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5-04 06:25:32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1

喀什故乡医院开展医保工作自查及整改

11月22日,喀什市社保局从医疗机构基础管理、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费用管理、药品管理、信息管理几个方面,对喀什故乡医院2018年医保工作进了摸底检查。

11月23日,我院迅速召集全体职工,针对检查反馈情况对我院医保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各科室要认真执行喀什地区医保政策,根据喀什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管理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表针开展自查自纠。

二是加强住院患者管理,所有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允许离开医院,所有手术病人必须穿病号服。

三是在院病人的病历必须及时完成。检查报告单及时贴入病历内,病程要分析检查报告单及药品用药指证,病历内容要按顺序摆放。

四是要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五是收费处在为患者办理住院时,要认真核对患者信息,严禁冒名顶替和挂床现象。

六是每周要开展一次医护人员大查房。

七是科室及病房卫生状况差,须及时改正。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2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明确工作任务

按照《通知》精神,我局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会上,会议传达了《通知》精神,并将任务逐一分解,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同时,成立医疗保险基金自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各股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自查计划和整改方案,重点围绕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支付等方面,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工作。

二、基金征支付

我局在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收支未使用现金收支方式,在城镇居民待遇支付方面已实行由银行批量结算。

三、银行账户管理

我局开设医保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与开户银行签订了对账制度和批量支付协议。收入户已签订pos刷卡消费协议。建立了银行对账制度,按月进行对账。

四、风险管理

(一)设立财务管理股室,配备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

(二)、严格执行医疗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做到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报表编报及时、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手续齐备。努力做好医疗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

(二)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在基金征缴和支付方面建立了部门间相互监督机制,统筹股与基金股每天核对应收款项与开出的票据,保证了票款账相符。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漏报;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5-02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是卫生行政部门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渠道,而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是我国疫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医院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自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得到空前重视,2006年我院开始实行传染病24h网络直报,但仍然存在漏报现象?为防止传染病漏报,我院预防保健科每月对全院住院病人和门?急诊就诊病人都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制定一系列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2013年开始全院门诊日志电子信息化管理,漏报率明显下降?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和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门诊日志上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以及实验室结果查询为阳性的病例?

1.2 方法

预防保健科人员每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查门诊部?急诊科门诊日志和住院病人的登记簿,将上述登记簿上诊断为传染病的与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本及网络直报病例数进行核对;通过实验室查询结果为阳性和影像科摄片提示为结核的病例与传染病网络报告病例进行核对,定期到医院病案室按疾病分类查询出院诊断为传染病病种的病例与传染病网络报告病例数进行核对,没有上报者均为漏报?

2 结果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计报告各类传染病1193例,共漏报20例(内科门诊5例病毒性肝炎?泌尿外科2例淋病?输血科1例梅毒?儿科9例手足口病?妇科门诊3例尖锐湿疣),漏报率平均为1.67%?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计报告各类传染病毒1181例,共漏报6例(感染科2例病毒性肝炎?妇科2例梅毒?儿科2例手足口病),漏报率平均为0.5%?

3 漏报原因分析与讨论

1.部分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认识不足,法制观念不强,执行医院制定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力度不够?医生认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增加了自己额外工作负担,因此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责任性不强,如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确诊某种法定传染病,到出院时才报告,造成迟报,甚至有些出院时未及时上报,没有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个别病人曾入住普通病区,因诊断未明确,最后造成漏报?

2.门诊日志管理存在缺陷 2012年门诊日志是手工登记,临床医生超负荷工作,部分医生对登记门诊日志的认识不足,认为登记意义不大,造成漏报,因门诊日志登记不全,预防保健科无法准确查漏?

3.检查科室与感染科医生?防保科之间信息反馈不及时 检查科室查出阳性结果后,病人拿了结果没有到感染科医生处就诊,门诊日志又没有详细记录病人信息或无记录,检查科室与感染科医生和防保科之间没有及时信息反馈,医生因而不能及时进行填写传染病报卡,预防保健科疫情人员无法追踪,造成漏报?

自2012年8月开始,我院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知识及报告的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的医生进行岗前培训,向每个医生发放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相关知识材料,制定严格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要求门诊医生必须按盐城市疾控中心要求填写门诊日志,对没按要求填写的医生进行一定的处罚?2013年我院实行HIS系统管理后,把传染病报告纳入系统管理,门诊日志电子化管理,大大减轻了医生工作量,同时门诊日志登记率达100%?科室医生?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每天在HIS系统上可以查看所有就诊病人信息,督查各类传染病报告情况,并通过查看检验科信息,查询到病人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要求医生在规定时限内报出传染病报卡,从而保证防保科疫情人员实行传染病24h网络直报?

4 对策

目前人类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任重而道远?为防止传染病漏报,确保传染病能在规定时限报告?具体措施如下:

4.1 加强传染病法规培训

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报告疫情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特别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认真掌握传染病断诊标准,明确传染病报告的报告时限和报告病种?

4.2 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

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生传染病漏报追究首诊医生责任,并进行一定的处罚,所属科室科主任也负连带责任?对传染病报告?转诊及时的临床医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4.3 加强传染病督查力度

疫情报告专职人员充分行使自已的职责,利用每天下科室收卡时机,提醒?督促医师及时报卡,发现问题立即找本人修改或重填,加强和临床医生?检验科的联系,及时将传染病阳性检验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通知首诊医生及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坚持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检查各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以及住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反馈给漏报医生,及时补报?

4.4 加强传染病网络建设

进一步完善门?急诊的门诊日志登记工作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种疾病监测登记簿?避免以前因手工登记字迹不清的弊端,既减轻了临床医生工作量,也方便了预防保健科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同时在电脑管理系统中设置报病预警程序,在医生诊断传染病时能自动提醒医生报告传染病卡,以杜绝传染病漏报的发生?

参考文献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4

1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我市履行传染病网络直报职责,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50家。

调查内容为负责传染病管理的责任科室(部门)、人员、硬件设施、工作流程,以及进行网络直报员问卷测试。

调查方式采用现场调查进行,调查人员为我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管理员,问卷测试采用单独、闭卷、问答式进行。

2调查结果

2.1传染病管理科室:由医院感染科管理的1家、医院办公室管理的2家,妇幼保健所为群体保健科管理,其余46家均为防保所(科)管理。

2.2上网方式及硬件设施:50家单位中通过光纤宽带上网的单位有2家,其余48家均通过ADSL宽带上网。调查时所有单位网络都能保持畅通,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计算机有59台,固定电话50部,专用打印机54台,传真机30台。其中,有5家单位无疫情专用电话, 4家单位无专用打印机,20家单位无专用传真机。

2.3传染病管理制度:我市传染病管理规定,各医疗直报单位要具有传染病登记制度、奖惩制度、交接制度、督查管理制度。通过调查,其中有传染病登记制度的50家,有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的38家,有传染病报告交接制度的45家,有督查管理制度的44家。

2.4直报人员情况:50家医疗直报单位共有网络直报人员81人,其中男36人、女45人,接受过培训的78人,未接受过培训的3人;网络直报专职人员63人,兼职人员18人;专业类型为公卫类39人,护理类11人,临床类30人,财务1人;职称情况为医学类初级60人,中级14人,副高级2人,无职称4人,其他专业职称1人;文化程度为初中4人,高中9人,中专24人,大专31人,本科及以上13人;工作年限为0-4年12人,5-9年9人,10-14年18人,15-19年11人,20-24年14人,25-29年4人,30年以上13人。

2.5网络直报工作流程及报告方式

2.5.1传染病报告卡收集方式:由临床医生填写卡片并交防保医生上报的有37家;由临床医生填写,每日由防保医生收集上报的有10家;由防保医生根据门诊日志填写并上报的有1家;其它方式2家。

2.5.2报告方式:均采用网络直报方式上报传染病疫情。

2.5.3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代报传染病疫情:50家医疗直报单位中有9家单位无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能;其余41家单位中,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代报传染病的有11家,但只有2家单位有传染病代报记录。

2.6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

2.6.1登记及交接记录:50家医疗单位均有传染病登记记录,42家有院内传染病交接记录,8家无交接记录。

2.6.2自查:50家单位中,49家单位开展了院内传染病自查工作,1家单位未开展自查工作,2家单位无自查记录,自查频次为1次/天--1次/半年。其中,1家单位能每天开展自查,28家单位能每月开展自查,2家单位每半月开展一次自查,2家单位能季度1次自查,1家单位半年开展一次自查。

2.6.3反馈:41家单位检查后有反馈,9家无反馈;反馈方式多数为口头反馈,有33家,有院内文件反馈的有5家,通过院务会议等其他方式反馈的有3家;有反馈记录的有18家,32家无记录。

2.6.4奖惩:50家单位中有21家实施了奖惩,但只有12家单位有奖惩记录。

2.6.5培训:50家单位每年都能按要求开展传染病培训工作,但有3家单位无培训记录。

2.7传染病问卷测试情况:抽查50家单位中的70名网络直报员进行传染病问卷测试,得分范围为40-100之间,平均成绩为68.86分,其中60分以上者有58人,占总数的82.86%。其中网络直报专职人员56人,平均成绩为69.46分;兼职人员14人,平均成绩为66.43分。10道传染病测试题中题3“丙类传染病暴发时限”错误率最高,答对率为18.57%,题7“突发公卫事件分级”次之,答对率为37.14%,题1“法定传染病的种类”错误率排第三,答对率为51.43%。

3结果分析

3.1我市50家医疗单位网络直报工作基本能正常运行,均配备有专用计算机及宽带,能满足网络直报需求。但用于疫情报告及管理的电话、打印机及传真机等硬件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疫情报告的需求。

3.2传染病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但有奖惩制度的只占76%,实施奖惩的单位的占42%,有记录的仅占24%,说明各单位虽有制度,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差。

3.3目前我市网络直报人员以30岁至49岁期间人员较多,占79.01%,且医学类专业人员较多,占98.77%,文化程度中专以上的占83.95%,有职称的占95.06%,经过培训的人员占96.30%。

从一系列数据来看,我市从事网络直报的人员年龄结构及基本素质,基本能胜任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需要。但是从抽查的70名网络直报员进行问卷测试的情况来看,我市网络直报人员的专业素质堪忧,平均成绩仅为68.86分,专职人员的成绩为69.46分,仅比兼职人员只高3分。从所测试的题目来看,一些涉及到暴发及突发公卫事件的题目错误率很高,而最简单的传染病几种几类的题目错误率也相当高。尤其是一些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成绩也不理想。说明我市很多网络直报人员,平时根本就不学习,对于法律法规掌握的很不够,虽然调查显示所有单位每年都开展培训,但多数培训要么不认真,要么根本就是应付了事。

3.4从网络直报工作流程及报告方式来看,除1家医院外,其他单位的报告流程基本合理。但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代报传染病工作落实情况不理想,代报率只有26.83%,而有代报记录的仅占4.88%,说明有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单位还应加大对基层社区传染病督查工作,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

3.5从传染病管理工作上来看,各单位基本能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多数单位有传染病交接记录,多数单位能开展传染病院内自查工作,但自查后的情况反馈并不理想,反馈率为82%,而且很多单位的反馈都停留在口头上。虽然有36%的单位有反馈记录,但通过院内文件或院务会议反馈的仅占16%,反馈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4思考与建议

4.1各单位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要加强与单位领导沟通,取得领导重视,配备传染病报告及管理的各类硬件设施,在拥有畅通的宽带及专用电脑的同时还应配备疫情专用电话、传真机及打印机等设施设备。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5

1我院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年门诊量350余万人次,年住院12余万人次。近3年来,年平均报告传染病病例7200例左右。此项工作由预防保健科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工作,专职人员每天到各楼层传染病报告箱中收集信息并手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再手工录入到“国家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不仅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填写的卡片容易丢失,还不利于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不高。鉴于此,我院依托原有的信息系统,信息科和预防保健科相互配合,共同研发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并作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一项子系统。我院全院进行统一部署,预防保健科依据需求对信息系统提出要求,信息科软件开发组则按照其要求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我们在军字一号HIS系统上建立了“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构架,后台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存储与处理数据,前端应用“.NET”框架、“C#语言”编程,并与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医院检验系统(LIS系统)、放射检查系统(PACS系统)信息整合,从而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传染病报告的相关信息,且操作方便、快捷。

1.1传染病宣传模块

我院动态地将传染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疫情动态、流行特征、各科室传染病报告情况通报、传染病报告奖惩情况等信息及时分享到我院的互联网上[3],以供全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学习掌握。

1.2传染病信息初报模块

该模块为临床医生发现传染病例后,通过军字一号系统登录用户名、密码,将新发传染病的信息上报。该模块住院病人基本信息与门诊信息同步,通过输入病人ID号,其基本信息就无需手工录入,只需要点击“传染病报告”进行上报,报告时间自动生成,报告内容自动上传,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3传染病信息审核查询模块

该模块为“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疫情管理专职人员对各科室初报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有无缺项、漏项,有无重复提交传染病信息报表等,对审核通过的传染病信息报表,由疫情专职人员将其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4门诊、住院病人传染病自查模块

通过该模块,疫情专职管理人员输入“传染病名称”,系统每日则自动查询全院门急诊和住院病人有无新发传染病例,再与临床医生上报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对比。已经上报过的传染病病例,系统显示为绿色,还未上报的病例,系统则显示为红色,如此,以便于疫情专职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科室迟报、漏报的传染病病例,从而可有效地杜绝传染病信息迟报和漏报的发生。

1.5传染病数据统计模块

我院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给全院各科室和管理部门依据其职责、功能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可方便、快捷、全面地统计并报告传染病情况,且可分科室、传染病病种、时间段、年龄、地区等项目进行统计。

2效果

2.1简化工作流程

在我院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以后,医生在办公室使用任意一字一号电脑都可以填报传染病信息报告卡,然后将信息上传。以前手工填写传染病信息报告卡平均得花3~4min时间,再步行到保健科还得花10min左右时间,现在填写和报送传染病信息报告卡总共只需要10~15S的时间,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2规范了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

以前传染病信息报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信息填写不全、容易漏项,如地址不详细,电话号码没填写,身份证号码没填写,以及医生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问题。我院自使用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后,医生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界面只需要输入患者ID号,系统就会自动显示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等。医生只需在系统中点击传染病信息报告,其报告时间系统会自动生成,报告人默认为系统登录人。电子传染病信息报告卡生成后,经预防保健科疫情专职人员审核后打印存档,同时也保存电子档案一份,用以保证传染病报告卡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3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

传染病的控制与预防是有效降低临床感染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4]。传统的传染病纸质信息报告卡由医护人员提交到预防保健科,在医生填写报告卡和传递报告卡的过程中,报告卡则有可能经过污染区、半污染区又传到了清洁区,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使用信息系统上报传染病报告卡后,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直接从网上信息系统打印报告卡并存档,减少了报告卡片的流通环节,可有效地阻断潜在的传染源,可大大地降低因医源性感染而患病的几率[5]。

2.4提高了传染病整体管理水平

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后,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专职人员则可以每日查询门诊和住院病人是否有新发传染病例的发生,通过强大的系统检索功能,能够有效地杜绝传染病信息的漏报和迟报;还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地向各科室宣传、反馈传染病诊疗方面最新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可及时通报疫情信息。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有利措施,可极大地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的整体水平[6]。

3讨论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6

按照《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湖北省AFP病例监测工作规范》的要求。为进一步搞好我市AFP监测工作,对我市AFP2009---2010年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AFP是关系到儿童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一个敏感话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市政府和市卫生局高度重视AFP的监测工作,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AFP的严重危害性和监测工作的反复长期性,将AFP监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市卫生局AFP监测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加强落实:一是组成了由卫生局领导牵头,疾控中心和各相关医院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班子;二是下发了关于AFP监测工作要求的相关文件;三是各相关医院把AFP监测工作落实到了具体的责任人。

2 开展培训讲座,全面提高防控意识

充分利用会议和宣传资料等宣传手段,宣传AFP监测工作的重要性,2009―2010年对全市五所监测医院的相关医护人员培训多次,培训人次达100多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全球及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AFP病例的种类及监测指标、临床及分类、天门市2009―2010年AFP病例监测情况等四个方面。从AFP病例的定义、病例报告、病例调查、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病例随访、疫情处理、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各级应负的职责等方面做了着重讲解,培训后做了考试,及格率达到100%。通过培训,相关医护人员更加明确了AFP病例的监测职责,为提高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确保完成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取得很大的推动作用。

3 主动搜索与旬报告制同步进行

为促进我市AFP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市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市疾控中心安排三名专业人员每旬对五所监测医院的相关科室开展主动搜索,2009―2010年共查看五所医院病案室病历31981例病例,其中儿科13444例病例,神经内科16059例病例,传染科2478例病例,搜索到AFP报告病例共13例,未发现漏报病例,同时要求五所监测医院医护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未发现相关疑似病例的医院也要实行专人负责旬零报制。

4 个案调查与病例随访及时

我市AFP哨点医院是市一医、二医、三医、中医院、妇保院五所综合医院。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样送检是保持整个AFP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的重要条件。2009---2010年共完成AFP报告病例个案调查和随访13例,在接到医院报告后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24时内进行了个案调查,完整准确的填写了个案调查表格,采便时间在麻痹出现14天以内,采集两份大便标本,两份标本间隔24―48小时,并在麻痹发生60天后,对13名AFP病例儿童进行随访,随访过程全部以见到病例本人为准,随访时准确填写了《AFP病例麻痹随访表》,随访表填写完成后及时(麻痹75天内)上报到了省级疾控机构。同时每年对五所哨点医院开展二次漏报情况调查,2009―2010年共查阅病案31981份,未发现漏报病例。

5 监测分析

我市2009----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13例,并对13例报告病例进行了情况分析:15岁以下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10万,病例全部为农村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00%,发病以春季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5%以上,样品采集合格率为100%,回访率为100%,报告病例以8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报告病例87%以上,报告病例100%为全程免疫。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7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履行区卫生局的法定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全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科学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要内容

对全区基层医疗机(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围绕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狠抓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一清查不留死角,全面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法律意识和依法执业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出租承包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执业、违法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一)全面清理整顿,摸清机构底数(6月15日前完成)

1.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注册、审批、校验管理开展全面复核清理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在“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进行更新,确保联网管理系统数据与医疗机构实际信息、数量的一致性。“国家基层医疗机构电子信息档案系统”的填报,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下一步的部署和要求办理。

2.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以及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设备和技术水平,重新严格核定诊疗科目,明确执业范围。达不到基本标准的,依法暂停执业,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许可审批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填写,登记号码与本级卫生统计部门共同确定,规范使用22位分类代码。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规范化诊所建设,区卫生局结合清理整顿工作,严把评审标准,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今年11月底前规范化诊所建设率达到100%。并且及时将规范化诊所的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业行为

1.加强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执业行为的监管,指导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基础规章制度建设,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严格抓好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及考核。区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一级综合医院要建立依法执业档案,规范日常管理,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按时限和要求向区卫生局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健全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禁止只登记一级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复杂、风险大、难度大、配套设备设施条件要求高的医疗服务项目。

2.医务人员(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开展执业活动。

3.区基层各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照病历管理规定,健全完善门诊记录制度,确保门诊病人和诊疗情况的可追溯性。加强处方管理和使用,规范处方书写及保存。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处方点评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设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或者指定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开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处方点评工作。区卫生局指定部分点评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范围,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及时干预无适应证用药或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超越权限开具抗菌药物等行为。处方点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4.遵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严格把握药品适应症、禁忌症等。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保证今年工作指标顺利完成。重点规范抗生素、激素等药品的使用。严禁使用过期药品和医疗器械。严格落实抗菌药物静脉输注管理制度,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区卫生局核准。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专科医院依法享有处方权的医师、乡村医生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经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5.认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制度实施范围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网上采购及零差率销售等政策。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中的抗菌药物品种。

6.规范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必须取得区卫生局的资质认证后方可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具备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要认真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执行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严禁强行推广第二类疫苗,及时处置和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三)严抓消毒隔离,杜绝感染事故

1.加强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手术室、透析室、口腔科、产房、消毒供应室及注射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杜绝一次性医疗用品复用。

2.加强和规范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管理,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并建立记录。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要建立健全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进货验收登记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索取、审核相关许可证明等文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防范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口腔诊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消毒。

4.严格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

5.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标识,做好医疗废物处置交接时间、种类、重量等登记工作。医疗废物交送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集中处置。确定本单位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方式,确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范、安全。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1.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执业活动的机构、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假医、游医。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执业等违法行为。

2.重点查处公立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出租给非本机构人员或其他机构,打着医疗机构的幌子,利用欺诈手段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或销售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的行为。

3.严肃查处违法医疗广告行为。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等13个部门下发的《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要求,落实医疗广告监测制度,对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医疗广告、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以违法医疗广告为线索,加大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严重的医疗机构依法吊销其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省卫生厅网站及时公示《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及广告样本,每月公布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机构名单以及违规医疗机构的监测及处理情况,落实违法医疗广告黑名单制度,建立违法行为医疗机构法人告诫谈话、约谈和重点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秩序。

三、活动阶段

集中整顿工作分为工作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如下: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3年4月下旬)。召开启动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中整顿工作实施方案,部署集中整顿具体工作。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要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集中整顿和整改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和活动安排,抓好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月下旬-10月)

1.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按照集中整顿方案要求,结合2010年省厅印发的“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对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药房、实验室等部门全面梳理排查,查找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薄弱环节,认真开展自查整改,不断加强管理,重点做好依法执业、制度建设、病历书写与处方点评、规范诊疗、服务环境、收费管理、院感控制和临床输血管理、医疗纠纷处理、安全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控、医护队伍建设、重点科室建设等十二项重点工作,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依法执业意识和服务能力。(附件1)

2.医疗机构复核清理。在医疗机构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区卫生局将会下大力查找基层医疗机构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夯实医疗机构监管工作基础,切实提升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区卫生局将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逐一复核清理,复核清理结果应及时与“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同步进行更新,信息更新做到及时、准确、齐全、不漏项,并与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数量一致。

3.监督执法检查。区卫生局和区卫生监督所将按照本方案,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开展自查自纠,各单位按要求上报自查报告。5月份,区卫生局和区卫生监督所将组成检查组集中开展一次监督执法检查,每个检查组至少3人,由医政管理、监督执法、临床和疾控专家等人员组成,对本局复核清理的医疗机构全部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将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有效方式,对重点片区、重点单位,重点环节进行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监督检查扎实有效,不走过场。检查人员要填写《医疗机构监督(督导)检查表》留存备查。建立监管档案,一户一档,确保每次监督执法的记录规范、齐全。

4.区卫生局结合集中整顿工作,加大规范化诊所创建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审批挂牌,建立和完善“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档案、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发牌”的管理制度,确保今年11月底前规范化诊所建设率达到100%。区卫生局每月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示规范化诊所的名单。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11月-11月30日)。区卫生局于2013年11月对集中整顿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整顿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要高度重视此次集中整顿工作,严格按照区卫生局集中整顿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自查整改工作。区卫生局将按照集中整顿方案部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卫生监督所及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员要积极配合此次开展的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整顿活动,认真搞好辖区医疗卫生单位的清理整顿、摸底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准确的上报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和数据,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集中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二)科学设置规划,充实监督力量。区卫生局将根据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机构设置整体规划,科学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许可审批程序,规范许可审批行为,建立健全许可档案。疏堵结合,对符合设置规划及标准的,严格按程序审批;对符合规划但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杜绝“不审批、乱审批”的现象。按照“谁许可、谁清理”的原则,逐一复核,该整改的整改,该撤销的撤销。区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力量,配齐专业技术和执法工作人员,安排专人负责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和集中整顿工作。

(三)探索长效机制,强化常态监管。区卫生局和区卫生监督所将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积极参与,进行业务指导。充分依托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协管力量,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巡查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巡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积极借鉴诊所规范化建设的经验,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专科医院管理模式,建立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监管长效机制。强化与工商、宣传、公安、药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合工作机制。通过热线电话、满意度调查及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及时受理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8

20**年,全镇传染病防制、疫情管理工作以甲型流感、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继续加大督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我镇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审核,每月5日、15日、25日对门诊日志实行双填字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重卡等情况。

3、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及时书写预测预报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将结果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4、继续指导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同时,严格遵循《全国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每年要开展一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评估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上网审核直报单位所报卡片,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5:00之前的报告卡15:00之前必须审核。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点每天15:00之前诊断的报告卡必须当日进行网络直报。疫情直报点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对逻辑错误卡片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在每日审卡完成后,对年初至当日已确认的卡片进行查重;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每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统计报表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6、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事件相关信息级别只能选择未分级。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确认,并于分级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订正分级。

7、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二、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督导检查辖区内呼吸发热门诊做好病人就诊登记,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诊疗能力。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继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人群中流感样病例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暴发或流行。

4、强化与教育系统的协作配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各预防接种门诊要充分认识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自觉接种疫苗,提高重点人群的保护率。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立区域,20**年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县级腹泻病门诊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可疑标本必须经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基本资料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要印发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我院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和《旬阳县疾控中心狂犬病监测方案》等要求,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各村卫生室狂犬病门诊要每月5日前将上月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形成文档,同时汇总上月暴露和处置情况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甘溪中心卫生院。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乙脑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在流行季节做好防病措施,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3、钩体病防治工作

(1)在流行季节前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对该病的防病知识的知晓率,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病诊疗水平,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各种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得到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支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甘溪中心卫生院,努力做好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样品采集,对麻疹、乙脑、钩体病等我县高发传染病要采集血液标本。

三、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开展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9

一、监测目的

1.掌握区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

2.根据艾滋病性病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实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预,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

者、静脉吸毒者、孕妇、人工流产者、同性恋者、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三、监测工作的网络建设

1.成立区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参照国家和市级的监测技术要求,制定区的监测技术文件;解决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2.监测报告及制度

为加强我区的艾滋病性病报告网络及制度建设,规范辖区性病门诊,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病例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性病门诊病例的登记与报告制度、匿名报告制度、性病专用登记本的建立和性病报告卡的发放制度、疫情自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性病资料的保密制度、门诊和实验室衔接制度、转诊制度等。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年内建成市五医院、闵中心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对开设性病门诊的一级医院,要求开展淋球菌培养检验项目。每年由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实验室试剂来源进行检查。

4.人员培训

对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重点掌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各种法律法规、国家最新诊疗技术,经考试合格上岗。

5.加强协作

艾滋病行为监测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有助于调查者接近监测的目标人群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公安局、司法局、计生委、人口办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配合区卫生部门组织高危人群的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2)各镇、街道落实相关人员,开展对辖区内高危人群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健康教育,配合区卫生部门进行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四、监测内容与方法

1.病例报告

凡在我区内开展性病艾滋病诊疗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诊断的性病病例、艾滋病病例,包括在本地患病的外来流动人口,均须填写“性病报告卡”,并将传报卡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总发病率、不同病种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流行特点,与历年同期比较。

2.开展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筛查

区妇幼所提供婚前体检者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医疗单位提前体检者、人工流产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公安局提供收容、劳教、戒毒等机构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人口计生委提供计划生育或生殖健康门诊中艾滋病性病数据。

3.行为监测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行为监测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员落实方案的实施。行为监测对象主要有以下二类:

(1)高危人群:静脉注射者、暗娼、嫖客、性病患者。

(2)重点人群:公共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五、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反馈

每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监测资料分析,报区卫生局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六、监测资料档案的管理

各医疗机构对《性病报告卡》、《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要装订成册,分类保存和管理,有专人负责。《性病报告卡》要求保存5年。《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艾滋病性病监测资料年度汇编》等要求长期保存。

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及时掌握艾滋病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流行趋势及其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实施方案年-年)》文件精神和国家区域监测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掌握区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

2.根据艾滋病性病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实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预,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

者、静脉吸毒者、孕妇、人工流产者、同性恋者、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三、监测工作的网络建设

1.成立区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参照国家和市级的监测技术要求,制定区的监测技术文件;解决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2.监测报告及制度

为加强我区的艾滋病性病报告网络及制度建设,规范辖区性病门诊,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病例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性病门诊病例的登记与报告制度、匿名报告制度、性病专用登记本的建立和性病报告卡的发放制度、疫情自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性病资料的保密制度、门诊和实验室衔接制度、转诊制度等。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年内建成市五医院、闵中心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对开设性病门诊的一级医院,要求开展淋球菌培养检验项目。每年由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实验室试剂来源进行检查。

4.人员培训

对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重点掌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各种法律法规、国家最新诊疗技术,经考试合格上岗。

5.加强协作

艾滋病行为监测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有助于调查者接近监测的目标人群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公安局、司法局、计生委、人口办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配合区卫生部门组织高危人群的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2)各镇、街道落实相关人员,开展对辖区内高危人群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健康教育,配合区卫生部门进行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四、监测内容与方法

1.病例报告

凡在我区内开展性病艾滋病诊疗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诊断的性病病例、艾滋病病例,包括在本地患病的外来流动人口,均须填写“性病报告卡”,并将传报卡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总发病率、不同病种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流行特点,与历年同期比较。

2.开展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筛查

区妇幼所提供婚前体检者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医疗单位提前体检者、人工流产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公安局提供收容、劳教、戒毒等机构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人口计生委提供计划生育或生殖健康门诊中艾滋病性病数据。

3.行为监测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行为监测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员落实方案的实施。行为监测对象主要有以下二类:

(1)高危人群:静脉注射者、暗娼、嫖客、性病患者。

(2)重点人群:公共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五、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反馈

每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监测资料分析,报区卫生局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10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根据市卫计委关于禽流感防控卫生计生工作安排,及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医疗单位防控工作会议,认真部署我区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现将我区禽流感防控自检自查的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经开区人感染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成立H7N9流感领导小组,人感染H7N9流感临床救治小组以及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职责。同时加强应急准备,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二、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对辖区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落实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等要求,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必须立即上报,决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

    三、强化人员培训、做好应急保障 

    2017年3月7日下午,组织经开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流感”防治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 二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三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使全体医务人员充分认识H7N9流感,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早治疗,提高针对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我区经开人民医院加强门诊的体温测量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流感样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台以及发热病人测体温点,护士为发热病人测量体温,配送口罩,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分流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在分诊台发放H7N9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正确引导群众防控、就医。同时要求发热门诊要求医生坐诊,做好登记工作,首诊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者,对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疑似病例尽早隔离、尽快报告、做好转诊工作,尽一切努力切断传染途径。

    五、强化物质储备,确保应急处置物质供应充足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11

一、总则

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

2. 严格规范,处置有力。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

4. 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编制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四)预案适用范围

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

2.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主要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网络故障等意外。

3.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门诊就诊期间,因医疗争议在院内突然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可能造成公私财物损坏行为的事件。主要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侮辱、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损害医院财物等行为。

2. 突发事件分级。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门诊整体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多个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本部门及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事件。

(4)一般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门诊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只需要调度本部门或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成立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

2.做好日常安全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3.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履行各自职责,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注意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三、预警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门诊办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短信、微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四、应急处置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1. 报送的主要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初步统计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报送科室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实施情况;

(3)需要门诊办协调的有关事宜;

(4)事件现场的即时状态;

(5)事件的后续报告即抢救或处理的情况(直到处理完毕)。

2. 信息报送的方式。

(1)医院各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首先向科室领导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报告,非工作时间同时报告总值班。

(2)报告采用电话口述上报信息,并以书面形式做好记录。

(3)发现有隐报、瞒报、缓报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 信息处理。

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及时进行受理、记录(登记)、报告,做好联系沟通等信息处理相关工作。

(一)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处理及上报

(1)最先发现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的医务人员(包括导诊及分诊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事件,立即呼叫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同时迅速做出判断。如病情允许搬动,立即将病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应立刻进行就地抢救,如患者心跳停止,需立即行心肺复苏。

(2)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为第二责任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内线电话610,外线电话xxxxxxxx),并与第一责任人配合抢救。

(3)急诊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携带急救物品到现场进行抢救。

(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多学科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

(5)门诊办公室(总值班)应到现场指挥抢救,根据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必要时上报院长。

(6)经紧急处理后,根据病情办理住院、留观或离院。

(7)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门诊办公室向医务处、主管院长汇报抢救经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病历并填写死亡证,行政保卫处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

2.工作要求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定时清点,保持状态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参加抢救人员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详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

(5)如患者无家属陪同,应及时联系家属并保管好患者的随时物品。

(二)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

1.风险分级

一级风险:

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

(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三级风险:

(1)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2)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3)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4)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2. 处置及报告

(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报告科室主任,科室不能自行处理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科室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总值班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处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行保处协调处理,其他科室及职能部门配合。如门诊办公室不能协调处理可以移交医务处处理,必要时主管院长出面处置。

(3)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立即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保安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门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在向主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110或云岗派出所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直接报警),并随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事件动态。

(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科室负责人应积极处理,职能科室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当患方有攻击倾向时,当事科室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发生冲突的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患方直接接触。

(6)向警方提供有关患方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突发事件。

(7)收集和保全相关证据,包括病历资料、有异议的药品、事发过程中的影音资料等。

(8)科室应做好其他患者的诊疗和解释工作。

(三)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

1.门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1)局部小范围或单个楼层停电,由各科室负责人直接电话联系电工班处理。

(2)门诊楼全楼停电,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总值班)立即电话联系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主任。电工班应尽快查明原因,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专人现场与相关部门(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协调处理。

(3)如短时间内无法供电,应作好以下工作:

①后勤保障中心立即将情况通告门诊办公室(总值班)。

②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患者解释工作,门诊办公室(总值班)与行政保卫处共同维持正常秩序,及时疏散病人。

③需低温保存的试剂、各种标本、药品,妥善安置转移到有电区存放。一旦供电恢复,应尽快完成各种标本的化验。

④手工挂号、划价、收费,手工开具各类检查单、治疗单及处方,病情相对较重患者,引导去急诊科,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安全。

⑤正在进行的门诊手术,在确保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完成。

⑥正在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必要时立即转入病房。

⑦各科室增派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同时加强巡视,注意防火、防盗。

⑧恢复供电后,电话通知患者来院完成相关检查、治疗,领取门诊收费收据。

(4)各科室应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状态,放置在固定地点。各种可充电的抢救仪器应保证有电。

2.门诊电梯运行意外应急预案

(1)电梯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摔倒、夹手等),电梯安全管理员应立即处理,做好安抚工作,必要时报告行政保卫处。

(2)如果导致人员受伤,行政保卫处应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夜间总值班),安排伤者就医,保留就诊资料。

(3)如电梯内有人员被困,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夜间报总值班),派人现场协调处理。

(4)预期会出现较严重后果,门诊办公室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避免事态的扩大。

(6)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时,应关闭电梯,并在各电梯口安放停用标识。

(7)重症患者转运需有医护人员陪同。

3.门诊火警应急预案

(1)小的火情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同时报告科室主任和行政保卫处,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一旦发生大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首先发现起火者立即告知周围人员,如遇到电起火,立即断开电源。

②同时报告119、行政保卫处组织灭火。报告时应讲清楚自已的姓名、单位和起火点的地址、楼层。

③接到报告后,行保处、门诊办公室要明确火灾方位,迅速赶到现场,察看火势,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④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

⑤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家属按就近原则从安全出口疏散、撤离。先疏散危重和不能行走的病人,同时引导能行走的病人自行撤离。疏散时告知病人抓住楼梯扶手,不要拥挤争先,防止挤倒踩压。

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切忌慌乱、相互拥挤。

(二)响应指挥调度程序。

1. 突发事件发生,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决定相关应急预案的启动,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到岗开展工作,落实医院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及人员,根据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相关支援事项,跟踪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门诊办公室始终与事件发生科室保持联系,根据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4. 门诊办公室要做好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

(三)应急响应终结。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必要时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单位报告。

(四)调查与评估。

1.事件完成之后,调查、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科室和个人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据《医院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规定》和医院的其他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保工作自查报告范文12

【摘要】: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与管理,减少漏报、迟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疫情报告与漏报自动监控软件,采集疫情相关的门诊诊断、检验结果、检验科报卡信息进行计算机校核发现漏报。结果通过门诊传染病诊断报告系统、检验科传染病相关检验阳性结果与传染病报卡病例的自动核对筛查,达到及时发现并报告传染病,控制传染病漏报。结论传染病信息报告检测系统,提高了我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漏报

医疗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监测的前哨阵地,及时准确全面监测捕捉传染病信息,并及时报告是医院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主管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

一、 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 随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执法检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传染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和132号文的内容要加上)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的必然要求。

2门诊量的不断增加,医院需要监控的法定传染病、其他传病和AFP等其他需要监控内容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传统的院内传染病报告、监测流程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为避免传染病报告工作出现漏报迟报误报等问题,运用院内传染病信息系统进行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 为保证传染病报告工作科学、规范,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传染病宣教、监控、报告等方 面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漏报、迟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1、 在医院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电子病历按照ICD一10疾病分类为诊断标准,医院工作站中嵌入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依据国家规定设立,格式和内容与国家传染病直报信息系统中的保持一致。疫情报告专职人员,按照ICD一10的分类标准与法定报告传染病名录进行对比,设定需要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名称,维护到系统中。

2、 依照法定责任,报告人在作出诊断时,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在医师作出诊断后,如医师的诊断符合预先设定的法定传染病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医师的诊断是否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减少了由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报告传染病的时间和误差,工作站自动生成对话框提示医生要报告传染病。门诊医生视自己当时工作情况,如果有时间可以马上点击传染病报告项目,由系统自动生成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卡中病人的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住址,身份证、电话等基本项目,在办理医院就诊卡时由办卡处完成,按照实名制的原则,要查验身份证件后给予办理。这些一般信息在生成传染病报卡时自动生成,不需医生填写,医生只需要对预设的传染病卡进行相应的修改如(如发病日期,诊断时间,病例类型、急性慢性等)即可完成报告,减少医生填报卡片的时间,降低了其报卡的工作量。也避免了字迹不清晰或笔误造成的报告卡与就诊信息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如果门诊医师当时有紧急或特殊情况,不能即刻进行填报,也可以等处理完手头的紧急工作后,再进行报告。如果医生忘记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在门诊工作结束,关闭计算机时,系统会再一次提示医生要报告传染病,防止了漏报。系统应用以后,所用的传染病报卡可以实时传到管理部门,而且专职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及时发现报告卡中存在的问题,通知医师进行修改,确保医院在及时将合格的报告卡按照规定格式及时报告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 以上系统可以解决门诊医师已诊断传染病的报告问题,堵住了传染病报告的最大漏洞。

3、 建立传染病监控系统

许多有实验室依据的病例,在门诊登记诊断为其他疾病时,仍存在漏报的问题,对于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的传染病,也要防止漏报。采取专职人员将与传病相关的检验数据维护到监控系统中,检验部门审核后发给临床科室的同时,设定的阳性数据在监测系统上就会自动检测出来,检测出病人的全部信息和送检医生的信息,专职人员每日查看,一旦发现阳性指标,万一医师漏报可以及时提醒其进行报告。

4、 发挥医院信息系统短信平台的作用,如果医师发现传染病没有报告,或者报告质量欠佳,可以及时通过短信平台,发短信提示医生修改后再发回疾控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防止漏报,确保报告质量。

5、 在医院办公系统中设立传染病专栏,在传染病宣教培训方面,增加了培训的方式。除了面授之外,还将课件发到传染病专栏中,上下夜班没有参加面授的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全院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进行学习和复习,提高了培训的覆盖率。还可以统计每个科室参加学习的具体人员、人次。

我院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查阅门诊日志,大海捞针的方式,非常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地防治漏报和迟报,报卡的准确性和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