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

时间:2022-08-21 20:35:13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1

不仅邓小平,、和也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如此重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基本路线就显得意义重大。

如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呢?1977年7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思想,损害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2页)因此,用邓小平相关思想来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不至于割裂、歪曲甚至损害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从完整表述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就是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所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这一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不少同志往往只记住了朗朗上口并通俗易懂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记得甚至根本不知道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不知道党的基本路线中还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重要思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重大偏差。如往往只想着GDP,并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到跑要项目和招商引资上,忘记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同志在纪念诞辰120周年的大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要争取外援,并尽最大可能利用世界各国方方面面的资源,但是这个立足点,只能放到我们自己长时段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上。企图用金钱买回或用资源换回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不切实际的。

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这就旗帜鲜明地倡导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志倡导的这一精神,在今后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必将结出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硕果。

二、在政治经济文化组成的整个社会结构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

按照邓小平的原意和党的十三大的精神可以明确看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三个方面,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中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则是在解放、发展生产力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坚持的立国之本。而“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总方针,正如邓小平所说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从而赋予了四项基本原则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时代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在四项基本原则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要求主要是指向经济范畴;必须坚持人民民主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指政治范畴;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则主要是指文化范畴。经济、政治、文化,这就组成了一个大社会。党的基本路线把经济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开放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基本国策从四项基本原则中单列出来加以特别强调,则充分反映了这两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除非遭遇大的战争,否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同时必须强调,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都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四项基本原则相背离的现象。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以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本文一开始就引用了邓小平的一段重要论述:“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在这一论述中,特别强调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主义,二是改革开放,三是发展经济,四是改善人民生活。这四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社会主义是必须坚持的道路,改革开放是必须实行的政策,通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来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着改善人民生活,这一论述,把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放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上。这里还应特别关注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仅仅为着增加经济总量,或者是仅仅为了彰显政绩的GDP。

三、从社会基本矛盾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忽视科学技术和资本当然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但不能只记得科学技术物化后的生产工具和从劳动所产生的财富中分离走的资本,而忘记了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的本身。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首要的是保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也要同时调动、发展拥有先进劳动工具和资本的资产者的积极性。如何恰当兼顾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和资产者的积极性?这就要不断调整、完善我们的生产关系。

在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时,我们应重视马克思的以下论述:“机器正像拖犁的牛一样,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社会生产关系,才是经济范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马克思还指出:问题“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同上书,第771页)因此,机器与牛本身只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任何时候都不应提出机器与牛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机器与牛归谁所有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才有姓社姓资这样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不属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如何改革开放,才体现着社会的生产关系。

现在有的人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私有制这一生产关系才能保护、促进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这是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所造成的。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三五十年内,劳动生产率会大幅度提高,大量的无人工厂甚至会在世界生产中占据统治地位,一系列生产工具的大变革,必然会使失业人员急遽增加,广大劳动人民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即呼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式的产生。

要从社会基本矛盾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既有联系,又有着根本的不同。改革开放前,我们提基本矛盾多,存在对主要矛盾重视不够的倾向。但改革开放后,在纠正上述错误的同时,又出现了对基本矛盾重视不够的问题。这就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出现一些新的偏差。比如,只重视增加现实生产力的问题,忽视了解决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忽视了青山绿水急遽减少,大气和地下污染日益加大等问题。这实质上是在扩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加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

有的同志提出,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有同志认为,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原来提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可以重新解读为我国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以作如下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还有的同志提出,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极大提高,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这些看法可能有些偏颇。

我们应该记住邓小平所作的如下嘱托: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年谱(1975―1997)》,第1324页)1993年9月,邓小平在与其弟邓垦的谈话中满怀忧虑地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同上书,第1364页)关于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按:即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从邓小平大量相关论述来看,其晚年已经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深入思考着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换和表述问题。

四、从四项基本原则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邓小平说,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党的领导。而有的人说,最为重要的就是一条,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论点,很值得商榷。离开社会主义道路的党的领导,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还值得坚持吗?还有人说,最为重要的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一点来说,这种观点也有其特定的道理。但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却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形态,离开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形态,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成了空中楼阁。这恰如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必须认识到,四项基本原则每一条都很重要,这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3页)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正如邓小平所说,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

五、从改革开放实践的现实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按照邓小平的设想和党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且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但在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些人往往只记得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且是以GDP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点,为建设而建设、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以及为招商而招商、为投资而投资,这就带来躺在床上吃祖宗、杀鸡取卵吃未来,环境污染,财富占有与收入分配拉大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恰如邓小平说,四项基本原则,连讲都很少讲,甚至变成谁讲四项基本原则,谁就是保守、僵化。这也正如恩格斯批评伯恩斯坦所说的: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那种认为“经济建设或改革开放就是一切,没有方向之分”的人,所要搞得经济建设或改革开放,其实质却是另外一种方向。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2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从1920年春开始筹备建党工作的。他们在实际斗争中越来越感到建立一个革命政党的重要性。原来同是新民学会会员的蔡和森和毛泽东通过互通信件,讨论建党问题。1920年下半年到1921年初,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几次写信给在国内的挚友毛泽东,提出“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共产党”。毛泽东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回信表示“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认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些情况表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这也是当时许多先进分子的共同要求。

与此同时,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也在帮助中国建党。1920年4月,俄共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对他们的建党工作给予帮助。

1920年8月,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陈独秀为书记。这个组织的名称,经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决定叫共产党,而不叫社会党。上海党组织作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在建党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在北京成立共产党组织,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建立了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日本、法国也建立了由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党组织成立以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共产党组织利用已有的或自己创办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杂志成为上海党组织的机关刊物。上海党组织还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陆续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还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日益扩大,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派别也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1920年底,张东荪、梁启超挑起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论战中强调中国不可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的出路只能是实行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中,突出地宣传了必须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最终消灭阶级,并使国家走向消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还驳斥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所鼓吹的议会道路。这些论战帮助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使他们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三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各地共产党组织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如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周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同时,还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1920年11月,上海党组织领导的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此后,长辛店、武汉、长沙、广州、济南也相继成立了工会,并开始发动工人举行罢工。通过这些工作,工人群众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四是建立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在上海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为书记。其后,北京、天津、长沙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各地共产党组织成立后所进行的这些活动,使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组织的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到达上海,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这里是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寓所。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其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了党的名称和党的纲领:“一、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

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但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还了解不多,还不懂得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一成立就注意同本阶级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是它的一个重大优点。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3

自年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以来,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从年到年,年到担任班主任工作。下面对自己近几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

首先,本人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文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待工作和学习。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加强个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年月-年七月担任了美术职高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针对他们底子薄,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积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克服畏难、胆怯、急躁的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知难而进。在95年的高考中,全班十人有七人被艺术院校录取,剩余三人也于年的高考被录取。

年9月-年7月任初一至初三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初一时首先抓了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主动和小学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小学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积极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反复组织孩子们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找孩子们谈话,做有心人,不放过孩子们的微小变化,好的予于及时肯定,不好的予于坚决制止,初步形成了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班风,第一学期就甩掉了“慢班”的帽子,形成了两个班齐头并进的局面。初二时重点抓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校秋季运动会上总分获初中组冠军,在冬季篮球赛中男女也分获冠军,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孩子们比学习比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主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调动多种娱乐形式,朗诵爱国主义诗歌,唱热爱祖国歌曲,回顾祖国的悠久历史,拼祖国地图。小品、相声、舞蹈同登一台,独唱、合唱各领,把祖国和个人联系起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心,获学校班会竞赛一等奖。我所带的班级也获年度路局优秀班集体。初三年级面临中考,首先解决传授新课与复习旧知的矛盾,合理分配时间,向45分钟要质量。同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尽量避免两极分化,其次抓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密切联系各科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再次不能放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小抓碎,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第二学期,既要给学生压力,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但又不能压力太大,以至失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经常找孩子们谈话,指导学习方法,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班级学风比较浓,在全路物理通讯赛中,我班有三人分获一二等奖,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放松班级的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第二学期班级两次获五星级班集体的称号,在毕业班中较为少见。初三中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升学率名列分局第一。升入高中的同学有着良好的语文素质,今年全国华人杯少年组作文竞赛,我班的张丹、孙媛分获全国一等奖,杨强同学获得二等奖。

多年来我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年-年度推行目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登台亮相,一学期便上了七堂语文公开课,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志的意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写了有关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并在首届论文会上第一个登台亮相,总结了自己工作的得失。论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语文的目标教学》获全国语文报第三届论文大赛优秀奖,并收入了《中国当代优秀教师优秀论文大系·语文卷》一书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建国 经济发展 战略

一、将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在1956年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尤其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随后,在中共十三大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前进》的报告,第一次系统地展开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指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并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建设的基本纲领,基本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在的“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思想的基础上充实并将其系统理论化的。无疑,从现在看来,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制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二、的两步走、邓小平的三步走和的三步发展战略。

根据的设想,我国现代工业国的建立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后,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这个发展战略进行了丰富和补充,使他更富有时代特征,并指导我国经济发展。邓小平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1997年,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新三步"构想。改革开放前后的两种发展战略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从5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处在探索阶段,提出的赶超战略思想是反映了这个阶段不成熟的理论。尽管如此,它毕竟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和技术的基础,也为新时期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资借签的经验教训。从80年代以来,邓小平总结了赶超战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科学地构思和设计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造和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新的实践阶段。从前后两种发展战略的转变来看,的战略思想和实践探索,为邓小平战略思想的提出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而邓小平战略思想的的形成是战略思想和实践探索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的曲折发展。

1956年中共召开,它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要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它迈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但是在随后的九大,十大上,却将这个方针完全抛弃。在九大上,作的中央政治报告中以“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对中国社会的形势以及党的政治状况作了错误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谓“斗、批、改”的新任务。并过分强调要准备打仗。将经济建设的方针搁置一边。十大的政治报告也没有能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是肯定了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仍然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全面肯定和继承了“九大”的错误,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这两次错误的大会直接导致十年动荡,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严重阻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的观念,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强调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强调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尽管没有完整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甚至没有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但他的思想却不同程度地接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成为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直接理论源头。

从建国开始,我国领导人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而且还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先河。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根本上解开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制度上的束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改革开放以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为主导的路线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把约束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淘汰废除,建立起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引用四川方言“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著名的猫论高度总结了发展经济不能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是对经济发展有利,利用资本主义的东西,也未尝不可。

中国共产党依据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它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①。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 总结。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物的发展中前进性和曲折性并存。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同样具有这二重性。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从建国伊始就没有停止过他前进的步伐,从非理论到理论,从单一理论到系统理论,无不包含着发展战略的演进和发展。但也不能否定所走的弯路。曾经一度“以阶级斗争为纲”代替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几乎陷于停滞。从以上论述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所提出来的。从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到现在以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无不遵守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这一颠覆不破的真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用从具体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不断发展和创新着理论。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并使我国在应对各种经济问题的时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5

一、 工作情况

(一)突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支部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本院实际,认真谋划、严格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中,开展专题轮训9次,组织党员原原本本通读《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通过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邀请xx市委党校党建与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党建副教授xxx讲授“学习中共党史,不忘初心使命”专题党课等,让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3次,组织党员到xx市图书馆观看“**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档案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巡展,前往xx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感受党建成果、强化党纪观念,切实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书记讲专题党课1次,我围绕“初心与使命”的主题,结合我院服务工作给党员讲授专题党课,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开始讲起,高度概括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重点突出地指出每名党员要用严守规矩、珍惜岗位、尽职尽责来守住初心和使命。交流研讨4次,组织党员研究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安排,结合主题教育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查找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方向。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2次,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党员按党员先锋岗创建要求,对xx区用电、用火、消防设备设施及走火通道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组织支部党员到**区开展环境清洁,有效提升xx区环境卫生,促进**的文明卫生意识提高。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组织党员结合学习和实际工作认真检视问题、剖析问题,提出整改举措,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将“立行立改”与“长效推进”相结合,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把守初心担使命转化为建设好**工作任务的实际行动。

(二)突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制度化。一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固定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支部制定了2019年党建工作计划及2019年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安排表,明确全年工作重点,将党建工作按月分解落实。认真做好党支部会议记录,并定期对党小组会议记录进行抽查。今年以来,支部召开党员会议xx次,支委会xx次,组织生活会xx次,民主评议党员xx次,开展支部书记、委员、优秀党员讲党课xx次,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xx次,谈心谈话xx次,走访慰问退休人员xx次,党员志愿服务xx次。二是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支部始终把学习教育作为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专题学习讨论、学习先锋模范、“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新修订的《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有关党内法规制度学深误透,把学习教育贯穿全年的党建工作任务中,提升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通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恶伞》,并撰写观后感等形式对党员干部党风党纪进行教育,不断筑牢全体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坚持谈心谈话、值班、“三重一大”等规章制度,推动党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使全体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突出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促进、两不误”。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切实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走好群众路线,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促进、两不误”。一是亮身份践承诺。积极开展“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活动,动员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安全消防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培训、日常晨检等工作与清洁打扫、健康体检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戴党徽、亮身份,深化对党员身份认识,促进在服务群众时履职尽责。二是提升群众服务质量。一方面,落实xx区道路维修项目工程,我院xx区至xx生活区现有道路狭窄,部分是沆洼泥土路面,没有路灯照明,为此,我们积极向市财政申请xx区道路维修项目专项资金,对这段道路进行扩宽、铺设水泥路面及安装照明路灯,切实提高为民办事效能,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和关乎切身利益问题。另一方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半年邀请东华医院医疗团队来我院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检查人数共70人。根据检查结果,形成诊疗意见并登记成册,为**就医提供专业全面的建议。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政治学习不够深入、学习形式也不够丰富。xxxxxxx党支部能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通过“三会一课”学习上级各类重要讲话以及文件精神,但是对理论精髓把握得还不够精准、领悟得还不够透彻,学习上还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零打碎敲多、系统学习少,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的现象,在把学习内化为行动、转化为成果方面还有较大不足。

二是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工作纪律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党员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有时会疲于应付,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于不出错、过得去,工作中有时候会有畏难情绪,主动担当意愿不足,缺乏党员的表率作用。

三是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工作上不敢试、不敢破。xxxx党支部能够结合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实际,把党支部建设成为贯彻落实执行力的坚强堡垒,但在工作上还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求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缺乏争先创优的干劲,没有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融入到党组织争先创优的工作中,提升归属感和凝聚力,最后导致成绩平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堡垒。深化关于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自觉用讲话精神更新思想“存储”,深化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识,确保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6

一、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最准确的估计,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三: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生产关系不成熟,三是上层建筑不完善。在认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在发展生产方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生产关系方面,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规律,调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上层建筑方面,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个历史性转变,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肓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特征。

工商行政管理在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职能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国家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市场主体行为及市场交易行为。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认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征,积极探索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新路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和一般特点,即:一是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二是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三是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四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依法进行。另外,还具有时代的特征,如当代经济是知识经济等。但它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身的特点: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四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保护的是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仍存在不足。主要有:

(1)所有制结构正处于调整之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思想解放不够。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至二十一世纪中叶,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如何多样化、如何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思想上观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2)市场不发育,体系不健全。在现阶段,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自然经济意识和计划经济意识还根深蒂固。市场主体的条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市场不发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量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不少要进入市场的主体的条件及其行为又不符合进入市场的要求。

(3)法制不健全,法治观念淡薄。建立法治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实行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现有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由于“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时间不长,群众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法治观念较淡薄,以及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使执法水平较低,执法效益较差。

三、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市场监管执法的职能部门,在市场的迅速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主体的成分和结构。二是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营销网络的形成,拓宽了工

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视野和范围。三是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和现代经营方式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理性和科技含量。四是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提高,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职能到位的紧迫感。

面对初级阶段历史性转变的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战略转变。这一转变总的方向和目标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的观念,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监管对象。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职能上来,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市场监管执法的对象上,要从有形市场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全面实施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退出、竞争、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在监管执法的方式方法上,要从传统的静态事后管理,转向现代化的动态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管理。在内部职能分工和机构设置上,要逐步弱化从所有制和条线出发的监管工作思路,从单一的相互独立的条线管理转向以市场主体行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项职能的全方位监管。

四、如何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全省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都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把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弄懂弄通,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弄懂弄通。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实践上的自觉,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实际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工商行政管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来分析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职能到位,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目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强化执法力度,更好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在体制改革中,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政策,严肃纪律,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各级工商局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二要把队伍建设,特别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列入全系统的基础工程。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为途径,改善队伍的业务文化结构,提高执法水平。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行风形象“窗口”在基层,改革的突破口在基层,要按照抓基层,在基层狠抓;抓基础,从基础抓起;抓重点,从重点突破的工作方法,抓好工商所党支部建设、监管模式改革等基层建设各项工作。三要积极稳妥地攻克市场管办脱钩、人员分流这两大改革难点。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政策,严明纪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两项工作,确保队伍稳定,确保社会稳定。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改革与自身建设的关系、改革与实现职能到位的关系。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7

一、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最准确的估计,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三: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生产关系不成熟,三是上层建筑不完善。在认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在发展生产方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生产关系方面,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规律,调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上层建筑方面,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个历史性转变,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肓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特征。

工商行政管理在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职能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国家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市场主体行为及市场交易行为。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认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征,积极探索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新路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和一般特点,即:一是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二是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三是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四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依法进行。另外,还具有时代的特征,如当代经济是知识经济等。但它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身的特点: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四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保护的是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仍存在不足。主要有:

(1)所有制结构正处于调整之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思想解放不够。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至二十一世纪中叶,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如何多样化、如何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思想上观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2)市场不发育,体系不健全。在现阶段,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自然经济意识和计划经济意识还根深蒂固。市场主体的条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市场不发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量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不少要进入市场的主体的条件及其行为又不符合进入市场的要求。

(3)法制不健全,法治观念淡薄。建立法治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实行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现有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由于“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时间不长,群众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法治观念较淡薄,以及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使执法水平较低,执法效益较差。

三、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市场监管执法的职能部门,在市场的迅速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主体的成分和结构。二是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营销网络的形成,拓宽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视野和范围。三是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和现代经营方式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理性和科技含量。四是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提高,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职能到位的紧迫感。

面对初级阶段历史性转变的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战略转变。这一转变总的方向和目标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的观念,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监管对象。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职能上来,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市场监管执法的对象上,要从有形市场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全面实施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退出、竞争、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在监管执法的方式方法上,要从传统的静态事后管理,转向现代化的动态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管理。在内部职能分工和机构设置上,要逐步弱化从所有制和条线出发的监管工作思路,从单一的相互独立的条线管理转向以市场主体行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项职能的全方位监管。

四、如何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全省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都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把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弄懂弄通,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弄懂弄通。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实践上的自觉,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实际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工商行政管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来分析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职能到位,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目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强化执法力度,更好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在体制改革中,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政策,严肃纪律,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各级工商局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二要把队伍建设,特别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列入全系统的基础工程。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为途径,改善队伍的业务文化结构,提高执法水平。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行风形象“窗口”在基层,改革的突破口在基层,要按照抓基层,在基层狠抓;抓基础,从基础抓起;抓重点,从重点突破的工作方法,抓好工商所党支部建设、监管模式改革等基层建设各项工作。三要积极稳妥地攻克市场管办脱钩、人员分流这两大改革难点。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政策,严明纪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两项工作,确保队伍稳定,确保社会稳定。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改革与自身建设的关系、改革与实现职能到位的关系。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8

一、履行职责情况

一是以主题教育汇聚思想能量。带领党群读红色书籍,看爱国影片、纪录片,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汲取历史力量,寻初心、问初心。带领班子深入各党小组,进行理论原著领读、学习交流,带头上党课,通过党小组集中学习反思、主题党日、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汲取时代力量,守初心、强使命。带头对标榜样、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开展“三重三亮”“初心十问”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校内设党员先锋岗,国庆前后全天轮班执勤,早晚放学护送路队;每周到社区城市书房进行秩序维护,图书整理等服务;每月走进社区开展环境维护、敬老院送温暖等义工活动,在反思中汇聚行动力量,强化使命言行落地。

二是以同心圆管理,促进党建工作落地。多层次、多角度成立由4位校长、中层主任、年级校长为圆心的党建同心圆,思想引领、言行跟进,通过优秀经验分享、星级党员互评、骨干党员座谈等,发掘、树立优秀党员、优秀团队典型。越来越多的党员,在校园义工、社区服务、特色教育等学校各项工作中成为圆心,带动身边的群众教师感恩职业、反思使命,争做圆心,向榜样看齐蔚然成风。

三是以查摆问题为导向,深化学校使命教育之路。深入学习党中央有关教育的精神指示,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带头查摆问题,结合重点工作带领全体党员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力促教育品质提升。(1)创新科技文化节、人文品味节实施思路,班级特色常态推进,年级、校级提升课程正序列化开展,不断提升学子生活品味,启迪创新思维。(2)年级校每周有自查—反思—计划,学校定期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对重点工作有督导有评价,有公示,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题教育系统性学习不够深入。理论学习相对片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有待加强。

二是党建管理队伍有待加强。对支部党建管理人员的分层关注还有欠缺,缺少相对系统的业务培训;管理人员智慧有待提升,作为圆心的能量还不足。

三是党员教育入脑入心思考还不够。内容系统性、计划性不足,主题活动形式以会议、座谈为主,相对单一,对党员思想灵魂的洗礼还不够深入。

原因分析: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有待加强。没有把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对理论学习缺乏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在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没有做到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真学深悟。二是带领班子对影响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研究思考不够深入,对党建管理团队的梯度培养缺少有效关注,骨干党员业务学习的紧迫感不足。党员管理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三是对深层次问题研究还不够,知与行衔接不紧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有待加强,推动工作深入实效开展的办法还有欠缺。

三、下步思路措施

一是夯实党组织建设。丰满党建文化,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以党建文化丰厚学校德育内涵,丰富师生党建文化活动。进一步深挖党建品牌内涵,丰满品牌框架体系,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丰富活动为抓手,促成全体党群使命感和内涵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9

高中历史知识点涵盖内容广,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重要阶段及其时代特征: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中外历史体系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春秋战国(前5~3世纪):社会大变革政治:诸侯争霸战争,政局动荡。

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及小农经济兴起,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思想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二、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

文化: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三、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政治: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经济: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商业经济发展,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文化:隋唐文艺的繁荣;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四、明清(1368~1840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对外: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五、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六、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经济:实业救国;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黄金时期)。

政治:提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政治:中共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有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想:孙中山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八、过渡时期(1949--1956)政治: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经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思想文化:“双百”方针的提出。

外交: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九、社会主义曲折建设时期(1956--1976)(“八大”、八字方针、三面红旗、--)政治:①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②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发动了“----”,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②三年经济困难、“八字方针”的提出

③“--”对国民经济严重干扰和破坏。

思想文化:“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盛行“阶级斗争”文艺,高等教育遭到破坏。

外交:①中苏关系恶化,②外交的新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十、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底~今)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完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经济:(78)农村、(84)城市改革,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1世初)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外交:全方位的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的变化翻天覆地

十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政治:在英、美、法等建立资产阶级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思想:近代科技出现,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批判封建思想)

十二、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经济上: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文化艺术领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十三、20世纪社会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政治上: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文化上: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科学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十四、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安宁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10

一、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一)及早启动。2014年5月4日县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十二五中期评估;6月25日召开全县十三五重大项目策划碰头会,发改、经信、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参加,拉开了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序幕;9月12日县政府第24次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讨论了发改局《关于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9月18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重大项目策划会,成立了全县重大项目策划领导小组,会议印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重大项目策划的通知》;9月30日县委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及重大项目策划工作;10月18日两办发文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重点课题前期研究安排及主要内容》。

(二)深入调研。10月9日至10月20日,发改局牵头深入16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就我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重大项目,听取单位主职意见及建议。逐步完善十三五项目库初稿,同时在全县范围内选调精干力量,组建策划专班,对各乡镇和部门提交的项目进行再审核、再完善,并提出一批新项目。

(三)初现效果。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共策划“十三五”重大项目533个,总投资2507亿元。其中新型工业类36个,投资241.57亿元;交通类27个,投资125.08亿元;能源类11个,投资255.12亿元;城建类项目37项,投资56.03亿元;生态环境类项目17项,投资66.2亿元;特色农业类项目17项,投资82.77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类29个,投资44.21亿元;文化旅游类73个,投资123.02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19个,投资18.4亿元;乡镇项目267个,总投资1495亿元。

二、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1、总规编制工作思路。我县总体上与国家、省、市同步进行,结合我县实际,以及按照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突出项目支撑引领作用,我县在国家、省、市规划编制“三阶段”的基础上增设了重大项目策划与储备阶段,四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重大项目策划与储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9月)。主要开展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一是组织乡镇与相关部门,根据行业分工,围绕新型工业、交通、能源、城建、生态环保、特色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社会民生、乡镇发展等九个方面,集思广益,策划一批经济效益好、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组建策划专班对各乡镇和部门提交的项目进行审核、完善,并提出一批新项目,建成覆盖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基本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储备库》。

第二阶段: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主要开展通过重大项目倒逼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基本思路的起草。一是组织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开展重大问题和规划思路的研究,起草形成《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二是按照《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要求,就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听取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意见,研究提出编制我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方案。三是年底前向市发改委、县政府报送《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做好向县委汇报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形成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主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一是继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取向、战略重点等,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二是组织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的改革和政策举措,初步确定十三五重要指标和《十三五规划项目库》。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形成、修改、阶段(2015年7月—2016年2月)。主要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汇报、提交审议等工作。根据县委建议,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邀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纲要(草案)》。做好与省、市规划的衔接工作。2016年初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2、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安排。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两类。重点专项规划,目前我县初步拟定24个重要方面。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14年年底前按照分工开展前期研究。二是到2015年6月份完成初稿。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内容纳入到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三是到2015年年底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等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做好与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一般专项规划由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报发改局备案。

三、2014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1、成立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印发《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XX县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课题内容及安排》。

2、组建项目策划与规划编制两个工作专班。项目策划专班拟从全县相关单位抽调20名专业人员组建,负责对全县各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查,并集中策划一批新项目;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5名,承担县十三五规划思路及纲要起草工作。

3、开展22个前期课题研究工作。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十三五规划的质量,为做好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先期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我县提出了22个研究课题。2014年11月10日前各课题承担单位完成并提交调研报告。

4、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在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规划《基本思路》。确保及时向省、市发改委上报我县需要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重大项目,年底前向省市发改委报送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做好向县委汇报的准备工作。

5、搞好省、市规划衔接。拟定我县请求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重点内容的建议,做好迎接省、市发改委关于规划编制工作调研的各项准备工 作,及时汇报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省、市规划衔接,争取更多的XX元素进入省、市十三五规划。

6、着力开展五项活动。一是开展重大项目策划活动。储备目标是项目400项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项以上,总投资800亿元以 上。产业项目占入库项目60%以上;二是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纳好的经验做法,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三是开展规划培训、研讨活动。举办全县十三五规划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家、省有关规划专家讲座,拓展和启发规划人员的编制思路,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四是开展规划咨询、论证和评审活动。拟聘请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对县十三五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和评审,借用专家的智慧,提升我县规划的层次和水平;五是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坚持“推开门”编规划,“俯下身”听民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XX网盟》上开辟“献计十三五,建设新XX”栏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为十三五规划献计献策。

四、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据统计,元至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2亿元,同比增长9.0%。

2、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据统计,元至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完成105.56亿元,同比增长21.9%。规模全市第5,增速全市第6。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4.91亿元,同比增长121.3%;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2亿元,同比减少2.5%。加房地产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4.25亿元,同比增长7.4%。房地产开发投资8.69亿元,同比减少19.9%;商品房销售面积20.5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0.1%。在全部入库的196个项目中,3000万以上项目152个,本年完成投资91.3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6.55%;亿元以上项目64个,本年完成投资59.8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6.73%。其中10亿以上项目4个,本年完成投资5.74亿元。

3、亿元项目及省市重点项目。元至9月,我县3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为100%,其中宏晟纺织项目今年完成投资28200万元,已经完成生产车间1栋、综合楼1栋、辅助用房3栋及部分生产设备,第二栋生产车间及辅助用房主体基本完工;沿江一级公路今年完成投资44240万元,已完成征地3139亩,房屋拆迁291户84884.9平方米,迁坟3963座,杆线迁移669根,完成土石方389万立方米,路基已全部完成,路面硬化完成20公里;湖北小池滨江新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联投小池5.36平方公里起步区)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53559万元,其中冬青路、新河桥路人行道铺砖和绿化基本完工;还建房一期16万平米完工,二期8万平米完工,正进行小区管网和绿化施工。太子湖一期水面完工,绿化完工;20万平米住宅正在施工。2014年列入市级双百在建项目16个(含3个省重点),总投资307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48.4亿元;列入市级双百前期推进项目8个,总投资173亿元。截止9月份,计划在建的16个项目全部开工纳入统计,共完成投资5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8%,占全县总投资的55%。开工率、完成投资占比、单个项目完成投资额三项指标全市第一。其中县城滨河新区建设项目(包含三中心一广场、新县河、滨河路网等)完成投资52472万元,康宏粮油完成39588万元,小池妙乐新农村项目完成24310万元,中部商贸物流园完成59578万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完成34600万元,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二期完成51794万元,北部山区旅游公路完成13050万元,玖隆国际安防智慧城完成22030万元,中部创新科技产业新区完成12353万元,哈福生物制药完成13935万元。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11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 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它是在科学地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并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得出的正确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曾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未来的共产主义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并且进一步提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曾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这表明列宁考虑过社会主义发展是分阶段的。但列宁没有明确提出进入社会主义后又一个初级阶段的概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但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却做出了超越现实的判断,高估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一个继续巩固的过程。对当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符合实际的估计。

我国经济上出现后,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以及孔子的“欲速则不达”的话,表明他开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进行反思。后来在谈话中指出,看来社会主义也是一个比较长的阶段,也要分阶段,最起码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不发达阶段,一个是比较发达阶段。

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须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第一次明确做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方面特征的第一次比较科学的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特征的初步揭示。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历史前提以及这一阶段存在的长期性,揭示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途径,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党全面、深刻和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本世纪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推向更高的水平。因此,在今天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价值,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对于共产主义的发展曾提出过分阶段进行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说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必须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观点,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在这个科学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块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告诉我们,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是从这个实际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特别需要对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性质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不要因为我们现在生产力水平低,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就否认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不要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就,就认为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清醒的认识,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当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一些糊涂的认识,认为这是离开社会主义,搞资本主义;同时,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困惑的关键,仍在于对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第五,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其他已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尤其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全面前进,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立足实际,努力奋斗和工作着,而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实际,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初三年级工作思路范文12

2004年,我队遵循“简便易行、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员工培训规划,在实用、速成上下功夫。一是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新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评级办法》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标准化思想意识,并编写了详细的“教”与“学”计划,做到学习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二是以集团公司、矿开展的首届职工技能竞赛为契机,将技能竞赛和作业现场延伸,对照《作业规程》、

《技术操作规程》中诸如回柱放顶、放炮、瞎残炮的处理、支柱等工序进行理论与技能讲解,现场手把手的岗位示范操作,促进员工在干中学、学中练、练中精。三是开展了“学习金牌工人、争当金牌工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启发教育全体员工以学习许振超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动力,在能吃苦的基础上添加“技能型、学习型”。全年组织员工培训26场,培训1800余人次,员工持证率100%,有9名同志获得了“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35名员工取得了初级工资格证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的看到我队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具体讲一是“两镑有力就能干煤矿”的陈旧观念仍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上存在;二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员工流动性较大,出现反复招工、反复培训,培训工作量大;四是部分员工把学技术看作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所有这些,在2005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梳理,下大力气加以改进。

二、2005年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2005年,我队紧扣《羊场湾煤矿2005—2007战略规划安排》,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三支队伍,创新三个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过程与最佳效果并重的原则,做到学习内容在岗位上查找、技能培训在岗位上开展,学习效果在岗位上体现,将教育培训向生产现场全过程延伸渗透,强化“一日一题、一旬一问、一月一季一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强化证件管理,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实现员工持证率100%。

2、人员现状:目前我队现有195名员工中,已取得初级资格鉴定证的有30人,取得中级工资格鉴定证的有2人,高级工的3人分别占全队总人数的17.9%,面对员工素质严重偏低,人员结构严重失衡的现状,2005年我们在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中,我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员工出勤率管理上,打破“大锅饭、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实行定岗定员,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树立看素质、看实绩、看技能、看贡献的用人机制,将工分制和得分情况与技术贡献大小、苦、累、险捆绑在一起,形成“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技术高低收入不一样,贡献大小收入不一样,”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和出勤率,全年职工出勤率保持在85%以上。

二是在员工流失率管理方面,我队将本着“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用人机制,彻底打破正式工和临时工的身份界限,为那些生产骨干的短期合同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打消他们临时挣钱的短期思想,达到以点带面,同时根据我队现实,我队的人员流失率全年控制在10%以内,增加一项合理的淘汰率,全年计划抓3—5个典型,主要是文化层次低、技术素质差,但又不学习、不进步的人进入淘汰程序,来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在参加培训率方面,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将员工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情况,纳入班组考核内容,把员工的工资、奖金与学习情况和成绩挂钩,并实施“五个一”教育,每天开班前会之前学习一段技能知识,每个员工有一本专门的学习笔记,有一次学习由队技术员就题目进行讲解,队每日检查个人的学习笔记,每旬进行一次闭卷考试,使全员参加培训率达到90%。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