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19 01:29:03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1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从“制器”到“造人”、由“修剪”到“育种”、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发展。[1]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语文迫切需要回应时代呼唤,寻求顺应要求的改革之路。

“工匠精神”主要指从业人员一种关注工作品质的职业追求的职业态度,它的内涵包括专注、勤奋、坚韧、钻研、创新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以及专注、执着、刻苦等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聚焦匠之精神,转变观念汇合力

1.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单一语文知识教学转向关注素养、提升能力的语文学习,由单一书本学习转向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的语文实践学习,由单向灌输式语文教学转向服务专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学习。

2.结合专业要求,挖掘教学资源。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不仅赋予语文教学新的生长点,也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不同专业学生适用岗位的语用要求,围绕“精益求精”“矢志创新”等工匠精神进行文本的挖掘与阐发。

3.打破齐步教学,满足专业差异。职业学校不同专业对语用要求差异显著,语文教师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同时,要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文秘专业与机电专业为例,前者注重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和实用写作技能;而后者仅需围绕岗位要求获得够用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可。现有语文教材并没有对不同专业的现实需求做出调整或给出相应教学建议。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围绕学生专业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或补充。

4.依托校企合作,提升语用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高职语文教学也可以打破公共课与专业课界限,利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所提供的学徒工作实境进行口语、写作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需要的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不止于在高职语文教学内部发力,而是扎根学校、以高职语文教学为载体开放式地汇聚多方力量,以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追觅匠之轨迹,借助情境增活力

知识与学习不是居于个体内部的,而是分布在个体情境活动的具体任务、辅助工具、外部环境以及相关他人的关系之中的;知识不能以孤立的方式获得,而要结合复杂的问题去学习。[3]利用语文教学情境、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围绕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构建高职语文“所学―所能―所用”的教学链。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以下三类实践活动不仅能实现上述目标,而且深受学生欢迎,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语用能力。

1.阅读工匠传记――了解工匠精神。近年来很多文质兼美的工匠传记小品不断涌现,短小精悍、富于故事性的人物传记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课内外阅读材料。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专业工匠的传记,引导学生追寻以往名匠足迹、学习现代大匠精神,接触实用语文的同时感染工匠精神的魅力。

2.聆听工匠讲座――感受工匠言行。学校经常组织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来校开设讲座。学生聆听讲座,用文字书写感受,教师批改点拨,既能锻炼学生实用语文知识的运用,也能让学生由思考到写作,工匠精神精髓深入内心。

3.采写工匠故事――对话身边工匠。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以学徒身份走近现实生活中的工匠师傅,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感受工匠身上的高贵品质。语文教师因势利导,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采访师傅的职业故事、说说“我的师傅”等活动,激发学生说与写的热情,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

三、围绕匠之传承,积淀资源续后力

只有有了高职语文教学资源的高原,才可能有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高峰。为拓展高职语文学科的资源建设,我们探索了多种途径。

1.积累提炼素材,丰富教学资源。没有累积就没有创新。一方面要积极运用信息化等原有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其教学效能,另外也要树立资源建设意识。每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做好素材积累和提炼,其过程、成果也可成为以后教学的宝贵素材。以前文所提的阅读、采写等活动为例,每一次活动的文字影像等资料,不仅是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更是未来语文教学接地气的资源与素材。

2.关注学生生活,渗透学校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及变化,并从中挖掘优质的教学素材,同时有意识、有选择地渗透学校文化,使教学获得源源不竭的活水。如学校举行学生工匠精神读书征文,我们可以通过书目推荐和写作指导,使学生在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3.教研引领教学,示范工匠精神。教师通过磨课、听课、开课,不断提升自身语文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并围绕教学展开草根式的研究,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互动耦合,并意识到教师自身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引领学生内在转化。

四、实践收获与感悟

探寻高职语文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充满艰辛、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改革历程。教师需要避免急功近利、自以为是、心浮气躁的倾向,需要“做”与“思”、“手”与“脑”、“行”与“知”的交互为用。[4]我??欣喜地看到改革对学生、教师与教学本身所产生的正向变化,我们也困惑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涵?B了高职师生的气质。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凸显工匠精神等学生需要的、职业要求的人文精神及语用知识能力,学生语文学习开始慢慢融入与现实生活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很多学生开始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专业、职业的积极作用,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也促使学生将所见所感的工匠精神逐渐内化。借助活动的体验,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自信得到有效增强,工匠精神所涵括的理念精神也渐渐深入于心、落实于行。在实践中,语文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在教学实践的不断磨合中,语文教师对于学校不同专业的语用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挖掘与交流,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职业倦怠等问题,教师通过学习意识到提升自身工匠品质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一种高职师生经由语文的教与学“明匠心、提语能、塑匠魂”的教育行为。

2.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依托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活动等,高职语文教学获得了许多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不同于一般高职语文教学中教案、课件、图文视频等教学资源;也不同于从普教横向迁移过来的优秀资源;而是完完全全扎根于我们的学校与专业、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职教特色和校本特色的特有资源。如开展学生对自己师傅故事采写,期间拍摄的采访视频、撰写的文章就成为了教学的有效资源。其中优秀作品可以直接升级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文字素材。学生阅读来自于自己同龄人、身边榜样的书写,教学的效果往往能比解读“高大上”的名匠传奇更好。即便是资源中不是很成功的素材,因为与学生专业相同、背景相似,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如作为反面典型等,也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2

围绕主题,彰显特色,“馆日”活动丰富多彩

(一)统一开放一批档案

市档案馆联合16个区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17.7万件。市档案馆开放档案2.2万件,主要涉及12个全宗,包括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大部分是形成于1947至1987年的档案。这些档案,是我市党和政府机构领导、管理北京市的真实记录,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是了解和研究北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16个区档案馆开放档案15.5万余件,其形成年代主要集中于1983―1987年,热萆婕罢治、经济、文教、卫生、民政、市政市容、工商业、农业等方面内容。

今年,市档案馆通过深入挖掘这批开放档案,受到媒体的欢迎,社会反响良好。《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5月26日分别以“17万余件档案下月初解密”“17万件珍贵档案将向公众开放”为标题,报道档案开放情况,并介绍了部分珍贵档案的内容,如档案中记载了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经过激烈比赛,以7战全胜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各界人民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庆祝大会,热烈欢迎中国女排胜利归来的盛况。这些档案资料,生动记载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女排精神”对每个中国人的激励和感召,也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二)推出精彩纷呈的档案展览

“馆日”活动期间,全市围绕活动主题,共推出41个展览和11个网上展览。

1.市档案馆推出“通衢之州大美新城――魅力副中心”展览。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馆日”活动期间,市档案馆推出“通衢之州大美新城――魅力副中心”展览。展览由北京市档案局(馆)主办,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通州区档案局(馆)协办。展览共分为水陆都会、魅力新城两个部分,通过选取来自中央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及通州区档案馆馆藏的60余件档案,以及90余张图片和表格,展示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2.市属国有企业围绕“档案见证工匠精神”推出展览。围绕国家提出的“工匠精神”,市档案局(馆)指导企业推出系列展览。北汽集团推出“档案・见证匠心”展览,宣传20世纪50年代至今集团系统的劳动模范、技术标兵的先进事迹,弘扬了北汽人“坚韧、执着、专注、极致”的工匠精神。首钢总公司与石景山区档案馆联合推出“首钢档案今昔”展。公交集团举办“劳动模范公交榜样――北京公交集团劳动模范光辉事迹展”。工美集团推出“国礼项目、重要产品图片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展档案馆日活动,通过展示燕京八绝、北京四大名旦及重大活动国礼精品等作品和工匠大师们制作工艺品背后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宣传工美大师“工匠精神”。以上展览通过档案、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凝聚在档案中的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引领企业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3.市城建档案馆推出“岁月・光影――神州第一街历史图片展”。展览通过20世纪50年代长安街历史风貌和新世纪长安街建设新貌的对比,展示神州第一街的发展演变历史,以此呈现城市记忆,承载京城历史文化的变迁,展现档案文化价值。

4.各区档案馆围绕“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主题,推出各种展览。东城区推出“东城区老照片记忆展”,通过珍贵老照片展示记载着东城区悠久历史文脉的城墙牌楼、胡同等,增强了大家了解北京城,保护北京城的意识。朝阳区举办“朝阳区农村城市化记忆工程专题展览”,记录19个乡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旨在留存农村记忆,保护和传承区域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海淀区推出“光影京西稻展”,运用馆藏照片档案及向社会征集的档案,将一百多年前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京西稻照片、新中国成立后馆藏京西稻照片及近日结束颁奖的“首届京西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对比展示,承载老北京人的记忆,展现浓郁乡情。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周年来临之际,丰台区在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推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周年京津冀部分史料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览充分发挥了档案部门以史育人的作用。

此外,东城区还开展了“珍藏岁月痕迹传承优良家风”展览,展示家庭档案成果和普通居民家庭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普及家庭档案意识和档案知识。西城区与区妇联合作推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家训展,对曾经在西城居住过的梁启超、等12位名人的家风故事集中进行展示,使公众感知和领悟优秀家风家训的真谛。

(三)市档案馆开放档案特藏库

市档案馆从馆藏精品中遴选出年代久远、重要历史事件、名人手迹、照片图册、实物等5个方面的档案原件,包括光绪年间的奏折、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1678年《剿抚澎台机宜》、1909年《京张路工撮影》档案,有民国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档案,以及陈独秀、宋美龄、梁思成、胡适、马连良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手迹。社会公众参观特藏库采用提前预约的方式,公布电话3天后预约爆满,极受欢迎。

(四)举办档案法制宣传动漫会

市档案局(馆)《档案连着你和我(第三季)》动漫视频,同时在市和区档案信息网站、档案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该视频以真实案例为基础,以动漫形式,生动形象地列举了档案违法违纪案例,进一步传播档案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档案法治观念。

(五)举办多场档案学术和经验交流活动

市档案局(馆)举办了2017年档案学术报告会及论文写作知识讲座、档案智能化管理观摩交流活动、“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讲座、“档案见证北京”文化讲堂等。这些活动,开阔了我市档案工作者的理论和业务视野,展示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共600余人⒓恿嘶疃。

市教委组织高校系统参加“档案在我身边”活动,北京联合大学作经验交流,参观联合大学档案库房、档案专业实训基地、档案专业实验室、校史馆等;市城建档案馆召开“北京市重点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工作经验交流会”。东城、西城、海淀、石景山分别举办“东城红色记忆”、“以优良的党风作家风”、“北京历史上的琉璃河”、“模式口的那些事儿”等讲座,追忆过去,感知未来,收到良好效果。

(六)举办系列档案业务展示体验活动

市档案馆举办多项档案业务展示。一是档案修裱展示及公众体验活动。650人次参观了档案修裱展示,体验了神奇的档案修裱工艺。二是查档咨询与体验活动。参观者体验查档程序、方法并现场解答查档问题,6月9日当天接待查档体验60余人。三是档案编研成果展示。按照工具书、史料、画册等类别向公众集中展示我馆编辑出版的数十种编研成果,彰显北京特色和档案历史文化价值。四是非遗展示活动展示。“馆日”活动期间,共展出京津冀三地的6个项目,包括北京绒鸟、北京兔爷、北京毛猴、北京泥塑,河北的秸秆扎刻、天津杨柳青年画。五是档案利用实例宣讲。以“最美档案人”为切入点,宣讲档案利用及背后那些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感人至深的档案故事。六是有奖竞猜活动。利用市档案馆的馆藏,围绕北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北京城市风貌,推出“老照片,你来猜”有奖竞猜活动。系列业务展示体验活动现场效果好、互动性强,深受观众欢迎。

西城区、海淀区、通州区等区分别开展了拓片技艺、北京鬃人、面塑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七)举办档案征集和捐赠活动

“馆日”活动期间,全市综合档案馆设立征集咨询台,发放征集公告,开展了15场征集活动。市档案馆达成了征集凉水河照片档案的合作意向;朝阳区接收个人捐赠档案4000余件,接收区社工委移交的41名百岁老人口述资料82本;门头沟区接收捐赠档案400件,照片1万张,主要是反映老区人民抗战历史的珍贵手稿;通州区接收著名画家捐赠个人档案和书画作品;平谷区征集老党员珍贵资料100余件,录制建国前老党员口述资料。通过征集和捐赠档案,使有价值的档案得以永久保存,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内容。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3

这是一幅丰碑的宏图

这是一曲楷模的赞歌……

毛主席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如果只是停留于会议上动员、口头上说教,“正确的大道理”凌空蹈虚,如何让党员干部感同身受,《楷模》、《丰碑》中的很多人都是普通党员,他们就生活在你我身边。

当下,有的人把年轻的资本当成挥霍的本钱。在学习上敷于表面,仅停留在完成作业的层面,不能静下心来刻苦专研。在工作上浮浮躁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迟到早退,工作期间玩游戏、逛淘宝、聊天。这些人正是缺少对优秀榜样的学习和认知,才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方向、失去力量,怎能挑起建设美丽强国的使命担当,今天我们观看的这两部纪录片,无疑是激发人们奋进的“新教材”。

今天,精神的力量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在上级文件指示下,我们观看了3个多小时的《丰碑》《楷模》专题教育片,全面展现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生动再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事迹以及在我省开发建设中涌现的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等劳模业绩,再现了于海河、张宝金、张秀林、星火一次变电所、前哨林场等新时期我省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先进事迹,彰显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和初心力量,激励一代代龙江人不畏风雨、砥砺前行……一幕幕,一帧帧,无不透露着对先辈的敬仰,对楷模的赞颂!

《丰碑》反映了“四大精神”,《楷模》讲述了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专题教育片深深吸引了每一名党员,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党旗、用生命捍卫国土的精神感染了大家,老一辈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和人民、牢记使命担当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新时代楷模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当代广大党员干部,激发拼搏进取的昂扬斗志。从而使当代的我们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始终坚守初心,弘扬优秀精神勇担时代使命,要在主题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要以丰碑、楷模精神作指引,大力弘扬“四大精神”,向于海河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学习,学深悟透做实,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成效。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于海河同志,于海河同志是全省党员队伍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他扎根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奉献给了“三农”事业。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是郝光浓、徐淑芳、张元培等一大批英雄的北大荒人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培育和锤炼出来的,它是垦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多同志也一样有共鸣,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于海河同志学习,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为群众解难,努力让群众,以及学院内部的师生在任何时候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次观看纪录片,让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英烈和先进人物们的宁死不屈、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所有人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几代人奋斗铸就的龙江优秀精神,是龙江人独特的精神坐标,作为新时代的龙江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并通过学习转化为工作动力,强化担当作为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步一个脚印,以发展的实际成果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铺路筑基。

我们采取这种直观、鲜活的主题教育形式,将优秀的龙江精神以翔实的史料、鲜活的事例生动地展现出来,更加激起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比向往;更加激发了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干事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加激励我们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拼搏、努力、奋斗。这是一种多么生动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次难忘的党性教育,从此,我将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不忘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发扬龙江“四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举党旗、育党人、立党言、尽党责”践行党校人的坚守和执着,永葆本色、赤心不改,努力为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始终坚守初心,弘扬龙江优秀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作为时代前杆,要在主题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要以丰碑、楷模精神作指引,大力弘扬“四大精神”,向于海河、张宝金、张秀林、星火一次变电所、前哨林场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学习,学深悟透做实,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成效,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中坚守初心、在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中勇担使命,实现学院全体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有提高、工作能力有提高、自身价值有提高,学院党建工作质量有提高的“四有”目标!

专题教育片深深吸引了我们每一位观众,大家凝神观看,时而奋笔疾书、时而陷入沉思,看到杨靖字、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事迹以及在我省开发建设中涌现的王进喜、马永顺、马恒昌等先进事迹时,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党旗、用生命捍卫国土的精神感染了大家,有的同志眼圈红了,老一辈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和人民、牢记使命担当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新时代楷模的事迹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激发拼搏进取的昂扬斗志,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岗,为党和国家大事业奋斗终生!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青青66”为你整理了这篇公司总经理诚信榜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立大诚,创大业

冯志宇坚持诚信原则,以最高的国际标准控制产品品质,坚持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该用多厚的材料就用多厚的材料,让产品性能超出要求;在满足客户使用的基础上,兼顾产品的长期使用寿命和品质,增加抗菌、抗老化等附加性能;他坚持高标准服务客户,努力降售后为零,为客户提供超出承诺的服务标准。

冯志宇带领团队传承和发扬诚信精神、工匠精神,做白衣天使的守护者,履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企业使命,彰显一家民营企业的大爱、大德、大情怀。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和诚信精神,使得冯志宇获得通州区红十字会授予“通州区博爱之星”荣誉称号、被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北京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被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评为“2015~2018年度优秀会员”。

二、传承诚信,卧薪尝胆

2012年中,由于国家政策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国内市场低迷,冯志宇萌生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想法,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现有产品与国际标准的差距,然后按照国际标准去整改,很快成功拿下出口认证CE和美国FDA证书。有了“金刚钻”,他便有计划地把产品一步步推向国际。经过团队的努力,现已覆盖70个国家和地区。

冯志宇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他修订了公司人文、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坚持一切设计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致力于提高公共医疗环境和健康护理水平,致力于提高中国医疗器械制造水平,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并受全球客户肯定,现拥有专利30余项。

三、服务于民,回馈社会

“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我最喜欢产品研发,把客户需求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造福社会,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对于企业来说,研发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其次是销售。”冯志宇说。

结合国际形势、国家战略以及公司自身特色及处境,冯志宇提出“将公司建设成美誉、高效、和谐的现代化医疗器械生产实体”作为总目标,以“科学管理走强企之路”作为十二三战略的中心战略。

多年来,他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协作共赢、真诚奉献、回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为几百人提供就业岗位,34年来做到从不亏欠不拖欠员工工资,还接受应届毕业生来公司实习锻炼,为提高社会就业率贡献力量。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略尽微薄之力。2016年9月,通过联合国向青海省贫困地区的两所妇儿医院捐赠价值21万元的妇儿健康医疗设备,累计年捐款额50余万元。

四、“抗疫”精兵,倾情奉献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冯志宇及时将湖北籍员工劝留下来,并迅速将其他员工召回。然后,将孩子送到父母家,带着妻子赶回乐亭工厂组织生产。除了指挥、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他还亲自跑生产原料,每天超负荷工作,连续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盒饭。

1月24日,农历猪年除夕夜间,冯志宇带领员工将首批物资紧急送到通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心——牛堡屯疾控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新成立的隔离室。

1月27日,唐山中心医院决定组建新的发热门诊部门,冯志宇带领员工连续奋战72小时,按要求及时配送了所需的医用物资。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月2日,北京市决定改建小汤山医院,冯志宇受命供应操作台以及传递窗类产品、医用输液天轨和医用隔帘等。2月10日,其公司即完成传递窗330套、医用隔帘500套和输液天轨100套的备货安装工作。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5

基层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对照检查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半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很多不平凡,通过对党史的学习,也使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悟:在学习周永开等优秀党员的事迹后我深深的感受到,7名优秀党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我要从榜样的先进事迹中深学习榜样的精神、优秀品质、工作方法,并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结合起来,向先进典型看齐,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干字当头,顽强奋斗,像榜样那样拼搏人生。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通过党史微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了党的过去、现在、将来具有重大意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让中国人民坚信,只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就有更光明的未来。

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的家国情怀。作为基层党员,必须不忘初心和使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妥善化解工作难题。面对工作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实现事事有着落。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将业务工作做到极致。

3月4日、5日全国两会相继在京拉开帷幕。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诠释了前进的道路是艰辛的、曲折的,需要我们倍加努力、加倍奋斗。有句话说得好:“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努力是成功的“阶梯”,是前进的“牵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雨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面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党员要树立努力的意识,时刻保持努力的姿态,确保努力奋斗的成果,“十四五”目标任重道远,重任在肩,需要我们党员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善于担当、敢于担当、勇往直前。

7月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总书记的讲话激情澎湃,振奋人心。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深切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面对新挑战,我们深知使命在肩。一百年前我们形成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一百年来我们在长期奋斗中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要像总书记在讲话中讲的那样,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的伟大事业才会在接续奋斗中昂首阔步走下去。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更加自觉的不忘初心使命,坚守岗位,勇于奉献。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号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作为一名党员,我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在工作和生活上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工作中理论内涵学习的不深,研究不全面,有时会对一些细节把握的不够。还要加强学习

今后,我要朝着优秀的党员的方向努力,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觉悟,化言语为行动,为更多的人服务,做更多的好事。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6

一、靶心

班主任要有“靶心”―班主任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简单点说,你打算或立志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班主任专业成长也是如此。有的青年教师刚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也有的青年教师畏惧班主任工作的琐碎和苦累,但又出于学校的要求或评职称的需要,无奈之下接受了班主任这样一个工作,于是“扳一下手指头,任一天班主任,管一天学生”……不容质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成长速度肯定要快于后者。

环视当前一些成功的班主任,都是在奋斗目标的引领下,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有“全国十杰教师”之称的李镇西老师,始终把“做最好的班主任”当作自己的努力方向,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爱心与民主教育理念,大胆尝试,成为一代教育大家;有“全国十大名班主任”之一美称的万玮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或教育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他的话道出了他成功所必需的内在要素―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或“教育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的追求。

因此,年轻教师一旦选择了做班主任,就要尽早地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掌握治班育人的本领,才能早日成为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学生生命中的重要贵人。

二、信心

爱默生有言:“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信心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即使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也坚信不疑。班主任必须意识到,只有拥有信心,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发挥到极致。

有的青年班主任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后,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努力,认定自己不是做班主任的料。其实挫折和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关键是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成功的班主任总是把挫折和失败当作改正不足、提升能力的一次契机,然后信心十足地开展工作。十多年前,笔者刚担任班主任工作不久,由于没有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致使班级失控,所带的班级几乎成为乱班。面对这次失败,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了经验,为今后成功治班奠定了基础。事实上,许多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颇有建树的老师也遭遇过类似的失败。失败,历来是成功班主任的砺石;信心,一直是成功班主任的精神支柱。因此,年轻班主任们,尤其是新班主任们,一定要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能把班主任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工作做好。

三、虚心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不一定是遇到了问题去请教别人,如在别的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多一双留意的眼睛,多一对善听的耳朵,多一颗思考的心,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实践证明,阅读和网络学习不失为新形势下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阅读。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这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达到的高度。而达到这一高度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阅读,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弥补我们经验上的不足,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阅读,也可以让我们不断地实现精神突围,不断地丰富、润泽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地提升生命质量。所以,班主任要舍得花时间去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读教育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陈宇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等;读杂志报刊,如《人民教育》《班主任之友》《中国教育报》等;也要读些人文经典,如《论语》《傅雷家书》《林清玄散文》《我的精神家园》《教师人文读本》等。

网络学习。因为有了网络,世界从此变得触手可及。网络学习也成为班主任充电的重要途径。《班主任之友论坛》《k12教育论坛》《新教育在线》等论坛为一线班主任的探讨、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些有志之士也利用QQ等网络工具开通了班主任讨论群,如“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班级自主管理群”等。论坛也好,QQ群也罢,都能让班主任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都是年轻班主任成长的“导师团”“智囊团”。

四、静心

静下心来,细细地观察那些活泼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你能发现孩子又成长了少许;静下来心,慢慢回味与学生的对话,你能发现你正在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静下心来,随手翻上几页飘着墨香的杂志,你能发现大师正在与你对话,文中字字句句是你需要的智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再整理一下,便可记录下成长的足迹……静下心来,你能发现班主任这个舞台给不了你太多的金钱,给不了你太多的名利,也给不了太多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你能发现,班主任工作能够给你的是一种源自于工作的快乐,是认识自己、锻炼自己、展示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的快乐,以及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快乐。

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静下心来,与宁静为友,与大师为伴,尽情地思考、创新、尝试、反思、提升;让我们静下心来,尽情地燃烧激情,挥洒汗水,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让我们静下心来,静听花开的声音,享受教育人生的幸福!

五、匠心

班主任的匠心,指的是班主任要有一颗追求与众不同的心,即要有创新之心。正因为有这样一颗心,班主任才能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专业知识丰富、爱岗敬业的好老师,我们缺少的是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的老师”。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单一,工作内容也大多重复:看学生自习,管理课间,处理偶发事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展相关班级活动等。带班久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如同“小儿科”,在班主任的眼里已经变得没有新意了;带班久了,学校安排给班主任的工作,在班主任的眼里已经变成一种累赘了……此时,我们要感叹:班主任已经达到懈怠的“境界”了。试想在这样一种“境界”下,班主任工作的效果会如何?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又有多少宝贵的教育机会被无形地浪费?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7

关键词:职业精神 职业技能 融合培养

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从事的工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就是从事某一工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目前,职业精神培养在中职学校以德育课教育为主,一般在第一学年独立开课,但进入第二学年专业课学习后就很少涉及,导致第三学年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工作适应性差、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职业技能的基本理论学习集中在第二学年专业课学习中,操作技能的学习集中在校内实习中,这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过程是两条并行线,基本没有交集,更谈不上融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职业精神时,对职业技能还没有太深的认识;在领会职业技能时,已对先前学习的职业精神感觉模糊,单纯陷入操作手法的学习中。因此,探讨将两者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是一个意义重大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研究背景

“十三五”期间是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关键期,急需大批有高超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支撑这个转型升级。但实际情况却是学校很难培养出这样的大国工匠,企业招聘不到这样的人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加大实训课程比例,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传授,但与此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形成了“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的职业教育现象。职业精神不足导致其很少主动钻研技术、探究技能,很难在技能上有大的进展和突破。因此,本课题组立足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针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开展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二、研究思路及预期成效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思路是:调查研究制订方

案方案试行实施反馈方案修正方案再试

行再反馈方案基本成熟后,推广实施。

2.预期成效

第一,完成构建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培养模式文本。

第二,完成方案的制订和试点实施,建立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体系,完成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具体培养思路及体系

1.具体培养思路

首先,在中职院校的数控维修、机电产品检测和汽车维修专业中分别选取一个高中起点技师班进行试点,班型在20~30人,配备既懂专业又具极高职业精神的班主任、一体化专业教师和德育教师,建立合作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其次,在专业教学中试行新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知行合一”培养模式体系,在每环节都设定责任心培养目标考核,并将其设定为教师教学过程化考核单列项目。综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提高。

最后,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合作企业参与制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安排。将企业管理机制应用于校园学生管理中,建立学生诚信档案,量化考核内容。综合学生日常表现、实践操作、老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考评。通过“班级管理企业化,素质培养体系化”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具体培养体系

在课程体系方面,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整体考虑,统筹技能与育人、培训与培养、技术与精神等方面关系。按照精神为魂、技能为根、统筹兼顾的思路设计课程体系。

第一学年,重点促进学生职业观念形成。从入校起学校对学生做好职业精神培育的宣传工作,对学校专业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初步形成职业观念。在学生德育课程学习之余,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为第二年职业素养的深入培养奠定基础。

第二学年,随着专业课课程的展开,深入践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首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直接对接一线岗位技能,并在讲授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提升职业精神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精神熏陶。其次,将历年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编写成适合本校各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树立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坚定信念。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生与已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座谈会形式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就业环境。再次,将企业“车间级、班组级”体系引入到学校,构建与之适应的“年级、班级”教育工作体系,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构建“模拟车间”,营造“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充分理解各专业的行业规范,掌握所学专业必需的能力。

传统的第三学年职业教育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学年。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知行合一”的创新培养模式中,增加“跟踪培养”的教育环节。一是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入职岗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使学生很快了解就业企业文化、环境、工作状况,使学生在工作中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二是建立毕业生就业个性化信息档案,对每一名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实际就业企业、岗位、工种进行详细信息录入。由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班主任对学生跟踪培养。三是通过周末组织班级或各专业座谈会,学生每月上交述职报告、企业定期汇总学生在厂实习状况评价报告等,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要做到将材料集中汇总整合,及时与出现问题的学生沟通,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小结

培养既具备职业技能又具有职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是每一所职业学校的历史职责,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进行系统规划,将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提高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更新,使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一样分阶段、分层次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就业。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这一过程的完整实施,也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踏实、认真、敬业、奉献”的职业心态也将使学生的职业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董煜峰.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王霜玲.浅谈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旬刊,2008(10).

[3]屈娜.中职学校职业精神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8

关键词:建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湘西侗族;传统文化;建筑风格

湖南境内的侗族主要是分布在西南方位的通道、靖州、芷江、新晃等地区,这些地方的侗族村寨大多数出现在山水汇集的地方,其丰富的装饰元素和独特的造型结构使得这里的传统建筑表现出清新而又浪漫的地域特色。

一、湘西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湘西侗族建筑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

建筑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是与各地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相契合的产物,侗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经108度到110度,北纬25度到31度之间,东至湖南洞口,南至广西罗城,西至贵州都匀,北至湖北恩施。侗族所在地区拥有众多江河,主要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这里山清水秀,具有优越的地理、气候以及物产条件,这对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侗族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阴雨天气较多,降雨量充沛,该区域热量丰富,又因为其雨热同季,所以十分适宜于农林行业的发展。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且树木木质极佳。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优良的气候环境,使得侗族人民在建筑传统房屋时可以充分利用该优势,从而形成了诸如风雨桥、萨岁庙等极富特色的民族建筑。

(二)湘西侗族建筑形成的社会人文环境

湘西侗族建筑除了适应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性等自然条件以外,社会人文环境也是决定其建筑文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当地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等都对其形成和发展演变产生重要影响。侗族传统的社会组织是指侗款以及家族组织。组织即是指精心设计用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群体。侗族也有属于自己基本的社会组织即“款组织”。“款”在侗语中指的是“相互盟誓,真诚结交”的意思。所以说“款组织”在本质上指的是通过真诚结交、相互盟誓而产生的组织形式,根据史料记载侗族“款组织”的发展直接导致了鼓楼这一传统建筑样式的产生,同时随着“款组织”的不断发展,侗族鼓楼以及其它一些特色的建筑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侗族的为该族群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侗族的建筑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侗族的属于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多神崇拜,自然事物诸如古树、巨石、桥梁等均属崇拜对象,侗族人视女神“萨岁”为至高无上的神,每个村寨都建立以草卜、鸡卜、螺卜、卦卜、卵卜、米卜来测定吉凶,因此,“萨岁庙”成为侗族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传统中华民族的节日以外,侗族一个重要的纪念节庆即踩歌堂,在该活动中侗族人用独特的民间歌舞来悼念民族女英雄“萨岁”。该活动的举行需要宽大的空间做支撑,多年来该活动与传统建筑设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互动关系,从而使诸如萨岁庙、祠堂等建筑形式形成格局宽敞、布局灵活形式多样等的特征。

二、湘西侗族传统建筑相关特征探析

(一)主要类别和结构特点

湖南地处亚热带,春夏较为湿润,秋冬则干燥寒冷。为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等自然条件,侗族建筑的构造多依据山地的形态而展开。在造型上,湘西侗族的传统民居是较为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人们以木桩为底,上部架设横梁构成浮空的基座,屋顶主要有双重檐悬山式和单檐悬山式两种,以满足通风和防潮的需求。在布局上,侗族的传统民居表现出“凹”形的状态,其方块内包含有堂屋、卧房、火铺屋和厨房等区域。除了传统民居之外,鼓楼、福桥和萨堂也是侗族的重要特色建筑。鼓楼位于村寨的中心地带,形似宝塔,内部有四根大木柱,中间较为宽敞,便于人们进行集体活动。福桥又称风雨桥,包含有桥廊亭这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桥面铺板、桥顶盖瓦、两边设有栏杆,为人们带来通行上的极大便利。萨堂是用于祭祀的建筑,内部有铁锅和泥土所垒成的土包,形似坟茔,表现出浓郁的湘西地域特色。

(二)建筑材料

石材和杉木的搭配是湘西传统建筑在选材上的主要特点,松木、竹、干草、泥土和石灰等材料也较为常见。人们凿刻石材,堆砌成深入地下的基座,石材能够延缓土壤中水分的侵蚀,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杉木是一种常绿乔木,生长速度快、产量大。经过风干处理后的杉木材料结构均匀、强度适中、不易断裂,而且气味独特,能够减少虫害带来的腐化作用,十分适合湘西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在那里的侗族人民广泛采集杉木,并将它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杉木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而存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象征力量而存在,所以侗族人集会的场所鼓楼即是对杉树的一种模仿,这体现出杉木在侗族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侗族建筑文化传承中的主要问题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正不断减弱,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模仿导致湘西侗族建筑慢慢遗失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一部分侗族人放弃了对传统建筑的修缮和维护,他们开始利用现代技术来搭建西式建筑。这些住房不再由石材和杉木构成,而是由钢筋水泥和玻璃等现代材料构成。随着外来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湘西侗族村寨原有面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民俗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也逐渐呈现出没落的倾向。

(二)木质建筑保存难度大

湘西地区夏季有着丰沛的降水,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与砖石结构的现代建筑相比,湘西侗寨的木质建筑十分脆弱,它们不仅容易受到雨水的腐蚀,流动空气的风化也会使得木头变得更加破败和疏松。此外,随着电器在侗族人生活中的普及,乱接电线的现象也极为普遍。在木质建筑较为集中而又缺乏消防设备的侗寨,一旦失火,将会酿成严重损失。这些问题是侗族传统建筑的严重隐患。

(三)传统建筑技艺的流失

侗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父子相继和师徒相承两种,按工作方式可分为木匠石匠和画师等职业。这些工种对技艺的要求很高,要想习得精湛的技艺,学徒一般要从七八岁时就要开始学习,实践的难度也很大。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木质建筑的营造机会大大减少,传统工匠失去了谋生之本,于是便纷纷转行。而年轻一代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他们更愿意外出务工。随着老工匠年龄的增大,年轻一代出现了断层,侗族传统建筑技艺逐渐陷入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四、开展侗族传统建筑保护的原则和建议

(一)加强对侗族传统建筑人才的保护和培养,为其传承提供后备力量

建筑工匠在侗族建筑的营造和保护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一名具有多年营造经验的工匠,非常熟悉木质建筑的特点,在进行工作时甚至不需要图纸。然而,传统的师徒相传有着很强的封闭性,这是令侗族传统建筑人才陷入断层境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年老的工匠应得到充分的保护,只有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才能保住侗族传统建筑工艺的蓝本。湘西地区的文化部门要积极邀请民间艺人参与到建筑文物的修葺工作中来。此外,还可以开办长期的讲座,让单个工匠面向多个学生,现身说法,传授技艺。对于优秀的学习者,要鼓励他们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来,以实践的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学者可以同民间工匠展开合作,利用工程软件对侗族传统建筑的资料进行处理,制作出相应的模型,以实现传统建筑工艺的信息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学习材料,让侗族的传统工艺走进高校,以达到培养传统建筑人才的目的。

(二)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化建筑手段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便利舒服的生活环境

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保护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侗族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合理规划和有序保护克服现阶段的困境,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们不能单纯为了传统建筑的保存而牺牲人们生活的便利,这种片面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适合现代人居住又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的建筑形式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因此,在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规划者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地域风貌等因素,还要致力于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满足卫生、交通、供水、能源、防灾等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资源进行传统建筑的修缮和民居环境的建设。传统的建筑工艺在防灾和防腐蚀等方面有着很多欠缺,因此,在侗族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引入现代化的建筑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在整体规划上,由权威专家来总结出侗族传统建筑的工艺特点,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将现代技术同传统民居融合在一起。建筑师可以根据湘西地区的气候环境来选用相关材料,以化学加固的方法减少潮湿空气对木材的腐蚀。为了防患于未然,规划者要综合考虑村寨的规模和木质建筑的特性,利用现代化建筑思维来改造侗族传统建筑内部的供水通道,让道路网络系统和绿化模块能够处在良好的衔接状态,以应对灾害的发生。

(三)将旅游业发展与整体规划相结合,促进对侗族建筑文物的保护

要实现侗族传统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旅游业是一条必经之路。各级政府应该在民间搜集雕刻、绘画等文物,以展览的形式向游客展示侗族建筑文化的魅力,促进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旅游业不能本末倒置,只有合理地利用传统建筑资源,将保护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规划者要保留公共建筑的功能,把分散的古迹连结成独具特色的观赏路线,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让旅游业的发展为村寨的后续修缮工作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9

关键词: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特色;成就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勿庸置疑,在封建社会时期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不但处于中国制瓷业的领先地位,甚至于拥有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无法企及的高超制作技术和华丽的艺术特色,这些成就在今天看来不得不归功于设立于景德镇的“官窑”。官窑作为当时直接受命于最高统治阶级的特殊政府工艺制作机构,拥有最好的制作人员,最先进的制作工艺,最优秀的制瓷原料。因此可以说景德镇官窑瓷器拥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并影响着景德镇名窑乃至其他地区陶瓷生产的艺术表现。

二、景德镇官窑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

景德镇的官窑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纵观历史的发展,官窑在景德镇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不过其真正的确立、发展并昌盛则要到明清两朝。随着统治阶级的不断重视,景德镇官窑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身怀绝技的制瓷工匠及制瓷工艺秘方,加之统治阶级给予的优质制瓷原料,官窑的特殊地位日益鲜明。

不过说到底,“官窑”只是我们对某一类特殊陶瓷产品的统称,区分官窑瓷器必须建立在与民窑瓷器的对比基础上。

1、景德镇官窑概念的限定

官窑,顾名思义,它针对的消费群体一定是“官”,即社会的上层统治阶级,其中尤指皇帝及其高级臣僚。正如叶英挺说:“所谓……官窑是由官方营造并主持烧造的,一切行为都以服务于皇宫为基础。官窑还能够强制占有优质的瓷土和原料,劳役天下的能工巧匠,而且控制了釉料和制瓷工艺,严禁民间进行仿制,不计生产成本,制作技术精湛,代表了当时全国的最高制瓷工艺水平。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皇宫内派出内官对官窑进行直接管理。在《大明会典》中就曾有‘明承元制,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的文字记载,其所谓‘样制’指除了某类瓷器在本身的器形、规格、釉色、纹饰都要求纯正、规整以外,风格也要求统一。另据史料记载分析,官窑的烧造场所还会配有专门的军队把守,即使是当地官员也无法接近,更无法见到各种器物,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其瓷器的独有性和特权性。”中国古代瓷器官窑烧造制度是古代自然经济、皇权专制条件下出现的特殊产物,它是一种超经济的文化现象。

笔者个人认为在中国的众多官窑中景德镇官窑的艺术成就尤为显著,因此,本文所说的官窑,是指自元代开始设立于景德镇专门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场,其基本特征是非商品性生产,追求近似于完美的产品质量和精巧的工艺技术表现,有着严格政府管理体制的窑厂。

2、景德镇官窑的发展历史

在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中,从宋开始就一直有官窑、民窑之分,譬如《格古要论》就说“古饶器出浮梁县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而且还讲到“大都出于御窑者,悉注有‘景德年制’四字,其色多蓝,间有纯白、纯绿、淡紫、淡灰者”,在婺源《嵩峡齐氏宗谱》中也记载了景德镇宋代为皇室烧造贡瓷的史实。

到了元代则设浮梁瓷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格古要论》载:“元袭宋之御土厂为瓷器作为贡品。”与此同时,不仅要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和宗庙的祭器,还要为元朝的军事机构“枢密院”生产大量的专用瓷。

明代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在御器厂曾立有一块刻于崇祯十年《关中王老公祖鼎建贻休堂记》石碑,碑文中说:“我太祖高皇帝三十五年,改陶厂为御器厂”。明代的景德镇官窑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其鼎盛时期为永乐、宣德年间,明代中晚期则因政府经费划拨等原因停烧。

清政府在明代珠山御窑厂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和发展了官窑的生产,其产品分“钦限”和“部限”两类。其中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繁盛,在皇帝的关心和督陶官的努力经营下,新颖的产品层出不穷。

三、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

作为拥有独特消费群体,高超制作工艺和优秀原材料的景德镇官窑在元明清三朝带领了整个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以其优雅的艺术特色征服了当时绝大部分的人群。详细区分不难看出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装饰题材、装饰方法等方面。

1、丰富而又不乏时代性的装饰题材

景德镇官窑瓷器自元代以来拥有相当丰富的装饰题材,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这些题材多集中于具有吉祥含义的内容上。如动物纹样中有表示皇权的龙纹和凤纹,表示吉祥的麒麟、辟邪、鱼藻、锦鸡、孔雀、百鹿、仙鹤、蝙蝠、鸳鸯、瑞兽等;植物纹样中有寓意“春秋繁华”的牡丹和,寓意长寿的仙桃,寓意清廉的缠枝莲纹,寓意吉祥的灵芝、瓜果、兰草、三友等;人物题材中有元代常见的戏曲人物故事“莺莺传”、“萧何月下追韩信”,明清常见的高士图、人物楼阁图、百子图等。这些装饰题材的种类丰富而又多样,且因统治阶级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性特征。

元代的官窑瓷器因主要用于向伊斯兰等地区的外贸输出,因此在题材选择上外销官窑瓷常见装饰有缠枝花卉、如意、宝相花等容易为国外消费者所理解的纹样,而供元代皇室使用的官窑瓷器上则常见八达码、如意、杂剧人物故事画这类具有民族性和鲜明时代性的纹样;明代前期由于统治者的严苛政令,因此几乎不见容易被统治阶级看作映射时势的人物题材,且少见果实类纹样,因而形成“有花无果”的装饰风格,中期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的逐渐开放以及统治者对于官窑瓷器的影响,装饰题材内容越来越多,明后期甚至有接近于民窑装饰纹样的趋势;清代前期景德镇官窑由于受到雍正、乾隆的格外关注而表现出更明显的时代特征,如当时统治阶级对于繁缛纹饰的热衷和对于西方绘画的喜爱均在官窑器物装饰上有所表现,清代中后期由于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景德镇官窑也慢慢的走入了下坡,不过此时官窑瓷器的装饰纹样再次表现出与民窑接近的趋势,但整体上还是继承了之前的吉祥类装饰题材。

2、先进而又细致的装饰方法

如前所述,景德镇官窑在统治者的控制下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人员和原材料,加之皇室对于细致华丽风格的推崇,造就了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中细腻的装饰方法。

1)形象的细致

在元明清三朝的景德镇官窑瓷器产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官窑瓷器都装饰有及尽细致的形象,无论是元代须毫毕现的人物画题材,明代瓜果花卉清晰的叶脉及果肉质感还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繁杂到无以复加的云龙缠枝莲纹,每一件官窑瓷器都尽可能的用细致清晰的笔触来营造出瓷器整体装饰华贵和整齐划一的视觉感受。

2)多样而先进的装饰种类

总的看来,元明清三朝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装饰种类可谓多样。自元代开始,青花、釉里红、卵白釉就已成为浮梁瓷局主要的督造品种;明代则出现了建立在红绿彩基础上的“斗彩”“填彩”装饰以及丰富的色釉装饰种类;清代景德镇官窑一方面继续发展传统的青花、五彩、古彩装饰以外,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创造了以珐琅彩为原型的粉彩装饰种类,且继续发展了色釉装饰体系,在督陶官的努力下还找回了久已失传的颜色釉装饰方法,如传说“郎红釉”就是由郎廷极根据明代的铜红釉装饰发展和创新的。

3、独特审美群体影响下的艺术美特征

中国的统治阶级往往是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他们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高雅的艺术情操以及独到的审美观念,因此,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景德镇官窑直接将这一特殊审美群体的思想观念进行了充分的表述。

在文学底蕴上,无论是少数民族政权元、清两朝还是汉族政权明代的统治者都相当推崇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而中国的传统文学通常建立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之上,因此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装饰纹样往往包含意蕴深长的高山流水图,飘逸出世的高士仙人图或者象征文人骨气的“岁寒三友”图。

在艺术情操上,统治阶级由于从小拥有良好的艺术教育,因此他们本人也许就是优秀的画家,在直接受命于他们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纹样中常常会出现以皇帝或大臣的绘画为摹本的装饰题材。如今天很多古陶瓷研究学者认为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其构图的完美性来看,此瓶的装饰纹样必来自于宫廷画家或精于绘画的上层社会所绘蓝本;明代宣德皇帝本人雅爱书画,在宣德一朝的景德镇官窑瓷器装饰纹样中就可以看到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装饰题材;清代督陶官唐英的《恭进御制诗瓶及自拟新样瓷器奏折》明确记载:“……八月二十四日接到养心殿造办处来文,恭录御制诗一首,……交奴才照前造挂瓶款式制造数件……奴才自行画样制坯,又拟造得新样瓷件一种”,由此可见当时景德镇官窑的瓷器装饰除传统纹样之外还有直接采用皇帝诗词或大臣直接创作的“新样”。在统治阶级的积极参与下,官窑瓷器产品显然具有了与民窑产品完全不同的艺术情操。

统治阶级作为社会中极小部分的精英人才,其审美观念自然也与民众有着极大的差异。统治积极掌有对普通民众生杀予夺的权利,因此造就了他们无需仰承民间审美习俗的观念,可以说任何一个朝代,统治阶级始终走在审美观念发展的最前沿,所谓“上行下效”就是说统治阶级的言行举止和审美方式常常被民间效仿。故而,在今天传承下来的景德镇官窑瓷器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统治阶级独特审美观念的表现,例如他们对于吉祥题材的热衷,对于文人情怀的抒发,甚至对于西方文化的积极吸纳都构成了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

四、景德镇官窑瓷器的成就

作为元明清时期中国陶瓷制作的代表,景德镇官窑瓷器表现出积极而又深刻的社会影响,并为以后中国的陶瓷生产提供了实用的创作方法,具体表现在:

1、发展了景德镇的传统制瓷工业

由于官窑生产不以商品交换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在生产中为了保证官窑瓷器的质量,往往把优质原料和优秀工匠垄断起来,只求获得质量优异的产品。景德镇为皇室烧造御瓷向来是不计成本的,从考古发掘成果和拍卖行历年来的拍卖品来看,进贡的官窑器不能有一点瑕疵,在烧成后即使发现有芝麻大的缩釉点,也会被打碎后就地掩埋;残次品一旦流向民间,窑督和窑工就有杀头之虞。所以,官窑瓷器所选用的原料也必然是当时所能获得的最好、最稀少的材质。如《明神宗实录》明确记载“御用回青……买之甚难。因命甘肃巡抚田乐设法召买进,以应烧造急用,不许迟误”。此外,景德镇东乡出产的“麻仓土”也因质地细腻而成为宣德官窑的专用瓷土。当然,这种近似于吹毛求疵的制作工艺和高档原材料的使用往往也使居于末世的统治阶级不堪重负,如《明孝宗实录》记载:“饶州烧造磁器……动费不赀……景德镇烧造瓷器所费不赀,卫所军士有半年不得支粮者”。不过正是在这种对于工艺和原材料的极度追求下,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才能够拥有较高的制作工艺。

这种对于制作技艺的发展始自元代浮梁瓷局。在元代,由于蒙古族统治者崇尚“青白”二色,因此可以相信在为统治者服务的过程中,浮梁瓷局发展了青花及釉里红装饰的技术,这一发展一方面奠定了后来景德镇陶瓷装饰以青花为主的基调,另一方面,浮梁瓷局以其层次分明、主次有致的陶瓷装饰方法受到了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大推动了景德镇制瓷工业的发展。

明代设立的珠山御窑厂则在皇帝的亲自督促下以青花、釉里红装饰为基础发展了大量新颖的陶瓷装饰和制作工艺,如永乐时期的甜白釉锥花产品,粗看是一件白中微微泛黄的单色釉瓷器,但对着阳光欣赏确可以发现在釉色之下还刻有细如发丝的纹样,精致者甚至于可以达到瓷器内外两面花纹完全不同却不会相互影响欣赏效果的程度,这种高妙绝伦的装饰技术在官窑之前是没有出现过的。此外,明代景德镇官窑还大大发展了陶瓷的单色釉装饰体系,如娇黄、霁蓝、铜红等都是在明代官窑生产中达到顶峰的,这些单色釉的配制和烧制成功大大丰富了后来景德镇民间窑厂的装饰方法,有力的推动了景德镇成为陶瓷生产重镇。从宣德时期开始,景德镇官窑接受皇帝的旨意,开始创制釉上彩装饰技艺,釉上彩的出现使得景德镇包括官窑和民窑在内的所有窑厂有了更大的技术进步,其丰富的色彩视觉效果使得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在当时众多的陶瓷产地中居于完全领先的地位。

清代景德镇官窑更是在皇帝和督陶官的双重监督下迅速的发展其制瓷工艺,并将这些工艺有意或无意的流传到民间,继续推动着景德镇整体制瓷工业的发展。如官窑首先利用传自欧洲的珐琅彩技术创造出粉彩装饰,这种装饰方法成为景德镇自雍正以后除青花外最为著名和独特的装饰方法。在制瓷技术上,由于官窑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对于精巧奇美的要求,还创烧了包括转心瓶、交泰瓶和“瓷母”在内的众多陶瓷造型,虽然由于政治策令的限制,这些器物造型并不能在民间生产,但官窑无疑为景德镇培养了一批掌握有高超制瓷技艺的工匠,后期随着官窑的逐渐解体,这些工匠及其子孙将官方陶瓷的制作工艺带到了民间,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景德镇陶瓷的制作技巧。

虽然我们今天会觉得统治阶级对优质原料的绝对占有显得并不公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统治阶级将最优秀的原料和最熟练的工匠以及当时最完善的制瓷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当时最先进的制瓷工艺,虽然统治阶级颁布了一定的保密条令,但在后期“官搭民烧”的过程中,这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大大推进了景德镇整体制瓷水平的飞速发展。因此,景德镇官窑瓷器实际上为景德镇乃至当时整个中国的制瓷产业提供了先进的制作技术,奠定了中国制瓷业不断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2、真实再现了贵族审美取向的时代性变化

曹新民在《官窑御器》一文中提出官窑瓷器的用途:“一是宫廷御用瓷,包括赐给功臣国戚的赏瓷;二是对外交往的礼品瓷;三是用于海外贸易的商品瓷”。其中第一种是景德镇官窑瓷器最常见的用途,在历史典籍中不乏例证,如《雍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御窑厂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这种赏瓶以青花料配合缠枝莲纹取其“清廉”之意,雍正用赏瓶的目的是整饬吏治,奖廉肃贪。此外,同治十年即1871年,爱新觉罗载淳大婚,景德镇御窑厂依照内宫绣理处的设计要求,一次烧造出包括尊、鼎等四十多个品种共224套件的婚典瓷,都是红地龙凤双喜的粉彩装饰,其纹饰工整细腻,色彩富丽喜庆,堪称一绝。因此,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制作诚如《陶雅》言,是“其任百尔,持事媚兹一人”。所谓“媚兹一人”,就是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皇帝的喜好和兴趣。这些贡瓷中有不少还题写了帝王的堂轩款识,如康熙有“静惕堂”、“中和堂、”;雍正有“东园文石山房”;乾隆有“养和堂”等。可以推断,由于景德镇官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传承至今的部分官窑瓷器来真实的再现当时贵族的具体审美取向。如元代大量生产的青花和卵白釉产品可以说明史书中记载蒙古族“青白相尚”的民族审美特征,而青花装饰中大量的汉族历史故事和传统龙凤、缠枝莲纹也反映出蒙古族统治者积极学习汉族文化的历史现象;明代永乐年间官窑瓷器中多见阿拉伯银器造型的特点反映出此时皇帝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成功对异域文化风情的推崇,而宣德一朝的官窑瓷器多见书画装饰纹样则映衬了此时皇帝对于文人书画的热爱,之后“成化无大器”的特征则表现出皇帝细腻秀雅的审美取向;清代康熙官窑整体表现出的硬朗之气反映了皇帝本人的气质及其对于阳刚之美的喜爱,雍正粉彩在官窑的迅速发展则反映了皇帝对于柔美之感的热衷,乾隆一朝的官窑瓷器及尽繁缛之能事,并且融合了众多的欧洲装饰风格,使得我们今天能够联想到这位“十全老人”对于西方文化和“以繁为美”的宫廷文化的推崇。

当然,由于官窑瓷器除了直接服务于帝王的日常生活之外,还常常成为帝王对外交往中的礼品,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官窑器的生产变化来认识统治阶级的对外交往政策及其。如元代浮梁瓷局的青花瓷器大部分为体态巨大、形制厚重的器物,加之现今我们多见元青花瓷器藏于土耳其等国,可以推知元代统治者与欧洲地区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官窑器中多道教纹样的特点则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这两位皇帝对于道教文化审美的情有独钟;《清史稿》记载乾隆赐予入朝觐见的班禅“不可胜计”之瓷器,以及《清代藏事辑要》中记载道光二十四年皇帝赐给十一世达赖喇嘛“瓷器十”的历史则再次确立了清代统治者独尊藏传佛教的特征。

可以说,景德镇官窑的成就不仅仅表现在它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上,还表现在它能为后人再现与统治阶级有关的真实历史情景。

3、确立了特定消费条件下的陶瓷制作体系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统治阶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无穷无尽的财富,因此官窑是封建特权的派生物,其生产目的是非商品性生产,在这一前提下,官窑就产生了与民窑截然不同的陶瓷制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人员制度的安排以及对于烧成产品的处理方式。

(1)人员制度。

从窑厂的管理制度来看,民窑工匠具有较多的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是专职的陶瓷制作工匠,也可以是农闲时“客串”的业余匠人,而景德镇官窑的工匠则因直接隶属于政府,因而丧失了部分或全部的人身自由。这种“匠籍”制度开始于元代。忽必烈不仅选定景德镇作为浮梁瓷局所在地,还把大批俘获的陶瓷工匠流放到瓷局里充当“工奴”,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官窑优势。明朝永乐以后,景德镇御窑场已经完全实行衙门式的管理,督陶官或监窑官直接代表皇帝,事无巨细,都须向其察报。而明代万历刊刻的《江西省大志》中则记载明代的陶工名列匠役,分为三类:一种是长年供役,可免除其家庭负担的赋役;一种是轮流上班,业外时间可自谋生计;另一种是“拘获”来的,直接编列匠籍的工奴。这类人不仅没有人身自由,而且世代为奴,终身不变。在御器厂,所有的工匠都是没有报酬的劳动,既使是在厂内打杂做粗的砂土工,他们的“工食银每人一年七两二钱”,也是 “赴县给领”,并不是由御器厂散发的。因此,在生活负担的重压之下,明万历二十五年爆发了镇民反对督陶官潘相的斗争,极大地动摇御器厂匠役制的统治基础的。清代顺治十一年,朝廷明令废除匠籍制度,御窑厂陶工实行雇募制,解除其贱民身份,“凡工匠、物料、动支正项钱粮”均由御窑厂“按项发给”。在唐英督理陶务时期,工匠每月的“工食银”约为二两,这比明代的工资待遇提高了一至两倍。从而调动了陶工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康雍乾三朝瓷业相当发达,仿古创新的制品精良,从而赢得了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的黄金时期的评价

(2)烧成产品的处理方式。

官窑产品,特别是所谓“正色”产品,一般不能用于市场交换。而且,由于官窑瓷器的使用范围局限于宫廷,非奉旨或赏赐,虽皇亲国戚、高级官僚也不能擅自使用或仿烧,否则将治以重罪。因此,与民窑相比,为皇室服务的贡瓷在使用上有着更多的规矩和限定,如清代规定官窑瓷器除按照工部设计的款式或样品生产外,还有十分严格的装饰要求,御瓷上的龙纹必须画五爪龙,皇帝是可以任意使用,而皇室其他成员则要按规定使用,皇太后、皇后的餐具可用黄釉装饰,贵妃用里白外黄的,一般妃子则用黄地绿龙,嫔用蓝地黄龙,贵人用绿地紫龙。并且在官窑的烧成品中一旦有些许的细节失误出现,那么就必须毫不犹豫的将这件次品就地销毁,如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有一件出土后修复的青花大瓷盘,上面画了一条团龙,无论是釉色和器型都无可挑剔,但因为一条腿上错画成六爪龙便砸碎深理了,可见其规制之严厉。而民窑生产的瓷器因针对普通大众消费者,因此相对来说对于成品的处理就显得宽松了许多,那些被销毁的瓷器无一不是有着严重的致命缺陷,如大量的粘联、炸裂,而一些明显变形的器物如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使用的话依然会被存留下来,以低价售出给收入较低的社会阶层,今天在景德镇的一些明清平民墓葬中常常可以发掘到留有使用痕迹的口部严重变形成椭圆装的青花瓷碗被当作墓主人的私有财产而陪葬。

可以看到,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还确立了明显的根据社会地位差异来决定具体的陶瓷制作体系,从而有效的控制了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这也是后来景德镇制瓷工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4、帮助明确了商品市场中的陶瓷营销方式

我们今天在谈及景德镇陶瓷营销方式的时候往往更多的关注民窑的表现。所谓民窑即民间瓷窑,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生产的瓷器都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销售地区极为广泛,因此主要以普通百姓为服务对象,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地方自行生产与销售各种瓷器。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10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在全系统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培育宣传国有企业爱岗敬业先进典型,展示国有企业干部员工良好精神风貌,XXX国资委党委研究决定在XXX国资系统内开展首届“最美国企人”评选表彰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意义上善若水,大爱无疆,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深化国企改革的艰巨任务需要榜样的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XXX国资系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道德实践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强企梦、个人梦努力奋斗,企业文明程度和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通过此次“最美国企人”评选活动,号召广大职工推荐身边的德行善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增强职工群众价值认同;通过宣传和传播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活动带动职工群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付诸行动,共襄善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XX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汇聚国企正能量,激发广大国企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为深化国企改革、推进XXX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凝聚正能量。

二、推选类型及条件(一)“最美国企带头人”

1、推选范围:各企业中层以上负责人,二级、三级企业班子成员,任职时间3年以上,XXX管领导干部一般不作推荐。

2、推选标准: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体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要求。信念坚定,牢记宗旨。真心服务职工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受到职工群众公认;敢于担当、坚持原则,勇于直面矛盾、困难、危机,面对失误敢于担当,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襟怀坦白,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用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凝聚广大职工。带头遵章守纪,不以权谋私,保持拒腐防变的政治本色。

(二)“最美国企工匠”

1、推选范围:各国有企业在科研或技术应用等方面有较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2、推选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敬业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精心谋划业务工作,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市场思维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创造出经得起群众认可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三)“最美国企职工”

1、推选范围:各国有企业的一线职工,工作时间2年以上。

2、推选标准: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及优秀的从业技能,本人的善行善举和体现出的优秀品格能温暖人心、感动一方、职工群众认可度高,无违法违规行为。突出表现为:爱岗爱企、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坚守正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孝老敬亲、友善亲仁等。

三、推荐评选步骤                                       1、推选阶段(2020年XX月-2020年XX月)

XXX国资系统各企业根据“最美国企人”评选范围和条件,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择优向XXX国资委推荐。

2、评选阶段(2020年XX月-2020年XX月)

XXX国资委党委牵头成立“最美国企人”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最美国企人”的推荐和评选工作,最终将评出XX国资系统首届“最美国企人”10名、提名奖10名。

3、荣誉表彰(2020年XX月-2020年XX月)

召开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最美国企人”进行表彰,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以一定形式集中宣传报道“最美国企人”先进典型事迹。

4、成果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面。通过宣传活动,增进公众对国资国企的了解和认识,提升XX国资国企整体形象;创新国资国企典型宣传方式方法,带动职工群众全员学习典型,推进XX国资系统典型宣传工作深入开展,使契合时代要求的老典型迸发活力、新典型不断涌现,形成良性发展局面。

四、推选工作有关要求各企业推荐的人选要严格把关,在汇总上报XX国资委前,采取适当方式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接受社会监督。各类推荐材料纸质版均为一式两份,同时报送电子版,于2020年XX月XX日前按相关要求、按时报送相关材料,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

五、报送材料要求1、 被推荐人选须填报XX国资系统最美国企人推荐表》(见附件1),典型事迹材料2000字,另报500字事迹简介用于集中在媒体上宣传报道,材料纸质版各2份、电子版各1份。

2、 被推荐的人选提供能反映先进事迹的电子版照片(五寸彩色)5张(每张照片反映出不同场景,说明照片内容,网络宣传时要用),有条件的可录制先进事迹视频资料,时长为3-5分钟,适时做网络宣传品。

3、 各推荐企业要对所推荐的人选进行汇总,并认真填报汇总表。(见附件2)

联 系 人: XXX                

联系电话:XXXXX

工作邮箱: XXXXX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11

第一条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塔城市农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人才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二条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范围: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直接在种植、养殖、加工、营销、流通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能工巧匠。突出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兼顾农村各行各业。

第三条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的原则。基本条件是,必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奉献精神,技能出众,业绩突出,社会公认度高,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推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成绩显著,创造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有真才实学,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在产业创新、试验示范、成果转化等方面,创造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三)在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贡献突出,填补了我市的空白,直接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有关部门认可。

(四)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形成较大规模,品种优、效益好,在全市影响较大,辐射带动能力突出,是产业带头人和创业能手。

1、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2、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形成品牌并有带动作用,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3、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安置农村富余人员从事生产、营销、服务等活动,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向国家缴纳税收方面有较大贡献者。

(五)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村级管理人员。

(六)掌握一技之长,技艺精湛、知名度高,属全市同行业技术权威或业内水平领先的农村能工巧匠。

(七)获得国家专利或取得其他重大科技成果,在全市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八)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贡献较大,具有一技之长和较高名望的其他农村专业人才。

第三章选拔程序

第四条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管理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由市委组织部及市经工办、人事局、农业局、科技局、畜牧局、林业局、农机局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人员组成选拔评审小组负责具体选拔工作。

第五条塔城市级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产生。具体程序:

(一)申报。农村实用人才由村(队)推荐,也可由同行举荐或个人自荐,填写《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申报表》,并提供相关成果资料和业绩证明,报各乡(镇)场党委审核。

(二)初审。各乡(镇)场党委负责对申报人员进行初审,查证、核实成果和业绩,提出申报名单,连同有关材料一并报市委组织部。

(三)评审。市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门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评审、考察了解,提出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人选名单,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四)审批。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查后,在有关媒体和场所进行公示。

(五)命名。公示结束后颁发“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证书,采取一定方式进行表彰。

第四章管理与使用

第六条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列入塔城市人才库,实行重点管理,特别优秀的将积极向地区推荐,作为地区级农村实用人才的候选人。

第七条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批,每批管理期两年,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内犯有严重错误的,或因个人过失给国家、集体、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以及其他原因不宜继续作为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的,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取消其资格和相关待遇。

第八条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工办对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年度、任期工作目标,每年年底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批选拔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经常交流思想,征求意见,掌握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条加强对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利用各类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先进事迹,切实营造能使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十一条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职称晋升、成果申报、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优先考虑,具备条件的也可选拔为乡(镇)场、村(队)干部或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

第十二条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要注重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塔城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自命名之日起,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范文12

关键词:工匠精神;时装画;课堂教学

时装画无论在服饰设计和绘画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时装画基础》是服装设计专业入校后的第一门必修课程,近几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装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工匠精神的由来

恩格斯说:“真正的劳动,始于工具。”最早的时候,人们把自然界中的东西变成了狩猎和捕鱼的工具,用石头、动物的骨头制作成工具,这就是原始的手艺,也是人类进化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手工劳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手工业劳动与人类的产生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对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产生着影响。手工劳动创造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还有审美的乐趣。从制造生活必需品到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手工制品,从研磨石器到制作玉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比如陶工做出来的陶瓷,由简朴到不断精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在创造与开创事业的道路上,坚韧不拔的技艺是不可或缺的,

2培育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时装绘画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必备技能,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职业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专业的工具更加熟悉,对他们今后的设计之路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地总结出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但目前大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2.1不熟悉人体结构和比例

在描绘人体的比例时,因为不熟悉人体的构造,一般都不会考虑到骨骼和肌肉的关系,所以用线稿来描绘身体的形状,会让人觉得很平坦,但线条的方向却会影响到骨骼和肌肉的运动,从而影响到人体的运动和结构。

2.2作品缺乏时尚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注重技巧,而忽略了服饰的时尚感,因为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时装画”的基础上,我们要注重学生对服饰和角色的时尚感的培育,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学生对创意的兴趣[2]。

2.3绘画基本功薄弱

在色彩工具技巧的讲解上,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很薄弱,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他们迅速掌握各种颜色的工具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他们盲目地照搬一些错误的方法,避免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3课程教学的内容

3.1人体动态基础的基本认识

时装绘画是服装设计中最基础的表现手段,它可以迅速、高效地传达设计理念和穿着效果,所以,把握人体的基本运动是非常关键的。在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在不熟悉人体结构的前提下,模仿人体的动作,但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支撑,所以画出的人物动作往往会出现误差,甚至会出现偏差。从画面上来看,如果线条不够精准,就会被涂上色彩,从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进行基础动作训练时,要让学生们树立“骨骼、血肉、皮肤”的概念,也就是对人体的基本解剖学的理解:将骨骼和肌肉包裹起来,就是“皮”。学生们在画线的时候,要明白,每一条线的起落,都代表着皮肤下的骨骼和肌肉,就算不能完全记住,也要记住每一条线的移动都是肌肉和骨骼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把身体的动作,用线条勾勒得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在开始作画前,要先对学生进行骨骼与肌肉的解剖学知识,使学生了解“骨-肉-皮肤”的概念,进而探讨各种身体的运动。另外,在画出人体的动作时,除了要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其中的原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画法。

3.2时装画色彩工具的技法掌握

时装绘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目前已有不少的研究,但由于工具的改变,服装绘画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面料、色彩、造型、工艺等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元素,它们的选择与运用必将对服装的最终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学生对人体的基本动力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掌握服装色彩的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使用各种颜色的工具时,可以先试一试,然后熟悉每一种颜色的特点和用法[3]。水彩是一种最基础的色彩表现手段,它以其丰富的色彩和艺术表现形式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中。无论是长裙的大面积色块,还是需要精细的线条,都能很好地表现出不同的材质,而且,无论是长裙上的大面积的色彩,还是一些细小的线条,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方便携带和使用。

4“时装画”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4.1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与文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已进入全新的阶段。要从根本上克服目前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就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态度,持续地提升、优化、融合、精益求精,以便使社会生产的整体质量与效益得以进一步提升,以便于为消费者与市场创造更佳的商品。在这个要求下,必须完全融入了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满足有关的技术要求,并适应时展的潮流[4]。在这种条件下,完全融合了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符合产品品质的需求,符合发展的潮流。所以,在“时装画”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技术与艺术做到完美的结合。

4.2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时装课课堂教学中,要将“工匠精神”这一核心内容贯彻到“时装画”课堂的各个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在服装专业的教育和教学中,必须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保证所有的教育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依据,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反映出他们的整体水平。在实践中,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传授和灌输,就不可能对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技术产生真正的影响,所以,他们必须将这种精神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价值,让他们对艺术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5]。

4.3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明确自身的专业

许多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常常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也比较模糊。因此,在教育的实践中,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时装画课堂教学中,让他们能感悟到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所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有了清晰的目标,以此启发他们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让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能自觉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从而培育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励他们在事业上有更大的追求。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努力,在自己的专业上成为高水平、高效率的高技能型人才。应该说,目前很多学校的服装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和较强的美术创作能力,为了让他们的作品更广泛地易于被人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如何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们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不断地精雕细琢,不断加深内涵,不断地提升自己作品的底蕴和艺术价值,从而为社会贡献出优质的艺术品。

4.4提高服装专业学生责任心

当前,大部分学生在时装画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尤其是对自己作业的不放心,同时又由于缺乏责任感,忽略了实际工作的效果,从而使得时装画实习成为了经验课,教学过程趋向形式化,教学效果不理想。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应试的要求,他们会有一种功利主义的倾向,这种功利主义会影响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求知的正常进程,会让他们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却忽略了科学的思维。而“工匠精神”包含了责任感、专注力、成就感,以及一种积极的心态,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不断求知的状态。

4.5提高服装专业学生耐心

当前,在“时装画”实习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耐性,觉得课程内容太多、太复杂,常常急于动手,而忽略了老师的指导。许多学生在面对高难度的课程问题时,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而教师作为榜样,应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培养学生的耐性[6]。

5服装结构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方式及措施

5.1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标准

经过课程调研,掌握了有关课程的基本能力特点,并根据标准和企业工作规范,编写了适合的服装课课程标准,逐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专业知识技巧,并在各种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相应的熟练程度,与公司产品进行了良好的连接。

5.2以课程思政为载体

“时装画”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思维和坚定的信仰,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拼搏精神,纠正错误的观点,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例如,在时装画课程的前五分钟,将艺术家的事迹融入到作品中,讲述他们的故事,弘扬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对自己事业的执着。运用“工匠精神”启发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时装画教学中,突出了对匠人的信念、职业心态和对职业精神的坚守,让其了解服饰构造的有关理论知识,以满足技能需求,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对服饰构造专业的思政成果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力图在教学中起到表率和影响力。

5.3将工匠精神融入“时装画”教学实践课程全过程

将工匠精神引入“时装画”教学全过程,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尤其是对“时装画”教学材料、设备等进行细致的学习,以掌握基本知识,并与技巧做到及时更新,以探寻市场及企业新的需求,进而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实践案例,并完成相应的工作。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平衡教学内容、任务,以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时装画”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要严格、严谨。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加强纠错和指导,把过程贯彻到每个教学环节,并根据当前的职业规范,进行操作和考核,并向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以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同时,让同学们在不同的领域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例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包括慕课、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工匠精神”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服装结构课程中,在其他教学中,使学生可以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确保学习的表现效果和时间安排,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最关键的是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通过对“时装画”教学的实践改革,可以调动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和工作态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无论以后在什么岗位上,他们都能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并以此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6时装画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特色及创新

6.1特色

以匠人伟大的精神为引导,以企业的工作能力需求为目标,根据国际专业技能竞赛规范、画家考核规范,对核心教学实施项目化整合与设计,对部分教学内容取舍重组,建立“时装画”课程标准,通过优化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在时装画课程的能力。

6.2创新点

把“工匠精神”引入到“时装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精益求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时装画”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加强对学生每一个学习细节上的训练,克服以往的泛泛而谈,细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专注的职业习惯。

7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教学内容、方法、思想等各个层面上都体现了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对工作充满了敬意,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彭鑫.时装画技法中线描艺术的教学探究[J].西部皮革,2022,44(10):48-50.

[2]杨秋华.论时装画的多元化创新表达[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6):47-51.

[3]敬静.时装画效果图之平板手绘训练[J].大众文艺,2020(23):235.

[4]屈红英.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融入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J].西部皮革,2022,44(07):82-84.

[5]阳川,胡毅.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服装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西部皮革,2021,43(17):34-35.