对重资产的投入依赖。能源型国企应该布局长远,既做清洁能源的供应商,也做清洁能源技术方案的提供商,继续引领能源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从能源型国企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根据能源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要求,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的需要,论证了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重要性。在战略实施上,本文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在深化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能源型国企面临重资产运营带来的诸多问题,轻资产运营是一种解题思路,国企管理者已经引起重视,还需要企业上下强化轻资产运营的意识,将理念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戴天婧,张茹,汤谷良.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23-32.

[2] 郭青.能源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并购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4):52-54.

轻工业论文范文11

1 新形势下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

现阶段,我国社会中的元素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多元化的社会元素就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单位的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企业单位的领导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企业单位长时间的缺失了思想政治工作,那么企业单位的员工就也会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可有可无的。

1.2 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与实际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

这些年来,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单位也都是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都是不够理想的,而在分析导致效果不佳的原因时,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所实行的工作内容也大多都是空谈和喊口号,根本无法与单位职工的实际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另外,现阶段企业单位中有着很多的年轻职工,所采用的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空洞的工作内容与年轻职工就会出现相脱节的情况,企业单位与职工在思想上没有形成共鸣,这也就降低了他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企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还未形成健全的运行机制

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单位的职工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企业单位职工有着更高的文化程度和更加开阔的知识面,同时他们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都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大多数企业单位并没能够有效的应对这一结构转变,所开展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表现的十分滞后,也为形成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都带有形式性和模糊性,这就导致了广大职工在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时有着一定的抵触感,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

1.4 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交通部门的企业单位中所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职工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和年龄偏大的特点,而对于那些有较强创造力的和专业素质较强的年轻工作者都还是较为缺乏的,这就大大的影响了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而企业单位的高职称和高学历的年轻工作者,他们又往往较为缺乏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那么就很难满足企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同时企业单位在培养年轻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时,其往往与实际所开展的工作都是相脱节的,培养工作较为滞后,无法形成合力,也无法促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 新形势下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对策

在新形势下,企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内、外部这两方面的问题,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单位应从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和改进工作体制等方面的工作入手,为企业更加全面并且有效的开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并且创造条件,从而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相适应。

2.1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企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就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企业单位中的年轻职工,应为他们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课程,重点解决企业中年轻职工思想理论知识缺乏和不重视理论学习的问题。同时应坚定的贯彻并实施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局面,借助于平时所学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将其与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保证企业单位能够顺利并且全面的开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2.2 健全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企业单位要想建立更加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了企业单位必须有清晰的总体目标,同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是以这一目标为基础并且充分的考虑到单位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并不只是单纯的进行政治教育,其还应包含为单位员工带来更加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企业单位应以此为出发点来开展工作。另外,企业单位应能够全面的了解广大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思想结构,从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从而提高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3 完善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企业单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顺利有效的开展,那么也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创新载体,从而适应企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而现阶段高速发展的先进的媒介和载体就可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随着社会元素的更加多元化,广大职工的思想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就也应得到及时的更新,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的考虑到企业中广大职工的实际工作生活需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企业单位都应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在网站上应定期的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在职工的生活之中和谐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4 企业单位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

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得到顺利的开展,那么就必须具备一直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作为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交通管理部门的企业单位应坚定不移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夯实工作基础,从而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针对现阶段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存在着的文化程度偏低和年龄老化的问题,在组建思想政治工作团队时,应重点吸收那些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工作者,同时对于已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职工来说,应重点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并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从而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相适应。

轻工业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应用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一般是指采用轻型H型钢、槽钢、冷弯薄壁型钢、圆钢、小角钢及压型钢板、夹芯板组成的1~3层临时性房屋。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是最简单的钢结构建筑,也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预制装配式轻型钢结构房屋。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各种工程项目的开展,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强对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应用情况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优势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不仅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严重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其中各种建筑能耗一直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降低建筑的能耗,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不仅仅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更是我国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采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笔者将简单做出分析探讨。

1.具有很轻的重量,同时便于组装,组装速度快捷。一般而言,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重量要比传统的房屋要轻很多,平均每平米约150~300 N。同时,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在另一方面也具有组装简单快速的特点。由于轻型钢结构房屋的各种构件基本都是在一些工厂开始都预先制定好的,有了需要时候,直接使用工具运送到目的地进行组装,只需要一些螺栓,自攻螺钉等构件,在熟练的组装人员的施工组装之下,可以很快的将房屋建造起来。相对于传统的房屋建造而言,其建造速度和施工周期要快速很多。

2.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在施工过程中,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同时会产生很小的噪音,噪声污染较小,在施工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较小。由于钢结构中,主要的建筑材料使用的是钢材料,对土木,石灰,水泥等材料使用量大大减少,既减少了对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可以加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效率,在绿色,节能,环保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3.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相对而言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不仅仅大大增强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大力保障建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更有利于实施自动化,机械化生产,会减少劳动力的消耗,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应用和发展状况探究

1.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结构形式

(一)板式结构:采用彩色钢板聚苯乙烯泡沫(EPS)夹芯板做成屋面、墙面的单层组合房屋,因为没有钢骨架,所以宽度(跨度)方向一般不超过5m。

(二)框架支撑结构:结构形式与日本东海租赁株式会社的基本相同,但是要根据我国现行的设计施工规程(规范)来确定钢结构的断面尺寸,合理选用已有建筑板材和保温材料。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一般多用于2层组合房屋,也可用于3层和单层组合房屋。屋顶可以做成双坡、单坡。

(三)盒子单元结构:其结构形式有整体盒子式和整体折叠盒子式两种。盒子结构可以是一个盒子单栋,也可以是多个盒子组成连排大栋以及2层组合房屋。可以配置内外钢楼梯。盒子构造做法:盒子单元的底座长度方向,梁采用轻型H型钢或槽钢;宽度方向,梁采用槽钢;地板龙骨采用C型钢或矩形钢管;立柱采用方钢管;盒子单元顶部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梁采用槽钢或C型钢,屋面檩条采用C型钢;单个盒子结构钢构件的断面尺寸应由设计计算确定,对于重叠堆放为二、三层的盒子单元房屋,每层的盒子单元结构均应由计算确定。屋面、墙面大都采用EPS夹芯板,门窗大都采用铝合金门窗或塑钢门窗。

2.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要加强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整体质量管理。要采取各种制度和政策对市场进行严格的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各个行业对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也进一步导致了很多资金流入其中,但是,除开市场很少的一些厂家能够很规范的进行经营之外,很多小企业的设计和施工都难以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比如厂家的设计不够科学,钢材料和一些组装构件质量难以达到标准,房屋的整体很容易发生质量问题,比如房屋倒塌,漏水等,因此,加强对其质量管理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属于临时建筑物,目前二、三层组合房屋钢结构构件的断面尺寸基本都不够。设计中关于基本风压的取值问题也有不同意见,厂家认为组合房屋属于临时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按5年考虑,风荷载计算时基本风压的重现期是取10年时的风压值还是取50年重现期相应的风压值存在争议。另外,对设计中一些系数的取值也有不同看法。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尽快组织编制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行业标准和产品图集。

(三)研究开发新产品。在提高现有钢结构组合房屋质量的同时,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对每个企业都很重要。按照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制作,厨房、卫生问、阳台、走廊、楼梯、雨棚、电器、给排水及室外设施全部配套,客户开门即可人住。

3.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发展及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市场逐步和世界市场接轨,也为国外的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进入我国的市场敞开了大门,在此过程中,也使得一些彩色的涂层钢板等各种配件,连接件,以及一些新材料和新产品逐步得到了引进,并得到了进一步的研发,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发展和应用,但是,从总体而言,到目前二,我国的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生产厂家很多,但是其规模都相对较小。

上海宝钢产业轻型房屋有限公司是设计制作安装轻型彩钢组合房屋的专业厂家,其产品系列有城市小品、书报亭、工厂办公用房及工地盒子结构活动房等,公司以宝钢彩色涂层钢板的优势和房屋造型新颖具有现代感的特色,得到广泛应用,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需求量还在逐年增加。

四、结语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是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建筑结构不断出现新的趋势,在世界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日渐严重的背景下,降低建筑能耗,实施低碳环保的建筑结构设计,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轻型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能,更能够满足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的设计要求,加强轻型钢结构房屋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仅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发展,更有助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弓晓芸 弓剑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应用和发展 [期刊论文] 《钢结构》 -2006年3期

[2]王经龙 于江 组合房屋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期刊论文] 《四川建材》 -2008年5期

[3]王紫芸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应用问题探讨 [期刊论文] 《钢结构》 -2008年4期

[4]弓晓芸,再谈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应用问题 [会议论文] 2009 - 2009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

[5]何天民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开创居住新理念 [期刊论文]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1年9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