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教务处

高中教务处

时间:2022-09-28 08:40:51

高中教务处

第1篇

一、 身正为范,给校长当好助手

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责。作为教务主任,我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正确定位,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努力当好校长的助手。

1、重视合作意识。作为一名学校领导,必须努力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起桥梁沟通作用。在工作中,我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在校长的指导下,制定好学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工作更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并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行正常。

2、突出服务意识。教学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教务处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因此,在平时工作中,我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加固精神防线,弘扬正气;二是乐于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做到“三不”,即工作时间不计较,工作任务重不叫苦,做的事情多不厌烦。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对工作尽一份责任,献一份力量。我不断告诫自己,要以身作则,赢得教师们的信任与支持。正所谓:“海纳百川”,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对待同志态度谦和,和教师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勾心斗角,注意团结,容人容言,荣辱不惊,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

1、做好课程设置和课表,作息时间表。确保课程设置合理,课时开齐开足,课时安排科学合理,便于师生操作。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教研组定期对科任教师的教案、作业、学习笔记、工作笔记等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日常教学扎实有效开展。

3、巡查经常化。每天早、中、晚自习和两操等常规时间对各班进行巡查,做到了考勤,确保了教学井然有序。

4、认真做好缺勤教师和课程调整,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

5、自己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工作从无迟到现象,为教师做好表率,做到打铁本身硬。

6、做好教学检查工作,提高教学效果。我校设立了考绩奖。每月一次对各科伏案工作集中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并上交一份中心学校,还将检查其结果作为今后评优评模的依据,用过以上措施促进做好本职工作。

7、带头做好教研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学年来,积极组织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认真听课、评课,教师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三、几点体会

1、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但要把教育教学当成是一项工作来干,更要把它当成是一项造福后代的事业来干。坚定的责任心和广博的爱心是每个合格的教师必备条件

2、要教育好学生,或组织好学校的教学工作,自身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管理者自身要有表率、示范的意识和能力,要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

3、创新是现代成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在总结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才能为教育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机制决定学校的一切,在课改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没有先进的理念,过硬的作风和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为先导,学校是得不到发展和进步的。

四、认真反思,努力改进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感觉教务处的工作还比较稚拙,经验不足,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发展,还有不少的困惑和不足有待解决。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深”字的体现还不够。对各位教师的困难和要了解少,超前服务、及时服务、细致服务的工作还不到位。深入课堂、指导业务的力度不够。

二是“实”字的体现还不够。工作抓细、抓实、抓具体和“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还不够强。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 教务处 教学秘书 服务性

在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和社会群体涌入高校,加剧了高校教育教学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管理就是服务。教学管理的服务性,贯穿在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安排和统筹中,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如何认识教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并从服务的角度开展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提高教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率的瓶颈。本文就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作了简要分析,论述了高校校、系(院)两级教学管理机构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性体现。

一、高校教务管理机构的构成

学校教学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校长主持工作,并通过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反馈信息,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包括校、系(院)两级。

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教务处下设科室机构健全,配备有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负责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促进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高校教学秘书是高校系(院)二级教务管理机构的主体,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是学院和系部教学的重要管理者,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

高校教务处和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高校教务管理机构的首脑和主体,明确工作的服务性对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教务处的服务性

教务处是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是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组织管理者。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资源由学校所掌握,但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系(院),他们承担着最重的教育责任。因此,作为职能管理部门的教务处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正确、艺术地行使权力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首先,高校教务处是在高校分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是作为协助和落实校长决策的职能部门存在的,是直接对学校领导层面服务的。

在做好各项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同时,高校教务处负责向分管领导反映师生对教学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及建议等动态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方法,汇报重大工作的进展、重点、难点和取得的成绩。真实有效的教务管理信息有利于学校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效有致地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决策作用。

其次,高校教务处是直接对师生服务的。教学就是“教”和“学”的对立统一,而教务部门正式这个“统一”的忠诚卫士。教务处在教学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保障工作,包括保障教材、实验设备、实验室、教学场地等一切硬件设施能够安全优质地运用于教学活动;及时为教师提供最新的丰富的教学、教研信息,使教师能够得到最好的指导,有效地把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组织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计划并监督实施,保障教学质量;为师生提供简明易懂的办事流程,让师生获得一站式服务。

最后,高校教务处是直接对系(院)教学秘书服务的,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系(院)教学秘书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系(院)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成为提高全校教务管理工作质量的瓶颈,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高校教务处应重视系(院)教学秘书的继续培养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在职进修、短期培训、岗前培训等方式,开展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方法、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的管理知识和理念,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校内外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及参观访问,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针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跟踪和探讨。

三、高校教学秘书的服务性体现

高校教学秘书担负着服务保障、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咨询反馈等多重职责,是联系系部、学院及教务处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枢纽。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就是服务。教学秘书既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其工作既是从属的,又是独立的,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枢纽,受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的双重领导,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首先,教学秘书直接对学院领导层服务。教学秘书是系(院)领导层“眼睛”和“耳朵”,要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运行情况及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教学秘书是系(院)领导层的得力助手,协助系(院)领导做好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或修改和落实工作;协助系(院)领导做好教学检查工作(包括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协助系(院)组织教师参加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改等教研项目的申报。

其次,教学秘书直接对学校教务处服务。这是由教学秘书受系(院)和教务处的双重领导决定的。教学秘书是教务处的“信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常常会通过各类教学工作会议布置给教学秘书。教学秘书要准确理解会议精神,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根据主管领导的决定,将有关要求和规定,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教师和学生,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对各种教学文件要及时收发、传达和处理,按要求及时拟办、承办或催办,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教师、学生提出的建议及要求及时向教务处汇报。

教学秘书是教务处的“尖兵”。教学秘书要服从教务处安排,在教务方面,要及时将聘课和排课任务落实完成,保证下学期教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在学期期间要协助教务处做好必要的调课或停课工作;在考务方面,要协助组织好学期初的补考工作、期中的摸底考试和期末的出卷、试题的保密和期末的监考等工作;在教学研究方面,要贯彻落实教务处对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及课程建设改革和要求;在质量监控方面,要将组织听课(包括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和督导听课)的情况,及时上报以便教务处组织安排教师和督导组听课;在教学实践方面,要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开展毕业实习实践工作和毕业设计工作,同时做好各级各类国家级考试的组织工作。

再次,教学秘书是面向师生服务的。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是直接接触师生最频繁的。因而,其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秘书对教师的服务性体现在:为教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包括调课或停课,解决教学环境问题,处理教师紧急突发事件,解决教学设施故障等;为教师提供最新最及时的教务信息,包括学校或系(院)教学工作的转变、通知或文件精神,各个节假日的放假安排,学期教学周的安排,因重大事件影响教学的通知或通报等;为教师核算教学工作量;组织和提醒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申报教研项目等;直接将教师的意见建议向上级主管领导或教务处反映。

教学秘书对学生的服务性体现在:为学生解释培养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保障他们如期完成学业;及时核查学生学分修读情况,对应届毕业生还要进行毕业资格和学位核查,对取得学分相对较低的同学提前发出警示;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工作,包括期中考核、期末考试和英语四六级类考试及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鼓励或协助组织学生参加实践、竞赛和社团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教学秘书要为辅导员和其他兄弟部门的教学秘书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系(院)和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务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既是目标又是指导。高校教务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归根结底都是在围绕学生的教育开展工作的,都是在围绕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而努力的。“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生产单位常提的口号,而管理就是服务,对高校教务工作而言就是“向服务要质量”。教务管理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管理工作的本质和目的,确立自身的角色与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热爱本职工作,本着谦虚的态度,用服务意识指导工作,做领导的好帮手、教师的知心人、学生的好朋友。

参考文献:

[1]原祖望.高校教务处科室设置及责权划分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3.3:56-58.

第3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二级排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09-02

排课,即课程编排,是指学校为了正常进行教学工作,对班级、教师、课程及学校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制定课程表的行为。排课工作是高等院校日常教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排课工作的实质是对教室、班级、课程、教师、时间五个要素的合理划分和分配。医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中存在人才培养环节复杂,教学安排要求高等特点。随着人才培养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医学院校的排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排课工作的水平,确保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排课管理

排课工作的核心是制定课程表,作为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课程表制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在排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优先考虑学生利益,深入分析学校教学资源状况,在课程表编排结果中力争体现教师利益。在排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一)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二)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三)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四)同一时间安排的课程总数不能大于所能提供的教室总数。五)某一课程参加学习的总人数不应大于所安排教室的座位数[2]。在传统的排课管理模式中,排课权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务处,由教务处在分析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课程做出安排。然后将课程安排通知各个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教务部门针对本单位实际将课程安排中不合理的部分反映给学校教务处,往往需要多次这样的反复才能制定一份较为合理的课程表。

这种权力过于集中地排课模式存在的主要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排课信息流通不畅。教务处管理人员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学科专业和人员组成的影响,教务管理人员对于各系(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往往缺乏准确的把握。同时在各系(专业)向教务处汇报过程中存在信息遗漏和一定的误报,造成了所排的课表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二是教务处工作压力大。由于大量未加筛选的信息集中于教务处,给教务处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工作导致教务管理人员无法保证排课工作质量,很多矛盾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使教学资源造成了浪费[3]。三是教学安排不符合教学实际。医学院校安排的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比例较大,很多课程需要到医院实地见习。学校教务处对于医院的工作实际把握不够准确,安排的课程时间、授课教师以及授课地点可能与医院实际的工作冲突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协调修改才能保证正常教学。这种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教务处的工作量。近年来,随着广大医学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学生的数量以及需要开设的课程日益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教务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尽快减轻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排课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共识。

二、二级排课管理

所谓二级排课管理是指以学校教务处为第一级,以各二级学院或者承担医学类学生见习、实习的医院具有教学管理任务的职能部门为第二级,实行两级排课的管理模式[4]。由于医学院校教学安排中有大量的实习实践环节,因此二级排课非常适用于医学院校。在这种排课模式下,各个二级学院或附属医院的教务机构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表。相比于传统的一级排课,二级排课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减轻了学校教务处的工作压力,教务处的工作范围由管理和操作变为单纯管理,工作职能更加单一,有利于提高教务处的工作水平。对于教务管理人员而言,相对于传统的一级排课教务处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有所降低,有助于管理人员潜心钻研义务,提高业务能力;各二级排课单位教务工作人员也从过去的单纯信息传递者变成了排课工作人员。有助于各基层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二是排课信息沟通更加流畅。在二级排课模式中,各基层教务单位无需再将详细的教学信息上报学校教务处,而是在排课后,将课程安排上报教务处。由学校教务处管理人员检查是否存在不同学院授课冲突的情况。因此,二级排课中教学信息的传递减少,发生信息传递错误的机会同时减少。三是教学安排更符合教学实际[5-6]。各基层单位教务办相对学校教务处而言更加熟悉教学实际,制定的课表更能符合教学实际。尤其是各实习医院的教务管理单位,可以针对本单位实际灵活安排课程,既能满足医院日常工作又能抽调优秀医生担任教师进行授课。各基层单位制定课表更容易收集教师的授课意愿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反映意见,达到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双赢。

三、医学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运行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均采取二级排课模式实施教务管理。实践证明,采用此种排课管理模式确实可以提高教务管理的效能,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医学院校的二级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运行:

1.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排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排课前由学校教务处根据培养方案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规定了本学期每个专业的不同年级开设的课程、相应课程的类别、承担单位以及课程的总学时。制定教学计划原则上应该严格依据培养方案,但是如果培养方案明显滞后于教学实际,那就由各教学单位提出书面意见上报学校教务处主管人员协调处理。

2.设置教学任务

各二级学院以及附属医院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根据学校教务处制定的教学计划设置本单位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分布、课程的周学时、连上周次、授课方式以及授课教师。各二级学院和附属医院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设置教学任务,由教务管理系统自动检测出教师冲突。再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进行核实,为下一步排课提供依据。

3.排课

各二级学院以及附属医院教务管理人员根据核实后的教学任务制定本单位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表。课程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承担教学任务课程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在排课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每天上午是师生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的时间,一般将难度较大的课程安排在这个时间,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二)每门课的上课时间在一周内尽量能够均匀分布,是各种学科交叉进行,避免出现学科集中排课的情况。三)排课时尽量使学生每天的上课时间接均授课学时,一周之内每天的上课时间尽量相同。四)在排课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公共课以及难度比较大、课时比较长的课程。五)同一门课尽量安排在同一个教室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教务管理系统将自动检测出产生冲突的课程安排。课程表制定完以后,上报学校教务处进行统一核实。再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分别登陆系统查看课表,明确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

4.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一般由任课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是对课程表的进一步细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每节课具体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教师。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医学院校往往需要多名教师以负责不同专题的形式教授同一门课程。因此,需要将每节课具体授课内容与授课教师一一对应。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看教学进度表,可以确定上课时间和地点以及授课内容,方便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和相关的上课准备工作。

四、总结

二级排课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医院院校教学管理实际,能够有效的提高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二级排课模式仍然存在如院系间排课的课程相互冲突等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二级排课模式。同时广大教务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理素质、计算机使用水平、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云. 独立学院排课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52-154+194.

[2]谢甜甜. 浅谈医学院校排课问题[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2:162+166.

[3]周怀瑞,郭艳梅,梁扬眉,何壁. 浅谈当前教务管理工作中排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广东化工,2012,08:198+200.

[4]张淑琴. 院系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研究[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8-10.

[5]张同心,李永斌. 二级管理体制下排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0,09:42-44.

[6]张洲,周敏.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二级排课的可行性[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1:6.

第4篇

关键词: 教务管理 服务意识 勤快 沟通交流 业务能力

教务管理人员是高校各二级院系管理本学院教务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各种教学管理信息上传下达的桥梁,是联系学校、教务处及各院系的纽带,是院系常规教学教务管理的重要岗位。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做好教务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因此加强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及人员素质的提升就尤为重要。教务管理部门虽然是职能部门,但是教务工作本质上是服务性工作,涉及学校诸多部门。工作繁杂琐碎。既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又为一线的教师服务;既要保证教学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老师和学生,又要保证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准确快捷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可以说离开了服务,教务管理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才能通一行”的观念,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热爱学习才能学得好、学得精,热爱工作才能干得好、干得精。对工作有了热度,那么就能降低工作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教务管理人员应该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在工作中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以师生的需要作为开展教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务管理中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服务。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是提高教务管理质量的关键。

二、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培养综合协调能力。

教务秘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工作过程就是对围绕教学活动的若干环节进行科学排序,加以整理,提供服务。实践中,教学秘书可将杂乱、随机、零散地分布在教学活动这条主干线上的工作内容化整成以周、以月、以学期、以学年为单位的具体工作时间段,以点连成线再连成面,分析具体工作中各个环节隐藏的潜在联系和规律,总结工作过程中什么事项应即办,什么事项可缓办,什么事项应追踪,什么事项可连带办等等,积累宝贵的实践业务经验,进一步摸索出实践业务技巧,提升自身的工作业务能力。教学秘书在行政上受学院和系部领导指导,在业务上还受教务处指导,岗位信息获取和行政指令来源是多渠道的。这就意味着教学秘书须根据信息来源或者工作指示来回上下跑动,及时上传下达,及时反馈,力求工作的实时性与实效性。教学秘书对工作要想做到乱中有序、心中有数,就必须学会勤记,形成简明扼要的工作日志,然后根据工作日志上具体事项的轻重缓急以及连贯性整理思路,最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将繁冗的工作事项逐项科学有序地展开。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按时按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又能避免因为工作任务累积所致的疏漏。即便是有所疏漏,根据日志也能及时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补救。二级学院秘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关系到学院教学工作的质量。所以要求教务秘书对自己的业务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如了解学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参与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做好教师授课计划的验收上交,每学期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的排课等。教务秘书应具备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处理能力,确保各项资料的完整、安全和有序。因而教务秘书既是教学活动基层的组织者之一,又是教学管理的承担者,还是教学改革的促进者,工作性质十分重要,必须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教务秘书必须有服务意识以及自我牺牲的品质、乐于奉献的精神、进取创新的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热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全面、周到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把自身与教学事业融入学校发展建设中,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教务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特性,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过程中,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是对教务管理人员高效、高速地完成任务的客观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沟通协调领导与教师、学院与学院、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现代教学管理活动处处离不开必要的沟通和有效的协调。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经常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教学秘书要在协调的基础上沟通信息,化解矛盾,融洽关系,统一认识和行动,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务秘书在处理院系内外的教学管理事务中处于核心地位,不仅有案头工作,而且要更多地与人沟通,与各部门协调。这就要求教务秘书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做到自觉服从上级,主动配合同级,热情对待下级,在日常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争端,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课表排定过程中,要征询教师意见,事先考虑到教师居住地离学校的远近,是否要接送孩子上下学等问题,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对确有困难的教师给予时间上的调整,尽量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排出能让教师、学生、领导都满意的课表。教务秘书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有时还要面临关系到老师、学生个人利益的许多非常规性问题,比如认真统计参与年底二次分配的各项工作量,认真审核学生考试成绩并提供精准的成绩排名信息,解除师生的后顾之忧等。教务秘书还需处理好与其他各院系教务秘书之间的协调关系,比如组织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模拟考试,就需要各个院系的秘书与大学英语教学部的秘书协调好考场、考试时间等问题,共同组织完成考试。教务秘书需要协调好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教务秘书的工作职责中,最基本的就是每学期组织落实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如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教材征订、期末考试工作等教学活动,都由教务秘书协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与教务处及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合作完成。协调是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务秘书随时接受并完成教务处下达的工作任务,同时随时接受并完成院系下达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秘书学会借助有效的沟通来协调院系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内在关联灵活地调整工作节奏和工作环节,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保证高质高效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由此可见,教务秘书必须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与方方面面都建立起一种稳定默契的关系,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四、教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教学管理方法提出了高要求,于是需要处理的表格和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只有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并反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在熟练使用常规办公软件的同时,还要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一些教务管理软件,包括数据库、网络及打印机、复印机使用的知识也要具备。教务秘书业务工作不单是简单的重复工作,而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方法去艺术性地完成好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掌握新的信息和技术,使知识和技能得到及时不断的更新、补充和提高,更好地运用好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使纷繁复杂的工作简约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教学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具体工作环节中,要以一种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的态度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工作性质不变,工作内容也不变,只要工作的方法变了,思路变了,效果自然也就大不同。教务秘书除了掌握一般的办公软件操作之外,还必须学会熟练运用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电脑操作能力的培养,钻研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和本职工作相结合,娴熟、高效地应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五、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严格的纪律观念。

教务管理必须具备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还要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规范的职业行为。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在工作中遇到违法乱纪的行为,要根据制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该上报的绝不隐瞒,该处理的决不手软,坚决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不得瞒报、漏报或不报;要做到心胸坦荡,忠于职守,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对利用职权之便而弄虚造假、徇私枉法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和打击。教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才能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巩固。比如说,教务管理人员在处理学生的学籍和毕业证书等问题时,一定要事实确凿、公平公正,以防随意办事和凭经验办事,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感情用事。与此同时,教务管理人员要勇于坚持原则和勇于采纳正确意见,努力排除各种外界的干扰,自觉地维护学校的各种政策和制度的权威性。在审核查对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资格时,要根据毕业生每学期所执行的教学计划来审核,全面系统地整理毕业班学生各学期课程所取得的成绩,对那些转学、转专业或者留级降级及退学等存在学籍异记录的学生的成绩,更是要特别地加以关注,严格把关,以确保数据不出任何差错;如果审查出学生不具备毕业资格,则需要客观地说明真实可信的依据和理由,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落实到位;如有特殊及意外情况,要及时上报到学院教务处,由教务处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邢珂.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J].广西轻工业,2011(8).

[2]祝燃.浅议教务管理中的服务意识[J].改革与开放,2011,7.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导游业务》;实训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39-02

一、高职院校加强实训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担负为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质量和实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成败。而作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的实训教材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质,是为生产和管理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只有突出实训教材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训教材建设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建设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需要

在各类高职院校中,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批办学条件好、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而衡量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与实训课的建设,而作为实训课重要载体的实训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需要。

(三)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促进校企合作深化的需要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体制保障。通过专家参与学校实训教材开发,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学校办到企业去、车间开到学校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赢得学院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导游业务》实训教材建设现状

职业教育在我国范围内推广是近十年的事,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高水平实训教材的短缺是一个严重制约高职教育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观目前我国高职《导游业务》实训教材的现状,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借用同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技工学校、专科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再扩充内容编写完成,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2.各出版社组织相关专业院校教师联合编写的实训教材,大多出于评聘职称的需要,仓促完成。可能参编教师本身实践经验欠缺,实际技能不够,因此这类教材很少能起到实训操作的作用。

针对目前《导游业务》实训教材的问题,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我们课程组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重新设计实训教材体系,特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教材大纲的编写和主要内容的审定。

三、《导游业务》实训教材的设计思想与基本框架

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调研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领队、全陪导游、地接导游及景区(点)讲解员是毕业生在导游领域的主要工作岗位。根据行动导向教材的基本特征,我们以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为依据,选择了《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材的内容,并进行了合理排序,具体如下。

1.模块一:导游规范服务训练。项目一:地陪导游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接团服务准备;任务二:接站服务;任务三:入店服务;任务四:核对、商定活动日程;任务五:参观游览服务;任务六:其他活动的导游服务;任务七:送站导游服务;任务八:善后总结工作。项目二:全陪导游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服务准备;任务二:首站接团服务;任务三:入店服务;任务四:核对、商定日程;任务五:各站服务;任务六:离站服务;任务七:途中服务;任务八:抵站服务;任务九:末站服务;任务十:善后工作。项目三:景区(点)导游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准备工作;任务二:导游服务;任务三:送别服务。项目四:领队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出团前的工作准备;任务二:中国出境和他国的入境;任务三:领队在境外带团期间服务;任务四:重点游客的接待工作。

2.模块二:导游服务技能训练。项目一:导游带团技能训练。任务一:导游主导地位和形象塑造;任务二:导游的心理服务技能;任务三:导游人员的协作技能;任务四:重点游客的接待工作。项目二:导游语言技能训练。任务一:导游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任务二:导游态势语运用技能。项目三:导游讲解技能训练。任务一:自然景观讲解技能;任务二:人文景观讲解技能;任务三:常用的导游讲解技巧训练。

3.模块三:导游应变技能训练。项目一:常见事故与问题处理能力训练。任务一:业务事故的处理与预防;任务二:活动日程与计划变更的处理;任务三:个人事故处理;任务四:安全事故的处理。项目二:旅游者特殊要求处理能力训练。任务一: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任务二:游客要求随团活动的处理;任务三:要求导游转递物品的处理;任务四:游客要求中途退团的处理;任务五:外国游客要求延长在中国旅游期限的处理。

4.模块四:导游才艺实训。项目一:个人才艺;项目二:娱乐游戏。该课程实训教材是以行动导向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我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具有我院特色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尝试。由于该教材的开发、实施、评价等各个阶段均有行业企业专家的全程参与,确保了教材的目标、内容与行业发展实际紧密联系,适应了培养本专业学生导游领域职业能力的需要。

当然,建设一部符合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材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就我院学生使用教材实践来看还存在不足。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学结合”力度的不断加大,再加上适当邀请课程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以及该教材出版后使用者信息的不断收集和整理,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出可以胜任培养学生导游领域职业能力需要的、行动导向的高职《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材。

参考文献:

[1]熊友平,钱晔.高职类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教与成教,2006,(2).

[2]彭蝶飞,李蓉.浅谈高职院校《导游实务》教材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第6篇

【关键词】 分布式处理; 会计信息化; 实训体系; 重构

分布式处理是一种相对于并行处理而言的计算机数据处理模式,以多台相连的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在人员的控制下,同时运行,共同完成同一件工作任务。会计信息化的软件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会计核算到摆脱信息孤岛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现在炙手可热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其间经历了若干个阶段,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多数采用分布式处理进行分岗的业务处理,并建立了相应的人员准入和操作权限管理规范以及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实训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机操作、集中处理,与实际岗位严重脱节。为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分布式处理的会计信息化实训体系,实现会计信息化应用价值。

一、当前会计信息化实训现状

(一)实训内容仍以会计核算为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实训是作为会计类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一部分,遵循了传统的实训内容,以总账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会计核算为主,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其他环节仍然脱节。有少数院校开展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但仍是以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处理为主线。会计信息化内容定位于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忽视了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系。

(二)实训方式为单机处理,集中核算

会计信息化从诞生之初的单一工资核算到现在的多系统、多功能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各个模块之间存在着数据传递关系。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实验实训多为混岗操作、集中业务处理,学生进行的是孤立的会计业务处理,一个学生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主管,又是操作员,还是系统管理员、维护员,使得学生在系统的各个角色中疲于奔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导致学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无法有效提高,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三)实训平台与实际应用脱节

会计信息化实训平台主要包括实训场地、设备、实训教材以及实训软件系统。各个院校的实验实训室往往设置了统一的网络配置环境,并承担了多门课程的实验实训任务,无法满足多个工作小组同时展开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实验实训的要求,无法实现企业环境中的专机专用。各个实训机房基本上是独立的局域网络,没有实现各个机房网络的连通,使得会计信息化实训在空间上无法扩展,无法体现较大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控制的真实情况。目前各高校会计信息化实验实训教材大都采用单机处理环境下的业务处理模式,是由单一操作员视角进行的自主验证式实训过程,无法反映网络环境下会计业务各个岗位之间的协同处理对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影响,不便于学生理解网络环境下会计业务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其他活动的关系。现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基本上实现了网络化以及数据库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客户端等多层架构,但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一人全岗,单机处理,集中核算的模式,最后学生无法理解系统内各个模块的数据勾稽关系,协同处理流程,进入企业后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来进行弥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及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对企业实际岗位的适应力和企业对人才的认可度,高职院校改革原有的会计信息化实训模式显得日益迫切。

二、重构分布式会计信息化实训意义

(一)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实现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的相互交换和融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将朝着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数据处理的高度实时方向发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将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和核心。会计信息化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业务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和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而分布式处理则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功能的最佳途径。

(二)推动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变革

会计信息化实训是培养会计信息化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分布式的会计信息化实训创新模式,以企业实际职业岗位情况和需要设置实训环节,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要的无缝对接,摆脱院校教育“闭门造车”的尴尬。分布式实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职业岗位技能,也能锻炼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相互协调、沟通,同时对实训教材、实训师资等形成倒逼机制,反推这些实训要素的改进、提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善实训环境、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建设具有实际职业岗位特点的实训场地,进行分组、分岗位教学,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分布式处理正是基于这种要求和特点寻求在仿真职业环境中提高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熟练操作会计信息化软件能力的途径,以期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分布式会计信息化实训将有助于推动建立良好的实施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教学的软硬件平台,使实训环境真实化、职业化,有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发展。

三、实施分布式会计信息化实训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条件

2011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这些政策为分布式会计信息化实训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以及外部条件。

(二)软、硬件条件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投入也得到了加强,实训设备得到了更新换代,建设了较高配置的网络环境的实训机房,初步形成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流程化的相关实训场所。

会计信息化软件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平台,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了用友ERP—U8系列、金蝶ERP—K3系列等比较有代表性的软件,这些软件均采用了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的多层架构,且都已实现网络化、分布式处理甚至可以WEB远程操作。

(三)技术条件

分布式处理技术已经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分布式网络中使用的计算机既能够作为独立的系统使用,也可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得到更强的网络功能。实训室中的局域网络为分布式实训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物理技术条件,而像用友U8等软件是基于J2EE/.NET的技术架构设计了流行的N层应用构架,适应于企业的集中化应用,搭建起易于扩展的分布式应用环境,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需要。当下流行的云计算技术则为会计信息化分布式实训提供了Interne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应用新模式,改进原有的WEB应用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在广域网络中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训提供新的平台。

四、重构分布式会计信息化实训体系

(一)建立“混岗—分岗—轮岗”的任务项目实训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子模块构成,在会计信息化实训中首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单机处理、集中核算,混岗操作,使学生以单一操作员视角掌握业务处理流程及各系统模块的数据传递关系;然后进入项目实训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进行人员岗位分工,并组建各自的模拟企业局域网络,采用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案例资料,共同实时处理某一会计期间的业务数据。某一岗位工作完成后,再在其他各岗位之间轮换后继续进行分岗实训,从而建立“混岗—分岗—轮岗”的任务项目实训模式。

(二)编写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训案例或教材

目前,高职教育大力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因此需要编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企业实际职业岗位为环境的实训案例或教材,以岗位职责为出发点,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模拟仿真到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实训过程中。争取校企联合共同编写教材,使用的业务资料最好是从企业中拿到的最为原始的资料,这样的资料更具有代表性,更贴近实际。

(三)建立分布式会计信息化仿真实训环境

为适应分岗操作和项目化实训,首先需要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网络重组,一方面在某一个实训室内部已建立内部局域网络的情况下建立若干个小局域网;另一方面组网后即安装网络版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设定网络组中的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客户端并安装相应的模块。其次,打通各实训室局域网的连接,将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模拟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连通起来,为真正实现企业化流程的实训模式创造条件。最后,建立手工会计—会计信息化—纳税申报—企业管理ERP全流程的实训室,构建完整的、职业化的会计信息化仿真实训环境。

(四)实施基于同源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实训项目

分布式处理改变了原来的模式下数据处理方式,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增强实训过程的真实性,应创建同源数据。在同源数据前提下首先实施会计信息化财务核算工作,分组分岗位完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模块的业务处理,然后用同源数据继续实施供应链管理中采购、销售等业务处理,继而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处理。在会计信息化软件中完成基本的业务数据验证式操作后,进入纳税申报环节,分税务会计、网上申报、办税实物、模拟开票等岗位处理会计业务产生的相关数据,实现财税一体化,接下来再运用ERP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进行实战式演练,建立模拟市场环境,让学生在真实发生的业务中立体地运用、体会先前所学的操作技能,熟悉掌握会计业务中各种信息流的走向,使工作需求形象化,业务训练体验式,使学生更能理解职业定位,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重构分布式的会计信息化实训体系将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模式,拉近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培养高质量的符合实际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黎明.会计信息系统分布式实验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1(25).

第7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联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77-02

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围绕学生培养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在高校中一般隶属于教务处和学生处管辖。两者拥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学生,共同的工作目标――育人。由于服务对象的同一性,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在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交叉和接触,而传统的两条线分管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学生培养的需要。教务部门应协同学工部门有效联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达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当前高校教务-W工联动管理模式的现状

1.工作职责条线分明,工作业务交叉繁多

教务是指有关教学活动的行政事务。教务工作从顶层设计方面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握引导,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同时,涵盖了新生从入校到离校整个人才培养环节所有教学管理事务,包括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历学位管理,以及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中的转专业、专业分流、学分转换、考试安排等各种学务工作。学生工作是指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行政工作,主要包括党团建设、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就业服务等。基于职能属性和业务范畴的划分,教务工作和学生工作分别由高校的教务处和学生处分管落实职责。在实践中,两个部门相互独立,但工作业务有较多交叉,例如,学业预警制度从业务上归口教务部门管理,但学工部门需要协助教务部门做好学业预警工作,对困难学生进行教育和帮扶。此外,两部门还有许多其他业务的交叉叠加,以上海交大为例,对于考试违纪作弊的学生,由教务部门定性后流转至学工部门,学工部门调查后做出处分决定并负责送达;对于休学退学的办理,需经学工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学籍异动操作;对于开具出入境版本的在读证明,需由学生所在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才能在学校教务处办理;在评优评奖上,需由教务部门协助提供学积分和专业排名等。

2.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有断层脱节的现象

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是互相独立的职能部门,平时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教务部门由教务处到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教学秘书一条线牵连,学工部门由学生处到学院书记、思政老师、辅导员一条线统筹,两条线平行运行,部门人员间缺少交流与通气。久而久之,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有一定的脱节情况。例如,学工部门在学业方面只能看到最后的成绩,不能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业情况,学工部门对高校教学运行和教学改革没有清晰的认知,辅导员不了解选课的规则,给予学生错误的选课指导。对于教务老师,其职责在于严格履行各项教学规定,保障教学运行秩序。因此,教务老师往往专注在某一教学管理事项上对学生进行“可以或不可以”的回答,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发展、心理建设、生涯规划关注甚少,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关心校园文化的建设、德育工作的开展等等,遇到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学风不良的情况将责任推卸给学工部门。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只认识自己的辅导员、思政老师,却不清楚学院教务办、学校教务处的所在位置和负责事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找的是辅导员和班长,当辅导员无法解决问题,将学生指向教务管理部门问询时,学生会发现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间存在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

二、高校教务-学工联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高校部门协同管理的需要

协同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后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运作中。管理协同是指调配局部力量,排列组合,从而有效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效应。高校管理是综合管理,作为庞大且系统的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是高教改革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协同管理,既有高校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又包含院校两级办学框架下院校协同纵向合作,协同管理就是要通过学校部门间、院校间的合作实现管理服务在校内外师生间的无缝传递,防止部门管理服务的越位、错位、缺位。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作为高校职能部门,理应推进协同管理,整合有效资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2.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

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有共同的工作目标――育人,在人才培养环节和育人责任方面都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大学教育是提供平台和资源,将优秀的老师和有潜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互相激发,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之才,最终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教务部门在教学秩序、课程质量、教学改革方面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配置丰富的教学资源;学工部门在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给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务部门应成为教师、学工部门、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教务-学工联动能更好地进行优势互补,推动智育和德育高度结合。因此,教务-学工联动既是高校宏观上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顶层设计要求,也是微观上学生教育培养的内在需求。

3.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需要

管理人员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的保障,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形象和长远发展。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对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日益凸显。而管理人员往往受限于工作部门和工作范围的制约,忽略了人本身的工作潜能挖掘和个性发展需求,久而久之,管理队伍呈现僵化、死板的趋势。教务-学工联动使得教务人员参与学工活动,学工人员加入教学管理活动,促进人才交流和沟通,能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完善其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进而避免管理资源的分散,提高高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同时,教务-学工联动有利于完善用人机制,优化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推进轮岗制和绩效考核制,有利于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校管理队伍。

三、教务-学工有效联动管理模式的途径

1.教务-学工信息共享,搭建互动平台

教务部门与学工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及时沟通共享,搭建互动互通互利平台。从业务层面,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构建一门式服务体系,使得学校的管理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标准化模式的线上平台,实现多部门业务的线上流程化管理,线下一门式服务,逐步实现校级部门、院校二级之间的高效协同。以笔者所在的上海交大为例,学校在2016年底已推出一门式服务办事大厅、网站、手机APP,将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等部门的相关业务纳入一门式服务中心管理,涵盖在读证明打印、成绩单领取、火车票充磁、户籍证明办理、勤工助学服务等诸多事项,提高了办事效率,省去多部门跑的麻烦。从管理层面,教务和学工应本着分工不分家的无界化管理态度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互通有无。可以建立教师、教务人员、学工人员信息共享平台,或者给学工人员开通一定的教务管理系统权限,反之给教务人员开通学生管理平台权限。利用互联网共享的优势,串联部门间的业务信息,更全面掌握学生信息,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教务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教务处在学务运行管理工作中是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制约的,将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制定为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有效宣传并且强制执行,使之成为师生自觉遵守的习惯。然而,对学生的管理不能脱离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也不能孤立于对学生的管理,管理和教育应水融。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试图通过突破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则来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教务部门对于学生的软磨硬泡,在释清规则后,必须引入学工部门的思想教育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启发引导硇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一些办理退学、休学的学生,或是咨询问题时发现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教务老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观察学生的态度言行,及时反馈给学生思政老师,必要时联合学生处、学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同样,学工部门在开展班会、年级大会时,应熟悉教务管理制度并准确实时地传达教务信息,实时地关注学业预警同学,对濒临退学的同学跟踪关注,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业上的帮助。

3.以教风学风建设为中心,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教风包含教师的教学风气和研究风气,学风包含学生的学习风气和研习风气。良好的教风、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立校之本,有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力和凝聚力,是高校三位一体育人目标永恒的主旋律。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孙华在《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体系研究》中指出,学风建设包含个体学风建设和整体学风建设,整体学风建设又包含全员育人、学生评价、制度管理、校园文化和全面服务五个方面。由此,教风学风建设不能脱离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的联合管理,教务部门应做好教学检查督导、考试安排管理、课程质量监督、学生评教服务等工作,学工部门应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宣传、学生班级管理、树立榜样典型等工作。具体在实践中,可以形成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教学评价与学生综合测评双向评估制度,落实联合听课和监考制度……将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优势互补,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4.构建教务-学工管理队伍的人才交流机制

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是高校两支人员庞大的管理队伍,人员数量众多。虽然两者都围绕着学生这个对象而服务,但部门人员间没有打通人才交流的渠道,故高度的重复性工作、严格的绩效考核日益消磨着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务-学工联动管理模式下,应开辟工作岗位的人才交流机制,例如鼓励教务老师兼职学生班主任工作、让学生工作负责人加入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教务岗位和学工岗位适时轮岗机制等。笔者在承担教务工作的同时兼职担任大三学生班主任,在工作中发现作为教务老师兼职班主任的优势特别明显,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注册报到信息,给予正确的选课指导和帮助,跟踪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籍异动中转专业、休退学、学制等进行讲解。一学期下来,班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我管理有了明显提升。

四、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应构建联动管理模式,探索协作联动的渠道和实现方式,相关部门人员间应互相促进与配合、加强合作与交流,力求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形成教务-学工联动管理模式,既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外在体现,也是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升槐.从教务角度探索高校教务与学工的有效联动[J].大学教育,2016(5):183-184.

第8篇

[关键词]教务 院系 效率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79-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改革已成为本科高等院校改革的必然选择,国内大部分本科高校原有的一级集中管理体制,已逐步向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转化。在本科教学管理重心下移背景下,本科教务工作的工作中心普遍下移,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事务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由各不同专业学院的专职教学秘书来完成。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枢,是维持学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不仅要重视教学教务分级管理,更要研讨如何进一步提升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效,这对于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范围及特点

在日常的院系教务管理中,院系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1)协助主管本科教学的领导处理日常教学的事务性工作,及时准确地将学校教务处及院系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相关规定传达给本院师生,以有力保障院系各项教学顺利进行;(2)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协调处理学校教务处、院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具体落实教学计划制订、主讲教师安排、日常调停课、学生考试、监考、成绩管理等具体的教务管理工作;(3)对院系日常本科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常规管理和质量监控,协调各部门完成本科招生、学生入学、学年培养、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学位授予等各项本科专业的教务管理工作。

从上述院系级教学秘书承担主要工作职责,可以看出院系教务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时效性强、复杂服务性强、管理协同性强等显著特点。

(一)院系教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时效性

院系教务管理工作体现的大都是基层教学单位的日常教学活动,而学校整体教学活动一般由教务处统筹制定政策、计划运筹和执行指挥。学院教学秘书就是联系学校教务处、院系教学活动的中间联络站,经常性地需要及时向本院内部的分管领导和师生,传达下发学校教务处的相关教学政策文件和具体执行规定。与此同时,也需要阶段性地抓住当前的各项教学政策重心,精心安排,最大限度地准确把握各项教学任务的精神实质,为院系广大教师和学生做好时效性政策咨询安排,能对相关重点政策性问题进行粗略性解释。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力顺畅地建立院系师生与学校教务处的进一步沟通渠道,以使全院的教学活动能够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整体部署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二)院系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服务性强

院系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其日常直接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工作内容范围涉及面很广,每天都要从事大量的常规性教务管理工作,包括教学管理、学务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

(三)院系教务管理工作的事务协同性强

教学秘书作为全院办公机构的重要组成人员之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需要在学院统一领导之下进行。其除了及时传达学校上级部门的各项文件精神外,也需要经常性地与学院其他工作人员、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本院教师学生的教学动态,从而能够及时将相关教学动态信息上报给主管领导。只有教学秘书与院系其他工作人员、部门一起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从而使全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平稳有序的推进。

三、提升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对策探讨

(一)提升事务性统筹素质

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繁杂多变、头绪很多,政策时效性强,若事务性统筹能力不强,教务工作就很有可能处于一种混乱失序的状态。教学秘书必须清楚地掌握本院系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所涉及的学生入学、教学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日常运行等各个关键性环节,熟练掌握事务性统筹管理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会运用一些适用的、科学的事务性统筹管理方法,从而使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为了高效有序地开展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教学秘书必须注意到该项工作政策责任大、时间要求迫切的特点,针对每学年每学期的重点教学工作目标,必须提早制定周密的计划,以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当政策性具体工作任务下达后,院系教学秘书需妥善安排现有的各项工作顺序,分清当前时段中教务工作的轻重缓急,以增强教务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在日常的院系教务管理工作过程,也需要注意加强与兄弟院系教学秘书的联系,交流与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取长补短,多渠道提升自身的事务性统筹素质和能力。

(二)提升信息化处理素质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正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校园局域网系统的开发应用,高校教学管理手段也日益现代化、规范化。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院系级教务档案也逐渐呈现出“无纸化”办公的新趋势。这时,教学秘书就应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对教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网络、电子表格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工具和手段,从而实现日常院系级教务管理工作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这样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计划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课程成绩汇总分析等院系级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高校方面也应尽可能地为院系级教学秘书多提供一些信息化培训机会,既可在校内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也可以联系其他院校,组织院系教学秘书到校外参加相关的教务管理信息化专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学秘书不断地了解、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处理软件等信息化知识,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来处理各种教务信息,并努力实现院系级教务管理的网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纸质化、零散化、人工化的院系级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朝着现代信息环境下的院系级教务管理无纸化、共享化、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提升协同创新素质

目前,为了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高校本科教学规模日益扩大,不同专业院系的办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普通本科、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短期集中培训、双学位等多种教学培养形式并行。因此,院系级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面就很广,既要和学校内部上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人员、其他各院系的师生打交道,也要同联合定点企业、送培单位等机构接触。在日常的院系教务管理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增多,上述情况都要求教务秘书通过必要的协同和创新方法,来确保院系级教务管理活动的高效推进。

作为高校方面,应该尽可能为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专门的锻炼学习机会,鼓励有志向的教学秘书进一步学习深造,使其有机会和时间得到专业系统的关于院系教务工作处理原则性、灵活性和应变性等方面的协同创新素质培训。同时,可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院系教学秘书考核管理办法,奖励教务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从而拓展出教学秘书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协同创新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个人协同创新素质修养。与此同时,院系教学秘书在各自的实际工作中,面对教务管理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也要不断勇于尝试更好的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有意识的深入探索利用协同创新思维解决院系级教务管理问题的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务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结论

在全国高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院系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地位不仅更为重要,而且对教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工作要求。广大基层的教学秘书要善于运用事务统筹化、工作信息化、协同创新化的思维,大力推进院系教务管理工作,不断深入探索基层教务管理工作新的模式,以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优良的基础性教务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绍军,李映红.当前高校教务管理:问题述评与对策因应[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3-116.

[2] 梁小娟.浅议二级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的复杂性及相应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19-20.

[3] 黄利利,黄晓虎.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务管理规范化研究[J].纺织教育,2012(1):35-36.

[4] 丁妮.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3):188-189.

第9篇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二级学院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中起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既是二级分院领导的得力助手,也是联系高校教务处和师生的桥梁,同时也是协调部门关系的纽带。因此,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工作至关重要,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教学秘书的职责

论文联盟

如图所示,教学秘书工作从属于高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的双重领导,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根据教务处的要求,对二级学院的教务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协助二级学院教学主管领导组织制定或修订院内专业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和教材的征订,按时给教师和学生发放课程表和校历表;协助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领导检查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并做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核实汇总教师工作量;根据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负责学生入学登记注册以及办理试读、退学等手续;做好重修、补考学生的统计、上报和办理工作;统计学生学习成绩,严格审理每个学生的毕业和学位资格,发放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组织各专业的期终考试工作;协助教务处组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发放等级证书工作;协助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工作;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等工作。所有这些工作都具有时间性强、任务量大、事务繁多和责任重大的特性,一旦工作不到位,二级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将难以得到保障。

二、教学秘书的地位

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地位,既是从属的地位,又处在相对独立的地位,是高校基层教学管理的重要枢纽。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秘书这一工作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认为什么人都可以做,有的还把教学秘书等同于行政秘书,更有甚者还认为教学秘书就是打打字、收发收发文件。由于对教学秘书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因此教学秘书无论在职称、职务、评奖、学习、培训等方面都比其他人员机会少,严重挫伤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心思动,队伍不稳。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特别是在二级管理新体制的建立和运作中,教学秘书岗位日渐重要,它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要能较好地胜任教学秘书工作,至少应有一到两年的熟悉过程,如果频繁地更换人员,就会使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教学管理质量就很难保证。因此,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同志首先要尽心尽职,在繁重而又看似平常的工作中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要重视、关心这些同志,为其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

三、教学秘书的作用

教学秘书的主要作用是在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领导下做好校、院的教学管理和组织工作,保证本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正常执行。其具体作用有:

(一)桥梁和纽带作用

教学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教务处负责对日常教学管理做出各项规定,而大量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就由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具体承担。教学秘书要充分发挥“上情下达”作用,准确地领会二级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教师和学生,如停、调课通知,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知,公共选修课的通知,学籍处理的通知,其他各类考试的通知等等要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各项规章制度或决定得以顺利实施执行,使其教学活动有章可循、规范可行。同时要做好“下情上达”,把广大教师和同学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及时传递给相关领导和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

(二)沟通协调作用

由于工作性质所需,教学秘书要与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分院、各职能部门之间联系。教学秘书一方面要完成教务处、院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借助有效的沟通手段协调本院与本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之间的关系。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任务执行的协调,如教师因病、因事等调课的协调;教学活动安排的协调等等。通过教学中及时沟通协调,才能保证教学工作达到预定目标,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提高教学质量作用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提高质量意识,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积极协助院领导进行教学质量检查,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进行定期的教学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四、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教学秘书的职责、地位和作用充分说明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要使教学秘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胜任和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从事教学秘书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秘书必须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团结同志、协调合作、知行统一、教书育人、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

(二)业务素质

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对教学秘书来说是必需的,但不是目的,能将所获取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才是最终目的。随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由数据单项处理过渡到数据综合处理,由单机单项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的建立以及大量管理型软件的研制与应用,高校的教学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化,教学秘书必须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技能,才能胜任这一岗位的需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秘书,应具有以下几种能力:优化工作次序的能力,独立协调与组织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管理和工作的能力。

(三)心理素质

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同志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心理品质素质。第一,优良的性格。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能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应变能力强。第二,良好的情绪状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不感情用事,情绪的调适能力强。第三,坚强的意志力。能自觉地克服困难,对挫折、失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心理耐挫能力强。第四,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接受他人,悦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协调能力强。

(四)创新思维素质

第10篇

关键词:教务员;教务管理;素质

一、教务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管理的水平

教务员和教学秘书,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仅仅是称呼的差异,做的工作都一样。事实上,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院系,教务员和教学秘书确实由同一个人担任,而在管理规范的高校,教务员和教学秘书的分工则完全不同。教学秘书主要是辅佐教学主任制订学期教学执行计划、落实系部级承担的课程及其他环节的各项教学任务、编制教学进程、预订教材、检查教学进度、监控教学质量,负责的是系部一级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因为“技术”含量高,规定要求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兼任。而教务员担当和完成的是系部级的教学行政,主要包括学籍管理、考试和成绩管理、课务管理、教学档案管理以及教务处和系部临时交办的任务和突发性工作,即教学计划付诸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教务员的工作平凡、具体、琐碎、繁杂,在一些人眼里,教务员是被动的操作者、执行者,从事的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说白了就是一个勤杂工。这种偏见,直接导致高校教务员的整体地位长期处于低下的状态。其实,教务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教务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在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教务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教务员是高校教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所从事的工作政策性极强,所以,教务员要熟悉教育的政策法规,掌握本校相关的制度规定、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通晓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原则、要求和程序。如此,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方向明确,心中有数,处理起问题来,得心应手,易见成效。教务管理的政策性在学籍管理以及毕业资格的管理中体现尤为突出。在处理有关学籍和毕业证书问题时,教务员一定要准确、公正,防止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切忌感情用事。同时,教务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正确意见,排除各种干扰,自觉维护学校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审查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学位资格时,要以每学期执行的教学计划为依据,全面梳理毕业班学生各课程模块的成绩,依照学士学位授予办法,逐个地审核其学历、学位资格,对有过转学、转专业、留降级及退学试读等学籍异动记录的学生的成绩,更要特别关注,严格把关,保证数据的正确和完整;对不具备毕业资格和不能授予学位的学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并落实到位;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反映,上报教务处,坚决杜绝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教务员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在一些高校,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教务员不能兼任班主任。主要原因就是教务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掌管一些秘密,比如说考务和成绩管理。从新生入校后的摸底考试开始,学期初补考,学期中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各类等级考试,学期结束前的重修考试、期末考试,考务工作贯穿了整个学期。从命题、传接、印制、保管试卷、开考到阅卷评分直至登录成绩的整个过程,教务员都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其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失误,都有造成泄密的可能,从而引发教学事故。教务员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强烈的保密意识,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职业行为,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如遇到违法违纪情况,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该上报的上报,该处理的处理,决不可顾及个人面子和私情而瞒报、漏报或不报;要光明磊落,忠于职守,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私利所惑,对滥用职权、舞弊造假、循私枉法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对少数顶风违纪、作弊的学生要从重处罚,不给他们以可乘之机。教务员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其行为对于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关系极大。

四、教务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教务员的编制设在系部,行政上属所在系部领导,业务上受教务处和系部双重领导。其客观地位决定了教务员的主要职责是在教务处和系部的领导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教务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服务,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计划,合理组织和调度学校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作为联结学校与基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务员要及时把教学一线的教学状况、教学信息、教学动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遇到的矛盾、困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想法、见解及意见等下情上传给相关领导,并在职责范围之内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其工作与学习创造便利。比如课务管理中的课表编排是一项涉及课堂、课时、人等诸多因素,且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业务性、科学性、服务性极强的的工作。教务员编排课表时,对本校的资源状况应有全面的了解,要深入教师中间,充分收集各方信息,在有限的条件内合理配备教学设备,提高教室的使用率,避免教学活动中教学场地及任课教师的冲突;要根据不同科类课程的性质和特征,均衡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和顺序,同一门课程讲次应有一定间隔,便于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对教师提出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等特殊要求,应在统筹安排的前提下,尽量予以照顾;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接受能力和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交错编排不同性质的课程;授课时间和学生自习时间应安排得当,以利于调整学生的脑力,复习消化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一张既科学合理、遵循了教学规律,又符合客观现实、富有人性化的课表,一定是教务员在正确处理了人、事、物的关系,反复斟酌、修改后制订出来的。这个过程倾注了教务员的心血,也体现了其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统筹能力。

此外,对教学运行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如教室停电、电化教学器具发生故障,以及教师出差、开会、患病造成的临时停课或信息不畅引发的任课教师没到岗、学生没来教室、教室安排冲突、监考人员不到位等情况,教务员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争取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教务员要有全盘意识,顾全大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善于同各色人等打交道,协调各个教学环节,建立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彼此信任、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强大的群体合力,以保持管理渠道的通达顺畅。在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广泛,联系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教务员要为促进学校的横向联系,增进同社会各界的友好往来发挥作用,用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学校教务管理上层次、上台阶添砖加瓦。

五、教务员要精通业务

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连续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极强的时间性等特点。其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具体、实在,都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围绕教学而实施的教务管理千头万绪,任务的庞杂、艰巨,内容的复杂、多样,是对教务员综合素质的一个严峻挑战。教务员必须深入钻研业务,精通管理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教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自如地运用教学管理软件,熟知教务管理的内容、要求、流程,按照教学规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举措地开展工作;要提高工作时效,学会合理、科学地支配时问,根据事情的主次、轻重、缓急,抓住重点,把劲使在刀刃上,节奏踩在“点”子上,尤其是涉及各类数据的统计工作,要努力做到细致准确。像成绩管理,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但准确的信息却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可以为优秀学生评比、奖学金发放、组织发展、就业、考研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对学生至关重要。成绩信息对教师也很重要。教师可以从教务处提供的学生各科成绩中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教务员录入成绩时一定要认真规范、严谨细致,每一个数据都得亲历亲为,小心对待,不得有半点的含糊和马虎,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出差错。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速度才有意义,才能讲究效率,提高质量。时间、效率及质量客观上反映了教务员的管理水平,也检验着他们的业务能力。

六、教务员要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学信息材料实行统一管理。收集,仅仅是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接下来,还要将它们按类别整理、立卷、归档,或用电子的形式存储起来,建立信息数据库,以方便教师、学生和各方面人员随时查找、提取、使用。例如,借助这些教学信息,可以准确、完整、全面地获得教学运行状态的各种数据,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执行计划,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对未来的趋势发展进行预测;提炼、筛选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经过分析、处理,进行各种教学统计后,可以评价教学质量;把所得结果报送主管部门和领导,可以协助他们了解基层一线的教学现状,摸清学校教学形势,做出科学的决策。

七、教务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务员时,都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作为一个任职条件。知识是形成创造力的基石。教务员有大学本科学历,意味着他接受过规范的高等教育,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其基础知识越扎实,思维就越活跃,变通越自如,就越易于接受新事物,创新能力自然也就越强。教务员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通过对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智慧优势,摸索新经验,开拓新思路,采取新措施,为高校确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办学模式、制定创新的管理制度、运行创新的管理机制献计献策;同时,教务员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教务管理体系,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的创新,为高校的终极目标——培养和造就适应时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服务。

教务员的优秀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从幼稚到成熟,从外行到内行,从协助参与到独当一面,其间至少需要几年的光阴。教务员要沉下心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为高校这架教学管理机器的自如运转,当好齿轮和螺丝钉。

参考文献

[1]区煜立.教务工作指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刘志民,夏克俭.实用教务手册[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3]教学管理工作十人谈[J].中国大学教育,2000(6).

[4]刘影.高校教务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J].高等建筑教育,2004(4)

第11篇

在短短时间内,高职院校已完成历史性的跨越,由外延式扩张进入内涵性发展的新时期。要大力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完成高职院校内涵性的跨越,必须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日常教学的平稳运行为基础。但目前高职院校教辅人员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滞后,教学管理还欠规范,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这些因素仍阻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牢固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增强教学管理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辅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秘书角度来看,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树立服务观念。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树立执行和服务观念,提高教学运行管理水平

教学秘书主要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教务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也要为系部的教学发展、专业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教学秘书应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树立执行和服务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管理素质,以优质的服务提高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一)树立执行观念,认真完成教务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为学院整体教学规划提供服务

系部日常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教务处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教务处总管学院各系教学,系部的教学工作需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进行,而教学秘书则是联系教务处和系部的关键一环,系部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有赖教学秘书上传下达,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认真执行学院教务处下达的各项教学管理任务,包括:每学期在教务处的组织下进行排课;将整理好的学生各门成绩上交;传达学院各种会议通知;统计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并上报;按教务处的要求做好学期中各科考试的考务工作论文联盟,等等。同时,教学秘书要主动参与到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工作中去,从教学计划具体施行和使用的角度为学院专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使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合理化、规范化。

(二)树立服务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系部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教学秘书是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助手,协助系部领导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学秘书不应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教辅人员,而应有较高的目标和要求:首先,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应立足学院发展的全局。认真执行教务处的各项决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主动为系部着想,不断学习教育管理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其次,在工作职责中。要做到“想得深、计划远、工作细、有韧劲、勤整理、快反馈”,为系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专业的发展、新专业的申报、学科的建设等系部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夯实系部教学管理基础,为系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建立健全教学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优化学校教学资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案等教学资料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教学文件,收集、编订、整理好教学文件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学校积累教学经验和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渠道。教学秘书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首先要管理好教学档案资料。如何管理好教学档案资料,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健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编订整理制度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学校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和内容的基本依据,是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按照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进行制订和编修。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教学秘书应在原有教学资料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管理。按“任课教师具体负责编写—教研室组织修订—教研室主任审查—教学秘书分专业整理保存”的管理模式,健全对教学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教案资料、课程授课计划安排表等其他教学资料的管理制度,丰富学校教学资源

学校每学期都要对任课老师的教案和课程授课计划安排表等教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经过系主任和系教研室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授课。而教案等教学资料交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统一检查。在采取管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模式将教案等其他教学资料进行专档管理的基础上,应将每学期各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及课程授课计划安排表等教学资料按各系部、各任课教师分类并收集整理起来,组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档案资料文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目的。在整理教学档案过程中,教学秘书应主动配合系部主任和教研室的工作,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收集整理上认真负责,在教案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使用上提供建议和意见,为系部专业教学的发展提供服务。

三、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化的办公资源,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多复杂,如何使其有条不紊、运行平稳,需要教学秘书提高自身教学管理水平,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案和模式,通过将繁复的工作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平稳运行。

(一)运用现代办会手段,实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

对于以学期课程计划进度表、课表、考勤评定表为重点的日常教学管理,可通过现代办公手段对其进行无纸化管理,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例如,在电脑数据库功能中制订学期课程进度表的同时,建立与其对应的班级排课表和该班上课考勤评定表作为附表,教学秘书负责对数据的记录和更新,通过建立班级任课反馈情况汇总表,就可在查询该班级课程的同时查看到该班上课情况。这样既便于对各班的课程进行查询,也为期末的考勤和评优工作提供辅助资料,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二)建立精确的学生成绩、学籍资料库,实现教学管理工作数据化

第12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任务驱动法;任务案例;教学模式

0 引言

为了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证明,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化在各种真实情境中,在轻松的氛围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种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 任务案例设计原则

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案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任务案例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总体学习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并围绕着这些小目标来设计相关的任务案例。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实现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任务案例时要依据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既要结合书本知识又要结合行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在任务案例中能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1.1任务的趣味性和合理性

在设计任务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设计,通过任务的趣味性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在确保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顾全任务的合理性,要符合客观实际和教学目标。

1.2任务的系统性

在设计任务案例时,要了解学生情况,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认知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系统性进行设计,要注意知识点的连贯性,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一个一个任务的完成,逐步提高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3任务的真实性

在设计任务案例时,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选取训练内容,以符合社会岗位对人才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所以,任务案例可以选择来自社会、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进行训练。

2 本课程任务案例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设计第一个情境任务案例时就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去考虑任务案例的大小和难易程度,为了使课程的知识点和技术能由浅入深地进行,第一个任务案例的难度不能太大,选择的任务案例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经过第一个任务案例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对一些知识和技能还不能灵活运用,还不能去创作平面设计作品。这样就要考虑后面的任务案例中要包含强化训练的内容,通过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让学生模仿练习、学习。通过模仿训练进一步消化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开始进入学习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流程。所以后面的任务案例可以通过效果图的模仿制作,让学生理解各个工具和命令所能制作的各种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完成这些作品的制作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和命令,这样学生经过一些任务案例的训练就能基本驾驭软件的使用,所以下一步就可以进人项目教学阶段。在设计项目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进入到独立创作阶段。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程所选择的任务案例将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入手到能制作较大型的作品,共设计了“影楼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网页页面制作”、“插画作品制作”、“广告公司平面作品制作”等多个情境任务案例,任务设计在知识上是循序渐进,在能力上是逐步提高标准。其中来自生活的像片处理案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活跃思维。“影楼数码照片后期处理”任务案例针对的是照片处理应用领域,涉及到的类型有:“婚纱照”、“风景照修饰”、“生活照修饰”、“艺术照修饰”等技术,通过在“玩中学”来训练学生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一些常用功能,以及在照片处理方面的技术。这个设计来自生活中的情境任务案例,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这门课时就能产生很大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好的基础;“网页页面制作”任务案例通过经典网页页面制作,训练学生利用软件制作网页页面方面的能力,在制作各种网页的过程中将大量重复使用photoshop软件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各种工具、菜单命令、图层、通道、路径、滤镜等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将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制作网页页面的技术,也会触类旁通地学会制作其他平面设计作品;例如“插画作品制作”任务案例可以练习钢笔工具、绘图工具的运用,使学生掌握矢量图形的绘制,并重点强调图形、色彩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photoshop软件在制作插画中的应用;“广告公司平面作品制作”任务案例要求学生完成平面广告、海报等平面作品的制作。这样通过几个任务案例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面将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案例给出教学方案设计分析。

3 影楼照片后期处理任务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选择数码照片处理作为本课程的第一个任务案例,主要是在入门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这对于后面的教学有很大的好处;另外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也需要用到经过后期处理的数码照片。这样的设计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3.1任务情境描述

某影楼数码照像设计公司是专门制作影楼婚纱照,个人写真,宝宝照等各类数码相册的设计公司。顾客只需提供拍好的数码文件,该公司就可以提供从修版、美术加工到制作为成品的服务。本任务就是针对客户数码照片所进行的后期处理和艺术加工,完成修复、润饰、调色、单片设计、相册设计等制作工作。

3.2任务教学目标设计

要完成好一个任务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所以任务教学目标是任务案例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部分。本设计方案的设计目的有以下4个。

(1)学体目标

熟悉数码照片的处理流程,掌握数码照片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基本工具以及图层、路径、通道等技能对数码照片进行后期加工与处理

(2)能力培养目标

能正确地采集、分析数据,掌握图像的输入、输出技术;

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创作所需要的图文素材;

能综合运用各种基本工具对数码照片进行加工与处理;

平面设计制作能力。

(3)知识培养目标

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图像的输入、输出知识、颜色的基本原理、选区制作方法、图层、路径、通道的使用;

掌握绘图、修图工具的使用;

掌握调色、修片、抠图的专业技法。

(4)态度、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工作细致认真的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3学习任务设计

(1)任务1:影楼数码照片需求分析

在本阶段,学生可以充当影楼数码设计师的角色对收集的数码照片素材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了解数码照片的基本常识,由此掌握图像的尺寸、大小、格式、像素、色彩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构图、色彩、色调、曝光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幅照片的优劣。学生可以分小组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分析、对比,找出照片的存在问题,了解用户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开一个好头。

(2)任务2:学习照片处理技术

在这一教学阶段。主要处理上一阶段分析出来的有问题的照片,即对数码照片进行调色和修片等处理,比如处理曝光不足的数码照片,调整照片色调,抠像,人物照片修饰等,并通过学习数码照片的艺术特效制作一些简单艺术照。这些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联系,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会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可以学习软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选区制作、照片的基本处理方法、调色与修片、抠图、绘图等知识和技术。边学边练,为下一阶段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打下一定的基础。

(3)任务3:数码照片的后期设计与制作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可以独立地制作一些简单作品了,所以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把处理好的照片制作成相册。本任务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图层、通道、路径、滤镜的应用。本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平面设计能力。

3.4教学方案设计

(1)任务1:基本技能学习及影楼数码照片需求分析(6学时),教学方案如表1所示。

(2)任务2:学习照片处理技术(6学时),教学方案如表2所示。

(3)任务3:数码照片的后期设计与制作(8学时),教学方案如表3所示。

这个情境任务教学过程的组织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培养了合作精神。通过该任务学生可以掌握影楼数码照片后期制作的流程和基本的设计方法以及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结束语

通过实践,证明了利用任务案例教学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经常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讨论去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培养了探索创新的精神。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完成任务的途径是很重要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各种学习资料的准备和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文学出版社,2009.

[2]甘肃省临泽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导处.任务驱动教学法.省略,2007.10.

[3]周丽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