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音乐论文

中职音乐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3:44

中职音乐论文

第1篇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大众日益认识到以音乐教育为代表的美育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音乐教育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帮助中职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中职音乐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职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与传统的中职音乐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其更加生动、形象和立体,从而深受广大中职师生的欢迎。本文将通过介绍何为多媒体技术,并分析其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应用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职音乐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策略。

2中职多媒体音乐教学概述

本文所讲的中职多媒体音乐教学指的是将多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组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通过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全新中职音乐教学呈现形式。尤其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集合应用于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中职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其集成性、多元性和控制性等诸多优点,将中职音乐教育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中职生呈现出跨越时空限制的多元化音乐知识体系。中职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局限性充分消除,并且可以将音乐和文字、视频和色彩诸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相对静态的审美对象演变发展成为较为活跃的动态审美对象,并且加快音乐信息传播速度,增加音乐信息容量,帮助学生接受来自优秀音乐的美的熏陶,从而获得最优的中职音乐教育效果。

3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1丰富中职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作为一门范围非常广泛的艺术学科,使得我们的中职音乐课程需要对多种音乐元素进行学习和理解,这就需要中职音乐教师必须尽自己的努力去收集各种音乐素材以及相关教学资料以供课堂使用,无形之中增加了中职音乐教师的教学难度。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改变这一不利问题,帮助中职音乐教师将不同音乐元素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中职学生接触到多种音乐知识,帮助他们开阔音乐视野,同时可以节约中职音乐教师的备课时间,不断丰富中职音乐教学内容。

3.2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大都具备较为敏锐的音乐感受力,对当代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各有自己喜爱的音乐领域。然而,传统中职音乐教学方式却使他们难以学习最为喜爱的音乐知识,使得他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而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不能传递的现代音乐素材全面方便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感观,使其全身心融入欢乐的音乐课堂学习中。另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中职学生的多样化音乐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激发他们亲自参加音乐实践的愿望,使音乐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成为一个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

3.3丰富中职音乐教学手段

在中职音乐课堂上应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将中职音乐教学内容与各种相关音乐资源通过图文声像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这些不同音乐教学元素产生一定的内在联系,进而降低中职音乐教学内容的难度,将音乐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从而提高中职音乐教育效果,提高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传统中职音乐教学方式的限制,使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落后形式,使中职音乐教学形式日益多样化,进而有效激发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当前中职音乐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误区

4.1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虽然,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具有许多天然优势,但并不能够完全替代中职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部分中职音乐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过于依赖,使得他们在中职音乐课堂上只能按照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机械式教学,完全抛弃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屏幕的变化而变化,难以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过分追求表面的热闹

在制作多媒体音乐课件时,中职音乐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其形象化的教学优势千方百计地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想以视觉完全代听觉,让教学课件“好看一点”,使得立体的文字、彩色的背景以及漂亮影视录像在中职多媒体音乐课件中应有尽有。这样的音乐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然而一堂课下来,学生只留下“课件真漂亮”的感觉,对音乐内容却知之甚少。

4.3掩盖中职音乐教学目标

在一些中职音乐课中音乐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导致许多中职音乐教师将重点放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反而忽略了中职音乐真正的教学意义,其目的在于发挥其优势从而吸引中职学生。但是,如果在多媒体利用上过于追求新颖、新鲜和动感的外在效果,从而忘记中职音乐教学内在规律,最后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适得其反,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中职音乐教学目标。

5新形势下中职音乐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化策略

5.1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中职音乐教学有着其内在规律性和鲜明的特点,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职音乐教师应该在理解把握这些内在规律特点的基础之上,创设出一个别具雅趣的音乐教学情境,从而增添中职音乐课堂的艺术魅力。一方面,中职音乐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内容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以增加中职学生审美体验为核心,从而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中职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音乐教学情境,在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2精心设计多媒体音乐课件,提高音乐课件质量

中职音乐教师在进行多媒体音乐课件制作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题性质,将各种音乐表现元素和多媒体课件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合理的教学时间以恰当的多媒体形成加以表现。而且应该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科学辩证关系,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要表现的音乐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最合理的多媒体形式,以中职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多媒体方式来表现。但要防止形成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导致形式掩盖内容的喧宾夺主的误区,唯有正确认识各种多媒体的特点,发挥其优势,结合音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高品质的中职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才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5.3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加师生情感互动

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情感互动过程”。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学科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互动。中职音乐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为优化中职音乐教育过程而使用的一种辅教学手段,其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代替音乐教师生动的即兴表演、充满激情的范唱、渗透情感的弹奏以及随机应变的驾驭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发挥中职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音乐教师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双向互动,推动中职音乐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5.4加强音乐教师的培训教育,提高教师信息素质

不管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或者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中职音乐教师都是实施中职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必须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中职音乐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和教育,否则,就难以顺利实施新的中职音乐课程标准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首先,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中职音乐教师的日常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日程并落实到位。其次,中职学校应该制定好中职音乐教师日常培训计划,组织和引导在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中职音乐教师的多媒体制作水平。只有加强中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职音乐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2篇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将音乐教育列入各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少不了音乐教育。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更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途径诸方面独具特性。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是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

笔者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数年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特性进行探索,形成了以下初步认识:

一、教育主体的差异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体的差异性决定教育教学的起点和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体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区域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广泛,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乡镇。农村和乡镇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音乐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学水平低下,这部分生源的音乐基础与城市生源有明显差别。二是兴趣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文化成绩较差,行为习惯懒散,学习动力缺失,对音乐没有兴趣。唱歌五音不全,跳舞羞于登台,器乐多未尝试,乐理一窍不通;而极少数学生却对音乐情有独钟,对其它文化课不感兴趣。他们能唱会跳,擅长乐器,甚至形成了音乐特长。三是阶段差异。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小学初中打基础阶段,也不同于高等教育研修深造阶段,而处于补偿和衔接的中间阶段,要求承上启下,夯实基础,系统学习,形成素质。四是专业差异。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普遍开设音乐学科,开展音乐教学,但不同专业在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使用,音乐教学目标设定,音乐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音乐专业及其相近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师专业,艺术专业等,与其它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求有天壤之别。如果对教学主体的差异性视而不见,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就会劳而无功。

二、教育内容的选择性

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没有统一规定,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等都由学校自定、学科自主、教师自选。较规范的学校开设声乐、指挥、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一般的学校参照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大纲开设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课程。一部分学校在第一、二学年上下学期设置每周1-2学时的音乐欣赏或唱歌课。极少数学校甚至不设音乐课程,不上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缺乏统一规定,部分学校完全自主,甚至不开设该课程,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三、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人才的专业技能各不相同,但综合素质尤其是音乐艺术素养有共同要求,只是程度不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性质与音乐学科的关联程度,区分音乐艺术专业,教育或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其它专业等三个不同类别,可按三个层次分别设定音乐教育目标:

第一,普及性目标。以学习唱歌为核心展开教学。在初步了解和基本把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歌曲学习和演唱,使学生能够做到歌唱姿势端正,呼吸方法正确,气息流畅,感情充沛,在唱歌中接受音乐感染和教育,从而陶冶高尚情操。

第二,提高性目标。以音乐赏析为核心展开教学。声乐课要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共鸣调节,掌握吐字技巧,学习演唱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齐唱、独唱和不同演唱形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并能做到音乐节奏准确,声音统一和谐,歌唱具有表现力。欣赏课要求学生学习欣赏声乐曲和器乐曲的有关常识,重点欣赏中外民歌和优秀创作歌曲,以及中外小型乐器乐曲,并了解中外着名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通过欣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三,专业性目标。这一层次的学生对音乐艺术有较浓的兴趣爱好,较好的音乐素质,较强的表演能力,较明确的专业化倾向。因此,要以音乐理论为核心展开教学。进一步夯实音乐理论基础,辅之以音乐指挥和视唱练耳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视唱练耳技巧,初步具备音乐指挥才能,并能独立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音乐理论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五线谱和简谱记谱法,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乐谱力度记号、速度术语、表情术语、装饰音和其他常用记号,音程和和弦等有关知识,并在演唱和欣赏音乐以及尝试创作或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调式、音阶、音程、和弦表现功能的理解和运用。视唱练耳教学要求学生能按指挥图式画拍演唱,音高和节奏准确,调式感强,逐步掌握视唱声部,视

唱弦律及其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能准确听辨节奏短句和有变化音的音乐短句。音乐指挥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节拍的指挥图式,能指挥齐唱歌曲,做到姿势正确,拍点清楚,起拍收拍准确无误。并能较好地指挥不同情绪、不同演唱形式的齐唱、轮唱、合唱歌曲。此外,专业性层次的音乐教育还要增加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为学生逐步走向专业化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当然,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的各个层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循序渐进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依据实际,立足基础,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四、教育途径的整合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途径丰富,方法灵活,重要的是对学校的师生团队,校园的场馆设施和课内教学及课外活动等各种要素加以整合。其一,以学校师生团队为核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在课外活动中,要根据师资条件和学生特长,成立多种音乐艺术兴趣小组和组建各种艺术团队,如歌咏队、舞蹈队、乐队、曲艺戏剧团等,通过教师推动学生,通过骨干带动全体。其二,以学校场馆设施为基点。普通教室和音乐艺术专用教室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是音乐基础知识系统理论教学和音乐艺术基本技能教授的基本条件。此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场地设施为学生音乐教育服务。广播网和电视台可定时播放中外经典声乐、器乐、曲艺、戏曲节目。礼堂和运动场可定期举行文艺表演和专场晚会。图书馆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更深、更专的音乐艺术资料、作品和专着。多媒体教室可定期举办中外音乐经典作品鉴赏、影视展播等等。只要整个校园活起来,学生必能耳闻目染,潜移默化。

第3篇

一、多媒体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不合理之处

在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之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应是相当谨慎的,因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也可能会起到严重的反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多媒体的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教学带来反效果。在声乐的教学之中,老师们为了将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就会运用多媒体来为同学们进行指导,让同学们去“照葫芦画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学到的只是声乐的表面,并不能学到更加有用的东西。还有的老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就会将学生们的演唱录下来,通过声波的形式去展示给同学们,通过对比不同声音的不同波形,让学生们从声波的形态中去学到正确的演唱方法。大家应当都了解,声乐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艺术,是通过科学的发声将歌曲的情感思想用表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只有通过老师们自身充满情感与思想的演唱,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只是通过多媒体对学生们的声波进行分析与改正,是并不能够给同学们带来情感与思想上的教导效果的,只能是让学生们毫无生机的去演唱所谓的正确曲调。还有,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老师们会为音乐配上图片甚至影片来配合单调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但是音乐所配的图片与影片却会“反客为主”,同学们的注意力就都会放在图片与视频之上,对音乐的赏析到成为了次要的,从而就导致了教学的失败。其实,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去避免的,下面我们就这些在音乐教学之中的错误,来进行改正与完善,去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了解到了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的一些不合理运用后,我们就来对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的运用来进行修正和改善,并提出良好的意见。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声乐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去依赖多媒体并不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声乐的教学之中,老师们应当为同学们进行带有情感的演唱,并为同学们带来富有思想及情调的讲解,这样才会给学生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学生们也就能更好表达自身的情感及思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好的去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多媒体所不能够替代的。在另一方面,声乐也是一门极为抽象的音乐艺术,故而声乐的教导是一项艰巨而又长久的任务,只有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的去努力才能够有所成果。在声乐的教学课堂之上,老师们还要去引导学生们,去对学生们的发声、咬字、吐字以及姿势等进行纠正与指导,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有极大的耐心去引导学生们,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逐步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多媒体着实显得有些多余,这是一个同学们对音乐作品情感与内涵的一个赏析与体验的过程,也是使学生们让自身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相互体悟的一个过程。要想让同学们得到更为深入的感悟,就必须要同学们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去进行体悟,并展开自身的思维与想象力,去获得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运用到音乐之后,在同学们经过音乐的熏陶与思维的飞跃,在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就能够让同学们的情感与体悟得到升华,让同学们在音乐的赏析之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东西。

三、体现多媒体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之中的实用性

多媒体在音乐的教学之中还有很多的良好运用,一些老师们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制作好学生们所要去训练的内容,这样在课上对学生们进行训练的时候,就能够运用多媒体来对学生们进行训练,从而避免了老师们不断进行伴奏的辛劳,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都得到一样良好的辅导。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之中必须要遵循教学规律,要围绕着教学目的去进行,去适当的运用。并且要注重形式及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不断去完善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从而让我们的音乐教学能够更加成功并且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苗暄翊单位:辽宁省锦州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第4篇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本文旨在对民族音乐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以艺术职业院校为依托,探索以实践性培养模式大规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理论构想,试图为我国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略尽绵薄之力。

一 我国民族音乐的生存危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在发展上越来越不受关注,而且从业人员较少、人员民族音乐素养偏低、艺术氛围萧条,形势颇为严峻。

1.民族音乐在大众中的欣赏和接受程度比较低

根据一份对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系音乐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喜好性上,喜欢流行音乐的占62%,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占26%,而喜欢民族音乐的只占到12%,民族音乐是三类主要音乐类型中所占比率最低的。接受问卷调查的都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民族音乐在音乐学生中的欢迎程度如此之低,普通大众就更不用说了。

2.民族音乐在现代传媒的夹缝中生存

根据一份对武汉音乐台、湖北人民广播文艺频道、湖北交通广播音乐电台的调查显示,流行音乐占各电台播送时间的57.7%,而民族音乐只占到11.3%。音乐电台是以音乐为主的传媒平台,在此平台上的民族音乐处境都是如此,在其他传媒平台的表现自然更不容乐观。传媒是群众文化趋势的引导和反映者,由此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在大众文化中,民族音乐面临着怎样艰难的状况。

3.民族音乐传统曲目资源的匮乏本文由收集整理,不能推陈出新

目前拥有的民族音乐多是传承下来的作品,最新创作的优秀曲目少之又少。这也反映出民族音乐在研究和创作上的衰落。音乐艺术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没有创作就没有活力和发展,没有发展和活力的事物,最终必将走向消亡。

民族音乐的冷遇除了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之外,还因为当今时代过于功利和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欣赏,潜下心来挖掘、传承极具内涵与美感的民族音乐。而作为培养专业民族音乐人才主力军的艺术院校的民族音乐氛围也不断弱化,对民族音乐研究、创作和传承的不认真、不重视也是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民族音乐人才数量急剧减少以至后继无人的危机已经十分严峻。

要有效地应对民族音乐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困境,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学界、教育界和民众通力合作,采取全面系统的措施,经过长期努力方可见效。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解决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同样需要从人才着手。艺术职业院校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方面应该也可以大有作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人才、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也有利于艺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推动错位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二 实践性教学在民族音乐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文化人才为基础

包括民族音乐人才在内的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是关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面对近年来民族音乐人才的相继老去和流失、学习民族音乐的年轻人急剧减少、整个民族音乐人才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加速大规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已成当务之急。艺术职业院校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方面具有强大的师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优势,理应成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2.民族音乐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过程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其实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这就是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也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学生对民族音乐之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其学习的效果和掌握的程度就打了折扣,就难以成长为真正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甚至出现了既不能就业,也无法深造,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作为职业院校,民族音乐职业教育应准确定位,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实践特色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民族音乐人才。

3.民族音乐感情与民族文化修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民族音乐实践

音乐活动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会弹几首民族乐曲,最终的目的是要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这仅仅靠课堂内为数不多的音乐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发更多更丰富的课堂外音乐实践,让学生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不断体会、领悟,以至传承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精神,增进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与认同,完成从表演者向爱好者、传播者的转变。

4.完善民族音乐职业教育体系要以实践性教学为基础

艺术职业院校要围绕民族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以实践性教学培

养模式为导向,构建起以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和实践性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性教材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民族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和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民族音乐实践性教学体系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牵引民族音乐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设计,以各种校内外的实训、实习来巩固、强化专业技能,满足行业、企业和院团对民族音乐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 实践性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民族音乐人才实践性培养模式立足于职业艺术教育这个基点,着眼于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民族音乐人才,既充分尊重职业教育规律和音乐艺术规律,又积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我国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可行的参照系。

民族音乐人才实践性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市场理论、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和北美的cbe 模式。

市场理论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服务,职业院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供需双方构成了教育市场。具体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就是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教学教法、评价等应以消费者的需求即产业界、学生或家长的需求为导向,反映消费者的需要。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倡导下,西方的企业界越来越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西方的职教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

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如下:一是两个办学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政府通过立法和利益诱导使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二是两个教学地点,即学生学习的小部分时间在职校,大部分时间则是在企业的生产、服务现场。三是两个办学主体分工明确。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不足并且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四是企业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为主。

北美的cbe 模式就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即英文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它的整个教学目标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即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二是技能、技巧,即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历练;四是反馈,即如何对学员是否学会进行量化、评估。

在经验借鉴方面,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传承本国民族音乐文化,各国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型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突尼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强调运用本国的民族乐器进行教学;日本受到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推崇的“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同样是在本国民族音乐之上创建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实践中实现了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完美结合;美国有专门为传承民族音乐而设立的民族音乐学校等。这些都为依托艺术职业院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四 艺术职业院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具体构想

音乐人的最终目标是舞台。舞台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真正“考官”,同时也是培养优秀民族音乐人才的最有效平台。本文试图在传统的师徒式传帮带培养模式与一般艺术院校学院式培养模式之间有所突破,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为核心,探索一个既有系统理论教育,更重实践应用的实践性培养模式,从而使大规模、高质量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成为可能。

1.以编剧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以我国和各地区经典的民族音乐曲目为基础编创剧本,作为教学、参赛剧目教材,并且以该剧为平台,让从事民族音乐作曲、声乐与器乐方向学习与教学的师生参与到编演中来,开展实践教学。在创作排演过程中,聘请全国的知名专家、演员来指导、参演,以提升学生、教师的业务水平。以老生带新生,循环交替,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2.以演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组织学生带着剧目到大中小学校、企业、农村和社区、部队演出,成熟的甚至可以开展商业演出。通过演出锻炼师生艺术能力,检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在其学习期间就直接将其置身于真实的就业环境之中,使其毕业就能进入工作状态,大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以实训实习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艺术职业院校要加大与艺术团体和文化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力度,将本校民族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派到这些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着眼点,与合作单位共同设计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

同承担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训练场所,增强表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4.以创作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可以在校内实践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改编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或者与院团、演出公司合作,把他们的节目作为教学课题交由学生去完成,直接把舞台作为学生的课堂,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体悟民族音乐,培养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掘学生艺术潜力,体会真实的就业环境。

5.以比赛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鼓励和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音乐比赛,帮助他们开阔眼界,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

第5篇

高级职称论文字数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关于教师的职称论文

教师教育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今天,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目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思考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教师教育 音乐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54-02

一、背景和现状思考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以“教师教育”替代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概念。所谓的“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教师教育逐渐取代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优势决定的,也是适应终身教育内在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就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处于这个转型时期,提高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形成,给音乐师资队伍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现代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在原先的基础上,寻求适应现代教师教育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还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尽管我国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不少尚待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1 忽视对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行业特有的软科学研究,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使专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的学历起点偏低,加上步入工作岗位后,音乐课作为小科教学在学校长期得不到重视,学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导致音乐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氛围和环境不理想、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2 音乐师范教育的弊端影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专业一般进行三年的课程学习,第四年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教学实习。而多数情况下,学生的音乐经验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环节获得的。由于学生直到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才有实际教学的体验,在此以前,他们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能对教学环境做出良好的反映。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判断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关做好成功教师的有效案例。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因而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胜任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同时,由于师范音乐教育过高地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忽视人文科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和评价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技能、低学识的音乐教师,这种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是与现代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相悖的。

3 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使其缺乏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近些年,由于行政领导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师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影响,导致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提升和深造,音乐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他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和经验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改进和创新,通过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业务的提高。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区分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是对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强化。

2 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要深化教师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认识,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加强音乐师范教育的课程建设,构建音乐教师教育合理的专业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要加强和改革音乐师范教育的德育工作,促进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取向和专业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强化实践环节,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切实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实现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保持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体化、终身化。要推进体制创新,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多元化。要创新音乐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他们专业训练与发展的水平。

3 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实施的认定制度为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音乐教师专业化依赖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认可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化,以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应为音乐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仅掌握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专业训练,获得音乐教师的从业资格,遵循音乐教育的职业规范。

4 音乐教师专业自身成熟度要求音乐教师要有职业角色意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既是一名社会成员,同时也是学校成员,是学生社会化和自身社会化的承担者。其次要有课程意识,要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课程发展性评价及课程的民主化。第三要有学生意识,把学生当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在需要,要尊重并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第四要有服务意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五要有发展意识,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充实新思想、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教师教育下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 教师培养专业化。要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内容创新,改革师范音乐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要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技术及岗位的特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和改造音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音乐教师能把专业知识技能迅速转化到音乐教学实际中,加强知识技能与实用领域的沟通,形成较强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

2 实施校本课程,音乐专业应体现多元化。当代教师教育注重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的结合。校本课程能从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注重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多元化音乐专业体系。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扩大音乐教师的服务范围、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亦有助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合理定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它担负对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熏陶的任务。这就要求音乐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教师教育转化到“大学+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培养高层次的音乐教师。

4 提高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5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媒体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

6 促进音乐专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根据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经验,教师专业制度主要是教师资格制度,该制度通常包括教师入职资格制度、教师再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等级制度。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入职资格制度。为了保证音乐教师的终身发展,要建立音乐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建立明确的音乐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为音乐教师进修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编制等保障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与教师入职资格制度相对应,要求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比如音乐教师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质量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音乐教师教育机构水平评估标准等。

看了“高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副高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高级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北京高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第6篇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音乐专业是最昂贵的专业之一。往往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是不错的。如果不是真正的喜欢音乐,那又会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住社会的诱惑去潜心研究乐理的呢!再加上高职院校的管理相对宽松,如此下去,学生也会减小音乐学习的热情。根据我自己的调查,众多高职音乐学院也是为很会为学生考虑。减少音乐理论课的时长,增多音乐鉴赏课程。这样学生无疑会更加自由,导致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薄弱。这样的音乐生,将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二、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1、音乐的艺术教学特殊性。高职院校为何会钟情于音乐教学呢?在文化教学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肯定存在巨大的差距。那就只有在艺术造诣上去与普通高等院校竞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的前提下,就要注意音乐教学的方法。音乐是一门艺术的学科。可以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听懂音乐。换句话讲,就是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音乐。对于普通低文化的工人来讲,凤凰传奇的歌肯定比交响乐动听百倍。这样的道理对于音乐学生的教学也是同样的。有些人天生亢奋,永远也唱不来京剧。天生的慢节奏也说不来饶舌歌曲。这就对我们的高职音乐学院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因材施教。

2、音乐的拓展训练特殊性。音乐学习和英语学习一样,必须持之以恒。尤其是对于声学专业的同学来讲,做到日日练习更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的传播途径和武术的发展十分像,它是一个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任何新的音乐形式,都是在非议中成长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员,各种音乐演出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与不同乐种的交流中,自己的音乐造诣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就是说,我们的高职院校音乐必须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西单女孩、楼道男孩都是我们高职音乐学校学生们的榜样。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和实践机会才是重点。无论是校内还是社会中的活动,只要是对音乐造诣有帮助的,我们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三、学生教育设想

音乐是一门兴趣学科,没有兴趣和目标的音乐生永远也不会成为音乐家。因此,对于音乐生的教育应以兴趣培养为中心。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音乐目标,以便于我们的音乐生能够在将来找到自己的喜爱。

1、学生思想教育。无论哪个学校,像思修、毛概之类的思想课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针对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高职院校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修为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音乐路途。只有身正了,影子才不会斜。这是高职院校音乐学生音乐修养的根本问题。

2、专业知识教育。面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现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教材。针对高职教育年限,学生的教材应该“就业化”。着眼社会的要求,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教材,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音乐型人才。其中就可以大力发展音乐的第二产业,例如:影视配音、音乐设计、音乐策划等等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产业。其次就是要注重音乐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校对音乐理论的要求。只有具有专业音乐知识的人才,才能经受住社会对音乐生的考验。音乐课从小到大都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课程。不是因为这样的课不需要动脑,而是这样的课堂可以与老师的思维亲密接触。音乐课上的互动是所有课程里最多的。这对高职院校来讲就是要增加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可以充分利用大学里的各种节日庆典和晚会。教师与学生共同策划、排练、演出、总结。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在活动策划、安排上的能力,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高职院校注重的就是专业教师的引进。一位好的音乐教师可以将优良的音乐氛围营造良久,这也是学校科研氛围的基础。在随处都是音乐论坛的学校里,学生的音乐潜能才会不断被激发。一个国家的音乐繁荣程度是这个国家文化建设的直接体现。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是全国音乐教育的集中,其教育的好坏程度关系到社会文化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类素养的体现。对于音乐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同样重要。高职院校要始终以音乐兴趣培养、专业道路指导为着眼点,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音乐技术人才,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孙进单位: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射阳分校

第7篇

【关键词】广西高职高专 音乐校本

课程 开发 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70-0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以及人们对音乐的追求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应用已经成为了当前音乐教育的趋势。广西拥有大量的民间民族音乐资源,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这些音乐资源,开发音乐校本课程,以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广西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一、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课程的界定。要对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课程进行改变,应对课程进行界定。因为校本课程本来就是针对本校音乐课程进行的修改,如果对课程没有清楚的认识,那么改革的过程当中就没有针对性,也就未必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课程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从校本课程的角度看,课程的界定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课程是指教育机构为了达到具体的教育目标,对该教育目标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与组织,这些选择之后的知识内容以及进程,就是课程的含义。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课程仅仅是指一门具体的学科。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上课程的含义,只是针对音乐课程。

(二)校本课程。在英文的字面上,校本的意思就是“以学校为基础”,更进一步地说就是对于课程的制定要结合学校本身的具体情况,将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作为课程的改革基础。而我国对于校本课程的解释是,对于课程的改革需要是为了学校本身,改革的内容要在学校当中实行,也就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个学校之内的校本课程到了另一个学校就未必适用。和课程一样,校本课程也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的校本课程是指当前在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学校本身开发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这两种。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仅仅指的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改革课程。目前,人们对于校本课程的定义都是趋向于狭义的,而本文所要讨论的也是狭义定义的校本课程。

二、地方特色对广西高职高专音乐校本课程研发的影响

(一)广西民歌的丰富资源。虽然校本课程这种课程模式的提出本意并不是专门针对音乐教程的,但对于音乐、体育或者影视鉴赏这样的副课具有更加现实和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我们的着手点相当明确,即是针对学生的兴趣还有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在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当中,音乐课并不同于其他的主修课程,其他主修课程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是音乐课却是学生因为感兴趣才会进来深入学习的。众所周知,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要进修的科目自主选择,无论是主修音乐还是后面因为兴趣而进修的,学生都必须对于音乐知识要有兴趣。

在广西,虽然音乐的校本课程只是处于探索的阶段,但是广西有着丰富而且深厚的音乐资源。特别是广西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让学校进行选择。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作出了尝试,通过本校的音乐课程结合当地传统民歌进行音乐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广西区域及学校本身的归属感,而且使学生对广西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在传授着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广西本地的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壮族民歌对广西音乐的影响。在我国,壮族广泛地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壮族本身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对于壮族人民来说,唱歌已经是他们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壮族本身的民歌,可以说是代代相传,而且山歌的内容十分丰富,遍及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种田砍柴、逢年过节还是追求恋爱等。壮族本身的这种对于音乐的追求对他们所处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广西。广西壮族人数众多,所以广西本地的文化很大部分都表现出了壮族的文化内涵,在音乐方面受到的影响较为深远。

因此,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壮族民歌的因素。因为壮族民歌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广西本身因为壮族而享有“歌海”的美誉,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时融入广西民歌文化,能够让学生学习的音乐领域更加广阔,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广西本地的深厚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广西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校本课程是建立于广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对广西音乐歌曲筛选时要特别关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广西民族民间的歌谣有很多,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播放具有很强广西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这种节奏轻快而且内容有着启蒙含义的歌曲一下子就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正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因此,要研发广西高职高专的音乐校本课程,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地方特色出发。

(一)引入广西曲艺文化。在广西,曲艺文化是一门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没有任何一门曲艺文化单纯只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所演变而成的,必然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吸收其他的文化曲艺特点再转化为本身的特色,所以说音乐课堂当中引入当地特色的曲艺文化是一项很重要的改革。曲艺文化的内容是综合的,在学生进行曲艺文化学习的时候必然要对其他的音乐因素文化有所了解,这样就扩展了学生本身的眼界与视野。音乐并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够了解的文化,它需要人们广泛地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文明才能够有所掌握。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要让学生学习音乐也并不是单纯地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音乐的知识而已,而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且在离开学校之后仍然对音乐有着继续研究的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提高广西高职高专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是必要的事情,在课程当中引入曲艺文化正好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曲艺文化虽然是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它本身蕴涵的丰富知识文化、极高的表演性质、让人沉迷的欣赏性以及严谨的科学性都是学生培养自身音乐素养的素材。经过实验,引入广西地方曲艺文化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课堂当中不仅不会让学生和老师感觉到压力,反而有利于推动教学课程的进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这样的课程安排之前,教师也要充分注意学生在教学模式当中的主体地位,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收集本土曲艺文化的资料,这样更加能够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入广西地方民歌。广西最为丰富的音乐资源就是民歌,特别是壮族的民歌更是多不胜数。单纯从形式上对壮族民歌进行分类就有勒脚歌、排歌以及散歌,等等。我们将广西壮族民歌引进高职高专的音乐教程当中,首先就要对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有目的地对当中的一些歌曲进行筛选。

音乐是表达自身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音乐所传达的感情特别注意,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面就是表示为对音乐当中感情的鉴赏能力。在壮族民歌当中,对于感情这种因素十分看重,一首歌当中如果没有表达出情感,对于他们来说这不能够算是一首歌。所以壮族的山歌当中蕴涵着身份浓厚的感情在里面,对于一些对音乐鉴赏能力不高的广西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也能够轻易地感受到壮族山歌当中所要表现出来的感情。民族和上文所提到的曲艺文化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曲艺文化讲究的是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而且曲艺文化对于本身的延长技巧更加的注重,虽然广西高职高专学生能够从曲艺文化当中培养自身良好的音乐素养,但是如果不能够理解音乐当中情的重要性,那么高职高专的音乐教育就不能够算是成功。广西壮族的民歌当中并没有特别注重技巧的运用,而是很简单地靠着自己的一张口将自身的感情表达出来,很多时候壮族的民歌表达的可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感情真挚自然,轻易地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得到,因此易于引进到广西高职高专作为音乐校本课程素材开展。

(三)注重教师特长。在以往的课程编排当中,只是学校的编写组和专家一起进行讨论然后编写课程教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教材里面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让老师的教学才能受到压制,因为无论是学校本身的编写组还是相关部门的专家,都不能够彻底地了解学校里面老师的真实情况,编写出来的教材虽然也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却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老师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要让音乐教师进入到课程的开发当中,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编排。

从广西高职高专音乐教学的内涵来看,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歌曲或者是曲艺这么简单,还有舞蹈、乐器等。每一个音乐老师自己总是掌握一种自身熟知的音乐元素。例如有的老师本身擅长舞蹈,那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就能够将舞蹈引入音乐课堂当中,定期地组织舞蹈比赛、舞蹈表演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音乐掌握的途径,也是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有效手段。

当然,广西高职高专音乐校本课程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音乐校本课程本意理解不透、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新的校本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完整。虽然广西高职高专音乐校本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变化,因此广西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家、决策层、音乐教师、学生要协同做好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研发与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彤.浅谈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J].青年文学家,2011(14)

[2]邓乐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陈润中.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应注重地方特色[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4]高方东.论农村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美与时代,2009(7)

[5]张文昊.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J].青海教育,2006(3)

[6]彭剑萍.广西“京族民歌”的分析与考辩[J].艺术百家,2011(2)

[7]韦桂喜.广西壮族民歌演唱风格的探析[J].民族音乐,2012(1)

【基金项目】2011年度来宾市教育科研所课题(LBJK2011B005);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0JGB136);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201204LX507)

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音乐教学 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改进,音乐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音乐通过听觉来传递情感、思想,反应社会现象,能够提高人们人文素养以及道德修养。我国音乐教学起步相对较晚,教学理念和教学制度还不够完善。当前,虽然素质教育的推广使音乐教学渐渐浮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大多数的职业院校还未引起对音乐教学足够的重视度,未制定相应的音乐教学机制,导致音乐教学工作出现了诸多的弊端。

一、我国职业院校音乐教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音乐教学随着西方文化的扩张开始了其发展,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才刚刚起步,制度还不健全。很多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制度一味地模拟国外音乐教学模式,并未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音乐教育制度的无根化成为职业院校音乐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

1.缺乏资金保障制度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由于学校对音乐教学重视度的缺乏导致相关的机制并不完善。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职业院校并没有为音乐教学设置相应的资金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音乐教学难以得以展开,其正常运行也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日常教学。

2.科学的评估制度

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以及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对音乐教学学科的建设进行评估,同时还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很多职业院校并未制定相应的评估制度,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二)教育观念落后

文化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一直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音乐教育受到大多数人的忽视。归根结底是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对人们观念造成的影响。许多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对此抱有同样的看法,着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而轻视其素养品德的形成,导致音乐教学形如虚设,甚至有些院校直接没有开设音乐课程。这样的传统观念会使得学生和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误区,忽视音乐的学习,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学模块不协调

通过对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相当多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块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如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化,课时过少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如期的完成,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结构不协调等都会严重影响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同时,职业院校中还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环节。

(四)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从当前各大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来看,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和单一。音乐受到年轻学生的热烈喜爱,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形式的单一和陈旧。当前,职业院校中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主要以口头讲授的方式进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目的模糊

很多职业院校由于未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对教学课时难以进行合理规划。长而久之,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教学框架的模糊导致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有关音乐课程并未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达不到最初的教学目的。同时,盲目的教学方式也会渐渐地使得学生不知所然,而教师失去了教学目标丧失动力,这样的音乐教学将没有任何效果。

二、改革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机制

(一)完善音乐教学制度

良好的教学体系是学科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缺乏整体规划会严重阻碍了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1.变革资金保障制度

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首先应明确学生素养教学的对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其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其次,支持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经济支撑,完善配套设施。学校应为学生开设专门的音乐教室及添设音乐教学器材等。

2.建立评估和激励惩罚制度

评估机制和激励惩罚制度在教学上是不可或缺的。评估机制能够为学校管理人呈现出学科的发展动向,使其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相应的激励惩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鞭策,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音乐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1.实践课程的多样化

音乐教育集理论知识和实践于一身,缺一不可。学校应根据其特点合理地对实践课程的课时进行规划,切不可一味地着重理论教学。再强的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实践之上,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如举办的小型音乐比赛,乐器表演等,使学生学会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中,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同时这样的表演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信。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长期接触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会渐渐的丧失对音乐教学的乐趣。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不能丰富学生音乐知识。音乐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精神的代表,与历史、美学、文学、哲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门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提高文化内涵和底蕴,摆脱传统的观点和看法,开阔眼界,形成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

(三)丰富教学形式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过于空泛,学生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开展互动,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散思维。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如PPT、观看影像和图片等。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适当融入乐器的演奏,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艺术追求。

三、结语

在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正确的认识音乐对学生身心健康,审美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的促进作用,完善相关的教学制度,提供经济支撑,改革教学机制,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其全面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晓静.关于中职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

[2]蔡吉平.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审美能力[J].文史艺术,2013,(11).

第9篇

关键词:安徽高职教育;音乐生态;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63-32013年,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安徽省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音乐生态状况的问卷调查,所谓音乐生态,也就是以音乐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校园音乐环境。经过数月的调研和走访,以及后来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当前安徽高职院校中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其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引人关注,发人深省。本文现就本次调查的过程和分析结果做一次较全面的总结。

一、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办学目标。但是,基于新时代和新环境的发展变化,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不应该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原因如下:其一:科技文明的发展,带来学科交叉融合的潮流,社会对人才的复合才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片面强调应用技能的高职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其二:无论何种形式的高等教育,都应该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为其重要教育宗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高等教育还应该培养人的本身。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不仅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通过艺术教育,他们将越来越富有创造力”。[1]

所以,一直以来,国家都在强调高等教育中的艺术素质教育问题,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拥有良好的人文教养,经历很好的文化熏陶,是建设未来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基础和保证。正如同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所说:“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2]

从当前高等教育的总体状况来看,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明显强于高职教育。我们的高职院校,多数来自于以前的中专,它们的培养方针基本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而在人文素养的教育方面,无论从主观理念还是客观条件上,都有明显的缺失。而这对于广大高职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对于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都将有着长远的不利影响。

为了进一步明确我省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对安徽省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二、 调查过程

(一)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开展调查的关键环节。我们把问卷设计成四个块面,共20道选题。

第一个块面是了解学生的音乐教育背景和当前音乐素养水平。通过选题,一方面,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音乐学习经历,所谓因材施教,只有了解这一点,我们才知道现阶段他们需要和能够接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一些常识性的知识题,测试学生当前的音乐素养的大致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发映出他们所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成效。基金项目:201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G12034

第二个块面是了解学校目前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开展的现状。包括课程设置、社团活动、演出和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

第三个块面是调查学生们在音乐艺术上的兴趣偏好和学习愿望,了解学生们的审美趋向和教育需求。把第三块面和第二块面的内容相对照,就很容易反映出学校音乐素养教育是否是协调发展。

第四个块面的内容是学生对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和音乐环境的评价。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高职学生对于目前校园音乐生态发展现状的直接认识。

(二) 调查对象和问卷发放

经过慎重考虑,课题组选择了安徽电气工程职业学院、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等四所规模较大的省内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我们在每个学校随机选取部分班级进行测试,方法为不记名回答选项。

问卷发放数量是每所学校100份,共400份。测试结束后,回收有效问卷392份,回收率为98%。

三、 统计与分析

课题组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并运用数据库图表的方式,直观而清晰地展现了统计的各项结果。通过这些统计结果,我们基本了解了本省高职院校音乐文化生态方方面面的情况,发现了当前存在于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引起我们造成对这些问题的原因的思考。

(一) 学生音乐教育基础薄弱,音乐素养水平低

我们发现,被试学生在高职入学前的中学教育时期,音乐课程的开设少有正常。在全部的回答中,只有27%同学选择“正常开设”,选择“经常被占用”的有23%,甚至有15%的学生选择“没有开设”。这显然违背了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这样淡漠的音乐教育环境中,也自然造成了他们音乐素养的不足。尽管我们在调查之前大概估计到测试结果的不理想,但是调查数据还是让我们感到吃惊。在全部被调查的学生中,经历过较长时期的器乐学习者寥寥无几,不到5%,而经历过系统声乐学习的竟然是0。目前仅有5%的学生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能够认读乐谱(简谱或无线谱)的学生占总体被调查学生的比例是2%。

学生们的音乐知识能力也引人担忧,在被问及贝多芬等三位著名音乐家的国籍时,面对这种常识性的问题,答案正确的学生竟不到一半。

前阶段音乐教育的落后,一是缘于中学教育自身的理念缺失和客观条件限制,也因为中学文化课(这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值得商榷)的学习压力挤压了学生的课余艺术学习,这种落后状况是学生失去了音乐审美体验和实践能力学习的良好时机,也给现阶段音乐教育带来了难题。

(二) 音乐环境气氛萧瑟,音乐课程开设不足。

当问及学校有无开设音乐理论类和表演类课程时,得到多是否定的回答。特别是表演类课程,肯定的回答的仅占9%的比例。

其次,在已经开设的课程当中,课程类型也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欣赏类课程占据了绝对主体。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欣赏类课程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对象广泛,开设也较为方便,作为主要音乐素质课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长期仅仅开设一门课程,势必会产生营养不良,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同在一省的本科院校,这方面做得相对更好。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心,就开设了中西音乐史、电影音乐、中西音乐比较等多门课程。

校园音乐活动和校内外的音乐交流对于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繁荣健康的音乐氛围,高水平的展演和学术交流,无疑会在潜移默化中增添学生的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升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品位。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发展显得滞后,虽然多数学校都设有音乐协会,但是开展的活动很少,水平也不高。仅有30%的学生称学校有乐团或合唱团(实际上这里面还包括了并无学生参与的教工合唱团),大量同学缺乏参加艺术实践的途径。与外界的音乐交流较少,特别是学术性的音乐交流,只有7%的学生回答近一年内曾经有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音乐课程和音乐活动的缺乏,是我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的产生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可能还是办学观念存在着误区,职业这两个字总让人联想到培养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技能和就业,从而忽视了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任务。笔者经历的本科院校,常见各种人文讲坛,而高职院校近乎成为被人文教育遗忘的角落。近几年,由教育部文化部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来我省多数高校开展演出,场面火爆,效果非常好。但是据笔者所知,此类活动从来没进过一所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三)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多样,对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满意度低。

在被调查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发展音乐水平的良好愿望,近七成的同学认为音乐教育对于自己很重要,有40%的同学有加入音乐社团的愿望。在课程开设方面,同学们表达出多种需求。理论类课程中,除了最受欢迎的欣赏课之外,有40%同学选择了音乐史和乐理等课程。表演类课程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器乐学习,另有近40%的同学选择了声乐、合唱和合奏课程。

有两个选题的结果让笔者感到有些意外。一是有意参加社团的学生比例,比我们预期的要低。经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部分原因,有些同学是因为对自身音乐能力的不自信,对这样的活动望而却步,还有部分同学是觉得目前社团的活动很少,参加进去没什么意义。二是有意选择器乐学习的人数非常之多,广大同学对于器乐的兴趣和热情,远高出我们的估计。满足学生对于活动和课程多样性的需求,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紧要而艰巨的任务。

正是由于多种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学们对于当前学校的音乐素质教育,总体的评价不高。全部被调查中,仅有6%的同学对当前的音乐教育现状满意。对于现今音乐素质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多数同学认为是主观的教育理念缺乏和客观的财力物力不足所造成的,有18%的同学认为是由于师资不足。

四、 意见与建议

课题组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通过研究探讨,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谨供参考。

(一) 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不管是什么层次的高等教育,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对职业的专门训练,不能仅仅是为了谋一技之长而获得职业。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某种技能,也更应该去塑造一个更全面的人。应该强调学生素养、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应该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把职业性的考量融入到全面发展的思想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全健康的人格和丰富的人生,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培养出能够驾驭和应对未来的人。

转变观念,针对的不仅是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更应涵盖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一种素养的成熟不是数日数月就能完成的,需要自小到大长期的培养和熏陶,应该按照小学和中学的相关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完成各阶段的教育任务。而松散低下的前期教育水平,给高等教育时期的音乐素质教育和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带来很多困难,进而难以达成预期的目的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 了解学生需求,结合时代特点,开展课程改革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需求是旺盛的,有七成的认为音乐素质教育对于自己很重要。但是,目前来说这种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总体上看,音乐课程开设得非常少,甚至没有开设。实际上,同学们对于其他多种理论和表演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考虑成立艺术教研部门,开展课程改革,根据自身条件研究课程设置,满足同学们对于音乐艺术多个领域的学习渴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理论类课程种类很多,也易于开设,而表演类课程对于客观条件的要求较高,短期内广泛开设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一些教学方式的调整(如小组课或者集体课),和阶段性的选修范围的安排,也完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据文献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课程达到6门61类,涵盖理论、表演课程和创作课程” [3],这样的艺术教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学校应该主动关心校园音乐社团的建设,并以社团为主要力量,组织开展多种艺术活动。健康而活跃的校园音乐环境,为学生们提供释放音乐能力的舞台和音乐学习的机会,也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空间以陶冶情操,“乐者,天地之和也” [4],良好的音乐熏陶,有利于构建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

为了提高学校的音乐文化水平,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学校应该更多地开展校内外的多种音乐交流,如邀请高水平的演唱演奏者来校园演出,邀请音乐学者进校园开设文化讲坛,组织学术对话等等。

(三) 完善师资配备,增加财力物力投入

众所周知,师资和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而在目前的高职音乐素质教育中,这两方面的欠缺显得非常突出。被调查的四所学校,没有一所设有专门的艺术教学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即便是兼职教师也是数量奇缺,四所学校学生总数为26000人左右,而音乐教师总共为11人,师生比不到千分之一。其中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的音乐教师数量竟然为0,音乐教育已然一片真空地带。

教学设施也是如此,诸如音乐书籍、乐器、音乐教室、音响器材和排练、演出场地这些常用教学用具和设施,各校都没有合理的配备,音乐活动的开展常常因此受限,处处捉襟见肘。

诚然,高职院校由于多是部门办学,很多学校财力相对较弱,但是,这显然不足以成为目前音乐教育如此落后的理由。更深层的原因还是由于教育主管方对于职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如果加之以足够的思想重视和实际努力,相信局面一定能得到很大改善。

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将不断地发生改变,我们的高职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协调好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在音乐、美术等艺术素质上的培养,弥补过去长期的营养不良。希望目前的种种问题能引起各方主管部门的关注,改变观念,加大投入,实际有效地提高我省高职音乐教育的水平,繁荣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辛亚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心理科学,2003,(05).

[2]梁继林.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3]张晓蕾.基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4]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第10篇

“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指人在生理上原来就已具备的特点,以及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个体的行为是素质的外在显现。影响个体素质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个体的知识储备、具有的能力,以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这三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个体的基本素质结构。中等职业教育既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巩固的过程,也是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更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方面进行塑造的过程。笔者试从以上三点对中职学校音乐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一、 开放的知识结构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物种达到一种最佳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互生互补、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而中职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开放的生态型知识结构”是要求音乐知识的传递者打破美学、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各自独立状态,建立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使各种不同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能相互交叉和融合,从而产生新思想、新见解、新观念。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众所周知,现在已进入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文化基础知识积累得越多,知识面越广,个人的眼界就越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越深刻。作为人类反映和自认社会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音乐艺术与人文、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音乐教学应是音乐艺术与其他科学的综合。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民族和宗教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全面加深自己的艺术功力;同时,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层面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

其次,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还应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贯彻和实施,首先需要音乐教师理解、接受新的理念,具备崭新的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按照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来实现教育目标。这就需要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关和考试观。

第三,系统、综合的音乐学科知识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如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声乐知识、器乐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音乐史常识等。这是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功。

此外,音乐教师还要对相关的其他门类的艺术学科有所了解。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倡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建筑、书法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各学科之间均有交叉,在某些方面同理同宗。音乐教师拥有广博的其他艺术学科知识,不仅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而且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审美体验,对音乐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更广阔的表现和创作空间。将之运用于音乐教学,能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表现力和音乐的审美体验把握得更加具体与贴切。

二、全面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成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内部条件。能力结构的功能与作用就是通过对个体素质结构中的知识层的操作与运用,起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作用。以下三种能力对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而言十分重要。

一是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讲、写、唱、奏、演”五个方面。“讲”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如驾驭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软件操作能力等。在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并能有意识地将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相结合;“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板书要做到重点突出、概括性强、美观清晰、便于记忆。二是指要具有撰写科研论文和工作总结的能力。能把音乐教育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归纳,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能把音乐教育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这是音乐教师应具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准确无误、生动感人,通过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奏”是指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钢琴伴奏包括照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种能力,这是音乐教师重要的专业教学基本功。器乐伴奏是指教师能演奏一至三门乐器(并不要求达到专业水平),这是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演”则是指教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如组织合唱队、乐队、舞蹈队,开展全校性的大型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创作、改编歌曲、乐曲,为乐队配器,编排舞蹈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应具备自学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夸美纽斯语)。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觉性,以适应新形势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三是创造能力。“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创新型社会的重要追求目标之一。音乐教师不仅应具备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创作简单校园歌曲的能力。此外,要有开放的心态,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将其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如何加强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横向联系,并使其相互补充、协同合作。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三、良好的思想修养

(一)饱满的音乐教育热情

教师的音乐教育热情是对音乐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特征方面比较持久的强烈的倾向和姿态。它将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的学习和终生人格的发展。教师是塑造人的职业,仅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具有教育热情,是无法完成育人的职责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应具有音乐教育热情,表现出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尊重、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和热情。有研究表明,那些具有教育热情并全心全意于本学科教学的教师,其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其学生的行为也更富有创造性。

(二)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独特性的体现。师德是教师教育态度的灵魂。教师应善于自我控制,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见贤而内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诱惑,使个人的欲望、情感和行为不悖于社会规范,从而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三)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执教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技能、手段和方法。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本人的专业状况、文化修养、语言表达、性格、气质等多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音乐教师要深入透彻地理解中职教育的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从而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良好的气质风度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美的象征。教师自身的仪表风度、举止谈吐,能够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音乐教师的气质和风度,应能给人以美感和美的启迪。稳重与端庄、亲切与高雅、风趣与幽默、热情与潇洒,是音乐教师气质、风度的最好展现。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注重自身形象,使自身内在的艺术气质和外在的优雅表现协调地融合起来,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内涵、谦逊的态度、善解人意的品格、开阔的胸襟以及强烈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五)崇高的教师威信

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水平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一种信服而又尊敬的情感,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师生关系。首先,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是基本条件。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是教师获得威望的一种重要的品质。其次,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关键。第三,教师仪表仪态有助于威信的获得。一个人的仪表大方,举止得体,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

(六)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在职业人群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教学压力使得教师们的焦虑程度很高。只传授知识,而不能在情感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与影响的教师是不称职的。音乐教师从事的是艺术教育,在心理上尤其要注意进行自我调整。如学会正确对待紧张和焦虑情绪,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勉励自己,适当学会转移情绪,将心态调整至最佳状态来面对工作和生活。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无论个体遇到多大的打击,只要一旦出现在学生面前,就要把影响个人情感的因素置之脑后。同时要尽力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合理地调节情绪、安排生活、善待自己,给自己和家庭留出娱乐和休闲的空间。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工作的人际环境,提高个体心理水准,较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第11篇

中职音乐教学流行音乐融合思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宫商角徵羽”的音阶概念,从最初的萌芽时期直到现在,音乐艺术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时代,音乐文化为了适应现今人民大众审美的节奏,出现了一种现代流行音乐,这种音乐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商业盈利为目的。流行音乐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而且更受人关注。中职教学是我国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

一、中职教学与流行音乐融合的必要性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是进行音乐课堂传播的主导者,同时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音乐教学的监察者。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传播过程中起着一个中枢作用,他所具有多样性的身份角度,导致音乐教师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素质。

而在现今阶段,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去看,音乐传播的内容非常杂乱,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引导,学生会很难分清音乐的好坏。在网络音乐、流行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充斥着很多的不同元素,这些元素以消极、低俗和不雅的内容为主,另外,当下社会整体处于一个商业化的氛围之中,音乐产品或多或少的都趋于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从以上的一些问题来看,虽然在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流行音乐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不良、低俗的信息也会给中职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中职音乐的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的教学,对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音乐鉴赏意识有很大的作用。

二、中职学生排斥传统音乐的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不扎实

中职学生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上中职。其中中职学生中有很多是家庭贫困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接触较少,对音乐没有较多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音乐比其他人遇到的困难多。因此对音乐的兴趣不浓。通过流行音乐融合的教学,能够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中职音乐教材枯燥乏味

中职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普遍存在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中职学生学习的音乐教材重理论,很多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完全没有自学的能力。如果教师的讲解更是理论性,那么学生将彻底的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中职学校要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材,是踏踏实实教学生东西的教材,而不是进行说教。

(三)学生的叛逆心理和价值观

特别是90后的孩子,在接受新事物上能力较强,但是同时他们的辨别能力也有限,很多时候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产生一些不利于学习的观念。他们刚接触这个社会,不喜欢约束。因此对于传统的教条主义和课本约束方式来进行教学,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以古典音乐和近代严肃音乐为主,和他们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学生会难以接受。

三、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

(一)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与理念

流行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吸收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味的排斥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做法,并不可取。流行音乐融入中职音乐的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流行音乐的偏见无法消除,那么最终会与时代脱节。只有积极地调整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拓宽音乐欣赏的门类,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放开心态,和年轻人一起接受流行音乐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成分。但对于音乐的学习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学生个人的学习很重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课外的活动来教育学生学习,在课外教学中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进而在学习音乐理论的时候就会多一些理解。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各类比赛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提高。

(二)面对潮流,深挖其内涵

流行音乐对年轻人来说没有谁不会哼唱几句,但是对于流行也只限于哼唱而已。我们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和学习流行音乐的原理和精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他们讲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让当代的流行音乐作为背景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有很多流行音乐汲取了传统文化的优秀经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比如说“中国风”的兴起与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代人。例如歌唱家张也通过在流行音乐中进行加入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元曲的演绎方式,所创作出的《枉凝眉》。还有一些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例如歌手周杰伦的《台》、《青花瓷》,通过歌曲文本信息的古典化,创作的一种中国风歌曲;歌手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中加入了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诗句。这些流行音乐在深层次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饿借鉴的,这也是中职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让学生演绎流行音乐,找出自己的不足,引导他们学习一些音乐的技巧和方法,对流行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自主辨别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合热点,给音乐教学赋予时代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元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两会召开期间,教师可以找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龙录制的新歌《国土》,让学生感受当代社会下,流行音乐给人的感觉。在学习音乐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小结

流行音乐的发展说明了时代的进步,紧跟时代的潮流才能将学习的内容和时代潮流结合起来。中职教学中要融入对流行音乐的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为教育工作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59-01

一、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声乐课程教学也需要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培养新时代的音乐人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个人声乐能力为目的,将学生的个人音乐素质通过声乐的形式激发出来。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与学校目标接轨,渗透学校文化,结合每个学生的声乐特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一是要从音乐基础知识抓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二是要擅于把握声乐课程教学的技能,进一步提高歌唱水平;三是要理解和掌握声乐课程的内容;四是要熟悉声乐作品的语言与歌唱形式,灵活掌握声乐在歌唱中的作用与效果;五是要总结发声的方法技巧,灵活变换发声歌唱。

二、高职院校声乐课程实施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课程的选择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要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就业为目的。

(二)趣味性原则

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需要优先考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前提条件。在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动态,注重兴趣培养,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教育性原则

在高职院校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对文化知识进行讲授的同时,也伴随着个人素质的传播,声乐课程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文化知识为目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

(四)整体性原则

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是由相关教育部门经过统计研究,为学校的长期健康发展制定的学科,贯穿了实践性、教学的可行性、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了高职院校声乐课程的开展。

(五)差异性原则

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看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c,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学习目标,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首先,运用正确的方法,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寻找学习方法,夯实理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课程的学习中。其次,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技能,做到创新思维,推崇新的理论方法,为学生推荐更多有学习价值的声乐作品。再次,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要以教育为根本目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声乐中得到熏陶。

2.课程基本内容

(1)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包括声乐的基本概念、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歌唱呼吸原理与机能、歌唱发声与共鸣原理、歌唱的声区、歌唱语言与运用规律、歌唱的心理基础、人声的声部、声乐的演唱形式、声乐作品的体裁。

(2)声乐基本技能与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技巧和呼吸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要有一个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气息。养成标准的训练方法。

(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每一项技能都需要实践来检验,声乐也需要在实践中寻找总结经验,要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音色、嗓音,对学生多做一些课外辅导来补充课内的不足。

(二)课程教学

1.以本课程纲要为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目的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声曲、歌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教学实践等。

2.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声乐理论修养、声乐技能训练、声乐审美鉴赏、声乐演唱实践四方面有机组合。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分别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授课形式。

3.将声乐理论知识与个人音乐素质相结合。把理论知识与个人音乐修养结合起来,唱出各个流派的不同特点,灵活把握声乐艺术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史春梅,金顺爱.伊犁师范学院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