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和谐社区论文

和谐社区论文

时间:2023-01-26 21:51:56

和谐社区论文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区财政多方筹措

构建和谐社区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现以西安市雁塔区构建和谐社区为实证来分析论述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

1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的现状

在和谐社区建设初期,西安市雁塔区按照"高起点、建精品、创特色"的思路,始终把硬件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主攻目标。首先从机制上保证硬件建设的任务到位。区委、区政府每年与街道签订社区目标责任书,把社区硬件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要求每个街道建设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达到"一部三室三站"。区上还规定,每建成一个示范社区,区上补助社区2.5万元;完成全年社区硬件任务的,奖励街办3万元;每建成一个街办社区中心的,补助10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街道、社区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从资金上保证硬件建设的投入到位。在确保区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福利的发行销售,发动社会力量支援社区建设,为硬件建设募集更多资金。同时结合"星光计划",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形成街道、社区、单位、物业四方联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星光计划"建设格局。

几年来,全区社区硬件建设以3000余万元总投入,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起了6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其中长延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600平方米;区社区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计划生育中心、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48个社区达到了"五个一"要求,即:一部电脑、一台电视、一部电话、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

1.2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尽管雁塔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与一些沿海城市的先进社区相比,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上级组织的要求和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三方面调查了社区基础设施供给情况(表1-3)。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主要源于社区建设缺乏完善的财政支撑体系。和谐社区建设经费的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三产收入。现在这部分经费主要由街道办事处控制,社区居委会基本没有独立的财权,各项工作将受制于街道办事处,未免还是政府的"腿",成了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依赖政府的局面还是无法改变,难以适应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在和谐社区建设上,社区仍然依赖于政府拨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又缺乏一套自筹资金的机制与途径,使得社区的建设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影响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开展和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如何下放财权给社区?如何用只够办公的经费去开展各项服务,增强造血功能,开展自治工作?社区居委会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对它的财务审计由谁来执行?民事责任由谁来承担?没有完善的财政支撑体系,社区自治将失去动力和活力,社区事业建设的“瓶颈”将难以突破。这将大大制约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深化构建和谐社区的财政对支持体系

通过对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为实证来分析,政府对深化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各级政府应将社区建设与治理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应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保持逐年增长。比如,在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城市,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社区服务资金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50%,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提高到30%。这不仅是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决定的,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2.1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

(1)非营利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非营利项目,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职业中介机构、防疫、计生等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等各种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

(2)财政对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以及非营利项目的部门和人员经费实施适度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补助。这种补助,需要采取定岗不定人,规定岗位工资,由区县政府或街道办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经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工资由乡镇街道财政给与一定补助。为了节约财政支出以及便于加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原街办分工治安、环卫等人员可以简直担任社区管理工作;二是对社区内从事具有服务项目的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经费补助,主要包括卫生、防疫、计生、治安、环卫、社保、文体、基础服务中心等部门。这些部门的经费分为两类:第一,有一定业务收入的部门,可以根据其工作人员的业绩,采取以收定支的形式,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第二,对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的纯福利性质的部门,可以参考社区管理人员经费管理的方式予以补助;三是对于有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项目,如卫生院、计生等设备购置,可以采取财政定项补助的办法予以扶持。这里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非营利项目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不等于不收费,不核算,不从增收节支的企业化管理中要效益。可以实行“购买服务”、“以服务养服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经费不足的状况。二是社区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有自己的独立利益和组织目标,必须保证财政扶持资金用于为居民提供公益,防止社区服务机构或非营利组织缺乏志愿服务的理念,套取财政补助资金或乱收费现象。要根据社区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服务项目、提高设施利用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2.2多方筹措和谐社区建设资金

(1)将支持社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要求,社会保障支出预

算占财政总支出预算不低于15%-20%。

(2)对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场所或其他设施,可以采取由国资部门无偿划拨给社区使用的办法。

(3)对福利投入存量的结构进行调整,既让企业或单位内部原有的福利投入,通过税收或财政转移的方式,部分转变费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这是从企业或单位包办的城镇居民社会福利事务走向居民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必要举措。

(4)实行“费随事转”,可以将一些过去政府职能部门的收费项目随着事权向社区的转移改由社区收取和使用,如卫生费、清洁费、绿化费、治安费等等。同时,也可由社区协助征收自行车车船使用税、空房出租收入税费,相应安排社区一定的劳务费。

(5)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社区发展,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程。在"单位人"的不同对象,如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在职职工、伤残人员等,一次性向社区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不足费用按照"单位人"的类属关系,合理确定一个中央、省、市、区县、街道(乡镇)财政负担的比例。同时,转移支付资金要结合区县、街道财政预算安排及社会保障对象纳入社区管理情况统筹考虑。

2.3深化财税改革,支持和谐社区建设

(1)为支持和鼓励社区服务产业的发展,在社区服务建设初始阶段一定年限内,可实行税收增量返还制度,即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和财政下拨经费为基数,将每年新增税收按比例返还街道的办法。

(2)对社区内不收费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尽快实施“条费转块”的政策措施。

(3)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社区服务税收优惠政策。一是按照国家14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决定的要求,对非营利服务项目,应实行全部免税的政策。对营利性的服务项目,其营业税和所得税也给予一定的照顾。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要求,对非营利机构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或个人向社区非营利机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全额在税前扣除。

(4)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兴建一部分社区急需的服务项目设施,在资金上通过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给与扶持。

(5)全面认识的筹资功能,坚持并完善福利制度,通过募集的资金重点用于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

2.4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确保和谐社区建设资金有效运营

(1)建立健全社区服务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对社区内从事独立核算的社区服务业实行的收费,由企业自行管理,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

(2)对社区内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投入、社会捐赠、自行收费(含条费转块)等,实行区县级财政专户管理,一方面使财政部门合理地确定对社区的补助标准和补助额,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能够根据社区服务项目的需求,合理地确定社区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从而防止社区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现象的发生。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2

在社区内部,应该实现不同建筑类型与建筑功能的配合,实现更多不同档次的建筑产品和谐共处,设计理念上从一种片面强调阶层分化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一种不同阶层和谐共处的模式,这样对社会的稳定有益。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强调“特定阶层”的社区状态已经改变,倒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强调居住人群的细分,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社区建设应该追求多样性,实现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如果一个一百万平米的大社区采用同一种风格,那样多少会显得单调。

二、社区街区化

现在有很多的小区还是延用早期的超大规模、封闭式的大盘,这是不适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的住宅开发建设模式。往往开发商拿到一块地,围合起来加以精心打造、包装,来以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推向市场,这成了开发者的最高追求,也就成为住区被从城市中划出并加以封闭的最大动因。其二则来自转型期所出现的社会现象。从人们的居住心理来分析,人们买房不单买的是住所,还希冀由此买到一个身份,要尊贵、要独特,当然就要与他人保持距离;此外,转型期社会的动荡、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安定感,也促成了住区都加以封闭,而且是用物化了的高科技手段实实在在地加以封闭,以此使居住其中的人感到安全。

达到和谐社区,就需要社区形成大开放小封闭的规划模式,即整体是开放的,小范围是封闭的。原来部分纯属内部小区的道路,职能提升变成赋予城市功能,增强了街道活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建筑设计保证街道网格的密度,一定的人车混行,此外,增加开放性的公共绿地分布和数量,而不盲目追求集中绿地的规模和气势。

具体可以分两步走,首先保证街区化的规划形态、通过物业管理手段,实行街区开放、组团封闭的管理方式,尽量缩小封闭范围。第二步就是到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民众心理成熟和对安全的固有思维定势改变以后,实行彻底的开放。这也就意味着小区的消失,社区直接由建筑群组成,成为庭院空间直接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联系的结构体系。

三、不同社区之间的融合

改变社区在城市中各自为政的孤立的状态。旧有的小区建设思想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小区自身出发,但从城市的角度讲,一旦小区建成后,属于整个社会。小区与小区缺乏系统的联系,一方面,不同的住宅区不能交流;另一方面,不同小区的体育、娱乐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时候,针对各小区个性化设计的同时,保证不同小区之间在空间上、功能上的更多联系。四、地域特征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地域特征塑造对于建设人文社区是最有效的,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都不一样,小区文化应以本土文化为立足点。依托地域文化产生的社区最有凝聚力和认同感,是有根文化。一些小区作为舶来品,原版照搬,不考虑本地自身情况,也能形成一定的社区文化,但是这种社区文化不植根于本土,也不能取代地域文化,如果任由这种模式无限漫延,甚至会造成地域文化的丧失。

成功地体现地域特征的社区范例,国内著名的有福州的“三坊七巷”,北京的“菊儿胡同”,天津的“意大利城区”,上海的“新天地”等。这些案例从不同的社区类型(商业的、城市的、住宅的)和不同地域文化特征从出发,营造自身独特社区人文气质的范例。如福州“三坊七巷”是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亦是福州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文化设施社区化

在社区开发设计中,住宅固然是主体,但文化设施在新型社区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文化设施的社区化,改变文化设施完全由国家统建统管的模式,让老百姓日常经常接触,为文化设施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提高了使用率。如前些年的“体育设施社区化”一样。自“奥园”项目兴起体育主题以后,全国很多小区都以体育为小区的主题,甚至在很多普通小区引入“全民健身器材”,这些做法都可以借鉴。如成都“上河村”,就在社区建设了上河村美术馆,引入了文化设施,在规划、建筑上统一考虑执行了这一理念。

六、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对于社区来讲,居住人口、年龄结构的多样性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原因是什么?现在有的小区定位于年轻时尚一族,定位白领一族,定位老年社区,从现实来说,有独特定位小区的存在是必然的,但这种小区从全社会来看,肯定不能占主流。从全社会的主体来讲,更多的社区应该是混和型,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例如,一个定位于年轻一族的小区,在演变中,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居住人口整体老龄化,社区内涵变化,原来的定位致使居民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鸿沟,建筑设施无法满足变化中的居住人口使用要求。

二是要保持小区初始定位的纯粹性,只能出现不断被动搬迁的情况。这样的话,社区文化维持与持续同样是个问题。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3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以及民族间人口流动的加快,多民族社区已成为东部地区城市社区的一种重要类型。日益增长

>> 浅论城市和谐社区的构建 构建一所民族团结的和谐校园 城市多民族和谐社区构建研究 江苏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实践 推进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内蒙古 维护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东街 加强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社会 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加强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吉祥文化民族团结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凝聚力 论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新疆的重要基石 民族团结是引领和谐新疆建设的旗帜 奏响民族团结发展的和谐乐章 试论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 浅谈和谐社区的构建 金星社区 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民族团结的“使者” 和谐文化与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成就富裕和谐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社会和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6]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7]全国社区民族工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北京:注重社区创新发展,谱写团结和谐篇章. .

[8]林钧昌.城市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4,(4).

[9]价值16万切糕事件.百科名片.http:///view/9706895.htm.

作者简介:赵民(1963―),女,山东寿光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林钧昌,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社区民族工作、城市民族关系。

基金项目:河北省城市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重点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民族工作研究”(项目编号为:JD2012-01);唐山师范学院博士后基金项目“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社区民族工作研究”(项目编号为:10A04)。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4

关键词:和谐社区;指标体系;和谐社会

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下,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培育社区自治功能、发展社区服务、建设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基本指导方针,上海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实践中,社区位于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内,并且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社区实际有所侧重,能够有针对性的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

一、和谐社区的基本理念

(一)和谐社区的理论背景

和谐社区理论是社区理论和和谐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而社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近百年的历史。1933年国内在翻译帕克(R.Pack)的论文集时开始使用“社区”来反映“community”的社会学含义,帕克认为,社区是表示有地域范围的、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相互合作的群体。目前,社区研究日渐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社区的定义很多,但其中大都包含三个要素,即:共同的地区要素、共同纽带和社区交往。国际上经常使用的“可持续社区”这一概念是宽泛的,每个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氛围不同,这种社区的异质性决定了每个社区选择不同的发展优先目标是在所难免的。这些目标包括:空气质量、绿化、居住条件、经济发展、政府服务、公众参与等。在资源、人口禀赋、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各不一致的情况下,社区层面的发展计划应该有不同的政策和实践以适应自身的需要。

(二)和谐社区的创建原则

目前,国内已形成了“武汉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等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尽管这些模式根据当地的实际有所侧重,但是,其基本构建原则有许多共同特点:以人为本原则,关注社区居民,充分尊重他们的基本需求,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是否满意作为和谐社区构建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共建共享原则,和谐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大会、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要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性体合力,实现共建共享。持续改进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充分了解本社区的实际、发展阶段以及社区居民共同需求的变化发展,针对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瓶颈问题逐个处理及时排除,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向新的台阶迈进。整体协调原则,和谐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与本社区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社会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协调,与社区功能发展相衔接,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试图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一个反映、预测和评价社区发展状况的科学手段。通过将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将一种抽象的理念变成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数据,使各个部门的工作具有目标性、可考核性,从总体上加速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

(一)构建思路

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在此背景下,各种和谐社区指标体系应运而生,如深圳社会科学院起草设计了“和谐深圳评价体系”;南京玄武区提出了构建和谐社区评价准则等,遗憾的是,这些指标体系对社区内的居民小区缺乏关注。本指标体系从每个居民小区出发,自下而上地构建,使每个指标都能反映社区居民的心声。根据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的测评可适当有所侧重,尽量做到分类设计方案,分类指导,以便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社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来发展,力求每年都有一个新的突破,使社区在动态中不断实现和谐。

(二)构建原则

科学性,即指标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和谐社区的内涵;代表性,即在众多可以用来监测的统计指标中,选择最有代表性和反映信息量比较大的指标;可操作性,即在统计上能够搜集到这方面的资料,有关指标的资料通过适当的渠道可以获得,并且资料要有一定的可信度,以便用于测评研究;体现科学发展观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兼顾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项事业,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居民小区这样的微观层面;易于比较原则,设立一个指标体系必须相对简单、选择客观、便于操作,与其它地区易于比较,有利于查找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评价指标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指标数据的获取难易、反映问题的能力与重要性等因素,本文以和谐社区建设的5项基本工作和整体和谐为一级指标系统,二级子指标系统即二级指标,共分13类,操作指标即三级指标,共分42类。每项三级指标下都须分别确定量值即标准。表1给出了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见右表1)。

三、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在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党工委及各小区居委会的支持下,我们在长风街道抽取部分居民小区对这套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认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在选定的10个小区中,一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66.6%。

从样本结构看,在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1.3%,女性占56.9%;18岁以下占2.0%,18―26岁的占7.8%,27―40岁的占9.8%,40―60岁占43.1%,60岁以上占37.3%;可以看出,中老年人占80.4%,由于这一人群大多数为退休职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对本小区的情况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调查问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对调查结果可作如下分析:

(一)总体情况

长风新村街道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西南部,东起曹杨路,与长寿路街道毗连;西至真北路,与长征镇为邻;南以苏州河与长宁区为界;北至虬江、枣阳路、金沙江路、中山北路与长征镇、曹杨新村街道相接。地域面积5.98平方公里,所辖24个居民委员会,2个筹备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104862人。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10个小区的所有一级指标得分,把考察的10个小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曹家巷和大渡河95弄,整体和谐状况得分为57.6;第二类包括华师大一村,华师大二村,长风一村,长风二村二居委,长风四村,中江小区,整体和谐状况得分为61.9;第三类包括锦绿居委会和清水湾,整体和谐状况得分为70.6。

(二)结构分析

首先,从总体上看,三类小区和谐状况由低到高,但具体到各个一级指标则并非如此,甚至有些指标出现“逆序”的现象。所以,有必要进行一级指标的结构分析,找出各小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有效指导各小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如大渡河95弄的社区治安工作得分为39.8,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得分为43.1,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都排在末位,所以该小区要着力开展环境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清水湾整体较为和谐,但也有其本身的弱点,该小区的社区服务工作得分仅为59.4(见表2),因此,此项工作应当作为清水湾居委会的工作重心。

其次,社区作为政治共同体受到了广泛关注。从宏观角度看,上海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是从重视物质需求的阶段转变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的阶段,二是从重视两个文明建设转变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三者并重的阶段。本指标体系也强调了社区建设的这一内容。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居民已有了一定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参与度,各个小区的居民自治工作得分都在63分以上(见表2),但这还远远不够,社区自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最后,整体和谐得分比较高的第三类(包括锦绿居委会和清水湾)的居民的小区归属感相对较低。一种原因是这两个小区居民多为白领,生活节奏快,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社区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参与的无力感,许多社区居民认为“由于许多条件还不成熟,居民管不了那些社区公共事务”。因此,社区发展应当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方便人们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并由此提高参与的效能感,从而促进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四、结论

构建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和认同的,与社区实际发展情况相一致的指标体系是创建和谐社区的有力工具。本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和谐社区建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各类社区要找到自身的定位,以便有效的开展工作。同时,通过自身一级指标的相互比较,找出自身相对的薄弱点,认准下一步开展工作的重点。本指标的不足之处是三级指标过于繁琐,各社区在利用本指标进行自身评价的时候,可根据自身所在类别进行适当取舍,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谢颖.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J].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2007(4).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5

党的*报告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现在社区工作量大,涉及的面宽,事情复杂,城市不断拓展,失地农民不断增加;收入差距过大、失业人员增加。弱势群体的衣食住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任务非常艰巨。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要构建和谐社区,居民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核心,要构建和谐社区,社区文化是基础,要居民一心一意为社区,共建共享是前提,要搞好社区工作,党的领导是关键。

构建和谐社区,以人为本是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居民,依靠居民,要以社区群众“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和落脚点。要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失地农民、下岗工人、养老保险,再就业弱失医疗卫生救助等民生的基本问题。

构建和谐社区,社区文化是基础。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基础,社区文化水平高低,居民素质好坏是体现社区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具体体现。社区和谐文化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健身体,书画展、社区读书室,小区卫生文明、楼台、院坝卫生文明评比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化精神品位。按照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加强正面先进典型,好人好事、人性美好的舆论宣传力度,教育市民讲科学,反邪、防邪,唱响和谐文化主旋律,为和谐社区建设和居民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传播服务。

构建和谐社区,共建共享是前提。

居民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动力,必须依靠全体居民共建和谐社区。以人为本与和谐社区互为前提,互相促进,是辨证统一的。要构建和谐社区,首先要为居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二是居民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主体,居民的不断发展会有力地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必须相信居民,紧紧依靠居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集中他们的力量和智慧,人人参与,共同建设。三是居民是和谐社区的主体,是和谐社会的所有者和占有者,和谐社会的一切属于居民。因而,必须让全体居民共治共管和谐社会。四是构建和谐社区,达到居民共享和谐的目的,必须以居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做到发展为了居民,发展依靠居民,发展丰硕成果由居民共享。另一方面,又要以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更加注重民生,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具体问题,便居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党的领导是关键。

要构建和谐社区,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法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理干部的原则,深化社会干部作用改革,建设一支政治上信得过,居民拥护,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硬,善于管理社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社区班子团结活力。要发扬班子党内民主,建立和完善班子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大事民主决策征求居民意见等制度,坚持社区财务公开,低保、优惠房推荐,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营造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以党内和谐促进社区和谐。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加强党的廉政建设。要加强法律学习,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和实践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经受住长期的考验。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6

一是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构建“活力”社区。坚持将上级的要求、社区的追求、群众的需求作为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社区领导班子必须高度统一思想,深化创建理念,立足社区实际,狠抓措施落实。主要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好我们短、中、长期“和谐社区”创建目标,在规划制定、创建方案、实施措施等方面,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既考虑实现目标及创建过程的统一,又考虑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抓创建的新理念,树立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创共建的新举措。如,深化“社区与共建单位联抓联创制”、“楼院与居民联户共建制”、“骨干与群众联手共促制”等等。通过优化社区综合管理手段,营造“千家万户抓创建”氛围,夯实“共创共建”基础,激活“和谐社区”创建活力,彰显“和谐社区”特色。

二是树立“有为有位”意识,构建“五型”社区。坚持将“和谐社区”的创建,与当前创建“全国生态市”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型社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省级和谐社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社区党建、社区环境、社区平安、社区民生、社区管理、社区文明等方面出新招、亮实招、促实效。特别是,要根据社区各项工作增多、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管理难度相对增加等特点,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加大“人性化管理”、“亲情化管理”的力度,使他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为和谐社区建设多作贡献。

三是树立“和睦亲善”意识,构建“人文”社区。必须充分发挥好社区领导班子一班人的作用,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率先垂范“和谐社区”创建,凝心聚力凸显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好社区党员骨干、积极分子的创建积极性,躬身实践、深入调研、体察民情、善解民意、为民务实、树好形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社区志愿者队伍、“爷爷奶奶学校”、“家长学校”、“社区文化娱乐阵地”等作用,切实抓好居民之间的和睦相处教育、社区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结对帮扶”教育等。通过优化创建活动载体,量化创建活动考核,展示创建活动成效,进一步完善“人际和睦”的“联系链”,凸显社区居民道德新风尚。

四是树立“不断创新”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始终坚持创新、求实、进取、高效的创建理念,找准“和谐社区”创建的结合点,提升“民生工程”的渗透力,将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贯穿于“和谐社区”创建的始终,将发挥社区功能、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区管理贯穿于社区发展的始终。就东山社区而言,必须充分发挥好“混合型社区”的潜在活力,切实加强对“东山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科学管理,放大现有资产效应,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使广大股民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祉。同时,进一步深化“生态社区”创建等活动,在创建内容、方法举措、运作机制等方面,下苦功、创新路、出实效。通过上级的关心指导、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社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构建和谐社区,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构建和谐社区,以人为本是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居民,依靠居民,要以社区群众“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和落脚点。要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失地农民、下岗工人、养老保险,再就业弱失医疗卫生救助等民生的基本问题。

第二、构建和谐社区,社区文化是基础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基础,社区文化水平高低,居民素质好坏是体现社区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具体体现。社区和谐文化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健身体,书画展、社区读书室,小区卫生文明、楼台、院坝卫生文明评比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化精神品位。按照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加强正面先进典型,好人好事、人性美好的舆论宣传力度,教育市民讲科学,反邪、防邪,唱响和谐文化主旋律,为和谐社区建设和居民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传播服务。

第三、构建和谐社区,共建共享是前提

居民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动力,必须依靠全体居民共建和谐社区。以人为本与和谐社区互为前提,互相促进,是辨证统一的。要构建和谐社区,首先要为居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二是居民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主体,居民的不断发展会有力地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必须相信居民,紧紧依靠居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集中他们的力量和智慧,人人参与,共同建设。三是居民是和谐社区的主体,是和谐社会的所有者和占有者,和谐社会的一切属于居民。因而,必须让全体居民共治共管和谐社会。四是构建和谐社区,达到居民共享和谐的目的,必须以居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做到发展为了居民,发展依靠居民,发展丰硕成果由居民共享。另一方面,又要以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更加注重民生,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具体问题,便居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7

这次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区委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汇报,在肯定去年全区宣传思想工作成绩的同时,对做好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一会儿,房书记还要代表区委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区委的部署要求。下面,根据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我就去年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安排讲以下两个问题。

关于去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区宣传思想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区“三突破一同步”的发展目标,突出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这条主线,按照年初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抓阵地、抓活动、抓典型、抓特色,全区宣传思想各项工作做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调鲜明、导向正确,重点突出、亮点频现,有特色、有章法、有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路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真抓实干,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以抓好区、科两级中心组学习为重点,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八项学习制度,带动全区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为了进一步丰富全区干部理论学习内容,区委宣传部与区委党校依托中央党校卫星广播远程教育网络,专门建立了理论学习资料库,以供区委中心组和基层理论中心组参考使用。在加强区、科两级中心组自身学习的同时,狠抓了全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作为年终宣传思想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每月抽查和年底检查的形式进行督导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理论宣传工作扎实推进。以区委名义制定下发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安排意见》,认真组织开展了以“立足中心城区特点,谋求路南经济社会突破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及征文活动,各单位及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主题,解放思想,认真讨论,并撰写上报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为全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结合省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书记赵勇的讲话精神,在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热潮的基础上,在全区开展“我为路南发展献一计”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单位迅速行动,认真组织,精心部署,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积极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共计2337人提出的各类意见、建议292条(各单位汇总上报数)72项,内容涵盖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方面面,为区委各项工作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了主题宣讲活动,组建区级宣讲团深入到乡、街进行宣讲。各党委也都组成了宣讲组,深入到社区和居民家中进行了理论宣传,使广大党员群众受到了深刻教育。依托区委《今日路南》综合内刊,开设了《言论》理论专栏,定期转发理论观点、言论专题,结合不同阶段的宣传重点,加大理论宣传和服务力度。三是党员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区开展了“先进基层党校”、“优秀党课教员”、“党员教育优秀文章”、“优秀党课教材”、“优秀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等“五项竞赛”活动,并与开展“党委书记上党课”、“送党课下乡(进社区)”等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拓宽了党教工作新思路。以庆祝建党85周年为契机,依托冀东烈士陵园和抗震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了以纪念建党85周年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

(二)抓牢主线,社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一是精心组织了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回顾抗震历史,弘扬抗震精神”主题报告会、“我看震后30年”有奖征文以及“感受家乡巨变”图片展等系列活动,引导全区人民回顾抗震救灾的历史,忆党恩、忆军情、忆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忆路南建设发展不平凡的历程,用唐山抗震精神教育全区人民。组织选手参加了全市“辉煌30年,和谐新唐山”演讲大赛,我区推荐的2名选手均获奖。在全市“爱与我同在”大型文艺晚会上,我区选送的《俏影娃》等节目受到好评。二是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以社区、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探索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在全区认真总结推广了小山街道党工委、燕京里社区以及卫国楼社区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其中,燕京里社区在全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三是积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关注思想动态,将群众关心的、中央关注的社会舆情及时上报,为上级决策提供帮助。一年来,上报舆情信息78篇,被市委宣传部采用12篇。

(三)打造强势,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精心组织了主题宣传。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以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卫体制改革、和谐社区建设、就业再就业、真情暖万家扶贫济困等工作为重点,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大稿、攻头版、上头条、造强势,尤其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头条,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主题稿件,形成了宣传的强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06年,全区各单位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1400余篇,省以上媒体发稿143篇。其中,报道我区全力打造服务业网络、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稿件《唐山市路南区发展服务业惠及千家万户》在《河北日报》二版刊出。《路南商业:老树新花》、《路南:老城也见新气象》两篇反映路南商业和城市建设成就的系列稿件相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反映全区强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讯《民生之本最关情》以及卫国楼社区书记王海燕奉献社区,带领社区居民实现再就业的通讯《王海燕:咱群众的贴心人》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刊发。综合展示路南“十五”建设成就的通讯《路南乘势而上求突破》、全面反映路南党建工作的通讯《服务群众聚民心——路南党建工作纪实》、生动反映路南社区建设、就业再就业风貌的《奥运中国结出自咱的手》以及《小小社区评议会公德建设大舞台》、《一计一策总关情》、《康复村新事儿》、《冬天里的春天》、《永乐园社区网站成居民之家》等通讯报道,也纷纷在劳动日报二版头条刊出。电视对外宣传方面,在办好《今日路南》电视栏目的同时,结合我区服务业、就业再就业等特色工作,积极向《唐山新闻》和《直播50分》投稿,在刊播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06年被唐山电视台评为新闻协作先进单位。此外,我们还配合各单位进行了多部专题片的制作。如专题片《共筑平安路》、《路南社区服务走向标准化》、《廉政清风满校园》、《燕京里社区双拥工作纪实》等。应该说,06年外宣工作进展扎实,成效显著,随着一系列新闻稿件的播发,全面展示了我们路南区新时期改革与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区人民积极投身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二是认真做好重点活动宣传报道的组织策划。2006年,重大活动较多,纪念抗震三十周年、9.16陶瓷博览会、贯彻落实省七次党代会精神、中国文联到康复村慰问演出等等,这些活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我们及早进行谋划,制定详细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这些活动圆满完成,取得实效。三是大力宣传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在总结推广老典型的基础上,大力选树宣传一批新的先进典型。在《今日路南》电视、综合内刊分别开辟“省级文明单位扫描”,“诚信平安路南巡礼”、“知荣辱、促和谐”等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全区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同时,对居民道德评议等特色活动、福乐园和谐社区创建和王海燕、么彪等一批先进典型,集中力量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区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四是提高《今日路南》电视新闻栏目和综合内刊质量。努力在创新形式、提高质量、改进文风上下功夫,《今日路南》两个媒体的可读性和可视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知荣明耻、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单位、各部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各种宣传阵地,通过树立标语牌、图片展览、知识竞赛、座谈研讨、文体表演等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上半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主题演讲比赛,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推向了热潮。下半年,组织开展了“我最深恶痛绝的十大陋习”评选和漫画征集活动,以整治告别十大陋习,规范公民文明行为为重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同时,以小山街道隆义里社区为试点,在全区各社区普遍推开了居民道德评议活动,市文明办组织市级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省、市文明办也以简报形式对我区的做法进行了刊发。同时,不断规范季评精神文明突出事迹活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了路南区第一届精神文明十佳事迹评选活动,并召开了命名表彰暨十佳事迹报告会,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常玉珍被评为全省“十大爱心人物”,李丽娜、龚亚辉被评为全市第三届“学雷锋十佳人物”,金胜恩、郭云亭、李玉林当选全市“感动唐山十大新闻人物”,么彪、陈秀荣被评为市级文明市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了社区未成年人活动站的试点工作,创新了未成年人教育载体,迎接了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督导检查小组对我区的检查。二是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和全市创建工作部署,研究制定了《路南区2006-2008年度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规划》,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创建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定期汇报、督导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各单位也层层制定创建三年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和职责任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深化。在全区窗口行业深入开展了“纪念抗震三十周年,展窗口文明风采”规范化服务达标竞赛活动,全区申报的82家窗口单位在全市三批检查验收中全部一次性达标。我区形成的“抓领导、抓教育、抓重点、抓典型、抓载体、抓工作机制”的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市大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积极踊跃。评选表彰了2005年度区级文明单位、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认真做好省市两级文明单位的推荐评选和管理工作,福寿公寓等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30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为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出台了《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福乐园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25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和创建工作先进社区。在全区全面推开了品牌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一个社区一个品牌”的工作格局。2006年4月11日,李长春同志对福乐园社区精品文化社区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三是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街净化”和“村部、综合活动室、卫生室、宣传栏、科普栏、村务公开栏”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文明生态乡。南刘屯村被评为省级文明生态村,老谢庄村等4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和创建工作先进村。为6个村免费安装《河北日报》阅报栏。与创建办紧密结合,对全区“村民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深入各村进行调研指导,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此外,“三下乡”工作活跃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扫黄打非工作突出重点,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形势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区委的要求和全区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关于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

2007年,全区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七次党代会和市、区第八次党代会、市、区委全会精神,迎接、贯彻党的十七大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围绕全区“三突破一同步”的发展目标,理论武装抓深入,舆论宣传造强势,思想政治重实效,对外宣传抓突破,文明创建促提高,队伍建设强素质,不断提升全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繁荣文明和谐路南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

按照这一总的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重点,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一是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今年的理论学习要在选准学习内容上下功夫,要在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理论为主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区、科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各单位要尝试中心组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做专题讲座,提高集体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今年,我们将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基层科(局)级中心组学习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领导联系1-2个单位,一方面进行学习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对科局级中心组学习的督导,切实提高科局级中心组学习的质量。我们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中心组学习资料库,丰富学习内容,并且每月定期编发一期《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为中心组学习提供参考。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方面,我们要紧跟形势,及时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市区党代会和市、区委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切实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宣传教育到位。二是拓展广度,扎实推进理论宣传工作。今年,我们将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推出一批符合路南实际、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成果和文章,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五个意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省市区委的要求部署上来,保持事事争高、处处争好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贡献力量。积极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在去年宣讲的基础上,加强区级宣讲团建设,充实和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和改进宣讲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基层宣讲组的组建,尝试和推广在社区成立宣讲志愿者队伍和在学校、较大规模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学习宣传员队伍,建成一支综合性、常年活动的宣讲队伍。三是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社会的认同感和实践的自觉性,使之科学引领和谐文化建设,是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崭新课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们要围绕这些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宣传,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理解接收、自觉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坚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四是丰富载体,认真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党委书记上党课”、“送党课下乡(进社区)”、“社区党员轮流讲党课”等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工作水平。组织开展庆祝建党86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二、以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为目的,进一步加强社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始终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这一主题,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的作用。一是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要持续组织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今年要重点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路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人争做文明人”等不同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十七大召开前后,各单位也要组织开展成就宣传、主题宣传,营造以实际行动迎接十七大、学习贯彻十七大的浓厚舆论氛围。各单位还要突出宣传中央和省、市、区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宣传本单位本部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认识我区的发展环境,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未成年人、困难群体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学校等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今年我们将在每个街道和教育系统选树1-2个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单位典型,在全区进行总结推广,各单位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培育选树新的典型,实行典型带动,推动工作开展。三是积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增强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政府工作大局,加强舆情分析,做好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结合献计献策经常化,加强舆情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畅通的及时反映主流民意、沟通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注重信息调研分析,提高舆情信息质量。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的对外宣传强势。围绕区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部署全区工作,服务于路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积极开展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推动“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繁荣文明和谐路南营造良好的舆论强势。一是要抓好我区整体形象的塑树和宣传。城区形象的树立和宣传,对提高我区美誉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至关重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必须要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我区的发展定位,从而准确把握形象包装和宣传的重点和突破口。我们要围绕“繁荣文明和谐路南”发展目标和“打造宜居创业、生活富裕、和谐安宁、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中心区”的主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城区建设等重点,加强策划,着力宣传我区的发展目标和机遇、存在的潜力和取得的成就,塑造路南蓄势而发、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二是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紧跟热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结合路南地处老城区的特点,组织策划好东部城区改造、南出口改造、沿新华道南侧标志性经济文化建筑项目建设、南新道平房采煤沉降区综合整治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结合路南作为繁商区的特点,宣传好我区围绕建设商业商务中心区,建成全市的“六大中心”,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的主要做法。同时,围绕建设优势产业深加工区,按照“工业强区”的总体战略,宣传推介我区着力推进“一一二”工程,重点抓好精品钢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结合路南作为中心城区的特点,宣传我区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和谐路南建设进程中,在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谐社区建设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努力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要深入宣传先进典型。运用典型的力量抓好示范引导,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途径。全区各单位和宣传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在总结推广老典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选树一批新的先进典型,集中力量总结宣传一批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繁荣文明和谐路南建设的先进典型。宣传一批在经济发展、和谐构建、执法为民、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全区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四是要不断提高《今日路南》电视新闻栏目和综合内刊质量。今年我们将在报道的形式、文风的改进和版面的设计排版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可读性。五是要加强网上宣传和管理。充分利用唐山路南党建网和今日路南博客加强宣传。去年我们建立了今日路南博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全区各单位都要建立博客,形成博客圈,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六是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采取基层通讯员定期上站培训等措施,及时掌握新闻线索,了解媒体需求,形成对接,调动基层通讯员的积极主动性,力争在市级以上媒体多发稿、上大稿,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针对北京奥运放宽境外记者入境采访管理的新形势,加强培训,制定预案,进一步提高协调应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掌握话语权的能力。

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进一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一是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以“市民文明学校”和“村民学校”为阵地,组织开展公民道德讲座活动,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以创新评议形式、扩大道德评议的群众参与率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居民道德评议活动的开展,各街道要加强对道德评议活动的组织领导,不断摸索创造新鲜经验,区文明办要加大督导检查和指导,将其打造成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要精心组织开展“文明铸就和谐”主题系列活动,以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重点,开展各种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在农村引导人们争做新型农民,推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创新局面;在城市引导人民争做文明市民,推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形成新高潮;在企业引导人们争做守信经营者,推动创建诚信企业活动迈出新步伐;在机关引导人们争做文明公务员,推动创建文明机关活动提高新水平;在全社会引导人们做热心友善好公民,推动文明和谐形成新风尚。总结宣传近几年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开展百名“和谐社区文明之星”评选表彰暨“文明铸就和谐”社区风采展示活动,唱响和谐之歌、文明之歌。要以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活动站为重点,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坚持开展季评精神文明突出事迹活动,各单位要积极选树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一年,2008年,中央文明办将组织第二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今年,省文明办将对申报城市进行综合测评,并确定推荐顺序,因此,作为唐山市的中心区之一,我们今年的创建工作做得如何,对于唐山能否在测评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应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强化领导,对标达标,全民创建,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40个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总结创建工作,部署创建任务。第二,强化目标责任。对照创建标准,逐一将创建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责任人,同时建立创建工作调度督导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为高质量的创建提供制度保障。第三,营造浓厚氛围。在各街道社区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利用《今日路南》综合内刊和电视节目等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唱响“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的主旋律。第四,推进全民创建。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普及文明知识,提高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举办“文明城市知识进家庭”有奖问答、文明城市建设大家谈、中小学生“文明带回家”等活动,使人民群众主动关心创建,支持创建,自觉参与创建,掀起齐抓共建的新热潮。三是深入推进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精心培植和宣传具有创新特色的社区典型,大力推进品牌社区创建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好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总结推广福乐园社区“抓好五心工程,创建和谐社区”的创建经验,将和谐社区、和谐楼门、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构筑良好基础。四是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路南区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建立文明单位管理台帐,对文明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各级文明单位的复查和抽查,调动各单位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探索非公企业创建的经验。在各级文明单位中广泛开展“做表率、比贡献”活动,发挥文明单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坚持开展文明行业规范化服务达标竞赛活动,提高窗口行业的创建水平。把诚信建设的要求纳入各行各业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中,深入开展“两个竞赛,三项评比”活动,营造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社会氛围。两个竞赛,就是“城市文明看窗口”百日竞赛和“比服务环境,比服务质量,比群众满意”三比竞赛;三项评比,就是“文明行业”评比,“诚信建设示范窗口”和“十佳服务明星”三项评比。六是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由区创建办牵头,文明办要积极配合。坚持巩固提高与创建工作并举,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坚持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村的“村民中心”建设。要深入推进“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群众移风易俗自治组织建设,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开展“新农村、新农民”风采大赛主题系列活动,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五、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大力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和“三下乡”工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扎实推进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下乡”及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以建党86周年、社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日、各种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开展文艺节目展演、书画作品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缴各类非法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不断净化文化市场,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色满园,万物生辉。今天,油田在我们××小区召开了“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动员大会。此次动员大会,(来自)是一次吹响和谐号角的动员大会,是一次唱响和谐主旋律的动员大会。会上,××局以及社区领导就此次活动进行了讲话和动员,使我们倍受鼓舞。借此机会,就如何落实活动要求,深化活动效果,更深一步推动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我代表××物业公司做表态发言。

一、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让创建意识更加稳固

小区,是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主阵地;小区居民,是落实各项活动的主力军。努力提高基层职工和广大小区居民的创建意识,形成思想共识,对于促进“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地作用。为此,我们将以局党委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创造和谐、温馨的居住环境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小区居民一起争创小区的和谐环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居民从每日生活抓起,从树文明新风做起,从讲文明礼貌说起,自觉遵守小区的居民文明公约和社会公德,坚决摒弃一切不文明行为,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爱护公共环境,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团结和睦,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与社区一起,共同培育小区的文明之花,努力把我们的小区建设成安全、文明、优美、和谐、欢乐的大家庭。

二、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让创建氛围更加浓厚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基础;温馨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作为小区的物业人,在活动中,我们首先以“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为载体,继续结合“亲情小区、亲情楼栋、亲情家庭”活动的开展,同小区居民一道,加大小区宣传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小区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示范作用,(来自)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以“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为平台,通过大力开展各种评选活动,让职工群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努力营造起健康向上、和睦团结的和谐氛围。三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进一步细化礼仪服务、亲情服务等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440维修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我们的物业服务更快,更灵,更优、更美,为小区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和谐环境。

三、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让创建成果更加丰硕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是整个社区和谐稳定的基础保证;“前沿”稳固才会“后方”平安;家庭虽小,但它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和谐社区、温馨家园,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今年,我们将按照“创和谐环境,建温馨家园”活动要求,把这项活动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继续发扬“精细、和谐、美好、超越”的精神,在公司所有的小区中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做到统一动员,统一布署;同时,我们将做好与主营单位的沟通协调,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用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搭建起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加深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密切社区与居民之间关系,全面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中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把我们的小区建设成为生活舒适、安定和谐的美好家园!

谢谢大家!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9

关键词:社区体育,和谐社会,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娱乐等服务,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人际交往,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1、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特征

1.1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提出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它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社会系统内部各种基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的和谐。即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之间的和谐。第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第四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所处的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 实际上已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1.2和谐社会的特征

从和谐社会的特征看,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是公平的社会、彼此友爱的社会、运行有序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是各种矛盾和冲突能得到协调、平衡而有序发展的社会。

2、社区体育及其功能

2.1社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乡镇和居、村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2.2社区体育的功能

社区体育功能包括体育的一般性功能和社区体育的特殊功能两部分。体育的一般性功能指任何体育形式对于参与者个体所具有的共同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和社会化功能。社区体育的特殊功能是指社区体育形态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促进居民参与的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的功能;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功能;发展社区文化的功能。

3、社区体育是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3.1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社会成员的公平正义感

社区体育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健身的场所和氛围。通过开展社区体育,充分利用公园、广场、草坪、林荫道等组织体育活动,可以为社区居民,特别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场所。通过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吸引广大的社区居民参与或参观, 使社区居民在学习、工作之余得到积极的调整,缓解精神压力,愉悦身心;通过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社区体育还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

3.2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构建文化和谐

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行,我国大众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多了,如何度过余暇时间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人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因此人们需要在余暇时间放松自己。社区体育的开展,可以有效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焦虑和孤独感。当人们在运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后,就会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和热情,从而产生持久的运动的需要,同时还会带动他的家人、朋友也加入到这种无限的快乐当中去,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进一步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

3.3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居民之间增强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纽带。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体系的不断细化,社会交往的间接化,人际关系也越来越趋于淡化。社区体育的群体生活方式就十分有力地吸引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能有效调节与消除家庭成员、社区成员之间各种不良情绪,为他们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身心健康、生活愉快,从而减轻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免费论文。

3.4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

人们在生活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会出现许多矛盾,造成某些心理不平衡,产生不满情绪。这些不满情绪需要有发泄的场所和时机,社会如果不能给人们提供这样的场所和时机,就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和消除人的焦虑、悲观、愤怒、仇恨等不良情绪, 是一种良好的维持社会秩序的控制手段。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极具感召力、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 抵御不健康生活方式, 使人们空虚的精神和压抑的情感得到安全而自然地披露,使人们在运动的领域里相互沟通和理解,促进团体,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形成一种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维护社区秩序的稳定。

4、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4.1.1参加体育锻炼者结构不合理,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

我国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中青年参加人数较少,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赋闲在家,为了排除失落感和孤独感、防止老年疾病的发生,选择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就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儿童常常是由老年人带,因而也常常随老年人一起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而中、轻年人正值身强力壮之时,往往忙于学习和工作,忽略了身体锻炼,而且也没有太多时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这样就造成了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年龄结构失衡。

4.1.2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现代社会

文明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据资料显示:尽管全国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以每年56. 7%的速度增长,并且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公益金”全面健身工程和各地基层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几千条健身路径已经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但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较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说,这种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我国有73.2%的城乡居民还是在自家庭院、公路街道、住宅空地、场院等非正规体育场所进行身体锻炼。免费论文。可见,社区缺乏体育场地设施是一个普遍性的事实。

4.1.3社区体育指导员缺乏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大众进行体育活动指导及各种身体练习的基本指导, 使人们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然而,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数量到质量, 距离我国社会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22398 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每7007 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引诱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而日本平均每2000 人中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培养体制及队伍结构等存在不合理之处, 有待进一步改善。

4.2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之对策

4.2.1加强社区体育宣传工作,增强居民体育参与意识,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体育中来

社区体育宣传教育工作是社区体育文化的窗口, 更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加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宣传教育,并积极组织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才能为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动机及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要正确引导居民抵制和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健康、身体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社区体育才能有更强盛的生命力,才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4.2.2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灵活多样的健身环境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是目前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24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免费论文。当前,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主要问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决策中缺少应有的重视。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把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增加经费投入, 修建一批方便、实用、小型多样的体育场馆,配置一些占地少、方便、简易的体育健身设施,为居民提供和谐的运动健身环境。

4.2.3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掌握科学指导健身的方法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工作起步较晚, 尚处在探索当中, 从近年来体育院校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过程中考察,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类型、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不完善。要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所有想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职业和关心体育事业的人,都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社区体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从基层做起,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才能逐步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的社区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层单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以社区体育为媒介,努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秦德平.浅析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三明学院学报,2005,22(4).

[2]王凯珍. 全面小康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

[3] 张洪潭. 试论社区体育的称谓、特点及功能[J ] . 体育与科学,2001(2).

[4]刘元强.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体育的地位与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

[5]卢绍群,刘远海. 社区体育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M].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10

    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的目标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的水平、规模和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整个社会的性质和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社会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的长期目标,贯穿于社会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要重点对待、要慎重解决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这个基本点。不仅要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更快地发展,更要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好地发展,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为经济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理论不但强调要注重发展各项产业,而且对城乡发展的社会事业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做好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分配制度、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治理工作等。

    (一)产业之间的和谐发展

    亚诺什?科尔内曾经说过,“我们越是起劲地争取高增长率,就越是可能出现某些不平衡和比例失调,从而和谐会遭到破坏”。产业和谐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集中表现。所谓产业和谐即是指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结构均衡、合理、协调、优化的发展态势。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合理化,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所谓协调发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产业之间的产品能相互转化,不受阻碍地和谐运动。要做到这一点,各产业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和谐经济理论指出,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着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谐经济理论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关于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总的原则是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二)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村为城市提供积累,农民为国家提供积累,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向城市倾斜,最终导致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农业成为弱势产业,农民成为弱势群体,农村成为弱势区域。但是,无论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还是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来说,这种局面都不容许长久存在下去,否则,国家的长治久安将面临威胁。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格局决定了实现城乡经济和谐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实现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是针对我国城乡经济的分割现状提出来的。城乡分割并不是我国的特色,而是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遍遵循的规律。但对我国来说,实现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却有着必然性和紧迫性。

    在现阶段,提出城乡和谐发展,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把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放在一个优先发展的位置;另一方面,农村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自身的巨大潜能,加快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城乡和谐发展,是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而不是单纯地将经济社会资源偏向农村,和谐经济理论要求着眼于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框架内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必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区域间的和谐发展

    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含义:在市场机制和中央政府的协调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间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发展目标。区域经济发展应该有助于而不是妨碍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2.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该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3.消除区际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四)和谐的分配制度

    分配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分配关系是否合理、分配制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的效率,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健康地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数十倍行业、区域方面表现突出》指出,目前,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城乡差距近3倍。机关单位养老金高于企业2-3倍。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做出安排,提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报告同时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经济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过程。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随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能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前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原始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11

这次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区委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深入实施区委战略谋局,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动员全区上下全力推进*“两个社会”建设新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一年,全区宣传思想战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艺创作、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潮起橘乡”主题系列活动、“基础动力”大讨论,以及创建“*市民大课堂”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对此,区委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同时,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关于去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总结和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马部长要具体讲。下面,我代表区委,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谋划和部署新一年的宣传思想工作,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形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对当前形势,党中央有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两个“前所未有”同样适用于宣传思想工作。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无不对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比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部署,既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时代课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总书记在党的*届六中全会上:“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这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种鞭策和期待。二是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交互影响,极大地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域,但同时也增加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妄图颠覆共产党执政,经常相互勾联、借题发挥、蓄意炒作,利用各种渠道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和,千方百计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这始终是思想战线领域面临的严峻课题。三是我国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性的特点不断增强,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既给宣传思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宣传思想工作了新的挑战。我区地处东南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高,不同社会群体和同一群体内不同成员的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价值取向和需求更为多样。同时,刑事犯罪高位徘徊,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社会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对我们来说,加强社会引导,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四是今年工作有个很明显的特殊性,就是大事喜事多,敏感问题也多。比如,今年将召开党的*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按照以往经验,每逢高层次大会的召开,都会极大地振奋精神,但同时社会思想也会比较活跃,会出现进省进京上访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工作。又如,今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建军80周年,这就要求我们宣传思想战线认真组织好这两大重大纪念活动,不断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再如,今年1月1日起,在奥运会筹备及举办期间,将全面开放境外记者采访,这既为我们利用境外媒体进行宣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增加了舆论引导和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应对,积极引导境外媒体客观、友善地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总之,我们要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宣传效应,既要把大事喜事宣传好,又要把社会热点引导好,始终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二、突出主题,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提法,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明确,建设和谐文化,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夏宝龙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朱贤良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都通篇讲“和谐文化建设”这个主题,可见和谐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今年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紧扣“和谐文化建设”这个新主题,加强领导,创设载体,扎实推进。建设和谐文化,既具有全国的普遍性,又具有区域的特殊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实际,我觉得,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1、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创作和民俗文化等实践中。为此,要把学习《文选》,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使之真正入脑入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适合于宣传普及的内容,通过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式,比如,通过编写通俗易懂的读本和宣讲教材,开设紧密结合生活实践的媒体专栏,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制定清晰易行的社会规范,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群众接受、为群众认同,并内化为世界观和价值观,外化为生活准则和行为方式。同时,要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扬*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和合”文化的资源和禀赋,与时俱进地倡导和发展“*水库建设精神”、陈芳允精神和杜范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和展示*人开放包容、团结苦干、通达求变、开明进取的品格和形象;要认真挖掘*民俗文化(比如乱弹、翻簧竹雕、民间曲艺),对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民间节日(比如二月二庙会、踩街大会),加大鼓励和扶持的力度,使民俗文化、民间节日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的桥梁,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2、要形成锐意进取、万众一心的舆论氛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准则。今年,是我区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继区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前两天,区“两会”又圆满闭幕,全区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和强化,*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谋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如何把区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的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并转化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这是今年宣传思想战线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和谐文化在*的最生动实践。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宣传舆论部门,要把宣传区委决策部署与宣传党的*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以及市党代会精神,有机结合、融合起来,特别要开展好*大主题宣传,以及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建军80周年活动,加强整体策划,精心组织实施集中性、战役性舆论宣传,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为*“两个社会”建设提供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3、要妥善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热点问题。打好主动仗,及时疏导社会热点问题,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大家知道,*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厚,基层民主活跃,在“民”字上创造了不少典型经验。同样,*民风不乏强悍,民主意识比较强烈,民意诉求也比较强劲,是意识形态较为敏感的地区,特别是在当前多元、多变、多样的形势下,各种利益关系冲突加剧,各种思想观念碰撞明显,社会舆论不可能清一色、无杂音。对此,我们要掌握主动,牢牢掌握第一时间话语权,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对突发事件和,舆论报道要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及时、准确、稳妥地进行引导,既不能失语,又不能失控,从而牢牢掌握主动权。要切实管好互联网,健全畅通网上信息机制,让互联网成为正面宣传的主阵地,在网上形成正面权威声音,既发挥互联网对政治生活的监督和助推作用,又不让互联网成为个别人发泄牢骚和从事不正当活动的平台。

4、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和谐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当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既需要个体的自觉主动追求,也需要社会的积极培育。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载体和经验,要好好总结和继承。今年,要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以“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继续筹划好“社区文艺演出月”、“新开门七件事”等活动载体,努力构建新型和谐社区。要深入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运用和谐理念引导企业发展,营造健康进步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要深入开展和谐农村创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为抓手,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改陋习”为主题,继续深化“双百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建好、管好、用好基层文化俱乐部,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向农村和基层延伸,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使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们调节心态、放松心情、温润心灵的“剂”和“减压阀”,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和谐氛围、享受美好生活。

三、抓住根本,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把握和谐文化建设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全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提高素质,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一要提高觉悟。大家要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忠于党的宣传事业。由于宣传工作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往往不容易显现,其成果也不如经济工作来得直观,容易被人忽视和轻视,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不为别人一时的议论和短视所困惑,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甘当无名英雄。

二要增强本领。宣传思想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只有懂宣传才能抓好宣传,只有懂文化才能抓好文化。每个宣传干部要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善于见微知著,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坚定立场,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就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做基层基础工作的能力,善于凝心聚力,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激发出来;就必须善于虚功实做,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把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工程项目,转化为载体抓手,转化为具体举措,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地、落到最基层,做到群众心坎上。

三要富有激情。宣传思想工作要达到教育人、鼓舞人、感召人的效果,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有激情、有一股子气、一股子劲。我们要有创新的勇气、开拓的锐气、蓬勃的朝气,跟上时代,跟上形势,跟上潮流,打造品牌,创造亮点,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和谐社区论文范文12

【论文摘要】新型社区建设将关系到某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对一个拥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来讲,基层社区建设将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来讲,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急需要我们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高举党中央制定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政策,需进一步推进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一、导论

文化是新型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柱,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素质,从而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理想精神家园”。淄博市截至2000年底,全市总人口4079874人,淄博作为国务院批准的49个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之一,虽然在新型社区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定差距,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核心概念及目前发展状况

(一)新型社区定义

目前新型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新型社区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

(二)社区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三、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总体概况:

在农村建设中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是核心内容之一,加强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将极大改善

淄博在这几年中订立里村庄转变为新型社区计划:

(1)张店5年内将全部实现新型社区转变。

(2)淄川拟建95个新型群众文化社区,2010年将建20个社区 。

(3)桓台县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两委+协会”的模式完成了66个试点村的农村社区建设。

(二)新型社区群众文化蒸蒸日上

淄博各地的以各种各样的文化方式打造新型文化社区,如在社区里开展的全国第三次物质文化普查工作,非物质文化保护、四进社区、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卡拉OK大赛、书画大赛等,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文明健康的社会得到大力提倡

各个社区党支部逐渐建立,架够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道德水平,编写简短的歌谣,居民进行传唱,如张店与桓台两地的《炉姑传说》传承孝道,其歌曲一直流传至今。制定了相应制度使居民能够约束自己行为,从而打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区,为社会的和谐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四)政府对社区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中央和省委明确提出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注重建设新农村文化,强调了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政策、打造样板、树立典型,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四、新型和谐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1)文化建设依赖性过强。在淄博多数新建社区中,文化设施建设大多数是政府出资修建,也有部分是村两委出资修建,对政府、集体依赖性较大,也有部分新建社区几乎没有文化建设,如理工大学北门的钱家村社区,也在逐步向新型社区转变,但是其中的文化建设项目很少,投资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很少。

(2)精神文化建设的不协调。调查中,淄博多数新型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绝大多数的提高,但是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没跟上,文化设施建设不足,对居民提供不了更好的文化帮助,调查中社区居民绝大多数希望举办社区文化培训班、创业培训班、文化产业班、居民养殖、种植班等,使自身的精神文化水平能够提升。

(3)文化建设中的急功近利。我们在全国第三次物质文化普查中,很多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眼看雕梁画栋、绿荫满院的住宅,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不禁黯然神伤。

(4)新型社区文化建设中在社会和谐中的不和谐。和谐代表了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在淄博调查中良乡社区在文化建设中走在了前列,但是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却上演了不和谐的一幕,如文化设施建设后,被其他居民私自作为己用,对设施进行破坏等现象,再加上文化设施毁坏后没能及时修理从而导致报废等现象。

五、加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

(1)新型社区文化建设需融汇多方面力量。社区文化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或者使公共产品,一定程度上由社区集体提供,只有加强社区集体经济的不断加强,提供物质保障,才能使文化将设有待于提高。

(2)提升社区群众精神文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政策。打造广场文化品牌,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等,使各项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使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不同文化需求。

(3)构建文化产业品牌带动行新型社区发展。 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时代性,应充分注重推陈出新,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打造文化品牌模式为下一步发实战打造一个有力基础。大力提升文化品质,通过旅游、城市文化、异域文化等方式注入到社区中,搞活文化产业链,带动特色文化的发展。

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努力繁荣文艺,在生活的深处含英咀华,在时代的高处迎接八面来风,下更大的力气做好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坚持面向大众,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展、创新,努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团结一心,为我们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燕妮.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 (08).

[2] 张良. 城市社区文化认同建设对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建设的启示[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 (01).

[3] 虞敏.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 中国科技财富, 2009, (08).

[4] 王红星. 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策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